电梯安全监管系统

2024-08-07

电梯安全监管系统(通用10篇)

电梯安全监管系统 篇1

电梯安全监管专项整治 自查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市、区质监局关于开展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工作部署,进一步提高电梯运行质量,提升电梯安全保障水平,减少电梯安全举报投诉,根据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岳麓区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暨高层建筑电梯带病运行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单位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电梯安全风险排查和专项整治,有效提升本中心电梯使用管理者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意识,提升签约电梯公司维护保养规范化水平,强化检验检测机构安全检验把关责任,进一步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属地为主、分级负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生产职责,推进长沙市96366电梯应急处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掌握电梯安全状况,形成“单位法人负责、维保单位承担技术业务支持、检验技术把关、社会广泛参与”的电梯安全管理多元共治格局。

二、组织领导

中心成立望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暨高层建筑电梯带病运行专项整治自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刘任能 副组长:陈超 成员:李鹏、刘潡、叶杰

三、工作要求

1.单位电梯使用注册登记情况;安全管理机构设置、执证管理人员配备的执行情况;

2.单位电梯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演练情况;

3.电梯是否签订维保合同;签订维保合同是否到期; 4.维保单位是否按规定每月进行二次常规维护保养;日常维保记录是否完整;维保人员是否持有效证件上岗;

5.维保单位、施救电话、投诉电话(含96366)标注是符合要求;对超期未检电梯是否报告业主单位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按要求将维保电梯信息录入96366系统和安装了96366设备编号登记标志牌。

四、工作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2015年5月15日至5月25日)。中心召开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暨高层建筑电梯带病运行专项整治工作动员会议,做好中心宣传发动传达文件精神,做到每项安全任务落实到责任人。让单位职工及社区居民群众参与支持电梯安全专项整治,切实提高电梯使用单位对专项整治行动的认识,进一步落实电梯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单位电梯使用单位基本信息表和电梯安全隐患基本信息,并上报区安监部门。

2、自查自纠阶段(2015年5月25日至6月30日)。中心电梯使用管理领导小组督促维保单位对中心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清查电梯电路运行情况,电梯开关门、急救呼叫系统等,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区质监分局。中心电梯安全员负责上报附件3,督促维保单位上报附件5表格。

(三)接受区监督检查阶段(2015年7月1日至9月30日)。通过落实电梯安全专项整治自查自纠,发现存在的安全风险及时整改落实。接受上级安监部门督查,对本单位督查中发现的安全风险,及时督促维保公司对电梯专项维修整改。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中心成立工作小组对单位的安全整治行动进行专项督促维保单位维保情况,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制度是否严格执行,配合上级安监部门对电梯进行督导,达到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

(二)强化宣传教育,鼓励社会监督。认真组织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形成强大声势,充分结合中心实际情况,努力营造本社区居民公共关注电梯安全的良好氛围,为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暨高层建筑电梯带病运行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奠定社会基础。

(三)加强落实督促,确保取得实效。对于维保单位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中心领导小组应立即督促配合维保单位进行整改,暂时不能整改的,要制定并落实防范监控措施,实行专人负责、限期整改、跟踪落实。领导小组要及时整理有关信息,要向上级安监部门及时上报。

长沙市岳麓区望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5年5月19日

电梯安全监管系统 篇2

1 电梯安全评估方法

GB/T 20900-2007《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和降低的方法》为电梯的安全评估制定了统一和系统的原则与程序, 可用来识别由各种危险、危险状态和伤害事件引起的伤害风险。其采用了基于风险矩阵的方法, 出发点为:风险是严重程度和伤害发生的概率的组合函数。严重程度是指伤害类型对系统功能的影响程度, 可分为高、中、低和可忽略4个等级。伤害发生的概率是指在某特定时间, 伤害所出现的次数, 可定性地分为6个级别:频繁、很可能、偶尔、极少、不大可能、几乎不可能。其中的严重程度、概率等级和风险度的获得通过函询法和专家研讨的方法形成电梯安全评估专家知识数据库。通过将伤害概率等级为行, 严重程度为列, 可构建风险矩阵图, 确定风险等级和风险类别, 决定是否需要采取保护措施来降低风险。

2 电梯安全评估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通过分析安全评估的需求, 设计了软件系统功能, 包括电梯安全评估、评估记录维护、专家库维护3个模块。其中, 电梯安全评估包括了基本信息录入, 项目选择与评估 (包括曳引机、控制系统、运行性能等18个模块) 。系统自动计算各项目的风险等级, 并进行汇总, 输出电梯评估报告。评估记录的维护包括记录的查询、修改、报告生成及输出功能。专家知识数据库维护功能包括查询、修改、添加、删除功能。由于专家知识数据库是众多专家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以及实际的经验统计分析而得, 随着技术的进步、标准的改变等, 专家知识数据库将不可避免的出现变化。因此, 系统提供了专家知识数据库的维护功能, 以满足在确需改变时的需要。

软件开发工具采用Visual C++2010作为主要开发工具, 其不仅是一个C++编译器, 而且是一个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可视化集成开发环境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DE) , 已成为专业程序员进行软件开发的首选工具。对于数据库, 则选用SQL Server 2008, 他是一个可信任的、高效的、智能的数据平台, 可在满足目前和将来管理和使用数据的需求。在程序设计中, Visual C++主要用于构建软件构架、UI设计、数值计算等, 而数据的存取、查询等则通过SQL Server2008进行操作。VC中操作SQL Server 2008数据库通过ADO来操作数据库各对象。ADO是Microsoft为最新和最强大的数据访问范例OLE DB而设计的, 是一个便于使用的应用程序层接口, 具有易于使用、速度快、内存支出少和磁盘遗迹小的优点。

软件首先录入电梯的基本信息, 然后进行评估模块的选择, 系统根据各模块的选择自动生成各个具体的评估项目。评估人员可以根据现场检测结果在下拉菜单中直接选择, 避免了手工录入的错误, 大大提高效率。系统自动根据专家知识数据库的知识, 根据项目严重程度和概率等级计算出风险等级和风险类别。录入计算完成后, 系统自动地分析计算出评估电梯的整机风险状况, 输出Excel评估报告, 图1是程序设计流程图。经评估人员测试, 该软件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的优点。

3 结语

电梯的安全评估可为电梯的维修改造提供重要的指导, 进而提高在用电梯的安全性。论文在分析安全评估方法的基础上, 进行了系统功能设计, 开发了电梯安全评估系统软件。测试表明, 该系统可公正、简单、便捷地进行电梯的安全评估。

参考文献

[1]GB/T.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和降低的方法[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2]谢厚亮, 刘伟跃.VC的数据库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

电梯安全监管系统 篇3

【关键词】电梯监管;运行安全;保障措施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建设,电梯作为重要的配套设施被广泛的应用于高层建筑内部,它给大家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时常给我们的安全带来威胁,那么如何加强电梯监管措施保障电梯运行安全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1、目前电梯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1电梯的所有者对产品质量检测不到位

高层建筑的业主作为电梯的所有者在購买时对电梯的检测不到位,因为电梯从厂家运输到使用地,都是成套设备,购买者对电梯内部的构件的质量不了解。在购买电梯时总想购买物美价廉的产品,但是一些电梯生产厂家为获得市场份额,靠打价格战取胜,不顾消费者的利益,为降低成本不惜牺牲产品质量,一些关键部件以次充好,用质量没有保障的配件代替优质配件,例如用塑料齿轮代替金属齿轮、降低钢板的厚度、用翻新配件代替新配件等等,这些配件都在设备内部,消费者不进行解体检查根本就发现不了这些质量问题。

1.2电梯的管理者对电梯安装质量检验不达标

电梯的安装是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目前由于我国各地电梯数量以几何倍数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丰富安装经验和技术过硬的安装人员十分稀缺,一些电梯安装企业,为加快安装进度将大量没有安装资质的人员,推向安装一线,这些安装人员只经过几天或者几周的简单培训匆匆上岗,这样安装的电梯虽然也能够使用,但是为日后使用留下了隐患。而电梯的管理者大多也非电梯的技术人员,对于电梯的安装质量的检查也只能是检查一些表面的东西,而对于电梯安装质量是否真正达到国家标准不得而知,即使做检验也不可能达到标准。

1.3电梯的使用单位对电梯的管理不到位

电梯作为一种公共运输工具,一般用于人流、物流较大的场所,因此电梯的安全运行事关重要。电梯的使用单位为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应设专人管理,但是由于一些原因电梯的使用单位对于电梯的安全隐患的危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电梯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是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电梯没有安全标识、安全使用须知等问题比比皆是,电梯严重超载或是被滥用没有得到管理者的及时制止,对发现的小问题拖拉长期不解决,电梯维修严重滞后这种现象时有发生,电梯的使用单位对电梯的管理不到位,为电梯的安全运行留下了隐患。

1.4电梯的日常维修保养严重缺失

电梯是一种机械,这就意味着部件的磨损与老化是不可避免的,同时由于电梯的不正确使用一些部件会损坏,每当发生这种情况,电梯的维修部门应及时更换这些问题部件,避免这些部件的突然损坏对电梯的安全运行造成危害。但是一些电梯的使用单位,为节约维修成本,对于这种情况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时常让电梯带病运行,总是等到电梯不能运行才进行维修。另一方面电梯的管理单位也没有制定定期的维修规章,或是维修人员不能按照电扶梯使用 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对电梯的各个部件进行认真检查,甚至会出现没有维修资质的人员对电梯进行维修,对电梯造成新的损坏。

1.5上级管理单位对电梯监管体系不健全

电梯在我国是作为特种设备来管理的,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电梯进行检验,但是这些相关职能部门面对如此众多的电梯,做到每台电梯都做安全性能检测是不现实的,由于这种监管体系的不健全,十几个人员对成千上万的电梯检测也许就是形同虚设,这样形成了既有使用单位管理不到位,上级部门再监管不过来,也就电梯无人管理的尴尬局面。

2、加强电梯监管措施

针对上述在电梯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如何加强电梯的监管措施,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

2.1提高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

在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这两部电梯的管理法规中明确规定,使用单位应购置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电梯,这就要求使用单位在购买电梯时不能图便宜购买没有生产资质的单位的电梯,同时在签订的购买合同中明确电梯的三包等质量保证事项;同时法规还规定使用单位应委托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维保,所以使用单位在选择安装维修单位时,要认真对这些单位派出的人员的证书进行检查,并签订安装维修保养合同,在合同中要明确约定维保期限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为电梯的使用单位还要在内部管理上下功夫,严格按照法规规定配齐具有相应资质的电梯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应具备电梯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并建立健全电梯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同时对责任人要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促使责任人尽职尽责的做好电梯的日常巡视检查工作,及时记录电梯使用状况,定时检查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作出处理,并报告单位负责人。

2.2加强电梯的日常维修保养

使用单位要按照合同督促电梯的维修保养单位履行其对电梯的维修保养义务,特别是对一些关键部件如电机、制动器、钢丝绳等更要做好检查维护,保障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对于维修单位发现的安全隐患,使用单位要引起重视,该更换的设备不能由于成本的原因而延迟或不予更换,要形成维修单位与使用单位的相互监督机制。同时维修保养单位在接到使用单位的故障通知,要在第一时间内对电梯各种故障进行处理,避免电梯带病运行,而且维修过程中选派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人员,保障维修质量,将电梯的各种维修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在维修中提高维修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作业水平,确保维修人员的安全。

2.3加大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力度

电梯的相关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对电梯的使用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人员要遵守职业操守坚持原则秉公办理,对于检查中发现的违反规定或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行为,要责令有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必要时进行停用并保留对其进行处罚的权利,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部门加大对在用电梯的监督检查力度,本着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主动的消除潜在安全隐患,从而为电梯安全可靠运行提供强大的政策保障。

电梯作为一种特殊的运输工具,无论是使用单位还是监管单位,都要认真履行自己的安全职责,才能切实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l]罗哲.范围.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主要原因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2(12).

[2]张军略论电梯安全运行危险因素分析[J]科技风,2012(15).

[3]仇勇.浅谈电梯的安全隐患原因及监督检验对策[J].装备制造,2009,(08)

电梯安全监管系统 篇4

截至2014年底,全国电梯总量达到360万台,并保持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我国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上海、北京电梯拥有量分列世界城市前二名。电梯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电梯安全涉及民生保障,日益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但是,由于目前部分电梯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选型配置与使用条件不适应、维护保养不到位、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渠道不畅通,以及老旧电梯逐步增多等原因,电梯事故时有发生,电梯困人等故障还较多,电梯安全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安全、便利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为贯彻落实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保障公众安全乘梯、便利乘梯,进一步服务和保障民生,按照2015年质检工作要点,总局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

一、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全面掌握在用电梯安全状况,着力推动“无物管、无维保、无维修资金”电梯以及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等“老大难”问题的综合治理,消除事故隐患和风险;加快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的建设,力争年底达到中等城市全覆盖,缩短电梯困人后的救援时间,预防和减少电梯事故,降低电梯故障率,让群众安

— 1 — 全乘梯、放心乘梯。同时推动建立维修资金简便使用、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电梯安全责任保险等机制,试点电梯故障统计和风险分析监测,逐步形成“企业全面负责、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监管、检验技术把关、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

二、组织机构

质检总局成立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指挥部,由总局领导担任总指挥,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统筹协调部署全国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相关工作。地方各级质监部门分别成立地方指挥部,按照总局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完成所在地区的工作。

三、工作内容

一是全面开展电梯安全风险大排查,对“问题电梯”进行评估建档,逐一评估安全风险,逐一制定整治方案,组织力量集中攻坚、消除风险;二是针对管理薄弱的“三无电梯”(无物管、无维保、无维修资金),通报地方政府,联合有关部门,挂牌督办;三是对状况较差的老旧电梯,发挥政府作用,调动各方力量,推动老旧电梯更新改造。

同时要结合电梯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全面深化电梯安全监管改革创新,构建长效机制。一是加快完善法规标准体系,构建更加清晰的安全责任链条;二是调整生产许可制度,促进电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试点建立电梯安全信息平台,大力宣传电梯乘用安全知识、电梯安全监察和检验工作情况、大会战排查和解决的隐患等,发挥市场淘汰和社会监督机制;四是进一步加— 2 — 强定期检验,开展抽查检验和风险评估,提高检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五是全面推进电梯责任保险,加快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的建设,力争达到中等城市全覆盖,其他地区也应积极开展平台建设工作,逐步建立社会救助和服务体系;六是发挥政府领导和协调作用,加强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对电梯安全问题综合治理,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管新机制。

四、工作进度

(一)第一阶段(3月31日之前)制定方案,宣传动员。各地向当地政府汇报电梯安全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争取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参与,建立健全在地方政府领导下的部门联系工作机制。各地要成立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指挥机构,结合本地电梯安全工作实际和特点,制定工作方案,落实人员和经费,集中部署大会战工作。省级质监部门要制定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建设的规划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制定工作计划。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大会战的目的意义,动员有关部门和电梯生产、经营、使用等相关单位,以及行业协会、业委会、保险机构等积极参加大会战工作。

(二)第二阶段(4月1日-6月30日)自查自纠,消除隐患。各地要督促电梯使用管理和维保单位对在用电梯逐台进行隐患和风险排查,对发现问题的逐台制订整改方案,并落实整改措施,尽快消除隐患和风险,并将自查自纠情况按照“一梯一表”的要求及时上报当地质监部门(参考式样另发)。要督促电梯制造单位对所制造电

— 3 — 梯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对使用和维保单位的使用管理、维护保养和自查自纠工作提供技术帮助和指导,发现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要及时告知使用单位,并向当地质监部门报告。对投诉举报属实或制造单位报告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电梯,质监部门应责令使用管理和维保单位进行针对性排查和整改,并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三)第三阶段(7月1日-9月30日)分类建档,重点督查。在电梯使用管理和维保单位逐台自查基础上,各地根据当地情况,组织安全监察、检验检测、稽查执法等人员,结合电梯定期检验等工作,以使用时间长(15年以上),使用强度大(地铁、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配置水平低(回迁房、保障房等)、管理力量弱(无物管、无维保、无维修资金),以及自查发现问题尚未完成整改的、群众投诉举报的、制造单位报告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电梯为重点,组织对辖区在用电梯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和风险,要责令使用管理和维保单位尽快落实整改。对不依法整改的使用管理和维保单位,以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严肃查处。特别对使用时间长(十五年以上),且故障多、投诉多的电梯,可结合定期检验开展一次风险评估,向业主和有关部门提出修理、改造、更新的建议。

对自查自纠还未完成整改和现场监督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电梯,要逐台建档,督促使用管理和维保单位逐台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并尽快完成整改,消除事故隐患。

(四)第四阶段(10月1日-11月30日)挂牌督办,集中攻坚。

— 4 — 对前期建档还未完成整改的电梯,要集中攻坚,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力争完成整治工作。对于“三无电梯”,要报请地方政府,发挥乡镇街道基层政府作用,协调有关部门解决,重点要落实电梯使用管理责任单位、落实维保单位、落实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筹措。要积极推动地方政府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对已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房屋,重点是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便利使用的机制,推动住建、财政等部门明确维修资金简化使用的程序;对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缺失或不足的,重点是由地方政府给予资金补助,按照“政府统筹、财政支持、技术支撑、群众参与、过程公示、部门协同”的原则协调解决,并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后期筹措机制。

对于存在严重事故隐患、仍无法落实整改的电梯,要依法予以封停,同时书面报告当地政府,提请作为重大隐患挂牌督办。涉及有关部门职责的,要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提出工作建议。要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客观向社会公开电梯安全状况及整改的建议,推动隐患整治工作。

(五)第五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各地要总结大会战中好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建立和完善电梯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要按计划完成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建设,并进行数据的汇集统计和风险分析。

五、工作要求

(一)领导高度重视,加强督查检查。电梯安全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关系生命安全和民生保障,也是体现“质检为民服务”宗旨

— 5 — 的重要落脚点。各级质监部门要充分认识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主要领导要亲力亲为,制定工作方案,落实机构、落实人员、落实经费,并逐级开展督查检查,力求实效,按时完成。期间,总局将对各地工作落实和进展情况进行督查指导。

(二)落实主体责任,发挥社会监督。生产、使用单位是保障电梯安全的责任主体,要明确在用电梯使用管理责任单位,切实落实其安全首负责任和对电梯进行隐患排查整治的主体责任,督促其落实隐患整改措施,提高电梯安全管理水平;要落实电梯制造单位保障电梯质量安全,以及维保单位保障电梯安全性能的责任,以其为主力做好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同时要畅通群众投诉举报的渠道,调动业委会、居委会等群众组织的积极性,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通过统保方式推进电梯责任保险,并将责任保险与电梯安全排查相结合,发挥保险机制事故防范的作用。探索开展电梯维保质量评价并公布相关信息,以市场手段推动维保单位的优胜劣汰,促进电梯维保质量提高。

(三)建立协调机制,调动各方力量。电梯安全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和多个部门,需要各级政府重视和支持,以及住建、财政、安监等有关部门的合作,这是取得大会战成功的关键。各地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争取政府或安委会发文;发挥政府和安委会的组织协调作用,争取将电梯安全工作列入民生保障项目,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等,加大对电梯安全监察工作的保障力度,积极协调当地政府将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纳入政府应急平台中。按照“管行业必须— 6 — 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各地要落实相关行业管理、业务主管部门的责任,加强与电梯安全相关部门合作,建立协调机制,多元共治,齐抓共管。要积极发挥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优势,严格开展电梯检验工作,承担隐患排查整治的技术支持工作,并按要求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稽查执法机构要密切合作,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推动电梯隐患整治工作的进展。

(四)加强宣传报道,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大对大会战的宣传,发动各方力量积极参加电梯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各地要继续在9月“全国质量月”期间组织开展“电梯安全宣传周”活动,通过集中宣传活动,让群众学习和掌握电梯安全常识,提高电梯安全乘用水平。要积极向社会公布电梯安全状况、监察和检验发现的问题、电梯应急平台统计的数据等,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推动存在问题的解决,促进全社会关心、关注电梯安全,营造“电梯安全、你我有责”和“安全乘梯、文明乘梯”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积极宣传大会战取得的成绩和进展,营造“人民质检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五)总结提炼经验,建立长效机制。工作中要注意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问题,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大会战的有效性。各地要按规定按时报送隐患排查情况、整改情况等统计数据和阶段性成果,年终报送工作总结。要以已运行的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为基础,向其他城市扩展,加快本地区应急处置服务平台的建设进度,并发挥应急处置平台信息汇集作用,探索建立电梯安全综合信息平

— 7 — 台,汇集电梯应急处置、检验检查等统计数据,开展风险分析和监测。要系统总结大会战中好的经验,如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多部门综合治理机制、检验检查信息统计分析等,延续到以后日常工作中,并将其制度化,建立和完善电梯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

构建电梯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工作方案

一、电梯安全形势

目前,我国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截至2014年底,全国在用电梯达到360万台,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电梯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其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

质检部门高度重视电梯安全监管工作。2013年11月,质检总局局长办公会专题研究了电梯安全监管改革创新工作,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梯安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明确电梯使用管理责任主体等5项改革创新的措施。各地积极试点和推进,取得较好成效。近年来,电梯事故趋于平稳下降,保持了总体稳定的安全态势。2014年上报电梯事故共48起,死亡36人,万台死亡人数约为0.10,接近美国等发达国家安全水平。但是,由于目前还存在住宅电梯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渠道不畅通等问题,造成电梯维护保养不到位、老旧电梯更新改造不及时,电梯困人等故障时有发生,电梯安全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安全、便利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构建电梯安全监管长效机制,预防和减少电梯事故,降低电梯故障率,满足人民群众安全乘梯、放心乘梯的新期待。

二、总体目标和要求

深入贯彻《特种设备安全法》,认真总结近年来各地试点和推进改革的经验,在《意见》提出的5项措施基础上,全面深化电梯安全监管改革创新。

进一步理顺电梯制造、安装、使用等各环节权责关系,以电梯使用管理单位首负责任为抓手,建立电梯事故责任保险制度,推动电梯维修资金提取制度的完善,构建起权责清晰、职责明确的电梯安全运行责任链条。坚决转变以强化行政手段为主要方式的传统监管理念,减少事前审批和微观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宏观调控,加强部门合作和社会监督,努力营造自我约束、优胜劣汰、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逐步形成“企业全面负责、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监管、检验技术把关、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共治电梯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三、主要措施

(一)完善法规体系,构建清晰的安全责任链条。加快制定部门规章《电梯安全监察规定》,并争取与住建部联合公布,明确电梯从选型采购直至报废更新的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各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在使用环节,强调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承担首负责任;在生产环节,强化电梯整机制造单位的责任,逐步推进制造单位维护保养电梯并对电梯质量安全终身负责的制度。整合优化安全技术规范,建立安全技术规范与相关标准的协调体系,在借鉴国际先进标准基础上,建立更加严格、适合中国国情的电梯标准体系,— 10 — 提高电梯的本质安全。

(二)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电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行政许可改革的方向,取消合并电梯安装、改造和部件许可,促进生产环节安全责任向制造企业集中。调整制造许可的方式和条件,强调企业的科技研发和维保服务能力,促进制造企业向服务业发展、维保企业连锁化发展,提高生产集中度,构建责任清晰、权责一致、利益均衡的新型电梯产业链。

(三)促进行业公开透明,发挥市场淘汰和社会监督机制。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的要求,积极推进电梯物联网建设,扩大群众投诉渠道等,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监测并及时向媒体和社会公布电梯安全状况的信息,发挥社会监督和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以市场无形之手倒逼物业、维保单位等主体责任的落实。同时,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在行业内倡导电梯使用、维保单位公示电梯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情况,电梯生产企业公示维保、修理、改造等服务的内容、价格和零部件清单等,促进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的形成。

(四)推进检验改革,提高检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结合检验检测机构改革进程,强化企业自检、优化检验机构法检、加强政府抽查,提高检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是强化自检,明确并强化电梯制造、使用、维保单位的定期自行检验检查,加强对企业检验检测人员的管理,进一步落实电梯生产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二是优化法检,试点由企业选择具有相应资格的检验机构实施法律法规

— 11 — 规定的强制性检验,强化新产品型式试验和一致性抽检,在安装监督检验中增加对整机配置的检查,根据风险情况,调整电梯定期检验的周期和内容,使强制性检验更加科学有效。在企业自检和检验机构法检基础上,争取财政立项,由政府所属公益性检验检查机构,按照风险管理的原则,对电梯安全状况进行抽检,对生产使用单位及检验机构工作质量进行抽查,更好发挥政府的市场监督作用。

(五)加强公共服务,建立社会救助和服务体系。突出电梯使用的公共属性,加快在全国推广和建设“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把“96333”建设成保障群众乘梯安全的民生热线和服务群众的窗口。全面推进电梯责任保险工作,发挥保险机制在事故赔偿、事故预防的作用,建立保障电梯安全的社会救助机制。继续联合教育部等深入开展电梯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电梯安全常识,提高群众安全意识,构建“电梯安全、你我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六)加强部门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管新机制。电梯安全涉及方方面面和多个部门,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住建、商务、安监、保监等部门沟通协作,推动相关部门尽快解决电梯选型配置、施工安全管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提取、保障房电梯维保资金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发挥各部门职能,形成安全监管的合力,完善多部门综合监管和隐患综合治理机制。

抄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国特种设备安

全与节能促进会,中国电梯协会。

质检总局办公厅

温州市建筑工地安全监管系统 篇5

(申报信息)

工程名称:瑞安市锦湖街道五星村返回地、安置房和解困房工程 标化创建目标:瑞安市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 开工时间:以总监签发的开工报告时间为准 地点:瑞安市锦湖街道五星村

施工单位:浙江新瑞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资质等级:壹级

施工单位法人:戴进荣

联系电话(手机):25896888 分管安全经理: 童海棠

联系电话(手机):25896881 项目经理:林晓多

联系电话(手机):*** 安全员:陈新才 张朝成童海棠

联系电话(手机):25896885 项目承包人:杨成芳

联系电话(手机):*** 监理单位:北京中联环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资质等级:甲级 监理单位法人:

联系电话(手机): 分管经理:

联系电话(手机):

总监:程启平

联系电话(手机):*** 建设单位:瑞安市锦湖街道五星村返回地、温州市中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负责人:

联系电话(手机): 建筑面积(m2):64164

造价(万元):21154.1719 工程栋数:6栋

工程最高层数:22 基坑深度(m):5.4

支护类型:内支撑 模板支撑最大高度(m):5 塔吊型号:QTZ63

塔吊台数:4 施工电梯型号:SCD200/200J

电梯安全监管系统 篇6

(共55名)

吕海光

北京市安全监管局安全生产协调处处长 潘洪季

北京煤矿安监局监察二室副主任 鲁

谌永林

齐怀勋

田俊茂

时志云

高广增

赵学隆

利(蒙古族)

吕海军

纪凯奇

孔庆峰

李晓义

尹福春

乐嘉昆

许亦武

张兴华

罗国来

孙修凯

张春华

天津市安全生产执法监管总队主任科员 河北省迁安市安全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河北煤矿安监局邯郸监察分局监察一室主任 山西省阳泉市安全监管局安监三科科长 山西煤矿安监局晋城监察分局综合信息室主任 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安全监管局局长 内蒙古煤矿安监局乌海监察分局综合室主任 辽宁省锦州市安全监管局局长 辽宁煤矿安监局辽东监察分局局长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全监管局局长

吉林煤矿安监局吉林煤矿安全监察站监察二科副科长 黑龙江省依兰县安全监管局局长

黑龙江煤矿安监局哈东监察分局综合监察室主任 上海市安全监管局政策法规处(研究室)副主任科员 江苏省无锡市安全监管局调研员

江苏煤矿安监局徐州监察分局监察三室主任 浙江省上虞市安全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安徽省安庆市安全监管局局长 安徽煤矿安监局安全监察一处处长 福建安全监管局监管四处处长

黄润根

江西省安全监管局监督管理一处处长 黄艳龙

江西煤矿安监局赣中监察分局监察三室主任 王洪才

山东省滕州市安全监管局局长

田学起

山东煤矿安监局鲁西监察分局党总支书记

李学明

河南省安阳市安全监管局政策法规科(规划科技科)科长 毋济州

李正源

周长光

李骏墉

项德启

朱一青

王精华

唐吉武

陈国兴(羌族)

雷应军

涛(布依族)

蒋开常(彝族)

薛志伟

向荣昭

娃(藏族)

李让民

李继成 李

刘有为

河南煤矿安监局豫北监察分局局长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安全监管局局长 湖南省永州市安全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湖南煤矿安监局娄底监察分局监察二室副主任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安全监管局科员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安全监管局局长 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安全监管局党组书记 重庆市忠县安全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重庆煤矿安监局渝东监察分局监察二室主任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安全监管局局长 四川煤矿安监局攀西监察分局监察一室主任 贵州省平坝县安全监管局局长

贵州煤矿安监局盘江监察分局监察一室主任 云南省个旧市安全监管局局长

云南煤矿安监局大理监察分局监察二室主任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安全监管局科长 陕西省蓝田县安全监管局局长

陕西煤矿安监局榆林监察分局监察室副主任 甘肃省安全监管局安全生产执法大队副主任科员 甘肃煤矿安监局兰州监察分局监察二室主任

张全邦

青海省安全监管局安全生产宣教中心办公室主任 尤桑周(藏族)

青海煤矿安监局安全监察处副主任科员 鲁擎飞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安全监管局办公室主任 王天明

宁夏煤矿安监局银北监察分局监察三室主任

莫合塔尔·吐尔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安全监管局党支部书记、副局长

(维吾尔族)

张茂玲(女)

康志强

新疆煤矿安监局东疆监察分局监察室主任

电梯安全监管系统 篇7

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在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的信息传输,并通过所传输的信息自动识别目标对象的技术,简称RFID。RFID系统如同物联网的触角,使得自动识别物联网中的每一个物体成为可 能,可说是构建物联网的基础[1]。无线射频 电子识别 技术通过 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对目标进行识别并读取目标所存储的信息,其核心部件是电子标签和读写器,读写器利用自身发射的无线电波可以读取电子标签内储存的信息,对电子标签所代表的内容进行识别[2]。

利用无线射频电子识别技术对电梯进行智能管理,是电梯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尤其是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更是对无线射频电子识别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监管水平的提高、检验结论的正确判 定、老旧电梯的寿命评估、电梯用户的安全使用以及维修单位一体化联动动态管理的实现都具有重大意义[3]。

1射频识别系统的组成及优势

RFID系统的工作主要是依靠无线电波来实现的,无线电波主要用于完成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数据交换。在 实际应用中,通常电子标签存储约定格式的数据,并附着在所代 表的物体表面,等进入读写器的作用范围内时,电子标签就会 接收到读写器发送的特定频率的信号,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能量,电子标签被该能量驱动,将所存储的信息发送给读写器,或者主动发送某一特定频率的信号到读写器;读写器进行解调和解码转换后,能够无需接触地瞬间自动识别电子标签并获取所存储的目标对 象信息,从而达到 识别目标 对象的目 的[4]。RFID技术在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为其在其他行业的应用打好了基础。

因所使用的环境不同,RFID系统的组成结构也会有 所不同,但是RFID的基本结构都是一样的,即由读写器和电子标签组成,通常为了使用方便,还包含上层管理系统。读写 器和电子标签都设有天线,电子标签所需要的能量可从读写器的射频磁场内取得或自带电源。

在RFID的实际应用中,存储信息的电子标签粘附在所代表的物体上,电子标签中的信息是采用某种格式的电子数 据。在RFID系统工作时,一般先由读写器发射一个特定的询问信号,电子标签感应到这个信号后给出应答信号,读写器接收 到电子标签的应答信号后对其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信息反馈给外部主机。电子标签是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载体,它与读写器都配有天线。由此可见,RFID系统将电子标签附在商品上,显示出了比条形码更大的优势,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RFID可以识别单 个非常具 体的物体,而条形码 仅能识别物体的类型,例如,条形码可以识别这是某个品牌的物品,但不能分辨出具体是哪个元素。

(2)RFID利用射频读 取外部数 据,而条形码 是靠激光 技术来读取外部数据。

(3)RFID的电子标签 可以存储 的信息量 大,并可进行 多次改写。

(4)RFID易于构建网络应用环境,对于商品而言,可构建所谓的物联网。

(5)RFID可以同时进 行多物体 识别,也就是具 有防碰撞能力;而条形码只能一个一个地读取。

正是由于具备如此之多的优势,RFID现已广泛应 用于智能交通、物流、生产自动化及过程控制、电子 物品监视、起 重机械和电梯系统中。

2射频识别技术在电梯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为了确保在用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利用RFID技术设计电梯安全管理系统,它具有监督管理、电梯检验、维 护保养、使用记录等功能,利用公共网络作为通信系统。如 图1所示,整个电梯安全管理系统由电子安全信息卡、数据采集器、上 层管理软件3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将在下文进行简单介绍。

2.1电子安全信息卡

电子安全信息卡主要包括电梯信息 卡、使用单位 信息卡、维护保养信息卡和故障维修信息卡4种。电梯信息卡的 作用是存放电梯的基本信息,例如性能参数、生产商、品牌、产 品编号及型号等,它一般固定在电梯的基站或轿厢内。使用单位信息卡记录的是电梯维修情况。维护保养信息卡存储每位 电梯维护保养人员的信息及其他相关资料信息,例如维护保养人员所持有的资质证件等。故障维修信息卡所存储的是故障时间、次数、类别和维修人员等信息。

2.2数据采集器

数据采集器的作用是采集现场的相关数据并加以存储,同时把这些数据发送到上层管理软件的数据库里。各相关单 位所使用的采集器是不同的。

2.3上层管理软件

上层管理软件包括底层监测终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2部分,其作用主要包括基本信息管理、监测信息收集、维护保养信息和数据分析。通过无线传输模块接收底层监测终端采 集的数据后,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集中处理,再应用互联 网络供主管单位、维 保单位和 物管单位 进行远程 实时监控 及查询。

3结语

本文详细分析了射频识别技术的原理及优势,并把这种技术应用到了电梯的安全管理中。对电梯安全管理系统进行 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公共网络实现了系统的数据交换。RFID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电梯的安全性,规范了电梯维护保养市场,提高了检验机构的检验效率,优化了电梯安全监察的效果,对切实遏制和防止电梯伤亡事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摘要:随着射频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优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现详细介绍了射频识别系统的组成及优势,并就其在构建电梯安全管理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应用射频识别技术的电梯安全管理系统能显著提升电梯运行的安全水平。

电梯安全监管系统 篇8

【关键词】港口;危险货物;危险源;安全监管;应急反应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水运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沿海、沿江港口(码头)建设发展迅速,港口货物吞吐量急剧上升。截至2008年底,我国共有各种生产性码头泊位逾3万个。[1] 2008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70亿t,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亿TEU,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位。相应地,港口危险货物运输需求持续上升,危险货物作业种类和数量不断增长,重大危险源及事故隐患也呈上升趋势,给港口安全生产带来严峻考验。加之各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机构精简,人员编制减少,仅通过现场巡查等监管方式对港口实施安全管理难以满足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的需要。如何加强对危险货物港口作业及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成为港口行政管理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

1港口重大危险源概述

1.1定义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此外还规定判别重大危险源的物质临界量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简称《港口法》)规定,港口是指具有船舶进出、停泊、靠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储存等功能,具有相应的码头设施,由一定范围水域和陆域组成的区域。据此,将港口重大危险源定义为港口区域内存在的危险物质存储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

1.2辨识

根据国家标准和规定,结合港口装卸作业特点,港口区域内可能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场所主要有:危险品(泛指油品、液化气、液体危险化学品等)码头、危险品贮罐区、危险品箱堆场、危险品仓库、危险品灌桶间等。

以上这些场所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主要看其储存危险物质的数量是否达到临界量。通常,由于港口区域内储存的危险化学品数量大,远超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中给出的临界量,故这些场所一般均构成港口重大危险源。

1.3监管现状

根据《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所在地港口生产实际,我国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初步建立起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申报与作业现场监管、日常安全检查与强化企业管理相统一的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体系。主要监管方式有:危险货物港口作业安全评价,危险货物港口作业许可,危险货物港口作业申报,重大危险源作业现场监管及定期或不定期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查等。[2]

港口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开展危险货物港口作业安全评价、港口重大危险源备案、危险货物作业许可等工作,结合现场监管、安全检查等监管方式,在促进重大危险源安全运行及危险货物正常装卸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有效维护港口区域内的正常生产。但在调研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监管手段有待改进、应急救援能力有待提高、监管人员的危险货物专业知识有待加强等。

2监管系统设计和开发

2.1总体设计

2.1.1目标

监管系统的总体目标是:改进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安全监管手段,提高重大危险源监管能力;加强港口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管理,提高重大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实现港口区域内重大危险源的动态监管和重大事故应急的高效快速反应。

2.1.2思路

区域性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系统,是基于地理信息平台和网络环境,集港口基础信息数据库、专业模型与可视化模拟、视频监控、决策支持等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在设计思路上,根据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实际监管及应急管理需求和网络化要求,将系统按照层状结构划分为决策层、业务层和管理维护层等,直接面对不同用户群体对系统的需求问题,实现重大危险源的日常监管和事故状态下的决策支持。

(1)管理维护层面向系统维护人员:作为系统资源管理者,负责数据库管理和系统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与安全等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

(2)业务层面向日常安全监管人员:管理和处理日常安全监管事务,包括日常网上申报、信息管理、远程集中监控等。

(3)决策层面向应急指挥和决策人员:作为应急管理和决策者,在多(流)媒体、计算可视化、事故场景模拟等多通道人机交互技术的支持下,开展协同会商并决策。

2.1.3结构

围绕系统总体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为先导,实现区域性港口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和重大事故应急决策支持功能。基于这一设计理念,该系统以WebGIS为平台,以港口危险货物企业基础信息数据库、应急资源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以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事故模拟和应急决策支持为重点,进行系统结构设计。

区域性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图1安全监管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图2安全监管系统功能结构

2.2数据库设计

2.2.1数据库系统总体结构

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系统数据库是由多信息源、多种数据类型和多种用途构成的复杂数据库系统,大体可分为综合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两类。其中:综合数据库用于存放港口企业、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等信息;空间数据库用于存放地形、河流、道路等空间信息。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与通常意义上的数据库系统相似,一般采用关系数据库模式或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模式,同时利用商业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总体结构如图3所示。

图3数据库系统总体结构

2.2.2综合数据库基本内容

综合数据库是区域性港口重大危险安全监管系统的基础,为重大危险源的日常管理、事故应急提供危险源信息、日常管理、应急资源、危险品码头等基本信息。根据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需求,综合数据库应包括:港口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库、码头泊位基本信息数据库、港口危险货物从业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危险化学品基本信息数据库、危险品罐区或集装箱堆场信息数据库、应急联络信息数据库、消防设施设备信息数据库、应急救援物资配备数据库、消防救援力量信息数据库、应急预案信息数据库、应急专家信息数据库和码头视频监控镜头数据库等。

2.3空间信息系统设计

空间信息系统是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系统的平台,是实现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和事故应急决策支持的基石。空间信息系统由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构成。其中:空间数据库用于地形地貌特征、河流、道路、建(构)筑物等,表现不同的图层;属性数据库则与不同的图层相关联,表现每个图层的相关特性。

完善、合理的系统结构设计是实现系统功能、保证系统性能的前提。区域性港口的空间信息系统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功能需求及港区范围大、危险源分散的特点。鉴于此,构建区域性港口空间信息图层结构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反映港口区域分布的全局性图层,也是基础性图层,包括码头、消防力量、医院等位置和道路、桥梁、河流及其他相关建筑物分布;二是重点港口危险货物企业内部图层,包括库区或堆场内道路布置、设备设施分布、建筑物位置等相关信息。

区域性港口空间信息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

图4港口空间信息系统结构

3系统功能实现

建立区域性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系统是为了加强港口区域内重大危险源的日常管理,同时也是为了提高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在事故状态的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基于以上目标,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系统应实现以下基本功能。

3.1日常监管

在建立完善的港口重大危险源综合数据库基础上,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可依托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系统,强化港口危险货物作业企业的日常监管,提高安全监管效率。在港口重大危险源日常监管方面,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港口企业基本信息管理及查询、港口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基本信息管理及查询、港口危险货物基本信息管理及查询、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的安全检查和现场监管等。

3.2作业现场监控

随着工业电视监控系统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港口建立用于码头装卸作业监控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港口将CCTV系统纳入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系统,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港口重大危险源作业的远程监管和事故现场的实时显示,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实用性。

3.3危险货物作业申报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港口企业在进行危险货物港口作业前,应向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作业申报。在港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系统中实现危险货物作业申报功能,能极大地改进危险货物作业的安全监管手段。

3.4事故模拟功能

港口储运的危险货种多属易挥发性物质,多具有易燃、易爆性及不同程度的毒性危害。一旦发生危险物质泄漏事故,所形成的蒸气会在空气中扩散,造成环境污染,损害泄漏场所及其附近人员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引发蒸气云爆炸事故。

3.5应急决策支持

事故应急决策支持模块是针对港口重大危险源事故的应急处置,集成系统相关基础信息、视频监控、事故模拟和应急资源调度,制订应急处置方案,以达到快速反应、科学应对的目的。应急决策支持模块主要功能包括:港口事故单位快速GIS定位、事故企业概况快速查询、危险货物基本特性及消防措施查询、事故企业现场动态监控、港口应急消防力量信息查询子模块,以及事故模拟、疏散路线确定等。

3.6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模块主要实现基础数据库的维护、用户权限设置等功能。

电梯安全监管系统 篇9

源品汇分享:(福州站记者 张珺)到2016年底,我省将建立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成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形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记者昨日获悉,《福建省建设“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14-2016)》正式发布,明确未来3年的食品安全工作重点。

据悉,未来三年,我省将重点围绕畜牧业产品、种植业产品、水产品、饮用水、加工食品和餐饮业这“五类产品、一个行业”的主要食品,从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入手,逐步完善食品生产加工体系、食品安全市场流通体系、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源品汇追溯系统、食品安全标准认证体系、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食品安全应急处置体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体系、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食品安全信息体系、等十大体系建设。

电梯安全监管系统 篇10

为认真贯彻《食品安全法》和省工商局《关于推广使用食品安全监管“两项制度”信息化系统的指导意见》(*工商消〔2009〕34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精神,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食品经营者落实进货检查验收及记录制度,完善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可追溯机制,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市局决定在全市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现就推广使用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系统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为契机,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强化宣传、注重引导,抓大带小、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在全市推进索证索票、进销货台账和上市食品检测信息化系统,完成对食品经营主体和食品质量信息化监管和远程监管平台的搭建,构建从批发到零售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溯源机制,努力实现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流向可控、源头可溯。

二、工作目标

建立以食品批发单位、大中型商场、超市为主体的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机制,依托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配合食品检测设备、电脑等信息化设备,实现上市食品检测、进货查验、台帐记录和票货同行的电子化管理,逐步解决终端食品经营户进货台帐登记难,批发单位索证难、备案难、查询难,问题食品追溯难等问题。并适时开通数据接口,实现本地系统与省局系统数据共享。尚不具备电脑化操作条件的其他食品批发单位在落实批发配送统一出票的基础上,逐步推广使用可实现数据共享的“两项制度”信息化手段,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到2011年底覆盖95%以上的食品批发单位和大中型商场、超市。

三、实施重点

(一)积极推进食品批发单位“两项制度”信息化系统

1、建立单货同行的工作机制。食品批发商在向其他食品经营单位提供商品时,必须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法》要求,统一格式的食品批发配送单(“一票通”),从源头上全面规范食品批发环节的销货凭证,做到单货同行、单货一致,形成“以批控零”、“以零溯源”的局面。“一票通”应利用电脑设备统一开具;对总经销单位批发到其他食品批发单位的,可实行销货凭证网络传输和电子化存档备查;对暂不具备电子打印条件的,食品批发商应如实填写配送单所列相关项目并加盖单位印章,并将单据与食品同时发往下级食品经销商,同时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2、建立规范易查的备案资料。大型商场、超市、大中型食品批发单位要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和实际经营需要,全面推广使用“两项制度”信息化系统,配备电脑、打印机、扫描枪(或数码照相机)等设施,安排熟悉电脑操作的基础信息录入员,按照“先备案后上架”的原则,负责扫描、上传经销食品的相关证件,及时采集、录入食品相关信息。有条件的要实施网上查询索取备案资料存档,不具备网上查询的应建立单机备案。已使用商用进销存管理软件的,要积极推荐使用“两项制度”信息化系统,或对现有软件进行升级改版,使之尽快符合工商部门监管需要。不具备电脑化操作条件的小型食品批发商,应建立规范、易查、资料齐全的食品进货资料文挡,记录进销货台帐;并结合实际,逐步推广使用符合的信息化系统终端设备和“两项制度”信息化系统。全市暂不在食杂店统一推广使用“两项制度”信息化系统,但必须要求食杂店采购食品时,认真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相关证明文件,做好进货查验台帐或将随货同行相关票据收集汇总后,按商品生产日期或进货日期按月程序装订归档,便于监管部门查核。

3、积极引导食品批发经营单位使用规范、高效的进销货管理软件。各单位要在上半年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现有系统管理软件。软件使用一是要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进、销货备案、查询、索证索票和为购货单位提供统一的凭证等要求;二要统一相关内容:即供货商名称、联系人、联系方法、批发日期、商品名称、条形码、生产日期、保质期、规格、生产单位、购货单位等事项;三要具备网上查询供应商或生产商证照情况或该批食品的检验报告(资料)功能;四是要具备对问题食品索检,即方便寻找食品销售终端、对问题食品统一下架等条件;方便索取上级供货单位的相关资料;五是要尽可能与企业经营管理软件相匹配,提高企业的使用效果。六是必须符合行政监管部门现代化管理和远程监控软件对接需求,要预留数据接口,适时实现与省局系统的数据共享。

(二)积极推进全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网络监控系统建设

构建××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网络监控系统,指导督促经销生鲜食品的大中型超市、卖场、集贸市场开办单位,配备多功能食品检测设备,做好上市食品日常检测,并与工商部门快速检测、法定检测部门定向监测情况一并纳入网络监控系统。于2009年底前在全市建成以消费者送检、经营者自检、工商部门快速检测、法定部门定向监测“四检联动”为主要内容,集食品

安全数据统计、分析汇总、趋势分析、安全预警、消费教育于一身的综合性食品监控系统。

(三)积极推进重点农副产品溯源体系建设

开发并进一步完善“重点农副产品食品安全票证溯源管理系统”。在农副产品批发环节推广使用ic卡交易制度,批发企业、批发市场统一对上市食品进行质量检验和索证索票,并出

具统一的供货凭证;零售商在进货时使用ic卡,并在交易时通过系统完成备案工作。通过票证管理、网络数据联通、系统软件管理和消费凭证打印,追踪重要农副产品进入流通环节以后从批发直至终端消费的全过程,实现对上市食品源头、质量的监控。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农副产品,迅速向上层层追溯,并通过各级经销商和批发商,迅速锁定可能影响的范围,及时通报、拦截,为完成问题食品的预警、退市、召回、追责提供依据。力争过3-5年的建设,实现重点农副产品的全覆盖。

四、时间安排

各单位要在上半年已完成调查摸底、宣传发动和软件开发、试点运行的基础上,在年底前完成系统软件的修订完善工作,全面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工作。

要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先推进有条件、有基础、有专业人员的食品批发单位,逐步扩大到一般批发商;先推进总经销、总批发、大型商场、超市,逐步扩大到其他批发商;先单机运行,后考虑远程监管,要在单机运行基本成熟后,市局将逐步建立远程监控系统,真正实现网上监管目的。

确保实现2009年底大型商场、超市、总经销、总代理批发单位等重点食品经营主体“两项制度”信息化系统应用率达到50%,其他食品批发单位不低于30%;××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网络监控系统正式建成并投诉使用。2010年覆盖90%的食品批发单位和大中型超市。2011年实现95%的覆盖率。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广使用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做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各直属局、分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真抓实干,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消保、市场合同、信息中心等条线要在职责范围,明确责任,加大力度,共同推进。要明确专职的信息化系统管理员、各基层分局(所)明确市场巡查员,制定周密的实施方案,明确推进的时间步骤和工作要求,扎实、稳步、有效地推进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系统。

(二)加强宣传引导。推广使用“两项制度”信息化系统,必须打牢思想基础,切实解决好“想用”的问题。一要认真做好全体工商干部的宣传教育,使基层一线干部都能深刻领会推广使用“两项制度”信息化系统的重要意义,知晓系统的功能,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认真落实好信息化系统的推广工作。二要切实做好食品经营主体的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讲明推广使用的意义、目的和作用,讲清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和工商监管的要求,使各类食品经营主体明了信息化系统的运行模式,增强主动安装使用信息化系统的意识。三要加强对社会各界的宣传教育,让公众广为知晓,引导消费者积极使用,增强自身维权意识,主动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大力营造浓厚的推广使用氛围。

(三)加强分类指导。各直属局、分局要结合辖区实际,针对食品经营户不同情况,加大分类指导力度。对新办食品批发企业、大型商场、超市,在申请食品流通许可前,应督促其配备电脑、打印机、扫描枪等设施,建设并使用“两项制度”信息化系统。要指导督促其他食品经营户,配备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信息化设备和系统。要指导各类食品经营主体掌握操作使用技能,为信息化系统的顺利推广使用打牢坚实基础。要引导基层工商干部熟练掌握信息化系统的操作要领,帮助督促食品经营者规范科学使用。

(四)加强监管巡查。各直属局、分局要科学制订信息化系统推广指导、业务需求收集、监管信息录入、量化督查考核等制度,做好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推广工作。基层工商部门,要利用远程监管平台,通过网上比对和市场巡查等手段,加强对食品质量的有效监控和食品流向的有效追溯,加快建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实现工商监管的增效减负。对已建成的食品单位,要定期对系统使用和数据质量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其正确规范使用。对尚未建成的食品经营单位,应按照分类监管要求,强化监管巡查,严厉查处食品违法违章经营行为。

上一篇:教育书籍读后感500字下一篇:高考贺信精选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