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检验

2024-09-24

电梯安全检验(共12篇)

电梯安全检验 篇1

7月底8月初,全国各地在7天内发生8起电梯故障致人死伤事故,关于电梯安全的话题再次成为一时之热议。7月28日下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今年共发生电梯事故23起。此外,全国电梯使用和维护保养单位自查电梯共计2368665台,发现存在隐患的电梯111156台。这意味着,每100台电梯就有将近5台存在隐患。而在过去四年中,年均因电梯事故死亡人数近40人。

实际上,电梯故障致人死伤的新闻早有发生。在百度里以“电梯死伤”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找到约165万个网页和约2010篇新闻。最早一篇相关新闻是2002年2月的。与以往一样,在这次全国密集出现电梯故障致人死伤事故之后,一些省市立刻制定文件、出台措施,以图通过强化对电梯安全运行有关各方的监管,强化安全责任措施。比如:

8月4日,成都市房管局下发《关于加强物业管理区域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受托的物业服务机构需按相关规定为电梯购买公众责任险。

8月5日,连云港市安委会办公室印发《开展电梯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全市将开展电梯风险排查,对“三无”(无物管、无维保、无维修资金)电梯单独建档、集中整治,公共场所在用电梯必须100%投保电梯安全责任保险,住宅电梯一个物业管理区域至少配备一名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承担管理职责。

8月11日,武汉市法制办公布《武汉市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立法意见。意见稿明确,电梯维护费从物业管理费用中支出,物业管理单位应根据收费标准或者与业主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比例将其单独设户,专款专用。电梯日常运行维护费用不得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支出。另外,物业管理单位利用电梯张贴、播放商业广告的收入,应当纳入电梯费用专户。应当每半年向业主公布一次电梯日常运行维护费用的收支情况。

笔者认为,在各地政府出台的与电梯安全运行文件里所采用的诸多措施中,有些是在老生常谈,有些则不乏新意。各地政府所出台的各类与电梯安全运行有关的措施中,最为值得重视和推广的,是电梯保险制度。在强化电梯安全运行借鉴“交强险”制度,在电梯制造、安装和运行的各个环节,引入强制保险制度。虽然电梯保险制度可能会加大生产、安装、维护及产权人等各方的资金成本,但相比于疾风暴雨式的整改措施,其制度优势一目了然。其一,可以将电梯运行的风险通过商业保险的方式加以转移、分摊;其二,作为资金风险的最终承受者,保险公司更有动力聘请专业机构、专业人员强化日常监督,其监督的力度更是行政监管、业主监管所难以匹敌的;其三,当电梯在一定年限内达到安全运行标准后,其保险资金可以返还,而保险公司的收益则从该笔资金的商业运营中获取;其四,保险机构完全可以通过再保险制度转移和化解风险。

当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电梯保险制度,则有两大难题需要突破——第一,制度设立,这需要全国人大或国务院在立法层面的推进;第二,作为产权人,住宅小区中业主组织的顺利建立。但无论难度多大,各方均应该清醒认识到,在电梯安全运行的制度设计方面,要让行政监管逐渐退出,让社会、市场的机制发挥更大、更根本的作用——在此,笔者想一如既往地发出倡议:让电梯强制保险制度,早日到来吧!

电梯安全检验 篇2

电梯安全问题最近几年持续升温,从专业角度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一般说来,电梯故障率相对高的阶段主要出现在磨合期和老化期。电梯是一个复杂的机电产品,与制造、安装、维保等环节都有紧密的联系。

首先是选择,使用单位需要选择合格产品;其次是安装,安装质量是制造工作的延续,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梯安全运行;最后是维保,后期的电梯维保不到位,电梯发生故障的概率就大。电梯安全责任体系上都有哪些部门,他们都有哪些责任? 影响电梯安全和质量问题的因素很多,涉及到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护保养、使用、管理等环节,相关部门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电梯节能及检验安全技术探讨 篇3

关键词:电梯节能;检验技术;检验安全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12-0063-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我国能耗问题日益严重;电梯作为非常重要的耗能设备,在节能环保的今天,就需要做好电梯的节能工作。我国在2013年也颁布了《特种设备安全法》,本法对特种设备的安全和节能进行了深刻的强调。本文主要从节能和检验安全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 国内在用电梯能耗现状和节能技术

通过相关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有超过100万台的在用电梯,这样每年我国电梯耗电量就非常的大。近些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每年新增电梯数量越来越多,那么如果能够将一系列的节能技术应用到新增电梯上,如永磁同步电机、制动电能回馈电网等等,就可以节约出大量的电能。另外,还可以将能量反馈技术应用到目前的在用电梯上,如果每台可以实现百分之三十的节能,又可以减少大量的耗电。因此,在如今能源资源日趋紧张的状况下,就需要大力审查和监管电梯节能,同时,要对电梯能源利用效率的检测方法以及评价标准进行统一,只有这样,才可以促使各项电梯节能降耗工作更好的展开。另外,市场上结合电梯节能新技术,也出现了诸多的产品,那么就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来更好地推广和应用电梯节能技术。

2 检验安全技术

电梯作为一种特殊的起重运输设备,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类事故,那么对于电梯检验人员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将事故隐患的检测贯穿于检测全过程之中。检验人员在检测过程中需要严格依据相应的电梯检验规范,还需要充分了解和科学辨识那些潜在的危险源,结合判断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

经过辨识,电梯检验过程中一共有几种形式的潜在危险源,一是坠落伤害事故危险源,这种危险指的是有高处坠落事故发生于电梯检验过程中,在监督检验电梯安装过程中,在检验导轨等项目时,因为需要采用脚手架,那么就可能从脚手架上摔下来;在对层门或层门坎进行检查时,可能从脚手架上摔落下来;在轿顶检验的过程中,从横梁上跨越时,可能从孔洞处摔落下来;在对厅门进行打开时,可能踩空了轿厢所处层站所导致了坠落事故。

二是机械伤害事故危险源:如在试车时,接触者可能受到了旋转的曳引轮和移动的钢丝绳的机械伤害;在校验限速器的动作速度时,钢丝绳可能会挤压到手指;在校验制动器或者夹绳器时,运动部件可能会伤害到人身安全;检验人员在进入到井道内进行检验时,因为需要从轿顶进入,那么就可能出现危险。

三是电气伤害事故危险源:电气伤害事故也可能会发生于电梯的检验过程中,比如使用了不符合电气安全规范的电器设备、电动工具产品等等。另外是没有正确的使用电气设备和手持电动工具产品,绝缘性能不符合要求。在检验过程中,违反了相关的检验规范,违章带电作业等等,都可能会造成电气伤害事故的发生。

事故预防的基本措施:检验作业的完成,离不开人、机、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那么要想预防事故,就需要从这三个方面来努力,避免这三个因素中有事故发生,以此来促使检验事故避免出现。具体来讲,需要从这些方面来努力:

一是对检验环境严格把关:比如在安装过程中,要想检测电梯导轨项目,检验人员在开展作业时,需要站在脚手架的铺板上来进行,但是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很多的安装队为了减少工作量,没有充分认识到铺板铺设的重要性,在铺板方面选择了电梯包装箱的三合板,三合板因为没有足够的抗剪强度和抗弯强度,那么断裂情况就容易出现,导致坠落事故的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重新架设那些不符合要求的脚手架,保证脚手架符合相关的要求。

二是要做好警示工作,重视个人安全防护,避免出现伤害事故:对进入检验现场的检验人员严格检查,保证其做好了安全防护工作,佩戴了安全帽、工作鞋以及安全带;这是因为在施工场地内,往往会有大量的铁钉存在于地面上,那么就需要穿好工作鞋,工作鞋有着厚底和防滑功能,并且绝缘性能较好。在安装电梯的过程中,需要检验轨道支架项目时,需要对安全帽和安全带合理使用,如果需要踏在脚手架上,就需要首先对脚手架的搭设情况进行认真检查,保证工作平台足够的安全和牢固。在脚手架上,检验人员需要站在铺板上,因为铺板有搭架,同时还需要在井架上及时挂安全带,并且严格控制安全带绳的长度,保证其在两米以内。

三是要对检验条件进行改善,将本质安全型的检验方法应用过来:比如在检验底坑项目时,需要认真测量轿厢底部最低点和轿厢缓冲器,因为轿厢需要到最低层的平层位置,那么检验人员就需要进入到底坑中,利用钢卷尺来进行测量,这样就可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伤害。针对这种情况,在电梯运行时的检测工作中,就需要避免检验人员进入到底坑中,而是将先进的遥控传感技术给充分利用起来。

四是触电事故的预防:在电气设备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将电业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下去,要对停电、验电、挂标识牌以及做临时接地等要求严格遵循下去;比如在进行接地和绝缘测试时,要想将电梯总电源开关给拉下来,就需要用电笔来测试开关的主方,如果电笔能亮,那就说明电梯可以正常工作;然后利用电笔来测试开关副方的三相火线,保证没有电流存在于三相中,就将停电牌挂上去;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测试电感或者电容性负载,就需要对其充分放电,如果有着较长的距离存在于测试地点和开关箱之间,那么就需要短接三根火线,一般利用的是临时接地线。

3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环保节能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那么对于电梯来讲,也需要充分应用先进的节能技术,以此来缓解我国日益紧缺的电力能源。另外,在电梯检验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那么就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同时,积极应用先进技术,改善检测环境,保证检验过程的安全。本文简要分析了电梯的节能及检验安全技术,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尹朗.电梯节能问题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3,2(5):123-125.

[2] 何莹莹,霍坤.电梯检验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3,2(28):43-45.

[3] 徐荣.电梯的节能及检验安全技术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09,2(3):99-101.

[4] 赵彬,姚宽亮.电梯节能及能源再生技术探讨[J].价值工程,2011,2(20):55-57.

论电梯电气线路安全检验 篇4

1.1 安全回路故障

将电梯每个安全部件上的电气安全开关串联在一起, 通过一个安全继电器对这些电气安全开关进行控制, 从而组成安全回路。如果其中任何一个安全开关处于未闭合接通状态, 安全继电器都不能吸合, 电梯也无法获取供电, 从而确保电梯安全。当电梯处于停止状态时是不能获取信号的, 并且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不能运行, 此时可以大致判断电气安全回路出现故障。同时需要检查安全继电器的运行状态, 如果状态为释放, 则确定电气安全回路出现故障。如果电梯是由于这一原因导致停运, 维修人员需要将断开部分找出来进行维修。

1.2 电介质老化

电介质老化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任何电介质在使用一段期限之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 主要表现为的性能弱化, 电气和机械性能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变化, 同时, 化学和物理性能也不如之前。如果长时间为解决这一问题, 电介质绝缘性能就会丧失, 并且不可逆,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介质老化。造成电介质老化的原因多种多样的, 比如长时间的光照、辐射以及微生物侵扰等, 但这些因素对的电介质做造成的影响并不大, 其主要原因是电介质所处环境温度已经超过其自身承受范围。因此, 在电梯电气线路敷设时一定要做好散热工作, 确保电介质工作环境工作温度在其接受范围内, 能够实现长时间工作。此外, 还需要定期对电梯做好清洁工作, 将微生物对电介质的损害降到最低。

1.3 接触电阻过大

引发电气线路火灾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接触电阻过大。在电气线路中个别导线可能存在连接不牢固的情况, 从而导致接触不良。一旦部分接触电阻过大, 就会出现高温, 金属在高温状态熔化, 绝缘材料中的一些可燃物燃烧起火。之所以出现接触不良, 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在线路安装过程中安装质量不过关, 导致导线连接点未与电气设备牢固连接在一起;二是高线连接点存在泥土、油垢或者是氧化层;三是由于受到强烈震动或者是温差较大等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的接头出现松动;四是对线路接头没有做到良好处理。

1.4 接触器和继电器元件导致的故障

当继电器或者是接触器遭受到大电流冲击或是电弧被烧坏就会烧坏线圈, 而这必然影响到电气回路, 使其无法实现对电梯的控制。如果线圈完好并没有出现任何烧坏痕迹, 则判断为某触点烧坏。在这种情况下, 触点就很容易连接到一起, 导致回路出现短路的情况, 也有可能因为弹簧弹性能力减弱或灰尘颗粒阻断导致短路。如果触点被烧坏, 那么在该触点控制下的回路就会出现故障, 连接或断开状态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电梯误动作概率也将大大提高, 进而导致电梯运行受到影响。

2 强化电梯电气线路安全检验的有效措施

2.1 遵守电气施工规范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施工规范是保证电气线路质量的前提。一般来说要按照图纸开展电气施工工作。所以在施工时, 施工人员要以图纸为标准开展施工作业, 不能按照自己意愿进行施工。在具体施工阶段, 要按照作业流程有序地进行施工, 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自身要加强约束。从当前来看, 我国一些承包商虽然已经开展了这一业务, 但是并没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在一些民用建筑中, 承包商甚至随意寻找工人安装。面对这一情况, 施工监管部门必须充分发挥监管作用, 使电气线路施工质量不断提高。

2.2 做好日常清理工作

如果没有定期做好电梯的清洁工作, 一些粉尘或者是腐蚀性强的气体就会渗入其中, 这将大大影响电介质的绝缘性能。同时, 如果电梯一直处于潮湿环境中, 就会产生比较多的污垢, 从而导致其绝缘性能变弱, 当绝缘性能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 就会出现漏电, 并且电气设备也容易出现损坏。在电梯日常清理工作中除了要经常打扫之外, 还应当在机房中安装除湿设备, 为电梯运行提供环境保障。除此之外还应当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始终将电梯保持在停运或者是待机状态;而是如果电梯运行环境湿度值高出限定值, 在开梯时就会发现电视机上有明显水珠, 此时工作人员需要先将水珠擦干, 然后再进行烘干处理, 确认水珠完全消失以后再开电梯;三是如果电梯以及相关设备进水, 首先应当及时停止电梯运行, 组织维修人员第一时间展开维修工作。

2.3 加强电气日常检验

作为技术人员必须要对电梯以及相关设备的原理图、接线图等做到充分了解, 掌握每一个元件的安装位置。在日常工作中, 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设备或元件的维修要保证精准无误。电气设备一旦出现故障, 维修技术人员在接到故障信息时及时和设备操作人员交流, 询问具体情况, 掌握事故发生前后的运行情况, 尽快判断出故障所在, 及时展开维维修, 将故障排除。维修技术人员首先需要深入现场找出故障所在, 然后结合相关图纸对故障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明确故障范围和故障类型, 以便展开接下来的维修工作, 故障范围初步判断出来以后, 维修技术人员先要对电气设备外观进行检查, 如果外观没有任何异常就要使用相关设备对电气设备进行全面检测。

2.4 定期做好控制系统检测工作

电梯安全、稳定地运行离不开控制系统的重要作用。因此, 当电梯正式投入运行之后, 需要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对控制系统进行检测, 通过对故障代码的检测和分析, 将电梯存在的一些软故障及时解决掉。

一般情况下, 电梯远程检测系统主要是利用专门的通信线路或者是电话线与电梯连接到一起, 凭借相应的计算机技术, 对其所控制的各电梯运行情况进行检测和统计。如果电梯安装了该系统, 一旦电梯出现故障, 工作室人员就能够第一时间得到通知并到达现场, 结合监测数据, 将电梯电气故障及时排除。

3 结语

电梯电气线路安全检验从小的方面来说与物业公司或者施工企业声誉密切相关;从大的方面来说, 事关乘客人身安全, 特别是由于电气线路导致的电梯运行其危害更是难以想象, 因此, 相关企业必须做好电梯电气线路的施工和安全检验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旭.电梯电气线路安全检验探索[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4.

[2]陈海峰.电梯电气线路安全检验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5.

电梯安全检验 篇5

专业论文

探析电梯事故与电梯安全管理之间的关系

探析电梯事故与电梯安全管理之间的关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电梯已经成为各大城市高层建筑的日常运输工具,电梯作为一种特种设备,其本身就具有潜在的危险性,正因为如此,电梯的安全管理已经引起了人们高度的关注。本文从电梯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电梯安全管理的一些措施,希望可以预防电梯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电梯事故;安全管理;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进入21世纪,城市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高层和超高层的民居建筑开始交付使用。电梯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乘载工具,已经完全融入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随着电梯的普及,电梯事故也时有发生,电梯事故的发生除了给人身安全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以及涉及到事故责任单位的经济补偿外,有时还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事件的发生。因此,必须加强电梯的安全管理,为群众的安全提供保障。

一、电梯事故原因分析

1.1安装原因

根据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电梯安装要由具有相应安装资质的电梯安装队伍承担。无相应安装资质的队伍一律不得参与电梯的安装、维修和改造。但由于种种原因,电梯安装工程并不能严格按要求作业,有些工程被一些资质不够的队伍承担,有些工程被层层转包,这些安装队伍,既无技术力量,又缺乏安装设备。更有甚者在电梯的安装队伍中,出现了大量既不懂安装工艺又缺乏基本技能的民工安装电梯的现象,其工程质量不可靠性和不安全性可想而知。

1.2使用与维护原因

相当一部分电梯使用单位的领导缺乏电梯使用安全意识以及管理知识。单位无管理制度,管理规范不健全。有些单位即使有制度,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但执行的却不多。电梯无专人负责,司机无证操作,随意脱岗现象严重。有的司机(一般为无证司机)或电工对电梯知识一知半解,只为图方便将门回路短接,使电梯长期处于开门走车状态。更有甚者将电梯安全保护电路短接,使安全钳开关,终端限位开关,轿顶急停开关等全部失灵,造成极大危险。有些电梯乘客,损坏矫厢内的设施,用硬物选层,损坏操纵盘。对电梯不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或使用非专业人士自行进行保养的现象较为普遍,如某物业公司严重违规,长期由无证电梯维修工和保安对电梯进行维保,该公司管理的小区一电梯由电工龚某从底楼操作行驶至一到二楼之间突然停住。龚某拍门呼救,保安听到后将电梯门打开,准备用梯子帮助龚某下来。但当龚某向外退出半身时,电梯突然向上启动运行,将龚某挤压致死。经技术鉴定,该电梯厅门、轿门电气连锁均为有效,但存在开门运行的情况,属人为事故。由此可以肯定的说无专业维保人员,电梯的安全运行无法保障。另外建筑设计者对电梯行业了解不多或土建已按某种型号电梯设计施工后,又进行电梯改型,给电梯的安装使用造成困难,其中常见的有顶层高度不够,井道壁机械强度不够,无单旬机房,无通风设施。

1.3事故所涉及到的人员

部分使用和管理者对电梯安全不够重视,认为只要电梯能运行就行,而对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完好有效,漠不关心。而且,部分使用单位的规章制度也不够完善,即使有一些规章制度,因管理者不重视,有章不循,形同虚设。据以往事故的统计,一般发生电梯事故所涉及的人员包括3类。第一类,乘客。通常情况下当电梯事故危害到乘客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乘客在乘坐电梯的过程中电梯设备本体的不安全状况所导致的事故。第二类,管理人员。在电梯事故所伤害对象为电梯管理人员时,其产生的原因通常是因为习惯性判断失误造成的。坠入井道。第三类,维修人员。据多例电梯维修人员受伤死亡的案例说明了一个极其普遍的问题,维修人员通常情况下都是因为违章操作或是在操作的步骤中因疏忽大意而造成的受伤甚至是死亡事故。

二、加强电梯安全管理的措施

2.1树立安全意识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由于电梯是特种设备,容易发生设备人身和伤亡事故,因此在电梯从业人员中要广泛宣传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时时处处把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其次,建立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如电梯安全操作规程、电梯维修保养工作流程、电梯大修改造及应急事故处理工作流程、电梯轿厢困人解救规程、电梯新装检及年检检测规程、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等;设置相应的安全管理岗位,如电梯维修工、安检员、安全主任等,实行公司经理、安全主任、安检员、电梯维修工的纵向安全管理、层层落实的安全负责制,保证责任到人。再次,做好电梯的日常检查,按计划做好日检、周检、月检、季检、年检等。电梯维保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具体表现有:维修电梯上轿厢顶或下底坑之前未先打急停开关,维修时一人单独作业,维修现场不挂告示牌和放置护栏,轿厢里未粘贴电梯年检合格证和乘客使用须知标牌,自动扶梯入口处无乘客使用须知说明,电梯厅门钥匙随意乱放等。如果电梯维保单位不能严格制订和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2.2加强维修保养

做好电梯的日常维修保养是维保单位的主要工作,维保单位必须制订每台电梯的年度保养计划,严格执行国务院373号文件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6第32条,即每台电梯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等。根据电梯的各部件是否易损易耗、是否主要部件及是否安全部件等来划分该部件的保养次数,并按日保、周保、季保、年保的程序进行。特别是要做好5大部件即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抱闸及门锁的保养,要善于在保养中检测数据和发现隐患,如抱闸间隙的大小、刹车皮的磨损、门锁的啮合度大小、曳引轮绳的磨损、限速器轮绳的磨损、安全钳楔块间隙、安全开关是否有效等。由于电梯是机电一体化的高技术特种设备,启制动频繁,运行距离短,负载不稳定,开关门次数多,整机运行磨损较大,加上部分乘客不能正确用梯,导致电梯产生故障的概率高,因此必须对电梯进行较好的维修保养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维修保养的目的,就是使电梯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只要长期细致地做好维修保养工作,就能减少故障,延长使用寿命,减少和消除安全隐患,使电梯安全正常运行。目前存在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一种错误倾向:电梯重维修轻保养或者只维修不保养,电梯坏了才修,修好就放行。这样会导致更多的故障出现,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

2.3加强电梯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

电梯的安全可靠运行,不仅取决于电梯的制造和安装质量,还取决于电梯维修保养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一个合格的电梯维修保养人员,首要的就是要具备专业的工作态度以及高度的责任心。若维护人员素质低及责任心差,就很难对电梯进行准确的维修调试和保养工作,还可能会把小毛病修成大故障。电梯长期带病运行,极有可能造成设备及人身安全的重大事故。其次,电梯维护工作要求维护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机构培训。通过专业理论和业务技能的教育培训,具备应有的业务水平,并通过相关技能考试,持证上岗。“既要熟练掌握电梯的机械构造及电气工作原理、电气调整和修理等技能,还要掌握电梯安装工艺及要求,熟悉电梯维护规程的各项技术数据和使用安全操作规程。”维修人员在工作中应该严格按相关规定对电梯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当电梯发生故障时能迅速、准确地判断故障原因,并能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迅速、准确的检修,使其能及时投入正常工作。同时,维修人员还必须熟知国家规定的安全作业的法规、制度和规定,并能认真贯彻执行。

三、结束语

电梯设备安全事关重大,一旦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将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损害,因此,必须加强电梯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大对电梯隐患的安全整改,才能给广大居民提供安全、便利的使用环境。

参考文献

[1]许林.电梯的安全使用[J].电梯工业,2006,[2]陆斌.电梯常见事故分析[J].品牌与标准化,2009.[3]赵建刚,牛永亮.电梯事故原因及分析[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9

[4]黄玮华.谈电梯维修保养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学之友,2010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电梯安全检验 篇6

关键词:电梯;安全钳;误动作;检验;故障

中图分类号:TU85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18-0035-02

安全钳是电梯设备的重要安全部件,能够在电梯超速和失控时发挥安全保障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正是由于安全钳的出现和发展,才使电梯成为一种高层建筑必不可少的垂直运输工具。但由于安全钳的故障原因复杂多变,且促发其误动作的因素也较多,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可能给电梯及乘客带来严重后果。本人多年从事电梯检验检测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经常遇到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就检验检测中安全钳的检验重点及安全钳常见故障问题与大家进行探讨,以确保电梯安全高效地运行。

1安全钳装置原理

安全钳装置的动作是通过限速器动作使夹绳钳夹住限速器绳,随着轿厢向下运行,限速器绳提拉安全钳联杆机构,安全钳联杆机构动作,带动安全钳制动元件与导轨接触,使导轨两边的安全钳同时夹紧在导轨上,达到轿厢制停。其结构原理图见图1。安全钳一般安装在轿厢底梁或两侧立柱上,主要由钳座、楔块、提拉杆及安装在轿厢上横梁的提拉机构等组成。同时相应的安全开关装置动作,使曳引机停止转动。安全钳不动作时,楔块与导轨工作面保持2~3 mm的间隙。安全钳两侧间隙要均匀,动作时能使轿厢可靠制停在导轨上。

2安全钳的检验重点

如前所述,电梯安全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安装、维修和使用单位定期检修、调整,以及时更换失效部件,消除隐患。一般来说,检验过程中除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外,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按照安全钳误动作产生的可能性,检查限速器是否调整好或偏心凸轮与橡胶轮接触表面是否有油腻;在验收和定期检验时,不但要检测楔块与导轨侧面间隙符合2~3 mm的要求,且要测量两侧楔块的高低差,若是低端的楔块影响到了其下方的导靴衬套,要责令其整改;注意安全钳的提拉杆是否转动灵活,是否会碰到别的物体;检查限速器钢丝绳是否松弛;检查张紧轮动作是否灵活;检查轿厢导靴是否卡有异物等。

(2)检查电气安全开关是否能够动作,或者复位是否合理。当前,因为某些维保人员技术不强,安全钳试验后,仅将电气安全开关拨出来,而没有复位完全,如此,下次安全钳动作,电气安全开关就不能起作用。

(3)检查维保单位的维保记录,看其是否做好安全部件的维护保养,特别是那些会导致安全钳误动作的部件的维护保养。安全钳装置能否安全有效动作,不仅取决于安全钳的设计规范,加工工艺,更取决于日常的维修和保养。

3安全钳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欧洲标准EN81把安全钳分为三大类:瞬时式安全钳、具有缓冲作用的瞬时式和渐进式安全钳。GB7588-2003只有瞬时式和渐进式两种。下面笔者以常见的几种安全钳故障情况为例,说明其原因与处理措施:

(1)因限速器轮槽的磨损导致限速器钢绳位置下降,夹绳钳接触不到钢绳或制动力不够,造成限速器钢绳打滑。

措施:调整限速器夹绳钳与钢绳的位置。

(2)安全钳钳口内有灰尘、沙子、油泥等异物,安全钳楔块夹不住导轨,轿厢继续向下滑动,造成失效。

措施:拆下安全钳清理钳口内异物。

(3)安全钳间隙过大。当安全钳提拉机构拉到最大极限位置时,安全钳楔块还不能与导轨工作面接触,造成失效。

措施:重新调整安全钳间隙,使之符合标准要求,并使两侧间隙均匀。

(4)安全钳提拉机构结构尺寸不正确,提拉杆行程不够,提拉不到位,使楔块接触不到轨道工作面,造成无效动作。

措施:不同种类的电梯安全钳的提拉机构结构虽不相同,但多数都是曲柄摇杆机构,可通过改变连杆机构的结构尺寸来改变提拉杆的有效行程。

(5)新安装的电梯,限速器安装方向错误,当电梯向下运行时,限速器夹绳钳不能夹住限速器钢绳,反之,当电梯向上运行时,夹绳钳反到夹住钢绳,造成失效。

措施:重新调整限速器的方向。

(6)限速器钢绳位置不在夹绳钳有效宽度范围内,使夹绳钳夹不到限速器钢绳,造成失效。

措施:若是限速器安装位置不正确,造成钢绳与夹绳钳的相对位置不正确,可调整限速器位置;若是限速器本身轮槽与夹绳钳相对位置不正确,可调整其相对位置;若钢绳位置不正确,可调整钢丝绳的位置。

(7)限速器夹绳钳制动力不够,夹不住限速器钢绳。当限速器动作时限速器钢绳在限速器轮槽内打滑提不动安全钳,造成失效。《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限速器动作时,限速器绳的张紧力不得小于以下两个值的较大者:200 N或安全钳装置起作用所需力的2倍。此处的张紧力应理解为:当限速器动作后,限速器通过轮槽的摩擦或卡绳装置给限速器绳的最大制动力,也就是限速器绳不在限速器内打滑的最小张紧力。此力太小,提拉不动安全钳机构,但此力也不能太大,以防超过钢丝绳的抗拉强度将其拉断。

措施:适当调整限速器绳的张紧力。

4实例分析

(1)概述。某单位新装一台速度为1.75 M/S的电梯,验收检验时,该电梯发出强烈的撞击声,同时停止运行,检查时发现轿厢歪斜。

(2)原因分析。该故障是发生在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做完后,电梯恢复正常向下运行时。因此,检测人员对限速器、安全钳系统进行了全面检查,但一切正常,只是发现上梁中形成开关动作,显然是安全钳误动作。一般来说。安全钳误动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安全钳钳块与导轨之间进入异物导致误动作;②限速器调整不当导致的误动作;③安全钳楔块与导轨间隙不当导致的误动作;④楔块动作不灵导致的误动作;⑤张紧轮故障导致的误动作;⑥限速器钢丝绳张紧力不够导致的误动作;⑦安全钳提拉杆动作不灵引起的误动作。检测

人员进一步检查发现,安全钳与导轨之间全部被水泥灰尘等污物塞满,并牢牢卡住,导致电梯出现故障,停止运行。该电梯使用的为渐进式安全钳,安全钳的固定楔块后装有缓冲弹簧,能使楔块逐渐对导轨施压,使轿厢下降速度减慢直至停止,避免轿厢急停止引起剧烈震动。因导轨上的灰尘污物较多,因此联动试验做完后,虽然安全钳已恢复正常,但由于一部分污物黏在楔块上,导致楔块于导轨间隙变小且不均匀,因此当电梯启动后在极短时间内引起安全钳误动作,产生了震动及激烈的撞击声,电梯停止运行,并造成电梯轿厢歪斜的后果。

(3)解决措施。查清原因后,将安全钳上的污物清理干净并进行重新调整,同时清理了轨道上的污物,调正好轿厢,电梯又恢复了正常运行。

总之,随着当前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电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们对电梯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电梯失控超速下坠时自动制停设置的专门安全装置,电梯安全钳系统在电梯安全保护装置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动作正常与否不仅关系到电梯本身的运行安全,更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及财产的安全。因此,在实际的检验检测工作中要加强对其的重视及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避免电梯伤亡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电梯安全、高效地运行。

Elevator Safety Gear Inspection and Fault Analysis

Lu Jian’en, Tang Ping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afety gear device in principle, based on the inspection of key safety gear and safety gear on the issue of a common failure analysis, solutions, and finally with examples, detailed analysis of a lift failure, and safety gear malfunction solution.

共同关注电梯安全 篇7

在电梯提供便捷舒适的同时, 随之而来的电梯运行事故也屡见不穷, 多次出现故障困人事件。

2013年5月, 福州某酒楼电梯发生故障, 电梯轿厢从4楼溜车滑落至1楼, 直至蹲底。电梯内14人, 幸无伤亡, 但不同程度受到了冲击震力和惊吓。事故发生是由于电梯轿厢重新装修后改变了轿厢重量, 即实际乘客量比原额定乘客量减少了, 事故当时的电梯状态已经处于超载运行状态, 制动力不足造成溜车, 直至蹲底。

2013年5月, 深圳某大厦电梯发生故障, 1名女护士当场身亡。事故原因是由于维修工给事故电梯润滑时违规使用了不当的润滑油进行润滑, 这些润滑油容易向下流进制动鼓及制动闸瓦之间也就是电梯的“刹车片”里, 导致其制动力下降, 这是一种极为危险的状态, 一旦电梯满载或超载, 就会出现“溜车”现象, 发生剪切危险。

2013年5月, 湖北某超市正在运行的一个手扶电梯突然断裂, 导致一位老太太当场身亡。事故原因是由于前一天该电梯因检修故障拆除了一块梯板, 但未及时安装还原, 负责开电梯的工作人员没有得到通知, 才酿成悲剧, 该事故系检修过程中违规擅自启用故障设备所致。

仅2013年5月份, 全国各地的电梯事故就好几起, 这一起起血的教训, 触目惊心。据《湖北日报》报道, 据不完全统计, 仅去年一年, 中国内地发生的电梯事故就达36起, 直接导致28人死亡。电梯的安全运行应该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国家质监总局技术监督部门强调指出, 电梯不同于日常设备, 属于特种设备, 它与乘客的人身安全息息相关, 它的安全运行需要电梯维保单位、使用单位、乘客以及监管部门等共同的努力, 才能得以保障。

1 维保单位要加强电梯日常维修保养

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包括电梯在内的特种设备有着明确的规定:电梯应当至少每15天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其实电梯维修和其它设备的维修保养是一个道理, 例如汽车行驶每5000公里就要到4S店进行检查和保养。电梯也需要在其运行到某一阶段后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电梯和乘客安全。

尤其是在酒楼、写字楼等公共场所中, 这类场所乘客较多, 电梯使用频繁, 平均每天载上载下的次数上百次甚至上千次, 长年累月的运行产生零部件会损耗在所难免。因此重视对电梯的定期检查必须提上日程, 必须定期对电梯进行检查、润滑、调整以及部件的更换, 这样才能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

然而调查发现, 有的维保单位日常维护保养未对电梯的超载等安全保护装置、电梯轿厢与对重间的平衡系数的检查引起重视, 特别是有的酒楼、写字楼等公共场所使用的电梯, 其轿厢装修破坏了原先电梯设定的平衡系数而未加以修正, 造成电梯运行存在一定的故障隐患。

2 使用单位要加强日常的安全管理

根据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电梯使用单位, 应当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只有及时发现问题才可以及时解决问题, 所以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不得不加强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巡视, 特别是酒楼、写字楼等使用电梯频繁的公共场所经常性检查, 及时对电梯轿厢装修情况向电梯维保单位反映, 同时他们肩负着疏导乘客正确乘坐电梯的重要责任, 对违规乘坐电梯的行为加以制止, 对违规乘客做出批评, 情况紧急时也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电梯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在电梯运行过程中遇到故障困住乘客时, 及时通知维修单位, 安抚乘客。

3 乘客正确文明乘梯

专业的预防性维修保养是电梯安全运行的必要组成部分, 电梯安全知识的普及也在减少电梯安全事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梯附近都张贴有安全乘坐的宣传标志, 乘坐电梯时讲文明, 不超载, 不大声喧哗, 不丢弃废物等。

这都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因素, 因此我们除了注重电梯的维护,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的巡视外还需要加强对乘客进行电梯安全知识的普及, 通过公益广告, 宣传画等方式让乘客认识不安全乘坐电梯的危害, 从而保证每个乘客安全乘坐, 有效避免故障困人事件的发生。

4 政府监管必不可少

对于社会上的各种不良行为, 政府监管必不可少。电梯安全涉及社会各个方面, 比如维修部门, 使用单位, 乘客等, 单靠一个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发挥政府引导者的角色, 引导各部门协调治理、严格监督。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广大公众、新闻媒体及其他社会中介组织等均应积极参与监督、建议、举报。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 电梯已经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随之也发生不少事故, 电梯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今年出现的电梯事故, 分析了如何保障电梯安全, 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电梯安全,事故,建议

参考文献

[1]吴康祖, 宫涛.浅谈电梯安全装置检查与测试[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2007.

[2]张玉勇.关于电梯安全装置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的讨论[J].计量与测试技术, 2008.

电梯安全运行中安全钳装置的检验 篇8

安全钳工作原理是安全钳驱动限速器使用于夹绳钳把限速器绳牢牢夹住, 在轿厢向下运动时, 安全钳的连杆结构会被限速器绳提起来, 同时其工作时会驱动安全钳制动结构接触导轨, 并慢慢夹紧导轨直到轿厢停止为止。安全钳工作原理图 (如图1所示) 。

1.限速器;2.限速器绳;3.张紧轮;4.限速器断绳开关;5.安全钳;6.连杆机构;7.安全钳动作开关;8.限速器绳头

2 安全钳装置的种类和设计

2.1 安全钳装置的种类

电梯安全钳依据工作方式和原理可以分为瞬时型和渐进型两种类型, 其结构图 (图2和图3) 。

1.楔块;2.钳体

1.滚子2.钳体

2.1.1 瞬时型结构

瞬时型结构的安全钳的制动结构是刚性的, 其依据自锁夹紧原理来制造制动力, 夹紧结构主要有滚子型和楔型两种, 夹紧结构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制动非常大, 只要相互接触就能自锁夹紧而不需要外力, 能够立即停止轿厢的运行, 在这个制动过程中, 安全钳的挤压导轨和形体变形消耗掉了轿厢原有的重力势能和动能, 安全钳形体变形能够吸收楔子型安全钳具有能量的80%左右, 挤压导轨则能够吸收滚子型安全钳具有能量的80%。因为瞬时型安全钳能够迅速制停, 电梯减速度很大, 依据电梯运行规范, 速度在0.63m/s的电梯才适合用瞬时型安全钳。

2.1.2渐进型结构

渐进型结构的安全钳制动是恒定的, 其能够利用某些部件根据电梯运行速度而合理控制制动力的大小, 避免了过大的减速度。楔块型和滚子型丝安全钳的两种主要类型, 其结构图为 (图4和图5) 。渐进型安全钳的工作原理与瞬时型不同, 其夹紧结构并不如瞬时型安全钳支承在刚性元件上, 而是支承在弹性结构上, 并且渐进型安全钳的弹性结构的加紧力是不变的, 则引起的摩擦力也是不变的, 所以能够使电梯以恒定减速度制停。渐进型安全钳这种恒定减速能够相对瞬时型安全钳较好的保护电梯运行稳定和乘员生命安全, 适合于所有类型的电梯使用[1]。

1.楔块;2.钳体;3.调整弹簧

1.滚子;2.钳体;3.调整弹簧

2.2 安全钳装置的设计规范

2.2.1 安全钳的技术规范

《电梯技术条件》和《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对安全钳装置有如下几条技术要求:1) 轿厢载荷要分布均匀, 并且轿厢底板与安全钳装置的倾斜度偏差应该控制在正常范围的5%之内;2) 应该在安全钳上设置一个电气安全自动装置, 必须在安全钳工作前及时把电动机的电源切断;3) 安全钳在制停有一定载荷的轿厢时, 应该使轿厢减速的平均减速度控制在0.2s/㎡~1s/㎡以内;4) 瞬时型安全钳装置的正常制停距离应该在50mm以内, 而渐进型安全钳的最大制停距离Smax=v1×2/3.924+0.256, 最小制停距离为Smin=v1×2/19.62+0.122, 其中v1为限速器工作速度。

2.2.2 瞬时型安全钳

1) 瞬时型安全钳的制动力

瞬时型安全钳由于具有加大的制动力, 减速度非常大, 所以制停距离一般都非常小, 在50mm以内就能够使电梯停止运行。为了使电梯运行稳定, 乘员感觉舒适, 所以安全钳制停时应该把平均减速度限制0.2s/m2~1s/m2之间, 瞬时最大减速度不得超过2.5s/m2, 瞬时型安全钳的最大制动力计算公式为Fmax= (1.1Q+G) (amax/+1) =3.5 (1.1Q+G) 。其中, Q为额定轿厢载重量;G为轿厢自身重量;amax则是最大减速度。

2) 瞬时型安全钳的制停距离

依据电梯运行规范, 瞬时型安全钳制停距离计算公式为h=v12/2g+0.1+0.03。其中v1为限速器工作速度。

2.2.3 渐进型安全钳

1) 渐进型安全钳的制动力

渐进型安全钳的制动力计算公式为F= (1+a/g) (Q+G) g/2, 其中a为平均减速度, Q为轿厢额定载重, G为轿厢自身重量, F为平均制动力。在电梯运行过程过, 考虑到钢丝载重和自身重量, 安全钳在电梯底层引起的减速度最大, 制停距离也就是最小;安全钳在电梯顶层引起的减速度最小, 制停距离也就最大。

2) 渐进型安全钳的制停距离

根据电梯运行规范和制停距离计算公式, 假如电梯工作速度为1m/s, 限速器工作速度为1.4m/s, 则最小制动距离Smin=v1×2/19.62+0.122=0.265, 最大制动距离Smax=v1×2/3.924+0.256=0.969。

3 安全钳装置的检验

3.1 安全钳操纵机构的灵活检验

电梯运行中, 安全钳的操纵机构必须要能够灵活有效动作, 如果提高其高度大于30mm, 就必须安装防跳器。防跳器能够产生锁紧力来保证操纵机构稳定, 但是锁紧力不能过大, 否则会导致安全钳无法动作。

3.2 安全钳摩擦块与导轨硬度的匹配检验

安全钳和导轨之间的摩擦力是制动力的来源, 因此两种之间必须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 另外摩擦块的硬度被要求小于导轨的硬度, 这样可以延长导轨的使用时间。通过硬度计对导轨和摩擦块进行多次现场测量, 以增加对两者硬度的了解。

3.3 安全钳摩擦块与导轨的洁净检验

出于保护的目的, 一般都会将防锈油涂抹在刚出厂的导轨上, 但是必须研究防锈油是否会对安全钳的摩擦性能造成影响。通过试验证明, 安全钳制动过程中导轨与摩擦块之间有非常大的接触应力和比压, 会产生相当多的热量, 往往会火花四溅, 导轨表面就会严重失去光滑, 根本无法形成润滑条件。但是必须要对存在导轨上的锈斑、异物和铁屑进行及时清除[2]。

3.4 安全钳摩擦块与导轨的间隙检验

必须对导轨与安全钳摩擦块之间的缝隙进行检测测量, 一般使用塞尺测量, 间隙为2mm~3mm就算合格。这样做主要是保证轿厢底板的倾斜度偏差能够控制在5%以内。

3.5 安全钳与限速器的联动检验

最后需要对电梯实际额定载荷正常运行进行联动测试, 以检验各个环节能否正常工作。让电梯用检修速度运行, 检修人员控制限速器, 检验电梯能否有效制停。同时, 需要检查安全钳在导轨上的制停痕迹是否一样, 并测量制停距离是否符合规范标准。另外, 需要检查电气开关能否自动启动, 以及轿厢底板的倾斜度是否符合5%以内的标准。

4 结论

总而言之, 安全钳作为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 其只有工作正常稳定, 才能保证电梯运行安全和乘员的生命安全, 这需要完善安全钳的设计方法和规范, 提高制造工艺, 并加强日常的维护工作。

参考文献

[1]林永光.电梯安全钳动作原因分析及检验注意点[J].机电技术, 2009 (1) .

电梯的检验与安全技术探讨 篇9

关键词:电梯,检验,技术,安全

电梯属于特种设备范围, 其检验工作主要是由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负责。电梯的特性决定了电梯的检验工作是一种动态的、综合的、全方位的检验过程。检验人员需要对其各个部位和部件的技术指标和安全性能进行检测, 而且检验工作往往是在电梯运行状态下进行的, 这就在客观上会对检验人员的自身安全构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对电梯实施安全检验是加强电梯安全管理, 保证安全运行, 防止和减少事故的一个重要措施。

1 电梯检验的基本内容

1) 应明确规定对电梯整体或其某一部分进行检验的作业顺序, 以免因作业顺序的混乱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如进出轿顶程序、进出底坑程序等;2) 检验的作业位置、姿势和动作均应符合安全、舒适、准确、高效的要求;3) 加强安全要点提示防止发生意外;4) 电梯的检验过程除了涉及到检验员 (一般2人以上) 外, 还涉及被检设备 (电梯) 、检验环境、使用的检测设备、防护用品、电梯维保单位、管理单位等许多方面。因此电梯的检验作业从广义上讲实际上是人—机配合、人—人配合的问题。所以安全作业规程除了规范检验员的作业行为外, 还应包括以下内容:如对被检验电梯的事前了解、卫生条件检查、检测工具设备安全性检查、防护用品穿戴、与维保单位和管理单位配合等诸多方面。

2 电梯检验过程的问题类型

2.1 电气装置的有效性检验

如果仅仅查看是否安装电气装置;或用手拨动电气开关是不够的。电气装置的检验检测包括了门锁装置、相序保护、以及限速器安全钳的联动实验等等, 考虑整台电梯的安全性能, 门锁装置、限速器安全钳联动实验的有效性是整台电梯的重点要求。电气装置动作的可靠有效, 必须有立体空间思维, 从3个方向上作检查, 以判断该装置的合理性、有效性。例如检查限速器安全钳的电气装置有多种形式, 有些品牌电梯的电气开关采用的动作触点太小, 开关打板厚度不够, 致使开关打板与电气开关的动作触点接触面太小甚至错位;有些电梯检查限速器安全钳电气装置安装不合理, 维保不到位, 当限速器绳松弛或断裂、锈蚀严重等情况时, 不是限速器安全钳开关打板根本接触不到电气开关, 就是开关以及机械部位完全不能动作, 可靠有效更无从谈起。

2.2 液压缓冲器安全装置的检验

液压缓冲器的电气安全开关装置有多种形式, 有些是在柱塞上加工出沟槽, 液压缓冲器伸缩时, 沟槽上下移动, 触动电气安全开关;有些是加装触动电气安全开关的机械结构。由于材质问题、或是安装质量问题、或是维修保养水平问题, 机械结构在使用中常常会松动、变形, 致使机械动作装置与电气装置位置不当, 当液压缓冲器受压动作后, 机械结构不能使电气安全开关有效动作。如果仅仅走马观花地查看是否安装了该装置, 或者仅仅用手拨动一下电气安全开关是不够的, 必须检查判断该机械结构与电气安全开关动作触点, 是否在3个方向上都保证接触与动作, 必要时人为压缩液压缓冲器, 以验证该装置的可靠有效。

3 检验过程中事故预防的基本措施

3.1 改善检验条件, 采用本质安全型的检验方法

如目前在底坑项目检验中, 在对轿厢底部最低点与轿厢缓冲器进行测量, 需要检验人员进入底坑, 然后轿厢以正常运行速度下行到最低层的平层位置, 检验人员用钢卷尺测量出两者间的距离, 就存在着被挤压和剪切的危险。为此, 我们如果能采用遥控传感技术, 就可能做到电梯运行时检验人员不在底坑。

3.2 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

如电梯安装好试车时注意事项:试车前, 应清理井道, 应在各厅门口和轿厢内设置警示牌, 警示电梯试运行, 禁止进入轿厢, 在确保井道内、轿厢顶和轿厢内无人员时, 方能手动盘车, 检验是否有卡阻现象, 确认无误后, 才能带电试车运行。另在必须进行运动时才能检测的项目, 如电梯的井道检验, 在对各个门锁以及导轨架之间距离测量的测试时候, 应做好防止被运动部件剪切、挤压等措施, 做到一人检测, 一人监护, 禁止带手套进行检测等。

3.3 科学定时地检验

安装、大修或改造后拟投入使用的电梯, 应当按照规程对验收检验规定的内容进行检验;在用电梯应当按照规程对定期检验规定的内容, 每年进行一次检验。遇可能影响其安全技术性能的自然灾害或者发生设备事故后的电梯, 以及停止使用一年以上再次使用的电梯, 进行设备大修后, 应当按照验收检验的要求进行检验。

3.4 保证好电梯检验的条件

实施现场检验时应具备下列检验条件:

1) 对于新装电梯或者年限较小的电梯

(1) 机房空气温度应保持在5℃~40℃之间, 湿度应保持在电梯及检验所允许的范围内; (2) 电网输入电压应正常, 电压波动应在额定电压值±7%的范围内; (3) 环境空气中不应含有腐蚀性和易燃性气体及导电尘埃, 特种电梯工作环境中腐蚀性和易燃性气体及导电尘埃不应超过该电梯额定指标; (4) 检验现场 (主要指机房、轿顶、底坑) 应清洁, 不应有与电梯工作无关的物品和设备, 相关现场应放置表明正在进行检验的警示牌。

2) 对于超龄电梯

超龄电梯使用有一定年限, 其主要机械部件锈蚀, 电气老化等, 其在运行中时常会出现很多未知的情况, 就此情况对超龄电梯的检验条件应具备一定要求;不能满足条件的, 建议报废等。 (1) 电梯的产品质量或安装质量不能存在严重缺陷; (2) 不能由于建筑物结构损坏或电梯发生过严重事故, 导致电梯设备严重损坏; (3) 建筑物已严重倾斜或沉降, 造成电梯运行方向与垂直方向倾斜度大于15°; (4) 主要机械部件严重锈蚀、变形或电气设备严重老化、损坏等。

参考文献

[1]徐荣.电梯的节能及检验安全技术探讨.科技经济市场, 2009 (3) .

[2]GB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浅析地铁电梯设备安全 篇10

1 近三年地铁电梯事故统计

2 地铁电梯发生事故原因

2.1 电梯设备自身原因

地铁电梯作为地铁特种设备, 其质量和安全影响着乘客的人身安全, 这就要求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包括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维修和监管单位都必须符合要求。从事电梯生产 (包括制造、安装、改造、维修) 的活动必须实行行政许可, 生产单位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履行规定的义务。所以对于电梯这种特种设备, 生产单位就应该重视其安全, 保证每一部电梯在出厂时和使用过程中都是安全可靠的。例如深圳地铁1号线国贸站一台上行的奥迪斯自动扶梯发生逆行, 就是由于扶梯驱动主机的固定支座螺栓松脱, 1根螺栓断裂, 致使主机支座移位, 造成驱动链条脱离链轮, 上行扶梯下滑。

2.2 使用和管理者对地铁电梯安全不够重视

在实际运营中, 有许多车站和电梯设备管理者都有这样的误区, 他们认为只要电梯能够正常的运行就可以了, 从来不关心地铁电梯的安全及其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完好, 是否能够保证电梯正常安全的运行, 这种态度就造成了使用单位不会从根本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根治或预防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还有一部分车站没有建立详细的地铁电梯操作守则、电梯使用和维护制度, 即使有些车站有一些相应的规章制度, 也因为管理者的不重视, 变成了有章不循的局面。还有很多车站对电梯的日常运行也缺乏监视管理和巡查, 事前预防不到位, 往往都是发生客伤之后才关注电梯的安全。

2.3 维修保养人员工作不到位

作为地铁电梯的维修保养人员, 应该认真执行十二字原则, 即“安全为主, 预检预修, 计划保养”。然而在实际中, 很多维保单位或维修保养人员都是哪出现问题才修理维护哪里, 不是按照规定进行有计划的预防性维修, 很多时候都是等故障出现了, 电梯被迫停运了, 才进行抢修, 这样做不仅耽误时间又耽误地铁的正常运营。还有部分维修保养人员, 对地铁电梯安全不重视, 在规定的定期维保或维修工作中, 经常是应付差事, 敷衍了事, 缺乏责任心, 没有意识到保证地铁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性。

2.4 客流因素

地铁电梯事故的背后其实也能反映出客流较大对电梯安全的影响, 特别是在换乘站, 就比较容易发生电扶梯伤客的事情。客流量大的车站, 乘客在进出站时容易拥挤, 时常发生推攘, 就容易造成乘客在乘坐电扶梯时摔倒, 发生踩踏事件。

3 减少地铁电梯事故发生的应对措施

3.1 规范地铁电梯设备的采购和日常管理

地铁电梯作为特种设备, 在采购时, 应按照国家标准采购, 并规范采购准入标准。国家对电梯使用单位要严格监管, 及时建立使用登记、建立电梯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并做好日常的维护和保养, 还要进行定期检验、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配置专职或兼职人员进行监督管理, 不断加强对电梯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等。

3.2 严格验收标准和设备接管

根据规定, 施工单位将电梯安装好之后, 使用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进行验收。在验收时, 施工单位还要向车站提交验收的所有资料。车站还应该邀请市级以上劳动局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验和验收。当电梯验收合格之后, 就由使用单位来管理, 并且可以投入使用。车站的电梯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所有电梯的相关档案, 并妥善保存。验收不合格的电梯, 车站绝对不能接管和使用, 应该责令施工单位重新进行整修, 限期再验收。

3.3 树立安全意识

按照国家标准, 电梯属于特种设备, 所以容易发生设备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因此电梯的使用单位和管理部门要对内对外大力宣传地铁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要时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时刻把安全铭记在心, 把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

3.4 预防维修与保养

电梯在运行期间能正常、安全的运转, 离不开日常的维护、维修和保养, 使用单位和管理部门在对电梯进行维护、维修和保养时, 应切实认真执行“预防为主、预检预修、计划保养”的方针, 不能喊空口号, 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而不是等电梯出现了故障才进行抢修。在进行日常巡检时, 要认真检查, 不能敷衍了事, 要能提前发现问题, 提前解决问题, 确保地铁电梯安全的运行。若电梯在运行中一旦出现故障时, 应能及时排查故障, 尽快维修好, 保证地铁正常运营。

3.5 建立安全制度

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维护地铁电梯的正常安全运行, 比如编写电梯安全操作规程、电梯日常维修保养工作流程、电梯大修改造工作流程、常见电梯故障及故障处理汇编、故障应急事故处理工作流程、电梯作业人员培训与考核制度等, 并结合实际设置相应的安全管理岗位, 做到责任到人, 落实到实处, 保证地铁电梯的正常安全运行。

3.6 加强对乘梯人员的安全管理

对乘坐电梯的人员要广泛宣传正确的乘梯知识, 如不能撞击门板, 不能随意按显示按钮或报警按钮, 小孩乘坐电梯时要有大人陪同, 乘扶梯电梯时双脚要站立在黄色安全边框以内等等。地铁车站和相应的管理部门应该将这些文字或图片张贴在显眼的地方, 比如等候电梯处、轿厢内等, 向乘客大力宣传安全乘坐电梯的方法以及出现突发情况时的应急处理, 减少因乘客自身原因发生的电梯事故。

物联网如何“网住”电梯安全 篇11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城市安防是其中重要的应用领域。电梯作为工作和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如何保障城市中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的电梯安全运行,是城市安防中重要的课题。物联网的发展,则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思路。采用物联网技术建设的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经在我国多个地区进行试点。这种平台在辅助电梯状态监察的同时,也在电梯应急快速处置、维保作业核查、故障预警发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将我国电梯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了一个新台阶。

电梯安全工作存在多种问题

作为一种复杂的机电一体化大型工业产品,电梯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交通工具。自从1857年美国奥的斯公司研究升降梯的安全设置实验成功,世界第一台载人电梯真正问世后,上上下下的电梯,就成为迎接都市忙碌生活的重要象征。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因电梯的安全性所引起的机缘巧合是很多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之一。同样,电梯在真实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成为城市中重要的安全隐患。诸如电梯停电、梯门无法顺利开启、电梯突然冲顶或蹲底等突发事件,以及电梯电话没信号、拍门无响应等问题,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城市的安全运行。

现代化高层建筑离不开电梯,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和多功能现代化高层建筑群不断涌现,我国使用电梯的数量正在迅速增加。以北京市为例,截至2013年5月底,北京市电梯已达近18万台,目前北京市电梯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纽约的电梯数量,居世界城市第二位,并且还在以每年1万多台的数量增加。预计到2020年,北京全市电梯将达到20万台。截至2013年底,我国电梯保有量已经增至 约300万台,电梯行业产销量超过50万台,超过全球总产量的60%。但同时,电梯故障频发也导致投诉占比一直较高。据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统计,电梯投诉举报已占到北京市八大类特种设备投诉量的86%。

那么,导致电梯投诉举报如此多的原因何在?

一是专业维护纠正不到位。电梯是固定性升降设备,长期使用会造成磨损,因此需要定期的专业维护以保证电梯运行良好。但一些物业为节省成本,降低费用,不少维保单位选择劣质配件,导致电梯部件频繁维修,使用寿命缩短。还有一些城市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渠道不畅,导致电梯发生故障时难以使用专项维修资金进行维修,安全隐患无法及时消除。

二是违规操作现象严重。有数据显示,在近年来的电梯安全事故中,违规操作在设备缺陷、意外情况、非法使用设备等同类选项中高居第一位,且已经占到事故总数的一半以上。如安装人员违规维修,维修人员短接安全回路,开门走梯,在维修时没有设置任何安全警示标志等。最近几年很多城市搬迁居民不断增多,由于缺乏电梯安全使用教育,因使用不当、人为锁伤电梯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三是电梯选用不当和老旧电梯逐渐增多。部分开发商在楼宇设计和招投标电梯时电梯选用不当,导致电梯在便捷、舒适、稳定等性能方面与用户要求产生了一定的距离。电梯长期高负荷的运行造成电梯老化速度加快,最终形成安全隐患。另外,老旧电梯在很多城市绝对数较大,且逐年递增。这些电梯大都已进入产品生命周期的“故障高发期”。而由于老旧电梯零配件购买困难、价格昂贵,有的甚至已停产,故障修复往往时间长、费用高。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需要加强对电梯的管理。电梯是特种设备,对电梯的管理既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也需要智能化的管理模式。而电梯物联网的特性,正适应了电梯安全管理的要求,不仅提高了电梯系统整体质量,还让其更安全、更节能环保和更加智能。

智能感知,智慧监管

电梯物联网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电梯中,从而实现对电梯的智能感知和智能化管理。电梯物联网系统主要由电梯数据采集器、视频监控,3G无线移动网、互联网、GSM短信、电话等双向远程通信,平台管理软件组成。每部电梯采集的电梯故障报警、状态信号通过3G无线互联网或GSM短信实现远程传输。

最早进行电梯物联网研究并应用的企业主要来自知名电梯企业,如上海新时达、日立电梯、上海三菱等。这些企业在产品研发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并着手研究物联网在电梯系统中的应用,也逐渐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加了产品竞争力。

利用物联网感知系统可以采集任何需要监控、检测、连接或互动的物体和过程的实时信息,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为“事前”,可实现事故超前预防的应急救援体系。电梯物联网功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分级别监控电梯各大部件、跟踪记录电梯部件老化信息、督促约束维保人员定期对电梯进行规范保养、强化故障报警机制(见图1)。

但电梯物联网真正获得国家的重视还是从2010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各地政府也开始规划利用物联网技术辅助电梯监管,监测监控电梯的运行。如北京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物联网13个应用示范工程,就包括了电梯运行安全检测信息平台物联网应用项目。该项目开始从2011年2月立项以来,取得了快速推进。2012年,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东城区开展了电梯物联网的试点工作,主要是在公共区域的每一部电梯上,都安装一套前端采集系统,它可以24h内不断采集电梯信息,并通过互联网向上一级平台传递,包括电梯的实时运行情况、维保记录等等。当电梯发生故障时,系统会自动处理、分级响应。此后,上海、杭州、重庆、合肥等省市也开始拓展电梯物联网应用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政府质监部门、行业协会和电梯企业提供了一个高效率的、统一的物联网信息技术平台,真正实现政府、协会、企业、物业、电梯、人员、手机和门禁等终端设备的全面互联,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提升企业工作效率,保障乘客安全。

政府积极参与电梯物联网建设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电梯安全监管中的应用,相关电梯物联网平台建设招标项目也逐步增多。北京是较早推广电梯物联网技术的城市。早在2011年电梯物联网就成为北京在公共安全领域确立的10个物联网运用项目之一。也正是因为北京的示范效应,国内各大电梯厂商、 配件企业和软件开发商迅速嗅到了这一商机,开始组织力量加紧电梯物联网服务平台的开发与市场推广。其中上海新时达、沈阳蓝光、无锡中科等企业推出的“电梯物联网”产品在2012年开始迈向市场,取得了不少订单。

nlc202309021133

从2012年开始,我国很多城市在“智慧城市”的政策引领下,开始着手电梯物联网平台建设。其中厦门市和杭州市是较早迈出步伐的城市之一。

厦门市在2012年下半年将电梯公共安全物联平台列为该市信息化建设项目之一。根据公开信息,厦门电梯物联平台以商业运作为主,由运营商与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单位之间协商解决。据了解,该系统具有电梯维保过程监督、数字化维保管理、自动报警、应急救援联动、语音安抚轿厢内乘客等功能,并按照统一标准向平台传输相关信息。

杭州市也在2012年8月对电梯安全运行物联网规模示范网建设项目进行了公开招标。根据招标信息,杭州市规划第一批1000台规模的电梯运行安全物联网,建设电梯运行安全参数采集、电梯音视频图像采集、电梯运行状态显示及媒体平台综合系统。项目总投资200万元由杭州市财政全部安排。

此后,从2013年一直到2014年7月,天津市、内蒙古包头市、安徽芜湖市等数十个城市都开始进行政府主导下的电梯物联网试点工程建设。根据笔者的统计,相关项目基本以实现电梯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故障自动远程报警、无线对讲、语音安抚、音视频指挥调度、应急救援联动、投诉管理等功能为主。但各地业务模式不统一,则需要引起了注意。据了解,很多电梯生产企业和物联网企业的小型应用系统都是自成一体,采用私有通信协议,导致不同厂家系统和方案无法互通,不易扩展。这种全国各地“齐头并进”的建设模式也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化孤岛,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也无法从社会运营机构获得有效数据,更是影响电梯安全监管模式的长远建设,以及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的业务地位(图2)。

这种建设规划为政府和质量监管部门提供了可行的监管方案,较大程度地满足了政府对电梯监控功能的需求,其直接用户和受益者是政府质量监管部门。

亟待统一标准规范

早在去年,国家质检总局就已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电梯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倡利用安防技术,如基于物联网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保障电梯安全。在电梯物联网这个新兴产业崛起的过程中,产业链中的每个环节都会对产业主导者的形成构成影响。那么什么才是决定电梯物联网产业主导地位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呢?

这是一个令人值得深度思考的问题。以产业生态理论来思考,构筑合理的产业价值平台是最具行业主导作用的因素。那么在当前,如果给电梯物联网产业一场“及时雨”,就不是一时的用户规模,甚至也不是高精尖的技术,而是电梯物联平台统一的标准。因为,阻碍电梯物联网进一步推广的障碍主要在于标准不统一。

在2014年1月底上海召开的《上海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草案)》立法听证会上,多位代表表示,远程监测系统应该有标准接口,目前各个厂家的监测内容不同,一旦出了问题,不便于其他单位进行维护保养。

除了地方的努力,国家层面的动作也开始显现。去年10月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工作组,组织召开了电梯物联网标准化动态信息交流技术研讨会,建议制定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应用物联网技术的系列国家标准,并提议尽早立项《用于物联网的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数据信息规范》。

目前,在标准制定方面,地方政府已走在前面。

来自工信部网站的消息称,福建省首个电梯安全物联网技术规范——《厦门市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标准),日前通过由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等组成的专家组审查。该标准有望在近期出台。据厦门市质监部门的相关人士介绍,该规范尽管属于推荐性地方规范,但非常有可能成为行业统一标准根据规范要求,“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平台”将采用构建“政府监察平台+企业应用平台”的多层架构体系,平台也将具有状态监测、故障报警、应急处置、维保管理、综合统计分析等功能。

而该标准的出台及应用,不仅将为电梯安全物联公共服务行业设定最低准入门槛,改变目前政府与企业“各自为政”的工作状态,也有助于促进电梯物联网形成统一的规模。

电梯安全检验 篇12

各检验机构在国家质量监督局颁布的《电梯监督检验规程》的基础上, 都制定了各自的检验工艺和实施细则, 但大部分都侧重检验电梯的质量, 关于检验员的技术素质、实践经验、安全意识以及怎样保障检验员自身安全方面的内容比较少, 所以在检验工作的进行中经常发生工作人员受伤的事故。虽然至今还没有明确的报道大的伤亡事故, 但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安全隐患是存在的。因此我们对检验的程序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思考, 基于检验工作的实际情况, 对检验工作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认知和了解, 在最大程度上消除不当作业行为, 并且认真实施, 保障工作人员的深深安全, 总结出具体、全面的检验电梯安全作业的规则。我根据自己多年的电梯检验工作经验, 总结出以下几点。

2 电梯检验的基本内容

(1) 为防止意外发生, 要加强安全要点的提示;

(2) 检验工作中的作业动作、位置和姿势应该全部符合准确、舒适、安全的要求;

(3) 为避免因为工作顺序混乱而造成人身安全, 所以应该明确规定出安全检验过程中的作业顺序, 例如出底坑和出轿顶等程序;

(4) 电梯的检验过程关系到许多方面, 如检验环境、防护用品、被检设备 (电梯) 、电梯维保单位、使用的检测设备和管理单位检验员 (一般 2 人以上) 等。所以人—人配合、人—机配合是电梯的检验作业上的实际问题。所以安全作业规程规范包括以下内容 :对被检验电梯的事前了解、防护用品穿戴、检测工具设备安全性检查、检验员的作业行为、卫生条件检查、与管理单位和维保单位的配合等多方面。

3 电梯检验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源

3.1 机械伤害事故危险源

在电梯检验过程中机械伤害危险源是非常常见的, 任何可移动部件、旋转都是能对检验人员造成机械伤害的危险源, 其中最常见为剪切、挤压、撞击和咬入。

(1) 剪切伤害:

当检验人员从厅门进入底坑或轿顶时, 有可能被正在运行的轿厢剪切的, 剪切伤害主要发生在电梯门的进出口位置。

(2) 挤压伤害:

检验人员在底坑或轿顶作业的时候, 如果操作失误或站立位置不当, 有可能被轿厢和其附件等正在运行的部件挤压造成伤害, 挤压伤害大部分发生在底坑或者轿顶。

(3) 撞击伤害:

人无意识的接近旋转部件, 任何可移动和旋转部件、都可能对检验人员造成撞击伤害, 如导向轮垂直度偏差测量、曳引轮及限速器动作试验等等。

(4) 咬人伤害:

检查钢丝时, 近距离观察钢丝绳是否存在断股或断丝的情况, 用游标卡尺测量钢丝绳直径, 和检查挡绳设备是否齐全, 电梯如果没有断电或者突然启动, 手指就会被钢丝绳进出曳, 进而引起轮处咬人, 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

3.2 坠落伤害事故危险源

因为电梯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需进入底坑、轿顶等处的部分作业属高空作业 , 所以作业中有坠落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危险源, 具体表现为:

(1) 检验安装在轿顶的电梯超载装置。有些电梯的超载装置是安装在电梯轿底下的梁上, 检验时需要将手伸入下梁上部, 人为打开超载开关, 如操作不对或者意外电梯关闭层门后将启动上行, 而将检验人员带起造成坠落伤害。

(2) 测量导轨垂直度。在测量导轨垂直度的过程中, 需要工作人员将身体探出轿顶边框投影范围外进行测量、放线工作, 所以就有从轿顶坠落的危险。

(3) 底坑爬梯安装不牢固, 在进行底坑检验时就会造成坠落伤害。

(4) 检验电梯层门的开锁装置。检验开锁装置时, 需从电梯厅门外打开厅门, 在站立不稳或者用力过猛的时候, 非常可能从厅门处坠落。

(5) 测量曳引钢丝绳张力的偏差。测量曳引钢丝绳张力需要用弹簧拉力计拉对重侧钢丝绳张力, 此方法是需要站在轿顶, 所以存在着坠落危险。

4 检验过程中事故预防的基本措施

4.1 提高工作人员的检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检验现场的总负责是检验员, 因此在电梯检验过程中, 检验员的检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有着重要意义。思想素质在检验的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体现出检验人员对工作的责任心, 反映出检验员对重视安全的程度。要定期培训检验人员, 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 因为心理素质是人对安全生产的一种心理状态, 在检验过程中, 心理素质较低的人, 在工作中经常给检验安全留下隐患, 表现为丢三拉四, 考虑不全面, 而心理素质高的人, 会联想工作的全过程, 启动自己的大脑运作, 考虑较为全面,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4.2 制定电梯检验的安全作业规程

安全作业规程就是在检验工作的基础上, 进行科学的安全评价和分析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作业行为, 并选择出正确的方法, 由此得出检验行为规范。其目的是使检验过程更加安全、有效的进行, 避免检验人员的不安全作业行为, 维护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当然同时也要保证被检设备的安全。它比检验实施细则和检验工艺更加侧重检验过程的安全性。制定安全作业规程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消除安全隐患, 保证检验员的人身安全。

4.3 把好检验环境关

检验安全与检验环境的联系是非常重大的, 昏暗、恶劣的检验环境往往会发生跌倒、坠落、触电、机械撞击等意外, 例如在昏暗、视线不清的环境下, 检验人员进入轿顶检验时, 打开厅门后看不清楚轿厢所处的位置, 极有可能造成滑落。

4.4 提高检验技术

例如目前在底坑项目检验中, 采用本质安全型的检验方法, 需要检验人员进入底坑来测量轿厢底部最低点与轿厢缓冲器, 待电梯以正常运行速度下行到最低层的平层位置后, 检验人员用钢卷尺测量出两者间的距离, 这样就有被剪切和挤压的可能。对此我们如果能利用遥控传感技术, 就能让电梯运行时检验人员不在底坑。

4.5 避免电气伤害

漏电伤害、静电、触电和雷电及电弧烧伤等均属于电气伤害, 电流经过人体所造成的伤害是最主要的。伤害程度根据电能的大小、接触面积和湿度等有所区别。下面对检验过程中易发生电气伤害的几种情况做出具体分析:

(1) 戴上手套进行对门锁检验, 或者避免接触金属部分。

(2) 为防接触到带电的电气设备造成受到电击, 应在切断电源后再进行短接、拆线等作业, 不能违章进行带电作业。

(3) 为防止因临时线路漏电而引起火灾, 杜绝使用临时电和乱拉乱接电气线路的现象。

(4) 在下雨天气或者潮湿环境下工作时, 要随时使用验电笔测试是否有漏电现象, 注意可能因为浸水而导致绝缘失效而产生漏电的地方。

5 结束语

总之, 电梯检验工作是一项危险度极高的任务, 作为检验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检验程序实施检验, 加强安全意识, 牢记安全责任, 来保障自身安全和电梯设备的安全运行, 安全是我们检验工作的重点, 在电梯检验的过程中, 安全事故隐患随处可见。电梯检验工作人员应该牢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充分认识潜在的事故危险源, 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要求进行检验工作, 严格穿戴好个人的防护用品, 全面认识在检验中可能造成事故的危险源, 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保证整个作业过程的安全, 在检验过程中按照作业指导书以及安全技术规范来操作, 绝不违章作业。做到这些, 才能避免安全隐患酿成安全事故, 保障电梯的检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检验工作安全的完成。

摘要:电梯是大型机电设备的一种, 有着复杂性和特殊性, 在运行过程中有许多关于电力和机械方面的问题。电梯检验很大程度上威胁着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其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危险源, 所以进行电梯安全检验是一个既有高危险度, 又有复杂性的工作任务, 认真分析在电梯检验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项危险源, 从检验电梯工作的实际出发, 并且与工作经验相结合, 对检验中的危险源的安全防护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电梯检验,危险源,安全防护

参考文献

[1]杨清明.浅谈电梯检验过程中的安全及防护措施[J].装备制造技术, 2013, (2) :161-163.

[2]黄健.电梯检验技术发展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3, (2) :26-27.

上一篇:基于模型软件开发下一篇:内部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