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行业

2024-09-03

检测行业(精选12篇)

检测行业 篇1

广东省农业机械鉴定站继2006年成功打造华南惟一的专业设施农业设备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设施农业机械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广州) ”后, 近日又传出喜讯, 该站的实验室顺利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评审, 这标志着广东农机鉴定站的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

多年来, 广东农机鉴定站不断完善自身的软硬件实力, 逐步成长为业务能力位居全国前列的农机鉴定机构。经过广东农机鉴定站检测试验、推广鉴定的产品几乎覆盖全国所有先进农机品类, 并推动了适用华南区域的先进农机的广泛应用。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等扶持农机化发展政策力度, 广东省实施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省等, 广东农机化发展迎来快速发展的新机遇, 这些也给广东农机鉴定站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农业部设施农业机械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广州) ”自2006年经农业部批准建立后, 初审、复审都顺利通过, 成为目前全国仅有两家类似的专业检验测试机构之一, 顺利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评审后, 广东农机鉴定站将着力打造出南方农机设备检验检测的重要基地, 力争成为全国农机鉴定的一支重要检验检测队伍。

打造行业经典

伴随着广东农机化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作为全省农机产品质量“把关者”的广东农机鉴定站各项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站内检测设施环境的改善、人员的增加和素质的提高;检测仪器设备的扩充和更新, 检测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近年来, 农机企业在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下, 其生产规模和效益在不断扩大, 产品规格和数量在不断增加。同样社会各界的使用者, 随着使用觉悟的提高, 在购置农机产品时, 也要向生产者索取各类证书和检验报告。在这样新的环境下企业的发展对农机鉴定站的检测范围与能力提出了新的服务要求。广东农机鉴定站领导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和各方面的形势要求, 积极发挥敢试、争当先锋的精神, 不断完善自身的硬软实力, 提高广东农机鉴定站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2006年, 隶属于广东省农业机械鉴定站的“农业部设施农业机械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广州) ”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和农业部审查认可开始建设, 2009年5月该中心顺利通过复审, 这标志着广东农机鉴定站成功打造出华南惟一的专业设施农业设备质量检验测试中心, 成为目前全国仅有两家类似的专业检验测试机构之一, 重点承担华南地区设施农业设备的检验检测工作, 充分挖掘华南特色农业优势。2009年11月, 广东农机鉴定站还顺利完成了省级实验室资质认定复评审工作。“农业部设施农业机械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广州) ”的建设和省级实验室资质认定复评审不仅提升了广东农机鉴定的资质和能力, 也为广东农机鉴定站的实验室成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国家实验室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次评审经过三天的考核, 评审组专家认为广东农机鉴定站依据CNAS-CLO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及其它相关认可规则文件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覆盖了认可准则的全部要素, 其内容基本完整、系统、协调, 符合实验室的特点, 能够服务于实验室质量方针, 且组织机构描述清晰, 内部职责分配较合理, 符合认可准则及其应用说明的要求。

广东省农业厅副巡视员潘雪芬在参加此次国家实验室认可现场评审会上表示:“对于广东省农业机械鉴定站实验室的建设, 广东省农业厅高度重视, 明确分工, 并力争建设成为优秀的国家实验室, 此次评审工作为广东农机鉴定站业务上台阶提供了一次练兵的机会, 广东农机鉴定站要借此契机, 以‘提升能力素质、规范内部管理’为重点着力抓好站内的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从传统农机的鉴定迈向大农业机械的鉴定, 努力打造出南方农机设备检验检测的重要基地, 力争成为全国农机鉴定的一支重要检验检测队伍。”

加强硬软件建设

广东省农业机械鉴定站自1959年建站以来, 一直按照“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质量方针, 服务于农机事业, 不断提高农业机械检测技术和手段。在农业部及广东省农业厅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 特别是在《议案》扶持下, 广东农机鉴定站从硬软建设方面两手抓, 不断完善农机行业检验测试基础的条件和能力, 促使广东省的农机检验检测能力水平迈向新台阶。

多年来, 广东农机鉴定站对原有的试验设备和环境条件进行了升级换代、改进完善, 建设内容包括:液泵性能测试系统、水泵自动测试系统、温室检测系统、高低温湿度测试系统、增氧机动力测试系统、高性能拖拉机安全技术检测设备、拖拉机重心测定设备、材料拉伸试验机、动平衡机等, 同时对原拖拉机安全技术检测设备进行改进及功能拓展, 对原植保机械综合性能试验设备进行改进完善, 以及重建三个增氧机试验用水池。另外, 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广东农机鉴定站于2007年投入资金建成6300平方米的9层办公大楼, 极大的改善了办公条件, 使实验室的工作环境面焕然一新。

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 广东农机鉴定站的软件实力也不断增强。几年间广东农机鉴定站完成制订了1个全国行业标准、6个地方标准及85个农机产品试验鉴定大纲及相关配套技术文件, 初步构建了广东省农机试验鉴定管理规章及技术标准体系, 夯实了试验鉴定工作的管理及技术基础。站内职工还在国内相关刊物发表了21篇重要专业论文。2008年, 广东农机鉴定站接受并顺利通过农业部对其的部级鉴定能力认定现场考评, 首次具备了对收割机、插秧机和手扶拖拉机等三种产品进行部级鉴定的资格。隶属鉴定站的“农业部设施农业机械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广州) ”自2006年经农业部批准建立后, 多次验证了相关行业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 试验鉴定能力得到国内专家们的好评。广东农机鉴定站的实验室此次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 的评审后, 将力争成为国家认可的优秀实验室, 争当全国同行业的排头兵。广东农机鉴定站还重点抓好规范化管理, 站内配备职工35人,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标准和技术档案管理系统, 工作中严格按照《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开展工作, 通过每年度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对站内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或现存的不符合项进行分析、整改, 不断总结经验, 使站内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此外, 广东农机鉴定站还不断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组织员工进行内部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学习站内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仪器设备操作使用、检验标准方法、业务基础及法律法规等, 对新上岗的检验人员进行上岗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保证检验工作质量。同时, 认真开展外培和参加交流等活动。先后派出人员参加列伯实验室认可技术交流中心、国家标准协会、省计量协会等机构组织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实验室期间核查》、《实验室内审员》等业务培训, 取得了相关的培训合格证书。另外, 还派出人员到其他省、市相关单位参加学习交流。为使广东农机鉴定站出具的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广东农机鉴定站积极参与实验室之间的能力比对活动。2009年, 在参加北京中实国金国际实验室能力验证研究中心的测量审核活动中, 广东农机鉴定站的金属室温拉伸试验及金属洛氏硬度测验2个项目, 均获得了“满意”的评价结果。

随着广东农机鉴定站顺利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的评审, 该站承检产品的认可范围将随着评审通过而相应扩大, 为该站今后检测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广东省农业厅农机化办主任郑宏宣在参加此次国家实验室认可现场评审会上指出:“广东农机鉴定站管理团队和全体员工在时间紧、任务重、高要求的情况下, 通过共同付出和艰苦努力使此次评审能顺利通过, 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鉴定站的检验检测能力, 提高鉴定站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有力提升广东省农机行业在国内的地位和知名度。”广东省农业机械鉴定站站长姚运仕表:“全站员工齐心协力, 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迎接专家评审组的检验, 针对专家组提出的问题与建议, 鉴定站将依据实验室资质评审准则按时认真细致完成整改, 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专家评审组的下一次检验。”

检测行业 篇2

1、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公司成立

本周,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田戴姆勒汽车)在京隆重成立。戴姆勒和福田汽车终于喜结连理。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总投资63.5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56亿元人民币,将生产福田汽车现有的“福田欧曼”中重卡产品和戴姆勒许可的排放标准和动力分别达到欧V和490马力的OM457重卡发动机。福田汽车将保留“欧曼”中重卡产品专有技术、专利、品牌等无形资产的海外市场使用权和所有权;戴姆勒将提供技术和专家支持,帮助合资公司提升产品质量,并协助研发针对国内市场的新产品。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后,福田汽车和戴姆勒公司将分阶段在俄罗斯、南亚和中南美洲等国设立合资公司。北京是双方全球合作业务的运营中心,即为双方全球合作业务的管理决策、研发、生产、供应链管理、营销管理等中心,俄罗斯等合资公司将作为区域性生产和销售中心。可见,福田汽车和戴姆勒公司的合资,是建立“始于中国”的全球运营中心,而最终目标显然是“意在世界”。戴姆勒和福田汽车的合作对于双方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有利于双方共同开拓国际市场,从而实现战略共赢。此外,通过与戴姆勒的合作,福田汽车将有机会消化、吸收和利用戴姆勒公司的先进研发技术、全球运作经验和资源,不仅可以提升福田汽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可以为福田汽车实现全球跨越式发展提供品牌美誉和营销网络等方面的支持;而福田汽车在经济型商用车产品资源和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也将有助于戴姆勒扩大在新兴市场的份额。

2、长安汽车今年将推出15款新车 年底出小SUV

2月23日,长安汽车旗下首款新型多功能车欧诺正式上市。在本次上市会中,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宝林先生致辞并简单介绍了过去2011年长安汽车的经营状况,同时展望了2012年的规划。而在本次发布会结束后,我很幸运插空问了张总两个问题,获知长安汽车在本年的产品规划,长安汽车将在2012年推出共15款新车。其中,长安合资品牌将有5款新车,都是轿车产品;而自主品牌将有10款新车上市(这10款车型包括5款乘用车、两款欧诺商务车、两款年度改款车型、1款小型SUV)。

3、庞大汽贸集团拿下17家一汽大众4S店 目前占份额5%

检测行业 篇3

【关键词】铁道行业;低应变检测;修改意见

1、低应变检测原理

当混凝土桩的物理强度远大于桩周边土的物理强度时,在桩顶沿垂直方向激发弹性应力波,应力波沿桩身传播,当遇到桩底持力层及桩身质量缺陷位置上的波阻抗与正常混凝土波阻抗存在差异时,会部分应力波反射。

(1)通过分析缺陷反射波

①相位变化、频率变化、多次反射性可判断桩基的缩径、扩径、松散、夹泥、离析、断桩等质量缺陷现象。

②振幅的大小可判断缺陷的程度。

③桩身缺陷位置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L′—测点至桩身缺陷的距离(m);

△T′—时域信号第一峰与缺陷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ms);

△f′—幅频曲线上缺陷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Hz);

c—桩身波速(m/s),无法确定时用桩身波速平均值替代。

(2)桩底反射信号明确时可以验证桩长。

L=cm●△T

式中:L—桩长(m);

△T—测得的桩底反射信号时间(ms);

cm—桩身波速平均值(m/s)。

桩身波速平均值的确定:当桩长已知、桩底反射信号明显时,选取相同条件下不少于5根Ⅰ类桩的桩身波速计算而得。

2、目前《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中对数据判定的规定

桩身完整性类别应结合缺陷出现的深度、测试信号衰减特性以及设计桩型、成桩工艺、地质条件、施工情况,按表1所列实测时域或幅频信号特征进行综合判定。

目前《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的判断标准存在重大漏洞,判断桩等级时,未将摩擦桩与嵌岩桩区别开,未对桩底反射相位进行描述,容易将不合格桩误判成合格桩。

3、工程实例

3.1实例1

合福铁路泾县某特大桥5号墩6号桩,桩长17.5米,设计强度等级C30,龄期7天,设计为嵌岩桩。该墩总共8根基桩,设计长度相同,波形相近。设计文件中地质情况如下:从桩头向下依次为地表腐质土、粘性土、强风化砂岩、弱风化砂岩。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桩底反射明显,波速实测波形如下:(检测日期2011年5月2日)

上述波形如果按现行《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进行桩类别判定应为I类桩。但经过笔者的经验此桩桩底反射桩号明显且与入射波同向,是典型的摩擦桩桩底反射信号。通过取芯验证,发现此桩桩底位于强风化砂岩上,承载力与设计的弱风化砂岩相差很大,达不到设计强度,此桩虽然桩身完整,但承载力远远达不到设计值,属于不合格桩。后经设计院重新验算后补强,在此墩上补了8根桩长相同的基桩。

3.2实例2

合福铁路泾县某某河特大桥12号墩4号桩,设计桩长7米,设计强度等级C30,龄期12天,设计为嵌岩桩。设计地质情况如下:从桩顶向下依次为粘性土、强风化花岗闪长岩、弱风化花岗闪长岩。该墩总共8根基桩,设计长度相同,有四根桩波形相近,实测波形如下:

该墩另4个桩波形相近,实测波形如下:

对比上述两个波形可以发现1图桩底反射与入射波相同,是典型的摩擦桩桩底反射信号。2图在桩底反射时刻前有明显的与入射波相位相反的信号,是典型的嵌岩桩信号。但如果按现行《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进行判断则4号桩应判成I类。通过取芯验证发现桩底全风化,报验单提供的基桩嵌岩1.0米,并进入弱风化花岗闪长岩,未达到设计要求,后该四根变更加长3米,原桩位冲孔重新灌注新桩,复测合格。

3.3实例3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友谊水库1号大桥6号墩,7号桩。设计桩长16米,桩径1米,C30强度等级。6号墩设计全部为嵌岩桩。地质情况由桩顶向下依次为1-1粉质黏土,硬塑,夹少量碎石,Ⅱ类等级,σ0=150kPa

1-2粉质黏土,硬塑,Ⅱ类等级,σ0=180kPa

1-3碎石土,中密~松散,Ⅲ类等级,σ0=250kPa

1-4淤泥质粉质黏土,软塑,Ⅱ类等级,σ0=80kPa

2-1板岩,全风化,呈土状,Ⅲ类等级,σ0=250kPa

2-2板岩,强风化,呈碎块状和小柱状,节理发育,Ⅳ类等级,σ0=350kPa

2-3板岩,弱风化,呈短柱状,节理较发育,Ⅳ类等级,σ0=600kPa

检测时龄期14天。桩底同向反射明显,波速3800m/s。实测波形如下:

6号墩6号桩实测波形如下:可以看出6号桩桩底反相反射波显,是典型的嵌岩桩

通过分析7号桩及与6号桩对比,可以发现7号桩为摩擦桩,6号桩为嵌岩桩。判断7号桩应是不合格桩。后对7号桩进行取芯检测,混凝土芯样长度12.2米,对桩底下部继续取样发现,桩底下部20cm是岩石芯样,穿过此范围过的1.5米范围内是含水量很大的粘土,后判断此处是一小型溶洞。后将桩身变更为16米,原桩位冲孔重新灌注新桩。但按现行《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进行判断则7号桩也应判成I类。

4、建议

通过上述几个工程实例可以看出:现行《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中对桩的类别判断未区分嵌岩桩与摩擦桩,建议增加如下条款:

当基桩设计成嵌岩桩时,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时,当桩底反射信号明显且与入射波同相时,就判为四类桩。

参考文献

检测行业 篇4

本刊讯) 1 月16 日, 由质量与认证杂志社主办的年度评选“大戏”——“2015 检测认证行业年度风云榜”发布会暨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司长武津生、国家认监委副主任王大宁、中检集团总裁张利强出席发布会并致词。来自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和科研机构、企业界、检测认证机构、新闻界的代表近200 人参加发布会。

2015 年对于检测认证行业来说, 印象深刻的事件有哪些? 值得期待的看点又有哪些? 质量与认证杂志社通过年度评选来记录检测认证行业前行的脚步, 共同研究检测认证行业发展趋势。此次年度评选共设立4 个评选项目:影响我国检测认证行业未来发展的变革力因子、2015 年检测认证行业十大新闻、2015 年检测认证行业十佳创新业务和年度人物。

为确保评选活动的公正、公开、公平, 杂志社专门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综合评议, 其中, “变革力因子”和“十大新闻”则由质量监管、认证监管、标准制定、检测认证机构等部门组成的专家团队认真审核与投票评出。“十佳创新业务”和“年度人物”由专家评审和微信投票产生, 基于质量与认证微信的12 万名粉丝, 参与此次微信投票的数字达到22 万人次。最终专家投票权重为70%, 微信投票权重为30%, 两项综合计算得出每个项目的最后得分, 最终评出前十名。

国内检测行业发展分析数据 篇5

国内市场大规模对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开放是2002年。自1989年进出口检验法颁布后,进出口商品检验检测业务开始向国内民营资本开放。2005年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逐渐进入中国检测市场。目前外资检测机构和民营检测机构主导第三方检测市场,而国有检测机构垄断限制性检测市场。

在全国检测市场中,国有检测机构利用传统垄断优势占据了55%以上的市场份额;外资检测机构利用其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及在出口贸易检测业务中的天然优势占据了市场30%以上的市场份额;民营检测机构起步晚,资本实力小,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市场份额接近10%。

据CCID预测,我国检测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总的市场容量将从2009年的569.6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009.4亿元。无论是总体检测市场容量还是出口产品检测市场容量,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而出口产品占总检测市场的比例相对趋于稳定。

我国的检测行业目前仍属于尚未成熟的阶段,多方面因素影响着行业发展。总体而言有利因素占据着主导地位,未来检测行业的前景依然是非常光明的。我国检测行业的推动因素与优势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Ø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安全;

Ø 国内制造业飞速发展,产业逐步升级;

Ø 贸易量持续增长,国外质量、环保要求提高;

Ø 行业监管制度放开,更多机构允许进入限制性检测领域;

Ø 新产品出现使得检测技术不断更新,服务领域逐渐扩大;

Ø 世界各地的检测标准逐渐统一,行业监察制度完善,使得公众性被人们认可。

面对当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民营企业的资本实力弱,既无外资企业强大技术实力及品牌,又无国有企业某些方面垄断性优势。显示在业务量较大的贸易检测领域,民营企业没有任何优势,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业务比重仅为7.46%、11.94%。

检测行业 篇6

【关键词】检测;行业;现状;对策

0.前言

建筑业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基础产业。特别作为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全国上下都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检测随着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而不断被人重视。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都是作为建筑行业的附属部分出现:一种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试验室;一种是科研院校内部的教学科研性质的试验室;一种是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设立的带有政府色彩的监督检测室。三种形式的检测单位一直以来按照各自的工作领域开展检测工作,并且一直按照附属于母体的部门形式进行运作,还没有形成独立企业运作的理念。但是随着入世的冲击,检测机构根据国际通用要求必须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应该是第三方独立的服务中介机构,由于定位的逐步明确,各类检测单位都开始着手进行转变。在转变的阶段,应该认真从行业发展角度研究如何能够在逐渐规范化、正规化的市场经济中成功转变成适应市场变化、快速成长发展。

1.检测行业背景

检测行业从形成到今天大约经历了十五年—二十年的历史,十几年时间已经使检测行业规模由小变大,工作类型由单一到综合,检测市场化概念从无到有,从暗到明,如今全国各种建筑工程检测机构近5000家,其中企业试验室数量大约占40%,监督检测机构占30%,科研院校检测力量占30%。

各级监督机构设立的检测室由于有了政策上的绝对优势,由于其政府背景,使其克服成立时间短的劣势,通过垄断检测任务的形式很快在规模和检测能力上占据优势,成为目前检测市场中主流检测力量。但是垄断行为的副作用是其长期处在政策保护状态,相比其他机构效率低下,技术水平不高,服务意识差,自身竞争能力差。

科研院校随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不断加大检测业务投入,使其变成主业发展,并相继将其转型为第三方独立法人检测企业。它们依靠原来国家科研投入的优势,在技术力量、硬件设备和办公场地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由于他们最早走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已经总结了许多经验。

2.检测行业特点

检测行业是政策性较强的行业。检测机构由于建设工程质量的相关管理规定应运而生,检测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受政策导向直接影响。检测机构的资格认可和行业资质管理本身就是政府政策调节的手段,检测市场的大小同样也是政府质量管理政策直接决定,因此,检测市场是不完全开放的市场,检测行业是一个政策导向性很强的行业。

检测行业是带有很强的地域性。由于检测行业是政策性很强的行业,因此各级地方行政主管部门都会根据自己地方实际制订有地方特色的管理要求,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设立的资质审查注册制度直接决定了检测机构的服务范围以所在地为主,外地机构打入本地市场受到严格限制。另外工程质量检测本身需要大型的检测设备,并且样品的检测具有明确的实效性。

检测行业目前技术门槛不高。因为检测行业长期处于政府垄断经营之下,检测市场化程度较差。长期处于保护之下的检测机构往往以附属部门或科室形式运作,没有形成一套独立运作发展的管理模式,特别是与国外先进的检测同行相比,在检测工作管理方面缺少科学的系统的内部管理体系和经验。由于以上原因,通常的检测单位对设备场地等硬件和技术培养等硬件的投入较少,以至于长期停滞在低水平重复发展的态势,因此造成目前虽然政策垄断成分高,但技术门槛低的现状。

检测行业体制单一。检测行业由于强烈的政府色彩,使其体制往往锁定在国有事业或企业单位,民营资本和外资一直注视着这一领域,但是由于政策所限一直无法进入。因此目前的检测行业体制单一。但是随着国有事业机构改革,使检测机构股份制改造成为可能,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深入,开放建筑市场成为必然,可见目前的格局十分不稳,政策的变化立即打破现有的平衡。

3.行业困境

检测行业面临困难和挑战。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检测随着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而不断被人重视。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来自各方面。

政策风险。检测行业是受政策影响程度很高的行业。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政策导向的结果。而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政策风险问题。我国的检测类的标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与国际接轨程度不高。我国目前使用的检测标准均为几十年前老标准,这些标准与国际标准相差很远,随着我国入世,各种标准都面临更新和接轨问题。在这种标准的演变中,原有的设备、技术力量、运作方法都会进行较大的变动。检测行业必须面对来自以上政策的变动带来的风险。

4.行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的检测市场十分混乱,由于部分施工单位对质量意识的认识停留在资料过关的阶段,并且检测单位目前是被动的接受施工单位的委托,因此在检测和被检测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委托被委托同时又是检测和被检测,在经济关系和公正性的看似矛盾的两者,许多检测单位很难把好关。导致检测市场上评价一个检测单位工作质量的标准不是严谨而是能否在必要时的灵活和方便。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可能培养出依靠信誉品牌立足的检测单位。

检测单位由于长期处于附属地位,因此在技术、人力、资金的投入不足,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或与其他领域的检测机构相比,技术含量不高,并且技术发展速度很慢。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对尽快提高检测单位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要求迫切。

5.行业对策

提高检测质量意。全面引入导则25国际通用的实验室的管理要求成为大势所趋。我国检测行业最缺乏的是通过质量体系的运作来保证检测公正性和权威性。国内的检测机构要与国际接轨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导则25的各项要求,而导则25的核心就是全面的质量管理。我国检测行业普遍的检测质量意识不高,在内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不多,但是不能因为目前执行困难而放弃,而是应该一方面努力向国外同行学习实验室管理方面先进的经验,一方面因地制宜的逐步摸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质量管理模式。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尽快缩短我们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差距。

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检测从事业单位属性向企业属性的转变,以及检测机构从以往附属地位向独立法人单位的转变决定了检测机构的定位就是技术服务性企业,因此作为检测机构来讲必须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借鉴和利用一切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检测机构健康发展。比如引进ERP来控制和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利用CRM软件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利用“5S”的管理方法来加强检测现场的有序性,借助品牌推广手段来提高检测机构的信誉度等等。一旦检测行业真正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先进经验,检测行业才可能真正的“做强做大”。

汽车检测诊断行业的现状与发展 篇7

关键词: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1 前言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为汽车正常运行提供技术支持的车辆检测行业也随之不断发展壮大;同时汽车运输业的发展又对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的检测技术、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到繁、从引进技术设备到自主研制开发推广应用;从单一性能检测到汽车安全性能检测,再到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尤其是检测设备的研制开发和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缩小了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本文从汽车安全检测的目的出发,对比国外检测技术的发展状况,分析我国汽车检测诊断行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2 我国汽车安全检测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国内外机动车检测技术的发展状况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就形成以故障诊断和性能调试为主的单项检测技术和生产单项检测设备。20世纪60年代后期,国外机动车检测诊断技术发展很快,并且大量应用电子、光学、理化与机械相结合的光学机电、理化机电一体化检测技术。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机动车检测诊断、数据采集处理自动化、检测结果直接打印等功能的机动车性能检测仪器和设备。在此基础上,各工业发达国家相继建立机动车检测站和检测线,机动车检测结果更加注重科学、准确、公开、公正。工业发达国家的机动车检测在管理上已实现了“制度化”;在检测结果的判别方面已实现了“标准化”;在检测技术上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2.2 我国汽车安全检测行业存在的问题

2.2.1 缺乏相关的国家级强制性检测标准及检测能力

目前进口汽车检测标准体系基本上参照欧洲。尽管近年来我国的检测项目一直在增加,并针对一些项目出台了相关标准,也具备了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但是国家并没有把它列入强制性检测项目中,部分检测站漏项缺项走过场十分严重。另外一些检测项目标准,其内容与国外也存在很大差距。如关于尾气排放的标准,由于实验方法等存在差异,在对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的检测方面我国量值标准都很低,碳烟微粒的排放限量仍未严格控制,而噪音标准则处于欧洲国家10年前的标准。当然这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增加一个检测项目,无论对于厂家还是检测机构都要增加很多相关的费用。

2.2.2 缺少合格的汽车检测机构

汽车安全检测往往涉及汽车安全问题,汽车检测机构不仅具有技术属性,必须保持中立性和权威性,还要有一套很严格的管理制度。国内的汽车鉴定、检测机构,一般都带有企业性质,投资力度不够,设备不齐全,制度不完善,有关技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和国外的差距很大。国内汽车鉴定、检测机构要做到客观公正,必须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可,变成一个完全的执行机构,要建立健全执法制度,配备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可的高级技术人员,还要投入资金添置先进设备。

2.2.3 现行用车安全检测方式单一

我国现在每年进行维修的汽车有千万辆次之多。绝大多数汽车维修厂、站均缺少对所修竣车辆进行安全性能检测的手段,同时也因汽车安全检测制度中没有对维修车辆进行安全性能检测的强制性要求,因此修竣车辆的安全性能得不到有效保证。目前所采用的仅仅是固定检测线和数量有限的流动检测车,通过定期检验对被检车辆从技术角度检测是否符合安全检测标准的要求,不能有效的保证车辆不出事故,这与汽车安全检测的目的是不相适应的。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我国汽车安全检测技术和制度还很不完善,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有必要成立一个具有足够权威性的国家级汽车质量鉴定监督部门,并制定有关法规使这个部门成为汽车质量鉴定的最终“裁判”。

3 我国汽车安全检测行业发展对策

3.1 制定适合国情的汽车检测标准

发达国家的汽车检测已经纳入到标准化的轨道,每一项检测的标准是用数字来显示。美国机动车安全法规第570部分的“在用车检查标准”,对在用车制动、转向、悬架、轮胎和车轮总成等安全指标都做出严格的规定。不仅对汽车的检测结果有严格的标准限值要求,而且对检测设备的结构、检测性能和检测精度等都有严格的标准化要求。同时还对检测设备使用周期和技术更新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以此来确保对被检汽车的运行质量。

我国已经发布和实施了有关汽车检测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计量检测规程,其中国家制定的强制性标准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就是我国车辆管理和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最基本的标准。GB/T17993—2005《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的通用要求》,已经实现了从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建立到汽车检测的具体项目的测定,都达到了符合汽车产业现代化要求的汽车检测制度化、标准化的较高水准。随着我国的汽车社会拥有量的快速增长,必将成为汽车检测技术快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的强大动力。

3.2 建立全能综合检测线工艺路线流程

3.3 培养高素质的检测队伍

车辆检测工作的规范和发展,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批素质高,专业技术强的检测工作队伍。当前,汽车工业发展的形势要求检测行业必须采用智能化、自动化、精密化、综合化方面的汽车检测设备,全体检测机构应该实现网络化经营,组成检测网络,并且都与国家交通部主管部门联网,所有的检测信息及检测数据自动汇总到交通部信息中心,实现检测信息及检测数据共享,这样被检测车辆在任何一家检测单位检测后,检测结果是否符合法规要求,交通部主管部门和其他管理部门、检测机构都能及时了解。

3.4 应用高新技术加速汽车检测技术发展

3.4.1 加强计算机在汽车检测中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中期,计算机技术逐步应用到汽车性能检测站中,各检测站陆续装备了检测登录子系统、测控子系统、监控子系统、性能检测子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等。这些系统联接成一个局域网,各检测站可根据自己的规模、经济成本等条件,合理地选择计算机测控、管理方式。

3.4.2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发展

今后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发展的重点应是增加和完善监控预测功能,将汽车的检测逐步扩展到系统状态的预测,并进一步发展到元件状态的预测,这样将能科学地决定汽车各总成以至整车的合理使用寿命,这对提高汽车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3.4.3 光电技术和CCD图像处理技术的运用

随着我国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对汽车运行过程的登录必将更加频繁,而汽车登录的关键就是如何快速而准确地识别牌照。目前国外普遍采用的汽车牌照自动检测装置就可以对汽车牌照进行自动识别检索。这项科技含量较高的检测技术就是通过图像处理控制器、摄像机、回转台、投光器及车辆位置测定等高新技术设施的运用而实现的。

5 结束语

随着诊断技术和管理的进步,今后汽车检测将实现真正的网络化,从而做到信息资源共享、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将全国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联成一个广域网,使上级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即时了解各地区车辆状况。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2]陈炳耀,张强中国特色的汽车安全检测模式的探讨[D].中国机动车安全检测技术研究会年会论文集,1997.

[3]冯文龙.国内汽车检测行业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5,(03).

检测行业 篇8

检测行业从形成到今天大约经历了15~20年的历史, 十几年时间已经使检测行业规模由小变大, 工作类型由单一到综合, 检测市场化概念从无到有, 从暗到明, 如今全国各种建筑工程检测机构近5000家, 其中企业试验室数量大约占40%, 监督检测机构占30%, 科研院校检测力量占30%。

数量众多的企业试验室属于第一方试验室, 即企业为了保证自身产品质量而设立的试验室, 由于其自身性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走向检测市场的步伐, 作为企业内部附属机构的地位使其在经济实力、检测能力、规模和技术力量等个环节处于劣势, 在检测市场所占市场分额约20%。

二、检测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施工质量检测行业存在的问题不仅阻碍了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的发展, 而且对整个建筑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水

平比较低, 发展缓慢当前由于我国对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单位重视不够, 使其长期处于附属地位, 在技术、人力、资金上投入不足, 因此, 与其他行业相比或与其他领域的检测机构相比, 检测技术水平不高, 并且发展速度缓慢, 主要表现在检测人员素质不高, 检测手段落后, 检测方法落后等几个方面。

2、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市场运

行机制不能适应检测行业社会化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当前我国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测责权不明。大多数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机构附设在科研单位或高校, 或设在质量监督机构中, 由于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 就无法为错误甚至虚假的检测数据和报告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包括赔偿责任。二是设在工程施工质量监督机构中的检测机构, 若在其监督的工程中从事盈利性的检测收费活动, 则“既当运动员, 又当裁判员”, 容易产生行政腐败, 也不利于工程质量责任的落实。三是现在的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机构基本上是按行政隶属关系设定的, 由于有些地区和部门的检测机构拥有垄断性的特许经营权, 形成地方保护, 不利于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3、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机构内

部经营管理不善。目前我国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机构基本上建立了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 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 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单位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内部管理混乱, 检验工作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机制不健全, 管理者主观意识太浓。事实上, 规章制度是管理者经营理念的体现, 是实践经验的升华, 有章可循是科学管理的基本要素。

三、检测行业存在的发展对策

1、提高检测质量意识

全面引入导则25国际通用的实验室的管理要求成为大势所趋。我国检测行业最缺乏的是通过质量体系的运作来保证检测公正性和权威性。国内的检测机构要与国际接轨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导则25的各项要求, 而导则25的核心就是全面的质量管理。我国检测行业普遍的检测质量意识不高, 在内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不多, 但是不能因为目前执行困难而放弃, 而是应该一方面努力向国外同行学习实验室管理方面先进的经验, 一方面因地制宜的逐步摸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质量管理模式。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尽快缩短我们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差距。

2、树立服务观念, 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

我国的检测业由于长期以往将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与检测的服务性对立起来, 检测人员也习惯于“检查团”的角色定位, 但是随着检测行业与国际接轨, 检测市场化的推进, 以前做惯了“检查团”角色的检测人员必须改变观念。因为检测将来的定位就是服务, 一项特殊的技术服务, 既然是服务就必须讲究信用、态度和服务质量, 这种服务不是指牺牲检测公正性去迎合某些客户的需要, 而是在确保检测公正性的前提下提高检测服务的满意度。

3、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检测从事业单位属性向企业属性的转变, 以及检测机构从以往附属地位向独立法人单位的转变决定了检测机构的定位就是技术服务性企业, 因此作为检测机构来讲必须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借鉴和利用一切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检测机构健康发展。比如引进ERP来控制和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利用CRM软件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利用“5S”的管理方法来加强检测现场的有序性, 借助品牌推广手段来提高检测机构的信誉度等等。

摘要:随着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 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机构必将对长期处于保护状态的国内检测单位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测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讨了该行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道路工程,质量检测,现状

参考文献

[1]王瑞清:《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山西建筑, 2008[1]王瑞清:《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山西建筑, 2008

[2]周金菊:《浅谈我国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检测》,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2]周金菊:《浅谈我国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检测》,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检测行业 篇9

一、检测行业现状

检测行业从形成到今天大约经历了十五年——二十年的历史,十几年时间已经使检测行业规模由小变大,工作类型由单一到综合,检测市场化概念从无到有,从暗到明,如今全国各种建筑工程检测机构近5000家,其中企业试验室数量大约占40%,监督检测机构占30%,科研院校检测力量占30%。数量众多的企业试验室属于第一方试验室,即企业为了保证自身产品质量而设立的试验室,由于其自身性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走向检测市场的步伐,作为企业内部附属机构的地位使其在经济实力、检测能力、规模和技术力量等个环节处于劣势,在检测市场所占市场份额约20%。各级监督机构设立的检测室由于有了政策上的绝对优势,由于其政府背景,使其克服成立时间短的劣势,通过垄断检测任务的形式很快在规模和检测能力上占据优势,成为目前检测市场中主流检测力量。但是垄断行为的副作用是其长期处在政策保护状态,相比其他机构效率低下,技术水平不高,服务意识差,自身竞争能力差。科研院校随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不断加大检测业务投入,使其变成主业发展,并相继将其转型为第三方独立法人检测企业。它们依靠原来国家科研投入的优势,在技术力量、硬件设备和办公场地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由于他们最早走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已经总结了许多经验。

二、检测行业特点

(一)检测行业是政策性较强的行业

检测机构由于建设工程质量的相关管理规定应运而生,检测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受政策导向直接影响。检测机构的资格认可和行业资质管理本身就是政府政策调节的手段,检测市场的大小同样也是政府质量管理政策直接决定,因此,检测市场是不完全开放的市场,检测行业是一个政策导向性很强的行业。

(二)检测行业带有很强的地域性

由于检测行业是政策性很强的行业,因此各级地方行政主管部门都会根据自己地方实际制订有地方特色的管理要求,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设立的资质审查注册制度,直接决定了检测机构的服务范围以所在地为主,外地机构打入本地市场受到严格限制。另外工程质量检测本身需要大型的检测设备,并且样品的检测具有明确的实效性,因此从交通、成本、运作方便性考虑,检测工作跨地区开展具有难度,从而决定了各行政区域内市场的独立性。

(三)检测行业目前技术门槛不高

因为检测行业长期处于政府垄断经营之下,检测市场化程度较差。长期处于保护之下的检测机构往往以附属部门或科室形式运作,没有形成一套独立运作发展的管理模式,特别是与国外先进的检测同行相比,在检测工作管理方面缺少科学的系统的内部管理体系和经验。由于以上原因,通常的检测单位对设备场地等硬件和技术培养等硬件的投入较少,以至于长期停滞在低水平重复发展的态势,因此造成目前虽然政策垄断成分高,但技术门槛低的现状。

(四)检测行业体制单一

检测行业由于强烈的政府色彩,使其体制往往锁定在国有事业或企业单位,民营资本和外资一直注视着这一领域,但是由于政策所限一直无法进入。因此目前的检测行业体制单一。但是随着国有事业机构改革,使检测机构股份制改造成为可能,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深入,开放建筑市场成为必然,可见目前的格局十分不稳,政策的变化立即打破现有的平衡。

三、行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检测随着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而不断被人重视。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来自各方面。

(一)政策风险

检测行业是受政策影响程度很高的行业。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政策导向的结果。而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政策风险问题。我国的检测类的标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与国际接轨程度不高。我国目前使用的检测标准均为几十年前老标准,这些标准与国际标准相差很远,随着我国入世,各种标准都面临更新和接轨问题。在这种标准的演变中,原有的设备、技术力量、运作方法都会进行较大的变动。检测行业必须面对来自以上政策的变动带来的风险。

(二)入世的挑战

从行业形成发展到今天,检测机构中都是作为建筑行业的附属部分出现,还没有形成独立运作的管理体系。但是随着入世的冲击,检测机构根据国际通用要求—导则25来管理实验室,而对于国内的检测机构来讲导则25的管理要求不仅仅是陌生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其中的管理思想是全新的体系,我国的检测机构对这种管理模式的经验十分缺乏。因此整个行业正面临着行业升级转型的阶段。

(三)行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测行业面临的不仅仅是各种风险和挑战,应该认清行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可能做到有的放矢。目前的检测市场十分混乱,由于部分施工单位对质量意识的认识停留在资料过关的阶段,并且检测单位目前是被动的接受施工单位的委托,因此在检测和被检测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委托被委托同时又是检测和被检测,在经济关系和公正性的看似矛盾的两者,许多检测单位很难把好关。导致检测市场上评价一个检测单位工作质量的标准不是严谨而是能否在必要时的灵活和方便。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可能培养出依靠信誉品牌立足的检测单位。

目前的检测单位大部分面临如何从母体脱离、是否脱离、脱离以后如何生存的困扰。部分已经脱离的单位实质上在名义上的脱离,从行政管理和经济来往上仍然不是独立的。因此,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运作的检测机构如何管理、如何生存发展还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经验。

检测单位由于长期处于附属地位,因此在技术、人力、资金的投入不足,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或与其他领域的检测机构相比,技术含量不高,并且技术发展速度很慢。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 T O,对尽快提高检测单位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要求迫切。

四、行业对策

建筑业在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全国质量意识提高,检测行业充满发展的潜力和希望。社会一方面对检测的要求会更迫切。同时会更高要求。因此作为检测行业的出路必须将检测变成产业化,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公正性的中介机构。作为检测机构为了适应将来的发展必须做到:

(一)提高检测质量意识

全面引入导则25国际通用的实验室的管理要求成为大势所趋。我国检测行业最缺乏的是通过质量体系的运作来保证检测公正性和权威性。国内的检测机构要与国际接轨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导则25的各项要求,而导则25的核心就是全面的质量管理。我国检测行业普遍的检测质量意识不高,在内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不多,但是不能因为目前执行困难而放弃,而是应该一方面努力向国外同行学习实验室管理方面先进的经验,一方面因地制宜地逐步摸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质量管理模式。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尽快缩短我们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差距。

(二)树立服务观念,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

我国的检测业由于长期将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与检测的服务性对立起来,检测人员也习惯于“检查团”的角色定位,但是随着检测行业与国际接轨,检测市场化的推进,以前做惯了“检查团”角色的检测人员必须改变观念。因为检测将来的定位就是服务,一项特殊的技术服务,既然是服务就必须讲究信用、态度和服务质量,这种服务不是指牺牲检测公正性去迎合某些客户的需要,而是在确保检测公正性的前提下提高检测服务的满意度。只有提供满意服务的检测单位才能在公平的检测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

(三)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检测从事业单位属性向企业属性的转变,以及检测机构从以往附属地位向独立法人单位的转变决定了检测机构的定位就是技术服务性企业,因此作为检测机构来讲必须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借鉴和利用一切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检测机构健康发展。比如引进ERP来控制和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利用C R M软件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利用“5 S”的管理方法来加强检测现场的有序性,借助品牌推广手段来提高检测机构的信誉度等等。一旦检测行业真正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先进经验,检测行业才可能真正的“做强做大”。

(四)树立人才观

今后的检测单位之间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而国外同行一旦进入我国首先展开的就是人才争夺战。作为我国的检测行业来讲最缺乏的也是专业的人才,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检测行业的从业人员普遍素质偏低,并且我国大专院校也没有开设专门的专业,检测人才的培养成为整个检测行业发展中的重点,因此必须一方面提高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的门槛,一方面建立检测人员内部培训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提前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以迎接今后更严峻的挑战。

制革行业中的全氟化合物及其检测 篇10

全氟化合物 (PFCs) 是一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含氟有机化合物, 其中全氟辛烷磺酸 (PFOS) 和全氟辛酸 (PFOA) 是最典型、最常用的2种PF-Cs。由于PFCs优良的疏水性、疏油性以及化学稳定性, 其相关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包装、农药、地毯、皮革、地板打磨、洗发香波和灭火泡沫等工业和民用领域[1]。PFCs含具有极高化学键能 (键能约110kcal/mol) 的C—F共价键, 因此这类化合物普遍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能够经受很强的热、光照、化学作用、微生物作用和高等脊椎动物的代谢作用而不降解[2], 它还随食物链的传递在生物机体内富集和放大至相当高的浓度[3,4], OS-PAR研究指出PFOS在全鱼中的生物富集因子高达2 796。

目前的研究已经证明, PFCs是无处不在的全球性污染物。因此, PFCs环境污染问题在引起科学家高度关注的同时, 也引起有关组织的重视。国际上许多组织 (例如美国环保局、欧盟等) 都规范了PFCs的生产和使用[5,6]。2002年12月, OECD召开的第34次化学品委员会联合会上, 将PFOS定义为“持久存在于环境、具有生物蓄积性并对人类有害的物质 (persistent, bioaccumulative, toxic, PBT) ”。2005年美国环保局科学顾问委员会根据有关毒理学数据, 提议PFOA为一种“可疑致癌物质”。同年, 联合国环境署将PFOS和PFOA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候选名单。2006年12月欧洲议会发布限制销售和使用PFOS的法令。鉴于国际市场对PFCs的监管日趋严厉, 本文将对PFCs在皮革中的应用、使用受限情况、检测方法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述, 以期对国家监管和行业应对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有所帮助。

1 PFCs在皮革中的用途

皮革属于多孔性亲水基材料, 在胶原纤维侧链上存在许多的亲水基团, 如—OH、—NH2、—COOH等, 另外皮革加工过程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等化工材料, 也含有较多的亲水性基团, 使得皮革对水具有较强的亲和力[7], 而吸水后的皮革或其制品的物理化学性能及舒适性、手感等都会有所下降。防水革是经特殊防水处理后的皮革, 这种皮革拥有优良的防水性能, 可被特别用于军用鞋、登山鞋及特殊户外用品中。

PFCs的表面活性剂是皮革防水剂中的一种, 可以显著地降低皮革纤维的表面张力, 具有优良的防水、防油、防污作用。有些氟碳型表面活性剂只需100~200mg/L, 就可以使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下降到20m N/m[8,9]。用PFCs型表面活性剂处理皮革时, 皮革表面就会被这层全氟碳链屏蔽, 从而使皮革表现出优良的防水防油效果[10], 见图1。

目前, 在皮革中使用的防水剂已经并非简单的全氟化合物单体, 而是通过溶液聚合等反应与其他化合物合成的新型含氟防水剂, 比较有代表性的类型有:全氟烷基羧酸铬络合型、氟硅有机化合物、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及氟化脲聚合物等[11]。

2 PFCs在制革及相关行业中的使用受限情况

2006年12月27日, 欧洲议会和部长理事会联合发布《关于限制全氟辛烷磺酸销售以及使用的指令》 (2006/122/EC) , 规定欧盟市场上的制成品中, 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 (PFOS) 的质量分数不超过0.005%。其他国家和相关机构迅速跟进, 对皮革及其相关产品中的PFCs含量进行了更加严格的限制和管理, 见表1。

3 PFOS和PFOA的分析检测

近年来, 世界各国除制定一系列禁用、限用法规来限制PFCs的使用外, 也积极地开发了新的检测方法和分析技术, 为PFCs的禁用和限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3.1 样品前处理技术

PFOS和PFOA含量分析检测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样品前处理, 样品前处理的方式决定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重复性。目前国内外皮革及革制品PFOS和PFOA分析检测样品前处理方法主要有:索氏提取法、超声萃取法、加速溶剂萃取法。

(1) 索氏提取法

索氏提取 (Soxhlet Extraction, SE) 是最经典的固体样品前处理方法之一, 利用溶剂回流和虹吸原理, 使固体物质每一次都能被纯溶剂所提取, 其优点在于提取效率高, 且相对于液液萃取可节省大量溶剂。

马贺伟等[14]利用甲醇为提取剂, 通过索氏提取法提取3h以上, 然后经弱阴离子固相萃取柱净化处理, 成功地检测出皮革中的PFOS和PFOA盐类, 回收率约为80%~105%。刘慧婷等[15]同样采用以甲醇为萃取剂的索氏提取法检测纺织品中的全氟化合物的含量, 加标回收率为84.6%~111.8%。

注:PFUd A:全氟十一烷酸、PFDo A:全氟十二烷酸、PFTr DA:全氟十三烷酸、PFTe DA:全氟十四烷酸。

虽然索氏提取法能够满足检测的需要, 但它具有耗时长, 操作比较繁琐的缺点。因此索氏提取适合在样品种类和数量较少、要求比较高的情况下使用。

(2) 超声萃取法

超声萃取 (Ultrasonic Extraction, UE) 亦称超声波提取 (Ultrasound-assisted leaching) , 是目前最为常见且有效的萃取方法之一。超声萃取是利用超声波辐射压强产生的强烈的空化效应、机械效应、热效应扩散、击碎和搅拌作用等多级效应, 通过增大介质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大溶剂的穿透力, 从而加速目标成分进入溶剂, 促进提取的进行。

付寒鸣等[16]以5m L 0.1mol/L盐酸和20m L甲醇为萃取剂, 60℃超声萃取20min, 多次萃取合并萃取液, 旋转蒸发仪浓缩, 甲醇洗脱, 用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后进行分析测定皮革中PFOS和PFOA的含量, 回收率在85.6%~115.3%, 即适用于固体样品也适用于液体样品。刘文莉等[17]利用V (甲醇) ∶V (甲苯) =2∶1对纺织品和皮革样品进行超声萃取20min, 萃取液浓缩后甲醇定容, 用0.45μm滤膜过滤后上机测定, 回收率为78.0%~106.8%。刘志红等[18]采用0.5mol/L V (四丁基硫酸氢铵) ∶V (甲基叔丁基醚) =1∶4对皮革样品进行超声萃取1h, 浓缩后甲醇定容, 用0.2μm尼龙滤膜过滤后上机测定, 方法回收率达到95%~105%。

与索氏提取法相比, 超声萃取法具有效率比较高、萃取时间短、操作简单、可同时处理多个样品等优点, 而且超声波萃取仪价格比较便宜, 适合全面推广使用。但是此方法只能应用于简单样品的简单萃取, 只是一种简单的提取手段, 不能达到净化提纯作用, 因此对于复杂样品还需要进一步的净化。

(3) 加速溶剂萃取法

加速溶剂萃取 (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 ASE) 是在较高的温度 (50~200℃) 和压力 (10.3~20.6MPa) 下, 用有机溶剂萃取固体或半固体样品的样品前处理方法。高温下溶剂溶解待测物的容量增加, 高压下液体的沸点升高, 保证易挥发物质不挥发;并且这种方法的热降解不明显。加速溶剂萃取的溶剂主要有甲醇、水、乙醇、乙腈和氯仿等[19]。

卢利军等[20]以甲醇为萃取液, 采用快速提取 (用ASE快速溶剂萃取仪提取) 法提取皮革中PFOS, 并经C18固相萃取柱净化, 浓缩定容后进行PFOS含量测定, 此方法回收率在80.0%~105.8%。王利兵[21]也是以甲醇为萃取液, 利用快速溶剂萃取的技术从食品包装材料中萃取PFOA, 萃取液经无水硫酸钠脱水、浓缩定容后上机测定, 该方法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7%。

相比于索氏提取、超声萃取方法, 加速溶剂萃取具有溶剂用量少 (10g样品只需15m L溶剂) 、萃取时间短 (15min) 、萃取效率高以及基体影响小 (不同基体可采用相同萃取条件) 等优点, 此方法已进入美国环境保护署 (EPA) 标准方法, 然而加速溶剂萃取仪价格比较昂贵, 不适合全面推广使用。

3.2 分析检测方法

根据PFOS和PFOA特殊的结构和性质, 目前国内外检测技术主要是色谱法, 其中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HPLC-MS)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HPLC-MS/MS) 、气相色谱法 (GC) 和气相色谱-质谱法 (GC-MS) 等。

(1)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由于PFCs既无紫外活性也无荧光活性, 因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PFOS和PFOA时, 需要经过一定的预处理且和特定的检测器联用, 比如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 (LC-FID) 、液相色谱-电导检测器 (LC-CD) 和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等。日本的Ohya等[22]用衍生剂3-溴乙酰基-7-甲氧基香豆素与PFOA和四丁基氢氧化铵 (TBAH) 形成的离子对进行衍生化反应, 然后利用LC-FID进行测定生物样品中的PFOA含量, 精确度可高达99%以上。Hori等[23]采用LC-CD, 使用杂多酸荧光催化剂H3PW12O40进行荧光衍生, 流动相为甲醇-水, 最低检出限为0.12~0.66mg/L。程小艳[24]通过PFOA与TBAH形成的离子对缔合物与衍生剂ω-溴苯乙酮发生反应, 产生具有紫外吸收的化合物, 使用高效液相-紫外检测器检测, 检出限为低至0.007μg/m L。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单、流动相种类多、应用范围广泛、仪器便宜普遍。

(2)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HPLC-MS) 是检测PFOS和PFOA比较常见的一种分析检测方法。付寒鸣等[16]采用电喷雾 (ESI) 负电离扫描模式, 测定了皮革样品中PFOS和PFOA的含量, 2种物质的最低检测限均为1ng/m L, 线性范围为1.0~40ng/m L, PFOA回收率为95.4%~113.2%, PFOS回收率为95.9%~104.6%。张倩等[25]采用固相萃取和HPLC-MS联用的方法测定水中PFOS和PFOA的含量, 此方法回收率分别为86.63%和83.91%, 检出限均为0.5ng/L。此方法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萃取、分离以及浓缩富集, 就可以选择不同的检测器 (ESI、APCI、APP、离子肼) 进行检测,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基体, 它的精确度和回收率则比较低。

(3)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HPLC-MS/MS) 是检测PFOS和PFOA最常见的一种检测分析方法。刘志红等[18]采用HPLC-MS/MS法测定皮革中PFOS含量, 选用m/z (质荷比) 为499-80和499-99作为定性离子对, m/z为499-80作为定量离子对, 线性范围0.1~20μg/L, 方法回收率达到95%~105%, 检测下限0.025mg/kg, 远低于0.005%的禁令标准。黄晓兰等[26]用盐酸和甲醇超声萃取纺织和皮革中PFOS, 并采用负离子模式的电喷雾质谱法测定PFOS含量, 流动相为V (甲醇) ∶V (10mmol/L乙酸铵水溶液) =70∶30, 方法回收率在90%~99%之间, 检出限为1.5mg/kg, 远低于欧盟指令50mg/kg的限量标准。目前国内检测PFOS的标准方法都是此方法, 例如SN/T 2842-2011、SN/T 2449-2010、DB33/T 749-2009等。此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适合检测分析低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然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是一种非常昂贵的仪器, 许多检测机构和实验室并没有此仪器, 因此全面推广的可能性比较小。

(4) 气相色谱法

由于PFCs的高稳定性和高沸点, 因此采用气相色谱法 (GC) 、气相色谱-质谱法 (GC-MS) 检测时, 一般都需要经过衍生降低其沸点, 提高其挥发性。于迴萍等[27]通过快速溶剂萃取法, 用甲苯和甲醇萃取纺织品中的PFOS, 外标法定量, 通过衍生剂三乙基原乙酸酯的衍生后, 建立了GC法测定纺织品中PFOS的含量方法, 此方法最低检出限为6.51μg/kg, 低于欧盟指令的限量标准 (0.005%) , 且回收率为77.35%~111.60%。王麟等[28]以V (甲醇) V (水) =1∶1为萃取剂, 使用气相色谱-微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纺织品中的PFOS, 最低检出限可达2.74~6.52μg/kg。

(5) 气相色谱-质谱法

林苗等[29]采用超声-微波协同提取方法, 利用TBAH为衍生剂, 与PFOS形成铵盐, 采用离子 (SIM) 模式GC-MS检测, 检出限为59mg/L。Sheryl A等[30]采用气相色谱-正化学原质谱法检测分析了速食、鱼类以及北极的哺乳生物体内的3种中性疏水全氟化合物, 得到较高的精确性以及回收率。正因为需要衍生导致样品前处理操作复杂繁琐, 因此GC-MS在检测分析PFOS和PFOA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4 结束语

PFCs的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疏水性、疏油性以及化学稳定性, 因而常被用于防水革的生产。然而, PFCs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 导致生态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面对国际市场对PFCs的限制要求不断提高, 应该从以下2个方面来应对挑战。

(1) 及时起草我国皮革制品中PF-Cs含量的国家检测标准, 为我国皮革制品出口企业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也为我国监管PFCs在制革行业中的应用提供方法依据;

检测行业 篇11

关键词:工程质量 检测 发展现状 发展对策

随着我国加入WTO,对于整个建筑业的冲击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建筑事业是入世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涉及建筑业、勘察设计咨询业、房地产业、城市规划、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以及与建筑领域相关的各项中介服务。在WTO协议中建设事业所属领域属于服务贸易协议的范畴。从服务贸易协议的内涵看,目前我国建设领域在当前国际贸易中基本处在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层次上,而发达国家则已经是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层次上。从总体上讲,差距比较大。我国加入WTO,必须按照WTO有关协议中关于权利和义务平衡的原则,在享受一定权利的同时,还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承担开放市场所面临的风险和压力。

一、检测行业发展现状

检测行业从形成到今天大约经历了十五年---二十年的历史,十几年时间已经使检测行业规模由小变大,工作类型由单一到综合,检测市场化概念从无到有,从暗到明,如今全国各种建筑工程检测机构近5000家,其中企业试验室数量大约占40%,监督检测机构占30%,科研院校检测力量占30%。

数量众多的企业试验室属于第一方试验室,即企业为了保证自身产品质量而设立的试验室,由于其自身性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走向检测市场的步伐,作为企业内部附属机构的地位使其在经济实力、检测能力、规模和技术力量等个环节处于劣势,在检测市场所占市场分额约20%。

各级监督机构设立的检测室由于有了政策上的绝对优势,由于其政府背景,使其克服成立时间短的劣势,通过垄断检测任务的形式很快在规模和检测能力上占据优势,成为目前检测市场中主流检测力量。但是垄断行为的副作用是其长期处在政策保护状态,相比其他机构效率低下,技术水平不高,服务意识差,自身竞争能力差。

科研院校随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不断加大检测业务投入,使其变成主业发展,并相继将其转型为第三方独立法人检测企业。它们依靠原来国家科研投入的优势,在技术力量、硬件设备和办公场地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由于他们最早走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已经总结了许多经验。

二、检测行业特点

1、检测行业是政策性较强的行业 检测机构由于建设工程质量的相关管理規定应运而生,检测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受政策导向直接影响。检测机构的资格认可和行业资质管理本身就是政府政策调节的手段,检测市场的大小同样也是政府质量管理政策直接决定,因此,检测市场是不完全开放的市场,检测行业是一个政策导向性很强的行业。

2、检测行业是带有很强的地域性 由于检测行业是政策性很强的行业,因此各级地方行政主管部门都会根据自己地方实际制订有地方特色的管理要求,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设立的资质审查注册制度直接决定了检测机构的服务范围以所在地为主,外地机构打入本地市场受到严格限制。

3、检测行业目前技术门槛不高 因为检测行业长期处于政府垄断经营之下,检测市场化程度较差。长期处于保护之下的检测机构往往以附属部门或科室形式运作,没有形成一套独立运作发展的管理模式,特别是与国外先进的检测同行相比,在检测工作管理方面缺少科学的系统的内部管理体系和经验。由于以上原因,通常的检测单位对设备场地等硬件和技术培养等硬件的投入较少,以至于长期停滞在低水平重复发展的态势,因此造成目前虽然政策垄断成分高,但技术门槛低的现状。

4、检测行业体制单一 检测行业由于强烈的政府色彩,使其体制往往锁定在国有事业或企业单位,民营资本和外资一直注视着这一领域,但是由于政策所限一直无法进入。因此目前的检测行业体制单一。但是随着国有事业机构改革,使检测机构股份制改造成为可能,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深入,开放建筑市场成为必然,可见目前的格局十分不稳,政策的变化立即打破现有的平衡。

三、检测行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测行业面临的不仅仅是各种风险和挑战,应该认清行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可能作到有的放矢。

(1)因为法律责任不明确,无法为出具错误,甚至虚假的检测数据和报告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其中包括赔偿责任;(2)隶属于行政管理部门的检测机构,在业务上受行政管理部门直接指挥,在其执法的工程中再接受社会委托,从事赢利性的检测收费活动,则“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由于它的特殊地位,往往容易受行政干预和保护而影响公正性;(3)施工企业中的试验室属于第一方试验室,因其与供方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又与供、需双方存在经济上的利害关系,故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规定的“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因而,这样的试验室出具的试验报告无法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

四、检测行业的未来发展对策

社会一方面对检测的要求会更迫切。同时会更高要求。因此作为检测行业的出路必须将检测变成产业化,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公正性的中介机构。作为检测机构为了适应将来的发展必须作到:

1、提高检测质量意识 全面引入导则25国际通用的实验室的管理要求成为大势所趋。我国检测行业普遍的检测质量意识不高,在内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不多,但是不能因为目前执行困难而放弃,而是应该一方面努力向国外同行学习实验室管理方面先进的经验,一方面因地制宜的逐步摸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质量管理模式。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尽快缩短我们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差距。

2、树立服务观念,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 我国的检测业由于长期以往将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与检测的服务性对立起来,检测人员也习惯于“检查团”的角色定位,但是随着检测行业与国际接轨,检测市场化的推进,以前做惯了“检查团”角色的检测人员必须改变观念。

3、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检测从事业单位属性向企业属性的转变,以及检测机构从以往附属地位向独立法人单位的转变决定了检测机构的定位就是技术服务性企业,因此作为检测机构来讲必须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借鉴和利用一切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检测机构健康发展。

4、树立人才观 今后的检测单位之间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而国外同行一旦进入我国首先展开的就是人才争夺战。作为我国的检测行业来讲最缺乏的也是专业的人才,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检测行业的从业人员普遍素质偏低,并且我国大专院校也没有开设专门的专业,检测人才的培养成为整个检测行业发展中的重点,因此必须一方面提高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的门槛,一方面建立检测人员内部培训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提前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以迎接今后更严峻的挑战。

检测行业 篇12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各行各业都有对建筑行业的需求, 人们的生活也对建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建筑行业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行业也是当前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较为快速, 但是整个建筑行业市场却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的问题, 建筑行业管理也存在不完善之处, 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主要对建筑行业中与建筑工程质量联系最为密切的工程质量检测行业进行研究和探讨。

1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在我国的发展也有二十年的时间了, 随着社会整体发展的推动,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包括发展规模日益增大, 检测内容上也越加丰富多样, 在市场经济中也展现了其活跃性。

1.1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具有政策依赖性

在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是具有政策行政的一类行业。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发展来看, 主要是依据国家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的相关管理规范, 在检测行业发展的历程中政策的指引一直都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对于何种检测机构, 检测机构的资格认可以及检测行业的的资质管理都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政府进行建筑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当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市场规模也是受到政府政策影响的, 可以说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市场并不是完全开放化的, 是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质的一个行业。

1.2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呈现地域性发展态势

我国各地政府都有权根据当地发展实际制定与地方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政策, 因此各地的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在检测机构的注册资质上都显著的差别, 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地域之间检测机构的显著差别性, 检测机构的服务也是以当地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为主要业务, 外地的检测机构在进入该地的市场时存在较大难度, 也受到严格的限制。

1.3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类型化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国内拥有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超过5000家, 这其中包括建筑企业自身建立起的实验室, 包括行政监督管理机构建立的检测机构, 还包括各地的科研院所建立的检测组织和力量等。

在所有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组织机构中, 行政监督管理机构建立的检测机构最为突出, 这主要是由于监督管理机构是以政府政策支持发展的, 具有政策、财政和技术力量上的强大支持, 这类行政性质的检测机构也是目前在整个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最主要的检测力量。该类行政性质的检测机构虽然具有多方面的发展优势, 但是由于长期处于政府的支持和保护下, 在工作效率上会相对较低, 在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上也略显不足, 由于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服务意识以及态度上也存在不友好, 在市场环境下来看行政性质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具有竞争力差的问题存在。

相比较行政类的检测机构, 科研院所的检测力量也具有独特性, 科研院所在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下在加大了对检测水平和技术的投入, 很多的科研院所下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都成为了其主要的业务在发展, 在市场的推动下也有一些科研院所的检测机构走上了独立法人的发展模式, 由于具有原来事业单位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同时具有科研研所强大的科学技术力量支持, 这类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发展具有迅猛的发展势头。

1.4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当前的技术要求较低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当前的技术要求较低, 这与检测行业长期受到行政类检测机构垄断有很大的关系, 在政府主导下市场化的检测行业发展就会变慢, 同时由于缺少市场的调整检测机构的管理上也会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以占有主导性的行政类检测机构为例, 他们就很少会投入力量进行检测设备、检测技术的更新和投入, 这就会导致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发展会停滞不前, 在检测力量进入市场的标准上也会降低标准和门槛。

1.5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体制较为单一

正是由于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具有浓厚的政府行政因素, 也使得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往往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紧密挂钩, 很多的社会力量和外资力量往往无法进入到行业中, 我国当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在体制上较为单一, 这也是制约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是市场经济改革以及进入国际化市场亟待需要突破的重要问题。

2 发展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对策

2.1 强化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意识

纵观世界各国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都在使用着国际通用的管理要求, 针对我国当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缺乏质量体系保证的问题, 必须通过强化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意识来积极促进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引入, 从而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引。

2.2 通过竞争机制来强化检测机构的服务

针对我国当前政府行政检测机构占主导地位的现状, 要加强市场竞争机制在检测行业中的作用发挥, 通过竞争促进检测机构服务水平的提高, 在保证监测工作公正性和严肃性的基础上提高服务水平, 只有树立服务意识才能确保检测机构在市场竞争中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2.3 强化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应用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是服务性企业, 包括行政检测机构以及科研研所的检测机构都是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服务的机构, 因此要强化检测机构的企业管理, 结合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来提高检测机构的企业化管理水平, 促进更好的发展。

此外, 还要不断促进检测机构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是一项专业性十分强的行业, 需要依靠专业的技术人员来保证检测水平, 同时还要提高检测机构的市场准入门槛, 保障其检测水平, 只有有水平保证的检测机构才能为建筑工程行业的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结束语

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正作为一项特殊的行业在探索中发展, 尤其是加入WTO以来, 整个行业面临的除了国内市场的竞争还有国际市场的挑战, 对此检测机构要提高认识, 积极的面对挑战, 坚持质量为本的意识, 通过借助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和人才培养等手段来提高竞争力, 来迎接国际竞争, 适应国际竞争, 保证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晓英,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20) .

上一篇:五大问题亟待解决下一篇:信息文化与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