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散文

2024-06-15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散文(共10篇)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散文 篇1

有计划才会有动力300字作文

我觉得有句话说得中听,有动力才会有努力,有努力才会有目标,有目标才会一步一步成功,这句话可以说是我从初一到现在一直伴我成长的一句话,我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有计划才会有动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确切的`计划,比盲目努力更重要。因为计划是你通过深思熟虑而写下来的,努力只不过是按照这个计划去实施的过程。所以这个星期我也要开始给我定好目标,写好计划,期待明年的中考。我的计划是把偏弱学科多下点功夫去练习,把成绩一般的学科提高到优秀学科,把优秀学科增长到更优秀学科,我决定早上先背语文古诗词,下午背英语,晚上剩余时间复习预习各科,但是我真的能坚持下来吗?我能,我必须能,因为我身上有寄托着我对自己的梦想,有父母对我的期望,有叔叔伯伯们对我的信任,所以我一定要努力,不要让他们对我失望。我希望带着这些计划会让我成功的取得中考的优秀成绩,我希望这些计划会让我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奋发不休。

不努力学习才会有压力 篇2

孩子成绩不理想,父母检查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

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够理想,父母最好检查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

许多父母认为学习是辛苦的,没有乐趣可言。说这些话的父母大概从来没有体验到过学习的乐趣。父母如果有这样观点,他们的孩子自然也有这样的观点。

父母的错误理念让孩子有了错误的理念,而错误的理念阻碍了孩子的学习,消磨了孩子的斗志。

如果总是对学习的失败感到恐惧,孩子就不舍得付出最大的努力,内心的能量根本没有好好利用。

学习中最大的错误是认为自己根本没有学会的能力,把该用在学习上的时间用在忧虑和担忧上。当孩子明白他们有能力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动力和能力就会猛增,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进一大步。

学习压力大,多学习压力就不大了。许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增加学习量反而减轻压力呢?这是因为努力学习过后有一种成就感。许多孩子感到学习压力大,不是因为学习过度,而是因为学习不用功,内心有一种不安和愧疚感。努力学习反而能释放掉心里的压力,也不会觉得太累。

顶尖的学习者都曾经体验到不努力学习的辛苦,也最终明白了,只有加上更多的努力,做到比老师要求得还多,反而更轻松愉悦了。

学习能力是不断提高的,越学越愿意学。只要不断重复,事情就会越来越轻松,越来越完美。如果不想学习,就多花一点时间在学习上,终究能发现学习的乐趣。要让孩子爱上学习,就要保证学习的绝对时间。

类似的证据无处不在。最容易理解的是干体力活以及体育锻炼。打羽毛球、爬山,跑步,蹲起、仰卧起坐等,一开始很容易疲劳,即使是咬牙坚持下来,第二天也会腰酸背痛腿抽筋,但是坚持下去,就会让肌肉变得强壮起来,可以有更好的体魄去轻松地做运动。

一个人想做的越多,能够做的就越多,也做得更好,在快乐与热情的精神状态下所做的工作是平时的三四倍,而且不会感到疲乏,精神疲劳比身体疲劳更让人容易对做一件事感到厌倦。当工作是一种乐趣时,一个人几乎可以无限地工作下去。

正确的理念也需要真正去体验才知道效果

这样的理念光说孩子不相信,教育绝不能脱离与之相应的体验和指导。

当冯哲不想学习,连做作业也心烦时,他妈妈让我帮助他。冯哲的父母对我非常信任,这份信任给予了我无穷的力量。

我告诉冯哲,学习越多学越想学。他很不以为然,认为我是在骗他。我告诉他:“你可以做蹲起运动,体会一下自己的肌肉能力一天天增长的情况。”他在学校体育课做过蹲起,于是说:“太简单了,我一口气能做200个。”我知道他做不到,但是孩子吹牛时我们没有必要揭穿他,让他去试就是了。他做了不到50个就大口喘气,却非要做够200个。我告诉他,第一次不能这样做,要一天天增加,以前如果没有做过,一开始就做200个会腿疼的。他不听,第二天果然腿疼。

冯哲天天坚持做蹲起,看似有点枯燥,有时认为自己已经坚持不下去了,但再坚持还能做下去,而且反而不像前面的那么累了。他感到太神奇了。继续做下去,他又恢复了元气,疲惫不见了,又充满了活力,仿佛每个人身体里都储存了大量的能量。

事实胜于雄辩,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让冯哲终于相信了我的理念。

为什么我一开始不让他做200个呢?这就像是一开始就定高标准的学习计划,非要学习几个小时,一般是坚持不下来的,即使坚持下来,也不会有好效果,第二天会有恐惧心理,不想再开始学习。

一开始不用定高目标,只要开始做就行,任务小一点没有畏难情绪,反而容易坚持下来,坚持下来,不断积累,就会完成大的任务。

努力学习才会感觉轻松,因为释放了压力

我让冯哲从他觉得最简单的题目开始做练习,即使第一遍觉得难,第二遍做已经轻松做过去了,有的第一遍无法做出来的,第二遍再做的时候就会奇怪为什么第一遍做不出来,连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能轻松做出来。

小学毕业的假期有很长的时间,让孩子体验多学的好处。

冯哲平时做一本作业都觉得老师布置得多,心烦得不想做,那个假期他却做了4本。每天看看自己已经做过的练习,他有一种幸福感和成就感,对于有上进心的孩子来说,有压力的时候,学习比休息更有助于压力的缓解。

一个假期过后,我让他体验到了多学的好处,做一本作业还心烦的话,多做几本就不心烦了,因为能力增加了。当他做了足够多的练习时,其实用的绝对时间很多,但他却认为没有用多长时间,因为在他努力的过程中,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而他不努力的时候,因为心烦,总以为自己用了很多时间,其实有效地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少。

一个假期过后,他彻底体会到了付出额外努力的好处,做作业的速度快了,准确率高了,不用返工了,反而有了更多的剩余时间,感觉更轻松。

冯哲问:“为什么拼命学习反而感觉轻松,释放压力呢?太神奇了。”

沉迷于玩乐之后会谴责自己,贬低自己,心更累。内心深处还有一个小声音在提醒自己:“我到底做什么,又白白浪费了这么多的时间,我明天好好努力吧。”作业完不成,心里有负担。而拼命学习后,自己会肯定自己。

冯哲体会到多学的好处后,上厕所都拿着英语书记单词,他发现这样记单词比坐在书桌前记得还快。他的英语进步也很快,他爱上了英语学习。

经常不断地努力学习,比别人多出三倍、四倍或五倍的努力和用功,那才是天才式的学习。

过去不想努力学习的人,想要每天长时间学习的话,最初的那段时间,很容易厌倦而不想再努力下去,但是一旦养成努力的习惯,如果有一天不努力都会不舒服,心里会有愧疚感。这就像已经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一旦自己有段时间不读书就非常难受。神州飞船离开地面时难,回来更难,比太空运行时要耗费更多的燃料。

很少有家长考虑到比滋养身体更重要的事情是——滋养思想。在学习的练习中要不断地给予孩子正确的思想。如果满脑子都是怀疑和恐惧,哪怕付出再大的努力,也将一事无成。

冯哲说若他一开始就相信自己的能力是不断提高的,他会省去不少担忧的时间,会更加全力以赴,因为忧虑、怀疑、愤怒都会消耗一个人的能量,使一个人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

耕耘才会有收获作文 篇3

尼采曾经说过:“一棵树要长得更高,接受更多的光明,那么它的根就必须更深入黑暗。”当你想要自己的成就越高时,那你的努力和付出就必须加倍。

举例来说,一九九七年十月的`一天,在美国的农村里,一户农户的锅炉爆炸,八岁的男孩遭到严重灼伤,医生说,他的伤势太重,以后恐怕无法行走了,但男孩却不这么想,他决心要再站起来,两年后他能伸直右腿了,再过一年他能走路了,进入大学后,他是田径队的长跑选手。这位被医生诊断无法走路的男孩名叫葛连康宁汉,是曾经创下五项世界长跑纪录的长跑选手。

另外,爱迪生也曾说:“很多生活中的失败是因为人们在放弃的时候不知道他们离成功已经有多近了。”查德威克小姐是第一位勇渡英法之间的英吉利海峡的女性,这天她准备挑战加州长泳,一开始海水很冷,但她意志坚定,勇往直前,在护送船只的陪伴下,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十五个小时了,世界纪录即将缔造,但浪急雾浓,前途茫茫,她看不到岸边,于是她放弃了,回到船上一看,只不过半英里之遥而已,让她后悔不已。

坚持梦想才会有希望(定稿) 篇4

——2013《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梦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梦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梦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梦想是前进的目标,是胜利的号角,是沙盘上的指南针,是推进我们的前进的动力。坚持梦想才会有希望。

当王亚平老师站在天空一号为我们太空授课时,你是否了解过她为梦想付出的努力?

当地震夺去智廖老师的双腿埋葬了她的舞蹈梦之后,她对舞蹈的执着有没有让你热泪盈眶?

当郑亚波郑妈妈用音乐敲开通过孩子内心的大门之时,你知道那一句等待了多年的“妈妈”吗?

当朗朗时刻做好准备当名替补结果成就了钢琴梦后,你能明白为梦想而坚持的意义吗?

他们是名人,他们也只是为了梦想而不断奋斗的普通人,是坚持让他们的生命变得与众不同。正如13岁就实现自己的从军梦和飞天梦的付丽娟一样,梦想虽然美丽,但如果没有坚持的勇气和行动,那么,那份美丽便只能停留在梦境中,不会变成现实。

他们的事迹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坚持梦想才会有希望,也唯有坚持梦想才能通向成功。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所以,尽管在实现梦想的旅途中会出现各种磨难,甚至会让我们哭过,痛过,但是,如果放弃那就是零。所以,就算再苦再痛再累,我们一定要坚持。因为,坚持梦想才会有希望,也唯有坚持梦想才能通向成功。

爱得不够才会有借口随笔 篇5

那我们为什么太闲了呢。因为,该喜欢的事情,我们不够喜欢。

比如我们明明说,我们要把我们的淘宝店开好,但是我们却一下就放弃了,会想着没生意,会想着赚钱不多。而我们真的不是真心实意的去做那件事情,没把用心下去。

其实,要是我们真的能用心下去,把心沉下去,我们都会很好的。

每每看爱情保卫战,经常都会看到女孩子,男孩子说这个,说那个。

而最经典的那句点评,在我记忆里,到现在还是这句,爱得不够,才会借口多多。

其实在很早的时候,我也会想着,为什么我为他着想,她却不会为我着想呢。到后面我也是懂得了,当我们真的爱一个人的时候,根本就不会去计较那些。

在我们计较别人的时候,其实是我们自己爱别人爱得太少。

爱得太少,又有什么资格说别人爱我们爱得不够。

而生活就是这样子,我们很少能安静下来去喜欢一个人,去喜欢一件事。

所以,很多的我们,到最后都成了生活的小小摆设,点点色彩。我们都过得很平庸。

其实人的一生,真的好短好短,我们要是能做那么一个2个我们自己喜欢的,那么其他的,我们也根本都不需要去在意,去在乎了。跟我们无关的,根本就不需要管了。

比如网络上的各种新闻,各种政策,生活中的,社会上的。

我们只要做我们喜欢的就够了。要么不爱,要么深爱。

上面这个老乡女孩子是做什么的呢,也是做网店的。但是她做得很好。

因为她懂得外包,她自己每天就可以轻松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因为她定位定得非常高,比如她的产品的价格是同行的好几倍。所以有接到单,都是赚钱的。

没接到单就算了。反正她的每个细节都比同行好很多。

而网店,也是她最为喜欢的,跟很多的人一样。

她都是边吃零食,边看着她的店。所以即使出来,她也天天研究她的店。

还有哪点可以做得更好。但是店搞好了,她有跑出去逛街了。

跟我们一样的年纪,她手中有好几套房子了。只是她从来都不说这些的。因为这些不是她的生活,她也从来不炫耀。她说,有钱就多买点零食,没钱就少买点,一样都能过。

一天即使100块的零食,一个月才3000块。

最主要,这个就可以给他带来无穷的欢乐。也给身边人无穷的欢乐,会分享给别人。

所以,真的是我们要得太多了。

假如我们也可以跟她一样,简简单单的去喜欢一份工作。

假如我们也可以跟她一样,简简单单的去喜欢一个人,做自己最喜欢。做好那么一个。我们也会很幸福的。那些跟我们无关的,我们都不用去想,把时间都花在我们喜欢的上。

在明星上,我很喜欢苏有朋,因为她总是一直简单的往前。

他在唱歌的时候,还在上学,所以一切课余时间他都花在唱歌上。他曾经很红,后面很多的人找他去接类似的戏,他说,不接了,要走实力派。为了实力派,他很长时间接不到戏。

本来他都很红的,但是他一直按自己喜欢的来走,为了实力派,也演很多小角色。

其实他也受很多的委屈,但是他从来都是把笑给这个世界,一直进步。

听他的歌,看他的表演,我们都知道。他真的用心了。

但他,依然几十年如一日。依然是那样子谦卑,不会澄清,依然没炒作,不靠花边新闻。

但是谁都知道,他一直在慢慢的进步。喜欢他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喜欢。

世界很大,我们能做的事情很小,我们能得到的东西很少。但是属于我们的,我们喜欢的,我们都该好好的去呵护。要么不爱,要么爱了我们就深爱。没有借口的去喜欢。

也许我们也会碰到很多的困难,但是因为真的喜欢,所以,我们只会是傻傻的喜欢。

也是只爱我们所爱,所以其他的,我们都不去在乎,而在这个,我们会做到很好。

敢于做减法才会有强势品牌 篇6

中国营销传播网,2014-06-23,作者: 林友清,访问人数: 638

市场竞争的胜出者不一定是那个为市场提供更多产品的那个,反而常常是把事情做得简单、做到极致的那个,更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一个生意的起步阶段常常从做加法开始,每个生意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而提供更多的产品种类、向更多种类的人群提供服务,无疑成为最容易选择的道路。然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这种加法则可能让企业资源分散、不堪重负最终一无所获。

雷军先生把“专注、极致”列入他认为的最重要的几个关键词。企业不一定要把产品线拉得过长、产品也不是越丰富越好。苹果、小米并没有把产品线拉得过长,可口可乐也是把一个产品卖向全球。特别值得一提的案例是棒约翰。现在在美国被认为最成功的比萨连锁店是棒约翰。《华尔街日报》曾说“谁说小人物不能打败大人物?”指的是棒约翰以小胜大痛击必胜客的精彩故事。而小人物打败大人物的关键,就是“做减法”。

作为棒约翰的创始人,也是美国年轻人成功创业典范的约翰•施纳德接手棒约翰时,它不但规模小,更大的问题是当时的棒约翰更像一个小杂货店,比萨、干酪、牛排、三明治、潜水艇汉堡、炸蘑菇、炸南瓜、色拉和洋葱圈等,多种食品都有销售。没有任何经营重点,是棒约翰面临的突出问题。这是,施耐德找到了定位理论的创始人杰克﹒特劳特,请他帮忙出主意。特劳特经过一番调研后分析得出,必胜客胜在产品多样性,达美乐的王牌是速度,Little Caesars 的优势是价格,但它们仅仅占据了 35%-40% 左右的市场份额,比萨市场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棒约翰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差异化,方能拼过这些巨头。

减法!特劳特给出了答案。放弃乱七八糟的品类,集中精力做最好的披萨。特劳特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棒约翰集中在“最高级比萨”上,并且以市场的领导品牌必胜客为对手,强调“更好的原料,更好的比萨”。同时,棒约翰的广告同样整合了新的定位,充分利用施耐德曾是必胜客创始人的故事,让他在广告上说,自己发明了一种“更好的比萨”,所以跳槽离开必胜客而创建了棒约翰。如此借着在消费者心中已有品牌认知的必胜客为自己又打了一次广告,同时又将自身品牌与必胜客的关联和差异鲜明地传达到了消费者心智。这一举动虽让必胜客非常愤怒,但广告效果非常可观,引发了大量的传播。施耐德不愧是商业天才,把最高级的比萨战略执行得很棒,使“更好的原料,更好的比萨”几乎成了流行语。

“做减法”是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许多“综合性”企业在面临经济衰退期的一剂良药。近年来的宝洁、联合利华不断剥离一些非核心、非领先品类业务,将资源集中于个人护理、清洁用品等传统优势业务,从而维持其竞争优势。众所周知,通用汽车也从最初的几十个品牌缩减到现在的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及GMC四个品牌。

有目标人生才会有价值的哲学思考 篇7

人的生命虽然各有长短,有人长命百岁,有人青壮年之时夭折。但不管怎样,每个人都有其宝贵的一生。这一生,每个人只有一次。因此,人必须珍惜自己难得的一生,在这有限的人生中实现自己的愿望。

当然,人各有志,在不同社会、不同背景、不同时期,人的志向会发生变化的。犹太人因其民族的特性,所处的环境有关,普遍都能从小怀志,确立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正因为这样,许许多多的犹太人能集中人生有限的时间和力量去攻克一个目标,不致于分散力量,所以成功率比别人高。

在人生的竞赛场上,没有确立目标,是不容易得到成功的。许多人并不乏信心、能力、智力,只是没有确立目标或没有选准目标,所以没有走上成功的途径。这道理很简单,正如一位百发百中的神技射击手,如果他漫无目标地乱射,其结果是可想而知。又如驴子一天到晚绕着石磨不停地转动,但是什么地方也到达不了,是因为它没有目标的缘故。

爱因斯坦的一生所取得的成功,是世界公认的,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的一生,亦是典型的目标奋斗一生。

他出生在德国一个贫苦的犹太家庭,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加上自己小学、中学的学习成绩平乎,虽然有志往科学领域进军,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必须量力而行。他进行自我分析:自已虽然总的成绩平平,但对物理和数学有兴趣,成绩较好。自己只有在物理和数学方面

确立目标才能有出路,其他方面是不及别人的。因而他读大学时选读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物理学专业。

由于奋斗目标选得准确,爱因斯坦的个人潜能就得以充分发挥,他在26岁时就发表了科研论文《分子尺度的新测定》,以后几年他又相继发表了四篇重要科学论文,发展了普朗京的量子概念,提出了光量子除了有波的性状外,还具有粒子的特性,爱猫扑.爱生活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宣告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重大变革,取得了前人未有的显著成就。可见,爱因斯坦确立目标的重要性。假如他当年把自己的目标确立在文学上或音乐上(他曾是音乐爱好者),恐怕成就就不如在物理学上那么辉煌。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这个奋斗目标的实现,是与他能准确地选择学习目标和路子分不开的。他在16岁时就明白到,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学者不宜在这个海洋无方向地漂荡,应该选定一个距离自己最有利的目标扬帆前进。避免耗费人生有限的时光。爱因斯坦的学习善于根据目标需要进行,使有限的储存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他创造了高效率的定向选学法,即在学习中找出能把自己的知识引导到深处的东西,抛弃使自已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东西,从而使他集中力量和智慧攻克选定的目标。他曾说过:“我看到数学分成许多专门领域,每个领域都能费去我们短暂的一生。„„诚然,物理学也分成了各个领域,其中每次个领域都能吞噬一个人短暂的一生在这个领域里,我不久学会了识别出那种能导致深化知识的东西,而把其它许多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脑袋,并使其偏离主要目标的东

西撇开不管。”他就是这样指导自己的学习的。为了阐明相对论,他专门选学了非欧几何知识,这样定向选学爱猫扑.爱生活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和正确完成。如果他没有意向创立相对论,是不会在那个时候学习非欧几何的。如果那时候他无目的地涉猎各门数学知识,相对论也未必能这么快就产生。爱因斯坦正是在10多年时间内专心致志的攻读目标相关的书和研究相关的目标,终于在光电效应理论、布朗运动和狭义相对论三个不同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爱因斯坦不但有可贵的自知之明精神,而且对己确立的目标矢志不移。1952年以色列国鉴于爱因斯坦科学成就卓越,声望众高,加上他又是犹太人,当该国第一任总统魏兹曼逝世后,邀请他接受总统职务,他却婉言谢绝了,并坦然承认自己不适合担任这一职务。确实,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这是他终生努力奋斗才实现了这个目标的。如果他当上总统,那未必会有多大建树,因为他未显示过这方面的才华,又未曾为此目标作过努力学习和奋斗。

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才会有实效 篇8

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才会有实效

一、现状描述:

案例1《不好好学习就扫大街》

某老师在教学《品德与社会》第一册中的《生活中的你我他》一课时,出示一道辨析题:妈妈说:“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就要扫大街。”这句话对还是不对?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回答:“不对!”“为什么不对?”课堂上只举起稀稀拉拉几只手,老师请一名平时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回答,他站起来,侃侃而谈,痛斥这样的言论不正确,大谈劳动光荣。

课后轮到该生做值日,他劳动不认真,同学批评他,他振振有词地说:“我只要把书读好就行,没本事的人才会去扫地!”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事后,老师找他谈心,最后,他诚恳地说:“老师,其实课堂上说的都是大道理,骗骗人的,生活中的现实就是读不好书只有扫地,说不定还要下岗。” 老师问:“那你为什么不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呢?”

学生诧异地看着老师,回答道:“怎么可能?如果我那样说,老师和同学们会怎样看我?”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失去了说真话,求真知的勇气?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上和生活中的表现有如此大的反差?为什么我们辛勤教育下的学生具有双重人格?为什么品德教学的实效性难以体现?

当前,品德教学实效性不强,究其原因是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存在三种倾向:

一是“理想化”,呈现给学生的是生活中的真、善、美,回避假、丑、恶,学生带着理想化认识进入社会,一旦遇到假、丑、恶现象,要么对已经接受的教育产生疑惑,要么无所适从,不能有效抵制,甚至被“感染”。

二是“成人化”,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对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教育。”这样的流传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学校品德教育内容不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思维发展水平;第二,学校品德教育没有取得预期的实效。

三是“抽象化”。品德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假、大、空,导致出现抽象的口号式的教育,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有限,难以接受抽象的内容,所以实效性难以体现。

因此,作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帮助学生处理生活问题,在正视各种冲突与选择的过程中,构建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并将这样的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道德教育的成功起始于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

二、《品德与社会》生活化实效性教学策略

(一)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们去追求。

苏霍姆林斯基所在的帕普雷什学校在每年迎接新生入学时,大门的墙壁上,总是挂着一幅大标语:“要爱你的妈妈”。当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写“爱祖国”、“爱人民”之类的标语时,苏霍姆林斯基回答说:对于8岁的孩子,不能讲这么抽象的概念,而且,如果一个孩子连自己的妈妈都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祖国吗?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已习惯于把预设的德育目标作为德育活动的逻辑起点和出发点,并以此准绳来检验学校德育的成效,长期以来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学什么、怎么学,甚至为什么学都是由家长、社会和老师来决定。只要浏览一下周围形形色色的关于中小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其中大多数都是从社会的立场出发所提出的要求,把学生看作待填充的“道德之洞”(杜威语)或“美德袋”(科尔伯格语)。三年级的学生对社会生活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在现实生活中经过幼儿园和小学低段的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学生不再是一张白纸,可以任由我们教师描画。由于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信息途径的多样化,孩子们从各种途径能够积累生活经验、社会经验,形成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同时,三年级的学生对整个社会生活的道德认知是有限的,因此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

今年实施颁布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课程的性质: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回归生活,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成长,重视学生的切身感受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品德与社会》其主线就是儿童的社会生活,其课程内容都是从儿童的现实和生活的需要出发,遵循生活的逻辑,这些内容正是他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正是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把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品德与社会》全书都是用孩子喜欢的色彩鲜艳的卡通画、真实生活的照片、形象生动的孩子简笔画和简洁易懂的文字来呈现和引导。学生感到亲切,乐于走进。这就需要教师从“研究教材”转向“研究儿童”,并根据儿童道德认知水平,正确把握教学目标,优化整合、活化选择教材所提供的素材。

◆案例2:《走进市场》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超市、商店、专业市场相继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孩子们已经能够独立购买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也积累了一些购物的经验,也有过教训,于是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于:

1、学习初步的选购商品的知识,如:认识商品名称、出产厂家、识别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认识质量合格证书。

2、在模拟环境中初步培养学生购买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意识。

其中的教学难点定位于选购商品时,质量和价格首先考虑谁?

在课堂上创设出一个模拟超市,通过观察录像,看看到市场购物的方法——模拟市场购物——反馈评价——课外实践。在购物指导中,学生通过在模拟超市中购物的体验,最终得出结论:

师:别的小组都选购到合适的商品,你们小组为什么今天没有选购到规定的商品——牛奶?没有完成任务?

生1:因为没有好牛奶。

师:那不是有好几家店都在卖牛奶吗?

生2:可是他们有的是过期的,有的是三无产品。

师:你怎么知道是过期和三无产品?

生1:左边那家店牛奶,封口上的产品有效日期是昨天的;另一家店的牛奶上没有生产厂家。

师:可是他们的价格很便宜,还买一送一。(教师举起买一袋牛奶送一支铅笔的实物。)

生3:万一吃坏了肚子,就要上医院,付的钱可比一支铅笔多多了。我还是首先要选择质量好的,然后才选择价格便宜的。我妈说:“只有买错的,没有卖错的,便宜没好货。”

生4:老板太可恶,竟然给过期食品进行伪装,骗我们去买,幸亏大家都睁大了眼睛,没有上当。我们要向市场管理员举报他。

生1:不行,他们有时狼狈为奸,要打12345市长热线。

师:同学们,虽然你们今天没有买到规定选购的商品,但是你们的作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对于侵害消费者的行为敢于斗争,不过还有一个更合适的电话可以打,消费者投诉电话:96315

生3:那个老板肯定要破产了,大家都知道他为了自己赚钱,伤害他人,谁还会去他的店里买东西啊!

在一片欢笑声中,全体学生都认可了这样的价值取向,纷纷鼓起掌来。

因此,道德价值教育不能离开生活场景,不能抽象化和被剥离,更不能贴标准答案的标签。如果这样教化道德,是白费力气。本课的教学效果显著,其根本原因是目标定位准确,没有把认同和传授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而是帮助学生澄清他们的价值陈述与行为。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最好的适合于生活经验和和社会经验的道德价值观,同时不断调整自身去适应变化的世界,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扮演一个理智的角色。

在实施本策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将教材预设的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分解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若干小目标,只有切口小一点,才会效果好一点。例如《走进市场》一课中关于购物的知识很多:辨别什么是“三无”产品、认识各种计量工具、识别假币、价格制定的方法。这些知识点都要在两节课中落实,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最后把目标定位在辨别“三无”产品,其他知识点,让学生只作一些了解。

2、根据目标,合理使用教材。《品德与社会》提供给我们丰富的素材,教师在上时,常常觉得内容太多,完不成,有的干脆完全抛弃文本所提供的素材,到课外搜集。其实,文本提供给我们的素材,也是来源于学生生活,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在处理教材时,要以目标为本,从教材所提供给我们丰富的素材中选择合适的内容。

(二)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去体验。

只有让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世界之中,学生才能够体验到如海德格尔所描绘的“诗意人生”。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善于发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比如通过观察、调查、了解等活动和互相交流,扩大他们的经验,深化自身体验;也可以模拟生活情景,在这种“准生活”中模拟学习,从而在教学活动中教育自己,建构起个体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

◆案例3:《家人关怀我成长》

我在教学《家人关怀我成长》一课时,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件能表达家人对自己的关怀,很有意义的物品,并思考这件物品为什么很有意义。几天后,孩子们带来了各种物品,有手表、戏服、小鞋子、奖状等等。上课那天早上,我先对全班47名学生所带来的物品做了一个统计:

物品名称

小时候穿过的衣物

玩过的玩具

奖状、照片等纪念品

其他

没带

数据

6 7 8 6

上课了,孩子们拿出自己的物品,开始向大家进行温馨回忆:一件奶奶带着老花镜织就的毛背心,让人联想起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浓浓的亲情回荡在心中;一块爸爸在8岁生日会上送的手表,孩子解读出父母对自己殷切的期望;穿上戏服,唱一段越剧,从孩子们热烈的掌声中,体会到家人为培养我们健康成长付出的心血;一名没有准备东西的学生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讲诉了自己生病住院期间,家人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时,我扮演成一名记者,举着话筒现场对学生进行采访:“今天,听了大家的介绍,你有什么感想?”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并增强了体验强度,孩子们对于家人关爱的体验在课堂中犹如被放大镜放大了,强化了,真可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真。”

实施本策略时要注意:

1、要充分挖掘学生生活资源,求真实,不求完美。《品德与社会》的公开课,感觉形式非常丰富,教师在课前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作铺垫,课堂上,学生抑扬顿挫地演讲,可是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感觉到学生的真情实感,似乎是在进行一场表演,作一场“秀”,这样的课堂教学实效性是很低的,甚至不客气地说这是一种“不道德的道德教育”。让真实回到我们的教学中,也许孩子的语言很朴实,也不流利,也许他的故事不那么吸引人,不完美,但是他的体验是发自内心的,已经悄然拨动他的心弦。

2、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教学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以促进儿童发展,要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经验。要把学生零散的道德体验上升到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向着更高、更成熟的水平发展。

(三)给学生一个情境,让他们说真话。

我们的教育应该少一点“我要学生怎么做”,多一点“我能帮助他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成长”!

我们在品德教学中,发现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往往用成人所期望的道德价值观念搪塞一番。

我们同时又发现,在网络环境中学习,学习者更易张扬个性,更易克服对教师和学习伙伴的畏惧和羞涩心理,虽然自己的意见独树一帜,但不会遭受来自大多数人的白眼和异议,也不会觉得不同意别人的观点是件难堪的事,可以直率大方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网络环境中采用匿名等方式使得学习者降低了正常的社会限制,对自己的抑制减少,可以自由发表大胆而富于创造性的观点。

我们能否创设一个类似于网络的虚拟环境,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得学生与教师各自敞开自我,接纳对方,相互倾听、相互包容,不断地交流和融合。在这种交流和融合中,“把儿童放进教材之中,借助„教材‟中的儿童和„教室‟中的儿童进行一种„我——你”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文本不断地向儿童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通过这种对话,学生的观点、认识与教材的观点、认识在不断融合。学生在这种融合中进行自主建构,生成一个新的意义世界,这个新的意义世界既不是教材所呈现世界的翻版,又不是原本自己的主观世界,而是教材和他自己创造出的一种新的意义世界”。

◆案例4 《你是我的榜样》

9月15日,全校一年一度的大队干部竞选结束了,在班里表现突出的小A在大队干部竞选中失利了,而小A的好朋友小B却当上了劳动部长。几天来,小A情绪不好,很少理睬小B,小B布置工作时小A还故意找茬,两个人都很不开心。《你是我的榜样》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嫉妒的危害,懂得欣赏和尊重别人的道理。如何让俩人在课堂上能发表自己的观点,解开心结呢?课前,我发给每个学生一块带有颜色的小磁铁。

上课了,我在黑板上画了几个表示心情的脸谱,分别代表四种心情,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健康小测验,要求只有一个,诚实地选择:

(高兴

无所谓

生气

伤心)

第一题:我和好朋友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是老师经常表扬他,每次表扬他的时候,我的心情是什么?

第二题,我和好朋友一起参加比赛,结果好朋友得了第一名,我却什么名次也没有,我的心情是什么?

投票开始了,除了投票的孩子,其他人闭上眼睛,老师也面对学生,不去看投票孩子的选择。全班47个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有序地拿着自己的小磁铁,到心情脸谱下面投上自己的一票,谁也不知道别人的选择,两题结果如下:

心情脸谱

高兴

无所谓

生气

伤心 第一次票数

3

15 第二次票数

0

30

只有我关注着小A,从她的眼神里,我分明读到他诚实的选择,并期盼着教师的答案。我说:“孩子们,请记住自己的选择是什么?当别人取得好成绩时,我们那种不友好的表情都是不利于健康的,这种心理疾病的名字叫嫉妒。接下来我们学习新课——《你是我的榜样》。”

随着课文深入的学习,小A脸上的表情不断变化着,当我讲到周瑜和诸葛亮的故事,讲到嫉妒是一种心理疾病,讲到嫉妒的危害,讲到学会欣赏别人是进步的动力,小A目不转睛地盯着我,在沉思。

下课了,我把刚才的两个问题再让学生进行一次选择,结果是: 心情脸谱

高兴

无所谓

生气

伤心 第一题

0

0 0 第二题

0

0 7

下课铃声响了,小A走到小B身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说:嘿,玩去!我站在教室的一角会心地笑了。

(四)给学生一份权利,让他们去选择。

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多少道理,使他去遵守多少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观点和思考问题的价值取向。

——鲁洁

品德教育是一种价值观的教育。在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多元化,进而形成多元文化结构、多元利益群体、多元价值的取向。但是,任何社会、任何国家还是存在着一些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标准,是反映人类共同的理想道德境界,是应当通过学校教育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在社会急剧变化,价值多元的今天,对儿童道德教育的宗旨已经不仅仅限于让他们接受某种价值标准,更要培养他们选择并确立自己价值的能力。《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就是要将新时代的价值观溶入具体的问题解决过程。过去我们的品德教学,更多的是教师灌输给他道德知识,让他去按照这样的道德价值去追求,学生被动地接受成人的道德价值观,学生缺少对道德价值的独立判断和选择的自主性,对选择的后果也很少进行思考。因而,对老师所讲的道德价值与现实社会冲突时,学生就会不知所措,从而否定教师灌输的道德价值。

美国学者路易斯•拉思斯于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过“价值辨析”的理论,它是以生活中具有争议的道德意义事件为导入,激活儿童的价值意识,实践道德推理技能,积累道德选择经验,以发展学生的道德理性思维、价值评判与选择能力。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中,要呈现真实的生活,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拓宽活动思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

◆案例5: 《生活中的你我他》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让学生懂得怎样尊重并珍惜劳动成果。我对本课进行如下教学设计:在学生充分了解不同的社会职业分工及特点后,让学生对10种职业用小磁铁进行投票,选择你最不喜欢的职业,投票结果如下:

职业名称

清洁工

农民

司机

医生

得票数

1

然后请学生谈谈你为什么不喜欢这个职业,最后教师将学生的理由概括为:又脏又累,太辛苦;工资少;文化程度低,社会不尊重。孩子们没有生活在真空状态,应该说从孩子的投票中充分地反映出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是真实的,我心中暗暗为孩子们诚实的回答喝彩,如果我强硬地批评孩子们思想认识不正确,强塞给他们一个道德价值,也许不等出课堂,这样的道德价值观就已经被粉碎了。

我给四人小组一个合作研究的任务,研究的主题为:既然这个职业大家都不愿意做,我们就取消这个职业,大家都不要做,行不行? 这下,教室里开了锅,经过研究,大家得出结论:绝对不行,因为他们的劳动是人类生活下去必须的,没有他们的劳动,我们也活不下去。这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现代清洁工和农民的形象,告诉他们,随着社会进步,这些职业工作的环境质量会不断进步,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将来也会成为人们喜爱的职业。

这时,我又给学生一组选择题,对以上的职业,你现在会采取什么态度:

态度

开始喜欢这个职业,长大愿意做。

不喜欢这个职业,但是我会尊重他们,我会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不喜欢这个职业,我不会

尊重他们、不会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人数

45 0

小组继续合作研究:选择清洁工或农民,怎样做才是尊重和珍惜他们劳动的行为?各小组经过研究,结合生活实际总结出不少内容。见下表:

职业名称

清洁工

农民

行为表现

1、不能挖苦、嘲笑他们。

2、不随地乱抛垃圾。

3、扔垃圾时要小心,不要撒在外面。

4、看见地上有纸屑及时捡起来。

5、不往楼下扔杂物。

6、看见有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要主动制止。

7、上厕所后主动冲厕所。

8、男孩子小便要对准便池。……

1、不能挖苦、嘲笑他们。

2、盛饭时吃多少打多少。

3、不挑食。

4、每天把饭菜吃完。

5、端饭菜时要小心,不要打翻。

6、每天的水果要吃完。

7、吃饭不掉饭粒。

8、餐馆里,吃不完的菜要打包。……

我布置学生把大家讨论出来的行为表现,作为下个阶段的考评内容。

1、在品德教学中,教师不再是道德的传授者,应该将自己定位于一个引导者,努力做一个“平等中的首席”。

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教师压制学生,而是允许学生构建其个体的道德价值观,不要求其一次达成,允许其在今后的道德学习活动中不断生成开放、宽松的环境,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地对话、互动,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建构,师生的情感和思维得以同频共生。例如,在教学《家人关爱我成长》一课时,学生在感受家人关爱的同时,反问我:“老师,你也有家人关爱你的故事吗?你也有成长过程中有意义的物品吗?”于是,教师和学生互相敞开自我,接纳对方,相互倾听,相互包容,不断地交流与融合,共同创建出新的意义世界。

2、从“教会顺从”走向“教会选择”,并权衡选择的后果。教育要立足和尊重人的生命存在,老师不要用简单的“对”或“错”来判断学生的想法,而是要坦诚地承认每个人的想法总是有他的道理,创造出一种畅所欲言的氛围,发自孩子内心的真话,说明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灵是相通的,是平等的。学校德育应该采取“澄清”姿态,让学生勇敢面对现实,在价值观教育中遵循个人取向和集体取向统一、一元性和多元性统一的原则,在师生互动情境中相互澄清。只有在具有开放环境的民主公正团体中,才有可能具有免疫力,也只有在这种充满多种诱惑的环境中,人才能生长出抗诱惑的能力。雨果说过:“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却是为人常规。”学校的品德教育应该首先立足于培养一个正当的常人,因为只有在“道德底线”达到要求以后,才能有向“圣人”接近的真正基础。

(五)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实践。

我们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人;进行节制,才能成为节制的人;有勇敢的表现,才能成为勇敢的人。

——亚里斯多德

品德的效果应是知行并重,“教学不能满足于间接的经验和虚拟的沟通,因为知识的建构有赖于既有知识和直接经验的支撑。” 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认为,“课堂教育不等于德育。德育的本身是实践的,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课堂上,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促进情感的内化,道德具有实践性的特征,离开道德实践活动无法在真实意义上学习道德。正如杜威所言:使儿童认识到他的社会遗产的唯一方法是使他去实践。活动化品德教学要注重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打破传统教学在时空方面的限制,可在教室外进行教学,进行调查、参观、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的行为规范评比、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传统节日活动相结合,将小课堂引入大社会。

例如,学习《走进市场》,将课堂教学与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真正走进市场,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会购物,学生在活动回来后,写了日记,谈了自己的感想。

◆案例6《在超市里上课》 ……

我先按照老师的要求,对巧克力的价格、出产厂家、食品有效期等项目进行市场调查,我发现:超市里的巧克力都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没有发现巧克力中有“三无”产品,巧克力也比较新鲜,现在离有效期的时间都在一年以上,可以放心购买。我还发现:几乎每种巧克力都分市场价和会员价,会员价比市场价便宜,原来作为会员还有很多优惠呢!

我喜欢书,就去图书区买书,发现有些少儿读物的质量不够好,有的印刷比较模糊,有的还有错误,我就没有买,最后我看见一本《酷酷猫》,格外好笑,价格也不贵,只要3.5元,就把它扔进我的购物篮。我喜欢喝“芬达”,就又去食品区,发现:“雪碧”正在搞促销活动,买二送一,想想买两瓶也喝不了,老爸说:“不需要的,再便宜也不要买。”于是我还是决定还是买“芬达”,经过检查,没有质量问题,价格也比小区商店便宜,就又把它扔进购物篮。

付款了,我发现王紫嫣带了会员卡,于是我和她一起付帐,哈哈哈,又省了几角钱!我觉得自己可真能干!

……

(三(3)班

陈**)

实施本策略要注意的问题:

1、加强阶段性活动过程的反馈评价,注重将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行为,通过不断强化,从而演变成一种习惯。例如,《寸金难买寸光阴》一课中布置学生课后制定一张放学以后到睡觉前的时段作息时间表,在2周内每天对执行情况进行自评和家长评价,2周后,用日记的形式谈谈自己的体会,对进步的学生进行全班表扬,鼓励其在今后保持下去。

2、注意《品德与社会》的活动与学校各类教育活动进行有效整合,提高活动实效性。因为《品德与社会》一册有4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各自的教育主题,相对独立,因此,可以根据学校各项活动,如学校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等,将教学时间、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在一个活动中,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实践参与,丰富体验与收获,提高每次活动的实效。

三、在实践中收获,在困惑中思索

1、在实践中收获

《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实施一个学期以来,通过以上教学策略的实施,实践证明,在道德教育中是有实效的。

其一,学生乐学。我们改变了以往简单机械的道德说教,在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往往切合学生实际,有一定的情趣,再加上教师不直接做出价值判断,以朋友的身份出现,有助于产生一种更为轻松而开放的课堂气氛,学生很喜欢上这类课。课上积极发言,气氛热烈,注意力、积极性均被调动。

其二,有助于学生的道德反思。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极重要的一个因素,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进行过程评价,而不是强迫灌输某种价值观,这有利于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思想,积极回答有关问题,即使是平时不善于发言的学生,在课堂上也往往能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在生活问题冲突中形成个人道德价值观,并在现实生活遇到类似的问题,引发学生不断进行道德反思,拓展了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促进道德自律,实现自我教育。

2、在困惑中思索

新课程实施半年来,我们欣慰地感到《品德与社会》实验的步伐迈得坚实有力,但也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

1、新的课程理念与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的矛盾。教师面对新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 自觉地“穿新鞋走老路”,造成品德教学实效性难以体现。

2、教材空间比较大,重组与整合教材是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真正走出教室、走向社会等 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3、教学配套的材料比较少,比如光盘、磁带、图片等,特别是学生平时生活难以接触的场景,比如《农产品的家园》有关“胡柚的旅行”,没有配套音像材料,影响学生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认识。教师要从课外搜集素材制作,负担比较重。

参考资料:

朱永新:《中国教育缺什么》 《我心中的理想德育》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魏贤超:《现代德育原理》

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版 王建敏:《道德学习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散文 篇9

亲爱的同学们:

春天到了,在这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春天里,我向师生们道声“春天好”!有一位诗人曾经说过:有梦才会有春天的美丽!1952年,一个叫查克.贝瑞的美国青年做了一个梦:超越贝多芬!并把这个梦告诉了柴可夫斯基。经过不懈努力,多年后,他成功了,成为摇滚音乐的奠基人之一。梦赋予他豪迈的宣言,梦引导他走向光明的大道。这个故事又使我想起了许多名人都有自己各自的梦。牛顿的梦是超越他的老师,林则徐的梦是使鸦片远离中国,周总理的梦是为中华之崛起„„。梦,就是理想,就是追求,就是希望,我真诚地希望时代中学的全体学生都拥有自己美丽的梦,我们不仅要有梦,我们还要去圆梦,要使自己的梦想成为现实,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

时代中学是一所享誉全市的民办中学,在这所校园里,老师爱岗敬业,学生勤奋努力。以往八届的中考,次次成绩优异。创业难、守业更难,今年维护时代品牌的重任就落在06届初三毕业班470位同学肩上。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散文 篇10

随着金融结构业务的发展,金融行业呼叫中心的规模也在与日俱增,高吞吐量的语音数据逐渐被行业管理人员所重视。如何将这些体量巨大的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企业重要的业务资产,日渐成为困扰行业管理者的难题。

语音质检人员面对海量录音,在传统技术条件下,通过抽取调听的方式进行合规性质检,这使得质检范围小,难以做到100%全面覆盖;通常找一通录音要消耗几个小时的时间,工作效率低,难以对客服坐席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语音数据保存困难,应用成本高,导致质检工作不能高效合理的开展,更难提及录音中对其他重要信息的识别和甄选,无法体现质检部门自身的价值所在。

那么如何改善质检质量,利用语音中的有效信息来促进销售转化呢?中金数据提出语音大数据分析云为您提供完备的解决方案。它是以实现语音数据价值挖掘为目的,综合利用云计算、语音分析、大数据处理分析技术,面向呼叫中心提供语音数据存储、处理、分析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语音大数据分析云的核心优势体现在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准确的语音引擎转化,提升质检分析精准度。语音质检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即是语音转写文本的准确率,这也是对后期批量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分析的依据。语音大数据分析云解决方案在多家银行客户严格的测试环境中,均以高于93%的准确率位居行业首位!为后期大批量语音数据的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更详细的语义规则,大幅提高质检效能。语音大数据分析云在进行语音质检工作时,对质检规则进行更细致化的规定,并加入了语义表达更细化的逻辑关系,即对关键词的先后顺序、“与”“或”“非”的语义规则、关键词出现的时机及频率等。辅助质检人员精准定位问题根源,及时提供应对策略,释放质检的作用及价值。

三、分布式大数据平台,为企业数据增容保驾护航。随着呼叫中心日均电话呼出量和呼入量达到上百G甚至更大体量时,必将伴随一些技术问题的出现及人工无法解决的状况。如呼叫中心不仅对大批量的语音进行检查,并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对导出结果进行二次分析统计,这就导致了大量的数据运算及处理产生的技术问题,而利用大数据技术平台进行大体量数据的运转、处理、分析,正是中金的优势所在。

上一篇:培育“五型”农民调研报告下一篇:个人创业计划书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