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故乡公开课(精选10篇)
9故乡公开课 篇1
教师寄语:失去的总是美丽的。学习目标:
1、能梳理小说情节,找出对人物的描写,概括出人物的性格。学习重点:揣摩抒情意味的语言特色,背诵积累精妙的描写段落 学习过程
一、自学质疑 预习任务
1、疏通字词,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作者情况。
3、.文中的“我”是作者鲁迅吗?
4.文中着重刻画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你认为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5、理清课文结构.6、是什么原因苦得闰土像个土偶人了?
二、交流展示
1、展示积累词语
2、展示质疑问题
(1)用一句话说说鲁迅笔下的“故乡”是怎样的。找出合适的词或句子来形容。
(2)分析本文结构。(课文很长,把握结构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容)
(3)文中着重刻画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你认为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4)是什么原因苦得闰土像个土偶人了?
三、互动探究
1、精读课文第二部分,透视人物的心灵世界
从文本中找依据,从品读重点人物的言行举止、外貌神态等描写语句人手,分析人物的发展变化。
(1).闰土的变化: ①肖像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语言的变化:
昔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神态的变化:
昔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动作的变化
昔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性格的变化: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杨二嫂的变化:
昔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日:
外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格变化:由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变为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市民。
2、“我”这次是“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到异地去谋生。离开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没有依依不舍的情感?为什么
3、三个“辛苦”含义各是什么?
4、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
5、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把“希望”比作“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如何理解?
四、达标检测
(一)、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二)、填空:
《故乡》选自《 》,以 为线索,按照“ 故乡 故
(三)、阅读《故乡》中的三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时间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②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③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1.这三段文字都属于 描写。
2.①段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的景象,其特征是,集中表现这个特征的词语是。这段还描写了人物 的心情。这段景物描写对于表达人物心情起到了 作用。
3.②段的描写,其中与①段中“苍黄”相对应的词语是。两段景物描写形成了。对照①段,回忆全文,可以看出②段要突出人物的什么感情?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换用括号里的?为什么?(1)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阴暗)了„„
(2)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躺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生气)。
5.第③段写的是作者想象中的故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第①②段分别选用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为什么这样选用?
五、迁移应用 月是故乡明
雪儿是迫不得已才去打工的。她今年26岁,标准的美人样。她来美国读博士前压根没想到消费竟这么高。很快,她带来的钱就花完了。经人介绍,她来到一家“中国餐馆”打工,想利用晚间闲暇赚点费用。餐馆很大,很华丽。老板是位台湾人,男性。四十上下光景,脸上极少有笑容。有人告诉雪儿,老板为人很冷淡,很无情,也很苛刻,谁若不好好工作,他马上就炒谁的“鱿鱼”。雪儿有点担心,生怕做不好。尽管在国内她是一所名牌大学的讲师,但现在是在美国,她知道像这种业余的工作也确实不易找。
雪儿每天晚上都去那家中国餐馆做工,她的工作是勤杂工,扫地拖地刷地洗盘子,哪有活她往哪去,报酬是每小时10美元,每晚3小时。初次上班时,老板看着她,目光很冷酷。老板严厉地说了句:“别让我不满意!”雪儿无语。但她干活很认真,也很辛苦。老板监视得很严格,经常幽灵样悄无声息地出现,大声斥责想偷懒的雇工,冷冷的目光会令雪儿心悸。雪儿想:可别出事了。然而一次刷碗时,雪儿稍不留神,一只碗脱手摔碎了。老板出现了,幽灵似的,一顿痛斥后摔下一句话:“今晚你白干!”挨了一顿臭骂,外加损失一晚30美元的报酬,雪儿心里很不是滋味,暗作怨言:“哼,周扒皮,黄世仁,资本主义的台湾佬,还中国同胞呢!”然而一想,也怪自己,不该这样大意。此后,雪儿干活愈加仔细,也再没有过差错。
一晃雪儿在这打工已有两个星期了。一天晚上,同事告诉雪儿老板在后厅叫她有事。雪儿很紧张,心里忐忑不安,不知又怎么了。到了后厅,老板抬头看了一眼雪儿,冷淡地说:“从现在起,你到前厅当招待。记住:顾客永远都是对的!”雪儿这才放下了心,暗想:当招待要比勤杂工轻松得许多,而且还常有客人给小费。她太需要钱了。远在国内的父母重病卧床已经多年,家里债台高筑,弟妹上学读书也都需要钱,而自己更需要钱。雪儿有点感激老板了。雪儿在前厅做招待工作依然很认真。她美丽、热情、勤快,博得了许多顾客的称赞。一个月夜,雪儿刚到不久,进来了几个牛仔模样的美国小青年,要吃中国菜喝中国酒,并点名要雪儿服务。雪儿微笑着说:“乐意为你们服务!”领牛仔进入雅间后,雪儿端菜上酒着实忙乎了一大阵。牛仔们很满意,也很兴奋,不一会儿便有了几分醉意,对雪儿动手动脚。雪儿很紧张慌乱,她拼命挣扎,竟一下子撞翻了桌子。桌子上的碗、碟、杯子摔了一地。牛仔们一愣,雪儿趁机逃出来报警。很快,警察赶来了,把滋事的美国流氓带走了。雪儿茫然地站在柜台前,心里很委屈,眼泪也流了下来。老板出现了,盯着雪儿,目光冷酷如冰。雪儿想起老板说过:顾客永远都是对的,而且自己撞翻了桌子,摔碎了那么多东西。雪儿心里很清楚老板会怎么做。但她想到自己没有做有损人格、有损国格的事,心里也就很坦然,很镇静。她知道自己该辞职了。雪儿抬起头走向老板,掏出老板刚付的100美元的酬金,连同这几天来客人给的小费,一股脑儿塞给老板,很平静地说:“这些,赔您!”说罢,雪儿毅然转身向大门走去。
“等等,小姐。”老板喊住她,声音第一次这样温和,雪儿站住了。老板追了过来,说:“你能不能继续留在这里,我每小时付你30美元!”雪儿很诧异:说:“我得罪了顾客,还摔碎了那么多的东西!”
老板笑了,第一次笑了,笑得很温和。老板说:“你做得对,小姐!”接着,老板一字一句,声音颤抖着说:“咱们是中——国——人,是炎——黄——子——孙!”老板的眼里蕴满了泪水,一脸虔诚的样子。
雪儿看着老板,心头一热,泪便如泉涌而下。那一刻,窗外月儿正明,俨然故乡的明月„„ 写出你的阅读感悟:
六、课后作业 课文中的水生和宏儿会有怎样的命运?请发挥想像,为他们写一个故事。(100字左右)
9参考答案
一、自学质疑
2、时代背景:1911年,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民,境况日益恶化,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1919年12月,作者赴绍兴老家接母亲回北京,在那里耳闻目睹了离别多年的家乡破败的景象,农民生活陷入困境、人际关系冷漠、隔阂,于是以回乡见闻为题材,写下了这篇《故乡》。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乡》就选自《呐喊》。
4、三个人物:闰土、杨二嫂、我。其中闰土是文中的主人公。点拨:应明确每个人物代表了当时的一类人。第一种类型:以“闰土”为代表的,生活在当时社会最下层的,受苦难最重,受压榨最深的“农民”形象,是属“辛苦麻木而生活”的一类。他们在“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沉重负担和压迫下,“都苦得象木偶人了”。他们对生活没有什么抗争,有的只是逆来顺受;他们对未来没有什么希望,若硬说有,也只是“一幅香炉”和“烛台”,他们在积重难返的封建传统观念束缚下,在心灵与心灵间个个筑起“古训的高墙”而相互“隔膜”起来。
第二种类型:以“杨二嫂”为代表的,同样生活在社会最下层的“小市民”形象,是属“辛苦恣睢”而生活的一类。他们依然逃不过“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压迫,与“闰土”的勤劳,善良不同的是他们多了一份尖酸与刻薄,多了一份游手好闲等卑俗的习性。在鲁迅笔下,如果说对“闰土”类的人物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话,那么对“杨二嫂”类的人物更多的就是痛斥和批判。第三种类型:以“我”为代表的在“沉闷铁屋子”中被惊醒的,开始独立思索人生社会,是已经觉醒了的,但在生活重压下又难免软弱,在黑暗现实中又难免彷徨而无路可走的“小知识分子”形象,是属“辛苦展转而生活”的一类。在小说中,“我”并非仅是一个线索性人物,因此在教学中忽视不得对“我”的形象分析。
6、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把一个活泼的少年折磨成凄惨的苦人儿。
《9加几的练习课》公开课教案 篇2
教学要求:通过练习使同学进一步掌握9加几的口算方法,培养同学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习题中的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同学操作
同学用自身喜爱的学具摆一摆“9加几”并与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9加几”的加法怎样算。
二、创设情境
小羊图(书上99页第1题)
师:天气晴朗了,小羊羔也出来玩了,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羊羔吗?
(同学列式计算,指名说说)
教师板书:9+7=16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
蚂蚁图(书上99页第3题)
师:同学们知道蚂蚁是怎样运食物的吗?(指名说)
同学看书上的蚂蚁图并指名说说是什么意思?
师: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同学独立完成书上的糖果图,再集体订正。
蜜蜂图(书上100页第5题)
师:瞧这群小蜜蜂在干吗?(指名说)
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用数学(书上100页第4题)
师:洋娃娃可爱吗?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怎样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师:(边演示边问)假如改变问号的位置你会算吗?
同学试做,然后集体订正。
四、针对同学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9故乡公开课 篇3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教材内容】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部分内容是密切联系的,共同围绕秦统一中国这一主题。秦灭六国,完成了初步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都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对于一些专业术语难以理解,需要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让学生理解“专制”“中央集权”“统一”这些术语;学生对历史课非常感兴趣,尤其有表演的欲望,可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调动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探讨秦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过程与方法】
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汉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个概念以及秦始皇的统一措施产生的深远影响。教学方法
讲授法、互动法、启发教学法等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途径查找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设计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有条件的可以课外阅读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在上新课之前,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上一单元我们所学的内容。(和学生一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接着就是商朝和周朝,周分为西周和东周,而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问学生)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一共存在了多少年呢?(学生答: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549年)但是现存的文献和文物却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762次国家间的战争。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列国的纷争就成为阻碍统一的最大的力量。所以为了统一就必须结束当时诸侯国彼此之间的战争,这种战乱的局面什么时候结束的呢?又是谁结束了这种局面呢?带着问题我们共同来学习《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板书:第9课 秦统一中国)授新课
一、秦灭六国
通过课名大家就能知道是谁结束战乱局面实现统一啊?(学生答:秦国)。战国七雄并立,为什么是秦国脱颖而出兼并六国实现统一呢?大家结合我给出的材料(课件展示)和课本的内容,思考一下秦灭六国有哪些条件呢?
1、条件(板书)
(1)民心所向。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也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因此结束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是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2)秦国实力雄厚。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经过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的进攻。
(3)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秦王嬴政在用人上不以出身高低取人,不拘一格,广招人才;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能;敢于向部下承认错误。这些人才文能治国安邦、武能克敌制胜,对秦统一大业的完成做出重大贡献。
2、过程
公元前230年,“秦王扫六合”,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按照由近及远,远交近攻的战略各个击破,用了9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秦统一的意义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从此,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过渡: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国经历了漫长的一百多年的兼并战争,最终在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面对空前广阔的疆土,各地交流困难,思想混乱,边患严重等等这些问题,秦王嬴政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统一呢?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国疆域很大,为了更好的治理,在政治上要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制度。
1、政治上: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制度创新)(1)皇帝制
嬴政分别取“三皇”、“五帝”中“皇”与“帝”字组成皇帝二字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有避讳。(2)三公制
皇帝之下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中央政权机构。丞相掌行政,相当于今天中国的国务院总理;太尉掌军事,相当于军委主席;御史大夫掌监察,相当于纪委书记。但最后的决断权都是由皇帝掌控。(3)郡县制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政权割据,秦始皇没有实施西周的分封制,而是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在今天和省差不多;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影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对后世影响深远。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把权力集中到自己一人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就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帝是权利的中心,这套封建官僚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过渡: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统一,但经济和文化上还存在很多不变,影响统一的巩固。
2、文化上:统一文字
战国时期七国文字的书写各有差异,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使颁布的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为了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后来又流行一种更加简易的隶书。文字的统一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过渡:六国新灭,遗民未曾心服,为了使人民不反抗,最根本的,莫过于统一人民的心思。
3、思想上:焚书坑儒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将全国的历史、医药、占卜和植树以外的书下令焚毁;把在背后议论他的相关儒生全部活埋。
过渡:战国时期币制非常混乱,像是齐国、燕国使用刀币,楚国使用蚁鼻钱,魏国、赵国使用布币,不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4、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为了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这都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过渡:当时在咸阳,你坐马车到其他地方是非常不方便的,因为之前各个诸侯国的车辆和道路的宽窄是不一样的,秦国马车较大,在其他地方行驶不了。为了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
5、交通上:车同轨、修驰道;开灵渠 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从都城咸阳到达各地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又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长江水系)和漓江(珠江水系),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道路不通时,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并开凿灵渠;文字不同时,统一文字,将小篆颁行全国;钱币不同时,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度量衡不同时,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这都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了中央集权。
过渡:当时北方的匈奴虎视眈眈,不时南下侵扰
6、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南统越族开灵渠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征讨匈奴,收取了河套地区,并且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了万里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开凿的灵渠也便利了秦朝南下统一越族。过渡:秦的北进南下,使得秦朝的疆域不断拓展,最终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三、本课感悟
秦的统一不仅是地域的统一,而且是文化和精神上的统一。从此以后,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统一成为主流,而分裂、战争仅仅是历史上简短的小插曲。
四、本课小结
五、随堂练习
9故乡公开课 篇4
方楠
一、导入:
1. 同学们,你们喜欢植物吗?能不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的植物是什么?请2名同学。2. 那么,你知道他们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就是告诉我们植物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二、写课题、读课题
1.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小指头,跟老师一起写课题,一边写一边读。
植:植字里边有三横,物:是牛字加勿字
2.现在我们来读课题。读完课题,你觉得课题里边那个地方最能引起你的兴趣啊? 那么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3~4名学生)三、一读课文(范),学习生字
1. 大家都很唉思考,爱思考的孩子最聪明,下面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道课文找答案吧,现在仔细听老师读课文,如果觉得好,你们给老师点掌声,同时,注意一下,有没有自己不会读的生字宝宝,要把它听清楚,将读音记起来哦。
2. 现在给大家一分半钟时间自己读课文,找出生字宝宝,遇到不会读的请同桌帮忙。3. 播放PPT 2,拼读生字,小组合作学习,用学过的识字法把生字宝宝记住,待会儿小组派代表上来,说说你们记住那写生字宝宝,用的是什么办法。4. 强调“洼、娃、蹦、降”几个难点词语,讲完完集体拼读一遍。
5. 大家读得都很不错,看来大家都认得这些字了,那么要是变成词语你们还认得吗?
播放PPT 4,小组合作学习,拼读2分钟,请小组同学上台做小老师,进行汇报。6. 跟着老师读,一个词两遍。
7.加入不看拼音,您又还认识吗?老师要考考看谁的反应最快!PPT5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意
1.自己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2.请同学上来读(5人,一人一节,小火车),请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读错的地方。让读错的同学重读错句。
3.教师范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读的时候,模仿老师,读出感情。
4.全班齐读课文,读的时候,思考一下,文章当中一共说了几种植物妈妈的办法。待会儿请同学来说。PPT7
5.那么这些植物妈妈的办法是什么呢?你最喜欢哪种植物妈妈的办法?这个问题,我们留到下节课来说。下面我们来学写课本“我会写”的前四个生字。
五、学写生字
已:3画
注意要出头
“自己”的己不一样。
独体 甲:5画
田字底下加尾巴
独体 豆:7画
上横短下横长 识:7画
9故乡公开课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PPT课件、操作材料。
2、学具:购物券、水果卡片,记录卡。
配套课件:大班数学课件《学习9的组成》PPT课件
下载地址:
活动过程:
一、复习8以内的加减。指名口答。
二、学习9的组成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出示PPT)今天,小兔水果店开业了,这个水果店里的水果都卖9元钱。小兔水果店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学习9的组成》含PPT课件
顾客买了水果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水果记录到记录卡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卡片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桃子。
4、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卡,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种分法。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9有几种分法呀?(8种)
6、操作活动。
师:刚才我们玩了水果店游戏,玩的时候我们小朋友了9的八种分法,小朋友真聪明。现在小兔的妈妈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个忙,小兔在幼儿园学了9的组合,可还是不会做,请我们小朋友做给他看,你们愿意吗?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做法。
(2)幼儿做,教师指导。
师:做完后请小朋友检查,检查对了再交给我,我送给小兔妈妈,让她的孩子们看看。
教学反思: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上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学习9的组成》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480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相邻数》含反思》:大班教案《相邻数》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相邻数》含反思教案吧。
9 《故乡》教学设计 篇6
《故乡》篇幅很长,包涵的内容很丰富,人物性格鲜明。本教学设计将通过考察故乡景物及人物之“变”,探究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理解小说的主题。学习目标
理解对比手法表现人物突出中心的作用 重点:小说表现的主题
难点:最后两节关于“希望”的议论的哲理性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八十六岁的贺知章返回离开五十多年的故乡时,写下了这首《回乡偶书》。20世纪20年代,“我”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又会有何感触呢?今天我们学习鲁迅根据自己的回乡经历写的一篇短篇小说《故乡》。
二、检查预习萧索:衰败;冷落
家景:家境,家中经济状况 无端:没来由;没道理
如许:①多么,这么;②如此多,那样多 鄙夷:轻视;鄙薄
展转∶①翻身貌,多形容卧不安席;②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环节的地方 恣睢:放纵,凶暴
二、阅读探究
1将描写故乡景物的词语或句子标出来,看看哪些是描写故乡的过去的,哪些是描写故乡的现在的,哪些是描写故乡的未来的,并说说所描写的各个时期的景物特点。思考,故乡因何而变? 明确: 时间 景物特点 摘抄词句
过去(印象中)五彩缤纷
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紫色的圆脸,明晃晃的银白的项圈,五色的贝壳,红的绿的都有,各种颜色的鸟类…… 美丽神异
月下捉猹图,寂静而富有动感 辽阔的世界
高远的蓝天、无垠的大海、广阔的沙地 鲜活的人和物
少年闰土、猹、獾猪、刺猬、稻鸡、角鸡、鹁鸪、蓝背、贝壳、圆月、西瓜…… 现在 萧索,悲凉
严寒,深冬,阴晦,冷风,呜呜地响,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将来(理想的)美丽,充满生机
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本文着重塑造人物有几个?分组讨论填写下表,将闰土和杨二嫂的过去与现在作比较。明确: ●闰土
二十年前 二十年后 外貌
健康,温饱:十一二岁,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一个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
憔悴,贫穷: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动作
轻快,灵活:扫、支、撒、看、拉、罩,捏、刺 麻木,迟钝,木偶人 语言
能言,见多识广 吞吞吐吐,断断续续 对“我”的态度
热情,友好:只是不怕我,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稀奇的事 真诚,热情,友好,建立纯真的友谊。毕恭毕敬
隔了一层厚障壁 对生活的态度 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
●杨二嫂:
二十年前 二十年后 外貌
年轻美丽:“豆腐西施”
凸颧骨,薄嘴唇,像个细脚伶仃的圆规 动作 终日坐着
冷笑、怪叫、贪婪
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
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着这么高底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对“我”的态度
虚伪的吹捧,尖酸地嘲讽 贵人眼高
迅哥儿,你阔了 放了道台
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 对生活的态度
虽靠姿色招徕顾客,但仍是本分生活
搬弄是非(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
讨论:闰土要的、杨二嫂连偷带拿的,是些什么样的东西?说明了当时农民生活处于一种什么状况? 明确: 长桌、椅子、烛台、抬秤,手套、狗气杀、破烂木器、碗碟…… 老屋里的所有破旧大小粗细东西,已经一扫而空了 人们的生活困苦,缺少基本的生活用品。
3.闰土变成了木偶人一般,杨二嫂成了一庸俗贪婪的泼妇,造成人物性格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阅读文,找出能说明这种变化原因的句子。明确:
①“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反动统治的剥削与压迫
②“老爷”,“那时是孩子,不懂事”,一副香炉和烛台──封建思想的侵蚀
三、研读最后最后两段
1.“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迫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对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明确:反映“我”一方面有追求新生活的坚定信念,另一方面也感到希望的茫远。本文写于1921年1月,共产党还没成立,鲁迅并没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具体的“路”,愿望因而“茫远”了。
2.“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对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空有希望不去实践,这种希望是无所谓有的;有了希望,注重实践,这种希望是无所谓无的。路是由人走出来的,希望是要经过努力才能实现,这个比喻,表达了“我”追求新生活的坚定信念。
3.“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文末的景物描写是不是表现“我”对故乡的过去的留恋?
明确:此处的景物描写象征着“我”所向往的理想的美好生活。
四、请学生小结:
9.25公开信纪念日宣传活动 篇7
近日,为了纪念“9.25”公开信成为我国计划生育史上的里程碑。正逢今年是公开信发表第36周年,加大对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宣传,水部街道建华社区计生协会在辖区内开展了“计生国策心系群众 奖励扶助情暖人心”的`9.25公开信活动。
社区在人员密集街道悬挂条幅、张贴宣传画报、设立计生咨询台,计生工作人员向前来咨询的居民耐心解答问题,计生志愿者向居民宣传了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普及计生知识。同时,向过往群众免费发放计生宣传单和避孕药具及婚育知识读本、孕前指导手册、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手册等资料。
通过宣传进一步加深了广大居民对计生政策的认识,引领了居民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营造了良好的人口计生氛围。
9故乡公开课 篇8
一、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认读本课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
4)懂得并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教学难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三、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得到过掌声吗?什么时候?心情怎样?你给过别人掌声吗?为什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叫做《掌声》。
2、板书课题。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二)、初读感悟
1、检查课前朗读。
2、随文识字
(1)同学们刚才读书都非常认真,老师想问一下,你们知道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吗?这个小女孩从小就患上了(屏显:小儿麻痹症)指名读,读流利一点。
英子正是因为得了这种病,腿脚(落下了残疾)。这里哪个字的读音特别需要注意呀?
屏显“落下残疾”指名读,正音。
这个“落”还能读什么音?能组个词吗?
因为她得过(),腿脚(),所以不愿意让人看见她走路的(屏显:姿势),自己拼一拼,能读准吗?指名读。
屏显去拼音的三个词语认读:去掉拼音了,谁敢领着大家读一读。
屏显句子:回到句子里,还会读吗?你来试试!我们一起读读。(2)屏显词语:骤然间 热烈 持久 指名认读词语;放到句子中再读。
过渡: 这掌声改变了英子的命运,让我们一起走进英子,了解英子吧!
(三)、走进文本,感受人物变化
1、学习第一段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仔细想想,英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2)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你们是从哪里感受到这一点的呢? ●课件出示句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想象一下当时同学们在干什么,屏显:当同学们()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3)过渡:是啊,那是教室的一角,更是孤独的一角,你能把英子的忧郁、孤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
2、学习第四段
(1)后来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有什么变化呢?请你来读第四段,其他同学想一想现在的英子变得怎样了?
(2)原来英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现在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还忧郁吗?性格变得(开朗,板书);原来她的腿有残疾,不愿意让同学们看见她走路的姿势,现在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说明她现在充满了(自信)。
3、过渡:
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是什么使英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四)、读文感悟,领悟掌声内涵
1、重点学习课文的2、3自然段。
过渡: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同学们送给英子掌声这件事的呢?
(1)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画出描写英子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多读几遍,想一想英子的心情怎样?在空白处写一写。(2)组织交流
★轮到英子上台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英子,轮到你上台了,你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你就是英子,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英子,轮到你讲故事了,你为什么犹豫呢?
●可见这犹豫中藏着的是英子的害怕、胆怯,对吗?读出你的感受。●她还有别的想法吗?(她想去吗?)
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心里拿不定主意,所以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无奈之下,只好(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此时,英子的内心充满了痛苦、无助,甚至快要哭出来了。
过渡:这个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的小女孩,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生接: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这个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姿势的女孩,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生接: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英子低着头,含着泪,她多么渴望有一种力量能鼓舞她。就在这时候:(齐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骤然”还可以用哪个词来代替?(突然 忽然 猛然)那作者为什么偏偏用了“骤然”这个词呢?
●如果现在老师是英子,你们是英子的同学,什么样的掌声是“热烈而持久的”,你们能用掌声表示一下吗?
●这真是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啊,同学们把千言万语都化作了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掌声是对英子的(鼓励、支持)
●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
★在同学们那包含鼓励与信任的掌声里,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自己的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故事讲完了,教室里—— 生接: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一次同学们除了用掌声鼓励了小英子之外,还送去了对英子的(赞赏)。
(五)、感悟力量,升华情感
1、同学们那充满鼓励,饱含赞赏的掌声就像春雨,融解了英子内心的冰川,医治了英子内心的疾病。英子变了。原来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现在—— 生接读“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
原来她的腿有残疾,不愿意让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现在—— 生接读“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师:英子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那她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呢? 课件:用一句话交流:她成了一个()的人。
3、几年过去了,上了中学的她依然惦念着给予她掌声的同学们,她将心中的千言万语全都融进了她的来信——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吧!(齐读)
4、小结:
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齐读诗歌。
(六)、拓展练习
小练笔:我想把掌声送给---------------------,-------------------------。
板书:
掌声
忧郁、自卑
英 掌
声
子
《故乡的水墨画》微课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读懂课题,弄懂题目中“”的特殊作用。
2.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初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粗略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通过质疑,展开联想,提出符合课文内容的问题。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时间 3-5分钟 教学过程
一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故乡的————(生接读“水墨画”)对,故乡的“水墨画”(边度边在“水墨画”下画横线。)聂老师请孩子们睁大眼睛仔细看着课题,再用心读三遍。注意:第一遍大声读;第二遍轻声读;第三遍慢慢地咀嚼的读。来,故乡的“水墨画”
故乡的“水墨画”
故乡的“水墨画”
很好,我想,刚才你们不只是在用嘴专心地读,肯定还在用眼仔细地看,而且也一定在用大脑认真地想。那聪明的你发现了什么呀?小脑瓜里蹦出了哪些小问号呢?快快告诉大
家吧!
二
生回答。
孩子们真动脑筋,提出了这么些有价值的问题,老师把它们归纳成了这两个问题,请孩子们齐读一遍。(1.关于水墨画,你知道哪些知识呢?2.题目中的水墨画为什么要加上“”,它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好,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其实呀,“水墨画”是用毛笔蘸着水和墨的合成物,描绘在宣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它是中国画的代表。
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和墨,黑色和白色,但近阶段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后者也成为彩墨画。
(老师一边说,一边勾画重点词语,引起孩子的注意和共鸣。)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欣赏几幅画。
这是什么画?
对,你看,他们只有黑白二色,看上去是那么恬静,自然,是多么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山水画呀!
看,这只小鸟儿的色彩多么鲜艳,山崖上的花儿红艳艳的,开得多么灿烂。这是什么画?对,彩墨画。
9故乡公开课 篇10
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每天学习1小时,30天说一口流利的`英语!4天记忆1000单词,30天轻易突破中小学英语、四六级、商务英语、GRE。适合于各类想学英语的人群! 中国最领先的英语学习。点击进入>>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你能想象吗?用100万倍的记忆力来学习英语,将是怎样一种震撼!也许.....你可以成为这项重大突破的最大受益者!点击进入>> 20最火爆的英语学习方法! 激活100万倍英语记忆潜能,使英语就像录音一样永久储存于右脑中,绝对的英语语感,像母语一样使用英语! 点击进入>> 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9故乡公开课】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故乡》公开课教案12-17
公开课讲座:月是故乡明07-21
公开课 - 开课通知08-31
故乡优质课教学设计12-04
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五课故乡的教案设计01-15
故乡啊故乡12-21
描写故乡的优秀作文:故乡依然07-30
鲁迅《故乡》读后感:故乡的味道09-10
记忆之故乡描述故乡的作文900字09-16
思念故乡的美文欣赏:故乡的小河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