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残疾人服务工作心得体会

2024-09-19

为残疾人服务工作心得体会(精选14篇)

为残疾人服务工作心得体会 篇1

“十一五”规划以来,AAA医院积极投身为残疾人服务事业,全面开展扶残、助残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医院为残疾人服务工作汇报。现将几年来为残疾人服务工作汇报如下。

一、认真做好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

(一)项目开展的先期工作。我县CBM防盲工作在上级残联和项目官员的指导下,从2007年6月份开始实施此项工作,成立以院长为组长、主管副院长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医院每年选派2名以上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每年举办一至二期有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参加的眼科疾病(重点是白内障疾病的检查、治疗)培训班,每期均有40至60多名医务人员参加,使他们掌握了眼科疾病的基本情况及检查、白内障的概述、白内障检查方法、手术方式、步骤、术后处理及注意事项,重点掌握白内障疾病的诊断方法,为患者在乡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很基层就能筛选和确诊,选送合格的白内障病人到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做好前期工作。既方便了病人又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二)项目开展情况。每年县残联和县人民医院印发大量宣传资料在县城和各乡镇进行广泛宣传,县城和乡镇主要街道挂过街横幅标语,医院组织医疗队开医疗巡回车到各乡镇进行广泛宣传并进行病人检查筛选,使很多眼疾患者特别是白内障患者前往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及县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进行检查,每年均能有充足的白内障病员到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保证每年任务数能够顺利完成。07年全年完成345例,08年完成300例,09年完成362例,项目开展前每例病人收费在1800元至2000元,现病人只交650元,就可以做一只眼手术,参加新农合病人每例给40%标准报销,08年医院争取得到市卫生局拨款给予150名贫困、低保白内障病人报销400元困难补助费,病人不花一分钱就可以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我县残联又给100名贫困、低保病人每人补助200元,三两年总共进行白内障手术超过1000例,共为病人节省100多万元以上,虽然医院收入减少了,但是病人得到了实惠,这项民心工程得到县领导和群众的很高评价。

(三)项目带来的效应。通过实施这个项目后,我院眼科医务人员技术力量、医生人数、医疗设备得到明显改善,眼科工作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眼科装备由原来的价值几千元简漏设备到现在的价值几十万元大型先进设备(其中项目拨给占一半)包括手术显微镜、裂隙灯、眼AB超、角膜曲率仪等,使我院设备在AAA地区名列前茅,促进了我院眼科的发展。

(四)项目实施主要体会。我县是贫困县,经济基础较溥弱,自从项目实施后,病人得到实惠,解决了很多残疾病人生活困难问题,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这项民心工程群众受益可观,工作汇报《医院为残疾人服务工作汇报》。如AAA镇AAA村AAA屯患者AAA,因患白内障双眼失明3年,年纪轻,上有父母,下有两个女儿,丈夫又患慢性病长期服药,生活非常困难,2008年项目免费为她做了右眼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第二天当医生为她打开纱布病人重见光明时(视力达到1.2),病人大声痛哭,感激万分,连说共产党好,CBM项目好,感谢共产党,感谢CBM项目给我重见光明.手术后病人辛勤劳动,种桑养蚕,全家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09年又做了另外一只眼睛白内障复明手术,目前恢复很好,像这样的事例很多很多,当我们看到一个个病人能重见光明时,我们感到非常的喜悦和光荣。

(五)2010年工作打算和要求。今年我们继续进行白内障病人检查和筛选工作,除完成300例白内障复明手术任务外,还加大对青光眼、角膜病、沙眼、屈光不正和干眼症等眼科疾病病人的普查和治疗工作,加大防盲治盲工作力度,继续做好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继续举办眼科疾病防治培训班,使我县更多的眼疾患者能够脱盲脱残。我县医院目前没有眼压计、电脑验光仪等仪器,对手术前眼压检查、术后验光、术后后发性白内障治疗带来很不利,要求项目能配给我县非接触式眼压检查仪、电脑验光仪、眼科激光治疗仪。

二、做好残疾人疾病鉴定工作

县人民医院负责着全县残疾人疾病鉴定工作。2009年3月5日至6日派出8名医生参加了市残联、市卫生局举办的核发第二代残疾人证评定医生培训班,更加规范了残疾人疾病鉴定工作。据统计,2006年以来,为全县残疾人进行疾病鉴定约3000人,无差错事故发生。

三、抓好残疾人康复工作

几年来,我院坚持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加强康复工作建设,帮助因意外事故或其它疾病致伤、致残的病人恢复身体机能。同时,在“爱耳日”“爱眼日”“全国助残日”等重要残疾人节日期间,广泛宣传聋哑及智力残疾康复、教育、预防知识,发挥了康复服务咨询指导作用。

四、为残疾人奉献爱心

2008年3月5日,组织青年志愿者到AAA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向他们送去了慰问品,并免费为老人进行健康体检;2008年“七一”前夕在县老干局牵头下,组织创号单位的医护人员上门为行动不便的离休老干部进行健康体检;2009年5月份向县红十字会捐赠助残现金5000元; 5月29日,组织青年志愿者慰问县特教学校师生,给他们送去价值1000多元的学习用具、体育用品和生活用品以及现金500元,并免费为师生们进行健康体检。2009年3月,医院组织青年志愿者到县福利院免费为老人健康体检,对一些瘫痪卧床、行动不便的老人,医护人员亲自到床边为他们检查身体。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做好残疾人各项工作,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县残联等有关部门的亲切关怀、帮助和指导下,我院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扎实为残疾人服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广大残疾朋友的要求和希望还有一定差距,比起兄弟单位的工作,还有不足之处,但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残联的正确领导下,发扬成绩,查找不足,为忻城残疾人工作再上新台阶而不懈努力。

为残疾人服务工作心得体会 篇2

日前, 山东省临朐县残联为1239名重度残疾人发放了2012年度生活补贴, 每人每月50元, 共计74.34万元。这是该县利用齐全完整的残疾人档案, 大力实施助残解困工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 在开展残疾人工作中, 临朐县残疾人联合会、县档案局 (馆) 高度重视、密切配合, 把建立健全残疾人档案作为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和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工作, 切实抓紧做好, 确保残疾人档案的齐全完整和有效利用。为全面掌握全县残疾人基本情况, 规范建档, 县残联和该县10多个镇 (街道) 残联的工作人员多次深入镇村、社区、企业, 对全县所有残疾人进行普查、鉴定、登记、建档, 做到一人一表, 一人一档。残疾人档案建档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单位、婚姻状况、残疾类别、等级、有无劳动能力、有何特长、家庭情况、经济来源等10多项, 在该县档案局馆业务人员的指导下, 县残联及时整理归档, 共建立残疾人档案4.2万份。

临朐县残联利用齐全完整的残疾人档案, 积极开展助残解困活动, 为残疾人搭建起了救助服务平台。据统计, 近5年来, 该县依据残疾人档案将符合条件的5200余名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低保、五保救助范围, 共为3600余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其中白内障复明手术1900余例, 减免手术费30余万元;投入128万元, 为1270名肢体残疾人捐赠了轮椅、进行了体检;投资445.5万元, 为425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新建或改建住房;为636名在校残疾学生发放学费、补助费72万元;对1200余名残疾人进行了技能培训, 安置1100余名残疾人到福利企业就业,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残疾人事业的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为残疾人服务工作心得体会 篇3

做好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需要由康复技术、健康教育、上门服务、经费设备、医疗救助等多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完成。理论上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同时具备上述几个条件,但是由于我们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这项工作不久,人才、技术、条件、经费以及经验十分匮乏,观念的转变也不到位,所以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难以有起色、有效果。

今年,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在开展社区慢病管理和健康教育的同时,初步对社区残疾人康复做了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一把手”重视,团队支持;结合实际,长期规划,分步实施

康复工作是残疾人事业的永恒主题,全面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家庭不可获缺的重要环节。为了实现我社区残疾人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这一宏伟目标,为此我们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到中心的重要工作中去,为了使康复工作不流于形式或做表面文章,就要首先制定切合实际、分步实施的三年工作规划。我们目前面临的困难还很多,如我们要开展社区残疾人康复,首先就必须有一支比较稳定的社区医疗团队和专业康复队伍,以及必要的康复设备和康复经验。对于我们成立不久的中心来说,是无法满足上述任何一个条件。

为此,在第一年我们采取“迂回包抄”策略,以做好基本医疗为基础,稳定社区医疗团队和弥补公共卫生经费不足;以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义诊咨询吸引残疾人参与,对残疾人进行登记建档;以开展免费体检和送温暖活动与残疾人建立感情;以培养康复队伍、筹备必要的康复设备和资金为今后全面开展康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夯实康复基础,扩大康复范围,明确康复重点

由于我们中心目前还不具备全面开展残疾人康复的条件,只能采取上述的工作策略,第一年打基础,第二年做试点,以后逐年展开,争取规范,不断完善。康复的狭义概念仅指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的康复,广义的概念则包括单用药物治疗难以康复的社区慢病尤其高血压糖尿病等。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如果康复仅局限于对残疾或后遗症的康复,将缩小和降低康复服务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因为有些康复效果是明显的,有些则效果不好;更重要的则是积极有效地预防致残并发症发生或再次复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为再次复发往往是致命的,不可逆转的,康复是无效的。如我们在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中,一方面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一方面则把重点放在控制血压过高和改善动脉硬化上,以防止再次卒中发生。

為了真正发挥康复服务的巨大作用,扩大康复面,提高康复效果,提升康复档次,让更多需要康复人群从中受益,今后我们不仅仅要对残疾人开展康复,而且还要逐步把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等社区慢病纳入康复计划之中,使康复范围和效果的“提前量”前移。

三、搞好“三结合”是做好康复服务的最佳捷径

把健康教育和康复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把送温暖活动和康复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把社区义诊、上门服务、医疗救助和康复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我们经常把社区重点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残疾人召集在一起开展健康教育或义诊,有利于增加人气和调动残疾人参与的积极性。残疾人很多为弱势群体,由于长期疾病导致生活困难,大多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他们不仅需要身心康复,而且还需要医疗和经济上的救助,才能使之摆脱疾病和贫困,因此更需要我们上门服务,尽量给予医疗救助。两年来,由于我们没有一支康复专业队伍,虽然对患者残疾方面康复作用不大,但由于较好地开展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和送温暖活动,给与残疾人较大的精神慰藉,同时使并发症得到有效的控制,对防止再次复发致残起到了较大作用,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为残疾人办实事工作总结 篇4

金盏西村总人口1353人,现有残疾人60人。其中肢体残疾31人,视力残疾5人,精神残疾7人,智力残疾7人,听力语言残疾8人,综合残疾2人。占我村总人口的4.4%.。占全乡残疾人总数的8.9%。

近年来,我村的残疾人工作在区、乡残联的指导下,在党支部、村委会的.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残疾人工作三个活跃“的目标,本着全心全意为残疾人做好事、做实事的宗旨,为残疾人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残疾人在学习工作、就业生活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改善。

二.组织建设工作

残疾人是的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关心、关爱与关注。为了更好的开展残疾人工作,我们在正式成立了金盏西村残疾人协会,设主席一名,副主席一名,委员3名,于设专职委员一名,主抓残疾人工作,每一项工作都按年初的工作计划有序的进行,根据市、区残联和乡残联的有关指示精神,我村组建了以村委会主任为主席的残疾人协会。为了全面掌握残疾人的基本情况,我们对残疾人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健全了残疾人档案,进一步掌握了残疾人的基本需求和愿望,使得残疾人的工作更加规范化。为抓好残疾人工作提供了依据、奠定了基础。

三.残疾人就业工作

认真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是促进本地区社会稳定的需要,是使广大残疾人树立自强、自尊、自立意识的需要,是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按照国家有关残疾人的就业政策,我们积极为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推荐工作岗位,使这些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经认真仔细的调查,我村在劳动年龄段的残疾人29名,除精神和智力残疾的以外基本上全部就业。

在今年的就业工作中,我们着重重残和一户多残家庭的扶持。例如我们村的吴振德今年已经40多岁,是智力残疾,他爱人也是智力残疾,孩子正在读高中,生活困难,因此我们与村委会协调,让吴振德夫妇进入村保洁队,这样这个面临贫困的家庭在经济上得到了缓解,也得到了村民的赞同。

面对农村地区就业压力大的形势,我们努力拓宽残疾的就业渠道,为有就业能力、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积极寻找最适合的就业岗位,今年我们与村内的企业和用人单位协调安置了4名残疾了就业。残疾人的就业,增加了家庭收入,使他们的生活状况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从总体上逐渐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

四.扶残助贫工作

扶残助贫工作中,在残疾人的各项政策落实上,我们及时掌握有关残疾人的优惠政策积极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申请办理低保和残困补助,我村有10名残疾人享受低保待遇,有4名残疾人享受重残生活补助待遇。特别是我村的田瑞忠因生活压力大,于去年患了精神分裂症,不能正常的劳动生活,家人申请低保待遇,但由于其它家庭成员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不符合审批标准,在我们深入调查后,认为田瑞忠可以办理重残人生活补助金。因此我们主动上门帮助办理相关手续,使得田瑞忠及时得到了政府的救助。

五.康复工作

康复工作是为残疾人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围绕着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的总体要求,为了落实朝阳区提出的20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金盏西村残协自成立康复服务站以来,经常性的组织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充分发挥的康复服务站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康复站的综合功能,进一步加强完善康复管理、技术指导和网络建设,完善康复服务体系,增强康复服务能力,并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做好工作记录,为今后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提供了比较现实的科学依据,推动了本村康复工作的快速发展。动态掌握康复需求与服务情况,康复站坚持面向本村所有有康复需求的人开放。通过不断开展康复工作,使大家认识到了康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们还利用社会活动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场所和条件。我村的刘宝安,刘敬民,是有一定行为能力的残疾了,为了能使他们得在精神上的康复,我们与乡残协调,让他们去康复基地参加适当的劳动,充实他们生活和思想。使得精神恢复到最佳状态。我们还为残疾人闫淑改和谢洪泉申办了康复医疗卡,使这两位刚刚因疾病至残的残疾人得到尽快的恢复。

劳益结全,用社会,家庭带动康复工作。我村的刘载红的女儿刘纪云患精神分裂症,父母上班后只有她一人在家里在,让家人特不放心。在我们了解这一情况后,与村委会研究让刘载红带着女儿一起干保洁工作,也给她女儿一定的报酬,让刘纪云多接处社会,思想压力能够缓解。这样一来刘纪云得到了照顾,二来对刘纪云的精神也起到了康复作用

六.办实事工作

积极为有需求的残疾人争取康复器材,今年内为所有的听力语言类的残疾人争取了闪光门铃,为2名听力残疾的残疾人争取了助听器,为一名综合残疾的残疾人争取了一个轮椅。让残疾人得到尽可能的康复服务。我们免费为残疾人做全面体检一次。在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中,我们在村内所有新的公益设施建设全部做了坡道,并对村委会的大门和公侧做了无障碍设施改造。大方便了广大残疾人朋友。

七.宣传和文体工作

在宣传工作上,我村充分利用广播标语等宣传工具向广大群众和残疾人宣传法律、法规、政策,使我村的残疾人增强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广大村民更加尊重、关爱残疾人,保障残疾人权益不受侵害的意识日益深入人心,残疾人事业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今年是奥运之年,残疾人的各项文化体育活动都以奥运为中心,特别是残奥会,是全世界残疾人的感盛会,我们这次组织了53人次的观赛和参观学习活动,使残疾人大开的眼界,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也使残疾人朋友增强了自信。我们在开展文体活动在文体工作上,积极为残疾人提供参加文体活动的机会,使残疾人的文体活动逐渐的丰富多彩。今年有5名残疾人加入到了我们村的文娱活动队伍中。我们还积极组织残疾人参加金盏残联举办的残疾人趣味活动比赛,在此活动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八.工作体会

这一年来,我村在乡残联的领导和支持下,为残疾人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结经验我们的体会是:

1.领导重视是做好工作的保证

我村的残疾人工作得到了乡政府的高度重视。重大活动乡领导、村书记、村长都亲自参与,特别是节日慰问走访,领导明确提出要求,必须把集体的温暖送到每一个困难的残疾人家庭,使残疾人没有后顾之忧。

2.残疾人工作者尽职尽责

我们村的残疾人工作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努力的为残疾人服务,及时了解残疾人家庭的困难和需求,使此项工作开展的比较顺利。

九.今后的工作设想

继续加强残疾人的康复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工疗、娱疗及心理疏导工作增强残疾人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积极为社会作贡献。

为残疾人服务工作心得体会 篇5

西残字[2006]5号

关于做好为贫困残疾人 免费发放小型辅助器具工作的通知

各街道残联:

为落实市、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具体内容,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体现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怀。经区残联研究决定为500名贫困残疾人免费发放小型辅助用具。为做好此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发放对象

1、具有西城区户口的肢体、听力、视力、智力残疾人。

2、经西城区康复需求调查,有用品用具需求。

3、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特困残疾人或属于低保边缘、一户多残、老残一体、单亲家庭的贫困残疾人。

4、以往接受过免费发放的残疾人原则上不作为今年发放的对象。

二、名额分配

展览路和月坛街道各75件,其他街道各70件。全区共500件。(每个街道轮椅限2台)

三、组织实施

1、各街道结合分配名额,根据康复需求调查资料,进行调查核实,填写《用品用具需求数量统计表》(附件1)、《残疾人辅助器具配发登记卡》(附件2)、《2006年西城区贫困残疾人用品用具需求登记表》(附件3),于3月6日前上报区残联。

2、佩戴助听器的对象,需出具医院或专门机构的测听图或测听报告。没条件检测的,可向区残联提出申请,由区残联统一组织安排。年龄在18岁以下的在校听力残疾学生可领取耳背式助听器。

四、要求

1、街道要给予高度重视,根据需求调查取得的资料综合考虑,确保用品用具发给最需要的贫困残疾人,以解决他们的工作、生活需要。

2、要做好宣传工作,让残疾人朋友了解用品用具使用方法,使所发放的用品用具得到有效的利用,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组织与残疾人朋友的联系。

3、注意收集典型及感人事例,做好图片的收集和文字工作,并将总结材料在5月10日前报区残联。

附:(略)

1、用品用具需求数量统计表;

2、残疾人辅助器具配发登记卡 3、2006年西城区贫困残疾人用品用具需求登记表

北京市西城区残疾人联合会

为残疾人服务工作心得体会 篇6

主 题:为崇明县永南村部分残疾人开展辅具适配评估服务 地 点:崇明县永南村

时 间:2010年7月1日

记录人:瞿峰

出席人员:部分党员

记录:

市劳服中心支部积极响应市残联机关党委关于“做服务基层群众的表率”号召,在与崇明县中兴镇永南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工作中,主动关心和了解其辖区内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和需求。由于家境经济困难贫困、交通不畅等原因,永南村残疾人普遍缺少必要的辅具和康复治疗知识,对其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在了解这些情况后,市劳服中心主动与市康复指导中心、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联系,组织相关专家上门为永南村部分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评估服务。

为残疾人服务工作心得体会 篇7

关键词: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残疾人事业关系到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社会文明进步离不开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残疾人事业发展也离不开残疾人工作者作用的发挥和辛勤付出。提高从事残疾人工作者的素质, 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内在要求。因此, 提高从事残疾人工作者的素质, 增强服务残疾人事业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一支良好的政治素质队伍, 是增强残疾人管理服务能力的必要前提

首先从残疾人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来认识:残疾人工作是党和政府关于残疾人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的有效保证。在改革发展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残疾人工作虽然不是大局, 却影响着大局, 虽然不是中心却牵动着中心, 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总体目标中, 不仅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更要广大残疾人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新的历史时期, 残疾人工作者责任重大, 作用明显, 对其具备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从事残疾人工作者, 要把做好组织上交给残疾人管理服务工作作为应尽的职责, 始终把关心弱势群体的热点, 难点作为工作重点。把残疾人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把残疾人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让残疾人满意、政府放心, 努力提高残疾人工作的整体水平, 只有具有这样的工作素质, 才能承担起职责, 完成好任务。

其二从残疾人工作的事业心和政治素质要求来认识:残疾人事业是党和政府形象的窗口,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精神的具体体现, 它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因此, 从事残疾人工作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 既要有忠于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 又要有热爱残疾人事业的奉献之情。一要具备鲜明的政治立场观点, 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全面开展小康社会的过程中, 没有残疾人的小康, 就没有中国社会的全面小康, 做好残疾工作, 是维护社会稳定,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二要把残疾人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绩效的尺度和标准, 把维护好残疾人的切身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首要前提和基本依据, 真正为广大残疾人服务。三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 做到光磊落, 坦荡无私, 对残疾人要热心, 耐心和爱心, 只有将尊重弱势群体, 扶残助残的传统道德观念化为自己个人行为, 在工作中才能取得残疾人的支持、信任和拥护。

二、培养一支精湛业务素质队伍, 是增强残疾人管理服务的坚实基础

残疾人工作千头万绪, 事无俱细, 牵扯的精力多, 涉及的面广, 对工作能力的标准和要求也高。首先, 要具备较强的政策理论水平, 熟悉和了解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党和政府关于残疾人工作的政策是体现了对残疾人政治、生活的关心, 体现残疾人在社会建设“平等、参与, 共享”六个大字。因此, 从事残疾人工作者必须对政策十分熟悉, 对政策的变化了然于胸, 才能做好解释服务, 维护好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反之, 为残疾人事业服务就成为一句空话。

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以对残疾人的爱心、真心和关心程度来衡量服务标准。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 诚恳热情的服务态度、细致周到的服务措施是服务的具体表现。从政治上, 生活上, 思想上加强对他们的关心、照顾和引导, 把党和政府对残疾的政策关怀送至家家户户, 把残疾人的心声及时地反映到组织领导, 努力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开展一些谈心活动, 走访活动, 技能交流, 康复健身培训, 文体活动, 实用知识培训, 组织残疾人开展回报社会的上街服务等, 有组织的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 体现残疾人的自我价值。

要有较全面的能力和知识:要注意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 形成既懂管理又有专业技术的综合服务的复合型人才。从业务角度来讲除了学习党和政府的政策以外, 还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 了解一些文史, 保健康复, 社会自然和一些生产技能等与残疾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 为做好残疾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提高各种条件下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和驾驭全局意识。刻苦耐劳, 钻研学习业务知识、理论知识, 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处理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团结协同有关部门和残联理事成员单位做好残疾人工作, 在落实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中起到稳定团结的作用。

要善于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 在做思想工作时, 要把自己摆在是残疾人娘家人的位置上, 口气、用字、表情举止都要表现出足够的谦虚, 诚恳, 让残疾人感觉到这是推心置腹的交流, 是善意负责的关怀, 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从而得到残疾人的理解和支持。

要有创新的意识:首先要创新工作思路, 工作思路是统领残疾人工作的灵魂, 在工作中与时具进, 不断改进思维方式, 拓宽创新工作思路的空间和领域, 不断学习积累, 积极探索出具有指导性的工作特点规律。其次还要讲究工作中的新方法, 根据残疾人的不同类型, 年龄、心理特点, 寻找合适于残疾便于参加的方法和形式作为载体, 从而使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高从事残疾人工作者素质, 强加服务残疾人事业能力的途径

1) 注重个人修养、勤于业务学习。强化敬业奉献精神, 做到爱岗敬业。敬业首先要精业, 精业要奉献, 默默无闻当好配角, 在工作中始终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进取的工作情绪, 有强列的事业性, 自我加压, 知难而进。

在工作中学习, 在工作中提高, 从工作中来, 到工作中去, 向群众学习, 学会反思, 不断总结, 提高业务水平, 理论联系实际, 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思考, 使自己通过实践, 提升水平。

2) 重视培训环节。建设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素质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是保障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强培训, 内强素质, 外塑形象。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 残疾人工作者是残联工作活动的主体, 残联工作的成败得失, 有效程度和创造活力, 取决于残疾人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培养高尚品德, 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 残疾人管理的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考察调研, 交流研讨, 业务讲座, 增强残疾人事业服务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为残疾人服务工作心得体会 篇8

培训班上,2位果树专家、科技特派员,围绕黄桃生产概况、桃园建设、栽培管理、病虫害识别与防治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知识进行了系统讲授。同时,组织学员们参观了平乐黄桃示范基地,现场指导学员如何搞好山地桃园规划,以讲解与示范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手把手传授如何对黄桃进行修剪、疏果套袋,并采集黄桃病虫实物标本面对面的教学员识别黄桃病虫害与防控措施。

“几年前,我就种了几亩黄桃,没效益。农业科技专家一指点,现在我找到了致富钥匙”,4月28日,石洲乡残疾人林国平在刚结束的“2012年炎陵县残疾人水果种植实用技术培训”班上高兴地说。

残疾人是社会弱势群体,寻求科技致富之路难,创业更难。为帮助贫困残疾农民跟上时代潮流,依靠科技走上致富道路,近年来,该县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积极组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与县残联、各乡镇及专业合作社密切配合,采取联合举办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开展农民经验交流和残疾人创业指导等有效措施,为残疾农民送去致富信息、送去先进实用技术,切实为残疾乡亲带去实实在在的帮助。(编辑:胡为平)

为残疾人打开方便之门 篇9

-------******社区残联助残事迹

*******社区共有各类残疾人**名,占社区常驻人口的*%,其中有残疾证的**名。我社区的残疾人工作始终贯彻坚持“播洒爱心、无私奉献、风气正、作风实、标准高、创最佳”的残联精神,我们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把各项工作都开展的扎实有序、深入人心。几年来,我们用真心和行动赢得了残疾人朋友的信任和爱戴,社区残联组织也成了残疾人朋友摸得着、看得见、靠的住的温馨家园。做好残疾人的工作,是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广大残疾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要求。为了做好助残工作,我社区本着“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的方针,在服务社区居民之时,特别关爱残疾人,向他们伸出了特别的援助之手。自残联成立以来,为残疾人做了大量的工作,2009年,在过去残联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再次对残疾人联合会工作作了调整,充实了领导班子,落实了工作责任,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规划,成立了一支助残志愿者服务队,落实了“一对一”“多对一”的帮扶责任,使社区残疾人工作更上了一层楼。

一、成立了有残疾人代表参与的残疾人联合会。

为了做好残疾人工作,将助残工作落实到实处,社区成立了残疾人联合会,残联由居委会主任担任,另推举一名退

休的残疾人担任残联副主席,居委会副主任担任残联常务理事。并在社区工作人员中另成立了残疾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残协的日常工作,协会理事负责残疾人的联络和工作的实施。这些举措使助残工作在组织上、工作安排上、经费落实上、活动开展上有了实质上的保障。

二、成立了一支助残志愿者服务队。

由于社区的工作人员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限制,不能有效、及时地为残疾人提供援助,考虑到为残疾人的服务是有时效性的,便在社区居民中,另外成立了一支助残志愿者服务队,队员有30人,另有一支由15人组成的常备队,这些队员都是居住在残疾人周围的居民,平时都在家,可以随时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在残疾人需要帮助时,一般由这支常备队员提供帮助,在特殊情况下,再由其它志愿者提供帮助,并在“一对一”提供帮助的固定帮扶对象上,再制定了“多对一”帮助对象,确定责任有人,帮扶有序。有利于对残疾人的帮扶,而不致在帮扶中落空的现象。如家住铁路小区平房楼下的董存财,属于肢残,行动不便,去年三月的一天,他在家不慎摔倒,自己不能起来,爱心志愿者魏继红及时得到信息并予以帮助,使董存财能得到及时的帮助。

三、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残疾人档册、卡片和台帐。为了做好残疾人工作,真实反映残疾人的具体情况,适时采取相关的措施,帮助残疾人的具体需要,社区援助人员

上门入户摸底调查,逐项登记造册,建立相应的台帐,在调查中工作人员还向他们了解相关信息,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对于实属残疾,但未办理残疾证的残疾人,便向他们介绍残疾人的相关政策以及申办残疾证的手续、程序等。

四、以社保为基础,扶助就业,稳定残疾人的生活。

我社区有残疾人*名,其中1人属学生,1名退休工人,下岗或失业人员*人,其中*人为智残,*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有劳动能力的*人中,我们根据其基本情况,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目前已有5人实现就业,如自小患小儿麻痹的周爱梅,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开了一家卖菜的小店铺;如经过多方联系协调,介绍右下肢残疾的孙伟在面粉厂看大门;经过创业培训后,掌握了一定工作技能,介绍左下肢残疾李璐、康谈生介绍卡森皮革厂上班。还有一些人因丧失劳动能力不能就业,但收入仍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时,我们主动上门为其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五、建立了社区残疾人爱心服务站和阅览室。

社区在资金紧张、场地不足的情况下,积极与上级有关领导的支持与帮助,挤出一间办公室作为残疾人爱心服务站,全天后地为残疾人免费提供服务.在上级与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我社区为2位白内障患者做了复明手术,1位肢残者做了假肢安装,2位肢残者送去了轮椅。我们除了向他们提供物质帮助和生活帮助外,考虑到他们也要有精神安慰,向他们提供精神食粮,联系市社科局提供一批图书,自己再组织社区居民捐出一批,开设一间社区图书阅览室,供残疾人免费借阅,既丰富了残疾人的文化生活,又提高了残疾人的文化素质。

六、每年召开残疾人两次座谈会,集中倾听残疾人的意见和建议。

每年5月份第三个星期日的“全国助残日”和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前后,召开残疾人座谈会,利用直接交流方式,倾听残疾人的意见和建议。在会上,社区残疾人领导小组向残疾人汇报残疾人工作情况,部署下阶段工作计划,听取残疾人对社区工作和残疾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调整和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尽最大能力满足残疾人的需要和要求,让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服务队员成为残疾人的真正知心人、贴心人。

七、将助残活动落到实处。

社区根据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和本社区残疾人的具体要求,将爱心落在实处。

1、近两年为残疾人发放500元医保卡。500元医保卡,钱虽不多,但情意不少,让辖区残疾人同胞也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2、为独居的残疾人安装“爱心电话”。家住新建路的康谈生是肢残一级,行走十分不便,且孤身一人居住;家住铁

道北的焦玲老人是残疾人,行动都不方便,女儿在外地打工,身边无人照顾,社区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在为孤寡老人安装“爱心电话”时,他们在遇到困难需要别人帮助时,能够及时发出求援信息。

3、发放“爱心服务手册”。为了使残疾人能方便出门和及时得到志愿者服务队员的帮助,将社区联系电话、“一对一”“多对一”的定人帮助志愿者的电话、姓名以及法律咨询、帮助及残联电话等,社区服务网点的服务内容、残疾人保障法、证件申办程序、乘车指南、医疗急救、家电维修等收集在服务手册中。

为残疾人献爱心倡议书 篇10

爱是世界上最纯洁,也是最温暖的。爱是无限的。爱是不朽的。每个人都拥有爱,每个人也会在爱的关怀下成长。亲情、友情也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和欢笑。有句歌词:爱是一道光,如此美妙。对,爱就是一道无瑕的光芒,非常美丽,它也时刻照亮着我们的未来。让我们勇往直前,永不会灭。

在生活中,有时候家长会批评我们,这其实是对我们的爱。家长是为了我们好。因为我们是家长的掌上明珠。我们好比一棵小树,需要经过剪枝,浇水,施肥才能茁壮成长。

课堂上,老师时常教育我们,要去关心别人,关心别人就等于关心自己。因为爱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只有把爱处处撒播,生活才会变的更美好。

爱也是完美的,它给了我们很大的勇气和信心,让我们充满信心在人生的道路上畅通无阻。

当一个人需要关怀,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人是快乐的,不图回报,我们世界需要爱,有爱让人不再觉得世界冷漠,让人不觉得孤单,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期待,世界充满爱是我们心中的理想世界。

爱,藏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就看你有没有去发现它,有没有把它找出来给予别人。人人都需要爱,让世界都充满爱吧! 世间的“爱”是永恒的,是不变的,是永存于世的.所有的惊人举动,都有爱的力量,都是爱创造出的,没有爱,就没有一切。一个人心里有别人,总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有爱的奉献,那么得到的将是内心的充实,高尚的人格,爱心的照耀。甘愿给社会付出真情和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幸福总是偏爱那些热爱生活而乐于奉献的善良的人。

高淑珍:为残疾孩子种下一片绿地 篇11

对于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上学的孩子,她提供免费教育

高淑珍今年56岁,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儿子王利国4岁那年,患上了类风湿病,高淑珍辗转全国各地大医院,花去积攒的2万多元钱,也没治好儿子的病。最终,王利国还是落下残疾,走路一瘸一拐,受人歧视。

1998年,王利国到了入学的年龄,由于肢体残疾,被挡在校园门外。儿子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上学,高淑珍难过极了,她想自己在家教儿子读书。高淑珍还了解到,周边十里八村,也有像儿子一样因为残疾而失学的孩子,高淑珍决定免费教育这些孩子。

母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当初哄孩子的一句话,渐渐成为高淑珍的念头:在家里开个课堂,教这些残疾孩子识字。高淑珍把村里患侏儒症的赵洪刚、脑瘫的张杰和另外3个残疾孩子领回了家。

1998年4月,她的家庭课堂开讲了。几个学生聚在一起学习,高淑珍的家里响起了读书声。课本是旧书本,是从村里其他学生家里借来的,教师就是刚初中毕业的女儿王国光。体育、音乐和品德课一样不少。每天,高淑珍用自行车把孩子接来上课,中午孩子们就在她家吃饭,晚上她再把孩子送回家。为了让孩子少受罪,她后来索性让孩子都住在自己家里,免费吃住读书。

第二年,其他乡镇的家长们听说后,也纷纷把残疾孩子送来了。短时间内,残疾孩子从最初的5个逐渐增加到15个,大多生活不能自理。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安心读书,高淑珍让他们全部吃住在家,不收费用。

近几年,高淑珍的名声越来越大,入学的残疾儿童达到了39名。为了贴补家用,高淑珍做起了买卖。她骑着一辆旧自行车,驮着一些日用品去赶集,走街串户地卖。刚开始那会儿,高淑珍听到人家说的难听话,忍不住痛哭,哭完了,还得去卖。

高淑珍在家里办学校的事儿,受到当地教育部门的关注。2000年10月,“洼里民办特教学校”的申请终于被有关部门批准。高淑珍名声越来越大,入学的孩子们多了,可高淑珍当初的承诺没有改变,依旧是一日三餐免费,住宿免费,几年来,高淑珍为这些孩子花了20多万元。对于高淑珍的举动,不少人说她“傻”,高淑珍却说:“不傻,跟孩子们在一起,心里总是快乐的,是幸福的。”

在好心人的帮助下,2004年秋天,高淑珍建起了6间新房,并作为新校舍立即投入使用。开学那天,当孩子们高高兴兴地走进新教室时,高淑珍激动得直流泪。孩子们终于有了新家,有了宽敞明亮的学习房间。

由于残疾儿童增多,高淑珍在每间屋子里,都摆放一张张双层床、还有几个用砖砌的大火炕,炕上面铺着被褥。一间大屋子里,摆放着39张单人课桌,板凳上坐着一个个身患各种残疾的孩子。

每天晚上,高淑珍总和最小的孩子一起睡。39个孩子,大部分因风湿病造成肢体残疾,高淑珍就自学按摩技术,每天都要轮流给孩子们按摩,累得腰酸腿痛。看着孩子们学习进步了,她比什么都高兴。

几十个孩子的生活重担,压在了高淑珍一家人的身上。看着老伴每天起早贪黑地操劳,丈夫王跃元很是心疼,最终也只好顺了她的心思。

从这群孩子们住到她家后,她几乎就没睡过好觉。清晨,孩子们还在熟睡,高淑珍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孩子们吃饭的时候,她盛饭、倒水,孩子们的饭不够了,她急急忙忙地再做。孩子们大多行动不便,有些连生活都不能自理。每晚睡前,她要给孩子们逐个接尿。冬天她怕孩子们冷,就一直烧着炉火,等屋子足够暖了,才能放心休息。

孩子病了,她整夜不睡觉守在旁边,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两年前,尹桥村的尹晓兰把16岁的儿子陈冀东送到了高淑珍家,刚开始不放心,常来看看,后来不来了。尹晓兰说:“高淑珍对我儿子比我这个亲妈还亲,我还看啥?”而最让她高兴的是,儿子变了,孤僻的性格开朗了,还学会了写字。

全家人辛苦赚的钱,她全花在了残疾孩子身上

当初,高淑珍懂事的女儿王国光看到家中的贫苦,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梦想,打算去县城打工挣钱。但是,为了这群残疾孩子的学业,高淑珍硬是说服女儿留在家中教学。

王国光是十里八乡的漂亮姑娘,上门说媒的踏破了门槛,可高淑珍为女儿定下了择偶条件:一是不能嫌弃她残疾的儿子;二是不能歧视这群孩子;三是要在咱们家顶门立户。这些苛刻条件把媒人都吓跑了。早些年,高淑珍为了给儿子治病,家里穷得叮当响,女儿从小就经历贫穷苦难,冬天连件棉袄都买不起,夏天连根雪糕也不舍得买。从此,王国光再也没有走出这个家,为了这些残疾孩子的成长,她倾尽心力,不辞辛苦地工作着,在这里奉献了美好的青春年华。

2002年的“五一”节,邯郸籍志愿者王利忠揹着背包来到这里,开门的王国光感到很惊讶。王利忠在华北矿建马万水工程公司上班,在一份旧报纸上看到了高淑珍的事迹,决定亲自去一趟。王利忠来到小院,看着那些被残疾扭曲了的幼小的躯体,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他愿意在这里教半个月的课,出些微薄之力。

半个月后,王利忠收拾行李准备离开时,这些残疾孩子却死活不让他走。王利忠心一横,不走了。王利忠的目标是教够两年就走,2003年,他的目标即将完成时,正在上课的老房子已成危房,30多个孩子面临无处可去的困境。后来,房子盖好后就是个空壳,里面什么也没有。这次,王利忠帮人帮到底,帮忙把门窗都装上了。再后来,王利忠不顾家人反对,将工作辞掉留在了洼里村。在递交辞职报告的时候,同事们都极力地劝阻他,可是那些孩子已经紧紧牵住了王利忠的心,志愿助教活动3年后,王利忠成了名副其实的上门女婿。2005年,王利忠和王国光结婚,结婚的时候,王国光除了一双新被子啥也没有。生孩子的时候是剖腹产,因为没钱,高淑珍只能让女儿强忍着刀口的疼痛。高淑珍觉得这辈子最对不起的是女儿。

nlc202309081842

王利忠和岳父王跃元耕种着20多亩水稻,还种了4亩大棚蔬菜。农闲时,他外出打工,而妻子王国光每天都在家里教学,她只想好好教育这些孩子。

因为舍不得每次几百元的路费,十几年间,王利忠只回过3次老家。他辛辛苦苦赚回来的钱,全花在了这群残疾孩子身上。

高淑珍爱心小院的故事见诸媒体后,引起强烈反响。不少志愿者从各地赶来奉献爱心,上海一家医院为10个孩子实行了手术,捐款和捐献物品从四面八方送来。有十几张双层床,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们捐赠的,还有人买来好几车煤,解决了他们一冬的做饭取暖问题。高淑珍很感激这些人,她说钱是捐给孩子们的,就得给孩子们用。高淑珍这么做,是不想让别人在背后说闲话。

高淑珍专门准备了一个小本子,详尽记录每位对“爱心小院”给予捐助的爱心人士的姓名、电话。高淑珍说:“记住社会各界的善心义举,要让孩子能够懂得以德报善、好人好报的道理。”

残疾孩子的家长过意不去,有的家长拉来大米,说孩子在这儿免费上学,我们自己带点口粮吧。可高淑珍不能收,她至今难忘去接残疾孩子刘双看到的那一幕:床上铺的都是化肥袋子,门上用俩麻袋接在一块当门帘子,连门也没有。她知道残疾孩子家里生活困难,所以不收费。

在她的感召下,全国各地的一批批志愿者走进高淑珍的家,当起了爱心志愿者,关爱残疾孩子。一个叫严文杰的女孩家住乐亭县,毕业于唐山卫校,听到高淑珍的事迹后,她来这里当起了志愿者。残疾儿童们手脚不便,上厕所有困难,严文杰一心一意照顾孩子们上厕所。每个星期,严文杰都把孩子们的床单洗干净,铺在床上。2007年8月,抚宁县的任丽华也来到这里,做了一名志愿者,任丽华毕业于秦皇岛教育学院,她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帮帮忙,让学校顺利办下去。目前,有9名志愿者在高淑珍的特教学校任教。每每说起这些志愿者,高淑珍总会感叹不已,她说社会上还是好人多。

身边越来越多的支持和鼓励,让小院儿生机勃发。高淑珍的丈夫王跃元,以前对这个事不满意,每年几十个孩子和一大家子人的口粮,全得依靠一年一季稻子的收成。为此,他每年都要在耕种自家十几亩地之外,再多承包几块地。王跃元外出打工挣的钱,也被高淑珍花在孩子们身上。他无法理解高淑珍的举动。为这事儿,老两口没少吵架。不过,吵架归吵架,吵完就了。

她希望更多人能关注残疾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

15岁的蔡彦超是衡水人,左手残疾,身体不好,但他十分聪明。刚来的时候他连衣服都不会穿,还经常打人骂人。高淑珍像亲妈一样关爱他,教育他。现在他这些坏毛病都改了,还学会了做数学题。

刘双从7岁开始学习,如今已经16岁了。她刚来的时候瘦得只剩下皮包骨。由于患有类风湿病,刘双浑身关节疼痛,行走困难。高淑珍就给她做按摩。刘双已经和高淑珍生活了整整9年。是高淑珍每天抱着她吃饭、睡觉,王国光手把手教她写字。刘双提起那段日子,都会说:“没有高妈妈就没有我的今天,没有王姐姐也没有我的明天。”

十几年来,孩子们的变化很大。原来不会走路的孩子,经过锻炼和按摩,能够拄着拐杖行走了;原来不敢讲话的孩子,现在也会说笑了;原来不识字的孩子,现在可以看书识字了。在这个充满爱的小院里,所有残疾孩子免费吃住、免费接受教育,快乐健康地成长着。高淑珍的最大愿望是让孩子们能识字,能顺利与人沟通,能融到社会里去,甚至可自立更生。17年的坚持有多难,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王国光曾经劝过母亲,但高淑珍就是这样一个认真的、执着坚持的人。

曾经在这里义务任教的衡水志愿者魏晓尧又回来了,看到他,孩子们高兴得连喊带叫,抱住他的脖子不松手。离开的这几年,他没有一天不想念这里的孩子。从电视上看到孩子们,他再也抑制不住放声大哭,特地请了五天假来看孩子们。

高淑珍家那间用作教室的屋子里,墙壁上贴着孩子们写的作文:我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理想的大学,找一份好工作,来报答亲爱的老师和高妈妈。

2012年5月20日,这个特殊的学校举行了一场少先队入队仪式,看着孩子们戴上红领巾的高兴劲儿,高淑珍兴奋得直流眼泪。当天,笔者指着高淑珍问这些残疾儿童:“你们管她叫什么?”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妈!叫妈妈!”应答响彻云天,回荡在教室上空,直穿每个人心底,温暖如春。高淑珍听了,泪落如雨。

善良的人总会被祝福,被媒体报道之后,高淑珍的爱心小院热闹了起来,她也获得了不少的荣誉,但她说,人不能活在荣誉里,还得想办法做点实事。当笔者提出采访要求时,她说:“我就做了一点点小事,没啥好说的,也真的说不好。”

2013年2月19日,高淑珍被评选为“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高淑珍的颁奖辞。当主持人白岩松问道:“这十几年来您是眼泪多还是笑容多?看见您当场落泪了,当时心里怎么想的?”高淑珍说:“真的不敢回想过去啊,太心酸了。但是,我活一天,就干一天、付出一天。自个儿愿意干的,就不能叫苦叫累。和孩子们在一起,心里总是快乐的。”高淑珍用自己博大、宽厚而绵长的母爱,为他们洒下了一片阳光。

高淑珍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又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心里压力更大了。“我就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就想踏踏实实地做点事儿,没想到,给了我这么多的荣誉。”

2013年“两会”临来北京前,司各庄镇党委书记给高淑珍买了一套新衣服。她也知道到首都了,参加这么重大的会议,得穿好点儿,不能给老家人丢脸。

来北京后,高淑珍天天往家里打电话,怕孩子们中了煤气,怕拄着拐杖的孩子不小心摔着,“我出来还不如在家省心,心里一会儿也放不下这些孩子。”

她每年都把在两会上想说的话记在笔记本上。高淑珍有些什么愿望和期待?她说:“我希望‘爱心小院’的志愿者、老师们能有一份固定的收入,也希望孩子们能有一个好的归宿。残疾孩子最需要的一个是学习,一个是康复。”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国家能多扶持特殊教育,让残疾孩子通过教育和训练,读书识字,获得康复机会;希望社会上更多人能关注残疾孩子,也希望自己能建立一座教育孩子的特殊学校,让残疾孩子健康成长。2015年3月13日,高淑珍又一次参加全国人大代表会议时,她还希望有学校能接收残疾儿童,让他们也接受良好的教育;希望残疾儿童也能享受良好的医疗待遇,帮助孩子们恢复健康;希望能够有效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让他们生活得到保障;更希望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再受歧视,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

(责编 孙礼勇)

谈面向残疾人的图书馆服务 篇12

一、IFLA残疾人服务指南

IFLA意为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 其下属组织IFLA弱势人群服务图书馆专业组自创建以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弱势群体的图书馆服务指南。在2005年发布的针对残疾人群体的指南中, IFLA弱势人群服务图书馆专业组明确地对公共图书馆面向残疾人的服务提出了5个方面的建议。第一, 图书馆的设施不能让残疾人读者使用有障碍, 即残疾人能够顺利出入图书馆的楼梯以及电梯和专用室等;第二, 图书馆应该为残疾人提供可利用的资源, 如书刊、带字幕或手势语的可视图书及数字视像光盘或其他非印刷品等能供特殊残疾人使用的资源;第三, 图书馆应开展针对残疾人群体的特殊服务, 要针对残疾人群体本身的需要制定具体的服务方案与措施;第四, 图书馆应培训出既有图书馆管理专业知识又能积极热情与残疾人用户沟通并提供服务的图书馆员工;最后, 图书馆还要积极采取一些可利用的活动来加强与残疾人群体的合作与交流。为了促进社会公平, 保证残疾群体接受教育并提升自我的权利, IFLA弱势人群服务图书馆专业组特发布该指南, 希望全球各地图书馆以此为参照为残疾人群体提供全面有效的图书馆服务。

二、国内图书馆面向残疾人服务的现状及问题

(一) 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的现状。

以IFLA残疾人服务指南为标准, 中国学者吴红利于2011年对我国省区级图书馆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华北地区, 仅有首都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以及河北省图书馆设有专门的残疾人读者专用室;在华东地区, 仅有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及福建省图书馆设有盲文或盲人特殊阅览室;在中南部地区, 仅有湖南省图书馆设有盲人图书馆;在西北地区, 仅有青海省图书馆有盲人盲文阅览室。通过上述调查, 可以发现我国有一半的省区公共图书馆不能为残疾人尤其是盲人群体提供专门的阅览室和特殊图书馆服务。其中, 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江西省、湖北省等省份甚至不能为盲人或其他残疾人群体提供可供阅读的书籍和刊物。这反映了我国图书馆的现状, 它意味着在我国的一些省份盲人等其他残疾群体将根本无法享受到图书馆公共服务。

(二) 国内图书馆面向残疾人服务的问题。

通过将吴红利学者的研究调查结果与IFLA残疾人服务指南进行对比可以发现, 目前我国的图书馆在面向残疾人服务方面依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问题。首先, 国内各大省份缺乏专门的残疾人服务体系, 这说明我国对面向残疾人的图书馆服务尚存在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缺点。若省级图书馆都缺乏专门的面向残疾群体的特殊图书馆服务, 那低一级地区的图书馆将几乎不可能为残疾人群体提供必要的服务。其次, 残疾人可享用的图书馆资源如此匮乏说明我国的图书馆基础建设设施还不够完善, 我国图书馆针对残疾人群体的图书项目还不够全面。在吴红利的调查结果中显示, 西北地区和一些少数偏远地区甚至无法提供盲人阅读的书籍和刊物。最后, 国内图书馆还存在着宣传不够沟通不够的问题。IFLA残疾人服务指南要求各公共图书馆开展残疾人服务项目, 加强与弱势群体的沟通交流;而纵观我国各省区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可以看出, 各大图书馆基本无任何沟通交流项目。这些都说明国内图书馆在为残疾人用户提供服务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三、面向残疾人的图书馆建设与创新

(一) 完善图书馆残疾群体服务模式。

考虑到不同的残疾人群体在图书馆阅读时会有不同的需求, 图书馆的残疾人群体服务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使服务的模式更加多样化、有效化。例如, 针对腿脚不方便的残疾人群体, 图书馆应该尽量做到使各种通行设施更加便利, 见到这类群体用户遇到通行问题时, 应该有一套完整的服务方案。再者, 针对盲人群体, 由于他们无法像一般读者那样通过视觉接收信息, 特殊的服务也应该向他们提供, 如为防止盲人磕碰受伤, 各种通行设置都应该设置扶手, 或建立专门的盲人通道, 为了能让他们接触到书本信息, 图书馆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多准备一些有声读物, 使盲人群体能够通过听觉解决视觉障碍。为了解决聋哑群体的沟通障碍, 图书馆应备有专门会手语的服务人员, 由于聋哑人不善于沟通, 这意味着他们需要更友善更有耐心的服务。因此, 为了解决不同弱势群体的需求, 图书馆应该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服务模式。

(二) 规范图书馆残疾人服务。

由于国内许多图书馆的服务体系不完善, 许多读者都会面临有问题无处解决的困境。考虑到残疾群体在生活中遇到了更多的挫折, 图书馆针对残疾群体的服务应该更规范。要使残疾群体进入图书馆就能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 更重要的是当残疾群体的利益在图书馆受到侵犯时, 图书馆内部应形成一种有规则可循有相应处罚措施的状态。既然有专门的服务小组, 那一旦残疾人群体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当他们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 或当他们在图书馆受到员工的歧视时, 图书馆内部应形成责任追究体系。把具体的分工明确化, 使责任追究具体化, 那样图书馆针对残疾人的服务才能做到有规则可循, 有依据可查。

参考文献

[1] .曹雪.图书馆特殊群体用户服务——IFLA专业报告用户服务指南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 2010.6

为残疾人服务工作心得体会 篇13

昨日,在呈贡区第二十六次全国助残日活动上,杨枝德创业基地的土鸡蛋大受市民追捧。基地与云南大学仅一路之隔,在这块肥沃的红土地上,种植着有百年历史的宝珠梨、海东梨、新鲜生态的无公害蔬菜,山林间放养着以虫子、花草、山泉水为食的土鸡,土鸡蛋来源于此,如今已成为基地的特色生态产品。除此之外,创业基地还经营餐饮、休闲度假、苗木栽培等项目。

大家很难想到,杨枝德其实是一名双下肢体二级残疾人。2008年,在一次自家的房屋改建中,杨枝德被房屋上的一块水泥板砸伤腰椎,导致下半身和双腿瘫痪,当时医师判定他的下半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对杨枝德而言,上有近八十岁老母,下有未成年儿子还在上初中,作为家庭的顶梁柱,遇到这样的变故,他一时间难以接受,曾两次试图轻生。

“我之所以有今天,全靠党和政府、社会的关爱和亲人的关心,才使得我封闭的心灵窗户打开,再次踏入温馨和谐的社会,用我这颗复活的心回报社会、亲人,服务社会残疾人。”基地自成立以来安排5名社区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就业,每年为残疾人举办培训,果园里的果实成熟时,杨枝德的基地都会为社区每户残疾人家庭送去一箱梨。

杨枝德是呈贡区残疾人创业成功的代表,目前,呈贡区持证残疾人约1600人,就业年龄段残疾人(16-59岁)793人,占持证残疾人的50%,就业残疾人275人(包含自主创业92人),占就业年龄段残疾人的35%。为做好残疾人创业就业工作,呈贡区残联积极为残疾人创业就业创造各种条件。

首先加强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技能。2015年举办了两期职业技能资格证培训——烹饪和营养配餐员,每期为15天,培训了90人次,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的可以获得人社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同时还联合区、街道残联、社区残协开展了实用技术培训16期,培训450余人次,为残疾人创业就业创造条件。

同时,采取多项措施安置残疾人就业。2015年机关单位、企业安置就业残疾人36名。其中安置10名残疾人担任社区农家书屋管理员,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成立呈贡区失地残疾人创业就业培训培养中心,通过开展培训让残疾人掌握生产技能,制作呈贡民间手工艺制品—绣花鞋,将生产制作材料发到残疾人手中,生产制作完成后由中心负责销售,共安置居家就业残疾人11名。

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心得体会 篇14

没有找到切入点的原因可能是多样的,从体育科学到特殊教育学科再到残疾人的社会学科,培训者首先要深入的了解我们指导的对象,要真正做到了解各类残疾人士的需求需要,才能更好地解决一线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因为残疾种类多样,分门别类,参陪人员的构成就应该涵盖残联系统、特殊教育学校(各类残疾均需要)、福乐家园、社区、康复中心等,客观存在的事实同时也需要适当的时候对参陪人员进行分组、分层次、分从事残疾人指导工作的类别以提高培训效率;此次培训内容过多而宽泛,教材的内容也不够细致,不利于参培人员日后回到当地进行具体操作;同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时候只能浮于表面,培训讲师有时候也照本宣科,理论联系实际并不强,就健身指导员而言需要的是理论知识的补充更是实践操作的提高。

我欣赏杨慧老师的运动损伤一课,学员们一改往日的沉闷,认真的学习着相关的内容并积极投身于实践操作,这是我们一线工作者急切需要提高的专业知识;我认为实践课以及实践考核的形式也很好,教师给大家带来了实际操作的展示,对日后的工作大有裨益。但可惜的是,此次培训时间太短,多数时候都是在不够深入的理论教学中度过,学员们都感到收获比预期的要少很多。

此次培训作为一期培训,立意甚好,但不免存在一些考虑不周的地方,旨在就此批学员带动全省残疾人健身活动的推广,并不实际,就培训本身而言,参培训者并不是很明白参陪人员需要补充和提高的知识体系,导致参陪人员得到的专业知识体系并不完整,没有完全解决实践中的困惑;简单说培训授予的方法有,但方法不明晰,理论指导不到位也不容易被掌握;因为对残疾人事业的深入了解不够,这样不仅削弱了培训效果,还误导了一些教学理论。如:特奥运动中的社区活动、大学计划等项目并非是单纯的趣味性游戏,其必须要有至少3项以上国际特奥会规定的比赛项目比较符合特奥精神;听障教学手语教学停滞于《中国手语》书面教材,未考虑听障人士使用手语的特点、地区手语间存在地区区别的特点进行教学。关键未将实际操作中存在的困难进行实质性的指导。培训完更多的是需要参陪人员日后花时间和实践将此次培训内容消化最后变成自己的方法来开发更多的内容。

就我个人而言,残疾人体育事业离不开体育科学的支持同样也离不开特殊教育学科的支持甚至是更多其他交叉学科的帮助,从事残疾人体育工作需要全面且专业的人士,所有人都需要在不断学习和方思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从培训最初的满怀期待到培训期间接触到内容极多、理论性极强的培训内容,直到将来渐渐的化为自己内在的知识,我想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需要一个具有对所从事工作深厚功底,但我觉得并不是在培的每一个人都有这种能力继而再培训其他人员以至薪火相传。中国的特殊教育依旧任重道远,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依旧任重道远。

我始终记得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真正称得上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当时对这句话没啥特别的印象,只是随手记下来,回来后反思这几天的学习内容时,这句话突然就蹦出来了,再仔细考虑一下,对啊,我们的事业是体现人类文明、进步、崇高的事业。这几天学习让我看到了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工作的广阔世界,讲课的老师都有着高尚的师德,丰厚的文化底蕴,系 统的专业知识。佩服之余我在认真反思自己的同时就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如何才能将书面的专业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不可否认通过这次省培我有了一些收获,但收获比我预期的要少很多,这可能和我的期望值有关,但我真的很想在这个课堂收获一些对我日后工作大有帮助的知识。课上讲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信息量很大,但却对日后的操作实践指导工作不足。专业理论说起来说起来容易,可真要说到如何具体操作,这个我想不是靠书面文字和教材可以解决的。残疾人体育工作,因为面对的对象多而复杂,能够坚持做下来,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个社会本身就浮躁,单单要求教师静下心来就太难了,而坚持下来做残疾人工作更是不容易。在实际的工作中,必然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瓶颈,林林总总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概括说明的,此次的培训把几乎所有的残疾总类都放在一起讲,大多数时候是在浮于表面的讲理论我看是不合事宜的;术业有专攻,只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能力。而如何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总总问题,如何具体的进行健身指导工作的操作应该才是我们来这里学习完最后需要收获的。

特殊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学科,本身就需要很多学科的理论支持,我们迫切的需要体育科学理论的支持,也迫切的希望专业人士深入的了解我们一线工作者的需要和残疾人群体的需要,真正做到平等的交流业务,真切希望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了解做到教学相长。

寻求理论与实践的平衡

此次省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培训让我满怀欣喜,当这个培训消息到我手中的时候,对我来说来得及时,来得实在,我期待这个培训能够给我带来实际性的帮助。我不得不否认我觉得此次培训受益非浅、深受启迪。这次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对健身指导员个人发展和健身指导员生涯的规划都做出了适当指引,但就健身指导工作的开展而言离不开理论的支持,更离不开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通过此次培训,我对运动损伤的急救有了很大收获,但对其他方案的执行和贯彻依旧存在很大困惑,我不知道日后将如何执行。

此次培训与以往的体育教师培训不同,它不单单在理论上有依据、在实践中也有实例,但略显不足,指导实践进行操作有所提高但略显单薄。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升华自己的理论水平。对自己在今后工作中发现自己,完善自我有着深刻的意义。

此次培训让我想到了校内我对我校聋人篮球队的训练,在我兢兢业业的对聋人篮球队系统训练的同时,突然接到由师大教师接手,在新教练接手之后学生常和我说新教练教授的东西常常令他们无法理解、无法接受。之后我也适时地在一旁观察训练的状况,我发现了一个状况,结合此次培训,我真心想说的是,如果没有结合实际,专业化、理想化和现实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未曾接触聋人篮球队的新教练对聋人篮球队视如常人球队,对其提出了很多很高、很复杂的要求,结果学生无法做到,同时混淆了学生最初对所谓“快乐篮球”的意识,以至于最后学生对篮球的概念一度模糊,这样的教练更替和训练方式,最后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绩,而事实也证明了我的看法。我不否认我们需要专业化的支持,但专业化也绝对不能绝对取代我们的支持,不可否认残疾人体育需要体育学科专业化同样需要特殊教育学科专业化,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为一名一线体育老师,让我激动和回味的莫过于历经千辛万苦最后和学生一起获得全国冠军金牌的瞬间。我不止一次告诉自己特殊教育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残疾人体育事业更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此次培训也同样使我深深地感到残疾人是一门伟大的学问,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就能融会贯通的,而是需要自己的认真钻研和日积月累而成的。而如何成为一名好的残疾人体育老师,就是我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从这次的培训中,我学到了一些专业教师的先进经验,明白了一些道理,但似乎还不够,我想要得到更多的实践操作技能。

此次培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开朗大方、活泼生动但不乏幽默的杨慧老师,他的课堂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课堂上常常笑声一片,让大家忘记了时间。这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体系。在她课堂结束时,学员们没有一个人离开座位而是十分认真地听也十分认真地参与实践,对一线教师需要的不是那些不切实际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想知道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中未能解决的困难,如何将可以执行的方案和计划进行执行。在写这篇心得的同时,我真的想更多的学习类似杨慧老师教授的操作性极强的培训内容,也许这就叫意犹未尽吧,但我觉得应该有很多的一线教师和我有一样的想法。

我真心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培训机会以解决我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供大量同行间的交流机会共同促进福建省残疾人体育事业的腾飞。

短短几天的培训学习业已结束,聆听专家、教授的报告和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对我触动最大的是黄慧老师的讲座“运动损伤的急救和预防”。在学习之余,我也认真地阅读了教学讲义和笔记。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通过此次培训我将如何将所收获的知识体系运用到日后的工作中?

培训学习宣布告一段落。辛劳伴着收获,感想颇多。通过学习加强了对专业的认识,益处多多。相应地学到了相关知识,但还有些笼统,仍需继续学习、理解、消化并用于实践。从这次新课程培训的交流上不难看出,多数体育教师的内心充满了自卑和不满,长期处于压抑和抱怨状态。至于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无非是以往社会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关注度不够,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教育理论已经明确指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并且给出了可行的改革方案,但地方的执行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通过这次健身指导员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曙光,残疾人学校体育改革的圣火已经燃到了我们的身边。我们必须抓住这改革浪潮,全体同仁共同努力,甘于付出,把这次体育健身指导工作作为改变残疾人体育锻炼改革的时机。让残疾人体育事业成为具有不可代替的事业。

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伴。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所以,对于这种专业学习、培训,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是很有价值的。

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沉重,沉重的令人窒息。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职业。可通过这几天的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一些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虽然不够具体但却了以启发。

虽然只有短短的7天,给我的感悟颇为深刻的,自从事老师职业以来,每天都在思量应该为我们的学生传授那些知识,什么才是他们最迫切需要的,应该怎么教。

自从接触体育教学以来,可从没有静下心来用心思考过:作为教师,我到底如何才能让智力障碍学生更好的适应瞬息多变的社会?他们需要哪些知识?如何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与体格?以及他们的自信。同时还在思量还需要什么才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健身指导员? 为此,先后参与了在我市举办的全国第二届特奥教练员培训班、家庭支持网建设等学习,听取了不少国内外专家在特奥方面的系统知识,也在培训过程中获悉了家长的心声。为学生的培养目标有了基本的定位。

在本次的培训中,聆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从《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培训课程设计和培训组织》到《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礼仪》、从《残疾人健身活动运行模式》到《残疾人健身指导员组织与建设管理》、从《残疾人心里特点与康复》到《运动损伤的急救与预防》,一路走来可谓一路风景一路歌,我的情绪也经历了由期待、沉闷、困惑、激动到反思这样一个历程。感受最为深刻的是本次教学《运动损伤的急救与预防》,杨慧副教授运用得体的讲解,让我们明确了解了许多运动损伤的急救与预防知识,让我们受益匪浅。

上一篇:滑雪作文150字下一篇:多媒体教室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