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

2024-09-03

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精选9篇)

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 篇1

为崇明县永南村部分残疾人开展辅具适配评估服务活动记录

主 题:为崇明县永南村部分残疾人开展辅具适配评估服务 地 点:崇明县永南村

时 间:2010年7月1日

记录人:瞿峰

出席人员:部分党员

记录:

市劳服中心支部积极响应市残联机关党委关于“做服务基层群众的表率”号召,在与崇明县中兴镇永南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工作中,主动关心和了解其辖区内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和需求。由于家境经济困难贫困、交通不畅等原因,永南村残疾人普遍缺少必要的辅具和康复治疗知识,对其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在了解这些情况后,市劳服中心主动与市康复指导中心、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联系,组织相关专家上门为永南村部分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评估服务。

7月1日,支部部分党员和专家一行顶着高温酷暑来到永南村,入户走访9位残疾人,逐一进行辅具适配评估。这9名肢体残疾人中,年龄最小的15岁,年龄最大的61岁。专家在现场评估后,将为每一位残疾人制定辅具适配方案,以帮助其最大限度补偿行动能力方面的缺失。为了让永南村的村民早日获得自己急需的辅具,从而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劳服中心将把这项工作作为支部“争先创优”一系列活动的重中之重来抓,与康复指导中心、辅具中心一起落实好这项工作。

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 篇2

1.1 什么是成长记录袋

目前, 研究者对成长记录袋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而在众多的定义方法中, 经常被有关文献引用的一个定义是Arter与Spandel[1]做出的, 他们指出:"成长记录袋是学生作品的有意收集, 用以描述学生在某一个或多个特定领域中的努力、进步或成就。它必须包括内容选择过程中的学生参与、内容选择的指南、评分的标准以及学生自我反省的证据"。

1.2 成长记录袋的特点

成长记录袋没有标准化的限制, 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很多不同的类型[2]依据用途将成长记录袋分为四种类型:展示型成长记录袋、评价型成长记录袋、文件型成长记录袋和过程型成长记录袋。各种类型的成长记录袋都具有不同的特点, 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成长记录袋进行分析和比较, 可以看到它们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3]。

1.2.1 质性描述

成长记录袋主要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各种作品 (如作业、论文、绘画、手工作品、表演录象等) , 对学生的努力、成就与进步进行质性的评价。这是它与传统评价方式的最大不同, 也是它的一个特色。

1.2.2 目的明确

学生作品的收集是有目的的, 而不是随意的。成长记录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件夹, 其中的材料应依据特定目的而收集。创建和使用成长记录袋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收集的内容方式渠道以及这些内容的分析与应用[4]。

1.2.3 主体参与

各种类型的成长记录袋通常都十分重视学生在创建和使用过程中的参与, 尤其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 这不仅是构建双向的、活泼的、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需要, 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和对学习负责的精神, 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举措。

2 应用成长记录袋在特殊儿童学习评价中的意义

2.1 可以质性评价特殊儿童在多个侧面的发展

成长记录袋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为教师提供其他评价手段无法提供的很多有关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质性信息[5]。成长记录袋能反映儿童知道些什么和能做些什么, 如果设计的好的话, 成长记录袋可以反映儿童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运用策略和程序性技能的能力, 以及构建知识的能力, 成长记录袋还可以通过描述儿童一段时期以来的学习过程, 评价儿童的毅力、努力、上进心、自我监控学习的技能、自我反省或元认知能力。在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方面也有一定应用价值[6,7]。

2.2 可以展示特殊儿童的成就与进步

成长记录袋将目光聚焦于特殊儿童发展过程中的特长与成就, 而不是从消极的观点出发, 去发现特殊儿童的问题、失败和缺点。它所收集的作品也许并未达到教师心目中的理想水平, 但这些作品凝聚了儿童的努力, 也反映了儿童的成长与进步, 不仅儿童本人会为作品的展示而自豪, 家长更会因为切实看到子女的点滴进步而欢欣鼓舞所有这些对于特殊儿童来说都是一种无形的激励, 对培养自尊、发展积极的自我意识大有裨益。

2.3 可以客观地描述特殊儿童的学习过程

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 是当前教育评价改革的新理念。成长记录袋作为一种质性评价方式, 非常适合于形成性评价, 用来描述特殊儿童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指导特殊儿童在某一特定领域学习过程或完成某一特定综合实践任务过程中, 采用成长记录袋有意识地收集各种自然生成的作品。成长记录袋评价有助于教师及时、准确地获得有关特殊儿童学习的丰富信息, 对儿童形成合理的教育预期, 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 并在必要时进行动态调整与改进, 为儿童提供适合其特点且卓有成效的教育。

2.4 有利于培养特殊儿童的自主性与责任心

儿童参与是成长记录袋的重要特征, 教师可以指导特殊儿童自己选择将什么装进成长记录袋, 参与成长记录袋评价标准的制定, 把自己的作品与他人分享。成长记录袋评价还提供给特殊儿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和反省的机会。

3 特殊儿童成长记录袋的创建与使用

一般来说, 创建与使用成长记录袋要遵循以下一些基本程序与要求。

3.1 明确目的

包括成长记录袋在内的所有评价活动都要以明确目的开始。成长记录袋的类型、收集的具体项目、应用对象和有关人员、收集的时间安排, 是否要评分以及如何评分等, 都会因目的的不同而不同。成长记录袋中作品的选择也要根据目的来加以引导。概括起来, 在特殊儿童学习评价中应用成长记录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种[8]:展示特殊儿童的最佳成果、记录特殊儿童的学习过程、以及评估特殊儿童的学习或发展水平, 各种用途都十分重要, 有的时候, 不同使用目的可以结合起来, 同一成长记录袋的某部分可以用于多种用途。但在教师与学生刚刚接触成长记录袋时, 笔者建议尽量简化操作, 使其服务于某种单一的目的。

3.2 明确收集的内容

成长记录袋收集的内容应着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为什么———建立成长记录袋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

(2) 评什么———用成长记录袋可以评价哪些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或特殊儿童在哪些方面的表现

(3) 谁———成长记录袋是给谁看的;

(4) 什么样———哪些类型的作品或资料适合放进成长记录袋;

(5) 怎么样———将使用什么标准和方式来评价作品。

这5个方面紧密联系, 基本上勾勒出一个成长记录袋的框架。就具体形式而言, 成长记录袋收集的东西以特殊儿童作品为主, 其它各种有关资料, 只要符合评价目的, 能反映特定领域中特殊儿童的成就、努力与进步, 也可予以收集。成长记录袋不只是装满各种材料的容器, 它是对特殊儿童作品及相关证据的有系统, 有组织的收集。因此, 教师在设计和应用成长记录袋时必须注意。

(1) 所收集的每一项目都要有简要的说明, 标明完成的日期及相关信息;

(2) 要依据使用的目的和项目形式, 将成长记录袋内容分门别类地加以组织;

(3) 必要时创建和使用分领域的专门的成长记录袋 (如艺术作品成长记录袋) ;

(4) 要充分考虑成长记录袋的保存以及与相关人员分享的问题。

3.3 让特殊儿童参与创建并使用成长记录袋

特殊儿童既是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对象, 又是评价的主体, 要重视他们在成长记录袋中的参与, 但同时特殊儿童在自主性上往往比较欠缺, 因此在推行成长记录袋时要注意渐进性, 使特殊儿童逐渐由被动到主动参与。特殊儿童的参与方式可以不拘一格, 如自主选择将什么作品装人成长记录袋, 对作品进行自我评价, 参与对同伴作品的评价, 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和进步, 向家人展示成长记录袋成果等。这些参与方式的难度及要求各不相同, 可以根据特殊儿童的差异进行选择, 可以做到因材施教。一般来说, 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是特殊儿童参与成长记录袋创建的最高境界, 通常是特殊儿童参与的难点, 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给特殊儿童以充分的机会, 使他们在使用成长记录袋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3.4 确定评分办法

成长记录袋评分与否以及如何评分取决于它的使用目的。如果成长记录袋用于展示特殊儿童的最佳成果, 那么所收集的作品不必专门进行评分, 因为既然特殊儿童选择了这些作品, 就表明他们对自己的作品十分满意, 认为作品已经体现了他们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如果成长记录袋用于形成性评价通常要经常性地对所收集的单件作品进行分项目的细致评分, 以使特殊儿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如果成长记录袋用于终结性评价, 教师要根据评价内容的性质决定成长记录袋评分的具体方式, 可以先给所收集的每件作品评分, 然后换算出一个整体的分数, 也可以直接采用通过整体印象进行评分的方法[9]。

4 成长记录袋在兰州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4.1 兰州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的现状

兰州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目前有300名孤残儿童, 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其中有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语言残疾、上肢或下肢残疾、智力残疾、多重精神障碍、唇腭裂和先天性心脏病等。这些中重度残疾儿童由于无行为能力, 生活很难自理, 被集中供养在一起。2009年教育部、民政部和中国残联在北京召开第四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上, 把发展特殊教育的意义提高到“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保障基本人权的重要举措”的崭新高度,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兰州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的这些残疾儿童的管理还是传统的“养、治、教”, 已明显跟不上目前社会的发展形势, 迫切需要加强对这些残疾儿童不仅是进行肢体功能上的康复, 而且更需要进行智力上的教育学习康复, 使他们达到能够适应正常化的生存环境, 提高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过上能够自理自立的生活。

4.2 培智教育内容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既我们的教育一切都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目前兰州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的培智教育使用的是国家统一颁布的弱智教育课程。这套课程内容强调智障儿童文化知识的学习, 适用于轻度的智障儿童, 笔者认为已明显不适应当前以中重度智障儿童及多重精神障碍儿童为主体的兰州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的教育发展的需要。

从1992年美国智能障碍协会对智能障碍所作出的新定义, 笔者认识到, 智能障碍已不是先天的特性或个体一种不变的状态, 它是指智力、功能和能力受到限制的一种特殊状态这种状态在获得一定的支持、辅助后是可以改善的, 它也不是普遍地不具竞争力的。

由于中重度智障儿童智力和适应性行为的局限性, 不可能在学术上有高深的造诣, 并且他们在学习经验的迁移上也存在较大的困难, 因此, 脱离学生认知规律的强调书本知识的教学内容, 脱离实际生活的教育, 即不符合他们的能力水平, 也不会为他们所接受, 更谈不上能够促进他们的发展。因此, 对智能障碍儿童的智力康复教育, 应着眼于其所处的环境中, 将注意力从他们的缺陷中转向对环境的适应, 转向对其潜能的开发。

又由于中重度智障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是有限的, 他们不可能达到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 所以兰州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的发展, 要从儿童的实际需要出发, 从中重度智障儿童今后生活、生存需要的角度考虑。中重度智障儿童需要解决的不是学会做多少题, 认识多少个汉字, 而应当是掌握生活中实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态度。培智教育应教会他们如何生活, 教会他们如何能够自理自立, 如何获得应有的生活经验, 提高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并尽可能地减少社会负担, 即培教育内容应转变为以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为本。

4.3 培智教育评价———成长记录袋的应用

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采用量化的测验分数来表现儿童达到目标的程度, 对儿童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不够, 过多在儿童个体之间进行相对性的评价, 对儿童个体进步的评价与激励不足, 评价情境脱离真实生活, 不能客观反映儿童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且评价多是由教师对儿童进行的, 没有儿童在评价中的参与。这种评价考查的主要是低水平的书本知识, 孤立的内容和技能。兰州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目前采用的学习成长情况评估表, 也只是由教师来填写儿童的思想动态, 描述儿童的学习及生理状态, 也没有儿童自主参与评价, 没有起到激励儿童反思的作用。没有反思自身的学习过程, 就不容易总结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就没有改进的目标和途径, 也就不容易养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和对学习负责的精神。

若教师在学习互动中指导特殊儿童创建成长记录袋, 可将某一领域或各个领域中特殊儿童喜欢的、满意的或重要的作品收集在一起, 若想展示特殊儿童的最佳成果, 可将他们满意的绘画作品或手工制品、合唱或朗诵录音装入成长记录袋;又或为了描述特殊儿童在某一时期内学习与发展过程, 发现其优势或不足那么成长记录袋不仅要装入他们的最终作品, 还要把过程性的东西 (如一篇文章的草稿) 也要装进去;若记录特殊儿童的学习过程, 成长记录袋可装入他们阅读过的书目或读书报告单、学习日记、生活实践记录等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成长记录袋不是“垃圾袋”, 如果将成长记录袋理解为一个无所不装的大口袋, 只要是能反映特殊儿童发展情况的资料就不分主次地装进去, 或者只是用成长记录袋将传统评价中产生的各种评价结果 (如成绩单、测验卷、检查表、小红花、奖状等) 收集起来, 都不符合成长记录袋的特点与要求。如果选择恰当时间 (如儿童节或家长开放日) 进行展示, 让特殊儿童本人以及家长、教师等重要他人看到特殊儿童的进步或成就, 特殊儿童就能够体验成功的快乐, 使特殊儿童们在生活中、活动中获得愉快的学习, 更能使特殊儿童在自豪的无形激励中培养自尊, 发展积极的自我意识, 进而促使特殊儿童的潜能与创造性的发挥, 达到“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

5 结语

由于特殊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有缺陷, 因此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要面对更多的困难, 更难取得预期的成功, 而教师又没有充分认识到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差异, 在学习评价过程中过多地采用相对性评价, 致使有些特殊儿童出现消极情绪或动机问题。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内容由注重文化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对特殊儿童的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 以特殊儿童的实际生活为本的教育, 因此培智教育的评价内容也应该把过去过多关注特殊儿童学科知识的教学评价转变为关注特殊儿童生活技能、能力及习惯、情绪态度的评价内容上。

基于上述情况笔者建议兰州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来描绘、展示特殊儿童一段时期以来的学习过程, 评价儿童的毅力、努力、上进心、自我监控学习的技能、自我反省的能力, 也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传统学习评价的弊端, 从而最终实现理想的教育观念, 即:教育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 让学生多学些实用性的技能, 获得较完整的生活经验, 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 真正使培智教育做到服务于学生的现在与将来

参考文献

[1]Arter J, Spandel V.Using portfolios of student work in i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a NCME instructional module.Educational Measurement.Issues and Practices.1992, 11 (1) :36-44.

[2]Seely A.Portfolio assessment.Melbourne.HowkerBrownlow Education.1996:1-76.

[3]Danielson C, Abrutyn L.“An introduction to using portfolios in the classroom.Alexandria:Ass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1997.2.

[4]Ward A W, Murray-Ward M.Assessment in the Classroom[M].Belmont, CA:Wadsworth Pub.1999.74.

[5]Tombari M L, Borich G D.中小学教育评价[M].促进教师教育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209-240.

[6]韦小满, 王培梅.关于弱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估的理论探讨[J].中国特殊教育, 2004 (1) :19-22.

[7]班杜拉-乌兹.特殊需要婴幼儿评估的实践指导[M].钱文, 刘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268-270.

[8]Valencia S W, Calfee R C.“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literacy portfolios for students.classes and teachers”.Applied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1991.4.333-346.

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 篇3

1.尽可能采用不同的方式為豪豪提供学习的机会。

2.生活中认真呵护,努力培养豪豪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

3.给豪豪成功的机会。让豪豪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获得小小的成功,及时给以鼓励,让孩子觉得“我也能行”。

4.支持豪豪参加各种群体活动,开阔孩子的视野,丰富生活内容,让豪豪爱上同伴、爱上老师,爱上幼儿园。

具体表现:

豪豪上课时会突然尖叫、摔东西、或者悄悄溜出教室到操场玩玩具,不让他玩就抱头尖叫“不要、不要”。上学时不进教室、不吃早餐,经常看见豪豪妈妈拿根棍子送豪豪入园。

解决策略:

1.和豪豪妈妈商量后,建议她鼓励豪豪,告诉他幼儿园比家里更好玩,老师和同伴都很爱他。

2.上课尖叫不听劝阻时,由坐班老师和我带到室外,经过观察,发现豪豪对建筑拼插玩具特有兴趣,每当他完成时,我们都及时鼓励他、表扬他。

3.玩玩具不进教室时,严禁恐吓、打骂。一律采取温柔政策,“来,老师抱抱豪豪,看豪豪长重了没有。”“豪豪乖,我们去看看昨天搭的桥长高了没有......”

4.每天入园时,及时发现生活点滴,如衣服帅气、手脸干净、看见老师微笑、和同伴友好对视等。并适时表扬,建立自信。

5.鼓励孩子们和豪豪一起玩,老师作为大孩子加入他们的队伍。

进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豪豪的进步非常明显,每次看见老师会羞涩的喊“嬢嬢,你在干啥?”,并主动钻进老师怀里让你抱着他陪他玩桌面面具,或者拉着你玩接皮球,有时还会调皮的拿根羽毛挠老师痒痒。

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康复服务内容 篇4

康复工作内容

一、全面掌握了解辖区残疾人功能障碍情况及每位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情况。规范完整建立残疾人康复需求档案和康复服务记录档案。做到一年一次,实行动态记载和管理(并输入电脑)。对康复效果明显的残疾人要单独登记造册,包括内实施重点康复项目的残疾人(如白内障复明、假肢安装、助听器安装、用品用具配置等)。

二、为各类残疾人提供以下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康复服务。

1、为偏瘫、截瘫、脑瘫、截肢、小儿麻痹后遗症、麻风畸残、骨关节疾病等肢体功能障碍者,制定训练计划,指导在社区和家庭开展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定期进行康复效果评估。

2、提供精神卫生和心里咨询服务。早期发现疑似患精神病者,及时转送当地有精神疾病诊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进行鉴别诊断;对康复期的精神病患者,采取定期门诊治疗和综合性康复,督促病人预防服药,监护随访病人,对复发病及时转诊。通过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各类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争取社会的关心理解和帮助支持。

3、为视力障碍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对需复明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及时转介到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实施复明手术;对低视力患者,及时转介到医院眼科或开展此项服务的残疾人康复机构,并接受助视器使用训练。

4、结合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对发现的疑似聋儿,应及时转介到有关医疗康复机构进行诊断治疗。对治疗后听力无法恢复的聋儿,应及时转介到相关机构进行助听器验配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5、开展社区儿童生长发育检测。对发现的脑瘫儿、弱智儿及发育迟缓儿童,及时转介到有关部门和康复机构进行智力生长发育测评、治疗和训练。对三残儿童(脑瘫儿、聋儿、弱智儿)要实施抢救性康复,及早动员家长及亲属转介到有条件的康复机构和医院进行专门训练和治疗。

三、将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普及纳入健康教育范围。为辖区残疾人及其亲友举办康复知识讲座、发放科普资料和康复知识读物(资料)、开展康复咨询和指导。

四、根据残疾人对辅助用品的康复需求,提供用品用具的信息、选购、家庭租赁、使用指导等服务。

五、帮助指导残疾人对康复健身器材和其它辅助用品的使用和训练,尽快使残疾人掌握训练要领,并能持之以恒,使功能训练早出成效。

六、开展妇幼保健服务,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发生,进行新生儿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加强计划免疫和慢性病检测,减少疾病致残;对新婚夫妇、孕妇、哺乳期妇女和0-2岁婴幼儿实行科学补碘;合理用药,减少药物致残。

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培训试题 篇5

村别:成绩:

1.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2.3.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4.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

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这对于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

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培训试题(班前)

村别:成绩:

1.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

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

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这对于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

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

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培训试题(班前)

村别:成绩:

1.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

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身体的残疾和功能的障碍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

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这对于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

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 篇6

康复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认真贯彻落实《金州新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中心实际情况,推动本街道残疾人康复工作全面持续发展,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执行开发区创建残疾示范城实施意见指示精神,努力促进本街道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发展,以满足广大残疾人康复需求。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发和挖掘本区域社会资源,扩大康复服务的覆盖面,提高康复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广大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提供工作平台,形成运作格局,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二、工作原则

(一)以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为重点。从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出发,兼顾多样性康复需求,紧紧围绕覆盖面广、时效性强、残疾人迫切需求的康复项目开展工作。同时创造条件逐步满足残疾人高层次、多样性的康复需求。

(二)坚持社会参入与卫生院相结合的社会化工作方式。以卫生院为主导,各卫生服务站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协调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

(三)实施重点残疾人群(儿童)康复与社会力量相结合。通过社区与家庭康复,提供基础性康复服务。努力实现残疾儿童逐渐康复。

(四)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拓展康复服务新领域,积极引进高新技术,提高康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满足残疾人的康复新需求。

三、工作目标

通过挖掘和利用康复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探索出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的管理模式、经济实用的康复技术、科学有效的评估系统,建立起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工作的长效机制,使广大残疾人在基层直接享受康复训练与服务的工作得到稳定持续发展。

四、工作内容

通过综合的医疗措施,对残疾人进行治疗、辅助、训练、辅导,来补偿、提高或者恢复残疾人的功能,增强其能力,以消除或减轻残疾造成社会后果,从而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自身条件。

(一)康复服务。

1、康复医疗服务。为残疾人提供诊断、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家庭康复病床和转诊服务等。

2、训练指导服务。为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残疾人制订训练计划,传授训练方法,指导使用矫形器和制作简易训练器具,评估训练效果。

3、心理支持服务。通过了解、分析、劝说、鼓励和指导等方法,帮助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鼓励残疾人亲友理解、关心残疾人,支持、配合康复训练。

4、知识普及服务。为残疾人及其亲友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发放普及读物,传授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

5、用品用具供应服务。根据残疾人的需要,提供用品用具的信息,代购、租赁、出借、使用指导等服务。

(二)康复训练。

重点开展肢体残疾、脑瘫儿童和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

1、肢体康复训练对象为偏瘫、截瘫、截肢、儿麻后遗症、骨关节疾病等运动功能障碍者。训练内容包括:运动功能训练、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三个方面。

2、脑瘫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对象为14周岁以下,由于脑损伤或脑发育障碍所致的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残疾儿童。训练内容包括:运动功能、姿势矫正、语言交往和生活活动四个方面。

3、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对象为14周岁以下,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智力发育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困难的儿童。训练内容包括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六方面的能力训练。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1、建立工作指导小组。成立工作指导小组,在政府的协助下开展工作。

2、制订方案、计划。制订工作方案,拟定工作计划、制度和职责等。

3、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讨论并通过实施方案。

4、配置人员、场地。

(1)本中心配备1名专职康复指导员。

(2)本中心作为工作场所,统一挂牌、统一标志、统一上墙资料。

(3)本中心配备训练服务场所,统一挂牌、统一标志、统一上墙资料。

(二)实施阶段

1、建立完善康复训练与服务体系。

(1)组织管理网络。

由中心主任,中心医生为成员,负责日常工作。主要职能负责组织康复对象的康复需求调查,综合利用社区资源,建立基层康复站,组织康复对象开展康复训练,为康复对象提供康复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主要负责社区康复的具体工作和康复计划的实施。

(2)技术指导网络。

以本中心为依托,设立康复服务组,组长由本中心主任担任。其主要职责是对社区的康复工作进行管理、指导。康复员由本中心医生担任。负责指导帮助本街道残疾人进行家庭康复。

(3)训练与服务网络。

建立以残疾人家庭为基础、社区康复站为骨干、康复服务指导机构为依靠的康复训练服务网络。将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公共卫生工作议程,综合协调、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层力量,依托医疗预防保健网、社区服务网、镇村组织网、残疾人组织机构、福利企事业单位,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建立各类社区康复站。

组织相关人员,深入残疾人家庭进行残疾人状况调查和康复需求调查,纳入当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对需要康复训练与服务的残疾人建档立卡,提出康复建议,落实安排,做好康复训练、咨询转介等工作。

2、组织培训,统一思想,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

(1)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主要包括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原则、工作方式、工作内容、管理方法、基础的康复训练常识以及康复训练与服务用表的填写、使用说明等。

(2)康复指导人员的业务培训。

主要包括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的方法,康复服务的内容、方法和要求等,并使其掌握功能评定、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技术、训练档案和评估标准的使用,以及训练器具应用等知识。

(3)服务站康复员的业务培训。

主要包括区分残疾的程度、残疾人的心理、残疾人康复需求的确定、康复服务的内容,传授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和评估的方法及如何规范填写表卡等。

3、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要利用会议、黑板报、宣传窗、广播等形式,对开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活动的意义、内容及康复需求调查等情况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宣传,形成政府支持、社会参与、残疾人及其家庭积极参加的社会康复氛围。

4、调查摸底、建档立卡。

抽调人员,组织精干的康复需求和康复资源调查组,根据调查的项目,对持有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家庭的康复需求及辖区内的康复资源进行调查,并建档立卡。

5、筛选康复需求人员,确定康复训练对象。

根据调查掌握的康复需求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按照需求确定训练、服务项目和措施。

6、提供训练与服务。

(1)对筛选的康复训练对象进行功能评估,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实施康复训练,做好康复训练档案的记录。

(2)对掌握的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心理支持、知识普及、用品用具供应、转介咨询的康复服务,做好康复服务的记录。

(3)对辖区内的康复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提供优惠周到的服务。

(4)制订相关的优惠政策。对由于经济等因素不能得到康复训练和服务的,但需要康复和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要提供优惠或无偿的服务,使社区内各类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能及时有效地得到重点康复和基础康复服务。

六、有关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2、加强宣传教育,做好残疾预防

在经常性宣传的基础上,要利用“爱耳日”、“爱眼日”和“精神卫生日”等特定时机,开展特定专题的重点的宣传,增强广大群众的残疾预防意识,自觉接受针对出生缺陷、地方病、麻风病、药物中毒、意外伤害等致残因素的预防性干预措施,减少残疾发生率。本中心的康复人员,在对残疾人及其家属开展康复服务时,要对服务对象进行“一对一”的针对性宣传教育,传授康复方法,提高残疾人自我康复意识。要建立健全出生缺陷早期干预,预防和减少常见、重大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的发生。积极倡导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训练,预防残疾程度的加重。

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现状 篇7

1 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的方法与效果

1.1 心理干预

杨竹洁等[2]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估, 根据评定结果, 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社区医生和助残员组成干预小组实施心理干预措施。主要采取了团体咨询、个别辅导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综合心理干预, 为期12个月。结果表明在改善人际关系和家庭支持方面, 心理综合干预对残疾人的心理康复有积极作用。黄凌谊等[3]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 选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对残疾人进行评估, 由国家注册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为期6个月的心理健康服务。通过专题讲座、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进行心理干预, 也证明了心理干预对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

1.2 社会支持干预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 需要社会给予特别的扶持和帮助, 从而实现参与社会生活。残疾人的社会支持是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 克服环境障碍, 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研究表明, 一个人的身心健康, 尤其是心理健康状况, 除了自身调节之外, 社会支持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支持有利于维护个体的身心健康。曹海涛[4]通过加大客观支持、加大主观支持以及提高支持利用等三个方面实施社会支持干预, 提高了社区肢体残疾人的社会支持程度, 并有利于残疾人心理健康的改善。张璇等[5]将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和互动模式三大小组工作模式运用于残疾人的心理干预中, 通过团体之间的生活经验分享和感受聆听, 让残疾人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的个体;通过共同合作达成目标, 使其感受到自身的能力和团体对其的关注;通过小组过程使残疾人学习遵从适应社会需要的行为规范, 培养其社会责任心, 鼓励其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担当起积极而有用的角色, 从而更好地实现对残疾人的引导, 带领其走出心灵误区。

1.3 体育运动干预

体育运动对残疾人的康复可起到积极作用, 其可有效地改善残疾人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 提高机体的能力, 最大限度地补偿残疾带给他们的不便, 使他们融入社会, 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逐步走上身心健康发展的道路。残疾人运动员通过平时的训练不但改变了自身的身体素质, 竞技能力, 建立了良好的运动能力方面的自我概念;而且, 参与竞技比赛对他们社会、家庭、感情等方面会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 促进积极的自我概念形成[6]。王文平等[7]对我国2010年残疾人射击锦标赛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评分析, 结果显示:残疾人射击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不参加任何运动训练的残疾人。傅振磊[8]对坐式排球运动员与普通残疾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坐式排球运动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创造了一个契机, 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要, 有利于提高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值得在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中进行推广。综上所述, 体育运动能激励残疾人勇于迎接挑战, 增进生理机能, 改善心理状态, 促进与社会的融合, 促使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得以实现[9]。

1.4 残疾人心理互助

张凌晨[10]在四川汶川地震后参加心理援助的过程中, 探讨了残疾人心理互助组织的建立。这个组织里的成员均为残疾人, 与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心理救助相比, 残疾人心理互助具有下列优势:沟通更为有效;具有健全人没有的品质;残疾人能作为自理能力的引导师;残疾人心理互助对于救助者也能起到促进作用。残疾人之间的心理援助, 在很多时候比正常人更有效, 甚至比某些心理专家都更有效。因为他们都是残疾人, 彼此之间能自然沟通, 正因为其无可比拟的作用, 必将成为残疾人心理救援的突破口, 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服务体系不完善

目前, 我国的残疾人公共服务理念不到位, 残疾人权利保护未得到足够重视, 残疾人公共服务不均等, 在心理服务体系中服务对象都不是残疾人[11], 社会心理咨询体系中, 缺乏针对残疾人的咨询机构, 忽视了残疾人的心理服务。

2.2 服务技术力量薄弱

残疾人心理疏导及其工作系统的建立, 是一种高层次的工作, 需要诸多高素质的专家和专业人才的共同合作。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 残疾人组织开办了少量的残疾人心理康复机构, 培训了一批心理康复咨询工作者, 为当地的残疾患者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但是由于专业人员和数量的限制, 心理健康服务只注重有严重心理问题残疾人的心理康复, 对于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心理教育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 学校和社会的心理服务机构中, 真正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不多, 大都没有经过正规训练, 能力水平受到质疑, 特别是既能掌握残疾人心理特点, 又能与残疾人进行交流的服务人员更少[12]。

2.3 服务支持系统不健全

我国现阶段尚处于发展时期, 普遍存在对残疾人服务重视不够的现象。长期以来, 社会中仍存在一些对于残疾人的不全面的认识, 残疾人公共服务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 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不能满足残疾人的基本需求, 政府公共服务行为不规范, 残疾人公共事业发展缓慢等。在残疾儿童的医疗、入托和残疾青少年入学、残疾成人的就业及社会无障碍环境方面, 还需要有切实可行的政策[13]。由于人力和财力等原因, 残疾人的社区服务和社区康复还存在许多问题, 社区服务只注重残疾人的生理康复, 而忽视了残疾人的心理矫正[14];社区志愿者不足, 缺少经过培训的社区医护人员, 社区资源仍不足, 需要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以共同完成社区残疾人的心理健康工作。

3 建议与对策

3.1 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是基础

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规划和制度建设, 有效整合各方资源, 不断扩大残疾人服务覆盖面。制定、完善残疾人服务机构建设和技术考核标准, 完善行业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 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全面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应把残疾人的心理服务明确列入服务体系的范畴, 积极关注和关心残疾人事业, 关注残疾人的身心健康。政府部门需进一步加强对残疾人的扶持, 把残疾人心理服务机构的建设定位为公益事业, 加大投入, 成立面对残疾人心理服务的培训、咨询与康复、心理教育等服务机构, 构建残疾人心理服务体系[13]。

3.2 建立高素质的残疾人心理服务队伍是关键

心理服务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科学, 对从业者的专业水平要求很高。心理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调节过程, 需要有一批具有心理学专业基本知识以及心理治疗方法的心理医生作为残疾人心理康复的保障[14]。结合目前残疾人心理服务的现状, 应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 建设一支精干的残疾人心理服务队伍。经过专业化心理人才的培养、在职岗位培训等逐步实行资格认证, 实现残疾人心理服务的规范化。通过普及心理科学知识, 使非专业的心理服务志愿者者通过教育、管理、训练等形式接受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给残疾人提供基础的心理疏导和帮助。

3.3 健全服务支持体系是保障

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支持体系是一项系统工作, 为了能够保证其顺利实施, 必须在政策、组织机构的建设、经费的筹措等方面提供充分的保障。通过完善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 逐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完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 不断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发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 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还需要健全残疾人法律服务体系, 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发挥残疾人组织作用。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服务常常是伴随其一生的过程, 残疾人生活在社区, 与社区的关系最紧密, 尤其是推动残疾人的社会参与, 促进社区的融合而改变社区社会环境。建立残疾人家庭、家长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区的辅助工作做到位可给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保障。

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 篇8

关键词:疾人康复机构;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3-0005-02

我国第一个残疾人康复机构是于1988年落成的,同年,残疾人事业也被列入国家发展规划,从那时开始,残疾人康复机构逐渐被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并认可。为了能够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残疾人康复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与应用,找出当前我国康复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并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康复机构建设经验,对我国康复机构建设提供建设性的发展思路。

一、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现状

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和职业的措施对患者进行训练,减轻致残因素造成的后果,使其活动能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残疾人康复机构担负着对伤病者和残疾者在身体功能上、精神上和职业上进行康复医治、训练的任务,所运用的康复医学是一门涉及众多基础科学、临床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的跨科性的综合学科。通过治疗与训练使残疾人能够按其弱能程度,充分发挥其体力、智力及社交能力,使只有部分的器官和组织的残疾患者最大限度地达到不完全残废使身体留有的功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残疾人康复事业起步较晚,虽然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康复事业发展思路与模式已经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模式,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康复机构的供需不平衡,很多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同时康复机构的建设与新的卫生、医疗体制不相配,没有实现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社会报制度改革的对接;其次,康复机构中的组织管理模式还未健全,需要制定更多的标准与规范;再次,康复机构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但是社会与高校中具有康复专业知识的人才较少,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康复事业人才需求;最后,社区康复并没有完全与农村卫生保健机构与城市社区服务体系相融合,缺乏相关的政策引导,残疾预防工作也未提上相关议程。

二、残疾人康复机构的建设对策

(一)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硬件投资。规章制度是规范残疾人康复机构各方面管理的基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才能促使残疾人康复机构走向正规化发展道路。康复机构应将制定完毕的规章制度装订成册,发放至每一个员工的手中,督促所有员工积极、认真学习规章制度中的相关内容,并严格落实其中的各个条款,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使康复机构的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同时,也要加强对硬件资源的投资与建设,大力筹集资金,并将其投入到购买医疗楼、手术室、手术台、医疗设备等,大力提升康复机构的服务功能与硬件水平。

(二)正确处理康复与医疗保险的关系。康复工作是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唯有加强康复机构的建设、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才能建立健全我国的残疾人康复事业网络。首先,要大力加强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开展与康复机构的建设,并逐步形成全国范围的康复网络;其次,要以省级、市级康复机构为龙头,实现对县级、乡级、村级康复工作服务点的建设,形成以省为单位的地区康复网络,并组织专业人员进入农村流动康复工作服务点进行工作指导与康复服务;最后,要正确处理康复工作与医疗保险的关系,将康复工作纳入到农村保险与社会保险的范畴中,同时开展更多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按摩、推拿、针灸等的相关康复服务,以满足残疾人多元化康复需求。

(三)加大对康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当前我国的康复事业正处于起步时期,尤其是在农村、山区等地,由于对康复专业知识认识较少,并缺少相关的专业器材与技术,使康复机构建设得到阻碍。因此,首先要从长远发展入手,选择具有专业知识的康复人员福安,对于农村的康复人员选拔,应结合乡村医疗改革制度,选择经过严格培训的、专业技能考试合格的、由相关卫生部门认定并发放乡村医疗执业执照的医生担任康复人员,并且对现有的康复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得到大力提升;其次,要加大对康复工作的宣传力度,定期开设康复培训班,发放康复资料,将残疾人康复工作加入到社会健康教育中,对社会各界人员宣传康复工作的重要性与具体方法,使人们能够掌握基本、简单的康复方法,能够有效预防早期疾病,并尽早治疗。

(四)提升康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康复机构与其他医疗机构相同,唯有加强核心科室建设才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因此,残疾人康复机构应从众多科室中根据供康复需求发展重点科室,并在资金与人员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倾斜,建立重点科室,使其实现全面与可持续发展,并通过重点科室的方法实现整个康复机构竞争力的提升,增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残疾人康复结构可以与省级、市级的重点医院结合,将一些重点科室的主管院长与科主任组织到一起,定期进行康复相关的专业沙龙,使医疗机构中的专业人才加入到康复机构建设中,为康复机构的未来发展提供建设性建议,并且定期举行友谊活动,展现康复机构的专业实力与工作热情,使其他综合医院进一步了解残疾人康复与康复机构。提升康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点是康复技术水平的提升。“八五”以来,国家每个五年计划都有白内障复明、聋儿康复、肢体残疾矫治手术、假肢装配、康复训练服务等康复项目,残疾人康复机构应充分利用项目实施,拓展业务领域,锻炼康复队伍。如通过承担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使骨科的矫治手术得到巩固和提高;通过承担的假肢项目使假肢装配技术得到快速提升,等等。

三、结束语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康复机构建设是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残疾人通往社会生活的重要桥梁。康复机构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残疾人加入到社会发展中来,并实现自身价值,我们虽然帮助的是一部分残疾人士,但是却使更多的家庭得到了幸福与安康。因此,我们应在康复工作中转变发展思路,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康复观念与思想,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來看待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并用扎实、务实的态度来对待残疾人康复工作,为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创新思路,为我国残疾人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康复机构。

参考文献:

[1]姚志贤.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的回顾与探讨[J].残疾人研究,2013,01:64-68.

[2]程军,密忠祥,崔志茹,刘菲,王葆华,黄秋晨,周小跃,鲍雯.我国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现状及对策[J].中国医院,2012,06:5-8.

[3]李建军,杨明亮,王方永,卫波,武亮,高峰.我国康复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1:1081-1082.

[4].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发布《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标准》和《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J].城市规划通讯,2013,21:13.

[5]艾诚.以更新的面貌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发展——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综述[J].中国残疾人,2011,02:19-21.

残疾人社区康复 篇9

1、康复管理网络融入和谐社区建设发展目标。制定了《江湾镇街道“创建上海市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街道”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分管主任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创建任务融入和谐社区发展,工作任务分解到街道相关科室及社区卫生中心、派出所、社区中小学校等相关单位。建立了“定岗、定员、定时”的管理模式。定岗,根据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根据各科室、各单位工作重点,制定岗位职责,实施目标管理;定员,明确社区康复措施的岗位责任人,逐一落实管理服务队伍;定时,根据社区康复工作目标,按照时间节点,定期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康复主题活动。形成了街道主导、社区单位协同、齐抓共管促进残疾人康复的工作局面。

小贴士:本文由“工作帮手网”收集整理,想看更多文章请在百度搜索“工作帮手网”。转载时请保留此版权信息。

2、康复服务网络形成服务平台。街道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载体,积极构筑融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助残康复平台。为改善残疾人活动康复条件,今年专门辟出1100平方的场地,建立集社区阳光之家、残疾人活动室、残疾人治疗护理为一体的的残疾人之家。目前残疾人之家的建设工作已完工,近期将启用,至此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服务平台在江湾镇街道全面建成。

3、康复指导网络深入助残工作各个领域。成立由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牵头,卫生中心、康复、教育等有关机构专业人员参加的社区康复技术指导机构。依托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对卫生中心6名社区医生和30名社区康复协调员进行“康复服务、功能评定、训练计划、心理沟通、言语训练、上门调查”等康复知识的培训,带动了一批社区康复服务人员服务水平的提升。结合“送康复服务上门”,组织社区康复需求调查专题培训;结合养护工作,进行了养护调查数据库管理培训;结合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开展了制订个性化训练计划的培训,使培训工作做到了学以致用,在助残康复工作中发挥作用。

二、实施四项康复工作

近年来,江湾镇街道持之以恒地实施四项康复行动计划,把助残康复工作做到残疾人心坎上。

1、举办“阳光行动”――温暖智障人士。从2007年开始,街道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在新市南路建立了100平方米的“阳光之家”。目前68名16-35岁的智障人士在这里参加培训,街道为他们成立了智障人士腰鼓队、舞蹈队、图画小组、编织小组、英语小组和兴趣小组,丰富智障人士文化生活。在去年世界夏季特奥会社区接待期间,“阳光之家”学员与特奥代表团成员们共同开展了文艺联欢、体能训练等活动,充分诠释了特奥运动的深刻涵义。

2、“照料行动”――关怀精神病残疾人。为了使精神残疾人在康复期有良好的康复环境,街道创建了“温馨护理站”,承担帮助患者定时服药、开展精神护理、与家长联系沟通的职能。护理站制定作息制度、康复内容,建立学习园地,开展卡拉ok、户外文体等活动。经过“照料行动”,实现了护理站学员们零肇事的目标。街道组织表演的配乐诗朗诵――《温馨护理站,幸福的港湾》,在参加上海市精神病防治中心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3、“上门行动”――温馨残疾人家庭。街道组织助残员对残疾人开展康复

需求调查,通过上门调查,为“送康复服务上门”摸清底数。江湾医院选派有责任心、经过正规培训的康复医生定期为残疾人提供因人而宜的服务,除了提供《约定书》上的服务内容外,还提供饮食营养卫生指导、慢性病康复指导及健康档案跟踪随访等服务。“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开展两年来,深受残疾人与残疾人家庭的好评。2009年全年送康复上门××*人次。目前,江湾医院已与146名残疾人签约。

4、“养护行动”――关爱重残无业人员。街道高度重视市府实事工

程――“为重残无业人员提供养护服务”,2008年至2009年两年共落实重残无业养护人员23名,每人每月给予400元补贴。纪念居委倪某是重度智障残疾人,母亲患有轻度老年痴呆,连看病也要把残疾儿子带上,经助理员上门宣传,倪妈妈把儿子送进街道“金色晚年养护院”,儿子受到养护院无微不至的关怀,倪妈妈逢人就说:“多谢党和政府对我们残疾人家庭的关心”。

三、营造助残社会氛围

街道积极宣传普及残疾预防、康复的有关知识和相关政策,在社区营造助残的社会氛围。

我们通过抓契机,促宣传。以“爱耳日”、“爱眼日”、“助残日”、“精神卫生日”等宣传活动为契机,向社区居民宣传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рĀ堀뿽㳰预防知识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把康复政策和康复知识宣传送到残疾人家中,让更多的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抓载体,造氛围。创办了“”社区

康复简报“。搭建了一个宣传政策、传递信息、交流经验、解答疑难、引导方向的宣传教育平台,对残疾预防知识的宣传、政策讲解、方法传授等方面工作起到了舆论引导、政策引导、典型引导的作用。

本月的工作即将结束,现将本月本职劳站的具体工作汇报如下,敬请审阅。

1、本月初,向密云课题组上交了关于我校“智障青年劳动实践基地的开发与实践”的汇报材料,同时通过邮箱邮寄了课程教案、案例各3篇,完成了上交的任务。

2、完成“乌鸡白凤丸”外包装盒200个的任务。

本月因为王梦然、王大伟两位学员外出寻找工作,因此糊盒采取的是集体统一做,由教师抓关键环节,没有分开的方式。在大家的努力下,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的工作量,同时,本次糊的盒质量较过去有了明显提高,说明我们的学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逐渐走入了正轨。

3、承担的楼道清洁任务顺利进行。

本月开始,学员分层承包楼道楼梯的清洁:王梦然、王聪负责一层;武亦、曹旭光负责二层;张东兴、张扬负责三层;张小安负责西侧楼梯,刘银华负责东侧楼梯;高兴、赵小辉负责劳动站内的卫生。同时,为了更好的保持楼层的卫生清洁,我们还安排张小安、刘银

华、赵小辉三名糊盒技术相对较差的学员专门负责课间楼道的清洁任务,这样保证了我们的楼道和楼梯在任何时间都是干净整洁的,为学校教职员工能有个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们的工作也受到了来访的客人的赞许。

4、向输送一名学员。

在我站进行劳动康复训练的学员王大伟,经过数次的寻找工作,现已在我区一汽车修理厂从事保安工作。这是与我劳动站对学员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训练分不开的。王大伟学员在我站不仅进行劳动康复训练,还参加平谷特教中心组织的垒球训练和滑旱冰训练,他参加了XX年年在上海召开的特殊奥林匹克,并作为中国垒球队副队长,和队员们一起获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他还是我“绿谷艺术五团”的主要成员,参演的“中国功夫”受到了市民们一致的好评。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综合素质,才使得他迈出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第一步。这也是我职劳站工作人员集体努力的结果。

5、继续进行社会实践工作,让学员走入社会,感受社会。

在4月3日,我们安排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发给每位学员5元钱,让他们练习购物,通过前几次的社会实践,学员们都能够较好的完成自己预设的任务。

4月16日,我们带学员一起乘坐环城公交1、2、3路汽车,让学员体验公交带给大家的快乐,很多学员是第一次乘坐,兴奋的心情是大家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

为了更好的让学员们感受到幸福的生活,我们还为每位学员办理了旅游年卡,共花费了900元人民币,我们准备进入五月后,带学员到各旅游景点游玩,感受春天的美好和欢乐。

6、工作开展的艰辛与希望。

本月,因为培智部赵新华老师怀孕请假,学校将刘雪莲老师抽调走,使本来就很紧张的工作更加艰难,我一个人要应付很多事情,没办法,只好让负责生活管理的朱燕明和我一起,对学员进行管理。糊盒、值日,忙前忙后。忙碌的工作并没有打消我们的工作积极性,因为我们都坚定着为这些残障人士奉献的信心,再苦再累我们也会一如既往地完成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

7、整理劳动康复训练档案。

本月,开始对学员康复档案进行了书写和评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将陆续完善这一工作。做到大家满意,领导放心。

8、为学员购买水果,改善工作环境。

我们坚持每星期为学员购买两次时令水果,如:苹果、香蕉、梨、橘子等。通过分发水果,让大家体会到一种亲情和关爱。同时,在分发水果的过程中,让所有学员体会到谦让也是一种美德。这一举动,有力的促进了我们内部的团结和互助。

9、关于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

1)继续做好乌鸡白凤丸外包装盒的糊盒任务。

2)楼道环境卫生的清洁整治工作,做到自己勤查,互查,保证学校的环境良性发展。

3)承包学校涌路内、外侧的绿化任务,学习

对绿化树木进行剪枝。

4)安排一次去北京动物园和海洋馆的游玩活动。

5)安排2次去实践基地的劳动,让学员走近社会实践大课堂。

上一篇:做人做官下一篇:读书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