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业英语考试《西方经济学》大纲

2024-08-27

金融专业英语考试《西方经济学》大纲(精选9篇)

金融专业英语考试《西方经济学》大纲 篇1

金融专业英语考试《西方经济学》大纲

宗旨?

本考试注重测试考生对经济学基本概念的.认识,并要求能熟悉经济理论及其运用。部分考题须进行运算工作。?

考试范围?

1、经济学定义及范围?

--经济学定义?

--基本经济学问题?

--稀少性、选择、机会成本?

2、供求与价格?

--个人与市场供求?

--价格需求弹性?

--无差异曲线?

3、生产与公司?

--生产流程、分工?

--生产定义、报酬递减率及规模经济?

--成本?

4、市场结构?

--完全部分?

--非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及寡头竞争垄断?

5、国民收入及公共财政?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国家收入/收支、财政预算?

--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

6、货币与银行?

--货币功能、银行功能、货币供应?

7、国际贸易?

--绝对与比较优势?

--国际收支平衡?

考试时间:2小时30分

考试形式:本考券分为两部分:甲部(20%)考生必签10个选择题,每题答对获2分;乙部(80%)考生须于6个题中选答其中4题,每题占20分。甲部考题主要测试考生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及理论的理解。乙部则以论述题为主,考生须用所学的基本概念应用于考题中。? 计算器:考生只能使用不发出声响及不能输入程式的计算器。? 参考书目:《Banking Certificate Economics》(香港银行学会出版)?

金融专业英语考试《西方经济学》大纲 篇2

(一)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与重要性

西方经济学是原国家教委统一规定的我国高校财经类专业11门核心课程之一, 该课程的原理、定律和理论, 是财经类专业大多数课程 (如管理学、营销学、国际贸易等) 的基础或相关科目。从目前国内各高校的财经类专业课程设置来看,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其他大多数专业课程乃至整个专业的教学水平, 在当前我国已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视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所在的时代背景下, 该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 课程教学的专业适应性问题

作为财经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是其他众多学科理论的共同基础, 与各专业所设课程广泛相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各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对不同专业的教学采用同样的教学内容、方式与手段。

首先,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为学生将来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打好基础, 而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又往往会有显著的区别, 这就需要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能够灵活适应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 使学生能学到对本专业后续课程学习最有用的经济学知识, 以更好地铺平学生日后的学习道路。

其次, 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素质特点上也有区别, 他们的知识结构、思维习惯、接受能力等往往不尽相同, 如果教师不能因材施教, 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效果参差不齐, 影响到教学的整体效果。

再次, 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未来就业方向上存在明显差异, 所以西方经济学课程在理论分析、运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 也应体现出相应的适应性。

其实, 如果用经济学的语言来阐述的话, 具有专业适应性的教学是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 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从而提高资源运用的总体收益。本文特以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为例, 对本课程教学的专业适应性问题进行示范性分析。

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特点

“金融管理与实务”是近年来新开设的专业, 主要培养掌握金融管理基本知识和金融实务基本技能、从事金融管理和实务操作的管理人才。目前, 该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经济数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等, 与其他财经类专业一样,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大多数专业课程都与西方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等课程更是直接以西方经济学为理论基础。

该专业所培养学生的未来就业方向主要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其他与金融、投资、财务等有关的经济部门。其中, 以各级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农村金融机构很有可能会成为本专业毕业生的最主要就业方向。

此外, 笔者还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到了本专业学生的一些素质特点。与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的情况类似, 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学生所处的知识氛围、校园文化及其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与理、工科专业学生有很大不同。

首先, 人文知识丰富, 数学基础相对薄弱。这一明显的知识结构特点, 导致学生普遍对定性分析感兴趣, 对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不愿深入。

其次, 思维方式偏重于感性认识。教学中, 学生通常对故事化、形象化的讲解内容非常感兴趣, 而讲到逻辑推导、图、表、公式、数学证明时, 则不习惯接受。最后, 缺乏对包括金融在内的各行业企业和社会的深入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学生迫切需要掌握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指导企业运营管理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和引导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经济学理论, 了解现实中竞争、垄断、金融运行、货币政策等经济问题的基本原理;但学生在这方面的实践活动相对较少, 少数同学甚至对国家的基本经济方针都难以理解。

三、具体措施和建议

(一) 授课学期的安排

针对本专业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特点,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西方经济学课程应安排在生生学完经济数学或高等数学课程之后的学期。对于这一点的必要性,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有着深刻的体会。经济数学课程中所要学到的一些高等数学工具对西方经济学而言是很重要的, 例如, 如果不懂得微分, 就无法真正理解并运用作为现代经济学理论标志的“边际分析法”及其相关概念。如果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之前没有学过或没有学完经济数学, 他在学习“边际分析法”等概念时将感到丝毫没有头绪, 或是虽知道微分、导数的简单公式, 却不明白这些概念的基本原理和现实意义, 更无法将其与“边际效用”等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边际概念有效地联系起来;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 也只能花费宝贵的授课时间为学生“补课”, 结果反过头来又要影响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 教学内容侧重点

根据前文的分析, 该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与金融领域相关。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适应这类课程的学习, 西方经济学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应有所侧重。可以根据金融体系的特点及金融理论与经济学理论的关联之处, 将与金融行业知识联系最为密切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作为本课程教学的重点。而且, 根据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金融管理类专业未来就业方向多为农村金融机构的特点, 也可以在本课程的微观经济学部分加强对农业生产的边际产出、规模报酬、要素收入以及农村社会福利、公共产品等问题的阐述, 从而增强学生对与农村、农业、农民有关的经济问题的分析本领, 增强其在未来工作过程中的环境适应能力。

(三) 互动式教学手段的运用

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学生普遍倾向于定性分析, 而对定量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步骤不感兴趣——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方向与此恰好相反。如果教师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单纯采用劝说式、灌输式的手段来向学生传授经济学的理念、方法和思维方式, 其效果必然不会太理想, 甚至有可能导致学生普遍产生抵触、厌烦心理。所以,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采取启发式、案例式等灵活、互动的教学方法。

首先, 教师可以从学生在分析与思维方式上的偏好入手, 结合教学内容及相关问题, 大量开展有针对性的提问式、对话式教学——比如, 在介绍“经济人”这一概念时, 便可以用“人的本性自私吗?”这样简单、感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从而进一步引入相应理论的介绍。这类互动手段既能引导学生运用现有的思维方式及知识储备发现和解决问题, 进而主动地接受并掌握新的理论, 又能激发学生对经济学分析手段与思维方式的了解欲望;此外, 这类教学手段也能使学生勇于自我判断, 使其能够养成积极的学习习惯、严谨的治学态度、民主的学术风气以及规范的表达方式。

其次, 应尝试采用“问题教学法”。在系统讲解基础理论的同时, 也可鼓励学生于课堂教学的最后10分钟向老师提问题, 其形式有如专家讲座后回答听众提问。此方法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并可借助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孕育其创新能力, 培养其经济头脑。

再次, 广泛开展课堂讨论。对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而言, 教师可以选择与金融领域有关的经济事件及相应数据作为讨论案例——例如“我国利率水平调整对经济的影响”、“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变化”、“我国股市的波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势”等。一方面, 以现实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手段可以为经济学理论中的分析方法、思维方式提供解释依据, 使学生更愿意、更容易接受那些看似枯燥的理论;另一方面, 教师也可以通过案例揭示理论与实际的差距, 从而使学生明白经济学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方式、经济理论适用范围和约束条件, 为学生掌握理性、客观、量化的分析手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全面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由于本专业学生思维方式偏重于感性认识, 对西方经济学中的逻辑推导、图、表、公式、数学证明等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往往较差。要想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就必不可少了。

在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中, 教师不应将多媒体看作板书教学的简单替代, 而是要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与经济学教学中的特点充分结合起来, 使其真正成为教学效果的倍增器, 并有效提高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与学生的互动性。如此一来, 教师一方面便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显示清晰、明了的优势, 克服板书在演示质量上的缺陷, 另一方面又可以用动态化、趣味化的演示方式,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摆脱对书本上的图、表、公式等“枯燥”内容的厌恶乃至恐惧感。除了运用课件外, 建立庞大且形式多样 (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 的案例库也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方式之一, 对于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西方经济学教学而言, 教师可以选择与金融危机、国际金融体系变迁等经济事件有关的视频案例在课堂上播放, 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吸引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 从而进一步增强案例教学的效果。

(五) 将科研与实践能力训练纳入教学环节

一方面, 教师在日常授课、习题、测验中都要加入促成该目标的因素;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在课外自行分组、合作完成与现实经济问题有关的分析报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登陆财经类网站或前往各级金融单位完成数据调查, 继而指导其开展理论运用、论文写作等工作, 并在课堂上组织展示与评比活动, 对符合要求的成果亦可争取在学术期刊或学生自办刊物上发表。此外, 由于经济学理论的广泛相关性, 西方经济学的实践教学也具备相应的优势, 可以充分利用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已有的国际商务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会计实验室等优势条件开展教学。总之, 该方式既可进一步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又可通过实践过程锻炼组织、管理、协作等实用技能, 使经济学走下神坛, 成为真正的致用之学。

四、小结

虽然以上分析针对的仅仅是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 但该专业在所有高职高专院校的财经类专业中可以算是一个十分典型的研究对象, 所以本文中所阐述的专业特点及应对措施必然会具有广泛的参考价值。当然, 本文所进行的分析也仍处于较为粗浅的水平, 尚有进一步改进与提高的余地, 不过笔者也相信, 相关的理论与经验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活动中得到进一步检验与完善, 并为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魏.《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探讨[J].科教文汇, 2008 (5) .

[2]、胡邦勇.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4) .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篇3

微观经济学部分

一、需求曲线、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需求、需求表和需求曲线;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定理;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供给、供给表和供给曲线;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定理;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变动;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与计算;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需求价格弹性与厂商销售收入的关系;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含义及计算;供给弹性的分类;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供求曲线的运用。

二、、效用论

主要内容:效用的概念;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恩格尔曲线;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三、生产论

主要内容:厂商的组织形式和目标;企业的本质;生产函数的定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及其相互关系;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 代率;等成本线;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扩展线;规模报酬。

四、成本论

主要内容:机会成本、显成本和隐成本的概念;各类短期成本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短期成本曲线与短期产量曲线的关系;长期成本曲线。

五、完全竞争市场

主要内容:完全竞争的定义;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和长期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六、不完全竞争市场

主要内容:垄断市场的条件;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价格歧视;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寡头市场的特征;古诺模型;斯威齐模型;寡头价格固定博弈以及其他寡头博弈;不同市场经济效率比较。

七、资源市场与收入分配

主要内容: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从厂商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要素的供给原则;劳动的供给曲线和工 资的决定;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福利经济学基本概念

八、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主要内容:垄断和反垄断政策;外部影响及其政策;公共物品和公共选择理论;不完全信息与对策。

宏观经济学部分

一、国民收入核算

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GDP的含义及核算方法;GDP与GNP、NDP、NI、PI、DPI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

二、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主要内容: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的含义;两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和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各种乘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三、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主要内容:投资的影响因素;货币需求动机;货币需求函数;IS曲线、LM曲线 的含义;IS-LM模型。

四、宏观经济政策

主要内容:财政政策的含义及工具;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工具;挤出效应、自动稳定器、流动性陷阱的含义;货币乘数的原理及计算公式;IS-LM模型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中的运用分析。

五、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主要内容: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的含义;对总需求曲线的解释;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因素;古典主义总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和常规总供给曲线的区别;AD-AS模型的运用分析。

六、失业与通货膨胀:失业的定义、类型;通货膨胀的含义、分类和衡量;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七、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主要内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与区别;经济增长核算方程;经济增长因素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新古典增长模型;经济周期的含义及特征;经济周期的类型;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乘数—加速数模型。注:

1.试卷满分150分,其中微观100分,宏观50分。

2.题型分为名词解释、单项选择、判断题、图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计算题等。

金融专业英语考试《西方经济学》大纲 篇4

第一部分 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一、选课对象

《西方经济学概论》选修的对象是经济类专科,主要是金融专科和财务会计的学生。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课程4学分,课程学时数64。

《西方经济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高等学校财经类10门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广播电视大学金融专业专升本《微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是在“经济数学”的基础上展开的。它与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相矛盾,却在很大的程度上,符合和顺应经济改革的要求和趋势,也是经济类大专专业课程的基础课。

《西方经济学》运用与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完全不同的理论逻辑和数学模型推导,揭示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以及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居民实现满足极大化,政府机构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实现充分就业,保证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的条件、机制和手段。比较计划经济的运行,分析它的长短优劣与局限,有利于提高学员的理论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专升本的学习奠定坚实经济学基础,自觉地拥护和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三、先修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经济数学

后续课程:无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导言(2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产生、发展的简史。2.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3.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区别和联系及主要方法。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稀缺性及生产可能性曲线 2.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2.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稀缺性与生产可能性曲线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难点: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的区别

第二章 需求、供给、价格(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需求函数与供给函数

2.理解均衡价格及均衡价格的变化

3.掌握需求量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需求理论

1.需求与需求函数

2.需求定理

3.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第二节

供给定理

1.供给与供给函数

2.供给定理

3.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第三节 价格的决定

1.均衡价格及形成

2.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第四节

价格对经济的调节

市场经济与价格机制

第五节

对价格干预的市场结果

1.限制价格

2.支持价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需求函数与供给函数

难点: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限制价格和支持价格

第三章 弹性理论(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的分类 2.理解需求弹性、供给弹性与税收的分摊

3.掌握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弹性、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需求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 2.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第二节 其他弹性

1.需求收入弹性及其分类 2.恩格尔定理 3.需求交叉弹性

4.供给价格弹性及分类 第三节 弹性理论的运用 1.需求弹性与总收益

2.需求弹性、供给弹性与税收的分摊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

难点:需求弹性与总收益;需求弹性、供给弹性与税收的分摊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欲望与效用;

2.理解消费者剩余;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定理

3.掌握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欲望与效用 1.欲望与效用

2.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定义 第二节 边际效用论与消费者均衡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消费者均衡

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 1.无差异曲线 2.消费可能线

3.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

第四节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 1.消费者剩余

2.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定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

难点:基数和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

第五章 生产理论(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生产函数;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2.理解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

3.掌握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等产量分析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企业理论 1.企业形式

2.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效率 第二节

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1.长期与短期 2.生产函数

3.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4.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第三节

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1.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 2.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等产量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长期与短期的含义 难点: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与等产量分析

第六章 成本与收益(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机会成本的概念、收益的概念

2.理解长期成本曲线的形状及相互间的关系

3.掌握短期成本曲线的形状及相互间的关系;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成本

1.机会成本的概念

2.机会成本的应用

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 1.短期成本分类 2.短期成本间的关系 第三节

长期成本分析 1.长期成本的分类 2.长期成本间的关系

第四节

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1.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2.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短期成本分类及短期成本间的关系 难点: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第七章 厂商均衡理论(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市场结构的划分标准

2.理解寡头市场的特征及斯威奇模型

3.掌握四个市场的长短期均衡及价格歧视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市场结构

1.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 2.市场结构的类型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1.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2.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3.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第三节 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1.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2.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3.垄断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4.垄断企业的定价策略:单一定价与歧视定价 第四节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1.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均衡 2.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比较

第五节

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1.寡头市场的特征 2.斯威奇模型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比较

难点:斯威奇模型

第八章 分配理论(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与对策

2.理解利息理论与地租理论

3.掌握工资理论、利息理论、劳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 1.生产要素的需求 2.生产要素的供给

3.工资、利率、地租与利润理论 第二节

社会收入分配 1.劳伦斯曲线和基尼系数 2.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 第三节 收入分配政策 1.过程公平论 2.收入在分配政策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工资理论、利息理论、劳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难点: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的理解

第九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市场失灵理论

2.理解市场机制解决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局限

3.掌握公共物品与外部性、道德危险与逆向选择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市场失灵

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2.外部性

第二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1.市场机制解决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局限 2.政府的作用

第三节

风险、信息不对称与市场行为 1.不确定性与风险

2.信息不对称下的道德危险与逆向选择 第四节 市场失灵论 1.公共选择理论 2.官僚主义行为模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外部性 难点:道德危险与逆向选择

第十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问题

2.理解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3.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及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及其相互关系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核算方法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3.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及其相互关系

4.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难点: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及其相互关系

第十一章 长期中的宏观经济(2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货币的基本知识 2.理解自然失业

3.掌握经济增长的含义及三个主要的经济增长模型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 1.经济增长的含义及特征 2.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3.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 第二节 长期中价格的决定 1.货币的基本知识 第三节 自然失业

1.自然失业 2.摩擦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济增长的含义及特征;自然失业

难点: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第十二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 2.理解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含义

3.掌握财产效应、利率效应、汇率效应;总需求、总供给变化对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1.总需求曲线的含义

2.总需求曲线与财产效应、利率效应、汇率效应 3.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

1.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2.短期总供给曲线与粘性工资论、粘性价格论和错觉理论 3.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4.长期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 2.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运用

难点:总需求曲线与财产效应、利率效应、汇率效应;短期总供给曲线与粘性工资论、粘性价格论和错觉理论

第十三章 短期中的宏观经济与总需求分析(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消费函数的稳定性及其意义;了解投资函数 2.理解总需求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 3.掌握消费函数、储蓄函数与乘数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消费函数理论 1.消费函数的含义

2.消费函数的稳定性及其意义 第二节 投资函数 1.投资及其组成 2.投资函数

第三节 总需求决定原理

1.总需求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 2.乘数理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消费函数的含义;消费函数的稳定性及其意义 难点:乘数理论

第十四章 货币与经济(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 2.理解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理论

3.掌握IS曲线、LM曲线与IS—LM模型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货币与金融体系 1.中央银行

2.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

第二节

货币市场与利率的决定 1.货币需求理论 2.货币供给理论 3.利率的决定

第三节

IS—LM模型 1.IS曲线 2.LM曲线 3.IS—LM模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货币需求理论;IS曲线、LM曲线 难点:IS—LM模型

第十五章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经济周期的含义及特征

2.理解失业对经济的影响、周期性失业、膨胀性与紧缩性缺口

3.掌握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胀的种类及对经济的影响;菲利普斯曲线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失业 1.周期性失业

2.失业对经济的影响 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 1.通胀的含义及分类 2.通胀对经济的影响

3.需求拉上、供给推动、供求混合的通货膨胀理论 第三节

菲利普斯曲线

1.菲利普斯曲线与新古典学派的解释 2.货币主义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 3.理性预期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胀对经济的影响;需求拉上、供给推动、供求混合的通货膨胀理论 难点:新古典学派、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及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2.理解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

3.掌握财政政策的内容、应用;掌握内在稳定器与挤出效应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况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2.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第二节

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的内容、应用 2.内在稳定器、挤出效应 第三节 货币政策

1.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 2.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财政政策的内容、应用;内在稳定器 难点:挤出效应;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

第十七章 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4学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2.理解国际收支、汇率理论、开放经济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 3.掌握国内总需求、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与贸易收支状况的影响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国际贸易与一国经济 1.当代世界国际贸易的特征 2.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影响 第二节

国际金融与一国经济 1.国际收支 2.汇率理论

第三节

开放经济中一国经济的调节

1.开放经济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 2.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调节 3.开放经济中的最优政策配合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金融专业英语考试《西方经济学》大纲 篇5

第一部分 运输经济基础知识

一、交通运输业与运输市场

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运输的意义与作用,运输业的性质与特征,交通经济带与产业梯度转移,各种运输方式技术发展,运输市场的含义、特征、结构等方面内容,以及是否具有运用这些理论分析交通运输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运输的意义与作用

运输的意义;运输的作用。

(二)运输业的性质与特征

运输业的性质;运输业的特征。

(三)交通运输与经济区位

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交通运输与农业区位;交通运输与工业区位;交通经济带;产业梯度转移;亚欧大陆桥。

(四)不同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征及发展新动向

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及发展新动向。

(五)运输市场的含义、特征与结构

运输市场的含义;运输市场的构成;运输市场的特征;运输市场的结构。

二、可持续交通运输体本系与铁路发展规划

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可持续交通运输、外部性、交通运 输外部性、交通规划的概念和交通运输外部性的表现,是否掌握解决交通运输外部性的方法和途径、铁路发展规划的作用和意义、铁路网规模的预测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是否具有 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交通运输外部性和铁路发展规划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可持续交通运输的基本内容

可持续交通运输基本内容的四个方面。

(二)交通运输的外部性分析与评估

外部性的概念,外部性的解决办法;交通运输外部性的概念、层次;交通运输外部性的分析与评估方法。

(三)交通运输外部性的治理

解决交通运输外部性的办法与政策取向,相关国家解决交通运输外部性的措施和办法。

(四)交通建设项目的次生环境影响评价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概念和构成;次生环境影响评价,、(五)交通规划内容与铁路发展规划

交通规划内容;铁路网规划的原则;交通运输规划与预测可采用的方法~节点法。

三、运输产品

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运输产品性质、运输产品的整体概念,是否掌握运输产品效用及产品组合、运输产品类型等方面 知识,以及是否具有运用这知识进行运输产品管理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运输产品性质

运输产品的基本含义与效用;运输产品的无形性;运输产品的网络性;运输产品的完整性;运输产品的替代性与互补性;运 输产品的公共物品属性。

(二)运输产品的整体概念

一般产品的整体概念;运输产品的整体概念;运输产品的评 价体系。

(三)运输产品效用及产品组合运输产品效用;运输产品组合。

(四)运输产品品牌、类型及产品生命周期

运输品牌的相关内容,品牌效果;运输产品类型与产品生命周期。

四、运价制定原理与方法

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运价基本原理,运价的结构与形式,制定运价的效率原则,运价体制改革等内容,以及是否具有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运价分析、运价制定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运价制定的基本原理

运输价值与运价的关系;运价的意义;运价制定的一般原理。

(二)运价的结构与形式

运价的结构;运价的形式;制定运价的方法。

(三)铁路旅客与货物运价

影响铁路运价的因素;铁路旅客运价;铁路货物运价;铁路货物运价的调整;铁路快运货物班列运价。

五、企业财务管理

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财务管理的含义、目标及其影响因素、基本功能等内容,是否掌握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是否具有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进行财务分析和管理的能 力。

考试内容

(一)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财务管理的含义;财务管理的目标及其影响因素;财务管理的基本功能;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资金筹集管理:资本金和负债,资金的筹集渠道,资金的筹集方式;资产的管理:资产的概念和特点,流动资产的管理,同定资产的管理,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管理;企业对外投资管理;成本和费用管理;铁路运输收入和利润管理;财务会计报告与财务分析。

第二部分 铁路运输专业知识与实务

六、交通运输、物流体系与供应链管理

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物流、物流体系,是否掌握供应链的特征与管理、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和知识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是否具有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综合物流体系与物流运输系统评价

物流的概念;物流业发展进程的三个阶段;综合物流体系与物流运输系统评价。

(二)供应链的特征与管理

供应链,逆向供应链,闭环供应链,绿色供应链;供应链的特征;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三)基于供应链的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的含义;第三方物流成功运作的关键因素;第三 方物流对供应链企业的影响。

七、铁路运输市场营销

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铁路运输市场营销的含义和特征,是否掌握运输市场营销管理、运输代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是否具有运用铁路运输市场营销理论指导铁路运输市场营销实践活动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铁路运输市场营销概述

铁路运输市场营销的含义;铁路运输市场营销特征。

(二)运输市场营销管理过程

运输市场营销过程;运输企业营销规划。

(三)运输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的含义与作用,有效市场细分的原则;运输市场细分;旅客运输市场、货物运输市场细分。

(四)运输代理

运输代理的含义及功能;运输代理企业的基本条件;国际货物运输代理的业务范围;货运代理市场的特点。

八、铁路运输需求及运量预测

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运输需求的含义和特征,是否掌握运。输需求的影响因素、运输需求弹性、运输市场调查与运量预测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是否具有运用运输需求及运量预测等知识进行运输需求分析、运输市场调查和运量预测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运输需求的含义和特征

运输需要和运输需求的含义;运输需求的构成要素;运输需求的特征。

(二)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

影响旅客运输需求的因素;影响货物运输需求的闪索

(三)运输需求弹性

运输需求弹性的计算方法。

(四)运量预测

运输市场调查;运量预测的内容与方法。

九、铁路旅客运输

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铁路客运旅行服务、客运票价等知识,是否掌握旅客运输主要指标、客运机车车辆运用等知识和方法,以及是否具有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铁路旅客运输管理和客运机车车辆运用管理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铁路旅客运输概述

客运旅行服务;列车乘务组、乘务员需要晕计算;动车组列车乘务组;铁路旅客票价体系及票价计算。

(二)铁路旅客运输主要指标及其计算分析

始发旅客人数、发送旅客人数、运送旅客人数;旅客周转量;旅客平均行程;旅客运输密度;客运完成情况分析。

(三)客运机车车辆运用分析

客运机车车辆工作数量指标;客运机车车辆工作效率指标;综合效益指标。

十、铁路货物运输

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铁路货物运输种类、铁路货运作业组织、货物运到期限等知识,是否掌握货物运输指标及计算方法、货物运输费用及计算方法、货运机车车辆运用等知识,以及是否具有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铁路货物运输管理和货运机车车辆运用管理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铁路货物运输概述

铁路货物运输种类;铁路货运作业组织;货物运到期限。

(二)铁路货物运输指标与货物运输费用

货物重量指标及计算;货物周转量指标及计算;货物平均运程计算;货物运价的分类;货物运费的计算条件、程序;整车、零担、集装箱运费计算;货运其他费用及计算。

(三)货运机车车辆运用分析

机车运用工作指标与计算方法;机车运用效率指标与计算方法;货车运用指标与计算方法;机车车辆运用相关指标间的关系;对货车周转时间的分析;对货运机车日产量的分析。

十一、铁路人力资源管理与分新

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铁路人力资源的特点、数量与质量,是否掌握铁路劳动定额的分类、人工成本指标及劳动生产率的指标计算与分析、工资等级制度、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保险福利费用等知识和方法,以及是否具有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铁路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人力资源的特点;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二)铁路劳动定额、企业人工成本和劳动生产率

铁路劳动定额的分类、特点;企业人工成本的指标计算;劳动生产率指标计算与分析。

(三)铁路职工的劳动报酬和保险福利费用

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工资等级制度的特点;工 资等级制度的构成要素;在岗职工 资总额;非在岗职工生 活费;工 资总额的计算原则;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日;保险福利费用的内容、统计原则;离休、退休、退职人员保险福利费用构成。

十二、铁路运输 成本

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机会成本概念,铁路运输成本含义和分类,是否掌握铁路运输成本计算,高速铁路运营成本计算,铁路运输成本费用分析与控制等知识和方法,以及是否具有运用这 些知识和方法进行铁路运输成本管理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铁路运输成本概述

成本的分类;机会成本的含义;铁路运输成本含义;铁路运输成本费用预测;铁路运输成本费用决策;铁路运输活动的机会成本。

(二)铁路运输成本计算

定期铁路运输成本计算;不定期铁路运输成本费用计算,包括支出率法的概念、高速铁路运营成本计算、铁路资本成本

(三)铁路运输成本费用分析与控制

影响铁路运输成本费用的因素;与铁路运输成本成 本正向或反向变化的各项指标;量本利分析方法。

十三、铁路投融资分新

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融资与投资概念、投资类型、投融资特点、融资方式分类,是否掌握企业投融资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以及是否具有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融资与投资管理的能力。考试内容

(一)铁路投融资概述

融资与投资概念;投资的类型;铁路产业投融资特点;我国铁路融资方式分析;企业融资方式分类。

(二)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与筹措

建设项目概念及其分类;项目权益资金的筹措方式:股东直接投资、股票融资、政府投资;项目负债资金的筹措方式:信贷融资、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债券融资、信托融资、租赁融资、项目融资、BOT融资、ABS融资、供应链融资。

(三)资金成本及其计算

资金成本的概念;资金成本计算。

(四)资金结构及其优化

融资风险的衡量;投资项目的资金结构分析;资金结构的定量分析方法简介。

十四、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

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与资金时间价值相关的概念,是否掌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以及是否具有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项目评价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资金的时间价值

资金时间价值的基本概念;现值、终值和年金的换算;现金流量与等值计算。

(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概述

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经济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经济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的选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建设项目的主要经济评价参数。

(三)经济评价方法

反映建设项目盈利能力的经济评价指标:净现值,净现值率,内部收益率,静态投资回收期,总投资收益率,项目资本金利润率;反映建设项目偿债能力的经济评价指标: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资产负债率。

(四)投资方案经济比选和不确定性分析

方案经济比选概述;不确定性分析:敏感性分析,风险分析。

十五、铁路运输服务质量

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服务的含义和分类,是否掌握运输企业的顾客价值、运输服务质量管理、运输服务质量指标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是否具有运用铁路运输服务质量方面的理论提高运输服务质量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运输服务

服务的含义;运输服务及其分类。

(二)运输企业的顾客价值

顾客价值的含义;运输企业顾客价值的内容;顾客让渡价值的内容。

(三)运输服务质量

运输服务质量的管理;质量成本;运输服务的有形展示;运输企业的CI战略;运输企业的CS战略。

(四)铁路运输服务质量管理

铁路运输服务质量问题的分类;对铁路运输服务质量问题的处理;旅客车站服务质量指标;旅客列车服务质量指标。

(五)动车组列车及高铁车站相关服务质量规范

动力组列车服务质量规范内容;高铁车站服务质量规范内容。

经济师资料汇总(各科目考试大纲、讲义、资料试题):

金融专业英语考试《西方经济学》大纲 篇6

考试复习大纲(专业知识)

第二章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综合测试题

(一)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简述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意义。41.商业银行的存款决定其资产;存款是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行业的标志;存款是银行的血液,是金融业

竞争的焦点。

42.简述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42.盈利性指标体系;流动性指标体系;风险指标体系;清偿力和安全指标体系;经营效率指标体系。

43.简述信用分析的基本要素。43.品德;能力;资本;担保;条件。

44.简述商业银行常用的风险处理方法。44.风险预防;风险回避;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抑制;风险补救。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45.试述商业银行加强现金管理的措施。45.应将库存现金状况与有关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应实现出金出纳业务的规范化操作;要掌握储蓄现 金收支规律;解决压低库存现金的技术性问题;严格库房安全管理措施。

46.试述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策略。46.根据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可分为分子策略和分母策略。分子策略主要是通过增加银行资本,提 高资本充足率,又包括内源资本和外源资本策略。分母策略主要是通过改善资产质量,调整资产组合中的不 同风险资产的比重,即通过调整低风险资产和减少高风险资产来提高资本充足率。

六、实务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47.某企业持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到一家商业银行申请贴现,汇票面额为1000000元,60天后到期,贴现率为6%,则银行贴现该票据时贴现利息和应付金额。47.贴现利息10000元,实付贴现额90000元。

48.某银行分理处的最适运钞量是12万元,提前时间为两天,平均每天正常投放量为5万元,预计每天 最大投放量为6万元。计算保险库存量和现金调拨临界点。48.保险库存量是2万元;现金调拨临界点是12万元。

综合测试题

(二)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简述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目的。41.获取收益;分散风险;补充流动性;合理避税等o

42.简述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的含义及分类定义。42.即按贷款的内在质量分为五级贷款,也称五级分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43.简述商业银行资本的作用(或功能)。43.当银行破产时,银行资本首先被用于赔偿非保险性存款;吸收银行的意外亏损,特别是贷款损失;购 置日常金融服务所需的各种装备与设施;限制银行资产规模的盲目膨胀。

44.简述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管理目的和原则。44.现金资产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确保银行流动性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现金资产占总资产的比 重,使现金资产达到适度的规模。现金资产的管理原则:适度存量控制原则;适时流量调节原则;安全性原则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45.试述影响商业银行存款的因素,并分析商业银行如何增加存款。45.宏观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当局推行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法制法规建设;微观因素包括存 款利率和服务收费;金融服务的项目和质量;贷款是否便利;银行的资产规模及信誉;银行形象和雇员形象。

商业银行如何增加存款:存款利率和服务收费策略;提高金融服务的项目和质量;提高银行资信水平。

46.试述商业银行为什么必须建立内控制度?内部控制的原则和内容是什么? 46.建立内控目的: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其经营目标。内控原则:全面性、审 慎性、有效性和独立性o内控内容: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完善的规章制度;监控环节二一有关报告和报表;职责分离;有限授权;银行档案准确完整;落实安全保卫措施;会计账户的核对、核销。

六、实务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47.设银行对某含息票债券采取购买后持有到期的投资策略。此种债券为面值1000元,息票每年支付 70元,期限为10年的含息债券,当前市价为920元,该债券的最终平均收益率为多少? 47.债券的最终平均收益率为8.13%。

48.已知A银行资产收益率为1%,杠杆比率为12.5,求A银行的资本收益率。48.A银行的资本收益率为12.5%。

综合测试题

(三)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简述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无)

42.简述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无)

43.简述商业银行资本适度的含义。(无)

44.简述银行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44.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都不能揭示银行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现金流量表,可将利润同资产、负债、所 有者权益的变动结合起来,并揭示银行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45.试述超额准备金需要量的影响因素及调节准备金的方式。45.同业拆借;短期证券回购及商业票据交易;总行与分支行之间的资金调度;向中央银行融资金(再贷 款再贴现);出售其他资产(如中长期证券、贷款、固定资产)。

46.负债管理方法对银行的风险性、安全性、流动性产生什么影响? 46.负债管理理论的出现标志着商业银行在资金管理方法上的一大进步,摆脱了被动负债的制约。但同 时也要看到,负债管理依赖货币市场借入资金来维持流动性,必然会受到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的影响和外 部不可测因素的制约,因而增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借入资金需要付出较高的利息,也增大了银行的经营成 本。因此负债管理并不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

六、实务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47.某商业银行有一笔250万元的贷款,其中30万元为损失类贷款,可疑类贷款为30万元,请问应该计 提呆账准备金多少?(计提专项呆账准备金比例:损失类为100%、可疑类为50%;计提普通呆账准备金比例 为1%)47.呆账准备金为47.05万元。

金融专业英语考试《西方经济学》大纲 篇7

课程类型: 专业限选 课程代码: 0640051 课程学时: 56(含实验课时8节)学分: 4 开课时间: 四 年级

一 学期 开课单位: 财经系 大纲执笔人: 董聪聪

大纲审定人: 谷雯

一、课程性质、任务

金融风险与管理是财经系为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限选课。本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主要为培养具备金融风险管理专业知识的高级财务人才服务。随着金融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风险日趋复杂多样,特别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渐突出,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金融风险管理的技巧,提高对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比较与选择能力,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运用所学理论 与专业知识,化解企业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所面临的金融风险。

备注:本教学大纲以谷秀娟著《金融风险管理》为编写标准,内容有适当修改和增减。

二、课程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部分

1、金融风险管理概述(第一章)1.1金融风险与金融风险管理 1.2金融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

2、估值基础(第二章)2.1资金的时间价值 2.2单一证券的收益与风险

3、证券的风险与定价(第三章)3.1证券组合理论与EMH假说 3.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3.3会套利定价理论

4、期权定价理论与投资策略(第四章)

4.1期权价值的决定因素 4.2二项式模型

4.3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

5、利率风险管理(第五章)5.1利率风险分类与衡量 5.2久期模型 5.3利率衍生品

6、市场风险的度量(第六章)

教学目标

了解 掌握

理解 掌握

理解 理解 理解

了解 掌握 掌握

了解

掌握 掌握 1 1 6 2 2 8 2 4 8 学时分配 48 1 2 1 适用专业: 经济学(金融方向)6.1在险价值法 6.2在险价值计算

6.3巴塞尔委员会标准模型

7、VAR方法的应用(第七章)

7.1用VAR法度量、控制并积极管理风险

8、信用风险管理(第八章)

8.1违约风险与信用风险暴露

8.2 Credit Metrics模型和Credit Risk+模型 8、3信用风险的组合模型

9、操作风险管理(第九章)9.1操作风险度量上 9.2操作风险度量下

10、全面风险管理(第十章)10.1风险体系和事件风险 10.2全面风险管理

实训教学部分

1、操作风险分析

2、市场风险分析

3、系统性风险分析

4、信用/流动性风险分析 总学时:56学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 掌握 掌握 了解

了解 掌握 掌握

了解 掌握

了解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2 4 10 2 4 2 4 2 2 1 2 2 2

1、重点:资金的时间价值、单一证券的收益与风险、证券组合理论与EMH假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期权价值的决定因素、二项式模型、利率风险分类、久期模型、利率衍生品、信用风险管理、操作风险度量、全面风险管理。

2、难点: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在险价值法、巴塞尔委员会标准模型、Credit Metrics模型、Credit Risk+模型、信用风险的组合模型。

三、课程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课堂讲授:采用课堂讲授,使用多媒体课件并组织实训的方式。

(二)实验教学:案例分析与讨论

(三)作业:以计算题为主。

(四)考试

1、考试方法:

采用闭卷笔试,卷面分满分100分,占总成绩50%;实训成绩满分100分,占总成绩30%;平时成绩满分100分,占总成绩20%。

2、各章考题权重

第二章 10% 第三章 10% 第四章 15% 第五章 15% 第六章 15% 第八章 15% 第九章 10% 第十章 10%

3、考试题型与比例

单项选择:20% ;简答题:30% ;计算题50%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前端课程为《投资学》,后续课程为注册风险管理师考试培训。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谷秀娟,《金融风险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

1、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张捷著《基础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金融专业英语考试《西方经济学》大纲 篇8

一、总体要求

掌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模型、基本分析方法和计算技巧,三部分所占比例分别为65%、65%和20%(满分150分)。

二、考试重点内容

(一)供求理论,弹性理论、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税收分摊等的计算方法

(二)效用与消费者行为理论,能够根据效用函数求解需求函数等等

(三)厂商理论,能够进行计算分析

(四)市场结构理论,主要是厂商短期与长期均衡、市场效率,及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五)生产要素价格理论,特别是劳动的供给与需求,以及收入分配理论

(六)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理论

(七)宏观经济系统的主要指标与相互关系(基本定律)

(八)总供给与总需求理论、IS-LM模型

(九)经济增长理论

(十)经济周期理论(又称商业周期理论)

(十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范畴、工具与效果评价

(十二)汇率决定理论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政策的效果分析

(十三)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特征与建模步骤

(十四)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假设、参数估计方法、置信区间、显著性检验等

(十五)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异方差性、自相关性、多重共线性,以及克服随机解释变量的方法等

(十六)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识别,以及各种估计方法:狭义的工具变量法、间接最小二乘法,及二阶段最小二乘法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知识

1、经济学的定义

2、选择、权衡和机会成本

3、边际量与激励

4、自愿交换与有效市场

5、生产可能性边界

6、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

7、了解经济学的历史演进和标志性作品

8、经济数据的类型

9、图形绘制与分析 第二部分 供求理论及其应用

1、需求与需求曲线

2、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3、市场需求与个人需求

4、供给与供给曲线

5、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

6、市场供给与个人供给

7、供求均衡和意义

8、价格机制的作用方式

新祥旭www.xxxedu.net

9、需求弹性及其计算

10、供给弹性及其计算

11、消费者剩余

12、生产者剩余

13、竞争市场的效率与公平

14、住房市场与租金上限

15、劳动市场与最低工资

16、税收分摊与需求弹性、供给弹性

17、税收与效率

18、非法物品市场

19、农产品价格稳定政策

第三部分 效用与消费者理论

1、效用、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基数效用理论下的消费者均衡

4、需求曲线的推导

5、能运用拉格朗日方法,从效用函数等推导出需求函数

6、消费者偏好的假设

7、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8、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9、预算线

10、序数效用理论下的消费者均衡

11、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之间的联系

12、收入-消费曲线

13、消费者需求曲线

14、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及其应用

15、市场需求曲线 第四部分 生产者理论

1、生产函数:概念、常见的生产函数形式

2、短期生产函数

3、长期生产函数

4、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

5、规模报酬

6、长期生产的经济区域

7、成本的概念

8、短期成本理论

9、长期成本理论

第五部分 市场结构理论

1、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3、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4、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5、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均衡

6、完全竞争市场均衡的效率

7、完全垄断市场

8、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9、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10、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的说明

11、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12、垄断厂商的差别定价

13、自然垄断

新祥旭www.xxxedu.net

14、垄断竞争市场

15、垄断市场的效率与福利损失

16、寡头市场的特征

17、折弯的需求曲线

18、寡头的决策

19、博弈论 :纳什均衡,几个主要的博弈矩阵 第六部分 生产要素价格理论

1、收入分配和财富

2、洛伦茨曲线

3、基尼系数

4、收入再分配

5、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

6、生产要素的需求

7、完全竞争厂商面临的要素供给

8、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和供给的均衡

9、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价格的决定

10、劳动市场的均衡和工资

11、土地市场的均衡和地租

12、资本市场的均衡和利息

第七部分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1、市场失灵的含义与成因

2、垄断与政府管制

3、外部性的含义

4、外部性与经济效率

5、消减外部性的对策

6、产权与科斯定理

7、公共物品的特征

8、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9、公共物品与经济效率

10、公共物品的处理方式

11、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12、委托人-代理人问题

13、不确定性与风险

第八部分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经济活动的衡量

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与研究方法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3、宏观经济的理想状态与运行目标

4、宏观经济学的变量体系与核算原理

5、国民收入恒等式

6、国内生产总值与自然产出

7、消费者价格指数、失业率与充分就业

第九部分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与总需求-总供给理论

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2、政府支出与投资乘数原理

3、货币需求决定与利率决定

4、银行体系与货币供给

5、货币乘数与货币数量说

6、两部门、三部门经济的IS-LM模型

7、由IS-LM模型导出的总需求函数

8、总供给的一般形式

新祥旭www.xxxedu.net

9、宏观经济均衡

第十部分 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1、失业与就业的概念、统计指标与类型

2、奥肯法则

3、劳动力市场与工资率

4、工资刚性与粘性

5、通货膨胀概念与后果

6、菲利普斯曲线

7、理性预期与通货膨胀

8、通货膨胀的治理

第十一部分 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

1、经济周期现象与测量

2、经济周期的根源

3、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4、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

5、财政政策分析

6、货币政策分析

7、宏观经济政策效果 第十二部分 经济增长理论

1、经济增长的概念与方式

2、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与内生增长)

3、技术进步与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4、技术进步与知识经济

第十三部分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1、国际经济活动与比较优势理论

2、国际收支帐户

3、国际收支平衡以及调节手段

4、汇率决定理论与汇率管理

5、购买力平价与利率平价

6、关于固定汇率制度的蒙代尔-弗莱明三角形定理

7、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和宏观经济均衡

第十四部分

计量经济学概述

1、了解计量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2、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内容、目的

3、熟练掌握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特征与建模步骤 第十五部分

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

1、熟悉多元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形式、基本假设条件与参数估计

2、熟练掌握一元及多元线性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式、性质

3、掌握多元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方程显著性检验以及变量显著性检验

4、掌握多元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参数估计量的置信区间

5、掌握多元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的预测值的置信区间

6、了解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最大似然估计及矩估计方法 第十六部分

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检验

1、掌握异方差性的定义、经济背景、后果、异方差检验,以及克服异方差性的方法

2、掌握序列相关的定义、经济背景、后果、序列相关检验,以及克服序列相关的方法

3、掌握多重共线性的定义、背景、后果、多重共线性检验,及克服多重共线性的方法

4、理解随机解释变量的定义、经济背景、后果,以及克服随机解释变量的方法

新祥旭www.xxxedu.net

第十七部分

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与方法

1、掌握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概念,2、掌握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识别,3、掌握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估计方法:狭义的工具变量法、间接最小二乘法,及二阶段最小二乘法

四、考试题型

选择题(单选或多选)、判断题、简答题、分析题、计算题、论述题(可能包括但不一定在一次考试中全部出现)。

《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篇9

掌握金融市场的概念;熟悉金融市场的分类;了解影响金融市场的主要因素;熟悉金融市场的特点;掌握金融市场的功能。

熟悉非证券金融市场的概念,了解非证券金融市场的分类(股权投资市场、信托市场、融资租赁市场等)。

了解全球金融市场的形成及发展趋势;了解国际资金流动方式;熟悉全球金融体系的主要参与者;了解金融危机的教训。

第二节 中国的金融体系

了解建国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演变历史;熟悉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了解影响我国金融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

了解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的有关情况;熟悉我国金融市场“一行三会”的监管架构。

了解中央银行主要职能;熟悉存款准备金制度与货币乘数的概念;掌握货币政策的概念、措施及目标;掌握货币政策工具的概念及作用原理;了解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第三节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

掌握资本市场的分层特性;掌握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主要内容与结构特征。

熟悉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熟悉场内市场的定义、特征和功能;熟悉场外市场的定义、特征和功能;熟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概念、上市公司的类型和管理规定;熟悉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挂牌公司的类型和管理规定;熟悉私募基金市场、区域股权市场、券商柜台市场、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章 证券市场主体 第一节 证券发行人

掌握证券市场融资活动的概念、方式及特征;掌握直接融资的概念、特点和分类;熟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区别。

掌握证券发行人的概念和分类;熟悉政府和政府机构直接融资的方式及特征;熟悉企业(公司)直接融资的方式及特征;掌握金融机构直接融资的特点;熟悉直接融资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第二节 证券投资者

掌握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了解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及演化。

掌握机构投资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熟悉机构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熟悉政府机构类投资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掌握金融机构类投资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熟悉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的概念与特点;掌握企业和事业法人类机构投资者的概念与特点;掌握基金类投资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掌握个人投资者的概念;熟悉个人投资者的风险特征与投资者适当性。

第三节 中介机构

掌握证券公司的定义;了解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历程;掌握我国证券公司的监管制度及具体要求;掌握证券公司主要业务的种类及内容。

熟悉证券服务机构的类别;熟悉对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的管理;熟悉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管理;熟悉对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的管理;熟悉对资信评级机构从事证券业务的管理;熟悉对资产评估机构从事证券、期货业务的管理;掌握对证券金融公司从事转融通业务的管理;熟悉证券服务机构的法律责任和市场准入。

第四节 自律性组织

掌握证券交易所的定义、特征及主要职能;熟悉证券交易所的组织形式;了解我国证券交易所的发展历程。

了解证券业协会的性质和宗旨;了解证券业协会的历史沿革;熟悉证券业协会的职责和自律管理职能;了解证券业协会的机构设置。

熟悉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设立条件与主要职能;熟悉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登记结算制度。

掌握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来源、使用、监督管理;熟悉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设立的意义和职责。

监管机构

熟悉证券市场监管的意义和原则、市场监管的目标和手段;掌握我国的证券市场的监管体系;掌握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其组成;熟悉《证券法》赋予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

第三章 股票市场 第一节 股票

掌握股票的定义、性质、特征和分类;熟悉普通股票与优先股票、记名股票与不记名股票、有面额股票与无面额股票的区别和特征;掌握股利政策、股份变动等与股票相关的资本管理概念。

掌握股票票面价值、账面价值、清算价值、内在价值的概念与联系;熟悉股票的理论价格与市场价格的概念及引起股票价格变动的直接原因;了解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相关因素。

掌握普通股股东的权利和义务;掌握公司利润分配顺序、股利分配条件、原则和剩余资产分配条件、顺序;熟悉股东重大决策参与权、资产收益权、剩余资产分配权、优先认股权等概念。

熟悉优先股的定义、特征;了解发行或投资优先股的意义;了解优先股票的分类及各种优先股票的含义。

了解我国各种股份的概念;了解我国股票按投资主体性质的分类及概念;了解我国股票按流通受限与否的分类及概念;熟悉A股、B股、H股、N股、S股、L股、红筹股等概念。

了解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情况。

第二节 股票发行

熟悉股票发行制度的概念;了解我国的股票发行制度的演变;掌握审批制度、核准制度、注册制度的概念与特征;掌握保荐制度、承销制度的概念;了解股票的无纸化发行和初始登记制度。

掌握新股公开发行和非公开发行的基本条件、一般规定、配股的特别规定、增发的特别规定;熟悉增发的发行方式、配股的发行方式。

第三节 股票交易

掌握证券账户的种类;掌握开立证券账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掌握证券交易原则和交易规则;掌握委托指令的基本类别;掌握证券交易的竞价原则和竞价方式;了解做市商交易的基本概念与特征;了解融资融券交易的基本概念。

熟悉委托指令的内容;熟悉委托受理的手续和过程;了解证券托管和证券存管的概念;了解我国证券托管制度的内容;了解证券买卖中交易费用的种类;了解股票交易的清算与交收程序;了解股票的非交易过户和担保业务;了解证券委托的形式;了解委托指令撤销的条件和程序。

熟悉股票价格指数的概念和功能;了解股票价格指数的编制步骤和方法;熟悉我国主要的股票价格指数;了解海外国家主要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指数。

了解沪港通的概念及组成部分;了解沪港通股票范围及投资额度的相关规定。

第四章 债券市场 第一节 债券

掌握债券的定义、票面要素、特征、分类;熟悉债券与股票的异同点;熟悉影响债券期限和利率的主要因素。

掌握政府债券的定义、性质和特征;掌握中央政府债券的分类;了解我国国债的品种、特点和区别;掌握地方政府债券的概念;熟悉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主体、分类方法;了解我国国债与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情况。

掌握金融债券、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的定义和分类;了解我国金融债券的品种和管理规定;熟悉各种公司债券的含义;了解我国企业债的品种和管理规定;了解我国公司债的管理规定;熟悉我国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的区别。

掌握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定义和特征。

掌握国际债券的定义、特征和分类;掌握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的概念、特点;了解我国国际债券的发行概况。

第二节 债券的发行与承销

掌握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熟悉记账式国债和凭证式国债的承销程序;熟悉国债销售的价格和影响国债销售价格的因素。

了解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和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异同。

熟悉我国金融债券的发行条件、申报文件、操作要求、登记、托管与兑付的有关规定;了解次级债务的概念、募集方式;了解混合资本债券的概念、募集方式。

熟悉我国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发行的基本条件、募集资金投向和不得再次发行的情形;了解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发行的条款设计要求。

熟悉企业短期融资融券和中期票据的注册规则、承销的组织;熟悉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的特点、发行规模要求、偿债保障措施、评级要求、投资者保护机制。

熟悉证券公司债券的发行条件与条款设计;了解证券公司次级债券的发行条件;了解证券公司债券发行的申报程序、申请文件的内容;熟悉证券公司债券的上市与交易的制度安排。

了解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的发行与承销的有关规定。

第三节 债券的交易

掌握债券现券交易、回购交易、远期交易和期货交易的基本概念;熟悉债券现券交易、回购交易、远期交易和期货交易的流程和区别;掌握债券报价的主要方式;熟悉债券的开户、交易、清算、交收的概念及有关规定;熟悉债券登记、托管、兑付及付息的有关规定。

掌握债券评级的定义与内涵;了解债券评级的程序;熟悉债券评级的等级标准及主要内容。

了解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了解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熟悉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交易方式、托管方式及结算方式;熟悉债券市场转托管的定义及条件。

第五章 证券投资基金与衍生工具

第一节 证券投资基金

掌握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和特征;掌握基金与股票、债券的区别;熟悉基金的作用;熟悉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概况;熟悉证券投资基金的分类方法;掌握契约型基金与公司型基金、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的定义与区别;掌握货币市场基金管理内容;熟悉各类基金的含义;掌握交易所交易的开放式基金的概念、特点;了解ETF和LOF的异同;了解私募基金的概念、特点;了解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概况。

熟悉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权利与义务;掌握基金管理人的概念、资格、职责、更换条件、业务范围;掌握基金托管人的概念、条件、职责、更换条件;熟悉基金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熟悉基金的管理费、托管费、交易费、运作费、销售服务费的含义和提取规定;掌握基金资产净值的含义;熟悉基金资产估值的概念及估值的基本原则。

熟悉基金收入的来源、利润分配方式与分配原则;掌握基金的投资风险;掌握基金的投资范围与投资限制。

第二节 衍生工具

掌握衍生工具的概念、基本特征;掌握衍生工具的分类;掌握股权类、货币类、利率类以及信用类衍生工具的概念及其分类;掌握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的定义、基本特征和区别。

掌握金融期货、金融期货合约的定义;了解金融期货合约的主要种类;掌握金融期货的集中交易制度、保证金制度、无负债结算制度、限仓制度、大户报告制度、每日价格波动限制、强行平仓、强制减仓制度等主要交易制度;掌握金融期权的定义和特征;熟悉金融期货与金融期权的区别;熟悉金融期权的主要功能;了解金融期权的主要种类。

了解人民币利率互换的业务内容;了解信用违约互换的含义和主要风险;掌握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交换公司债券的概念、特征、发行基本条件;熟悉可交换债券与可转换债券的不同。

掌握资产证券化的定义、主要种类;熟悉资产证券化各方参与者的条件和职责;熟悉资产证券化的具体操作要求;了解结构化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义和分类。

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动因、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特点与功能;了解我国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状况。

第六章 金融风险管理 第一节 风险概述

掌握风险的概念与特征;熟悉风险的来源、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掌握金融风险的分类;熟悉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的概念;熟悉宏观经济风险、购买力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的概念与特点;熟悉信用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 风险管理

上一篇:锦绣东方营销推广方案下一篇:主持词-2017北京隆盛佳创有限公司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