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干部级别

2024-10-15

中国干部级别(通用6篇)

中国干部级别 篇1

中国干部行政级别划分

纵观当下中国行政,基本上分为五套班子,即党委、人大、政府、政协(这四者即通常所说的四套班子)、纪委。

中国干部级别划分

国家级正职:

(包括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等国家头号人物)

国家级副职:

(包括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书记、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人大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军委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香港特别行政区首席长官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首席长官等)

省部级正职:

(包括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长、省政协主席等,直辖市市委书记、直辖市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直辖市市长、直辖市市政协主席等,以及国务院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等)中共中央直属机构: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等 中台办主任

中纪委副书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下属机构主任委员

国务院各部委正职干部(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

国务院直属机构: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等

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

国务院直属事业机构:新华通讯社、国家行政学院等 全国政协下属部门机构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书记处书记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省长、上海市市长)

部队正军职干部(如:江苏省军区司令员、某集团军第12军军长)

省部级副职:

(包括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省政法委书记、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人大常委、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等,直辖市市委副书记、直辖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直辖市人大常委、直辖市副市长、直辖市市政协副主席等,以及国务院各部副部长、各委员会副主任等,还有一些行政级别是正厅但是必须要副部来兼任的,一般认为那个单位是副部级单位,如省委宣传部、组织部、纪委等必须由省委常委或者省委副书记兼任。中共中央直属机构副职(如:中联部副部长)

国务院各部委副职干部(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正职干部(如:国家邮政总局局长)国务院直属事业机构(如:中国地震局和中国气象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安徽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副省级城市的市委书记、人大主任、市长和政协主席(如:杭州市委书记、南京市市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党委书记及校长(“985”):(如: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浙江大学校长)

部队副军职干部(如:浙江省警备司令部副司令、某集团军第31军副军长)

厅局级正职:

以前叫地厅级,主要是地级市(各自治州)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市长、市政协主席等;省级下属单位,如省公安厅厅长;国家各部下属单位,如外交部新闻司司长。

国务院部委各司正职干部(如: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外交部欧亚司司长、财政部会计司司长)

国务院由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副职:(如: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正职干部(如:河北省交通厅厅长,北京市财政局局长)

副省级城市的市副书记、市委常委,人大副主任、政府副市长、政协副主席(如:宁波市副市长、南京市副市长)

各地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无锡市市长、泰州市市长)

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团省委书记

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本科高等院校的党委书记及校长:(如:苏州大学党委书记、苏州大学校长)

部队正师职干部(如:某集团军第1军后勤部部长、某集团军第34师政委)

注:以上为高级干部

厅局级副职:

地级市市委副书记、市委常委、市人大副主任、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等;省级下属单位,如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各部下属单位,如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等。还有一些行政级别是正处但是必须要副厅来兼任的,一般认为那个单位是副厅级单位,如市委政法委,市委宣传部、组织部、纪委等必须由市委常委或者市委副书记兼任。

国务院部委各司副职干部(如: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副司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副职干部(如:黑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安徽省司法厅副厅长、重庆市财政局副局长)

副省级城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正职(如:大连市建设局局长、南京市教育局局长、江宁区区长)

各地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苏州市副市长、南通市副市长)省直属专科高等院校党委书记及校长 地级市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

部队副师职干部(如:某集团军第35师副政委、179旅旅长)

县处级正职:

包括县(县级市、地厅级市下属区、旗等)党委书记、(区)县人大主任、(区)县长、(区)县政协主席、地级市所属各局委办的局长、主任,如市公安局局长、司法局局长等,还有厅级各单位下属,如省公安厅政治处处长,省委办公厅主任等。

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

处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北京市朝阳区环保局局长)

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沈阳市卫生局副局长、南京市江宁区副区长)

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九江市公安局局长、扬州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局长、盐城市滨海县县长)地级市法院副院长、检察院副检察长 团市委书记

部队正团职干部(如:某集团军第105团政委)

县处级副职:

包括县(县级市、地级市下属区、旗等)党委副书记、县(区)委常委、(区)县人大副主任、(区)副县长、(区)县政协副主席,地级市各局委办副局长、副主任,如市公安局副局长、教育局副局长等,还有厅级各单位下属,如省公安厅人事处副处长,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等。

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农业部兽医局防疫处副处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江苏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

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处室及区县各局正职干部(如:南京市科技局科技成果处处长、南京市玄武区卫生局局长)

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镇江市民政局副局长、赣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家港市副市长)县级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

部队副团职干部(如:某集团军第105团参谋长)

乡科级正职:

包括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乡长、镇长、办事处主任、以及镇级人大主席团主席等。

各县(区)下属机构(如:宜黄县公安局局长)县级法院副院长、检察院副检察长 团县委书记

乡科级副职:

包括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副乡长、副镇长、办事处副主任、以及镇级人大主席团副主席等。各县(区)下属机构(如:涟水县公安局副局长)

乡科级在下,就是所股级,是中国行政当中最小的,一般是乡里边财政所、派出所之类的。

注: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其各级干部参照政府各级干部待遇,不属于公务员编制。

政府各级干部如为上一级党委常委,则其行政级别升一级。如张家港市市长为正处级干部,若为苏州市市委常委,则为副厅级干部。

级别中是没有股级的,股级是介于副科级和科员之间的,是一种习惯的称呼。

按例,高级干部在60或65岁以后往往调往相应级别的人大、政协担任领导职务,俗称“退居二线”。

正省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巡抚与布政使,为从二品。

副省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按察使,为正三品。

正厅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知府,为从四品。

副厅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同知,为正五品。

正处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知县,为正七品。

副处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县丞,为正八品。

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的行政级别是正省(部)级,故现任兵团司令员华士飞、政委聂卫国的行政级别均为正省(部)级,下属十四个师的师长、政委的行政级别均为正厅(局)级,下辖的174个农牧团场的团长、政委为正处级。

注:

副省级市现有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南京,杭州,宁波,厦门,广州,深圳,武汉,成都,西安共15个。

准副省级:包括除上述外的所有省会城市和国务院批准的唐山市(1984年12月)、大同市(1984年12月)、包头市(1984年12月)、鞍山市(1984年12月)、抚顺市(1984年12月)、吉林市(吉林市1984年12月)、齐齐哈尔市(1984年12月)、无锡市(无锡市1984年12月)、淮南市(1984年12月)、洛阳市(1984

年12月)、大连市(1984年12月)、宁波市(1988年3月)、本溪市(1992年7月)、淄博市(1992年7月)、邯郸市(1992年7月)、苏州市(1993年4月)、青岛市(1984年12月)、徐州市(1993年4月)等18个市为“较大的市”。

重庆市曾经一直是副省级城市,1997年2月成为省级的直辖市。

副省级城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名之一,由原中央经济计划单列市转变而来,受省级行政区管辖,副省级市的市长与副省长行政级别相同。最初的十六个副省级城市是根据1994年2月25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发文(中编[1994]1号)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成为副省级城市的。

副省级城市与地级市或地级行政区一起纳入各省的直接管辖之下,没有被单列。

中国干部级别 篇2

中国古代从魏晋以后, 官员都附有一定的品级, 这种品级往往有不同的含义, 有的是指其所担任的职务的级别, 有的则是指其个人身份级别。前者是指实际行政职位的等级, 这种等级按照不同岗位的权力、责任、任职难度等进行等级划分, 即职位等级;后者是依据官员的资历等确定, 级随人走, 即品位等级。

一、官员级别的几种形式

魏晋以后官场的级别至少有三种含义:一是作为尺度的品级;二是职位级别, 即实际行政职位——职事官的级别, 通称职品;三是品位级别, 品位级别又分散阶、爵级和勋阶三类。

1. 职位级别和品位级别的统一尺度——品级。

周代实行世卿世禄制, 贵族以五等爵号及公、卿、大夫、士的称号标志身份。秦汉广置郡县, 中央和地方官员以官名为身份标志, 汉代还开始以禄石数量区分官员等级。至魏晋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 在州、郡设置中正官, 负责对本地区的士人进行品评, 依品评结果将士人分为九个等级, 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 后逐渐演变为以数字命名, 即一品、二品直至九品, 形成九品官阶制度。北魏、唐及宋初为九品三十阶, 隋、元、明、清为九品十八阶。十八阶即九品之中再分正、从品, 三十阶即在正四品以下, 每个正、从品里又分上和下。这样, 行政职位及官员品位都纳入到这个框架里来, 不同序列的等级有了一个统一的横向比较的标准。这种九品官制在此后的各个朝代得到进一步发展。九品官制在中国古代行政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对于官僚体系行政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2. 职位级别——职品。

古代的职事官指的是担任实际职务的官员, 表面上看, 好像是官员的级别, 实际上却是其所处职位的级别。因为该官员只有处在其职位才能拥有相应的权力, 承担相应的责任, 具有相应的级别, 享受相应的待遇。职事官内部也有很多分类, 在此前, 比如汉代, 一些非主流的职位在整个行政体系中级别的表达, 必须靠与主流职位的对比来实现, 如“秩比二千石”。九品官制出现以后,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职事官, 均明确对应一定的官品, 因此, 职品的等级数量基本也就是官品的等级数量。北魏、唐代与宋初是九品三十阶 (唐宋正一品不设, 因此实际上是二十九阶) , 隋、元、明、清是九品十八阶。

3. 品位等级——散阶、爵级和勋阶。

品位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散官, 其次, 爵位和勋官也具有品位性质。

(1) 散阶:散官 (散阶) 与职事官分离, 官员可以依资历在散官序列进行晋升, 并获得相应的待遇提升。散官的级别 (阶品) 与职事官的级别 (职品) 相分离, 因资历而晋升, 级别、待遇随人不随岗。散官制度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到隋唐时期逐步定型。隋代散官是文武通用的, 共分为六阶, 不对应品级。唐代文散官共二十九阶, 武散官共四十五种称谓, 三十一阶。宋朝的散阶基本沿袭唐朝, 文散官共二十九阶, 武散官共三十一阶。北宋前期还出现了“寄禄官” (又叫“正官”、“本官”, 简称“官”) , 文官的寄禄官阶共有四十二阶。官员实际担任行政职务, 称为“差遣”, “差遣”官就相当于唐朝的职事官。因此, 这种寄禄官实际也是一种品位等级。明代散阶为九品十八阶, 但每阶之内, 又分初授、升授两级或初授、升授和加授三级, 因此文武散阶数量都不止十八阶。文散官共四十二阶, 武散官共三十阶。清代散阶较明代有所简化, 文武官都是十八阶。

(2) 爵位:爵位本身附带着一系列的经济、身份和政治待遇, 它也是一种品位。周代的爵位制度与其宗法制度及行政管理制度合而为一, 其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秦从商鞅变法以后, 实行奖励军功的二十等军功爵制, 无论平民还是贵族, 只要立有军功, 即可获得相应的爵位。西汉封爵的爵级主要是王、列侯两等。东汉爵级则变为郡王和列侯二等四级, 其中列侯又分为县侯、乡侯、亭侯三级。西晋将汉代爵位与周代五等爵并用, 共分王、五等爵和列侯三等。西晋爵制既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封爵制度化的转折点, 又为以后的爵制提供了模式和样板, 具有承上启下、创始奠基的特殊地位。隋唐爵制分王、五等爵二等九级。宋元较唐代变化不大。明清封爵仍分为宗室和异姓两类, 清代封爵分宗室、民世爵和外藩封爵三类。

(3) 勋官:封爵之外, 古代还有勋官之制, 勋官制度出现于南北朝后期的北周。勋官是授予建立军功或其他重大功绩的人员的荣誉性称号, 以激励官民立功报国。与爵位不同, 勋官只是代表地位和荣誉, 如服色等级, 一般没有附带的经济待遇。北周和隋代的勋官共十一级。唐代置上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 共十二级, 通称勋官十二转。这十二级勋官均对应一定的品级 (称“比某某品) , 从正二品至从七品不等。宋、元两代勋官级别基本与唐代相同。明代勋官分为文勋和武勋两种类型, 文勋有十级, 武勋有十二级。清代废除了单独的勋官制度, 将勋合并到爵位体系中, 如民世爵中的后四等, 本是勋官的位号。

二、职位、品位与经济待遇

中国古代官员的俸禄结构是一种复合型的俸禄结构, 官员俸禄有的来自职事官, 有的来自散阶, 也有的来自爵位与勋阶, 只是其侧重因素和具体标准各朝代不尽相同而已。通常情况下 (指该官员没有显赫的爵位和勋阶) 对于绝大多数官员而言, 其所担任的实际职务往往是其俸禄的主要来源。但在有些朝代, 品位因素是能够带来很多的待遇的, 包括经济待遇、工作待遇和政治待遇等。

1. 正俸。

对官员按年支付的固定俸禄, 通称岁俸、正俸。汉代官员以“石”定禄。但这种作为官轶的“石”, 只是定官阶品级之差的名称, 并非实际领到的禄米数量。实际情况是, 万石之官, 实得二千多石, 二千石之官, 实得七百五十石, 只有百石之官能实得百石, 所得与名义相符。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职事官外, 往往还可以通过散官、军号等另获薪俸。唐朝初年, 主要按照散阶发给官员俸禄, 后来改为按职品发放。宋代与其它朝代不同, 官员的正俸是依据其散阶确定的 (因此散阶在宋代被称形象地称为“寄禄官”) 。但宋代对于担任实际差遣的官员, 按其寄禄官品级给予经济待遇, 京官发给“职钱”, 地方官则赐予“职田”。到了明清, 散阶已演变为职事官的附属物, 所有俸禄都按职事官品级发给, 官员俸禄中品位因素已然淡出。

2. 职位补贴。

正俸之外, 还有按针对具体职位发放的“补贴”, 如清代的养廉银。与明代一样, 清代官员的正俸非常微薄,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官员的贪污受贿行为。为遏制官员的经济腐败, 自雍正年间开始推行养廉银制度。养廉银的标准因地区和职位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养廉银大体上是正俸银的十倍以上甚至一百多倍, 而且养廉银后来又成为官员正常俸禄的一个组成部分, 扩大到武官和京师中央政府的官员。在清代, 这种官员薪俸制一直沿用下来。

3. 其他经济性收入。

除以上按职位等级和品位支付固定俸禄外, 官员还有多种形式的收入, 这些收入有的针对职位发放;有的针对品位发放;有的是针对职事官发放, 但依据的标准却又是其个人阶品;也有的在某些朝代是职位性收入, 在其他朝代却又是品位性收入。为便于叙述, 一律归类为其他经济性收入。职分田是古代官员一种比较重要的收入形式。职分田又叫职公田、禄田、菜田等, 简称职田。该制度肇始于西晋, 终于明朝初年。职分田虽然名义上是授予官员, 但其所有权仍属国家, 只是将职分田的收获或部分收获作为官员俸禄的一部分。职分田是公田, 因此不得买卖。除以上收入外, 历代还给官员各种名目的钱财、谷物和实物。

三、考核与晋升

考核制度 (古代又称考绩、考课、考功等) 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核结果决定了官员的升迁黜陟, 制度设计与执行效果直接关乎吏治的清浊和政权的稳固。因此, 官员考核受到历代封建政府的高度重视, 并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本文重点对成熟期的唐朝和集大成期的明朝这两个朝代的考核与晋升制度进行分析和总结。

1. 考核机构设置。

唐明两代在考核主体设置方面的制度非常严密,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考核主体的多元化及相互制衡。在唐代, 高级官员由皇帝亲考, 称为内考;三品以下官员则参加外考, 外考的考核主体有三类:直接上级负责初考, 吏部考功司负责复审, 校考使和监考使负责监督。在明代, 四品以上高级官员也由皇帝主考, 中低级官员考满工作的初考由其地方和部门的正官 (即行政一把手) 负责, 吏部考功司复审, 六科和都察院监督。其次是专业化的考核队伍。唐明两代的吏部考功司都是专门负责官员考核的部门, 都有一支专职的考核队伍, 每位官员在考核中有明确的分工。长年的专职考核工作, 使这支队伍具备了非常专业的考核技能。最后是严厉的问责制度。《唐律》规定对考核中的作弊行为要进行严惩, 若考核不以实, 一人杖一百;在考核过程中弄虚作假, 要负刑事责任;即使是过失, 也要受到处罚。明政府也出台很多问责措施予以防范。

2. 考核程序。

唐代官员的外考每年进行一次“小考”, 每四年左右进行一次“大考”。“小考”评定等级, “大考”则将几次“小考”的成绩进行综合并进行奖惩。外考程序大致包括平时绩效记录 (即“常课”) 、初考定等、吏部考功司复审、校考使和监考使审核监督、公开宣布考核结果及考核结果运用等环节。明代考满又称考课, 是一种定期的常规性绩效考评。“考满”的成绩分大致分为三等, 即称职、平常和不称职。考满工作在官员任职满三年即进行初次考评, 满六年进行第二次考评, 满九年再进行一次“通考”。考满包含的环节与唐代相似, 其程序也是非常严谨。对于考评中的不正当的和不公正的行为, 被考评者均可以提起申诉, 监察官员则有权进行纠举和弹劾。

3. 考核内容与指标:

考核的内容是最高统治者的“指挥棒”, 对于官员行为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唐代官员考核的内容, 主要分为“四善”和“二十七最”, “善”是品德方面的要求, “最”则是根据不同部门的职责特点而分别提出的才能和业绩方面的具体要求。唐政府在内容与指标设计上有其独到之处, 主要表现为:一是实行差异化的内容与指标设计。按照不同类型职位的工作性质确定其能力业绩考核重点, 即所谓“二十七最”。二是注重指标的细化和量化。根据各类官员的工作性质和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进行一定程度的细化或调整, 制定出了具体的、有一定操作性的考核指标。三是考核等次划分较合理, 有较强的区分度。考核成绩分为三等, 每等三级, 共九级, 并对上等的进行了比例限制。在实际考核中获得上等的人数非常少, 评为下等的也较少, 获得中等的较多。因此, 在实践中考核等次实为五级, 区分度良好。明代官员考核的内容涵盖了官员的品德、资历、政绩等各个方面。为避免地方官员在考满、考察时避重就轻、笼统浮夸, 明政府要求必须包含农业生产、人口、赋税、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此外, 明政府还通过考察中所依据的八项察例来加强对官吏道德才能的考评。

4. 考核结果运用。

在制度上设计上, 唐明两代政府都注意将官吏考核的结果与奖惩措施紧密联系。一是运用于俸禄的增减。唐代俸禄的增减以小考中的中中为及格线, 达到此线的, 维持原俸禄, 高出几级即加发几个季度的俸禄, 低了几级即减发几个季度的俸禄。二是运用于阶品的升降。唐代官员的散阶一般四年可以调整一次, 调整的依据就是考核成绩。散阶调整标准以大考中得四次中中为及格线, 正好达到此线的, 阶品上调一级;高于或低于此线的, 则分别予以不同程度的晋升和降级。但是, 散阶达到五品以上后, “非恩制所加, 更无进之令”, 即不能仅凭考核成绩继续进阶了。明代官员的散阶有个特点, 即每阶之内又分初授和升授, 正四品到正二品还有加授, 初任职事官时, 同时赐其同品级的初授散官, 考核称职后则赐予升授散官, 尽管品级不变, 待遇不变, 但仍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三是运用于职位的调整。由于唐代阶、职分立, 阶品晋升并不意味着职位就一定能晋升。唐代建立了“考满停替与迁除”制度, 即官员在一个位置上经过四考之后, 由他人替任, 经五考后必须离职并听候安排。六品及以下官员任职期满考核合格后, 需要参加吏部组织的考试, 视成绩决定职位调整。明代考满的结果, 分平常、称职和不称职, 结合所任职务的繁简, 又分为繁而称职、繁而平常、简而称职、简而平常、不称职五种, 根据考满结果进行相应的职位调整。

四、思考与启示

古代官制中的职位、品位制度、俸禄制度和考核晋升制度中有很多规律性的东西, 同时还有很多的宝贵的制度经验值得我们去研究并探寻其对当代的借鉴价值。根据以上研究成果, 基本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点认识。

1. 职位、品位并行, 在保持职位体系稳定的前提下, 通过品位性安排保持对官员的激励。

中国古代多数朝代是一种职、品并行的综合性分类法, 有的朝代更重品位, 有的朝代更重职位。重职位还是重品位并无定则, 二者各有利弊。本文对于官员考核晋升的研究发现了古代阶品对官员具有重要激励作用。由于实际职位一来数量有限, 二来不宜过频地调整职位。但是, 官员考核合格又不能不有所激励, 这时散阶就派上用场了。散阶的晋升不影响职位的稳定, 却因其身份等级标志的特性, 而且往往还附带有经济待遇的提升, 因此对于官员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职、品并行的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 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有必要对古代官员管理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做进一步的研究, 对当前我国公务员制度和事业单位职员制度进行综合的调研, 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深入的分析思考, 以期对现有制度进一步改进完善。

2.品级数量适度, 上疏下密, 为中低层官员创造晋升机会。

考察中国古代品级设置及官员考核晋升制度, 会得到很多管理启示。北魏时期, 九品官阶制度发展为九品三十阶, 每品分为正从二等, 四品以下, 每个正、从品又分出上下阶。唐宋基本沿袭之。这种制度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中低层的品级数量多, 级差小, 这样就有利于给中低层官员以小步快跑式的持续性晋升激励。明代虽是九品十八阶, 每品之内仅分正、从, 正、从之内不再分上、下。但实际情况是, 其散阶的每阶之内又有初授和升授之分, 如散阶正九品里, 有初授将仕郎和升授登仕郎, 这样就等于在正九品之内又分了上下两级。只不过由于明代俸禄是按职位发放, 官员散阶的品级又依附于职事官品级, 因此初授到升授的晋升不具有经济意义, 但其身份的激励作用依然存在。在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职员制的过程中, 对于中国古代这种上疏下密、既不影响职位和品位体系结构的稳定、又能给中低层官员以持续性晋升激励的品级设置方法, 应予以足够的关注, 其思路更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3.历代俸禄水平时高时低, 高薪养廉与低薪减负利弊互现。

中国行政级别有哪些“例外” 篇3

中国的行政级别非常复杂,不仅普通人难以明白,即便专业学者,也往往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搞明白。在正式解析中国的行政级别之前,读者不妨回答以下几个关于级别的问题。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司长是什么级别?广州市白云区副区长是什么级别?白云区教育局局长是什么级别?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是什么级别?如果你认为他们属于不同级别的话,那么你错了。正确答案是:他们都是正处级。

中国的行政区划有五个层级,即中央(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自治州、盟)、县(区、旗、县级市)、乡(镇、街道)。按照这五个行政层级,官员也对应分为五种主要层级,每个层级又可以分出正副两个级别,这十个级别就构成了我们识别官员身份的基准体系。具体为:正国级、副国级、正部长级、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或地厅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等。

虽然大部分官员的行政级别可以通过基准体系来识别,但还是有很多例外情况。我们觉得有必要把这些特别体系、特别规则给大家具体梳理介绍一下。

五级行政体系外还有特别体系

第一种特别情况是,一些由国务院或部委代管的“国家局”属于副部级单位,而不是普通的正部级单位。例如,国务院直属的国家统计局。一个简单的识别方法是,机构名字中有“总局”字样的是正部级单位,有“国家xx局”的是副部级单位,而没有“国家”字样的局为部委内设的正厅级单位。例如,2001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成立时隶属国家经贸委,属于部委代管的副部级国家局, 2005年升级为国家安监总局(正部级)。

既然国家局是副部级,那么它的中高层干部级别都比部级单位相应低半级。国家局的局长、副局长、司长、副司长分别对应于部委的副部长、司长、副司长和处长,但处长以下职务级别一样。所以说,国家烟草专卖局的副司长其实是正处级,而司下设的处长也是正处级,虽然行政级别一样,但是在业务上前者领导后者。地方无法设立国家级的局,因此,国家局在地方的分支机构一般和地方的厅局一样,都是正厅级单位。

第二种特别情况是,中国目前有15个副省级市,包括哈尔滨市、长春市、沈阳市、大连市、青岛市、南京市、宁波市、厦门市、武汉市、广州市、深圳市、成都市、西安市等13个计划单列市和济南市、杭州市2个市。副省级市直属机关的级别,可比照国家局确定,即市直工作部门为副厅级,内设机构为处级。市辖区及其工作部门的级别,可比照市直机关相对应的关系确定;市辖县和代管的县级市的级别仍为处级,其工作部门为科级。这就是说,广州市市长是副部级,副市长是正厅级,市教育局局长和白云区区长都是副厅级,而白云区副区长和白云区教育局局长都是正处级。与国家局的情形类似,白云区副区长和下属教育局长虽然行政级别一样,但前者领导后者,而且在广州市内前者的级别略高于后者。

第三种特别情况是,检察院和法院的行政级别比当地政府下属部门要高半级。举例来说,北京市朝阳区财政局局长是正处级,那么朝阳区检察院检察长就是副厅级,以此类推。可见,叫司长的未必都是司局级,叫处长的也未必是正处级。

党群机构:官员级别与机构行政级别相互影响

在中国,执政党领导国家,因此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党委机构负责人的级别一般要高于同层次的政府部门负责人的级别。这主要通过各级党委常委会来实现。正如基准体系所描述的,各级党委的常委,除了四套班子的正职领导,其级别均比所属行政区域低半级,比所属部门高半级。例如,地级市的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长是副厅级,比市文化局局长(正处级)高半级。

哪些人可以进入党委常委会?除了党委书记(省委书记、市委书记或县委书记)、政府正职(省长、市长或县长)、专职副书记,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政府常务副职(常务副省长、副市长或副县长)、党委秘书长、当地军区司令员或政委是常委,统战部长、首府城市的党委书记一般也是常委。

由于“一把手”的级别反过来会影响所在单位的级别,因此实际上党委机构比对应的政府机构高半级,党委下属机构的副职领导也可能高半级。例如,省委组织部部长是省委常委,属于副部级干部,那么主持工作的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就是正厅级干部,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同级别。事实上,几乎所有省人社厅厅长都同时兼任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但省委组织部的普通副部长则与人社厅副厅长行政级别一样。

党委机构高半级的另一个原因是机构性质。根据党章,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党委全委会一样,都是当地党代会选举产生。因此,纪委又比党委的其它下属部门和政府的下属部门要高半级。例如,中纪委书记是副国级(政治局委员)或正国级(政治局常委),中纪委副书记是正部级,中纪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是副部级。此外,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党群机关,和对应的政府下属部门级别一样。

特殊职位、干部高配和其他单位

除了前面提到的带“长”的领导职务序列,中国还有一个非领导职务序列,主要包括三个层级:巡视员(对应于厅级)、调研员(对应于处级)、主任科员(对应于科级),这三个层级可以分为正职和副职。此外,还有一些中央部委的督察专员,例如国家总督学、土地督察等,一般是副部级。

第二类特殊职位是中央部委的部长助理,例如公安部设立了若干部长助理,这些部长助理同时兼任党组成员。“助理”不是基准职务,其级别介于副部长和厅局长之间,在行政上一般是正厅级,享受副部级待遇。各省、市、县以此类推。

除了按部就班的等级体系,还有一些官员的级别高于所在单位的级别,这种情况称为“高配”。这包括三种类型。第一,重要部委的领导。例如国家发改委有六个正部长级的副主任。在地方,一般公安局长都是党委常委或政府副职。第二,一些部门内设的重要机构。例如检察院的反贪局,这些机构的正职领导属于所在单位领导副职序列,比其他内设机构领导高半级。第三,经济开发区、一些省直管县以及县级市的领导,一般比基准情形下的级别高半级。例如,省直管的经济开发区的管委会主任一般是副省级。

此外,中国还有庞大的事业单位,例如大学、报社等,它们在管理上有些沿用了党政机关体系,这类机构的行政级别由其隶属关系决定。例如,大部分985大学属于中央直管的大学,为副部级大学,其校长和书记为副部级,常务副校长和常务副书记为正厅级,其余副校级领导为副厅级,学校的部长、处长、学院院长均为正处级。而正规本科大学一般是省教育厅管理,为正厅级,副校级领导和部处、学院领导的级别与中管大学相应职位一样。报社的行政级别与政府下属部门类似。比如,中央直管的新华社、人民日报为正部级。

中国行政级别 篇4

国家级正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国家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家级副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纪委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省部级正职: 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党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各人民团体(党组)正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国家正部级企业正职领导。

省部级副职:

中共中央纪委常委,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副职领导人(党组成员)和副部级机关(党组)正职,各人民团体(党组)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省纪委书记,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特殊规定的副职),国家正部级企业副职领导,国家副部级企业正职领导,副部级高校党政正职。

厅局(地)正职: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正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副部级机关(党组)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正职,副省级城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纪委书记。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国有副部级企业的副职和正厅级企业正职领导,省署高校党政正职。

厅局(地)副职: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副职,副厅级正职。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机关正职,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纪委书记,国有副厅级企业的正职和正厅级企业副职领导,省署高校党政副职,大专正职。

县处级正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处室正职。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机关副职,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正职、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国有正县级企业的正职,省署高校院系处室领导,重点中学正职。

县处级副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处室副职。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副职和副处级单位正职。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纪委书记,国有正县级企业的副职,副县级企业正职。市属中学正

职。

乡科级正职: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所属科室正职、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正职,各乡镇党委,政府正职,国有正科级企业的正职,县属重点中学正职。

乡科级副职: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所属科室副职,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副职,各乡镇党委,政府正副职,国有正科级企业的副职,正省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巡抚与布政使,为从二品 ;

副省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按察使,为正三品;

正厅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知府,为从四品;

副厅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同知,为正五品;

正处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知县,为正七品;

副处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县丞,为正八品。

中国公务员的行政级别按《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1993年8月14日国务院颁布)规定分为十五级,下面就是引用的资料:

第三章 职位分类

第八条 国家行政机关实行职位分类制度。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确定职能、机构、编制的基础上,进行职位设置;制定职位说明书,确定每个职位的职责和任职资格条件,作为国家公务员的录用、考核、培训、晋升等的依据。国家行政机关根据职位分类,设置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和等级序列。

第九条 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是指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助理调研员、调研员、助理巡视员、巡视员。

第十条 国家公务员的级别分为十五级。

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

(一)国务院总理:一级;

(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二至三级;

(三)部级正职,省级正职:三至四级;

(四)部级副职,省级副职:四至五级;

(五)司级正职,厅级正职,巡视员:五至七级;

(六)司级副职,厅级副职,助理巡视员:六至八级;

(七)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七至十级;

(八)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八至十一级;

(九)科级正职,乡级正职,主任科员:九至十二级;

(十)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主任科员:九至十三级;

(十一)科员:九至十四级;

(十二)办事员:十至十五级。

第十一条 国家公务员的级别,按照所任职务及所在职位的责任大小、工作难易程度以及国家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工作经历确定。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因工作需要,增设、减少或者变更职位时,应当按照规定程序重新确定。

我国的军队及行政级别划分

军队级别和地方级别的比较和等同,一直是军事迷和军政迷热衷于探讨的问题.大家所持观点

却始终难以统一.往往是某几点符合了,其他几个级别又对不上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军队的职级在军和中央之间多了大军区一级机构.这就使军队的职级何地方能难做到一一对应.本文试通过寻找几个参照点,破解军队和地方级别的对应难题.第一个参照点,军委主席和国务院总理.尽管军委主席一直都是由党的一把手兼任,其地位高于国务院总理,但是两者的级别是相同的,都是正国家级,因此这两个级别应该看作大致相等.第二个参照点,军委副主席和政治局委员,副总理.目前军委的第一副主席XXXXX简历明确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在中央军委副主席之前与之并列,按我党的惯例,这样的职务安排一般表示两者级别大致相当,如市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市委常委兼政法委书记.另外我们从XXXXX的简历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也可以看出,国务委员排在军委副主席之后,可见军委副主席应该介于政治局委员和国务委员之间,而这股委员和国务委员均为副国家级,可见军委副主席应该也是对应副国家级.第三个参照点,正军级和正厅(局)级.在全国来说只有在公安部这个单位才会同时拥有现役干部和国家行政编制干部.而且两者的编制序列大致相同.在公安部,正军职的武警干部和正厅(局)级的国家行政干部同时都担任正局级职务.可见在国家的干部序列里,两者的地位相当.有了以上三个参照点我们大致可以排出军级以上的对应关系:

军委主席级———正国家级 国家主席 总理 政治局常委

军委副主席级——副国家级 副总理 政治局委员

军委委员级———享受副国家级 国务委员 国务院秘书长 中办主任

正大军区级———正部级 部长 省长 省委书记

副大军区级———副部级 副部长 副省长 省委副书记

正军级—————正厅(局)级 正厅(局)长

注:关于军委委员级——享受副国家级 国务委员 国务院秘书长 中办主任对应关系的说明,前面说了国务委员排在军委副主席之后,而国务委员在各部部长之前属于享受副国家级待遇的人员,比照军队的级别大致可以与军委委员相当。

副军级以下的干部级别对应关系就比较难了。

那咱们就选取常用的参照点——县团级

排列如下:

副军级——正厅(局)级 厅(局)长

正师级——副厅(局)级 副厅(局)长

副师级——正处级 县处长

正团级——正处级 县处长

副团级——副处级 副县处长

正营级——正科级 科长 乡镇长

副营级——副科级 副科长 副乡镇长

正连级——科员级 科员(高年资)股长

副连级——科员级 科员(低年资)

排级——办事员级

这样的排列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基本把刚毕业的大中专学生的级别统一起来了。国家规定:

高中和中专毕业生,可任命为办事员,定为十五级。

大学专科毕业生,可任命为科员,定为十四级。

大学本科毕业生,获得第二学士学位的大学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

生,可任命为科员,定为十三级。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可任命为副主任科员,定为十二级。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可任命为主任科员,定为十一级。

如一个本科生军队定位为副连职,地方为科员级,13级,比大专生高一级,大专生,军队级别定位正排级,但很快就会晋升副连职,所以实际上又比中专生高。

历届国家主席、委员长、总理

第一届(1954年——1959年)

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政务院)总理

第二届(1959年——1965年)

刘少奇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三届(1965年——1975年)

刘少奇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四届(1975年——1978年)

未设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五届(1978年——1983年)

未设国家主席,叶剑英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华国峰为国务院总理

第六届(1983年——1988年)

李先念为国家主席,彭真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紫阳为国务院总理

第七届(1988年——1993年)

杨尚昆为国家主席,万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国务院总理

第八届(1993年——1998年)

江泽民为国家主席,乔石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国务院总理

第九届(1998年——2003年)

江泽民为国家主席,李鹏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镕基为国务院总理

第十届(2003--2008年)

胡锦涛为国家主席,吴邦国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

第十一届(2008--2013)

胡锦涛为国家主席,吴邦国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 将 官

陆军上将

我军现行军衔制中陆军最高军衔、军衔条例规定,中央军委副主席、军委委员、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一律授予陆军上将军衔。陆军上将还是正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正大军区职包括副总参谋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后勤部部长、政委、大军区司令员、政委等。

陆军中将

副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副大军区职包括总后勤部副部长、副政委,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及其他副大军区职军官。此外,陆军中将还是正大军区职和正军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陆军少将

陆军正军职和副军职军官的主要军衔。其中正军职包括集团军军长、政委,省军区和军级警备区司令员、政委及其他正军职军官;副军职包括集团军副军长、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省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及其他副军职军官。此外,陆军少将还是副大军区职和正师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陆军大校

陆军正师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副军职军官和副师职(正旅职)军官的

辅助军衔

陆军上校

陆军副师职(正旅职)军官和正团职(副旅职)军官的主要军衔。

陆军中校

陆军副团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正团职(副旅职)军官和正营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陆军少校

陆军正营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副团职军官和副营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陆军上尉

陆军副营职军正连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副连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陆军中尉

陆军副连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正连职军官和排职军官的辅助军衔。陆军少尉

陆军排职军官的主要军衔。陆军少尉是陆军军官军衔中最低的一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陆军中等专业学校和大学专科毕业的学员,分配到部队任职后,一般授予陆军少尉军衔。

附 注:

军官军衔设下列三等十级:

(一)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二)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三)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军事、政治、后勤军官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上将;

正大军区职: 上将、中将;

副大军区职: 中将、少将;

正军职: 少将、中将;

副军职: 少将、大校;

正师职: 大校、少将;

副师职(正旅职):上校、大校;

正团职(副旅职):上校、中校;

副团职: 中校、少校;

正营职: 少校、中校;

副营职: 上尉、少校;

正连职: 上尉、中尉;

副连职: 中尉、上尉;

排职: 少尉、中尉。

人民警察警衔设下列五等十三级:

(一)总警监、副总警监;

(二)警监:一级、二级、三级;

(三)警督:一级、二级、三级;

(四)警司:一级、二级、三级;

(五)警员:一级、二级。

担任行政职务的人民警察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警衔:

(一)部级正职:总警监;

(二)部级副职:副总警监;

(三)厅(局)级正职:一级警监至二级警监;

(四)厅(局)级副职:二级警监至三级警监;

(五)处(局)级正职:三级警监至二级警督;

(六)处(局)级副职:一级警督至三级警督;

(七)科(局)级正职:一级警督至一级警司;

(八)科(局)级副职:二级警督至二级警司;

(九)科员(警长)职:三级警督至三级警司;

(十)办事员(警员)职:一级警司至二级警员;

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民警察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警衔:

(一)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一级警监至二级警督;

(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一级警督至二级警司;

中国官员的行政级别 篇5

(一)国务院总理:一级;

(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二至三级;

(三)部级正职,省级正职:三至四级;

(四)部级副职,省级副职:四至五级;

(五)司级正职,厅级正职,巡视员:五至七级;

(六)司级副职,厅级副职,助理巡视员:六至八级;

(七)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七至十级;

(八)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八至十一级;

(九)科级正职,乡级正职,主任科员:九至十二级;

(十)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主任科员:九至十三级;

(十一)科员:九至十四级;

(十二)办事员:十至十五级。

编辑本段国家机关干部行政级别划分

中国行政级别,基本上分为五套班子,即党委、政府、政协、人大、纪委。

国家级正职:

包括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国家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主任、中央纪委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等国家头号人物,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家级副职:

包括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宣部部长、中组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直辖市市委书记(即中共中央政治局非常委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等

省部级正职:

包括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省委书记、省长、省政协主席、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委和司令员等国务院各部委正职干部(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府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省长、天津市市长、新疆兵团司令员)

省部级副职:

包括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省委副书记、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人大常委、直辖市市委副书记以及国家各部副部长等国务院各部委副职干部(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正职干部(如国家文物总局局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府副职干部(如吉林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新疆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各副省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市长)各直辖市下属副省级新区正职干部(如浦东新区区委书记)

厅局级正职:

以前叫地厅级,主要是地级市(各自治州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师)市委书记、市长、市人大主席、市政协主席、省级下属单位,(如省公安厅厅长、国家各部下属单位,如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国务院部委各司正职干部,部分副职(如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国家安监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

产建设兵团厅局正职干部(如河北省交通厅厅长,北京市财政局局长、新疆兵团林业局局长)各副省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宁波市副市长)各地级市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师正职干部(如广元市市长、新疆兵团农八师师长)注:以上为高级干部

厅局级副职:

地级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师)市委副书记、市委常委、副市长、市人大副主席、市政副协主席,省级下属单位,如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各部下属单位,如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等国务院部委各司副职干部(如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副司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厅局副职干部(如黑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新疆兵团农二师副师长)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长春市朝阳区区长)

县处级正职:

包括县(县级市、区、旗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级等)委书记、(区)县长、(区)县人大、(区)县政协主席、市各单位局长,如市公安局、司法局等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处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厅局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西安市卫生局副局长、蓝田县副县长)地级市(新疆兵团各师)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绵阳市劳动局局长、三台县县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团正职干部(如新疆兵团农八师142团团长、政委)

县处级副职:

包括县(县级市、区、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级等)委副书记、县(区)委常委、(区)副县长、(区)县人大、(区)县政协主席、市各单位局长,如市公安局、司法局等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农业部兽医局防疫处副处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江苏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处室及区县各局正职干部(如南京市科技局科技成果处处长、玄武区卫生局局长)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德阳市民政局副局长、佛山市顺德区副区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团副职干部(如新疆兵团农八师150团副团长、副政委、武装部长、工会主席、总农艺师、总会计师)

乡科级正职:

包括各乡、镇、办事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各营党委书记、乡长、镇长、办事处主任、以及镇级人大等,还有处级下属,如县公安局长等

乡科级副职:

包括各乡、镇、办事处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副乡长、副镇长、办事处副主任、以及镇级人大副主任等,还有处级下属,如县公安副局长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机关科室科长各营(分场)党委书记、营长(分场场长)等,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芳草湖农场工交建商科科长、芳草湖农场工会副主席、芳草湖六场书记、六场场长)

乡科级以下

就是所谓的股级,是中国行政当中最小的,一般是乡里边财政所、派出所之类的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连级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连级及副连级,(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1团1连连长、指导员、副连长)

特别说明

1、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其各级干部参照政府各级干部待遇,但

不具有行政级别,不属于公务员编制;

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行政级别是正省(部)级,故兵团司令员、政委的行政级别均为正省(部)级,下属各个师的师长、政委的行政级别均为正厅(局)级,下辖的农牧团场的团长、政委为正处级

3、政府各级干部如为上一级党委常委,则其行政级别升一级。如张家港市市长为正处级干部,若为苏州市市委常委,则为副厅级干部。按例,高级干部在60或65岁以后往往调往相应级别的人大、政协担任领导职务,俗称“退居二线”

中国公务员职务层次与级别 篇6

共27级 领导分10层

依据《公务员法》第十六条,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领导职务分为十层: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另据《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管理规定》,公务员职务对应相应的级别,公务员级别由低至高依次为27级至1级。

前副省级干部赵智勇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据有关规定,即使降级为科员,也可能是主任级科员,对应的最高级别为16级,最低为22级。而他原来的职务是副省级,并且2002年就已经达到这一职务。省部级副职对应的级别是6级至10级,12年来,赵智勇的原级别至少应该是8级公务员。

他的降级处理并未全面公开,也可能直接降到科员级别(18级到26级),如果这样的话,他的级别至少降了10级,最多可以连降18级。

而此前媒体解读的“连降七级”应该是从领导职务第四层次———省部级副职直接贬为“科员”,解除了领导职务,贬到领导最低第十层乡科级副职以外。

晋升时间

从科员到“正厅” 大约25年

据2008年施行的《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晋升乡科级正职领导职务的,应当担任副乡科级职务两年以上;晋升乡科级副职领导职务的,应当担任科员级职务三年以上。而晋升科员职务,应当任办事员三年以上。

也就是说,从办事员到“正科”,正常需要8年时间。

北京市委党校2008年针对北京市优秀官员成长规律进行研究,调查了200名北京优秀局、处级官员样本。这些优秀官员,都是用了大约11年从普通科员升至副处级。

什么是“干部”?在县级干部序列中,提拔为副科级后,干部档案就会从人劳局移到组织部,成为组织部管理的正式领导干部。

县乡体系里的干部有四级: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正处级,这个四层金字塔的顶端只有四五个岗位。

据中国社科院博士冯军旗博士论文《中县干部》,如果到了45岁还没有被提拔为县处级领导,仕途基本要终止了。

这期间,从副处到正处是最关键的阶段,在正科级之后,要保证在4年左右升到副处,不然就会被落下。之后,如果能在三四年晋升为正处,那么再升为正副局的空间就较大。理想状态,可能会在35岁左右升至正处。

外交部部长王毅1982年大学毕业,到了1989年,7年实现科员到处长的跨越。

在全国60余万县处级公务员中,其中只有6000人可以成为厅局级后备干部,一般来说,至少需要11年才能升到正厅局级。如果成为公务员时22岁,官至厅级就已经47岁了。

之后的升迁需要借助于“交叉锻炼”。在全国4万个厅局级干部中选出1000人作为省部级后备干部。

跨入省部行列,需要更快更年轻。2009年一份对时任31个省份党委书记履历的分析表明,他们初任地级市市委书记(或相当职务)的平均年龄为41岁,这要求他们在每一个层级都领先于同僚5~10年,才能保证在大概53岁时升至正省部级。

总体来说,全国科级干部有90万人,想成为只有4万个的县处级干部后备人选,几率小于4.4%。而从一个普通科员成长为一位正厅局级官员,大约需要25年。

据国家公务员局信息,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公务员总数已达到708.9万人,超过90%属于科员及科员以下职务,有60%是在县级以下政府机关。

我国行政级别的历次调整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施行的是人事干部管理体系,直到1988年政府提出建立公务员制度,1993年8月国务院正式签发《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开启公务员制度;2006年年初,正式施行《公务员法》。

新中国成立初期5类

据《中国人事管理工作实用手册》记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成立前参加工作的人施行供给制。职务分为五类,一类职务包括国家正副主席,正副总理等,高的月收入折合人民币89.7元,低的55.31元;二类为正副司局长、正副处长,标准为32.2元;三类为正副科长,标准为24.68元;四类为科员和办事员,标准为16.99元,五类为工人和勤杂人员,标准为16.53元。

1950年25级

1950年,政务院试行从国家主席到勤杂工的25级工资制,以小米为计算基础。最高折合人民币358.70元,最低为12.66元,相差28.33倍。

1955年30级

1955年,全部人员统一实行工资制,改为30级,北京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为20.88元,最高标准为649.06元,相差31.1倍。

1993年15级

这个30级的体系到了1993年秋施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后,公务员级别变成了15级。

2006年27级

施行《公务员法》,级别变为27级,干部职位变成了10个层次。

晋升年龄

科级一般45岁遇“天花板”

近年,官员升迁要划出年龄杠杠:副处一般35岁以下,副局一般45岁以下,副部一般55岁以下。

“文革”后,中国开始全力平反冤假错案。大批老干部重返领导职位,干部群体出现年龄结构老化现象。

“现在各级领导班子岁数太大,精力不够„„要选一些年轻的身体好的同志来接班。”邓小平在1979年7月指出。“年轻化”以及后来的“专业化”成为选任干部的主导方向。

1982年2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规定“担任中央、国家机关部长、副部长,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书记、省政府省长、副省长,以及省、市、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和法院、检察院主要负责的干部,正职一般不超过65岁,副职一般不超过60岁。担任司局长一级的干部,一般不超过60岁。”

《1998~2003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强调干部年龄梯次配置。“中央、国家机关部委领导班子:由60岁左右、55岁左右、45岁左右的干部组成。领导班子中45岁左右的干部至少要有1名。部委正职中50岁左右的应该有一定数量。”

《2009~2013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乡镇党政班子以40岁左右的干部为主体,每个班子中至少有一名30岁以下干部,党政正职中30岁左右的有一定数量;县级部门领导班子以45岁左右的干部为主体,正职中35岁左右的有一定数量。”

1978年我国正省部级以上精英的平均年龄为63.81岁,到了2003年,正省部级以上领导精英的平均年龄降到59.40岁。

据山东省委党校党建部副教授张书林的研究,目前我国科级职务以下的公务员占92%,只有8%的公务员是副处级以上职务。“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需求的无限性与党政机关领导职务供给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阻碍了公务员个人的发展空间,导致‘天花板’现象不断出现。”

上一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600字下一篇:作文得分点完全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