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母亲的“习惯”

2024-08-20

作文 母亲的“习惯”(精选16篇)

作文 母亲的“习惯” 篇1

要说什么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母爱。从我呱呱坠地的那一瞬间,母亲便担负起照顾我的工作,。从小到大,母亲一直形影不离地在我身边照顾我,如一缕缕阳光照在我的心房,如一丝丝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

她常常把好的东西留给我吃,自己却从未尝过一口。望着母亲那被岁月侵蚀的脸,

我不禁想到了许多……

记得有一个夏天,天气十分炎热,如同一个大蒸笼,外面小狗不停的吐舌头,知了在不停的叫着,花儿都被晒得无精打采的。家里,虽然有电风扇陪伴着,但仍然感到外分的热。“咚咚咚”门外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原来是妈妈回来了,手里还提着一个大西瓜。她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连擦也顾不得擦一下。进了门,母亲径直走向了厨房,切开了那只大西瓜,里面是红瓤白籽,又多汁,看的让人垂流三尺,她把西瓜装进盘子里,端给我吃。我好像看见了一根救命稻草似的,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不一会,桌上便多出了两块西瓜皮。我猛地抬头一看,看到――母亲望着我欣慰的.笑了,笑的是那么甜,顾不上自己干得冒烟的喉咙。从母亲身上,我突然感到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我张开了口,不由自主地说道:“妈,您吃吧。”母亲似乎对我这一举动感到吃惊,便不知所措。过了许久才缓过神来,说:“还是你吃吧,我不渴。”说着,便把西瓜往我这推了过来,我望母亲,把西瓜吃了下去。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母亲那无形的爱。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次,每次听着妈妈说,比如:我不渴,我不饿……的这些话,令我深深地感动。

母亲的习惯好似无形的爱,将我紧紧的包裹着,沐浴着爱的阳光……

作文 母亲的“习惯” 篇2

学生说作文难, 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点:一是难在写作时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二是难在作文不知道该怎么写。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生活积累受其年龄限制, 不够丰富;其二受其知识基础、阅读量的限制, 文章内容干瘪, 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其三是受其表情达意的能力及写作方法掌握较少的制约, 使文章缺乏条理性。

针对以上三个原因, 这一年我从以下几方面训练学生, 在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

多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式, 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感悟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谴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和技巧, 并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认识, 从而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

阅读包括两方面:一是阅读好课本上的文章;二是阅读好课本以外的文章, 语文课本的文章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 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并使其转化为能力, 就必须加大阅读量。高一语文课本节选了一些名著, 例如《雷雨》、《祝福》、《巴黎圣母院》、《辛德勒名单》等, 当时学生希望能看相关影片, 但我没有这么做, 却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两部原著作课外阅读, 并完成两篇读书心得。结果证明,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感悟。

阅读更应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是要把文章读懂乃至读熟, 要明白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中心的, 切忌走马观花, 囫囵吞枣。二是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不仅要善于把那些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录下来, 还要勤于写读书心得等。

二.教学生学会观察, 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

让学生写作文, 首先要让他们学会观察。观察到才能写出来。作文的命题本着“小”的原则, 将某一事物分割成若干小块、多个小项, 以减小难度, 利于学生对某一点做细致观察。比如写母亲, 我就让他们观察妈妈的手、妈妈的眼睛、妈妈的额头, 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母亲的变化, 感悟到母亲的付出。季节更替, 我还会带他们到校园里, 观察周围景色的变化, 毕竟是刚进入高一的小孩子, 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

学生学会了观察并有了一定的积累, 就可以指导他们写文章了, 指导写文章要遵循几个原则:1.师生共同审题, 找出题眼。2.根椐问题共同确定写作范围。3.想想自己准备写哪些内容。4.这个内容你准备分几部分写。5.所写的文章要达到什么目的。这些一一落实后, 再进行重点指导, 对于文章重点部分教师要分类指导, 也可以结合学过的作文指导学生怎样把事情写详细, 怎样把人物动作、神态描写得准确、生动……

三.“模仿”对于中学生学习作文依然必要

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 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学生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 都要以模仿为阶梯。学生学习作文应为其提供适当的范文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 学生有意识地把作者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方法和技巧迁移, 运用感悟并掌握其表情达意的技能, 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因此, 模仿是学习写作的重要手段, 是训练作文基本功的有效措施。模仿是任何正常人都存在的心理现象, 没有今日的模仿, 就没有明天的创新。掌握起跑方法和技巧, 才能顺利冲向终点。教师善于授之以法, 学生才会有法可依。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不在于把学生培养成应试的“机器”, 而在于通过写出优秀的文章来陶冶情操,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所以我一直主张学生从经典中汲取智慧, 我建议他们从高一开始, 选择一部经典, 反复读, 等他们有了一定的积累后, 我还会要求他们选择不同作家的作品, 比较读, 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是一个循序渐进学习语言的过程, 我觉得一篇佳作, 不能仅仅满足于它的语言, 我更希望能读到它内敛的智慧, 语言的平实决不是平淡!

母亲的习惯 篇3

虽说离家不远,但工作忙,有时好几个月也难得回去一趟。也曾将母亲接到城里来住,只是大多数的时候,我每天在外忙碌,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孤零零的。母亲终日无事可做,最后还是坚持回了老家。

这几天,难得放长假,我便回去了一趟。一到家门口,便看到一群大大小小的鸡正在草地上捉虫子。母亲说,这是前阵子买回来养的,自己养的鸡才有营养。等孩子们回来了,正好可以补一补身子。

隔天一早,母亲便拿着锄头到地里去。照理说,几个子女都寄钱回家,母亲根本不用种田。可她就是坐不住,一天不下田,心里便闷得慌。我也跟了去。一路上,只见那群鸡都围着母亲,从家里跟到田里。母亲动一下锄头,松松土,那些鸡便一拥而上,争着用爪子扒开土,找出里面的虫子吃。一块小小的田,被这群鸡弄得半天都没锄完。

我问母亲,怎么不把它们赶回去。母亲却笑着说,随它们呗,反正平常一个人在田里,也没人说话,它们在旁边咯咯乱叫,反倒热闹了。

听了这话,我心里一酸。这几年,村里的人都外出打工去了,人越来越少。母亲在这种环境下生活,想必也是孤单的。

到了中午,母亲放下了锄头,喊了几声:咯咯,咯咯。那群鸡一听,就像训练有素一样,都急急忙忙地跑回家,站在屋檐下翘首以待。母亲笑了笑,这群馋鬼,跟你们几个小时候一样!

说完,母亲从屋里抓一些玉米和谷子,撒了出去。那些鸡顿时一拥而上,争着啄食。

傍晚,我跟着母亲到鸡圈里捡鸡蛋。母亲把鸡蛋都捡出来,看了看,最后又挑出了几个,放回鸡窝里。我有点纳闷,但也没开口问。

隔天,母亲捡鸡蛋的时候,把昨天放回去的,还有当天下的蛋,全都拿出来。最后,又从当天下的新鲜鸡蛋中挑出几个,放回了鸡窝。这回,我忍不住问她,怎么每次都要在鸡窝里放几个新鲜的鸡蛋?那群鸡又不吃鸡蛋,每天换新的,也不能用来孵小鸡。

母亲说,那群鸡是从小就买回来养的。白天,放它们出去晒太阳、吃虫子。晚上,又赶回鸡窝里。时间一久,这些鸡就跟自己的娃娃一样了。现在,这些鸡都能下蛋了。每次捡蛋,总会给它们留几个。不然这么辛苦下蛋,却都被捡光了,它们也会难过呀。生了那么多,一个也没留在身边。

母亲说的是鸡,也是在说她自己。在她眼里,那些鸡蛋就像是远方那些不愿回家的儿女。孩子大了,都要出去闯天下,也意味着要离开母亲。母亲就这样注视着孩子的长大,看着孩子们欢天喜地地开创新生活,她的心里,充满着甜蜜,又伴着忧伤,最后是失落。可是她从来不说,一旦你说要留下来陪她,做母亲的倒是急了,催着你离开。而我们做孩子的,又往往粗心大意,说叫走就走,一走就把母亲给忘了,全然不记得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谁还倚在门口等我们归来。

听了母亲的话,我沉思良久。做母亲的都是这样想念着自己不在身边的儿女们,“儿行千里母担忧,可怜天下父母心”吧。儿女永远都是父母最牵挂的,可是作为儿女的我们呢?或许我们宁愿在电脑前敲打键盘也想不起给家里打个电话,周末我们宁愿在家里睡懒觉也不愿回老家看看父母。其实我想有很多事情都是很细微的,我们做起来也很省事,却能让父母得到很大的宽慰,但是有多少人会想到去做呢?这次回家,我待到上班前一天,才在母亲的催促下,坐上了回省城的车。

关于母亲的作文:最爱的母亲 篇4

在我的印象中,我的母亲是比习近平还忙,比习近平还累,比习近平还伟大的人。 饭后,我和妈妈决定出去散步。走出门,便与清风撞个满怀。我怀着好心情,牵着妈妈的手,在繁星点点的夜晚和妈妈散步,皎洁的月光悬挂在空中,借着月光,我看见母亲少许的白发,皱起的鱼尾纹。此时,我觉得母亲手比以往要粗糙好多。 月光的照映下,经过微风而随风摇摆的花,似乎是那么有生机,花是蓝色的,一片片花瓣井然有序的绽放着,两片幽绿的叶子衬托着花的艳丽,我想将它摘下,送给我美丽的妈妈,却没发现它身上的刺,伸手就摘。 “嘶……” 这些刺,在我手上留下了它独特的印记。我抽回手一看,血,从我的手上一滴滴流下。 我跑到妈妈的身边,妈妈见况,拉着我另一只完好的手,向家里奔去。 在家里,妈妈打开医药箱,拿出了碘伏、酒精棉和创口贴,妈妈将碘伏涂在流血的地方。“痛”我忍不住叫出了声。妈妈便立即在我手上吹了吹,这一吹,似乎有魔力,我没感觉那么痛了。 弄好后,妈妈对我千叮咛万嘱咐,告诉我不要碰水……等。 在受伤时,最担心的是妈妈,在痛时,会吹的是妈妈。

所以,世界上最忙、最美、最最爱我的便是我的妈妈。

母亲 写母亲的作文500字 篇5

回到家中的母亲不但还不能休息一会儿,而且还要做许多许多的家务,比方说一回家她就要煮饭,饭后还要洗碗,我和弟弟写完作业后母亲还要帮我们“验证”,等家里人都洗完澡后,母亲还要洗衣服。等我和弟弟都睡着了以后母亲才去睡。所以父母的亲戚都说我母亲是个“不会停止活动的机器人”。

我母亲虽然在表面上不怎么关心我,但实际上她是很爱我的,比方说有一次我发烧了,而且那时已经是半夜了,父亲又去了外地出差,妈妈本来是想骑摩托车载我去看医生的,但老天没长眼睛,让倒霉的事都聚在一起,摩托车发动不起来,而我烧得越来越厉害,母亲只好顶着寒冷背着我跑到医院。到了医院,医生马上就就给我来了几针,我痛得晕过去了。不知过了多久,我发现自己已经在家里了,母亲在我的身旁睡着了。

母亲节感恩母亲的作文 篇6

买回来的冰冻鸡翅,首先放在水里化开,然后我一个一个洗得干干净净,最后根据爸爸的指导,在每一个鸡翅上都用小刀小心翼翼地划上三刀,虽然很麻烦,但爸爸说这样可以使鸡翅更容易入味更好吃!终于,所有的鸡翅和佐料都准备好了,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我亲自动手啦。

根据妈妈的指导,我往锅里倒了一小勺油,先切了几片生姜放了进去——生姜虽然很不好吃,但妈妈说可以去除肉里面的腥味,是必须要放的。当油被烧热以后,我就把准备好的鸡翅一下子都放到了锅里,这下不得了啦,锅里马上响起了一阵刺耳的“劈劈啪啪”的声音,调皮的油花到处飞溅,还有几朵溅到了我的手臂上,手臂上传来一阵刺痛,“啊!”我大叫一声,不由自主后退了几步,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终于,在爸爸的鼓励下,看着锅里的油也不怎么狂暴了,我才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拿起铲子,去给鸡翅做起“翻身运动”了。咦?在爸妈手里非常听话的铲子,怎么在我手里就不听话了呢?总是不能让锅里的鸡翅按照我的要求上下翻动。我嘴上不说话,可心里却翻江倒海,着急得不得了:原来平时看着爸妈轻松简单的炒菜这么麻烦啊!

在妈妈手把手的教导下,我慢慢“训服”了不听话的铲子,而锅里的鸡翅也随着我的指挥快乐地跳起舞来,哈哈,原来炒鸡翅也不过如此嘛。

呀,跳着跳着,原来白白的鸡翅慢慢变成了诱人的金黄色!等到所有的鸡翅都变颜色以后,我赶紧拿出可乐,急不可耐地一下子就往锅里倒了半瓶!哇,锅子里顿时冒出好多泡泡,把鸡翅全部给吞没了。又烧了好一会儿,泡泡才慢慢散去,这时我又惊讶地发现,金黄色的鸡翅又变色啦,变成了更加诱人的可乐色!

我以为可乐鸡翅就算烧好了,不由得沾沾自喜起来。但是妈妈又告诉我:还没有好呢,还需要焖一会儿让鸡翅熟透,再放调料并收汁才能起锅呢!

“焖?这又是什么烧法?”我脑袋里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只好虚心地向妈妈请教。妈妈笑着告诉我,“焖”就是盖上锅盖,开小火慢慢烧,这样可以使鸡翅完全熟透并且非常酥烂。放调料,特别是放盐,则需要一点一点地放,边放边尝,这样才能保证烧出来的菜咸淡可口——当然,像妈妈这样熟能生巧的,就有把握一次放到位。而收汁,则是把火重新开大,使锅里多余的汤水转变美味的汤汁裹在鸡翅表面。

终于,在爸妈的指导下,“可乐鸡翅”这道菜烧好啦,鸡翅一个个散发出诱人的光泽,我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了一口气:“哇!好香啊!”而妈妈品尝过以后,更是赞不绝口:“色香味俱全,真棒!”我不由得充满了自豪:哈哈,你们说我的厨艺高不高超?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篇7

一、现状分析

学校规定一学期作文不得少于10篇, 批阅要有眉批、旁批、总评。一个语文教师教两个班, 100多个学生, 平均每两周一次作文, 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 批阅任务该如何完成?

当前作文批改的情况是先找“问题”, 从错别字、标点使用到布局谋篇“诊断”一番;再按照高考要求给学生打分、写评语;最后讲评、展示各个层次的作文。主要问题是:在整个作文批改中, 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触及作文的写作技法, 作文能力没有得到本质性的提高。学生写得不耐烦, 教师改得没兴趣, 导致学生最怕写作文, 教师最烦改作文。

二、改革作文批改的方法

1.学生评改。叶圣陶先生曾指出:“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教师只给引导指点, 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 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 这是终身受用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共评, 在评中读, 在读中评, 在评改中借鉴提高。

首先, 组织学生学习作文评分标准及具体细则。明确本次作文的要求, 申明修改和写评语的基本要点, 指导学生在阅读全文、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批改文章。

其次, 按步骤有序评改。 (1) 第一遍阅读作文, 针对错别字、标点符号、用词不当和习作方面的错误格式进行修改。 (2) 第二遍阅读作文, 发现亮点, 标注出好词好句, 适当进行批注。 (3) 第三遍阅读作文, 小组合评。四人一小组, 讨论交流。旨在推优提差, 把规范的、有特色的、优秀的作文选出来, 在班级交流, 供同学借鉴;让作文有欠缺的同学发现问题、找出对策、提高自己。 (4) 第四遍阅读作文, 赏评。八人一组, 推荐优秀作文, 集体参与, 共同讨论。整体回顾习作, 综合进行评价, 写出评语。 (5) 学生展示评改成果:推荐别人的好句或者好文, 并讲清楚好在哪里;委婉而诚恳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并提出修改建议;挑选精彩评语共同欣赏。

2.教师复评。教师审阅作文, 将每组的评语细看, 对整体评改现象及学生评语作评, 将本组的亮点点出。在作文批改中, 注意发现学生写得好的地方, 加以肯定,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不足之处, 可以委婉指出,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师生面对面交流、分享、反馈。有人说:面批, 像一面忠实诚恳的平面镜, 真实地再现学生的作文和教师诚挚的建议;面批, 像一面宽容大度的凹透镜, 包容着学生作文的缺陷;面批, 像一面细致和蔼的凸透镜, 放大着教师的精心批阅和真情鼓励。的确如此, 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后, 面批不仅可以为学生增加写作体验、加深思考深度, 而且, 在真诚对话过程中无形地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不管何种方式的改, 都是为了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所以评改完毕后, 结合批阅情况, 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训练, 从错别字、标点符号、用词不当、病句、立意布局等角度出发, 在借鉴中发现问题、找出对策、提高自己, 以便有真正的收获, 提高作文水平。

母亲节送母亲礼物的作文 篇8

做什么呢?我在家里寻找着目标。路过厕所,发现洗衣篮里有我的几件衣服,看来今天妈妈比较忙,还没有时间洗衣服呢。

今天,为了达到我自己定的目标,我就提着篮子走到阳台的洗衣池边,把衣服放进池子里,开水,挽起衣袖,给人感觉是要大干一场。呵呵,可是接下来该怎么办?

我想起以前妈妈曾经跟我讲过,我的袖子和衣领是最脏的地方,我就从这里下手吧!我打好肥皂,开始使劲的搓洗。一小会儿,出现了好多的泡泡,我用力一吹,泡泡没了。我再看看袖口,还是有点儿脏,于是又搓搓洗洗。

经过几次“挫折”,我的手又酸又累,原来洗衣服也是力气活呀,这还只是我自己的小衣服,要是帮妈妈爸爸洗衣服,那岂不是更难了?妈妈和外婆还要做饭、做清洁、带妹妹,想到这里,我便轻松了许多,也觉得自己能洗衣服,也是给在大人们减轻负担呀。

作文 母亲的“习惯” 篇9

母亲的爱有时候是打,有时候是骂,有时候是体贴关心,有时候是跟我一起嬉戏玩闹。三月八号是妇女节,我决定为妈妈做一件事情,以报答妈妈这么多年对我的养育之恩。

我选择的是在三月八号那天晚上为辛苦了一天的妈妈揉一揉酸痛的肩膀。我先悄悄地走到妈妈的身后,用我的双手蒙住妈妈的眼睛,然后调皮地问妈妈:“你知道我是谁吗?”

妈妈开心地回答:“一定是我可爱又乖巧的宝贝女儿。”

我一看到妈妈猜中了,我马上把手缩了回去,然后告诉妈妈:“妈妈,今天我要给你一个惊喜!”

妈妈慈爱地看着我说:“什么惊喜啊?”

我说:“妈妈,今天是您的节日,我打算给您捏捏肩膀。”

“哎呀,多么孝顺的女儿,我真开心!”

我跟妈妈说:“妈妈,我现在开始给你捏肩膀了!”

妈妈说:“好啊好啊!”

于是我给妈妈一边捏肩膀,一边和妈妈聊天。我和妈妈聊到了我小时候的事情,我们两个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看到妈妈这么开心,我真高兴,衷心祝愿妈妈越活越漂亮,越活越年轻!

培养作文修改习惯的重要性 篇10

传统作文教学中, 老师是裁判员, 是作文修改的权威。大多数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批改模式, 学生写, 教师改。然后再花费时间在作文课评讲一番。虽然教师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 评改结果讲得天花乱坠, 但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 作文水平总是在低谷中徘徊, 收效甚微。我在平时的作文修改中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评改体系, 经过多年的实践,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它让我明白: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除了丰富的生活阅历, 深厚的知识储备, 较高的文化素养, 多读书, 多训练之外, 培养学生作文修改习惯在作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呢?

一、教给学生修改方法, 重视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

修改作文是培养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的修改要从教师批改逐步过渡到指导学生自改, 教师修改, 动脑筋的是教师, 学生没有经过一番选词易句的思索, 收益不大。而且, 修改本身就是作文的一部分, 只会写不会改, 至少说作文才成功了一半, 既会写又会改才是作文的最高境界。要培养修改的能力, 需要掌握修改的方法, 还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初中学生初写作文, 不知道怎样修改? 因此教给修改的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1、限时作文, 当堂修改。教师可在课堂上限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作文, 学生自主完成习作后, 限定5 分钟时间让学生从语言方面浅层次修改。主要从标点符号、错别字、病句, 遣词造句的通顺性, 用词的准确生动等方面修改, 鼓励他们给自己的文章写上评语。

2、师生沟通, 合作修改。初中学生的作文基础各不相同。兴趣、爱好各有所长, 写作水平和潜能也就不一样。因此, 要充分关注和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教师要正确地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作文教学, 在批阅过程中不能一刀切, 要分层次要求学生, 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在学生自主写好作文后, 教师进一步针对学生个人实际进行面对面批改。通过 “学生自读———师生共读———点拨沟通———再修改”, 让学生通过对自己习作的修改提高写作的能力。张中行先生说: “我的经验, 写文章, 往往写了一些后, 尤其中间停一会儿的时候, 想继续写常常要念念前面的, 使意思和语句能够通顺下来, 念后会发现一些微小的不妥, 要随发现随改”。修改作文时, 教师不光要求学生看作文, 更要求学生念作文。这样一路读下去, 学生便会发现自己作文中的疏漏之处, 主动修改。教师再和学生共同读作文, 遇到要修改的地方停住, 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通过共同探讨, 巧妙引导,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修改的方法, 提高修改文章的能力。

3、生生互动, 赏析修改。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有一个训练的过程。起初, 他们不大发现作文的毛病, 即使发现了毛病, 也不知道怎么改。因此要在班级成立作文修改互助小组, 互阅作文, 赏析点评, 互给评语。学会了互助修改后, 老师组织学生拿出自己已经修改好的作文在小组里交流、赏析。每个学生既是作者, 又是听众。这里生生互动, 既是行为互动, 又是思维互动, 既是知识的交流, 又是情感的交流和合作, 有时是写作成功的赞许, 有时还需努力和帮助……让他们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小组交流这是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发现, 自我提高的过程。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 同学间再相互评价。常常会激发灵感和顿悟, 促使学生自改能力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

4. 分组通读、集体评改。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学生互相通读习作, 然后从每组挑选一篇有代表性的中等作文, 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 由教师逐段引导学生集体评议其优劣, 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方案。最后由教师总结,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可取之处和最佳的修改方案。此法以讨论为主,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举一反三, 打破学生思维定势, 在论辩中能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作文修改方法。

二、重视培养学生认真修改的习惯。

修改作文, 不仅要掌握方法, 培养能力, 而且要形成习惯。形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要从练习作文之日起开始培养。从认真修改一句话到认真修改片段, 再到修改成篇的文章。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反复训练, 使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这样以后不用别人提醒, 学生就能自觉的去修改。为了培养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我曾鼓励学生不打草稿, 认真审题后, 列提纲, 就直接往本子上写, 写完后, 就在原文上修改。我在批阅作文时, 既注重看学生写得怎么样? 又注重看学生改得怎么样? 在评讲时, 既表扬和鼓励写得认真内容精彩的好文章, 又表扬那些改得认真写作中有闪光点的同学, 使学生对写和改给予同样的重视。

三、修改习惯的培养应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中。

如果我们平时不注意, 直到作文的时候才去修改, 那么修改的习惯很难形成。我认为修改习惯的培养应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中, 教师平时要加大片段写作训练, 写好后互助修改, 赏析。只有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 注意改正学生不好的语言习惯, 持之以恒的培养修改习惯, 他们的写作水平才会得到不断提高。

描写母亲的初中生作文:解读母亲 篇11

印象中的母亲,头发乌黑乌黑的,手白嫩白嫩的。多想您一直是这般,但岁月的年轮留下了记号,青丝不复当年模样;手里也留下了时间沧桑的印记。母亲的职责如天使一般,当上天并没有赐给她天使的容颜,随着光阴的流逝,青春已悄悄从母亲身上溜走。虽然不再年轻,当她仍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充满激情的保护病人的健康,谁让她是一名护士呢?

妈妈大学毕业后就成了一名护士,在十几年间,她帮助过无数的病人,甚至挽救过病人的生命。对于病人而言,她是名副其实的天使。我曾经跟着妈妈在医院住过几天,亲眼目睹了母亲的工作状态,我明白了母亲的工作有多么重要!

那时我读五年级,爸爸出差去了外地,妈妈要上夜班,我无人照顾,所以只好把我也带去了医院。在妈妈心中,病人永远比我重要,所以我只能呆在房间里看电视。妈妈去照顾病人了,电视里放的都是一些无聊的节目。看了半天,我终于耐不住性子,悄悄从房里溜了出来。

“哇,病人真多,医院真大!”我边走边想。走到一间病房外,里面有个小孩,样子十分虚弱,旁边睡着一位女士,应该是小孩的妈妈。看那妈妈的样子,好像十分劳累。“一定是照顾小孩才那么累的。”我心想,看看自己,甚至有点羡慕那个病了的孩子,他起码有妈妈陪着,而我的妈妈却在陪别人的孩子。“唉,真读不懂妈妈。”

突然,我看见了妈妈,她正在为病人打针。眼神专注,只见她用橡皮管扎住病人的胳膊,用手轻轻的拍打着病人的手臂,细心的找到血管,然后缓慢的将针头插进血管里,检查没有漏水之后,妈妈这才松了一口气,解开橡胶管,又开始为下一位病人打针。我站在病房外面,空调吹得我有点冷,却发现此时妈妈的脸上却挂着汗珠,头发被汗珠粘垂在了一起,有些汗珠顺着妈妈的发丝,掉到了地上,也摔在了我的心里。看着妈妈劳累的样子,我的眼睛湿润了!妈妈继续为病人打着针,并没有发现我。我强忍着眼泪,也没有叫妈妈。

高二习惯的话题作文:好习惯 篇12

全书主要叙述了一个名叫阿章的小男孩本是一个标准的都市男孩,做什么都要妈妈帮忙。转到乡下读书以后,他尽力了许多事情,知道了好的习惯可以帮助自己一辈子,还知道妈妈不是自己的佣人,应该学会自己的事情应该学着自己去完成。

书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带给我很多感受。阿章因为忘带数学笔记本被老师罚站在教室门口。他心想:我在首尔时从没忘带数学本,怎么到了这里才几个星期,就忘带作业本呢?后来,他一想,原来在首尔时妈妈每天都会检查一遍自己的书包,现在离开妈妈了,自己就忘带作业本了。他下决心要改掉这个坏毛病!后来,他真的成功了!

读到这里,我就想起了自己,也有好多坏习惯,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比如我也会像阿章一样丢三落四,这不,我要写作文了,发现自己的小练笔怎么也不见了,只好自己先找个本子写起来,开学还要跟张老师解释;还有,我不是很勤快,做什么都喜欢拖拉,吹笛要还课了,才会拿出来应付着吹上几遍,否则,无论妈妈怎么叫我,我都要磨蹭好长时间才吹上几分钟,而且总要和妈妈斤斤计较几分几秒;还有每一次考试,我总是往后面看还有多少人比我差,从来不往上看有多少人比我好,有时妈妈批评我,我还不服气……因为有了这些坏习惯,所以,我无论学什么,都是马马虎虎,做事情也显得很不干脆、利索。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我的同学王心语,因为懂得自律,习惯好,做什么都是轻轻松松,却总是一流得好。我亲眼看到她学游泳时一丝不苟,严格按照教练的要求认真练习,什么自由泳、蛙泳、仰泳都游得很棒,一直得到教练的赞赏。妈妈也说:“你看,好的习惯伴王心语成长,她学游泳也这么上进,真是不容易!你要好好向她学习呀!”

如何培养中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 篇13

一、辨文体

要修改一篇文章首先要定文体。有的同学写出来的文章四不像, 不像记叙文也不像说明文, 不像说明文也不像议论文。在作文修改时, 强调学生要边读边想, 作者写的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文章?

1. 写人和记事的文章都要做到有人有事, 事情的记叙要交待清楚要素, 要有顺序, 详略得当;

写人的要求有详细的人物外貌、语言、神情、动作的描写;写事的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看是否有主题, 你的这次所见、所闻、所做后有什么感想, 要在文章的某个地方点出来达到“以情动人”。而文中的“情”, 就是你对所见所闻的体验或感悟, 可称为“悟性”, 这“一悟”能否表现主题。

2. 写景的文章至少要对一至两个景点详写。

要做到观察仔细, 抓准景物的特点来描写, 并做到描写有序, 句子生动优美。

3. 想象的文章是否做到大胆想象, 合理安排, 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吸引人?

最后把你的看法和作者本人进行交流, 取得了统一的意见后再着手修改, 若有疑问可以找老师探讨, 最后又拿回去再次思考定稿。

二、谋篇布局

一篇文章精彩、巧妙的构思, 新颖的形式是由作者谋篇布局确定的, 是作文成败重要的因素。因此作文修改要引导学生从谋篇布局着手。

1. 审内容。

作文要真实健康关键是材料。选的材料抒发的情感要真实。对于胡思乱想, 胡编乱造, 想象不科学、不真实的内容, 都要毫不留情地修改掉。自然, 这里的真实既有生活的真实更有艺术的真实, 它不一定真发生过, 但一定是会发生的。题目与内容是否相符, 立意是否正确、新颖、深刻等, 是否有新意。内容是否具体, 是否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材料怎样安排”前后是否相互衔接, 联系紧密, 先后次序如何等。然后根据中心和内容的需要, 进行充实、调整、删增。

2. 理结构。

作文的“结构”也是作文训练的重要一项, 一篇文章的结构成分, 由文章的情节发展规律确定, 考虑文章整体框架, 即是“结构”是否完整, 说白了就是文章的“起承转合”如何?文章的过渡如何?你在六七百左右的文字中, 文章结构是否紧凑, 段落分得如何?平时的作文同学对分段不够重视, 习惯于“三段式”结构, 无论是哪一类的文章, 都要做到层次清楚, 详略得当、布局合理, 过渡自然, 结构完整。如你以往的习作是老三段的话, 不妨将第二段再进行设计, 加上有创意的小标题, 把它分成二至三段, 让“小题眼”能熠熠闪光。这样既可以使内容“化大为小”, 也可以突出材料的集合的力量, 分段中要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也可以适当调整一下叙述的顺序, 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段, 让作文的层次结构看起来活泼有序。

3. 斟词句、标点。

词句、标点虽小, 但同样影响文章的成败得失。因此修改作文也要斟酌词句标点的运用。

(1) 词句。修改作文的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是首先做到通顺, 没有语病, 即是指读改字词, 指着文章一句句地读, 发现错别字、意思重复等明显的错误要及时加以修改。如有拗口和连接不畅的地方, 必定有毛病, 要及时查出原因, 动笔修改。其次简洁, 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一律去掉, 不用自己不懂的字词, 不生造字词, 先说什么, 后说什么, 安排得井井有条, 行文合理连贯, 相互照应。而初学写作的人常爱堆砌辞藻, 滥用修辞, 过分追求文辞的华美, 并以此为荣。其实, 文章的美并不在于用了多少修饰语, 有多少名言警句, 而是要看它词句是否通顺, 表现是否合理确切, 因此我们在修改作文时应先求通顺, 使作文文从字顺, 简洁明了, 在此基础上, 再对语言进行适当的加工润色。

(2) 考虑句式。首先, 句子要简单完整。中学生在作文时, 尽量不用或少用复杂的长句, 尽量用些短句, 在修改时要看文中有无病句, 要让每个句子都能准确无误的说清楚一个意思。

其次, 注意句子的前后搭配, 防止主谓、动宾搭配不当, 用词时要注意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选择恰当的字词表达自己的意思。

再次, 过分雕琢的地方, 仔细分析每一句话, 看它表述是否恰当, 是否适合文体, 是否符合平时说话的习惯, 对话是否符合人物的各自身份, 不要写书生气太浓的语句。

(3) 标点。标点符号也是不容忽略的, 标点符号运用的格式, 特别是每行开头的第一格不能用句号、逗号、分号、顿号、问号等标点, 省略号、破折号等应占两格, 分清句读, 这些虽然是些很细微的地方, 我们也不可忽视。

此外, 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学生相互评改, 养成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

关于母亲节作文:母亲节的由来 篇14

关键字:母亲节作文 母亲节诗歌 母亲节手抄报 关于母亲节的作文

母亲节规定一个专门的日子来表达人们对母亲的尊敬,并不是现代的发明,而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习俗。古希腊人曾在树林或山洞中举行仪式,对女神的母亲顶礼膜拜。到古罗马时,这些活动的规模就变得更大,庆祝盛况往往持续达三天之久。当然,古时人们对女神的崇拜只不过是一种迷信,它同今天人们对母性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

美利坚合众国的母亲节,始于1907年5月。要求定立母亲节这一倡仪是费城安娜·M·贾维斯提出的。她曾亲自在教堂中安排仪式,组织活动,同时要求前来参加者胸前要佩戴白色的石竹花。这一活动,曾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兴趣。翌年,便有更多的教堂纷纷组织同样的活动;人们还一致决定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母亲节。从此母亲节便在美利坚合众国成了一个公认的正式节日。

关于母亲节的作文父母亲的爱 篇15

母亲的爱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在诗诗句句中,我领略到父母的爱.的的确确,父母的爱是严格的,而母亲的爱就是关心与爱护.我在这两中爱中健康快乐的成长着……

父亲的严格要求促使我在学业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向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我瞬间在班上名列前茅.谁听了都会感到诧异,但请你们不要乱想,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成绩.那是因为有一次我在数学考试考不及格,回到家后,爸爸大发雷霆,还被爸爸骂了一顿,在以后的日子中,他不允许我出去玩,更不允许我走近电脑,还特别地请了位老师帮我补习。在那段日子里真是度日如年呀,每天面临着都是爸爸的责骂,老师的讲解,妈妈的安慰;更掺的是做题、考试,但是我还是坚定意志地对自己说:“爸爸那么辛苦也是为了我好,还是少一点埋怨,多一点努力好了…… 经过了我的努力,每次考试不再不及格,而且还能名列前茅呢。我才明白:努力才会有收获,勤奋才能出天才。但我更清楚的是:爸爸之前的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我好。这就是严格要求的父爱啊!

生活中,更都的是母爱。她是一中默默无闻,无私的爱!

一大早,妈妈便帮我准备好可口的早点,帮我收拾好书架。晚上,妈妈常常帮我盖好被子,把明天要穿的外套放在床边。有时我故意没睡,看着妈妈,当妈妈向我走来时,便闭上眼,只见妈妈用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额头…… 那中幸福是无人能替代的。啊!妈妈的关心与爱护让我感到明天的美好,后天的快乐……

作文 母亲的“习惯” 篇16

一、多观察, 多体验

有的同学为什么编假话, 害怕写作文, 其中一个原因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而这背后是孩子们对生活缺乏观察。叶老说“写作文就是写生活, 写与自身相关的生活, 写对生活的见闻感受。”所以应培养学生养成勤于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 让学生留意生活, 用写作的眼光看待一切;给学生参与生活的机会, 使他们有意识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认识生活、耳有所闻、目有所睹、心有所思、情有所动, 这样学生提笔行文就不觉头沉, 也能写得情真意切了。例如, 秋天到了, 我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来观察田野的景物, 捕捉那迷人的秋色, 采集秋的代表物。中秋佳节, 引导学生观察圆圆的月亮是怎样爬升上来的, 让学生感受那动人心魄的美。这些活动学生乐在其中, 积累了丰富素材, 拿起笔来便如行云流水, 于不知不觉中养成习惯, 写出了佳作。

二、多阅读, 善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 逸于作文”, 这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为此, 我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养成好读书的习惯。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我找来多种读物介绍给学生, 让学生在佳作欣赏中享受生活;通过读书笔记的方式来规范之、引导之。读书笔记的内容不拘一格, 可以是简单的语句, 可以是精彩的片断, 可以是心得, 可以是启迪, 每次三百字左右。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我喜爱的一部 (篇) 作品演讲”、“笔记展评”等活动, 以此来督促学生多读、深思、勤记, 养成良好习惯。

三、勤练笔, 多修改

多读还要多练习,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练习, 写作也一样, 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滴水穿石, 熟能生巧, 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鲁迅先生在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时说:“文章应该怎样做, 我说不出来, 因为自己的作文, 是由于多看和练习, 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因此, 我通过多种方式来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1、写日记。

作为学生“干的、玩的、想的”记录的日记, 因其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 而成为提高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我是这样指导学生写日记练笔的:坚持写作, 每周三篇日记, 定期收日记本, 及时反馈信息, 指导写作方法, 最后将好日记张贴, 供学生学习交流。

2、读写结合。

古人学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 中者偷其意, 高者偷其气。读写结合, 于写有益, 提供材料信息, 储备语言素养, 获取仿写之“仗”, 启迪灵感, 浮想联翩。在平时教学中, 我力求把范文当学生学习和运用的范本, 让学生从中有所借鉴, 然后有意识地用于自己的习作实践。再一点就是在评讲作文时, 除专门课以外, 更多的是在阅读教学中评讲作文、日记。其好处是把范文当成一面镜子, 从中反映出学生作文的瑕瑜, 并在比较中得到启发, 受到教益。有时在作文课上也引入相应的阅读内容。通过读写之间的这种“双向引入”, 让学生养成读写结合的习惯, 以发挥阅读课文对作文的辅射作用。

3、想好再写。

一位专家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 而是想出来的。”因为文章并非生活的全部, 而是包含着激情的那部分。应让学生在深入熟悉生活的基础上, 依据自身的体验感悟确立中心、选择生活、裁剪资料、谋篇布局。学生一旦养成了想好再写的习惯, 动笔行文就会笔走龙蛇、文如泉涌。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出示题目后, 让学生默思10分钟, 想完后让学生发言, 或同桌、小组之间说出自己所想所思, 或对着全班说。在此期间, 老师解答学生思议中的疑惑, 或授之以渔, 示之以范本, 让每个学生都明白了写什么, 怎样写, 最后让学生列出写作提纲——包括题目选材、立意、结构、表现手法, 等等。

好文章往往三分靠写, 七分靠改。而修改又重在养成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我是这样做的:一、出示修改范例, 学习修改方法;二、分组阅读批改, 互相取长补短;三、注重修改过程, 鼓励评议作文;四、品评好的章节, 提高自改积极性;五、朗读、自改和互评, 激发写作热情。这样, 通过经常性的修改训练, 逐步使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和步骤, 并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 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上一篇:乡镇党委书记在农村党建现场观摩会上的发言下一篇:汽车发动机保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