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公交献一策

2024-10-01

我为公交献一策(精选10篇)

我为公交献一策 篇1

我为公交献一策

作为一名刚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员工,亲身经历了作为一名新乘务员的心路历程,作为一名新乘务员,由于业务不熟练,遇到客流高峰期的时候,紧张无措是很难避免的,特别是刚开始跟车时没有经验,不知道自己该学习什么,师傅说的注意事项有时候也不太理解。等到了自己一个人上车时,才发现有很多地方还需要学习,但是在车上已经没有人可以请教了,只能在工作中自己摸索,积累经验。但是乘务员的职责是为乘客提供热情优质的服务,确保旅客出行舒适与安全,并及时处理旅途中的各种突发事件。处理不好直接影响公司的形象,公交乘务员服务态度与水平的优劣也直接关乎公交行业在百姓心中形象的好坏。所以我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可以给公司贡献一份力量,可以为刚刚参加工作的新乘务员提供一点帮助。

一、学习生产两不误

新乘务员跟车的时候,对乘务员的工作职责很模糊,只是在记路线,偶尔卖卖票而已。等到上了车,发生了情况,才知道该向师傅学习什么。可是时间已经不可能逆转。我的建议就是可以让新乘务员跟上几天车以后,自己跑上一天车(也可以派备用乘务员跟着,但是备用乘务员不参与卖票和服务),然后再继续跟车,这样她们就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再次跟车的时候,就知道该向师傅学习哪些东西了。有目的的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有时公司急缺乘务员,新乘务员跟车没有几天就自己上车了,就会有很多的东西学习不到,发生紧急情

况也处理不了,严重影响公司的形象。我建议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比如有备用乘务员时,安排新乘务员重新跟车,继续学习。这样就能够把新乘务员有效地培训好,驾驶员师傅也就可以少操心,专心驾驶车辆,乘客满意度也会提高。毕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二、师傅的人选

公司安排跟车师傅的时候,是随机的,看着哪天线路合适,乘务员素质差不多,就安排新乘务员跟车了。但是有的乘务员不善于言词,不会带徒弟,虽然她本身的素质很高,但是不会传授,效果就不会好,新乘务员也就培训不好。我建议可以培养出这样一支“师傅队伍”,把善于表达的劳模和先进个人组织起来,专门培训一下,让她们知道该如何带好新乘务员,该教会新乘务员什么东西。这样就能把优秀的经验传承下来,乘务员的素质也能得到提高,服务质量自然就提高了,公司的形象就会跟着提高。

未经培训或未经有效培训的乘务员对公司来讲是个破坏者,会破坏整个公司的形象,所以合理有效地对新乘务员进行培训是公司的根本,以上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希望对公司有一些帮助。

我为企业献一策 篇2

纵观国内大多数企业,或成功、或失败,人才几乎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很多时候,关键性的人才就像是船上的舵手,操控全局,掌握方向,可以带领企业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壮大,其价值远远不是金钱所能衡量。而其他具体到部门到岗位的人才也是不可缺少的,他们是本部门或本岗位的领军人物,是企业架构里必须引起重视的环节,是对企业的制度、方针、目标具体实施、执行的对象。

一个企业只有合理引进了人才,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全面发展。不会用人,职责不清,权力不能下放,分工混乱,一方面企业的管理成本无形中增加,另一方面企业运作过程中的效率不高,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就我们公司目前而言,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人便没有财。我们总是在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才,但从公司近几年的用人机制来看,我们的管理仍停留在口号上。比如:建造师、检测师就是我们目前所需要的人才,但我们目前没有建立有效的人才储备库。

二、职责分工不明确。岗位职责不清晰,经常出现为他人做事,自己的事情却无法做好的情况,又或者出现问题无法追究,互相推委,害怕承担责任的情况。

三、未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公司领导应与各级员工建立和谐的交流和沟通机制,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公司应鼓励员工敢说真话、敢说实话;鼓励员工敢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鼓励员工多为企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营造一个和睦的上下级关系。

四、“以人为本”没有真正体现在实际当中,员工的福利及一系列人性化的关怀并没得到体现。员工没有以公司为家,缺少适当的职业发展规划,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根据以上几点不足,具体可从三方面来实施:

一、完善公司薪酬激励体制,帮助员工制订职业规划,增强员工归属感。员工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企业内部成长通道的改善,通道顺畅,员工就能随着组织的发展而不断获得成长和进步。通道阻塞,员工就可能把寻求发展的目光投向企业外部,寻找机会,这就是意味着辞职和跳槽。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企业如何使组织与职工的成长既同方向又同步骤发展。所以,如何用人、留人,除必要的薪酬激励体制外,还要拓宽企业的成长通道,使企业成为员工发展的基地和摇篮。

二、加强成本控制,建立节约意识。从小到一张纸、一支笔,大到购买固定资产,各方面环节都要加强成本控制和 2 管理。

三、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加强对基础干部的培养,细化职能和分工,使管理能深入到基层,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企业要真正建设“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必须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吸引员工参与企业文化的民主管理,有效地开展合理化建议和自主管理活动等形式,调整员工士气,加强企业凝聚力。使员工真正能以公司为家,公司以员工为本,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

我为学校发展献一策 篇3

滕州市英杰幼儿园 王勇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性,存在的很多问题,并不是个人可以解决的了的。诸如生源差,家长素质低下等。但一个学校要发展,校长的办学理念是导向,要积极为老师创设成长的氛围与空间。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应该是关键,然后,才能够给孩子们提供或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同时,教师也要有能力做家长的引领者,和学校教育取得一致性。这样,学校的精神面貌才会得到改善。埋怨与逃避不能解决问题,软件的攀比也只能让我们的心更加浮躁。因此,从一个学校的内核出发,我这样为学校的发展献言献策:

一、提升教师教育生活的幸福感

俗语说:“忙,心亡也。”当忙碌成了教师的生活主线,教师的生活状态便是极糟糕的了。因为忙,便会找借口,便会埋怨。如今的浮躁风气,使得教师坚守自己的教室更加困难。因此,学校领导应增强教师的教育生活的幸福感。诸如:有条理地安排学校工作,能做减法就做减法,给教师自由地时间,可以读书,可以写作,可以静心地守在教室。可以创设属于大家的节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或者定期卡拉ok,到郊外采风游玩散心……改变单调的生活路线,提升教师的生活品味。

二、创设条件,促使教师自身专业成长

(一)、引领教师专业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过半的内容都是关于阅读的。教师拥有的一桶水,已经远远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教师拥有的应该是一片汪洋大海,知识是动态的,广袤无边的,自己必须有更多的储备,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每学期可以给老师推荐1——2本经典教育专著,(当然,当老师的阅读成为习惯后,便可以遵循自己的阅读地图,自己寻找自己需要的书籍了。)人手一本,发书的时候可以有个不小的仪式,说明这是件很隆重的事情,我们要认真对待。然后自由阅读,不需要下任务做读书笔记之类的,可以在书上作批注,一个月举行一次读书交流,结合教学实际来讨论,要提前设置问题。学期末把书收起来,以校长为主,检查教师的阅读批注情况,以此促进老师们的阅读能力。假期可以写出读后感或心得,评出优秀进行奖励。

(二)、鼓励教师养成写教育叙事的习惯

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剂。写作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的阅读或做法的梳理的过程,反思的过程。只有做得好,才能写得好。读书、写作、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循环链条。很多老师总以自己不会写找借口,其实教育叙事的写作,要的不是文采,不是措辞,而是记录,简单的记录,自己做了什么,教室里发生了什么,客观的呈现出来即可。刚开始不必有字数要求,100字也好,200字也罢,重要的是先有意识,先养成习惯。学校可以设置奖励措施,以激励老师们前行。

(三)、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教学效果不在拼时间,也不在题海战术。首要的是,教师是否把握教材,是否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是否有解读教材的能力,是否一节课是以教学目标为主,是否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可以就一节课多次打磨,每人准备一节课,然后听,听后评,评后反思,再讲,再听,再评,在反思,如此重复,打造出一节拥有自己个性的课,然后培养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对这些老师进行重点培养,给他们更多的机会,阅读、写作、课堂相结合,锻炼,打磨。

(四)、给教师创造机会,让老师们走出去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师也一样,总是呆在自己的教室,时间久了,便会停滞不前,如井底之蛙,目光短浅,也不会有创新。因此,多出去看看,多接受前沿的思想,多听讲座,你会发觉自己的思路会打开,外面的世界很丰富多彩,各种前沿思想会打乱自己的思维,使得自己的固有的思想得到冲击,使得自己重新构建自己的教育生活。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不排除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太多的小学老师都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围绕书本打转,或在题海中无休止地机械地翻腾,而忽视了习惯的培养,孩子身上缺少了太多的灵气,也制约了孩子将来的发展。建议小学老师在小学阶段做好两件事便是为孩子们造福:一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二是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

四、重视家长的教育工作 很多时候,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一)、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教育修养水平

教育学的知识,就像法制知识一样,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必须知晓。可以给家长分组,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五六年级为一组,有专门老师讲课,给家长提供一些实际建议。我们老师必须拥有强大的专业知识,拥有引领家长的能力。

(二)、让每个家庭都过“书籍节”

“书籍节“,其实就是一个普通日子的命名。在“书籍节”这一天,家长给孩子买一批小小的藏书(10——20本),在别的节日里,也给孩子们买书,让书作为最好的礼物,每逢节假日,带着孩子到书店去坐坐,去闻闻书香的味道。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长的教育修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书籍在他们的生活里占有何种地位。是的。如果家长热爱和尊重书籍,孩子们就会热爱他们。家长是孩子们的镜子。

(三)、组建家长委员会

让家长参与我们的教学,让家长成为班级的主人,发挥家长的正能量,这也是家长资源的运用。可以把积极性高的、有较高教育修养的和生活经验丰富的家长,吸收过来组成班级委员会,参与班级事务管理,让他们成为班级的一份子,比如组织活动,买书等等。也可以每年级吸收一位进入校务委员会,让他们参与决定学校的一些问题。

我为焦作发展献一策 篇4

——“近学许昌,远学扬州”学习感悟

焦作十二中

侯磊

人类用了5000多年的时间,才对城市的本质和演变过程有了一个局部的认识,也许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弄清那些尚未被认识的潜在特性。人类历史刚刚破晓时,城市便已经发展到了成熟形式,要想更深刻地理解城市的现状,我们必须掠过历史的天际线去考察那些依稀可辨的踪迹,去探求城市远古的结构和原始的功能,这是我们城市研究的首要责任。——美·刘易斯·芒福德

近处的许昌和远处的扬州都是历史古城,曾经衰落过,如今重新焕发青春,必有经验可寻。而焦作是一个年轻的城市,青春正洋溢,虽然也曾有过伴随煤炭资源日渐枯竭后的困惑,找寻到发展旅游新思路的机遇,但近些年的发展似乎陷入到了一个瓶颈当中,要寻求突破,寻求更快和更高的发展,学习人家的先进成功经验,为我所用就更为必要了。

许昌和扬州的成功固然可学、该学,但不能盲目学习。焦作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基础与两个城市各不相同,大相径庭。有的时候,复制人家成功的模板,生搬硬套只会适得其反,不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模板进行敲打修改,才能找到合适我们焦作发张的一条成功之道。

我是一名教师,心寄焦作发展,就从本职工作上献上一言。2016年是焦作教育值得书写的一年,断层了好多年的清华北大生一下子涌现出了10名,让全市人民为之精神振奋。但是兴奋之余,冷静下来,焦作的教育依然令人堪忧,亟待解决一些问题。比如:教育资源不均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代课老师的编制以及中小学男女老师性别比

例失衡等等。从一名教师的角度看问题是自下而上的,观察和思考都体现出了基层教师的特点,希望从上而下看问题的领导能够多考虑这些基层老师的建议,结合我市的教育规划,多召开教育教学听证会,听取民意,解决实际问题。

1.教育资源不均衡。我市高中教育焦作一中一家独大,这无可厚非,毕竟每个地市的一中都是龙头老大。但是焦作一中每年不断扩招,扩招带来的后果是,生源质量变差,师资力量短缺,一中的教育质量实质下滑。每年一中都要招大批的代课老师,代课老师不稳定,教学质量不高,而其他的市直高中则有大批的优秀在编教师,他们却在教着一批中差等生。如果教育局和人事局能够针对这些现状,对市直教师进行再次整合,一中停止扩招,就走精英教学,力求清华北大和重点大学的再突破,其他学校走普通教学,力求二本和三本的重点突破,这何尝不能再次振兴焦作的教育呢。

2.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和代课教师的编制问题。这个问题需要教育局和人事局协商,针对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做详细了解,尽量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现在代课老师工作不稳定,且存在有大量刚毕业的师范生,教学质量堪忧。解决三年或者五年以上的这些教师的编制问题,将会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

3.中小学男女老师性别比例失衡。这个问题现在已经从幼儿教育蔓延到了高中教育。多数高中男生在当时高考报志愿的时候都不愿意选择师范类,大学毕业后多数男生更不愿意选择当老师,这个问题在焦作尤为突出,原因只有一个,工资太低。所以,提高教师福利待

遇,提升教师的地位尤为必要。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老师,心寄焦作的城市环境,就从所学上献上一言。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说,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我市现在的城市规划格局比较合理,南边为行政区、高新区;北边为老城区。一条铁路,一条运河东西贯通,多条河道南北流向。向南、向东、向西皆可发展。高速交通快速发展,郑焦等多条高铁的开通大大提高了我市对外交通联系的效率。但也有些问题需要考虑和解决。

1.交通拥堵现象。城市化建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作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城市道路的规划是一个重要的施工内容。如果城市道路规划不合理,不仅会对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还会制约城市城市经济的发展。另外,随着市民的生活质量提高,购买力大增,小汽车数量不断增多,但城市道路,特别是老城区的城市道路依然未见大的发展变革,城区道路需要改良。建议扩充北环路和焦东路,对解放路实习限行。对电动车违章加大处罚。当然,近几年市里针对交通的问题也想了很多的办法,比如坚决取缔非法机动三轮车就让老百姓看到了政府的决心和态度。

2.城市水系规划问题。大沙河的完美建设让市民看到了市政府改造城市生态水系的决心。可是,这个改造应该是从北向南进行,目前城区的多条河道依然没有水,改造的时间是不是应该短点,改造的决心是不是应该再坚决点。

3.城市绿化问题。目前城市选择的绿化树种多为落叶植物,过去的法国梧桐因为悬铃到秋季绒毛乱飞而多数惨遭砍伐,目前仅焦东路和新华北街保留有。法国梧桐的存在有其必要性,毕竟城市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的净化来说法桐的效果比较好,建议还是恢复法桐的作为绿化树种存在的地位。

城市的发展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美起来的,西方的城市经历百年尚且不够完善,仍然需要不断修补,更何况我们焦作作为转型城市,发展起来困难重重,问题多样呢?希望“近学许昌,远学扬州”不要变成一场运动,而是自上而下踏踏实实的,举全市之力来一点点的规划,一点点的来实施,全力来推动我们家乡的进步和发展。我们都热爱家乡,希望我们的家乡能越来越美。

我为教育发展献一策 篇5

——浅谈遂宁农村教育

从小背诵的三字经中有“人不学,不知义”

久负盛名的莎士比亚说过“教育随生命开始”

享誉世界的歌德也曾认真描述“暧昧而散漫的教育,造就了一大堆不可靠的人”

可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立足教育,才能赢得未来。

而今的遂宁,有风格各异的攀升高楼,有各样汽车行进的柏油大路,有方兴未艾的大型工程„„我们的硬件实力逐渐增强,如造人过程中架起了骨架。当目光转至最能代表一个城市的软件实力的教育事业时,这似血肉般的存在让我们心头一沉。

“我的儿子初中就得送到绵阳去读。”

“我准备将女儿送到成都去”

„„

生源外流,这是遂宁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城市里经济条件宽裕,孩子学习底子不错的家庭,都不惜代价将自家孩子送到外地求学。而市县内招收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由于农村教育问题的忽视,使得农村孩子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如此反复,农村教育问题没有得到改善,城区学生又大量外流,不得不让人担心。我们不能强迫外出的学生留下,但是我们可以做到更好,让他们舍不得走。这就必须得从目前落后的农村教育抓起。所以,现就农村教育中存在的几方面问题做以提及并提上我的个人建议。

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于各个乡村,建设新农村的步伐也正巍巍前进。但是农村教育中存在几点问题似乎被一次次翻起的泥土气息掩埋。

首先我要提到的就是农村教育中教师资源匮乏的问题。农村学生熟的教育确实不比城里。老师们大多年纪大,而且不专业。经常有语文老师又教地理,有的地方甚至用着“一个老师,上午四节数学,下午三节语文”的授课方式。在大多乡镇,年轻一点的老师都拼命想往城市里钻。年老的老师愿意待在乡下,不过,年老的他们为图个轻松,大多选择地理,自然,思想品德等所谓的“豆芽科”来教。于是,“照本宣科”是必然的,而学生接收的信息量小这也是意料之中的。所以,乡村教育资源紧缺是农村教育目前的首要课题。

由第一个问题延伸则存在第二问题:农村小孩的口语交际能力普遍处于较低水平。从下在山间田野中长大的他们,多了一份随性,如果缺乏引导,很容易演变为一种野性与不雅。现在农村学生,一到稍微广阔一点的环境,就很难主动开口与人交流。而且在既有农村又有城市学生的课堂中,容易见到大多农村孩子羞于上课回答问题。长期落后的生存环境以及后天中学校疏于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以致如此。在课堂上的沉默,后至压抑,厌恶课堂。种种后果,作为老师,都是可想而知的。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备受关注的留守儿童的问题,由于经济条件,父母外出务工,使得大多孩子和自己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有的甚至拿着一个月的生活

费自己料理一切。,有时候,我们可以说这是对学生的锻炼,而从孩童到成年这个过程,伴着迷茫和叛逆,我们的疏忽也等同于一种放纵。所以才有了那么多弃学在家的孩子,才有了那么多跟着网友去外地的无知的孩子,有了那么多怪异的眼神投给这个本应被保护的群体„„

我很感谢也很欣慰自己有了这次机会说自己想说的话,对于上面提到的三个问题,自己也认真想过方案,可能不完善,却是我真实的想法。

一次浏览我市开展的名师名校交流活动的系列网页时,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校语文老师提出的“增加教学专业交流活动”十分锲合我的心意。应将对于城镇教室开展的教师技能培训普及并且落实到乡村,至少让老师对所教科目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不至于“照本宣科”。当然,长期形成的教学模式不是一两天就能被改革。所以,同时还应采取教师支援政策,即:在城镇中小于等于30岁的老师应排号去山区任职四个月。我知道这听起来是天真不切实际的。但是我从各个方面想过这个问题:首先,私下聊天中得知现在的青年教师都有过或者正有着去山村支教的想法,迫于时间,迫于现况,都没能实现。所以将其调进山村几个月一方面满足老师曾经有过的想法,而且在这四个月中,我们不但应该照常发工资,还应给予其适当补贴,用以提高积极性。于老师,有工资可拿,还能积累经验;于学生,有了新的老师,带来较为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与多彩的课堂。两厢有利,何乐而不为?与此同时,有人会问到,向山村调进教师,那么其原有的教师怎么办?被调走的老师形成的空缺怎么办?前者,因为山里老师本来就少,所以调进几位老师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而空缺,暂时可以以代课的方式解决。因为最开始是小范围,不是大面积调动,所以有了一个临时调配方案就够了。而如果实验成功,要在大范围内实施时,相应的解决方案也会随之而出。

谈及第二个问题,相比较城市学生在口语交际能力上展现出来的优势,我们可以对其采取一定量的模仿。比如,以乡镇为单位举行诗歌朗诵,故事会等活动,但是应当注意最开始应做到从班级为单位选拔,也就是说,给每一位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小群体中能够大方得体地发言对他们也是一种锻炼。与此同时,我知道遂宁市有个“返乡大学生联合会”。这是一个由遂宁籍的大学生自愿组成的一个志愿者团队,他们会在寒暑假有一定的山村支教。届时可与他们取得联系。在短时间内,他们给农村学生教授的专业知识是很少的,不过可以让他们给农村学生讲解专题知识,比如给他们讲讲关于辩论,关于如何利用农村较为落后的条件获得知识和外界信息。这有一个优势就是,大学生数量不少,可以采用一对五一对六的游戏或者是讲解提升农村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一方面提升我市大学生的服务精神,增加经验,一方面也能节约专门培训老师或者请老师授课的经费。加大对志愿者团队的支持,适当地模仿城市教育中相应的活动。长此以往,农村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定能得到较大的进步。

最后谈到“留守儿童”的问题,我曾路经一镇中学,他们也响应着上级政策,建立留守儿童中心,亲情联络室,甚至阅览室,但是听闻学生讲,这些基本不对学生开放。我知道,关于“留守儿童”这个近几年颇为敏感的群体,上级制定了很多也很细致的照顾政策。我想提的只是,希望加大落实检查力度。“上面查得严,下面才能做得实。”这是不变的道理。

对于这三点,我谈得可能不是很深,不过却是自己琢磨已久。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将继续尽心尽力为遂宁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建设更美好的遂宁献上自己的浅薄见解。

迎着十八大的阳光,走在新课改的康庄,浸着遂宁教师的茹苦,遂宁教育事业

我为网点损益核算献一策 篇6

营业网点作为邮政企业经营创收的第一线,是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开展网点损益核算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算好营业网点的投入产出账,提升网点的经营效益,引导网点转型,进而推动邮政企业转型,提升邮政企业整体效益。在实施网点损益核算中,合理化建议就是邮政企业革新挖潜、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它能够充分调动起全体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对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经营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月,全市各镇区局都紧张而有序的做好了基础数据整理工作以及损益核算系统1-3月份报表补录和4月报表上报等工作。在这第一阶段工作中,从本局各网点的损益表中看出,只有降低成本,才能寻求效益,因此就着怎样降低成本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劳动力的调度与管理,合理安排网点排班制度,利用轮班轮岗制使有效工作时间紧凑,节约劳务开支;

2、充分发挥职工积极性,杜绝浪费各项开支(如水、电等),实行节约奖励;

3、各网点实施负责业务材料的领用管理制度,每月计算材料汇总,按要求及时报送财务,为财务清分业务材料成本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

4、对网点业务材料的请领实施定期定量制度,由邮车统一配送,从而降低网点的运输费用;

我为粮食行业改革发展献一策 篇7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认识和把握粮食安全保障工作的‚时‛与‚势‛,全面领会新起点、新使命、新目标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粮食流通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按照‚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要求,积极实施科技兴粮工程,扎实做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推动粮食工作走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取得新业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粮食发展新路子。具体地说,就是‚夯实一个基础,把握两个关键,深化三项工作‛。

一、夯实一个基础

围绕‚保障全县粮食安全和确保在库粮油储备安全‛这个总目标,秉承‚诚信、务实、高效、共赢‛的宗旨,认真履行好政府粮食宏观调控职责和储粮安全责任。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推进‚粮安工程‛建设,统筹兼顾国有企业与集体民营企业的关系。建立现代粮食储备体系和粮食供应体系;坚持国有粮食企业的收储调控管理的体系,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切实守住本地区粮食流通工作的底线,加强本地区粮食储备能力、流通能力建设,落实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责任;积极引导社会集体民营企业,参与粮食物流配送,加快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

二、把握两个关键

1、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做活粮食产业链,把储备粮管理工作作为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工作来抓。一是通过建仓争储的努力,粮食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提高科学保粮水平,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用于仓库维修改造和科保设施投入,为管好粮食打下坚实基础。二是高度重视粮食企业经营发展工作,积极为粮食企业谋出路、促发展、造亮点,努力提升现有粮食企业上档升级,将企业做大做强。三是扎实开展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严格按照‚一符、三专、四落实‛要求落实整改,不断规范储粮管理,细化员工岗位职责,强化量化考核,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2、理顺体制,建立粮食行政管理及行政执法体系。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尽快解决与《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县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职能不相适应的体制,并做好粮食行政许可,监管、处罚的行政执法的准备工作。做好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以及相对经营主体的监督检查,对全社会粮食经营者从事粮食收购业务及所经营的粮油质量、库存等的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的处罚等实施的准备工作。

三、深化三项工作

l、立足素质提升,加强粮食系统队伍建设。县级粮食局从提升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入手,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为目标。一是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大粮食队伍的学习和培训力度,全面提高粮食队伍政治理论素质 和业务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干净干事的干部职工队伍;同时,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切实改进转变作风,树立新时期粮食队伍的良好形象,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建设美丽家园作出新的贡献。

2建立粮情预测和粮食安全应急机制。充分发挥粮食职能作用,及时掌握粮食市场价格动态、供求状况,分析、预测未来市场走向,建立、健全粮食安全预测、预警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应急的方案措施,特别是要做好粮食应急加工、运输、中转储存、销售供应的系统建设。在紧急情况下,做到反应快速、响应及时、急事急办,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可靠依据,保证特殊情况下的粮食有效供应和社会稳定。

3、落实网点建设及应急演练,完善粮食应急体系。根据国家粮食局关于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粮食应急供应网点的通知要求,按照‚合理布局,全面覆盖,平时自营,急时应急‛的原则,提高应急启动、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强化技能和应变能力的培训,坚持每年针对粮食行业特殊性的粮食应急响应、加工、运输进出仓,防火、防汛、化学药剂中毒和化学药剂引火等应急救援处置的作业知识培训和实战演练,并邀请消防部门人员现场授课。进一步提升了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夯实粮食应急供给的基础工作。

我为公交献一策 篇8

加强农村电商服务网点村级站点待遇保障

近年来国家在大力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各级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但是关于农村电商服务网点村级站点从业人员的待遇保障问题却很少有人提及。首先我觉得电商服务网点村级站点的存在,帮助了周边很多村民享受到了便利服务,如:生活缴费、快递代收发、小额助农取款、农村产品通过电商销售等服务,帮助了周边很多村民实现足不出村办理各项业务,我个人认为十四五期间能否加到对村级电商服务网点的扶持力度。能否给他们一个稳定的、长久的经营场所,能否适当的给点工资。就像村医那样,有点收入保障。能否把农村电商村级服务网点纳入到政府公共服务里面。让我们经营场所有保障,收入也保障。这样我们也可以更好的为周边村民提供更多的互联网服务。同时我们用农村电商平台助力乡村振兴,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添砖加瓦。为我们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我为公交献一策 篇9

1、建议将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小作坊准许生产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等“证照合一”。

2、建议加强对基层分局的人员业务培训与实地指导,提高市场监管综合能力。

3、建议与沙坡头区工委、财政局联系协作,将财政补贴与年度申报相结合,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年度申报工作。

4、建议市局尽快充实分局人员,增强执法监管力量。

5、建议继续健全执法办案制度,建立规范执法办案、案件信息发布、案源管理、案件查处分级分类管理等制度,构建规范、高效、统一的执法办案机制。建立健全案件信息共享和公示制度。建立健全各职能部门市场监管执法信息交流反馈机制,协同办案,实现一家处理,抄告多家的格局。

6、建议对食品生产、加工、餐饮等重点行业开业申请、换发许可证时,能让基层分局进行前期检查、指导,以规范其经营行为,将食品安全隐患消除在开业前。

柔远

中学生我为精准扶贫献一策征文 篇10

汽车一路颠簸,中午我们到了这个偏僻的村庄。

这个村叫陈村,村里的书记是一位面目慈祥的老爷爷,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吃过午饭,老书记和爸爸商量了一会儿,决定把扶贫的面粉和衣服,钱先分给5户村里最穷的人家。我也随爸爸一户一户的去送东西。

让我吃惊和心痛难忘的是第5户人家,姓陈,一进门,院墙和房子很破旧。主人是一个矮小的哑巴妈妈和三个孩子。听书记爷爷讲,前年他们的爸爸因病去世了。大女儿11岁,二女儿和我一样大,小弟弟才4岁。他们一家是村子里最穷最可怜的人家,现在由他们的大伯来照顾着。我看到房子里没什么家具,墙角有几袋粮食,炕上只有一床很破的被子,他们穿的衣服很旧。厨房的灶台上有一碗酸菜很多的面糊糊汤。快过年了,难道他们就吃这些吗?怎么没有肉、鸡、鱼、菜、爆竹、新衣服呢?我问爸爸,可爸爸没吭声,脸色很不好。

爸爸他们把面粉、钱、衣物等扶贫的东西送给了他们,我也把自已用压岁钱买的3个铅笔盒、50本本子、200支铅笔送给了三个小朋友。

天快黑了,要走了。忽然,爸爸对书记爷爷他们说:“陈书记,你们几个先走,我一会儿就来”。爸爸拉着我的手,等了一会儿,从他上衣口袋里掏出了100元钱,给了那个大点的女儿。我们就出来了。路上我发现爸爸眼睛里噙着泪水……我心里也很难受……

这是爸爸第二次去扶贫村。我是第一次。

上一篇:初一8家长会发言稿下一篇:十大杰出青年获奖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