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科备课工作计划

2024-08-05

教师学科备课工作计划(共10篇)

教师学科备课工作计划 篇1

语文学科集体备课计划

一、集体备课的目的意义:

为了落实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教育政策法规,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发挥学科教研组的作用,尽快提高教师的备课水平和课堂授课水平,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我校实际,决定强化集体备课,将备课分工打印。将集体备课作为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环节,作为师资培训的重要途径,作为教研重点,扎扎实实,抓严抓死,抓出成效。

1、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本学科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和力量,能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达到以老带新共同提高的目的。

2、集体备课能够使本学科组的成员共同研究教材,能够深挖教材,寻求教学更有利的途径,能够拓宽教师的知识。

3、本学科组教师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有利于资源共享。

三、本学期集体备课的主要任务及要求:

第一步:将教材科学划分,确定具体备课内容。一般以课时为单位。

第二步:将划分出的集体备课内容分配给备课组内的各位教师,并确定各部分的中心发言人。

第三步:先由发言人谈教材处理,然后大家集体讨论,确定基本思路和框架,最后形成教学案的核心,对于重要知识点、重难点突破措施、教学方法及手段、典型例证、训练题、测试题等作出统一规定。

第四步:同一备课组的所有教师在基本框架和教学案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形成初步教学案。提倡由备课组全体成员分工,每人精心完成一个教学案,供备课组成员共同使用的做法。

第五步:由主备人先行上研究课,在研究课的基础上每人对原定教学案进行补充修正;或由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新教师先听后讲。教学案可以没有个性化的东西,通过每个教师独具个性的语言艺术和课堂教学辅导,来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每学期可适当安排几次跨学科集体备课,以利于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的综合与拓展,处于不同学科之间相互借鉴。

2、集体备课应严格按照教学常规的有关要求进行。真正做到五备。即备大纲(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教学程序;体现好五点,即每节课研透知识点、能力点、重难点、教育点以及“自主、综合、拓展、创新”的渗透点;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研究(研究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学法、考法),三段式(采取个人——集体——个人的方式),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备课内容、课堂训练、单元测试,教学方法不要求统一,但可以借鉴)。

四、采取的措施:

每周二下午为集体备课时间,集体备课活动由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各教师要按时参加,并由组长做好集体备课记录。形成集体决议的集体备课材料,要分别誊写到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卡和各位教师的教学案上,注意保存和积累材料,以备检查交流和今后参考。备课组对集体备课的材料及情况认真检查并量化打分,作为评选先进备课和先进个人的重要依据,备课组成员要提高对集体备课的认识、理解、操作等,不允许折中和变通,要人人明白,人人掌握,人人按计划办。

教师学科备课工作计划 篇2

“学科教学知识”是舒尔曼教授在1986年针对当时美国教师资格认证过程中看不到“学科”的缺失而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 认为教师除了具备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知识外, 必须在教学中发展另一种新的知识———“学科教学知识”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简称PCK) , 即“关于教师将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的知识”, 为人们进一步理解教与学提供了新的广阔视角。本文借鉴有关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研究成果, 从PCK视角谈谈如何突破集体备课困境的策略。

一、当前部分学校集体备课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 内容单一, 目的偏移

当前, 许多学校的集体备课把形成一个共性化教案作为主要任务, 集体备课研讨中关注教材多, 关注课标少;关注教师的“讲”多, 关注学生的“学”少;关注教学环节设计多, 关注实践反思少。这种状况充分说明, 一些学校集体备课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利用优秀教师的经验去克服和弥补其他教师的不足, 缩小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间教学质量上的差距。然而, 在一轮集体备课之后, 因有较完整的备课资料积累, 再将目的聚焦于此, 教师备课的积极性便大打折扣, 一旦组内备课组长和优秀教师也无积极性, 备课活动必将流于形式、难以为继。

2. 要求过高, 互动不足

许多学校集体备课通常经历“个人初备→集体二备→上课实践→再修正→入库”这样一个过程, 其目的是要让教师互相研讨、碰撞思维。然而, 按现在初中教师正常工作量每周12~15节课计, 教师每天需上课2~3节然后花费3~4节课的时间批作业, 即便不休息, 每天也只有2~3节课的空余时间, 这其中还包括了开会、教研、应付突发事件等所需时间, 毫无疑问, 上述集体备课的要求已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学校强制要求完成, 教师只得采取缩短初备时间、减少讨论与修改等办法的应付, 使得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前缺少充分的思考时间, 再加上备课组中教师年龄结构、教学水平、敬业程度等的差异, 活动中出现部分教师提不出建议或提出的建议不得要领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而互动的不足使优秀教师感到无法从集体研讨活动中受益, 从而加剧产生不愿别人共享自己教学经验的排他心理。于是, 你留一手, 我藏一腿, 互打“太极”, 互不信任, 终使集体备课活动流于形式、无法深入。

3. 被动应付, 文牍成灾

为规范集体备课行为, 防止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从教研室到学校都十分注重过程的管理和资料的检查, 如是否有详细的活动记录、集体备课教案初稿和修改稿、备课组活动的计划、期中小结、期末总结、课件、试题、作业资源库、是否有学困生帮扶谈话记录等, 对集体备课活动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如与学困生谈话, 一般都由教师利用课间或中午休息时间进行, 时间本已不足, 如何保证谈一个记一个, 谈一次记一次?而事后追记也需花费较多时间。于是, 教师便突击搬造资料, 集体备课走形变样, 最终背离管理者希望集体备课活动省力、实效的初衷也就成了必然。

二、对集体备课活动的改进策略

1. 锁定以增进教师的PCK为集体备课活动的目标

梳理以上集体备课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发现了如左图所示的一种恶性循环。显然, 要走出这一循环的关键是把集体备课活动的目的修正为增进教师的PCK, 让每一位活动参与者包括优秀教师都能从中受益。PCK相关研究表明, 每位教师都拥有自已独特的PCK, 教师发展PCK的两个最重要的途径, 一为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及其反思, 二是与同事的日常交流, 表明集体备课活动是促进教师PCK发展的最好平台, 每个成员都可以从中受益。

因此, 笔者建议把集体备课研讨的着眼点放在如何让每位教师体会“我理解了, 我教了;我教了, 我理解了”上, 借助研讨让教师理解“为什么要教这个内容, 为什么要这样教, 这样教有什么好处与不足”, 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教学行为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解, 最终发展自己的PCK。这样做, 能从根本上改变受益的单向性, 克服研讨互动不足的顽症。

2. 构建基于PCK结构的集体备课内容框架

PCK研究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PCK是教师实践知识中最有意义的知识, 当我们把集体备课活动的目的锁定在发展教师的PCK上时, 集体备课内容就应以增进教师实践知识为主。那么, 我们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如何增进教师的实践知识?PCK成分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根据2005年, 格林斯曼提出的PCK包含六种成分的新框架, 联系我们的教学实际, 可相应制作下表。

上述问题能为集体备课活动、教师发展自己的PCK提供一个研讨的框架和方向。教师可对照上述问题, 寻找自己最薄弱的环节, 在一个时段内持续予以关注、实践反思, 并将问题提交集体讨论, 最终形成自己的认识。备课组应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中一两个方面作为一学期或一学年讨论的主题, 不必每次活动时都逐个讨论问题。

3. 整合备课与教研, 构建开放的研讨机制

笔者认为, 教师的PCK知识是关于如何教的知识, 具有实践性、个体性、情境性的特点, 是教师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及其反思经综合、提炼而丰富起来的, 离开了同事间的交流合作就无法深入、持续地发展。因此, 集体备课要能真正促进每个成员的PCK发展, 必须形成一种能让全体成员都有话可说、有感可发的开放式研讨机制, 在流程上可采取以下两种形式。

形式一:分散备课—提出问题—漫谈研讨—个人修改—上课实践—课后反思交流—个人总结提炼。采取这种形式的目的不是为了集体教案的形成, 而是为了解决个体在备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让个体经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得到集体的帮助。总结、提炼以月为单位, 要求教师用写教学体会、教学资料夹、读书笔记、教学反思、教育日志或教育叙事等形式, 把个人的学习、实践和反思等成果总结成阶段心得, 上交备课组, 收入“教师成长档案袋”, 旨在帮助个体实现自我对话, 完成阶段性反思。

形式二:聚焦问题—理论学习—分散思考—集中研讨、达成共识—主备课案—集中修改—上课实践、集体观察—交流改进—再次上课、再次反思—集体总结提炼。这是一种与教研活动相结合的主题备课形式, 研讨的是当堂集体讨论中最难解决的问题, 目的是让每个成员在完整的研讨过程中分享研究成果, 融入个人的思考。在这一形式中, 备课组应按具体模块分类, 用课例报告的形式构建PCK知识库的体系, 旨在促使集体研究积累资料, 形成成果, 实现反思。

具体实施上述开放式研讨机制的活动形式可灵活多样, 以有效地选择备课组的组建形式, 师资足的规模学校可以校为单位, 师资不足、规模小的学校可以学区为单位联合进行, 一些小学科甚至可以全县为单位组建备课组。

开放式研讨的活动内容的选择应因组制宜, 视不同师资状况, 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力量弱、专业教师少的学校可从学习课标、解读教材入手;力量强、教师专业水平高的学校可自编教材, 开发课程资源。不同个体也可视自己的具体情况, 或在自己最薄弱的方面寻找生长点, 或从自己最擅长的方面寻找制高点, 多元切入, 多元发展。

4. 简化检查、评比制度

评比不是为了评判而是为了促进, 检查不是为了甄别而是为了指导。

首先, 要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 讲究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评比方法上, 实行优秀备课组申报制, 让学校各备课组自行衡量, 自行申报, 不设名额限制, 不作硬性规定。在评比标准上, 由教研室和学校根据备课组活动实际和学科实际, 综合形成优秀备课组的必备条件与选备条件, 在选备条件中考虑参评备课组的横向与纵向变化情况。在评价方式上, 各个学校应为每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 记录教师个体的成长情况;也可以利用通过备课组活动形成的PCK知识库资料, 评价备课组成员的整体实力和备课组工作的成效。

其次, 要注重评价过程, 丰富评价手段。不仅要关注活动的次数, 更要关注活动的效度;不仅要重视实地的调查与考察, 积累各校集体备课活动的第一手资料, 更要开发和使用PCK知识增长的量表和问卷, 以检测每个备课组成员PCK知识的发展情况, 并以学生的学习状况推测备课组活动的效果。

再次, 要关注检查、评比后的反馈。把检查评比作为一种指导方式, 在评价过程中发现问题, 找出差距, 给出建议。因此, 每次检查评比活动都要结合检查评比框架对结果进行分析, 及时将结果和建议反馈给学校备课组, 共性问题要向全县其他学校备课组通报。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做好备课工作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备课工作;基本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所谓备课,简单地说,就是预先设计课。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课”就是教学,“备”就是研究。因此,所谓“备课”就是“研究教学”。那么,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备课这项工作呢?本文从下面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初中语文教师备课环节所需秉承的基本理念

初中语文教师备课环节应该凸显以学生为中心,注重预设和生成彼此契合,重视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生活化情境引入,并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模式转变。下面我们从这五个方面入手分别进行探讨。

(一)备课环节应凸显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发展为诉求

新课改指出,对教学有效性的评定标准在于是否充分注重学生的发展。所谓学生的发展,乃是指提升全体学生的知识架构与知识素养,同时也指学生个体能够在有效教学模式的推进下形成健全人格和提升个体素质。基于此种教学考量,教师应以有效促进学生发展为教学设计先导性理念,从而使每一位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均能从中获益于知识素养的提升。

(二)备课环节应注重预设和生成彼此契合

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前备课活动中,应注重实现预设同生成二者的彼此契合。一般而言,预设通常指教师应按照预先设定的明确教学方案与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以及其年龄特质与心理状况,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而实现规范化教学。生成则指教师应充分洞悉学生的爱好、个体经验以及学习诉求,进而在同学生进行教学互动过程中,根据学生兴趣与关注点的变化进行教学内容的动态微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知识探求兴趣保持高涨状态,进而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三)备课环节应重视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问题

受家庭、经历以及性格的影响,学生之间通常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应在备课环节充分重视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问题,进而将其作为教学资源加以正确利用,从而能够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对教学活动实现高度的参与热情,同时也能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形成良性知识互动与互补,进而提升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四)备课环节应注重生活化情境引入

任何知识的习得目的在于能够将其运用于实践之中。因此,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类知识能够丰富教学资源,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此类知识,能够使学生获得感同身受的生活化体验,从而强化其对知识的接受能力。

(五)备课环节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模式转变

新课改对学生学习模式转变提出了要求,因此,教师在备课环节,应细致思考如何借助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促成与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模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从而提升其知识素养。

二、初中语文教师备课的内容

初中语文教师备课需要备教材、备学生、备自我、备课堂。

(一)备教材

虽然有各类教学资料(诸如进度表、教学大纲等)的辅助,然而教师必须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依托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在于教师具有丰富的课程知识内容储备,唯此方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二)备学生

教学对象是学生,能否使学生习得与内化知识,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具有针对性,而教学针对性的实施前提在于教师是否洞悉学生的学情。唯有了解学生的喜好、兴趣、心理状况与年龄特质,教师方能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能够投学生所好,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度。

(三)备自我

教师备课环节是教师重要的自我提升契机,首先在于备课过程中,教师能够结合学情遴选正确的教学方法以及合理的教学设计;其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是自身再次学习的过程,有效的备课活动能够提升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从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备课堂

对于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对于这些情况的应对策略,教师都应在备课之前心里有数。比如,在讲述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在读完课文之后回答这些问题。同时,还要设计如果学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应该如何做。这样一来,备课时对课堂把握好,后面授课时就会胸有成竹。当然,课堂上会出现很多令教师猝不及防的情况,针对这些教师应该心里有数,到了授课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结语

教学的几大环节中,备课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建设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无论教学怎么改革,都不应淡化备课环节。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因此,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备课展开了论述,希望能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更多的参考,更好地进行备课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瞿芙蓉.现代教学理念下的初中语文备课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

[2]于亚鹏.知情而达理——刍议初中语文备课中情感因素的渗透[J].文理导航(下旬),2010(11).

[3]王彦明,王秀云.关于初中语文备课的几点思考[J].黑河教育,2009(3).

[4]程霞.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以会宁县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为例[J].才智,2016(4).

教师学科备课工作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为引领,以素质教育先进校的评审为契机,贯彻落实学校计划,以推进课题建设为中心、以优化教学管理为抓手、以有效练习的研究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保障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基本情况分析

(一)教师情况分析

组长:

陆斐具有16年的美术教学经历。重视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的培

养,多次公开课受到好评。本学期任教三、四、五年级美术教

材的教学任务,每周12课时及1课时校会1课时拓展。作为

教研组长能在校内开展好美术教研活动与教学实践活动。并能

以区美术课题组成员的身份,做好区级与校级之间的教育教学

交流沟通的桥梁作用。

组员:

童建元 是一位老教师,因我校的教师紧缺,所以童老师除了担任一、二年级8课时的美术学科教学任务之外还任教体育、自然常识。

我们的优势:

我们两位都是小高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经验。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与知识方面都有一定方式方法。又以我为主要生力军。使我校在艺术培养上形成了美术特色项目。

我们需要克服的困难:

 专用室的多媒体设备缺乏:虽然学校配备了美术专用室,但是没有一套多媒体设备。(根据新教材实施要求:美术专用室必须配备多媒体设备,以利于教学使用需要。)

 关于科研方面,一直是我们的弱项,虽然经常写一些经验总结,但是还不够,需要更加具有科学性,和更多的理论学习,同时也需要在专家的引领下,将教学研究做得更具科学性。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从幼儿园毕业,刚踏进小学校园,没有接受过一系列的系统地美术教育,没有养成一定的课堂常规、学习习惯。这学期需要在这两方面加强训练,培养习惯。并进一步培养审美能力,从美术课学习中汲取艺术的滋养,陶冶情操。

二年级:在经过1学年的美术课学习,学生能积极参与美术课活动,对美术产生一定的兴趣。学生能正确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掌握简单的造型技能,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和对生活的感受。本学期重在逐步培养学生的造“形”能力。

三年级:已经过2个学年的美术课学习,已有一定的美术创作技能。每个学生的基础有高有低,通过一学年的观察,发现学生的绘画能力有悬殊,好与差之间的差异很大。所以针对他们先要深入了解,根据各班学生的基础、特点,分层

因材施教。重点还是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培养。

四、五年级:已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但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既美术技能及想象能力尚有差距。因为是高年级学生,相对学业负担繁重,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只能在课上发挥,课后一般不会再进行美术创作,所以经常是不能把一张作品完成。所以针对这一情况,课的内容安排、课时安排都要有针对性地突破。

总之这学期在此基础上重点还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创造力——夯实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创作能力——追求发展。

三、工作目标

确立“夯实基础,追求发展”的工作主题目标;坚持“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重”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目标;通过生动有效的教学手段,丰富的社团活动,严谨有序的科研活动,并进一步探索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美术赏、画、想、评能力,并为今后实际生活中审美能力的提高作铺垫。据此,我们美术备课组将聚焦内涵发展,以科研加课改为抓手,通过与区美术教研室互助交流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师资水平。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依托课题研究,进一步提高家常课教学质量。关注每个学生美术基础技能提高的同时注重特长生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审美能力。

四、具体措施

1、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论的学习,能使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

高,得以谋求教师专业发展。配合二期课改,我们美术教师需要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树立素质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

1)深入学习二期课改的有关文件与美术学科的教学理论。重点学习的书籍《上海市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纲要》、《现代教学》。学习的重点篇目:《评价一堂课优劣的标准是什么》、《教学目标中的三维目标如何实现》、《如何有效的运用多媒体》、《讲授-接受性学习、指导-探究式学习与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更新教学观念》。

2)积极收集、整理教科研信息,利用网络开展研讨与交流。

3)积极参加区课题组交流学习,学习各种教学经验、教学理论,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每周四下午区课题组活动及区教育学院论坛交流)

2、常规工作:抓好教学常规,细化工作要求。

1)认真备课,教学目标要细分为认知、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

2)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到脑中有大纲,胸中有教材,心中有教法,目标中有学生。

3)课堂教学中贯彻师生互动,愉快性教学原则。提高学生美术赏、画、想、评能力,并为今后实际生活中审美能力的提高作铺垫。做到一单元一反

思。听课:加强校际与区级听课量,完善听课制度。

4)进一步完善美术教学质量监控,根据教导处计划制定监控计划,实施监控,并做好后期的质量分析。做到根据每个年级特点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做到100%合格率,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力。

3、课堂行动研究:我们将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学习美术教学理论,开展课堂教学行动研究。我们将大力推进教学活动师生、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的形成,推进情境性学习的开展。真正提高3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预设生成能力。

a)加强区级与校级教研联系,协作共赢,提升教学经验。以教师专业化水

平的提高作为检验标准,注重案例等资料的积累,完善听课交流活动。(一学期听区级公开课不少于5节)。

b)有一套说课、备课、研究实录、课件案例资料。

4、学科特色教育

1)据美术学科特点,落实美术德育要求:以美育德。(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通过欣赏、绘画等,渗透德育,让学生热爱国家、热爱集体、热爱生活。

2)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信息技术的有效手段,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的创新。以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逐步整理学生课堂优秀作品,收集美术图片资料,编辑出有美术特色的信息库及图片资料。并能在学校及区教院网站上发布。

教师集体备课工作计划 篇5

一、组织形式

活动期间先听主备课例老师的一节课,然后评课,再由负责通研教材的老师对教材进行单元通研。

二、时间、地点安排

时间:11月15日——17日(语文、数学、英语)

地点:

语文:中心学校阶梯教室;数学:实验室;英语:阶梯教室

三、具体要求

1、严密组织,规范操作

通研教材:

按照教研室指定的范围,把握教材重、难点,确立教学目标,研究教学方法,初步确定自主练习题。要突出备课过程中的探究性,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优化课堂,提高质量。研究教法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学目标,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研究课例:

尽量使用多媒体,必须有学案(学案中必须有前置性作业或课前小研究)、教学设计。遇有场地、仪器等问题时,提前与教务处联系。

选择教学方法时,既考虑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要兼顾各个方面,要有创新意识,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创设学习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给予学生宽阔的思维空间。通过不同的学法及不同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自学自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不懂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评议过程中,针对骨干教师所讲的课,认真研究教材教法,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其知识面。加强对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做到集思广益,智力共享。

2、高度重视,积极参与

(1)各单位要充分认识集体备课活动的重要性,要从提高教师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的实效性出发,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制度,从参与的积极性,参与的效果等方面制定操作性强的监控措施,强化过程管理,明确考核办法,督促教师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镇校级集体备课活动中,掌握先进教学经验并能在教学中高效落实,杜绝走形式走过场,使镇校级集体备课活动发挥好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2)主备老师记好活动记录,其他老师记好笔记,并在教研会后认真领会集体备课内容,落实教研结果,把集体讨论的结果运用的实际教学中,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

3、加强管理,严格考核

镇教研室将在镇集体备课活动组织过程中,对各单位教师参与集体备课出勤情况、参与质量进行考评量化,并将成绩记入各单位目标管理成绩,同时将对各单位组织的集体备课活动进行检查,督促各单位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

各单位负责人、教务处全力组织本单位教师按时参加,小学部教务处负责教学仪器、场地的统筹。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必须调好课,按时参加。

对此次活动承担主备任务的教师在教师考评成绩中加10分,由教研室在期末考评时提供。

4、全体教师带好教材、教师教学用书、笔记、教案等,上午8:00前,下午13:20准时赶到集体备课活动地点。集体活动时间旷工、迟到者按照【20xx】26号文件处理。

学期教师备课组工作计划小学 篇6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广告语,但是今天我们要把它作为我们一年级备课组的主导思想,因为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它是学校提出的一切要求得以通行的思想保障,更是组内教师实现智慧共享、集体进步的内驱力!

二、主要工作计划如下

1、认真学习先进教学理论,切实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不仅充分吸取了国外母语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而且与国内的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有着深刻的血缘关系。特别是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和20多年来的语文教改,为《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和丰富的经验积累,所以我们要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充分地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和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育教学思想,不断提高大家对新课改的认识。

2、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一年级学生,学习刚刚起步,可塑性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严格训练到位,经常抓,抓经常,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3、潜心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开展集体备课。

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将认真开展集体备课,群策群力,备出好的教学设计。跟以往不同的是我们还要把功夫花在集体讨论交流上,量出各自的教学思路及亮点,努力在各自的教学中扬长避短,关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注重反思感悟,力求改革创新,上出自己的个性特色。

4、深化语文课题研究,凸现教研组特色。

针对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我们决定将“培养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作为本学期的一个教研重点。.“学会倾听”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倾听”,即是细心听、用心听的意思,这也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第二层意思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听,是一种本领,也需要训练.低年级是积累的最佳时机,学会倾听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5、加强互帮互学,共同成长。

我们一年级组本着“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信念,携手合作共同成长。

教师学科备课工作计划 篇7

一、备课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规划

在高中政治学科中,以教材为依据制定教学目标,这是开展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活动的必要教学任务,也是评判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教学目标的制定,并不是随意制定的,教师必须以教材课程内容为标准,必须保证教学目标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应该从现实角度出发,将能力、知识以及情感这重要的教学三元素融入到教学目标中,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让学生在政治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认知、理解、记忆以及运用。比如,我在进行《意识的作用》这一课时的教学备课时,首先就是要对整个课时所要讲授的教学知识点进行规划,将学生要认识记忆的教学知识目标拟定出来,即是意识的四大性质,然后将学生要理解的像“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等知识从教材中提炼出来,接着就是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应该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的内容进行拟定,如设计课堂上问题观点讨论环节,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从实际出发,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主观分析,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通过对意识作用的学习了解来培养认识现实以及辩证看待现实生活,以及去改变现实生活的能力,达到能使学生发挥正确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高中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政治学科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并且知识内容较为抽象的学科,很多学生对这门学科提不起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课堂引导者的作用,以制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将政治学科所要求的教学任务进行有效的接受学习。

1. 情感教学

在高中政治学科中进行情感教学,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真实、积极的情感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在高中政治学科中,新课改要求学生在掌握以及运用政治知识的同时,也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思想能力,而高中政治学科本身就作为一门道德教育课程,就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丰富真实的情感言语来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在熟悉整个教材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就要将教材中的情感元素提炼出来,并且与学生加强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其次,将这种感情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与此同时,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自身的课堂情感渲染,用真实的感情去授课,让学生能被自己这种美好向上的情感所感染,然后完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2. 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

高中政治学科是一门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一身的,具有传承性和发展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学科。传统的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方式,就是将教学内容以讲述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枯燥、单乏的教学方式,不仅仅不能很好的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会产后排斥学习政治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便没有了政治学科的学习动力。所以教师在进行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时,应该找到一个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媒介”来进行知识的传达,让学生能够很轻松自然的接受政治学科的思想教育。比如我在进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者一课时的教学时,首先我就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我国的GDP发展情况,然后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讨论我们为何要提倡勤俭节约? 然后再继续向学生展示我国现代的国情,再让学生探讨我国在GDP排名世界第二这样一个优越的位置时,为何还在倡导勤俭节约? 学生在这样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环境中去学习知识,就不会感到教学知识的空洞乏味,而是能够切身地进行问题的思考,从而得到很好的知识吸收效果。

三、总结

劳技学科教学设计与二次备课 篇8

关键词 劳技学科;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一、劳技课程的特点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是建立在操作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态度、方法、能力的综合学习,它体现出以下主要特征:动手与动脑结合;以项目为载体;可感的操作对象;多学科的视野;贴近现实生活;开放的学习领域。

所以,劳技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劳技教学的特点,按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制定实施方案。

二、劳技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1.明确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以劳动与技术的课程目标为基础的,以培养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初步的劳动与职业意识为总体目标。在具体的构成上,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加入行为与习惯的目标尺度,体现劳技课程的理念与特点。

2.充分进行课前准备

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程的备课模式不同,劳动与技术课程基于“做中学”和“学中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技能与态度的习得是以每个学生的个体经验和亲身实践为基础的。实践教学的过程必须以“五备”为起点,即备教材、备方法、备器材、备制作、备安全,这也是保证劳技课堂教学安全顺利进行的前提。

3.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研究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

劳技课程的学习是建立在操作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态度、方法、能力的综合学习,所以其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也将围绕学生需重点掌握或难以掌握的操作技术而设置突破口;通常情况下,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灵活、开放、多元化的,但以项目为载体来选择相应的方法手段,是体现技术学习特征、展现劳技学科特点、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

4.合理选择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由于劳技教学实践性强,内容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教学方法手段开放、多样,但是这也极易导致教学的随意性,从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探索并形成规范成熟的教学模式是成功的关键。在多年的实践验证下,“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可作为劳技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此模式的结构分为“提示目标”、“指导自学”、“精讲示范”、“操作反馈”、“评价提高”五段,前三个环节是基础,课堂用时应控制在15分钟之内,操作实践是关键,时间应不少于25分钟,最后5分钟左右的评价提高是导向和提升。

5.科学进行教学评价与课后反思

劳技教学的评价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的对象、方式、过程、手段都要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原则,应以学生的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为基础,技术操作与技术设计为重点,同时关注学生实践操作的结果,更要关注其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以此作为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效果的出发点,以及衡量课程计划实施成效的基本标准。

三、劳技学科的二次备课

劳技学科的备课要求就是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方法得当,器材齐全,掌握制作要领,安全管理措施得当。然而在现实中, ,往往预设的教学场景并未生成、教学条件长生改变、学情并不一致,都会导致教学设计目标未能达成。此时,及时、灵活地进行二次备课就显得必要了。

1.二次备课的含义

二次備课是指教师在结合教材完成第一次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堂上的各种变化,对首案进行调整、修改、完善,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次备课的理论依据:以学定教。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自己对本文教材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难易的程度,学生主体发展状况,教学技能的应用,师生互动及时间安排等内容进行重新安排设置,化非预设为预设,完成二次备课。

2.二次备课的要求

(1)教师须具备更高的专业水平

(2)教师须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

(3)教师须具备灵活的教育机智与教学技巧

(4)教师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反思力

3.如何进行二次备课

(1)内容:

①备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②备教学设计与练习设计

③备教学效果与教学评价

④备教学风格与育人思想的体现

(2)方法:

①标:标记原教案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有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等内容,以便在教学进程中引起注意。

②增: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说明。

③删: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环节。

④改: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法和学法。

⑤调: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

(3)形式:

①集体备课与研讨

②自身回顾反思

教师集体备课工作总结 篇9

集体备课的出发点是让教师合作研讨,以集中群体的智慧,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特长,从而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是充满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完全意义上的整齐划一是对教育的一种戕害。柳斌同志在《关于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中说“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为学生个人个性发展服务来实现的”,而要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展示出自己的个性,应当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与定型,只有个性才能培养个性。因此集体备课在实际操作中不要以集体的名义将每个教师的个性抹掉,尤其是新教师不要总是服从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要有自己的创新;普通教师也要敢于质疑领导。只有这样才能集思广益,避免一言堂。

集体备课是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向身边优秀的同事学习的一条方便的途径,是建立在平等和互相尊重前提之下的讨论、沟通、交流、争执、辩驳等良好的学习方式。集体备课不一定要用一个统一的尺码(集中表现在教案上)来体现。特别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之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落脚点,备课更多地要备“活”的学生,而不仅仅是“死”的教材。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着其独特之处,我们就要多去思考学生在课堂上需要什么,怎样才能有利于他们各种素质与能力的提高。考虑到每一个班级的学生实际及教学过程中的种种不可预测的可能,集体备课允许教师充分发展和展示自己的个性风采,这是每一个教师的最内在的冲动,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集体备课关键在于集群力而有所创新

集体备课在教学研究中所起到的作用也绝不是一句话两句话所能解释了的。教学是一门科学,其科学性就体现在求真上,在于遵循一定的规律——教学规律上。牛顿说,我之所以取得一些成绩,那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我想,教学也是如此。青年教师走上讲台,有很大的干劲,善于思考,较少有条条框框的限制,但缺乏经验,缺少从事教育教学基本的知识,这是自然的。如何让年轻教师尽快“上路”,熟悉教育教学的基本常规要求,恐怕各个学校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去实现。我个人认为,较为有效的方式就是指导下的探索,如同今天我们所倡导的有效教学方式——指导下的学生探究一样。我曾阅读过不少介绍优秀教师成长的文章,给我的一个突出感受就是,这些教师的成长是在他们进入教学岗位后,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有一个或一批德艺双馨的老教师,他们在做人和教学上深深的影响着新教师,也正是他们的热情关心和精心指导,才取得较大成绩。这更多地得益于相互之间坦荡的交流和集体的研究,得益于学校所形成的研究氛围。作为教学研究形式的集体备课自当功不可没。

笔者认为,集体备课这种教学制度设计是合理的。当然有的学校集体备课存在的语言霸权、职权效应等的不良影响,则是具体操作中的问题,我想,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此把“脏水和孩子一块泼出去”。语言霸权等现象的出现,则表明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不正常。试想,如果没有了集体备课,没有了集体研究,教师之间出现相互封闭、各自为战,“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为”的现象,就只能说明学校出现了极不正常的现象,这是每位学校管理者和每位教师都不愿意看到的。有人群,就有交流,就有合作,就有创新。一位名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两人交换后,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我们在强调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共事的同时,教师之间也少不了这种态度和精神,同时也要集群力而有所创新。比如我校在集体备课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如开展“学案导学”实验,通过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形成“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我校校针对规模扩大出现的青年教师大量增加的情况,在加强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推出“以老带新”,即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上课,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在授课上有所创新,这也被证明是很有效的研究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尤其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之时,教师的培训势在必行,参加上一级组织的培训是必要的,但时间和规模十分有限。更为重要的还是强化校本培训,而校本培训中,我认为最为有效的方式还是备课组研究活动。任何一项改革,如果广大教师不能积极的参与其中的话,那就注定改革的失败。因此,应该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让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进来,群策群力,才能拓展出课改的新天地。

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在于教学上能够形成自己的风格,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做到这一点,则需要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

三、集体备课关键在导

集体备课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将教师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关键在引导,具体在于要突出集体备课中“三化”管理。

一是择优化。要根据教师的特长来确定负责编写提纲的教师,使之“优处”无形中变成全组教师的共同“长处”,避免个性“短处”可能给教学工作造成的损失,把全体教师对教材教法的处理调整到最佳程度,构造一个优化群体。

二是超前化。撰写备课提纲的任务和提供备课提纲要有一定的超前性,教师的提纲备课任务最好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一并分配,以便教师早作准备,收集资料。备课提纲的讨论一般超前一两周进行,以保证任课教师有一定时间依据提纲设计课时教案。

四是共性中体现个性化。集体备课原则是同步教学,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检测评估要统一,以便在集体研讨中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矫正教学实践。但也要体现个性化,“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班学生都有其各自的特殊性,教师各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为此,实施课时教案时应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在提纲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去设计,不能集体包而代之,以防“千人一面”的教学模式出现。

总之,集体的力量远远超过个人,集体备课确实有自己的优势,为此,在实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提倡集体备课。但是,千万不要随意否定不同的观点,对上课对象来说,不能忽略某个班级的个性。备课最重要的不是备内容,而是备学生、备方法,围绕学生来备课,集体备课要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一般来说,备课组是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对综合学科来说,就是多门学科的教师组成,需要备课组定期举行活动,对某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大家对教学重点、难点提出不同的看法,提出自己教学设想进行交流,不必形成统一的教案。备课组的任务不是完成备课,而是每位教师个人备课的一个环节,从宏观上对任课教师备课活动起着指导的作用。具体到每一堂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必须由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定,备课组活动中形成的观点与思路中只供参考。可见,这种新形式并非只是理想。集体备课可以尽可能地挖掘教材、突出对学生的理解与把握,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课程核心,然后作为自己实施教学的参考,绝对不是要抹杀教师的个性。在实践中,实践者又可以从自己本人的特长、知识经验和学生的基础等情况出发,进行创造性的发挥。甚至还可以由实践者本人根据大家的思路,进行修改。这样,即便是在付诸行动之前,教学设计本身就已经具有鲜明的个性,体现出了设计者本人的个性色彩,更不用说实践中的创造了。

初三英语备课组教师工作总结 篇10

一、组内老师发言

本次活动由教研组内老师们轮流发言拉开序幕,组内老师们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互相“取经”。

董老师

董老师是组内的一位听课达人,仅本学期参与的校外教研活动就有6次。借此机会,董老师与组内老师们分享了他的收获。本学期区级教研的主题为:单元视角下——基于学生学习起点的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多次听课后,董老师感叹后生可畏。许多青年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驾驭能力强、教学活动设计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值得老教师们学习。当然,像董老师这样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更值得肯定。

王老师

王老师通过数据对比,表扬了组内老师们的教学成绩不断提升。然而,教学成绩的提升绝非偶然,这一切都离不开老师们在课后、放学后为学生补缺补差的辛勤付出。王老师提到,由于他所教班级整体水平较差,为适应本班学生实际水平,他决定改变自己一直以来的教学策略,由快节奏变为慢节奏。王老师运用了许多新方法,如让学生每天读、背5-6个单词,并记忆;每节课轮读、为学生提供开口的机会等。令人欣慰的是,一学期下来,许多以前从不开口的学生们也能大声朗读英语单词和课文了。

朱老师

任教七年级的朱老师向组内老师们介绍了本年级针对学困生的补缺补差工作。由于工作落实到位,七年级学生中英语单科不及格人数已大幅缩减。此外,朱老师分享了自己教育特殊学生的成功经验。每一个特殊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特殊的家庭,要教育这样的孩子,一定要先了解他的家庭。教育不是单方面的工作,只有家校携手,才能改变一个特殊的孩子。朱老师强调,一定要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尝试走进孩子的内心;当学生有了小小的进步时,就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施老师

任教九年级的施老师向组内老师们介绍了毕业班的教学难点。到了最后冲刺的一年,基础扎实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没有很大压力,且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然而,英语学习对于部分学困生仍却是压力山大,光是背默作业就已是一大难题。对于这部分学生,施老师降低了要求,为其减轻压力;同时,施老师以鼓励为主,尽力维护其学习的自信心。

顾老师

青年教师顾老师分享了她参加首届SSP杯英语教学设计大赛的收获。首次参加正式的说课比赛,活动全程令人耳目一新。来参加说课的老师都有良好的英语素养,说课过程新颖、流畅。顾老师与组内老师们分享了从中学到的说课必备要素,即说教学材料、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及教学反思。

顾老师分享了令她感触最深的几点。首先,作为一名英语老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素养,需要不断磨练自己的教学能力。此外,英语老师必须经常充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最重要的是,作为英语老师,要能将英语课堂延伸到实际生活,学会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英语去探索世界、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唐老师

八年级备课组长唐老师对一学期以来的工作作了详尽的回顾。

9月初,备课组学情分析,明确本学期的研学重点:单元视角下的教学设计。

9月中,组内顾媛媛老师参与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9月末,迎来外籍教师进课堂,鼓励学生敢交流。

10月初,备课组参与完成区内首次网络教研——“单元视角下教学设计与实践”。

10月中,完成首次阶段性教学评估,考后备课组进行考情交流,就如何开展后续教学工作讨论。

10月末,备课组制定复习计划,迎接期中考试。

11月初,参与校教研组的各项研讨活动,学习有关教学设计的若干注意事项,干货满满。

11月中,备课组认真学习《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一书,对今后的备课活动有很大的启发。

11月末,完成第二次阶段性教学评估,考后备课组进行考情交流,就如何开展后续教学工作讨论。

12月初,备课组参与完成了区内第二次网络教研——“以八年级教材中的一个单元为例进行单元设计”。

12月中,青年教师顾媛媛老师参与了青年教师说课比赛,全英文的说课展现青年教师的力量。

12月末,参与中小学英语联合教研活动,就如何进行有效的衔接进行探讨。

1月初,备课组制定复习计划,迎接期末考试。

唐老师分享了九年级备课组本学期教学工作的三大重点:一,整合资源,认真备课,优化课堂;二,力求作业的有效性;三,抓紧补缺补差工作。同时,唐老师也提出了教学中的难点和困惑,即如何处理八年级学生的叛逆与厌学心理。

最后,唐老师以一首小诗结束了发言。

一早入校来,身环学生影,抬头不觉已是黄昏时。

这就是我们组内教师的日常,我们忙碌着,我们鼓舞着,我们吐槽着,我们坚持着。

谢老师

任教预备班的谢老师向大家“诉了诉苦”。预备班学生刚刚进入初中,既要适应中学生的身份转换、又要适应中学学习模式。因此,带预备班是初中阶段最辛苦的一年。谢老师的班级两级分化严重,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有畏难情绪。本着一个也不能少的原则,谢老师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而课堂之外的背默工作尤为艰辛,也及其考验教师的耐心。但一学期以来取得的进步让谢老师感到累并快乐着。

二、教研组长总结

组内各位老师发言后,教研组长傅老师对本学期工作进行了总结。

课程定位

为响应学校《“三彩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方案》,教学任务繁重的唐祎玮老师积极申报拓展课程。她开设的《手工制作》拓展课很受学生欢迎。拓展课程的开设能让每个孩子的长处和亮点都有机会彰显,让每个学生都出彩!

常规教学

组内老师们认真备课,五年及五年以下新教师都备了详案。老师们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聚焦课堂,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按照《周浦育才学校英语教研组作业布置&批改的要求》进行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本学期第11周,教研组对学生进行了全校性的作业检查,倡导认真完成作业的学习风气。针对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努力抓好培优补差工作,加大了对教学的监察力度。

期中期末考试后,分年级组和备课组进行质量分析总结,形成问题分析链,每位教师形成考试分析报告。教师们认真落实课堂教学五环节,这些对提高教学效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傅老师就教师备课检查归纳了出彩之处,即态度认真,本面整洁,备课内容直观形象。同时,傅老师也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即缺乏自己的思路,课后反思形式化。基于存在的问题,傅老师提出了改进措施。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切实做好备课工作。其次,反思要写出教学体验和感悟,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角度出发,多写一些有价值、有效果的反思。

随后,傅老师就作业检查也归纳了出彩之处,即大部分老师作业设置适量、适度,均能及时批改作业,能做到全批全改且有复批。同时,傅老师也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外地班部分孩子作业字迹潦草,教师批改缺激励性语言,缺个性化作业。基于存在的问题,傅老师提出了改进措施。首先,提高认识,加强管理,规范要求。其次,多使用激励性评语、商榷性评语和期待性评语。

三彩课堂

本学期,全组教师以构建“三彩课堂”为目标,围绕构建“三彩课堂”模式进行了研究实践。借助学区的“教学比武”之契机,组内两位青年教师顾媛媛和唐祎玮积极参加学区组织的竞赛活动,在学期初分别进行了听力课和阅读课的课堂教学探索,随后又开展了说课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也给整个教研组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

外教契机

本学期初,我校迎来了一名荷兰籍外教Marte。Marte女士非常专业,也很敬业。在Marte女士于初中部任教的一个月里,学生们感受了外籍老师的风采、欣赏了地道的英语口语、开拓了眼界、尝试了输出,提升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英语组老师们为Marte女士的顺利教学提供了支持,也利用此契机提升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外教老师独特的语言魅力,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增强了我校师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联合教研

第17周,中小两部聚集一堂,积极交流、探讨五六年级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目前,中小两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学习感到不适应。我们组希望利用我校九年一贯制的优势,通过联合教研,逐步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

正如傅老师所言:Lifeislikeridingabicycle,inordertokeepbalance,wehavetomoveon。凡是过去,皆为序幕。我们将努力前行!

三、校长发言总结

上一篇:小学生诗歌:冬娃娃下一篇:思想汇报(韩倩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