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定位系统规章制度

2024-07-23

人员定位系统规章制度(精选8篇)

人员定位系统规章制度 篇1

人 员 定 位 系 统

规 章 制 度

二〇一三年一月十日

目 录

一、井下人员紧急撤离预案...........................1

二、人员定位系统岗位责任制.........................2

三、人员定位系统监控员操作规程.....................5

四、人员定位系统维修工操作规程.....................8

五、煤矿人员定位系统调度值班制度..................10

六、人员定位系统交接班制度........................11

七、人员定位系统设备、设施管理制度................12

八、定位系统设备和传输设备的定期检修制度..........15

九、人员定位系统网络运行管理制度..................16

十、人员定位系统故障报告制度......................17

十一、人员定位系统异常情况上报处理制度............18

十二、系统技术资料管理制度........................19

十三、人员识别卡领取管理制度......................20

十四、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管理制度....................22

十五、人员定位系统责任追究制......................24

十六、人员定位系统设备报废制度....................25

一、井下人员紧急撤离预案

为了确保本矿的安全与稳定,有效处理突发事件,能够统一指挥,迅速、有条不絮地进行紧急撤离疏散井下人员,使安全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本预案。

一、实施对象和范围

因不可抗拒的灾害导致井下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且短时间内无法恢复,需将井下的人员紧急撤离、疏散至地表,以确保人员安全。

二、组织领导

为了防止突发事故后出现混乱局面,使人员撤离工作有组织、有步骤的进行,各部门要积极配合、指挥得当、处置有方,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人员撤离处置领导小组。下设现场指挥组、疏散引导组、通讯联络组、伤员救护组。

各小组组成及职责

1、现场指挥组: 组长:丁兆友

成员:李万昕 代文龙 陶常洪

职责:全面负责指挥协调井下突发事件处理工作,掌握现场具体情况及井下职工人数,及时报告并组织有关人员按《矿井灾害防治预案》程序对现场进行果断处理,并配备必要的通讯器材和安全防护设备。

2、疏散引导组: 组长:李长春

成员:贾连顺 徐国志 刘奎

职责:迅速组织井下人员按单位井下安全撤离线路从井下向井口撤离。

3、通讯联络组: 组长:徐飞

成员:历彦军 冯连生

职责:利用对讲机、电话和手提扩音喇叭等及时与井下疏散引导人员联系,并根据事态发展,及时上报上级部门。

4、伤员救护组: 组长:董静

成员:白玉兰 白玉芬

职责:迅速帮助撤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伤员,并给予基本救助和协助医疗人员做好救护工作。

三、行动原则

发生突发事故后,调度室值班人员要迅速与值班矿长联系,由矿长与技术矿长迅速商定,确定是否撤离井下人员,确定撤离后按下列次序处理。

四、人员撤离

1、根据本单位井下安全逃生线路,平硐经山上、运输巷迅速撤离至付井口地表。

2、现场指挥组将现场具体情况适时调整逃生线路,并由通讯联络组通知疏散引导组引导安全撤离。

五、注意事项

1、预案启动后,各组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到位,做好各级工作防止事态的扩大。

2、从联络巷撤离时人员密集,在疏散人员时,要保持现场秩序,切忌慌张、人为起哄、拥挤,出现次生事故。

3、定期做好本预案的演练工作。

二、人员定位系统岗位责任制

一、矿长:是人员定位系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保障,确保人员定位系统的正常运行。经常浏览矿井信息传输情况,保证传输信息真实可靠,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经常分析故障类别及解决办法。

二、值班矿长:是人员定位系统当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当日人员定位系统异常情况的处理工作,并对异常情况上传报表实施审阅、签字。

三、调度主任:是人员定位系统管理的具体责任人,经常浏览矿井信息传输情况,对人员定位系统运行规章制度及相关工种人员操作规程进行检查落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现场第一线解决人员定位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弄虚作假、信息不真实传输的有关责任人及时严肃处理,及时处理值班人员汇报的隐患情况。

四、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各部门岗位责任制及相关工种人员操作规程,制定信息上传的管理办法,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组织专业人员培训学习,每天浏览矿井人员信息传输情况,对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及时处理人员定位系统人员汇报的隐患情况。

五、生产矿长:经常浏览人员定位系统信息传输情况,经常深入现场解决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弄虚作假、信息不真实传输等的有关责任人及时严肃处理,及时处理值班人员汇报的隐患情况。积极配合人员定位系统的检修维护工作。

六、人员定位系统监控员岗位责任制

1、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操作员工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国家及地方局关于人员定位系统管理的文件精神,严格按要求操作和运行系统。

2、对当班人员定位系统的安全运行负全面管理责任,精通业务,坚守岗位,精心操作系统。

3、负责人员定位信息的真实、及时传达,并及时向矿调度汇报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

4、负责对县中心下达的指令及时通知矿调度及有关负责人,并及时反馈处理意见。

5、每班对系统巡回检查不少于2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汇报。及时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和矿调度布置的其它工作。

6、按岗位工作要求,认真填好各种记录报表,保证真实有效。

7、及时向矿调度反馈当(日)班人员出入井信息。

8、严禁脱岗、睡觉和做与本岗无关的事情。

9、持证上岗,统一着装,文明操作,热情工作。

三、人员定位系统监控员操作规程

一、系统登陆:

1、双击桌面上的图标或者 打开“开始”→“程序” →“KJ95N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下的“KJ95N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单击即可启动。

2、在服务器名上输入本地服务器的地址“.”,若访问的是数据库在其它服务器,请输入该服务器的网络IP地址,输入完后,请检查您输入的服务器名、数据库名、用户名称和连接密码是否正确,单击“确定”系统连接数据库成功。

二、开启前(接班后)检查准备

1、班前准备

上班前值机员应对各类报表及当班情况进行检查询问,对当班重点问题及当前处理异常做全面了解,并检查系统运行正常。

2、交接班

监控员应提前半个小时岗位交接班,在交接班时,当班人员应将本班系统存在的问题向接班人认真交代清楚,并对遗留问题处理情况进行记录汇报,使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处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三、班中要求

1、文明作业

衣冠整洁,随身携带上岗证,文明用语,接听外线来电用普通话,态度和善,待人友好。

2、检查线路运行情况

接班后认真检查各种线路连接情况,要保持线路连接牢固,发现线路连接问题立即通知有关人员进行处理。

3、检查UPS运行情况

手动断开网络电源,启动备用电源,使备用电源连续运行15分钟。如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不能连续供电现象,立即启动网络电源,并更换UPS。

4、基站和区域的设置

1)基站设置

基站设置是指将井下安装的基站根据每个基站的HID号写入软件中,点击“基本资料”下拉菜单中的“基站设置”项,2)增加基站

输入基站HID号、基站编号、基站名称、选择所属区域和基站的类型,增加完基站信息后点击“保存”,将弹出增加成功界面,提示用户已增加了一个基站信息。

3)修改基站

在基站列表栏中,选定要修改的基站,点击“修改”,用户可以将该基站信息进行修改。

4)删除基站

在基站列表栏中,选定要删除的基站,点击“删除”用户可以将该基站从列表栏中删除。

5、区域设置

点击“基本资料”下拉菜单中的“区域设置”项,打开区域的管理界面。1)增加区域

输入区域编号、区域名称和人数上限,增加完区域信息后点击“保存”,将弹出增加成功界面,提示用户已增加了一个区域信息。

2)修改区域

在区域列表栏中,选定要修改的区域,点击“修改”,用户可以将该区域信息进行修改。

3)删除区域

在区域列表栏中,选定要删除的区域,点击“删除”用户可以将该区域从列表栏中删除。

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1)认真学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文件规定,会处理日常机房的主机故障,并负责打印规定的报表。

2)必须严格执行手上交接班制度和填报签名制度。

3)雷雨天气,防止雷击设备,打雷较严重时,立即请示分管领导停电,熟

悉停送电秩序,停电顺序是主机→显示器、打印机等外围设备→不间断稳压电源→配电柜电源。送电顺序是配电柜电源→不间断稳压电源→显示器、打印机等外围设备→主机。送电前应将所有设备的电源开关置于停止位置,严禁带负荷送电。

4)进入机房要穿工作服,不得将带磁性和带静电的材料、绒线和有灰尘的物品带进机房,保持设备无尘、干净。

5)上班时间严禁干与工作无关的事,严禁脱岗、假报、瞒报、不报、漏报。6)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主管领导和调度室处理。

五、做好汇报

1、处理故障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及主要领导进行汇报、登记

2、当天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向调度汇报。

四、人员定位系统维修工操作规程

一、分站应放置在便于人员观察、调试、检查及支护良好、无滴水、无杂物的进风巷道或硐室中。

二、分站和过渡电缆及人员读卡器之间的接头一定要封闭在接线盒内,以免失爆。

三、分站和分站的电源、蓄电池不能置于地上,使用专用的托架,使其距巷道底板不小于300mm,供电电源必须取自供电电源的电源侧。

四、分站和过渡电缆连接的接线盒固定在分站的托架上,以避免行人将电缆弄乱、拽断等。

五、分站的蓄电池必须保持一定的电量,电网停电后,系统至少能够正常工作两个小时以上。

六、分站由专人负责,每天检查、维护,发现问题立刻解决。

七、人员读卡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顶架)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壁不小于200mm,人员读卡器与读卡器应相距200米以上,并能能正确反映该地点的人员情况。

八、人员识别卡佩带人员必须每天入井时调校,井口人员读卡器应识别识别卡佩带人员并显示出佩带人员身份信息,各项指标符合规定。

九、装置在井下连续运行6-12个月,须将井下部分全部运到井上进行全面检修,检查与装置关联的电器设备需要装置停止运行时,须经主管领导同意,并制定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

十、使用过程中应保持人员读卡器清洁,确保仪器正常运行,严禁非工作人员擅自调校和拆开仪器。

十一、对需要经常移动的人员读卡器、电缆等由专人负责,按规定移动,严禁擅自移动。

十二、当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而切断人员读卡器的电源后,严禁自动复电,只有当瓦斯浓度降到《规程》规定以下时,方可人工复电。

十三、严格按分站规定的配接表来接人员读卡器,不得超出配接表规定的数量。

十四、各部件的可调整部分,已封胶的不允许拆动,必须做出调整时,要严格按部件说明书要求调整。

十五、检修完毕后,做好检修记录。

五、煤矿人员定位系统调度值班制度

一、负责公司人员定位系统的运行情况,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严格按上级有关规定管理系统运行。

二、精通业务,坚守岗位,精心操作,遵章运行。

三、及时填报人员定位系统的记录报表,对数据信息异常情况要及时作出正确分析判断、处理和汇报。

四、负责人员出入井情况的统计上报工作。

五、负责对安全生产中的违法行为记录、汇报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六、保持完整的原始记录,认真填写值班日志和运行情况记录表。所有资料、记录定期存档保管。

七、认真做好人员定位故障信息收集反馈工作,对上级部门和有关领导指示要及时督察贯彻落实。

八、保证和上级中心站网络通畅,传递信息准确及时,因数据不能正常传递信息时,要用电话及时与上级联系并迅速检查排除故障。

九、严格按交接班制度,履行交接班手续,不得脱岗、上岗和做与本岗无关的事情。

六、人员定位系统交接班制度

一、接班人员必须提前三十分钟到达岗位,认真检查岗位记录报表及运行情况,对于上一班未处理的事项要特别交代清楚,交接班人员在交接班记录上签名后完成交接工作。

二、值班人员必须按调度时规定的名单轮流上岗,未经有关领导同意,不得擅自替班和调换。当班人员因离开岗位或迟到时,必须有专人替岗并办理交接手续后方可。严禁不办理交接手续而离岗,严禁用电话等通讯方式交接班。

三、交接手续履行之前,岗位一切工作由当班(交班)人员负责,交接完成后,岗位一切工作由接班人员负责,因交接班手续履行不认真造成工作失误,由接班人员负责,由于遗漏事项未交待清楚由交班人员负责。两方都未交接清楚工作,由双方负责。

四、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着装整洁,语言文明,严格管理。

五、交接班主要内容

1、检查系统是否正常,信号传输是否正常,电脑运行终端是否正常;

2、检查网络通讯传输、反馈是否正常,安全措施是否到位;

3、检查监控台、办公室是否整洁,设备、用品是否按规定摆放;

4、检查各种记录报表是否齐全、正确、无误,填写准确;

5、其他未完成的工作是否移交完善。

六、接班主要内容

1、交接人员共同检查上述1至5条必须正常,清楚。

2、当前系统运行状态尚未完成工作和注意事项。

3、设备检修、运行异常及事故处理情况。

4、各种记录、报表、图纸及有关工具保存齐全、完整。

七、人员定位系统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一、安装、使用与维护

1、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等地点应设置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井、出/入重点区域、出/入限制区域的要求。

2、巷道分支处应设置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方向的要求。

3、下井应携带识别卡。

4、识别卡严禁擅自拆开。

5、工作不正常的识别卡严禁使用。性能完好的识别卡总数,至少比经常人员的总数多10%,不固定专人使用的识别卡,性能完好的识别卡总数至少比每班最多下井人数多10%。

6、矿调度室应设置显示设备,显示井下人员位置等。

7、各个人员出入井口应设置检测识别卡工作是否正常和唯一性检测的装置,并提示携卡人员本人及相关人员。

8、分站应设置在便于读卡、观察、调试、检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位置。

9、设备使用前,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调试设备,并在地面通电运行24小时,合格后方可使用。防爆设备应经检验合格,并贴合格证后,方可下井使用。

10、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处理,在故障期间应采用人工监测,并填写故障登记表。

11、安全监测工应24小时值班,应每天检查设备及电缆、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中心站。

12、当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不能保证设备连续工作1小时,应及时更换。

13、入井电缆的入井口处应具有防雷措施。

二、中心站

1、系统主机及系统联网主机应双机或多机备份,24小时不间断运行。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备用主机应在5分钟内投入工作。

2、中心站应双回路供电,并配备不小于2小时的在线式不间断电源。

3、中心站设备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和防雷装置。

4、中心站应配置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

5、中心站应使用录音电话。

6、中心站24小时有人值班。值班员应认真监视监视器所显示的各种信息,详细记录系统各部分的运行状态,填写运行日志,打印监测日(班)报表,报矿长和有关负责人审阅。接到报警后,值班员应立即通知调度及值班领导,调度及值班领导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结果应记录备案。

三、技术资料

1、建立以下账卡及报表: 1)设备、仪表台账; 2)设备故障登记表; 3)检修记录; 4)巡检记录; 5)中心站运行日志; 6)监测日(班)报表; 7)设备使用情况月报表。

2、煤矿应绘制设备布置图,图上标明分站、电源、中心站等设备的位置、接线、传输电缆、供电电缆等,根据实际布置及进修改,并报矿技术负责人审批。

3、中心站每3个月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数据应保存1年以上。

4、图纸、技术资料应保存1年以上。

四、管理机构

1、煤矿安全监控管理机构负责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安装、使用、调校、维护与管理工作。

2、人员定位系统管理机构应制定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值班制度等规章制度。

3、监测工和中心站操作员应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五、报废

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报废:

2、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或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的;

3、通过修理虽能恢复性能及技术指标,但一次修理费用超过设备原值80%以上的;

4、失爆不能修复的;

5、受意外灾害、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

6、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规定的;

7、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应淘汰的。

八、定位系统设备和传输设备的定期检修制度

一、人员定位系统和网络传输设备,定期送相关部门或检测中心检修,并由送检人员做好相关记录。

二、加强监控和网络传输设备日常检查工作,对问题或隐患,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并做好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和传输设备检修记录表。

三、搞好监控和网络传输设备维护保养及管理工作。线路延伸和维护、避雷装置、读卡器、分站安装、电源箱控制等由机电科负责维护检修;及时更换易损零部件和部分设施设备。

九、人员定位系统网络运行管理制度

一、人员定位分站处应设置安全监控管理牌版。人员定位分站要指定人员看管,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各地点使用的读卡器必须明确队组、人员看管、吊挂和移动。造成损坏或丢失的,应由责任人负责赔偿。

二、人员定位维护人员对分站等监控设备每月进行一次调校,对读卡器每10天进行一次调校。

三、人员定位维护人员要经常对人员定位设备进行巡检、维修、保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设备完好,可靠运行。

四、人员定位维护人员应做好人员定位设备台帐、故障登记、检修记录、巡检记录。

五、人员定位中心站严禁非工作人员入内。监视器要专用监控,不得乱动、乱调,随便加入无关信息和做无关工作。由此造成损坏或损失的,由当事人赔偿。

六、人员定位值班人员(调度员)要时刻注意人员定位系统运行情况,认真监视监视器所显示的各读卡器变化等信息情况。发现报警、断点、分站无答等异常情况,要立即向值班矿长,人员定位维护人员汇报。

七、人员定位值班人员负责将人员定位监控日报表每天打印一份,报矿长、矿总工程师签字,并做好记录。

八、人员定位管理人员要及时绘制补充人员定位系统图和示意图,填写修改人员定位监控管理牌板内容。

十、人员定位系统故障报告制度

人员定位系统操作人员必须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当煤矿的人员定位监控系统发生故障时,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当煤矿的人员定位监控系统发生故障时,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并通知有关部门立即处理。

二、在故障发生后,应积极组织抢修,尽快恢复正常。并将发生故障时间、现象、原因、处理办法、恢复时间等做好记录。

三、当煤矿的人员定位监控系统发生故障时,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四、如遇我矿瓦斯监控系统正常运行,及时处理系统故障,特制定本办法:

1、如遇网络故障,不能上传数据,应立即通知煤管局网络维护人员进行修理。

2、如遇电信线路故障,应立即通知市监控中心进行处理。

3、如遇电脑主机故障,或数据接口故障应在10分钟内起动备用主机和接口,保证数据正常上传。同时通知网络维护人员进行修理。

4、当电脑软件出现错误,应立即通知网管人员进行维护,十分钟内不能修复的故障,应启用备用主机。

5、如发现井下某读卡器数据传输中断,立即通知人员定位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同时通知当班井下当班电工配合检查。

6、所有维修操作都要留有记录,详细说明故障类型,现象,以及处理方式,并制定故障期间采取的安全措施。

十一、人员定位系统异常情况上报处理制度

一、人员定位系统分站出现故障或断线,造成信号采集,显示及信息反馈中断,不能及时传输数据信息,人员随身携带的识别卡不能在地面基站显示为异常情况。

1、井下识别分站出现无法识别定位卡、数据中断、出现无法读取识别卡、超时、欠时等系统异常报警,立即向调度室、值班领导及上级监控中心汇报,由调度室组织人员对异常分站进行抢修,并将异常原因记录在案,及时汇报处理结果。

2、识别卡异常,当系统无故显示定位卡超时、欠时等异常报警时,立即通知持该卡人员升井检查故障原因。识别卡电源损坏、机械损伤出现故障或该识别卡不能正常显示,立即通知持该卡人员升井检查故障原因,原识别卡进行维修或更换。

二、发生异常时立即上报市中心、矿调度,同时必须对故障及时检查分析,并填写《系统维修记录表》,对故障积极组织抢修,在48小时内不能修复正常的要及时请求上级技术帮助,同时及时上报市中心站。三、一般故障时,要及时向矿调度报告,并安排专人进行抢修,直接恢复正常。识别卡出现故障立即按规定进行更换。

四、出现异常情况时,人员不得随意离岗,必须与调度和上级中心站保持通讯联系,以求最快处理完善,系统恢复正常。

十二、系统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图纸、技术资料在使用过程中,做到真实、准确,同时做到统一管理,以便充分利用,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一、要有专人保管图纸、技术资料,每月进行一次档案清理工作,图纸资料分类明确,查找方便。

二、系统(设备)布置图、供电方式图、连接逻辑图等每季必须进行一次绘制,每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修改补充,确保图纸的真实性、准确性。

三、日常各种记录在每月月底进行及时分类归档封存,以备查阅,保存时间不得少于一年。每遇调整系统布置时,应及时修改补充设备台帐。

四、本单位其他科室人员使用图纸、技术资料都必须出具借条,并严格做好记录。

五、对无保留价值的图纸、技术资料整理列出清单,需报矿长及总工程师审查,进行销毁并清帐。

十三、人员识别卡领取管理制度

一、识别卡的申请

人员识别卡申请领取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参加培训中心72小时的培训,培训合格、有记录、有档案。

2、出具由培训中心颁发的上岗证件及身份证复印件。

3、填写人员定位识别卡领取申请表。

4、科队出具证明,由分管领导签字,人员定位系统主管领导审核。

二、由人员定位系统值班人员按申请表批示意见,对待发放卡进行信息登录,登录时必须认真核对科队、工种、工号、姓名等重要信息。确定发卡信息无误后,即可按指定人员进行发放。

三、识别卡的更换、挂失、解挂失和注销

1、在卡的使用过程由于卡的电量或其它因素等需要更换时,必须认真填写人员识别卡补办申请,待逐级审核同意后,连原卡一起交给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员方可办理。

2、当卡需要暂停使用,可提出申请由系统操作人员对识别卡进行挂失,暂停使用。待重新使用时,可在挂失的列表中“解挂失”。

3、人员识别卡丢失后,可提出申请,由系统管理员首先对该识别卡进行挂失,挂失后一个月进行注销,如丢失后找出可恢复使用。确认该卡无法再次使用,可选定卡号,进行永久删除。

四、人员识别卡的报废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报废:

1、识别卡出现故障不能正常显示人员动态情况或信号传输不准无法进行修复的。

2、系统升级后识别卡不能使用或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的。

3、通过修理虽能恢复性能及技术指标,但一次修理费用超过设备原值80%以上的。

4、失爆不能修复的。

5、受意外灾害、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

6、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规定的;

7、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应淘汰的。

十四、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实现我矿井下作业人员出入井的有效识别和监测监控,迅速了解入井人员的分布情况,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制定如下管理办法;

一、监控室计算机操作员应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方法,做到卡号与持卡人相符。

二、对人员定位跟踪系统考勤室井口的设备,电脑主机,管理人员(考勤室人员)要定期进行检查,若发现有人损坏大屏的,一经发现报安监办,按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三、标识卡统一佩带在矿灯皮带上,新工人到矿,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后,必须佩带有标识卡的方能入井,检身工在人员入井时应对每一位矿工进行仔细检查,不配戴标识卡不允许入井。不听劝阻强行入井的,检身工报安监办,给违反者本人处罚100元,并扣除当班工资。在井下发现未配戴标识卡的给当事人罚款100元,如发现漏检的给检身工罚款50元。

四、井底的读卡器,供电电源,备用电源由机电科负责管理,如有损坏按价赔偿,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五、各采、掘工作面的读卡器、供电电源、备用电源由本队负责管理,如有损坏按价赔偿,并按情节轻重给以处罚。

六、配戴标识卡的入井人员不允许更换标识卡,一经发现给双方各处罚100元。并扣除双方当班工资。

七、弄虚作假没有入井却把标识卡带入井下的,一经发现,给携带者罚款100元,本人罚款200元,并按脱岗处理,扣除双方当班工资。

八、标识卡丢失或损坏应及时上报调度室,并进行补卡,丢失的标识卡或损坏的标识卡按原价赔偿。

九、根据矿井采掘变化,读卡器设立点的移动增减,设备线路延长或回收及相应调整,报请有关领导,由监控室维修人员组织实施安装。设备入井前必须经过检测、校验,确保设备完好,否则严禁设备入井。

十、监控室值班人员必须随时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发生故障应及时通知维

修人员处理,在处理井下故障时应严格执行规程有关规定,并填写故障记录,故障设备在井下无法处理时,应在24小时内更换。

十一、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的所有设备,每一个月必须进行全面检查,并详细做好检查记录。

十二、矿井系统发生变化时及时绘制人员定位跟踪系统布置图,标明读卡器位置。

十三、使用单位区域内的监控线路损坏,监控仪器丢失或破坏监控设备的,按上述第5条之规定执行。

十四、以上未提到的按公司及煤矿相关制度执行。

十五、人员定位系统责任追究制

根据《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有关规定,为预防我公司安全生产事故,保证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系统值机班人员未必履行岗位义务,导致入井人员超规定未及时制止汇报的,罚款50元。

二、系统值机人员未坚守工作岗位,系统出现故障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及时的,罚款100元。

三、人员定位系统出现故障后登记不及时,每发现一次罚款100元。

四、系统维护人员未尽到巡检义务,未及时发现、排除隐患,导致系统发生故障,不能正常运行的,每发现一次罚款50元。

五、系统维护人员在接到值机人员系统发生故障通知,未及时排除隐患,系统2小时以上不能正常运行的,每次罚款100元。

六、系统维护人员未对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及其它因素导致系统运行不正常的,每次罚款50元。

七、调度室在接到人员定位系统汇报超员时,未及时通知处理的的,导致上级部门处理的,按上级有关规定处理相关责任人;

八、井下设备出现失爆,对设备管理人罚款100元。

九、其他人员故意破坏系统设备、传输线路的,每发现一次罚款100元。情节严重的,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十六、人员定位系统设备报废制度

人员定位系统设备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报废:

一、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或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的;

二、通过修理虽能恢复性能及技术指标,但一次修理费用超过设备原值80%以上的;

三、失爆不能修复的;

四、受意外灾害、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

五、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规定的;

六、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应淘汰的。

人员定位系统规章制度 篇2

一、记好“账簿子”, 做精通会计核算的会计师

由于新制度在会计核算的科目设置、核算口径、核算内容、核算办法等方面做了诸多调整, 医院财务管理人员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便是“账往哪里记”。

首先, 要掌握新制度增加了哪些会计核算科目及其会计处理方法。例如, 新制度增加了“累计折旧”科目, 对于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方法明确了三个要点:一是根据固定资产性质, 二是预估使用年限, 三是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 不考虑残值。

其次, 要掌握新制度取消了哪些会计核算科目及其会计处理方法。例如, 新制度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科目, 药品及其收入、支出不再单列为会计核算科目, 而须分别另寻“上家”:药品在“库存物资”科目中核算, 药品收入在“医疗收入”下的“门诊收入”、“住院收入”科目中核算, 药品支出则在“医疗业务成本”科目中核算。

第三, 要掌握新制度对会计核算具体科目的范围做了哪些新界定。例如, 对“医疗支出”科目, 新制度既明确规定应将“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和其他费用”等纳入其中, 又明确指出“财政补助收入和科教项目收入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等不包括在内。

第四, 要掌握新制度对具体的会计核算内容做了哪些科目上的变更。例如, 新制度将医院统一负担的离退休人员经费从“医疗业务成本”中剔除, 列入“管理费用”科目核算。

第五, 要掌握新制度对具体的会计核算内容在核算科目上做了哪些区别化处理。例如, 使用财政基本补助发生的归属于医疗业务成本的支出, 新制度将其列入“医疗业务成本”科目核算;使用财政项目补助发生的支出, 新制度将其列入“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目核算。

二、盘清“家底子”, 做擅长经济运营的理财师

医院既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事业单位, 又是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不以营利为目的”, 是新制度对医院坚持公益性质的要求。医院既不能步入“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误区, 又不至陷于“入不敷出”的经济困境, 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精心理财, 积极稳妥地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一要“筹钱”, 科学编制经费预算。要在对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依据本院事业发展计划目标, 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 科学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确保医院的医疗服务在非赤字预算的良好经济环境中运行。

二要“聚钱”, 依法组织各项收入。要按照医药并轨的新规定, 依法组织医疗收入, 积极争取各类财政补助收入, 有效管理科教项目收入, 有序扩大其他收入, 包括培训收入、租金收入、食堂收入、投资收益、财产物资盘盈收入、捐赠收入等。

三要“抠钱”, 加强应收款项管理。要关注各类应收款项的动向, 定期分析, 及时清理, 确保包括应收医疗款、预付账款、财政应返还资金和其他应收款等及时入账。

三、捂紧“钱袋子”, 做确保开支合理的安检员

新制度强调医院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正确处理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保持医院的公益性。”对于财务管理人员来说, 坚持原则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捂紧“钱袋子”, 在“钱往哪里花”的问题上做好安检员。

遵纪守法, 不该花的坚决不花。对医院的各项支出管理, 无论涉及人、事、物哪一方面, 都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 坚持一不“越界”, 二不“超标”, 牢牢把握两条“底线”。对事关医院事业发展的对外投资要严格控制, 严格限定投资范围, 绝不违规使用财政拨款、财政拨款结余对外投资, 绝不违规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

厉行节约, 能少花的尽量少花。例如, 对医院的流动资产管理, 要按照“计划采购、定额定量供应”的办法管理存货, 采取“定量配置、以旧换新”等办法管理低值易耗品;对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 要严格控制大型医疗设备的购建和租赁, 在经过科学论证、按规定报批后再执行。

把准尺度, 该咋花的就咋花。要正确处理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按照国家规定正确计算与分配结余, 对增收节支形成的结余区别使用:该纳入单位预算的医院结余资金就纳入预算;需动用财政项目补助收支结转 (余) 的, 严格执行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和报批程序;结余为正数的, 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专用基金, 转入事业基金;结余为负数的, 应由事业基金弥补, 不得进行其他分配。

四、盯住“大盘子”, 做防范财务风险的气象员

新制度要求医院“加强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 防范财务风险。”为此, 财务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时刻紧盯医院经济运营的“大盘子”, 把枯燥的财务数据当作“气象云图”, 定期将预算的执行情况与预算进行比较, 将成本的核算结果与目标成本进行对照, 针对增减变动异常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及时发出预防财务风险的“警报”。

要特别关注实际门诊人次、出院人次、实际用床位数等医疗业务变动, 并将本期与上年同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从中找出增减原因, 以防服务质量下滑招致经营不善的风险。

要特别关注平均门诊人次费用、平均每床费用、平均每出院人次费用等医疗费用水平变动, 并将其与上年同期平均费用进行比较分析, 找出差距及变动原因, 以防医疗费用上涨过快, 引发医患关系紧张的矛盾。

要特别关注业务收入变动, 并将本期实际业务收入与上年同期实际数进行比较分析, 从中找出增减原因, 以防应收及预付款项未及时清理, 形成无法收回的坏账。

要特别关注业务支出变动, 并将本期实际业务支出实际数与上年同期实际数进行比较分析, 从中找出增减原因, 以防成本控制失效、财务赤字超过安全警戒线。

参考文献

人员定位系统规章制度 篇3

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不仅改变了我国政府对国民经济的管理模式,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家对社会的管理模式。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最大的特点就是主体多元化和选择自主化,使社会人口在我国各地区的自由流动提供了可能,这便导致由传统的“国家-单

位-个人”的社会管理模式向“国家-社会中间层-个人”的社会管理模式进行转变,这一现状使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进入全面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大量社会人口的自由流动。

关键词:流动人口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改革

我国社会中的流动人员主要由自由择业人员、自主就业人员以及自由流动人员等组成,其人员的个人素质成分可以涵盖我国社会的所有人群,这也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体系下的必然产物,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在新时期的高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流动人员定位的角度对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并简要分析了现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深入反思,以便于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1 现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为了满足市场经济体制需求而建立,虽然这一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人口的流动需求,但是在新时期已成为我国经济改革、体制改革的绊脚石,已无法满足新时期的社会人口流动需求。我国人事管理制度只是为了弥补传统管理模式出现的管理真空,而管理模式的管理真空是社会经济结构改变而导致的,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不断完善的同时,社会人口流动正在不断面临更加自由、频繁的趋势,这也就意味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已成为国家人事档案制度改革中的主要内容。虽然当前我国推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渐进式改革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社会剧烈变动对国家事业产生的巨大影响,但是由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双套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的存在,导致新旧体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变得日愈加剧,而且这一问题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新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开始强调强化国家的服务功能,以“国家-社会中间层-个人”的社会管理模式在不斷建设与完善,由社会中间层作为我国社会事物的主要管理者已成为主要趋势,这意味着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面临着新的挑战,即在新形势下以及新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如何定位和改革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从而建立出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人口流动需求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2 对国家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提出的几点建议

2.1 明确定位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和内容 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民从单位管理开始转向社会管理,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应以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功能为主,而不是对公民施行身份限制和单位控制等功能,这要求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新时期要重新定位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和内容,将突出其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功能作为制度改革中的重点内容。新形势下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应该要求其只记载个人的基本信息、工作经历、工作业绩以及工作表现等,不应该把组织意见强硬性的夹杂到个人的基本人事档案信息中,市场经济体制中公民已成为单独的利益主体而存在,国家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上要最大程度的予以对公民应有的尊重。

2.2 保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公开化 我国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强调档案管理工作的机密性,其要求人事档案中的组织意见和整个人事档案必须是封闭的,人事档案的当事人没有权力介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但是这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已无法满足流动人员的频繁流动趋势要求,这便要求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中要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公开化作为主要改革内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公开化可以减少认为的流动障碍,在这方面的建设上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相应经验,例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每个公民都有一个单独的社会保险号码,这个社会保险号码中包含公民个人的信用记录、驾驶记录以及司法记录等信息。

2.3 确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信息权 个人档案信息权是指个人在信息资料收集、处理和利用整个过程中,档案信息本人对信息资料所享有的支配权和控制权,包含了个人对相应信息的决定权、保密权、查询权、更正权、封锁权以及删除权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满足新时期公民对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需求。权利的行使是保障公民权利最好的方法与途径,同时也是公民对抗管理机构滥用权力的有效方式与策略之一,所以通过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来确立档案信息权,可以保障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内容被公正的记载,这一改革内容需要从我国民事、行政以及刑事等多方面出发,这样才能真正的保障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档案信息权的实现,最大程度满足社会人口流动对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需求。

3 结束语

社会人口流动的趋势是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而加剧,这便要求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要深入到新一次改革中,重新定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作用和内容,并将其公开化建设和档案信息权建设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这样才能彻底消除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满足新形势下社会人口的大规模流动趋势要求。

参考文献:

[1]陈炳亮,许长.从个人信息保护法看流动人员档案管理[J].档案学通讯,2006.

[2]杨柳.人事档案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J].价值工程,2010(04).

[3]李华莹.从流动人员定位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J].兰台世界,2008(14).

作者简介:

人员定位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篇4

一、系统技术资料的种类:

1、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

2、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布置图;

3、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备检修记录;

4、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备故障记录;

5、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巡检记录;

6、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备中心站运行日志;

7、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备使用情况月报、季报表。

8、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台帐

9、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定期测试记录

二、系统资料的管理

1、对系统资料的管理,要求分类归档保存,并做到及时有效的填绘、更新、修改;

2、系统设计方案要合理,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之规定;

3、系统设备布置图要求能够生动、形象、直观的反映出系统的分布及工作情况;

人员定位系统应急措施(共) 篇5

矿井发生矿井事故后,根据井下实际情况由救援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及时启动应急措施,合理部署安排进行救援。

如果人员定位系统出现故障,井下人员撤离原则:根据灾害性质,参照避灾线路上线路及时撤退,该项工作由作业班组长、队长与瓦斯检查工、安全员负责进行,并严格执行如下安全措施:

1、采煤工作面回风系统人员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撤到指挥地点待命。撤离时,瓦斯检查工要随时检查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风流方向。

2、处于回风巷道中的其他作业人员必须与采掘工作面人员一起撤离。

人员定位系统监控员操作规程 篇6

一、系统登陆:

1、双击桌面上的图标或者 打开“开始”→“程序” →“KJ222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5.0”下的“KJ222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5.0”单击即可启动。

2、在服务器名上输入本地服务器的地址“.”,若访问的是数据库在其它服务器,请输入该服务器的网络Ip地址,输入完后,请检查您输入的服务器名、数据库名、用户名称和连接密码是否正确,单击“确定”系统连接数据库成功。

二、开启前(接班后)检查准备

1、班前准备

上班前值机员应对各类报表及当班情况进行检查询问,对当班重点问题及当前处理异常做全面了解,并检查系统运行正常。

2、交接班

监控员应提前半个小时岗位交接班,在交接班时,当班人员应将本班系统存在的问题向接班人认真交代清楚,并对遗留问题处理情况进行记录汇报,使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处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三、班中要求

1、文明作业

衣冠整洁,随身携带上岗证,文明用语,接听外线来电用普通话,态度和善,待人友好。

2、检查线路运行情况

接班后认真检查各种线路连接情况,要保持线路连接牢固,发现线路连接问题立即通知有关人员进行处理。

3、检查UpS运行情况

手动断开网络电源,启动备用电源,使备用电源连续运行15分钟。如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不能连续供电现象,立即启动网络电源,并更换UpS。

4、基站和区域的设置

1)基站设置

基站设置是指将井下安装的基站根据每个基站的HID号写入软件中,点击“基本资料”下拉菜单中的“基站设置”项,2)增加基站

输入基站HID号、基站编号、基站名称、选择所属区域和基站的类型,增加完基站信息后点击“保存”,将弹出增加成功界面,提示用户已增加了一个基站信息。

3)修改基站

在基站列表栏中,选定要修改的基站,点击“修改”,用户可以将该基站信息进行修改。

4)删除基站

在基站列表栏中,选定要删除的基站,点击“删除”用户可以将该基站从列表栏中删除。

5、区域设置

点击“基本资料”下拉菜单中的“区域设置”项,打开区域的管理界面。

1)增加区域

输入区域编号、区域名称和人数上限,增加完区域信息后点击“保存”,将弹出增加成功界面,提示用户已增加了一个区域信息。

2)修改区域

在区域列表栏中,选定要修改的区域,点击“修改”,用户可以将该区域信息进行修改。

3)删除区域

在区域列表栏中,选定要删除的区域,点击“删除”用户可以将该区域从列表栏中删除。

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1)认真学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文件规定,会处理日常机房的主机故障,并负责打印规定的报表。

2)必须严格执行手上交接班制度和填报签名制度。

3)雷雨天气,防止雷击设备,打雷较严重时,立即请示分管领导停电,熟悉停送电秩序,停电顺序是主机→显示器、打印机等外围设备→不间断稳压电源→配电柜电源。送电顺序是配电柜电源→不间断稳压电源→显示器、打印机等外围设备→主机。送电前应将所有设备的电源开关置于停止位置,严禁带负荷送电。

4)进入机房要穿工作服,不得将带磁性和带静电的材料、绒线和有灰尘的物品带进机房,保持设备无尘、干净。

5)上班时间严禁干与工作无关的事,严禁脱岗、假报、瞒报、不报、漏报。

6)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主管领导和调度室处理。

五、做好汇报

1、处理故障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及主要领导进行汇报、登记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与调度系统设计 篇7

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 人员流动性大, 地面上的人无法有效的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和调度, 而且突发事故后, 不清楚工作人员所处的位置, 对井下人员的抢救缺乏可靠信息, 给救灾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目前国内很多矿井都采用无源的射频技术解决定位问题, 但由于其作用距离短、使用繁琐, 而且功能单一, 已经不再适用于井下作业[1]。为了更有效地提高煤矿的生产管理能力, 文章采用计算机与无线通信技术设计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和调度系统, 该系统能为煤矿的生产管理和事故后的抢险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

1 系统总体设计与工作原理

基于GIS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与调度系统是1套分布式处理系统, 由地面煤矿井下人员管理监控平台、定位基站、定位终端和传输网络4部分组成。总体结构如图1。

1.1 系统总体设计

监控中心与井下的定位基站采用C/S架构设计。定位基站作为客户端被部署在矿井内, 使信号覆盖整个矿井工作面和巷道;监控中心则作为服务器端建立与定位基站的TCP/IP网络的连接并进行数据交互。

地面监控中心是一台多功能计算机, 在GIS技术支持下配有相应的数据管理软件, 负责整个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与控制任务, 对井下人员进行定位、语音对讲和广播等, 通过查询可以了解井下人员的具体位置;定位终端由井下工作人员随身携带, 配置了对应每个员工的唯一身份认证序列号ID, 并自动周期性地发送包含自己序列号的报文信息;定位基站配置了1个互不相同的唯一ID号, 该ID对应着矿井下某个具体地理位置, 主要负责接收其所覆盖范围内定位终端所发报文, 并进行处理, 提取出定位终端的ID信息与基站ID组合成地面监控主机需要的有效信息帧, 再传送至地面监控中心;同时接收和转发来自监控中心发送给定位终端的语音对讲和广播指令, 起到中继的作用[2]。

1.2 工作原理

当某个携带定位终端的工人进入定位基站能够感应的范围内时, 基站实时接收来自终端的报文, 并提取报文中的ID序列号, 同时将自身的ID号提取出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打包, 并添加实时时间等相关有用信息, 发送至地面的监控中心主机。地面监控主机通过管理软件的处理, 可根据基站ID、终端ID序列号及时间等相关信息确定某个工作人员某时所在的地理位置, 在GIS平台上动态显示来自各个目标的实时位置, 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看到井下工作人员分布情况。另外, 监控中心可以向任意定位终端发送语音广播和对讲指令, 根据工作需要对任意目标进行任务调度管理[3]。

2 定位终端和基站硬件结构

系统中定位终端是由带有控制功能的视频模块nRF24LE1、扬声器、MIC、按键、LCD显示屏和锂电池供电单元组成, 如图2 (a) 所示。定位基站则主要由带有控制功能的射频模块nRF24LE1、网络接口模块W5100和供电单元组成, 如图2 (b) 所示。

由于采用了集成度很高的芯片, 所以系统中的硬件设计比较简单, 同时也实现了低功耗和小体积的设计要求, 便于工人随身携带。

2.1 控制器nRF24LE1

nRF24LE1芯片把2.4GHz收发器、8位混合信号微控制器和闪存集成在1块芯片上, 多用于超低功耗无线系统, 结合芯片上的1kB的SRAM和16kB的闪存, 能同时运行RF协议堆栈和应用层。对于应用层, 有1组丰富的接口和外设, 包括1个SPI接口、UART、12位AD转换器、PWM和模拟比较器等, 通过SPI接口与网络控制芯片W5100完美衔接[4]。

2.2 网络接口W5100

为了使定位基站与监控中心同时接入局域网, 并且与nRF24LE1进行衔接, 采用网络控制芯片W5100, 将TCP/IP协议栈、以太网的MAC和PHY三种功能集为一体, 支持TCP, UDP, ICMP, IGMP, IPv4, ARP, PPPoE和Ethernet等网络协议;支持4个独立的Socket通信, 片内16k字节的发送/接收缓冲区可快速进行数据交换, 最大通信速率达到25Mbps;并且具有与MCU接口的并行总线接口, 还增加了SPI串行总线接口, 大大简化了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使单片机系统在没有操作系统的支持下, 真正实现单芯片接入互联网络, 非常适合该系统的需要。

3 系统软件设计

3.1 定位基站软件

煤矿井下的定位基站上电工作后, 首先对设备进行初始化, 包括对nRF24LE1射频部分和网络接口W5100芯片的配置。然后主动与地面监控中心建立TCP/IP网络连接, 当有定位终端进入该基站的覆盖范围时, 会自动接收来自定位终端的报文信息, 解析报文后将终端的ID、基站的ID和时间等信息打包发送至地面监控中心服务器端。同时, 定位基站要传达监控中心发送给定位终端的语音控制指令信息, 如果没有接收到监控中心的语音控制指令, 则再次进入接收定位终端信号程序;反之, 则使定位终端开启语音对讲或者语音广播功能, 最后延时3s, 再次进入循环, 定位基站软件流程如图3。

3.2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 是集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和应用于一体的系统, 能把空间特征数据与表格化的属性数据联系起来, 使各种类型的数据得到充分的图形体现[5]。在GIS中对煤矿内部结构采用工作面、片区、矿井巷道和点的形式进行划分, 这样更有利于显示和查询人员分布、运动轨迹及其他辅助信息等情况, 从而丰富了系统功能, 提高了可视性。

3.3 监控中心管理软件

监控中心管理软件是一个集采集、输入、存储、检索、查询与分析空间数据于一体的多功能软件, 在GIS设计基础上, 采用VC++6.0作为开发工具编写。软件中通过调用Socket函数与矿井内的基站建立TCP/IP网络连接进行通信, 接收井下基站通过局域网定时发送来的数据。主机对这些数据处理后, 将位置信息导入到GIS中并将每个工人的位置信息动态显示在屏幕上, 同时将数据录入数据库, 以备在需要的时候分析处理查找, 还可打印报表输出[6,7]。监控中心管理软件功能如图4。

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如下:

(1) 信息管理。包括煤矿地形结构图、定位基站、定位终端、工人和网络配置等信息的管理。

(2) 井下人员位置查询。查询某一个人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以及在一时段内的活动踪迹, 也可显示整个采区范围内井下人员的实时分布情况。

(3) 语音对讲和广播。可与任意个体进行语音对讲或对任意定义的群体广播进行任务调度工作。

(4) 考勤管理。对下井人员的下井次数、井下停留时间等信息进行分类统计, 便于考核。

(5) 数据存储和报表输出。根据查询数据库对有关报表的打印输出, 为人事管理提供依据。

4 结束语

基于GIS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与调度系统, 采用计算机与射频通信技术, 以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简单高效的人员定位与调度功能, 在矿井管理软件的GIS平台上实时显示井下人员位置及活动踪迹, 同时可以报表输出作业人员下井的分类信息。该系统能对煤矿入井人员进行实时定位、日常考勤和语音等功能, 为发生事故后查询人员的位置分布情况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 实现了井下人员跟踪管理的实时化和形象化, 大大提高了煤矿安全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颜丙磊, 徐钊, 李凡甲, 等.基于低功耗标识卡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设计[J].工矿自动化, 2009 (3) :43-45.

[2]付海龙, 贾铭椿, 彭桂初.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核电站环境辐射连续监测系统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0, 30 (6) :839-842.

[3]孙传余, 肖林京, 王书平.矿井动目标RFID检测的应用研究[J].工矿自动化, 2008 (1) :79-81.

[4]周爱华, 陈静.基于GIS和RFID的煤矿井下人员跟踪定位与监控系统设计[J].矿山测量, 2009 (1) :47-49.

[5]崔瑞霞.基于DV-hop算法的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研究[J].煤炭技术, 2011, 30 (6) :130-132.

[6]孙泽宇, 李蒙.改进无线传感器网络矿井监测系统定位算法[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0 (9) :2008-2010.

人员定位系统规章制度 篇8

关键词:ZigBee技术;煤矿井;无线收发器;人员定位系统

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7-0074-02

1 ZigBee技术研究意义

为了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应该加强对井下的安全管理,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但是目前很多的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很难掌握井下工作人员的动态分布情况,如果发生事故,不能展开及时有效的救援,降低了井下被埋人员的存活概率,所以煤矿应该大力投资建立一套科学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工作人员随时向地面提供其作业位置,有利于地面控制系统对井下人员进行管理,大力保障煤矿井下人员的安全,提高煤矿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2 ZigBee技术阐述

2.1 技术发展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欧洲在自己的铁路系统上采用了使用无线电台来进行信号标杆定位的方法,但是当时的技术水平非常有限,所以没有受到市场的青睐。随着ZigBee技术的研发解决了技术的困境,ZigBee技术为信号标杆定位拓展了广阔的市场,这种技术在中国市场得到了大面积的使用和推广。

ZigBee技术是IEEE802.15.4标准经过发展衍生的技术标准。该标准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参与制定物理层和MAC层协议,建立应用层和安全层的规范。2004年某企业发布了正式的IEEE802.15.4协议,很多产品已经推出市场。实践证明ZigBee技术符合市场的需求。该技术可以实现不同厂商的设备之间相互通信,一方面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产品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另一方面能够减少原始设备厂商的成本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ZigBee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投入较低,消耗功耗低,非常稳定可靠的特点,是一种双向微功率网格式无线接入技术。ZigBee技术最大的优点在于地理定位,该技术主要是在无需注册的2.4 GHz ISM频率段工作,非常方便,信号传速率为250 KB/s,传输距离比较远,可达到几百米,甚至上千米。最重要的是利用ZigBee技术可以创建一个巨大的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平台。

2.2 ZigBee技术的定位原理

无线收发机在空旷的环境下可以发射较大功率的射频信号,科学研究得出某位置的信号强度和该位置到发射天线的距离的平方呈反比关系,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出以下公式为:

Tγ=KQ/R2

其中Tr表示的是工作人员距离发射机R的信号强度,Q指的是发射机天线端的信号强度,K指的是信号的衰减指数,衰减指数的高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实验证明只有当信号强度大于接收灵敏度时,无线发射机才可以接收到另一个发射机发出的信号。我们假设将某个位置的信号强度刚好等于无线接收机B的接收灵敏度Br时的距离记做Rs,Rs看作发射机A相对于无线接收机B的覆盖半径,那么Rs在信A信号强度增大和Br减小同时满足的情况下会增大,反之亦然。在假设如果A的位置固定,当A的发射功率等于B的接收灵敏度时,B只有在以A为圆心,Rs为半径的范围内才能接收到A的信号。总之,发射机的距离越近,信号越强。

2.3 无线网络定位系统

在情况复杂的煤矿井下面使用无线网络定位系统,必须在设计方案时,充分考虑到该系统的稳定性、抗干扰性、异常保护能力等。

在基于ZigBee技术的支撑下开发微功率收发机,主要包括井下人员的定位监控节点或网络主节点和网络分节点。在规定的范围内建立由地面控制中心和若干个微功率无线发射机组成的无线网络通信系统,采用该系统有助于地面控制中心对井下人员进行追踪定位和安全管理。

无线网络定位系统包括井上网络系统和井下网络系统,相互联系,井上网络系统是无线网络系统的监控中心,可以共享网络节点;井下网络系统是主要是通信为主的微功率发射网络系统。其中每一个微功率收发机都是一个监控节点,如图1所示。

将该系统定位好的每一个移动目标进行标识,然后在每一个移动目标上安装微功率定位信号发射机;系统工作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网络主节点和子节点联系畅通,根据网络主节点判断信号的强弱,确定人员的位置和活动轨迹。

①系统硬件。系统的硬件构成主要无线射频收发器、可调节微功率电压稳定器、微控制器三个部分。研究人员要根据IEEE802.15.4标准协议设计硬件,结合ZigBee技术和经济高效的CMOS设计方法,增强定位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降低设备的功耗;系统要在2.4GHZ ISM频段运作,使定位系统可以正常高效运作。射频收发器和微功率控制器采用SPI串行接口实现通信交流。

②定位系统。通信系统由802.15.4无线通信模块和微功率控制器模块组成。其中802.15.4无线通信模块主要工作是收发数据,内部结构由射频和基带两大部分组成。射频负责为数据通信提供空中接口,基带为物理信道提供链路以及分类数据;微功率控制器模块主要工作是管理和控制所有信道链路,在基带通信协议的规范下,负责为无限通信建立链接、提供频率、链路,控制媒体接入、功率模式和安全算法等。经调整过的传感器模拟信号在经过A/D转换后会暂存在缓存中,无线通信模块把模拟信号发送到主节点,提取特征、融合信息、处理信息等等,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传感器模拟信号流程图

3 结 语

建立基于ZigBee技术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一方面能对煤矿井下工作人员实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实时监督井下的作业情况;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有效保障了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进一步提高了井下危机处理的能力。模块化的设计体现了定位系统强大的可修改性和可拓展性,灵活简便,提高系统对移动目标的定位精度,确保煤矿井安全作业,高效生产。

参考文献:

[1] 黄旭慧.基于ZigBee技术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研究与应用[D].南昌:南昌大学,2012,(6).

上一篇:ktv员工活动方案下一篇:冲刺高考100天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