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定位系统替代考勤管理

2024-08-17

人员定位系统替代考勤管理(共15篇)

人员定位系统替代考勤管理 篇1

人员定位系统替代考勤管理通知

介于中央区打卡考勤系统的处理能力无法满足我矿现考勤需要,现经矿领导决定用人员定位系统取代现有的打卡考勤系统。请各单位做好系统交替工作和认真执行相关管理规定。具体注意事项和管理规定如下:

一、注意事项:

1、各单位认真统计本单位职工的人员信息(姓名、工号、职务、工种、定位器号),上报信息中心。三班班前会通知职工核实本人的定位器是否完好,确保定位器正常使用。

2、人员定位器实行“专人专用、一人一卡、编号管理”制,遵循“统一发卡、统一装备、统一管理”的原则。人员定位识别卡领取范围为本矿在职在册员工、劳务派遣工、专业化队伍职工。

3、新增人员需出具人力资源调令后,由人员定位系统值班人员按申请表批示意见,对待发放卡进行系统信息登记,登记时必须认真核对区队、工种、工号、姓名等重要信息。确定信息无误后,即可按指定人员进行发放。

4、职工信息的录入和采集:我矿的新增人员(新分配人员和外单位调入),应在调令下发后二日内到信息中心人员定位系统值班室办理手续,并领取定位器。

二、管理规定:

1、所以入井人员必须一人一卡,编号管理,若下井人员

没有携带人员定位器或一人携带2个及以上的,均按严重违章处理。对多携带者和应持定位器人罚款1000元待岗3个月处理。

2、对于下井考勤弄虚作假者,经核实将给予当事人罚款

1000元待岗3个月处理。

3、人员定位器丢失或非人为损坏时,应由单位及时出具

证明到本矿井口维修室补办,并按每卡200元收取补卡费

4、持卡人不得随意打开恶意破坏或用水浸泡定位器,如

因个人保管不善、恶意损坏的,经鉴定后对当事人给予200元罚款,同时交补卡费200元。

5、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由持卡人和持卡人所在单位在两日内到信息中心办理人员定位器销户手续。否则,将给予有关单位负责人以人员定位器成本费双倍进行赔偿。

(1)由井下工种变更为地面工种后不再从事井下工

作者。

(2)退休、病退和内退者。

(3)被辞退者。

(4)其他原因不再使用人员定位器者。

6、各单位安排专人负责本单位人员定位器台帐的管理及

相关工作(台帐含人员工号、姓名、部门、职务、工种、灯架号、身份证号)。如有人员变更情况,应及时和信息中心联系,提供变更人员信息。

人员定位系统替代考勤管理 篇2

关键词:煤炭行业,管理设施,计算机技术,射频识别技术

1 概述

中国的煤炭产量较高, 每年煤矿的总产量比世界上其他主要产煤国的产煤总量还多。煤炭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能源之一, 煤炭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为了确保井下安全生产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不仅需要大量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 还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设施、安全装配方法。通过矿方的多年考察, 最后决定选用KJ69J型矿用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

2 系统的工作原理

矿用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射频识别技术、计算机通讯技术、地面的中心控制计算机体系、井下的矿用人员定位分站和矿用射频定位器, 定位分站与中心控制计算机体系可通过光缆传输信息, 入井工作人员携带矿用人员定位射频卡进入矿井后, 经过定位分站与射频卡的无线通讯可实现目标定位和无线呼叫, 进而对井下生产进行指挥调度和安全监测。该体系能同时将相关信息传输至各个管理部门, 可为各级领导的监督、指挥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3 系统构成

矿用人员定位管理体系运用工业以太环网作为传输平台 (红岩煤矿) , 由地面中心站、系统软件、无线信息检测站、无线信息收发器、无线编码发射器、电源和传输电缆构成, 如图1所示。

4 矿用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分站的布置

通常情况下, 在各井口和重要分叉处设置监测站, 一个系统中信息监测站总数不能超过64座。无线接收器必须按照要求安装, 最多安装512台。由于需要随时监测井下工作人员的状况, 所以, 应在工作人员上、下井的位置设置人员监测分站。具体而言, 应在上井点设置2台接收器, 在下井点各方向主要岔道各安装1台接收器。工作人员下井时, 下井点监测体系会记录数据信息, 并自动生成工作的最初下井时间;工作人员上井时, 上井点监测体系会记录数据信息, 并自动生成此次下井的结束时间。

此外, 在主要大巷分叉路口和各工作面的入口 (回风巷道、运输巷道等) 设置了监测点, 监控井下工作人员的流动情况和出入工作面的情况, 并记录工作人员的行走路线。监测站设计在井下采掘工作面进回风巷道的入口、中央泵房、矿井出入口、巷道交叉处 (可鉴别方向) 、中央变电所、主要行人巷道等工作人员聚集的区域以及安全隐患较大的区域。此外, 在井下工作人员通过的主要巷道和工作面安装了接收器 (监测站) , 从而对下井工作人员起到全面监控的作用。

5 系统功能

5.1 实时监测功能

该系统可随时对井下工作人员的总人数进行统计, 并能计算井下各个区域工作人员的人数。矿井图采用矢量图, 能随意放大或缩小, 随时显示目前每个区域、部门、工种、职务的下井工作人数, 并能实现对工作人员的跟踪记录;在图中可动态显示工作人员当前的位置, 随时监测特殊工种或特殊工作人员的下井情况和所在位置。

5.2 查询功能

该系统能查看指定井下工作人员或某部门、职务及工种当前或指定时刻的位置, 并查看特定井下工作人员当天或指定日期的工作轨迹;能查看指定时刻某区域、某分站、某接收器附近工作人员的行动轨迹, 并能对特定人员实行实时监控;能查看每个区域、部门、工种、职务任何时间的工作人数汇总情况, 随时显示井下工作人员当班或任何时间的行动轨迹。

5.3 安全保障功能

5.3.1 双向呼叫功能

在运用该系统后, 监控主机与井下工作人员能实现双向紧急呼叫。如果井下某区域出现了紧急事件, 则监控主机能立即对此区域进行紧急寻呼, 从而使该区域的工作人员紧急撤离;如果井下某工作人员出现紧急情况, 则监控主机会向调度主机发出救援信息, 从而保证相关人员及时获救。此外, 该系统还具有地面对井下的呼叫 (单独呼叫某工作人员) 功能, 井下的工作人员接收到信息后, 可就近利用电话回复。

5.3.2 门禁功能

在井下非常重要的峒室、危险场所 (盲巷等) 配备了RFID识别器和语音站, 可有效避免工作人员的违章进出行为。

5.3.3 超时报警功能

当工作人员在井下的工作时间超过了规定的工作时间时, 该系统会自动报警, 并显示这部分工作人员的名单信息。

5.3.4 区域超员报警

在危险区域停留的工作人员超出规定标准时, 该系统会自动报警, 从而避免其他工作人员入内。

5.4 统计考勤功能

该系统查看任何班次、时间段各部门工作人员的下井时间和上井时间, 并统计工作人员在井下的工作时间;能自行考核部分特殊人员的下井情况;能提供一个月中或任何时间段某工作人员的下井时长分布情况和该时间段内的平均井下时间;能提供一个月或任何时间段某工作人员的考勤状况, 并依据工作、职务、部门等的规定, 判断其是否满班;能统计某部门一个月中或任何时间段全部工作人员的出勤次数。

5.5 遇险救灾指引功能

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瓦斯、水、火、冲击地压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在灾害发生时, 如果工作人员能及时、正确地撤离现场, 并采取正确的抢救方法, 则能大大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如果抢救不及时, 则会加大损失。然而, 这些灾害所引发的次生危害造成的影响也非常大。在发生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工作人员必须紧急撤离的情况下, 基本采用通过电话通知施工现场工作人员有序撤离的方法。由于矿山行业具有的特殊性, 无法保证每名工作人员都持有移动通讯设备, 因此, 部分工作人员无法及时收到撤离通知。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 矿用人员定位安全管理体系的性能非常可靠, 维修工人经过观察发现, 该系统具有维护便利、运作稳定、操作简单、故障率低、各种保护齐全的特点, 且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判断故障点, 从而缩短了事故的影响时间, 为矿井工作的安全进行起到了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人员定位系统替代考勤管理 篇3

【关键词】KJ152人员定位管理系统;铁山矿;安全生产

山东金岭铁矿作为国内现代化的大型矿山企业,铁山矿率先在全矿范围内安装了KJ152井下人员定位管理与搜寻系统,满足了矿对井下人员综合管理的需要,较好解决了当前井下人员跟踪定位问题。

1.系统概述

KJ152 矿用人员定位管理与搜寻系统可用于矿井人员和车辆考勤、跟踪定位、灾害预防、日常安全管理的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Lonworks总线和 ZigBee 无线定位技术,基于工业以太网设计,可方便接入井下工业以太环网,也可自成系统,本系统的无线读卡器,采用便携式设计,可用于搜救和无线中继,软件集成 GIS 地图信息模块,方便井下地图轨迹查看和实时显示矿工的位置。该系统为生产指挥调度、考勤统计、紧急事件处理、安全保障等提供可靠的依据,系统具备联网功能,可同时将有关数据传至各级管理部门,为领导监督指挥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2.系统设计特点

2.1首先根据矿实际情况绘制井下巷道、采区图

在井下各个巷道和所有人员可能经过的通道中安装KJ152-F本安型读卡基站29台(包含全功能基站5台),矿用交换机5台,KDW660/24B基站电源5台,并且将他们通过网络布线和地面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联网。

2.2查询当前井下人员分布

根据绘制好的巷道图布置井下基站安装位置,随着井下人员的移动,该图显示的各区域人数也会随时更新。在该图上用鼠标点击,可以显示某个选定区域的人员名单;进一步点击还可以显示某个选定人员下井后的行踪并查找人员当前位置,输入任意人员的姓名或编号,可以立即以图形方式显示此人当前所在区域。

2.3井下人员定位跟踪

可以为一个或几个人员指定不同颜色的特殊符号,如小圆圈、三角形、星形等,在井下巷道图上实时动态地显示他们的行踪。

2.4复示井下人员行踪

所有下井人员的行踪在系统内都可以保留一段指定时间,无论此人是否已经上井。在该时段内可以图形方式或列表方式重现任意人员在井下的行踪。

2.5统计查询进入特殊区域人员

对于井下的某些特殊区域,例如规定不准一般人员进入的危险区域,在行踪保留时段内可以随时进行查询,列出进入该区域的人员和出、入时间。

2.6下井人员考勤管理

软件可以从系统记录的人员行踪信息中自动提取出每个下井人员的入、出井时间,从而形成考勤记录,进而形成各种考勤报表和查询、统计等功能。

3.系统组成

KJ152 矿用人员定位管理系统由地面设备和井下设备组成。

3.1地面设备

系统的地面设备由监控主机、数据传输接口、UPS 电源、打印机、交换机、避雷器等组成。

3.2井下设备

系统的井下设备主要由 KJ152-F 矿用本安型读卡分站、KJ152-Z 矿用本安型中继器、KJ152-D 矿用本安型读卡器(便携式移动读卡分站)、KJ152-K 型矿用本安型识别卡、KDW660/24B 矿用隔爆兼本安直流稳压电源和通讯电缆组成。

4.工作原理

首先在井下各个巷道和所有人员可能经过的通道中安装本安型读卡基站,并且将他们通过网络布线和地面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联网。同时在每个下井人员的安全帽上佩戴一个本安型识别卡,当人员进入井下以后,只要通过或接近安装读卡基站的位置时,信号收发器会马上感应到信号同时上传到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上;计算机马上就可以判断出具体信息,同时显示在控制中心的大屏幕或电脑显示屏上并做好备份;管理者也可以根据大屏幕或电脑上的分布示意图观察到井下工作人员的即时位置,实现井下人员定位,并且能区分井下人员等级,管理者如要找井下某个人,可以向目标发出呼叫信息(如寻人呼叫、撤离呼叫、紧急撤离等信息),可以呼叫某一个目标,也可以群呼。信息可以在第一时刻立即传达到每一个人,每个人有紧急情况也可呼救井上管理中心,实现实时信息双向传递。控制中心的计算机会根据一段时间的人员出入井信息整理出这一时期的每个下井人员的各种出勤报表。如出勤率、总出勤时间、未出勤时间等。另外一旦井下发生事故,可根据电脑中的人员分布马上查出事故地点的人员情况,在事故处确定人员位置,以便帮助营救人员准确快速的方式营救出被困人员。

5.系统功能

5.1定位和考勤功能

实时监测井下工作人员(掘进和采煤工作面)总数;实时监测、查询井下指定工作人员的位置;对井下人员的分布情况分重点、禁止、普通区域实时监测;按人员统计某段时间的下井次数、下井总时间等;能够准确统计矿工上下时间,可按班次、部门、人员生成日考勤、月考勤统计报表。

5.2安全管理功能

区域超员报警;特殊区域的非法人员进入禁区报警;工作超时报警。

5.3显示和 GIS 地图功能

系统具有模拟动画显示功能;显示下井人员(重点区域、超时报警人员、超员报警、限制区域报警人员等)总数及人员,显示轨迹符合 GIS 模式;地图分巷道、设备、重点区域、识别区域、人员位置等图层层次显示,各图层可选择不同叠加显示;地图具有鹰眼组件,指示当前可见区域在总图中的位置,可通过鹰眼组件拖动可见区域,具有漫游、总图加局部放大、分页显示等方式。

5.4互联互通和联网功能

系统通过与以太网和 KT105A 矿用无线通讯系统联通,KJ152 系统软件可通过 PBX 向手机发送报警短信息,实现定位和手机的统一报警;KT105A 和 KJ152系统互通后,KT105A 的基站和手机可在 KJ152 中的 GIS 地图上画出轨迹路线和显示位置。系统可将多个煤矿的人员管理系统的数据统一传送到上级局端数据服务器,煤炭局(煤监局、集团总公司)可以通过网页的形式察看各矿人员管理系统的数据。

6.应用效果

KJ152井下人员定位管理与搜寻系统的成功应用有效实现了矿山井下人员的科学管理,为矿山的高产高效提供了有力支撑,为铁山矿的安全生产筑起有力保障,同时为铁山矿的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上台阶、上水平带来了新的契机。 [科]

【参考文献】

[1]谢秋,黄涛.GIS在矿业中的应用探讨[J].地理空间信息,2005,3(4):33-35.

[2]马钢.ZigBee的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系统的设计[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人员定位系统识别卡管理规定 2 篇4

为了有效管理和使用人员定位系统,充分发挥其在矿井安全生产动态管理过程中可靠的安全保障功能,特制定本使用管理规定。

一、识别卡的申领

由科、队提出申请、出具人员名单交监控队核对。之后报安监处审核盖章后持单据与抵押金xxx元/卡交予财务科,由财务科出具证明至监控队领取识别卡。

二、发放卡时进行信息登录,登录时必须认真核对科队、工种、工号、姓名等重要信息。确定发卡信息无误后,即可按指定人员进行发放。

三、识别卡的更换和注销

1、在卡的使用过程由于卡的电量或其它因素等需要更换时,应提出申请,待审核同意后,连原卡一起交给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员方可办理。

2、人员识别卡丢失或损坏后,必须及时提出申请补办,同意后,重新交付押金进行补办。在补办期间,应使用备用卡。

3、人员在调动工作或调离我矿时应交回识别卡,由财务科退回抵押金,报系统管理员删除人员信息。

四、识别卡的管理及处罚

1、人员定位系统识别卡由监控队负责日常维护和保养。

2、人员定位系统识别卡由矿灯房统一保管、回收,并检查外观完好性,发现问题及时反映。

3、人员定位系统识别卡具有一人一卡的唯一性,矿灯房不得发错,领卡人领卡后要进行核对。

4、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人员识别卡。

5、职工入井后不得随意敲打识别卡和用水淋。

6、职工入井后故意损坏识别卡的按原价赔偿。

7、矿类房不准把识别卡乱丢乱甩,若丢失按原价赔偿。

8、职工出井后必须把识别卡交回矿灯房。

9、职工不得随意按“紧呼”按钮,必须在特殊情况下才可按,若在没有特殊情况下按此按钮损坏按原价赔偿。

10、职工严禁拆卸识别卡若发现进行处罚。

11、在井下是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损坏的,由本单位出具证明,安监处调查属实的,免予赔偿。

五、人员识别卡的报废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报废:

1、识别卡出现故障不能正常显示人员动态情况或信号传输不准无法进行修复的。

2、通过个修理虽能恢复性能及技术指标,但一次修理费用超过设备原值80%以上的。

3、受意外灾害、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

第二种:人员定位识别卡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人员安全管理,及时掌握入井人员的分布情况。运行轨迹,实现双向呼叫,精确定位。险情报警等安全管理功能,根据

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经过安装调试后,决定先对人员定位系统进行使用,确保使用正常,特制定本办法。

一.识别卡型号:KJ128A-K3识别卡

二.发放地点煤矿监控中心,以队为单位领取。

三.使用方法(由各队队长负责组织员工学习使用方法)入井人员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使用识别卡对地面系统中心站发送报警。即长按识别卡的“紧呼”键(须在接收器地点附近50米范围内)向地面系统中心站发出报警信息,绿灯闪,表示紧急呼救信号已发出松开按键可持续发送报警信号。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向地面系统中心站发送警报,送出求救信号。注明:1.出现水.火、顶板、瓦斯等重大灾变时 2.附近有其他人员遇险时 3.其他重大危险情况

四、考核

1、识别卡统一固定在皮带上,经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后,入井必须佩戴有标识的识别卡,检身工在人员入井时必须对每个员工进行仔细检查,不佩戴识别卡者不准入井。不听劝阻强行如井的,检身工汇报调度室,给予违反者处罚20元。在井下发现未佩戴识别卡的处罚50元,如发现检身工漏检的,给予检身工处罚10元/人次。

2、对人员定位跟踪系统井下设备.信号基站和无线读卡器,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检查,若发现有人为损坏的,必须汇报调度室,按情节轻重进行处罚。

3、各采、掘工作面的读卡器,由所辖队负责管理,若有损坏按价赔偿,并作处罚。

4、佩戴标识卡入井的人员不得互相交换,如发现交换使用的,给予双方各处罚50元。

5、未下井却让他人把标识卡带入井搞弄虚作假的,一经发现,给携带者处罚100元,本人处罚50元。

6、标识卡丢失或损坏应及时上报调度,并进行补卡,丢失的识别卡或损坏的识别卡按原价赔偿(200元/个)。

7、对故意损坏、盗窃人员定位设备者,严格按相关法规进行处罚。

8、使用人员在非紧急情况下严禁使用无线编码标识卡“紧呼”功能,否则对本人作处罚50元/次。

9、上级或其他单位到本矿下井的,在矿领导的陪同下,由监控人员进行发放标识卡。

第三种:井下人员定位识别卡管理规定

为确保下井人员与系统定位人员相符,有效监控、掌握井下人员的动态分布情况,保证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有效运行,特制订本管理规定。

1、调度监控室负责人员定位识别卡的日常管理,以及定位系统设备的监督检查工作。监控室负责定位系统巡查,每天接班一小时后核对井下人数,及时登记入井人数,以备查。发现设备故障,按规定程序上报,否则一次处罚100元。

2、调度监控室负责人员定位识别卡的发放登记。建立所有入井人员定位识别卡领用、人员信息登记台账,认真核对人员信息,保证信息真实可靠。

3、人员调离井下作业岗位时,持卡人必须将人员定位识别卡上

交调度监控室,并登记销档。如持卡人不交卡,月底监控室将人员花名报矿主管安全领导,经审查属实后,交财务管理人员从工资中扣除定位识别卡赔偿金(标准200元)。

4、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人员定位识别卡,否则不准入井。入井人员只能携带本人定位识别卡,严禁一人带多卡入井;出井时,严禁将人员定位识别卡留在井下,发现不按照规定佩戴人员定位识别卡人员一次罚款100元,并且对单位领导罚款100元处理。

5、检身工负责检查出入井人员定位识别卡佩戴情况,违反规定的一律不准登记入井。必须检查出入井人员的定位识别卡是否佩戴,如查处一人违反规定,上报安全科处罚当事人100元。

6、如检身工检查不到位,发现出入井人数与定位系统不符,经核实属于检身工责任,一次处罚100元。

7、如人员定位识别卡在使用过程由于其它因素损坏,需要更换时,必须及时到监控室申请补办人员定位识别卡。如属于人为损坏的,到监控室更换时按原价赔偿,交款后方可给予办理新卡。

8、井口检身工、安检员要随时查看人员定位卡携带情况或低电的定位识别卡人员,应在交接班时立即通知持卡人,并做记录,双方签字确认。

9、矿灯房要配备十个人员定位识别卡,编数字号码为外来人员入井时佩戴,人员定位识别卡由井口矿灯发放工负责保管。

10、调度室根据人员数量和定位卡使用情况,及时向矿主管领导上报购买计划,要保证监控室有30个备用卡,便于人员及时领取、更换。

人员定位系统替代考勤管理 篇5

为切实做好井下无线通讯、人员定位考勤两大系统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功能,特做如下规定,望各单位严格执行。

一、井下无线通讯

1、做好小灵通的使用维护工作,如果因使用不当造成小灵通损坏的,按每部800元进行考核。

2、机关部室及区队值班、跟班人员必须严格按编定的号码使用手机并携带,区队值班人员在矿值班时须随身携带,出现调度台调度不接现象,每次考核相关责任人50元。

3、严禁人为故意损坏通讯系统在井上、下安装的相关设备,一经发现,按开除矿籍处理相关责任人。

4、我公司小灵通与调度电话实现了互联互通,小灵通、调度电话之间可以直接拨号。小灵通调度指挥平台号码为6998、6999。

二、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

1、做好人员定位卡的随身携带及使用,如因使用不当损坏,按每卡100元考核相关责任人。

2、系统投入运行后,人员定位卡将作为今后下井人员的井下考勤、个人信息采集的主要原件,如有丢失应及时到主管单位进行补卡,在新卡未到而需要下井时,必须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并报生产班子主要领导签字后,方可对其下井进行考勤,否则不予考勤。

3、各单位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按照公司规定的时间上下井,下井必须携带人员定位发射器,凡下井时间不足人员一律取消当日出勤,只有下井陪检人员除外,但必须由调度室开具陪检单证明。个人下井时间按月进行统计,月底按下井总时间除以公司规定的每天下井时间,得出实际下井天数,公司根据实际下井天数支付员工下井费,下井陪检人员必须根据调度室开具的陪检单考勤,下井天数为实际下井天数与陪检天数之和。

4、各单位需及时将本单位人员工种及班次变动情况汇报主管单位,由主管单位统一对考勤时间进行修改。若因汇报不及时影响员工考勤的,由各单位自行承担责任。

5、严禁将人员定位发射器交由他人携带下井,一经发现,给予双方当事人各1000元罚款,挂罚单位正职领导100元。

6、严禁人为故意损坏井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系统在井上、下安装的相关设备,一经发现,按开除矿籍处理相关责任人。

人员定位系统整改措施 篇6

集贤煤矿人员定位系统整改措施

集贤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型号:KJ339)于2010年3月开始安装使用,共安装千兆交换机11台、百兆基站68台,外加其它地面交换机设备监视设备与打卡设备所有设备在系统内共计161台设备(在系统内每个百兆基站默认为2台设备),异常设备109台,正在运行设备48台。

因软件或光插头损坏无法修复设备14台分站,缺少配套电源航空插头造成无法正常运行的有10台分站。

系统与2010年安装完使用至今没来设备、系统维护所需耗材(基站专用光纤跳线、天线接头、基站专用电源航空插头、光缆接继盒)井上还有4台基站已修好。但因没有光纤跳线无法安装,准备把这几台安装在南三采区。针对以上设备异常情况按现有设备做出整改措施需要以下材料:

集贤煤矿人员定位系统整改所需材料列表

注:以上材料已报到集贤煤矿2014年4月份安全费用计划中。

二采区人员定系统整改计划

集贤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二采区2010年安装,现在二采区使用的定位设备与 大矿不统一,所需耗材不同,造成维护跟不上。

二采区改造7台基站位置需要变动光缆线路重线改造,因一直缺少网线、AP和天线造成二采区人员定位系统无法恢复。现在二采区的人员定位设备厂家已经不在生产这套设备,建议与大矿统一设备方便维护,耗材统一节约成本。二采区人员定位改造设备清单

荐个人剖析材料及整改措施(共荐荐法个院

人院

整长

整改

措措6

篇)

荐领导班子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

人员定位系统替代考勤管理 篇7

开滦集团的局间光缆线路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 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线路体系, 由于建设光缆线路的时间较早, 所以局间线路以架空光缆为主, 以管道和直埋光缆为辅。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光纤的应用已经成融入到矿山生产的各个方面, 成为保证矿山正常生产的重要因素, 而光缆线路可以说是光纤传输应用的基础, 因此保障光缆线路安全畅通做好光缆线路的维护管理工作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1 开滦集团局间光缆线路现状与构成

目前开滦集团在唐山区域内所属各矿区间已形成了较完善的光纤环网, 有多条重要的局间光缆线路, 光缆线路的总长度将近400km。光缆线路所处的环境复杂, 线路长, 分布区域广, 受外部影响力大 (如道路施工建设、建筑物拆迁新建等) , 因此光缆线路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也相当的繁重, 具体连接见图1。

2 光缆线路建设

光缆线路建设的开始, 就是光缆线路维护工作的开始。以“工程建设的开始, 就是运行维护工作的开始”为出发点, 目的是为了给下一步的维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在新线路的设计阶段应选派熟悉光缆路由选择原则, 责任心较强的技术人员经过实地勘察选定最终的光缆路由。因为光缆路由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以后的维护工作是否能很好的开展。尤其是特殊地段如跨河、横跨公路、横跨桥梁等, 如果路由选择不当会给以后的维护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光缆线路应选择沿公路建立, 靠近公路会便于施工和维护, 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好线路与公路的距离最好保持在90m~150m之间, 这样但如果公路改造加宽或有其他工程时可以减小对线路的影响;2) 局间光缆线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是维护工作的基础, 工程设计、施工的不认真、不规范, 会严重影响光缆线路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因此工程在设计、施工时不能只重速度和工期而不重视工程质量, 更不能因为各种原因降低工程使用材料质量, 要永远牢记工程质量是重中之重;3) 对工程质量规范化管理是保证后期维护工作顺利开展的先提。施工标准必须按照设计标准或验收规范标准严格要求, 绝对不能敷衍了事;4) 要重视验收工作, 对新建光缆线路应使用光时域反射测试仪进行双向测试光缆通光性能验收:使用OTDR仪表对全部光纤进行双向测试。测试接头损耗大于0.15db的光缆纤芯必须进行改接, 双向测试光缆的损耗在1310波长窗口下小于等于0.36db/km, 在1550波长窗口下小于0.25db/km。测试的总损耗应小于设计数值, 否则要仔细分析查找原因, 直至损耗数值全部合格。在线路两端机房的光缆配线架上必须标明光缆名称、到达地点及纤芯排情况, 以便于维护人员在处理事故时进行查找。

3 长途光缆线路维护

长途光缆线路的维护工作要贯彻“预防为主, 主动出击”的方针。做到精心维护科学管理。

3.1 制定完善健全的光缆线路巡查、维护规则

根据本单位线路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维护、巡查制度制, 并要严格遵守。特别对于线路的薄弱位置和天候异常时 (如大风、暴雨、冰雪等) 以及环境变迁、道路建设等特殊情况, 一定要根据实际特点制定出相应的维护措施。在巡查时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3.2 维护人员的组织与培训

建立有责任心的维护人员队伍, 同时要做好相关技术培训工作, 使大家了解和掌握光缆线路的维护、维修技能, 了解光纤的基本工作原理, 明确保证通信线路畅通的作用和意义, 技术培训工作不能马虎, 要保证定期进行, 使广大维护人员不断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 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这对光缆线路维护工作的开展也是非常有意义和帮助的。

4 开展线路维护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技术资料的整理、保存

光缆线路竣工技术资料是施工单位提供的重要原始资料。它包括光缆走向、接头位置、光缆纤芯使用情况、总衰减值以及双方向的背向散射曲线等。这些资料是将来线路维护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应该很好保存并认真掌握。为了对线路各条光缆的接头位置、距离长度、纤芯使用等情况一目了然, 可将工程竣工技术资料综合起来, 制成光缆维护明细表, 并参照光是与反射测试仪的测试曲线, 将相关数据标注在图表上。这样, 如果发生故障, 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故障点的位置, 有利于线路修复。同时每次发生线路障碍时均应将发线路生障碍的详细位置、距离等具体情况进行记录, 并归档保存以便于以后发生事故时更好的判断故障点的位置。

5 结论

光缆线路维护工作可以说是一项重要并辛苦的工作, 故障的发生不分季节和时间, 但只要我们做好基础工作, 一丝不苟的抓好各个环节的工作, 认认真真去执行好各项相关的规章制度, 我们就一定能将故障的发生降低到最低, 将处理故障的时间降低到最短, 为矿山的安全生产和正常生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永红, 张晓洲, 等.光缆线路的维护与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2]刘士春, 胡庆.本地网光缆线路维护读本[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人员定位系统替代考勤管理 篇8

关键词:ZigBee;定位;监狱人员定位系统

1.引言

目前的监狱人员定位管理,基本还停留在人工管理阶段,以监狱狱警巡查记录加摄像机监视报警方式进行管理,对于移动中的人员,信息更新慢,准确度不高。监狱人员位置信息采集主要靠狱警巡查然后手工记录完成,无法将实时位置和在押人员真正关联起来。

由于监狱人员定位管理水平不高,导致一系列恶性越狱事件未能及时被发现并制止,如呼和浩特的越狱事件,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为防止越狱事件的再次发生,防止犯罪分子再次危害社会,建设监狱人员定位管理系统迫在眉睫。

ZigBee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速率无线网络技术,Zig.Bee技术具备功耗小、时延短、网络容量大和安全等优点,在短距离、低功耗、无线通信中具备特有的技术优势,ZigBee技术应用于小范围的基于无线通信的控制和自动化等领域.我们针对监狱设计了基于ZigBee技术的监狱人员定位系统。

2.ZigBee技术

2.1ZigBee技术简介:ZigBee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速率(250kB/s)、低功耗、低成本、自组网、低复杂度、安全可靠、高扩展性的双向无线通信技术,它是一种介于无线标记技术和蓝牙之间的技术提案。ZigBee的基础是IEEE802.15.4,这是IEEE无线个人区域网(PersonalAreaNetwork,PAN)工作组的一项标准,被称作IEEE802.15.4ZigBee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支持地理定位功能。作为一种无线通信技术,ZigBee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低功耗:由于ZigBee的传输速率低,发射功率仅为1mW,而且采用了休眠模式,功耗低,因此ZigBee设备非常省电。据估算,ZigBee设备仅靠两节5号电池就可以维持长达6个月到2年左右的使用时间,这是其它无线设备望尘莫及的。

成本低:ZigBee模块的初始成本在6美元左右,估计很快就能降到1.5-2.5美元,并且ZigBee协议是免专利费的。低成本对于ZigBee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时延短:通信时延和从休眠状态激活的时延都非常短,典型的搜索设备时延30ms,休眠激活的时延是15ms,活动设备信道接入的时延为15ms。因此ZigBee技术适用于对时延要求苛刻的无线控制(女nSE业控制场合等)应用。

网络容量大:一个星型结构的Zigbee网络最多可以容纳254个从设备和一个主设备,一个区域内可以同时存在最多100个Zig—Bee网络,而且网络组成灵活。

可靠:采取了碰撞避免策略,同时为需要固定带宽的通信业务预留了专用时隙,避开了发送数据的竞争和冲突。MAC层采用了完全确认的数据传输模式,每个发送的数据包都,必须等待接收方的确认信息。如果传输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进行重发。

安全:ZigBee提供了基于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数据包完整性检查功能,支持鉴权和认证,采用了AES.128的加密算法,各个应用可以灵活确定其安全属性。

2.2ZigBee技术在实现监狱人员定位功能中的优势

目前实现人员定位的技术很多,如GPS定位、手机基站定位、RFID定位、WIFI定位等。GPS定位与手机基站定位因需要类似手机终端,不便于管理,虽然定位功能不错,但并不适合监狱这一个管理严格的场所。RFID、WIFI、ZigBee技术都能很好的完成监狱人员定位功能,

ZigBee与WIFI采用同样的算法实现定位,但是WIFI设备的耗电量太大,设备需要频繁更换电池或充电,对人员定位功能有影响以及不方便管理:RFID与ZigBee相比,定位算法虽然不一样,但是在达到相同定位效果及密度的前提下,RFID设备的安装密度会远大于Zigbee设备,而且RFID采用的是有线传输需要布线,安装工程量都比较大。综上所述,ZigBee技术成本低、耗电小、传输可靠、实现复杂度以及应用适合度等优势,在目前常见的集中定位技术中更加适合于用以监狱人员定位系统的功能。

3.监狱人员定位系统的系统组成级工作原理

3.1系统组成:定位系统有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组成,其中软件系统用于完成信息采集、识别、分析及其传输,硬件系统由地面监控计算机、传输适配器、射频基站、射频读卡器、射频身份卡和天线等组成,用于完成信息采集和识别,从而实现人员识别、定位的功能。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共同支撑着整个系统的运行,并演绎出各种不同的功能应用。各硬件设备功能如下:

射频身份卡。具有唯一的全球眼ID,其内部储存着一个人员的信息,用来识别目标对象。射频身份卡分为干警用和犯人用2种,干警武警等人员使用的射频卡带有主动发送数据的按键,具有主动发信号让读卡器接收数据功能,用于值班人员定时上报所在位置,以防止人卡分离情况;犯人用射频卡安装与防插卸电子腕带上,由读卡器主动采取射频卡数据,不主动上传。

射频读卡器。根据监狱的定位要求,在每个定位点安装一个射频读卡器,射频读卡器能主动发送信号激活在定位范围内的射频卡上传射频卡数据,也可接收主动上传的干警射频身份卡数据。然后将数据通过ZigBee无线网络传至附近的射频基站。

射频基站。根据监狱的定位要求,将监狱分为几个定位区域,分别安装一个射频基站,用于接收射频读卡器上传的射频卡数据,并将数据传至人员定位系统,再由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识别、分析人员位置信息。

3.2工作原理:以满足监狱定位要求为目的,先将监狱划分几个区域,然后在每个区域内建设一个射频基站;然后在监狱周界围墙、建筑物内、各出入门禁处、监狱狱内活动场所等公共区域、监狱劳动场所、监狱押运车、巡更点等位置安装射频读卡器;最后给监狱的所有工作人员和犯人配发唯一的射频身份卡或电子腕带射频卡,工作人员的射频卡为主动式可以主动上传数据,犯人的为被动式需进入射频读卡器范围内并被激活后上传数据信息。射频读卡器的读取的数据通过ZigBee无线网络传输到人员定位系统,识别、分析出相关人员的具体位置。

4.监狱人员定位系统功能应用

采用ZigBee技术实现监狱人员跟踪定位,系统的软件设计能实现如下功能应用:

4.1地图与设备管理

4.1.1地图管理:监狱人员定位系统中的电子地图功能能够直观显示监狱所有射频卡、读卡器和基站的信息,可以通过鼠标直接点击查看相关的信息。地图管理功能能够支持电子地图功能运行并对地图进行一些配置,如地图加载信息的设置,可以有选择的设置地图上加载的信息:地图编辑可以对地图进行放大和缩小,

让定位位置更精确;地图属性管理可以对地图只读、控制、显示进行修改,方便对地图的管理。

4.1.2设备管理:监管人员可对监狱人员定位中的硬件设备进行管理配置,如基站、读卡器、射频卡的发射频率、扫描频率;无线传输网络配置;增加基站或者读卡器设备;射频卡对应的人员信息。

4.2人员监控定位

4.2.1出入管理:在监狱大门、二道门、监舍大门、监区门、医院、接见室、监舍、工厂、农场、煤场等进出区域可以安装定位读写器。当被监控人员通过时系统立刻记录下来通过犯人信息及时间。系统可指定时段指定对象进行出入管理,发现违规现象,系统立即告警并显示违规人员信息及最后定位系统定位位置。如在监狱大门通道里装上读写器,当车辆出入时,如果有犯人藏匿于车中,不再需要值班干警上车检查,只要车辆进入通道,读卡器就会扫描到犯人射频卡数据,则会发出报警告知值班人员和监管人员严格核查。

4.2.2全天行程监控:读卡器记录所有射频卡的信息及时间,然后通过人员定位系统分析得出人员的全天的行程信息,可以实现对人员进行全天行程监控的功能并支持人员行动轨迹的查看。

4.2.3区域人数监控:可以协助监管人员统计相关区域的人数管理,事先设定相关人员的区域,读卡器将记录读取的射频卡数据并有人员定位系统统计。区域人数监控能够有效监控区域的人数密集和人员迅速聚集情况,并且可以定时清点区域内人数,查看是否有犯人溜号等情况。

4.2.4行动区域监控:对所有人员的位置进行监控,根据人员的相关权限,对人员的行动区域进行监控,判断人员是否有越界行为,如果有越界行为则触发系统的越界告警。

4.2.5周界围墙管理:在监狱周界围墙每隔一段距离安装一台ZigBee读卡器,扫描范围设定为距围墙2米内,也就是监狱内部物理隔离网附近。当在此扫描范围内扫描到犯人的射频卡数据,则会发出周界围墙预警信息,提醒监管人员核查,如发现有越狱行为,可立即启动越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进行处理。

4.2.6外出劳动管理:犯人在农田,矿场等开阔区域进行劳动改造,可快速搭建无线监控定位系统,对外出人员进行全程监控,防止外出劳动人员逃脱事件发生。监狱监控中心也可以通过监控终端随时了解外出人员情况,出现异常情况可即时采取措施。

4.2.7押运途中管理:对监狱在押人员外出就医、提审、转监等需要外出时除了对车辆进行定位管理,还可以辆内部在押人员及押车狱警进行全程监控,监控中心可随时了解在押运途中车辆及车内人员情况。

每个车辆内配置车载GPS定位器,用于定位车辆位置,并且车内安装ZigBee读卡器,押运狱警及在押人员佩戴身份卡,系统预制外出授权人员信息(时间段信息、人员信息),读卡器接收的信息将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当车内人员在途中离开车辆时,系统发出告警信息,监狱监控中心即可及时获取信息。当车辆驶出监狱门岗系统自动设置为监控状态,安全抵达后系统自动转成空闲状态。

4.2.8巡更管理功能:对犯人巡更进行监督管理功能,对巡更路线进行跟踪并监督巡更路线是否符合规定路线。设定犯人的巡更路线及巡更时间,一旦读卡器在规定时间未读取到巡更人员射频卡数据或者巡更点读卡器在非巡更时间读取到巡更人员射频卡数据等,系统均会发出报警并提醒监管人员处理。

4.2.9狱警考勤管理:对狱警的值班情况进行监管,读卡器定时扫描狱警身份卡数据、狱警身份卡定时上报自己的位置信息,人员定位系统对扫描的数据及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预警值班情况是否正常,是否出现人卡分离、人员脱岗、私自调班等现象。

4.3违规告警功能:越界告警,对读卡器接收的射频卡信息进行登记,发现有未登记的射频卡数据,系统认定为携带此射频卡的人员有越界行为,系统会发出越界报警提示监管人员核查。如干警办公区域出现犯人射频卡数据、周界围墙附近出现犯人数据都会发出越界报警。

人员密集告警,系统对一些公共区域或监舍的人数进行限定,当读卡器读取的射频卡数据超过规定的人数后,系统会发出预警信息提示监管人员该区域人员密集;

人员快速聚集告警,系统对每个区域的读卡器每个时间读取的射频卡数据进行统计,当某段时间内几次统计结果显示人数不断决速增加,增加频率超过某一设定数据后,系统则发出人员短时间内快速聚集的预警信息提示监管人员对该区域进行核查;

值班人员考勤告警,值班人员使用的是身份卡,为防止人卡分离现象,干警身份卡要求定时上报手动按发送键上传数据信息。当值班室的读卡器扫描到值班人员身份卡信息并接收到身份卡主动上传的信息,而且身份卡信息与当前位置的值班表人员信息相符,则认为当前值班人员值班正常时,否则将会发出报警信息提示监管人员对值班情况进行核查。

巡更告警,巡更人(射频卡)没有按规定时间出现在巡更点(读卡器)接收数据里,则认为巡更不正常,有可能是未巡更或者没按巡更路线巡更,系统会发出巡更报警提示监管人员进行处理。

清点异常告警,规定时间规定区域内读卡器读取的数据信息经过分析统计后,出现少人、多人或者人员信息不符等系统会发出报警信息提示监管人员核查。

押解途中告警,押解车在途中当车内人员在途中离开车辆时,读卡器未扫描到人员信息后,系统发出告警信息提示监管人员紧急处置。

射频卡报警,防止卡被丢弃、保利拆卸、不工作等,系统会发出射频卡报警信息提示监管人员核查是否为人员破坏或者射频卡故障等。

人员定位系统安装问题整改报告 篇9

一、整体部分

1、人员定位系统程序刷新速度慢(拖动时反映速度跟不上)

原因:人员定位工控机即接收数据也显示数据,当大量数据接收的时候,数据库会很忙,同时软件会根据数据的变化而不停的进行实时更新和显示,这样会影响机器的运行速度,所以刷新的时候会比较慢。

2、系统显示井下人员信息不全面,无法具体到班组及施工地点

原因:人员定位软件上没有班组的设置,无法具体到班组。

解决方法:已经根据需求信息和内容,编写了文档,待软件工程师进行修改,测试完成后我们在对软件进行升级。

已解决:现在人员定位系统能够定位到施工地点或区域

3、基站表示与实际行走路线显示轨迹不吻合,文字表述却正常。

原因:程序基站编号不正确

已解决:程序中修改,一切显示正常,行走路线与轨迹吻合4、人员定位系统客户端,应安装到矿领导计算机上,方便查询。

解决方法:矿方确保所有机器在内部局域网可以互相访问,我们负责调试安装,让其正常显示工作。

5、交付验收前对系统软件操作人员及基站维护人员培训进行培训达不到效果,不能验收。

解决方法:我方负责把人员定位系统操作和硬件维护对矿方进行培训,现正在培训中,并达到保证矿方操作人员满意为止

6、厂家需提供井上下现安装设备具体情况(安装地点,设备型号,注意事项)并进行图示。

解决方法:由我方进行整理,并用详细的文档说明

已解决:对井上下现安装设备具体情况(安装地点,设备型号,注意事项)文档说明和图示。

7、矿必需有备用基站,解决基站损坏及新安装需要。

解决方法:矿方提出需求,我方跟据求购和需求信息为矿方提供设备到位。

二、识别卡

1、验收前解决欠压识别卡的更换,并为维护人员提供专用工具

已解决:对所有欠压识别卡的更换(包括所有下井使用的识别卡和备用卡),并为维护人员提供了专用工具。

2、识别卡存在定位螺母不规格,无法安装问题,必需更换

解决方法:我方把所有螺母不规格的识别卡进行及时更换。

3、个别识别卡在使用中出现报警现象,必需更换

解决方法:我方为矿方这些出现的卡进行更换新卡

已解决:把所有出现这种报警情况的卡更换了下来,并作为坏卡处理,由我方给矿方进行更换

4、识别卡电池在六个月内欠电的,应由厂家负责更换。

解决方法:识别卡使用中没有达到使用期限范围内的,我方负责给矿方更换

5、验收前需对所有识别卡进行一次效果验证,筛选有问题卡

解决方法:通过和考勤系统对比,根据每一次对比的数据进行核实和校验,确保卡都正常

人员定位系统替代考勤管理 篇10

具有逃生辅助决策功能的人员定位系统研究

摘要:针对当前矿井事故不断的发生,为了使管理人员、决策人员及时的.做出应急预案,保障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文章提出了井下逃生辅助决策功能的人员定位系统的设计方案.作 者:赵磊  作者单位:辽宁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期 刊:科园月刊   Journal:KEYUAN MONTHLY PUBLICA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X9 关键词:井下逃生    辅助决策    人员定位   

人员定位系统替代考勤管理 篇11

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不仅改变了我国政府对国民经济的管理模式,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家对社会的管理模式。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最大的特点就是主体多元化和选择自主化,使社会人口在我国各地区的自由流动提供了可能,这便导致由传统的“国家-单

位-个人”的社会管理模式向“国家-社会中间层-个人”的社会管理模式进行转变,这一现状使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进入全面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大量社会人口的自由流动。

关键词:流动人口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改革

我国社会中的流动人员主要由自由择业人员、自主就业人员以及自由流动人员等组成,其人员的个人素质成分可以涵盖我国社会的所有人群,这也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体系下的必然产物,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在新时期的高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流动人员定位的角度对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并简要分析了现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深入反思,以便于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1 现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为了满足市场经济体制需求而建立,虽然这一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人口的流动需求,但是在新时期已成为我国经济改革、体制改革的绊脚石,已无法满足新时期的社会人口流动需求。我国人事管理制度只是为了弥补传统管理模式出现的管理真空,而管理模式的管理真空是社会经济结构改变而导致的,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不断完善的同时,社会人口流动正在不断面临更加自由、频繁的趋势,这也就意味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已成为国家人事档案制度改革中的主要内容。虽然当前我国推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渐进式改革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社会剧烈变动对国家事业产生的巨大影响,但是由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双套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的存在,导致新旧体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变得日愈加剧,而且这一问题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新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开始强调强化国家的服务功能,以“国家-社会中间层-个人”的社会管理模式在不斷建设与完善,由社会中间层作为我国社会事物的主要管理者已成为主要趋势,这意味着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面临着新的挑战,即在新形势下以及新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如何定位和改革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从而建立出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人口流动需求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2 对国家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提出的几点建议

2.1 明确定位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和内容 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民从单位管理开始转向社会管理,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应以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功能为主,而不是对公民施行身份限制和单位控制等功能,这要求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新时期要重新定位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和内容,将突出其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功能作为制度改革中的重点内容。新形势下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应该要求其只记载个人的基本信息、工作经历、工作业绩以及工作表现等,不应该把组织意见强硬性的夹杂到个人的基本人事档案信息中,市场经济体制中公民已成为单独的利益主体而存在,国家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上要最大程度的予以对公民应有的尊重。

2.2 保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公开化 我国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强调档案管理工作的机密性,其要求人事档案中的组织意见和整个人事档案必须是封闭的,人事档案的当事人没有权力介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但是这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已无法满足流动人员的频繁流动趋势要求,这便要求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中要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公开化作为主要改革内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公开化可以减少认为的流动障碍,在这方面的建设上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相应经验,例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每个公民都有一个单独的社会保险号码,这个社会保险号码中包含公民个人的信用记录、驾驶记录以及司法记录等信息。

2.3 确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信息权 个人档案信息权是指个人在信息资料收集、处理和利用整个过程中,档案信息本人对信息资料所享有的支配权和控制权,包含了个人对相应信息的决定权、保密权、查询权、更正权、封锁权以及删除权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满足新时期公民对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需求。权利的行使是保障公民权利最好的方法与途径,同时也是公民对抗管理机构滥用权力的有效方式与策略之一,所以通过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来确立档案信息权,可以保障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内容被公正的记载,这一改革内容需要从我国民事、行政以及刑事等多方面出发,这样才能真正的保障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档案信息权的实现,最大程度满足社会人口流动对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需求。

3 结束语

社会人口流动的趋势是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而加剧,这便要求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要深入到新一次改革中,重新定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作用和内容,并将其公开化建设和档案信息权建设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这样才能彻底消除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满足新形势下社会人口的大规模流动趋势要求。

参考文献:

[1]陈炳亮,许长.从个人信息保护法看流动人员档案管理[J].档案学通讯,2006.

[2]杨柳.人事档案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J].价值工程,2010(04).

[3]李华莹.从流动人员定位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J].兰台世界,2008(14).

作者简介: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联网研究设计 篇12

瓦斯监控系统和人员定位系统在全国各地煤矿的实施,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而随着全国各地瓦斯监测联网系统的实施,实现了各地煤矿瓦斯监控的统筹化和规范化,从而让煤矿安全生产又上升了一个台阶。煤矿安全生产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人员定位系统联网的需求显得非常迫切。

1 联网框架的设计

煤矿人员定位联网系统通过各个厂家的数据采集软件采集矿端人员定位系统的数据,所采集数据按照统一的数据协议格式,写到矿端计算机本地,之后通过上传软件把数据上传到上级煤矿管理部门或煤矿安监部门的联网中心服务器,在服务器端用解析软件对各个矿的数据进行解析,把数据写入数据库,并通过网页发布把煤矿井下人员信息给显示出来。从而实现对下属各矿的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实施监测和跟踪。联网系统的模型如图1所示。

整个框架分为四层,分别是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数据解析和存储层、数据监测显示层。数据采集层主要是采集各个矿端的人员定位系统数据,并存储到矿端计算机本地磁盘,数据的采集必须按照统一的数据格式进行;数据传输层主要是使用上传软件,按照网络传输协议,把矿端本地磁盘的采集数据传输到上一级联网中心平台的服务器;数据解析和存储层主要是把煤矿上传到联网中心平台服务器的数据,使用数据解析软件,把每个矿的数据按照规范写入到数据库中;数据监测显示层是通过终端网页发布,使用浏览器进行各矿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实施监测和跟踪,并提供历史数据的查询和报表的打印等操作。

2 数据的采集、传输、解析和存储

2.1 数据的采集

数据采集软件采集矿端人员定位系统的数据,然后以文本文件的格式(即txt格式)存储到本地主机的磁盘上。人员定位联网系统采集的数据文件包括:采集点定义文件、区域配置文件、班次设置文件、部门定义文件、职务定义文件、工种定义文件、人员信息文件、实时数据文件、轨迹数据文件、考勤记录文件等。根据联网系统的需要,各种文件的采集频率并不一样,有的是定时生成,有的是触发生成。如采集点定义文件,即为触发生成,当采集点的定义改变,即触发生成文件;而实时数据文件则为定时生成,每隔几秒生成井下人员的实时信息数据。

人员定位联网系统的数据采集必须按照统一的数据格式进行。以采集点定义文件为例,对人员定位系统联网数据的格式进行描述。

采集点定义文件。

(1)说明:描述当前有效存在的所有采集点的定义信息。

(2)命名规则:Device.txt。

(3)触发规则:定义变更时生成该文件,如果该文件存在则覆盖已存在的文件。

①数据头:占用文件第一行,不得换行。

第一行:时间,行数。

时间:表示产生该文件时的时间戳。

行数:为数据体的行数,不包含数据头的行数。

②数据体。

矿编码,采集点ID,设备编码,位置描述。

从第二行开始,行与行之间不得空行。

矿编码:煤矿的唯一性标识。

采集点ID:采集点的序号。

设备编码:矿端各个设备的唯一性标识。

位置描述:对采集点位置进行描述的字符串,长度小于50个字符。

如:100001,3,001R01,1301工作面回风100米。

2.2 数据的传输

人员定位联网系统的数据传输利用上传软件,按照网络传输协议,将数据传输到联网中心平台的服务器。数据传输使用FTP文件传输方式,在联网中心平台的数据库服务器上建立FTP服务器站点,在站点下为每个矿建立一个FTP目标目录,然后利用上传软件上传煤矿的数据,煤矿上传的数据存放在各自对应的FTP目标目录下。上传软件应具有一定的扩展性,应具有同时往多个联网中心平台上传数据的功能。

2.3 数据的解析

各个煤矿的人员定位系统数据上传到联网中心,将由统一的软件对数据进行解析,并写入到数据库中。之前一些联网的数据写入方式是直接从矿端由软件把数据写入数据库,这样的操作有一个比较大的缺陷,如果遇到煤矿数量很多的情况,太多的软件在矿端操作平台服务器数据库,必然造成数据库性能的下降,且数据库安全得不到保障。而采取在联网中心统一写入数据库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这种缺陷。

数据解析软件依次对各个煤矿的数据进行解析,并写入数据库。对已经解析的文件,软件将进行删除操作,使磁盘空间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

3 数据库设计

合理的数据库设计将大大节省数据库服务器的资源,消除数据冗余,避免数据异常。数据库命名为Orient Net,数据库的表包括:煤矿采集点数据表Device Info,区域配置数据表Ar ea Conf ig、班次设置数据表Class Set、部门定义数据表Department、职务定义数据表Du ty、工种定义数据表Type Of Work、人员信息数据表Staff Inform ation、实时数据表Real Data、轨迹数据表T r ack,考勤记录表Month Check等。

由于各类数据的数据量的不同,在数据库中,各类数据的存储机制也不一致。煤矿采集点数据、区域配置数据、班次设置等数据由于数据量相对较小,所有煤矿的数据都将存储在一张数据库表里面。而轨迹数据由于数据量比较大,则采用每个矿每年一张数据库表来存储,即“Track+矿编码+年份”,如Track1000012012,每个煤矿的轨迹数据存储在对应的数据表里面。而考勤记录表的数据量适中,则采用每个月一张数据库表来存储,即“Month Check+年月”,如Month Check201212,所有矿的考勤记录数据存储在当月的考勤记录表中。

人员定位联网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比较简洁,以煤矿采集点数据表Device Info为例,对其表设计进行描述(表1)。

4 网页设计

网页监测界面采用Visual Studio 2010编程软件及C#编程语言,在.NET框架下设计完成。通过浏览网页,可以查看每个煤矿已注册的人员的各类信息(包括员工姓名、职务、职称、工种、身份证号码等),方便上级监管平台进行统筹管理;同时联网终端网页监测每个煤矿井下实时的人员数量及人员明细、并可以查询每个井下作业人员的详细轨迹路线;且它还实现了按照干部、职务、特殊工种等条件分类查询其下井记录等功能,各类查询都提供打印功能。图2为人员定位联网系统的网页主界面。

5 结语

煤矿人员定位联网系统实现了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实时监测和跟踪,并通过网页形式进行展示。在矿井突发情况下,联网系统可以及时有效的为后续救援工作提供主要依据,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准确判断。煤矿安全生产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是一种必然趋势,目前该系统已经应用于全国多个矿务局,及时有效的对矿井井下作业人员进行监测和跟踪,为矿务局的统筹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矿井的安全生产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摘要:瓦斯监控系统和人员定位系统在各地煤矿上的实施,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而随着全国各地瓦斯监测联网系统的实施,让煤矿安全生产又上升了一个台阶。煤矿安全生产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是一种必然趋势,此时对人员定位系统联网的需求显得非常迫切。煤矿人员定位系统联网系统,实现了联网中心平台对下属煤矿的统筹管理和监测,主要体现在对各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实时监测与跟踪,本文介绍了整个联网系统的框架设计,联网系统数据的处理过程,数据库设计、以及联网系统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煤矿,人员定位系统,联网设计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矿完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AQ6210-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AQ1048-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S].北京:煤炭工业出社,2007.

[4]郑人杰,马素霞,殷人昆.软件工程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5]史嘉权.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王小科,梁冰,吕双.C#开发典型模块大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7]孙继平.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联网[J].工矿自动化,2009.

[8]孙继平.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联网[J].工矿自动化,2009.

人员定位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篇13

一、系统技术资料的种类:

1、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

2、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布置图;

3、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备检修记录;

4、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备故障记录;

5、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巡检记录;

6、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备中心站运行日志;

7、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备使用情况月报、季报表。

8、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台帐

9、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定期测试记录

二、系统资料的管理

1、对系统资料的管理,要求分类归档保存,并做到及时有效的填绘、更新、修改;

2、系统设计方案要合理,并符合《煤矿安全规程》之规定;

3、系统设备布置图要求能够生动、形象、直观的反映出系统的分布及工作情况;

医务人员紧急替代制度 篇14

白天:如因工作繁忙而人员不足,或当班医务人员因意外情况不能坚持完成工作时,由其下一级医师替代完成;或后者没有能力完成该诊疗操作,则需向科主任报告,请求派相应的人员替代,如有必要,可报告医务科或院领导,予以解决。

夜间及节假日:当遇到人员不足,或当班人员因故不能完成工作时,由当班人员负责联系听班人员接替,并报告主任,如有必要可报告院总值班或院领导,予以协调解决

护理人员紧急替代制度

一、因工作繁忙而人员紧缺时,护士长在本科内进行调配,及时替代。

二、若本科内不能解决,由护士长汇报护理部进行全院调配,及时替代。

三、所调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并完成替代科室的各项工作任务,保证护理质量。

四、在夜间或节假日值班时,值班人员因特殊原因不能继续工作,或遇有疑难操作不能完成时,要立即向护士长或护理部汇报,及时顶替完成工作任务。

人员定位系统替代考勤管理 篇15

1 Zigbee技术

ZigBee是一种新兴的无线网络技术, 短距离、低速率、低功耗。Zigbee无线网络系统配置主动式射频卡, 能主动发送数据给读写器, 系统由可多到65000个无线数传模块组成, 每一个模块可相当于一个基站, 在整个系统范围内, 它们之间可以进行相互通信。因此, 每个网络节点间的通信距离经扩展后可以实现几百米, 甚至几公里。

在节能省电方面, 一个模块使用两节普通五号电池可支持长达12个月的时间;在高可靠性方面, 采用碰撞避免机制, 避免了发送数据时的竞争和冲突;从响应时间上, 从睡眠转入工作状态约15ms, 节点连接网络约30ms;在保密性方面, 采用通用的AES-128加密算法, 且具备64位出厂编号。

2 利用Zigbee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经过实地观测, 在井下作业的各个工区通道内安置若干个信号发生器, 即Zigbee网络系统的各个节点, 再根据数据检测分站的情况完成网络布线, 与地面上位机控制系统联网。当配备安装了信号感应器的井下工作人员在各个通道内工作时, 被安置在各处的信号发生器感应到, 三个以上信号发生器通过测将获取信息传到控制中心的计算机上, 根据具体的定位算法即可计算出具体位置, 并在上位机系统的控制界面中显示出来。系统将井下各工作面的监测情况显示出来之后, 既可方面监测, 预防事故发生, 也可在发生事故时, 准确了解事故地点人员被困情况, 准确高效的开展组织营救工作。

关于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框图见图1, 系统由监控主站即上位机主控制系统, 网络传输接口, 有线主传输通道, 数据检测分站, 人员、车辆及设备即各个无线节点编码发射器等组成。

(1) 监控主站:

监控主站作为系统上位机一般由高性能的计算机运行专用软件构成, 主要负责实时显示, 供管理者及时查询井下情况。

(2) 网络传输接口:

其作用为将光缆信号、有线网络信号、无线网络信号进行转换。

(3) 有线主传输通道:

主传输通道由光缆组成。

(4) 数据检测分站:

每个检测分站可以连接两个射频天线, 形成两个检测点。当井下作业人员配置的信号收发器被检测到时, 检测分站读取智能卡内的信息, 储存并即时传递到监控主站。

3 协议栈结构

协议采用IEEE802.15.4, IEEE802.15.4规范是一种经济、高效、低数据速率 (<250kbps) 、工作在2.4GHz和868/928MHz的无线技术。完整的ZigBee协议套件由高层应用规范、应用会聚层、网络层、以及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组成。协议栈结构如图2所示。

(1) 物理层:

物理层采用DSSS (DirectSequenceSpreadSpectrum, 直接序列扩频) 技术, 可提供27个信道用于数据收发。其主要功能包括:激活和休眠射频收发器, 信道能量检测, 信道接收数据包的链路质量指示, 空闲信道评估, 收发数据。

(2)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又分为媒质接入层MAC和逻辑链路控制层LLC。MAC子层使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帧传输;而LLC子层在MAC子层的基础上, 给设备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服务。

4 硬件设计

(1) 数据检测分站:

数据处理模块、传感器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四部分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微型节点。其中, 数据处理模块负责控制整个节点的处理操作、路由协议、同步定位、功耗管理以及任务管理等;传感器模块负责采集监视区域的信息并完成数据转换, 采集的信息可以包含瓦斯浓度、温度、湿度、光强度和大气压力等;电源管理模块选通所用到的传感器;数据通信模块负责与其他节点进行无线通信, 交换控制消息和收发采集数据。

(2) 无线收发芯片选择:

①频段:IEEE802.14.5定义了两种工作频率。一般来讲, 只能选择工作在2.4GHz频段的器件。②调制方式:目前广泛应用的包括FSK和OQPSK两种。其中FSK具有设备简单、调制和解调方便等优点, 并且具有较好的抗多径时延性能。③睡眠唤醒时间以及睡眠电流都是必须考虑的指标。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适合在国内使用的射频芯片是工作在2.4GHz频段的CC2420和CC2430。

(3) 处理器的选择:

处理器作为传感器节点的核心, 经过比较本系统选择AVR Mega128和作为处理器, CC2420作为无线收发芯片传输模块。

(4) 节点参考设计原理图:

传感器节点参考设计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通过Mega128和CC2420可以有效实现物理层协议。其中射频接口电路、处理器接口电路和上层应用接口电路是电路设计主要包括的三个部分。射频接口主要是CC2420芯片射频引脚与天线之间的电路。CC2420的射频信号采用差分方式, 其最佳差分负载是115+j180Ω, 阻抗匹配电路需要根据这一数值进行调整。巴伦电路由成本低廉的电感和电容构成, 包括电感L1、L2、L3和电容C3、C4、C5、C6。其中电感L1、L2还为芯片内部的低噪声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提供直流偏置。

5 定位算法

目前常用的定位算法可分为, TOA (time of arrival) :到达时间测距法;TDOA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到达时间差定位方法;AOA (angle of arrival) :到达角度定位方法。一般情况下选用TOA, 即通过到达时间测算距离, 通过距离完成定位。

在已知发射功率, 在接收处测量接收功率, 再根据理论或经验预估信号功率损耗模型即可估算出发射点与接收点之间的距离。公式表示如下:

undefined (5.1)

其中Pt为发射功率, Pr (d) 为接收功率, Gt与Gr分别是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增益, d是距离, L是系统损耗因子, λ是波长。由公式可知通过功率强度与衰减损耗预估, 即可计算发射点与接收点的距离。而在三维空间中, 通过三个锚节点分别测算与一个未知节点的距离即可准确定位该未知节点。然而式 (5.1) 只是电磁波在空间中传输理想模型的体现, 实际情况中不同介质、电磁波反射折射、多径传播等许多因素会影响传播损耗, 因此误差的主要来源即实际工作环境所造成的传播模型的负责性。为解决这一问题, 一是多个锚节点同时测距, 求取未知节点的平均空间坐标;二是通过各种几何关系, 运用距离、角度等手段测算未知节点位置;三是反复测算, 不断修正传播模型, 使损耗、增益变化情况尽量贴近实际工作环境。

6 结语

利用Zigbee技术设计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能及时掌握井下工人人员、设备的具体工作情况, 确定井下工作状况与位置信息, 在排除事故隐患、事故预防预警、人员管理等方面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在事故发生, 抢险救援的过程中能实现对被困人员最有效、有针对性的救助, 尽量降低人员伤亡, 减少损失。然而由于地下作业情况负责, 实际工作环境对电磁波信号传播影响干扰很大, 如何实现精度定位, 保障信号传输的畅通仍然是需要进一步解决完善的方面。

参考文献

[1]任丰原, 黄海宁, 林闯.无线传感器网络[J].软件学报, 2003, (2) .

[2]武卫东, 王光兴.煤矿瓦斯监测与语音综合业务网络系统体系结构[J].煤炭学报, 2006, (4) .

上一篇:商会新春联谊会下一篇: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