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专项训练一:半命题作文(共8篇)
作文专项训练一:半命题作文 篇1
作文专项训练一:半命题作文
写作指导:
一、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掌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
二、半命题作文从形式上看,它由文字部分和填空部分组成,有的题目前还有一段提示语,后面还有具体要求。我们在拿到题目后,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
如: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灵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知识为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真好”是一种心灵体验;“真好”是一种幸福感觉,请你以“有________真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努力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易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你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2、要确定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你所写文章的体裁。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说明文,或是议论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是阐述某个道理。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抓住一种文体,补题时应扣住文章体裁和写作对象。
3、要内容健康。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因此,我们在这方面应引起注意,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标新立异,填写上了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
4、补写好了文题,也就成了命题作文了,那我们就要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对已经补好的文题进行审题,审人称、审体裁、审题眼、定选材范围。要将选择的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文章的主题。
四、开头抓人,结尾扣题。
1.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头要能抓住人心,吸引读者往下读欲望,分数也会有所提高。
2.半命题作文如果没有结尾会让读者感觉文章没写完,所以结尾也是作文的关键。开头和结尾可用同一语句或同一风格(排比句、议论句)。
例文赏析:
有家真好
曾经的我,对“家”的概念很模糊,不能说我“薄情”,毕竟从小到大,我不知道搬了多少次家,对所谓的“安定”“依靠”没有同感,没有感触。也许是我没有经历太多的挫折,亦或是不懂得体会。
但是上了初中之后,也许是情感变得细腻起来了,才缓慢的发觉,原来家的温暖是在于那暖暖的情!
那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忧郁星期天晚上看《哈里·波特》看得起劲,一直到12点多才恋恋不舍的放下我心爱的书。以至于早上睡到6点半才自然醒。醒来后,摸到床头上的表定睛一看:呀,糟糕,迟到了!于是慌慌张张起身,穿好衣服,胡乱的洗了把脸就拉着老爸准备上路。可是一旁的老妈突然发话:“不许送她!自己不懂得合理利用时间出了乱子老是找别人-!不行,自己骑自行车去!”“可是„„”我刚要反驳,可是见老妈狠狠地白了我一眼,我的话不得不硬生生的吞了回去。老爸也只得眼巴巴地看着,不敢说啥,谁教我家有严重的“妻管严”呢?唉!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一种委屈的感觉哽咽在喉头,说不出来的难受,我真想哭!我到底是不是她亲生的啊!没有更多的牢骚,空着肚子,脸上挂着泪珠就夺门而出。就这么哭着哭着,一边努力的加快速度,一边在心中抱怨,口中念念有词,“我恨你,恨你,恨你,恨死你了”这大概是我抱怨的最多的一句吧!也不知为什么,那天的路程似乎特别短,本来是需40分钟的时间,那天却只用了20分钟。就在工业学校拐弯的那个路口,我瞥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可是再定睛一看,却又看不到了!也许是错觉吧。
走进教室,抬头看了看表,好险,才7点15!刚刚坐定,门前却出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马上起身,走出教室。看向眼前的人儿,虽然是寒风凛冽,可是在她身上却找不出冬日里人们应有的瑟缩,反而脸色微红,气喘吁吁,在额头上居然有一排密布的微小的汗珠!顿时,恍然大悟,才明白那不是错觉!
虽是心中一颤,可还是故作镇定,问道:“妈,你咋来了?”“我来上班,顺便给你送饭啊!你要是因为饿肚子耽误了功课,那不是给我丢人吗?”说着从身后拿出了几个热乎乎的鸡蛋和一包牛奶,虽是冰冷的语气,可是背后却隐藏着一份热忱!“哦,知道了!路上慢点儿!”我小心的回答。望着那远去的背影,心中一暖,我妈真好!明明是想改掉我的坏习惯,却因为担心我而一路跟着我急速行驶,有气管炎的她会不会在发病呢?明明对我有那么多的爱,可是却一味的隐藏在心中,不愿言说,她是怕我得寸进尺而迷失自我吗?
千言万语,只一句“有家真好”足矣!
有朋友真好
曾经,我是个十分孤傲的人,没有朋友,也没有人在我无助时伸出援助之手。那时,我认为我无需朋友的帮助。而有一次,一把黑伞改变了我,让我深刻的懂得了有朋友真好!
那是发生在小学五年级时的事。
深秋的一天。“叮铃铃——叮铃铃——”放学铃响了。窗外下起倾盆大雨,雨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呀!我猛的想起来了:“没带伞!”我十分焦急,嘴里不时的嘀咕着:“怎么回家呀!鬼天气!”
大部分同学撑起了自己心爱的雨伞走出校园。也有的同学和我一样——没带雨伞。可他们比我幸运,因为他们钻进了朋友的伞下。
同学们几乎都走了,教室中只剩下我和最近新转入的同学李潞池了。她正在打扫着地面,我呆呆的望着窗外,教室中静极了,笤帚发出的“沙沙”声显的是那么刺耳。
“曹琳”声音打破了寂静,我被吓了一跳,“你没带伞?”李潞池问。她因为是新同学,才和我说话,要是换了其他人,才不管我呢!因为我是一向孤傲的,我不想和她废话,只是冷冷地说了一句:“是的,你走吧!”她却不已为然,把小黑伞往我手中一塞,说:“你先用吧,天这么晚了,快点回家吧!”顿时,我感到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我终于感到了有朋友的温馨。望着我手中的那把小雨伞,我被感动的说不出话来,虽然这伞是黑色的,但,在我的心目中,它是天下间最美丽的伞。我冲着已跑远的她喊到:“没有了伞,你„„你会淋坏身子的!”她连头都没有回,消失在朦胧的雨帘中。我心中不禁发出感叹:“亲爱的朋友,你是我荒野之中的甘泉,你是我严寒之中的炭火,你是我久病之中的良医啊!” 从那一刻起,我变了,变成了爱交朋友的人。当然了,我和李潞池也成了最好的朋友。
我成长了,我收获了,我终于懂得了:当我们取得成功时,有朋友的祝贺,就会感到更加幸福;当我们忧伤时,有朋友的劝解,就会很快从忧伤中解脱;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有朋友的帮助,就会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我发自内心的说一声:“有朋友真好!”
作文专项训练一:半命题作文 篇2
告别可以是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可以是一段心路历程;告别也是人生中一座成长的丰碑,只有告别过去,才能走向光明的未来。请以“告别__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一、仔细审题,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
据所给材料提示,无论是故事还是历程都离不开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心路历程”涉及一个人的心理、情绪、认知的变化。告别的对象可以是自己心爱的人、事情、母校、城市、家乡、官场,或不良习惯、心理、情绪、认知,而每次告别都是一次艰难的跨越,是一个新的起点,是一次新生。弄清题意之后,才能考虑补充文题。补充文题要选取熟悉的、有把握的来写,并具体写出告别的缘由或触发点。例如:告别老师、告别亲人、告别朋友、告别英雄、告别至爱;告别可爱的故乡、告别母校、告别熟悉的城市、告别网吧、告别官场;告别童年、告别十八岁、告别青春、告别过去;告别烦恼、忧伤、苦闷、快乐;告别狭隘之心、告别自卑、告别懒惰、告别依赖……
所给材料还提示“告别也是人生中一座成长的丰碑,只有告别过去,才能走向光明的未来”。学生在成长、在向前,也就意味着在告别一些东西,例如:告别黑夜、告别青春、告别单纯、告别阴影、告别失败、告别一种习惯、告别泪水、告别自卑、告别同窗之情……
二、审视命题意图,切中题旨
全面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深层审视,切中题旨,以便正确定向立意。提示语:“告别可以是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可以是一段心路历程;告别也是人生中一座成长的丰碑,只有告别过去,才能走向光明的未来。”扣住“成长的丰碑”“走向光明的未来”可写积极进取的旨向;扣住“耐人寻味的故事”“一段心路历程”也可以写困惑等消极的旨向。积极进取的旨向,如写勇敢地告别过去,迎拥未来;与短暂的美好告别,迎拥更加美好的未来等。写作时可以着重记事,凸显自我的心灵感受,抒发真情实感,强化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可以写自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凸显思想深度或精神追求;也可以写一段成长的心路历程,完善人性。消极的旨向可以写告别黑夜、告别官场、告别狭隘之心、告别内心的愁思、告别自卑、告别落寞等。不管怎样,都要从动态变势中演绎出鲜明的题旨。
三、要细察“隐信息”或文题限制
半命题式作文题的空白,隐含着有用信息。而这些“隐信息”往往对我们作文的选材、主题确立、文体选择等有所提示或限制。
作文专项训练一:半命题作文 篇3
Two friends visited the zoo together. The zoo was very large and it was 1 to go everywhere. They had to decide where and which animal to visit as their time was 2 . So both of them agreed not to retrace after choosing a 3 at every fork (岔路口). A road sign at the first fork 4 one way to the lion quarters and the other to the tiger hill. They decided on the former after a 5 discussion because lions were “the king of the grassland”. The second showed a division (路口) going separately to the panda and peacock. They 6 panda as it was the nation’s treasure and went its way. Thus they made choices all along the way and each choice meant 7 what they couldn’t help regretting. But they had to make it, and 8 , for it stood no delay. If they hesitated (犹豫不决), they would miss more. Only 9 decision could offer more chances for sightseeing and 10 possible regret.
Life is 11 like this—choices often occur that one has to make, for example, between two 12 jobs. To get one you have to give up the other—you can get half of it. If you 13 weigh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calculating gains and losses, you will most likely 14 empty-handedness. Don’t be sad about it. 15 you have got half of the desirable things in life—something that is hard to come by.
( )1. A. easy B. eager C. impossible D. possible
( )2. A. enough B. limited C. tight D. plentiful
( )3. A. main road B. branch C. crossing D. highway
( )4. A. showed B. pointed C. intended D. made
( )5. A. brief B. long C. no D. heated
( )6. A. hoped B. wanted C. favored D. got
( )7. A. getting B. taking C. reaching D. giving up
( )8. A. slowly B. immediately C. timely D. easily
( )9. A. high B. slow C. short D. rapid
( )10. A. increase B. rid C. reduce D. raise
( )11. A. just exactly B. more or less C. hardly D. most
( )12. A. unwanted B. rejected C. enjoyable D. desirable
( )13. A. spend time B. kill time C. have a hard time D. hope for
( )14. A. start with B. get up C. succeed in D. end up in
( )15. A. By no means B. Not in the least C. At most D. At least
二、阅读理解。
A
■
( )1. We can read the above material mostly _____.
A. on TV B. in a school report
C. in a newspaper advertisement D. in a text book
( )2. From the reading we know the shop sells _____.
A. only bikes B. only the parts of bikes
C. bikes and other items D. only car parts besides bikes
( )3. It’s clear that “WILCO” refers to (指) _____.
A. the boss of the main shop B. the name of the main shops
C. the brand of the bike D. the summer sale
( )4. If you go to any of WILCO shops on Sundays, you have to _____.
A. call number 012223 414825
B. pay more than £69.99 for one bike
C. visit www.wilcomall@wilco-fastlift.co.uk
D. arrive at it before 4:00 p.m.
( )5. In this material we cannot know _____.
A. the information about bikes
B. the e-mail address of the main shop
C. the time the shops open on weekdays
D. whether customers can easily park at all WILCO shops
B
I came to study in the United States a year ago. Yet I did not know the real American society until I was injured in a car accident because after the accident I had to see a doctor and go to court.
After the accident my roommate called a doctor for me. I was very grateful and determined to repay him one day. But the next day, he asked me to pay him $200 for what he had done. I was astonished. He had a good reason to charge me, he said. And if I wanted to collect money from the person who was responsible for my injury, I’d have to have a good lawyer. And only a good doctor can help me get a good lawyer. Now that he had helped me find a good doctor, it was only fair that I should pay him.
But every day I went to see the doctor; I had to wait about 50 minutes. He would see two or three patients at the same time, and often stop treating one so as to see another. Yet he charged me $115 each time. The final examination report consisted of ten lines, and it cost me $215.
My lawyer was all smiles the first time we met. But after that he avoided seeing me at all. He knew very well the other party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accident, yet he hardly did anything. He simply waited to collect his money. He was so irresponsible that I decided to dismiss him. And he made me pay him $770.
Now I had to act as my own lawyer. Due to my inexperience, I told the insurance company the date I was leaving America. Knowing that, they played for time... and I left without getting a cent.
( )6. The author’s roommate offered to help him because _____.
A. he felt sorry for the author
B. he thought it was a chance to make some money
C. he knew the doctor was a very good one
D. he wanted the author to have a good lawyer
( )7. A good doctor is essential for the author to _____.
A. be properly treated
B. talk with the person responsible for the accident
C. recover before he leaves America
D. eventually get the responsible party to pay for his injury
( )8. The underlined word “charge”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means _____.
A. be responsible B. accuse C. ask someone to pay D. claim
( )9. Both the doctor and the lawyer in this passage are very _____.
A. friendly B. selfish C. professional D. busy
( )10. What conclusion can you draw from the story?
A. Going to court is something very common in America.
B. One must be very careful while driving a car.
C. There are more bad sides in America than good sides.
D. Mone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other things in the US.
C
A boy left his home to find the Bird of Happiness. He wanted it to bring warmth, flowers, trees and grass to the cold, snow-covered mountains where he lived.
Before long, he met a monster with a black beard. The monster asked him where he was going. The boy told him.
“I’ll tell you where it is,” the monster replied, “but first you must kill someone for me. If you won’t, then I’ll breathe on the road through my beard and make it disappear.”
The boy refused, so the monster breathed on the road and made it disappear. The boy continued his journey across sharp rocks and soon his feet were hurt and bleeding from cuts. Then he met a monster with a brown beard.
“I’ll tell you where the Bird of Happiness is,” the monster said, “but first you must poison someone for me. If you won’t, then I’ll breathe on the road through my beard and turn it into a desert.”
The boy refused to obey the monster. It immediately breathed on the road and turned it into a desert. Before long, the boy was weak with hunger and thirst. Then he met a monster with a white beard.
“I’ll tell you where the Bird of Happiness is,” the monster said, “but first you must blind someone for me. If you won’t, then I’ll breathe on you through my beard and blind you.”
The boy refused to obey the monster. It immediately breathed on him and blinded him.
The boy continued on his journey, but crawling now. At last, he reached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where the Bird of Happiness lived. He lay before the Bird, near death like all the others who had looked for it.
Then the Bird touched his eyes and he could see again. The Bird fed him, built up his strength and carried him home.
As soon as the Bird landed in the boy’s village, the countryside all around turned green. Flowers and other plants grew and everyone lived in peace and great comfort—all because the brave boy brought the Bird of Happiness home to them.
( )11. Why did the boy leave home?
A. To look for the Bird of Happiness.
B. To look after the Bird of Happiness.
C. He wanted to bring warmth, flowers, trees and grass.
D. He lived in bare, cold, snow-covered mountains.
( )12. Why were the boy’s feet hurt and bleeding?
A. The monster made the road disappear.
B. The monster gave him cuts.
C. The rocks were sharp.
D. He refused to help the monster.
( )13. How did the boy feel in the desert?
A. Strong. B. Angry.
C. Blind. D. Hungry and thirsty.
( )14. What did the monster with a white beard do to the boy?
A. He cut him. B. He refused to obey him.
C. He touched his eyes. D. He blinded him.
( )15. What’s the best title?
A. The Bravest Boy. B. Bad Monsters.
C. The Bird of Happiness. D. Bring the Happiness Home.
三、阅读理解填词。
Our “Mommy and Me” time began two years ago. My next-door neighbor and fellow mother, Christie, and I were out in our front yards, watching seven children of age 6 and under ride their bikes up and down. “I wish I could take one of my children out a 1 ,” said Christie.
Then we worked out a plan: When Christie takes one of her children out, I’ll w 2 her other three. And when she watches two of mine, I’ll take someone out.
The children were extremely q 3 to accept the idea of “Mommy and Me” time. Christie’s daughter, McKenzie, went first. When she returned, the other children showered her with t 4 of questions. McKenzie was smiling broadly. Christie looked refreshed and happy. “She’s like a different child when there’s no one else around,” Christie shared with me quickly. With her mother all to herself, McKenzie didn’t have to make an effort to gain a 5 .
Just as Christie had n 6 changes in McKenzie, I also discovered something different in each of my children during our alone times. For example, I am always surprised when my daughter, who is s 7 close to me, holds my hand frequently. My stuttering (口吃的) son, Tom, doesn’t stutter once during our activities since he doesn’t have to struggle for a chance to speak. And the other son, Sam, who’s always a f 8 when around other children, shines as a leader during our times together.
The“Mommy and Me” time allows us to be s 9 alone and away with each child—talking, sharing, and laughing, which has been the biggest gain. Every child deserves (应得到) to be an o 10 child at least once in a while.
1. a_________2. w_________ 3. q_________ 4. t_________ 5. a_________
6. n_________ 7. s_________ 8. f_________ 9. s_________ 10. o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明天上午有几个美国学生来我校参观,并到我们班和我们交谈。今天下午班上部分同学做了准备。请用英语表述下面的要点:
1. 做了清洁:男生扫地;女生擦门窗;
2. 李明在黑板上写了“欢迎来我班”;王丽在教室里放了一些花;
3. 交谈内容:中美两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4. 大家表示要积极参与,因为他们可以帮助我们练习英语。
注意:
1. 词数80左右;
2. 不要逐句翻译,可适当发挥;
3.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六年级作文训练:半命题作文 篇4
一、关于半命题作文
⒈含义: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形式。⒉特点:限制性、灵活性。⒊文题展示:
⑴ 改变了我的生活 前补式 ⑵我们的名字叫 后补式 ⑶我从 那里学到的 中补式 ⑷,我会想起 补前补后式 你能说说它们的特点吗?
二、写半命题作文的方法 ⒈审题,弄清题意 例:“善待——(亲人、生命、自己„„)
善待什么意思?横线上还可填什么?省略号什么意思?善待的对象是什么?
好好对待。动物、环境、诚信、朋友等„„代表了很多很多内容。可以是人、物或精神品质等。练一练:“讲给 的事儿(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这个题目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明确:本文是写事,而且是以向别人叙述的口吻,叙说的对象可以是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中的一员。
⒉补充好题目
如“珍惜所有拥有的(亲情、友情、世界、水源„„)你认为补充半命题作文的题目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
补题妙招
⑴补充的词语要与已有的词语搭配,构成完整的意思。⑵要易写作。(即自己生活中一些印象深刻的,曾经触动内心的实际经历,选择适合自己的文章。)⑶找准写作重点。(一般补出的词便是写作重点)⑷要简明、生动、准确。
例:以我学会了——为题,写一篇文章。请用上面的步骤来分析。
“学习”这里指学习并掌握了某种有用的知识、技能、本领,流露出一种可贵的自豪感。你会填哪些词语呢?你来判断下列题目好不好?为什么? ⑴《我学会了骑车》、《我学会了烧菜》《我学会了打球》(正确,过于一般)⑵《我学会了珍惜时间》、《我学会了自卫》、《我学会了坚强》《我学会了宽容》(填词深刻,题旨凸显)⑶《我学会了打牌》、《我学会了打架》、《我学会了吸烟》(思想不健康)
⒊由题目确定中心 例:《我学会了珍惜时间》既然是学会,肯定是之前不知道或不了解珍惜时间,那你有没有不珍惜时间的经历呢?那你又是怎么做的呢?在这个过程中,是什么使你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或是谁教会你珍惜时间的?)你的收获如何?
⒋围绕中心选材
练一练:请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自然”等选材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为“生活因 而精彩”选材。
要求:用一句话概括你所选择的材料。
⒌列出写作提纲 例1:《我学会了珍惜时间》
⑴开头:运用名言或修辞开头(略)⑵中间:做作业不珍惜时间的经历(详)
妈妈的教育改变了看法(详)具体事例表现中心(详)
我学会了珍惜时间(略)⑶结尾:呼应开头,点明中心(略)
例2:成长的烦恼
⑴开头:运用修辞开头,简洁 ⑵通过具体事例来反映烦恼 比成绩(详)
比挑食(详)总之什么都比 比听话(略)
⑶结尾:体会妈妈的苦心,告诫天下父母,请理解孩子。
三、练习
作文专项训练一:半命题作文 篇5
1.命题方式探微:半命题作文就是命题人限定题目一部分内容,学生要根据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的命题形式。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掌握在作者手里,即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作者。从形式上看,有两种命题模式:一是题目独立出现,如,“_________ 的滋味”。二是题目与提示(导语)相结合,如,“我不依恋_________”,文题前有温馨的提示:“因为不坚持,天空中的云才展现万般风貌;因为不依恋,树木才有春天的新生;因为不停留,小溪才能涓流不息。”半命题作文结构形式往往有以下几种:(1)命前半题。如,给我一个_________。(2)命后半题。如,_________的瞬间。(3)命中间部分。如,_________真_________。(4)命首尾部分。如,当我面对 _________的时候。
2.审题思路点拨: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是补全文题,补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涉及立意、选材、构思、布局等各个方面,千万不可草率。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反复琢磨已命好的半个题目以及前后的提示和要求,然后选出自己最熟悉的、感悟最深的来补充题目。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如果是“文体不限”的,就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2)选词补题要力避千“空”一“词”的雷同现象,应打破惯常的思维定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发散思维,一要求异求新,二要避俗求新,三要避生求新,这样你的文题才能独树一帜。(3)选词切忌大而空,没有实实在在的“着陆点”,比如,写“感悟_________”,如果选择“大自然”、“人生”、“生活”这一类的词语,写起来只能泛泛而谈,很难写深写透,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从小处切入,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3.本次作文题目:
“
,在我心中久藏”
“,我的快乐之源”
“我懂得了
”
“在 中成长”
“学会
” “我找回了
” “生活好比
” “我美丽,因为我” 要求:(1)任选一个作文题目,把题目补充完整。(2)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4.【优秀例文】
例文一 以“珍惜所拥有的” 作文
珍惜所拥有的亲情
亲情,是世间最珍贵的感情。它比水还纯净,比金还纯粹,可是它总是静悄悄的到来,不被人发现,它没有友谊那样易碎,没有爱情那样明显可见,它像一杯茶,散发出淡淡的洁香,让人回味无穷。
——题记
奶奶的嘱咐
“考试时别慌!别吃油炸的东西,别喝生水别乱跑,别受凉,别„„”奶奶一遍遍地嘱咐着我,有时会觉得多余而又哆嗦。但是从奶奶那饱含深情的眼神中,我知道奶奶对我的嘱咐,就是对我爱的另一种表达。奶奶,您一定在为我担心吧!不用担心,有您的爱,孙女会成功的。
爸爸的电话
“菲子,小心身体,别担心,能考多少都是你的成绩,爸相信你,支持你,多买点营养品,别怕花钱,爸有的是力气,女儿花钱,我高兴,多喝点牛奶„„”。爸在电话里边说边笑着。但我知道,其实他也很担心我,只是想消除我的紧张感罢了!爸是靠力气挣钱的,但却给我寄那么多钱,我想这个月爸一定要紧紧皮带啦。写到这我的眼泪快流下来啦。
姐姐的忠告
“小妹,考试时,多注意,能得的分,千万别让它失掉,细心点!„„”。由于要进考场姐姐的话有点语无伦次,在考生潮中,我回头看了一下她,火辣辣的太阳照得她汗流满面。我赶紧扭回头,怕姐姐看见我含着泪的眼睛。
朋友,珍惜你的拥有,当你失去后,才知其珍贵,方知珍惜,是否已经太迟了呢?亲情像茶,回味无穷。我们应该珍惜它,让它留香永远,永远„„
佳作探胜:作者选取“亲情”作为“珍惜所拥有的”对象,看似简单,实则最为切合作者自己的生活实际,正是因为作者自己有了很深的生活体验和独特感受,所以文章写得感情细腻,自然流畅,平凡中
见真情。可见,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显得异常重要,选得恰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文章写作成败。此外,本文的构思也精巧别致,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祖辈、父辈、同辈)选取三个特写镜头进行组接,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生动地揭示了亲情的不同表现,却展示了亲人对“我”的一样的关爱,可谓紧扣主题。文章的语言细腻传神,再辅之以哲理式的题记和抒情式的结尾,与三个小标题遥相呼应,结构浑然一体,堪称考场佳作。
例文二 以“
让我陶醉”作文
大海让我陶醉
苍茫宇宙,万物轮回,大自然向人们展示花的妩媚,树的挺拨,山的竦峙,水的流长。而我独爱那深邃蔚蓝的大海,它带给我的是惊喜,是忧伤,是欢乐,是痛苦„„
我喜爱大海的静谧。夜幕降临,我独自站立在船头,凝望着在这皓月下的大海,那么的平静,那么的安祥,朝着远处的海面望去,那种“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情感荡然于胸。张开双臂,在这静谧的世界里,“心事浩茫连广宇”,仿佛拥有了这世上的一切。海让我的心胸变得开阔,让我的性情张扬,那种博大,那种广袤,是无与伦比的,让我深深地嵌入了这个整体,时间仿佛都被静止,一切都是美妙的。
我喜爱大海的澎湃。学习鲁彦的《听潮》时,我的心中也激起了那种听潮的渴望。海水冲击岩石的巨响,那种惟妙惟肖的描写令我神往。当我也站在海边,听着那犹如千军万马的奔腾,又如各种乐器齐奏的潮音,心中的喜悦,是无与言表的。那时候的我,尽管没有拥有天地万物的感受,但我仍然喜爱,喜爱大海的这份激情,这份豪迈,让我觉得生活中,也要激起这么一份豪情,去面对万物,去面对挑战。
我喜爱大海的力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不择细流,故成其大。大海的一切来源于她的“纳”。她的广阔,她的深邃,她的无垠,她的源远流长,来自于她的禀性。从她的性情中,我找到了博爱;从她的言辞中,我找到了深远;从她的声音里,我找到了慈祥;从她的体魄里,我找到了刚毅。在她的灵魂里,我洗涤了心胸;在她的慈爱里,我学会了宽容;在她的深远里,我学会了坚强„„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海是宽博的,是美丽的。在大海上,尽管我只是“天地一沙鸥”,但我仍然喜爱她,喜爱她的吞吐日月;因为我坚信,大海中我锤炼了自己,领略了大海的性情,我同样拥有“吞吐日月”的本领。这让我怦然心动、让我陶醉的大海!
佳作探胜:作者围绕“提示语”,在题目中补写了“大海”,从文章来看,作者选取“大海”是精心的,因为不仅作者自己对此有很深的感受,而且大海给作者写作的展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文章的主体部分以“我喜爱大海的静谧、澎湃和力量”形成三段式的排比结构,紧凑清晰,非同一般,尤其令人称赞的是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颇强,引用则顺手拈来,排比则气势磅礴,或抒情式的感叹,或哲理化的表达,语言流丽而富有张力,通篇文采飞扬。此外,文章恰到好处的点题,深化了主题,扣紧了题目,又是文章的一大特色。
例文三 以“
改变了
” 作文
网络改变了我的生活
当今社会最伟大的两项技术发明是电视和网络。它们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许还将改变我们自己。──题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知不觉间,网络时代悄然而至,我也从网上的“小菜鸟”蜕变成网络“大虾”了。
准虫级
刚刚学会上网的那段时间里,我喜欢在网上跟一大堆同学聊天,谈作业和考试,把大量的数据和图像传来传去,改来改去,不用聚在一起就集体合作完成了作业和考试复习,也说不清谁抄谁的,反正,网络版权问题本来就是一团浆糊。
爬虫级
后来,我也光顾聊天室,在虚拟空间交了许多网友,海阔天空,从体育流行歌曲,从美国流行“酷”到日本流行“蔻”,真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反正大家都不用真名,你也不必操心谁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偶尔也会遇到有人说脏话或下流话,在虚拟,大家都不当真,“嘿嘿”一笑就过去了。网上聊天最酷的是自己一边聊一边可以下载和传送你喜欢的东西,比如讲到哪个歌星的某一首酷歌,你就可以赶快下载,戴上耳机一边欣赏,一边继续跟你的网哥网姐神侃。有时,我也一本正经地在网上谈谈诗歌、服装和电影,真有点像唱卡拉OK,自己飘然成了明星,自我陶醉。
大虫级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终于发现上网绝对不只是聊天。点击不同的网站你都会有不同的新发现,你在方方面面的任何问题都会得到解答„„时事信息让我浏览遍了全球的各个角落,国事天下事转瞬间映入眼帘,最新消息就在家里炸响,以致于某次我到汽车站乘车,我发布的新闻比卖的快报还快,一车人听我“吹牛”。我做到了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如果我的信件要都用邮寄或者电话的方式,我的银子早就花光了,幸亏有了电子邮箱和网页,现在的我都靠电子邮件来往,十分方便又很快捷。其速度之快,往往以秒为单位来计算!如今的网络真是无孔不入,不管是谁有了网上的家,大家有事没事都会到你家溜达一下,再一传十,十传百,宣传效果越来越广泛!不知什么具体时候注册了博客,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可是很关心大家对我的文章评价的喔。一个留言的地方,很好得解决了这个问题,观众有话就讲,有牢骚就发,我呢!照单全收,去粗取精,受益匪浅啊!
飞虫级
展望未来,路还很长,将来网络的应用必然更加广泛,“e”时代已经来临,网络给我的生活带来全新的感受和体验。因特网把地球变成了一个小村子,网上阅读、查询资料、另外还有天气预报、英语学习、健康菜谱等日常生活类信息,网上会议等等,将使人们美梦成真;网络已真正成为引领我们走进崭新领域和未知领域的向导。网络改变了我的生活。网络对我的影响是全面的,从思想到感情,从生活到学习,无处不在。让我们更加珍惜网络时代带来的机会,努力使自己的生活因网络而变得更加精彩。
[亮点揭密] 一个对网络不甚了解的人是绝对写不出如此充满网络气息的好文。小作者深暗网络其道,按照自己对网络的认识为顺序,如数家珍般地叙述他的生活因网络变得更精彩。加之,题记的设置,小标题的运用,网络流行词汇的点缀,无一不引起阅读老师的青睐。寻找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
例文四
以“的自述”作文
熊猫的自述
朋友,你们认识我吗?我就是一只可爱的大熊猫。
我是一种珍贵的动物,很惹人喜爱。我四肢较短,行动缓慢,毛茸茸的面孔上嵌着一对乌黑民亮的眼睛,再加上一身墨黑墨黑的毛,更显得美丽可爱。
我很喜欢在平坦的地面上悠闲地散步,愉快地玩耍。有时抬头望望人们,有时却低着头,好像在寻找什么,又像在思索什么。当我高兴的时候,就在地上翻筋斗,像一个大皮球在地上滚动。
我睡觉时,腹部朝天。有时,我用前爪轻轻拍着肚子。有时,我两脚一蹬,就翻了个身,别以为我睡醒了,其实我还在睡。我睡醒了就翻身起来,用手揉揉惺忪的眼睛,好奇地望了人们,迈着蹒跚的步子走到栏杆的另一边坐了下来,好像要清醒一下头脑似的。
我吃东西时,总是直着身子盘腿而坐,前爪抓住鲜嫩的竹叶往嘴里送。我爱吃鲜嫩的竹叶、竹茎,还有牛奶和鸡蛋。
我吃饱了,还得喝口水润润喉咙。我来到水池边,伏下身子,双手靠着池边,低下头,咕咚咕咚地喝起来。看我那副模样,真使人发笑。
我是世界上的珍贵动物,是动物园中的宠儿。我的一举一动,给成千上万的游人增添了乐趣。
例文五
以“真正的”作文
真正的朋友
什么是朋友?你一定会回答:朋友,就是朋友呀!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你知道吗?有人会说是狗,也有人会说是那种说话算数的人„„想听听我的意见吗?那就请听我慢慢道来吧!
朋友,顾名思义,即陪伴你的友人。朋友当然也有好坏之分。好朋友,将会带领你进入一个品德高尚的生活境界;而坏朋友,则会带领你进入一个恶劣、下流的地方。
曾经,有一好友,名叫郑心羽。她是一个成绩优秀、品德高尚、多才多艺的女孩。有一次,我忘了怎样做寒假作业,严格说,我忘了寒假作业的格式,便打电话问她。她一次又一次地耐心告诉我,使我很快完成了作业,也十分感谢她。
曾经,与她同桌一年,她总是在看一些我怎么也看不懂的书,还看得特别认真。有一次,她还对我说:“你也多看看这些书吧!从这些书中,我知道了很多知识,很多道理哦!”我随手翻了翻书,瞧见封面上的那些字,竟是巴金、朱自清、老舍等著名作家写的散文书。那时,我们才三年级。
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在小学五年级时发生的一件小事。
那时,我和我当时的同桌吵得很凶,连老师也帮不上什么忙。当时的同桌名叫马佳倩,是一个自信、活泼,同时自尊性很强、嘴不饶人的女孩。我们吵着,谁也不让谁,上课小组讨论,讨论着也会吵起来。鸡毛蒜皮的小事更是吵得不可开交。心羽却一直在旁边看着,没有说一句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只有当我们快吵完了,都吵哭了,她才开口说:“两个人不要再吵了,这么点小事吵什么吵,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吗!你们都让对方一步,不就什么事都解决了吗?”说完,还给了我们每人一张餐巾纸,让我们擦擦眼泪。
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并不是那一张纸巾的问题,而是心羽的话和她处事、待人的态度。对啊!退一步海阔天空。多么简单的道理!两人吵架时,不管帮任何一人,都是对另一人的伤害!只有公正待人,公正处事,从第三方角度去看待事物,这样才能不伤害到任何人。多么深奥的言论!可为什么心羽懂而我们不懂呢?哦,是那些课外书。
真正的朋友是什么?是一个能带给你正确方向,给你做指路人的人!
例文六 以“精彩的”作文
精彩一幕
生活如诗,诗意有尽情难尽;生活如茶,茶香满口情悠悠;生活如歌,歌到深处情难留;生活如酒,酒将醉时笑语盈„„
放下手中荡气回肠、情意绵绵的言情小说,擦干眼角因感动而流下的眼泪,我推了推在一旁修剪茉莉的母亲,“妈,你爱爸吗?”母亲被我问得先是一怔,然后“扑”的一声笑了出来,指着我的头,“你呀,言情小说看多了。”“妈,你说呀!”母亲被逼得无奈,笑着说:“就像这茉莉。”听了母亲的回答,我一头雾水,刚想追问下去,谁知母亲闪得比孙悟空还快。
春节来临,本该是个团圆日,谁知母亲住进了医院,巧的是父亲正好出差要回来,临行前母亲一再叮咛:“一定要让你爸休息好,吃完饭再告诉他我住院的事。”可父亲终究没听我讲完精心编制的谎言,一回来就急匆匆往医院赶。那一夜父亲彻夜未归。
第二天一大早,我捧着一束精心修剪的茉莉去看母亲。刚到病房门口,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父亲正坐在床边,温柔地喂着母亲吃早餐。也许是怕烫着母亲,他小心地用嘴吹了吹,这才放心地送到母亲的嘴中,最后又小心翼翼地扶母亲躺下,轻轻地为她盖上被子。想不到平时粗心的父亲也有如此细心的一面。我的眼前不由得一亮。也许是我的咳嗽声打扰了父亲,他走了出来,小声说:“进去看看你妈吧,我单位里还有事。”
我推进房门,插好那束茉莉,轻轻地拉开窗帘,一束阳光偷偷地从窗缝里钻了进来,整个房间浪漫而又温馨。再看看熟睡的母亲,嘴角竟有一丝笑容。我忽然明白了那句话:就像这茉莉。
命题半命题作文审题技巧 篇6
——命题、半命题作文
俗说“走好第一步”非常重要,写作文也是如此。审清文意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审不清文题,一是无从下手,二是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得不到基本分。如果能审清文意,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意图,抓住文题中透露出来的关键信息,了解常规要求再动笔就能写出符合文意的作文来。
今天我们就详细讲讲命题、半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审题——四瞄四盯看分明
如何解剖审题,首先看作文题目,总会呈现哪些信息呢?
文体、字数、人称、范围、句式、情感、修饰词、关键词等等。
审查题目,分析这些信息,不是每处都仔细琢磨,得分个详略;有些,只需瞄一眼,知道了,心中有数就成,时间控制在数秒以内,有些,则需要盯几眼,要推敲,思忖,花上一刻钟也不为过。
一瞄,文体,中考作文命题已经好多年“文体不限”了“文体不限”其实也不是什么文体都可以写,有时题目本身的规定性就把某些文体排除在外了。如“十六岁的我”最适合写什么文体呢?最方便写洋溢青春激情的抒情文,叙事文,而议论文、说明文就不好写。有些地区出于突出初中基础文体训练的考虑,不再笼而统之地“文体不限”,而是特别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写一篇记叙文”。
二瞄字数,字数是作文的一个重要指标,你少了50字,会被扣2分,少100字,基本上就会被划拨到最糟糕的作文里了。一般是“不少于600字”或者“600字左右”,从写的角度,应该比题目规定的字数下限略多写几十字,这样不仅内容更显得富,也可见你行文的优裕。
三瞄人称,中考作文命题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心灵世界,所以题目里往往有“我”如“我眼中的色彩”“我依然——”。再如“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你误会了我”这样的命题对叙述的口吻就有特别要求,强调倾诉性。
若题目里不是“我”而是“我们”如“我们这帮人”“那一刻我们······”这类作文你就不能太个人英雄主义要突出“们”突出群体。
四瞄范围,范围就是给题材画个圈圈内的你可以写,圈外的不能写。最近两年为了防范套作,命题者越来越倾向于在写作范围上加强限制,这一趋势,我们不能不察。
审题练习
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中的“我”可以怎么理解(既“我”的范围“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
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中的“我”又该怎么理解
刚才的题目是2008年江苏常州题“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如果没有“以初中生活为素材”的限制选材可谓海阔天空,题目中的“我”就可以非作者自己。比如可以虚拟“我”为项羽项羽对虞姬说“你在我心里”或者杜甫对李白说,树叶对树根说,白云对蓝天说······但“以初中生活为素材”,“我”就只能是“我”非作者本人莫属了。虚拟成别人就跑到圈外了会被红牌罚下。
再如“美丽的瞬间”,你写的内容就得是瞬间发生的,不能像“三年前······一年······现在”这样娓娓道来。再如“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你就只能写一个场景,不能“家里······学校······街头”写上好几幕。
请同学特别注意题目里的时间词如:“一天”“冬天”;地点词,如“校园”“窗外”数量词如,“那一刻”“一件事”“第二次”。
一盯、句式
题目如果是简单的词语,如“回家”“永远的歌声”,这项审查可略过。题目里如果出现关联词语或由两个小分句构成就需要辨析其中的内部联系了。是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还是并列关系呢,“生活因思考而精彩”“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例如,“我参与,我快乐”——因为“参与”所以“快乐”,我们可以理解为“参与”是“快乐”的原因,“快乐”是“参与”后必然的情绪反映。行文时,就需要既描述“参与”的过程和细节,也抒发“快乐”的情绪和感悟,两者缺一不可,只写一点,都不完整。
二盯、情感
最近两年,中考命题老师都变成“情种”了,以往那种“马克思主义老太太”的淡漠不多见了。比如这些题目,“你还会——吗”“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让我握住你的手”得体会这里面的一往情深,再看这些题目,“向前向前向前”“再小的力量也是支持”“战胜自己坚强起来”,你得领悟其中蕴含的积极、进取、不屈的精神力量。而所有的体会、领悟最后又得落实在你饱含情感的笔触里。
三盯、副词
副词初看不起眼,其实极重要。这两年出现较多的副词有“其实”“然”“真”“也”“最”。如“门其实开着”,“——其实很快乐”。“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是这样,行文必须把误会交代清楚。
如“我依然——”。“依然”,包含一种无怨无悔,即使错了,即使亏了,也不改初衷。
再如,“下雨天真好”,“——真有趣”,“有时,我也想——”,“——最美的数字”,“我最好的朋友”······“真”,包含一种发自内心的意思,行文时少不得由衷的抒情;“也”表明曾经没有想过,经历过,现在却想怎么样······“最”,包含一种对比,比较后确定这才是“最”那不是“最”。所以,要用“那些”来突出“这一个”。
四盯、关键词
要善于锁定题目最关键的词语,找找下面题目的关键词。“那一幕,我难以忘怀”“温暖的时刻”“我眼中的色彩”。要死盯着这些关键词,慢慢咂摸他们的“色香味”。
1、“那一幕我难以忘怀”,“难以忘怀”也就是印象深刻,为什么印象深刻呢?你得给出充分的理由,如果写的是泛泛的人和事,比如,在街上看到一个乞丐觉得可怜,在课堂上被老师表扬有爱心,就“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了,那就没写出这个题目应有的震撼度。
2、“温暖的时刻”,“温暖”不仅是身体的,也应该是心灵的,而且重点应该放在后者。
3、“我眼中的色彩”,“色彩”不能单纯地写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如果简单地写成“我看到了红色、绿色、黑色”,那会让人笑掉大牙。你得琢磨其中的比喻意涵,比如黑色跟灾难往往联系在一起,绿色往往跟希望里联系在一起,从这个角度,可以写汶川地震表现我们这个民族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
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常言道,题好一半文。从某种程度上说,拟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品位的高低。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补题。而拟一个恰当的标题首先要审清题意。
半命题作文的审题
一、填题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
半命式作文题,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残缺式。但就是在这残缺短小的题面中却隐含着不少的有用信息。
命题者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①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及表达属类,是记叙文、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②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③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一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一理或数理,或瞬间或久远,或局狭或广扩,等等。④标示一定的载体。文以载道,具体到一篇半命题作文,文章的旨意凭借何种具体的人、事、时、空加以显现,这种载道的载体是题目中既定的,还是由学生自定的,对此种种,在半命题的题面中都有所点示。
审视《我这个„„迷》题面中的“我”、“迷”两词前后缀连,表明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题中的迷,其含义是对某种事物、活动、景物特别感兴趣,全身心投入,达到如醉如痴的迷恋程度,无疑暗点了文旨。题首的人称词“我”,表明文章的“量” 局限于特定的一个人 ——“我”局限于“我”的一种兴趣爱好。至于这种如醉如痴迷恋的对象——载体题目有意空缺留给学生自主定夺填之而出。
再揣摩文题《„„之风不可长》隐含信息,次第抽出
类“不可长”一语,对社会上的某种风气作出一个明确的否定判断,表明一种决绝的态度,行文必然议论说理,当属议论文。
质“„„之风不可长”,分明是抨击、批判不正之风,伸张正义,击浊扬清,此为本文主旨。
量“之风” 是偏正短语的后肢,前面填充后,自然形成不正之风、邪恶之风中的一种。
二、填题,要与命题要求暗合神契。
命题者总是从教学大纲出发,扣教材,巧拟半命文题,从一个角度去测试题者的意图以利正确定向下笔。知己知彼,命题者,方能百写不殆。
《在„„面前》是前几年湖北省的中考题,稍一端详,可知文题是一表示态势的介宾短语。为何以态度命题,最终目的是什么,让思绪驰骋,不难看出,命题者设计这一带空白的文题,其初衷是要学生自我营造一种环境、态势,造成特定的氛围,让生活中某一人,或数人,置于其间,述其言,叙其行,从而显示人物的某种精神、气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这种环境和态势,可能是有形的,如金钱、鲜花,也可能是无形的,如威胁、困难可能是惬意的,如奖状、成功,也可能是恶劣的,如挫折、歹徒。运思到这个程度,就不难通过填充题,设置一个恰当的对立物、映衬面为构思中的人事创下典型的环境,从而有力刻画人物形象,凸现文旨意念。
面对这一文题,有的学生无视命题,随意填题为《在哥哥面前》、《在房屋面前》《在校门面前》,如此,也能行文,但徒然增大了深层构思的困难。前一题除了点名兄弟,兄妹关系外,很难形成对立、映衬关系,而后两题只是点出了人事发生的地点,除此,难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使文章难以契合命题者的匠心与要求。
三、填题要切中题旨文意。
如前所述,多数半命式文题,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一题当前,我们首先要机灵扫瞄,将其捕捉到手,接着要深层透视,切中底蕴,以利正确填题,深层构思。
《„„长大了》一题载体部分空缺,怎样填题为好,关键是对点明文旨的“长大”怎样理解。对“长大”一语,有三种诠释可供思辨取舍,1.增高长重,一般生理现象,2.思想成熟,高级智能现象3.学业(事业)有成(有为社会现象)。对三者运思比较,可以断定,按第一种含义填题,难脱肤浅,按第二第三种含义填题,能揭示人与事的底蕴,从动态变势中演绎出明确的意念。
又如文题《我学会了„„》题中“学会”,一词常见惯用,但纳入文题,其旨意就当仔细琢磨了。这里当指学习并掌握了某种有用的知识、技能、本领,连上前面的“我”,渗出一种可贵的自豪激情。对题旨揣度有高下,填题也就有优劣。
《我学会了骑车》、《我学会了烧菜》、《我学会了打球》—— 填题正确流于一般。
《我学会了讲文明》、《我学会了自立》、《我学会了珍惜时间》——填题深刻题旨凸现。
《我学会了打牌》、《我学会了赚钱》、《我学会了吸烟》——填题错误题旨走穴。
四、填题要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笔能否成功,有无感己感人的素材入文,至为重要。而半命题作文正是在动用生活储存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自由。填题时就要珍视这一自由,加以充分利用,使填出的文题正中素材仓库之所备。
且看《一段美好的生活给我的„„》一题,显示题旨的空白处可有多种填法,但要正中储存,就要慎选。一学生暑假下乡,与勤俭的祖父相处,对自己的乱用胡花深感内疚,并力戒之,可填“鞭策”。一学生考试失利后忘情观察大风雨中蜘蛛反复织网的镜头感触颇深可填“启迪”。一学生在校运动会3000 米赛跑中不支落伍是班上的拉拉队热烈的擂鼓、整齐的呐喊使他干劲倍增最后夺得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面对半命文题,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第二可填“力量”。
又如《我„„同桌》,题目已经限定了载体,如何填充为好,仍视素材而定。如果同桌系新来乍到,虽印象鲜明,但交往很少,可填“的”,以便从旁观察描述。如果与同桌交往频繁碰碰磕磕时有冲突填“和”为宜以展示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形象。如若对同桌的某一印象和某种情感强烈不妨选填“敬佩”、“恨”、“同情”、“鄙夷”等。
五、填题要力求创意新颖。
填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使题与文,让人触读后俱为之一震。这,主要讲究填题的深加工了。
一组中学生面对《我生活在__之中》的半命题,有如下填题,试作比较
填“家庭”、“学校”、“社会”——浅薄直露味同嚼蜡。
填“集体”、“亲人”、“友谊”——正确平常流于一般。
填“麻将声”、“追星族”——切中时弊发人警醒。
填“题海”、“夹缝”、“梦魇”——比喻形象深邃出格。
且题面的新与俗制约文面的新与俗。
拿起《„„的滋味》这一文题,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甲鱼”、“黄瓜”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含掘而深之写出《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干部的滋味》、《掏污水沟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填题《作弊的滋味》——心惊肉跳《说谎的滋味》——惶惶不安《挨批的滋味》——打翻五味瓶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响。
六、填题要符合情理、逻辑。
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
有这样一道题《我第一次„„》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变换一下,选填印象深刻的“第一”如“上学校”、“登台演戏”、“领奖”、“下水” 则成因为这一类“第一” 都是不难确认的。如能变向运思,选填“说谎”、“当家”、“打工”、“独自远行”入题,则文旨文趣当会更新鲜可人而又合乎逻辑,不违情理。
半命题作文拟题常出现的问题。
《——也美丽》 《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拟题雷同
《生活也美丽》——拟题宽泛 《板书也美丽》——拟题随意
审题仅仅为了补题吗
确定文章的立意——歌颂美丽,确定文章题材 ——真实,确定写作重点——美丽的原因,明确文章体裁——记叙文。明确其他要求(字数等)
判断下列补题及开头、结尾是否准确把握题意了
开头,学生作文1——《冬雪也美丽》
在我的心中,最美的季节是冬天,最美的景物便是唯有在冬天才会有的——雪。每当下雪的时候,我都会跑到门外,欣赏那洁白的雪花,心情也会好起来。写的不是“也”美丽而是“是”美丽的。
学生作文2——《失败也美丽》
失败,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有的人讨厌它,一味躲避,这样只能离它更近,而有的人在失败之后,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努力,慢慢走向了成功。对于这些人,失败是美丽的。写的不是“也”美丽的,而是“是”美丽的。
学生作文3 ——《配角也美丽》
有人说,主角永远是舞台上最耀眼、最美丽的那轮明月,而配角只是旁边点缀的小星黯然无光。可在我看来,其实,配角和主角一样,也很美丽。如何体现“也美丽”
比较三个结尾。
《皱纹也美丽》
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那皱纹上,此时我突然感觉到父亲眼角的皱纹是如此美丽,它里面包含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我很庆幸我拥有这样的父亲。
《旧毛手套也美丽》
这双手套我一直珍藏到现在,它虽然不好看,但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的。也是美丽的。
《失败也美丽》
成功固然美丽,但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一次次的失败,怎能得到一个个通向成功的阶梯呢,当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总结、不断努力而最终成功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原来失败也是美丽的。
窥探半命题作文的秘密 篇7
半命题作文是作文考题的一种常见形式。由于其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 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 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正因如此, 即便在话题作文备受推崇的今天, 半命题作文也未被人们冷落, 纵观近年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不难得出这一结论。如近年中考作文题:“____伴我同行”“生活因_____而精彩”“感谢_____”“___也美丽”“我____, 因为我____”“___改变了我的生活”“_____告诉我”“为喝彩”“我梦见了____”等等。
此外, 有的话题作文其“话题”本身就包含了太多的“半命题元素”、实际上可称为“准半命题作文”, 如以“感悟”“渴望”“珍惜”“关爱”等为话题的作文, 考生只需在话题前后补上一个巧妙新颖的词或短语即可动笔成文。
2.走出误区
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的一面, 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是拟题雷同。拟题雷同的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十分突出, 写出的作文“难忘的_____”, 极易雷同的拟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假期生活”等, 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假期生活”是“难忘的”。
其次是拟题宽泛, 难以下笔。以“感悟____”这一半命题作文来说, “感悟大自然”“感悟青春”这类即无新意、涵盖范围又过大的文题比比皆是。显然, 拟出这样的题目, 写起来不易把握, 只能泛泛而谈, 要写深写透很难, 且不说内容的创新, 连“标题”这一被称为作文的“第一张示人的面孔”也未能画好, 实在可惜。
再次是考生原题“补词”的随意性。半命题作文的拟题之所以会出现上面提到的“一窝蜂”的拟题现象,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少考生看到半命题作文题时, 不能根据所选材料确定一个最佳的词语或短语来将题目“补充完整”, 也就是不能很好地将“选材”与“补词”同时加以考虑, 而是匆匆提笔信手“补词”, 在“难忘的____”原题后补上“一天”, 在“当我面对______的时候”中补上“成功”“失败”之类当属此种情形。
总之, 拟题陷入误区势必导致自己拟的题目反“将”了自己“一军”, 不是所拟题目限制了自己的手脚, 思路打不开, 就是拟题涵盖宽泛, 想写的内容太多, 不知从何入手。
3.掌握技巧
半命题作文的应试技巧, 主要表现在将半命题作为命题作文的技巧, 把题目“补”好之后, 就是适合于自己写作的命题作文了。一般地说, 半命题作文要求补填的内容往往是写作的中心内容。在完成补题的同时实际上也就是确定了写作的素材。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 考生必须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历选取最具个性的材料写出自己独有的生活, 这才具有创造性。
而半命题作文的补题, 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1) 总示范围式的补题。这种形式的补题所形成的一个完整命题, 既不能表现题材, 也不能表现主题, 它只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话题, 只不过总示写作取材范围的文题。如广西的试题“当我面对_____的时候”可补写为“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 补写后的文题范围仍较宽, “面对成功”的感受怎么样, 仍需要自选题材来进行恰当的表现。
(2) 体现材料式补题。这种形式的补题体现了最为熟悉的题材, 它表示作者没有取材的大困难, 全篇文章用作者选定的材料来表现一定的主题, 如“我想____”, 这篇作文可写的东西很多, 比如可以写想与亲友、师长、同学说说久藏心底的话语, 可以写想向辛劳一生的父母献一份孝心, 还可以写想施展才华, 造福社会, 实现自己的理想等等。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即可。
(3) 文意角度式补题。这种形式的补题将文章的立意方向作了一个确定, 作者必须选出一定的材料来表现这种立意。如文题“我不再________”, 完成题目后可为“我不再天真”。这一“不再天真”就是作者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
不管怎么补题, 学生要将已有文字和待填词语审清, 理清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已有文字, 首先要确定人称、找准主体。较多的半命题作文题中都出现了“我”, 这就要求考生以第一人称叙写。因此考生要有强烈的第一人称的意识, 充分发挥运用第一人称的作用, 让自己成为叙述事件、抒发感情和引发议论的主体, 其他人物只作侧面烘托、侧面描写, 否则将喧宾夺主。其次, 要从题目中获取信息、抓准题眼。考生要迅速捕捉有关文字中的题眼。如对需要填的内容也要多看看题中有没有举例性的提示, 语言说明性的提示以及限制性的要求, 如果有, 有的则要进行理解, 有的可作参考, 有的则要遵从, 努力选取有利于自己发挥的积累, 以我定位, 以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对填充后的题目要从语义、语法、语感的角度进行检查, 做到简洁、明确、生动、通顺。尽量避免很长的题目。题目填好后要回过头来与要求对照。如题目“, 谢谢你”, 横线上所填内容与“你”应为人或物, 因此可填称呼或姓名, 而有的则写成了“辛苦了, 谢谢你”“再一次, 谢谢你”, 这些明显不符和要求。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 心灵的画卷, 而中考作文题都是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的, 生活的信号打在心灵上, 看题后, 联系自己, 让有关生活经验“复活”, 就会文思勃发, 妙笔成文。
作文试题:
与____相伴, 人生美丽如斯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 (如亲情、友情、音乐、书籍、快乐、自信……) , 将题目补充完整, 然后作文。
[学生范文]
与语文相伴, 人生美丽如斯
贵阳十九中初三 (6) 班邓为之
十几年的生活中我无时无刻不在接触语文, 可是真正了解她爱上她却是近三年的事。语文, 打开了我智慧的心扉, 为我插上了飞向未来的翅膀, 她陶冶了我的情操, 给了我人文精神, 让我懂得了人生的真谛, 让我的生活更有意义。
生活创造了语文, 语文丰富了生活。
有人说: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全书。
有人说:语文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世界。
有人说:语文是一棵枝叶繁茂、硕果累累的大树。
有人说:语文是传承人类文化的载体。
我要说:语文是良师益友, 是生活的伴侣, 和她在一起, 我的人生更加美丽。
依稀记得三年前初秋的那个凉爽的日子, 手捧一本崭新的语文书, 心潮澎湃地朗读着那篇激活了语文细胞的美文《为你打开一扇门》, 只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在起着化学变化, 正积极地回应着那激情昂然的号召。从此, 我和语文一起开始了一段奇幻的旅程。
学语文, 学做人, 这是我三年语文学习最深的感触。文学即是人学, 它以其独特的方式鞭挞丑陋邪恶, 赞扬美丽正义。
与语文相伴的过程中, 我懂得了人生的真谛。语文带给我一滴水汇成海洋的快乐, 普里什文的《林中小溪》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到达的大洋, 只要你有目标并为之努力。罗曼�罗兰的“我创造, 所以我生存”给了我太多的启迪, “创造”——好神圣的词语, 其实里面透着一股生存的傲气。“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 把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 当我对生活抱怨, 没有了生活的勇气, 我的耳边一定会响起海伦�凯勒热情的话语。
语文让我领略了范仲淹的豁达和他远大的政治抱负, 语文带我走进了波澜壮阔的陈胜起义;语文让我知道了19世纪法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语文带我观看了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遨游, 我长大了许多, 我感受到了藤野先生最真最善最美的人性, 也知道了夏洛克的凶恶和葛朗台的悭吝;我学会了保尔的坚强和基督山伯爵的机敏, 也看到了菲利普夫妇虚伪冷酷自私的心……
快乐时, 语文是婀娜的音符, 跳动在生命的乐谱上, 弥漫着春的清新;悲伤时, 语文是哀绵的诗句, 镌刻在生命的石壁上, 孕育着秋的悲意;成功时, 语文是轻快的小溪, 流淌在生命的长河中, 洋溢着夏的活力;受挫时, 语文是漫天的飞雪, 飘飞在生命的舞台上, 低述着冬的孤寂。
三年来, 我的语文就是这样与我相伴, 哺育我成长。我的人生原本苍白, 是语文为之涂抹了色彩。
小憩之后, 我将去到我的下一站:高中——再下一站:大学——再下一站……我又要踏上旅途了, 行进中, 可能会很累, 但我知道我一定是快乐的。
因为, 语文会一直伴我同行, 我的人生因有语文而将更加美丽!
解析:
写好半命题作文关键在补题, 考生首先要做的是完善题目。提示语中提供了一些可供选择的词语, 可以为考生的选材立意提供帮助。
其实, 补题的过程也是审题、立意、选材的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呢?老师们在阅卷的时候会发现, 考生最常见的毛病是拟题雷同, 这种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尤其突出, 这是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的一面, 有时会限制考生的思维。鉴于此, 考生不妨换个角度思考, 提示语虽然提供了一些写作角度和内容, 但也可不受其限, 而是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和启迪, 获得广阔的联想空间, 拓宽写作视野, 选他人所未选, 言他人所未言, 尽量给阅卷老师以耳目一新之感。
《与语文相伴, 人生美丽如斯》的作者就注意了这个问题。作者并没有写提示语中提供的亲情、友情、音乐、书籍、快乐、自信等内容, 而是独具慧眼, 另辟蹊径, 选择了“语文”这个话题, 避免了“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的构思, 选择了“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的材料, 抒发了对语文真挚纯洁的情感, 表达了与众不同的见解, 这就是会“出新”了。
有了独创性, 避开了大家都一样的话题和选材, 还要注意表达的问题, 这涉及到结构与语言两方面。
在结构上, 古人讲究写作的“凤头猪肚豹尾”, 即开头要漂亮有吸引力, 中间要内容充实, 结尾要短小有力。我们要学习这种结构法。巧妙是较高的要求, 作文结构上巧妙了就有了别致的表达效果, 很能见出写作的功底。如《与语文相伴, 人生美丽如斯》的作者在结构上设置了三个环节:第一部分写自己在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中, 感受着语文动人的魅力, 发现了语文的神奇美妙, 领悟到语文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美丽。点题, 抒情。第二部分写出了语文的内涵, 作者学语文, 学做人, 了解了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 体验了人生的喜怒哀乐, 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 回味着生命中的阴晴雨雪, 认识到这样的人生的确是美丽的人生。内容充实, 紧扣主题。第三部分展望未来, 有语文相伴, 自己的人生将会更加美丽。首尾呼应, 再次点题, 收束有力。全文结构十分完整而又巧妙, 很有匠心。
在语言的表达上, 《与语文相伴, 人生美丽如斯》一文比较讲究韵律与节奏, 不少语句读起来节奏感强, 十分押韵, 如第九、十、十一段中许多语句的结尾最后一字皆押“yi”和“yu”韵, 如“正义”“真谛”“努力”“启迪”“词语”“傲气”“勇气”“乐曲”“话语”“起义”“关系”“喜剧”, 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 颇有气势。文章还有散文诗一般的语言, 如“快乐时, 语文是婀娜多姿的音符”一段, 作者以春夏秋冬做喻, 用排比句写出了语文在“我”成功时给予“我”力量, 在“我”悲伤受挫时给予“我”鼓励, 语文与“我”同悲同喜的感情, 用词优美, 文采斐然, 富有诗意, 极具感染力。
半命题作文策略浅议 篇8
先请看2008年陕西省中考作文试题(选题作文,由半命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组成,命题作文略)
半命题作文(补全题目后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那是一张慈祥的脸,让我感到了生活的温馨;那是一张疲惫的脸,让我明白了生活的艰辛;那是一张陌生的脸,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多彩;那是一张阳光灿烂的脸……
生活中,我们见过无数张脸。
请以“难忘那张________脸”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前提:认识别具特色的新型半命题作文
2008年的中考,除了陕西省外,还有江西省、广西南宁市等地区也采用这种半命题作文形式。这种新型半命题作文,同一般的半命题作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一种特殊的半命题作文。一般的半命题作文都没有解说性文字,如山东省半命题作文《在______中学到______》,安徽省的半命题作文《我在______中得到快乐》,等等。而陕西省等地区的中考半命题作文则提供了解说性文字,我们可称之为新型半命题作文。这种新型半命题作文,是借助解说性文字,为考生补充完整题目和审题等提供暗示与引领,是一种改良后的半命题作文,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创新的半命题作文。
策略:
策略之一:把解说性文字当作朋友
在补充完整题目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解说性文字,通过自己与它的双边交流,使其成为开启自己思维大门的钥匙。把解说性文字当作可以亲近的朋友,领会其用心,读懂其引领与暗示,从而在其引导下张扬个性,展露才情。解说性文字,与半命题相呼应,提供所填词语的范例(如慈祥、疲惫吧、阳光灿烂等),暗示所应补充词语的多样性,并从立意上给予了一定的限制(如生活的温馨、生活的艰辛、生活的多彩等),但有所限制的同时又具有开放性(如“那是一张阳光灿烂的脸……”)。这样,就不仅打破了审题的唯一性和表达的单独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考生的束缚,还考生以适度的写作自由,而且还着眼打开考生的思路,让他们快速走进题目里。如借助解说性文字将题目补充完整,我们可选择“慈祥”,使题目成为一个复杂的动宾短语,然后调动我们的积累写一篇叙事或抒情的散文。假设我们受解说性文字的启发,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举一反三,就可用这样的词语来补全题目:自卑、坚毅、熟悉等。然后,在解说性材料的启发下,确定作文的主题,选择自己能较好驾驭的体裁来表达。另外,解说性文字,它同半题相配合,强调了要把握人物脸的特点,了解脸的故事的本质必须用心。当我们视它为朋友,领会了它的用心,就会在“特点”和“本质上”下工夫。
策略之二:因人而异,量力而行
同是九年级的学生,但由于知识经验背景的不同,逻辑思维水平的差异,思想认识的深浅有别,一定要遵循因人而异、量力而行的原则,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补出自己熟悉的、感悟最深的、自己最有把握的、最容易写出新意的文题,然后驾轻就熟,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和文体写作。例如,“难忘那张冷酷的脸”等,对一般的学生来说就相当难写,我们绝不能图简便,从解说性文字中“拿”一个词语了事。但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思想认识水平较高、议论文写作是强项的考生来说,就完全可借“难忘那张冷酷的脸”之题发挥,写一篇杂文。尽管记叙、描写的文体在中考中依然存在着优势,但如果考生对其他文体的学习、把握和运用确有心得,突破思维定式,而采用说明文、议论文乃至小小说、童话、寓言等文学形式来表达,那么,一定能收到出奇制胜之效,即使是老生常谈的内容与观点,由于表现形式别具一格,也能化腐朽为神奇。不过,要有底气作支撑,平时训练有素,考场上才能从容应对。切莫弄巧成拙!
策略之三:与解说性文字平等交流
解说性文字只能是我们补全题目、确定中心的参考,不能以此为尊,盲目崇拜,缺乏平等的对话。“那是一张慈祥的脸,让我感到了生活的温馨;那是一张疲惫的脸,让我明白了生活的艰辛;那是一张陌生的脸,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多彩。”这只是命题者或所选文字的作者的一家之言,我们应该像阅读课文一样,走出“文本崇拜”“作者崇拜”的误区,对解说性材料能进行个性解读,独立评说。根据我们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我们无法从慈祥感到“生活的温馨”、从疲惫明白“生活的艰辛”、从陌生看到“生活的多彩”,而是“慈祥的脸”让我们感到的是和善、可亲,“疲惫的脸”让我们明白的是困乏、无助,“陌生的脸”让我们看到的是疏离、不安,那就应该相信自己,从中选择一个,按照自己的个性解读,写一篇能充分体现自己善于质疑思辨、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佳作。应该相信命题人和作文阅卷老师,他们会由衷地赞赏敢思考、会思考的学生,赞赏与解说性的文字平等交流,在质疑思辨之后能清楚表达的学生。但这要有一个前提,即具备相当的质疑思辨、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这个前提作基础,只是凭感觉予以简单否定,那将会使自己陷入“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境地。
【作文专项训练一:半命题作文】推荐阅读:
半命题作文训练10-25
半命题作文写作训练09-02
初中半命题作文训练11-24
中考作文专项训练08-28
高三作文专项训练之三10-25
半命题作文我眼中作文11-11
冬天半命题作文08-14
半命题作文诀窍11-22
如何给半命题作文命题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