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案例(七年级下册)

2024-07-05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案例(七年级下册)(共12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案例(七年级下册) 篇1

阅读以写人物为主的文章,学生往往不得要领。于是,我以《老王》为例,引导学生尽快的掌握阅读方法

一、读文,解决字词。导入课文后,我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听故事。用心倾听,用情体悟,用耳朵把生字词的读音记下来。”

二、感知课文,理清线索。接着,要求大家默读课文,并谈谈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读文。

学生1:善良的老王。从他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可看出。生2:老实的老王。因为他送的冰比前任的大一倍,冰价相等。师:还有没有其他事例? 生3:送老王上医院不要钱。(师:是不是老王不需要钱?生:不是。师:你们怎么知道?生4:因为他没钱治病)。

生5:课文后面还有给我送鸡蛋、香油的事。(师:他为什么要鸡蛋、香油呢?生:因为他感激我。)(师:那他还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能不能从其他方面来概括? 生6:贫穷的老王。(师:贫穷,就是生活经济艰难。表现在哪里? 生7:他是踩三轮车的。(师:顾客多吗?生齐答:不多。师:甚至在文革时期,三轮车被取缔后,只能怎样?生齐答:改用平板三轮。师:而且这时他也只有一个顾客。由此可见,老王的生活十分艰难。那他的身体又怎样? 生8:眼睛一只是“田螺眼”,一只也不好。生9:住在塌败的房子里。(师:对!老王的生活,可以用文章最后一段的一个词来概括,就是“不幸”)

师:我们总结一下:老王是一个不幸而善良老实的人。众生:以人物之间的交往为线索的。(师:老王是如此的贫穷和多病,但他还如此的善良,那么善待“我”,这是为什么?生:因为“我”也是个善良的人。师:何以见得?)生10:“我”坐他的三轮车。生11:“我”关心他的生活。

生12: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鱼肝油。(师:女儿也是善良的人。

三、锁定重点段落,研读赏析。

师:这两个人物交往的过程中,有许多感人的情节,其中最使你感动的是那一件?(生:老王给我送鸡蛋、香油这件事)。

师:好,我也有同感。请大家齐读第8-16段。同时对它进行赏析,每人至少赏析出一点,赏析方面多的要多加分。

有的说对老王进行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比如:他直僵僵的、面如死灰,等等。有的“强笑”一词用的好,它写出了“我”看到老王的形象,有说不出的心酸和感激。还有的从修辞角度进行了赏析。等等。

四、体会主旨。师:从文中我们知道,我对老王很同情,我们一家对他也很关心,可我为什么还说很“惭愧”?(明确:她觉得做得还不够。尽管我是真心的平等的去对待老王,但由于自己能力有限,不能很好的照顾他。而“我”身处不幸,还能关心别人,体察别人,尽量帮助别人,这是以善良体察善良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人像老王一样的弱势群体,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争相发言)对,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案例(七年级下册) 篇2

一、发挥骨干辐射作用, 提高教学有效性

体育课程改革的初衷, 不在于追求课堂的热闹和奢华, 而是要追求课堂教学的真实、有效。

体育委员是我们课堂教学、管理的有力助手, 是了解学生、传达信息的重要纽带, 其作用不容忽视。为此, 如何有效地激发体育委员工作热情、充分体现其价值、更有效地辅助教师教学与管理就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了。每节课, 体育委员要带领学生完成两部分的工作:开始部分, 要集合队伍;准备部分, 要负责准备活动。这些原本由教师完成的工作, 现在均可由体育委员来完成。这样, 既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组织、管理方面的才能。

班委及小组骨干是班级学习的砥柱, 也是我们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载体。一方面, 他们掌握知识结构能力强, 接受学习技术动作快;另一方面, 他们是班级学习的主流部分, 抓住了骨干, 就抓住了重点, 所有骨干都在认真学, 努力练, 形成一股班风正、学风浓的正气, 为其他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最重要的方面, 课堂上, 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 提前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 讲解课的内容及要求, 示范动作要领, 展示动作图示或看教学视频重点等方法, 然后让体育委员、班委、体育骨干、小组长等体育骨干分层次、分组带动班里其他同学一起学习、锻炼。犹如若干个教师在分别教学指导, 教师也就不会觉得分身乏术了, 则有更多的时间轻松驾驭课堂了, 多一些精力有的放矢分层次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动作等。更能让学生养成喜学、喜问、喜练的好习惯。学生在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勤于思考了、共同探讨了, 积极参与实践了, 在这种宽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锻炼, 教学效果是很明显的。

二、关注个体差异,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传统的体育课堂基本上是以教师表演为主, 是“军令如山倒”的兵操式教学, 过分重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只能被动地学。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 以人为本,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学生如果不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 常常感受学习的失败, 他们就不可能也根本不会喜欢体育课, 更不会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来。教师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就得充分注意到学生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遵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选择最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 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1]。如, 学生特别喜欢球类体育运动,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体验到各种球类项目的乐趣, 并教会学生理性地去认识这些项目, 哪些项目分别锻炼身体的哪些肌肉、器官, 这样他们将来才能独立运用球类运动来锻炼身体和善度余暇, 真正起到为学生终生健康服务的作用, 让他们有头脑, 有目的的运动参与, 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

三、总结

体育教师要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改进体育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主张全面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 以人为本, 面向终身体育,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确保每个学生学会健身、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从而达成育体、育心、育人的教学目标。

摘要:体育教师和体育新课程同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体育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方式转变。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教学方式,转变

参考文献

[1].周庆榕《培养学生体育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几点思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06.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篇3

【关键词】解题方法 阅读方法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075-02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从分析来看,面对文本读不懂、读不深是影响学生现代文阅读得分的主要原因。因此,语文课堂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教给学生读懂、读透文章的方法,并通过反复演练,借以提高学生的现代语文阅读能力。今天借《叙事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教学方案

下面就我在教学《叙事散文阅读专题》两种不同的教法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1.方案一

第一课时,做中考阅读《忆冼星海》和复习指导《溃散的黑暗》。

第二课时,讲解答案,并且根据答案总结解题方法。

(1)第一种题型:整体感知,概括情节,完成表格。

1)根据答案,讨论解题方法。

2)总结解题方法:概括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尽量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

(2)第二种题型:如何理解重点句子或词语?

1)根据答案,讨论解题方法。

2)总结解题方法:①含蓄委婉的句子要用直接明确的语言转述出来,恢复它的本来面目;②概括简练的句子要根据句子中的内容分点解说出来;③内涵丰富的句子要说出它的浅层意思和深层意思;④总体来讲,要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至少要写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和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

(3)第三种题型:文中是如何生动形象的塑造人物形象?

1)根据《忆冼星海》的最后一道题答案,讨论解题方法。

2)总结解题方法:文中写了什么内容+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人物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这是我在一个班级中的教学思路,学生能按照要求学习课文,但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觉得整个过程四平八稳,有些平淡,学生兴趣也不大,似乎像是数学课,根据答案总结出阅读公式,而在实际的阅读答题过程中,学生阅读得分率并不高。

我不禁反思:这样的一堂课学生收获多少?学生学习是否得到激发?为什么掌握了解题方法得分率还是上不去呢?经过与部分学生交流,问题出在有的文章学生根本就读不懂,以致答题时无话可写或完全偏离中心答题。所以,我改变了教学方法,尝试解决最根本的方法,由总结解题方法变为总结阅读方法。

2.方案二

第一二课时:了解和总结散文的基本特点、散文阅读的基本题型、基本解题方法。

第三四课时:结合已经学过的课文,总结阅读叙事散文的方法。

(1)导入:回顾我们最近学过的文章《曹刿论战》、《藤野先生》、《忆冼星海》,总结一下我们该如何阅读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呢?

拿到一篇文章,我们应该首先问自己几个这样的问题: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

(2)探究《曹刿论战》、《藤野先生》、《忆冼星海》,总结阅读方法:事件——人物特点——中心。这也符合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

(3)运用这种方法,完成阅读《溃散的黑暗》。

(4)让思维飞: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写人散文,也适用其他文章。比如我们学过的《白杨礼赞》、《绿》、《老北京小胡同》等。

(5)小结。

在复习的过程中,首先明确了考点和题型,做到有的放矢;训练正确的阅读思维,按照答题规律和技巧,避免跟着感觉走。中考阅读试题相关能力培养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需要重视平时的阅读积累,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二、对比反思

上完两堂课我感受颇深。同样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效果也相差甚远,方案二把学生存在的核心问题进行讨论,实效性大大提高。

1.教学目标回归到原点

正如黑格尔所言,“前进就是回溯到原始的、真正的东西”。教学论的学科发展需要做回到原点的思考,寻找学科发展的逻辑起点,这里的原点既指理论的原点,也指实践的原点。面对初三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而言,复习时间尤为紧迫,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成绩是一个首要问题。最常见的方法是交给他们解题方法,力争在考场上拿到更多的分数。殊不知对于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而言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但对于我校大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效果并不明显,因为没有阅读积累,读不懂文章,仅有方法只是一个形式。正如行军打仗光有精锐的武器,却没有强健的身体和精湛的技术,又有何用?所以面对我们的学生,一切退回到原点,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总结如何阅读叙事散文的方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阅读问题。

2.精心设计主问题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教学的一个关键,也是提高语文素质的一个关键,它是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运用、语言表达、思维分析和创新思维、写作、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等教学指导与一体的重要教学过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如果设计问题较多,不便于学生把握阅读要领,容易使学生思维缺乏连贯性,而且在教师的被动下学习,积极性不高。方案一中有三个问题,而且问题之间联系不大;方案二中只有一个主问题:如何阅读一篇文章?根据已经学过的三篇文章总结出方法来。相比较而言,方案二中这个问题能够提纲挈领的统帅这节课的内容,而且完全能够让学生放开思考,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方案一中问题不仅比较琐碎,而且学生几乎不用思考就可以根据观察标准答案的形式就可以总结出公式来。由于没有真正的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这种方法得来的公式也容易忘记。

可见,在教学中应该用精、少、深、活的主问题激活课堂,有效简化教学程序,使教学内容单纯中表现出丰富,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大量时间去思考问题、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性,发表有见解的观点。

3.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看作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地方,把教师看作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真正做到还权于学生。

方案二中,让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三篇文章去探究如何阅读散文,学生可以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在合作交流中激发思维的火花,在总结中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然后再运用这种阅读方法去学习新的文章,这不正是“授人以渔”的效果吗?有了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4.让学生学会学习,增长学力。

就语文这门学科而言,因文悟道,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面对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捕捉有用的信息这才是最重要的。老师不可能把所有的文章都讲给学生听,那么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虽说“文无定法”,但学习总有大致的规律可寻。学生根据叙事散文中总结出的这个阅读方法同样适用于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等。当然对于议论文、说明文也可以完全采用这种形式去总结不同的阅读方法,从而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当然,现代文阅读教学涉及到广泛的技能技巧问题,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方法是有助于阅读理解的。面对应试,最好的方法应该是在读懂、读深的基础上再反复演练,才能提高阅读分数,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对人生,阅读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丰富知识积累、生活积累、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提高文化品位和阅读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论文 篇4

摘要: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作为一门蕴涵着高科技且尚在发展中的学科,计算机学科实践性强,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给予学生极大的自我学习、自我创作空间,让学生通过学校学习、自我学习培养实践精神与创新能力。中学的计算机教育主要侧重于基础教育,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兴趣、实践、创新、基础性原则、差异性

90年代初在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对于中国的教育改革是一重大举措。它立足于发展人来培养人,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来培养人,强调充分开发智慧潜能。计算机学科毫无疑问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在今天,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作为一门蕴涵着高科技且尚在发展中的学科,它实践性强,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给予学生极大的自我学习、自我创作空间,让学生通过学校学习、自我学习培养实践精神与创新能力。

一、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具有直接影响

我国著名教学论专家燕国材把学习归结为一个公式:A= f(I * N),其中A为(Achievment),表示学习的成功;f为函数关系;I为(Intelligence),表示智力因素;N为(Non-intellectual factors),表示非智力的因素。也就是说,学习的成功不单纯取决于智力,而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来共同决定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种。基本上这5种非智力因素就是学习过程的心理条件。如果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学习时则会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学习积极性高,智力的潜力能够充分的挖掘,学习效果就好。对于该点,应该说计算机学科具备了它独特的优越性。大部分的学生都对它具有浓厚的兴趣,渴望了解它、掌握它。但是,因为计算机学科发展的不平衡性、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及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理解的偏差,也同样给中学教学尤其是初中教学带来了困扰。

中学的计算机教育主要侧重于基础教育,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培养。例如:打字训练、Windows的基本操作、使用Word软件进行基本的编辑等。这部分的学习是计算机学习的基础,对于没有学习过计算机的学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基础培训,是计算机学科的入门教育。但是,由于计算机发展的不平衡性,有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好,已经通过家庭或是其它学习途径,较好的掌握了该部分的训练,课堂的教学就不会对这部分学生产生任何的吸引力。而且,随着计算机业的发展,这部分学生的人数逐渐增大。对于该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分层次教学。将基础差与好的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给予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进度,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总是感觉到课堂教授的知识是我所未知的,有一定的新鲜感,使学生始终都保持较浓厚的兴趣。

另一个存在的问题就是:有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了解的偏差。他们认为计算机就是用来玩游戏,网络是用来聊天的。对于计算机课的期望就是:能够玩游戏、能够上网聊天。结果上课时就表现出比较强的反抗情绪。要纠正这种理解偏差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课堂上教师的引导、激励,能给学生以更大的想象空间,将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从单纯的“好玩”中引出,从而真正走进计算机的王国。例如:老师可以在上课时,穿插向学生介绍今天计算机在各种行业中的应用;讲中国计算机业的发展情况;讲中国联想、方正、长城等中国较成功的IT公司的发展……让学生了解整个计算机业的发展领域,体会创业的艰难和科技创业的巨大潜力。还可以比较国内外计算机业技术与管理上的差距,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自尊感,从而树立较远大的志向。同时,还应该给予学生以更多的知识量,可以引导学生自学有兴趣的知识,例如:有些学生特别喜欢上网,教师就可以针对网页设计、多媒体设计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创作,并提供机会让这些学生参加这种类型的竞赛活动。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刘吉指出:“当前中国教育的严重问题之一,是缺乏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开发。”究其根源,我国的传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未来发展需要脱节,忽略了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而我们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知识经济服务,为建立民族创新体系培养能够主动全面发展自己的创新人才。它的根本是:教会学生如何根据需要,利用所学的知识与能力学习更多的东西。而计算机学科在这方面也具有很强的优越性。众所周知,计算机学科所涵盖的领域是很广的,作为学校教育,无法在课堂的时间把所有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只能教给学生基础的操作与自学能力,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对自己兴趣的范围加以钻研,最后达到成材的目的。

首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基础性原则。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没有知识,人们的正确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问题无依据,更难有所创新,学习起来就事倍功半。就好象我们不可能在没有学习过“写字板”或“记事本”前,就马上让学生自己练习“WORD”的使用。这时,他完全没有任何文档操作和输入文字的概念,就无从应用,无从拓展知识点。在初始阶段就需要以教师的引导为主,让学生学好基础课程,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探求未知的领域。在这个阶段应在教师讲的基础上,多让学生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尤其对计算学科适用。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强的课程,它需要学生不断的练习,熟练操作,最后达到灵活运用。在这个阶段应让学生通过不断重复、模仿,让他们熟悉计算机的使用方式和工作方式。

在学生建立起基本的计算机概念后,教学方式就应当有所改变了。从重复、模仿到更多的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从一切围绕教师转、以教师“教”为主到以学生的“学”为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想要把计算机学科的所有知识方面都详细的教授给学生,是根本不可能的。就算是“WORD”的学习,老师也不可能将所有的.应用、所有的菜单命令都一一祥讲。而且计算机学科是一门特殊的学科,由于其发展飞速、更新快,当我们对“WORD97”刚称得上熟练使用的时候,新的“WORD”就和我们见面了,提供了一些更加方便的使用。所以,老师详细的介绍一种软件的使用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关键在于计算机学科的学习方法的传授,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勇于实践、大胆尝试,学会举一反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思维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找到创新的乐趣。例如教“FrontPage”的表格使用时,先讲表格的作用(使网页元素的空间编排灵活、便于管理);

其次,介绍如何插入表格、编辑表格内容、修改表格;最后,简单告诉学生在表格里单击右键,会弹出一个快捷菜单,里面有对表格与单元格属性的更详细的调整(例如表格的对齐方式、表格的边框、背景设置等),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探索、尝试如何使用。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网页的设想来建立一个表格,将接下来的创作空间留给学生。另一方面则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一种效果有多种渠道能够实现,应以不同角度加以展现,以达到传授学习方法和培养发散思维的目的。例如同样是一种效果,使用表格的调整可以实现,通过表格的嵌套也可以实现。在传授学习方法时,要从问题入手,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最后,计算机学科所进行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具有差异性。首先,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对象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如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想象力、自学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时,要考虑到对象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确定培养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例如:高中生的课堂教学要重在引导,不宜太精太细,多留时间和想象空间给学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激发创新的精神。而初中生如果放得太开、讲得太过粗糙,则会使学生显得茫无目地,更不用说创新了。所以对初中的学生则要给予具体的、明确的学习内容与作业要求,再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其次,每个人作为个体在兴趣、爱好、观念、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等方面会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尽可能的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来促进不同的个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充分开发每个孩子的潜藏优势。

授人以渔-教学心得 篇5

最近几次上课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效果不错。

我改变了传统的就只有老师在讲台上教授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角色转换,竞争、分组比赛评比及奖励,案例分析,活动的组织,表演等方法:如在上《客房服务与管理》介绍客房部的机构设置及岗位职责时,让学生担任某种角色(比从服务员到领班再到主管后到经理等),由她们向前来该岗位考察的外界人士介绍本岗位的具体情况(岗位职责、具体工作、任职条件、管理对象、直接上司等),每组介绍完后对其进行评点,说得好的地方在哪里,哪些地方还要补充,她们还要从哪些方面努力等。大家都兴趣高涨,积极参与,课堂气氛一改以往的沉闷,收到了极好的效果。课后,和学生交流教学心得,都反映这次课印象最深,而且学得又轻松,希望能够多进行这样的教学,可以充分地调动课堂的气氛;融洽师生的关系;增强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与主动性;锻炼她们的普通话;提高她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反应能力、组织能力和综合能力。

结合旅游专业本身的特色,我认为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导游的业务能力。

在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丰富相应的知识,并适当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比上《导游基础》课时,我除了传授书上的知识外,都会为学生补充相关的知识(文学、历史、地理、宗教、建筑、烹饪、特产、景点知识、旅游最新动态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会利用景点视频及相关图片教学,加深学生印象;另外,根据导游带团的特色,适当地组织一些带团适用的活动与游戏(唱歌、猜谜、讲笑话、讲故事、成语接龙、顺口溜、手语、击鼓传花等等)。课外,与旅游公司联系,尽量为学生提供带团实习的机会,必要时现场指导。

2、增强旅游企业的管理能力。

补充有关的管理知识,多分析成功企业(酒店)管理的案例,(案例尽量新颖、切合实际、有实用性),借助实例来引导学生领悟抽象的管理理念,并且让对她们进行角色设置及情景设置,假设其在那个职位上、在那种情况下会是怎么来管理的?并多给学生提供最新的行业信息。鼓励学生我们的.目标不是服务员,尽管服务行业开始都是要从基层做起,但我们都要争取做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并且帮助学生进行日后的工作蓝图设计。可联系著名的旅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向其派送实习生,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理念。

3、尽可能多组织学生实习实训、旅游参观

在实践中提高她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认识水平。

4、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在于“导”

引导学生自学和参与,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多一点把讲台变成学生展示和锻炼的舞台,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调动学习积极性。

5、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教育她们学会做人。

通过两个多月的教学,我深深地喜欢上了上课,每一次看到她们那双求知如渴的眼睛,我就不断要求自己,一定要让学生们在我的课堂上多学点东西,要让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有意义,尽管她们只是中专生,但我希望我的学生进入社会时都是优秀的人才。因此,上课之前,我都会认真地去备课,思考这节课要以怎样的方式来上效果会更好呢?上课的好坏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能够从中学到了多少知识,提高了多少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教书育人是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否则能力越高而道德素质低下的人对社会的危害越大。

当好一名优秀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我们全体教师的全身心地投入,有责任心和爱心。“教学、教学”,除了教还要不断学习,补充自己的不足,同时注意加强自身的修养,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授人以渔,谱写励志人生改后 篇6

——访漯河市商道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树鹏

《打工创业》记者:牛江燕

没有华丽的乐章,但他谱出了动人的曲子;没有绚丽的装饰,但他完成了傲然于世的雕塑;没有场地、没有资金、没有师资力量,但他靠自己的真诚、勤奋、执著打动了一个个合作者。从一个贫穷的农村孩子到一个拥有庞大师资团队,七千多名学员的企业领袖,他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浅尝过常人无可比拟的辛酸,他就是漯河市商道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树鹏。

初入校门,寒门学子勤奋斗

1980年2月,陈树鹏出生在河南信阳淮滨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2000年9月,父母东借西凑将3000元学费交到了他的手里,这一幕幕,陈树鹏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身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民子弟,陈树鹏的家庭经济状况相当拮据,只得选择了在当时的大专院校里收费最低的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贫困的家庭状况让陈树鹏在进入校门的第一天就决定自力更生。当时,99级的学长看到提前报到的陈树鹏,便请他帮忙卖拖鞋,陈树鹏欣然接受了。尽管最后没得到学长的一分钱分成,但陈树鹏对那位学长却感激至今。他说很荣幸有比别人更多的锻炼自己的机会。

新生军训时,当别的同学因劳累一天都在休息时,陈树鹏却在挨

门挨户地推销着洗发水、墨水、201电话卡,有的东西甚至只有几分钱的利润,但他却乐此不彼,为挣得这些微薄的收入而欣喜。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也许在旁人的眼里,陈树鹏是个另类,但这个世上成功的人总是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他在饭店干过杂工、做过促销、发过宣传页…,再苦再累的活他都肯做,再小的事情他都会尽力做到最好。

大二时,已在大学校园生活一年的陈树鹏有了新的想法,他不再想着自己如何打工挣钱,而是考虑到身边可能也有很多像自己一样需要兼职工作的同学。于是一家“学生服务公司”应运而生。一夜之间,学校的角角落落贴满了广告贴。第二天,这件事便在学校轰动了,校长亲自找陈树鹏谈话,告诉他公司没有相关手续,不合法,必须赶快撕掉广告贴。陈树鹏照做了,但他没有灰心,他说至少目的已经达到了,很多学生已经记下了他的联系方式。甚至后来有同学跟他说,其实他们也很早就有此想法,只差“做”而已,而陈树鹏明白,“做”比任何想法都有效!

尽管,陈树鹏的“业务”在校园里已经悄然展开了,但他没收同学太多的中介费,他知道可能也有很多像他一样的贫困学生,他只是想尽力帮助他们。我们经常说“舍得”,“得”容易,“舍”难,但是,陈树鹏做到了。所得来的中介费有时候仅仅够付他每月的电话费,他不得不在帮同学介绍兼职的同时,还自己做着家教、发宣传单、促销等等的兼职工作。

入不敷出,背井离乡寻出路

尽管马不停蹄的工作着,但是在大三开学前,陈树鹏依旧未能凑足学费。与此同时,他的母亲也在那一年不幸去世。带着阵阵伤痛和遗憾,陈树鹏向学校递交了提前毕业的申请,并得到了批准,这在漯河职院史无前例。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陈树鹏奔赴了远离家乡的广州。

身在异乡的日子并不好过,让陈树鹏记忆犹新的是,在广州待的半年时间里,他和几十个找工作的民工同在一套出租屋里吃住了半个月,差点忘记了自己还是个大专生。为了维持生计他做过仓库管理员和制图员,还做过电话推销员。总有一些人惧怕推销,怕失败,怕被拒绝,但陈树鹏说失败一次就学到一次东西,凡是经历过的都是收获。

2003年春节过后的一天,在杭州打工的姐姐忽然打来电话告诉陈树鹏说,她捡到一张五百万的支票,准备拿出一部分支持弟弟创业。带着几分疑惑、几分惊喜,陈树鹏赶回了漯河。但是天上怎么会随随便便掉馅饼?姐姐的五百万支票被银行鉴定是作废的。一场欢喜一场空,陈树鹏本打算在广州积累一部分资金和经验后回家乡创业的,可如今,他连回广州的路费都没有了,不得不待在漯河,迎接未知的命运。

庆幸的是,在陈树鹏最贫困潦倒的日子,朋友有一家中介公司因为经营不下去而免费转给了他。那是位于漯河市某单位的一间十来平方米的办公室,只有两个办公桌、两把椅子,还有一部电话。依然从做学生兼职中介开始,陈树鹏过着勉强糊口的日子。

时来运转,潦倒之中觅良机

2003年夏天,在穷得几乎吃不上饭时,陈树鹏靠着大

一、大二暑假做过的招生工作所积累的经验,找到了漯河市水利技校和食品中专的领导,用真诚的交流谈下了招生代理的业务,招到一个学生,他可以获得500元的提成。他甚至说服了招生办的一位领导提前预支给他500元钱,作为招生费用。

功夫不负有信心,陈树鹏靠自己的努力和真诚打动了一位位考生。2003年暑期,陈树鹏挣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笔“大钱”:1.5万元。日子渐渐好起来了,陈树鹏也将父亲接到了自己的身边。在不断的努力下,陈树鹏又陆陆续续谈下了十几所学校的招生代理业务,对于每一位考生他都以真诚相待,详细向他们介绍每个学校的情况,对于陈树鹏来说,“帮助别人改变命运”已经成了他的一份责任和义务。2005年,漯河大中专职业院校开始春季招生,陈树鹏开始了全年代理招生的工作,当年他宏图大展,挣了10万元。

2006年,2007年,2008年,陈树鹏还在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兼职代了就业课。日子越长,陈树鹏就越觉得帮助别人做招生或者代课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施展拳脚,于是自己办学的念头油然而生。他想帮助更多的农村孩子,让他们学得一技之长。

想法是有了,但是没资金,没场地,没师资,怎么谈办学?陈树鹏想到跟学校谈合作,但是校方领导得知陈树鹏的想法后纷纷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年仅29岁的一无所有的小伙子想办学,对于他们来说

仿若天方夜谭,不切实际。陈树鹏回到母校,跑遍了教务处、学生处、总务处、机电系、轻工系、基础部等部门,反复协商,不懈努力下,漯河职院同意合作,让他的“漯河市商务职业培训学校”共享教室、办公室、教学设备、实验实习设备和相关师资力量。回想起当时自己在春节放假前一天和春节后上班的第二天都在领导的办公室里,想方设法说服领导自己可以办好学校,能为漯河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微薄贡献,如今的陈树鹏淡然了很多,宛然一笑,好在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他相信八个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有想法坚持做下去,总会得到老天倦怠的。

苦心经营,不计得失荣誉至

2009年4月3日,漯河市商务职业培训学校挂牌成立。第一年,学校就成为了同类学校中生源最好的学校。不懈的努力下,如今的漯河市商务职业培训学校已经是当地企业培训届业务量最大、知名度最高、信誉度最好的培训学院了。到今年10月份,在该校参加过培训的学员含农民工、企业家、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等等已达7000多名。

在漯河,类似的学校不下少数,陈树鹏不惜代价聘请最好的师资、租用最好的场地、购买最好的实验实训设备及最好的服务、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所有努力都大大增强了自己的竞争力。

对于受聘的教师,他给予当时漯河最高额的课时费用。在别人都将他称之为领导时,他不以为然。平易近人的态度让人感觉面前的不过是一个大小伙子。在他的思维空间里,领导与员工之间仅仅是合作

而已,大家分工不同,从不存在身份上的差异。

依托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的资源优势,陈树鹏创办的“校中校”很快就被认定为“漯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漯河市工商联指定教育培训基地”、“漯河市巾帼创业就业培训基地”、“漯河市全民创业培育点”。

对于陈树鹏来说,荣誉总是时过境迁的,而帮助更多人就业的决心却从未改变过。下一步他还将开展高端的培训,“培训一位企业负责人,相当于帮助了整个企业的所有人!”

对于年轻人创业,他觉得最重要的是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自己会做的;还要有点奉献精神,不要一创业就想要赚多少钱,多考虑一下能为社会带来多大奉献,为他人带来多大便利;另外要持之以恒,坚持做下去,切勿来回跳槽,虚度光阴。

“真诚、勤奋、执著”,这是对陈树鹏最好的诠释。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这个年轻的大小伙子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气度,他把帮助别人当作使命,把牺牲自己当作快乐。所以,我们相信,“商道学院”将在他的带领下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案例(七年级下册) 篇7

学习是手脑并用, 身心共济的复杂的活动, 当然更要讲究方法。何谓“方法”?“方法”指的是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学习是动脑的事, 所以我们要注重掌握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因人而异,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作为学生, 要选择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师, 更不能授人以鱼, 而应该授人以渔。就是说, 要鼓励学生在浮沉起伏中锻炼自身的能力, 大胆提出新颖、富有创见的观点, 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 让他们在干中学, 让学生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正确方向和方法。正如古语所说:“授人以鱼, 三餐之需;授人以渔, 终生之用”。

一、加强物理阅读, 让学生掌握分析题意的方法

谈起阅读, 一般人都联想到语文的阅读理解, 不屑于物理的阅读教学, 其实在新课改的形势下, 更需要培养学生物理阅读的能力, 因为阅读是获得书本知识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掌握阅读物理课本的方法, 就会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学生在做题的时候, 经常会遇到看不懂题目的问题, 如果无法理解题目的意图又如何去解决它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发现高中生阅读能力跟物理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面对文字题、计算题时会感到难以应对。因此, 加强物理阅读, 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课本上的一些物理概念、定理、性质等, 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 是学习物理的有效方法。

1、课前阅读

在学习每部分内容之前, 要求学生先把要学的内容独立地自学一遍。预习不能简单地把课本内容看一遍, 要对学生的预习提出明确的要求, 并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才能发挥真正的学习作用。要求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地思索、发现问题并形成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这样带着问题在地阅读的方法, 使学生在课前做到“心中有数”, 通过老师的讲解解决课前不明白的问题。

2、课中阅读

教师在课堂上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二次阅读, 对自己预习中遇到的问题重新理解。教师对内容已经烂熟于心, 所以经常会大量的提出问题, 此时有很多学生还未完全消化刚学的内容, 作为初学者, 我们应该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去体会, 给学生留有质疑的余地。

3、课外阅读

很多学生认为学好物理的唯一途径就是多做题, 但却忘记了“以本为本”的原则。我们的课本是经过专家多年的推敲, 根据高考试题改编而来, 高考的题目多变, 但万变不离其宗, 一切都应以课本入手。再次阅读课本内容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品味, 如一些文字长或难记忆的概念, 则需要学生加深理解。另外, 课后学生还可以阅读一些物理课外读物, 以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二、渗透转化思想, 让学生具备知识拓展的方法

“转化”是物理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之一。转化就是在分析解决问题时, 把那些待解决或难解决的问题, 通过某种转化过程, 把复杂、隐蔽的问题转化为简单、明显的问题。现行的高中物理教材中, 大量新知识都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遇到新问题时, 绝大多数是可以将其转化成旧知识解决的。利用转化方法去获取新知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运用转化方法的过程中, 必须要把新知识和与之有联系的旧知识加以比较, 找出共同点, 弄清新知是建立在什么基础知识之上的, 它新在什么地方。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较清晰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把新知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 并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建立。

1、变陌生为熟悉

当我们去接受新鲜事物时, 总会觉得很陌生, 理解上也会出现困难。我们可以联系以往所学的相似内容进行类比, 让学生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例如, 在学习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式:C=Q/U及其决定式:C=εS/4πkd时, 学生通常会混淆这两个公式的含义。此时教师可以用已学过的电阻器电阻的定义式:R=U/I及其决定式:R=ρL/S来类比。

2、变抽象为形象

高中物理中, 出现了很多抽象的概念, 例如“磁场”和“电场”, 学生往往很难想象这些无法感知的物理量, 我们则可以引用学生用已经很熟悉的“重力场”来分析, 就会把抽象变形象, 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长期地训练学生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学生就能善于应用自己掌握的旧知识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也就具备了将知识进行拓展的方法了。

三、运用实验教学, 让学生拥有探究创新的方法

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 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 并受到实验的检验。中学物理实验, 不仅是帮助学生认识物理现象、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和提高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必备手段。更是通过学生大量观察、实践, 掌握探索精神和提高创新意识的重要教育措施。

1、课堂实验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给学生提供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 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可使学生亲身感知体验以获得丰富的物理知识和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学习能力。因而,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通过对分组实验、课堂演示实验, 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2、课外实验

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小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严密观察和思考, 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发现、思考和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 让学生反馈课外的收获, 既可以让学生锻炼动手能力, 更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更重要的是实验是物理学习中感知的主要形式, 是有效获取形成物理概念和建立物理规律的感性材料, 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强化实验教学, 不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四、重视知识的建构, 让学生学会整理与归纳的方法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 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 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的知识, 对新的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 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 从而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

1、学会整理

高中物理知识, 由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原因, 往往分若干层次逐渐完成。一个单元后或一个学期后, 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 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便于记忆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在进行学法指导时, 要注意学生主动参与认知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 帮助他们从一点一滴零散知识的学习中揭示出学习规律, 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究新知。

例如:在教学完所有的“场”后, 我们要对学过的三个“场” (即“重力场”、“电场”、“磁场”) 进行整理与归纳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建构。可以让学生找找这些场的异同点, 这样在解决“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等问题时, 思路将清晰很多。

2、学会归纳

通过建构, 学生形成了新的认知模式。但一次建构的认知模式以及学生原有的一些认知模式往往是粗糙的、肤浅的或者是片面的, 需要进一步加以加工和不断完善。对认知模式进行优化整理, 就是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明确:怎样理顺知识的逻辑结构, 使知识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怎样促进学生的新旧知识的归纳整理, 使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物理知识中, 看到物理内容的多个层面和不同角度, 从而使其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为深刻和全面, 最终达到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为丰富和巩固的目的。

综上所述, 对学法的指导, 应力求在教师自己任课时间内制定学法指导计划, 这个计划应同教学计划同步实施, 教材内容是选择学法指导的基础, 因此学法研究应“以文说法”, “以学为本”, “因学论教”, “因人而异”。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使学生“乐学”, 从而达到“会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智能, 才能体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

总之, 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 是教师角色的一大转变, 是变“讲堂”为“学堂”, 变“主演”为“导演”。学生在学习中“学之得法”, 都是教师“导之有方”的结果, 都是教师辛勤劳动的结晶。我们应当在今后的教学中, 多在学生身上下功夫, 多在学法上搞研究,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在课改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培养出更多德、识、才、学综合发展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张宪魁、王欣:《物理学方法论》,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年。

[2]陶丹:《科学物理方法》,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3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篇8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

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是孕育学生体验的土壤。

二、创造条件,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还需要有参与学习的机会。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自主学习的机会。

1.提供研究材料,让学生全员参与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这样的教育意识:“凡是学生都能发现的知识,教师绝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暗示。”教师应最大限度地让全体学生参与认知的过程。

2.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全程参与

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把学生在自由活动中反馈的零乱无序的信息,抓住实质,认真梳理、归类,及时点拨,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全方位参与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全体、全过程参与,还要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在全方位的参与学习中,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指导学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既离不开自身的体验积累,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显然,“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学会”过渡到“会学”。

1.精心设计,指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是要学怎么问,就是思考问题”。学生因年龄的限制,认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认识活动中往往会出现活动的盲目性、思维的混乱性,甚至误入歧途。因此,教师要设计富有价值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维互动的过程。为避免学生在转化难点时,交往上陷于孤立性,思维上滞于混乱性,人格上处于封闭性,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探索,再合作学习。教师要倡导组员之间的互教、互启、互学;注重个体智慧和集体智慧相结合。通过学生互助学习,扩大学生的有效参与面,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法上的补充。

3.指导自学,学会读书和质疑

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是书本。学会读书,也就是掌握了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为此,教师要着力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书本,使他们逐步掌握读书方法。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指导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懂得书上的表述方法,抓住重点语句,依据自学提纲,寻找答案。同时,还要求学生在看书时,边看边动脑筋,提出问题,划出关键点,并做出批注。

四、理想激励,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渴求被肯定、被赞扬的欲望。所以,老师要学会赞美学生,要不惜运用赞美之辞,赞美学生的每一个优点与进步。即使批评学生时,也要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善意批评,在否定中有肯定,寓批评于表扬之中。教师的正确评价、适当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在教学中,应按照“多表扬,少批评,不打击”的原则评价学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当然,对学生的表扬要适当,应该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由简单的外部动机向持久的内在动机转化。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这种成功的情感体验能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促进学生一次又一次探究新天地,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当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只要想方设法地去教育、指导和培养学生,真心实意地去支持、鼓励与扶植学生,笔者相信,一定会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案例(七年级下册) 篇9

“换位思考法”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教育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那么,生活中便少了许多责骂、埋怨和勾心斗角。袁静老师首先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并定义为这是“让孩子设想自己是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某一历史人物,以此‘角色’来想象、推断事物发展的可能轨迹的一种学习方法”。

七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弱是新课程实验教师的普遍感受。同时,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转变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的学习方法,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从而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我试着把“换位思考”这种思维方式引入语文阅读教学,并意外地发现这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因为它可以把学生领进一个远比文章本身内涵更丰富、更广阔的新天地。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非常有限,对许多课文的内容存在明显的心理差距,对课文涉及的背景环境也缺乏了解。这就为学生准确理解文章主旨造成了重重障碍。所以,教师首先应为学生创设故事发生的背景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为其换位,即由现实角色进入文章角色提供有利的心理条件准备。

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文《斑羚飞渡》,学生没见过斑羚,也不知道“伤心崖”有多危险。许多学生在自学课文后觉得很难懂,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两种方法为学生理解主旨提供帮助:

(1)、搜集各个年龄段的斑羚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斑羚们有嬉戏的、吃草的、迁移的……让学生对原本一无所知的斑羚有了初步的认识。

(2)、将“斑羚飞渡”场景制成Flash动画。在光辉的彩虹下,深不可测的“伤心崖”上,一只半大斑羚快速助跑后跃出悬崖,后面一只老斑羚随即头一钩也蹿跃出去,在空中进行了一次完美的、震撼人心的对接。小斑羚成功到达对面山崖上,老斑羚则无声无息地坠落崖底。这个Flash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故事,更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

观看图片和动画,再结合对课文的自主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他们与文章各个角色的“换位”奠定了基础。

二、换位思考,诱导思维。

语文阅读中的“换位”不能有任何限制,而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包括读者与主要人物之间、读者与次要人物之间、读者与四周环境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等等各个角度的换位。这样学生才能全方位探究文章内涵,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甚至通过课文这扇窗户发现更广阔的天地。

教学《斑羚飞渡》时,在学生了解课文故事,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的前提下,我便向学生提问:“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是最让你感动的?并请谈谈原因。”这就引领学生进入了“换位思考”的大门。具体可以有下面三个维度的换位:

(1)、与主人公之间的换位。

主人公往往是文章主旨集中体现的地方,是作者思想感情倾注的对象。所以首先要教会学生不仅要与主人公对话,更要与主人公进行换位。在学生讲到“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悲哀地咩了数声”句时,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头羊,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心里会想些什么?”

(2)、与次要人物的换位。

次要人物在文章中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他们在文中是主人公的陪衬,同时也起着突出文章主旨的作用。因此,与次要人物进行换位思考,也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以《斑羚飞渡》为例,有几类次要人物:(a)、与老斑羚的换位。在学生提到“有几只中年公斑羚跟随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进入老年斑羚的队伍”时,引导学生揣摩“如果你就是这几只壮年公斑中的一只,你会怎么想,是什么力量促使你做出这样的选择?”(b)、与小斑羚的换位。学生提到“瞬间,只见半大斑羚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兴奋地咩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句时,引导学生思考“此时,你就是那只被老斑羚用生命换来的小斑羚,你觉得该对老斑羚说点什么?”(c)、与猎人和狗的换位。学生讲到“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句时,便可引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这时,你就是这些猎人中的一个,想想在这‘目瞪口呆’中应包含着怎样的复杂情感?如果你是一只猎狗,这时,你想对人类说点什么吗?”

(3)、与作者之间的换位。

文章就好象作者精心雕塑的艺术品,因此,处处体现着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算是真正读懂了文章。也只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结合自己已有生活体验,以课文为楔子,发现更多的知识。

如学生提到文末“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句时,我便进一步追问:“如果你是作者,为什么要在头羊壮烈牺

牲这摧人泪下的场面中,设置这美丽的彩虹呢?而且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彩虹’在文中不只出现一次。”通过让多个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学生终于理解了,这是将“美丽的彩虹”与残酷的现实对比,体现了头羊对美好自由的理想世界的向往。美丽的牺牲下蕴含的是一个属于全人类共同的的问题。

在进行了全方位换位后,我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现在你想对动物或人类

说点什么呢?”因为允许学生采取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表达,课堂上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三五成群现场编小品的,编舞蹈的,画画的,准备唱歌的……几分钟后再来一个成果展示,更是精彩纷呈,掌声不断。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从课文中学到的远远超越了文本本身。

三、总结收益,巩固方法。

临下课,我的一句“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又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阅读时要设身处地地站在人物的角度思考;阅读时要能进入角色,才能理解人物的思想;要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中心……就阅读方法而言,不管学生怎么概括,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已经理解了换位思考的本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思维能力在数学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学生能否正确解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维能力的强弱,而一个有着优秀思维能力的学生往往能更为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并充分地创新,使得其能较轻松地解答较难题,所以数学教师最紧要的教学目标并不是教授学生如何多的解题方法,而是从根本出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教师该从哪几点入手呢?

一、用丰富的课堂内容吸引学生

无论学习什么,兴趣总是决定成败的主要因素,若想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乐于参与数学教学。这样,学生在上课时才会高度集中注意力,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跟随教师的讲解发散开来,久而久之,形成独特的数学思维。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生原本的兴趣点来吸引学生。比如说将动画人物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又比如说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些都需要教师改变原本灌注式的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也只有这样,学生才有机会得到大量的思考机会。特别是初中数学的灵活性较强,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有了较高的学习热情,他们才乐于想,敢于想,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强调数学概念打造基础

初中生在数学思维的发展上正处于从经验型思维到理论型思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初中生必须要不断地固化自己的数学概念,从而能够顺利地摆脱经验主义的桎梏,打造逻辑思维能力构建的基础。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一个引导者,必须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强调数学概念的逻辑性。比如说,在进行同类项及其合并教学时,要想让学生对同类项性质有清晰的了解,就要让学生对同类项的概念有正确的认知,在教学时,可以首先让学生感知同类项的概念,然后给学生深刻揭示出同类项的本质特征,使学生正确分辨同类项,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同类项合并的理论依据,这样学生就对于同类项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逻辑关系。学生也因此不至于在解题时被经验型思维误导,在教学中强调概念对学生顺利从经验型思维转型到理论性思维至关重要。

三、用几何教学强化思维

几何在初中数学中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其所需要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较高的,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比较有挑战性的,也就导致大部分初中生在几何方面畏惧思考,教师在几何教学时也就将教学重点向优秀生倾斜,殊不知几何内容是最适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时每一类学生都应该兼顾到,教师为此要用“广受众,点教学”的方法训练学生,广即将几何教学简易化地教授给每个学生,点即将教学重点放在变化多,对学生思维有充分训练意义的图形教学上,从而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图形思维方式。因为教师要兼顾到所有学生,所以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内容时必须要从简单易懂入手,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教学或者类比教学导入课程,让学生的思维对象从抽象的几何图形化为熟悉的器物,这样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学习时的压力,而对于变化较多、较灵活的三角形知识,教师则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训练学生发现图形的能力,循序渐进地给学生充分时间进行思维的转变。在平时的作业练习中,教师要注意题目难易参半,并且在初期提倡利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来勾画不同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在思考时有明确的目标,有逻辑性地做题,进而将这种思维能力推广到整个数学学习中。

四、拓展教学进行全面训练

学生有了思维能力的雏形并不够,只有后天不断训练才能成功培养出有很强思维能力的人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开放性习题以及新颖题的训练。学生可以通过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从创新性以及逻辑性两方面强化自身思维能力,这也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并且通过各种途径发现或者创造符合条件的题型,在解题方法上注重引导学生解题,可以通过一个有代表性的例题启发学生,但是切忌一步到位,给学生完整的思考流程。比如说,给学生讲这道题:如果将字母a,b,c,d,e按“aababcabc

dabcdeaababcabcdabcde...”这样的方式进行排列,那么第2004个字母应该是?教师只要给学生一些关于排列顺序上的启示就够了,剩余的题目流程可以交给学生去发现。通过训练这些有别于学生常见题型的新颖题,学生可以弥补自己思维上的漏洞,从而达到全面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对一个初中生来说,他最需要的并不是能做完一道道题目,而是思考每一道题的解题方法,当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题目,他都有能力去发现题目的中心从而很快地组织好解题方法,这是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蒋冬兰.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J].江西教育,2010(Z6).

[2]张廷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Z1).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案例(七年级下册) 篇11

一、倾听习惯

倾听习惯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人际交往的良好表现。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不认真倾听,肆意打断同学或教师的说话、发言,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积极性的表现,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比如,可以在某一学生回答之后,再让其他学生进行复述或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确保课堂教学的纪律,还能推动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此外,在教学当中,教师还需要以朋友的姿态去倾听学生的发言,发现学生的特点和闪光点,并用委婉的语言指出其不足之处,从而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二、阅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阅读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对于学生今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和学识养成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给予及时引导,以强化其阅读能力训练。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具备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后,才能掌握更多有效的阅读方式,促使其实现对文章重难点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鲁宾孙漂流记》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让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标注重点、摘记经典语句,比如“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着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从而逐渐提高阅读能力。

三、思考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只学习不思考的学习并不是学习。对此,教师就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首先,需要综合考虑难度、趣味、教育意义等因素设计问题,并尽量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与机会,引导他们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其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消化,促使他们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提升其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再次,需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思考的成果,让他们正确认识思考的重要性、必要性,帮助其体验成就感。最后,教师应给予适当的点拨,要善于从过程、思维方式、结果、深度、广度等方面为学生提供肯定的评价,以保障学生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司马光》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堂内容描绘司马光的人物性格。这一问题并不难,只要学生真正理解文章便可以给出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便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使之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四、提问习惯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当中,教师的形象比较威严,学生对教师普遍存在畏惧感,同时也将教师所说当做真理,持绝对服从的态度。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必然难以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而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好奇心、探索欲也必然会不断提升,对此,教师的首要任务便是改善课堂氛围,并放下威严形象,而以朋友身份融入学生的讨论当中,为他们提供提问机会和空间。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三顾茅庐》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可以是生字词、句子等描述方式,然后再通过探讨合作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教师在讲解完一个内容或一篇课文时,也可以让学生提出仍有疑惑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仍然需要保持和蔼的态度,否则便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好奇心,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便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各项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是小学生教育的关键,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教师需要正确认识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富有趣味性、教育意义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胡丹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12(50):984-985.

[2]程璐.“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小学生怎样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14(62):30-31.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案例(七年级下册) 篇12

关键词:特点,阅读步骤,解题技巧

任务型阅读题以填空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文章与表格所示信息的捕捉与处理, 即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试题由文章与表格两部分组成, 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填空, 一般篇幅较长。表格则形象地展现了文章的框架与条理, 一般有三种形式, 即:组织结构式, 网络式与射线式。

根据任务型阅读命题的特点, 我们可以把任务型阅读按其内容分为四种类型。下面就谈谈任务型阅读的特点、类型及其解题步骤。

一、命题特点

1. 捕捉信息题

这类题属于基础题, 学生通过阅读, 快速查找相关信息细节, 基本上能从短文中直接找到相关内容, 直接填空。

2. 组织信息题

这类题属于活用题, 旨在考查学生知识重组的能力。考生在捕捉到相关信息后, 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按题目要求, 将捕捉到的信息进行再加工, 通过替换单词, 如用意义相同或相反的词, 改变表达方式, 改写原句运用逆向思维的能力等方法得到答案。

3. 归纳信息题

这类题属于综合概括题,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概括文章主题, 能理解文章大意和作者思路。同时学生应具有推断、归纳、提炼文章主旨的能力, 也就是在语篇结构解读的前提下填空。

二、任务型阅读的类型

任务型阅读是新型的阅读理解, 它形式灵活多样, 阅读材料的选取包含各个方面, (如故事、科普、日常生活、风土人情、名人轶事、天文、地理等文章。) 但总的来说, 它由两部分组成:短文和阅读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类型:

1. 主题细节型

这类文章提出一个中心话题, 然后分别阐述各个细节或不同的论据, 主要是以表格的形式形象地对文章结构和层次的鲜明体现。

2. 事件描述型

这类文章不太多, 旨在考查学生按要求辨认语言结构、内容、事件的起因及发展的顺序或程序。

3. 因果描述型

这类文章也称为论点论据型, 考查学生对论说文的理解能力, 弄清各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

4. 比较异同型

此类文章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及分析对比能力。

三、解题步骤

1. 略读

快速浏览全文, 尤其首句和首段, 掌握全文的主旨大意, 理清文章基本结构。同时在阅读中, 尽可能多捕获信息材料。

2. 扫读

扫读图表, 分析表格结构, 理清其显示的层次关系, 准确定位其考查要求。如捕捉信息题可以直接去文中查找, 其他问题则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等。

3. 精读

这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 仔细斟酌用词, 认真分析, 仔细推敲, 确保填入最恰当形式。

4. 复查

学生再次通观全篇文章, 复读并检查所填单词的正确性。

四、解题策略

1. 剖析篇章结构

很多学生刚开始做任务型阅读题时, 不知道如何下手, 显得很茫然, 他们按照以往的经验, 先阅读文章再看图表, 在对图表不熟悉的情况下反复在文章和图表中寻找或比对, 这往往会导致理解得不全面。学生应先学会认识图表, 读懂图表, 再利用图表来整体感知文章, 了解文章的编排设计;学生应懂得图表与文章或文字材料的表达意图是相同的, 但图表的表现形式更加简洁, 清晰明了。

在平时的学习中, 学生要有意识地用图表把文章的结构清晰地表达出来;在平时的应用文阅读中留意大标题和小标题, 着重分析小标题是如何为大标题服务的;同时, 尝试给文章添加大标题和小标题, 有效地训练自己整体把握篇章结构的能力, 学会站在一个高层面看问题, 进而学会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可以在与教材同步辅导的练习册上找到由教材阅读材料改编的任务型阅读图表。

除此之外, 学生还应分辨和熟悉不同文章体裁结构, 当再次遇到体裁相同的文章时, 会用类似的角度去阅读, 避免盲目性。

2. 词义表达训练

有时, 图表中的句子结构与原文中的句子结构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学生根据句子结构的变化用不同的词形或者另外一个具有相同意义的词来进行表达。很多学生在填词的过程中, 往往照搬文章中词进行填写, 结果错误率很高。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可以采用取词义匹配, 句子改写和转换等训练形式来提高学生词义的表达能力。

(1) 词义匹配。词义匹配练习在教材中每个部分后都有词义匹配练习, 在这里我们就不多说了。

(2) 句子改写和转换。改写与转换可以是词性的转换, 句型的转换, 肯定句与否定句的转换, 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转换等。

词性的转换主要体现在如名词与形容词、名词与动词、同义词之间的变化等。在学习中, 也可以通过改变句子结构, 训练学生对相同意思的不同方式的表达。

上一篇:学部工作局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中共忠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