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成本核算论文

2024-10-03

制造业成本核算论文(精选8篇)

制造业成本核算论文 篇1

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探讨论文

摘要:本文在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崭新的物流成本核算思想,具体表现为不再局限于经常性核算方式,重新定义物流成本核算标准,深入分析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问题,将作业成本法的部分特点引入其中,对企业物流成本核算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

一、引言

物流成本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已经愈发重要,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应在节约物流成本上进行深入的研究。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预测,是我国物流产业取得巨大发展的一年,统计显示社会物流总额达48万亿元,具有巨大的可节约空间。因此,迄今为止我国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会计核算制度也只是停留在研究的层面上,并未涉及公司的成本核算流程。因此,对于生产制造企业而言,研究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大意义。

二、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体系设计

(一)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具体内容学界普遍认为,虽然企业核算成本方法很多,但是都有其共性,无论用什么方法核算何种成本,都要基于最基本的核算原则:即首先确定核算的目标对象,然后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核算流程、再次就是明确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式,最后确定成本核算的账户等。

(1)物流成本的核算对象。成本核算要归纳各环节所消耗的成本,然后其核算的每一个环节就可以看作是一个核算对象。成本核算对象应该从成本会计实体、会计期间、会计范围三方面来确定:一是物流成本核算实体的确定。成本核算实体的确定应注意承担成本的实体部门才是需要进行成本核算的。二是物流成本核算期的确定。分期核算原则是一个通用原则,无论是物流成本核算还是传统成本核算,在实际核算时都要严格执行这一原则。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物流活动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所以物流成本核算需要时刻更新物流信息,以做到准确而及时的更新核算成本;三是物流成本核算范围的确定。成本核算范围指的是一个广度的范畴,对于企业而言,成本核算涉及到是企业的各个环节。

(2)物流成本的流程。物流成本流程顾名思义是对成本的来源和去向的简介,把作业成本法应用到物流成本的流程之中,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在理论层面上对产品物流成本进行了限定。上述作业成本法核算的物流成本具有局限性,对直接成本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但是对其服务的产品的间接成本只能进行粗略的估算。这些物流成本被称为直接物流资源费用,它们有时并非通过物流作业直接计入其所服务的产品成本中。图1详细介绍了物流成本流程。

(3)物流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方式。作业成本法并不是以传统方式与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综合起来的,本质上作业成本法关心的是一种资源消耗,换言之,物流过程中并不是一直有效率的,耗费成本在所难免。一般而言,企业内部物流系统并不总是一致的,实际上每个企业都各不相同,只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就可以对企业各级的作业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企业内部物流系统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这就需要将各项资源归类,尤其是涉及资源费用的项目;物流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资源的损耗,企业每一个物流环节都需要配以应对资源损耗的补贴。一是分析与确定企业各级物流作业。作业成本法应用到物流成本核算中,需要一个分类的前提,即有必要分清企业各项物流作业,尤其是要将主要的物流作业从大量的作业中精准地识别出来。物流作业并不是某一个特定的环节,而是贯穿于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中。因为各企业的物流作业流程是不一样的,所以须先分析不同的企业的物流作业形式,分析工具往往是一个作业流程图,这个流程图是对各企业物流作业的一个综述,如表1所示。表1中整个框架的小方框表示的是研究分析的物流系统最开始和最终的投入或产出的开始与结束,这个系统的边界就是由这个小方框构成的,系统的起点和终点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人、公司、分级部门都属于这个范畴;圆环则表示中间的作业过程,即投入各种生产要素最后生产产品的过程,任何作业都不能拜托两个步骤,即先投入,然后才能生产。二是分析与企业物流相关的资源费用项目,并且归集资源费用。只有先进行作业界定,才能够对资源进行界定,对于物流作业而言,这是一件极其消耗资源的项目,对其具体数值的分析需要各种分析工具的配合与复杂的运算过程,所以不是简单就能够得到分析结果。但是不能只是单纯地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资源项目的确定分析,有时需要一种综合分析的方法,即把资源项目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得某些项目能够组合成一个资源库,或者进行更加灵活的项目分解,这样会使复杂的项目分解成单个且相对简单的核算程序。物流作业消耗的资源费用信息也能够通过另一种方法分离,称之为会计凭证,通过会计凭证可以更加简单迅捷的完成统计。三是分析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分配到各物流作业。资源费用是一种资源的消耗,一般而言可以把其分成两种类型,即直接资源费用和间接资源费用。如果以作业作为突破点,那么可以将其应用到直接资源费用之中,从而提高效率。间接资源费用也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首先,直接分配。一项资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抽象的供物流消耗的资源,而是服务于特定的物流流程。这种情况下可以把这项资源计入该成本对象的直接成本;同理,一项资源虽然可以被很多物流作业所消耗,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某项资源由于应付的区域的不同而可以分为不同的部分。其次,间接分配。某项资源相对而言具有通用性,即其相对于直接分配资源而言,是同时被多个物流作业流程消耗掉的,且这项资源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混合的,这种时候就需要一种合适的量化依据来处理这项资源,从而将其耗费分摊到各项物流作业中去。四是作业成本及其作业动因的确定。在计算物流作业成本之前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各项资源费用被全部分配给物流作业。同理,只有完成了这样的一个前提,在确定作业动因时才能够做到准确有效,在预计分配物流作业成本的流程时也是以此为前提的。在统计作业之前,需要对物流作业流程进行仔细分析,以确认物流作业的动因,即在分析确定物流作业动因以后,并以此为依据来统计分析统计作业动因,最后进行归纳求和的工作。

(4)物流成本的核算账户。物流成本的核算并不是一个单行的轨迹,而是一种并行的机制,仍须采用现行的财务统计方法和财务会计制度,因此可以从管理会计学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并以此角度为基准点,设计一套与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并行的且作为辅助作用的账户。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物流成本账户只是作为辅助作用,并不是现行成本核算账户体系的一个替代。一是物流成本会计科目的.设计。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优良的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其在物流成本核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依照作业成本法,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成本会计科目得以顺利进行,且由于各企业的业务物流流程并不相同,因此相应的核算要求和核算内容也是变化很大,因此应注意进行分类处理,即按照企业物流的特点进行解决,一般而言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两大类。二是物流成本核算账户的设置。账户设置要有充足的依据,本文物流成本核算账户的依据就是会计科目,所以对物流成本核算体系而言,它们的设置与分类不能随意,而应与会计科目的设置与分类相互联系起来。三是物流成本核算流程的设计。图2是一个详细的物流成本核算流程的流程图。具体而言,物流资源费用在分类时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即账户可以分为借方和贷方。账户借方的责任主要是对企业物流活动消耗的资源实际数额进行统计然后记录在案,而账户贷方主要的职责在于转入物流作业成本账户的实际数额的统计以及将之记录在案。

(二)物流成本的报表依据企业经常性的物流成本核算,加上其相关资料定期编制制定出物流成本报表,这个表能够全面表现出企业的资源消耗,以及物流作业流程的损耗,是一个有效率的会计方式,能够系统地反映物流作业消耗资源的情况。本文为了填补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需要,提出以下几种可行的物流成本报表。

三、结论

本文在不改变我国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思想,重新定义了对物流成本的核算标准,以期能够综合各方观点。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在进行传统核算方式的同时,引入另一种成本管理方法即作业成本法,能够对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单独集中核算,这样使得计算成本更加富有效率。

参考文献:

[1]肖健霞:《日本的物流成本政策分析》,《物流科技》第4期。

[2]朱东明:《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管理中的应用》,《财会月刊》第5期。

制造业成本核算论文 篇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生产与经营应将成本核算看成一个重要问题。 尤其是在制造业企业中成本核算更是一个不可小嘘的内容。 想要改善企业,就要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以及核算,成本管理与核算的更好,可有效提高制造业企业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发展。 如果企业想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努力提升制造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水平,以使企业得到好的发展。

1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一些不足

1.1 成本核算不受重视

现阶段, 一些企业主要利用成本信息进行利润的确定,而在现代成本管理方面则很少利用。 一些制造业企业虽然已经开始了成本核算,但是其管理机制还不完善,由于重视不够,使得一些企业连对成本进行控制的成本管理机构都没有,使得企业无法突破和发展,成本管理的制度体制不健全都是由于对成本核算不受重视导致的。

在对很多企业进行调查发现,有接近一半的企业不重视成本管理,制造业的小型企业尤其严重,在重视成本核算的同时,更要针对成本核算的人力资源管理给于足够重视,加强人员的后续补充力量,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并且调整管理中心,将人力资源管理与成本核算并重,打破企业成本核算的瓶颈,使得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目前,企业对生产经营的因素重视程度一般都是以开拓产品市场、成本管理、企业文化、技术研发为规律由强到弱排列的,由于企业对开拓市场的重视度更高,使得成本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始终得不到必要的重视。

1.2 成本核算理念落后

成本核算包括成本要素的确认,计量,归集和分派,企业对成本会计主要职能的认识, 是企业正确认识成本要素的基础,成本会计是通过核算全部生产费来求得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的会计。 由于成本会计有两个职能,一个是为财务会计服务,一个是为管理会计服务,但是现在大部分企业仍以服务财务会计为主,这种理念是一个绝对落后的想法。

所谓财务会计,是为对外的财务报告提供存货和销货的成本数据信息,而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决策者更好地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企业究竟以哪个作为中心,是取决于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先进程度的,在管理水平较好的企业中的成本会计则为管理会计服务,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信息,若是成本会计为财务会计服务,则会导致为决策者提供的信息不全不到位。

可见若是企业成本核算的理念落后,就会使企业在决策和把握时机方面大大落后于很多先进企业。 但是现阶段,很多企业还没有这种成本会计核算的意识。

1.3 成本核算方法简单

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较为简单的成本核算方法,其中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和分类法。 而在成本核算中最简单也是最基础的就是品种法,而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基础计算成本,这是最粗略的计算,它无法提供产品在各步骤的成本,所以在一些大批量生产及不需要提供分步骤成本资料的企业一般会采用这种方法,据调查显示,现阶段有近三分之二的企业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采用的是品种法,采用分批法的企业则很少。 所以在制造业企业中这种粗略的计算方法就十分不合适。

连续式大批量生产的企业可采用分步法,分步法计算成本的是以每个产品经历的生产步骤为基础的,而分批法是以产品件别为基础来计算成本的,适用于小批的单件生产,分类法是指按照类别归集和分摊费用,并计算成本,最后在分别计算每类中各品种产品的成本, 所以企业要根据不同的产品生产特点,来制定本企业适宜的成本核算方法,从而使得成本核算更精确。 又由于目前国内大部分制造企业的发展趋势是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因此分批法是较合理的。

1.4 成本核算范围过窄

由于成本核算的范围不大,这使得成本管理职能的作用受到了影响。 因为有规定严格表明企业必须使用制造成本法来对企业产品进行核算,所以存货和销货的成本也应当如此,由于传统的成本核算法分为三个部分,它们分别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但是这样的分类却导致忽视产前和产后的准备和销售环节,而只重视了产品制造的过程,由于核算范围只是企业内部的消耗, 对于外在环境成本的且没有考虑进去,再加上成本核算偏向于实物和资金成本,使得在人力资源的重视上大为不足。 因为制造成本法包括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因为生产成本都将会被计入产品的成本,但是由于制造业企业如果采用成本法,就会使产品成本信息不足,所以,只有扩大成本的核算范围,加入和产品相关的期间费用,才会使成本核算更精确。

现阶段,只有少部分的企业会对期间费用进行分摊,往往这么做的都是一些大中型制造企业,对于小型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所以务必要使全行业都认识到以前成本核算的错误,从而减少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

1.5 成本核算外延不够

在现阶段的制造企业中, 一般将产品成本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可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而其他的生产成本将作为间接成本归集在制造费用中,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确定产品成本的重要方法是准确分摊制造费用,目前只有四分之一的企业准确分摊制造费用,而其他的企业只采用单一标准进行分配。 又因为制造费用含盖内容较多(如机器设备和厂房的折旧、 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福利等), 所以在不同项目的情况下,由于消耗方式的不同,如果采用单一标准进行分摊, 就无法正确的反映产出与消耗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产品的成本核算出现误差。

因为人工工时的标准适用于产品成本以人工费用为主的情况,但是由于机器设备、直接工资都会在某种情况下出现差异,又一次的导致分摊结果缺乏准确性。 因为产量标准适用于产品品种单一的制造企业, 所以在机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如果用公司标准做为测量的基础,就不能更好地反映产出与消耗之间的关系,所以要将成本核算进行外延,从而使核算的范围更加全面。

2加强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措施

2.1 落实各层次成本核算目标

在一些制造业对企业成本核算不够重视的情况下,应当对企业实行责任成本管理制度。 通常应先明确各个责任成本中心, 比如对于大中型的企业一般建立三个层次的责任中心,先由厂部和各个科室组成第一个层次的成本中心,以财务部门为总的责任机构, 由他来对成本核算的各部分工作进行监督,加以具体的指导,在财务部门的协调下对各个科室的成本进行汇总并整理出来;车间作为成本中心的第二个层次,是负责各个班组的成本情况进行收集和汇总的工作的,班组作为最后一层的成本中心,是负责最细小的工作,也就是对单元的成本进行核算。

并且建立成本管理机制,加强对企业内部的成本支出的核算,使得企业资金能够正常运转,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可见企业的管理体系是有多么重要,这也是以企业对成本核算的重视为前提的;加强对成本核算的重视,还包括制定责任范围,包括对各个中心的生产经营角色和业务范围进行责任划分,明确每个部门的考核范围,使得最终的责任成本由其各部分的可控成本组成,为了强化目标,可以将不同环节的制造费用分配到各个责任中心,再配合责任成本核算和分析体系的建立,从而使成本核算更加精确。

2.2 改变落后的成本核算理念

现阶段成本会计的基本职能主要是服务于财务会计和服务于管理会计。 而往往大多数企业都选择成本会计服务于管理会计,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更好的发展,所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地将财务会计转化为管理会计服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吸取其他企业优秀的经验,在他人走过的成功道路上不断节俭,转变自己落后的成本核算理念,同时,要想使企业的会计职业升华,就不能单纯计算企业的财务数据,加入对企业成本的核算, 不断吸纳由管理会计提供的报表数据决策。只有这样才可以不仅为企业发展方向提供决策,更能为企业立下长远的发展目标而提供支持,所以要想让会计职业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就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层次及增强成本核算的管理理念,使得企业长远发展。

2.3 选择适当的核算方法

现阶段,基本上所有的企业都是采用单一的方法来计算成本的,由于实践的不同,如果采用一种方法计算所有,会导致眼中的不精确,尤其是制造业企业不同的生产规模,必须根据特殊情况采取合理的方法。 虽然简单的成本核算方法能快速的得到结果,但是如果面对同一产品不同生产订单的时候就会导致较大的成本差异,所以要想得到更精确的数据,就必须改进现有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并且掌握不同的核算方法。 企业可以将不同的制造费用进行合理的划分,再根据不同性质的作业标准制定相应的分配策略。

而如今的制造企业变化非常大,原先的分配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现有企业的发展,所以应当对成本核算的方法进行不断调整,如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它可以为企业降低一定的资源消耗,但是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管理水平以及拥有资源共享的网络管理平台, 因为这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核算方法,它是指将核算对象进行细化,分为不同的作业,由于每个作业会有不同的成本动因,以此来核算每一部分的物资消耗,最后再用汇总出的合计成本来反映本企业的最终产品成本。 同时对于费用分配的标准,一定要具有合理,还要简单易行,在分配材料和计算方式上都要操作简单。 同时企业可以采用以人工工时为标准作为分摊的依据,这种方法通常在产品成本以人工费用为主的时候采用。 同时引进科技力量,如采用新兴的ERP管理软件系统,可以为成本核算提高效率,所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自动化和科技化水平,加快公司的软件更新进度,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成本核算。

2.4 确定成本核算的范围

根据现阶段新型的企业财务规定,在对企业成本核算的时候, 制造业企业必须采用制造成本法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企业通过运用制造成本法,使得产品费用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不同的费用有不同的归属,生产成本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这是为了防止产品成本信息不足而必须采取的措施。 但是,现实情况却是,仅有少部分企业对期间费用进行了分摊, 这其中基本是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的身影寥寥无几。 如果企业在对以往这种不正确的核算范围进行认定的话, 将会导致企业成本管理的效率大大降低,从而使企业陈本核算不精确。 所以在财务报表中,有必要将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在制造成本法计算后才予以公布,不仅要将产前的费用计算入成本,更要考虑产后费用的计算,不能落下每一个环节,同时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成本支出,既包括人力资源成本也包括机械设备成本等。 同时还要继续加深企业核算的内容,不能仅仅是现阶段的表面功夫,可以根据现实情况,加大核算的力度,使成本核算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各层面。

2.5 将核算成本进行外延

针对企业的成本核算外延不够的情况,可以利用现阶段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使每个企业重视到知识产能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现如今无形资产及资源的创造发明成为产业经济的主力,由于生产成本的结构不能仅仅依靠无形资产摊销到的费用反应,只有通过正确的反映产品成本的实质,才可以将知识资本合理的应用到产品的分配中,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使得成本核算合理外延。

3结语

对于企业成本的核算和分析,是每个企业都应当重视的问题。 尤其是在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制造业企业更应降低产品的成本,立足长远,精打细算,以低成本作为自己的价格优势,同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核算管理办法,使每个月的成本都清晰的反映在纸面上,并且可以对未来一段时间内资金的运用情况做出一些预测, 以便在市场经济中稳住自己的份额, 扩大销售收入, 为企业更好地发展做出努力。 所以要坚持克服原有困难,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合理的成本计算,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利润额度, 逐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摘要:面对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制造业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发挥自己的成本优势,因为只有先做好成本核算,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才能为以后的环节打好基础,同时改善企业,大大提高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以成本核算问题,是现代制造企业需要关注的重中之重,只有加强成本管理,才能让企业得到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制造业,成本核算,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周裕军.制造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现状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36).

[2]邹薇.对制造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现状的几点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21).

[3]金晓庆.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及完善对策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5).

[4]辛志平.当前工业制造业成本核算问题及解决对策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

[5]韩进.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现状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4(3).

浅析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 篇3

一、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模式

(一)标准成本控制模式

标准成本控制可分为以下三个环节的控制:(1)在成本发生前,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研究和反复测算,制定出未来某个时期内各种生产条件(如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等)处于正常状态下的标准成本,以此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和基础;(2)在成本发生过程中,再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记录产生的差异。并作适当的控制和调整;(3)在成本发生后,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制定新的标准成本。

(二)作业成本控制模式

作业成本控制的理论基础是:企业产品的成本和价值不是孤立地产生的,成本的发生是由各种资源耗费的活动(或称作业)引起的,是作业消耗资源。每种产品的成本将取决于各自对诸如工艺准备、加工制造等作业的需求量,是产品消耗作业。因而为增加产品价值或减少产品成本,就要消除不必要的作业,重点放在对作业的有效管理上。即作业成本控制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改变进行作业或使用作业的方式,不断改进企业作业的效率和质量,以达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质量成本控制模式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持或提高产品质量所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产品质量未达到规定水平所产生的一切损失。其基本程序包括:(1)确定最优质量成本,并以此作为质量成本控制的总目标;(2)建立健全质量成本管理的组织体系。有了质量成本的控制标准,还应建立健全质量成本管理的组织体系,以确保目标的实现;(3)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在质量成本控制中为保证一定的质量水平,应适当的增大预防检验成本占质量成本的比重,这样可以减少事故成本的发生;(4)计算和分析质量成本差异。企业应及时计算和实际质量成本脱离预算的差异,并对此分项逐一进行分析,寻找原因,以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

二、制造业企业不同成本控制模式下的成本核算

前面提到三种成本控制模式均有各自的适用对象,不能说那种方法是更科学合理的。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情况(比如企业规模、员工素质、信息化水平等)选择适合自身的成本控制模式,并在此模式下开展成本核算工作。

(一)标准成本控制模式下的成本核算

制造业企业在标准成本控制模式下进行成本核算时的工作包括:

1、制定物料清单。该清单包含每个部件的物料编号、数量和计量单位,对于产品成本来说,物料清单决定了哪些材料将被计算进入产品的成本,以及计算的顺序。物料清单中可能会包括一些半成品,这些半成品本身也有物料清单,这样就构成了多层物料清单。

2、明确工作中心。在成本核算中,工作中心是一种抽象的组织机构,它可以被灵活地定义为各种实际的工作中心,如一条生产线,一个装配中心,或者一个车间。工作中心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很重要,和它相关的功能很多,比如生产进度安排、产能计划等等。对于产品成本计算来说,工作中心是计算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的基础。

3、设计工艺路线。工艺路线描述了生产一种产品所需的每一道工序以及执行这些工序的先后次序。除此之外。工艺路线中还包含了每一道工序在哪个工作中心执行,需要哪些材料部件以及其他一些与计算生产期、产能和生产成本相关的技术信息。

4、确定成本中心。成本中心是成本核算中归集和控制成本的组织机构。任何一个工作中心都必须明确地隶属于一个成本中心,事实上几个工作中心可以同时属于一个成本中心。在实际中,工作中心和成本中心的隶属关系通常应遵循能明确成本控制责任和方便成本核算的原则。成本中心有投入也有产出,投入固定资产、人员、水电煤等企业的资源到成本中心,这些作业完成了产品制造的过程,同时也将价值转移到了产品中去。

以上四个方面的工作是标准成本控制模式下成本核算的主要工作,即按照物料——工作中心——成本中心——产成品这个流程进行成本的核算工作。

(二)作业成本控制模式下的成本核算

首先,确认作业、主要作业、作业中心、按同质作业设置作业成本库,以资源动因为基础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作业成本库。第二,以作业动因为基础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其基本计算程序如下:作业成本控制模式下成本核算一个主要的特点体现在间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同其他成本核算方法比较。由于作业成本法是根据作业而非全厂或各个部门归集费用。作业成本法对间接费用的计算更加精确。最后,由于作业成本法认为作业是导致成本产生的真正原因,在这种前提下,就将现行方法下无法直接分配到产品中去的一部分费用,通过确认归属到单独的作业成本库中,使间接计人费用直接化,从而免去成本再分配。可见,该模式下的成本核算的基本思路就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即按照物料——作业——产成品这个流程组织成本核算工作。

(三)质量成本控制模式下的成本核算

质量成本控制模式下的成本核算是按照质量成本的构成进行成本核算,而非产品的形成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预防和检验成本;二是损失成本。所谓预防和检验成本是指为保证产品质量达到一定水平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以及为评估和检查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费用。如质量计划工作费用、新产品评审费用、质量审核费用以及各项检验费用等。而损失成本又包括内部质量损失成本和外部质量损失成本两部分。所谓内部质量损失成本是生产过程中因质量问题而发生的损失成本,包括产品在成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缺陷所造成的损失。以及为弥补这些缺陷而发生的各类费用支出,如报废、返修损失等。外部质量损失是指产品销售后因产品质量缺陷而引起的一切费用支出。如支付的索赔费用、保修费用以及折价损失。质量成本控制模式下的成本核算内容与质量成本的内容相吻合,而与前面两种模式下的成本核算显著不同。

三、制造业成本核算的误区

前面三种成本控制模式下的成本核算工作均包括有关企业间接费用的分配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一个误区,即人们往往把成本动因归结为生产数量。在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里,生产数量可通过产品的单位数来计量;而在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中,直接人工小时数或直接人工工资通常被用作生产数量的替代品。但是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高度自动化的现代制造过程中,直接人工成本比重日益降低(据统计,约占生产成本的5%~10%),而与自动化紧密相关的机器折旧费、动力费等需要分配计入不同产品的间接费用又大幅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仍以日益减少的直接人工工时或直接人工工资的比例来分配这些比例不断增大的间接费用,会使产品成本严重失真。随着现代企业产品中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设计开发阶段形成的成本重视程度的提高,使得产品的制造成本并非与产品生产数量直接相关,或者说至少不是只与产品数量直接相关。如果还按照传统方法计算产品成本,会高估低科技含量产品成本,而低估高科技含量产品成本。而这种成本计算的错误很容易导致企业生产决策的错误。

对于这个问题,制造业企业必须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即在高度人工密集型的生产过程中,对成本动因作这种假定不会严重歪曲产品的成本,甚至还会减少工作量,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而对于那些科技含量高,人工成本低的企业中则应当选择其他的分摊方法,如作业中心法或成本中心法等。

参考文献:

[1]张承红,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核算思维方式,会计实务,2006年第9期

船舶目标成本-造船成本核算方法 篇4

如果评估船舶采用重置成本法,则以普通钢质船为例,其重置全价包括材料费用、设备费用、人工费用、生产专用费、期间费用、利润及税金六大部分,其中材料费用、设备费用、人工费用为直接成本,构成船舶重置全价的主要部分。

一、材料费用

船舶的材料包括钢材、焊接材料、涂装材料、电缆、辅料及其他材料。

1、钢材

1)钢材净重

钢材是船舶的主要材料,按船舶主尺度估算法进行估算:

钢材净重的估算:

g=K1(L×B×H)(1)

其中:g-船体耗用钢材净重(吨)

K1-钢料耗用系数(见表1)

L-船舶总长(米)

B-型宽(米)

H-型深(米)

表1钢材系数 K1的取值

2)钢材实际消耗量

由于船舶零部件尺寸规格不统一和钢材供应的尺度问题,钢材不可能得到100%利用,在确定钢材实际消耗量时必须考虑钢材利用率。

G=g/钢材利用率(2)

其中:G-钢材总重(吨)

g-船体钢材净重(吨)

根据评估人员对有关船厂及金属结构制造厂的直接和间接调查,钢材的一次利用率在80~85%左右,二次利用率为3~7%,合计钢材利用率为85~90%。

2、焊接材料

焊接材料包括电焊条、焊丝、焊剂、钎料等,是构成船舶重置全价的重要内容。焊材的熔敷金属量以及在施焊过程中各种工艺性损耗是决定焊材消耗量的主要因素。焊接材料的选用必须与船舶所耗钢材的牌号相适应,全船焊接材料总消耗量的估算,主要依据全船钢材的总消耗量而定。

焊接材料费用 = G×K2×焊接材料单价(3)

其中:K2—焊材消耗系数

G— 钢材总重(吨)

焊材消耗系数K取值见下表

表2 船焊材消耗系数K2

我们可以发现,上表中船舶吨位越大或全船钢材消耗量越多,则焊材占钢材消耗量的比例就越小;反之则比例增大。

3、涂装材料

1)涂装材料主要指油漆,其净消耗量由式(4)确定,Gy1 = L×(B+H)×K3(4)

其中:Gy1-油漆净重(吨)

L-船舶总长

B-型宽

H-型深

K3-每平方米油漆重量

2)油漆实际消耗量

Gy = Gy1×I/K4(5)

其中:Gy-油漆实际消耗量

I-油漆稀释系数,取1.15-1.2 K4-油漆工艺消耗系数,取0.5-0.55

4、电缆

电缆价格=电缆长度×电缆平均单价(6)

电缆长度计算公式:

电缆长度 = K5×(DWT)0.15×(∑KW)0.3(7)

其中:K5-电缆消耗系数,见表4

DWT-船舶载重吨

∑KW-全船电源总功率(kw)

表4电缆消耗系数K5

注:客轮可按载客量换算为载重吨。

5、辅料及其他

辅助材料指不构成船舶产品本身而是在船舶建造过程所需要消耗的材料,如二氧化碳、氧气、乙炔、高压气、高压水等辅助材料,这项费用可按船用钢材总重量估算。

辅料费用=全船钢材总重量×钢材平均单价×辅料消耗系数(8)

其中辅料消耗系数根据经验取值为0.04-0.05;

其他材料是指如木材、有色金属等材料的费用。可按材料总额的2%~3%估算。

二、设备费用

船舶设备包括轮机设备、电气设备、舾装设备三大类,品种杂、数量多,如果一一询价,时间和经济都不允许,另外也没有必要。因为占设备数量20%的主要设备,其价值占设备总价值的80%以上,所以通过对主要设备进行询价,就可达到目的。另外,一些标准设备,例如通讯、导航设备,完全可以根据经验进行估价。

以46000吨原油轮设备估价为例:

1、轮机设备

表546000吨原油船轮机部分进口设备

表646000吨原油轮轮机部分国产设备表

2、电气设备

表7 46000吨原油轮电气部分进口设备表

表846000吨原油轮电气部分国产设备表

3、舾装设备

表946000吨原油轮舾装部分设备表

三、人工费用

人工费用根据造船工时数量确定。

人工费用=造船工时数量×工时单价

造船工时数量的估算方法,通常按全船载重吨来估算。

建造总工时Hr=0.18×(DWT)0.6287万小时(9)

其中:DWT-载重吨

四、生产专用费

船舶生产专用费包括设计费、船检费、出口船佣金、出口船银行保函费、保险费、钢板预处理费用、胎架及支撑费、船台费、下水费、船坞费、系泊和试航费、码头费、专用工具和模具费、吊运费、保修费、船东供应品的报关和仓储费、技术服务费、不可预见费等。

其中设计费用含三部分,基本设计费,详细设计费(送审设计)和生产设计费。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以船总技 [1986]1324 号文《民用船舶产品设计收费暂行规定》对船舶设计费用标准进行了规定,此规定以船舶设计的复杂程度和工作量大小作为设计费用依据。

船检费是指按船舶入级的要求,从设计图纸送审起,直到交船止,依据船级社的规定,进行有关的船舶检验工作和发放各种合格证书所需要支付的费用。

出口船佣金是按国际惯例,因介绍业务而支付给中间商的酬金,其费用含于船价之

中。

出口船建造合同的还款担保费,通常采用银行信用担保,银行对买方开具还款保函,并收取的保函费为出口船银行保函费。

按国际船舶建造惯例,由于船舶项目占用资金大,建造时间长,期间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的风险,如在建造过程中的损毁风险,试航过程中的全损风险等。为了确保船东和建造厂的利益,防止发生意外事故而造成经济损失,一般在船舶建造期间,都应投保船舶建造险。

船台费是指高架吊车及船台折旧费,大、中、小修费,动力费、人工费及其他相关费用。

下水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船舶下水时所需支架、木料、润滑脂、人工费等;二是观礼及招待费。

船坞费由进出坞、住坞、排楞、移位、倾斜试验等费用组成。

系泊和试航费包括主机设备、辅机设备、甲板机械、轴系等各项试验费用。

制造业成本核算论文 篇5

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它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形式是做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正确、及时地编制会计报表,满足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可以准确及时地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为企业领导层制定各类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制造业会计核算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势在必行、迫在眉睫,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制造业获得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制造业;会计管理;会计核算

一、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为国民经济的持续进步做出了不容小觑的巨大贡献。会计核算是制造业发展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之一。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可以准确及时地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为企业领导层制定各类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制造业会计核算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我国制造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2.1 会计核算基础比较薄弱

这方面问题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会计核算资料不够规范,由于会计核算原始资料出自企业各个部门,所以必须具备及时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但从目前来看,很多部门提供的会计核算资料不够规范和完整,总是遗漏一些关键材料,比如办公用品发票没有列明清单;产品退回时没有拿到对方的收款收据等;其二,执行规章制度的力度明显不足,目前,制造业企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一些会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内部稽核制度等,但这些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形同虚设,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其三,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容乐观,制造业部分会计人员在职业素养、理论水平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经济业务难以及时做出准确的业务判断,所以导致不良现象屡禁不止。

2.2 内部控制监督亟待完善

其一,制造业企业治理结构不够合理,比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层级没有形成合理的权责制衡机制,导致股东大会流于形式、董事会没有独立性、监事会作用薄弱,这就为会计造假和舞弊提供了土壤,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质量,严重阻碍企业的持续发展;其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力度不足,往往是在发生问题后才想到采取措施予以补救,导致会计信息存在失真风险;其三,内部监督力度不足。虽然制造业已经意识到建立内部核算监督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执行方面存在问题,比如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集体决策审批制度等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导致会计监督职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2.3 成本核算方法比较滞后

其一,成本核算理念不够先进。不少制造业企业领导者认为只要产品制造成本低,就能获得可观的经济利润,因而将成本核算重点放在产品制造过程的弹性资源消耗方面,即只顾及直接材料、制造费用和人工成本的核算,对生产前和生产后的生产制造过程忽视不见;其二,成本核算方法不够科学。制造业企业计算成本的传统方法是结合不同的成本对象,看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具体费用。直接材料费与人工费一般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这样的成本核算方法没有考虑到非财务变量和产品的个性化,可能导致核算数据失真;其三,核算时效比较滞后。很多制造业企业没有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业务经办人上报会计原始凭证与财务基本数据后,由各部门主管领导逐级审批。这样一来,企业业务通常是在发生一段时间后才能传递到财务部门,导致财务部门无法及时确认和记录经济业务信息,可能会给企业决策带来不利影响。

三、改善制造业会计核算的措施

3.1 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其一,对制造业会计行为进行规范。制造业要明确各种票据的使用方法,建立严格有效的凭证审核制度,并予以付诸实践,以此保证原始凭证的完整性与真实性,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其二,坚决贯彻执行会计监督制度。为了使会计核算工作顺利有效地运行,制造业企业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制订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案和考核指标,第一时间发现企业生产运营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严肃对待会计人员任用情况,没有会计证不得上岗,还要定期考核上岗人员,并采取一定的`奖罚措施。其三,加强会计人员教育培训工作。主要是针对会计人员进行基础知识与业务技能培训,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的方式,教师安排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审计案例让会计人员进行讨论,从中获得启发,提高能力。

3.2 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其一,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健全科学的企业治理结构至关重要,制造业要明晰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在企业运营中的权责,要形成职责分工与权力制衡机制。要成立内部职能部门,实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运作,防范职能权力过于集中。只有实现相互制约,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其二,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制造业要单独成立内部审计部门,使其不依附于其他部门,并授予其一定的权力,让其可以独立行使审计职权。必须指出的是,审计成员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能力,能够从容应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会计问题,可以为改善制造业会计核算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为企业正常发展献计献策。其三,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制度不付诸实践,等于是“纸上谈兵”,所以制造业要严格执行会计系统控制制度、财务保护控制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并将企业所有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工作表现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中,为内部控制提供基本支持。

3.3 进一步强化成本核算管理工作

其一,树立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制造业要意识到新时期背景下的成本核算,不是单单局限在生产制造成本方面,要将现实生产经营中产品所耗费的所有成本全部纳入到核算体系中,要牢固树立全成本管理,不仅包括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还有研发设计成本、生产准备成本、售后服务成本等,只有全面考虑,才能客观判断出产品的盈利情况。其二,选择有效的成本核算法。传统的成本核算法已经被市场所淘汰。制造业可以引入作业成本核算法,这种核算法强调企业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间接费用又包括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等,还强调人工工时、设备工时和生产批量等财务变量,以及质量检测时间、产品运输距离等非财务变量,可以使得制造业的成本核算更加精确。为了使成本核算法高效落实,制造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实现数据的快速传递。其三,构建成本责任制度。制造业可以将企业整体成本目标逐级分解,划分为一个个具体有效的子目标,再分摊到各个部门中,各部门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保障目标成本的顺利达成。制造业还要结合实际成本核算的具体数据,与各部门目标成本的执行状况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其中的差异性原因,进而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四、结论

在新形势下,制造业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制造业要挖掘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使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闫玉平.关于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若干问题的探讨与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

[2]徐晓亮.浅谈内部控制对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9).

[3]李相林.对会计造假问题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5).

[4]方媛.论会计舞弊的动因及其治理对策[J].商,,(24).

[5]邢瑞宇.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S1).

成本核算制度 篇6

为规范项目部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完善项目核算机制,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力度,确保公司两级管理、两级核算机制的落实,结合本项目部成本核算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财务收入的核算

月度或财务收入的确定,一律以公司工程技术管理科及财务科核准的月度或统计产值为准,两部门提供的统计产值包括以下内容:

㈠ 完成清单内工作量:完成已计量、已申报未批复的计量及已形成工程实体但未计量的工作量。

㈡ 完成清单外变更增加的项目

1、业主已确定单价的全部进入统计产值。

2、业主未确定单价的,按与业主协商的价格和一定比例进入统计产值。项目部就此作出说明并分别提供给公司工程技术管理科、财务科。

㈢ 可能拿到索赔金额的30%-50%部分进入统计产值,项目部作出说明并提供给公司工程技术管理科、财务科。

㈣ 对于没有确定清单单价的项目,项目工程部与财务部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依据工程的难易程度、与业主洽商的情况、企业内部定额以及当期的工程造价信息等,核定、编制一个把握性较高的内部清单单价,报请项目经理批复后,上报至公司工程技术管理科及财务科,公司工程技术管理科及财务科批复后发至各相关部门。各相关部门以此作为统计产值、确定当期财务收入的依据。

二、成本核算

项目工程成本核算执行两级核算制度,即由项目部具体实施成本控制和进行项目成本核算分析,由公司各部门进行整体合同核算和项目成本监管。

㈠ 成本核算程序

每项工程开工前,由项目财务部编制项目成本计划建议书,经相关部门和项目部核实修正,报项目经理和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形成项目成本控制计划。由财务部按部位预算分解工、料、机成本控制指标,发至相关部门作为工、料、机控制的依据。人工费和机械费采用费用方式进行核算,材料费采用费用和实物量方式进行核算。

各职能部门依据每月工程进度情况和成本控制指标确定当月工料机成本费用控制指标,然后与项目当月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

开工前,项目部要依据成本控制计划,采取降低成本措施,编制项目成本预控计划,确定成本降低额。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依据每月工程进度情况和成本预控计划确定当月成本预控计划,然后与项目当月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形成核算报告。

㈡ 成本核算内容

成本核算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五项内容。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施工费用,首先按照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和上述确定的五个成本项目进行归集,能够直接计入有关成本核算对象的费用直接计入,不能直接计入的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然后计算出该项工程的实际成本。下面分别规范五个成本核算内容和方法:

1、人工费用的核算

人工费内容包括工程成本中的人工费,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直接从事工程施工发生的局工、劳务分包费及清工费的费用。人工费用核算为:

⑴ 月度支付职工工资、奖金等费用,按公司工程技术管理科提供的工时统计表由项目部计算分配。

⑵ 农民工的清工费,由项目部提供,按项目部实际发生费用进入成本。

⑶ 劳务分包费由项目部提供,按劳务分包合同和工程进度情况按比例预提进入成本。

2、材料费核算

材料费内容包括工程成本中的材料费,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的费用。主要包括:主要材料、结构件、其他材料、周转材料摊销、租费和运输费等。材料费核算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材料收、发、领、存、退制度,才能有效的进行材料费管理和核算。

⑴ 主要材料核算:

① 现场来料验收,现场材料人员开验收小票,材料部门依据验收小票,开入库验收单并登记材料台账。

② 现场施工领料(供料),材料部门开领(发)料单。③ 材料部门汇总领(发)料单,同时结合工程施工情况,以工程计划部门本期已进入统计完成产值的工程部位进行材料耗用结算,按成本与收入相匹配原则,将项目已领用材料进行逐项分类统计,分出领用量、库存量、半成品量及实耗量,并按实耗量进入工程成本。如:对现场钢筋实耗量的统计=领用量—原材料库存量—半成品。否则尽管已履行领(发)料手续也不能进行耗用。

对上述要求,材料部门应建立库存情况月盘点制度,项目部每月定期盘点一次库存,以取得领、发、收、耗、存及成本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⑵ 周转材料核算: ① 租用公司的周转材料,依据公司材料部门的周转材料租费结算单计入材料费。

② 对于特殊周转材料,按照以下规定自行摊销,将摊销费按受益对象计入材料成本。

A、能多次周转使用的周转材料按月进行摊销。

B、不能周转使用且数量金额较小,购入价值在3万元以下的异型材料一次性记入成本。

C、模板等周转材料(包括外购、外协、自制的),均由材料部门单独立号、归集成本,并将成品及时办理入库。原则上分三次摊销,第一次摊销40%,第二次摊销40%,第三次摊销20%(可分为三个或三个工程进行摊销)。工程完工,由材料部门对项目退回的模板等进行验收。对于在某个工程中丢失、损坏,没有再利用价值的,由材料部门将此一次进入该工程成本。

D、对于直耗工程成本的档板、闸箱、电缆、10*15方木、冲车台等,材料部门应建立帐外物资台帐,按月统计,按帐内物资管理。

3、机械使用费核算

机械使用费内容包括工程成本中的机械使用费,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使用自有施工机械所发生的机械费和租入施工机械的租赁费,以及支付的机械安装、拆卸和进退场费等。⑴ 自有机械使用费的核算: 使用自有机械或运输设备进行机械作业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由项目部实际使用情况进入成本。

⑵ 租入机械费用核算: 从外单位或公司内部单位租入的施工机械设备支付的租赁费,应根据机械管理部门提供的“机械设备结算单”所列金额,直接计入工程成本。对于一些厂内发生的机械费用,如给项目运送各类杆件所发生的吊装费、运费等,机械部门应与各项目部核对各种设备台班的数量,以保证机械使用的合理性及准确性。

4、其他直接费核算

其他直接费的内容:现场办公费、招待费等项目其他直接费,⑴ 发生费用时能够分清受益对象的,在发生时直接记入受益对象的成本。

⑵ 发生费用时不能分清受益对象的,由公司财务部门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记入受益对象的成本。

⑶ 场地清理、材料二次倒运等发生的人工费、机械使用费、材料费难以和成本中的其他项目区分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这些费用与“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项目合并核算。

5、计量清单100章核算

计量清单100章发生的费用,基本上是工程前期一次性投入,整体合同工期受益的费用。为了统一核算口径规定为:成本据实列支,由财务科视工程具体情况酌情预做财务收入。

6、内部往来的核算 内部往来核算是指公司内部各项目部之间,相互提供材料、机械、人工等所发生的费用,通过公司转账结算的核算。为了统一和规范内部往来核算,防止转账结算时互相扯皮,漏进成本和收入问题的发生,特规定以下核算程序:

⑴ 本公司项目部之间,相互提供材料、机械、人工,原则上双方必须在现场互签凭证,确认所发生项目量的准确性,并将此做为转帐的依据。

⑵ 结算价格按公司《管理细则》中的相关规定和《企业施工成本定额》中的相关单价确定。

⑶ 双方每月结算一次,公司工程、材料、劳人等相关部门在结算前应根据各自分管的工作范围,对内部往来情况及时与项目部进行确认。

三、相关规定要求

1、项目部每月26日前将工程量统计和成本统计报表上报公司各职能部门。每月27日前项目财务部向公司财务科提供当月的财务收入报表。每月27日前,材料、机械和劳资部等部门应向公司财务科提供当月的各单项工程的材料消耗、机械使用等预提报表。

2、每月末召开收入成本核算会,由项目经理主持,参加人员有工程、财务、材料、机械等部门负责人,会议内容为:

⑴ 对当月的完成清单内工作量、完成清单外变更增加工作量、索赔工作量进行核定,以准确计算产值和财务收入。

制造业成本核算论文 篇7

一、成本核算与管理概述

(一) 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的含义是指对成本预算计划的实际完成效果, 也可以说是对成本控制结果的最终呈现。企业需要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最先需要关注的应该是产品制造运营管理过程中耗费的资金, 这项资金是不是属于该花费的范围, 同时考虑既有的成本该不该划入产品成本之列, 从而最终提高制造运营管理费及成本管控工作的质量。此外, 还需要关注既有费用的分类问题, 算好不同产品成本的单位值和总值, 从而为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信息基础。

(二) 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和成本核算息息相关的工作, 它包括对企业产品制造运营成本的核算、数据解析、决策、控制等等系列工作内容。制造业企业开展成本管理工作, 最直接的目标就在于全面发动企业内员工力量, 以提高产品质量为基本条件, 控制产品出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 尽量把成本控制在最小的范数值围。成本管理是制造企业诸多管理工作领域中的一环, 优质的成本管理, 有助于制造业实现增产节支。

二、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问题

(一) 企业成本会计理念落后

成本会计在制造业企业中, 含义是为了算出产品成本的单位值和总值, 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所有费用进行核算的会计。就国内当前制造业企业成本会计发展看, 专业理念不够先进, 许多企业都把重点放在了服务财务会计上面, 而没有认识到成本会计应该服从于管理会计。而如果某制造企业的成本会计已经做到了是在为管理会计贡献力量, 那么这个企业的先进程度也无疑是更高的。

(二) 成本核算的程序步骤缺乏科学性

由于成本核算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必须遵从科学的流程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是, 现在许多制造企业所用的核算方法相对落后。有资料表明, 国内大部分企业用分步法和品种法, 这些方法更适合那些生产量大、品种重复率高的企业。与之对应的, 很少的企业会用分批法, 这种方法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是最合适的。结合国内制造业企业发展形势看, 小型企业占多数, 很多企业都应该优先选择分批法。

而费用分配方法不对也是现在成本核算工作中的问题所在。许多企业对产品生产成本的分配不够科学, 也没有选对合适的分配对象;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企业内各单位冲突不断, 最终降低了生产效率。

(三) 成本核算的范围过窄

以前常用的成本核算法基本上涵盖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资金三部分。这样的划分办法其实并不是十分科学的, 因为它把成本核算工作的对象限定在了产品制造方面, 遗忘了前期准备和后期售卖阶段的成本;其次, 它遗漏了生产过程中外在环境成本因素;最后, 这种分类更多地偏重实物和金钱, 而漏掉了人力成本。

(四) 无完备的成本管理系统

为了更好地对成本进行核算和管理, 有企业会设置一些专门的管理部门, 但效果并不十分如意, 因为许多企业在机构设置方面做得不够深入, 他们采用的成本管理办法不明确, 构建的机制不科学。

三、完善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措施

(一) 更新成本会计理念

在制造业内部, 成本会计的主要功能就是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工作提供帮助。当前, 不乏有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都做得比较到位、效果良好的企业, 他们都遵从着让成本会计为管理会计服务的思想。这是值得许多制造企业学习的地方, 应该结合本企业的特征, 牢记把服务于财务会计转变为服务于管理会计的理念, 切实工作。

(二) 选择适当的核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标准

国内现有的成本核算方式集中有品种法、分批法、逐步或平行结转分步法、作业成本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各有利弊,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色加以正确选择运用。当然, 信息时代, 企业应该借助网络技术的力量, 强化成本核算的工作效果。费用的分配必须参照科学的标准, 企业确定的分配标准应该与分配费用保持一致, 尽量简化分配流程, 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保证分配材料易获取、计算简易。

(三) 确定成本核算的范围, 丰富核算内容

在使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时候应该注意:将产前、产后的费用计算入成本, 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成本支出。而且, 企业核算工作不能只是把眼光局限在浅层的财务管理上面, 还需要参考实际发展情况适当深化核算对象领域, 将核算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管理中去。

(四) 加强对成本管理的重视

目前, 国内许多制造企业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多数尚未建立成本管理机制, 致使企业内部成本支出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 从而影响企业内的资金运转, 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所以, 各个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结合已有的经验, 建立并逐步完善企业内的成本管理体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制造业企业应该加强对成本核算和管理现状的分析, 相关部门员工应该明确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相关概念, 同时认清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现状, 包括企业成本会计理念落后、成本核算的程序步骤缺乏科学性、成本核算的范围过窄、无完备的成本管理系统等等, 在此基础上, 提出完善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建议, 更新成本会计理念、选择适当的核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标准、确定成本核算的范围, 丰富核算内容、加强对成本管理的重视。

摘要:社会的进步, 各行各业都呈现出繁荣态势。我国制造业企业数量逐年增加, 行业市场竞争也逐步激烈, 做好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 将有助于降低成本, 获得竞争优势。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从阐述成本核算与管理概念入手, 进一步分析了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现状, 最后提出了完善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概念,现状,建议

参考文献

[1]张红新.浅谈企业成本核算的改进[J].科技创业月刊, 2010 (10) .

制造业成本核算论文 篇8

【关键词】成本制度;小型制造企业;应用

2013年8月16日,财政部以财会〔2013〕17号印发《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以下简称《成本制度》)。《成本制度》由2014年1月1日起在除金融保险业以外的大中型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施行,小企业参照执行。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既是企业的一项重要会计工作,也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企业的产品成本信息在企业战略决策中起着关键作用,现行的会计体系关于成本核算的要求零散的分布于有关具体准则中,缺乏系统的框架,难以起到规范企业进行成本核算行为的作用。会计人员在核算成本过程中的随意性,不仅严重影响了成本信息的客观性、可比性,使企业成本核算难以适应日益变革中的商业环境对企业成本管理的更高要求,导致相关人员无法进行企业间价值链分析,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决策。制定统一的《成本制度》,不仅丰富和完善了会计规范体系,也为企业成本核算行为明确了方向,更为小企业成本核算行为明确了方向。

一、《成本制度》关于制造行业产品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

《成本制度》整合了会计准则制度中关于产品成本核算的零散内容,根据制造业、农业、商业、建筑业及其他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进一步规范了产品核算对象、产品成本核算项目和范围、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确定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操作规范。对产品和成本进行了内涵界定。明确了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也就是产品不仅指企业日常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商品,还包括企业提供的劳务或服务;产品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不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

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对象一般按照产品品种、批次订单或生产步骤等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可以是一件产品、一项服务、一项设计、一个客户、一种商标、一项作业或者一个部门等,也可以是产品的批次或品名。

在产品成本核算项目和范围方面,规定每个成本核算对象都必须设立成本核算项目,对成本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制造企业一般设置直接材料、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

在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方面要根据生产经营特点,以正常生产能力水平为基础,按照资源耗费方式确定合理的分配标准。重申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规定,以及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实际成本核算方法,生产经营成本通过多次的分配,最终计算出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从新制度来看,发出的材料成本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还是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此外企业可以结合生产工艺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采用分类法、定额法、标准成本法等辅助核算方法。按照核算与管理结合起来考虑,为了做到算为管用,算管结合,企业还可以选择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成本核算应当与管理会计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战略成本管理方向发展。

二、《成本制度》在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探讨

我国小企业规模小、业务简单、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相对单一,小企业会计准则实行简化要求,比如在会计计量方面,要求小企业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等,但是在产品成本核算流程不规范,核算口径不统一情形下取得的财务信息,无法满足企业成本领先经营竞争战略决策对企业成本管理提出的要求。因此,依据《成本制度》建立健全企业成本核算的规范程序,才能有效实现企业成本信息的真实完整,增强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成本核算流程包括成本核算的要求和成本核算程序两个方面。

1.成本核算的要求

(1)算管结合,算为管用

成本核算工作必须以成本管理为基础而展开,为成本管理服务,使企业持续保持成本领先优势,不断提升竞争力。

(2)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成本核算必须正确划分以下四个方面的费用界限:①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②各月份的费用界限;③成本对象的费用界限;④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上述四个方面费用界限的划分过程,也是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归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贯彻受益原则,即谁受益谁负担费用,何时受益何时负担费用;负担费用的多少应与受益程度的大小成正比。

(3)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

企业财产物资计價和价值结转方法主要包括: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原值的计算方法、折旧方法、折旧率的种类和高低,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资本化处理后的摊销期限的长短;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划分标准;材料成本的核算办法等。对于各种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的结转,应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各种方法一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随意改变,以保证成本信息的可比性。

2.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产品成本核算,就是按照成本计算对象分配和归集生产费用并计算其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成本核算的主要步骤包括:

(1)开设成本明细账

按照产品品种、批次订单或生产步骤等确定产品成本核算对象,开设产品明细账,同时按根据管理要求设立制造费用明细账,开设的明细账按成本项目或费用项目设置明细科目。

(2)分配各种要素费用

每月根据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的原始凭证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分配各种要素费用。根据要素费用分配表分配的结果,录入会计核算系统生成会计凭证。主要操作如下:

①根据货币资金支出业务,按用途分类汇总各种付款凭证。

②按照材料的用途和材料的类别,根据归类后的领料凭证或期末原材料盘点表,按照企业制定的成本核算制度及相关分配标准,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分配材料费用。

③根据工资结算凭证,编制工资分配表。

④根据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编制折旧分配表,分配折旧费用。

⑤根据按权责发生制发生的待摊和应付费用款项,编制待摊和应付费用分配表。

(3)分配制造费用

根据“制造费用明细账”上归集的生产费用,可以采取包括机器工时、人工工时、计划分配率等分配标准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根据分配表分配的结果,录入会计核算系统生成会计凭证。

(4)分配计算各种产品核算对象的完工产品成本和在產品成本

月末根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生产费用,按照企业既定的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的分配方法,计算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实际成本,编制成本计算单。

(5)编制产成品成本汇总表,结转产成品成本

生产成本归集完毕后,依据各个产品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计算单编制产成品成本汇总表,运用企业确定的产成品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将完工入库产品的产品成本结转至库存产品科目。

3.核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选择适合企业产品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的成本核算流程

依据《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于2013年1月1日起实行)规定的费用确认原则和计量原则,参照《成本制度》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的相关制度流程。首先,根据企业自身产品生产过程的特点、生产经营组织的类型、产品种类的繁简和成本管理的要求,制定企业成本核算政策和成本核算方法,确定产品成本核算的对象、项目、范围;其次,获取企业产品相关消耗定额,及时对有关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按成本计算期结转成本。

(2)制定适合本企业的成本核算制度

结合小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在不违背重要性原则的前提下进行一些简化处理。例如原材料的核算,将构成产品成本比例较大的几种材料作为原材料,把非主要的原材料提前进入成本;对几个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材料,可以采用产品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辅助生产的费用归集,一般可以不设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辅助生产的费用直接列入制造费用科目核算。在产品数量很少、金额对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影响不大,或在产品期初期末数量比较稳定,可以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等。产品成本核算方面,可根据产品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合理简便的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的分配方法,确定产成品成本计算方法。

(3)会计核算与生产管理密切联系,算管结合

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老板个人制定成本预算,财务人员通常只能充当记账员,至使企业成本预算与成本核算脱节,成本预算没有作为成本核算的依据,产品生产过程控制与财务核算工作脱节,缺乏系统的企业成本核算制度,无法进行有效地成本核算管理。为了解决以上弊端,小企业主首先要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充分利用会计的核算、监督功能,其次要求会计人员应主动了解生产标准,及时取得各项消耗的预算定额,例如工时定额、材料消耗定额等,及时反馈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使企业保持低成本优势,增强竞争力。

(4)合理确定产成品成本核算方法

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企业一般是根据顾客的不同需要进行生产,小批量“单元生产”和批别成本核算是产品成本核算的主要特点,适宜采用分批法进行产品成本核算。管理环境较先进的小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特点和条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以弥补因用产量作为分配基础来分配无因果关系的间接费用,而导致夸大高产量产品成本的缺陷,为决策提供更精准的数据。

(5)加强管理层对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的支持

公司管理层或治理层应从管理企业角度要求财会部门做好与成本核算相关的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 如在内部控制方面,资产进出仓手续及凭证、领料汇总表的传递和核对等,在定额管理方面,及时核定工资定额、材料定额、费用定额、成本动因、目标成本等。懂得要求财会部门提交成本核算数据和成本分析报告,及时了解企业产品成本的变化,促进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达到不断提升企业成本领先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华.对建立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设想经济.研究导刊,2012(21).

[2]潘丽娜.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深入管理及控制.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上一篇:人事部年度总结下一篇:【工作总结例文】汽车售后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