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圆试题

2024-09-17

五年级下册数学圆试题(共13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圆试题 篇1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圆》单元教材教法

版本:苏教版

教材解读

本单元的内容分四段安排:第一段,认识圆的基本特征以及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学会用圆规画圆;第二段,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应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第三段,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应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第四段,对前三段的学习进行整理与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圆的特征以及周长、面积公式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本单元最后还安排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画出美丽的图案》,让学生运用画圆的方法,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并通过交流和欣赏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与数学之美。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测量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增强空间观念,感受数学文化,发展数学思考。

4、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

用操作支撑对圆的认识和对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探索。

[要领指导]操作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与图形有关的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在认识圆时,应让学生在画、折、量等操作中感受并探索圆的基本特征;在探索圆的周长公式时,应让学生自制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并通过操作、测量和计算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在探索圆的面积公式时,也是通过数、剪、拼等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正是操作活动,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够得以顺利展开;正是操作活动,学生对有关数学知识和规律的体验也就更加真切而深刻。教学难点

逐步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要领指导]教材分两个例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圆的周长公式。例4借助直观形象地描述车轮的周长,通过比较体会周长是由直径决定的。这使学生在探索圆的周长过程中,活动的目的更加明确。例5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记录数据,计算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教材同样分两个例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圆的面积公式。例7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圆的面积与圆的半径有关,是圆的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例8着重引导学生把圆等分成若干份,拼成长方形推导面积公式。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周长、面积公式,并在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后继学习的作用

从认识直观图形到认识圆这样的曲线图形,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也能给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注入一些新的内容,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单元的知识也是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内容的重要基础。

五年级下册数学圆试题 篇2

关键词:新授课,练习课,家庭作业,车轮直径

望课堂内外, 小组忙忙;大组小组, 讨论声声。您瞧:三个一群, 五个一伙, 小组成员忽多忽少;您听:三句讲一题, 五句指迷津, 小组声音忽有忽无。在这样的课堂中, 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的讨论探究中成就了学生互帮互助的合作能力。在各项活动中, 我班孩子都能“巧”然应对, 展现出他们独有的自信, 洋溢出幸福的笑脸。这些成绩的取得, 都源于教师的“懒”。

一懒:在新授课中要适时适课而“懒”

学生能自学的新课, 教师不抢着讲;学生能讲清楚的, 教师不重复讲。经过四年级一年的培养与训练, 各小组已经养成了很好的合作习惯, 所以, 在五年级的很多课中, 我都是放手让学生自学。比如:刚学完“圆的认识”这节课时, 由于刚认识圆规, 学生迫不及待地想一展它的神威, 也想认识一下“圆”这位新朋友。刚宣布完学习内容, 学生已翻开课本看了起来———圈画重要知识点, 找出疑问之处。我在教室里巡视, 观察各小组的反应, 只听第二小组组长说:“你们看完了吗?”她先选的4 号种子选手李×, 让她说出自己圈画的重点。李×说:“我知道圆也是平面图形, 但它是由曲线围成, 没有顶点。我还知道怎么画圆, 将圆规两脚分开, 针尖固定, 另一只脚转圈, 边说边画。”孙×同学快速补充说道:“你们看我画的圆, 针尖的地方叫圆心, 用字母‘O’来表示, 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 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 把书上的知识点快速地复述了一遍。

二懒:在练习课、试卷讲评课中要适时适题而“懒”

在练习课中, 采用多种形式, 让练习课首先具有趣味性, 其次是大胆放手, 让学生自练、自查与自纠,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例如: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练习, 选用闯关练习法, 看哪一小组先闯过所有关, 到达胜利的彼岸, 摘得一颗智慧星, 要求小组成员无掉队。教师根据小组长的汇报和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问题, 做出机智讲解。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再也不会走神了, 真是事半功倍。试卷讲评课往往是比较枯燥乏味的, 教师在上面讲得是抑扬顿挫、口若悬河;而孩子们却是无精打采、昏昏沉沉。改变这种现状的方法是, 老师“懒”一些, 把课堂交给孩子, 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做。具体做法是:先小组内自纠, 纠正因马虎而错的马虎题目;再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 向本小组成员请教;本小组都错的题目, 可通过跨组学习来解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查自纠能力, 又培养了一部分学生的讲解能力, 还使学生的团结互助能力得到了发展。例如,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圆的单元测试”, 发下试卷后, 先进行试卷总评, 表扬一些表现突出的同学, 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各小组按上述方法订正完成后, 进行汇报, 提出试卷中的疑问之处。一堂试卷讲评课, 看不到教师在三尺讲台上滔滔不绝“演讲”的身影, 下课后却收上来一张张用红笔圈画的试卷。

三懒:在家庭作业的批阅中要“懒”出成效

努力让学生对每一次作业都产生兴趣, 这是作业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设计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家庭作业的乐趣所在。每次的家庭作业布置, 一定要做到题精而量少, 便于组长批阅、讲解、汇报。

例如: (6月16日家庭作业)

1.只列式不计算。

(1) 在一个长4 厘米, 宽3 厘米的长方形里, 画一个最大的圆, 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 一个圆形花圃, 它的直径是12 米, 用一半的地方种一串红, 种一串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 一根铁丝, 正好可以做成一个边长是157 厘米的正方形。如果把它做成一个圆, 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厘米?

(4) 一张圆桌的半径是40 厘米, 在它的周围加上一圈铁丝, 至少需要铁丝多少米?

2.小明骑自行车通过一座长816.4 米的大桥。已知车轮直径约是0.65 米, 车轮平均每分钟转80 圈, 求小明通过这座大桥需要多少分钟?

……

五个小组长互对答案批阅后, 再给自己的组员批阅, 对本小组的书写和正误情况做简单的汇报 (带着作业纸) 。第3 小组徐×× (冠军组、优秀组长双重头衔, 对工作认真负责, 原来我班的学困生——李××, 经常不认真完成作业, 成绩可想而知, 在她的管理和影响下, 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 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说:“老师, 今天的课外作业, 做得有点不好, 特别是计算错误率高, 张××错的最多, 你看这几题……”我听了各组长的汇报, 并看了他们的批改情况, 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教案做了及时的调整, 把两道错误率高的题目加进了下次练习和重点讲解的行列。这样重点突出了, 难点更容易突破。老师“懒”了, 学生“勤”了, 学生能力有了, 教学效果增强了, 何乐而不为。

老师让一步, 就可能让出学生讲题的精彩瞬间;老师退一步, 就可能退出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老师慢一步, 就可能慢出学生自我探索的沃土。

参考文献

五年级下册数学圆试题 篇3

一、知识百花园。(每空1分,共25分)

1.A是一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它的最大因数是(),最小倍数是()。

2.在0.4、1、5、、20、51这几个数中,( )是整数,( )是奇数,( )是偶数,()是质数,( )是合数。

3.==( )€?6=()(小数)。

4. 0.97立方米=( )立方分米2时=()分

5kg200g=( )g 3.25L=()mL

5. 1里面有( )个 ,再添上( )个 就是最小的质数。

6.按小动物身上的编号,给它们从大到小排排队。

()>()>()>( )>( )

7.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前面的玻璃不小心被打破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 )。

8.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9.把一个长是120厘米,宽是20厘米,高是60厘米的长方体锯成最大的正方体,且锯后无剩余,最多可以锯成()个。

二、快乐选择A、B、C。(每小题3分,共15分)

1.如果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1,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A.a B.bC.ab

2.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A.2 B.4 C.8

3. 的分子加上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 )。

A.加上28B.扩大到原来的4倍C.加上12

4.下图中阴影三角形的面积占大正方形面积的( )。

A.B. C.

5.下面四句话中,正确的一句话是( )。

A.偶数都是合数。

B.甲数是乙数的倍数,甲数一定是合数。

C.表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体,体积也一定相等。

D.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小会计师。

1.直接写出得数。(3分)

-=2+= 10.5-5=

2-= -=3€?=

2.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8分)

+ -+++

1 -(+)4.52++5.48+2

四、生活中的统计。(共10分)

下面是百家福电器商场2006年12个月销售空调和电视机的统计图

1.空调和电视机在8月份的销售数量相差多少?(2分)

2.哪个月两种电器的销售量最接近?(2分)

3.空调和电视机的销售情况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形成特点的原因。(6分)

五、动手实践乐趣多。(共14分)

1.现提供以下材料:足量的水、一个标准的长方体容器、一个碗。你能通过操作,求出碗的容积吗?说说你的操作过程。(4分)

2.请在这个长方体里面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再算一算剩下部分的体积。(4分)

4.按要求画出图形。(6分)

(1)画出下面左图的对称图形。

(2)将右面的图形绕中间的圆的圆心旋转画出花朵。

六、解决问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请你在三位数7□5中填上适当的数字,使得到的三位数同时是3和5的倍数,你能想出多少种填法?

2.一种洗菜池长60厘米,宽30厘米,高25厘米,这种洗菜池最多可盛水多少升?出厂前要在它的内部四周和底面贴上保护胶带,每个洗菜池至少需要贴多少平方厘米的胶带?

3. 足球场长90米,宽45米;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篮球场的面积是足球场面积的几分之几?

4.卡卡茜画一幅画,构思用了小时,画草图用了小时,着色用了小时,她画这幅画共用了多少小时?也就是多少分?

5.小兔子分萝卜,每5个一堆多一个,每6个一堆还是多一个,小兔子至少有多少个萝卜呢?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题 篇4

一、填空:(每空1分,共33分)

1、11厘米=()米53分=()()时27千克=()()吨

2、方程3X=7.2的解是(),那么2X+3.5=()。

3、有12枝铅笔,平均分给6个同学,每枝铅笔是铅笔总数的()(),每人分得铅笔总数的()()。

4、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全长的()(),每段是()()米。

5、一根5米长的钢材重13千克,平均每千克长()()米,平均每米重()()千克。

6、分母是5的最大真分数是( ),最小假分数是( ),最小带分数是( )。

7、12和42的公因数有(),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8、自然数A=B-1,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9、育红小学五年级(1)班学生人数在45~60之间。参加植树活动时,如果每6人一组或8人一组都刚好分完而无剩余。这个班有()人。

10、一节课的时间是23小时,把()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份,一节课相当于这样的()份。

11、在下图的中填上适当的数,直线上面填假分数,下面填带分数。

12、湖滨公园菊花的盆数是月季花的4.5倍,月季花有x盆,月季花和菊花一共有()盆,月季花比菊花少()盆,当=50时,菊花有()盆。

13、要统计一到六年级星期五借图书的本数可选用()统计图;要统计一个月来某个年级每周借书量的变化情况应选用()统计图。

14、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至少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质数。。

二、判断。(每题1分,共6)

1、“五(1)班学生中男生占59”,把男生看作单位“1”。()

2、假分数的值都大于1。()

3、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1块饼的35。()

4、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因数肯定比这两个数都小。()

5、比的分数单位大。()

6、44-X=12,方程的两边可以同时加X,方程的解不变。()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1、把一根绳子对折三次后,这时每段绳子是全长的()。

A、12B、13C、16D、18

2、李明比张华大,李明今年x岁,张华今年y岁。后,张华比李明小()岁。

A10Bx-yCx-y+10

3、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5,最小公倍数是90,这两个数一定不是()。

A 15和90 B 45和90 C 45和30

4、如果a=4b,(a、b都是不为0的自然数),那么a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因数是()。A.4B.aC.bD.ab

5、一个自然数的倍数总是()它的因数。

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小于

6、小明把6X-8错写成6(X-8),结果比原来()

A、多8B、少8C、少40D、多32

7、9X是假分数,X有()种可能。

A、8B、9C、无数D、10

8、“1×3×5×……×99×2”的积是()

A、奇数B、素数C、偶数D、质数

四、计算:(共16分)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是假分数的化成整数或带分数。(4分)

8÷13=24÷4=30÷19=65÷7=

2、解方程:(12分)

1.2÷x=0.5X-3.5+4.5=121.3X-0.4=0.9X-0.1X=1.08

五、应用题:(1—5题每题5分,6、7每题6分,共37分)

1.少先队员在果园里帮助摘苹果,上午摘了18筐苹果,下午摘了22筐。上午比下午少摘了100千克,平均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用方程解)

2.四年级共植树360棵,比三年级的2倍还多30棵,三年级植树多少棵?(用方程解)

3.一张长75厘米、宽60厘米的长方形纸,要把它裁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边长为整厘米数,且没有剩余,裁成的正方形边长最大是多少?至少可以裁成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

4.甲、乙两人沿着400米的环形跑道跑步,他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分钟290米,乙的速度是每分钟250米,经过多少分钟甲比乙多跑2圈?(用你喜欢的方法解)

5.实验小学四年级比五年级学生多30人,四年级的人数是五年级的1.2倍。这个学校四、五年级各有学生多少人?

6.下面是A、B两市上半年降水量情况统计图。(每小题2分,共6分)

(1)()月份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相差()毫米。

(2)A市()月到()月降水量上升的最快,上升了()毫米。

(3)B市第一季度平均每月降水()毫升,估计7月份降水()毫米。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试题 篇5

姓名:对题数:

3.4-1.4=7.82-7.2=2.19+9.1=10.1-0.89=0.68+0.42=8.1-5.1=0.728-0.24=0.8+0.18=0.89-0.25=1-0.98=0.048+0.52=5×400= 19.9+11.1=187÷1000=1+3.89=0.081×10=0.8×7=1.50.7×8=10.30.9×0.3=3.510×0.05=0.130.7×4=0.0512.5×8=2.30.4×50=304.1×2=0.351-0.08=3.50×9.8=3.90.5×0.4 =48.1÷9=2.53.6+6.3=0.050÷3.5=0.99×0.5=1.254.1×2=0.350.9×0.3=11.25×8=0.2100-35.22=2.50.22×4=0.90×3.52=2.50.34÷17=2.50.34÷0.17=30.40.72÷0.6=2.60÷3.65=7.821.4÷0.7=3.65.6÷1.4=0.48

75÷10=×7=1.32×2=5×0.2=2.01×7=0.21×4=4×4=3.25×0.1=2.6×0.2=7.5×0.01=1.25+0.39=4.8÷0.25=3×4=6×4=3.5×0.3=1×8=2.6×0.2=7.5×0.06=9×0.4=8.2×0.4=2.4-0.52=3.99÷5=8.4÷0.5=8.4÷4=1.2÷1.3=0.6÷1 =0.001÷0.06=5.6÷0.8=4.4 0.96÷0.8= ×8= ×0.6= ×0= ×100= ×0.3= ×0=×3= ×0.1= ÷0.25= +5.2= ÷4= -0.025= ×0= ×0.06= ×3= ×0.1= ×0.5= +1.8= ×5=×1=

÷7=÷0.7= ×6=×0.3= ÷0.1= ÷0.9=÷0.11=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测试题(8分钟)

姓名:对题数:

4.2×3 =3.2×0.4=0.3÷0.01= 4÷0.5=5.1÷0.17=0.28÷1.4= 0.9÷0.45=9.6÷16=1÷0.01 =0.01÷1=7.53÷0.5=100÷3.89=3.526.4÷4﹦1.51.8×5﹦7.22.2×6﹦8.44.5÷0.9﹦2.52.5×4﹦0.34.5×2=3.4×0.4=1.2÷0.04=0.9+2.01=6.3+7=2.190.65×0.2=9.8-0.98=1-0.10.7+3=1.26.3÷0.021=1.55×0.7=0.433.6-0.36=8.1-2.2=0.66.8+8.6=2-1.08=43×0.01﹦3.7299+0.1﹦3.2-2=61.9×4﹦8.80.125×8﹦1.82.3÷0.1﹦84.2×3﹦2.011.8÷0.3=3.721.1×0.7=3.2×50=3.21.25÷0.5=1.29

÷1.5=0.81÷25=4.8÷1=37.2÷0.3﹦1÷0.9﹦25÷0.4﹦9×4﹦25÷0.1﹦37.27.8+0.22=212.6-0.9=0.42÷7=2.97÷100=+9.1=5×0.8=0.9÷0.03= ×5=3.69.4×0.2=8.8÷0.4=×0.2=0.7÷0.11=4×40=2.5-3.6×5.1=12-0.05÷3=16-4.5-5.5= ÷4=13-0.5-4=

2.32-0.4=×0.5=1÷3=7.2-1.2+6.7=÷9= ÷0.16= ×99+37.2= ×0.4÷1×0.4= ×4÷0.25×4= ÷5-1.9÷5﹦ ×3.3×0﹦ ×99+37.2﹦ -0.64-0.36﹦2-1.64-0.36﹦1.25×3.3×0﹦ 20-3.7-7.3=

×0.75÷1.5×0.75=×0.1= ×7+10.7= ÷3= ÷0.9-4= ÷0.3+0.5=1.8÷0.9×0.5=(1.6+0.5)÷5= ×8-0.6= ×0.125×8= ×1.2×0.25= ÷1.8= ×4=1.9+5.1÷51=

×0.01÷0.1=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综合试题 篇6

1.图形的变换的基本形式有()、()和()。

2.自然数a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最小倍数是()。

3.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75dm3=()L=()ml=()cm

3750ml=()L(分数)0.85dm2=()cm

25.57的分数单位是(),它含有()个这样的单位,再加上()个这样的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6.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则表面积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7、在7.2、5.6、5.6、8.3、4.2、6.6、5.6中,众数是()。

8.58 = 5×58×()= 5+()8+16 =()÷()=()(小数)

9.分母是8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10.36的因数有(),这些因数中质数有(),合数有();()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1.如果自然数A是B的6倍,则A与B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12.分数单位是16 的最大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

13.把两个棱长是5厘米的正方体粘合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14.下面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15.某学校同学们做操,把学生分为10人一组,14人一组,18人一组,都恰好分完,这个学校至少有()个学生。

二、我会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1千克的45和4千克的15比较()。

A、一样重 B、1千克的45重 C、4千克的15重 D、无法比较

2.甲数是乙数的倍数,那么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A、甲数 B、乙数 C、两数的积 D、13.五年级一班有男生23人,女生22人,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A、2223 B、2322 C、2245 D、234

54.一瓶墨水大约有()。

A、60ml B、60L C、60dm3 D、60m

35.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

A、质数 B、合数 C、奇数 D、偶数

6.a9 是假分数,a10 是真分数,那么a的值是()

A、9 B、10 C、1

1三、我会计算。

1.直接写出结果。+ 23 = 1 - 56 = 79 - 49 = 12 - 13 =+ 18 = 35 + 25 = 34 - 14 = 1 + 47 =

2.算一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57-(37+16)34+25+14 38+27+58 6-(34-25)

9-56-35-25-16 712+311-512+811 10- 71238 + 15 14 + 1115 + 34 + 415 715 + 1921 + 22

13.解方程

χ-(318 +19)=16 2χ+27 =97 35 -x= 1-3

44.计算下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cm)

四、我会动手。

画出下图绕点O顺时针旋转900、1800和逆时针旋转900后得到的图案。

五、我会解决问题。

1.小红、小刚和小军参加了少年宫举办的“快乐暑假”夏令营活动,小红每隔2天参加一次活动,小刚每隔4天参加一次活动,小军每隔5天参加一次活动,他们如果在7月10日在少年宫相遇,那么下一次几月几日相遇?

2.小明阅读一本课外读物,第一周读了这本书的25,第二周读了这本书的13。还剩下几分之几没有读?

3.王阿姨用一根长3米的彩带包装礼品盒,第一次用去了14米,第二次用去了13米,第三次用去了512米,一共用去了多少米?还剩几分之几?

4.在公路“村村通”建设中,王庄村计划投资修建一条长3km的水泥公路,公路设计标准为:路面宽4.5m,厚30cm,每方混凝土造价420元。请你为王庄村预算一下,至少要准备多少万元资金?

5.一个长方体铁皮桶长5米,宽0.8米,高0.4米,它能装水多少升?做这个铁皮桶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铁皮厚度不计)

6.同学在春游登山活动中,上山每小时走4千米,用了3小时;下山速度快些,只用了2小时。那么在这次登山活动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7.五年一班有学生48人,其中有女生28人,男生占全班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8.一根绳子,第一次截去 317 米,第二次截去 19 米,还剩 1417 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9.下面两个统计图反映的是甲、乙两位同学期末复习阶段数学自测成绩和在家学习时间的分配情况。

自测成绩统计图 学习时间配统计图

看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从折线统计图看出()的成绩提高得快。从条形统计图看出()的反思时间少一些。

(2)甲、乙反思的时间各占他们学习总时间的几分之几?

五年级下册数学圆试题 篇7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好!下面我们就做一个小游戏。

出示方法与规则:请两个小组选出代表上台,下面的同学比划图形,谁猜得多那组就获胜。(多媒体展示)

游戏结束,刚才的小游戏获胜的是哪个组?好,咱们比一比后面的环节哪个小组能获胜。有没有信心?

刚才游戏中出现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再加上平行四边形、梯形,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这些图形叫做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评析】教师从游戏入手,在游戏中体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既回顾了旧知,又唤起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小组探究,体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认识面、棱、顶点。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大家都不陌生.现在,举起你手中的长方体,(环视)闭上眼睛用手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生:滑滑的,有面。

师:刚才有同学说,有“面”真棒!你知道什么是面吗?(老师摸一摸,告诉同学什么是面。)(教师板书:面)

师:再摸一摸还有什么感觉?

生:有边,有点硌手

师:真棒!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一条边,这条边叫做“棱”。(板书:棱)

师:还有什么?

生:这里尖尖的。

师:这里是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评析】通过自己动手感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建立面、棱、顶点的概念。

2、小组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你想知道他们各部分的奥秘吗?好,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完成“合作探究”第一部分—活动一。

小组展示并根据提示完成板书。

师利用课件总结。

面: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棱:长方体有12条棱,每相对的4条棱相等。

顶点:有8个顶点。

【评析】学生自己在小组合作中获得新知,体验自主探索的乐趣,教师通过多媒体验证学生的认识,学生能形成新的知识结构,顺利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长方体的长、宽、高。

出示长方体框架,问:看这个长方体框架,仔细观察,相交于同一顶点的棱有几条?指出这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现在,把手中的长方体平放在桌子上,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它的长、宽、高。

哪个小组愿意上台展示一下!

展示:同一个长方体,摆放位置不同,长、宽、高不同,

指出:平放在桌上的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中,垂直于桌面的棱的长度叫做高,其余两条长的为长,短的叫宽.

4、小组探究正方体特征

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探究长方体特点的方法研究正方体的特点,完成“合作探究”第二部分—活动二:

小组展示并根据提示完成板书。

师小结。

出示长方体变成正方体的动画。

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的长方体相比长、宽、高有什么变化?

生:长、宽、高相等,长方体变成了正方体。

师:那说明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评析】利用动画演示的方法让学生体验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5、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有什么关系?

同学们,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看一下黑板,你能根据板书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通过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觉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呢?

三、达标检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自主练习第2题

2、课外实践:思考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评析】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发展了空间观念。

四、自我反思,体验收获的快乐

小学五年级下册的数学试题 篇8

A.15 B.30 C.60

2.用0,3,4,8组成的所有四位数都能是( )的倍数。

A.5 B.2 C.3

3.有一篮子鸡蛋,三个一起拿,4个一起拿,5个一起拿都正好那完,这筐鸡蛋至少有( )。

A.120个 B.130个 C.60个

4.把一根长2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了100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 )。

A.200立方厘米 B.10000立方厘米 C.2立方分米

5.长方体的长缩小3倍,宽扩大3倍,要使体积扩大3倍,那么高( )。

五年级下册数学圆试题 篇9

一、填空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叫做它的表面积。

3.物体所占()叫做物体的体积。

4.4是28的(),28是4的()。

5.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其中最小的倍数是()。

6.一个自然数不是(),就是()。

7.把60分解质因数是()。

8.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9.5080毫升=()升=()立方分米0.05立方米=()立方分米=()升

10.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

11.一个合数至少有()个约数。

12.一根方木长3米,底面为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二、判断

1.正方体是由6个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2.长、宽、高相等的长方体是一个正方体。()

3.用四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4.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5.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三、应用题

1.一间长8米、宽6米、高2.8米的办公室,需要粉刷四壁,已知门窗共42平方米,需要粉刷的面积有多大?

2.一段长方体钢材,长1.6米,横截面是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每立方厘米刚重7.8克,这块方钢重多少?

3.一块棱长是0.6米的正方体的钢坯,锻成横截面是0.09平方米的长方体钢材,锻成的钢材有多长?(用方程解答)

4.一种木箱,长1.2米,宽0.8米,高1米,如果外面四周都刷上油漆,刷油漆的面积是多少?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检测试题 篇10

一、填空题。(12分)

1.由三条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从它的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它的(),这条对边叫做它的()。

2.三角形具有()性。

3.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第三边。

4.三角形按角分为(),(),()。

5.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6.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它的顶角是40°,它的.底角的度数是()。

7.最少用()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一个。

8.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和等于()度。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4分)

1.两个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四边形。()

2.正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3.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可以是140°、25°和35°。()

4.小红说:“我能画出一个有两个钝角的三角形”()

5.大的三角形比小的三角形内角和度数大。()

6.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

7.三根长分别是2cm,3cm,5cm的小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指号里。(14分)

1.一个三角形最多有()个钝角。

①1②2③3

2.做房屋的屋架是运用了三角形的()。

①有三条边的特性②易变形的特性③稳定,不易变形的特性

3.下面是各组小棒的长度(单位:厘米)()能拼成一个三角形。

①3、6、10②6、7、8③2、6、3

4.一个三角形最大的内角是1200,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①钝角②锐角③直角

5.钝角三角形有()条高。

①1②2③3

6.当三角形中两个内角之和等于第三个角时,这是一个()三角形。

①锐角②直角③钝角

7.有一个角是600的()三角形,一定是正三角形。

①任意②直角③等腰

四、猜一猜。(10分)

1.下面的三角形都被一张纸遮住了一部分。你能确定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吗?

(6分)

2.有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200,还知道第二个角是650,那么你知道它是什么三角形了吗?解答。(4分)

五、画一画。(12分)

1.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6分)

底底

2.在下面的点子图中分别画出一个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6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计算题。(26分)

1.∠1、∠2、∠3是三角形的三个角,已知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的度数。

(1)已知∠1=800,∠2=540,求∠3。(4分)

(2)已知∠1=550,∠3=1050,求∠2。(4分)

2.我会算。

你能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下面各图形的内角和吗?(8分)

3.在直角三角形中,(10分,每题5分)

(1)已知一个锐角是550,求另一个锐角的度数。

(2)已知一个锐角是另一个锐角的2倍,求其中最大的锐角的度数。

八、解决问题。(12分)

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75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0厘米,一条腰长8厘米。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底边长是多少厘米?

3.如图,ABC为直角三角形,求∠1和∠2各是多少度?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篇11

一、口算。

80-30=89-7=62+7=

71-8= 53-6= 79+2=

7-6+40= 70+18-60=

72+6-40= 30+39+5=

二、想一想,填一填。

1.9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它比100少 个一。

2.85比60多,8比46少。40比9多,30比74少。

3.34比7,也就是7比34。

4.56加上,与34+30的和同样多。

5.99减去,与99加上 同样大。

6.90加上,比100少1。

7、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百位是第()位。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一个数个位上是2,十位上是8,这个数是28。()

2.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

3.一个数里面有9个一,8个十,这个数读作89。()

4.45与54都有数字4和5,所以它们一样大。()

5.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相差1。()

四、文字叙述题

1.被减数是50,减数是6,差是多少?

2.62比7大多少?

五、把下列各数按要求排列起来。(10分)

(1)47、39、66、21、60、97、79

()<()<()<()<()<()<()

(2)45、27、58、69、84、56、9

2()>()>()>()>()>()>()

六、比一比。

45+4○5082—9○6153+9○6168+8○7552—9○

43七.我是小法官(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1、小兰做了27朵红花,小新做的比他多一些,小新可能做了多少朵?

29朵25朵40朵

2、明明做了90道口算,兰兰做的比他少得多,兰兰可能做了多少道?

52道80朵100道

八、应用题

1.家里一共有38个苹果,送给张奶奶8个,还剩多少个苹果?

□○□=□(个)

答:还剩个苹果.2.鱼缸里共有26条金鱼,其中6条是黑的,剩下的是红色,红色鱼有多少条?

□○□=□(条)

答:红色金鱼有条.篇二: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检测试卷

一、认一认,写一写。(每空1分,15分)

二、填空:(每空1分,16分)

(1)、1元=()角1角=()分

20分=()角4元=()角

1元3角=()角79角=()元()角

53分=()角()分50角=()元

(2)、填上合适的人民币单位。

一盒彩笔7()7()一支铅笔8()

一个书包54()8()一个足球85()

三、在○里填上“>”、“<”、“=”:(12分)

4角5分○45分 8元6角○90角

9角9分○1元 57元○5元7角

61角○6元 1元3角○3元1角

四、连一连:(8分)

2元1元2角35元9角5角

五、计算:(每空1分,8分)

6角+9角=()角=()元()角

1元2角+8角=()角=()元

13元—7元=()元9元+6元=()元

1元5角-5角=()元

六、换钱游戏:(每空2分,16分)

1、一张可以换()张。

2、一张可以换()张。

3、一张可以换()张,可以换()张。

4、一张可以换()张,可以换()张。

5、一张可以换()张,可以换()张。

七、钱币知识我知道:(5分)

1、我国使用的钱币叫()。

2、人民币的单位有()、()、()。

3、人民币按质地可以分为纸币和()。

八、解决实际问题:(20分)

1、买一只要8角,小敏付了1元钱,售货员应找回多少钱?

□○□=□()

答:售货员应找回角。

2、买一本要6元,一架玩具要9元。买这两样东西一共要付多少元?

□○□=□()

答:买这两样东西一共要付元。

3、6角

6元4角8角

(1)小刚用一元钱买了一本练习册,应找回多少钱?

□○□=□()

答:应找回角。

(2)买1枝铅笔和1块橡皮,一共要用多少钱?

□○□=□()

答:一共要用角。

(3)两张5元纸币买一个文具盒够吗?

□○□=□()

答:。

3.小红和小刚共有14张画片,小红有8张,小刚有多少张?

□○□=□(张)

答:小刚有张.4.幼儿园有23个灯笼,坏了3个。还剩多少个?

□○□=□(个)

答:还剩个

5、小兰和小军跳绳,小兰跳了17下,小军跳了9下

(1)两人一共跳了多少下?

(2)小兰比小军多跳多少下?

6、小红班有48人,小明班有40人

(1)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2)小明班比小红班少多少人?

7、一箱苹果36元,一串香蕉9元,一盒草莓8元,一箱梨20元

(1)一箱梨比一盒草莓贵多少元?

(2)一箱苹果和一串香蕉一共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篇三: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检测题(人教版)

一、连一连。(12分)

1、把钱数和相应的人民币连起来。(6分)

100元2元1元

2、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请连起来。(6分)

7角6角8角

4角3角2角

二、换一换。(9分)

1、1张1元能换()张5角,能换()张1角。

2、1张10元能换()张1元,能换()张2元。

3、1张5角能换()张2角和()张1角。

三、填一填。(40分)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0分)

1元=()角20分=()角

1角=()分50角=()元

4元8角=()角9元6角=()角

75角=()元()角27角=()元()角

2、数一数下面有多少钱。(6分)

10元5角2元5角2角2角

5元1角2角2角

()元()角()元()角

3、数人民币。(8分)

一分一分地数,数到10分,()张一分等于1张一角。

一角一角地数,数到10角,()张一角等于1张一元。

一元一元地数,数到10元,()张一元等于1张十元。

十元十元地数,数到100元,()张十元等于1张一百元。

4、换人民币。(16分)

一张一角可以换()张一分。

一张一元可以换()张一角。

一张5角可以换()张1角。

一张1元可以换()张1角。

一张10元可以换()张1元。

一张10元可以换()张2元。

一张5角可以换()张2角和()张1角。

一张1元可以换()张2角和()张1角。

一张1元可以换()张2角或()张1角。

一张10元可以换()张2元和()张1元。

一张10元可以换()张2元或()张1元。

四、算一算。(14分)

3角+4角=()角10角-5角=()角

5角+3角=()角 8元-5元=()元

8元+2元=()元 7角-4角=()角

15元-6元=()元

8角+8角=()角=()元()角

7角+5角=()角=()元()角

1元5角-5角=()元

五、圈一圈。

1元钱可以买到哪些学习用品?(5分)

六、看图回答问题,并列式解答。(20分)

1.每件物品各买一个,最少要带多少钱?(5分)

2.用10元钱买了两样物品,可能买的是什么?(5分)

3.用20元钱买哪三样物品剩钱最少?剩多少钱?(5分)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篇12

一、填空:

(1)2个是(),里面有()个。

(2)35分钟=小时45平方分米=平方米

(3)比米短米是()米,米比()米长米。

(4)分数单位是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5)

(6)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与分母相差2,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63,这个分数是(),它与的差是().

(7)有三个分母是21的最简真分数,它们的和是,这三个真分数可能是()、()、()。

二、口算:

三、判断题:(在题后的括号里正确的打“√”,错的打“×”)

1、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2、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4、整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不适用。()

5、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各题计算正确的`是()。

A、B、C、

2、8米的()1米的。

A.大于B.等于C.小于

四、计算下面各题。

五、解方程。

六、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七、解决问题。

1、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米,第二次用去米。

(1)两次共用去多少米?(2)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多少米?

2、寒假中五(1)班同学读书情况如下表。

读书本数读书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一本

两本

三本

四本

(1)读()本书的人数最多,读()本书的人数最少。

(2)读一本书和两本书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3)读两本以上(含两本)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4)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读书活动吗?

3、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还剩下几分之几没有看?剩下的比已经看的多几分之几?

4、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第三天要把剩下的全修完。第三天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

5、一个果园要种桃树、苹果树和梨树,其中种的桃树和梨树占总面积的,苹果树和梨树占总面积的。梨树的面积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6、某小学各年级学生人数情况如下:

一、二年级有300人,三、四年级有320人,五年级有200人,六年级有180人。

年级一、二三、四五六

占全校学生总人数

的几分之几

(1)算出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学生人数各占全校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填在表内。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测试题 篇13

0.1×208=7.2÷36=4.8÷16=

1.3×50=0.5×20=0.81÷0.09=

4.2÷4=0.98÷7=0.39÷1.3=

2.5×40=4.7×2=0.4×0.5=

二、简算题(6分)

0.46×7.5+0.46×2.5三、计算题(每道小题6分共12分)

1.1.08÷(3.94+34.3×0.2)-0.08

2.4.8×(11.03-15.6÷7.5)

四、应用题(每道小题8分共24分)

1.五年级一班有学生40人,平均身高1.38米.二班有学生38人,平均身高1.4米.五年级这两个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一个机耕队为某村翻地,前5天翻了44.8公顷,后6天每天翻10.5公顷,前后平均每天翻地多少公顷?

3.一个商店把一批苹果分成三等来出售,出售的数量和单价如下表.这批苹果平均每千克的售价是多少元?(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单价(元)

1.8

22.4售出的数量(千克)

120

五、其它题(第1小题10分,2-4每题12分,共46分)

1.一个电视机厂原计划每个季度生产电视机600台,实际去年四个季度生产电视机的数量分别是570台,630台,648台,585台,完成下面的统计表.2.下面是王晓红上学期数学作业成绩记录,把这些成绩分类,制成一张统计表.优良优优良优良良中良

优良良优良中良良优良

良中良良优良良优优良

上一篇:独家代理销售合作协议书下一篇:外贸业务员的接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