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英语?举重

2024-09-25

奥运英语?举重(通用3篇)

奥运英语?举重 篇1

举重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将杠铃以双手举过头,举起的杠铃重量为胜负依据,男子举重在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时便被列入正式项目。直到的悉尼奥运时,女子举重才被列入正式项目,虽然早在1987年世界举重锦标赛就已经有女子项目。举重运动员要完成两个举重动作:抓举和挺举。

第一次正式的国际举重比赛是在18于希腊举行的第一届奥运会上进行的。当时的举重比赛不分级别,举的.方式也只有单手举和双手举两种,并分别计算成绩。英国的尔·埃里奥特以71公斤的成绩获得单手举冠军,丹麦的弗·杨森为双手举冠军,他举起了 111.5公斤。直到 19,第三届奥运会比赛仍采用这两种举重方式。鉴于当时没有比较完善的举重竞赛规则,从19到19,没有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举重比赛。

下面是由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里约奥运会举重赛程,希望大家喜欢!

奥运英语?举重 篇2

关键词:奥运女子拳击,女子举重,正负效应

从1896年禁止女子参加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到2012年女子参加所有的奥运项目的第三十届伦敦奥运会100多年期间, 女子奥运项目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历程。形成当前男、女对等的奥运项目设置局面, 但是这种局面就真能体现出性别的均等吗。

1 男女生理差异与奥运女子拳击、女子举重

人从一出生就有男、女之分, 初生儿除了生理不同外, 意识方面都一样, 可是在社会化之后, 男、女便有了不同的特征, 这种差异不同于人胖、瘦、高、矮, 具有绝对特性, 也就是说男、女的生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正确全面地理解男、女平等, 不能不遵循男、女在身体、心理上的差别这样的客观事实, 可是也必须反对性别歧视, 但是在追求男、女平等的过程中, 不能用机械的形而上学的方法将男、女平等理解为任何领域的绝对等同。

拳击、举重运动一直以来, 以其力量阳刚之美、展现运动员强健的肌肉美, 女子在力量、速度和爆发力等方面都不及男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女子的肌肉横断面积和快肌纤维不及前者外, 还一个就是内分泌方面的差别, 运动能够引起睾酮 (T) 、生长激素 (GH) 、脱氢表雄酮 (DHEAS) 和胰岛素生长因子-1的不同程度升高, 然而这些激素升高的量在男、女之间却差别很大, 会造成与男、女在运动表现上的差异, 特别是在需要强大肌肉力量、爆发力等运动项目上。因此女子项目的设置应该根据女性的生理特点来设置, 也就是设置一些韵律性的、柔美性的、耐力性的、技巧性的等之类的运动项目。而不能依据性别均衡性的原则进行项目对等设项。

2 现代审美意识下的奥运女子拳击

由于运动系统的构造区别, 所以男、女身体动作呈现出不同的美学特征, 在竞技方面, 具有性别差异性, 男子动作常表现以力量和速度的特点, 而且技术难度较大, 大多表现男子的阳刚美, 女子运动员常常展现其连贯、柔韧、平衡的特点。

在当前的审美文化中, 用阳刚与阴柔表现两种美学风格。阳刚、阴柔和西方美学的壮美与优美这一对范畴相近。阳刚美集中在豪放、雄浑、壮观等风格, 阴柔集中表现在飘逸、舒缓、柔和等特点。阳刚之物常具有雄伟、博大、壮观等外部特征, 而阴柔之物常具有精致、柔美、细腻、圆润等特征, 且通常容易和人形成协调一致的关系。基于男女身体的结构和机能的差别来讲男性表现出阳刚之美, 女性表现出阴柔之美, 是符合男、女本质生理差异这样的客观事实的, 遵循了人类自生的进化规律。因此从审美的角度来讲, 奥运设项应该实事求是、区别对待, 根据男、女不同的生理构造相应的设置比赛项目, 展现各自的审美价值, 实现两性的和谐发展, 而不是一概而论, 男、女项目无差别的发展。

3 女子举重、女子拳击对运动员身心影响的实例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女子举重、女子拳击对运动员身心影响, 对江苏省女子拳击运动员及南京市女子拳击队的问卷调查结果, 女子举重队15名运动员均有过运动损伤, 大部分人多次不同部位受伤, 不同部位损伤人次、比例。

从表1中可以看出腰、腕、肩、膝是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受伤常见部位, 这些部位之所以易受伤, 一方面和运动员的技术、状态、负荷大小等有关系;另一方面女子运动员骨骼肌肉的构成、强度、力量等方面相对于男子运动员较弱, 从事举重练习时更易受伤, 也有很大的关系, 这和万妮、林振敢、胡贤豪等人的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15名女子拳击运动员, 在生理周期也要正常训练, 这让女子拳击运动员疲于应付;在回答拳击运动带来的伤病时, 损伤人次、比例。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主要是面部的创伤, 如眼伤、擦伤、鼻出血等, 其它也有手指关节、腕关节的挫伤等, 面部的损伤和女性的爱美之心产生激烈冲突, 女拳运动员被打成龇牙咧嘴的样子有损女性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

女子拳击、女子举重的收入偏低:在被调查的15名女子举重运动员中每个人的收入基本都在1000多元;15名南京市女子拳击运动员基本没有收入, 这和奥运会首枚女拳金牌获得者亚当斯等人遭遇具有一致性。

心理影响方面:在15名女子举重运动员和15名女子拳击运动员中大部分人都有一些困扰, 15名女子举重运动员中有11人不太满意自己的身体形态, 她们在不断提升竞技能力的同时, 不得不接受身体外形的不断“壮大”和爱美之心的冲突;15名女子拳击运动员中9人认为她们的性格具有双性特征, 6人认为她们的性格像男性, 拳击蕴涵着浓郁的男性气质, 要求女拳手摈弃她们身上原有的女性特征, 而表现出好斗、凶狠的性格, 对女性性别角色的认同日趋弱化, 显现出过度的男子化认同倾向, 以至于出现美国拳击女王Underwood乱伦及性虐待的一些事件, 拳击训练与比赛导致女子拳击运动员的社会性别角色取向产生较大偏移。

兴趣爱好与群众基础方面:15名女子举重运动员中只有5人是兴趣驱使下练习举重, 其他10人都是由于举重是奥运项目、教练安排或是其它原因练习举重;15名拳击运动员1人回答为兴趣 (占6.7%) 、8人是教练安排 (占53.3%) 、4人选择因为它是奥运项目、2人是从其他项目转过来练习拳击的。在和南京市女子拳击徐教练的交流中发现, 大部分的运动员都是在苏北农村找来的。这些说明女子拳击、女子举重的群众基础较差, 好苗子比较难找, 这样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两个项目的运动员“钱”途未卜。就像文章开头所讲的, 奥运会首枚女拳金牌获得者亚当斯就不得不靠打好几份工养家糊口, 其中包括客串肥皂剧;印度选手迈瑞库姆甚至就是一个女警察。最著名的女子拳击手莱拉·阿里 (拳王阿里之女) 比赛奖金也不过25000美元, 而她的对手出场费往往只有寥寥数千美元, 西方国家的女子拳手依然只能把拳击作为第二职业, 女子拳击难改边缘化现状。

同时当前社会还存在着“玻璃天花板效应”、“社会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等隐性性别不平等的性别文化现象, 现在的社会还是表现为隐性的男权社会, 女子拳击、举重脱离不了当前的社会背景, 像女子拳击在一些国家表演时, 许多观众关注于女拳击手的身材和生活方面的趣事多于女拳击手的技战术, 就像中国体育报记者杜文杰所讲:“女子拳击在名字上虽然继承了拳击运动, 但是相比男子拳击的血腥, 女子拳击依靠性感和野性的视觉冲击吸引了所有的男人, 不仅仅是拳击迷。”媒体关注点永远都是迎合着主流观众的需求, 处心积虑的挖掘女性运动员的和比赛不太相关的信息。因此女子拳击、举重还是束缚于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

从女子拳击、女子举重带来的弊端我们可以辩证的认为奥运会将女子项目男性化的做法体现了性别均衡性原则, 但是在追求性别均衡性的背后女性运动员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这样的均衡性值得商榷。

4 结语

奥运会新近设项的性别均衡性原则形成了男、女运动员平等参与奥运会的机会和选择权, 促进了女性广泛的参与到奥林匹克运动会, 从项目设置这个表面看, 两性的性别差异基本消失, 实现了两性的平等, 但是这种平等只是项目上、数量上的平等, 本质的、深层次的平等还远远的没能实现, 奥委会的这种项目设置方法就像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 通过制定统一的男、女体育参与政策、统一的活动内容、统一的活动时间、场地来实现男、女平等的参与体育活动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 女性参加体育活动是一项政治任务而非自觉的娱乐休闲活动, 通过国家的行政统一性手段提升女性的体育参与率, 广大的女性是迫于压力被卷入到体育活动之中, 很少是自觉主动的参与。在国家这种行政命令下, 广大女性是靠强制性的命令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缺乏内在需要, 这种体育参与的被动性决定了参与主体性的缺失表现出强烈的同质性。导致目前奥运设项的无性别差异化的局面, 使得性别的差异、不平等形成了新的、特殊的表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宋铁男.社会学视阈下的女子拳击竞技群体性别角色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8 (6) .

[2] (美) 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女性主义思潮导论[M].艾晓明, 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王广虎, 李小兰.从女性主义运动视角析现代奥运会结构性嬗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 (2) .

[4]周京.国际妇女与奥林匹克运动现行政策及发展[EB/OL].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 2004.

[5]马良.中国当代女性体育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贡献与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6 (8) :17.

[6]孟文娣, 郭永波, 邹新娴, 等.现阶段中国妇女大众体育参与总体状况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3) .

[7]郑家鹏.继承融合挑战——从性别文化视角看中国当代女性体育的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 2007 (5) .

奥运英语?举重 篇3

8月20日,孟苏平回到老家,父亲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想起她的艰辛和不易,数度哽咽……

流血流汗自己扛,

父亲激励有方法

1989年7月17日,孟苏平出生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刘山村。父亲孟家根和母亲开了一间豆腐坊,父亲负责做豆腐,母亲负责卖豆腐,有时候也给单位的小食堂、饭店等送货。

俗话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父母白天先把豆子泡好,半夜起床磨豆子、分离豆渣、点卤水,忙完这些工序,就到了早上6点,热乎乎的一筐豆腐才出炉。因为用的是柴火锅,烧的都是木头、板材,一到阴雨天气,火不好烧,都是烟,不仅熏得人直流眼泪,豆腐也做得更慢。

孟苏平从小就很懂事,经常夜里爬起来帮父母做豆腐。母亲心疼她,让她赶紧去睡觉,她总说自己不困。因为夜里休息不好,父母白天都困得直打瞌睡。因此,孟苏平从不带小伙伴在家里玩,就怕影响了父母休息。

2003年5月,孟苏平从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中学毕业,因身材比同龄伙伴高大健壮,被马鞍山市体育运动学校选中,开始训练举重。

孟苏平比较胖,个子也高,饭量也大,在学校食堂经常吃不饱饭,她也不好意思让打饭的师傅多给她点儿,经常下了课再出去吃碗便宜的蛋炒饭。刚开始训练时,因为用力过猛,她常常拉伤腿部、臂部肌肉,手部虎口位置也曾被撕裂,手指上全都是血口子,让人看了心惊。可这些,她从来不告诉父母。

有一次,孟家根跟女儿的教练聊起了关于训练的事情,才了解到女儿在训练中流的汗和受的伤,他对女儿说:“我们是农村家庭,要钱没钱,要啥没啥,你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意味着后面的路受苦受累受委屈,你都只能自己扛着。我和你妈在训练上帮不了你啥,但你如果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你回来,我们不怪你。”孟苏平坚定地说:“我选择的路我不后悔。”

后来,父亲便经常给女儿打电话,鼓励和安慰她。这让孟苏平在枯燥的训练中有了目标和方向。为了让女儿走得更远,父亲说:“你好好训练,等进了省队,我给你买个手机。”孟苏平激动地说:“好好好,我一定好好练。”

2006年,在父亲的激励下,孟苏平以全省少年组冠军的成绩被安徽省队看中,调入省专业队训练,吃住等生活条件都得到了改善,她也开始拿工资,一个月800元钱。第一次领到工资后,孟苏平激动不已,给母亲买了一对耳环。

豆腐钱兑换成手机,

努力夺金回报双亲

进入省队后,训练任务更加繁重,孟苏平很少回家,一年跟父母只能见上两三次面,但她经常给父母打电话,每次都是报喜不报忧。父母问起训练的情况,她每次都是赶快转移话题。

远离父母,孟苏平幸运地遇到了她称为“徐妈”的徐艳教练。徐艳像母亲一样呵护着孟苏平,并对前来看望女儿的孟家根保证:“孩子在我这里你放心,我会像疼我自己的孩子一样疼她。”

女儿进了省队,孟家根高兴之余,想起了对女儿的承诺,便用半个月卖豆腐的钱给女儿买了一部手机。拿到手机,孟苏平内心的狂喜无法用语言形容,这是她期盼了好久的“高档礼物”啊!看女儿收到礼物很高兴,孟家根趁机说:“等你进入国家队,我送你一台电脑。”孟苏平顽皮并认真地说:“我会更努力的,希望你给我买电脑。”

2008年11月,孟苏平在全国举重冠军赛上,以抓举130公斤、挺举173公斤,总成绩303公斤的成绩勇夺冠军。之后,她进入了国家队。父亲说:“我必须履行我的承诺,兑现我的诺言,给你买一台电脑。”孟苏平笑呵呵地说:“爸爸,不用了,我自己买就行了,女儿现在可以挣钱啦。”

一年后,孟苏平赴韩国高阳,这是她第一次代表国家征战国际大赛,面对北京奥运会冠军张美兰等实力选手,孟苏平最终获得3枚铜牌。媒体称:“这标志着,中国女子举重大级别项目上又升起了一颗新星。”

2010年,在土耳其世界举重锦标赛上,孟苏平以179公斤获得挺举冠军。比赛结束后,她忙里偷闲,在当地给父亲买了一块白色瑞士“天梭”表。当她把手表送给父亲时,父亲说:“农村人哪有戴手表的,现在人都用手机,谁还戴手表啊?”尽管这么说,但他还是经常戴着。邻居们跟他开玩笑:“老孟,你戴的这可是名表啊!哪里弄的?”他每次都非常自豪地说:“我女儿给我买的!”

有失望就是希望,

破纪录展示最“美”自己

从马鞍山到省队,从省队到国家队,父亲孟家根都激励女儿。6年了,因训练等原因孟苏平从来没有在家里和家人一起过过中秋节、春节。

终于,2012年中秋节,孟苏平可以回家和父母团聚了。虽然和家人团聚是她梦寐以求的,但是这次她并不高兴。原来,这年8月,角逐伦敦奥运会入场券时,国家队最终选派周露露参赛(以187公斤级获得冠军),孟苏平因此才有时间回家过中秋节。

父亲见孟苏平不吃不喝不说话,知道她心里难受,就安慰女儿:“有失望就有希望。这次不去,并不代表永远不去。我女儿不是豆腐,而是铁,困难是打不倒的。”孟苏平被父亲的这句话逗笑了。果然,在当年11月9日世界大学生举重锦标赛上,孟苏平以抓举135公斤、挺举188公斤、总成绩323公斤获得冠军,将个人最好成绩提高了5公斤,并超过周露露在伦敦奥运会上创造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

nlc202309081303

孟家根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对妻子说:“你养了一个好女儿,你也感到骄傲和自豪吧?”妻子反过来对他说:“你也养了一个好女儿。”说完两人相对哈哈大笑,笑完又给女儿打电话:“恭喜恭喜你呀,女儿你真是太厉害了。”

女儿的优秀表现让父亲很骄傲,但是孟家根从来不炫耀不张扬,依旧种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很多邻居都说:“你们的女儿有出息,是世界冠军,你们还这么辛苦种地干吗?”孟家根说:“孩子太苦了,荣誉都是用血汗换来的,我们还能动,不给孩子添负担。”

孟苏平深知这些年父母的不易,很心疼他们,随着夺得的冠军越来越多,她拿到的奖金也多了起来,她把这些奖金给了父亲,希望父亲能用这些钱养老或者做点事情。可父亲对她说:“我们一分钱不用你的,你自己攒着。你这个行业也不能长久干下去,将来你要上学、出嫁、买房买车,都需要钱。到时候我们老了,帮不上你什么忙,你得有个长远打算。”

孟苏平理解父母的苦心,知道他们不会乱花钱,可她还是希望能尽一点孝心,便给父母及家人买了很多东西,每次打电话也都叮嘱他们:“爸爸妈妈你们不要做豆腐了,休息休息吧!”在女儿的多次劝说下,孟家根终于关掉了豆腐坊。

孟苏平又担心父母没有事情做,便劝他们出去走走,到各地去旅游。

2014年,孟苏平通过关系找到一家汽车销售公司老板,要帮父母买一辆商务车。她对父亲说:“我给你买辆车,你带着妈妈出去逛一逛,玩一玩。”父亲坚决不用她的钱,最后自己买了一辆。父亲的好强,让孟苏平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不爱“红装”爱“武装”,

化蛹成蝶里约沸腾

2015年10月,孟苏平在美国休斯敦参加世界举重锦标赛期间,她的弟弟因交通事故不幸身亡。为了不影响她比赛,父亲没有告诉她这个不幸的消息。比赛结束后,教练给孟苏平买了直达北京的机票,又从北京转机到南京。坐在飞机上,孟苏平还在想:“教练这次怎么这么慷慨,比完赛直接就安排我回来了。”等到家知道弟弟去世了,孟苏平才明白教练的苦心,她抱着父母号啕大哭:“爸爸妈妈,你们别太悲伤,还有我呢。”

晚上,情绪恢复平静后,孟苏平对父亲说:“今后你就拿我当儿子一样,我会给你和妈妈养老的。”父亲说:“我们能动就不需要你养,你把精力都用到练习举重上,我们就放心了。”

嘴里虽说让父亲把她当儿子,骨子里的孟苏平其实跟其他女孩一样,也非常爱美。和她形影不离的教练徐艳跟孟苏平的父母聊天时说:“平时都不敢带她去逛商店,她喜欢漂亮的衣服,喜欢穿高跟鞋,爱臭美。”但是,每次逛街回来孟苏平都“很受伤”,整个人都不好了。因为脚比一般人的宽,商场里的鞋她大多穿不进去,更别说时尚妩媚的时装了。每个女孩都有一个公主梦,27岁的孟苏平非常向往画上淡淡的妆,穿上蕾丝纱裙拍一套写真,但是每次去影楼,那些漂亮的衣服她都穿不上。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孟苏平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她不止一次地向徐妈抱怨:“人家女孩都有人追,为什么就没人来追我啊!”徐艳对此只能一脸苦笑。徐艳也曾跟孟苏平的父母聊起过这个话题:“训练馆、食堂和宿舍三点一线,小孟哪里有时间和空间去接触外人啊。”

作为重量级运动员,孟苏平为了举起更多的重量,最终咬咬牙收敛了爱美之心,选择了增强力量和体重。业余时间,孟苏平就唱唱励志歌曲,看看名人自传和历史书籍,尽量让自己的精神生活丰富一点。

2016年8月15日,在巴西里约奥运会现场,孟苏平给父亲打电话说即将入场,让他放心。父亲说:“你拿金牌是我女儿,做个普普通通的女孩也是我女儿,尽力了就行,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孟苏平说:“我会让你们为我感到骄傲的。”这么多年,每次上赛场前,孟苏平都会给父母打个电话说声要比赛了,比赛结束后再打一个说一下成绩,用父亲的话说就是,自己和女儿之间“已经形成了很好的默契”。

孟苏平比赛那天,早上6点到8点,她的父母及邻居们一起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直播,越看越兴奋,越看越激动。当电视直播孟苏平以抓举130公斤、挺举177公斤、总成绩307公斤夺得冠军时,屋里所有人都兴奋得跳起来狂呼:“夺冠了!夺冠了!”

那一刻,孟家根的妻子激动得就要晕倒了,孟家根赶紧给妻子端来一杯水,说:“你先喝点水,静一静,静一静……”

8月20日,孟苏平抵达安徽省合肥市,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父亲上去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还没来得及说话,她就被涌动的人潮带走了。中午,孟苏平一家在安徽省体育训练队食堂吃了四个月来的第一次团圆饭。一路上,孟苏平亲昵地揽着妈妈的脖子,有说不完的话。

短暂的团聚后,又是长时间的别离。8月23日,孟苏平返回北京国家队。对于未来,孟家根说:“她也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就让她自己做主吧!”

〔编辑:潘金瑞〕

上一篇:谏太宗十思疏上课下一篇:135互动课堂达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