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女教师逝世悼词(通用3篇)
农村小学女教师逝世悼词 篇1
各位亲朋好友:
这天我们全家怀着万分悲痛的情绪,悼念亲爱的母亲不幸病逝,并向她的遗体作最后的告别。首先,我代表全家衷心地感谢各位与我们共同分担这份悲伤。
母亲鲁仁山,生于xx年x月x日,近几年母亲不幸患上脑梗塞痴呆症,经医治无效,于xx年x月x日x时x分在医院去世,享年x岁。
母亲,早年毕业于xx中学,是一位有知识、有文化的普通妇女。在工作岗位上,她勤奋工作,任劳任怨,多次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受到公司领导和全体职工的一致好评。
母亲一生勤劳、俭朴、心地善良。拉扯着七个未成年的儿女,历经了常人很难想象的艰辛与磨难。
我们不会忘记在那文革**时期,父亲蒙受xx迫害,在家庭陷于极度艰辛的困境中时,是您独自一人用血汗、用泪水支撑着我们这个大家庭。
我们不会忘记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母亲常年起五更睡半夜,为我们缝补衣裳,用顶针为我们做鞋底,至使您的左手指弯曲。
更不会忘记母亲不顾及自己,将您的棉衣和皮袄送到解放路当铺买掉,且是为了我们能吃饱穿暖,真为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母亲的一生,勤劳而朴实、平凡而伟大,母亲的一行一行、英容笑貌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无情的现实,只能化作我们对母亲永久的追忆!母亲,愿您一路走好!我们为您选中的乐土,乃是您和父亲在一齐永久居住的`家。母亲大人,您最后能够在那里停止匆匆的人生旅途,安心的歇息了,虽然您已经无法再睁开双眼,再看看您钟爱的儿女子孙们,但作为一位平凡而伟大母亲的您能够告慰平生了!母亲,您放心的走吧!我们兄妹也会慢慢地从悲痛和忧郁中走出去,从深切的思念中走出来,我们会彼此搀扶、互相照应,继续着我们漫漫的人生旅途,期盼梦中能与您在天国乐土重逢团聚!
长子xx奠
20xx年x月x日
农村小学女教师逝世悼词 篇2
关键词:农村小学女教师,心理健康,职业压力
长期以来, 社会上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 为学生的心理问题出谋划策, 殊不知, 教师的心理状况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显示, 成天拥有愉快心情的老师, 所带的学生性格普遍开朗;而爱猜疑的教师, 班里学生“打小报告”的现象就多;有强迫倾向的教师, 很容易让学生精神紧张。
教师群体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任务, 应该受到整个社会群体更多的尊敬, 而教师群体压力大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果教师的压力长期得不到减轻, 就会影响心理健康, 甚至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作为最能影响孩子的人, 教师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
影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多且复杂, 主要表现在工作环境和个人环境两个方面, 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生活状况以及个人自身身体健康状况等等。上海师范大学教科所联合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对上海市97所小学的3055名教师进行了调查、测试, 结果显示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地区、性别、年龄、学科以及班主任与非班主任等方面的差异。因此, 在关注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同时, 更加应该关注这一队伍当中的“弱势群体”———农村小学女教师。
一、由于经济水平低下引发的生活压力大
农村地区, 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较慢, 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于城市。虽然国家一再提高教师的地位及收入, 但是作为教师这一行业的收入水平仍然不高, 广大农村女教师的收入更是微薄, 特别是不少农村民办及代课的女教师, 月收入只有两三百元, 可想而知, 她们所承受的经济压力要比其他地方的教师大多少。在这巨大的经济压力下, 农村女教师的生活压力、心理压力也随之加大。
二、因比较而导致的心理失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地响应号召, 进行改革, 不少农村小学女教师也有机会去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参观、学习, 这种学习在带给广大农村女教师提高机会的同时也给不少教师带去了心理压力。不少农村小学女教师在看到其他地区的教学条件, 其他教师的生活环境后和自己的所处的环境、境遇相比较, 在比较中出现失落感, 甚至在学习结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还被这样的情绪影响。
三、因职业前途而引发的担忧
虽然国家一再地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以及工资待遇, 但还是有很多人对于教师这个行业有着误解, 认为小学教师不过是“孩子王”、“穷教书匠”, 甚至不少农村小学女教师的家属也持这种观点, 得不到家人的支持, 心中的压力得不到释放。此外, 相对于城市而言, 农村教师的职业升迁、发展机会也较少, 不少农村女教师工作几十年依然只是民办或是代课, 在情况下, 农村女教师常常感到前途渺茫、没有出路、缺乏积极心态。
四、自身因素与生活环境作用带来的烦恼
对于农村小学女教师自身而言, 因为长期处在男性中心思想相对严重的农村, 存在着更大心理及生活压力。农村小学女教师在承担学校的教学工作之余还要扮演为人妻、为人母的多重角色, 农村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城市女性而言较低, 所要承担的教学工作、田间农活、日常家务、照顾家人等除了带来身体上的疲惫, 也带去不少精神上的压力, 加上女性天性就较敏感, 对于种种压力不容易寻找到释放的方式, 生理、环境等因素的联合作用使得农村小学女教师成为心理问题寻找的对象。
农村小学女教师作为整个教师队伍中特殊的一群, 她们肩负着培养祖国希望与未来的重任, 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我们关注。作为社会, 应多关注广大农村小学女教师的生活及心理状况, 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及生活水平;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及农村小学, 应加强对农村小学女教师的心理辅导及训练;作为家庭, 应给予她们更多的关心、理解与支持;最为重要的是农村小学女教师自身的心理解压, 学会释放压力, 学会自我疏导。
心理问题不是一次两次的咨询就能够解决的, 同样, 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不是一时间就可以解决的, 但相信在社会的支持, 家庭的理解, 个人的调节三者结合的作用下一定能帮助我们的农村小学女教师获得一个阳光的心态, 拥有这样阳光心态的农村小学女教师也一定为我们祖国的培育更多艳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肖风山关注老区农村青年教师从业心态[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3, (10) .
[2]谢嘉文.请关注山区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J].源流, 2008, (12) .
农村小学女教师逝世悼词 篇3
关键词: 农村小学 回族女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直接管理伊宁市、奎屯市、伊宁县、察布察尔县、霍城县、巩留县、新源县、昭苏县、特克斯县、尼勒克县,简称“两市八县”,伊犁州自古以来是一个民族不断迁徙与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地区。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的对象是伊犁州农村小学的回族女教师,据伊犁州教育局在2012年12月的统计数据顯示伊犁州小学教职工共有19647人,其中专任教师17858人,汉族6644人、维吾尔族4745人、哈萨克族4204人、回族1225人[1]。整体而言,伊犁州以一个汉、维吾尔、哈萨克人口居多数,回族比例较少的地区,农村小学回族女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地方性色彩。本研究主要采取访谈法,对农村小学的校长和女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
二、农村小学回族女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
1.语言的障碍
伊犁州农村小学回族女教师队伍中,年长者因从小生长在民族地区,会说哈萨克语或维吾尔语,在双语教学中发挥主要作用,但是大多数年轻教师在双语教育上有障碍,因为不懂民族语言,跟民族学生和家长交流困难,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一位回族女教师深刻地感受到:“我家在昌吉回族自治州,离伊犁州差不多684公里,因通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留到特克斯县。我们学校还没有建好教师宿舍,我暂时住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哈萨克族家庭中,他们很友好,但是我们交流很困难,很想跟他们聊聊学生的发展,常常急得我用手比划却无济于事!”
2.传统家庭主妇和现代职业女性的冲突
农村小学回族女教师不仅要承担传统女性的家庭主妇角色,而且要承担现代职业女性的合格教师角色。家庭里要求她们全心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学校要求她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这种两种不同角色的要求,很容易冲突和矛盾。回族女教师无奈地说:“我喜欢就是这个职业,更爱我的家庭。但是经常力不从心,顾此失彼。”当女教师提到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就有一种愧疚感,不能每天从早到晚呵护和关爱孩子,作为母亲觉得没有尽到义务。女教师告诉我,她很委屈,一天到晚忙碌,回家还受家人的职责与批评。
家庭主妇角色和现代职业女性的冲突,从本质上讲是传统性别刻板印象对回族女教师的束缚,回族女教师试图努力在家庭和工作的两种角色中自由转换,达到平衡的目的。
3.传统性别文化的制约
回族的传统性别文化是男主外女主内,男子主要在社会领域养家糊口,女子主要在家庭领域相夫教子。女子的工作是家庭的延伸,要以家庭为中心,不要抛头露面,干一份稳定的工作,教师职业正符合了传统对女性的要求。按照传统,家务活是女子的事,做饭洗碗、洗衣服、照顾老人和小孩等都是分内的事,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不管工作干得如何,家务干得不好会受到指责和批评;按照传统,回族女子有早婚的习惯,认为女孩大了嫁出去是人家的人了。当地人认为“女子上不上学没关系,念那么多的书有什么用,在家干几年活就出嫁了”。对女子的教育特别不重视;按照传统,会做生意是回族的一项优良传统,而且祖祖辈辈在做生意方面都有天赋,所以,人们认为不上学照样生活得很好。
传统的性别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和制约着回族女教师。作为回族中的一分子,女教师不得不遵守千百年来的习俗文化,但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和职业女性,女教师不得不反省自己的人生历程,想超脱这种文化的制约。
4.家长不重视教育影响发展
学生的家长不重视教育严重影响农村小学回族女教师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不利于她们的专业发展发展。学生成长本应该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推进,在农村往往失去了家庭教育这一有力的保障。在回族区,家长不重视教育,每次开家长会和开展活动的时候,有些家长就不来,打电话不接,发短信不回。许多家长说:“我把孩子交给老师了,不听话就打吧。”但是家长们忽视了父母对学生的影响,父母的言谈举止和行为习惯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有的家长说:“我大字不识,你让我怎么管,我家孩子才7、8岁,小着了,不学就算了。”老师们听到家长的话很寒心。回族女教师常常忧郁,想不通为什么家长会这样想,家长怎么能不为学生的未来打算,女教师们很无奈。
三、农村小学回族女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1.提高女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
伊犁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农村小学回族女教师要努力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努力跟少数民族学生和家长进行顺畅交流,这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回族女教师要发挥母语是汉语的优势,为双语教育作贡献,同时发挥自身属伊斯兰教的优势,加强与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的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和教师队伍发展。
2.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
要缓解女教师双重角色冲突,必须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家庭和工作是女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动力来源,家庭幸福、工作顺利是女教师的幸福源泉,那么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缓解女教师的压力,提高工作的成就感,增强工作的自信心。打破和消解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和家庭角色定型,鼓励男女都参与家庭建设和家务劳动中,同时女教师要合理安排时间,排除相互之间的干扰。
3.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和学校是两个主要的促进小学生发展的场所,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学校环境将有利于小学生身心的发展。在农村回族区,人们往往忽视了家庭环境这个最重要的环境资源,加强学校和家庭的交流和合作势在必行。学校应该加强和父母的沟通和交流,逐步让家长认识到学习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定期召开家长会,经常进行家访,及时和家长沟通学生的近期状况。
4.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小学环境差,教育资源有限,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足,办公环境差,图书资源缺乏,多媒体教室缺少,严重制约着农村小学回族女教师的专业发展。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工作环境,增加学校的图书资源,配备学生教育器材。同时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这样才有利于维持农村小学回族女教师队伍的稳定,提高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四、结语
伊犁州农村女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困境,简单看是语言的障碍,本质上是一个地域文化的缘故。回族文化在新疆伊犁处于弱势,维吾尔文化、哈萨克文化相对强势。作为知识分子的回族女教师应主动促进文化的交流,大力推广双语教育,促进民族团结和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伊犁哈萨克自州教育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012年教育事业统计资料手册,2012(12).
[2]董银银.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9.
[3]张惠,廖其发.女性主义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化[J].外国教育研究,2007(9).
【农村小学女教师逝世悼词】推荐阅读:
农村老人逝世悼词08-03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02-02
农村小学教师调动09-27
激励农村小学教师策略05-25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06-05
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06-13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06-13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06-25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素质08-14
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