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2024-10-29

深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精选10篇)

深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篇1

近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商务厅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要求,争取到2020年,构建网货下乡农产品(12.96, -0.27, -2.04%)进城的网上通道。

为此,两部门将依托自治区“访惠聚”活动住村工作组,通过党员远程教育站点、文化馆(站)等基层阵地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县级运营中心、乡村站点。

到2020年,我区将完成搭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平台、培育党建带农村电子商务创业示范、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丰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功能等十项主要任务。

《意见》要求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精准扶贫重要载体,重点支持南疆地区、贫困地区、边境地区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鼓励邮政、供销、物流企业等参与农村电子商务,扩大农产品网上销售规模,使广大农民群众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商品和服务,让农民平等分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意见》中还要求充分发挥“访惠聚”工作组、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作用。计划以返乡大学生、农村青年、大学生村官、各级涉农创业青年协会组织和种植大户为重点,培育一批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带头人。加强知识技能培训、产品标准化、仓储物流、快递服务等配套服务,让广大农民通过电子商务直接面对市场,减少中间环节,带动创业就业、促民增收。并将农产品电子商务纳入援疆重点工作内容,充分依托援疆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资源,推进新疆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体系建设。

深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篇2

全面治理农村垃圾是改善农村环境的有力举措, 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我国农村国土面积大、人口多, 垃圾消纳处理问题突出。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 要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开展农村垃圾专项治理。为全面治理农村垃圾, 解决好当前农村垃圾乱扔乱放、治理滞后等问题, 经国务院同意, 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以统筹城乡发展、造福农民群众为出发点, 以实现农村垃圾的全面长效治理为目标, 加大投入、健全机制、发动群众、科学施策, 形成改善人居环境与提升乡风文明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建设清洁卫生的宜居环境和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二) 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 依靠群众。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农村垃圾治理的职责, 做好规划编制、资金投入、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发挥群众主动性, 尊重群众意愿, 明确村民责任和义务, 共同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美好家园。

因地制宜, 科学治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和自然条件, 科学确定不同地区农村垃圾的收集、转运和处理模式, 推进农村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 防止简单照搬城市模式或治理标准“一刀切”。

全面治理, 注重长效。农村垃圾治理要全面推进, 不留死角, 坚决防止搞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要一抓到底, 逐步建立农村垃圾长效治理机制, 确保取得实效, 防止“走过场”、“一阵风”。

齐抓共管, 统筹推进。形成分工明确、高效有力的工作机制, 协同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各项工作, 保障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治理。

(三) 目标任务

因地制宜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 有效治理农业生产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村工业垃圾等。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 全国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实现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善的监管制度;农村畜禽粪便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农村地区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处置率达到95%。

二、主要任务

(一) 建立村庄保洁制度

尽快建立稳定的村庄保洁队伍, 根据作业半径、劳动强度等合理配置保洁员。鼓励通过公开竞争方式确定保洁员。明确保洁员在垃圾收集、村庄保洁、资源回收、宣传监督等方面的职责。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等方式, 明确村民的保洁义务。

(二) 推行垃圾源头减量

适合在农村消纳的垃圾应分类后就地减量。果皮、枝叶、厨余等可降解有机垃圾应就近堆肥, 或利用农村沼气设施与畜禽粪便以及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合并处理, 发展生物质能源;灰渣、建筑垃圾等惰性垃圾应铺路填坑或就近掩埋;可再生资源应尽可能回收, 鼓励企业加大回收力度, 提高利用效率;有毒有害垃圾应单独收集, 送相关废物处理中心或按有关规定处理。

(三) 全面治理生活垃圾

根据村庄分布、经济条件等因素确定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方式, 原则上所有行政村都要建设垃圾集中收集点, 配备收集车辆;逐步改造或停用露天垃圾池等敞开式收集场所、设施, 鼓励村民自备垃圾收集容器。原则上每个乡镇都应建有垃圾转运站, 相邻乡镇可共建共享。逐步提高转运设施及环卫机具的卫生水平, 普及密闭运输车辆, 有条件的应配置压缩式运输车, 建立与垃圾清运体系相配套、可共享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优先利用城镇处理设施处理农村生活垃圾, 城镇现有处理设施容量不足时应及时新建、改建或扩建;选择符合农村实际和环保要求、成熟可靠的终端处理工艺, 推行卫生化的填埋、焚烧、堆肥或沼气处理等方式, 禁止露天焚烧垃圾, 逐步取缔二次污染严重的简易填埋设施以及小型焚烧炉等。边远村庄垃圾尽量就地减量、处理, 不具备处理条件的应妥善储存、定期外运处理。

(四) 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推广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经济高效、可持续运行的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 推动建设一批畜禽粪污原地收储、转运、固体粪便集中堆肥等设施和有机肥加工厂。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产业化, 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 推进秸秆机械还田和饲料化利用, 实施秸秆能源化集中供气、供电和秸秆固化成型燃料供热等项目。加快地膜标准修订, 推广使用加厚地膜, 开展可降解地膜研发和试验示范, 推进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 扶持地膜回收网点和废旧地膜加工能力建设。建立农资包装废弃物贮运机制, 回收处置农药、化肥、农膜等农资包装物。

(五) 规范处置农村工业固体废物

按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有关规定, 加强农村地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的监督管理, 督促相关工业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工业固体废物, 落实危险废物无害化管理措施, 坚决查处在农村地区非法倾倒、堆置工业固体废物的行为, 严厉打击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推动农村地区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 因地制宜发展能源化、建材化等综合利用技术。依托现有危险废物处理设施集中处置农村地区工业危险废物。

(六) 清理陈年垃圾

全面排查、摸清陈年垃圾存量、分布和污染情况, 集中力量、限定时间、不留死角, 尽快完成陈年垃圾清理任务。重点清理村庄路边、河边桥头、坑塘沟渠等地方堆弃的垃圾。禁止城市向农村转移堆弃垃圾, 防止在村庄周边形成新的垃圾污染。

三、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地方政府要把农村垃圾治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考核内容, 建立相关负责同志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的工作机制。各省 (区、市) 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农村垃圾治理负总责, 要抓紧编制农村垃圾治理实施方案, 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规划衔接, 并于2015年底前报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备案。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垃圾治理的责任主体, 要抓紧制定实施计划, 整合各类资源, 完善设施建设, 保障日常运行。乡镇人民政府要配合做好收集转运设施建设和日常运行等工作, 落实专人负责。村委会应组织动员村民, 修订完善村规民约, 做好村庄保洁。

(二) 形成工作合力

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共同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农村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的监督管理。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参与制定农村垃圾治理有关政策, 做好政策落实有关工作。文明办负责将农村垃圾治理纳入文明村镇的考评内容。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农村垃圾治理纳入相关规划, 研究制定相关支持政策, 负责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的组织协调。财政部门负责统筹现有资金支持农村垃圾治理。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组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予以重点支持, 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考核内容, 对农村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农业部门负责加强沼气和生物天然气开发利用, 以及农业生产废弃物和农资包装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商务部门负责指导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爱卫办负责协调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将农村垃圾治理情况纳入卫生乡镇的考核内容。妇联负责发动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村垃圾治理。

(三) 保障资金投入

各级财政要积极支持农村垃圾治理。中央财政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 增强地方财政保障能力, 支持各地开展农村垃圾治理。省、市两级财政给予积极支持。县级人民政府要将农村垃圾治理费用纳入财政预算,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形成合力”的要求整合相关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治理, 鼓励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将农村环卫作业中经营性服务项目推向市场。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等新农村建设的, 应承担相应的垃圾治理责任。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住户付费、村集体补贴、财政补助相结合的机制, 引导村民和村集体出资出力承担一定的生活垃圾日常保洁义务, 不得强制或变相摊派, 增加农民负担。鼓励社会帮扶、捐资捐赠治理农村垃圾。

(四) 动员群众参与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 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垃圾治理要求、卫生文明习惯、村民参与义务等, 激发村民清洁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动员村民主动清洁房前屋后、维护公共环境, 开展文明农户、卫生家庭等评选活动。发挥农村妇女的家庭骨干作用, 带动全家参与农村垃圾治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组织老党员、老干部等开展义务监督, 建立网络、电话等监督渠道, 对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整改。

四、督导检查

深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篇3

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是通过推行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将新农合的支付方式由单纯的按项目付费向混合支付方式转变,促使医疗机构调整医药费用收入结构,控制过度用药、过度检查等,实现规范服务、控制费用的目标。其主要内容包括门诊费用支付改革和住院费用支付改革。《关于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从2012年开始积极推进统筹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和病种全覆盖的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实施范围,争取到2015年实现在所有的统筹地区全面实施的目标。

2.为什么要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

实行支付方式改革,有利于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增进新农合基金使用效益,提高参合人员的受益水平;有利于合理利用卫生资源,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对于新农合制度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让农村居民切实享受医改成果,保障参合农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3.如何确保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取得实效?

首先要坚持全覆盖的原则。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要力争覆盖统筹区域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覆盖所有住院病人以及享受新农合门诊(统筹)补偿的病人。只有实现全覆盖,才能避免医疗机构为控制费用而选择病人,才能避免医疗机构向未实行支付方式改革的病人转移费用成本,从而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有效发挥支付方式改革的内在激励和制约作用。

二要结合实际,动态调整新农合支付标准。支付方式改革的直接目的是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要保证支付方式改革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就要尊重当前医药费用的合理现实及未来医药费用的合理增长。因此,新的支付标准,要根据基线数据调查、既往医疗费用水平等因素合理测算。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支付标准的确定,还应有利于引导参合人员常见疾病在基层就医。同时,支付标准也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补偿方案调整、医疗服务成本变化、高新医疗技术应用以及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增长等因素,结合实际定期调整。

三要兼顾多方利益,确保持续发展。要逐步建立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机制,协商确定付费标准及其他相关事项。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在考虑基金支付能力、医疗费用的个人负担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改革过程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医疗机构获得合理的补偿,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

四要强化质量监管,保证服务水平。支付方式改革的根本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参合人员受益水平。在提高参合人员保障水平的同时,也要保证其享受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管理经办机构将发挥卫生部门统筹管理医疗服务和新农合的优势,联合医疗管理部门,结合经办、服务监管协议,建立和完善支付方式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实施支付方式改革后医疗机构服务内容不减少,服务水平不降低,服务质量有保证。

4.如何对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进行监管和评价?

在實施门诊总额预付中,对费用控制情况监督评价,对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数量、质量、转诊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定期进行考核评价。

深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篇4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法制办、公安部、司法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信访局、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

(2011年4月22日)

为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意见》(中办发„2009‟46号)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现就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1.坚持调解优先,依法调解,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作用。把人民调解工作做在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诉讼等方法前,立足预警、疏导,对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调解。

2.县(市、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平台与同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政府法制机构、信访部门及其他行政机关调解矛盾纠纷实现衔接,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与驻乡镇(街道)派出机构调解矛盾纠纷实现衔接,村(居)调解组织与群众“一站式”服务窗口或警务室(站)调解矛盾纠纷实现衔接。通过县、乡、村工作平台,建立矛盾纠

纷排查调处联动机制,按照提高效率、便民利民的原则,对矛盾纠纷做到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实现受理、登记、交办、承办、结案各个环节工作衔接,落实调解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3.经人民调解组织、行政调解组织或者其他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按照司法确认程序、管辖的相关规定,受理当事人的申请,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进行确认。调解组织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当事人履行约定的义务。

4.建立由各级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机构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体制,并纳入同级大调解工作平台。部门受理的矛盾纠纷,实行首问责任制,对依法属于本部门调解范围的矛盾纠纷,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调解,同时,将调解情况通报同级大调解工作平台;对依法不属于本部门调解范围的矛盾纠纷,要报同级大调解工作平台登记受理,确定调解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涉及多个部门的矛盾纠纷,由政府法制机构或者大调解工作平台指定的部门牵头调解;对跨地区的矛盾纠纷,由涉及地区的上一级大调解工作平台负责组织调解。对调解不成的矛盾纠纷,要引导当事人运用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等方式进行解决。对行政争议,行政复议机构要先行调解,推进行政调解与行政复议的衔接。

5.鼓励行业协会及其他社会组织设立调解委员会,调解协会成员之间以及协会成员与其他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参与调解-23

组织建设,将调解重心向企业相对集中的村(社区)延伸。探索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导的,工会、企业代表组织、人民调解组织及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的处置突发性、集体性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应急调解机制。推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建立有效的劳动争议协商解决机制。推动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建立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做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与诉讼衔接的工作。

12.卫生行政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司法行政及保险监督等部门,推广建立规范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推动建立健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保障机制,推进医疗责任保险,规范专业鉴定机构,统一医疗损害、医疗事故的鉴定程序和标准,加强对医疗纠纷的化解和处理。

13.国土资源部门通过大调解工作平台设立土地纠纷调解工作小组,在人民调解员队伍中培养乡村土地纠纷调解员,因势利导,就近受理及时调解涉及土地权属、征地补偿安置等引发的矛盾纠纷。

14.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大调解工作平台,加强工商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发挥消费者协会作用,推进消费维权网络建设。依托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建立消费者协会分会,在村(居)设立消费者投诉站,方便广大城乡消费者就近申(投)诉、解决消费纠纷。进一步建立健全消费者咨询和申诉、投诉的受理、查办、反馈等制度,全面推进消费者与企业的纠纷和解制度、消费纠纷的调解制度和申诉举报制度建设,提高消费纠纷的解决效率。

15.民政部门充分运用调解办法处理民政行政纠纷和与民政行政管理相关的民事纠纷,加快和谐社区建设,加强村(居)民委员会建设、社区管理、养老服务和专职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建立延伸到社区、村组的调解组织网络。利用大调解工作平台的机制优势,调处养老服务纠纷,依法调处行政区域界限纠纷,与国土资源、林业等部门共同参与边界地区调解土地、山林、草场等纠纷,推动平安边界建设。维护孤儿基本权益,与有关部门一道调解孤儿收养、监护纠纷等。

1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通过大调解工作平台,建立日常工作联系网络和联络员制度,加快制定完善本部门行政调解的程序性规定,会同相关部门,实行联席会议制度,重点调解因城市房屋拆迁、建筑施工等引发的矛盾纠纷。

17.信访部门在办理人民群众来信、接待人民群众来访和协调处理重要信访事项、督促检查信访事项时,进一步健全与大调解工作平台衔接的工作机制,组织协调和大力推动用调解的方式解决信访人的诉求。

深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篇5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党委八届六次全会和中央、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党委、**人民政府决定于2006年**县连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同时要求各市、县、区选择城市包括县城和中心集镇周边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工作,探索我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为此,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科学发展观在广大农村的具体实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从我区的实际出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是**党委、**人民政府贯彻中央部署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行动,对于扎实稳步地推进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将**市**县和原**县辖区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片试点,并要求各地在城市包括县城和中心集镇周边农村展开试点,有利于发挥中心城市(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尽快缩小城市(镇)与周边农村的差距,使条件成熟地区较快实现整片跨越式发展,率先成为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示范样板,在全区产生较大的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

在新世纪、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必须通过艰辛的探索,付出艰苦的努力。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试点,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经验,引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序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工作的良好开局。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党委八届六次全会和中央、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扎实推进,促进试点地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发展。试点工作必须把握以下主要原则:

(一)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各级人民政府要明确职责,整合资源,强力推动。县级人民政府是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组织者,要加强引导、搞好服务。农民群众是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建设美好家园。

(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要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和农民群众的意愿,科学编制试点发展规划及其专项规划。根据发展可能制定阶段性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试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着重在现有基础上按照建设要求开展综合整治,一村一策,量力而行。以当地农民群众最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建设格局,不搞一刀切、齐步走。

(四)基础先行,务求实效。要从改善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入手,集中力量搞好道路、水利、能源、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整治,杜绝形式主义,确保农民受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试点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找准突破口,从基础条件较好、干部群众积极性较高的地方入手,集中力量,尽快达到目标要求,取得实在效果。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工作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突出抓好“三化五建六新”。“三化”,即推进农业产业化(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农村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引导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农民市民化(村民享有的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文化设施水平及其生活方式逐步接近城镇居民)。“五建”,即建设好路水电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好中小学、农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教育设施,建设好农村广播电视电讯设施和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等文体设施,建设好村屯卫生站(所)等卫生设施,建设好房屋和村容屯貌等人居环境。“六新”,即培育新经济、新生活、新风尚、新村貌、新机制、新农民。

按照“三化五建六新”的目标要求和基础先行的原则,整片试点工作的目标是,通过一年的努力,试点片内50户以上的屯率先在基础设施方面达到或接近建设标准(标准详见附件2),农村面貌得到很大改观,为全面达到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指标创造良好条件。2007年以后,由市、县(区)自行组织实施,到2010年使试点县(区)广大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全面跨越式发展,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5个方面达到标准(标准详见附件1)。

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主要

措施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不能片面追求速度、降低标准,也不能脱离实际、要求过高。围绕试点工作的目标要求,必须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广泛动员,调动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直接关系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内容多、任务重,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各级要层层发动,广泛动员,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农民群众明白自己承担的任务,树立自信、自助、自立、自强、自建的观念,激发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内在动力。干部积极、群众主动的地方要优先安排项目建设,以此示范带动其他地方尽快铺开工作。各级各部门要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动员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引导农民投资、投工、投劳,特别是外出务工的农民回乡投资,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工作进展情况,营造浓厚氛围,并开辟专题专栏及时报道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树立新时期农民新形象。

(二)严格管理,规范规划建设。县级人民政府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严格规划管理。凡是已有建设规划的村镇,要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衔接,不够完善的要修订;未作出规划的村镇,必须按要求完成规划编制。未完成规划编制前,不审批公共设施建设和农民的宅基地及建房。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条件编制不同的规划建设标准,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规划建设要突出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严格执行新村镇“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建立科学、高效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系,不得在规划区外审批建设项目;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村镇规划建设的具体管理工作,确保村镇规划的落实。各类建设项目要严格建设标准,加强工程施工和质量监管,确保建设安全和质量。

(三)搞好培训,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借鉴国外的做法和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建立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制度,市、县、乡、村四级分别设立若干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负责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工作。要加强对指导员和部分村干等骨干的培训,让他们掌握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知识、建设标准和方法,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和创造性。要层层培训,一级抓一级,市负责县、乡指导员的培训,县负责村指导员和部分村干的培训。要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根据不同对象,采取相应的办法,增强培训效果。

(四)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支持建设。要根据试点建设内容及标准的要求,在深入细致普查的基础上,核定试点建设项目及规模,提出资金筹措办法,确定资金补助标准及构成(**县和原**县辖区整片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及资金筹措计划见附件3)。按照私有产品建设由个人负责,公共品和准公共品投入实行民办公助,以及各级相互配套的原则,各级各部门要多渠道筹集扶持资金。一是积极争取中央的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各有关部门要向对应的国家部门汇报,并把新农村建设项目“打包”向国家争取资金支持,争取中央加大对我区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二是**、市、县三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新农村公共品和准公共品建设。三是整合现有政府性专项资金,包括交通基金、育林基金、土地出让金、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产业开发扶贫资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各类可用资金,集中投入,发挥政府性资金的投资效益。与此同时,要广泛发动社会捐助,通过组织**和**市各结对单位、驻邕各企事业单位、慈善机构筹集帮建资金,以及广大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回城知青捐助等形式,引导社会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运用市场化办法,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新农村建设。积极争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

(五)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贯穿于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中,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来展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用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推动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要通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新农村的长效管理提供物质保障。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把阶段性建设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强化村民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切实引导农民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思想,自主建设新家园、自觉管理好社区事务。要制定试点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维护制度,明确责任主体,保证相关设施建得成、用得上并长期发挥作用。

五、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领导,完善协调机制,形成各方齐抓共管、整体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

(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协调机制。为加强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领导,**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区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有关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建立健全后的**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负责日常工作。

**市以及开展试点工作的各市、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试点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督查工作,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二)转变工作作风,形成工作合力。一是明确职责。**主要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负责有关政策措施的制定,督查工作进展等。**各有关部门从自身职能出发,负责试点工作的指导,制定试点地区的行业发展规划并提出工作要求,履行支持试点的职责(具体职责见附件4)。地级市负责本地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做好有关现状普查,确定工作步骤,测算投入需求,筹措扶持资金,制定推进工作的具体措施等。县(市、区)负责试点工作的具体实施,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特别是对县和乡(镇)通村的路网、管网建设,区域性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及培育,农产品市场规划及农村日用品市场建设等跨乡跨村的建设等工作,相关的县(市、区)、乡(镇)要搞好协调、统筹推进。

二是优化服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第一线,为群众排忧解难。各有关部门要特事特办、特事快办,涉及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收费项目,能免则免,能减则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交通部门要指导乡(镇)搞好乡村公路规划,并督促有关设计部门完成指定的勘察设计任务。建设规划部门要督促各级各类规划设计单位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所需规划设计费用由市、县级财政统筹安排。

三是结对帮建。**和**市各部门分别挂钩帮建1个行政村,县直各部门分别挂钩帮建1个屯。广泛动员驻邕企事业单位参与结对帮建活动。市、县(区)两级四家班子领导要落实挂点单位。

(三)严格考核机制,加大督查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科学的目标考核体系和促进工作落实的各项制度,层层建立严格的责任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要组织有关部门建立**级的目标考核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把试点的成效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内容,作为对班子考核和干部奖惩、任用的重要依据。要建立新农村建设奖优罚劣机制,对工作抓得紧、成效明显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到位、进度慢或成效不明显的,要通报批评并在扶持资金、物资安排上予以扣减。

深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篇6

中共织金县委办公室

关于深入推进全县党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和省、市党务公开工作会议精神,巩固全县党务公开工作成果,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构建民主开放的阳光党务工作新机制,提升各级党组织执政水平,增强领导力、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落实力和执行力,为抢抓国家支持贵州的历史性机遇,加快毕节试验区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织金经济社会加速发展提供保证。现就深入推进我县党务公开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推进党务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党的组织实行党务公开,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党的各级组织依照党的章程和党内法规,通过具体形式将有关党务工作事项向党员群众公开,使其知晓党的工作,并对党的领导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和建议,达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工作制度。近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

意见》和省委、市委关于开展党务公开工作的部署,结合实际,创新载体,多措并举,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认识不到位、公开形式不规范、内容不丰富,引起群众疑惑、误解甚至上访等问题。因此,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党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及时调整和完善组织领导机构,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精神和县委的部署,进一步深化深入推进党务公开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增强推进党务公开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要从讲政治、讲党性的高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确保党务公开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把握关键环节,进一步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质量和水平

认真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回头看”,把阶段性任务和长期性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巩固和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成果。加强督促指导,查找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今年,要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党务公开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完善和规范:

(一)科学编制党务公开目录。按照县委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要求,分类制定所属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目录。已经制定公开目录的,要结合实践修订完善,使目录更加符合党的基层组织实际和党员、群众的需求。

(二)准确把握党务公开内容。党务公开的内容必须全面、真实、具体,并逐步实现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党内事项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等不宜公开的外,都应予以公开。

1、固定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党组织领导机构、工作机构设置;党组织主要职责;领导班子职责分工、联系点情况;党组织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以及其他主要工作制度;领导班子及成员工作、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等。

2、定期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党组织理论学习、教育培训计划及落实等情况;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情况;领导班子及成员年终评议、实绩考核情况;领导班子及成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等情况;领导班子及成员执行《廉政准则》的情况;领导班子阶段性工作目标、工作部署及落实情况;党费收缴管理使用情况等。

3、逐段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党员教育、发展、管理情况;听取、反映、采纳党员和群众意见、建议,帮助党员和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情况;办理、落实涉及党员和群众切身利益事项等情况;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程序等。

4、及时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以及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党组织重要会议精神;党组织的重大决策部署、重要政策措施、重要人事变动、大额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党员和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处理情况;落实党内监督、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处理违纪党员等情况;各级党组织会议讨论决定可以公开的事项等。

5、依申请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不涉及党和国家秘密,按有关保密规定可以公开的党内事务;不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公开后不会对公共利益造成影响,不会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事项。

(三)正确掌握党务公开方法。深入推进党务公开按照法定公开、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三种方法进行。法定公开就是做到凡属党内规定要求公开的内容,都要在适当范围内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开。主动公开就是对本级党组织制定的、不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事项,主动予以公开。依申请公开就是对党员、群众要求公开的事项,经党组织研究认为可以公开的,在一定范围内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开。

(四)严格规范党务公开程序。要按照提出、审核、公开和反馈的基本程序规范党务公开。公开的内容、范围、形式由相关部门提出,本级党务公开办公室审核。重要事项由党委(党组)集体研究决定,必要时要报请上一级党组织审核。有关重要决策事项在公开前,可以通过预公开征求党内外意见,提高决策水平。凡确定公开的内容,都要以适当方式及时予以公开,并明确公开的时限要求,将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紧急的事项及时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建设项目在决策前公开,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充分体现公开的经常性、动态性和及时性。

(五)创新党务公开载体。党务公开的具体形式要简便易行、灵活多样、方便群众、便于操作,根据不同的公开内容灵活确定。适合在一定范围的党组织内部公开的,可通过党内会议、文件、通报、公示和设立文件查阅处等形式进行公开;适合对社会公开的,可采取党务公开栏、电子触摸屏、新闻发布会以及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形式进行公开。各级党组织在实践中还可以积极探索和创新一些其他有益的公开形式,为党员、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不断扩大党务信息的普及面。

(六)健全完善党务公开机制。要围绕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这个核心,进一步完善各级党委(党组)的《议事规则》,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领导干部任免“票决”、重大人事安排公示、领导干部述职述廉通报、党内事务听证质询、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等制度,细化相关规定,完善配套措施,抓好制度落实,增强制度执行力。

三、注重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开展党务公开工作的新途径 各乡镇、县直各工作部门党组织要明确任务,突出重点,积极探索开展实行党务公开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不断丰富公开内容和规范公开程序。依据《中国共产党章

程》和《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等党内法规,确定本乡镇、本部门党组织党务公开内容,并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拓展,进一步补充新公开内容,凡是涉及本单位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事项,以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情况以及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都要采取不同形式和载体予以公开,增强公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依照严谨、规范、简捷的原则,探索实行党务公开的工作程序,积极稳妥实施公开。要分级分类按规定审核公开内容,合理确定公开范围和方式,实现结果公开向过程公开、单项公开向互动公开的转变,注重公开的实效。要认真收集、处理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做好归档管理等工作。

(二)切实加强制度和载体建设。积极探索和完善党内公开制度,规范权力运行程序、公开决策事项。要建立健全党代表、党员群众代表列席县、乡党委全委会、常委会以及党委重要会议制度;建立县、乡党委党内情况通报、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及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党建网站、党报党刊、党务公开栏等载体建设。

(三)认真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县委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大对全县党务公开工作的指导,认真总结在党务公开工作基本原则、制度规定、方式方法、工作程序以及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导、典型引路的作用。

四、建立完善机制,保障党务公开工作深入推进

(一)强化领导责任。各级党组织负责人作为党务公开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从组织领导、目标定位、检查指导、政策把握等方面加强领导和指导。要带头公开,发挥表率作用,通过率先公开,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使党务公开与各级各部门形成上下联动机制,为深入推进党务公开提供保证。各级党务公

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要深入基层,及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

(二)强化制度保障。党务公开涉及面广,要探索规律、建立完善各项配套制度,重点建立健全六项保障制度:一是建立完善例行公开制度,及时主动公开党员应当知晓或参与的事项。二是建立完善依申请公开制度,满足党员群众合理的个性化需求。三是建立完善监督检查制度,通过聘请党务公开监督员、组织民主评议、开展专项检查等形式,加强对党务公开工作的经常性检查。四是建立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把党务公开作为党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工作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量化考核标准,加大奖惩力度,推动党务公开工作有效落实。五是建立意见收集处理反馈制度,广泛收集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答复、解决党员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六是建立党务公开示范点制度,抓点带面,标准化建设,提升党务公开工作水平。

(三)强化组织协调。各乡镇、县直各工作部门要切实加强配合协作,理顺关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党务公开工作。各级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相关参与部门,既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又要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真正形成互联互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保障党务公开工作健康顺利开展。

(四)明确责任分工。县委组织部:负责全县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党员队伍、人才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党务公开的组织实施,同时负责督促指导乡镇党务公开工作;县委办公室:负责综合指导、督查督办以及县委重大决策、决定、决议等情况公开的组织实施,同时负责县委党务公开工作;县政府办公室:负责综合指导、督查督办以及县政府重大决策、决定、决议等情况公开的组织实施,同时负责县政府党务公开工作。县委宣传部:负责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县委

有关全县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党务公开的组织实施,加强对党务公开宣传报导;政法、统战等部门:负责抓好本部门本系统的党务公开工作;县直机关党委:负责将县直各部门党组织的党务公开工作纳入机关党建工作的重点内容,搞好安排部署和检查考评。

(五)强化监督检查。县委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履行好职责,加大对党务公开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重点检查领导是否重视、制度是否健全、责任是否明确、工作是否规范、党员群众是否满意等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对工作搞得好的将予以表彰,并及时推广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对因工作开展不力影响工作滞后的,经深入调研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并限期落实整改;对工作不认真、弄虚作假的要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此外,各乡镇、各部门要及时向县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纪委党风廉政室)反馈工作开展情况。一是每月报送1至2篇工作信息或简报;二是按时报送半年、年终工作总结;三是年底前撰写上报1篇代表本乡镇、本部门工作特色的典型材料。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全县党务公开工作监督检查及工作反馈情况报送县实绩考核办,作为一项年终考核依据。

附件1:织金县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 附件2:织金县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示范点

2012年4月15日

附件1:

织金县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胡 海 县委副书记

副组长:孙小井 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黄克卫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陈石光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唐晓晖 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刘 美 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长

成 员:张袭镇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张如能 县委办副主任 李隆伦 县政府办常务副主任 钟 晓 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 许明军 县纪委副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室,负责日常工作,由许明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附件2:

织金县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示范点

乡镇:

1、珠藏镇党委

2、三甲乡党委

3、绮陌乡党委

4、猫场镇党委

5、普翁乡党委

6、熊家场乡党委

7、牛场镇党委

8、茶店乡党委

9、八步镇党委

10、三塘镇党委

县直单位:县委办、县政府办、检察院、法院、财政局、移民局、教育局、民政局、人劳局、国税局、地税局、电力公司

(注:以上党务公开示范乡镇务必于5月10日前上报本乡镇明确的3—5个党务公开示范村到县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室)

主题词:党务公开

实施意见

中共织金县委办公室 2012年4月15日印发

深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篇7

(一) 强化农业支持保护, 推动农村改革发展, 迫切要求加强农业法治建设

当前, 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 农村改革正处在攻坚期和深水区, 经济新常态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影响日益加深, 农村改革发展的任务之重前所未有、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 农业法治建设在“三农”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提高农业支持保护水平, 必须依靠法治建设予以保障;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保证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秩序, 必须依靠法治建设强化监管;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必须依靠法治建设强力推进;创新体制机制, 破除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度障碍,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必须依靠法治建设破解难题、巩固成果。推动农村改革发展, 实现“四化同步”, 迫切需要加强农业法治建设, 充分发挥法治的规范引领作用。

(二) 推进农业依法行政, 提高农业部门工作能力水平, 迫切要求加强法治建设

与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和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相比, 农业依法行政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些农业部门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农业领域还存在立法空白, 一些早期制定的法律法规不适应形势发展亟待修改;农业执法体制机制还不适应全面加强农业法律实施的要求, 执法力度亟待加强。实现农业依法行政, 提高农业部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迫切需要加强农业法治建设, 把农业农村经济各项工作引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

二、明确农业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按照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全面提高农业部门依法行政水平, 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 基本目标

到2020年, 基本实现以下目标:

———农业法律法规更加完备, 立法质量明显提高, 对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

———农业执法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权责统一、行为规范、保障有力的农业执法体制总体形成, 农业部门执法能力明显增强。

———农业部门履行法定职责能力进一步提高, 权力行使更加透明、规范, 事后监管水平显著提升。

———农业部门涉农纠纷防范化解机制更加完善,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得到切实保护。

———农业部门干部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提高, 农民群众守法用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三、积极推进农业立法

(一) 完善农业法律法规体系

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科学拟订本部门立法规划和计划, 稳步有序推进农业立法工作。紧密结合农业农村改革发展进程, 积极推进农业支持保护立法, 将行之有效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及时上升为法律法规, 推动依法兴农;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秩序立法, 严格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立法;加快完善农村基本经营法律制度。强化农业立法和改革决策的衔接, 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配套法规规章制修订, 细化实化上位法规定, 做到同步实施。推动地方农业立法工作, 支持地方先行先试, 出台反映本地特点、回应农民需求、体现改革创新的法规规章, 为国家立法积累经验。

(二) 提高农业立法质量

起草法律法规和规章, 要严格遵守宪法,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 充分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权益。完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 规章每隔5年清理一次, 规范性文件每隔2年清理一次。

五、深入开展农业法治宣传教育

(一) 提高农业干部法治观念和意识

农业部门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 切实增强宪法法律至上意识、权力法定意识、权责一致意识, 带头尊崇法治、了解法律, 带头遵纪守法、依法办事, 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增加法治教育在农业部门各类培训中的比重, 强化法律知识考试考核。

(二) 加强农业普法宣传

以农业投入品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村土地承包、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法律法规为重点, 采取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不断增强农村干部群众和涉农生产经营者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拓展普法宣传渠道, 充分利用农业部门网站及新闻宣传媒体、农

第二篇章: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

四、着力强化农业执法

(一) 深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

整合农业执法职能, 健全综合执法体系, 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以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为重点, 推动综合执法机构统一行使农业部门行政执法职能。畜牧兽医、渔业等单独分设的部门, 也要推行部门内综合执法。推动执法力量重心下移, 重点强化县 (市) 一级, 加快推进县一级综合执法和执法力量整合。

(二) 加强农业执法规范化建设

积极争取同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支持, 落实执法机构和人员编制。统一农业执法证件, 严格实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加大法律专业人员配置比例, 提高执法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认真执行农业执法“六条禁令”, 坚决惩处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等失职渎职行为。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制定执法权力清单。整合和加大执法投入, 实施农业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工程, 改善执法设施和装备。落实农业执法经费和能力建设财政保障制度。深入开展农业综合执法示范窗口建设, 推进农业执法标识标志广泛应用, 推动解决好农业执法着装问题。

(三) 加大农业执法力度

健全农业执法信息共享和执法联动机制, 强化省部两级监督指导基层执法、协调跨区域执法和查处重大违法案件职责。改进执法方式, 强化日常执法, 完善以随机抽查为重点的监督检查制度, 加大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侵犯农业知识产权和破坏农业资源环境的行为。健全农业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 坚决克服有案不移、以罚代刑现象。

五、深入开展农业法治宣传教育

(一) 提高农业干部法治观念和意识

农业部门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 切实增强宪法法律至上意识、权力法定意识、权责一致意识, 带头尊崇法治、了解法律, 带头遵纪守法、依法办事, 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增加法治教育在农业部门各类培训中的比重, 强化法律知识考试考核。

(二) 加强农业普法宣传

1236”扶贫攻坚行动以农业投入品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村土地承包、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法律法规为重点, 采取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不断增强农村干部群众和涉农生产经营者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拓展普法宣传渠道, 充分利用农业部门网站及新闻宣传媒体、农民培训机构和“12316”信息发布平台, 扩大农业普法宣传的受众面和影响力。

六、依法化解农业领域矛盾纠纷

(一) 加强农业行政复议工作

畅通行政复议渠道, 依法及时受理行政复议申请, 保障当事人复议权利。探索公开复议等审理方式, 提高行政复议办案质量, 坚决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 及时改进复议中发现的工作问题。健全农业部门法律顾问制度, 保障相关经费, 做好行政诉讼应诉工作。

(二) 依法调处涉农民事纠纷

坚持行政执法与民事调处并重, 积极调解农资质量纠纷。加快健全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 实现涉农县 (市、区) 全覆盖, 依法及时调解和仲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最大限度将纠纷化解在基层。

(三) 做好信访工作

改革农业信访工作制度, 将工作的重点放到了解社情民意、汇集意见建议, 分析稳定风险、评估政策得失, 排查矛盾隐患、解决合理诉求上来。将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 引导当事人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途径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

七、切实提高农业部门依法行政能力

(一) 健全农业法治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农业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对重大问题、重要工作要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农业部门各业务工作机构都要认真研究、谋划、推动所负责领域的法治建设, 法制工作机构要发挥好组织协调、审查把关和督促指导作用。推行农业部门权力清单制度, 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加强农业法治建设的监督检查, 将工作实绩纳入相关考核指标。

(二) 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农业部门重大决策必经程序。拟订重大决策, 应当广泛听取相关部门、下级农业部门、涉农生产经营主体和专家的意见, 必要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严格执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

(三)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 及时修改、废止相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强化衔接落实, 加强对下级农业部门审批和监管工作的指导, 防止出现管理脱节和监管真空。从严控制新设行政许可, 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 不断完善“一站式”审批服务, 深入推进网上审批, 加强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

(四) 深入推进农业部门政务公开

重点推进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重大农业基本建设投资项目、财政预算、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领域的信息公开。整合行政许可信息资源, 建立统一许可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农业部门网站、新闻发布会、政务微博微信等形式发布信息、解读政策, 加强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的交流互动, 扩大信息发布覆盖面。健全涉农突发事件信息发布机制, 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深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篇8

意见指出,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村改革正处在攻坚期和深水区,农业法治建设在“三农”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与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和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相比,农业依法行政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迫切需要加强农业法治建设,把农业农村经济各项工作引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各级农业部门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决策部署,以推进农业部门职能转变为核心,以形成完备的农业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健全的依法行政工作机制和有效的法治宣传教育机制为重点,全面提高农业部门依法行政水平,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意见要求,紧密结合农业农村改革发展进程,积极推动重点领域立法工作,着力提高农业立法质量。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推动执法力量重心下移,重点强化县(市)一级,加快推进县一级综合执法和执法力量整合。规范执法机构与人员管理,加强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学法用法制度,农业部门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与本岗位有关的法律法规;创新普法方式、拓展普法渠道,深入开展农业普法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农村干部群众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农业行政复议工作,依法调处农资和农村土地承包等涉农民事纠纷,做好信访工作。

深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篇9

本站北京10月15日消息

为了进一步规范法院系统的扫黑除恶工作,确保黑恶势力犯罪案件的审判工作取得更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最高人民法院今日下发《关于人民法院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工作意见》(以下简称《工作意见》)。

该《工作意见》的主要内容分为“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不断加强组织领导”、“严格依法办案,加强督办指导”、“正确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大力开展长效机制建设”、“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五大部分共二十四条。全篇以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工作意见》的有关精神为指导,对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的扫黑除恶工作做出了有针对性的部署。

《工作意见》指出,黑恶势力犯罪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我党的政权建设,各级人民法院和全体刑事审判人员必须正确分析当前形势,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开展好扫黑除恶工作。《工作意见》强调,各级人民法院应当严格按照刑法、刑事诉讼法及有关法律解释的规定审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严格按照法定标准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决不允许在案件定性问题上出现人为“拔高”或“降格”处理的现象。在审判中还要不断强化程序意识,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各项诉讼权利,以维护和体现法律的严肃性与公正性。此外,各级人民法院在继续保持对黑恶势力犯罪严打高压态势的同时,也要正确区分黑恶势力成员在组织或者组织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做到宽严相济,区别对待。《工作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要全力抓好长效机制建设,注意全面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配合有关部门加强防控机制建设,从源头上防范黑恶势力犯罪。

深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篇10

电监安全[2011]21

号.关于深入开展电力安全生产

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电监会各派出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集团公司,各有关企业: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11〕11号)精神,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和电监会《关于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 继续深化“安全生产

年”活动的意见》(电监安全〔2011〕9号)的工作部署,电监会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决定深入开展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结合电力行业的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主线,全面推进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基层安全管理,夯实安全基础,提高防范和处置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提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平,确保电力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二、工作目标

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努力实现2013年底前规模以上企业标准化达标,2015年底前所有企业标准化达标,确保一般事故隐患及时排查治理,重大事故隐患得到整治或监控,职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三违”现象得到有效禁止,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高,防范事故能力明显加强,全国电力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三、工作重点

(一)积极推进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企业按照电监会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联合制定的有关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要求,结合本单位(或工程建设项目)实际,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作业标准和技术标准,开展以安全生产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培训、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信息报送和

事故调查处理以及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为主要内容的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

(二)认真开展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自查自评。有关企业要对照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确定适用于本单位(或工程建设项目)的有关条款,根据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规定,逐条开展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自查工作,按照“边查边改”原则整治自查发现的缺陷和隐患,并结合自查结果完成本单位(或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自评结果符合达标评级条件的,向电力监管机构提出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申请。

(三)切实做好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评审。评审机构要建立评审工作组织体系,制定评审工作方案,完善评审工作机制,组织评审专家队伍,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客观、公正、独立地开展现场评审工作。现场评审应认真查阅申请单位的安全生产文件和资料、运行记录和参数、电力设备设施有关台账和试验报告等,并经实地检查验证,确保现场评审工作质量。

(四)严格审核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结果。电力监管机构要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规定,对申请单位是否符合条件、现场评审是否规范、评审结果是否完整和真实等方面进行审核,对审核符合要求并经公示无异议的企业(或工程建设项目)颁发证书,授予牌匾。对于申请单位隐瞒事实、不符合条件、评审过程不按规定程序开展以及评审结果严重失实的,不予认定申请级别,并视情况按规定对相关单位进行通报和处理。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积极参与电力监管机构组织的达标评级审核相关工作。

(五)组织开展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有关企业和评审机构应组织本单位(或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各级管理人员和现场评审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的培训,学习和掌握有关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达标评级管理规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要求。电监会每年组织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有关负责人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的培训,并适时组织开展评审机构主要负责人和现场评审人员的培训。

(六)认真做好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监督管理。电力监管机构要结合日常安全监管工作,督促、检查电力企业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指导电力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工作,不断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管理,将达标评级与评优评先、事故处理等结合起来,并将达标评级结果通报当地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担保业等主管部门,促进电力企业(或工程建设项目)加快标准化工作步伐;结合专项安全监管工作,开展评审机构现场评审质量的监督检查,组织专家对已进行现场评审的电力企业(或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抽查,发现现场评审不严格、不到位或有失实的,视其情形对评审机构提出警告,直到撤销评审资格。电力监管机构会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未按规定要求开

展标准化工作、重大隐患整改不力和未达标的企业(或工程建设项目)的专项跟踪督查和安全考核,并做好评审机构的管理工作。

(七)巩固和提升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水平。已经标准化达标的企业(或工程建设项目)要不断加强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按照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的要求,推进标准化达标升级,开展更高级别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达标评级工作。对于评为三级标准化的,要重点抓改进;评为二级标准化的,要重点抓提升;评为一级标准化的,要重点抓巩固。电力监管机构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标准化达标开展情况,适时选择典型企业和工程建设项目,搭建经验交流平台,促进企业进一步提升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水平。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涵盖了增强人员安全素质、提高设备设施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强化责任制落实等各个方面。各单位要深刻认识开展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部门和专人负责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扎实开展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全国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由电力监管机构牵头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参与,实行分级管理。其中,一级由电监会牵头负责,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会同参与;二级、三级由电监会派出机构牵头负责,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参与。

(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各单位要根据本地区、本单位安全生产状况,制定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方案和达标评级计划,合理确定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工作阶段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稳妥推进,成熟一批、评审一批,确保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目标的实现。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工作实行企业自主评定和外部评审的方式。有关企业根据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和达标评级标准,对本单位(或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定,企业自主评定后申请外部评审定级。电监会派出机构和全国电力安委会成员企业单位应于2011年9月底前将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方案报电监会。

(三)加强宣传教育,强化舆论引导。各单位要做好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宣传教育,宣传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标准要求,营造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浓厚氛围,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深入开展。电力监管机构要充分利用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在指定媒体或网站上公告标准化达标的电力企业和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名单,培育典型,示范引导,提高电力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持续推进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上一篇:新入职职工心得体会下一篇:体育节后感1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