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论述题

2024-09-13

城市规划原理论述题(精选6篇)

城市规划原理论述题 篇1

现代教育原理论述题

1. 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答:学校教育必须积极地适应终身教育的挑战。(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3)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和教育的组织。

(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论述题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2. 试述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答: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特征包括:一是全体发展;二是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四是和谐发展;五是充分的发展;六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导向思想——指导学校和教师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即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课堂教学上,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掌握大量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与个性,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理想目标具备坚实的基础。其次,素质教育的实施还要落实到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如教学、教育实践或实习、课外活动等,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统一,这样才能完成全面素质教育的任务。

3. 如何理解教育优先发展是现代社会的普遍规律? 答:所谓教育优先发展有两个内涵,其一是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超前投入;其二是教育发展要先于或优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先行发展。因此教育优先发展又可称为教育超前发展或教育先行。教育优先发展在当今世界成为各国政府的战略决策并加以推行,其理论根据就在于从教育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定位,即教育的三性——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出发。

(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一系列要素和机制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的,但从根本上是由一代代人主体地位的上升、素质的提高来实现的。人力资源在社会发展中有着决定作用,这种决定性和教育本体功能向社会功能的转变,为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确认提供了理论基础。单一科技和经济的进步并不能导致社会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人的素质的提高是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也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一切先进的科技与文化、现实的生产力与非现实的生产力都是由人所创造的,教育产业是所有其他非育人产业共同需要的上位产业、前提产业,即基础性、全局性产业。由于人力资源在社会发展中有着决定作用,根据未来社会的需要,培养未来人,这就表现了教育对各行各业的先导作用。

(2)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呈现高速度的态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知识总量在激增,知识更新的周期在迅速递减,教育周期却不能因此而缩短。由于教育对国家和个人的重大作用,出现了教育时段向两端的延伸,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未来人的超前性。

由此可见,教育优先发展已是现代社会的普遍规律。(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论述题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4. 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答:个人全面发展的涵义

(1)量的方面——智力和体力的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2)质的方面——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3)度的方向——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

5. 试述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育途径的重要作用。

答题要点:答:第一,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第三,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形成学生的服务意识。

(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6. 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应该如何指导,组织学生学习? 答: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主要是由传统的“被动学习”、“个体学习”、“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也要随之相适应。首先,要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活动前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帮助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其次,提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教师必须做好前期的组织工作,明确团队成员的各自任务、责任,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对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在后期对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有效性的途径。

再次,倡导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获得智力、能力的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构建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7.试述教师职业专业化必要性和可能性。答题要点: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必要性:

(1)教师职业基本上属于脑力劳动,但它对教育理论的依赖性不强。;(2)教师职业向社会提供的服务具有公共性,但不具有鲜明的独特性;

(3)教师职业有一定的入职和解职标准以及职业道德规范,但要求不高,控制不严。因此,教师职业距离专业标准相差很远,有必要向专业化方向努力。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可能性:

(1)提高教师职业对教育理论的依赖性;

(2)延长教师培养年限,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

(3)严格教师的入职和解职标准,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主性;(4)厉行严格的教师职业规范。

(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8. 试述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当代学生观。答题要点:

教师应该具备的当代学生观有:(1)以人为本的理念;(2)尊重的教育理念;

(3)重视学生发展性的教育理念;(4)依法施教的理念;(5)自我教育的理念。

城市规划原理论述题 篇2

城市道路节能照明是我国经济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不论任何规模的城市均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针对城市道路节能照明建设进行探索和实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照明节能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道路照明工具的照明效率, 而要达到高效照明的目的, 主要措施则是不断提高道路照明节能的技术含量, 一方面降低照明装置能源损耗, 另一方面优化照明管理控制, 减少不合理使用性消耗。

一、路灯节能的基本原理

现在市场上的路灯节能产品可谓是多种多样,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划分成不同的节能产品, 例如按照控制方式划分的话又可以划分成集中控制和单灯控制, 按照调节方式划分的话可分为中途调节换挡、碳刷无极调节及固定降压等等种类, 因为经历的多次的技术改革, 路灯节能产品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

过去的的路灯照明产品一般是通过SCR可控硅移相调压来完成功率调节, 它的工作原理很简单, 与家用调光台灯的原理相近, 所以其就不能控制带功率因数补偿电容的路灯, 而且谐波电流电压会制造出电磁干扰, 这就使得这样的路灯照明产品无法使用大功率照明节能。

尽管现在的节能产品种类繁多, 各有优劣, 但它们的节能原理却是相似的。都是将供电系统的输入电压加以优化, 再通过DVR技术控制管理剩余电压, 这样传输给灯具的负载电压就会是最优值, 最终才会达到既满足使用要求又能实现节能的双重目标。我们再对其可靠性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电工学基本原理中:P=V2/R。光源的阻抗设为阻性电阻R, 在灯具上施加的电压为V, 那么它在电压V下所消耗的功率为P, 如果降低电压到V1值, 此时消耗的功率P1会随电压的平方关系下降。P1又小于原有电压V时所消耗的功率P, 其有功节电率可以用“ε%= (1-V12/V2) ×100%”表示。由此可以得出电压下降的额度只要不大于额定电压的10%, 电器大部分都可以毫无妨碍的使用, 这一点我们无须担心。

二、路灯节能的主要策略

首先我们要明白节能的定义是什么, 我们平时所说的节能, 它的含义就是在达到相同需要或同样目的前提下, 节约的能源消耗量, 节约的消耗量即节能的数量。但是除了这一层含义外, 在路灯照明节能方面, 它还包括在满足正常照度的需求下, 降低一定幅度的照度, 从而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这也就是我们摘要中所提到的, 减少不理的使用性消耗, 优化照明控制。

在路灯照明工程中, 电网电压影响照度, 电网电压又影响负荷, 在负荷较高时电网电压较低, 在负荷较低时电网电压较高, 傍晚上下班时间为交通量高峰时段, 这时的电压低光源光通量及路面照度均较低;凌晨时为交通量低谷时段, 这时的电压低光源光通量及路面照度均较高。所以我们可以从负荷及电压的关系上来找出城市道路节能的方法。

我们可以从下限功率工作、克服电网电压升高、按需照明这几个方面实现路灯照明的节能。

三、道路照明光源及功率选择

选择节约型的灯具是我国城市道路照明节能设计中的重要措施, 我国的灯具材料自发展以来主要有金属卤化物灯、卤钨灯、中显钠灯、白炽灯、荧光灯、LED光源灯、高压钠灯等。

选用节能的光管与灯具是照明节能的重要内容, 光源和光源功率与照明参数、视觉效果、节能水平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应根据道路的功能设计光源和光源功率。现在市场上有许多种光源, 选择光源的原则是符合国家绿色照明规划要求, 既要满足照明又要达到节能的目的, 光源的节能只要体现在发光率和光衰指标, 但是实际选择光源的时候又不能单单考虑这两个指标, 还应考虑经济性、发光率效率、显色指数、使用寿命、光通量及启用特性等等。因为高压钠灯具有发光效率高、耗电少、寿命长、透雾能力强和抗锈蚀能力强等优点, 所以它已成为被广泛采用的光源, 城市路灯照明已大量采用。光源功率满足两个要求就行, (1) 道路照度要求。 (2) 满足功率密度值的要求。在灯具的选择后, 人们往往忽略了对于电气附件的选择, 而这些电气附件往往会在道路照明节能中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例如部分灯具内的电容元件, 蓄电能力不足, 一旦供电信号发出, 电容元件电力不足以达到标准要求的亮度, 则必然需要加强布灯排设, 如此即造成了电力的浪费又造成了材料的浪费。

四、城市道路照明供电线路选择

城市道路照明宜采用路灯专用变压器供电。在城市的重要道路、交通枢纽及人流集中的广场等区段的照明应采用双电源供电。每个电源均应能承受100%的负荷。正常运行情况下, 照明灯具端电压应维持在额定电压的90%~105%, 高杆灯或其他安装在高耸构筑物上的照明装置应配置避雷装置。

道路照明应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和季节变化合理确定开关灯时间, 并应依据天空亮度变化进行及时调整。应将光控和时控两种控制方式相结合。以上的措施都可以起到节能的效果。以某市为例, 装灯容量从1999年底统计为900 W, 如果控制路灯启闭时间不精确, 如果每天亮灯时间少5分钟, 每年可以节电2 800 Kw.h;或者夜深的时候可以关闭一部分路灯 (前提是不影响道路正常照明) 也可以节约相当大一部分能源。当道路照明采用集中遥控系统时, 运动终端应具备在通信中断的情况下自动开关路灯的控制功能和手动控制功能。道路照明开灯时的天然光照度水平宜为30 lx, 次干路和支路宜为20 lx。

五、城市道路照明布灯方式选择

布灯设计时要依据城市道路的实际情况, 综合各方因素后制定道路照明间接、照明高度设置、灯具照射角度等, 合理进行布灯设计。布灯方式主要有单侧布置、中心对称布置、双侧对称布置、双侧交错布置等, 布置时考虑道路类型不同设计亦不同即机动车照明道路、人行照明道路以及交汇区照明道路。对于路宽要考虑主干路照明设计、支线路照明设计。从而得出既满足设计标准又符合道路实际的最佳设计方案。

结语:城市道路照明节能的潜力是无限的, 只要用心去挖掘, 还会发现许多有力节能措施。我们应该大力推广“绿色照明”, 促进城市照明系统朝着“优质高效、经济舒适、安全可靠、保护环境”的方向发展, 在满足城市道路照明的前提下节约更多的能源。

六、城市道路照明后期维护

城市照明路灯因为常年处在风吹雨淋、粉尘污染等恶劣的外界环境, 难免会损坏, 不时常检修, 将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威胁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在照明路灯的检修中, 最最要检测的是绝缘电阻, 在更新灯具和其他部件时, 一定要选用节能高效安全的产品, 再加上正确合理的维修工艺, 才能保证维修的施工质量。

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 采用不同灯具样式, 特别多的灯具在生产时都增加了反光板, 在灯具使用过程中反光板会生锈从而降低亮度、反射率;玻璃样式的灯具, 时间久了以后上面会沾上特别多的粉尘、油污、小虫等, 这样也会降低灯具的透明度, 所以要对灯具顶起维修, 争取保证灯具正常的发光效率, 这样灯具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照明作用。如果同一种光源使用在高低不同效率的灯具上光通量的利用率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选用高效灯具, 顶起维修灯具, 是节能和保证道路照明质量的有效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城市出现在当今社会, 道路照明能源的浪费也越来越受重视。本文作者将根据照明节能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技术两个方面探讨城市道路照明节能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城市道路,照明,节能原理,技术论述

参考文献

[1]任元会.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S], 200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20道 篇3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革命性即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以及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

科学性指它以科学的发展为基础,并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它的深刻性,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实践性即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并在实践中自身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征。

科学性和革命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有机统一。

2、运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正确性。

答:内因和外因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2)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3)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4)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大胆地对外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的意义:(1)发展要靠内因,要靠中国人民努力奋斗,把中国事情办好。因此,处理国际国内事情,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按照自己的情况制定政策。(2)当今世界是普遍交往的世界,我们对外开放中,在开放中扩大市场,在开放中吸收外国的资金、经验和科技。(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辩证的统一。对外开放要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前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以对外开放为条件。把两者割裂对立起来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实践证明,我国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把握它们的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现实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两者相互区别。①共性是对同类事物矛盾的共同本质和特点的概括,都有同一性和斗争性。个性是指矛盾的性质、地位、解决方式的不同。②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③个性比共性丰富,共性不能完全包括个性。

(2)两者相互联结不可分割。①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②个性离不开共性,任何个性总与一定的共性相联系而存在。

(3)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随着层次的不同和范围的扩大,共性的东西变成了个性,个性的东西变成了共性。

共性与个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1)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是对事物运动一般规律的反映,是对矛盾普遍性和共性的把握,它对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这个共性不能包括各种特殊的实际生活和实践活动的丰富内容,我们必须注意对中国具体实际的研究。

4、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答: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是: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2)辩证的否定有两个特点: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3)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

把握辩证否定观的意义在于:

(1)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对待我国传统文化遗产,就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义的糟粕,吸取其精华。既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 1

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

(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对待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要反对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化两种错误倾向。

5、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对于增强社会主义信念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是: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表现在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

(2)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表现在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如果否定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就会导致“循环论”的错误;如果否定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就会导致“直线论”的错误。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增强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与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发展的过程。

(1)坚信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悲观主义;

(2)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有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

6、什么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它的表现是什么?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是指意识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它的表现主要有:(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2)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表现在意识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还能在思维中创造出世界上没有的新事物。(3)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4)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这是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

7、为什么说实践决定着认识?

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并且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一是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二是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三是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有效地改造世界。

8、如何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两者关系:

(1)两个不同的认识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具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统一的:第一,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就会导致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经验论只承认感性认识的可靠性,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唯理论则只承认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否认感性认识重要性。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犯的就是类似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

9、试用真理的相对性和真理的绝对性辨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答:(1)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①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有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②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①从认识的广度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事物的一个部分、一个片面的正确反映;②从认识的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2)相对性和真理的绝对性是同一个真理的两个不同方面和属性,因而又是相互统一的:

①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依存。任何客观真理本身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②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联结、相互渗透。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了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

③相对真理不断向绝对真理转化。获得真理的过程,就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每一个相对真理都是这个过程的一个环节。

(3)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相互关系的原理是我们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因此,我们对待它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坚持,又发展,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

10、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是什么?

答: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又表现为: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2)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4)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5)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即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11、论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及其意义。

答: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有三项内容: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2)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运动。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基本适合,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由此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规律意义是:(1)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

(2)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规律,对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特别是对于我国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这一规律为理论依据的。

12、试述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规律的内容及意义。

答:经济基础是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范畴,指社会的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规律的内容有: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起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起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基本适合的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过程。

其意义是:(1)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2)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规律,对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特别是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3、如何理解人民群众的内涵与作用?

答:(1)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成员的总和。有量和质的规定性。从量的规定性上来看,人民群众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从质的规定性上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时代条件下,人民群众的内涵有所区别。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以及拥护社会主义和赞成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但是,不论任何国家和任何历史时期,劳动群众,包括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都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2)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体现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最伟大的物质力量。

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知识分子从事精神活动的前提。(2)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创造的源泉。(3)人民群众直接参加了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4、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内容:

第一,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第三,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第四,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和运用。所谓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5、怎样认识资本的本质?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答:(1)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其本质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2)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生产资料形式和劳动力形式。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说明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第二,它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地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16、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作用。

答: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

价值规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有:

(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2)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17、如何理解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答: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通过资本对雇佣劳动的支配,不断提高对雇佣劳动力的剥削程度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

(1)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

(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

(3)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深刻表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及其发展的趋势。

18、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

答:(1)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存在着差别,从而会导致部门利润率的差别。

(2)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导致平均利润的形成。

(3)平均利润率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19、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有哪些新变化?

答:(1)生产力方面,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这有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特别是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作用的原因。

(2)生产关系方面。在所有制关系上,资本主义国家在其自身范围内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一是进行社会改良。二是对经济实行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三是加强了对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扶持。

(3)上层建筑方面。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社会化、股权分散化的现实,必然要求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国家法制在有利于资产阶级的范围内健全、充实与完善。

(4)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

20、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答:(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为无产阶级的事业而奋斗。

(2)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两者的结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

(3)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称,但其性质都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4)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

(5)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它是团结统一的党,是有坚强纪律的战斗精神的党。

21、简述社会主义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答:(1)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2)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家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另一原因。

(3)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4)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是在不断探索中前进和发展。

运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正确性。为什么说实践决定着认识?

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怎样认识资本的本质?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简述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城市管理学(论述题) 篇4

1、试述我国城市政府职能的特征。

1、(1)广泛性。从邻里关系、社区卫生、居民福利、商业网点、公共设施到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事务,都要纳入政府的管辖范围。

(2)服务性。市民的衣、食、住、行等,样样都离不开政府所提供的支持及援助,离不开政府或公营机构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服务职能体现了城市政府的本质,服务是城市政府的天职。

(3)规范性。保证各种城市事务间的相互协调和整合,调整和发展各项政府职能,从而确保城市政府职能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4)自主性。城市事务中的环境、能源、规划、建设、住宅、(4)重视突发事件管理。危机管理计划不是独立的,它必须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也必须与国家、地区和部门的危机管理体系相适应。

3、试述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3、(1)综合性。城市规划需要对城市的各项要素进行统筹安排,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

(2)法制性、政策性。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加强法治观点,努力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管理知识,在工作中严格执行。

(3)地方性。既要遵循城市规划的科学规律,又要符合当地条件,尊重当地人民的意愿,和当地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使规划工作成为市民参与规划制定的过程和动员全民实施规划的过程.5、(1)构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的经济管理体制。(2)导引城市产业结构合理、有序升级。

(3)筹谋解决结构性失业与总量过剩失业问题。

6、试述在处理社区自治组织和城市政府各级相关机构的关系时需要遵循的原则。

6、在推行社区自治,加快城市民主化建设的进程中,并不是要否定和弱化城市各级政府组织在城市社区工作中的领导,而是将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精神和意志通过社区自治组织的形式灌输下去,同时,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在处理社区自治组织和城市政府各级相关机构的关系中,要注意遵循以下的原则:(1)面向社区,重心下移的原则

(5)依靠群众、大家动手。(6)污染者负担原则

(7)除了上述原则以外,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还应始终坚持一个总的原则,即可持续发展原则。

9、试述引导城中村城市化的对策。

9、(1)从发展决策入手,进一步集中城市决策权。

(2)从城中村内在要求入手,启发、鼓励其自身进步。(3)从体制入手,改革土地、人口与城市管理体制。(4)从经济入手,将城中村纳入城市经济体系。

(5)从文化入手,针砭城中村弊端,弘扬城乡融合与现代文明。

交通、福利、卫生、治安、消费等都自成体系,具有较大的独立性,适合由城市政府自主地实施管理。

(5)多样性。采用多种手段、途径和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保证城市政府的各项职能和管理决策得到顺利实施。

2、试述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的潜在重点。

2、(1)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绩效观。所谓“绿色GDP”,就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人文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增长指标。多层面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基础之一。

(2)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捷。创建“敏捷城市”,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敏捷。人员敏捷。制度敏捷

(3)全面导入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的经济系统。

(4)长期性、经常性。城市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保持其相对(2)事权下移,责、权、利配套的原则 的稳定性和严肃性,只有通过法定程序才能对其进行调整和修改,(3)以人为本,资源整合的原则

任何个人或社会利益集团都不能随意使之变更。

(4)有利于扩大民主,依法自治的原则(5)实践性。城市规划的实践性,首先在于它的基本目的是

7、试述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为城市建设服务,规划方案要充分反映建设实践中的问题和要求,7、(1)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有很强的现实性。其次是按规划进行建设是实现规划的唯一途径,(2)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

规划管理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最后,城市规划的实(3)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束 践性还在于其可实施性,应当在规划编制时,考虑城市的财力和(4)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能力,不能盲目提出过高的要求。

8、试述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4、试述我国城市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8、(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4、(1)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2)综合利用、化害为利。(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3)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4)“三同时”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4)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

建工程时,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5、试述新条件下我国城市经济管理领域的核心要务。

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6)从法律入手,严肃处理城中村所滋生的违法现象。(7)从组织人事入手,培养高素质的村镇领导人。(8)借鉴其他城市处理城乡矛盾的经验。

10、试述我国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

10、(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

11、试述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1、(1)产业的分工与合作。

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 篇5

第一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

——《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7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2)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取得的理论成果。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刘伯承同志经常讲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是说的打仗。我们之所以能够打败蒋介石,就是不讲老规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况,打赢算数。现在要恢复农业生产,也要看情况,就是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

——《邓小平文选》第l卷,第32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这段话表现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2)如何理解这种思想? 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摘自《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年2月7日。

材料二: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材料二:一三十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0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根据以上材科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态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另一种态度。(3)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什么。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没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没有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改革创新,就没有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1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材料二:在实现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经过艰难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

——摘自庄福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两次历史性飞跃提供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 1l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材料二: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材料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江泽民: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载2002年6月1日《人民日报》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的?(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第二专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独秀在《中国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中谈到,在目前的国民革命中,资产阶级是处于主导者的地位上,而无产阶级是处于赞助者的地位上,国民革命胜利后,当然是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他在《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中又谈到,国民革命成功后,在普通形势之下,自然是资产阶级握得政权。

——摘自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1923年12月1日。

材料二:彭述之在《谁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一文中指出,“各个阶级,除开游民无产阶级外,差不多是和无产阶级接近的。容易受工人阶级的暗示和领导的”,所以革命的领导权“天然”地落到了无产阶级身上。

材料三:中国的民主革命不能由资产阶级的领导来完成,而要由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来完成。

——摘自《刘少奇选集》上卷,第4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出来的观点存在什么错误?(2)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来领导?(3)中国无产阶级争取和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第三专题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我国的经验,农民这种在生产上逐步联合起来的具体道路,就是经过简单的共同劳动的临时互助组和在共同劳动的基础上实行某些分工分业而有某些少量公共财产的常年互助组,到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而有较多公共财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完全的社会主义的集体农民公有制的更高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也就是集体农庄)。这种由具有社会主义萌芽,到具有更多社会主义因素,到完全的社会主义的合作化的发展道路,就是我们党所指出的对农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资料来源:《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材料二:我们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联盟的政策,不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或者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都是必要的,正确的,是符合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利益的。„„但是这样做,并不是不要付出代价的。为了结成和继续这个联盟,为了借助国家资本主义达到社会主义的目的,我们就需要对资产阶级偿付一笔很大的物质代价„„这是从我们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中产生出来的政策。

——资料来源:《中共中央关于资本主义改造问题的决议》。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为了完成材料一中所说的改造道路,我国对农民采取了什么原则?(2)材料二所说的为了结成和继续这个联盟,“我们”对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分别采取的是什么政策?(3)新民主主义社会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取得了哪些主要经验?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前夕,朱德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他们在经济上还没有获得完全解放,他们还受资本家的剥削,这种剥削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只能够受到限制,而不能够消灭”;为了工人阶级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还必须在“现阶段自觉地忍受资本家之一定限度内的剥削”。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成了国家的主人,为什么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还要“忍受”资本家的剥削?(2)既然如此,为什么从1953年开始又要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专题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战争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三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

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

——资料来源: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是要说明什么问题?(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

第五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后,从5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党走过曲折的道路。1956年9月召开党的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述得虽不太准确,但它的基本着眼点是正确的,突出了我国社会生产力还很落后这一现实。但是,党的八大路线未能得到全面坚持与贯彻。国际上的波匈事件,国内反右斗争的扩大化,长期领导阶级斗争形成的政治经验和力量,很快动摇和改变了党的八大路线。这种动摇和改变导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此后的20年时间里不断受到了“左”的干扰,1958年5月,党的八届二中全会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没社会主义”的路线,虽然反映了党和人民希望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良好愿望,但却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了“大跃进”的严重失误。50年代末批评反冒进、庐山会议的“反右倾”斗争、60年代国际上“中苏论战”等因素的影响,使毛泽东对国际国内阶级斗争的形势作了不清醒的估计。导致八届十中全会重提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是社会主要矛盾,随后开展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四清”和“社教”运动,最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1969年,党的九大全面肯定了我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只字不提发展生产力,不提经济建设,全部内容在于强调阶级斗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调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其危害和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锐意改革,大胆开放,努力奋斗,使整个国家焕发出勃勃生机。30多年来,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尽管国际国内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重大事件,然而由于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我们经受住了风浪,站稳脚跟,顶住压力,克服困难,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当然,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还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我们任重而道远。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1)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2)分析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第五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二)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材料二:致富不是罪过。但我们讲的致富不是你们讲的致富。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坦率来说,我们不会容许产生新的资产阶级。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富分配不平等程度持续扩大,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等。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调查中心显示,中国最贫困的20%家庭收入仅占全民所得的4.27%,最富裕的20%的家庭收入却占社会收入的50.24%。据世界银行估算,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基尼系数只有0.22,1995年为0.38,2000年达0.458。目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是0.35至O.48之间,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5。而且,由于中国在过渡期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收入,实际贫富差距情况可能。比调查数据所反映的还要严重得多。

材料四:十六届五中全会报告中指出: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注重社会公平。五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就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出了具体部署。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从材料三中,你看出了什么问题?(2)结合材料

一、材料二,试述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及其实现规律。(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目前贫富差距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第五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三)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173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摘自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进行了哪些改革创新才带来了上述变化。(2)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及其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摘自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材料二: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就是要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30年来,我们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3.阅读下列材料并撰写文章

阅读材料:从2008年8月12日起,北京、天津、杭州、深圳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率先启用2002式机动车号牌。个性化车牌一经推出,立即受到有车一族的热烈追捧,不少人连夜排队,选择自己喜爱的号码。谁是汽车牌照号码出卖的“始作俑者”,笔者不得而知。但笔者知道钓是,出卖汽车号码早已成为一种规则了。笔者所居的首善之区,一些所谓吉利的号码,一些特殊的号码,一些易记的号码,是不是通过竞拍我不知道,但这些号码好像都不是随便什么人可得到的,也不是“抓阄”可得到的,而都是一些有“背景”的人物的专利,至少前些年是这样。

不独汽车牌照号码,电话号码也同样有过这种竞卖的纪录。吉利的号码,特殊的号码,易记的号码,你若不是有面子的人物又想得到,就得多拿银子。就是那些登不了拍卖大雅之堂的号码,也按号论价。原则当然是,有所谓不吉利数字的号码便宜,没有不吉利数字的号码就相对贵一些。这已经成了被社会所接受的不言而喻的规则。

前不久又从媒体上获悉,某市把一些人行道地段出售,买到者即可在此设摊摆点。此事颇引起争议。出售者称,这是为了给一些无业者就业提供方便,从而也方便了市民消费;异议者称,这不是把占道经营合法化了吗?但人们也只是从这个层面上争议。而对于人行道这种公共资源某个部门有没有权利出售,则好像不曾涉及。

这背后实际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如汽车牌照号码、电话号码、人行道地段、公交站名这样的公共资源能不能出卖?政府某个管理部门有没有权利出卖?人行道地段,通常都经过人工建设,要花一定的钱,但这钱是国家投入的,并非某个部门投入的,它有什么权利处置?而汽车牌照号码、电话号码,连任何投资都不用,就可源源不断地要多少有多少,一些部门有什么理由拿它卖钱?城市的公交站名乃是一种地域的定位和标识,一般都是承接原来的地名而来,并非某个部门自己的创造,它怎么能拿来卖钱?如果站名可卖,地名岂不同样可卖?城市的街道名也可卖给个人或企业了,推而广之,省名、县名、乡名、山名、河名、湖名、景点名,也都可如法炮制出售了,这世界还不乱了套?这样下去,谁知道还会有哪些公共资源会被出卖,而本来拥有公共资源的普通老百姓,真的要成为身无立锥之地的“无产阶级”了。

——资料来源: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根据以上材料撰写文章:

(1)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就启用2002式车牌申领方式改革存在的利弊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弊端的对策,并就对策进行论证。

要求:针对性强,重点突出,论证有力,条理清晰。篇幅不超过1000字。

(2)在目前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只要我们愿意和善于做群众工作,就没什么化解不了的问题。请你根据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和感悟,并联系实际,以“真心、真情、真话”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掌握在900字左右。

材料分析题(6-8

专题)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有的经济现象。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不仅有私有制经济成分,也有国有制经济成分以及其他经济成分;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不仅有公有制经济成分,也有私有制经济成分以及其他经济成分。但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是根本不同的。在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问题时,有人以“八宝饭”为例做了形象比喻:八宝饭中的糯米是主要成分,没有糯米不是八宝饭,但糯米本身并不就是八宝饭;八宝饭里还有其他成分,红枣、莲子、核桃、花生、红豆、砂糖等,没有这些成分也不是八宝饭,但这些东西本身也不同于八宝饭。只有把糯米和其他成分组合在一起并以糯米为主才是八宝饭。

根据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

1)判断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在回答记者“平常怎样句外国人介绍中国的政党制度”时,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中国的发展实践两个层面介绍了中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需要有人来带个头。要成为带头的政治力量得符合两个标准:第一要稳定,第二要不保守,善于接受各方监督。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支力量,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没有人要拉其下台,所以稳定;另一方面,有人在不拉其下台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监督,使其不保守。不以拉其下台为目的的监督是最有效的监督。参政党对执政党的监督是为了执政党把工作做好,有利于执政党地位更巩固,执政党显然乐于接受。相反,如果以拉下台为目的,这种监督之间就缺少信任,一方不得不对另_方掳够争旬谚郝要劳惕,仔细思考,其居心何在,是不是为了取而代之,这样监督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中国的政党制度既有利于政治力量的稳定,又有利于接受监督。

从实践上看,现行的政党制度已经保证中国实现了连续30年保持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是已知数;换个政党制度是未知数。当然,这个已知数里肯定有些问题,但是这个已知数总体上是好的,是可以接受的。既然已知数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感觉还不错,为什么要找未知数来代替呢?很多外宾是认同这一点的。

——资料来源:《多党合作制度保障了30年的两个奇迹——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载《人民政协报》,2008年11月5日。

根据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 2)为什么说中国的政党制度符合中国的实际?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杨叔子曾经指出“民族主要是一个文化概念而非基因概念,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而是一个种族;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必然落后。一打就垮;一个民族,没有民族精神,必然异化,不打自垮。所以,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世界各民族的身份证和标示。”

——资料来源:杨叔子: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文化身份证》,人民网,2004年10月17日。

材料二:从世界历史来看,19世纪是比生产力,20世纪是比制度,21世纪比的是文化,未来的发展是以文化论输赢的。德国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迅速恢复、重建和崛起,根本原因在于两个杠杆——文化和教育,造就了较高的国民文化素质,日本人骄傲地说战争可以打掉高楼大厦和厂房设备,唯一打不掉的就是国民素质,所以,尽管Et本没有煤和铁,但有一流的钢铁公司。为此,“文化立国”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战略选择。——资料来源:袁华明:《对文化软实力的思考》,《学习月刊》,2005年第11期,第16页。

材料三:在国外,文化产业已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些大国的文化产业;所创造的GDP甚至超过中等国家全国的GDP,美、El、欧一些国家文化产业;占GDP的30%以上。据文化部资料,美国文化娱乐产品已成为第一出口项目;日本的音像产业成为国民生产的第二大产业,已超过汽车工业的产值;英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将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约占全国就业人数的5%。

——资料来源:袁华明:《对文化软实力的思考》,《学习月刊》,2005年第11期,第16页。

材料四:201 1年10月15 Et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党明确提出了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

根据材料一、二、三、四请回答以下问题:

1)谈谈你对材料一“一个民族,没有民族精神,必然异化,不打自垮”这句论断的思考和理解。

2)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你对我国当前文化发展现状的认识和思考。3)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员,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程中,你觉得自己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又该如何具体落实和做到呢? 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强调,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材料二:胡锦涛同志强调,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资料来源:《党的十八大文件汇编》,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年版,第30页。

根据材料一、二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你谈谈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必要性。2)我们应如何贯彻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提议。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2年8月3日,陈水扁在“总统府”以视讯方式向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世界台湾同乡联合会第29届年会”发表开幕致词,全程用“台语”发言,极力鼓吹“台湾与对岸,一边一国”,以及“公投决定台湾前途”。陈水扁称:“台湾不是人家的一部分,不是人家的地方政府或一省,也不能成为第二个香港和澳门,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只有2300万伟大台湾人民才有权利对台湾前途、命运、现状作选择或决定„„公投是基本人权,也是2300万人民基本人权,不能限制,大家应认真思考公民投票立法的重要性与急迫性。我们要坚持走自己的路,最后替台湾走出一条民主自由之路„„”

材料二:1999年,李登辉公然将两岸关系说成是“国与国关系”,这是他在分裂国家的道路上走出的十分危险的一步,是对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的严重挑衅,进一步暴露了他蓄意分裂中国领土和主权,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本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绝对不容分割。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仍然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我们一直在积极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交流,争取两岸直接 “三通”,推动两岸进行政治谈判。但是,在台湾问题上,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原因很清楚,台湾岛内和国际上都有一股企图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的势力。如果出现搞“台湾独立”和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的情况,我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时任台湾当局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立场。(2)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

(3)“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必须认识到,苏联仍然是美国的一个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

——摘自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二:观察家认为,90年代前世界经济三足鼎立之势正在被打破,东亚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的第四极。„„尽管目前东亚发生金融动荡,但不致影响东亚(一般指东盟、中、韩)作为世界经济一个增长中心的地位。还在1995年,亚洲的出口额就已分别与美欧相当,高出日本一倍,成为与美欧并列的世界四大贸易中心之一。就经济规模而言,东亚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早已超过日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到2010年还将超过欧美。——摘自1997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1997年,大国高层会晤的广泛和频繁为多年所少见。今秋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同克林顿总统进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的发展目标和框架达成了共识,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l世纪的建设性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法国希拉克总统5月访华,中法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李鹏总理和桥本首相1997进行了互访,确定两国建立“迈向未来的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10月,俄、法、德决定建立首脑定期会晤制度。此外,11月叶利钦总统和桥本首相在西伯利亚进行了正式会晤,双方决定争取在2000年前签署和平条约,从而打破日俄之间长期冷淡、僵持的局面,为改善两国关系创造了条件。

——摘自1997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亚欧会议3日通过在伦敦举行的首脑会议发表了关于亚洲金融和经济形势的特别声明。声明一致要求要研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加出资等问题。可以说,这次会议取得的划时代成果是抛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大的出资国美国,由亚洲和欧洲共同携起手来,对美国布下包围网。过去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加出资,“若撇开最大的出资国美国是不可设想的”(日本金融人士语)。然而,这次利用美国不参加亚欧首脑会议的机会,亚洲和欧洲国家作为既成事实,已经成功地对增加出资问题形成了多数意见。英国政府人士说:“欧盟和亚洲合起来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资比率的60%,约占18%的美国已逆转为少数派。”于是就可能撇开美国最大限度地充分运用亚洲和欧洲磋商这种亚欧首脑会议的框架,制定有利于亚洲本身的克服危机的方略,这种方略是与美国的想法不同的。

——摘自1998年4月4日《东京新闻》。

材料五:在1998年初的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中,江泽民主席曾数次与一些国家领导人交换信函,阐述中方的立场。中国同意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的决议,但在对联合国安理会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并积极支持联合国的外交努力。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决定向泰国提供1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并宣布人民币不贬值。

——摘自《新华月报》1998年第3、4期。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材料一和二、四,指出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2)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国家关系的新特点及其与世晃格局变化的关系。3)结合材料三和五,说明中国在当前世界格局转换中发挥的作用。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即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

——摘自《列宁全集》第26卷,第14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材料二: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材料三:我们多年来一直强调战争的危险。后来我们的观点有点变化。我们感到,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日本人民不希望有战争。欧洲人民也不希望有战争。第三世界,包括中国,希望自己发展起来,而战争对他们毫无好处。第三世界的力量,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中人口最多的中国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材料四:欧美国家和日本是发达国家,继续发展下去,面临的是什么问题?你们的资本要找出路,贸易要找出路,市场要找出路,不解决这个问题,你们的发展总是要受到限制的。我过去跟很多日本朋友谈这个问题,跟欧洲朋友、美国朋友也谈这个问题。现在世界人口是四十几亿,第三世界人口大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其余四分之一的人口在发达国家,„„很难说这十一二亿人口的继续发展能够建筑在三十多亿人VI的继续贫困的基础上。„„总之,南方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北方的资本和商品出路就有限得很,如果南方继续贫困下去,北方就可能没有出路。.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10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2)邓小平判定当今时代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8.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中国火箭之父钱学森,被公认为世界级的科技伟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为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法估计的贡献”。1950年7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科研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并说准备立即动身回国。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说:“我宁可枪毙他,也不愿意放他回中国。”钱学森不顾生命安危,历尽曲折,回到祖国。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2)你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性是如何理解和认识的? 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3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原理。人民要求拨乱反正,要求安定团结,要求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党正是集中了人民的意志,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把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重新引上康庄大道。(《十二大文件汇编》,第14—1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这些地方都自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及时掌握和有效运用人民群众在发展实践中创造出的新思路、新做法、新模式。各级党政干部都能够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珍惜民力,注重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谈谈你对“人民”这个概念的理解? 2)如何理解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战场,一位美国记者随一群国民党军队行军,使他惊异的是,这群国民党官兵每到一个村庄,都向农民宣称自己是共产党的军队,这位记者感到很奇怪,便向一位军官询问缘由。这位军官悄悄地告诉他说,如果我们说自己是国民党的军队,他们(指农民)就不会给我们粮食吃,也不会给我们水喝,更不会让我们借宿。这位记者明白了其中的奥秘,于是,他在随后给美联社发的一则消息中说:共产党的军队将最终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因为他们得到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支持。(《邓小平理论普及读本》,第14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谈谈你对“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理解和认识。

2)谈谈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地位和作用。11.阅读下列材料并答问题。

材料一:防止并反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思想对党的腐蚀,进一步巩固和纯洁党的组织。„„年来,我们的党经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整党、“三反”、“五反”等运动的锻炼,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有了显著的提高,并清除了一部分混入党内的反革命分子、阶级异己分子和蜕化变质分子出党,大大地巩固和纯洁了党的组织。但是,敌人还未完全消灭,帝国主义及国内被打倒的阶级还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还要利用一切机会,采用各种方法来破坏我们的事业,破坏我们党的团结,企图在中国复辟。而且我们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处在同资产阶级又合作又斗争的复杂环境中,因此我们仍应时刻提高革命警惕性,并进一步巩固和纯洁党的组织。

材料二:总而言之,争名誉,争地位,比较薪水,比较吃穿,比较享受,这么一种思想出来了。为个人的利益而绝食,而流泪,这也算是一种人民内部的矛盾。有一出戏,叫《林冲夜奔》,唱词里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我们现在有些同志,他们也是男儿(也许还有女儿),他们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这个风也要整一下吧。有泪不轻弹是对的,伤心处是什么?就是工人阶级、广大劳动人民危急存亡的时候,那个时候可以弹几滴眼泪。至于你那个什么级,就是评得不对,你也要吞下去,眼泪不要往外头流,要往里头流。世界上是有许多不公道的事情,那个级可能评得不对,那也无须闹,无关大局,只要有饭吃就行。革命党嘛,以饿不死人为原则。人没有饿死,就要做革命工作,就要奋斗。一万年以后,也要奋斗。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革命意志衰退的人,要经过整风重新振作起来。

材料三:党要受监督,党员要受监督,八大强调了这个问题。毛主席最近特别强调要有一套章程,就是为了监督。毛主席说,要唱对台戏,唱对台戏比单干好。我们党是执政的党,威信很高。我们大量的干部居于领导地位。在中国来说,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就是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影响也最大,因此,我们党应该特别警惕。宪法上规定了党的领导,党要领导得好,就要不断地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受监督,就要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因为我们如果关起门来办事,凭老资格,自以为这样就够了,对群众、对党外人士的意见不虚心去听,就很容易使自己闭塞起来,考虑问题产生片面性,这样非犯错误不可。所以毛主席在革命胜利之后再三强调这个问题,这是看得很深很远的。„„所谓监督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党的监督。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党的监督是最直接的。要求党的生活严一些,团的生活也严一些,也就是说,党对党员的监督要严格一些,团对团员的监督要严格一些。第二,是群众的监督。要扩大群众对党的监督,对党员的监督。第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要扩大他们对共产党的监督,对共产党员的监督。有了这几方面的监督,我们就会谨慎一些,我们的消息就会灵通一些,我们的脑子就不会僵死起来,看问题就会少一些片面性。共产党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谨慎总是好一些。

材料四:我们的党1942年开始的第一次整风运动,取得了伟大革命胜利的结果。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从革命的时期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正处在一个新的剧烈的伟大的变革中。社会的关系根本变化了,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随着变化。我们的党和工人阶级要能够进一步地更好地领导全社会的改造和新社会的建设,要能够更好地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并且将消极力量转化为积极力量,为着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而奋斗,必须同时改造自己。但是,党内有许多同志,并不了解或者不很了解这种新情况和党的新任务。同时,又因为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处在执政的地位,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有许多同志就容易采取单纯的行政命令办法去处理问题,而有一部分立场不坚定的分子,就容易沾染旧社会国民党作风的残余,形成一种特权思想,甚至用打击压迫的方法对待群众。几年以来,在我们党内,脱离群众和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有了新的滋长。因此,中央认为有必要按照“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的方针,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水平,改进作风,以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说明执政党为什么要进一步加强党的 建设?(2)根据材料二、三、四,说明执政党建设的主要途径是什么?(3)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1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201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胡锦涛同志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胡锦涛的“七一”重要讲话中,同以上列举的三件大事具有同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概括,是对于我们党90年奋斗、创造、积累过程中形成的三大发展成就的概括,也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大发展成就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面貌的科学概括,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的新阐释、新拓展。

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尖锐地指出了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所面临的“四个考验”、“四个危险”和“一个更为紧迫的任务”。提出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A.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B.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关于我们党90年奋斗、创造、积累过程中形成的三大发展成就的概括,其中,()这一崭新的理论概括,首次出现于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当前,党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面临的“四个考验”是()。A.执政考验、社会稳定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B.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c.执政考验、改革攻坚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内外环境考验 D.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发展方式考验、内外环境考验

论述题(1-5专题)

第一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1.试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3.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4.邓小平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作出了哪些贡献? 5.现在的农民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您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 6.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二专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论述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道路的必要性。

第四专题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取得了哪些理论成果?

2.毛泽东是怎样论述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

第五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试述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并说明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重要意义。

2.试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第五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二)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试述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2.试述社会主义本质的特点和意义。

3.试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论述题(6-8专题)

1.为什么我国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2.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说明为什么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历史性突破? 3.为什么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试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6.结合十八大精神谈谈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7.温家宝总理与网友交流时说:“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篇幅不少于200字。

8.请从“民生与责任”的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内容充实,观点鲜明,说理充分,结构完整,篇幅不少于1000字。

9.2012年11月8日,在十八大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请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资料来源:2012年11月安徽合肥肥东县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笔试题 10.试论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与重大意义。1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处理上的异同及相互关系。

12.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012年广东省专升本考试题)13.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4.如何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15.论述新时期如何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16.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的基本要求和路径。

浅谈政治高考论述题的解法 篇6

关键词:政治,论述题,解题方法

面对主观性试题,很多考生不是不知所措、回答不全面,就是不着边际答不上要点或单纯照搬书本上的内容,没有自己的见解,导致得分率低。出现以上 问题的原因,一是由于论述题答题耗时长,所以我们对论述题的答题训练往往是教师分析多,学生实战少,没能培养学生根据论题独立组织材料答题的能力。二是受简答题与分析说明题的影响,学生对论述题的答题特点缺乏认识与把握,答题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因此,教会学生解题技巧、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对于提高政治高考备考效率,让学生从容面对高考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应该如何分析和解答论述题呢?

一、做题之前要先审好题

审题是做题的基础。只有审好了题,知道题目说的是什么,问的是什么,想要考生回答的是什么,考生才能根据要求写出答案。否则,就算考生将课本知识点熟读于心,答案文不对题,写得再多终究也是“正确的废话”。

审题的第一步是审设问。高中政治 学科学的 是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所以考题也不会超出这个范围,无论题目怎么出,都围绕着这三大知识体系。所以我们就要明确设问问的是哪方面的知识点,如果是哲学,又要看是运用其中的辩证法、唯物论抑或是认识论来解答。明确目标之后,再结合课 本的知识 点,就可以答 题了。因此,审题很关键,记好理论知识亦不可或缺。

审题的第二步是审材料。论述题由 材料和设 问组成,设问固然重要,但所给的材料更是解题的关键,往往很多问题的答案都可以从材料中找到。那么,怎么审材料才更有效率、有质 量呢?首先我们 要明确材 料的类型。论述题的材料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文字 材料,二是图表材料。图表材料给出的信息最明了,而这类材料最大的特点就是图表数据内容的变化均与时间地点有关。因此,审图表材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时间和地点这两个关键点,然后采用 比较分析 的方法。一 是纵向比较,比较不同时间内各主体的变化;二是横向比较,比较同一时间内各主体的不同。然后从中提炼观点,得出结论。至于文字材料,关键就是要把意思读懂,然后给段落分层次,看这段材 料一共有 几层,每层讲的 是什么。找出每段材料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的指向挖掘出其中的内在含义,并把握命题者的意图所在,也就是要把握这段材料的感情色彩。作者是单纯地叙述一件事还是想从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对于这件事持什么看法,是“褒”还是“贬”,肯定还是否定。把以上这些信息都明确了之后,就可以联系设问和课本进行解答了。因 此,考生答题一方面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又必须具备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要规范答题模式

政治论述题的解答知道了审题方法还不行,懂得审题方法只能说明考生有一定的答题技巧,但阅卷老师看的不是技巧,而是考生写出来的答案。所以,答案的书写很重要。此时,就需要考生把答题的模式规 范起来。那么,怎样的答题模式才算规范呢?回答论述 题,最好是分点答题。如果考生的答案是密密麻麻的一大版字,就会显得很乱,给阅卷老师带来一种视觉疲劳。更重要的是不能突出重点,阅卷老师需要仔细寻找其中的得分点然后打分,这样很容易造成阅卷老师看漏了得分点,由此就会给考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我们最好分点答题,并在每个点之前标上序号,这样答案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得分自然也会较高。除了分点答 题外,还要注意采用先原理,再联系材料,最后表明观点的顺序。

另外,答题还要分轻 重。一般而言,论述题的 论题在理论上是不难把握的,但在高考的答题过程中,由于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我们所记忆的知识上,很容易忽略论题的内容与方向,导致论述的内容偏离了论题,这在平时的训练中要予以特别关注。论述题的论题,不管是什么具体的内容,其论述的过程和内容必然是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分析两者之间的某种关系是论证的出发点和归宿。论述题的得分高低完全取决于对这种关系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只有考生恰当使用经济、哲学、政治的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 述,才有可能拿到理想的分数。

上一篇:抓蝌蚪三年级作文350字下一篇:一体化预制泵站在污水处理中起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