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一课免费

2024-08-26

高二语文第一课免费(共10篇)

高二语文第一课免费 篇1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课

设计思路:第一课非常重要,学生从高一向高二迈进,动力没有高一时候足了,压力却又不像高三那么大,这时候就要求学生要有毅力。这节课关系到新学期同学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要重温高一时对他们的要求,让学生在观念上重新认识语文课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并从此“死心塌地”的爱上语文。这便是语文教学成功的第一步——甚至是一多半了。此外,不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就难以自觉主动地学习语文,其结果很可能就会误认为学习语文就是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学语文课本,从而跳不出语文课本,跳不出语文课堂,最终学下去就是越学越不得法,越学越枯燥。所以,第一节不忙于讲新课,而主要是调动学习兴趣,讲明语文学习的理念,介绍学习方法,明确要求等等。

关于语文学习的价值、意义、重要性——对高二的学生也要讲,而且要大讲特讲,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前所未有的好感,让他们明白:语文学习除了关乎其前途命运,更关乎其生命质量。有一种“大语文”的认识,树立学习是一种自觉的意识。

1、应考:不论高考怎么改革,语文也稳居榜首——永远的“三分之一”。

2、交际工具:立身处世之本,建功立业之基。

3、素养:文化传承、积淀,形成民族强大向心力凝聚力的“磁核”。

4、人格形成:是精神的建筑师、心灵的守护神,生命的别名。教学过程:

一、成长的变化:

聊天的形式展开:暑假过去了,由同学们在外形上的变化引入到内里的变化 ——成长。

成长伴随着快乐与沉重。

二、假期的收获:旅游、补习班、在家陪父母、做家务等等。

(一)旅游: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古迹、民族民俗文化等。

(二)补习班、培训机构等

读一所好大学

为什么要读大学呢?

1、大学给予我们的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感染。

文化性的东西,它是可以重塑一个人的灵魂,使人不自觉地追求真、善、美,达到一个趋于完美的境界。

气韵,气宇不凡

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2、愉悦的生活

巴金曾说过一句话:“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意思是说人除了物质需求外还要有精神需求。

一个人物质生活的匮乏并不可怕,精神上的困扰才是最揪心的。

大学就像一个小社会,它给我们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或技艺,还有我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识人能力等等,更重要的是,它给我们了一个精神家园,让我们的灵魂在这里闪光。当我们进入社会之后,可以超然洒脱地面对俗世生活,愉悦舒适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尽管焦头烂额,我们依然可以保持优雅的站姿面对风风雨雨。

3、大学永远会留给你最纯净的回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大学是不染俗世的最后一道屏障。读过的书、遇见的老师、心有灵犀的友人,都会成为你今后宝贵的财富。

(三)做家务、和父母相处

体会生活的繁琐,懂得优越的生活背后是父母沉重的付出。思考:失去父母的一帮后,我们还剩下什么?我们该怎么办?

三、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1、读书是为了让我们成为自己。(独立人格、思想,不依托别人)

2、读书是为了让我们爱别人。

3、读书是为了让我们爱自己的国家。

利己教育转向利人、利国教育。

四、本学期的要求

1、按时保质完成布置的作业,把字写工整。

2、勤记笔记。课堂要做笔记,最淡的墨迹胜过最强的记忆,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课文时要拿着笔,把你感兴趣的地方或读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3、坚持阅读,做读书笔记

在摘抄的旁边写下阅读时的感受,用不同颜色的笔区别。

推荐阅读报刊:《读者》

《青年文摘》 《散文》

《杂文选刊》

《中国青年报》等

收看电视: “艺术人生”“实话实说”“文化访谈录”“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百家讲坛”等

4、准备学习用具:

两本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 两支笔:黑笔、红笔 三个本子:

默写本(默写、纠错、课堂练习)

积累本(做题方法、典型习题;名言、好文章、好语段、新闻、诗词、成语典故、历史典故、热点时评、优美散文,优秀高考作文,哲理小故事„„)随笔本(或者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者是一个新观点、新发现„„)

五、结束语:

在我看来,语文是一门滋养生命的学科,我希望等大家走出我的课堂后,能像章士钊在《挽百里》中说的:“谈兵稍带儒酸气,入世偏留狷介风”,不管什么时候,你们都能首先拥有一种儒雅之气,像一个“读书人”,同时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不与世俗同流,在如今的复杂社会迷失方向,高尚而卓越。

高二语文第一课免费 篇2

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才能“ 对症下药”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易于接受形象的、具有趣味性的丰富信息。在还没形成一定的认知能力之前,孩子们一般通过声音、色彩、形象等具体的事物来认识事物、学习事物,这就是孩子们的学习特点,而没有耐心、注意力易分散也是孩子们的主要特点。

二、激发对汉语拼音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说明了在最初的学习中 ,兴趣是第一位的,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事半功倍,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必须要具有趣味性,为了达到一定的趣味性,可以采取游戏和活动的方式,并与学习简单的普通话、识字教学等任务相辅相成,寓教于乐,这样能够很好地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得到的常见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形象化的教学

所谓形象化教学,就是针对孩子们易于接受的事物特点而提出的学习方法,就是让拼音教学生活化,将其渗透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从而使孩子们能够在无形之间就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如,把学生喜爱的动物和人物编入儿歌, 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例如:圆圆的脸儿扎小辫儿,张大嘴巴ɑɑɑ;乌鸦的鸟窝像个u,突出嘴巴u u u; 鱼儿冒泡üüü…… 这些最常见的比拟都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学生最容易在学习时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孩子们更容易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2.借助多媒体教学

在现今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教学以其无可比拟的快捷性、丰富性、趣味性、知识性和信息量大、涵盖面广等特点而占有很大的优势。在具体的拼音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魅力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同时,还可以采取幻灯片或者动画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展现要教学的内容,在孩子们眼中,这些卡通形象往往更具有亲和力,能够在短时间内给他们感官上以深刻的印象,达到深化记忆、激发兴趣的目的。

3.寓教于乐,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在拼音教学中,独具匠心的教学活动设计也能够相当出彩,一个设计合理、参与度高、富有内涵的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开展丰富多彩、具有针对性的活动,可以设计一些适合儿童的形式多样的教学小游戏,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灵活运用,如角色扮演小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分别扮演一个个拼音字母,然后每个孩子都记住自己相对应的拼音字母,告诉他们应当如何去找身边的小朋友去自由搭配,“交朋友”,看看能够找到谁,拼出正确的拼音,这在游戏中巩固了孩子们对拼读能力的提高。

三、巩固学习成果

孩子们的学习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成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在一段时间内就被遗忘,要再学习又得从头做起,谈何容易。对学习结果不及时的巩固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停留在一个浅层次,也为以后的学习造成了很多问题,可以说巩固学习成果是打好学习基础的关键。

在这个过程可以采取这些形式的教学,鼓励孩子们多多互相交流,相互用新学的知识练习,对于身边一些常见的事物鼓励、引导他们用新学到的拼音知识去拼读,要多鼓励他们去真正地用拼音,诸如对词语卡片的拼读,引导孩子们用学过的知识去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有新交到的小朋友们。

巩固学习结果是一个真正让孩子们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为自己所用的“真知识”的过程,它的核心就是学以致用。

爱上语文从“第一课”开始 篇3

关键词:汉语拼音教学;兴趣;方法

拼音教学是语文课堂的“第一课”,如果这第一课上不好,就会影响后面一系列的语文学习,甚至影响孩子一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由于学习拼音的学生学龄段的特点,处在这个学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往往无法长时间集中,一般只能在短时间内保持,因此学习效率低,遗忘率高。同时,这一阶段的儿童普遍接受知识慢、理解能力也有待提高,在记忆方面则更趋向于无意识的记忆。那么,如何让孩子爱上这“第一课”呢?

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才能“对症下药”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易于接受形象的、具有趣味性的丰富信息。在还没形成一定的认知能力之前,孩子们一般通过声音、色彩、形象等具体的事物来认识事物、学习事物,这就是孩子们的学习特点,而没有耐心、注意力易分散也是孩子们的主要特点。

二、激发对汉语拼音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说明了在最初的学习中,兴趣是第一位的,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事半功倍,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必须要具有趣味性,为了达到一定的趣味性,可以采取游戏和活动的方式,并与学习简单的普通话、识字教学等任务相辅相成,寓教于乐,这样能够很好地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得到的常见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形象化的教学

所谓形象化教学,就是针对孩子们易于接受的事物特点而提出的学习方法,就是让拼音教学生活化,将其渗透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从而使孩子们能够在无形之间就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如,把学生喜爱的动物和人物编入儿歌,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例如:圆圆的脸儿扎小辫儿,张大嘴巴 ɑ ɑ ɑ;乌鸦的鸟窝像个u,突出嘴巴u u u;鱼儿冒泡ü ü ü…… 这些最常见的比拟都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学生最容易在学习时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孩子们更容易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2.借助多媒体教学

在现今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教学以其无可比拟的快捷性、丰富性、趣味性、知识性和信息量大、涵盖面广等特点而占有很大的优势。在具体的拼音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魅力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同时,还可以采取幻灯片或者动画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展现要教学的内容,在孩子们眼中,这些卡通形象往往更具有亲和力,能够在短时间内给他们感官上以深刻的印象,达到深化记忆、激发兴趣的目的。

3.寓教于乐,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在拼音教学中,独具匠心的教学活动设计也能够相当出彩,一个设计合理、参与度高、富有内涵的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开展丰富多彩、具有针对性的活动,可以设计一些适合儿童的形式多样的教学小游戏,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灵活运用,如,角色扮演小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分别扮演一个个拼音字母,然后每个孩子都记住自己相对应的拼音字母,告诉他们应当如何去找身边的小朋友去自由搭配,“交朋友”,看看能够找到谁,拼出正确的拼音,这在游戏中巩固了孩子们对拼读能力的提高。

三、巩固学习成果

孩子们的学习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成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在一段时间内就被遗忘,要再学习又得从头做起,谈何容易。对学习结果不及时的巩固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停留在一个浅层次,也为以后的学习造成了很多问题,可以说巩固学习成果是打好学习基础的关键。

在这个过程可以采取这些形式的教学,鼓励孩子们多多互相交流,相互用新学的知识练习,对于身边一些常见的事物鼓励、引导他们用新学到的拼音知识去拼读,要多鼓励他们去真正地用拼音,诸如对词语卡片的拼读,引导孩子们用学过的知识去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有新交到的小朋友们。

巩固学习结果是一个真正让孩子们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为自己所用的“真知识”的过程,它的核心就是学以致用。

汉语拼音的教学应该是符合这个学龄段学生的学习规律的,因此汉语拼音教学应当是因人而异,因环境、个性等多个因素而变化的,但其宗旨不变,始终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去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在整个汉语教学的教学活动当中,作为教师应当尽一切努力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更适合、更高效的学习环境,力求让孩子们更简单、轻松地在快乐中学习知识。

高二语文必修5第一课预习资料 篇4

林冲是《水浒》里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官吏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他的性格是怎样随着情节的推进而变化发展的?

举例一: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性格特点:

安分善良、忍辱求安、不思反抗

思考:为什么过了三五日,林冲这么容易熄灭怒火?

举例二: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刚强正直,强烈的反抗意识

……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举例三:……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门草场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⑩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谨小慎微,唯恐出事

举例四:“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英勇果敢 愤而抗争

问题林冲由幻想安度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开学第一课教案高二 篇5

课题:开学第一课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述法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意识到高二阶段的重要性,明白高二阶段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2.督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3.备战高考的心理调整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业水平的上升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已为高二年级的学生并从理解到高二阶段的重要性;

2.通过资料展示和讲解督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并注意备战高考的心理调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树立改变自我,刻苦学习的信念;

2、确立自己明确的高考目标,以及可行的学习计划。教学重点:高二意味着什么? 教学难点:我们应该怎样做? 教学过程:

开学第一课

——致高二的你们

各位同学:

新学期好!

此时此刻,也许你们还回味在暑假里的旅行,游戏,电视节目,也许你们还在关心着高三学姐们的入学情况,那么今天,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我首先把一切真诚的祝福送给大家。我想告诉高三年级的同学:心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我想告诉高一年级的同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起于垒土。“而对于以高二身份站在这里的你们: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那么,我们应该思考什么呢?(课件展示问题)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高二意味着什么?(课件展示)也许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容许让我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高中的三个阶段:高一叫打基础,高二叫最关键,高三叫大飞跃。经历了高一,你们已经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重大转折,如何在两年后完成人生当中一次重大的飞跃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现实的问题。为什么说高二是高中阶段最关键的时期呢?第一,我们所有的学科都要在高二学年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从而为高三的复习留出充分的时间。因此,高二是打基础的最关键阶段,一分钟也不能浪费。第二,你们将在这个学期参加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这就代表着你们的学习时间有限和紧张。第三,高二学年的内容是高中阶段最难的,这意味着文明只有学

会挤时间,抢时间,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才能保证能较好的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应对高三的系统复习和备战高考。

第二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课件展示)针对这个问题,我想提出以下建议共大家参考:

第一、把梦想变为目标。同学们,梦想等于目标吗?梦想只是一种愿景,是模糊的,而目标才是明确和具体的行动指南。第二、拥有健康积极的心态。拥有好的心态,首先是要自信(课件展示:举例法国前总统萨科奇的人生经历)。

第三、养成好的习惯。所以,改变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只有你拥有两样东西: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份具体的计划!希望大家都去试试。(课件展示:举例生活中同学们的坏习惯,说明好习惯的意义)。

刚才,我多次提到目标和计划,相信大家从心里已经开始思考了。当然,人都是有惰性的,为了更好的帮助和监督大家对于目标和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从本学期开始,年级组将有步骤,有安排,有组织的进行检查落实。我们设计了相关的表格,有班主任分发和指导各位同学填写好自己的具体目标,学情分析,每次考试的成绩跟踪及分析,我们将给每个同学制定相应的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和监督相关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最后,我想再次重申我所有文明理想和目标的实现的根本保障——严明的纪律。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理性的看待人性的弱点,而纪律是

一只敢打恶仗,能打胜仗的根本保证。从年级角度出发,我告诫所有同学,请一定遵守学校制度和规定。

走进高二,重塑自我,完善自我。成功始于“心动”而成于“行动”,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就树立高考备考的一时,树立正确的目标,知道可行的计划,增强必胜的信心,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用今天的汗水书写2015年高考的辉煌!

开 学 第 一 课

高二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 篇6

历史是生活的教师——克罗齐

历史是研究他人错误的学问——菲利普古德里尔

熟悉历史是一个人的教育中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他终身的眼目——夸美纽斯历史学是一种研究或探讨——柯林伍德

历史是一个调查当地人类事务的过程

历史是民族的记忆。历史是昨天的回忆

读史以明智——培根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李世民

灭人以国,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龚自珍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曾巩

见课本P2致同学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二、历史讲什么?

1、背景

直接原因(导火线)

根本原因

2、过程

开始时间、标志

转折时间、标志

结果时间、标志

3、意义

性质(实质、本质)历史地位、评价

作用(直接结果)

影响(间接结果)

三、历史学什么?

1、单元主题

2、课题

3、小标题

时间

地点

人物(学习中心)

名词(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典章制度、文物遗址等)

四、历史怎么考?

1、单元主题

2、课题

3、小标题

五、历史怎么学

1、目录法

(熟记课本目录)

2、联想法(古今中外)

六、历史怎么答?

1、答题内容(单元主题、课题、小标题)

2、答题要求

(1)字斟句酌

(2)细读三遍

①问题与课本的关系(回归课本)②问题与材料的关系(紧扣材料)③问题与问题的关系(前后照应)

七、学习进度

高二语文第一课免费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衔接,学习方法

崭新的高中生活和学生以前的学习生活有太多的不同了。当务之急我们是做好初高中的有效衔接, 减少初高中过渡时期的压力, 帮助学生早日进入高中生的角色, 为以后的高中学习打好基础。

一、两套标准的差异讨论

在认真研读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之后, 我们不难发现初高中课程标准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一) 两个阶段的目标要求的基本内容不同:

初中课程标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高中课程标准则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造”五个方面提出发展要求。不难发现, 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偏重积累, 而高中则偏重积累基础上的运用。

(二) 从培养目标看, 初中语文《新课标》“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 “整体把握的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标》是“注重语文应用, 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因而“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任务。

(三) 从阅读能力看, 初中语文《新课标》“理清思路, 理解

主要内容,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而高中语文《新课标》“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理清思路, 概括要点, 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 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效果。对阅读材料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透过表面现象理解由此反映出人们观念上的差异和变化”。

(四) 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 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层次由初中的

理解层提升到应用、鉴赏的高度, 要求“文本对话”深入读者内心世界。这一心理变化过程, 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如现代文阅读方面: (1) 阅读方法上, 由初中“熟练运用略读、浏览”, 到高中“能根据不同目的、阅读材料, 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法”。 (2) 理解方面, 由初中“理解主要内容”到高中“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 (3) 分析评价方面, 由初中的“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到高中的“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 (4) 鉴赏方面, 高中更强调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二、对高一新生的心理和方法指导

在第一课上我先从初高中课程标准和培养目标两大方面向同学们说清楚初高中语文学习的区别, 以期对高一的新生作出有效的心理和方法指导。

(一) 两个阶段的课程目标的基本内容不同:

初中课程标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高中课程标准则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提出发展要求。由此可见高中语文学习特别注重整合、积累以及运用。

(二) 从培养目标看, 初中语文《新课标》:“着重培养学生

语文实践能力”, “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 “整体把握的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是:“注重语文应用, 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因而“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任务。所以在教学中, 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三、对高一新生进行课堂教学的方法讨论

通过以上的简单比较, 我们要让学生看到高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 但在教学目标、内容上与初中存在明显差异。为此本人对我们的高一新生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 抓好课堂

因为课堂是语文学习的生命线, 比较初高中在阅读能力、思考深度、方法积累、语言表达、文言积累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 高中特别关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那么课堂上的学习交流就显得特别重要, 同时高中语文的课堂要特别注意学生阅读思考的之后自我体悟和唤醒, 指导学生学会关注更为广阔的世界, 而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我们课堂的引领。课堂的确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 缺失了这一块阅读、体验、提升的地方, 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就无从培养和提高。所以我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倾尽全力投入课堂, 让自己在阅读和思考中获得不断地成长, 从而切实把提高探究能力落到实处, 实现初高中的有效过渡, 让自己可以在以后的阅读中劈波斩浪, 化解一切难题。

(二) 做好积累

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石, 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必由之路。如果说初中的积累是语文知识的一种呈现和聚集, 那么高中的语文积累工作就是一种质的飞跃。高中的积累之后还要我们会灵活运用积累的内容, 当我们积累的时候特别要关注我从中学到了什么、体悟到什么, 关键是在表达的时候能把他们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让自己的作文表达变得生动和活泼起来。当然, 在积累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指导学生关注初高中语文教材的衔接的方面, 这是一个连接初高中的有效回顾过程, 更是一次更高要求的积累过程。

(三) 加强阅读

高中的阅读要求和初中的阅读要求存在巨大的差异, 对学生在阅读能力要求上更加全面和深刻。我们要引领学生阅读, 必须明确读什么、怎么读。比如在阅读中要注意摘抄、记忆、比较、联想、分类, 特别是评点, 因为评点是一种很实用的阅读方式, 它会在无形中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特别是加深学生的思想深度, 因为思想认识的深浅正是高中生和初中生最大的区别。

由此观之, 高一是学生由初中到高中过渡阶段, 也是能否进入高中语文学习状态的一个关键时期, 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平稳过渡, 实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教师不断弥合学生初升高过程中语文教学断层现象, 必然有助于学生培养并树立起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并最终为其高考的全面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龙大为)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课检测题 篇8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2年的春晚背景设计很“亲民”,体现了一种创新,张扬了一种龙的精神,不奢侈、不豪华,张扬了一种民族艺术氛围、中国特色风格、时代精神风貌、公民理想情感。看节目,读背景,如在相守一道时代文化盛宴。对于“文化”的理解,下列说话正确的是()

①文化就是文学艺术,是小品、相声、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的总称②文化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③文化来源于文艺工作者的创新④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并不仅限于文学艺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里的“文化”是()①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③指科学知识或受教育的程度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2008年6月12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北京钓鱼台5号楼紧紧握手,两会领导人直接启动了双方中断九年多的商谈。②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③晨练、下棋、唱歌、扭秧歌等社区活动 ④某校为迎接高考的到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共铸诚信”征文活动⑤书法协会、美术协会、读书俱乐部等社团活动⑥2008年6月17日至18日,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举行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4.第十三届CffIN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决赛共分美声、民族、流行、原生态、合唱五个演唱类别。这反映出()A.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C.文化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 D.文化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5.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以上材料说明()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6.2011年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最美妈妈”吴菊萍的颁奖辞是:“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③通过人的活动可以透视人们的文化素养④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境界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7.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A.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D.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 8.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表明()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9.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

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 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 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

10.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北京奥运会会徽“直接明确地传达着在中国人民和文化中世代传承的无与伦比之美和宏大的精神力量”。关于精神力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①市场经济越发达,精神力量越不重要②调动积极的精神力量,会有力地推动社会进步③精神力量可以脱离物质因素而存在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使中国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1.抗战初期,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国人民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说明()

A.文化作为物质力量能够决定社会的发展 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文化作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12.右面漫画反映的观点是()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C.知识力量就是文化力量 D.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13.2013年3月5日,是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50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开展了“学雷锋”便民服务活动,通过一份小小的善行,一份恒久的支持,践行雷锋精神,向社会传递青春正能量。这说明()①人的文化素养是在参与文化活动中培养起来的②透过物质载体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活动③文化是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为人类社会所特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下列对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能存在 B.经济和政治是由人类创造的,文化是由上帝创造的 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经济由政治、文化所决定.又对政治和文化有重大影响

15.“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这段歌词表明()

A.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 精神世界 D.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16.《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近年来,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年产值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每年的出口额达80亿英镑,很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这段话说明()

A.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B.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中心环节 C.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8.创意产业是文化与经济全面融合的产物,知识经济出现以后,文化和艺术经济开始成为全世界发展的新趋势。2011年9月22日,上海市统计局公布了2010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数据。数据显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4%,占上海生产总值的9.75%。已成为上海市的支柱产业。上海市力争文化创意产业2015年占全市生产总值12%,成为重要支柱性产业。这说明()①文化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④文化总是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9.长期以来,标榜“客观”、“公正”的某些西方媒体报道中国问题时,或由于思维定式或价值观念的差异,或出于某种特殊的需要,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都持有固执的取舍与评判标准。这警示我们()A.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 B.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C.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 D.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0.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 了矛盾斗争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22.为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作用,国家有关部门作出“千人计划”决定,要求并支持用人单位为引进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2010年7月28日至8月3日,受党中央、国务院邀请,70位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的入选专家到北戴河休假。国家的行为再次向社会宣示了“知识和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宝贵。国家这样做()①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国家越来越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②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尊重知识的氛围,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③能够激发这些专家们的爱国热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④说明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3.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4.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困难的当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洪涝灾害或“非典”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这表明()

A.文化是人所创造的 B.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力量决定综合国力 D.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5.2013年3月6日,文化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2013年文化系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及其《分工实施方案》。我国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是()

A.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B.把文化力作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C.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D.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50分)

26.材料1:《人民日报》报道,我国文艺演出引进和派出每场收入比为10:1,出版类引进与输出比为6.84:1,中外文化贸易额相差更是高达10倍之多。我国的文化逆差正在制约着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材料2:冷战结束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科技和经济优势,将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大量渗透到发展中国家,潜移默化地模糊着这些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身份与特征。国外敌对势力也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以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因此,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重要。(1)材料1和材料2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

(2)两则材料对我国提高综合国力有何启示?(11分)

27.辨析题(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据此,有人认为,只要经济上去啦,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就发展了,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15分)

28.2013年1月4日至5日,2013年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在北京举行。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出席2013年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并作工作报告。他强调,文化系统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着力在坚持文化的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4个方面狠下功夫、狠抓落实,切实担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责任,全面推动文化改革发展。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文化系统之所以要切实担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责任,全面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原因。(18分)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课测试题

参考答案

1——5 BBCCA 6——10 AAACC

11——15 BBBCA

16——20 BCBDB 21——25 AABDC

第Ⅱ卷 非选择题

26(1)材料1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材料2体现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我国面临严峻的文化安全问题。(6分)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4分)我们应该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4分)防止国外文化侵略,维护我国文化安全。(3分)

27.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决定文化的发展。但又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情况。(判断3分)

(1)一方面,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6分)

(2)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越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诗词歌赋的发展、书画的发展,并非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从古到今,文化的发展都有超越经济制约而相对独立发展的事例。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6分)

28.(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6分)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文化系统要切实担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责任,全面推动文化改革发展。(6分)

高中语文第一课 篇9

同学们,大家好:

一、总括

火热的八月见到火热的你们,我感到非常的高兴!首先自我介绍一下„„很土也很有时代烙印的名字。我2002年毕业于聊城大学中文系,到现在为止,从教已整整8年。

这是我们步入高中以后上的第一节语文课。语文在哪?语文是什么?可以这么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画卷有多美丽,语文就有多美丽;音乐有多么震撼人心,语文就有多么震撼人心。

可是我也知道,有很多同学不喜欢语文课,对吗?不管有多少原因,我们还是要面对高中的语文学习,毕竟它在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既然如此,我们现在就应该有了一个共同的愿望——在轻松愉悦快乐的语文课堂中,学好语文。我想,有了这样的一个共同愿望作基础,只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就一定能轻松的学好语文。今天的课,我不讲课文,我要先给大家讲几个小故事。如果你有心,请记住这些故事,我想它应该对你有些启发,同时这也是写作文的绝佳材料。(情境创设,活跃气氛)

二、讲故事,借此促使学生思考高中的三年应该怎样度过

1、第一个故事:一个青年人,因科举没考上,便灰心丧气,颓废不堪,一蹶不振,整天关在屋子里,抱头痛哭。有一天,一位老者跨进门,语重心长地说:“假如山上滑坡,你该怎么办?”年青人喃喃:“往山下跑。”老者仰头大笑:“那你就葬身山中了。你应该往

山上跑,你只有勇敢地面对它,才有生还的希望,天下事皆然。”说完便飘然而去。

问:这个故事很简单,那么它给了你什么启示呢?

提示:只有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才能战胜它。往上走,不要往下走,学习亦如此。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我希望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一定要迎难而上。

2、第二个故事: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天长日久,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提示: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勇敢面对一切挑战和失败。拿破仑曾说过这样的话: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要靠自己。请大家记住: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你只有相信自己,别人才能够相信你。

3、第三个故事: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

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七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提示: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

4、第四个故事:父子俩住在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又用青草诱之,牛依旧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问:这则故事的启示是什么?

提示: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要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所以我们应该利用高一这个新起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攀登更高的山峰。有句话说得好,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之剑,就握在大家自己的手中,怎样使用它,完全在于你自己。

5、第五个故事: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

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问:这个小孩很聪明,那他的聪明表现在哪儿呢?

提示:他要学习掌握钓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也是如此,不能只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能力。这样,你才会终生受益。

小结:三年的高中的生活已经开始了,如果大家都能满怀信心,勇敢面对挑战,坚持不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能力,我相信大家的高中生活一定会过得充实而快乐。

说这么多,主要是针对我们学习的,言归正传,那么语文到底是什么?

三、美文赏析《冷香飞上语文》

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这也是语文。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渔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

潜过了落满雪梨花的大自然,让我们乘着“刚朵拉”到生活中去

寻找它的答案。语文给予我们聆听音乐美的耳朵,欣赏绘画美的头脑与眼睛。当你听到一首美妙的歌曲时,你觉得这词真好,你想记住它,别忘了,这就是语文;当你看到一幅画时,即刻被其中的景象吸引,于是你搜肠刮肚地想尽华美词藻来形容它,别忘了,这也是语文;当你参加班干部竞选演讲,组织广播稿件,主持会议,别忘了,这也是语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那古人口中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的琵琶女琴弦上回荡。语文带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冈的青石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

这就是语文,如此丰富多彩的答案,让我坚信,语文的学习之路必将是光明大道,所谓“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语文”。

四、怎样学好语文

1、看重读书,做好读书笔记。

2、看重写作,写好每周的随笔。

3、看重书写,比天还大的事,注重练字。

总之,咱们高中三年,语文学习的目标应该是:“五一居士”。是指能够达到“①一手好字、②一张铁嘴、③一肚子名篇佳作、④一笔好文章、⑤一颗永远年轻的心”。

五、结束语

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 篇10

一、语文是什么

1、“语文”的来历及内涵

从小上学就学习语文,语文是我们天天面对的学科,记生字、背解词、写作文,年年如此,周而复始,在这样机械的循环中我们思考过究竟什么是语文吗?知道语文的来历及内涵吗?

解放前,这门功课在小学称“国语”,侧重白话文;在中学称“国文”,侧重文言。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研究全国范围使用的教材,采纳叶圣陶先生的建议——“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不再用“国文”和“国语”两个名称,一律称为“语文”。

有人说,语文就是念拼音,认生字,读课文,背诗词,做作业,写作文„„其实,这种回答并不准确,只是初步回答了怎样学习语文,而并没有回答“语文是什么”。有人说,语文就是“语”和“文”的组合。“语”就是语言,“文”就是“文字”或者“文学”。诚然,这种回答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它过于注重语文的外在形式,而忽略了语文的内在魅力。

2、语文是„„

语文是对秦砖汉瓦的向往; 的注解。

语文是对唐诗宋词的热爱;

语文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语文是对《红楼梦》的崇拜;

语文是一手秀丽的方块字;

语文是对《水浒传》的迷恋;

语文是从笔端流出的锦绣文章;

语文是离不开名著的双眸。

语文是侃侃而谈的风度和气魄;

语文是大江东去的气势;

语文是举手投足间的“书卷气”;

语文是怒发冲冠的激情;

语文是与对手辩论时,智慧的应对;

语文是大漠孤烟的雄浑;

语文是和他人聊天时,得体的话语。

语文是小桥流水的婉约;

语文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

语文是对陶渊明“不为三斗米折腰” 语文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 的叹服;

语文是中国人审美性格的精灵;

语文是对屈夫子“路漫漫其修远兮”

语文是博大而丰满的精神元素。

语文,就是说铿锵有力中国话,写方方正正中国字,书洋洋洒洒中国文,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二、学习语文的原因

第一,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

英语也是语言学科,自然与语文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历史、地理同样离不开语文。即使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似乎与语文风马牛不相及了,其实,如果语文基础太差,要理解那些公式定理也非常困难。所以,在所学课目的排名中,语文通常排在第一位!

第二,语文是一个人一生中离不开的工具。

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都是不可缺少的。它将制 约着你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质量。比如人际交往、写文件、定合同,这些都离不开语文。

第三,因为高考要考语文。

虽然我们天天在批判“应试教育”,然而,既然高考还存在,我们就无法逃避它,而不管你是不是喜欢它。全国的高考方案有很多中,但不管是哪一种方案,语文都是主要考试科目。所以,我们不仅要学,而且必须学好它。

第四,学习语文可以陶冶你的情操。

“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学语文可以提高你的生活品位,使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唐代荆洲长史韩朝宗才华横溢,李白非常钦佩,做文道:“生不羡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有文采的人,往往得到众多红颜的追慕,此不必细表。有文采的妙处,还可从下面的对比中来发现。《还珠格格》中小燕子最常用的句式:我好喜欢好喜欢你哟!除了连用两个好,并无其他的妙处,用于表述爱情的美好徒显苍白和肉麻。紫薇表达感情则是:山无陵,天地合,才敢与君绝,这里化用乐府民歌《上邪yé》中的“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多么有诗情话意。这都是学好语文的妙处。在春节的时候,很多门户上都贴“招财进宝“四个字,很一般,但贴的是:门对青山摇钱树,户迎绿水聚宝盆。语文的感觉就出来了。

第五,语文是一门很好玩的学科。

语文这门学科乍看很简单,因为是母语,大家从小就接触它。然而,如果你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字、词、句、篇、语、修、逻、文,里面有无穷的乐趣在等待着你去探讨。

三、怎样学好语文?

今天是新学年的第一课,同大家谈五个方面的内容:古有“仁、义、礼、智、信”,讲的是如何修身养性,而“缘、趣、意、信、方”说的是如何学习和学好语文。

缘。(懂缘)中国有句俗话,叫“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通常,人们喜欢把老师比喻成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古诗有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老师职业的及至赞美。我更喜欢把老师比喻成撑船的水手,三年一调头,送走一批学生就送走了一批渡客。老师、学生,水手、渡客,这就是缘分。(惜缘)时下流行一种说法,表明关系的亲密,缘分的可贵:同过窗(同学),抗过枪(战友),下过乡(知青)。你们正好赶上了第一条,不管是你们遇到了我,还是你们彼此成为新的同学,请记住,这都是缘分,希望你们倍加珍惜朝夕相处的三年宝贵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倍加珍惜你们的友谊。毛阿敏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有一句唱词“今生皆是缘,离合总关情”。慢慢地体会,你会发现各种无情的奥妙。

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语文学科,兴趣最重要。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学语文很枯燥,没有兴趣。这里,我给大家讲讲语文的趣之所在。

1、音趣。我们通常被电影精彩的对白和大师的朗诵所折服,其关键就在与 他们把语文的音韵之趣娴熟吧的驾御。

2、字趣。语言文字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的细微变化都会幻化无穷的乐趣。

(1)发生在周总理身上的一件事。有外国记者讥讽到:真是对牛谈琴!周总理礼貌的回敬:对,牛弹琴!一字未改,标点一变,面目全非!

(2)、歧义之趣。这水留给晚上来的人喝。(3)、一和尚与施主的对话:(和尚):茶,敬茶,敬香茶;坐,请坐,请上坐。

(4)、一人独钓一江秋

3、句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聊聊两句,颇含哲理,道尽人世沧桑。

4、篇趣。好文章多了,脍炙人口的有,《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现代美文》,举李清照《一剪梅》,大家就可见精妙文章的妙处。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意。只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作为基本的语言工具,其基础作用不言而喻。我只想强调的是语文学好了对个人人格魅力的提升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唐代荆洲长史韩朝宗才华横溢,李白非常钦佩,做文道:“生不羡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从来佳人怀吉士,哪有淑女爱金夫”。有文采的人,往往得到众多红颜的追慕,此不必细表。冯延巳的《长命女》,看别人如何描绘爱情的美好: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粱上燕,岁岁长相见。多么有诗情话意。这都是学好语文的妙处。

信。指信念。每位同学都要坚定学好语文的信念和决心,丝毫不能动摇。你们都能学好语文,语文学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永无止境,要对自己有十分高的要求。有两句诗可以佐证:“千斤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说的是纵然有司马相如那样优美的文笔,也有无法准确表达感情的时候。无独有偶,在画界也如此。“世上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方。指方法。学习语文没有捷径,但绝对是要讲方法的。方法因人而异,但原则是需遵循的。古人讲:工夫在诗外,很适合现在语文学习的现状。学习语文要灵活,不能死板,要以教材为参照,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原指写文章的最佳状态,引用到这里就是指学习语文的感觉,只要有了这种感觉,你的语文水平也就真出来了。学习语文的方法还很多,此处我不多讲,在今后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有更多的机会一起探讨。

上一篇:初二狼图腾读书笔记下一篇:2018部编版第五单元知识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