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规定(通用8篇)
中国民用航空规定 篇1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航空安全教育暂行规定 <民航安发〔1997〕96 号>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规范航空安全教育工作,提高 民用航空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保障航空安全,防止事故发生,保护人民
生命财产,促进民用航空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中国民
用航空总局航空安全教育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凡从事民用航空活动的单位,必须重视和开展航空安全教育, 建立、健全航空安全教育制度。
第二条航空安全教育包括:新进入民航的人员上岗前安全教育、全体
人员经常性安全教育、民航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和院校安全教 育。
第三条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航空安全办公室对全国航空安全教育工作
进行管理,各业务司局对本行业安全教育情况实施监督检查。中国民用航空地区管理局航空安全办公室对本区域内的航空安全教 育工作实施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四条各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航空安全教育工作负总 责;分管航空安全工作的负责人主管安全教育工作,安全管理机构具体实 施。
不设安全管理机构的院校由教务部门组织实施安全教育工作。
不设安全管理机构的企事业单位,由负责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组织 实施安全教育工作。
宣传部门和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协助配合安全管理机构开展安全教 育工作,并积极开展宣传活动。
第五条各企事业单位对安全教育所需人员和经费必须给予保证。
第六条各企事业单位要按本〈暂行规定〉第二条要求,建立本单位的
航空安全教育制度,制定安全教育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 教育活动。
第七条各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各类人员安全教育档案庐安全管 理机构统一管理。
第三章职工上岗前安全教育
第八条凡新进入民航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必须接受上岗前安全教育。上岗前安全教育分二级如干,即:企事业单位级、企事业单位所属二级机
构级(以下简称部门级)和岗位级。.三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24 学时,安全教育内容和考核成绩记入
个人安全档案。
第九条企事业单位级安全教育由分管安全的负责人主管,安全管理 机构具体实施。安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观、安全法律、法规和
方针、安全科技知识、现代安全管理知识、民用航空安全基本知识、本
单位安全规章和劳动纪律、本单位安全业绩和历史经验教训等。
第十条部门级安全教育由本部门分管安全的负责人组织实施。安全 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本部门在航空安全中的地位与作用、本部门的安全业
绩及经验教训、现时安全状况、部门安全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特殊情
况的识别与处置、典型事例分析等。..第十一条岗位级安全教育由基层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安全教育内容 主要包括:本岗位与航空安全的关系、岗位的安全规章、安全工作特点、安全知识和技能、安全操作使用知识及操作演习等。
第十二条职工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后重新上岗时,必须进行相应级 别的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和考核成绩记入个人安全档案。
在企事业单位内部门之间调动、变换工种的职工必须进行部门级和 岗位级安全教育;在部门内部变换工种及重新上岗的职工必须进行岗位
级安全教育。
第十三条三级安全教育依照如下程序进行: 新调入的人员在人劳部门报到后必须到安全管理机构填写〈职工安 全教育档案〉,持〈安全教育档案〉逐级进行安全教育,由安全管理机构
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准予上岗;不合格者不准上岗,必须进行补课,重新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在本单位内部调动、变换工种和复工的人员,上岗前必须到安全管理 机构登记并领取安全教育档案,按照本〈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要求, 接受相应级别的安全教育,由进行教育的机构填写安全教育档案,经安全
管理机构考核合格者,准予上岗;不合格者须补课,重新考核合格后方可 上岗。
第四章全员经常性安全教育
第十四条各企事业单位对本单位的各级各类人员须进行经常性的安
全教育,安全教育由安全管理机构负责。
第十五条各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安全教育日”制度,每月5 日(节假
日顺延)定为“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日”的活动由安全管理机构做详细
记录。每年第一季度利用2 个“安全教育日”安排进行全员企业级、部门
级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日”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安全形势教育、结合换季的安全 教育、规章制度学习、航空事故和事故征候通报的传达教育、上级机关
安全指示的传达学习、举办安全教育讲座、有针对性的安全问题研讨及
安全科技成果展示等。
第十六条除第十五条规定开展定期的“安全教育日”活动外,各企事 业单位还应结合重大节日、特殊事件等情况,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 教育。
各企事业单位的基层班组要把安全教育贯穿到生产的全过程,基层 班组长每天工作之前应强调遵守安全生产纪律、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
产注意事项。
第十七条对连续发生不安全事件的当事人必须进行专门或个别有针 对性的补救性教育。
第五章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第十八条各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就职前须经过航空安全教育培训, 并经考核合格,获安全培训证书。教育内容和考核成绩记入个人安全档 案。.安全培训由民航总局、民航地区管理局航空安全办公室组织实施。安全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理论、安全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安全科技
知识、现代安全管理、民航安全管理、事故调查知识、特殊情况的处置
与指挥等。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32 学时。
第十九条各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过航空安全教育培训, 并经考核合格获安全培训证书。教育内容和考核成绩记入个人安全档案。
安全培训由民航总局或民航地区管理局航空安全办公室组织实施。安全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理论、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科技知识、航空
安全管理、事故调查以及与航空安全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安全
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0 学时。
第二十条各企事业单位其它部门和基层单位的负责人就职前必须经
过安全教育培训,培训情况记入个人安全档案。
安全培训由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机构组织实施,培训内容主要包 括:民航安全管理、安全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等。教育时间不得少于12 学时。
第六章院校安全教育
第二十一条民用航空系统所属院校要设置航空安全管理课程,使学 生受到系统的航空安全知识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第七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各企事业单位安全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及安全教育实施
情况,作为民航总局和民航地区管理局进行安全评估或检查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三条民航总局和民航地区管理局的航空安全监察人员,有权 对从事民用航空活动的单位的安全教育制度、内容、组织实施情况及管
理人员和职工的安全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对于认真开展安全教育并在防止事故、提高航空安全管
理水平做出成绩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五条未按本〈暂行规定〉进行安全教育的单位,由上一级航空
安全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如造成事故或损失的,将依法从重查处。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暂行规定〉由民航总局航空安全办公室负责解释。
中国民用航空规定 篇2
关键词:区域导航,民用航空
1 区域导航技术的概述及原理
1.1 区域导航技术的概念
随着航空运输业的持续发展和航空电子技术的更新与发展, 航空器的机载设备也随之发展, 自然, 导航的精度也随之而提高, 导航技术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这种可以不依赖地基导航设备的导航技术, 就是区域导航, 它可以使航空器在两点之间精确飞行。
1.2 使用区域导航技术的好处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航空运输业发展也非常迅猛, 各航空公司的飞机增速也非常快, 要求增加航空交通流量必然被提上议事日程。以往, 增加交通流量只能设定飞行高度差来增加航路的条数, 或者缩短同一航线上飞机的飞行间隔。因为原有的航线能开设几条及航线所通过的空域都取决于地面雷达和电台的配置情况。想要确保更多飞机的安全运输, 就很难实现。此外, 要增加地面台站来充实航线, 经济上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正因为我国的飞机是在地面的雷达和电台指挥下进行起降的, 这种指挥方式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而区域导航技术却可以克服这种局限。区域导航 (RNVA, 也叫空中导航) 是为了充分利用我国民用航空的空域而提出的, 飞机可以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可自由飞行, 新的航路可以与原有的航路无关。
区域导航技术 (RNVA) 还有以下优势:
1) 可以设定最短航路达以到节能的目的并避开混杂在相同空域间的航线。
2) 能使驾驶员不依赖管制员而独自进行雷达导航并对同一任务可设定多个有效航路。
3) 可以根据机场上飞机的实际情况及运输特性, 适当安排流量, 提高飞机进入机场的能力。
4) 可以充分利用区域导航技术设定符合我国航运特点的方法。
2 区域导航技术 (RNVA) 与传统导航技术的比较
比较区域导航与传统导航, 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航路结构:区域导航是由航路点———航路点构成, 飞机可以跳过航路电台飞行;传统导航则是由电台———电台构成, 飞机从一个电台飞向下一个电台, 不能跳过任何一个航路电台。
2) 航路定位:区域导航确定的是航空器的绝对位置 (以地理坐标表示) ;传统导航则确定航空器相对于导航台的相对位置。
3) 依赖的设施:区域导航依赖的导航设施是VORDME、DME/DME、INS (IRS) 、GNSS;而传统导航依赖的是NDB、VOR、DME等;因而可见区域导航的精度远高于传统导航。
4) 机载设备:区域导航是导航传感器+RNVA计算机 (包括导航数据库) ;传统导航是无线电导航接收机。
5) 机载设备的配置:区域导航使用两套或三套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设备;而传统导航使用单套或双套略次于区域导航的设备。
非常明显, 区域导航技术 (RNVA) 在各方面都比传统导航更科学、更精确、更现代化, 因而不仅可以减轻飞行员和管制员的劳动强度, 更合理更科学地完成进港、离港的飞行动作, 而且可以更充分地利用现有的空域资源。从更大的视角来看, 民航系统的飞行安全、经济效益以及国家的环境保护等方面都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3 区域导航技术 (RNVA) 在我国的基本应用
区域导航航路与相关的RNAV技术、RNP技术等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发展历史, 我国已经进行了很多探索与研究, 并数次尝试应用到实际中来。
据相关资料记载, 2001年7月, 我民航总局正式启动了区域导航进近、离场程序的设计和试验工作。2001年11月, 我国在海南三亚飞行责任区的区域导航首次引入的国际最新概念, 即按照国际民航组织RNP10标准规划设施了新的航路。
接着, 从2002年4月到2003年8月, 民航总局选择了在总局身边的天津滨海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作为区域导航飞行程序设计研发的试验机场。经过一系列的准备, 2003年2月21日首先在天津滨海机场开始试运行, 2003年7月民航总局通过了该项目的鉴定。此后, 民航总局又在首都机场设计了区域导航飞行程序, 并于2003年8月进行了试运行。根据两机场的实践, 试验的结果为:区域导航的飞行程序有利于飞行员操作和管制员指挥, 能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空域资源和现有的导航资源, 提高了航班正点率, 改善了飞行和空管的运行环境,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推广区域导航技术, 2004年后, 民航总局和民航空管局组织了相关的宣传、推介和研讨会。民航飞行学院的相关系、科, 也组织开展了区域导航的机场飞行程序的研究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 2005年4月20日, 区域导航技术 (RNVA) 在雪域高原的拉萨机场得到成功应用。这一成功, 使40余年来飞机只能单向起飞的拉萨机场具备双向起降和夜航的能力, 也提高了拉萨机场的飞行安全。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富裕程度的提高, 我国的航空运输业还会更快地增长。我国民航的机场、主要航路、飞行量增长迅速, 但随之而来的航路的拥挤、军用民用空域的协调也更加紧迫, 因此提高航空设施资源利用率的呼声越来越迫切。而区域导航 (RNAV) 技术的应用, 正适应了这一呼声, 并对中国民航未来的设施建设、航路结构和整个航空运输业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4 对我国未来民航导航方式的展望
区域导航技术 (RNAV) 可在飞行的各阶段中使用。所以, 中国民航应加快由传统导航向区域导航技术 (RNVA) 的过渡。这不仅是我国民航的需要, 而且是目前全球民航导航技术发展的方向。我们完全可以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民航的导航精确度和完整性将达到更高的水平, 从而会揭开导航方式崭新的一页。
中国民用航空规定 篇3
关键词:中国民用航空系统;档案工作;调研报告
1 调研背景
1.1 调研依据。中办、国办于“十二五”末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航档案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完善档案工作体制机制等5个方面对未来一段时期全国档案工作提出了若干要求。结合《意见》精神,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也出台了相关规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航档案工作的意见》,并以此为参考,对民航二、三级机构“十二五”期间档案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根据调研情况,笔者对其档案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
1.2 样本选取。此次调研选取民航局所属7个地区管理局、21个局直属企事业单位和38个安全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监管局),涵盖民航系统所有二级机构及部分三级机构(也称派出机构)。从样本类型看,涉及45个行政单位、3个国有企业、19个科研事业单位,以此确保此次调研结果能够体现不同层级、不同类型档案部门的工作情况。样本层级结构见图1。
1.3 调研内容及方式。此次调研主要从机构人员设置等7个方面进行调研分析。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
2 被调研单位档案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档案机构和人员设置。主要从主管机构设置、专职档案人员占比等方面进行了调研,详见表1。
由表1可知,被调研单位档案岗位多设在办公室等综合管理部门,半数的地区管理局设有独立的档案部门,直属企事业单位及监管局较少设档案部门,多在综合部门设置档案工作岗位。各地区管理局均有专职档案人员,47.6%的直属企事业单位及15.8%的监管局配有专职档案人员,呈现层级越低、单位规模越小,设置独立档案部门和配备专职档案人员的比例也会越低的现象。这一现状必然导致多数三级机构档案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且业务水平的提升缺乏持续性。
2.2 档案管理规章编制执行情况。建章立制是一个单位开展档案工作的基础,完善的规章体系无疑是保证档案工作质量的充分条件,因此,问卷对档案工作制度编制情况,尤其对作为必备制度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以下简称《归档范围》)、《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的编制执行情况进行了统计,详见表2。
经统计,所有的地区管理局、61.9%的直属企事业单位及55.3%的监管局制定有档案管理规章,内容涉及档案收集、整理、库房管理、岗位要求等方面。《归档范围》虽然是各单位开展档案工作基础性制度,但目前新成立的、规模较小的直属企事业单位及34.2%的监管局尚未制定。在执行《规则》方面,新成立的单位普遍存在制度建设缺失现象,上级档案部门及时对其进行制度建设指导应是当务之急。
2.3 库房管理情况。库房管理旨在维护档案的存放秩序,保护档案安全。指标设计上,主要就防火、防水等设施的配备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数据见表3。
统计可知,密集架和档案柜是目前各单位主要的档案存放设备,其数量与库房面积、档案存量基本成正比。在“八防”设施的配备上,防盗、防火、防光、温湿度控制设施的配置率较高,防尘设施的配置率最低。过去5年间,约半数单位的库房面积、安全措施有所改善,但防盗措施不足,库房清洁频率过低,对有害生物重视不够等问题长期存在。同时,约一半单位因办公用房紧张,多将阅览室并入办公室中,个别单位甚至无独立档案库房,对档案安全产生隐患。
2.4 档案归档及鉴定情况。档案的整理归档分工情况会影响档案实体管理质量,故问卷对各单位档案整理归档分工模式进行了统计,具体情况见表4。
大多数的地区管理局、三分之二以上的直属企事业单位、监管局采取业务部门收集整理后交档案部门的模式,个别单位采取业务部门收集后交档案部门整理、归档或者全部由业务部门自行整理、保存的模式。调研发现,每个单位采取何种整理归档方式与本单位档案人员业务水平关系密切。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不足、工作变动频繁、对归档范围、种类、保管期限不清楚是导致业务部门整理、归档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易出现档案缺漏、遗失等问题。
在档案鉴定、销毁方面,仅个别单位对其会计档案进行了鉴定或销毁。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一是部分单位尚无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二是部分档案人员对保管期限不确定导致不敢轻易开展鉴定、销毁工作。
2.5 档案利用情况。保存档案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利用,因此问卷从档案利用数量、利用目的及宣传利用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统计,详见表5。
在档案利用方面,直属企事业单位年均借阅人次和复印数量最多,监管局最少。在档案编研方面,各地区管理局均开展了此项工作,其编研成果多为大事记或民航、地方史志,少数直属企事业单位、监管局也编研了本单位的年鉴、年刊、发展历程。在利用目的方面,工作查考利用居首位,宣教利用次之。在档案宣教方面,举办知识竞赛、展览是主要的宣传方式,而利用微博等网络平台宣传档案工作尚未成为主流。宣传形式单一,是当前较普遍的问题。此外,人手不足、经费有限、信息化水平较低也是导致档案宣传范围有限、力度较弱的重要因素。
2.6 档案业务指导检查情况。定期、多形式的档案指导检查是保证档案工作质量、提升档案工作成效的主要手段,故问卷从业务指导检查形式、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调研,详见表6。
当前,电话咨询是业务指导的主要方式,地区管理局还较多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授课。业务检查方面,地区管理局主要以普查为主,直属企事业单位和监管局较少开展此工作。从业务指导、检查的效果看,归档质量的提高是检查指导较显著的成效,同时,对被检查指导单位的制度完善、人员配备、档案保管条件改进等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汇总数据,目前影响业务指导检查效果的原因有三:一是人员不足且变动频繁,导致需反复进行指导;二是档案人员多是身兼数职,工作量大,无太多时间进行指导检查;三是档案人员参加培训较少,业务水平有限,导致部分档案人员无法胜任业务指导检查工作。
2.7 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开展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档案的开发利用。为此,问卷从信息化建设方案编制情况、档案数字化程度等方面做了调研,详见表7。
根据调研结果,85.7%的地区管理局以及约半数的直属企事业单位、监管局将档案信息化工作纳入本单位信息化建设规划。但“十二五”期间编制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单位较少,其原因一是缺少顶层设计;二是经费不足,外加多数档案人员档案信息化建设经验匮乏,导致信息化建设近乎停滞。
在档案管理软件的安装使用方面,所有的地区管理局、57.1%的直属企事业单位及36.8%的监管局安装有档案管理软件。在安装使用档案管理软件的单位中,仅三分之一的直属企事业单位联网使用,且较注重文档一体化管理。监管局囿于经费、人员业务水平等因素,档案信息化程度最低。
目录数字化是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较早提出的信息化建设事项。目前所有的地区管理局、85.7%的直属企事业单位及78.9%的监管局编有机读目录,部分新成立的机构尚未开展此项工作。在编制机读目录的单位中,约三分之一的单位实现库存所有门类档案目录计算机检索,其他单位依据经费多少及利用率高低优先对库存部分基建、行政执法、会计等门类档案编制了机读目录。
档案数字化是民航系统在“十一五”期间已经着手开展的一项业务,目前来看,文书档案数字化率最高,基建、照片档案数字化率次之,而会计、声像等种类档案数字化率最低。拓宽档案数字化的种类无疑是今后工作的一个主要方向。
目前开展电子公文在线归档工作的单位不足半数。究其原因,一是多数单位的档案管理系统未与电子政务平台连通,无法网络归档;二是目前采取的纸质文件扫描后上传至政务平台的流程设计使得档案部门仍侧重纸质文件归档。这一现状明显暴露出多数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不同步,版式文件与流式文件的归档要求不清等问题。
数字档案安全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多采取异地异质备份、严格流程设计等手段保证档案实体与内容的安全。具体而言,42.9%的地区管理局及13.2%的监管局通过异地备份保障内容完整,直属企事业单位均未开展此项工作。在保障内容安全上,几乎所有的单位都采取了专人管理、物理隔离等措施。对于没有开展此工作的单位主要原因是本单位尚无涉密电子档案。总体上,被调研单位信息保密意识强烈,而在档案异地异质备份上有待提高。
根据反馈,经费不足、人才欠缺,档案管理系统操作便捷性不足,对系统厂商依赖过大,档案管理系统未与电子政务平台连接,如何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信息最大程度共享等问题反映集中。由此也可看出,持续的经费投入、人才培养、档案信息化与本单位信息化的协同发展是保证其持续发展必要途径。
3 相关措施
结合调查统计结果及调查对象所提意见建议,发现对规章标准的编制及理解不够,业务指导、交流频次不足,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据此及民航档案工作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3.1 建立档案工作交流指导平台。传统的检查指导、培训等存在开展次数有限,针对性差,交流互动不足等局限。因此,可利用QQ、微信等互联网工具建立档案业务交流指导平台,将不同层级、部门甚至行业外的档案人员聚集在一起,以达到高频度、高针对性进行指导、交流、学习的目的。
3.2 尝试开展档案工作业务手册分级推送制度。制度建设是开展档案工作的基础,为完善各单位的档案管理制度,民航局档案管理部门可考虑将各项档案业务制度及编制方法按开展工作的缓急程度分门别类后,利用业务交流指导平台,推送给不同需求的档案人员,使无制度基础的单位能够尽快制定必须的工作制度,同时使有制度基础的单位通过比对加以完善。
3.3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与实施。信息化工作是一项技术要求高、资金需求大的工作,相关标准及顶层设计缺失使得“十二五”期间民航系统档案信息化建设进展不大。今后民航局档案部门可先行先试,在积累丰富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同时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以本单位办公自动化系统为依托,周密论证,扎实推进。
中国民用航空规定 篇4
来自:公安局 时间:2010年6月3日16:3
4第一条为规范民用航空背景调查工作,保障学院空防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和《国际民航公约附件17》,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民用航空背景调查(以下简称背景调查),是指为确定有关人员是否适合从事民用航空相关工作或是否可以单独进入民用机场控制区,而对其身份、经历、社会关系和现实表现等方面进行的调查。
第三条背景调查工作应当客观、公正、细致、规范。
第四条调查单位和调查人应当保守被调查人背景资料的秘密。
第五条调查人与被调查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六条学院公安局负责制定背景调查规定和背景调查工作制度,并对各单位背景调查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第七条背景调查单位依照本规定进行背景调查工作,保证背景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审核单位负责审核背景调查资料的完整性。
第八条下列人员应当通过背景调查:
1.持有机场控制区通行证件的人员;
2.从事民航安全保卫工作的人员;
3、从事公共航空运输的空勤人员;
4.飞行教员、飞行学生和通用航空飞行人员;
5.在境内我国航空运输企业工作的境外人员;
6.从事民用航空配餐、航空器机务维修、空中交通管制、航空卫生保障和进入采取安全措施后的货物待装监管区域的人员以及公安机关或各调查单位认为需要进行背景调查的人员。
第九条申请办理机场控制区通行证件人员的背景调查由所属单位公安保卫部门负责,背景调查资料报证件制发部门审核。
第十条民用航空安全保卫人员的背景调查由所属单位公安保卫部门负责,背景调查资料报学院公安局审核。
第十一条学院飞行教员、从事民用航空配餐、航空器机务维修、空中交通管制、航空卫生保障和进入采取安全措施后的货物待装监管区域的人员的背景调查由学院公安局负责。
第十二条分院飞行教员、从事民用航空配餐、航空器机务维修、空中交通管制、航空卫生保障和进入采取安全措施后的货物待装监管区域的人员的背景调查由公安分局、派出所负责,背景调查材料报学院公安局备案。
第十三条三星通用航空公司空勤人员、雇佣境外人员的背景调查由本公司负责,背景调查材料报学院公安局审核。
第十四条学院飞行学生的背景调查由飞行技术学院负责,背景调查材料报学院公安局审核。
第十五条招录飞行学生入校前的背景调查由学院招生处负责,背景调查材料报学院公安局审核。
第十六条飞行自费生的背景调查由学院市场部负责,背景调
查材料报学院公安局审核。
第十七条招(聘)收境外飞行、机务人员的背景调查由国际合作部负责,背景调查材料报学院公安局审核。
第十八条背景调查单位和审核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背景调查工作制度和程序,建立完整的背景资料档案,保证背景资料的客观、真实、完整。
第十九条持有机场控制区通行证件人员的背景,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一)未受过刑事处罚或劳动教养;
(二)无未了结的刑事诉讼;
(三)无吸毒、赌博等违法行为;
(四)未参加过非法组织;
(五)无精神病史;
(六)无公安机关或调查单位认为的可能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条民用航空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的背景,应当至少符合以下条件:
(一)未受过刑事处罚或劳动教养;
(二)无未了结的刑事诉讼;
(三)无吸毒、赌博等违法行为;
(四)未参加过非法组织;
(五)近三年的现实表现良好,品行端正;
(六)配偶、直系亲属和直接抚养人,无因危害国家安全罪或危害公共安全罪受过刑事处罚,或因其他犯罪受过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的情况;
(七)无精神病史;
(八)无公安机关或调查单位认为的可能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一条飞行教员、飞行学生以及通用航空公司的空勤人员的背景,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一)未受过刑事处罚或劳动教养;
(二)无未了结的刑事诉讼;
(三)无吸毒、赌博等违法行为;
(四)未参加过非法组织;
(五)近三年的现实表现良好,品行端正;
(六)配偶、直系亲属和直接抚养人,无因危害国家安全罪或危害公共安全罪受过刑事处罚,或因其他犯罪受过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的情况;
(七)配偶、直系亲属和直接抚养人,没有曾是非法组织骨干分子,或正在参与非法组织活动的情况;
(八)无精神病史;
(九)无公安机关或调查单位认为的可能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二条从事民用航空配餐、航空器机务维修、空中交通
管制、航空卫生保障和进入采取安全措施后的货物待装监管区域人员的背景要求,参照本规定第十九条执行。
第二十三条飞行教员、飞行学生和三星通用航空飞行人员的背景,应当不低于本规定第二十一条的要求。
第二十四条在境内我国航空运输企业工作的境外人员应当无刑事犯罪记录;
其中飞行人员还应提供原服务单位对其的安保评价。
第二十五条境外飞行教员、飞行学生、通用航空飞行人员,以及机务人员在我国境内从业或学习期间应当按照本规定进行背景调查。其中飞行教员、通用航空飞行人员应不低于第二十四条的要求,飞行学生、机务人员应不低于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要求。
第二十六条境内人员的无刑事犯罪记录证明,由被调查人户籍所在地或常住地公安机关出具;境外人员的无刑事犯罪记录证明,由被调查人所属国(地区)或常住国(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出具,并经过公证或我驻其使(领)馆或其驻我使(领)馆的领事认证。境外人员的无刑事犯罪记录证明及其公证和安全评价应当有中文翻译件。
第二十七条无刑事犯罪记录证明的出具时间应当在背景调查开始前六个月内,无刑事犯罪记录应保持时间连贯。
纪律处分和劳动教养的书面证明由决定单位出具。
第二十八条调查单位如发现被调查人有不符合本规定任一要求的,或被调查人故意提供虚假信息的,应当停发或收回所发证
件,并禁止其从事上述相应民用航空工作。
第二十九条背景调查资料要定期更新以确保个人持续符合要求的标准。具体更新期限:教职工三年;飞行学生两年。
第三十条用人单位不按规定提供背景调查资料或故意提供虚假信息的,调查单位不严格履行背景调查职责的,背景调查主管部门和证件制发部门可对其申请办理证件的种类和期限予以限制。
第三十一条 审核单位不严格履行背景调查职责的,背景调查主管部门可予以批评并追究其主管领导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本规定由学院公安局负责解释。
国内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 篇5
【发布文号】交通运输部令2017年第34号 【发布日期】2017-12-18 【生效日期】2018-01-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交通运输部
国内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 交通运输部令2017年第34号
《国内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已于2017年12月13日经第24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1月19日起施行。
部长李小鹏
2017年12月18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国内投资主体投资民用航空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国家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鼓励、支持国内投资主体投资民用航空业,促进民用航空业快速健康发展。
国内投资主体投资民用航空业,应当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有利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国内投资主体投资民用航空业,应当符合国家和民航产业发展政策,有利于促进公平、有序竞争。
第三条国内投资主体投资民用航空业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国内投资主体包括国有投资主体和非国有投资主体。
国有投资主体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授权的国有资产投资机构、国有独资或者国有控股企业、其他国有经济组织。
非国有投资主体是指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其他非国有经济组织和个人。
本规定所称民用航空业包括以下领域:
(一)公共航空运输;
(二)通用航空;
(三)民用机场,包括民用运输机场和通用航空机场;
(四)空中交通管理系统;
(五)民用航空活动相关项目,包括航空燃油销售储运加注、飞机维修、货运仓储、地面服务、航空食品生产销售、停车场经营、客货销售代理、计算机订座系统服务、航空结算及其他相关项目。第四条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及民用航空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管理局)对国内投资主体投资民用航空业实施监督管理。
民用航空业在放宽投资准入的同时,对各类民用航空企业的管理政策实行同等待遇。
第二章投资准入
第五条国有投资主体和非国有投资主体可以单独或者联合投资民用航空业。但本规定有明确限制的,应当符合其要求。
第六条对国内投资需要特别管理的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应当保持国有控股或者国有相对控股。其中,国有相对控股应当由单一国有投资主体及其控股企业相对控股。
第七条民用运输机场是公共基础设施,鼓励各国内投资主体多元投资。但是纳入民用航空发展规划的国际枢纽和区域枢纽(以下简称枢纽机场)以及具有战略意义的民用运输机场(以下简称战略机场)应当保持国有独资、国有控股或者国有相对控股。其中,国有相对控股应当由单一国有投资主体及其控股企业相对控股。
第八条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投资建设或者运营民用运输机场的,应当同时符合国家有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的规定。
第九条一家民用运输机场、航空燃油销售储运加注企业、计算机订座系统服务企业,及其关联企业,投资全货运航空公司以外的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的,投资比例不得超过5%。
前款所述企业及其关联企业投资全货运航空公司,不得控股或者相对控股。
前两款所述关联企业不包括公共航空运输企业。
第十条一家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及其关联企业投资枢纽机场或者其共用航站楼,投资比例不得超过25%,并且不得相对控股。
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在有共用航站楼和停机坪的机场可以在符合机场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投资建设、运营、拥有或者租用专用航站楼和停机坪。
第十一条一家枢纽机场及其关联企业投资本机场范围内的航空燃油销售储运加注企业及其设施,投资比例不得超过25%,并且不得相对控股。
枢纽机场中,一个机场只有一家航空燃油销售储运加注企业时,一家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及其关联企业投资该航空燃油销售储运加注企业及其设施,投资比例不得超过25%,并且不得相对控股。一个机场已有一家航空燃油销售储运加注企业时,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及其关联企业投资建立或者参股另外的航空燃油销售储运加注企业不受投资比例限制。
前两款所述机场航空燃油储运加注设施,是指航空燃油专用卸油站、场外场内航空燃油专用储油库、场外航空燃油专用输油管线、机坪航空燃油管线、航空燃油运输车、加注车、机坪加油系统及航空加油站等。
第十二条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主要由中央政府投资。空中交通管理部门不得投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之外的其他民用航空业领域。
第十三条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民用运输机场兼任高级管理人员。民用运输机场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兼任高级管理人员。
第三章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公共航空运输企业、民用运输机场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七条,未按规定保持国有股比要求的,由民航局或者地区管理局责令其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五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航局或者地区管理局责令其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民用运输机场、航空燃油销售储运加注企业、计算机订座系统服务企业,及其关联企业,违反本规定第九条,违法投资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的;
(二)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及其关联企业违反本规定第十条,违法投资枢纽机场或者其共用航站楼的;
(三)枢纽机场、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及其关联企业,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违法投资航空燃油销售储运加注企业及其设施的。
第十六条空中交通管理部门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违法投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之外的其他民用航空业领域的,由民航局或者地区管理局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章附则
第十七条国内投资主体投资民用航空业,法律、法规要求取得许可的,应当按照规定向相关主管部门申请取得相应的许可。
第十八条本规定所称控股是指在企业的全部资本中所占比例大于50%。
本规定所称相对控股是指在企业的全部资本中所占比例不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投资主体,并且通过股东协议、公司章程、董事会决议或者其他协议安排能够对企业实际支配。
第十九条本规定所称关联企业是指企业与另一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简称另一企业)有下列关系之一的:
(一)相互间直接及间接持有其中一方的股份总和达到25%以上的;
(二)直接或者间接同为第三者所拥有或者控制股份达到25%以上的;
(三)企业与另一企业之间借贷资金占企业自有资金50%以上,或者企业借贷资金总额的10%以上是由另一企业担保的;
(四)企业的董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一半以上或者有1名以上常务董事是由另一企业所委派的;
(五)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由另一企业提供特许权利(包括工业产权、专有技术等)才能正常进行的;
(六)企业生产经营购进的原材料、零部件等(包括价格及交易条件等)是由另一企业所控制的;
(七)企业生产的产品或者商品的销售(包括价格及交易条件等)是由另一企业所控制的;
(八)对企业生产经营、交易具有实际控制、或者在利益上具有相关联的其它关系,包括家族、亲属关系等。
第二十条本规定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第二十一条对国内投资主体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处理措施及其执行情况记入守法信用信息记录,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公示。
第二十二条投资军民合用机场民用部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本规定中对国内投资需要特别管理的公共航空运输企业、枢纽机场、战略机场范围由民航局根据实际情况另行规定并对外公布。
第二十四条本规定自2018年1月19日起施行。民航总局于2005年7月15日公布的《国内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试行)》(民航总局令第148号)同时废止。
民用航空安全保卫管理规定 篇6
第八十四条 【定义】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飞行中”,是指航空器从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至打开任一机舱门以便卸载时为止。航空器强迫降落时,在主管当局接管对该航空器及其所载人员和财产的责任前,应当被认为仍在飞行中。
“非法干扰行为”,是指诸如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行为或未遂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一)非法劫持航空器;
(二)毁坏使用中的航空器;
(三)在航空器上扣留人质;
(四)强行闯入航空器、机场或航空设施场所;
(五)为犯罪目的而将武器或危险装置或材料带入航空器或机场;
(六)利用使用中的航空器造成死亡、严重人身伤害,或对财产或环境的严重破坏;
(七)散播危害飞行中或地面上的航空器、机场或民航设施场所内的旅客、机组、地面人员或大众安全的虚假信息。
“要害部位”,是指如果遭到损坏或破坏,机场功能将受到严重损害的机场设施或与机场有关的设施。
“机场控制区”,是指根据安全需要在机场内划定的进出受到限制的区域。
第八十五条 本条例自XX年XX月XX日起施行。
民用航空空地通信应用和发展 篇7
航空通信系统在航空系统内的应用十分广泛, 涉及航空运行的多个领域, 制订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和建议。以下几个方面分别阐述民用航空通信的应用与发展。
二、通信业务
2.1空中交通服务 (ATS)
空中交通服务指的是与空中交通管制和服务有关的通信, 此类通信通常与飞行安全、航班正常运行密切相关, 包括发生在航空器与地面空中交通服务单位之间, 例如管制指令的发布;发生在不同的地面空中交通服务单位之间进行, 例如管制中心之间进行管制移交;也包括航行情报, 气象信息等。此类通信优先级较高, 是航空通信系统重点保障的业务, 故行业对该类业务制定了详细的标准和规范, 如ARINC623, ARINC 758等。
2.2航空运行控制 (AOC)
航空运行控制是飞行过程中航空公司运控中心与机组之间的通信, 主要目的是保障飞行的安全和航班正常执行, 提高运行效率。航空运行控制通信的内容比较丰富, 只要符合传输协议, AOC可以囊括任何类型的参数, 包括航班计划、航班执行情况、航空器状态监视等等, 其中部分信息与飞行安全相关。部分航空公司还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定义AOC消息, 真正做到降低运行成本, 提供运行效率。
2.3航空管理通信 (AAC)
航空管理通信内容通常是航空运输企业有关航班运营和运输服务方面的商务信息, 比如运输服务预定, 飞机和机组安排, 或者其他后勤保障类的信息, 通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运营的效率。
2.4航空旅客通信 (APC)
航空旅客通信是指乘客或机组成员出于个人目的的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 与飞行安全无关。随着宽带业务的发展, 此类通信也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
三、航空通信系统应用
目前应用于航空通信的通信方式有甚高频 (VHF) 通信系统、高频 (HF) 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
VHF通信系统使用VHF频段 (118-137MHz) 模拟调制技术, 主要满足陆基近距离通信, 要求在航路上覆盖VHF通信网络。
在偏远地区和洋区, VHF通信网络的覆盖率实为有限, 特别是在山区的VHF通信传输遮挡也相当严重, 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利用HF通信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进行通信。
HF通信系统使用HF频段 (2-30MHz) 模拟调制技术, 除了可以利用地波传输外, 还可以利用天波传输。HF通信系统利用全球很少的几个基站就可以使通信网络覆盖全球。但是, 首先HF无线电波远距离传输需要通过电离层反射, 电离层的浓度直接影响了HF的通信质量, 由于天气环境不一致, 导致的电离层浓度在各个区域各不相同, 所以一般情况下, 使用HF语音通信时会有很大的噪音, 数字通信也会有相当大的误码率, 造成消息可靠度不高。其次, HF通信地波传输类似于VHF通信, 由于HF频率低, 容易被空气吸收, 传播距离很有限。
卫星通信系统将信息调制1.5GHz左右传输, 可以把调制信号直接发送到几十公里外的卫星, 而且可以不考虑空气对电磁波的吸收造成的传输效率低下, 通过卫星收到信号后转发至地面, 避免了陆基传输的限制。
但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海事卫星 (Inmarsat) 只能覆盖南北纬80度以内的区域, 越洋飞行的飞机在极地区域飞行还是会被卫星丢失, 这种情况下只能选择HF通信系统尽可能建立通信。在海事卫星之后, 铱星的出现完全解决了空地通信不能全球覆盖的问题, 可惜由于铱星的通信频段与我国的北斗卫星通信频段基本一致, 使铱星尚未如海事卫星那样被广泛应用。
目前大部分飞机同时安装VHF系统、HF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来保持飞机与地面的不间断通信。我国的北斗卫星通信能力还有待提高, 目前尚未得到推广。
四、未来通信应用发展
多年以来, 虽然航空空地通信系统不断在利用技术革新和引入新技术进行自身的改进, 但是, 系统仍然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 特别是甚高频通信, 由于甚高频通信频率资源紧张、原有模拟调制技术的限制, 在一些飞行繁忙地区 (例如欧洲) , 空地通信系统处理能力接近饱和。作为传统语音通信的补充, 数据链的应用大大缓解的通信业务增长所带来的资源限制, 业务增长需要技术革新, 技术革新又刺激业务的增长, 这一矛盾使得技术上很难保持一段时间的领先, 航空系统运行方式的革新才是解决业务增长不受限制的有效手段。
基于通信、导航和监视系统在数字化、自动化和趋势分析的提高, ICAO通过DOC9854《全球空中交通管理运行概念》提出了新一代航行系统的愿景, 描述下一代航行系统的在运行方式上由灵活空域管理、4D航迹、流量与容量管理、信息服务等一系列新的元素组成新的运行概念。通过信息服务, 运行概念中的各部分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有理由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 日益增长的通信业务需求, 还会促使新一轮的航空通信的变革。
摘要:民用航空通信主要包含ATS、AOC、AAC和APC, 数字化的航空管理通信在补充传统语音通信的同时, 也正经受着考验与发展。基于ATN B1和ATN B2等技术的通信、导航和监视系统在数据化、自动化和趋势分析的提高, 正促使下一代航行系统在运行方式上由灵活空域管理、4D航迹、流量与容量管理、信息服务等一系列新的元素的发展。这些新的运行概念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正在慢慢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关键词:ATS,AOC,AAC,APC,ATN B1,ATN B2
参考文献
[1]ARINC 716-11 Airborne VHF Communications Transceiver, PUBLISHED:JUNE 10, 2003
[2]ARINC 753-3 HF DATA LINK SYSTEM, PUBLISHED:FEBRUARY 16, 2001
高效清洁民用航空发动机技术 篇8
高效民用航空发动机技术
降低油耗和减少污染排放是下一代民用航空的主攻方向,其中降低油耗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为提高整机效率,这主要通过提高发动机的总压比和更高的循环温度来实现,受现有材料和冷却技术水平的限制,很难进一步提高;另一方法为提高推进效率,这主要通过提高涵道比,增大空气流量,降低排气速度来实现,传统涡扇发动机如采用非常高的涵道比会导致风扇和低压系统的不适配。
受传统涡扇发动机循环和结构的性能改进限制,进一步降低油耗的潜力有限,为满足降低油耗的要求,为此有别于传统涡扇发动机的新型发动机技术应运而生,间冷回热发动机、齿轮传动风扇发动机和开式转子发动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间冷回热技术
图1所示为间冷回热发动机(IRA)原理图,空气经增压级压缩后,应用间冷器有效降低了高压压气机进口温度,减小了高压压气机耗功,同时增大了回热器中空气和燃气的温差,提高了回热器换热效率。高压压气机出口气流与低压涡轮出口气流通过回热器进行热交换,有效利用了涡轮出口燃气余热,增加了燃烧室进口的空气总温,在涡轮前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减少了燃烧室供油量,提高了发动机热效率,降低了耗油率,结合了间冷回热技术和齿轮传动风扇技术的航空发动机最多可少产生80%的氮氧化物,噪声可降低35dB,燃料消耗和CO2 排放最多可减少18%。
由于间冷器和回热器的引入,发动机的各大部件需要根据间冷回热循环发动机的气动热力特性和结构特点重新设计,间冷回热技术已在地面燃气轮机装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用于航空发动机,需要进一步解决如下技术难题:
a)间冷和回热特性对间冷回热发动机性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间冷器和回热器的引入可以提高发动机热效率,但同时增加了发动机的重量和费用,因此需要重点解决低压降、高效率、紧凑型间冷器和回热器设计技术。
b)为配合气流进入间冷器,间冷回热发动机的高速低压转子需要采用“轴流+径流”的流动形式。高速低压压气机工作在与高压压气机负荷相当、且雷诺数相对较低的不理想跨音速流场条件,同时由于采用齿轮驱动风扇,几何流道可能会受齿轮箱的限制和干扰,增加了低压压气机的设计难度,为保持工作范围和部件效率与传统低压压气机相当或优于传统发动机,需要突破“轴流+径流”高速低压压气机设计技术。
c)为获得间冷回热发动机的最佳性能,要求回热器具有很强的换热冷能,这依赖于足够高低压涡轮出口温度来保证回热器冷热端的温差,为保证发动机在飞行包线内尽可能保持高的高压涡轮进口温度,需要开发可变几何低压涡轮设计系统来实现回热器性能的充分发挥。
d)与地面或舰船用间冷回热燃气轮机不同,航空发动机引入间冷回热技术不仅对间冷器和回热器提出了轻质紧凑要求,同时对发动机布局提出了有别于传统发动机的要求,为实现发动机结构紧凑,改善发动机综合性能,需要解决换热器(间冷器和回热器)与发动机一体化设计和优化设计技术。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MTU公司相继提出间冷回热循环桨扇发动机和涡扇发动机概念,并在欧盟CLEAN和NEWAC计划中得到支持。而在舰船燃气轮机的运用中,间冷回热发动机已经推出了装备于45型驱逐舰的WR21发动机。在欧盟提出的高效环境友好型航空发动机(简称EEFAE)计划下,间冷回热发动机技术目标使得CO2排放降低20%(相比1995年技术的发动机),NOx排放降低80%(相比CAEP/2)。
国内在地面和舰船用燃机动力已开展研究并逐步转向工程化应用。目前,国内还正在开展间冷回热航空发动机的预先研究工作。
齿轮传动风扇技术
齿轮传动风扇发动机(GTF)(图2)是在风扇和低压压气机间引入减速齿轮箱,使得风扇和低压转子均处于最优转速条件下工作。低压转子在高转速下工作,保证较高效率,以匹配高压转子的最佳使用速度。同时,风扇在较低的转速下,气动损失和噪声都较小,从而实现通过增大发动机涵道比,提高发动机可靠性。齿轮传动风扇发动机涵道比可以提高到10~12,其耗油率较传统涡扇发动机可以降低15%~20%。而齿轮传动风扇叶尖速度降低减小了噪声,其噪声可以达到比国际民航组织规定低20分贝。
齿轮传动风扇发动机由于减速齿轮箱的引入,必然带来风扇直径的增加,其发动机质量明显增加,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质量问题,齿轮风扇难以应用;同时由于减速齿轮箱的引入,风扇转速与低压转子转速分开,对高速低压压气机和高速低压涡轮带来了新的技术挑战,为此,齿轮风扇发动机的研制需要突破和解决如下技术难题。
a)减速齿轮箱的质量、可靠性是决定齿轮风扇发动机设计成败的关键,由于减速器采用了大量高速大负荷齿轮与轴承,其工作条件恶劣、零件数量多,因此减速齿轮箱需要在传动系统设计、润滑、冷却和齿轮箱挠曲控制方面有所突破,使减速齿轮箱满足轻质、高效和高可靠的设计要求。
b)由于齿轮风扇发动机风扇转速和低压转子转速是分开的,高速低压压气机需要在比传统风扇更高的转速和马赫数下工作,同时由于齿轮箱的加入,其直径增大,需要尽可能地减轻其重量,因此高速低压压气机设计面临气动性能和结构完整性两方面的技术挑战,因此需要突破轻质、紧凑高速低压压气机设计技术。
nlc202309021951
c)风扇转速和低压转子转速分开会对低压涡轮设计起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传统低压涡轮高效率得益于适中的亚声速流动马赫数,而高速低压涡轮较高的切线速度导致整个流道处于跨声速流动状态,流道内的激波前锋同附面层相互作用产生损失,降低效率,同时高切线速度又导致涡轮盘出现高的机械负荷,极高的离心负荷将导致轮毂截面处,叶片的横截面和厚度较传统低压涡轮叶片明显加大和增厚,增加低压涡轮的重量,因此在齿轮风扇发动机研制中需要突破高效、轻质高速低压涡轮设计技术。
普惠公司于80年代投资3.5亿美元,对传动风扇的减速器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相应进展。2013年6月,美国航空租赁公司和普惠公司已经签订备忘录,选定采用GTF技术的普惠“静洁动力”PW1100G-JM发动机为其确认订购的30架A320/A321neo飞机提供动力。
目前我国齿轮风扇发动机尚处于跟踪国外技术发展,结合国内研究基础,积极寻求国际合作的阶段。根据我国民航支线飞机的发展和越来越注重航空环境要求的趋势,齿轮风扇传动发动机的需求一定会日后凸显出来。
开式转子技术
开式转子发动机(CROR)也称桨扇发动机或无涵道风扇发动机,采用一对相互反转的风扇,可以设计为拉动式或推进式,与传统喷气发动机相比,开式转子发动机的显著特点在于可以获得超高的涵道比,预计最高可以达到35,由于去掉了发动机短舱,减小了阻力,以及相互反转的开式转子发动机可以节省25%~30%的燃油消耗,污染排放减少可高达30%。
尽管开式转子存在发动机风扇直径大,增加发动机重量,造成安装困难,甚至改变飞机构型并且噪声较大等问题,但随着燃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和环境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开式转子发动机被认为是现有唯一能达到ACARE提出的2020年目标。对于开式转子发动机除飞机增加消音装置减少噪音外,发动机本身还面临如下主要技术难题需要解决:
a)发动机风扇直径几乎达到目前涵道短舱的2倍,无论采用拉动式或推进式结构布局,均需采用同飞行器构型进行一体化设计技术,降低飞行器构型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达到改善发动机性能。
b)“拉动式”和“推进式”开式转子发动机驱动桨扇的方式有所不同,“拉动式”采用齿轮驱动方式,“推进式”也可以采用齿轮驱动方式,采用齿轮驱动桨扇方式必然需要发动机设计解决高效、轻质、高可靠性齿轮箱设计技术,当然“推进式”开式转子发动机也可以采用涡轮不经齿轮箱和传动轴直接带动对转桨扇,但该方式由于桨扇叶尖速度等因素的限制,动力涡轮和桨扇均不能在最佳转速工作,从而牺牲效率,因此需要解决动力涡轮和桨扇性能优匹配设计技术。
上世纪80年代,PW公司与Allison公司合作发展过开式转子发动机,并于1989年在麦道公司的MD-80飞行试验台上进行了578-DX验证机的飞行试验(如图4所示)。但是,目前世界上只有乌克兰的D-27发动机安装在安-70军用运输机(如图3所示)上投入了使用。在2000年以来, NASA提出了N+1目标,力争于2015年,在现有基础上,使开式转子发动机噪声降低33%;并且RR、GE、CFM公司等都在按计划对开式转子发动机进行深入研究。2011年6月,欧洲净洁天空研究计划的专家完成了对在空客A340-600飞行试验台一侧安装对转开式转子发动机的可行性研究,这意味着满足航空公司对更佳燃油效率需要的工作又向前迈进一步。
在开式转子发动机技术领域,国内仅开展过有限的探索性研究,初步建立了开式转子发动机对转桨扇部件性能计算模型,评估其对发动机总体性能的影响。
清洁民用航空发动机技术
低排放燃烧技术
清洁发动机把降低污染排放作为实现其清洁的主要技术手段,燃烧室是航空发动机排污染排放的直接来源。为了提高民用发动机的竞争力,实现低污染的目标,各国发动机研制都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国际民航组织(ICAO)规定的民用航空发动机主要污染物有CO、NOx、UHC和烟等,其中NOx尤为重要,2010年2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进行的ICAO/CAEP/8会议明确了近期(2015年)NOx将要求污染排放在CAEP/6的基础上降低50%,远期(2020年后)NOx排放要求在CAEP/6基础上降低70%。为了满足世界环境保护组织日益严苛的要求,同时也为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持续的发展,低排放燃烧技术成为促进近年来航空运输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发动机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NOx、CO、冒烟和UHC等,其中:CO是一种不完全燃烧产物,通常在燃烧室主燃区内由于富油缺乏氧气而燃烧不充分形成;UHC主要由于燃油中有一部分碳氢化合物只是蒸发,未参加燃烧反应以油珠或油蒸汽形式出现形成UHC;NOx按生成机理分为热力型、瞬发型和燃料型,燃料型主要是由于航空煤油中所含氮引起的,但航空煤油含氮仅为万分之六左右,燃料型NOx可以忽略不计,NOx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热力” 和“瞬发”型,前者主要出现在高温贫油情况,而后者主要是在低温富油条件下产生;冒烟主要成分为微小烟粒(尺寸在0.01~0.06μm),其主要在高温主燃区中局部富油区内生成。
从污染排放产生机理可以看出,影响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排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有:1)主燃区温度和当量比;2)主燃区燃烧过程的均匀程度;3)在主燃区的停留时间;4) 火焰筒壁面骤熄特性; 5)中间区的作用等。图5给出了NOx和CO两种污染成分与主燃区当量比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贫油一侧,主燃区当量比0.6~0.8范围内,NOx和CO的生成很低,在富油一侧,主燃区当量比1.4以上NOx的生成较低,但此时CO的生成较高,CO可以通过贫油补燃的方法降低,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根据污染排放与主燃区当量比的关系,降低NOx排放可以通过贫油燃烧和富油燃烧两种技术途径来实现,在此基础发展了三种低污染燃烧技术(表1),针对贫油燃烧发展了贫油预混预蒸发燃烧技术(Lean Premixed Prevaporized Combustion,简称LPP)和贫油直接混合燃烧技术(Lean Direct Mixing Combustion,简称LDM),针对富油燃烧发展了富油燃烧-焠熄-贫油燃烧技术(Rich burn-Quench-Lean burn,简称RQL)。目前看来,贫油燃烧技术和富油燃烧技术在低排放燃烧室上均有应用,其中贫油燃烧技术的典型代表为GE公司的TAPS燃烧室和RRD公司的Lean Burn燃烧室,富油燃烧技术的典型代表为PW公司的TALON燃烧室。
nlc202309021951
贫油燃烧技术和富油燃烧技术目前均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那么未来超低排放燃烧室到底应该采用哪种技术呢?表1分析比较了三种低污染燃烧技术的特点,从表中可以看出LDM燃烧技术除了污染排放很低外,可以避免LPP燃烧技术的回火和自燃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RQL燃烧技术的高冒烟和自燃问题,因此LDM燃烧技术是最有望成为未来超低污染燃烧室的燃烧方式。
国内低排放燃烧技术起步较晚,前期主要在搜集整理国外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低排放燃烧室的数值模拟和基础试验研究,随着国家启动大飞机项目,相应增加了对大客动力研发的投入,国内各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和高校积极开展了民用航空发动机的关键技术预先研究,目前在低排放燃烧技术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
替代燃料技术
未来原油的产量可能无法与全球对航空运输的需求同步,并且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国际民航组织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排放要求,替代燃料应运而生。从2006年10月,FAA、DOD及其航空和燃料组织,通过建立CAAFI(Commercial Aviation Alternative Fuel Initiative)探索替代燃料的可行性。替代燃料的使用分为三个阶段:近期、中期、远期。近期的替代燃料由煤油和合成燃料构成,用于现役的和近期的飞机中;中期阶段(未来10~50年),可能将生物和合成燃料用于未来超高效飞机设计中。长期阶段(未来50年后),在发动机和飞机中,燃料的CO2排放极低甚至为零。
一类替代燃料为合成燃料,其原料主要是煤炭、天然气和其他碳氢化合物,通过Fischer-Tropsch(FT)过程对原料进行合成。其化学特性和性能与传统燃料相近,但含微量硫黄和芳香烃,并且其氢/碳比(C/H)较高,这就可能大大减少PM排放和二次排放及少量减少CO2排放。但合成燃料在燃料制备过程中需要消耗能源,虽然排放降低了,但对于航空公司来说,燃料的本身的价格需要增加,同时该类型燃料为不可再生燃料,因此合成燃料技术的应用前景有限。
另一类替代燃料为生物燃料(又称再生燃料),主要从生物油中获取。使用生物燃料的全部CO2排放有望比化石燃料减少80%;此外,生物燃料含杂质(比如硫)更少,因此二氧化硫和煤烟的排放会大大减少。第一代生物燃料以粮食作物为原料,主要来源为玉米、小麦和大豆等,由于这种燃料占用耕地太多且对人类粮食供应造成威胁和影响,因此到目前为止,第一代生物燃料也没能在燃料使用中在占较大份额。目前世界各国着力研究第二代生物燃料,其原料采用生产率更高的植物,如海藻、盐土植物和高纤维质植物,提高了燃料供给能力,同时解决了第一代生物燃料存在的“与粮争地”和“与人争食”的问题。
为争夺未来市场竞争中掌握更多的行业话语权,飞机制造商在生物燃料开发技术大潮中首当其冲,2008年至今,多家航空公司与飞机制造商联合开展进行了大量的生物燃料飞行试验。在2011 年7 月,德国汉莎航空公司(Deutsche Lufthansa AG)在全球第一个使用生物燃料的定期航班投入商业运营,南非约翰内斯堡机场已使用替代燃料多年。波音公司预计在2015年中期,生物燃料将在航空运输业重大规模使用。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制定了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和液化应用,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发展规划,国内企业以及相关高校纷纷开展煤变油(CTL)、天然气液化(GTL)和生物燃料(BTL)等相关技术的研发。
对民用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世界航空强国通过发展绿色航空技术,以达到抢占未来航空市场竞争的制高点。中国作为航空运输量世界排名第二的发展中国家,虽成为航空大国,但与航空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面对日益严苛的环保标准和要求,针对绿色航空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措施是民用航空业发展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
1)坚持以自主研究为主、对外开展专业化合作相结合的发展思路民用航空发动机要求满足极高的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以及舒适性等方面的要求,从而使民用发动机更强调经济、可靠、长寿命、低噪声、低排放等技术指标。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将难以取得商业上的成功,这也是航空寡头抢占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的资本。经验和教训反复证明,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技术是用金钱买不来、用市场换不来的,只能走自主创新之路。只有通过自主技术预先研究,提升自主研发水平,形成真正的高技术产业,才能在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国际合作是民用航空发动机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民用航空发动机研制基础薄弱,产品屈指可数。面对民机市场的激烈竞争,仅仅依靠自身能力很难打开局面。通过国际合作一方面可以利用国际资源,加快研制进度,降低研制风险,另一方面可借鉴国外在适航取证、开发市场、经营管理和售后服务方面的成功经验。
因此,现阶段必须要以民用飞机的特殊要求作为牵引和指导,在开展自主研究的同时,注重与国外专业化公司开展合作,系统开展民用发动机关键技术专项研究,形成独立而完整的发展体系,为“绿色、安全”的民用航空发动机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和有力保障。
2)制定符合民用航空发动机研制规律的技术途径和实施方案
首先,需要根据民用航空发动机的特殊要求,制定长期规划并稳步实施。
其次,需要根据未来民用航空发动机技术发展趋势,开展民用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打好基础,加强技术储备,并以市场需求为向导,技术验证为目标,发展成熟的核心机及验证机,提升自主研发水平。
第三针对民机市场需求,以国际合作为主,进行重点产品开发、产品维修,尽快进入民机市场。同时,在项目的带动下,逐渐建立并完善民用航空发动机研发体系,形成能适应市场变化的产业发展体系。
【中国民用航空规定】推荐阅读: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规则07-05
民用航空08-01
民用航空VHF通信06-08
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07-25
民用机场管理暂行规定10-04
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10-28
民用航空机场对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05-28
民用机场09-29
民用产业10-07
民用通信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