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

2024-07-25

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共7篇)

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 篇1

民用航空机载设备的适航管理

摘要:随着科学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民用航空机适航管理的技术也在不断 的更新和发展。文章对民用航空机初始适航管理的概念和民用航空机载设备的适航工作要求进行详细分析,探讨机载设备在初始适航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方式方法,旨在为我国民用航空机载设备的适航管理提供参考。关键词:民用航空机;机载设备;适航管理

民用航空直接关系到选择民用航空出行民众的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所以每个国家都对民用航空的管理非常的严格。当今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民用航空通行的管理方式是以安全为中心的适航管理。我国也依照国际惯例在民用航空管理中采用适航管理的制度。这种适航管理制度是在参考美国管理制度上建立的一种适合本国国情的一种民用航空的适航管理制度。其中民用飞机的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机体、机载设备,这些民用飞机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应该适应民用航空适航管理的制度,并且在适航管理的具体要求中发挥其特定的适航功能。其中,民用航空机载设备的适航管理方式和其他的航空产品有较大的不同。

一、初始适航管理概述

适航部门在参照相关适航的标准和规范,对交付使用前的航空器进行设计和制造的型号进行审查,就是初始适航管理。初始适航管理的目的是保证航空器和相关的航空器部件在适航部门规定的标准范围内进行设计和制造。适航部门明确规定机载设备的初始适航性要由机载设备的研制单位承担主要责任。其具体承担的责任有:机载设备设计符合性的实现责任、机载设备制造符合性的实现责任和符合性验证实施的责任。并且在承担相关责任的基础上,向适航部门展示机载设备的适航性,最终保证设备维修的质量。民众航空机的合格审定的分为五个流程,分别是:航空机世行概念的设计,确定航空机设计的要求,按照计划实施设计和设计的审核验证。机载设备的研制单位要严格按照这五个实施步骤,针对适航部门的审查内容选择和分析适航技术的标准条款,并对选择的条款实施落实,控制机载设备设计的状态,最终获得适航证件。

二、民用航空机机载设备的适航管理

航空器必须在预期使用的环境中,以及在规定的使用标准范围中保证运行的安全性,也就是航空机机载设备的适航性。适航性是民用航空机的一种特有属性,是需要通过严谨设计才能保证其固有的适航特性。现在世界各国对本国民航局的航空器设计、生产和维修都有一定的适航规章标准程序和制度。规定要对航空机载设备的生产设计证件进行统一的审定,检查和执行。适航管理最直接的目标就是保证民用航空机的安全性,并且以此目标对机载设备的设计生产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管理,为社会民众的出行提供安全性、经济性和舒适性较高的航空交通工具。

(一)初始适航管理和持续适航管理

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分别是:初始适航管理、持续适航管理,第一,初始适航管理是航空机交付使用之前,参照相关适航管理的标准和规范,适航部门进行的对民用航空产品的设计制造和审核批准,并且颁发相关的生产许证和适航证,最为适航管理的具体实施内容。在适航部门实施初始适航管理的时候,要通过相关的规章程序来验证航空产品的设计特征、使用性能和使用安全状态,保证航空器和相关航空器的部件能够符合适航部门规定的标准。航空器设计和制造的整个流程,需要航空器制造单位严格的按照设计图纸,来进行设计原材料的选用和部件的组装,航空器的设计、制造部门要对民用航空机的初始适航性负主要责任。第二,持续适航管理是在民用航空机投入使用的过程中,要在一定维修而标准和规则的基础上,保证先进的、持续的适航性。持续适航管理包括三个组成要素,分别是:维修机构、维修人员和航空器。持续适航管理与初始适航管理没有专门规定的界限,航空器使用单位和维修单位对航空器的持续适航性负责。民用航空机适航管理的安全性是在需要在适航部门的严格控制下得以保证的,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要经过适航部门在适航标准、和适航程序技术的基础上,进行适航机载设备的设计、制造和试飞,以及各个阶段的审查工作。然后获取相关的设备型号合格证,最终才能由获得适航审查合格的生产厂家进行生产。民用航空器由众多的硬件和软件组成,例如,整机、飞行系统、螺栓等各个部分的材料,以及使用后需要进行的维修都要由适航部门进行审查和批准,这样的措施主要是为了保证航空机载设备在航空器飞行使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安全的状态。根据适航管理的理念,民用适航管理的的研制包含在初始适航管理中,民用适航管理的交付使用包含在持续适航管理中。一个型号的民用飞机研制过程中,初始适航管理阶段主要是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技术成果和经济效益主要是在持续适航管理阶段体现的。但是一个新的型号的民用航空器的研制,初始适航管理才是最为关键的。所以在适航管理中要科学的进行初始适航管理和持续适航管理的分配,保证适航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民用航空机机载设备的适航管理的特点

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具有几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法制性、可操作性、唯一性和统一性。其中法制性是指民用航空机机载设备的适航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适航管理规章制度,制定适合机载设备本身的管理程序和执行的法律效力。唯一性主要是指研制民用航空机机载设备的适航管理具有唯一有效性,不能适合其他机载设备的适航管理。可操作性指民航会指定相应的管理程序,按照程序的指示增强机载设备的可操作性。统一性是指民用航空机机载设备的适航管理对于研发的民用飞机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在与国际标准相符合的基础上,取得国内民航签发的证件,然后可以较为容易的取得国外的适航证件。结语

综上所述,民用航空直接关系到选择民用航空出行民众的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所以我国适航部门要对民用航空的管理非常的严格,采用的民用航空通行的管理方式是以安全为中心的适航管理,促进民用航空机载设备适航管理的科学性,保障民用航空的安全和利益。参考文献

[1]卢佩妍.机载设备初始适航管理研究[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5(01)[2]王永,杨宏.民用飞机机载设备适航与安全性设计[J].航空科学技术,2014(08)[3]李昕.民用航空器机载设备适航管理研究[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5(10)

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 篇2

根据某型号飞机机载软件的研制情况, 目前主机单位在承担飞机总体研制任务后, 由于研制负担重, 型号任务急, 机载软件大都采用外包形式进行研制。这种外包形式在为主机分担一定研制任务的同时, 也给主机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隐患, 外包形式可能将导致主机单位对机载软件研制过程失控。如果机载软件研制过程不符合适航要求, 这将严重影响飞机适航进程。

为了解决这种隐患, 保证机载软件研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可控性, 本文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机载软件管理方法, 可用于民用飞机机载软件在整个研制生命周期内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2 机载软件研制过程中职责划分

2.1 主机单位职责

机载软件若采用随机适航, 主机在适航过程中承担着适航申请人的角色, 主机单位必须对适航负责, 而机载软件的设计工作由供应商负责。因此在机载软件的适航过程中, 主机单位不仅应做好与适航当局的联络工作, 同时还应管理好供应商在机载软件研制过程中对适航要求的符合性。

2.2 供应商职责

供应商是机载软件的研制单位。在机载软件的研制过程中, 供应商应配合主机的管理要求, 保证软件研制过程符合适航要求。

3 机载软件研制过程及其审查流程

不要使用空格、制表符设置段落缩进, 不要通过连续的回车符 (换行符) 调整段间距。

3.1 机载软件研制过程

现阶段民用飞机机载软件适航要求符合DO-178B, 根据DO-178B的要求, 机载软件研制过程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软件计划过程;

(2) 软件开发过程;

(3) 软件合成过程。

软件开发过程被进一步细分为软件需求过程、软件设计过程、软件编码过程和软件综合过程, 他们构成了软件产品开发的主线。而软件合成过程被细化分为软件验证过程、软件配置管理过程、软件质量保障过程和软件合格审定过程。其中软件验证过程构成了软件审查的主线。

3.2 机载软件的审查流程

软件生命周期及其审查流程如下图1:

4 主机单位软件适航管控流程

结合飞机机载软件研制过程, 主机单位在软件适航管控流程主要分为几点。

4.1 与适航沟通

在软件合格审定过程中, 软件合格审定计划是与适航当局沟通的基础。软件合格审定计划由供应商在软件计划过程编制。

如产品采用随机适航, 则主机单位将软件合格审定计划提交适航当局批准。

适航当局批准软件合格审定计划后, 就依据软件合格审定计划审查项目的全部生存周期过程和资料。软件合格审定计划的制定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软件项目的开发成败及适航过程的成败, 主机单位应及早与认证机构沟通并得到认可。

4.2 对供应商管控

由于主机单位并未实时参与到供应商的软件研制过程中, 所以在软件生命周期中, 主机单位需对供应商进行合理的管控, 才能保证软件质量。而软件适航的信誉主要来自于三点:验证人员的验证工作、软件阶段的评审和局方人员的审定。

因此, 主机单位要求供应商在软件生命周期过程中必须最少进行四次评审:计划评审、开发评审、验证评审和完结评审。

评审应邀请主机单位软件设计部门、软件质量保证部门、软件配置管理部门、软件文档控制部门参与, 该评审可与系统详细设计评审同时进行。

被评审的文件应在评审会议前一周由供应商软件/系统设计负责人发给参加评审会议的相关人员, 以便评审人员有足够的时间阅读并记录所发现的问题。

评审会议结束时, 评审数据应经主机单位总师系统签字批准。

评审意见应形成评审报告和评审问题清单, 并将评审报告及问题清单与评审文件一起归档。以保证软件生命周期数据的可追踪性和完整性。同时, 主机单位可适当参与监督供应商软件验证工作。

4.2.1 软件计划评审 (SOI#1)

当最早的计划过程已结束, 所有计划和标准已形成, 供应商应组织进行计划阶段评审。评审文档清单如下表1:

软件计划和标准内部审核应达到如下目标:

(1) 确定计划和标准能协调一致的应用;

(2) 确定计划和标准满足了DO-178B中附表A-1 (所有目标) 、附表A-8 (目标1-4) 、附表A-9 (目标1) 、附表A-10 (目标1-2) ;

(3) 计划和标准满足软件设计保证等级。

4.2.2 软件开发评审 (SOI#2)

当软件开发数据 (如需求、设计、大部分代码) 已完成, 应进行开发阶段评审。评审文档清单如下表2:

软件开发过程内部审核应达到如下目标:

(1) 软件开发过程应符合已批准的开发计划和标准;

(2) 确定开发过程满足了DO-178B中附表A-2 (目标1-6) 、附表A-3 (所有目标) 、附表A-4 (所有目标) 、附表A-5 (目标1-6) 、附表A-8 (目标1-4) 、附表A-9 (目标1-2) 、A-10 (目标1-2) 。

4.2.3 软件验证评审 (SOI#3)

当软件验证过程已完成且验证数据已形成, 应进行软件验证过程评审。评审文档清单如下表3:

软件验证过程工程评审结果需满足如下目标:

(1) 评估软件验证过程对已批准的计划和标准的执行程度;

(2) 确定软件验证过程满足了DO-178B中附表A-5 (目标7) 、附表A-6 (所有目标) 、附表A-7 (所有目标) 、附表A-8 (所有目标) 、附表A-9 (目标1-2) 、A-10 (所有目标) 。

4.2.4 软件完结评审 (SOI#4)

软件计划、开发和验证过程都已完成后, 软件需进行完结评审。评审文档清单如下表4:

评审应达到如下目标:

(1) 确定软件产品符合DO-178B中相应设计保证等级的目标;

(2) 确保所有软件计划、开发、验证活动已完成;

(3) 确保生成的软件产品和已批准的文档相一致。

软件完结评审通过后, 软件的符合性评审完成、软件可用于正式的系统合格审定批准。

4.3 软件适航过程提交

如产品采用随机适航方式, 主机单位在以上每一次评审前将文件提交适航当局, 并邀请审定当局人员参加以上每一次评审, 按审定中心要求将评审文件提交给适航审定中心。

如产品独立适航, 供应商应在以上每一次评审前将文件提交适航当局, 并邀请审定当局人员参加以上每一次评审, 按审定中心要求将评审文件提交给适航审定中心。

5 总结

目前该办法已用于某型飞机机载软件管理。本办法实施简单, 工作量少, 工作周期短, 保证了主机单位对供应商机载软件研制过程的可控性, 也保证机载软件的适航符合性, 可用于现阶段多个民用飞机型号主机单位对供应商软件适航过程的管理。

参考文献

[1]RTC/DO-178B.SOFTWARE CONSIDERATIONS IN AIREBORNE SYSTEMS AND EOUIPMENT CERTIFICATION[S].AMERICAN:RTCA和EUROCAE DECEMBER1, 1992.

航空器适航证件知多少 篇3

适航性可通俗理解为按适用的适航性要求进行设计、按规划的符合性方法进行验证、按确认的技术状态进行制造、按规定的用户资料进行使用与维修。针对民用航空器的研制和使用阶段,可以将适航性分为初始适航性和持续适航性两个阶段。对于初始适航性的管理,很重要的一点是适航证件的管理。对于一家民用航空产品(航空器、发动机或螺旋桨)的研发和制造企业,通过对其适航证件的管理可以很好地保障航空器的适航性,这对航空运营的安全保障是非常重要的。

航空产品的适航性可以简单分为设计批准、制造批准和单机适航批准三个层面。那么设计批准、制造批准和单机适航批准具体会颁发什么证件来保证航空产品的适航性呢?

设计批准

设计批准是对航空器设计符合适航标准的认可。如果是自主研发的航空产品,需要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或者型号设计批准书(TDA);如果是引进国外的航空产品,则需要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认可证(VTC)。

型号合格证(TC)它是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对民用航空器、航空发动机和螺旋桨(滑翔机、载人气球、超轻型飞机或其他非常规航空器,以及其上安装的发动机和螺旋桨除外)设计批准的合格凭证。航空产品取得了型号合格证(TC),就意味着其设计符合适航准,是对航空产品设计研发的适航认可,我国的ARJ21飞机在2014年12月29日取得的便是型号合格证。

型号合格审定是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对申请取TC证的民用航空产品(指航空器、发动机和螺旋桨)进行设计批准的过程。

根据CCAR21部《民用航空产品合格审定规定》中的要求:具有民用航空产品设计能力的人具备申请型号合格证的资格(注:这里所说的“人”,并不是指某个具体的自然人,而是指具有正规组织机构的单位或团体)。

那什么是具有民航空产品设计能力的人呢?是指有相应航空产品设计经验,有正规完整的组织机构和管理程序,并按程序规定执行,也即有有效的设计保证系统的人。在递交TC申请后,局方将首先对申请人的设计保证系统进行审查,如果审查不通过,则无法继续进行型号合格审定活动,也就无法取证。

所謂的设计保证(Design Assurance)是指型号合格证申请人为了充分表明其具有以下能力所必需的所有有计划的、系统性的措施:

·设计的产品符合适用的适航规章和环境保护要求;

·表明并证实对适航规章和环境保护要求的符合性;

·向型号合格审定委员会(TCB)和型号合格审定审查组演示这种符合性。

设计保证系统(Design Assurance System)则是申请人为了落实以上设计保证措施所需要的组织机构、职责、程序和资源。

型号合格证申请书的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自申请之日起计算,要求申请人在有效期内取证,否则需重新申请。如果申请人在申请时证明其民用航空产品需要更长的设计、发展和试验周期,经局方审查批准后,申请书的有效期可以延长。

民航局适航部门受理型号合格证申请后,将通过一系列的合格审定活动来审查航空产品的适航性,申请人需要做的则是在合格审定过程中向民航审定部门和人员表明航空产品对适航性要求的符合性。

AP-21-03-R4《航空器型号合格审定程序》给出了民用航空器型号合格审定的具体程序,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程序》将典型的型号合格审定过程划分为:概念设计阶段、要求确定阶段、符合性计划制定阶段、计划实施阶段和证后阶段共5个阶段。

在型号合格审定过程中,审查方与申请人应对每个阶段进行阶段评估,完成阶段评估检查单。只有当评估结果满足相应的阶段性工作结果要求后,审定活动才能进入下一阶段。

型号设计批准书(TDA)型号设计批准书与型号合格证都是局方经过合格审定后认可相应航空产品(航空器、发动机或螺旋桨)设计的凭证,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适用范围上的不同。

型号合格证(TC)适用于正常类、实用类、特技类、通勤类、运输类、载人自由气球或者特殊类别航空器、航空发动机或者螺旋桨。其中正常类、实用类、特技类、通勤类为CCAR23规定的航空器;运输类为CCAR25部规定的航空器;载人自由气球为CCAR31部规定的航空器。

型号设计批准书(TDA)则适用于初级类航空器和限用类航空器。

初级类航空器一般为滑翔机、超轻型飞机和其他非常规航空器,它们满足下列条件:

·无动力驱动或者由一台自然吸气式发动机驱动、在标准海平面昼间条件下失速速度不大于113公里/小时(61节);如果为旋翼航空器,主旋翼盘载荷限制值为29.3公斤/平方米(6磅/平方英尺);

·最大重量不大于1225公斤(2700磅);或者对于水上飞机,不大于1530.9公斤(3375磅);

·包括驾驶员在内,最大座位数不超过4人;

·客舱不增压。

限用类航空器指仅供专门作业用的某种类别的航空器,如轻型运动类飞机。这里的“专门作业”具体是指:

·农业(喷洒药剂和播种等);

·森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

·航测(摄影、测绘、石油及矿藏勘探等);

·巡查(管道、电力线和水渠的巡查等);

·天气控制(人工降雨等);

·空中广告;

·局方规定的任何其他用途。

型号认可证(VTC)它是专门针对进口航空产品的。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我国任何单位或个人,进口外国生产的任何型号的民用航空器、航空发动机、螺旋桨,如系首次进口并且用于民用航空活动时,必须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认可证,才准予进口。型号认可证是对进口航空器、航空发动机、螺旋桨的(国外适航当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及其数据单认可批准的凭证。

nlc202309061543

型号认可证(VTC)的申请人应是出口国适航当局所颁发的TC证或等效批准文件的持有人。也就是说,如果波音或空客的飞机要想出口到我国来,首先必须取得我国民航局方颁发的型号认可证。VTC就像是一国航空器打入他国的通行证。

因此,通航企业在选购国外航空器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该型航空器是否已经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VTC,否则将无法直接买入并使用。

中国民航局的型号认可审定一般在出口国适航当局已颁发TC证之后进行。如果民航局或申请人欲在出口国适航当局进行产品的型号审定过程中进行认可审定,则应在三方共同协商下,由两国适航当局确定产品的型号认可原则并签署相应的认可审定技术协议。

生产批准

一个航空产品型号在获得设计批准证件后,必须要通过局方的生产许可审定以取得生产许可证(PC),才能进行批生产然后打入市场。

生产许可审定是指适航当局对于已经获得民用航空产品型号设计批准(也即已取得TC、STC或TDA证件),并欲重复或批量生产该产品的制造人(也即航空产品制造单位)所进行的资格性审定,以保证该产品符合经民航总局批准的型号设计。局方对制造人的生产许可审定合格后,将颁发给制造人该型产品生产许可证,从而批准制造人可以批生产该型产品。

那对生产许可证的申请人有什么要求呢?持有下列文件之一或符合局方认可的其他条件的任何人,均可以申请生产许可证:

·型号合格证(TC)或型号设计批准书(TDA);

·补充型号合格证(STC)或改装设计批准书;

·上述证件的权益转让协议书。

生产许可证申请人在提交申请书的同时还应提交下列资料:

·关于生产技术和生产保证能力(包括组织机构、生产设施、设备及合格人员)的说明;

·关于质量控制系统的说明;

·其他必要的说明。

申请人应当向局方表明对于申请生产许可证的任何民用航空产品均已建立并能够保持一个质量控制系统,以确保民用航空产品的每一项目均能符合该产品的设计批准证件的设计要求。对质量控制系统及资料的要求如下:

(1)关于质量控制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的说明,包括说明质量控制部门与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职能关系的图表,以及质量控制部门的权限与职责分工;

·关于进厂原材料、外购件和供应厂生产的零部件检验程序的说明,包括当供应厂交付给主制造人而主制造人不能完全检验其符合性和质量时,保证零部件质量的验收方法;

·关于单个零件和完整的部件进行生产检验所用方法的说明,包括所用的全部特种工艺及控制这些工艺过程的方法、完整民用航空产品的最终试验程序、航空器的生产试飞程序和试飞项目检查单;

·关于器材评审系统的说明,包括记录评审委员会决定和处理拒收件的程序;

·关于将工程图纸、技术说明书和质量控制程序的更改情况通知现场检验员的制度的说明;

·表明检验站位置、类别的清单或者图表。

(2) 委托转包制造人管控:主制造人应当使局方了解其委托转包制造人对零部件进行主要检验的一切情况。主制造人应当对这些零部件负责。

生产许可证持有人需接受局方的定期或不定期监督和检查,保证其生产的每一产品及其零部件符合批准的型号设计并处于安全可用状态。为了便于执行对PC证持有人的证件管理,局方对每一持证人指派一名主管检查员。局方证件监督检查的基本类型主要有:

·随机监督:由主管检查员根据其职责进行随机监督检查;

·日常监督:主管检查员对质量控制系统进行经常性的评审活动;

·复查:局方至少每两年对PC证持有人的质量控制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复查。

一型航空产品的设计得到批准后,要保持其初始适航性,生产制造环节的管理和持续监督至关重要。与TC证相比,PC证的管理和持续监督则显得更为严格一些。例如,PC证不可转让,而TC证则是可以转让的,这主要是因为某一产品一旦设计定型并取得TC证之后将不再发生产品设计相关活动,而该产品的生产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和活动,需要持续监督检查,PC证转让之后其质量控制系统也将无法继续得到保证,故局方要求PC证不可转让。

适航批准

航空器适航证(AC)即是我们常说的单机适航证,是民用航空器符合民航总局批准的型号设计,并能安全使用的凭证。民用航空器只有取得适航证后,方可投入飞行或运营。那么,申请人应该如何申请航空器适航证?民航总局又是如何颁发呢?它与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是什么关系呢?

航空器适航证按使用类别可分为三类:运输类(浅蓝色),用于商业性的客、货运输;专业类(粉色),用于民用航空的专业飞行;初级类(白色),滑翔机、载人气球、超轻型飞机在规定的限制条件下飞行。

任何具有中国国籍的民用航空器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均可申请航空器适航证。任何以合法的方式使用具有外国国籍的适航证的民用航空器的中国使用人,均可申请外国航空器适航证的认可声明。申请人应按照民航总局规定的格式填写完整属实的民用航空器适航证申请书或外国航空器适航证的认可声明申请书。

对于经民航总局批准仅依据型号合格证(TC)及型号设计批准书(TDA)制造的新航空器,适航证申请人应提交有关文件和CCAR21部规定的制造符合性声明,并接受民航总局或其委派代表进行的适航检查,当民航总局认为其符合批准的型号设計,并处于安全可用状态,即可取得适航证。

对于已取得民航总局颁发的型号认可证(VTC)的进口航空器,适航证的申请人应提交上述规定的有关文件,民航总局视情进行适航检查,当民航总局认为其符合批准的型号设计,并处于安全可用状态,即可取得适航证。

对于具有外国国籍及适航证的航空器,其型号设计已经民航总局批准或认可的,外国航空器适航证的认可声明的申请人,应提交上述规定的有关文件,民航总局视情进行适航检查,当民航总局认为满足中国的适航要求,并处于安全可用状态,即可取得国外航空器适航证的认可申请。

对于以上各项未包括的任何其他民用航空器,适航证的申请人提交上述规定的有关文件,并接受民航总局的适航检查,当民航总局认为批准的型号设计,并处于安全可用状态,即可取得适航证。

但上面所提到的这三个证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飞机三证”,除了这些证件之外,飞机还需要取得国籍登记、无线电台照等证件。一般来说,对于一家飞机研发制造企业,这三个证件取证成本是最高的,周期也是最长的。相信大家已经发现,型号合格证(TC)、型号设计批准书(TDA)和型号认可证(VTC)是对民用航空器设计批准的合格凭证,生产许可证(PC)是对已获得民用航空器型号设计批准,并欲重复生产该产品的制造人资格的合格凭证。而航空器适航证则是在设计批准和生产批准的前提下,航空器能安全使用的凭证,是证明航空器具备应有的适航水平的最终确认。

正是这一适航证件管理体系使得航空制造企业最终共同确保航空器按适用的适航性要求设计、按规划的符合性方法验证、按确认的技术状态制造、按规定的文件使用维修,从而保证航空器产品的安全水平,也是保障民航运营安全的重要部分。

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 篇4

《四川省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近日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下面是办法的详细内容。

四川省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管理,维护公共安全和飞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民用机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等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生产、销售、使用及安全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前款所称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以下简称民用无人机)是指没有机载驾驶员操纵、自备飞行控制系统,最大起飞质量大于0.25千克(含0.25千克),并从事军事、警务、海关缉私和公共航空运输以外飞行活动的航空器。

第三条 民用无人机安全管理遵循保障安全、服务发展、分级管理、协调联动、规范运行、风险防控的原则。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加强对民用无人机安全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建立军地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机制,协调解决民用无人机安全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市(州)、县(市、区)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分级联动工作机制,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对民用无人机实施安全管理。

机场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配合飞行管制部门、民航部门、机场管理机构做好机场净空区环境保护、民航飞行安全和运行秩序的维护工作,及时查处民用无人机干扰民航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

飞行管制、民航、公安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空域、航空器及飞行安全活动管理。

经济和信息化、安全监督、工商、体育、气象、海关、测绘、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依照职责做好民用无人机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 民用无人机行业协会、俱乐部等社会组织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制度建设,接受相关部门监督指导,引导民用无人机生产经营者和使用者依法开展生产经营及飞行活动。

第二章 日常管理

第六条 民航部门负责对民用无人机和从事民用无人机活动的单位、个人等信息进行实名登记管理,建立民用无人机实名登记注册及监督管理平台,实施飞行动态实时监控,配合飞行管制部门及时查处空中违法违规飞行活动。

民用无人机的实名登记和监督管理信息与飞行管制部门、公安部门共享。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履行职责:

(一)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应当对民用无人机研制生产者及其产品进行统计、管理,对民用无人机无线电频率、台(站)进行管理。

(二)工商部门负责对民用无人机生产经营者的登记注册,配合民航、公安等部门对违法违规的生产销售行为进行查处。

(三)安全监管部门配合民航、公安、体育、气象等部门做好生产经营者日常安全管理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

(四)海关部门依法对进境的民用无人机(包括散装组件)进行监管。

(五)体育部门负责航空体育运动项目的单位、人员和航空模型的管理,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公安、民航部门和飞行管制部门,配合对违法违规飞行活动的查处。

(六)气象部门负责对施放系留气球或者无人驾驶自由气球的单位、人员及作业等管理,参与对违法违规施放活动的查处。

(七)公安机关对危及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的民用无人机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维护降落后的现场秩序,组织协调地面防范管控,会同军民航空有关部门对违法违规飞行行为进行查处。

(八)教育、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加强对民用无人机有关法律法规宣传,警示违法违规飞行安全危害,引导依法依规飞行。

第八条 机场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会同飞行管制部门、民航部门及机场管理机构做好以下机场净空保护区的防控处置工作:

(一)向社会发布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公告,明确净空保护及民用无人机禁飞区域具体边界(地理坐标及四至界线)、净空保护法律法规规定及违法违规飞行举报奖励电话等内容;

(二)加强民用无人机安全管理相关地面设施建设,在机场净空保护区及无人驾驶航空器禁飞区边界、路口、水库等重点区域设置警示标识牌,明确净空保护及禁飞范围;

(三)配合飞行管制部门、机场管理机构建设民用无人机识别防控技术体系及干扰反制设备,实现对违法违规飞行无人机的技术防控;

(四)加强本地新闻媒体对民用无人机安全管理措施解读和违法违规行为后果的宣传报道,引导民用无人机爱好者、社会公众增强机场净空环境的自觉保护意识。

第九条 民用无人机生产企业应当执行国家有关民用无人机生产标准规范,并保证其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民用无人机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在民用无人机上安装飞行控制芯片、设置禁飞区域软件,采取防止改装或者改变设置的技术措施。

第十条 民用无人机生产企业应当按照民航部门规定对其产品的名称、型号、最大起飞重量、空机重量、产品类型和民用无人机购买者姓名、移动电话等信息进行登记。

民用无人机生产企业应当在产品外包装明显位置和产品说明书中,提醒购买者进行实名登记,警示不实名登记擅自飞行的危害,并提供登记标志打印材料。

第十一条 民用无人机销售者应当对购买者的姓名、有效证件号码、地址、联系方式以及民用无人机产品型号、产品序号等实行登记制度,以备查验。

物流、寄递企业在收寄无人驾驶航空器以及发动机、控制芯片等重要零部件时,应当登记收件人的姓名、有效证件号码、地址和联系方式等实行登记制度,以备查验。

第十二条 民用无人机所有者应当按照民航部门规定登记姓名、有效证件号码、联系方式、产品型号、产品序号、使用目的;单位还应当登记单位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者组织机构代码,登记完成后,在民用无人机上粘贴登记标志。

民用无人机发生出售、转让、损毁、报废、丢失或者被盗等情况,原所有者应当及时注销原登记信息。变更后的所有者应当按照前款规定登记信息。

第十三条 民用无人机所有者应当按照国家无线电管理规定使用无线电频率。

第十四条 民用无人机培训机构、行业协会、俱乐部等应当组织民用无人机生产经营者、所有者、驾驶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执行民用无人机实名登记、飞行管理及安全规范等相关知识,增强保护机场净空环境、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保护意识,建立民用无人机实名登记、驾驶员训练记录、飞行活动、违规记录等安全管理档案制度。

第十五条 使用民用无人机从事经营性飞行活动,应当依法取得相关资质,并办理工商登记,投保地面第三人责任险。

第三章 飞行管理

第十六条 民用无人机操作人员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取得民航部门颁发的与飞行活动相对应的驾驶员执照和有效体检合格证。

第十七条 属于民航部门规定的微型民用无人机,操作人员应当守法运行、谨慎操作、确保安全;接入民用无人机运行动态数据库系统的,应当将操作人员的有效身份证件号码、联系方式、所使用的无人机型号等信息在该系统备案。

微型民用无人机和在室内或者拦网内等隔离空间运行的民用无人机,其操作人员无需取得驾驶员证照。

第十八条 飞行管制部门负责组织空中监督管理,依法实施民用无人机的空中飞行管制工作,对空中不明情况进行查证处置。

第十九条 开展民用无人机飞行活动,应当依法向飞行管制和民航部门提出飞行空域和飞行计划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十条 民用无人机在国家规定管制空域开展飞行活动,飞行全程接受飞行管制部门的监控。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对空域资源使用需求,向飞行管制部门提出可开放空域的`划设申请,经批准后,向社会公布民用无人机可飞空域。

民用无人机可飞空域所在地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促进本地空域资源合理利用和民用无人机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第二十二条 民用无人机可飞空域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在飞行管制部门指导下,推动民用无人机飞行营地(基地)等相关设施建设,支持飞行营地实行专业化管理,建立飞行服务平台,健全相关通信、导航、气象等服务、风险预警、应急处置、动态报备等制度,配合飞行管制部门对该空域实施飞行动态报备管理。

民用无人机在前款空域进行飞行活动,应当服从地面专业管理责任人的管理,飞行服务管理平台相关信息与民航、公安部门共享。

第二十三条 经飞行管制部门划设、远离军地重要目标、与军民航飞行活动无影响,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布的区域,以地面放飞点为中心,半径 200米范围内,飞行高度不超过最高固定障碍物高度,为民用无人机自飞空域。

民用无人机在自飞空域活动,可以不履行飞行空域和飞行计划申请以及飞行动态报备手续。

第二十四条 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飞行规则;

(二)对所操控民用无人机的飞行安全负责;

(三)在飞行前准备并检查民用无人机状态;

(四)依法取得驾驶员资质,并随身携带相应的驾驶证照和相关飞行手续;

(五)服从空中管制,按照经批准的飞行计划实施飞行活动。

第二十五条 未经批准,禁止民用无人机在以下区域上空飞行:

(一)民用机场沿跑道中心线两侧各10公里、跑道端外20公里范围内的净空保护区域;

(二)军事管理区、党政机关、监狱、发电厂、加油站、港口及其周边100米范围内;

(三)铁路和省级以上公路及其两侧50米范围内;

(四)军工、通讯、能源生产供给、危险化学物品生产储存、大型物资储备、交通枢纽等重点防控目标区;

(五)车站、码头、大型活动场所等人员密集区域;

(六)省和市(州)人民政府公告、公安部门执行警卫安保任务的临时管制区域。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利用民用无人机实施以下行为:

(一)偷拍军事设施、重要党政机关和其他保密场所;

(二)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生产、教学、科研、医疗等正常秩序;

(三)投放包含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等内容的宣传品;

(四)运输、投放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

(五)危害他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破坏公共设施;

(六)偷窥、偷拍个人隐私;

(七)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个人发现他人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实施相关行为的,或者使用未粘贴规定登记标志的民用无人机飞行的,可以向民航部门或者当地公安机关举报。

举报线索一经查实,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四章 应急处置

第二十八条 公安机关发现民用无人机违法违规飞行或者接到举报的,应当立即查找其使用者、所有者,责令其立即停止飞行。

民用无人机违法违规飞行危及公共秩序或者公共安全的,公安机关对民用无人机可以实施技术防控措施,迫使其强制着陆或返航,必要时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将民用无人机安全应急管理纳入政府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健全信息互通、协同配合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

县级以上公安、安全监管等部门应当制定民用无人机飞行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十条 使用民用无人机的单位及个人应当按照民航部门规定,事先制定飞行紧急情况的处置预案,检查安全防范措施,消除风险隐患。

第三十一条 驾驶员对民用无人机的飞行活动直接负责。

飞行遇有紧急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防止危及地面人身及财产安全的意外事故发生;出现危及公共安全的情况,应当迅速向意外事故发生地最近的飞行管制部门、民航部门、公安等相关部门报告。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公安、安全监管等部门配合飞行管制部门、民航部门,依法开展民用无人机飞行安全意外事故的调查处置工作。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民用无人机的生产经营企业、所有者、驾驶员的违法违规行为由民航、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纳入安全监督管理平台和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列入不良记录名单,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四条 对民用无人机管理,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九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规定,由民航部门会同公安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民用机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由无线电管理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最大起飞质量低于0.25千克的微型民用无人机适用本办法关于空域限制和法律责任的规定。

第三十九条 从事航空体育运动的航空模型,施放系留气球或者无人驾驶自由气球违反相关规定的,由体育、气象等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使用自备飞行控制系统的航空模型,适用本规定。

民用航空安全保卫管理规定 篇5

第六十四条 【运行主体不配合情报信息工作的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第八条规定,拒不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恐怖主义安全防范、情报信息、调查、应对处置工作的,由民航行政机关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五条 【运输机场不具备安保条件的法律责任】民用航空运输机场违反第十四条规定,未具备安全保卫条件投入使用的,由民航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或者经改正仍不符合要求的,由民航行政机关作出限制机场使用的决定,并对主要责任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六条 【运输机场未采取安保措施的法律责任】民用航空运输机场违反第二十条规定,未采取或实施相应安全保卫措施的,由民航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三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造成航空器损坏或失控等后果的,责令停产停业,处以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主要责任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七条 【社会主体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人,由公安机关按照以下规定予以处罚:

(一)有第二十二条第一、第二、第四或第六项所列行为的,处以两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二)有第二十二条第八项所列行为的,处以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三)有第三十二条第四项所列行为的,处以警告或者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四)有第三十二条第三或第五项所列行为的,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第五项、第五十四条第二、第四、第六或第七项规定,处以警告或者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八条 【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运营安保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航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两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主要责任人员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第二十五条规定,未核对乘机人的身份证件和托运行李的;

(二)违反第二十六条规定,起飞前未对航空器进行安保检查的;

(三)违反第二十七条规定,未核对旅客人数或者未对行李采取相应管控措施的;

(四)违反第二十八、第四十条规定,未对相关人员、行李、航空货物和邮件采取安全保卫措施或未实施安全检查的。

第六十九条 【配餐、机供品不满足安保要求的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未采取或实施相应安全保卫措施的,由民航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三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条 【外航安保运行违规的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由民航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三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三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一条 【社会主体违法适用其他法律的情形】有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项、第六项,第四十五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第五十四条所列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民航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有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二项所列行为的,由民航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有本条例第四十五条第二项所列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人民警察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七十二条 【安检运行严重违规的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民航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处以三万元以上二十万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经改正仍不符合要求的,由民航行政机关作出限制运行的决定,处以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主要责任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第三十三条规定,未设立专门的民航安检机构的;

(二)违反第三十四条规定,未按照规定为民航安检机构提供人员、经费、场地及设施设备等保障条件的。

第七十三条 【安检人员、设备不符合规定的的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民航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改正,作出关闭通道、停用设备的决定,可以处以三万元以上十万以下罚款;逾期未改的,处以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主要责任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第三十五条规定,配备的安全检查员未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超越岗位等级从事民航安检工作的;

(二)违反第三十六条规定,使用中的安全检查设备未取得相应许可证书或超出许可证书规定范围使用的;

(三)违反第三十七条规定,未对安检设备进行使用验收、定期检测的。

第七十四条 【违规摄录特定区域不停劝阻的法律责任】违反第四十三条规定,在设有警示标识的安检现场,拍照摄像不听劝阻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者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五条 【违规托运的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六条 【公共航空运输企业未配备安保人员及装备的法律责任】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由民航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处以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七条 【违背通用航空运行要求的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五条、五十六条、第五十七条规定的,由民航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三万元以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经改正仍不符合要求的,由民航行政机关作出限制运行的决定,并对主要责任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八条 【通用航空在运输机场违规运行的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的,由民航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三万元以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经改正仍不符合要求的,由民航行政机关作出限制运行的决定,并对主要责任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九条 【强制性措施】违反本条例规定,情节严重的,由民航行政机关责令关闭通道道口,限制、停止航线航班,责令停产停业;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有关证照或者撤销登记。

第八十条 【其他法律的适用】其他扰乱民用航空秩序,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行为,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八十一条 【责任免除】机长、空中警察、其他机组成员和旅客、承运人、民用航空器所有人,按照本条例规定在必要限度内采取措施而引起诉讼的,不承担法律责任。

第八十二条 【民事责任】违反本条例规定的,除依照本章的规定予以处罚外,给单位或者个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民用航空情报培训管理规则完整版 篇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民用航空情报人员培训工作,加强对民用航空情报培训工作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结合民用航空情报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从事民用航空情报工作以及民用航空情报培训工作的专业人员和机构。各民用航空情报服务机构和民用航空情报培训机构应当根据本规则,结合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管理实施办法。

民用航空情报培训机构是指符合条件的担任基础培训的院校及其他民用航空情报培训机构。

第三条 民用航空情报培训分为民用航空情报基础培训和民用航空情报岗位培训。

民用航空情报基础培训(以下简称基础培训),是为了使受训人具备从事民用航空情报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符合条件的民用航空情报培训机构进行的初始培训。

民用航空情报岗位培训(以下简称岗位培训),是为了使受训人适应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由民用航空情报服务机构组织进行的培训。岗位培训包括岗位资格培训、业务提高培训和新技术培训。

民用航空情报培训大纲,由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统一制定。各民用航空情报服务机构和民用航空情报培训机构应当根据民航局制定的情报培训大纲并结合培训的具体类别和内容,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四条 民用航空情报员执照申请人应当按照《民用航空情报员执照管理规则》的要求在申请前完成基础培训和岗位资格培训。

民用航空情报员执照持有人应当按照本规则完成业务提高培训和新技术培训以满足《民用航空情报员执照管理规则》规定的经历要求。

第五条 民航局负责全国民用航空情报培训工作的统一管理。民航地区管理局负责协调和监督管理本辖区民用航空情报培训工作。

第六条 民用航空情报培训机构负责基础培训工作的开展。

各民用航空情报服务机构具体负责本单位航空情报培训工作的开展。

第七条 本规定中使用的部分术语含义见本规则附件一。

第二章 基础培训

第八条 基础培训是为了使受训人了解掌握从事民用航空情报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进行的培训,是进入岗位培训和获得民用航空情报员执照的前提条件。

第九条 基础培训应当按照规定的培训大纲实施。

基础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800小时,可以在学历教育期间完成。管制、签派等相关专业培训合格的学员转入民用航空情报专业学习的,基础培训时间可以适当减少,但不得少于200小时。

第十条 参加基础培训的受训人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一)具备从事民用航空情报工作的身体条件;

(二)具备从事民用航空情报工作的心理素质和能力;

(三)口齿清楚,无色盲等缺陷;

(四)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

第三章 岗位培训

第十一条 岗位资格培训是指为受训人掌握必需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取得在民用航空情报岗位独立工作的资格而进行的培训。

岗位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000小时。

第十二条 业务提高培训是对民用航空情报员提高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业务提高培训每2年至少进行1次,培训的时间和内容应当由民用航空情报服务机构根据受训人和民用航空情报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

第十三条 新技术培训是指为掌握民用航空最新的科学技术、技术标准或者设备使用而进行的不定期培训。

第十四条 岗位资格培训、业务提高培训和新技术培训完成后,应当通过相应的考核。

第四章 培训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节 基础培训的组织与实施

第十五条 民用航空情报培训机构从事航空情报基础培训活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健全的培训管理制度。包括学员管理制度、教员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和考核制度、培训质量管理制度、教学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

(二)具有与开展培训规模相适应的专职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

(三)具有固定的、满足开展培训规模要求的场地和设施;

(四)具有与开展培训规模相适应的教学及实验设备;

(五)具有符合培训大纲要求的民用航空情报培训教材、民用航空情报出版物;

(六)从事管制、飞行、签派培训3年以上。

民用航空情报培训机构应当在开展首次培训的1个月以内,将符合培训要求的相关材料及说明提交所在地区管理局备案。地区管理局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报民航局备案。民航局将定期公布符合备案要求的民用航空情报培训机构目录。已经备案开展航空情报培训的机构,不再从事航空情报基础培训的应当及时报民航局和所在地区管理局备案。

第十六条 从事基础培训的教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爱岗敬业,责任心强,乐于教学,对受训人的表现评价客观、公正;

(二)善于总结、概括民用航空情报知识与技能,有良好的沟通、组织、协调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具备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技巧和能力;

(四)持有民用航空情报员执照;

(五)持有执照后,在民用航空情报岗位工作或者在民用航空情报培训岗位辅助工作1年以上。

第十七条 基础培训教员由民用航空情报培训机构统一聘任、管理。民用航空情报培训机构应当及时将教员聘任情况报民航局和所在地区管理局备案。

第十八条 基础培训教员的职责如下:

(一)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培训并对教学质量负责;

(二)将培训所需要的民用航空情报知识、技能传授给受训人;

(三)适时对受训人进行评价,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每次教学活动结束后,填写教学记录;

(五)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

第十九条 基础培训教员的权利如下:

(一)根据培训情况向培训机构提出培训建议;

(二)参加培训机构组织的提高培训;

(三)根据受训人培训情况作出通过、暂停、终止其培训的决定。

第二十条 开展基础培训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按照民航局的要求开展培训,并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二)按照培训大纲开展培训工作;

(三)按照培训大纲规定的标准对受训人进行考试考核;

(四)适时对已完成的培训工作进行分析并评估,提出改进培训工作的意见,修订培训计划;

(五)按照规定保存培训记录。

第二十一条 民用航空情报培训机构应当向完成培训并通过考试考核的受训人颁发民用航空情报基础培训合格证。

民用航空情报基础培训合格证内容包括培训合格证编号、受训人姓名、照片、身份证号、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单位签章等,具体样式见附件二。

培训机构应当及时将民用航空情报基础培训合格证的颁发情况报民航局和所在地区管理局备案。民用航空情报基础培训合格证颁发情况应便于民航地区管理局和民用航空情报服务机构查询。

第二十二条 完成培训后,培训机构应当妥善保存基础培训记录。

基础培训的培训内容、教学计划、培训时间、教员名单、受训人名单,受训人的培训、考试、考核、评价等记录以及颁证情况等记录应当永久保存。

第二节 岗位培训的组织与实施

第二十三条 民用航空情报服务机构的岗位培训职责如下:

(一)制定本单位的岗位培训计划,适时修改和补充,并组织实施;

(二)依据规定和岗位培训计划,拟定本单位的培训方案,并适时修改和补充;

(三)组织编写适用于本单位的民用航空情报岗位培训教材;

(四)选拔、聘任、培训本单位民用航空情报岗位培训教员,组建培训组;

(五)根据培训组的建议,决定结束培训、追加培训、暂停培训、继续培训或终止培训;

(六)检查本单位培训计划的实施情况。

第二十四条 民用航空情报服务机构开展岗位培训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健全的培训管理制度。包括受训人管理制度、岗位培训教员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和考核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培训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和培训记录管理制度;

(二)有指定的部门或者人员负责本单位的岗位培训工作;

(三)具有与开展岗位培训和受训人数相适应的岗位培训教员;

(四)具有满足开展岗位培训规模要求的场地、设施、设备;

(五)具有符合培训大纲要求的岗位培训材料和民用航空情报出版物。

第二十五条 岗位培训教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爱岗敬业,责任心强,能够客观地对受训人的表现作出评价;

(二)持有有效民用航空情报员执照并在民用航空情报服务岗位工作3年以上;

(三)在现行岗位工作2年以上;

(四)有良好的组织、协调和语言表达能力;

中国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规定 篇7

(民航局令第7号 一九九0年五月二十六日)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航空无线电台站的设置

第三章

航空无线电台站执照

第四章

航空无线电台站呼号、频率的指配

第五章

外国航空公司使用航空无线电台的管理

第六章

航空无线电台站干扰的申诉与处理

第七章

无线电通信纪律与保密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保障民用航空飞行的安全与正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设置、使用民用航空无线电业务台站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规定。第三条 民用航空无线电业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在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由中国民用航空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中国民航地区管理局、飞行院校分别实施。

第四条 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法律、规章及方针、政策,拟订有关规定。

二、审批民用航空各类航空无线电业务台站的设置,指配工作频率和呼号,核发无线电台执照。

三、检查和监督各类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的业务工作,受理有关无线电干扰的申诉,并负责处理与协调。

四、参与制订有关航空业务无线电管理的国家技术标准。

五、办理与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和国际电信联盟的有关航空无线电管理的事宜。

第五条 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办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的日常业务。中国民用航空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管理局”)、飞行院校成立相应的地区管理局、飞行院校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办公室,承办本地区民用航空无线电管理工作。

第二章 航空无线电台站的设置

第六条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无线电台站的设置,由民航局根据民用航空机场、航线和航空通信、导航、雷达网络建设的需要确定。

负责设台的单位,应当填报《民用航空无线电台设置申请表》,经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 民用航空各单位需要设置航空无线电台站,应当经上级领导机关批准,向民航局或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填报《民用航空无线电台设置申请表》,经批准后实施。并由民航局或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向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或地方相应的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上报备案。

第八条 设置、使用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无线电设备符合国家技术标准。

(二)操作人员熟悉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并具有相应的业务技能。

(三)工作环境安全可靠。

(四)设台单位有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九条 各类民用航空地面无线电台站的设置地点,应当符合保证飞行安全的需要,并满足所用设备的技术要求。

第十条 民用航空地面无线电台站的设台审批权限是:

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指配给民用航空机场使用频率的甚高频、特高频移动无线电话台,由地区管理局(飞行院校)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审批,报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备案。其他航空地面无线电台站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审批。

第十一条 迁移民用航空地面无线电台站,必须经上级领导机关批准,并应向原批准设置该台的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二条 撤销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由设台单位向原批准设置该台的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报告,办理撤销手续。

第十三条 设置在机场范围以外的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的台址,在设台前应当报请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地方政府同意。设置在军民合用机场的台站的台址应当征得军方同意。

第三章 航空无线电台执照

第十四条 凡经批准设置或迁移的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在启用前必须办理民用航空无线电台执照。

第十五条 办理航空无线电台执照必须填写申请表一式两份,逐级上报至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按审批权限由批准设置该台的无线电管理委员会颁发民用航空无线电台执照。

第十六条 地面航空无线电台执照和民用航空器无线电台执照有效期为三年。如该台站仍需继续使用,在有效期截止日期前两个月,应当向发照的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申请换发执照,并将原执照交回。

第十七条 在航空无线电台执照有效期内,如有设备、频率、呼号变更,应填写变更表一式两份,报发照的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一份,留存一份。

第十八条 民用航空器无线电台,不需要办理设台申请手续,但在启用前,应当向民航局或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填报《民用航空无线电台执照申请表》,经民航局或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检查电台性能符合规定标准后,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颁发航空器无线电台执照。

第十九条 各单位需在机场内设置移动通信无线电台,应当向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经检查电台性能符合规定标准,由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颁发无线电台执照。

第二十条 各类地面航空无线电台和航空器无线电台的执照应当妥善保管。如有丢失、损坏,应当书面报告原发照机关,申请办理补发执照手续。如停止使用,其电台执照应交回原发照机关。

第四章 航空无线电台站呼号频率的指配

第二十一条 各类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使用的报、话呼号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根据国家无线电管理委会颁布的《无线电台站呼号管理规定》统一核配。

第二十二条 同一机场的高频、甚高频航空固定和航空移动业务无线电台均使用相同的报、话呼号。在航空移动业务无线电台的通信联络中,为区分同一地点不同管制责任的电台,可在话用呼号后,加“一号”、“二号”、“进近”等用语,以示区别。

第二十三条 民用机场以及军民合用的国际机场航空移动业务无线电台话呼均使用所在城市(或地区)的明语地理名称。军民合用的非国际机场,使用统一编配的话呼。

第二十四条 民用航空器电台的话呼,根据不同情况可分别规定使用所飞行的航班号或航空器登记号。报呼按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核配的呼号执行。非民用航空器,在民用航空移动业务网络中联络时,报话呼号按另行核配的呼号执行。

第二十五条 无方向信标台的呼号,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商有关部门规定。

机场区域内的无方向信标台,一律使用调幅或差频电报工作,呼号拍发速度为每分钟20—30个字母,每分钟最少等间隔拍发两次,航路与使用等幅电报工作的无方向信标台,呼号每分钟发一次,每次连续拍发两遍。

第二十六条 不与仪表着陆系统相配合的指点信标台呼号为:远距指点信标每秒钟两个划,近距指点信标拍发连续交替的点和划,调制信号频率均为3000赫。与仪表着陆系统相配合的指点信标台的呼号为:外指点信标连续拍发每秒钟两个划,调制频率400赫。中指点信标连续拍发交替的点和划,调制频率1300赫。内指点信标连续拍发每秒六个点,调制频率3000赫。

第二十七条 仪表着陆系统的呼号,是在该设备保障的着陆方向的本机场远距无方向信标台呼号前加注“Ⅰ”组成。无远距无方向信标台的仪表着陆系统的呼号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指定。

第二十八条 其他导航设施的呼号按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核配的呼号执行。第二十九条 民用航空机场内使用的移动通信无线电台的呼号由使用部门报发照机关协调后确定。第三十条 航空固定业务和航空移动业务高频无线电台的工作频率,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按照国际无线电规则、国际民用航空组织、航空移动业务频率分配表和国家无线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无线电频率分配表》指配。

第三十一条 航空移动业务甚高频无线电台和无方向信标台的工作频率,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与有关部门协调按照国际无线电规则和国际民用航空组织航空移动业务甚高频率分配表,以及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无线电频率表》指配,并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负责与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办事处协调。

第三十二条 机场内移动通信无线电台的工作频率,除使用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指配的频率外,还可申请由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指配。

第三十三条 其他航空无线电台站的工作频率,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按国际无线电规则及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无线电频率表》指配,并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负责与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办事处协调。

第三十四条 各无线电台站频率一经指定,不准自行变更。如需要变更,应当报告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并按正式变更通知实施。

第五章 外国航空公司使用航空无线电台的管理

第三十五条 外国航空公司驻中国民用航空机场的工作人员需要使用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必须由当地民航主管部门提供。当地民航主管部门应当向民航局或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经批准和领取执照后方可提供使用。

第三十六条 外国航空公司为与本公司的航空器联系而使用的地空通信无线电台,由地区管理局统一设置,向外国航空公司提供有偿使用。

第三十七条 外国民用航空器载有的无线电台设备,在停机坪停留期间,非经特许,不得使用。

第六章 航空无线电台站干扰的申诉与处理

第三十八条 民用航空各类无线电业务均属于安全业务,不应受到有害干扰,必须予以保护。

第三十九条 民用航空各类无线电台受到干扰时,机组或地面操作使用人员应当将干扰情况,包括干扰性质、干扰台频率、呼号、出现时间和信号强度,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填写《有害干扰报告表》,分别报送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通信导航雷达部门。

第四十条 民用航空各类无线电台站相互间产生的有害干扰。有关部门收到有害干扰报告后,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干扰,对已查明的有害干扰源,特别是人为干扰源,在地区管理局范围内的,由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令其立即关闭。在地区管理局范围以外的,应当将情况报告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处理。

第四十一条 民航各类无线电台站受到国内其他非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或不明干扰源的有害干扰,有关部门收到报告后,应当报请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协助查明干扰源,采取措施消除干扰,同时报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经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协调后,仍不能消除有害干扰时,应当报告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报请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协调解决。

第四十二条 我国民航各类无线电台站受到国外电台产生的有害干扰,有关部门收到有害干扰报告后,应当报告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并报请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处理。

第四十三条 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收到国外提出受到我国民航无线电台站的有害干扰申诉后,应当立即通知有关的地区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查处。如属我方不符合规定造成,应当采取措施消除干扰。如不属我方原因,应当写出情况说明,报告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

第七章 无线电通信纪律和保密

第四十四条 使用无线电通信设备,必须严格遵守以下通信纪律。

1.禁止与非规定的电台联络,不准冒用、伪造呼号或作不表明身份的发射;

2.按规定的程序、通信方式和通信资料进行工作;

3.通信工作中要密切协作,禁止在机上争执、拍发不友好的信号和私人通话、通报;

4.非工作时间,禁止使用电台设备。工作时间内不得使用通信设备收听和拍发与与工作无关的其他无线电信号。

第四十五条 各航空无线电台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保密规定。不得使用明码电报及明语在无线电通信中传递涉及保密的事项,不准向无关人员泄漏任何无线电报、话的内容。

第四十六条 为维护通信纪律和通信保密,民航局和地区管理局设立纠察台,对航空无线电通信业务进行不定期的监测。对违反通信纪律和保密的应当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对违反保密法律的,应依法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为保障国家安全和执行特殊任务,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的无线电管制命令。

第四十八条 民用航空各无线电管理部门,要定期对民用航空各类无线电台站执行无线电管理规定的情况进行检查,对模范执行各项无线电管理规定的部门和个人予以表扬,对违反无线电管理规定的部门和个人,视情节予以批评教育和处罚。

第四十九条 本规定执行中遇有问题,应当报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本规定由民航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附表:

一、民用航空无线电台设置申请表

二、民用航空器无线电台执照申请表

三、民用航空无线电台设备频率呼号变动表

上一篇:浅析个税自行申报是义务也是权利下一篇:20年后回母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