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汕头市委组织部

2024-06-03

中共汕头市委组织部(共8篇)

中共汕头市委组织部 篇1

中共汕头市委组织部 文件 汕 头 市 人 事 局

汕市人„2009‟20号

关于举办公务员初任培训班的通知

各区县委组织部、政府人事局,市直有关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的有关规定和2008年我市考录公务员的实际情况,为提高机关新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以适应机关工作的需要,决定举办公务员初任培训班。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

(一)2008年市选招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村(居)委工作的人员;

(二)经考试录用进入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尚未参加初任培训的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

二、培训内容

培训班主要开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

展观,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政府职能、结构与运作、依法行政、公共政策、公共经济和电子政务,公务员法知识、公务员义务权利、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及其行为规范、公务员工作方法、公务员心理调适、政务礼仪和机关公文写作与处理,汕头市市情介绍,突发事件应对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国家安全和保密法规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课程。

三、培训形式、时间、地点

培训班采取集中脱产学习形式,分两期安排。每期培训时间10个工作日。第一期时间为3月2日至3月13日;第二期时间为3月16日至3月27日。

初任培训委托汕头市行政学院承担培训任务,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培训地点在市行政学院培训部(地址:汕头市东厦路48号,电话:88543897,联系人:郑伟哲)。

四、考核与登记

培训结束,学员进行综合知识闭卷考试,每位学员结合本职工作围绕“如何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写一篇心得体会。培训考试成绩登记入《国家公务员培训证书》或《广东省干部教育培训记录册》,作为任职、转正定级、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其它要求

(一)初任培训是公务员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按规定参加培训是每个公务员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并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组织安排本单位应训对象参加培训。凡属应训对象而不参加培训学习,或培训学习考试成绩不合格的,人事

部门不予办理任职定级手续。

(二)初任培训实行全脱产培训,学习期间,学员不承担本单位工作任务。因事请假,必须持单位人事部门的请假条,经市人事局培训教育科批准。缺席1天以上和请假2天以上的,取消本期培训资格。

(三)请各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妥善安排新录用公务员参加培训,填好《2009年汕头市公务员初任培训人员登记表》,于2月24前报送市人事局培训教育科,同时到市行政学院培训部办理报名、缴费手续。

(四)市选招大学毕业生到基层村(居)委工作的人员由各区县人事局负责通知直接到市行政学院培训部办理报名、缴费手续。

(五)为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今年各区县公务员初任培训,原则上统一集中在市里开展。

附件:2009年汕头市公务员初任培训报名表

二 ○ ○ 九 年 二 月 十 三 日

主题词:人事公务员培训通知 抄送:汕头市行政学院。

汕头市人事局办公室2009年2月13日印发

附件:

2009年汕头市公务员初任培训报名表

联系人: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中共汕头市委组织部 篇2

“这件事很有意义,对市档案局提出表扬。”这是2016年7月30日,中共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唐军在市档案局报送的《关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两学一做”主题档案展览情况的报告》上作出的重要批示。唐军书记的重要批示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大连市档案工作的高度关心和重视,也是对全市档案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全市档案工作者的鞭策和鼓励。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助推大连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进一步激发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为大连“两先区”建设做出新贡献,大连市档案局在辽宁省档案局的支持下举办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主题档案展览。真实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和党员教育的历史过程,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坚守信仰、甘于奉献、敢于担当的崇高精神。展出的200余份珍贵历史档案是从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和市档案馆相关馆藏中精心挑选的,大多为首次公开展示,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献价值、史料作用和教育意义。展览于7月7日—8月5日在市委二楼大厅展出,共有近百个单位、8000余名人员参观展览。此次展览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已成为各单位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开展党日活动和进行党史教育的生动课堂。

在接到重要批示后,市档案局党组立即先后召开党组会和处级干部会议,传达学习唐军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研究如何进一步发挥好档案工作在留史、资政、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提出贯彻落实重要批示精神的具体措施。市档案局将以重要批示精神为推进工作的着力点,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政治责任,认真总结经验,拓展思路,创新方法,继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扣大局,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档案事业发展新局面,为推进大连“两先区”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女市委书记 篇3

宁波人陈修良(1907~1998)在1933年即参与共产国际远东情报队伍,深刻理解情报的灵通、准确与否对于战争胜负的重大意义。1946年初,陈修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作为南京市委第九任书记的任务。

这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女同志任南京市委书记,而且是国民党首都的中共地下市委书记。陈修良和丈夫沙文汉都深知此去任务艰巨,十分危险。国民党的首都,军警宪特密布,在此之前南京市党组织遭到过8次破坏,市委领导人大多牺牲在雨花台下,有一些人已投敌做了叛徒,陈修良此去可以说是深入虎穴,九死一生。沙文汉在送妻子上路时,赠诗一首:“男儿一世当横行,巾帼岂无翻海鲸。欲得虎儿须入穴,虎穴如今是金陵。”陈修良也感慨地吟诵“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表示了义无反顾、准备牺牲的决心。随后在江边脱下军装,换上便衣潜入南京。

陈修良打扮成一个阔太太,由南京一个地下党员陪同进入南京,住到一对地下党员夫妇家中,陈修良算是他们的“姑妈”。陈到任之后,立即着手开展工作。她根据华中局的指示,专门设立了情报系统;1948年又专门设立了策反系统。这两个系统都由她单线联络,由她直接向上海局报告。换而言之,市委书记亲自领导这两项生死攸关的要害工作。她靠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临危不惧,胆大心细地深入敌人内部搞情报。

地下市委委员方休向陈反映:自己一个亲戚是国民党军统方面的人,有一包密电码藏在他家中。陈修良当即郑重地说:“这份东西我需要借用一下,让情报部门的同志抄一抄,你看行吗?”“可以。不过只能用半天。”陈修良紧紧地握了握方休的手,她知道方休作出这个允诺需要多大的勇气。

市委负责情报的3位同志连续抄了3个小时才把密码抄完。下午陈修良将密码“完璧归赵”的同时,情报已经送出南京。几个月之后,党中央给陈修良发来嘉奖令,中央高度评价这份密码对掌握国民党军队调动情况所起的重大作用。

1947年末,蒋介石策划的重点进攻被粉碎之后,中共的领袖们把目光投向“策动国民党党政军人员起义”这一战略目标上。南京市委负责策反的主帅是陈修良,其中具体组织指挥策反的是李克农直接领导下的大将沙文威。陈修良和沙文威使用丰富的地下斗争艺术,加强对国民党中央党部、南京市政府各个部门等国民政府各部门机关渗透,在这些部门安插了一百多名地下党员。南京城的地下党员已从1946年夏的二百多人发展到近2000人。

从1948年年底开始到1949年3月间,陈修良在国民党的心脏相继策反了514号B-24重型轰炸机的机组人员起义、重庆号巡洋舰起义,蒋介石的御林军九十七师起义。

陈修良在南京解放前几个月,发动各个系统地下党员,实际上已经控制了整个南京城。最为令人惊奇的是,打入敌特机关的地下党员发现了国民党安排潜伏在南京的敌特3000人名单,陈修良指示把名单全部保存起来,待大军过江,一网打尽。解放南京的八兵团司令,解放后南京的第一任卫戍司令陈士渠说:“南京城可以说是不战而解放的。地下党不敢这样说,我可以这样说。”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了。24日,陈修良乘坐一辆吉普车来到三十五军驻地,要见他们首长。哨兵满腹狐疑,他不了解这位穿着旗袍的老百姓有什么资格见军首长。可是,当他把中年妇女通报的姓名转报值班室后,政委何克希却立即跑出来,和陈修良拥抱:“陈修良同志,同志嫂,我正在到处找你。我们又会师了,好啊!”

会谈结束后,何克希又立即派两个警卫员护送陈修良到寓所搬取行李。当军用吉普停在一间普通的民居前时,人们怎么也想不到穿着朴素、一天到晚外出“打麻将”的张太太,竟然是共产党的南京市委书记!

4月27日,刘伯承、邓小平进驻南京,中共中央决定重组南京市委:刘伯承为书记、宋任穷为副书记,陈修良任组织部长。不过陈修良没在这个岗位上干多久,1950年她被调往上海,从此就离开了南京。

(责编:孙展)

中共太仓市委组织部 篇4

事局 太组发(2007)28号★

关于印发《太仓市机关中层干部管理办法

(试行)》的通知

各镇党委,太仓港经济开发区港区、新区党委,机关党委,市级机关各单位党组织:

为进一步规范机关中层干部管理工作,现将《太仓市机关中层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太仓市委组织部

太仓市人事局

2007年4月12日

主题词:中层干部管理办法通知

中共太仓市委组织部2007年4月12日印发

(共印80份)

太仓市机关中层干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机关中层干部管理工作,根据《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加强机关中层干部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市级机关和镇、两区机关的股级中层正副职干部的选拔任用和日常管理。

第二章选拔任用

第四条拟提拔任用的机关中层干部,除了须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外,同时还应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提拔担任中层正职的,一般应具有中层副职两年以上或正股级科员两年以上的经历;提拔担任中层副职的,一般应具有三年以上的机关工作经历。提拔担任中层职务应逐级提拔,特别优秀的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按照规定可以破格或者越一级提拔。

(二)近三年考核为称职以上等次。

(三)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到《苏州市公务员能力

建设纲要》规定的第二类能力要求。

(四)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

(五)身体健康。

(六)实施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中层干部应具有公务员身份。

第五条选拔任用机关中层干部必须在规定的机构设置和职数限额内进行,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选拔任用干部前,所在单位党委(党组)应按干部管理权限先与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编办)就职位空缺情况和选任方式进行沟通,再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民主推荐。选拔任用中层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民主推荐由所在单位党委(党组)负责,一般由所在单位领导成员、中层干部以及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参加。人数较少的单位,应由全体人员参加。民主推荐的结果在一年内有效。

(二)确定考察对象。由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根据民主推荐结果集体研究确定,得不到多数群众推荐的不能作为考察对象。

(三)组织考察。对确定的考察对象,由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考察。部门与镇(区)双重管理干部的考察工作,由主管方负责,协管方配合。

(四)酝酿。对于拟任人选,在考察和讨论决定前,应当充分酝酿。酝酿应当根据职位和拟任人选的不同情况,分别

在领导班子有关成员中进行。双重管理干部的任免,主管方应当事先征求协管方的意见。

(五)讨论决定。选拔任用干部必须由所在单位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并进行票决。

(六)任前公示。提拔任用的干部,须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

(七)任职。公示结果不影响任职的,由任用单位按干部管理权限上报审批后办理任职手续。市级机关、两区正股职(级)和各镇党群口正股职干部报市委组织部审批(具体职位见中共太仓市委组织部管理干部的职务名称表,太委组

[2004]17号),其他中层干部报市人事局(编办)审批,任免文件报组织部备案。上报材料包括任免请示、《干部任免审批表》(一式二份)、考察材料、民主推荐汇总表、干部任免事项票决汇总表等。

市委组织部定期对各单位选拔任用干部工作进行督查,或派员列席党委(党组)讨论研究干部任免的会议。

第六条有关职务应当按照有关法律和章程规定,依法推荐、提名、选举、任免。

第三章职位管理

第七条实行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机关中层干部职位出现空缺或进行岗位交流以及机构调整、重组时,原则上应在本单位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任职人选。根据

需要,经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批准,也可以实行跨部门竞争上岗。

第八条实行机关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制度。根据《太仓市党政机关中层干部定期轮岗实施办法》,进一步推进我市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工作。

第九条实行机关中层干部任职最高年龄限制制度。机关中层干部男满55周岁、女满52周岁,到龄改任同级正副股级科员。各单位根据岗位的实际情况,中层干部任职最高年龄可适当提前。

第十条实行机关中层干部降免职制度。机关中层干部在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应当免去现职。能绩考核结果差、不胜任现职工作或其他原因不适宜担任现职的中层干部,应调离其岗位或降职使用,其待遇按照新任职务的标准执行。

第十一条实行机关中层干部任职回避和选拔任用工作回避制度。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为: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等关系。有上列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财务工作。

党委(党组)讨论干部任免事项时,涉及与会人员本人及

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干部考察组成员在干部考察工作中涉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

第四章纪律与监督

第十二条党委(党组)在机关中层干部管理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本办法,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每年年底,各单位党委(党组)应将本本单位中层职位使用、调整以及人员职务变动等情况,报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

第十三条自行突破职数限额或改变机构设置的,以及不按规定履行程序的,其干部任免事项不予审批。对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不良后果的,根据具体情况,追究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十四条本办法中凡涉及党委(党组)负责的事宜,未设党委(党组)的部门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中共汕头市委组织部 篇5

【发布文号】穗办〔2006〕18号 【发布日期】2006-09-03 【生效日期】2006-09-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转发《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穗办〔2006〕18号)

各区、县级市党委,市直局以上单位党委(党组):

《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已经市委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二○○六年九月三日

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的建设工作,推动我市社区各项事业上新台阶,根据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4〕25号)以及《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粤发〔2005〕19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区在城市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党的工作网络,增强党的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已成为新形势下增强城市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近年来,我市社区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部分党组织和党员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创新力度不大,共建意识不强,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对下岗职工、离退休和流动党员的管理相对薄弱;社区党建工作机制、组织形式、活动内容与社区建设新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社区党建经费投入不足,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未能满足社区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要求,开创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大力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开创社区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二、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区党建各项工作,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社区党的建设为龙头,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点,健全社区党的组织,创新社区党的工作体制和机制,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加强社区领导班子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扩大党在城市基层工作的覆盖面,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为创建“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平安和谐社区,推进我市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社区党建工作的目标是:社区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坚强的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力争到2008年,实现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35岁左右的占3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0%;到2011年,实现社区党组织领导班成员35岁左右的占5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5%,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明显加强,社区思想文化建设和党的群众工作明显改进,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在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明显增强,社区党组织基本上达到“五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要求。

(三)社区党建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一是循序渐进、全面覆盖。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点带面,有序推进。二是上下联动、共同参与。社区党组织要积极寻求社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协调组织社区各单位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互相配合、齐抓共管。三是注重实效、开拓创新。以办实事、求实效为原则,积极探索与现代城市管理相配套的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

三、扩大社区党建工作覆盖面,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广泛开展“双联双建、双争双促”活动。双联,就是市、区、街道三级联抓,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联建;双建,就是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实行“一居一支部(总支、党委)”,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双争,就是党员争创“三有一好”,争当服务居民群众的带头人;双促,就是促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工作机制,促使党员与居民群众感情和谐交融、党员与责任义务和谐相称。以“双联双建、双争双促”为载体,把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永葆党员先进性作为加强社区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建立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努力实现社区党建工作全覆盖,全面推进社区党的建设。

(一)大力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社区党组织要进一步完善与新经济组织和新社区组织的双向联系制度,完善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和党建工作联系制度,做好社区内非公有制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消除社区党建工作“空白点”。对具备条件的“两新”组织,要及时建立党组织;对有党员,但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可以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成立联合党支部;暂时无法建立独立党组织的,要建立党建工作联络制度或先行组建工会,然后创造条件尽快建立起党组织。

根据城镇区划调整的情况和社区党建工作的需要,合理调整街道社区党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其他无主管单位的党组织,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对村改居的新建社区的党组织,要按照有利于党的建设、有利于城市管理、有利于居民自治的原则,同步进行调整,明确其职责和任务。

(二)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的工作协调机制。要进一步完善由社区(街道)党组织牵头、驻区有关单位党组织参加的党建工作协调机制。社区党组织要增强为驻区单位服务的意识,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驻区各单位要增强共建意识,采取联建、共建、参建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社区党建工作,在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中自觉接受社区(街道)党组织的指导和协调,努力构建“党建联抓,共筑坚强堡垒;治安联防,共保一方平安;卫生联营,共创美好家园;服务联手,共筑民心工程;教育联办,共育时代新人”的工作新局面。要广泛开展“关爱党员,增强党性”活动,帮助下岗失业党员和困难党员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

(三)加强对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建立社区在职党员干部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的新机制,教育广大社区党员干部争创“三有一好”,争当服务居民群众的带头人。完善和落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建立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建设的有效方式和活动载体,将社区党组织的评议意见纳入在职党员民主评议的内容中去,调动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服务的积极性。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认真做好社区发展党员工作。认真落实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措施,切实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不断扩大社区党的群众基础。认真做好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和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通过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临时支部、党员联络站等形式,利用直管、代管、协管的方法,把流动党员、下岗职工党员以及人户分离党员纳入到党员教育管理网络,明确政治责任,强化党性观念,加强教育管理。

(四)坚持以人为本,做好社区服务工作。社区党组织必须抓住服务群众,便民利民这个重点,把那些“政府不好管、企业管不好、群众管不了”的公共事务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通过服务强化党组织的核心作用。要进一步开展创建平安和谐社区工作,落实社区治安责任制,建立健全各类服务中心,方便群众生活,创造优美环境,促进邻里和睦,构建社区亲情。大力推动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

四、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一)加强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在实现“一居一支部(总支、党委)”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实际和社区党员的情况,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社区党组织要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求,明确工作职责,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载体,拓宽工作领域,充分发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与居委会成员中的党员可以交叉任职;提倡社区党支部(总支、党委)书记经过民主选举担任居委会主任,增强社区党组织整合、协调各方的能力。专职社区党支部(总支、党委)书记按照社区居委会主任的工作福利标准,享受同等待遇。凡设置党委(总支)的社区,应配备一名专职副书记,专门从事社区党建工作。社区党组织要支持居委会依法充分行使职权,推进居民自治;支持和保证社区各类群众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

把提高社区党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作为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按照规定配备、招录社区工作人员时,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招录共产党员。每条街道可配备2名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员。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参照社区专职工作者的标准确定,经费由市财政核拨。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录用、管理和考核办法,由各区、县级市制定,报市委组织部批准后实施。要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者队伍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拓宽社区党建工作者的政治出路,对符合干部选拔任用或公务员录用条件的,可通过竞争上岗、公务员定向招考等办法,吸收到公务员队伍中。

(二)明确社区党组织的主要职责。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其主要工作职责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上级党组织和本级党组织的决议,团结、组织党员和群众,完成本辖区所担负的各项任务;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深化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领导、支持和推进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依法履行职责;按照街道党工委的要求,做好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及其所辖单位专职工作人员的教育、培养、考核和监督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做好群众工作,完善面向社区群众的各项服务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培育形成和睦相助、友爱谅解宽容的人际关系,促进辖区的和谐稳定。

(三)健全社区党建工作制度。制度建设是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的根本。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的议事规则和民主生活会、理论学习、党务居务公开、党风廉政建设等各项规章制度。探索、创新流动党员管理、社区党建工作汇报交流等各项社区党建工作制度,保证社区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健全对社区党务工作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其在社区各项建设中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四)创新活动载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总结和运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围绕“争创‘三有一好’,争当时代先锋”这个主题,大力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志愿者服务队”、“结对共建”等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和鼓励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心系群众、无私奉献,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社区共产党员要在互助共建中带头学习理论,宣传一方群众;带头义务执勤,维护一方平安;带头美化环境,保持一方洁净;带头建言献策,促进一方和谐;带头移风易俗,创建一方文明;带头扶贫帮困,热心一方公益,使广大党员在“八小时”之内当先锋、“八小时”之外做模范。充分利用覆盖全市社区党组织的党员电化教育阵地和各级电视网,大力宣传社区党建工作先进典型。

五、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

(一)认真落实社区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制。要明确职责,区(县级市)党委书记是社区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街道党工委书记是直接责任,社区党组织书记是具体责任人,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实行“一岗双责”制度,做到党建工作与创建平安和谐社区工作目标同

一、工作同向、考核同步,把社区党建工作融入社区建设之中,建立党员责任区、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共建责任区、党员结对帮扶等制度,确保社区党建工作任务层层落到实处。

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每人确定一个社区党建工作联系点。各区、县级市的领导也要参照市的做法,建立自己的联系点。

(二)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分类指导。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摸清情况,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党建工作规划和实施计划,要实行分类指导,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对基础条件好的,实行全面推进,注重规范和和提高,着重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实施长效管理;对存在困难和问题较多的社区,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工作内容,因地制宜,夯实基础,稳步健康地推进社区党建工作。

(三)完善社区党建工作保障机制。一是建立督查机制。各级党组织要制定工作指导计划,定期对社区党建工作情况进行督查。二是完善激励机制。对工作出色的社区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形成良好的激励导向。三是建立保障机制,加大投入,为社区党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中共苏州市委组织部 篇6

部门职责、机构设置和主要工作任务

一、主要职责

(一)提出市委管理的领导班子调整配备的意见;负责市委管理干部的考察和办理任免、工资、待遇、离退休审批手续。

(二)组织实施市委管理的领导班子后备干部的调整补充和培养锻炼,加强对全市后备干部工作的指导。

(三)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对市委管理的领导班子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召开民主生活会的情况进行检查。

(四)组织和指导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制订或参与制订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人事工作的有关政策和制度;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负责全市党委、人大、政协、检察院、法院、人民团体和民主党派机关的干部管理工作。

(五)研究和指导干部教育工作,落实上级下达的干部调训任务,制定并组织实施市委管理干部、青年干部、组工干部以及其他相关干部的培训规划,指导干部培训基地建设。

(六)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指导,联系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

(七)做好干部监督工作,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承办和参与有关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和政策落实问题的调查审理工作。

(八)履行管理市委老干部局的职能,指导老干部局及有关部门做好老干部工作,研究制订有关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政策规定。

(九)研究和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订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和规定,加强对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指导。

(十)负责全市干部工作和组织工作的检查督促,及时向市委和上级组织部门反映重要情况和提出建议,开展党的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和舆论宣传。

(十一)承办市委交办的其它事项。

二、机构设置

(一)办公室

负责部内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沟通上下级之间的联系,完成部领导和上级组织部门交办的任务;会同研究室起草工作总结、计划、汇报、简报、领导讲话等有关文稿,编制工作目标;负责以部名义召开的综合性会议的文字、会务工作和部务会、办公会议的事务工作、记录以及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工作;负责文件的收发、批办、传递、查办、保管工作和文印管理、机要保密、文书档案工作;安排和使用机关的行政经费;负责部机关的财务、接待、安全保卫、办公用品购置、卫生和计划生育等行政后勤工作;负责全市组织部门建设和组工干部队伍建设的统筹协调工作。

(二)研究室

对组织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意见 和建议;负责全市组织部门调查研究工作目标管理的具体事务,协助部领导协调本部各处(室)和全市组织系统的调查研究工作;会同办公室起草工作总结、计划、领导讲话等综合性材料;向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和市委报送信息,编发《苏州组工信息》;了解掌握组工动态,编发《参阅》,向部领导和有关方面提供参考。

(三)宣传与信息处

策划、组织重大宣传活动;承办本部对外宣传联络和新闻发布工作,协调组织对全市组织工作成果、先进经验、典型事例以及相关会议、活动的宣传报道;抓好本部宣传阵地建设,协调办好电视专栏、报纸专刊,做好网站信息发布工作;定期分析评估组织工作宣传情况,研究组织系统宣传工作规律,开展宣传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开展网上舆情监控和网上舆论热点、网上信息摘编工作,协助市有关部门处理与组织系统相关的网上突发事件;牵头协调全市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编制和组织实施全市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负责全市组织系统专用软件、本部机关实用软件的开发、优化、推广,抓好各类软件应用的业务培训和指导;承担本部外网、内部局域网、办公室自动化系统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协助做好本部办公室自动化设备更新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开发建设各类信息数据库,组织有关处室对各数据库信息及时进行更新和维护。

(四)干部一处(青年干部处)

负责全市干部队伍建设的宏观管理,指导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研究提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会同有关处室做好具体改革措施的实施工作,对各地各单位改革的实施进行业务指导; 综合协调市管干部的考核工作;规划和协调全市培养选拔后备干部工作,研究拟定有关工作意见,督促检查贯彻落实情况,加强宏观指导;做好市管后备干部的调整补充和培养锻炼工作;协助省委组织部做好省管后备干部有关工作;协助省委组织部做好选调生选拔和安置工作,对选调生的管理进行宏观指导;综合协调有关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参与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负责本市与外地挂职干部互派、安置和管理工作;协调做好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有关工作;协调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工作;负责全市出国(境)人员审批工作的宏观管理,做好市管干部的因公出国(境)审批,负责市管干部的因私出国(境)审批工作和省管干部因私出国(境)报批工作;负责办理市管干部的工资审批和省管干部的工资报批工作;负责全市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管理市管干部档案和其他代管干部档案;做好干部统计分析工作;负责征集、编纂组织史资料。

(五)公务员管理处

承办有关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导协调全市贯彻实施公务员法的具体工作,参与草拟相关政策文件,并负责分工范围内的组织实施;会同相关单位负责市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的公务员管理工作,群团机关和分工范围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对县级市、区组织部门公务员管理进行业务指导。

(六)干部二处 负责市委管理和市委委托组织部管理的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考察、考核、调整、任免等工作;负责有关单位组织(人事)处正副处长或具有相当职能的部门(科、室)正副职负责人任免的审核工作;负责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社团兼职和领导班子及县处级领导干部受市级以上表彰的审批工作;掌握和分析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民主生活会情况,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会同有关处室共同落实市委组织部谈心谈话制度;会同青干处做好市管后备干部的调整补充和培养锻炼工作,配合做好考察工作及提出使用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离休干部、县处级以上(包括现职和退休)干部逝世后的吊唁活动。

(七)干部三处

协助省委组织部做好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及其他省管干部考察、考核、任免,参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换届人事安排和选举的有关工作;负责县级市、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领导班子换届人事安排,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考察、考核、调整任免等工作;负责市委管理的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市人大和政协机关及法、检两院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考察、考核、调整任免工作;负责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等正处级以上建制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以及有关副处级建制开发区正职领导的考察、考核、调整任免等工作;负责其他市管干部考察、考核、调整任免等工作;负责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社团兼职和领导班子、县处级领导干部受市级以上表彰的审批工作;会同青干处做好市管后备干部的调整补充 和培养锻炼工作,配合做好考察工作及提出使用意见;负责县级市、区委组织部正副部长、有关单位组织(人事)处正副处长或具有相当职能的部门(科、室)正副职负责人任免的审核工作;掌握和分析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民主生活会情况,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会同有关处室共同落实市委组织部谈心谈话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离休干部、县处级以上(包括现职和退休)干部逝世后的吊唁活动。

(八)干部四处

负责市委管理和市委委托组织部管理的市属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领导班子的考察及领导干部的考核、调整、任免等;协助部省有关部门对在苏的双重管理的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考察并提出调整意见。审批关系在地方的党组织换届选举结果;负责有关单位组织(人事)处或具有相当职能的部门(科、室)正副职负责人任免的审批工作;负责党政领导干部社团兼职和领导班子、县处级领导干部受市级以上表彰的审批工作;掌握和分析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民主生活会情况,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市管企事业单位改制中有关领导干部的工作,指导市管企事业单位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同青干处做好市管后备干部的调整补充和培养锻炼工作,配合做好考察工作和提出使用意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会同有关处室共同落实市委组织部谈心谈话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离休干部、县处级以上(包括现职和退休)干部逝世后的吊唁活动。

(九)干部教育处

牵头制订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履行宏观管理、指导、协调和 检查本市各地、各单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职能;组织实施县处级领导干部、青年后备干部和组工干部的调训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抓好党外干部、女干部、优秀团干部等的培训工作,办好各种专题培训班;会同人事局组织有关任职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会同有关部门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负责领导干部在职自学的有关工作;根据省委组织部和上级的有关培训要求,做好有关班次学员的调训工作;负责选派干部出国培训的有关工作;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和办法;承担市干部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指导全市干部培训基地建设,管理使用好干部教育经费。

(十)人才工作处

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牵头做好全市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了解掌握全市人才工作情况和信息,协调有关部门制定人才工作政策、措施和规划;以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姑苏创新创业领导人才为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培养、选拔、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强院地合作,负责我市和中科院科技副职双向挂职人员的选派和管理工作;牵头抓好对人才和科技目标责任制的考核;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对人才的表彰激励;管理使用好人才开发资金;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市人才工作开展调查研究;承担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十一)干部监督处

负责全市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综合、协调和宏观指导,研究和参与制定有关干部监督工作的制度、规定;负责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全市学习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 用工作条例》的情况,督办和直接查办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和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提出防止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的意见;负责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做好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工作;负责与有关单位联系通报领导干部有关情况;参与对市委管理干部的任免工作,做好拟任用人选征求市执纪执法部门意见和任前公示中群众反映情况的调查处理;负责审理市管干部和部分老同志的党籍、党龄、参加革命工作时间以及其他历史遗留问题,研究落实有关政策;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和举报,会同有关处室调查核实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举报。

(十二)组织处

负责研究和指导党的组织制度建设工作,提出加强党的建设工作制度、党内生活制度的意见;参与市党代会和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换届选举有关工作,指导县级市、区和基层单位党代会工作;了解掌握县以上党委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对召开县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进行部署和指导;调查研究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负责对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原则、隶属关系、活动内容、工作方式等提出意见,总结推广基层党建工作经验;适应新形势,探索新机制、新办法,加强对农村、非公有制企业、社区等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分类指导;负责党内情况统计分析、党员关系接转、党费收缴管理等工作。

(十三)党代表联络工作处

研究制定、组织实施全市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的有关政策;做好市党代表大会代表提案提议的收集审核和办理情况的督 促检查工作;承担市党代表大会代表参加市委安排活动的联系协调工作;做好市党代表的联络和服务管理工作;指导县级市、区党代表大会代表联络工作。

(十四)党员教育管理处

牵头抓好全市党员教育工作,加强对党员队伍思想状况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研究,制订党员教育的规划和意见;了解、研究党员管理的做法,加强对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和流动党员管理、社区党员管理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管理的指导;加强对党员发展工作的宏观指导,定期对党员队伍结构状况分析研究,研究和制订保证新党员质量的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双推”工作,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抓好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工作;负责党员队伍建设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会同有关部门了解、研究新时期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抓好农村党员科技素质培训和农村党员扶贫工作;抓好党员党籍管理工作,做好党员来信来访处理工作;做好市直属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出国(境)定居的审查、审批工作。

(十五)市委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市委的有关工作部署;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规划,负责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检查、考核、奖励等工作;协调处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对市、区一些党员人事较多、由行业管理部门党组织管理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实行双重管理。

三、2013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指导思想

2013年全市组织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主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主线,坚持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继承传统、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全面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为苏州建设“三区三城”、加快“两个率先”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重点工作举措

1.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重点,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和教育培训

(1)扎实抓好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辅导、中心组学习、个人自学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推动全市党员干部全面领会、准确把握十八大精神实质。分批组织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集中轮训。策划开展“一十百千万”系列活动,即办好一场辅导示范培训班、十佳学习征文评选、双百优秀感言征集、千场理论集中宣讲和万名党员学习竞赛。认真组织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把学习党章同学习十八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党建网站、电视栏目、手机信息系统、远程教育平台等现代传媒手段,开展基层党员干部“十八大精神培训周”活动,举办宣传贯彻十八大、《七月阳光》下基层文艺演出。大 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精心谋划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十八大决定和中央统一部署,会同有关部门精心做好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准备工作。根据上级部署,适时启动教育实践活动,突出为民务实清廉主题,突出落实从严治党要求,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突出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借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集中教育活动成功经验,体现整风精神,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切实解决一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作风不实、为政不廉等问题,达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效果。

(3)深入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坚持把十八大精神作为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首要内容,努力培养造就“三宽四有”型干部队伍。依托党校主阵地,办好各类主体培训班次,重点办好2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1期青年干部培训班,会同有关部门举办党外干部、女干部、团干部、国有企业干部等培训班。适应苏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开展各类专题化培训,举办“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专题研修班。精心组织境外培训,举办“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美国)”、“公共政策与政府管理(英国)”等专题培训班。积极推动领导干部在职自学,继续推进“菜单式”选学和在线学习,探索推行市级机关新进班子成员读书讲学制度。进一步创新干部培训方式方法,积极推行体验式、现场式、案例式教学。加强和 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宏观管理,积极推行培训班次项目化运作,建立完善优质师资共享机制,加强教育培训质量评估,进一步严格学分制考核。

2.以提高领导班子执政能力为核心,努力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4)突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进一步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把坚定“三个自信”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的第一任务,作为选拔任用干部、考察考核干部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抓好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内部制度建设,改善领导方式和运行机制,推进换届后新班子的协调运转,建立健全机关部门党委(党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着力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建立健全弘扬优良作风的机制,做到干部选拔有作风导向,干部考核有作风标准,干部教育有作风内容。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继续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访三促”活动,推动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加强对领导班子的分析研判,定期开展日常走访和动态分析,有针对性地做好干部调整充实工作。认真做好部分人民团体换届工作,配合做好高校领导班子集中换届工作。深化国有企业“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适时召开全市国有企业“四好”领导班子表彰会。

(5)加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全面推进“四级梯队建设计划”。采用适当方式,专项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市级机关部门领导班子。深入推进年轻干部“一线工程”和青年干部主题系列活动,制定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实施办法,不断优化年轻 干部“双向挂职”工作,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环境、重点工程、信访岗位、维稳一线锻炼成长。统筹抓好女干部、党外干部工作。完善选调生管理办法,继续组织选调生、新录用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健全上级机关从基层一线遴选干部制度,真正形成干部到基层锻炼、人才从一线选拔的科学机制。指导抓好大学生村官特别是“985”高校大学生村官选聘,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

(6)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总结梳理近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果,适时召开全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会。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注重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全面推行“公推差选票决”选人用人新机制,制定出台相关实施办法,深化部分县级市、区和市级机关试点工作。加强人岗相适度评价成效的调研评估,进一步优化干部选拔方法和手段。着力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领导岗位的特点,探索建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考核内容和指标,加强对领导干部德行考核评价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调任办法,拓宽各类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注重抓好干部双重管理,进一步完善军转安置积分选岗办法,启动新一轮援外干部的选派工作和干部来苏挂职工作。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探索工资、出国(境)等信息纳入干部信息系统管理。继续加强老干部工作,认真落实老干部各项政治生活待遇。

(7)加大干部管理监督力度。围绕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突出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日常监督。坚持从严管理监督干部,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扎实做好“关爱提醒”等工作,促进干部健康成长。着力规范领导干部权力运行机制,推动“三责联审”回头看常态化、长效化,扎实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离任交接等工作。认真落实《选人用人“阳光监督”考评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大力推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实系统,配套出台全程纪实办法。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加强对各地各单位选人用人指导督查,进一步优化预报审核等方法手段,健全干部监督工作协作机制。完善组织部门信访工作机制,加强信访办理情况通报考核。

3.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为根本,进一步构筑人才发展新优势(8)健全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适时召开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座谈会。注重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人才资源,坚持引进和培育并举,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完善人才工作考核体系,制定出台市级机关部门(单位)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认真做好县级市、区人才科技目标责任制考核和统计公报发布工作。加强对基层人才工作的跟踪指导,探索建立市县联动的人才工作协同推进机制。突出示范引导作用,支持工业园区争创国家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协助高新区打造国家人力资源产业示范基地,建立一批人才工作示范点。加强人才工作内在规律分析研究,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瓶颈问题,进一步构筑人才发展新优势。(9)加速集聚高层次人才。全力推进姑苏人才计划,计划年内资助领军人才项目不少于100个。积极做好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等人才项目的申报遴选工作,力争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工程引进新增数继续保持全国全省领先地位。全力以赴办好“千人计划”太湖(苏州)峰会和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和优质项目落户苏州。积极拓展招才引智渠道,继续赴海外人才集聚区开展宣传推介活动,组织举办“千人计划”创业大赛和“赢在苏州”系列海外创业大赛。

(10)用好用活人才资源。坚持以用为本,鼓励和引导人才资源向发展一线集聚、创新要素为产业转型服务。加快实施“海鸥计划”,完善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的海外智力柔性引进机制。创设苏州“百人智库”,加强本土人才资源的分层分类管理。扎实推进企业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探索在部分专业性较强的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博士后工作站。落实《苏州市科技镇长团管理办法(试行)》,完善科技镇长团工作规范化管理和考核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举办苏州技能英才周。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组织中央联系专家开展技术咨询和供需对接,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

(11)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鼓励和支持各地加强孵化载体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大科技金融创新扶持力度,不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完善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各地设立“千人计划”服务窗口。支持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和学术组织举办高层次学术活动,做好专家咨询团、老专家协会、博士联谊会等高层次人才社团工作。认真落实高层次人才特定生活待遇,建立市级领导联系专家制度。继续开展“科技创新创业市长奖”、“十佳魅力科技人物”评选表彰活动,加大人才公益宣传力度,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珍惜人才、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

4.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为目标,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12)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巩固和发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基层组织建设年成果,深入实施“三级联创”先锋工程,统筹推进不同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和工作机制,深化拓展区域化党建工作,完善党员服务中心功能,探索建立区域党建工作站。加强农村党建“四有一责”建设,继续做好整顿帮扶经济薄弱村党组织工作。落实社区党建“三有一化”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实施非公经济党建绩效提升专项行动,完善非公经济党组织四级管理体系,巩固深化机关党组织结对非公企业“双帮双比”活动。统筹抓好机关、学校、国企、科研机构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注重在各类新经济、社会组织中加大党建工作探索推进力度。进一步深化基层党组织“统筹共建”活动,促进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利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整体提升。

(13)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着力抓好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意见》的有效落实,适时召开全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会议。丰富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有效载体,进一步拓展“双结对”工作,抓好在 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完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深入开展机关党员干部“三走进三服务”、基层党员干部“三代三帮”活动,落实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民服务“三亮三比三评”制度。组织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十大品牌工程”和“党员服务之星”评选活动。持续深化党员关爱帮扶生活困难群众行动,健全完善党员关爱基金会运行机制,做大做强党员关爱基金。以打造基层“双强”型带头人队伍、提升服务群众能力为重点,抓住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契机,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深入推进村级组织带头人“红色接力”计划,加快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建设步伐,不断激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体活力。

(14)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注重党员队伍源头建设,落实发展党员“三加强一调控”要求,探索开展发展党员工作“全程纪实”,坚持发展党员工作履职资格认证制,进一步提高发展党员工作质量。组织开展第三批党员“出口”机制试点“回头看”工作,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全面推行,加快形成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大力提升党员队伍能力素质,重点抓好新党员教育和党员组织纪律教育,继续办好党员先锋讲坛。推行党员分类管理、积分考核制度,规范出国(境)党员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建立健全受处置党员帮教制度。深化流动党员“温暖计划”,认真做好农村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的帮扶慰问工作。深入推进远程教育“双创双争”活动,适时召开全市党员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会,抓好党员远程视频服务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基层党建信息平台功能,开发党员信息卡,不断提高党员管理信息化水平。

(15)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强化基层党建工 作目标责任制,深化“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工作,建立述评考量化指标体系。注重挖掘基层党建工作法的示范价值,在推行“乡情工作法”、“仁爱工作法”、“融和工作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推广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做法和经验。健全非公经济党建联合会工作机制,探索形成非公经济党建项目化运作的有效办法。完善基层党务干部保障激励机制,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一定三有”政策,探索建立非公经济党组织书记工作保障机制,开展首届党务工作杰出人才评选。积极探索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拓宽党员表达意见、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建立健全党代表作用发挥机制,指导各地建立健全党代表联络工作机构,落实党代表任期制,推广党代表工作室、党代表接待日等有效做法,促进党代表高效履职、切实发挥作用。

5.以创建“四型”部门为抓手,努力建设党性最强、作风最正、工作出色的部门

(16)大力创建学习型部门。坚持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中走在前列,切实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组工干部头脑。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通过跟班学习、在线学习、菜单式选学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知大局、懂本行、干实事的本领。实施新一轮组工干部素质提升计划,有针对性开展组工干部业务培训。注重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开展组织工作,提高涉组涉干舆情应对能力。加强组工干部实践锻炼,通过轮岗交流、信访蹲点、基层挂职等方式,培养实际工作能力。深化年轻组工干部“传帮带”活动,开展以学理论、学业务、学传统,比工作、比作风、比实绩为主题的“三学三比”活动。(17)大力创建服务型部门。牢记党的宗旨,带头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进一步深化组织部门“送服务下基层”活动,坚持基层挂钩、联系服务、结对帮扶等制度,继续组织和引导组工干部带着问题下基层调研,使出台的政策措施更加贴近基层实际,更加符合群众需求。切实改进文风会风,进一步精简文件、会议和活动,不断提升工作效能。

(18)大力创建创新型部门。主动适应十八大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推进组织工作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内容方法创新。坚持改革创新与继承传统相统一、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协调、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相结合,引导和推动各类创新实践健康发展。策划“我为组织工作创新发展建言献策”活动,继续开展组织工作先进集体、优秀组工干部和组织部门创新工作评选。紧紧抓住影响和制约组织工作科学发展的重点难题,集中力量调研攻关。加强组织工作宣传的整体策划,全方位展示创新创优成果。

(19)大力创建自律型部门。坚持从严治部、从严带队伍,健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长效机制,始终恪守公道正派,切实加强纪律建设,自觉做干部清正的表率。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做好组织工作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系统清理和备案工作,完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修订《内部规章制度汇编》和《服务指南》,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机制。加强岗位风险防范管理,组织开展经常性自查活动,在关键节点及时进行警示提醒。加大组织工作督查力度,认真开展综合督查和专项督查,推动组 织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持对组工干部既从严管理,又真情关怀,充分激发内在动力和工作活力,努力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党性最强、作风最正、工作出色的部门。

四、基层预算单位情况

中共苏州市委组织部直属预算单位共两个,其中:行政单位1个为中共苏州市委组织部,下属事业单位1个——苏州市党员电化教育中心,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五、关于2012年收支预算表的简要说明

本表是经市人大审议通过、市财政局苏财预字„2013‟1号、2号文批复的2013收支预算表,反映了我部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总体情况。

(一)收入预算

2013年收入总预算9424.96万元,其中:公共财政拨款(补助)资金9424.96万元。

(二)支出预算

按功能科目划分为:

1、一般公共服务9050.17万元,主要为日常行政运行支出以及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项目支出。

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0.69万元,主要为离退休人员经费支出。

3、住房保障支出154.10万元,主要为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等支出。

按支出用途划分为:

1、基本支出1332.96万元。

中共汕头市委组织部 篇7

记者 (以下简称“记”) :您从事办公室工作有哪些深刻的体会?对现在的秘书工作有哪些启示?

林立星 (以下简称“林”) :我曾在市委机关工作多年, 后从机关到基层领导岗位, 现在又回到市委机关担任办公室主任。多年的机关工作, 使我深刻体会到, 办公室工作承上启下、协调各方, 岗位虽小, 却是个八方关注的大舞台。要在这个舞台上有所作为, 就需要有智慧、有毅力。对此, 我有三个方面的体会:一要勤奋学习。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和良好的个人修养, 都源于学习和思考。我平时下功夫最多的有两件事, 一个是对政策的学习与研究, 一个是对市情的了解和积累。只有这样, 才能丰富知识、指导工作。二要善于领会领导意图。在办文、办公、办事服务工作中, 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领会领导的意图, 唯有如此, 才能在工作中抓住关键、抓住重点, 事半功倍。三要甘于寂寞。有的办公室同志说, 自己一年到头忙忙碌碌, 却默默无闻, 这就是办公室工作的特点。台前风光尽让与人, 必须甘于寂寞, 甘当幕后英雄。特别是在反腐倡廉、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新形势下, 要做好办公室工作非常不容易, 需要我们熟悉和掌握政策, 加强学习, 爱岗敬业, 任劳任怨。

记:去年以来, 全国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您认为科学发展观对办公室人员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林:长期以来, 办公室工作的中心就是“三个服务”, 即服务领导、服务部门、服务基层和群众, 在当前的形势下, 也可以理解为服务科学发展。

服务科学发展, 要求我们自觉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 紧密联系办公室的工作定性和职责定位, 全面提高办公室参谋助手和服务保障工作水平。一是要自觉适应新形势, 大胆探索实践, 创新工作方法, 提高服务水平。为此, 去年寿光市委办出台了《关于加强办公室工作创新的意见》, 加大了创新奖励力度, 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推广价值的创新成果及时总结提炼, 年底对各类创新成果进行统一评定, 评定结果列入科室、个人年终综合考核体系, 并对优秀创新成果进行表彰奖励, 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二是在谋事视野上要站高位、谋全局、看长远。当前在办公室工作中, 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 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纪律性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站在“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的高度, 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由办好具体日常事务向善于抓大事、谋全局、当高参转变。三是在工作标准上要永不满足、精益求精。要牢固树立“质量最高、速度最快、效果最好”的工作意识, 把高标准、严要求贯穿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当中, 不断提高综合协调和服务能力。文字工作要力求精品, 行政工作要力求精确, 接待工作要力求精细, 保证机关工作优质高效运转。

记:今年1月11日召开的十七届中纪委五次全会部署了2010年反腐倡廉工作, 显示了中央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和整治消极腐败现象, 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的坚强决心, 寿光市委办对此有何具体的部署?

林:一是加强教育。开展“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 对党员干部进行深入党风廉政教育以及理想、信念教育, 进一步推进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 提高全办人员的精神境界。二是强化监督。坚持主任例会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 举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勤廉双述”活动, 为每名同志建立了电子廉政档案。三是加强制度建设。重新制定和印发了《办公室工作人员守则》, 提出了不准打着领导旗号办私事等“十不准”要求, 对办公室人员廉洁自律进行了明确规定。

记:2010年, 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巩固和发展经济企稳回升势头的关键一年。做好2010年的工作, 可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现在寿光的两会已召开, 寿光市委办如何紧跟形势, 采取哪些举措, 做好今年的工作?

林:今年, 我们寿光市委提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把握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保稳定‘四大主题’, 突出规划、产业、建设、文化、民生、党建‘六个一体化’, 强化改革创新、环境优化、执行力提升‘三项保障’, 争创‘三区’建设示范样板、打造城乡一体均衡寿光”的总体要求, 明确了“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潍坊平均水平, 高于我市去年水平”两高目标。

新形势、新任务对办公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下一步, 我们办公室将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 务求“三个突破”, 努力实现参之有道、谋之有方、助之有力, 不断提高办公室的服务水平。一是在“早”上求突破, 坚持工作主动、超前。围绕全市发展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 特别是针对市委主要领导思考的兴奋点和关注点, 提前开展督查调研, 真正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今年, 我市提出了“争创‘三区’ (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聚集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建设示范样板”的目标, 我们办公室准备拿出一个月的时间, 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专项调研, 提出高质量的对策建议。二是在“快”上求突破, 坚持工作高效率、快节奏。进一步增强时间观念, 在全办形成“有事就办、急事快办”的作风, 保持高速运转的工作态势。三是在“精”上求突破, 坚持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在总结以前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制定《市委办公室工作规范》, 完善工作考核办法, 将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 落实到各科室的每一位同志, 半年一考评, 年底总兑现, 奖优罚劣。

记:您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广大办公室人员应该以怎样的革命精神坚定信心、做好本职工作?

林:一要主动学习强素质。作为办公室人员, 要切实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养成勤读书、勤思考的习惯。通过学习, 达到上情熟、下情精、政策通, 切实提高办事能力、文字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真正为领导谋大事、抓大事、抓落实当好参谋助手。

二要找准坐标定好位。每名办公室人员都要明确自己“在什么地方工作、做什么工作、为谁工作”的问题, 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 摆正自己的位置, 把握好工作分寸, 一切从工作大局出发, 做到管理不拘细, 参谋不决断, 助手不揽权, 到位不越位。

三要严守纪律树形象。作为办公室人员, 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 加强自身建设。要严守工作纪律, 严格自律, 管住自己的腿, 不该去的地方不去;管住自己的嘴, 不该吃的不吃;管住自己的手, 不该拿的东西不拿, 决不能凭着办公室的影响去谋私利, 更不能打着领导同志的旗号去办私事, 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中共地方组织早期经费情况考察 篇8

[关键词]中共地方组织;上海地方党组织;经费情况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9-0004

政党是高度发达的政治组织。任何政党要开展活动,都必须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近些年随着共产国际档案的整理出版以及相关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经费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中共的地方组织早期的经费情况还没深入研究。本文以上海地方党组织为主要考察对象,对1921至1927年中共地方组织早期经费情况进行初步考察,以求教于方家。

一、中共地方组织早期经费的使用情况

(一)1921—1922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迅速建立和健全党的地方组织。到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时,直属中央局的区域性地方组织有上海地委、湘区执委、广东区执委、北京地委和武汉区执委,党员195人。[1]这些地方组织的经费,在成立后一段时间内,主要来源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种局面维持了大半年,到中共二大后才由党中央统一支配。[2]经费中大部分开支用于党内同志的生活费。张国焘预算劳动组合书记成立时每月需1000余元,专门从事工运的党、团员共30人需领取生活费,大约每人每月需20至35元。这种生活费相当于一般工人的生活水准。“用意是要一般党员更接近劳苦大众的生活;而且个人生活消耗低些,直接用于工作的费用就会增加起来。”[3]在地方党组织成立初期,条件艰苦,很多党员不辞劳苦,生活清廉,弥补早期经费的不足。上海区委最早的办公机关是成都路的一间小亭子间,沈雁冰每月从自己的薪金中拿出5元钱租赁费,资助党的活动。

根据1922年6月陈独秀给共产国际的报告,全党党费自1921年10月至1922年6月,共支出17655元,其中用于全国各地的劳工运动约1万元。[4]在地方的开支中,上海的劳动运动费占有较大部分。因为不仅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设立在此,负责推动全国工人运动,而且还在上海开展了系列工运工作。

(二)1923—1924年。这一时期中共地方组织经费使用情况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23年到1924年初,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后,革命形势渐趋沉寂,地方党组织发展较慢,每月经费不多,变化不大,从几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汉口、湖南、北京、上海、香港、广州、山东各地组织员和宣传员16人总费用370元,占全党总支出近1/3。[5]1923年7月9日,上海地执委兼区执委召开第一次会议中所附的《中央核准上海区预算案》,是笔者目前所见地方党组织最为详细的早期经费情况。上海地方组织每月总预算140元,主要用于:(1)房租和办公费,62元。(2)吴淞补习学校津贴,10元。(3)薪水,即生活费,主要是给驻机关专职人员,68元。[6]从这份预算表中看,这一阶段上海工作头绪不多,每月经费将近一半用在人员的生活费上。生活费是按照当时上海一般工人生活水平而定,只能维持基本生活所需。

1924年下半年因地方劳工运动渐趋活跃,地方组织总费用上升较快。特别是中共中央把富有工运经验的李立三、项英、邓中夏、王荷波等人调至上海。他们在沪西、沪东等工人集中区域创办工人夜校,成立工人俱乐部,使一度低落的上海工人活动又活跃起来。随着上海党组织工作事务渐多,包括财务等各项工作制度逐渐健全,经费情况也逐渐有改善的趋势。

从1924年全年全党来看,中央总收入为32927.1714元和1540美元;全年用于地方支出9780.84元,以及各地民族运动总开支1850元。其中上海地方组织支出是2565元,所用最多;湖南1045元;湖北1145元;山东914.84元;北京830元;唐山274元;安徽195元。下半年经费增长很快,以上海为例,上半年总数为265元,7-10月四个月为1200元,11-12月两个月就达1100元。[7]

(三)1925年。由于成功领导了五卅运动,我们党迅速壮大了队伍。这一年,中央与地方的支出都大幅增长。当年3月陈独秀报告共产国际执委会,要求每月追加1400元,月预算增至3650元。增加的经费中,除《向导》周报200元、小册子和传单200元、在地方巡视的中央视察代表(2人)240元外,其余760元都用于地方党组织和地方宣传员的费用。[8]在4月陈独秀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1925年1-2月,全党支出总额7482.51元,地方组织的支出占有较大比重。其中,上海支出1075元,北京325元,湖南680元,湖北740元,山东416元,唐山30元。2月份开始工运费单独分开预算,共1058.02元。其中上海350元,湖北179元,湖南210元,山东140元,北京50元,天津130元。以上两项支出,都是上海数额最多。[9]从中看出,中央没有向广东党组织发放经费,说明其地处广东革命根据地,在国共合作形势下,经费有充足保障,不需中央津贴。

1925年经过五卅运动,上海党组织发展更是快速,经费困难得以缓解,制订经济预算案时,已包含宣传、妇女、平民学校、读报室、农民运动、刊物等多项工作。区委开始扩充机关,增多驻地,8月21日决定租三幢房子;8月28日决定扩大干事会;9月1日决定总工会五人组成委员会,分8区,由8人专门负责,均给薪水;9月25日,决定在杨浦找租4处房子,用作第一办事处(驻4人)、油印室、宣传兼经济处、交通处等,并派人驻守。重要工会预备秘密房子,预算办事处每月350元,20多处工会须800元;保护工人的义侠团,约计40人,经费每5天发1元,月须240元。[10]仅此几项,工会月经费总计已达1390元。

上海区委所辖的外埠组织和市区组织的经费也逐渐增加。1925年10月,上海党组织预算共1374元,不包括工人运动等费用。其中外埠160元,浦口60元,杭州、宁波各50元。上海区委下辖7个部委共425元,其中机关费70元;各部委书记、组织、交通员共20人的生活费占比较大,每人领取15元、20元不等的生活费。[11]新成立浦东地方组织,月预算60元,其中机关3元,办公费5元,书记吴芳30元,津贴10元,宣传6元,交通6元。[12]在外埠组织中,杭州组织经费每月46元,沪杭甬路工人运动费每月126元,当地学生运动总会经费28元。[13]12月,团南京地委经费收54元,支54元(房租4元,办公费5元,生活费及旅费31元,交通费6元,宣传费8元)。[14]从上可看出,地方组织不断增多,经费随之增加,革命事业也随之兴旺发达,三者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

(四)1926—1927年。1926年,随着大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中共党组织所需经费日益增多,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要求共产国际援助每月从6000卢布增加到14000卢布。[15]上海地方党组织在罗亦农、赵世炎、尹宽等带领下,充满巨大活力。党员人数增加,经费也迅速增加,从两年前月经费100元左右,到1926年5月起新预算为2567元[16],9月预算原要3600元[17]。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中共党组织遭到重创,1927年下半年后,随着白色恐怖的加剧,以及共产国际经费的减少,乃至断供,中央及各级党组织经费困境加剧,乃致频频发出“党费自给”的文件[18],以图渡过难关。

二、中共地方组织早期自筹经费的情况

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从经济上帮助党始终是党员严格遵守的一项规则。中共成立初期就强调党员要以物质形式帮助党,还特别规定每月缴纳党费制度。第一部党章中关于“经费”规定:党的收入有党费、党内派捐、党外协助三部分组成;规定党员个人月缴纳党费制度:党员月薪在50元以内者,月缴费1元;在50元以外者,月缴纳党费按月薪十分之一计算;无月薪者及月薪不满20元之工人,每月缴费2角;失业工人及在狱党员均免缴党费。此后几次修改党章中关于经费方面稍有改动。中共三大党章在党内义务捐方面,给予地方党组织自主权,“由地方(执行委员)会酌量地方经费及党员经济力定之”。中共四大党章在党费征收额方面,给地方组织一定数自主权,规定“但无收入及月薪不满二十元者,得有地方斟酌情形核减之”。[19]

(一)个人党费收入。党员个人交纳党费是地方组织早期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中共北方地区早期党员乐天宇回忆,那时在党外有职务的党员,如教授等,每月都要交“养党费”。他本人是张家口地委委员,同时又担任国民党察哈尔省党部的青年部长,每月从广州国民党中央领取的150元,全部交给北方区委作为“养党费”,在省实业厅兼农业技术指导员的薪金每月40元则留作生活费用。陈为人等同志在铁路上当密查员,每月收入60元,也都交给区委作“养党费”。养党费除汇缴党中央外,由中央批准,可将一部或全部作为地区建党之用。

因地方党组织早期经费来源有限,个人所缴党费占有较高的比例。1923年11月,上海地方组织经费来源只有两项,党费32.7元,中央津贴75元[20],党费约占1/3比例。一些同志因生活贫苦,不能按时上交党费时,区委就一再就此问题进行讨论、催交。但是,即使频频催缴,党员欠费情况仍不可避免。在1924年5月《上海地方报告》中,全数党员的党费每月可收入130元,但实际上不能按月收清,上月收到仅30元。[21]1925年后,因经费缓解,上海区委的各种会议中不再出现频催党费的事情,转而特别强调党费的政治意义和功能。1926年2月上海区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征收党费问题的通知》:须知征收消费一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金钱问题,而是测量同学懂得党的组织否,对党的信仰否,能就校的组织之范否,可以说同学缴纳校费是一个复杂的校的组织问题。[22]11月上海区委通告:“同志们缴纳党费,不仅关系党的纪律,且可表示其对党之信仰。”[23]大革命失败后,中央和地方组织都面临严峻财务局面,不断要求各地尽量收取党费,党员尽可能自谋生活,以减缓经费困难的局面。

(二)群团组织的会费收入。中共四大后,我们党成立了众多群众团体作为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这些团体不断发展壮大,所收的会费越来越多,是开展团体活动的重要保障。团体会费包括会员入会费、月费、特别捐等。1925年6月,上海总工会成立时规定:“各工会应按月向本会缴纳常费,其数目由各工会按比例法认定之。遇必要时经本会执行委员会之议决,得向各工会征收特别捐。本会经费发生困难时,得向外界热心赞助本会者捐募。”[24]同一时期成立的上海邮务工会章程规定:邮务生每月大洋5角,捡信生大洋3角,邮差及听差大洋2角,苦力及杂役大洋1角。特别费用临时照月纳会费作比例向各会员征集。上海日华纱厂工会简章规定:入会费,每人铜元10枚。月费分为铜元8枚,小样1角、2角,由会员自由认定。十五岁以下的童工每月按最低额缴纳。上海区农运会规定入会金3铜元,每月常费1枚(铜元)。[25]这些会费看似不多,但根据人数的增加,逐渐积少成多。

随着团体的增多,团体所收的总会费不断增多。1925年8月,上海印总工会下有6个工会,入会会员5468人,每月收入月费376元。[26]1926年10月,上海工委统计职工收费,前半年总收入3925元。最多者为药业友谊会,550元。7-9月总计2323元,最多者海员工会600元。[27]团体会费的不断增加,说明党的群众基础日益扩大。

(三)社会捐。社会捐是世界上大多数政党筹资的重要手段。中共早期党员大多是知识分子、学生、工人、农民,经济能力有限,向社会募捐是党筹措活动经费的重要渠道。罗章龙回忆1922年北方劳动书记部发动开滦煤矿大罢工时募捐情形:除中央竭力筹掘得款1万元外,地方党组织募捐1万余元,铁路、海员工会2万元,国际工会方面1.5万元,其他方面机关团体5000元,全部罢工款项总额约在6至7万元。设立保管组和监察组,监管费用的使用情况。罢工20多天后,因机关被查抄,捐款损失了一部分,由于党内外再次积极筹款,得以维持。[28]“二七”惨案发生后,李大钊亲自领导北方党组织开展善后救援工作,抚恤遇难烈士家属。派夏之栩、张锡瑗等到西城和西郊各党团支部组织募捐,募捐一笔较多的救援费。[29]

在五卅运动期间,上海更是获得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华侨的大力捐助。1925年5月16日中共中央通告由各种团体发起筹谋援助上海纱厂工人捐款。[30]张国焘回忆五卅运动时上海市民踊跃捐款情形:“每日捐款者总是成百上千,络绎不绝。捐款总数固然很大,但捐款人则多系一些小市民。成千上万的巨额捐款间或也有,但多数还是捐数百元乃至数十元者。其中有不少的人,背着装满大布袋的银角和铜板来捐献;还有不少苦力和穷苦的老太太,拿出他们多年积累起来的金银首饰或珍藏的银角子,捐献给工人。我们有时婉词谢绝这些太穷苦的人们的捐献,反令他们生气,甚至有因此哭泣的,他们爱国的热忱,实是令人感动。”[31]五卅运动中,仅经上海总商会经收的国内外捐款总计2375942.48元。[32]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也获得全国各地大量捐款。鄂总捐上总20000元、全总捐上总20000元,长江书店寄3000元。[33]

上海地方党组织所募集的社会捐,大部分用在工人的罢工和救济费上。1925年9月上海区委具体负责创办的专门的群众性革命救济组织——中国济难会(后更名为互济会)成立。

中共地方党组织早期的经费有专人管理,初起是秘书兼会计管理,后设专门会计管理。总体运转规范,透明廉洁,有预算,有核批。但由于革命突飞猛进,出现个别革命投机分子,趁机贪腐、揩油、挪用公款现象。虽这是极其少有现象,是整个革命洪流中的点滴泡沫,但还是引起中央与地方组织的高度重视。

在二七大罢工时,武汉党组织虽然成立专门委员会负责募捐款项,但因募捐持续时间长,经验不足,用人不善,致使管理人员张德惠、张连光卷款潜逃,引起不良后果。五卅运动后,工人运动高涨,地方组织中出现个别贪腐分子。虽然涉及的都不是大的数目,但上海党组织还是给以严厉惩罚。姜长林公私不分,账目混乱,有舞弊行为,总共有百余元之数。决议对他留党察看半年,准他辞职。[34]8月,黄随和任意涂改,有50元的经费不清,上海区委决议对他留党察看一年,派到印总下面的工会中任技术书记。[35]

出现这些经济问题,对于怀有高远目标、以清廉自砺的党来说,是难以容忍的。中央高度重视,1926年8月4日,中央扩大会议发出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这是中央发出的第一份反腐文件。8日,上海区委根据中央的上述精神,发出通告:每月按时征收月费,使每个同学都觉悟到对团体应该负一部分经济义务,而不是完全仰仗团体生活,即不是一个“雇佣革命者”;对失业同志,团体只能帮助寻找工作,但不负维持生活的责任。[36]9月12日,上海区委召开各部委书记会议指出整顿办法,同志要绝对艰苦卓绝,不揩油;大减少经费,大调动并裁减人,减少部委经费及生活费,办公费、杂费要绝对取消,纸张、笔墨到区委领取。9月14日,上海区委开会再次强调要进行“内部革命”:在党内进行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精简党团机构,减人减费;一切工作归支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37]

综上所述,中共地方组织早期经费还是相当紧缺,大革命时期在扎根群众,得到支持、认同和信任的同时,地方党组织的经费来源的渠道大为拓宽,为大革命的蓬勃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除了中央的部分津贴外,地方党组织通过党团会费、社会捐助等方式,努力筹集经费,设法自给,取得一定成效。地方党组织中绝大部分同志赤胆忠心,生活清廉,是推动党的事业兴旺发展的重要力量。虽然出现了极个别的经济问题,但各级党组织都异常重视,迅速给以警戒惩罚和和整顿,从而使党不断保持纯洁和旺盛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19-1949):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101.

[2]包惠僧.“一大”回忆录[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0:43.

[3][31]张国焘.我的回忆(第一册)[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152-166.38-39.

[4][2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47-52.257.

[5][8]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M].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1997:185.593.

[6][10][12][21][30]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乙1)[Z].6.103-179.180.52.110.

[7][9]杨奎松.共产国际为中共提供财政援助情况之考察[J].社会科学论坛,2004(4).

[11][23][28]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Z].51.129-130.499.

[13]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6)[Z].5.

[14]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9)[Z].97.

[15]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上册[M].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1998:300-303.

[16][34]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乙2)[Z].62.316-317.

[17][35][37]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乙3)[Z].528.288-289.422-424.

[18]江苏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省委文件)(1929年3月-5月)[Z].559.湖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省委文件)(1929年)[Z].347.

[19]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八卷“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17-56.

[20]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北京[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499.

[24][33]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Z].19.453-454.

[25][27]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0)[Z].15.20.53.73.

[26]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乙4)[Z].450.

[29]罗章龙.椿园载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213-215.

[32]任建树,张铨.五卅运动简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49-150.

[36]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Z].317-318.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上一篇:品德与社会期中考试下一篇:新建 Mic泾阳县妇幼保健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