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进校园实施细则

2024-06-01

四进校园实施细则(通用6篇)

四进校园实施细则 篇1

北台乡落地中心小学

送戏进校园,国粹觅知音

繁荣发展戏曲艺术,感受传统文化魅力。2018年5月3日上午,保定市华音河北梆子团“送戏进校园”活动在曲阳县北台乡落地中心小学举行。全体师生观看了演出。

戏曲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教育部门责无旁贷。落地中心小学按照县教育局的文件精神,组织学生观看了河北梆子。跌宕起伏的剧情、诙谐幽默的乡土语言、剧中人物的脸谱与艳丽服饰等,深深吸引了同学们报以热烈的阵阵掌声。

活动现场,戏剧演员的老师们精心挑选和准备了多部经典剧目中的经典唱段,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传统戏曲文化亟需年轻一代懂戏曲、爱戏曲、传唱戏曲、参与到戏曲中来。戏曲进校园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可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此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提高学生戏曲素养,推动地方戏曲保护、传承和发展,引导培育小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落地中心小学还将把“送戏进校园”活动持续开展下去,不断扩大看戏曲、唱戏曲、爱戏曲的青少年群体,达到“熟悉戏曲、尊重艺术、传承文化、提高修养”的目的。

落地中心小学 邢娜

2018.5.3

落地中心小学全体师生观看演出

同学们观看演出

刘二利校长召开戏曲进校园大会

张宝霞老师进行“戏前说戏”让同学们了解剧情

学生们认真听张宝霞老师的“戏前说戏”

同学们等待演出的开始

同学们认真的记着笔记

五三班召开的戏曲文化知多少主题班会

五一班召开的戏曲文化知多少主题班会

五二班召开的戏曲文化知多少主题班会

四进校园实施细则 篇2

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在于当代青年大学生。正如习总书记说:“历史和现实都告知我们,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 国家就有前程, 民族就有希望, 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气力。”尤其是在当今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广大青年学生不仅是祖国未来的建设力量, 更重要的他们是当代社会的后备之军。也正因如此, 打铁还需自身硬, 当代青年大学生必须努力提升自己各种必要的素质、提高自身的全面能力, 具有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思想理念, 同时又具有艰苦卓绝、努力奋斗的主动观念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够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够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我们党、我们的国家取得的举世成就, 在短短几十年中完成了以往发达国家需要上百年时间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可制约我国经济建设关键所在的三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依制约着我国, 由此导致的发展失调、发展进程缓慢等问题依然突出。所以, 当代青年心中一定要明确一个问题, 也就是我们党提出来的“两个100年”的目标和“中国梦”将任重而道远;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 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越近, 我们约需要团结一致, 越需要众志成城, 越需要当代青年但起肩膀的重任, 将全身心都投入到现代化大潮之中。正是根据这样的现实情况, 共青团中央在全国部署展开高校共青团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活动, 就是要通过“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团课”, 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化、常态化的有关专题系列活动, 从而正确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和高校团学干部更加牢固地树立对中国共产党的绝对忠诚、对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的三个自信、实现中国梦的坚定信念、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以此为基础来夯实当代青年大学生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思想基础, 将点滴之水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动力。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智则国者”。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不仅增强了人民群众投身建设的信心, 还给广大青年大学生以目之所及的希冀, 激发了当代大学生“以天下为己任”崇高理想信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 当代大学生对于当绝对忠诚、对于国家绝对热爱, 与党、国家和民族三者密不可分、心心相映。“天下将兴, 其积必有源。”从一穷二白到奔向小康, 从积贫积弱到民主富强, 九十余年的时间,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真正实现了站起来和富起来。在新的出发点上,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历史的接力棒, 全面推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开创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篇章。习总书记以其高尚的道德理想寻求、他是的工作作风、鲜明的个性特征、强大的人格魅力, 赢得了包括当代无数大学生在内的全国人民的衷心赞杨。中国之事, 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希望在广大青年大学生身上。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 中国共产党已经将自身的全部精力集中于国内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变革与体系优化的进程当中, 成为我国政治康宁、经济腾飞、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但是, 国际风云变幻莫测, 西方敌对势力在各方面不断打压中国, 以阻碍中国崛起的速度。“和平演变”、“普世价值”、“文化渗透”, 他们寄希望以青年大学生为突破口, 尤其是借助网络新媒体的技术平台, 以荒诞的污蔑内容、多种的抨击方法、隐蔽的渗透手段, 在网络平台上广布“唱衰论”“要挟论”“捧杀论”, 其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历史虚无主义”来影响青年大学生, 妄图他们能够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 妄图颠覆中国的政权。

“四进四信”我先行, 青春筑梦中华兴。作为青年团干部, 我们应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进四信”讲话精神做到真学、真用、真懂, 使之能够与平时的学习和工作建立起广泛的联系, 能够主动的用系列讲话的精神来丰富自己。通过在学生党、团支部、各类社团展开“四进四信”宣传教育活动, 并在此过程中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与此同时, 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传统的线下平台交互宣传, 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扩展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努力提高思想理论水平, 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积极践行的“四进四信”, 努力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让广大青年大学生们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与参与中不断地学习、消化、行动, 并最终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青年代言人, 使之能够薪火相承。

“少年莫叹青春短, 血泪化雨润人生”。大时代要有大担当, 我们应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一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近的时代。肩负民族复兴伟大使命的广大青年, “任重而道远”, 即便前方充满荆棘与坎坷, 也要“不可不弘毅”, 铭记使命, 展望未来!

积极践行“四进”, 丰富“四进”形式, 通过理论学习、通过繁荣校园文化活动, 以此来为广大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 使其精神世界不再迷茫。不断打牢青年大学生的党政国法的基础理论与意识, 不断激发青年大学生学习能力与动力, 不断积极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三观形成过程, 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与道德水平建设, 将他们的“青春梦”连结到“中国梦”之中, 在实现自己的梦想过程中也是实现了国家伟大复兴梦想, 只有这样才可以最终逐渐培养期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坚定信念, 也最终可以促进“四信”的形成。我国当代的青年大学生在思想建设上不免会存在着种种较为突出的问题, 而“四进四信”的受众群体正式广大青年大学生和团学干部, “四进四信”的提出其旨在促导青年大学生能够肩负自己的历史使命, 使青年大学生能够将自身的学习与发展积极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当中去。

摘要:本论文介绍了青年学生对党和国家的重要性, 提出了用“四进四信”导航青春的观点, 进而为高校如何在实践、在活动中践行“四进”, 从而促进“四信”提出了建议, 旨在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不断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 坚定其理想信念, 用“四进四信”为青春导航。

关键词:青年学生,四进四信,导航青春,实践,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邹太龙.从《论语》看魅力型教师的特质[J].青年与社会, 2013, 03.

[2]刘镜平.展示体育教师的魅力[J].小学时代 (教育研究) , 2012, 05.

四进校园实施细则 篇3

【篇一】

根据上级团组织的统一部署,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决定在全院各团支部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四进四信”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思路

各团总支要进一步增强对学习宣传贯彻讲话精神的重要性、必要性、战略性的认识,更加自觉地以讲话精神武装青年学生头脑、指导团学工作实践、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要将全面学习宣传贯彻讲话精神与重点突出学习讲话精神中关于青年和青年学生的论述相结合、与学习把握讲话精神中贯彻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相结合、与团学工作具体实际相结合,尊重和遵循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以“四进”为手段,以“四信”为目标,即通过“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团课”,组织开展有形化、经常化的工作和活动,引导帮助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牢固树立对党的科学理论的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进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赖。

二、活动内容

1.进支部。着眼于提升活动的普遍性,各团总支要组织各团支部以学习讲话精神为主题,以“三个1”为主要内容开展活动,努力实现对团员青年的全覆盖。每一个团支部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主题团日活动(可以交流会、辩论会、分享会、社会实践等形式开展);要推荐1批有关学习书籍和文章,为团支部开展学习活动提供参考;要以团支部为单位,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创作1件学习成果文化作品,并通过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进行展示评比。

2.进社团。着眼于加强对讲话精神的深入研究和广泛传播,充分发挥学生理论学习社团的优势和作用,在校园中扩大学习宣传贯彻讲话精神的影响力和正效应。组织校内的学生理论学习社团开展主题研讨会、分享会、宣讲会等活动。适时举办典型经验交流和成果集中展示等活动。

3.进网络。着眼于提升活动的生动性和实效性,立足青年学生网络化聚集交流的实际,充分借助和运用新媒体开展活动。各团总支要抓住五四、七一、十一、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一二·九”运动80周年等重要纪念日以及全国两会召开、开学季、毕业季等时间节点,围绕学习宣传贯彻讲话精神,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相关活动;要注重借助和运用各类媒体和专业机构的既有成果并积极开展合作,同时充分调动发挥基层及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力,加强新媒体的内容供给。学院团委将在官方微博开设学习专栏,实现学习宣传讲话精神的日常化、长期化。

4.进团课。着眼于促进大学生骨干群体将讲话精神学深学懂学透,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通过主题团课、专题培训等方式,引导促进他们努力成为讲话精神的忠实研究者、积极传播者和坚定践行者。

三、推进步骤

1.组织动员阶段(3月):3月中旬各团总支以新学期开学为契机组织开展全院统一的主题团日活动,以此为标志全面启动“四进四信”活动;建立信息报送渠道,及时宣传优秀案例。

2.全面开展阶段(4月至6月):学院全面开展活动,推动支部主题团日、学生理论学习社团研讨分享宣讲会及各级各类团课和培训等活动开展,做好学习宣传讲话精神的内容产品开发和线上线下广泛传播等工作。

3.集中宣传阶段(7月至9月):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集中开展学习宣传贯彻讲话精神的专项活动;以新学年开学为契机,发挥学生骨干、学生组织及理论社团作用,注重面向新生广泛开展活动;进行工作中期总结。

4.活动深化阶段(10月至11月):持续深入开展构建“四进”长效工作机制;开展优秀活动案例、优秀理论成果文章遴选等活动;在媒体平台对优秀文化产品进行集中展示。

5.总结展示阶段(12月):全面总结活动开展情况,对在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通过通报表扬等形式进行鼓励;举办典型经验交流和成果集中展示等活动。

各团总支工作进展请及时报送院团委。有关情况将作为2015年先进团支部评选的重要参考。

【篇二】

按照校团委整体工作部署和北京团市委的相关通知要求,为使广大团员青年和团干部进一步牢固树立对党的科学理论的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进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赖,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决定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四进四信”主题教育。

一、活动主题

四进四信,争做四可青年

二、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按照团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的工作部署,结合中央对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及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意见要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和团学干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首都科学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主要内容

以“四进”为手段,以“四信”为目标,即通过“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团课”,组织开展有形化、经常化的工作和活动,进一步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和团学干部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争做“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四可青年”。

(一)“争做四可青年”主题团日活动

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开展“领会两会精神、争做四可青年”主题团日活动,各学生团支部通过举办读书报告会、学习分享会等活动,深入学习宣传两会精神、政府工作报告,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举办学习讲话精神专题文化作品大赛,通过征集创作青年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系列讲话精神;利用志愿服务活动为契机,组织团员青年广泛开展公益实践活动,在基层的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春的奉献中锻炼成才。

(二)“理论社团集结号”社团文化节专题活动

以“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践行团为依托,整合学院各红色理论教育的资源和力量,在4月-6月期间,各社团举办“理论社团集结号”专题活动。社团内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由相关社团借助学院领航讲坛青年讲坛以及读书交流会等形式、开展专题宣讲会、“反腐倡廉”主题辩论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以及国学文化交流等系列活动,具体任务分配见活动推进表。

(三)“我心中那句党的话”新媒体互动宣传活动

结合五四、七一、十一、“一二·九”运动80周年等重要纪念日和时间节点,依托学院微信公众平台、网络宣传员、网络文明志愿者和共青团微博矩阵的宣传阵地,组织开展“我心中那句党的话”网络互动活动。开辟微博话题讨论,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分享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深远的先进事迹、经典语录和重要论述等,弘扬青春正能量,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国梦的实现努力奋斗。

(四)“讲话精神指引青春成长”团校专项培训计划

将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列入学院团校培训环节,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为团校学员进行专题授课。在团校中开辟专门的学习讨论环节,深入学习研讨讲话精神,加强领会理解。

(五)开展学习宣传讲话精神和纪念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专项暑期社会实践。

结合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习宣讲团深入基层社区、学校,宣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组织纪念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暑期社会实践专项团队,走访老兵、老红军,赴抗战圣地、革命老区,参观遗址、遗迹、博物馆等,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励志成才,报效国家。

四、工作要求

(一)学院各社团、团支部要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做到活动参与和教育引导全覆盖。

四进社区方案 篇4

为扎实推进和深化“四进社区”活动,结合我局实际,现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传播先进文化,普及法律知识,为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为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四进社区”活动,宣传实践公民道德规范,倡导平等、友爱、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邻里互助、团结进步的人际关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三、活动内容

(一)科教进社区。围绕“讲科学生活、建文明社区”的主题,通过举办科普宣传讲座、观看科普录像,宣传科学生活观念,普及科学生活知识,引导社区居民增强科学意识和鉴别能力、破除愚昧思想和落后习俗,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形成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

(二)文化进社区。结合实际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开展经典诵读、读书会、黄河文化讲座等活动,营造社区欢乐、喜庆、温馨、祥和的气氛,丰富社区文化活动,丰富青少年的暑期生活,带动社区群众共同参与,(三)卫生进社区。提供便民利民服务,为弱势群体送医、送温暖活动。普及医疗卫生知识,为残疾人、孤寡老人、下岗职工和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送医送药上门。

(四)法律进社区。通过不同方式,对社区居民进行普法教育。比如发放宣传页、上一堂法制课、配一套法律图书等。通过举办法制宣传教育、法制讲座等活动,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制意识和防范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和防范能力。

四进社区策划 篇5

一、活动介绍„„„„„„„„„„ 3

二、活动流程„„„„„„„„„„

三、活动策划„„„„„„„„„„

四、宣传方案„„„„„„„„„„

五、安全方案„„„„„„„„„„

六、经费预算„„„„„„„„„„

七、活动意义„„„„„„„„„„

附一

„„„„„„„„„„

附二

„„„„„„„„„„ 4 8 8 8 9 9 10

一、活动介绍

●主题:世纪学堂薪火传,志愿服务社区行

●组织部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团总支、学生会

●承办单位:商学院10、11级经济1、2、3、4班

●活动时间:2011年10月31日—2011年11月22日

●活动地点:威海市环翠区朝阳小区

●活动背景:应“十二五”规划和丰富青年学生“四种经历”的要求,建党90周年,以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山东大学建校110周年为契机,学校开展“四进社区”活动,活动采用“高年级带低年级”的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服务威海社区,开展一系列宣讲活动,弘扬红色记忆,山大精神,提高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此同时,开展阳光义工服务活动,深入社区服务居民,锻炼青年学生的信念与提升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目的:服务当地社区,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传播红色思想,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活动简介: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山东大学建校110

周年的背景下,我院开展“四进社区”的活动。我组赴朝阳小区进行专题活动。秉承着“世纪山大,薪火相传”的口号,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服务者的姿态为党和学校献上一份祝

福。

二、活动流程

(活动说明:本活动为持续20天的大型活动,按周分别举行3次主

题活动)

●第一周:10月31日至11月6日开展

开幕式,在朝阳社区召开“发扬红色精神,保护绿色环境“活动,由我校同学讲述红色故事,朗诵红色诗文,演唱红歌等。并在红色精神,奉献精神的引领下,组织同学们同社区居民一起做好社区卫生工作。

●第二周:11月7日至11月13日开展

将老党员请到山大,为老党员展示山大深厚的文化

底蕴。与老党员亲密接触,听老党员为我们讲解革命故事及人生经历,丰富同学们的人生阅历。

●第三周:11月14日至11月20日开展

开展以“世纪学堂薪火传,志愿服务社区行”为主

题的文艺汇演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四进社区”活动闭幕式。组织同学和社区居民联合演出,为党、为山大送上祝福,为社区居民提供一顿文化大餐。

三、活动策划

1、启动仪式

●活动时间:11月6日(周日)上午9点

●前期准备:

1、向社区负责人租借场地。

2、租借服装道具。

3、制作展板,横幅。

4、布置会场。

5、准备红色故事、诗文资料、主持人串词、音乐伴奏等。

6、黑色笔,用于签字。

7、通过校网站、宣传展板进行前期宣传。

8、联系媒体。

●活动开展: 1、9:00同学们和社区负责人在会场就位 2、9:05主持人致开幕词 3、9:10活动总负责人宣布活动开始并致辞4、9:15社区负责人致欢迎辞5、9:20同学代表讲话 6、9:30同学开展红色诗文朗诵、歌曲演唱等表演 7、9:50主持人致结束语。8、9:52同学和社区居民一同在横幅(或专门制作展板)上签字 9、10:00~11:30组织同学们义务为社区搞好卫生工作。●后期宣传 :

1、及时写通讯发送至校网站,利用展板展览活动成果。

2、将相关通讯发送至各大媒体。

3、将活动视频送到校电视台播放(情况允许的话)。

2、展示山大风采

●活动时间:11月12日(周六)上午9:00

●活动简介:将老党员请到山大,向老党员展示山大的风采。

●前期准备:

1、联系社区负责人,确定可以来山大的老同志。

2、同相关居民取得联系,作相应准备

3、做好同学们的组织、分工工作。

4、做好活动行程安排

5、通过校网站、宣传展板进行前期宣传。

6、联系媒体。

●活动开展: 1、8:00同学们到社区接老党员来山大。向老党员展示山大风采。2、9:00请老党员为同学们讲革命故事及人生经历。

3、11:30活动结束,同学们送老党员抵达社区。

●后期宣传:

1、通过校网站、宣传展板进行前期宣传。

2、联系媒体。

3、将活动视频送到校电视台播放(情况允许的话)

3、“世纪学堂薪火传,志愿服务社区行”文艺汇演

“四进社区”活动闭幕式

●活动时间:11月20日(周日)上午8:30

●活动简介:在开展一系列活动后“四进社区”完满落幕,为

纪念这次活动,同时扩大其影响力,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特举行文艺汇演,通过各具特色的节目为党和山大送上祝福。同时娱乐小区居民,发扬奉献精神。

●前期准备:

1、舞台搭建、布置

2、节目准备(包括主持人串词、音乐伴奏)

3、服装、道具租借

4、准备横幅、展板。

●活动开展: 1、9:00同学们携带相应设备在演出场地集合2、9:10各班按事先安排布置舞台3、9:30活动开始,主持人致辞4、9:35社区负责人致辞5、9:40节目表演开始 6、10:20开展小游戏,同居民互动(20分钟)

7、10:40同学们和社区居民共同表演节目8、11:20主持人致闭幕词,活动结束,整理会场 ●后期宣传:

1、通过校网站、宣传展板进行前期宣传。

2、联系媒体。

3、将活动视频送到校电视台播放(情况允许的话)

四、宣传方案

●制作横幅

●制作展板将活动内容以图片的形式向社区和学校宣传

●利用社区广播向社区居民讲解“四进社区”活动,鼓励大家积极参与

●利用网络,通过在校园网和该社区网站制作相关网页进行宣传

●组建宣传小分队,深入社区,通过沟通交流来宣传我们的活动,鼓励大家积极参与

五、安全方案

●制作<<四进社区紧急事件预案>>见附一

●制作<<四进社区安全知识手册>>见附二

六、经费预算

●车费:100*3=300元(四进社区每次50人左右,来回公交费100元)

●油印费:30元 ●横幅:30元

七、活动意义

●经济效益:展现社区风采,改善社区环境,吸引资金投资进

行社区建设。

●社会效益:大学生弘扬了志愿精神,加深了对社会的理解,增强了社会责任感,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社区和学校之间的感情得到进一 步的加深。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提升学校在群众中得形象,在服务社会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互利双赢。

●媒体效应:吸引媒体的关注,在展现社区风采的同时,提高

社区知名度。

附一:

四进社区紧急事件预案

安全第一是四进社区的首要原则,各小组务必把安全问题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认真学习安全守则,深化安全意识,尽最大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在四进社区活动中,安全问题一旦发生,为及时、妥善处理各种突发紧急事件,限制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内,使负面影响和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特此制定此紧急事件预案。各小组务必根据实际情况,以此预案为蓝本,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预案。

本预案所处理的紧急事件是指:四进社区过程中涉及活动同学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发事故。主要包括:交通安全事故,火灾,遭到不法分子伤害和其他意外伤害事故。

一、基本原则

1、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最有利于减轻负面影响的处理

2、及时逐级上报,保证与学校保持动态联系

二、紧急事件处理措施

1、报告措施和流程

(1)凡在实践过程中发生紧急事故,有人员受伤较严重的,在做简单的应急处理后,及时拨打120,予以抢救;凡遇到的紧急事故,涉及不法分子伤害的,应在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2)遇到任何突发事件,负责人在第一时间通知辅导员和团总支组织部工作人员,保证学院第一时间得知有关消息,以便给予及时支持。

(3)完成上述报告过程后,同时第一时间通知当事人学生家长。

2、快速反应

紧急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小组成员应保持冷静,统一听从负责人工作安排。小组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按照实际情况做出有效第一反应,尽快启动相关的安全预案,制定有效解决措施,并对相关人员进行相应的明确分工,保证小组有条不紊地进行紧急事件处理。根据情况需要,向社区地公安机关、医院等有关机构寻求帮助。

小组负责人应保证与辅导员或校方工作人员保持始终动态沟通,以便学院及时了解事件处理进展情况,并给予支持帮助。

小组其他负责人要及时收集与突发事件有关的相关证据,以便后期进行责任认定和善后处理。

小组成员在进行事故处理过程中,务必注意自身安全,避免新的安全事故发生。

3、善后工作

紧急事件处理基本完成后,小组全体成员应召开相关的事故分析会。客观分析事故发生原因,理顺事故发生过程。并书面填写紧急事故处理表

附二:

四进社区安全知识手册

四进社区活动以“安全第一”为原则,所有活动的开展,必须以保证参与同学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为前提。安全工作是四进社区活动中的头等大事,任何活动不得违反这一原则。所有参加活动的人要严格遵守活动纪律,不单独随便

行动,遵守严格作息时间,按时休息,服从负责人统一安排。参加四进社区活动的所有成员必须认真学习安全知识手册,在活动中始终把安全问题放在活动的首位。

一、乘坐机动车应该注意什么?

1)乘坐公共汽(电)车,要排队候车,按先后顺序上车,不要拥挤。上下车均应等车停稳以后,先下后上,不要争抢。

2)乘车时不要把头、手、胳膊伸出手窗外,以免被对面来车或路边树木等刮伤;也不要向车窗外乱扔杂物,以免伤及他人。

3)乘车时要坐稳扶好,没有座位时,要双脚自然分开,侧向站立,手应握紧扶手,以免车辆紧急刹车时摔倒受伤。

4)乘坐小轿车、微型客车时,在前排乘坐时应系好安全带。

二、如何避免社交中的冲突?

1)在与外人交往过程中,时刻注意行为礼貌,时刻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语、行为,避免言语不当造成的冲突

2)理智化解交往过程中产生的误会,避免误会恶性发展

3)各团队一定要充分了解实践地的生活习惯,尊重实践地群众的生活习惯 4)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践的同学,一定要充分了解该民族的民族习惯,在交往中时刻尊重少数民族民族习惯

5)在交往过程中,如不慎影响到他人正常生活或侵犯他人生活习惯,应以真诚的态度向他人道歉,防止矛盾恶化。

三、骨折了怎么办?

1)使患者平卧,不要盲目搬动患者,更不能对受伤部位进行拉拽、按摩。检查受伤部位,及时就地取材选用树枝、木板、木棍等,对受伤部位进行固定,防止伤情加重。

2)没有用于固定的物品时,对受伤的上肢可以用手帕、布条等悬吊并固定在其胸前,下肢可以与未受伤的另一下肢捆绑固定在一起。

3)开放性骨折(即骨折处皮肢或粘膜破裂,骨头外露),要注意保持伤处清洁,防止感染。

4)做完应急处理后,立即送往医院救治,要注意运送途中不可碰撞受伤部位。

避免人为加重伤情。

四、流血不止怎么办?

1)四肢或手指出血,应该马上用一块干净的纱布或较宽的干净布条将伤口紧紧地包扎住,如有条件,最好洒一些云南白药在伤口上再包扎。

2)如果是鼻子出血,可以把头抑起,用手指紧压住出血一侧的鼻根部,一直到不出血为止。如果有干净棉球,可以把棉球塞进鼻孔里压迫止血。另外,可以用冷水浇在后脑部,这样会使血管收缩,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五、受了外伤怎么办?

受了外伤,比较严重的,需要送医院诊治。比较轻微的,可以按照下述方法来处理:

1)出现伤口并且出血的,需要清洗伤口并擦涂消毒、消炎的外用药,如消炎粉、红药水、创可贴等。此外还要注意:保持伤口局部的温暖。

2)保持伤口干燥;可多吃鸡蛋、瘦肉、豆类、乳类等蛋白质含量多的食品;适当服用维生素C或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合理换药,保持清洁。这样做,有利于伤口的痊愈。

3)肌肉、关节、韧带等扭伤的,不能立即按摩或热敷,以免加重皮下出血,加剧肿胀。应当立即停止活动,使受伤部位充分休息,并且冷敷或用冷水浸泡。待24小时至48小时以后,皮下出血停止再改用热敷,以促进消散瘀血,消除肿胀。

六、意外事故处理及办法:

 晕厥:劳累、疲劳、饥饿等原因所致晕厥,可令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病情紧迫,此时可用拇指捏压患者的合谷穴(虎口中)持续2~3分钟,可望苏醒。

 头痛:一般的头痛,患者自己可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压至胀痛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2~3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 胃痛:胃痛时,用双手拇指揉患者的双腿足三里穴(位于膝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持续3~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或消失。

 便秘:便秘者在大便时以左手中指压左侧天枢穴(位于肚脐旁开2寸处),至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1分钟左右,可望有便意,然后屏气,增加腹

压,即可排便。

 哮喘:用大拇指指端,在患者一侧鱼际穴处用力向下按压,并作左右方向按揉,3分钟可见效。

 鼻出血:旅游时有人偶然发生鼻出血,可迅速掐捏右足跟(踝关节与跟骨之间凹陷处)左鼻孔出血掐捏右足跟;右鼻孔出血掐捏左足跟,便可止血。或用冷水浇湿毛巾或纸巾覆盖其鼻梁。

 晕车:调换到晃动轻微的位置,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解开衣服,想吐时以吐出为好。可吐入塑料袋中。晕车有相当一部分是心理因素引起的,所有要尽量分散晕车者的注意力,必要时也可以服用药物来防止。

 狗或猫咬伤:被咬后应迅速用净水涂肥皂冲洗干净,包上纱布再去医院检查。被狗咬伤的伤口,容易化脓,所以必须进行彻底的伤口处理,及时注射疫苗。鹦鹉的排泄物会引起感染,出现持续的淋巴肿、发烧等,应去医院治疗。

 被蜜蜂、黄蜂等蜇伤:蜇伤后伤处会出现肿胀、水疱,局部剧痛或搔痒,甚至出现头痛、恶心、烦躁、发烧等症状。被蜂蜇伤可以采取如下做法:

l.不要紧张、保持镇静。

2.如有毒刺蜇人皮肤,先拔去毒刺。

3.清洗伤口,最好用肥皂水、食盐水或糖水。

4.被黄蜂蜇伤的,可以用食用醋涂在患处。

 现场止血法

直接压迫止血法: 在野外发生意外伤害,如果伤口不大且为表浅,血液流出速度缓慢,可直接用干净柔软的敷料或手巾压在伤口上止血。若此法无效,再改用其他止血方法。

指压法:在现场急救中最快速、最有效的止血法是指压动脉止血法。此法根据人体主要动脉的体表投影位置,用单个或多个手指向骨骸方向加压,以压闭动脉来止住伤口的大量出血。指压止血只要摸准位置,压迫力度够,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止血效果。此法的缺点是效果有限不能持久,但是在发生大出血时能为寻找急救材料或使用其他止血方法赢得时间。

七、病发和事故的现场处理要点:

 帮助病人保持最舒服的姿势,以减轻痛感。

 移动病人不要勉强硬搬,可以叫人帮忙,要小心、协调。

 让病人躺倒或移动时,注意不要加重病情。

 对意识清楚、脸色正常者,注意保暖,垫低枕头,找平坦的地方,让病人躺倒。

 脸色正常者,只要盖棉毯保暖就行。意识清楚,无休克症状者,可让病人保持原有姿势,不宜多搬动。 对感到心脏,胸部痛苦的病人

 用棉被垫在病人背后,让病人呈平卧姿势。面朝椅背坐下,让脚伸出,头搁在坐椅背上,这一姿势可以帮助减轻呼吸困难。

 对脸色异常、有休克症状、下肢出血的病人用棉被垫高下肢部。

八、如何正确拨打120

四进四信 篇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习总书记把社会主义五百年划分为那几个阶段?

第一个时间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是一五一六年英国人莫尔发表的《乌托邦》一书。这本书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的悲惨景象,同时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此后一直到十九世纪上半叶,有影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还有德国农民战争领袖闵采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英国掘地派运动领袖温斯坦莱、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等人,其中最重要的是十九世纪初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部基础,论证未来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对未来社会提出一些积极主张和有价值的猜测。但是,他们的共同局限是唯心史观,无法找到实现其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和社会力量。

第二个时间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九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状况,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并把社会主义思想置于这两大理论基石之上,从而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和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一般特征作了科学预测和设想。当然,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主要是理论上的,至于如何付诸实践,还有待后人来解答。

第三个时间段,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二十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领导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十月革命胜利后,究竟如何搞社会主义,也没有先例,列宁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艰辛探索。针对一九一八年下半年到一九二一年春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暴露出的问题,列宁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了深刻调整。

第四个时间段,苏联模式逐步形成。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了实行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指令性计划经济、权力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不尊重经济规律等,随着时间推移,其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困境,苏联和东欧国家也想进行一些调整,但在西方等各种势力强大攻势下,这种调整偏离了正确方向,终于导致****年东欧国家先后发生剧变,一九九一年苏联解体、苏共解散,使世界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曲折。

第五个时间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是第二个在一个大国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但是,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刚开始,我们只能学习苏联经验,但在实践中我们党很快就察觉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主要标志,我们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自己新的重要认识。在后来的实践中,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很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没有得到贯彻落实,甚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全局性、长时间严重错误,使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历程中遭到严重挫折。尽管探索艰辛坎坷,但我们党取得的积极成果是极其宝贵的,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六个时间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提出进行改革开放,并明确提出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一九八二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发出响亮的号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过实践探索,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习总书记从那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一:一是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是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从而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三是要深刻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就是要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国家强盛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我们要紧紧扭住这个总任务,一代一代锲而不舍干下去。

四是要深刻领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进一步回答了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怎样才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问题。抓住了这些基本要求,就能更好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五是要深刻领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答案二:一是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二是必须顺应世界大势;三是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四是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五是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4、习总书记为什么要提出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大陆在49-76年一直在进行阶级斗争,人民深受其害,经济停滞不前,所以要开启改革开放,激活潜能和活力。现在大陆虽然经济总量上去了,但是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枯竭、经济质量一般、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国家稳定和人民满意,国家必须进一步改革开放,提高经济质量、改善环境问题、提高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充分利用世界资源、缓解社会矛盾,维护政党执政的合法性。中共十八大的顺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这种丰富和发展主要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地位更加突出,实际上已经被当作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作出了新的概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有了新认识;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把依法治国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逐步深化。

5、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关系?

第一,如果没有一九七八年我们党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面临严重危机。同时,如果没有一九四九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

第二,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的许多正确主张,虽然当时没有真正落实,改革开放后得到了真正贯彻,将来也还是要坚持和发展的。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第三,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推向前进。

6、总书记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请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中国梦”的重大意义? 第一、“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第二、“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第三、“中国梦”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道路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成就“中国梦”,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程。

7、如何理解中国梦的历史主体问题?

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认真贯彻落实这一原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观点,时刻围绕一个中心———“人民”,始终坚持着一种行为———“为人民服务”。1992 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时讲到:“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在当代中国,实现中国梦,就是要把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且要把这一原则贯彻始终。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可见,广大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和依靠力量。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不仅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最终意义上影响和决定着中国梦的实现,而且还以主力军的角色直接参与推动中国梦的实现。人民群众进行历史性创造的过程,始终是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过程,是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新的选择过程。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就是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过程,一方面,不仅包括尊重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而且还包括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所显示的智慧、创造和发挥的作用等等,另一方面,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不仅包含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也包含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总之,国以民为基,党以民为本。只有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亿万群众更加信心百倍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8、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9、总书记对青年寄予厚望,请结合总书记关于“青年与中国梦”的一系列讲话,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使“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实现自己的出彩人生?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更是广大青年及大学生的梦,中国梦与大学生的成才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在人才,大学生作为中国发展的后备军和主力军,未来中国梦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广大大学生的发展及成才。当代大学生必须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深刻认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我们每个人紧密联系;必须认识到作为当代大学生应继承中华民祖的奋斗精神,励志刻苦学习,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一)对于大学生来说中国梦是实现自身全面发展、成为中国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作为当代大学生,当下最关键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做到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责任意识、勇于担当的复合型人才,把自身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中国梦就是培养自己的才能。历史证明,广大青年学子的命运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坚持艰苦奋斗,培养自身知识文化水平,掌握科学基本理论和技能。让知识通过实践作用于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三)对于大学生来说,中国梦是培养自身创新精神的梦。个人及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勇于挑战,着力培养敢于创新、善于成事、勇于面对困难和失败的进取精神和不断创新、奋斗的探索精神。

四、当代大学生如何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在实现中国的同时怎么完善自身综合素质。建设富民强国的美丽中国是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关键。中国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需要广大青年学子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勇做时代的先锋,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现阶段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关键时刻,在各行各业需求大量的优秀专门人才。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做到:

1、努力学习勤奋刻苦,善于合理利用学习时间,在学习中起表率作用。

2、增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修养。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讲政治道德、讲礼貌,提高自己 的思想修养和理论水平。

3、注重带头作用,我们应当志存高远,心存澄洁。

4、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10、如何认识和理解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意同各国人民在实现各自梦想的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正是秉持着和平发展的理念,中国不断向世界各国作出清晰表达: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意同各国人民在实现各自梦想的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习近平主席出访坦桑尼亚时发表演讲指出:“13亿多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0亿多非洲人民正致力于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中非人民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相互支持和帮助,努力实现我们各自的梦想。”习近平主席在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时指出:“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世界各国人民都提出过自己的美好梦想。这些梦想虽不完全相同,却彼此相通。这些在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所提出的梦想,一方面展现出各自文化与发展道路的独特性,从而使彼此的梦想有所区别;另一方面又展示出人类共同致力于推进文明发展进步的共通性。世界各国虽然选择了不同的实现梦想的路径,但最终都是追求人的平等和幸福这一终极目标。可以说,中国梦正是在与其他国家人民美好梦想的相互联系与交织中,共同构筑起美好世界的灿烂图景。

中国梦在吹响中华文明复兴号角的同时,也开启了人类共圆世界梦的崭新时代;中国梦的实现,必将进一步拓展世界人民通往理想彼岸的道路

全球化时代中,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对世界各国先进经验的学习与借鉴。我们在畅想并致力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不仅需要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沟通、对话,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互信,同时也需要通过合作、互补,共同构筑起一个既符合中国自身利益,又符合世界各国和人民利益、愿望的世界梦,由此也为中国梦的实现营造一个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我们应当推进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离开和平安宁的外部环境,离开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国梦都是无法实现的。需要指出的是,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不应当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中国所致力追求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与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是相互联系、彼此互通的。一方面,我们不断推进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打牢物质基础、精神基础、思想理论基础,这样,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在客观上为世界梦的实现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共同致力于追求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也会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和平安宁的外部环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需要中国。中国梦是追求和平发展的梦想,也希望通过尊重各国特性,保持文化多元,推动双赢合作,来最终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中国所致力追求的世界梦,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促成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国际关系新体系,努力推动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实现。中国的和平发展,将打消世界对中国作为大国崛起的疑虑,使中国成为促进世界和平的更加积极的因素。中国梦不仅是引领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旗帜,同时也是推动实现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美好梦想的长久动力。在吹响中华文明复兴号角的同时,中国梦也开启了人类共圆世界梦的崭新时代。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必将进一步拓展世界人民通往理想彼岸的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既是我们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觉和自信。

1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建设”到“建成”,意义是什么?

1、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表明了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成立90多年来的一切奋斗牺牲,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改革开放的重大转折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无不体现着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的不懈追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十八大报告与时俱进,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我们党对时代的庄严承诺、对全国各族人民的庄严承诺,也必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共同努力。

2、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彰显了我们党的坚定决心。从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建设小康社会起,历经 10年的发展,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各种风险考验,我们党带领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在战胜困难中前进,在励精图治中发展,战胜了非典、金融危机、汶川地震等重大危机和灾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谱写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篇章。可以说,正是这些“建设”小康社会的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十六大的“全面建设”到十八大的“全面建成”,一字之差、一字之变,彰显了我们党带领人民建成小康社会的的坚定决心,同时意味着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党将集中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坚定不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更大的决心去改善民生、增加人民收入,让更多的改革成果惠及普通民众,让全体人民共享“建成”小康社会的丰硕成果。

3、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展现了我们党的必胜信心。“建设”只是一个过程,“建成”才是最终结果,敢于把“建设”变成“建成”,一字之差,在彰显决心的同时,更是信心的展现。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小康社会不是我们的目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这种信心,源于十六大以来10年中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源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源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更源于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指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充分保障。正如报告中所说: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12、打造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是什么?

文化是一民族的血脉,只有将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用文化软实力来捍卫自己的文化地位。利用文化优势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面对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面对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一是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保障;二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实现文化跨越发展;三是要继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传统文化吸引力;四是要在文化交往中发挥文化的作用,让中国文化走出去。通过以上四大举措,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努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1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国际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面临的国际机遇

一是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

二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利因素增加。

三是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加快发展的条件更多。

四是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我国提升国际话语权面临新的机遇。面临的国际挑战

一是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内难以明显好转。二是全球各领域全方位竞争日趋激烈。三是国际金融商品市场可能持续动荡。

四是我国周边环境中的战略压力和地缘政治风险有所突出。

1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国内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面临的国内机遇

一是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更加巩固。二是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三是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四是制度优势日益明显。面临的国内挑战

(一)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

(二)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

(三)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四)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

(五)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1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总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具有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的作用。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党的十八大报告讲建党100年的目标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阶段性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战略布局层面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进一步提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统领,体现了中国人民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和新的历史阶段的奋斗方向,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

2.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发挥引领作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与当前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四个全面”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作为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整个战略布局的中心,是其他三个全面的引领,内含着对三大战略举措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战略目标、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战略目标。如果偏离这一目标,三大战略举措就会失去方向和意义,也会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因而难以推进下去;三大战略举措实施不利,战略目标就难以实现。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体现的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足以展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1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有哪些?

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把握好几个关键问题,抓好几个关键环节。1.要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心环节是经济的健康发展。适应经济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2.人才是第一资源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第一动力。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3.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战略支撑

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坚定不移创新再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政策环境建设;加强科技开发合作。4.农村发展要迈出新步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增收,关键是改善欠发达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5.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17、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大学生应该如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充分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了这个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这是一个振奋人心,鼓舞斗志的奋斗目标。

二、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提高个人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正日新月异的发展。大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能更好的融入党的集体,学习党的思想,成为构建小康社会的主力军。

三、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培养和谐思想观念

好的校风,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和前提,是学习的有力保障。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同学关系,更需要建立诚信、文明的作风。在和谐的校园环境里,大学生才能学习更全面的知识,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四、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做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品质。在大学校园里,不畏困难,勇于创新,敢于吃苦,坚持艰苦奋斗,才是大学生应该保持的良好品质,以文化来丰富自己,以知识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五、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正确的思想意识

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和责任感。在多种文化思潮激烈碰撞的时代,社会主义高校要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需要用科学的思想理论进行指导。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思想无疑应作为主流意识加以宜传,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程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下,也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宣传和深化教育。

六、积极参加以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

根据所学知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基层,宣传党的理论方针,弘扬先进的文化技术,以党的正确领导为核心,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的我们,应该站在发展建设的前沿,为建设小康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肩负起民族的重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点要求”努力奋斗。

18、现阶段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总书记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全面深化改革现实意义的理解。

第一,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回顾35年改革开放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没有改革开放,我国不知还要在封闭半封闭和停滞不前的状态下徘徊多久.深深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决不能停顿,更不能倒退.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并自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反复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进.这必将开启我国新一轮改革浪潮,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未来7到8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全面提升,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涉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涉及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这些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第三,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问题,社会矛盾多发易发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等等.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旺盛活力。

19、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需要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性的认识,请结合所学,谈谈怎样把握其中的内在规律。

答案一: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的关键就在于处理好其中的各种关系,以使各项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总书记在总结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围绕如何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和方法论,这是我们实施全面深化改革的智慧宝库。

(1)在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关系中全面深化改革。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根据,二者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解放思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导和精神动力,实事求是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基。要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这就是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做到在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上的实事求是;在实事求是的过程中,以改革实践的新经验和对规律的新认识,不断实现思想的新解放。

(2)在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关系中全面深化改革。一是整体推进。各项改革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每一项改革又是由一系列因素构成的系统,必须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二是重点突破。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多种问题,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主次之分,在当前全面改革中,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求得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推进。三是把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统一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以整体推进改革的视野来谋划和实现重点突破,以一个个重点突破实现改革的整体推进,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3)在处理好全局和局部关系中全面深化改革。“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每一项改革既要考虑局部的具体情况,更要从大局出发,从全局上来统筹谋划。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防止局部和眼前合理却不利于全局和长远的情况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任何举措,都要从全局看问题,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真正符合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

(4)在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关系中全面深化改革。顶层设计是提出改革系统方案;摸着石头过河是用先行探索,取得改革的经验教训,从实践中得真知,这两者是辩证统一。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的基础上来谋划。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在现实中,推进改革,往往先选择若干农村、城市、企业进行试点,然后及时总结成功经验,从全局的高度,统筹协调,制定规划,整体推进。

(5)在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关系中全面深化改革。胆子要大是对改革的勇气和战略上的要求,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是对改革的具体实践和战术上的要求,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二者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我们,一是在改革问题上要敢试、敢闯、敢干;二是要重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遵循量变质变规律,渐进地、稳步地推进改革;三是把二者结合起来,坚持从实际出发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积极稳步地全面深化改革。

(6)在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中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全面深化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关系。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动力。发展是硬道理,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改革的直接目的,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中国的大局,是硬任务。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做到扭住深化改革这个主题、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保持社会稳定。答案二:把握规律是一个认识过程,根本的方法是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的着力点,一是下大功夫总结和运用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从学习历史中发现规律。二是下大功夫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从洞察趋势中把握规律。三是下大功夫了解党内外对改革开放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从集思广益中认识规律。四是下大功夫了解地方、基层和群众在改革方面做的有益探索,从改革实践中提炼规律。

事物是矛盾体,规律表现为矛盾的规律,即处理矛盾关系的规律。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二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三是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四是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是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要稳中求进、稳中求变。五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要在保持改革发展稳定的均衡点上展开,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20、针对当前改革,社会上有些意见和建议偏于极端,一些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借机制造舆论、混淆视听,把改革定义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请结合总书记的相关阐释,反驳这一错误观点。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意见和建议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但也有些意见和建议偏于极端。一些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也在那里摇旗呐喊、制造舆论、混淆视听,把改革定义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对此,总书记同志鲜明地指出:这是偷换概念,曲解我们的改革,他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我们要洞若观火,保持政治坚定性,明确政治定位。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历来是全面改革。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的。我们不断推进改革,是为了推动党和人民事业更好发展,而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声”,不能把西方的理论、观点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面对复杂形势和各种风险考验,我们既要有冒的勇气、闯的劲头,又要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应该改又能够改的坚决改,不应改的坚决守住。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有领导有步骤推进改革,不求轰动效应,不做表面文章,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

21、简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2、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需要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性的认识,请结合所学,谈谈怎样把握其中的内在规律。

把握规律是一个认识过程,根本的方法是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的着力点,一是下大功夫总结和运用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从学习历史中发现规律。二是下大功夫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从洞察趋势中把握规律。三是下大功夫了解党内外对改革开放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从集思广益中认识规律。四是下大功夫了解地方、基层和群众在改革方面做的有益探索,从改革实践中提炼规律。

事物是矛盾体,规律表现为矛盾的规律,即处理矛盾关系的规律。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二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三是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四是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是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要稳中求进、稳中求变。五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要在保持改革发展稳定的均衡点上展开,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23、为什么要全面从严治党?

(1)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对我们这样一个有八千五百多万党员、在十三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总书记指出:“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2)政党作为一种为实现特定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政治组织,自身建设和管理的好坏,决定着其生存和发展。这些年来,世界上一些老牌执政党衰败落伍、丢权垮台的教训极为深刻。无产阶级政党作为工人阶级实现其伟大历史使命的先进部队,更应高度重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肩负起历史使命。

(3)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经验。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时,把党的建设作为三大法宝之一提了出来。九十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成功地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就在于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持和发展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事业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

(4)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肩负着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相比,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组织建设状况和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作风,都还有不小差距。一些干部得过且过,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不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一些党员干部作风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严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漠然置之,甚至欺压群众、侵害群众利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较为普遍地存在,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不仅大案要案时有发生、令人触目惊心,而且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现象较多存在。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觉。

(5)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而不能自满,决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只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才能更好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更好战胜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二〇一三年七月,总书记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谆谆告诫全党,“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这体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体现了把党建设好,确保党永远不变质、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的坚定决心。

24、如何全面从严治党?

(1)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对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总书记有个形象的比喻:“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他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从严管党治党,首先就要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

(2)培养和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从严管理干部。

(3)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从严管党治党。从制定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整治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到整治“会所歪风”;从狠刹“舌尖上的浪费”,到禁办奢华晚会„„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大振。(4)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腐败是社会毒瘤,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致命风险。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反腐倡廉建设,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坚决的态度重拳反腐,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二十多名省部级高官相继落马,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被严肃查处,让全党全国全社会感到了变化、看到了希望,树立了党的权威、赢得了群众信任。

(5)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我们党有八千五百多万党员,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执政,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就没有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大大削弱,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就会大大削弱。

25、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同志首次把党的建设比作“伟大的工程”,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先后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此基础上,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是对党的建设工程的新设计、新谋划。“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建设工程”都是一方面强调了党的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另一方面强调了党的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党的建设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全面从严治党”之“全面”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是对党的建设系统性、整体性的体现。

26、如何从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对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总书记有个形象的比喻:“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他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从严管党治党,首先就要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首先就要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这生动反映了崇高信仰对共产党人的巨大激励和鞭策作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任何一名在党旗下宣过誓的共产党员都必须铭记,为了理想信念,就应该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27、如何从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从严管理干部。夯实基层组织、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怎样是好干部?二〇一三年六月,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信念坚定,党的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不动摇。为民服务,党的干部必须做人民公仆,忠诚于人民,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勤政务实,党的干部必须勤勉敬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益求精,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敢于担当,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清正廉洁,党的干部必须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怎样成长为好干部?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从干部自身来讲,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要勤于学、敏于思,提高思维能力,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打牢履职尽责的知识基础。要加强实践,经风雨、见世面,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从组织培养来讲,就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 加强宗旨意识、公仆意识教育。

28、如何从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我们党有八千五百多万党员,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执政,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就没有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大大削弱,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就会大大削弱。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一个政党如果没有政治纪律约束,允许党的组织和党的重要干部在政治主张、政策主张上各有一套、我行我素,允许广大党员在政治上行动上与党离心离德、为所欲为,这个党就不可能有号召力影响力战斗力,在政治上就没有作为。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明党的纪律,还必须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政党,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党内生活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组织观念薄弱、组织涣散就是其中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增强组织纪律性,必须切实增强党性,切实遵守组织制度,切实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执行组织纪律。要强化党的意识,强化组织意识,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

29、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十六字方针之间,有什么内在逻辑关系?

法治理念是法治发展的内在动力。作为法治实践的产物,法治理念是与一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分不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为指导,立足当代中国国情,借鉴和吸收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和凝练而逐渐确立和发展起来的。从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到提出并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基本方略,到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再到提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制社会一体推进,贯穿其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正是对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回答。因此,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历史脉络,深刻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及逻辑关系、特征与价值,努力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培育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重大的实践意义。30、如何理解总书记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

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署、采取切实措施、迈出坚实步伐。

31、我国的国家宪法日是指哪天?设立国家宪法日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12月4日。

其意义在于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各类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奠定基础。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32、结合中国全面依法治国实践,解读总书记引用的古训“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答案一:卢梭曾经说过,“规章只不过是穹隆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隆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管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如何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这就需要像这句古语一样,让“奉法者强”。作为领导干部和立法、司法、执法者,一定要首先在实践中贯彻法治思维,做到知行合一、铁面无私。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群众的法治信仰,就是建立在这种“守法者得利,违法者受罚”的司法、执法过程中,建立在这种管用有效、已定必行的法制体系上。

答案二:“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尤其强调“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法律体系必须随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

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的习近平讲话要求,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制化。

在加强立法方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和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各有对应的工作职责。习近平指出,前者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通过完备的法律推动宪法实施,保证宪法确立的制度和原则得到落实;后者要抓紧制定和修改与法律相配套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保证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

“完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坚持立改废并举。”2013年2月23日下午,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要求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同时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和程序,使法律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担任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阐释“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这一论断。

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习近平在山东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有序推进改革,该中央统一部署的不要抢跑,该尽早推进的不要拖宕,该试点的不要仓促推开,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不要急于求成,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

2014年9月5日,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上指出,要加强重要领域立法,确保国家发展、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把发展改革决策同立法决策更好结合起来。

此外,记者统计发现,在迄今为止召开的五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作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至少3次提及“立法与改革”的关系。

2014年2月28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习近平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第五次会议上,习近平两次提出要处理好改革与相关法律立改废的关系。在后一次的会议上,他指出,改革所涉及的法律法规立改废及试点工作所需法律授权问题,要与立法部门主动衔接,相向而行、同步推进。

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工作卓有成效。但随着反腐败走入深水区,加强反腐败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习近平看来,反腐也要于法有据。

“要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在学者看来,依法反腐、制度反腐是治理腐败的治本之策,这一提法或意味着中央将推动反腐败法的制定。

33、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是什么?

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必须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34、简述习总书记系列讲话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立场。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即“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坚定的政治信仰、真挚的为民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再次重申了这一根本立场。

一、坚定的政治信仰

(一)理想信念是“三观”问题的“总开关”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

(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二、真挚的为民情怀

(一)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

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执政之基、智慧之根

(二)群众观的前提是倾心于民

(三)群众观的核心是谋利于民

三、强烈的历史担当意识

(一)交好棒: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已经写下精彩的篇章

(二)接好棒:要续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 1.讲话反复强调要接好历史的接力棒 2.领导干部要勇担重任,反对不作为 3.青年学生要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35、简述习总书记系列讲话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一)物质第一性的观点与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1.世界的物质性与一切从实际出发 2.中国共产党是实事求是的党 3.坚持实事求是,要做到“四个就要” 4.务实的思想作风

(二)联系的系统性观点与牢固树立全局观 1.坚持联系的系统性,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本领 2.坚持“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的全局意识

(三)矛盾的特殊性观点与中国坚持走自己的路 1.坚持矛盾观点,强化问题意识

2.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

3.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 4.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四)实践决定认识的观点与解放思想 1.发展永恒、创新无限

2.理论创新源于实践发展,理论创新引导实践创新 3.解放思想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前提

36、简述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坚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一)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观点与大力发展生产力

(二)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观点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1.社会存在决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个没有变”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意识形态领域中贯彻“两个巩固”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观点与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四)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与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37、从唯物史观角度阐释习总书记关于“两个巩固”的讲话内涵。

(1)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即物质生活决定社会意识即精神生活,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2)总书记“两个巩固”讲话是在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发表的。在讲话中他强调指出,“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变,也不能变。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全局出发,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根本任务最集中最鲜明的概括,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开辟了新境界。

(3)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式,对社会存在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确立并非偶然,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进步需要的科学理论。目前,马克思主义受到严峻挑战:无论是思想理论还是现实领域,巩固其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都已刻不容缓。同时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只有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国家和民族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8、举例说明习总书记系列讲话蕴含的科学方法。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如何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体现出了深刻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并对做好新时期的调研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务实的工作方法和高超的领导方法。

一、科学的思维方法

1、善于用战略思维规划问题

战略思维是指主体对关系事物全局的、长远的、根本的重大问题的谋划、分析、综合、判断、预见和决策的思维过程。战略思维的基本内涵是战略整体观或全局观。

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战略思维要求:全面角度、长远眼光、整体把握。

习系列重要讲话,总是善于从全局角度、以长远眼光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体现出恢宏的战略思维。

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有总体设计和总体规划,要加强顶层设计,增强改革措施的系统性、协调性,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

习关于国内外形势、关于改革、关于依法治国等的讲话都体现了整体的理念。

2、善于运用历史思维审视问题

历史思维是根据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经验来理解历史,观照历史,展望未来的思维观点和思维方法。历史思维能力,就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习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真正做到了正确看待历史,尊重历史而不是割裂历史。“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

3、善于用辩证思维解决问题 第一、坚持“两点论”

第二、同时又坚持“重点论” 第三、始终坚持“转化论” 第四、体现了“系统论”

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习系列讲话中充分体现了对辩证思维的运用。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习强调我们既要善于全面思考,又要善于突出重点,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关于如何处理各国的关系方面,指出,“各国交往频繁,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与和平谈判,妥善解决矛盾分歧,维护相互关系发展大局。”要着眼各国共同安全利益,从低敏感领域入手,积极培育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为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反对以邻为壑、损人利己。

4、善于用创新思维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创新就是破除与客观规律进程不相符合的旧观念、旧理论、旧模式、旧做法,发现和运用事物的新联系、新属性、新规律,更有效地进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

创新思维就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

创新思维能力是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开拓创新的一种能力。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新成果。

创新思维的内容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军事创新四个方面。

5、善于用底线思维把握原则问题

所谓底线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和立场,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就是要善于找到短板,守住底线,防患于未然。强调作决策、办事情要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底线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原则性,即在原则面前毫不退让,坚守根本立场,并坚持到底。

今天,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最考验领导干部勇气与智慧的,就在于能不能看到“坏处”、会不会解决“难处”、敢不敢争取“好处”。在改革中坚持底线思维,也要防止另外一种倾向,即由于担心捅娄子、出问题,于是墨守成规、谨小慎微,遇到问题绕着走,该改的不敢大刀阔斧地改,该闯的不敢义无反顾地闯,该试的不敢放开手脚去试。底线思维应是“有守”和“有为”的有机统一。一方面,我们要充分估计困难和阻力,设定调整阵痛与成长烦恼的可承受底线,继而坚守底线,严防出现颠覆性的失误;另一方面更要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充分挖掘潜力、激发动力、释放活力,为发展赢得新的生机。习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

二、务实的工作方法

习非常重视工作方法,认为只有采取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发扬务实高效、不尚空谈的工作作风,才能踏踏实实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贯彻落实好。

1、抓落实的工作方法

习明确指出:“我们的所有成就,都是干出来的。这里的关键,就是始终注重抓落实。如果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再好的方针、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再伟大的目标任务也实现不了。因此,抓落实是领导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党员领导干部世界观正确与否和党性强不强的一个重要标志。”

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把抓落实的出发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把抓落实的落脚点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把抓落实的重点放到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打好基础上,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抓落实,还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和境界。注意防止和纠正各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目标确定了,任务明确了,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习反复强调,“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不折腾、不反复,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坚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强调:“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

2、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

(一)调查研究的内涵

调查是指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事物真实情况。

研究则是指对调查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以获得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调查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研究是调查的发展和深化。

(二)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传家宝,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中高速期,又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这种新形势要求我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适应新形势,研究新课题,发现新规律,解决新矛盾。而唯有深入基层,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才能深刻透彻地了解客观真相,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而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三)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

只有做好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真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保证我们在工作中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失误,即使发生了失误也能迅速得到纠正而又继续胜利前进。

(四)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

习对调研工作提出了细致入微的要求。他提出,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深”,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实”,就是作风要实,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细”,就是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深入分析问题,掌握全面情况;“准”,就是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效”,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见实效。

(五)创新工作方法

综合运用多种调查研究方法

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三、高超的领导方法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实际工作中主要蕴涵的高超的领导方法主要有:领导干部作表率的方法、科学有效选人用人的方法等。

1、坚持领导干部作表率的方法

习认为领导干部是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对社会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领导干部要在改进作风上作表率,正所谓“上行下效”。指出,“必须领导带头、以上率下。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中央怎么做,上层怎么做,领导干部怎么做,全党都在看。首先从中央做起,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作表率,是这次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

一个单位、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作风如何,至关重要。作为负责人,领导干部作风扎实,不好排场,轻车简从,密切联系群众,往往就能形成作风优良的“小气候”。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法律、带头敬畏法律、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反之,只会助长不良作风,恶化风清气正的“小环境”。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都特别强调,从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抓起,各级县(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

2、学会运用科学有效选人用人的方法

选人用人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习强调:“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在有效选人用人问题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在选人用人标准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上一篇:种出来的零分试卷下一篇:谈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