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协会活动总结(通用9篇)
心理健康协会活动总结 篇1
活动总结:我爱我”心理健康活动月小结-活动总结
20xx年“5.25”大学生心理节主题是新时代,心梦想,心健康。围绕这个主题,师范预科部学生会心理部举办了“我爱我”心理健康系列活动。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强化同学们关心自身心理状况的理念、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保健的氛围,为同学们提供一个成长和学习,展现自我的平台。
此次心理健康活动月从四月底开始到六月初结束,一共组织了七个“心”系列活动。
匠“心”独运――――手指“心”创意手指画比赛
手指画是直接用手(包括指尖、手指、手掌、手背、手侧等)蘸取适当颜料,在纸质等平面媒介上进行指印、掌印、涂鸦等形式的艺术创造活动。手指画比赛希望让同学们在创造美、享受美的过程中愉悦身心;同时比赛也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赏“心”悦目――――“我爱我,走出心灵孤岛”主题班会
通过班会的开展,能够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和发扬积极情绪的好处,并警惕长期处在消极情绪的危害,消除自己的困惑,走出误区,保持良好的心态。
“心”色彩――――“Face painting”脸部彩绘首秀
脸部彩绘就是通过图案设计,用专用的颜料根据人的面部形态绘画出合适的艺术作品。这是一个全新的,面向长师所有学子的.比赛,此次脸部彩绘大赛主要以寝室为单位参加。从主题的确定到成品的敲定能够增加交流、沟通,从而增加团体凝聚力;以及让同学们了解互相赞美、彼此信任、相互合作的魅力,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信任。
万众一“心”――――“心心”相印团体辅导活动
团体辅导是指由受过专业训练的领导者,通过专业训练的技巧和方法,协助成员获得有关的信息,形成团体的共识和目标,以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和健康的态度行为。我们此次采用了团体辅导培训很热门的“同心颠球”,“高山流水(正能量的传递)”等新型心理素质拓展的游戏,也采取了例如“贴膏药”这样的经典传统的游戏。来让同学们在团体中更好地认识个人;锻炼取长补短、团结协作完成共同目标的能力;培养不怕挫折、不断进取,争创佳绩的意识;提高快速适应能力。
“心”旷神怡“心影感应”优秀影片赏析
优秀的影片是一扇窗户,它能给我们带来心灵上的震撼。此次我们甄选《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心灵捕手》、《奇迹男孩》四部影片。从阿甘身上学着如何接纳自己的缺陷,创造自己的辉煌;从《肖申克的救赎》中学习主人公安迪在银行家到阶下囚这个巨大的身份落差中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并重获自由自由;《心灵捕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去,都有让自己难忘的过去,进入一个人的内心并帮助她的成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正的心灵高手是“润物细无声”;《奇迹男孩》让我们明白,家庭是一个人的港湾,也是一个成长的起点。家庭的情感支持是一个人成长强大的动力。
“心”灵手巧第二届“学而乐”超轻粘土DIY大赛
大赛意在提高同学们的学习能力,从第一届大赛的积累中扩充选材的范围,让个人选手体会专注的状态、团体选手享受合作的美妙;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得到更多的心理成长。
别出“心”裁――――“我爱我,快乐在我心”心理黑板报大比拼
通过板报的形式来向大家普及与分享心理健康知识,关注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心理健康的成长。
截止到六月上旬所有的评选工作已经完成。比赛经过了心理部和各班心理委员的初审、学工办老师的复审,评出了获奖者,证书的发放将于6.26之前完成,我们期待明年预科学子们在心理健康月上的出色表现。心理保健路上,师范预科部学生会心理部将于大家一路同行,陪伴成长。
心理健康协会活动总结 篇2
班级活动具有全员参与的特性, 能为班级所有成员发挥特长、发展能力提供舞台。 因此, 只有在班级活动中, 班主任才可能真正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 全体性和主动性等原则, 从而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 我主要就班主任如何通过班级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探讨。
一、班会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班会课是班主任对学生开展教育的一个主阵地。 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不仅能使班会课的内容更充实, 形式更生动、有趣, 而且能加深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促进他们的人格更加完善。 与此同时, 有利于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 使班会课达到“德”“心”双收的效果。
班会课可以采用的心理教育与心理辅导形式多种多样, 这里主要讨论其中的三种:游戏活动、角色扮演和主题讨论。
游戏活动是以“游戏为中介, 使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投射出来, 进而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的助人活动”。 游戏是儿童、少年的天性, 在游戏中, 学生能不知不觉地进入一种日常生活的自然境界, 流露出真实的喜怒哀乐和爱憎好恶。 在游戏中, 他们人格上的优点能得到表现和张扬, 人格上的缺点也会暴露出来。 此时班主任应加以引导:或现场进行指导, 使学生在游戏中改变不正确的态度, 形成良好的习性;或在游戏结束后提出话题, 让学生参与讨论, 使他们对自身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有所反省, 不断改进, 最终克服人格上的弱点和缺陷, 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 同时, 在游戏中, 学生能增强合群性, 改善人际交往状况, 培养竞争与合作能力。 另外, 游戏中的规则可以使儿童对规则形成正确的概念和态度, 进而认同并接纳各种各样的社会规则, 养成遵纪守则的行为习惯。
角色扮演是指通过心理剧等活动形式, 使学生在对各种不同角色的模仿、想象、创造、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中, 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我中心主义的狭隘视域, 站在他人的角度认识和思考问题, 对他人、对自身的心理状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察觉和体验, 对周围的人与事能更好地加以理解, 从而更好地校正认识、调节情感、调整心态, 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 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班主任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色的体验中强化积极的行为方式, 改善消极的行为方式。 比如, 班主任可以为那些平时不擅长交往、 有社会退缩倾向的学生设计一些主动交往者的角色, 使他们在角色扮演中改变对人际交往的认识和态度, 习得人际交往的技巧。 这样, 通过多次扮演同一类角色, 学生的行为就会发生改变, 人格得到优化, 心理品质也会获得提升。
主题讨论是指通过学生对一些涉及人生的问题的讨论, 使不同的理想观点相交流和碰撞, 从而达到融合。 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必然带有片面性、 主观性和幻想性, 而这些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不正确认识恰恰是导致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讨论中, 每个学生通过倾听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 了解他人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 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 更形成了对他人、对社会多元的、全面的认识和体悟, 从而使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敞亮, 心灵变得更加澄明。
二、课余时间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学生学习活动之外的一项带有性质的教育活动, 校园内外各种文化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维护和促进作用。 这种闲暇活动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放松、 玩乐活动, 它应该作为学校正规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属于广义的“生活教育”的一部分。 丰富健康的闲暇活动不但可以拓展学生课余生活的时间和空间, 使之免受不良活动的诱惑和干扰, 而且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发现一些自身平时被书本和作业遮蔽了的多方面才能, 有利于充分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 研究表明, 学生参加有竞争性的运动并取得成功, 可以促进其竞争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同样, 参加学校的各种课外活动与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呈现正相关。 为此, 班主任通过组织一些班级文艺活动, 可以使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保持朝气蓬勃的状态, 有利于消除学习疲劳, 恢复精神, 陶冶性情。 如书法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臂力, 而且能培养人的审美意识, 陶冶人的性情。 再如郊游、远足等活动, 可以让学生呼吸清新空气, 领略秀丽景色, 从而令他们忘却忧郁和烦恼。
三、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 篇3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具有针对性、自主性、活动性、预防性、发展性、教育性等特点。本文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做些探讨。
一项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发展性、系统性、活动性、针对性、激励性等原则要求的活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确立活动目标
确立活动的目标就是确立活动所要达成的最后结果。在确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发展性目标或调适性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时代特点以及本校、本班的具体情况等,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关理论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关理论主要有团体动力学、发展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等学科中有关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购买这些方面的书籍或订阅相关的专业刊物进行学习,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方面的培训,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制定明确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目标
为了使活动目标便于实施和检验,在设计活动时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目标明确化、具体化,做法是:
(1)以心理健康教育大纲为依据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没有全国统一、具有权威性的教育教学大纲,各级各地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分别制订了相应的指导性文件。目前,教育部正在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制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很快就将与广大教育工作者见面。这份文件正式出台后,各校可以此为依据,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大纲。大纲中应明确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阶段分目标、各年级的分目标及相应内容,以便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等,队整体上把握某一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
(2)活动前进行专项的心理调查
为了使活动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在设计活动前可进行专项的学生心理测验或调查,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制定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目标。如福建省厦门市实验小学六年级某班开展的一次“如何给人保留面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事前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进行了一次“小学生应激事件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确定了本次活动的具体目标:①在活动中让学生懂得,要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尽量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②通过讨论、评议,引导学生学习自我评价,增强自我调控能力,提高自我教育的水平。
(3)结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
在设计一项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教师可结合平时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家校联系中、个别心理咨询中.心理信箱来信中所反映出的,学生普遍关心和现实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活动目标。
此外,教师还可参考有关书刊中相应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确立具体的活动目标。
二、确定活动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必须以一系列活动内容为载体来实现。活动内容是指活动项目的集合,而活动项目表现为具体的活动单元。因此,活动项目确定得是否适当,活动单元设计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活动目标的实现。为了使活动项目和活动单元的选择与区分更加合理,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可根据每个年级的不同特点和发展的关键期,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重点:也可结合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在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多方面的实践探索;还可借鉴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一些成功经验,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三、进行活动单元的设计
单元设计是指,如何针对某一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制定实施的计划。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和内容。
1确定活动名称
活动名称体现活动的主题,具体地标志着活动的特定内容:在确定活动名称时应注意:
(1)中性表述 活动名称最好不要有太浓的政治色彩、过强的专业性或明显的结论性。
(2)紧扣主题 活动名称要与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密切联系,并且应明确地反映它们。
(3)新颖别致 一个新颖别致的活动名称本身,就可以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题目作为活动的名称。
2确定活动对象
为了使活动便于实施和提高效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一般以全班学生为对象,有时也可以全年级学生或同质小组为活动对象。
3确定活动目标
单元活动目标是指一项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所要达成的目标。确定活动目标实际上就是选择要对学生进行训练培养的某一种或某几种心理素质,以及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如针对以“送你一缕阳光”为活动名称的这一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师设计了如下活动目标:①初步体验人的复杂情感,懂得有些情感是好的,有些是不好的:②初步学会控制情绪的—些方法;③尝试一下给别人带来快乐的情感表达之一——学会称赞,从而使学生获得一次愉悦的体验
在确定活动目标时应努力做到:
(1)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能假、大、空,而要真、小、实:例如,我们不能泛泛地把“健全的人格”、“完善的自我”作为一项单元活动的目标,而应把这些抽象的概念明确具体化为可以观察、评定的和可以训练培养的活动目标。如: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我肯定、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克服自己的不良行为等。
(2)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逐步到来,对公民创新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应尽可能地在活动设计时予以考虑。
(3)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社会,各种价值观念的碰撞使中小学生产生了心理困惑: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中出现的某些失误,以及各种媒体的信息污染使个别中小学生出现了心理扭曲。这些问题都急需通过针对性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解决。
(4)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
如,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选准自己的发展前途与人生坐标等,这些目标如果放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设计就太难了,最后只能落空。
4设计活动过程,选择实施方法
一般来说,每一活动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起始活动
这个环节一般要有一个“热身运动”,以便创设一种团体活动氛围,引起学生对活动的兴趣,激发每个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此外还可安排自我介绍、澄清活动目的等内容。
(2)主题活动
这是整个活动的中心环节,主要是设计各种由学生(或教师)主持、参加,组织的自主式的小组活动,如小品表演、讨论交流、游戏活动、观看录像等。
(3)结束活动
这个环节一般可安排回顾总结、谈收获和感想、布置跟进性的课后活动、祝福和道别等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常用的方法有:
①小组讨论法 如配对讨论法、脑力激荡法等。
②价值澄清法 如完成句子、项目选择、假设性问题讨论等。
③角色扮演法 如哑剧表演、空椅子表演、角色互陕、改变自我扮演、双重角色扮演、魔术商店店主与顾客的扮演等。
④游戏活动法 如竞赛性游戏、合作性游戏、探索陆游戏、建设性游戏等。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小学中低年级。
⑤讲述故事法 如讲述战争故事、案件故事、创造发明故事、伟人成长故事、富有深刻寓意的东方故事等。
⑥行为改变法 如行为训练法、示范法、奖赏法、心理契约法等。
⑦认知改变法 主要是通过改变非理性的观念改变行为。
上述这些方法,教师可根据活动过程的需要、学生的特点、活动的目标选择使用。
5计划安排活动时间
活动单元设计应对活动的时间做出估计和安排:
(1)对整个活动需要多长时间做出估计
一般来说,每一活动以2节课左右为宜。时间太短,学生对问题讨论不够深入,体验不多,练习太少,达不成共识,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容易走过场。时间太长,活动会偏离主题,有时还会引起学生的厌烦。
(2)对活动过程每个具体环节所需的时间做出估计和合理安排
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防止实施活动时出现赶进度、草草收场等情况的发生。
6准备活动的场所和材料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场所一般在教室进行,如果参加活动的人数较多(1个班级以上),可选择较大的教室或会议室进行。如果是野外拓展训练,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场所。同时,活动所需要的材料要准备好。如各种印刷品、道具、影视录音、电脑课件等。
7拟订实施的程序
拟订活动的程序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①活动团体的组成。
②学生座位的排列方式。
③活动实施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④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
⑤学生主持人的挑选和训练。
⑥活动过程的调整。
⑦活动过程的评价。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只有精心设计好,才能实施得好,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中小学只有广泛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心理健康活动总结 篇4
本学期我校认真贯前期教育局“2012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点”的相关精神,围绕“爱上学校生活,主动和谐发展”主题,重视心理教师的专业提升、心理课堂的教学研讨,开展了一系列生活活泼的教育活动,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让学校真正成为广大师生学习乐园,心灵家园,让每位孩子在学校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真正爱上学校生活,主动和谐发展。现在对照期初制定的计划认真梳理总结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以期更好的推进下期的工作。
一、重视心理健康课程研究,提升心理健康课堂质量
1、专兼职教师认真上好每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根据学期教学工作计划,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设计并开发了一系列适合学生心灵成长的活动。活动设计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重视活动情境的创设,活动形式丰富多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心理知识和技能,也得到了身心的放松。
2、加强科学的课堂管理,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结合心理学原理和年级特点,探索并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学的操作模式和评价机制,落实学生过程性考核,将课堂常规管理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会学生自我管理的技巧,变被动管理为学生的自主管理,比如在低段采用较生动的“快乐聂尔星”、“快乐星”、“快乐小天使大比拼”等评比活动。一学期过去了,学生的倾听、发言、合作等习惯得到改进,更可喜的是学生和心理教师的信任正在增长,和谐民主开放尊重的心理课堂氛围正在逐步完善。
3、心理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认真开展了教学小专题的研究。比如,鲁岩老师在课堂上重视教学语言的研究,用幽默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热情。魏家冬老师从教育孩子们真诚做人,热情交往的角度出发,尝试改革了课前问候的常规,变呆板被动机械的问侯为——朋友式的见面礼。姚艳梅老师通过研读生命教育的书籍《和孩子一起迎接生命的挑战》,不断提升自己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并积极将书中的理念和方法积极运用于课堂,在教学中重视对生命个体的关注。
4、积极开展心理组内的课堂研讨,不断提升心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技巧。积极利用教研时间开展各种课型的学习和探索,设计出各种新颖、有趣的心理活动吸引学生,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感受,学会与心灵对话,这些活动突破了传统心理课中教师讲学生谈感受的模式,以活动为载体,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内在潜能,深受学生喜爱,实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心理课教学理念。在5月份的“同课同构”活动中,心理教研组严格按照以下程序认真开展组内优质课的打造:确定课题(组内讨论)——钻研学习(教材、案例)——设计案例——交流讨论(形成集体教学案)——课堂展示(上、听、评课)——课堂评价(自评、他评)——完善改进,有效提升了全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5、珍惜外出学习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和交流,学习他校教师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这一系列的学习和交流活动有效促进了我校心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培养全体师生的阳光心态1、5月份,围绕“关注心理 成就未来”这一区级主题,在德育处牵头下由心理辅导中心具体负责,成功组织、策划了学校第三届心理健康活动月——“快乐每一天”。全校学生在心理教师的带领下通过以快乐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丰富多彩的课堂中感受着快乐,分享着快乐。特别是在心理组的同课同构快乐教研活动中,更是笑声不断,开心不断。
2、在心理活动月的展示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动手描画自己心目中最开心的快乐笑脸。七八年级的孩子的张张可爱灿烂的笑脸让人感受到孩子们阳光灿烂的快乐心灵;九年级孩子幽默开心的智慧笑脸,富有哲理的快乐感言,让人感受到快乐的丰富多彩。张张手绘笑脸在孩子们和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展示在校园的文化长廊里,班级的通道墙壁上,成为了一道道快乐亮丽的风景线,孩子们格外爱惜这份快乐,课间玩耍三五成群快乐地欣赏着,不开心的时候瞧一瞧,快乐又重现脸庞……
3、本学期确立了单周星期三为全校的心理朝会时间,三位知心姐姐(肖秀坤、董晓光、魏家冬)轮流在“阳光心灵故事汇”中给孩子们带来开心而有哲理的心灵故事,带给了孩子们无限的欢乐和启迪。孩子们积极参与,热情投稿,争当让人人羡慕的小主持,热情参与的孩子都得到了精美的小礼物。
4、本期从第三周开始,在每周五下午“学生成长乐园”时间开展“心灵驿站”选修课活动,由心理教师魏家冬面向九年级年级部分学生主讲,满足了部分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5、积极利用“教师自主发展园”,充分发挥心理学科优势,由心理组教师担任骨干,设计并组织了两种教师心理体验活动,一种是教师的团体箱庭体验活动(共3次),一种是全校性的以合作为主题的心理拓展活动(1次),对于增强教师的凝聚力,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起到了积极意义。
6、继续在学生中深入开展主题活动“神秘朋友”,在各班心灵小天使的帮助下,坚持让学生每周以神秘朋友的身份写神秘纸条关心自己的朋友,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被人关心和主动关心他人的快乐,学 出了一种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的良好交往氛围。、三、深化“心灵小天使”特色培训活动,提升班级同伴互助的水平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心灵小天使培训活动已成为我校心理社团活动的重要形式,在培养学生心理自助和班级同伴互助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学期在过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好以下工作:
严格心灵小天使考评细则,对表现突出的36名优秀的小天使在“六〃一儿童节”进行校级表彰,颁发了“快乐小天使”的荣誉称号。
继续利用团体箱庭的辅导优势开展了小天使的小组团体辅导,提高了小天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心理教师的指导下,各班心灵小天使继续做好本班同学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的调查工作,及时向心理教师汇报本班同学特殊个案。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解决班级同伴间的矛盾,工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在主题活动“神秘朋友”中,各班心灵小天使继续发挥独特的优势,以“邮递员”的身份帮助学生传递来自“神秘朋友”的关心和帮助,让同学体会被人关心和关心他人的快乐,促进了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的良好交往氛围的形成。
四、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营造积极和谐的心育环境
1、继续充分利用学校心理网站、学校心理健康宣传专栏对师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营造人人都关注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2、各班每期黑板报都开辟了心理健康方面的专栏以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并将其纳入班级文化建设
3、多途径加大家校沟通的力度,通过举办的全校或年级的家长会,举行的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家庭教育的专题网页等向广大家长宣传维护孩子和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参与家校和谐共育的工作。
五、健全心理咨询室制度,认真开展心理咨询室常规工作
1、搞好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工作,及时对校内心理健康有关培训活动进行报道。
2、心理咨询室坚持每天两个小时的开放时间:每天中午12:50——1:50为小组团体辅导时间,每天下午4:30——5:30为个别咨询时间。坚持并落实心理健康教师值班制度,每位值班教师及时登记并整理学生预约资料及咨询教师安排工作;及时做好悄悄话信箱的回复工作;个别咨询及团体辅导的资料整理、归档。
3、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耐心、细致的做好咨询工作,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遵循心理咨询的流程,认真作好学生咨询个案的记录、分析和整理工作,本学期整理出15份比较完善的个别辅导纪录。
4、重视个案研究工作。一个优秀的心理辅导教师,应该能与学生展开心灵对话,能灵活运用心理教育的技术和手段,促进学生个体的成长,开展个案研究无疑是提高教师心理辅导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期各心理教师继续做好了个案的研究,积极将箱庭游戏引入辅导,形成了有价值的个案研究材料。
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各专职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各有特色和经验,但相互之间交流互动还不够及时,下学期应加大组内听评课力度,做好互助成长,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心理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2、除两位教师拥有国家二级咨询师的资格认证和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外,还有部分专职教师在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方面的经验不足,下学期应积极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学校心理教师的整体素质。
3、本学期通过以“阳光心灵故事汇”的形式开展的心理朝会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在全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在内容上还缺乏系统性,形式稍显单一,与学生的互动还不够,下学期应做好完善的规划和积极的准备,才能让心理朝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4、心灵小天使的活动已开展了两年,在提升班级同伴互助水平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如何做好系统的培训工作,以及更好的与班级的小干部工作结合,还需进一步的思考。
活动总结心理健康 篇5
一、国旗下讲话:在星期一升旗仪式上,以“阳光心态,和谐自我”为题进行国旗下讲话,使学生了解六个字:知足感恩乐观感受到环境使你快乐时,请你维持环境,延长快乐;感受到环境使你讨厌时,就逃避它;注重过程,别看生结果;不要庸人自扰,活在现实中;不要有太多抱怨;正确地去与别人比较,别老是往上看,常向下看看;别人在压我挤我时,同时我也在挤人压人。
人生四大目标:活下去,愉快地活下去,我要在一个组织中活下去,我要在一个组织当中升上去。
竞争:要有正常竞争心态,讲和心态。体验生命这一过程;精彩每一天,愉快每一天。一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善于发现美;
二要学会放下,该放下的放下,记住该记住的;
三要学会利用,不是无奈,而是把握现在;
四要活在现实当中,要服务他人,金钱的价值在于实用,人的价值在于有用。
二、推荐阅览相关书籍:学校广泛利用图书室,学生借阅了有关课外书籍,了解了有关阳光心态,和谐自我”的健康知识,做好读书笔记。
三、创编黑板报:每班创编一期以“阳光心态,和谐自我”为主题的黑板报,学校进行评比,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优秀作品在学校宣传栏展示。
四、开展主题班会:各班以阳光心态,和谐自我”为主题,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活动课。通过活动课,让学生懂得了我们要热爱生命、善待生命,让生命的音符弹奏出更加雄浑的乐章,谱写出一曲灿烂的生命之歌。
五、手抄报比赛:高年级举行了有关“阳光心态,和谐自我”为主题的征文比赛,中年级举行了手抄报比赛,低年级举行了画画比赛。每年段各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优秀作品在学校宣传栏展示。
心理健康活动总结 篇6
二、活动内容
1)、暖身:松鼠搬家(10分钟)
规则:三人一组,二人扮大树,面向对方,伸出双手搭成屋顶状,一人扮成松鼠,蹲在屋顶下面,有一个或者两个没有角色站在中间。 没有角色的人可以向大家发号施令,口令有三个:
1.大风吹——松鼠不要动,但扮演大树的人就必须离开原先的同伴重新组合成大树,并圈住松鼠,喊口令的人也必须寻找变成大树混入到活动当中。
2.松鼠搬家——大树不要动扮演松鼠的成员就必须离开原来的大树,重新寻找其他的大树,喊口令的成员必须变成松鼠混入活动中。
3.地震啦——扮演松鼠和大树的人全部打乱并重新组合,扮演大树的人可以做松鼠,松鼠也可以做大树,喊口令的人混入到活动中。 落单的人站在中间重新发号施令。 目的:活跃气氛,创造活泼的团体气氛,增强团体凝聚力。
注意事项:活动室如果气氛热烈跑动比较大则要注意安全,指导者要适当关注总是被落单出来的成员,可以要求其谈一下感受或者自己说一下原因。
2)、循环沟通(20分钟)
回到自然班级,班级所有成员围成内外两圈,两两面对面站好,指导者提供话题,先由里圈成员谈话,外圈成员倾听,并相互交换角色。之后,里圈侧成员向右跨一步,交换谈话对象,指导者提供新的话题,开始新一轮交流,由外圈成员先谈,里圈成员倾听。依此类推。话题:假如我是一种动物(植物、颜色、交通工具、电视节目、上帝……)我希望……因为….
目的:强化良好的氛围,加深成员之间的了解信任,分组。
3)、信任之旅(30分钟)
规则:按照活动二中的两人小组,一位成员扮作盲人,一位扮作帮助盲人的人,盲人蒙上眼睛,原地转三圈,暂时失去方向感,然后在帮助者的搀扶下,沿着知道者选定的线路,带领盲人绕室内外练习。期间不能有任何话语的交流,只能用手势动作帮助盲人体验各种感觉。练习结束后,两人坐下来交流当盲人的感觉和帮助别人的感觉。然后互换角色,再来一遍。 交流讨论可以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对于盲人,你看不见后是什么感觉,使你想起什么,你对你的伙伴的帮助是否满意,为什么;你对自己或者他人有什么新的发现;对于助人者,你怎样理解你的伙伴,你是怎样想方设法帮助他的,这使你想起了什么。并在团体内分享 目的:通过助人与受助,增加对他人的信任与接纳
注意事项:指导者最好事先选择还盲行的路线,道路最好不是坦途,有阻碍,如上下楼、上下坡、拐弯、室内外结合等。 注意安全!
4)、信任坐(5分钟)
规则:每个小组围成一圈,指导者喊“开始”,小组成员坐在彼此的腿上,形成牢固的一圈。比比哪一个组坐的最稳,最久。
三、总结:
每次培训都能有所收获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们要多关注同学一旦发现有问题要多和他沟通必要时上报辅导员以及心理健康中心的工作人员这样有可能拯救一个人。很多同学遇到困难心情复杂时能有人倾听即便帮不上什么忙情况也会好很多。有时我们只是心里难过需要发泄一下有时我们会感觉寂寞想有个人交流有时我们会在交流中发现我们面对的可能都是同样的困难我们可以同舟共济。作为心理委员我们有时能做的就是静
静地倾听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有时却可以解开复杂的心情。同时我也了解到要做好心理工作还要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的知识让每位同学明白心理问题需要被解决并且必须被解决。此外我们班还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心理素质拓展职业倾向测试等活动加强了同学间的交流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对于保密问题很多人不愿意和他人分享秘密把自己圈起来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该尊重他这不仅仅是对自己工作的负责更是对朋辈的负责。
四、学期心理总结报告
担任会展G121班心理委员以来,我一直按照学校和学院的有关规定来要求自己,热心的服务同学,敏锐观察并及时记录本班学生的心理变化动态,并在定时向辅导员老师汇报近期同学们的心理状况,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同学要及时上报给学院的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导员老师,并根据程度,进行一些必要的干预,不能进行干预的会转介给所在学院的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导员老师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专业老师,让他们帮助同学们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和困惑。
为了做好心理联络员,我也做了些努力:通过阅读书籍以及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搞好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成为他们知心信任的朋友;比较密切地和有选择性地予办理一些同学进行沟通,及时地了解到班里一些同学的心理状况,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及时了解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以及学校在这些方面的一些措施和政策,并且还与其它班的心理联络员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
通过一年的工作经历,我发现同学们在适应大学生活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一是刚进入大学时对周围环境和老师的教学方式的不适应而陷入心理困境;二是因日常小事和与同学的人际交往不顺利而产生一时的心理不适;三是因男女交往障碍或恋爱受挫而产生心理矛盾;四是对自我成长的关注和对未来的道路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心理困惑针对这些问题,我积极的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了一些措施。
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有效设问 篇7
关键词:有效设问,心理课堂,策略分析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开放性的课堂, 以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为主,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帮助学生获得自我成长。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问题的设计上有别于一般学科。其问题不要求统一答案, 不纠缠对与错, 注重的是学生真实的情感、实际的需求、发自内心的话语, 有效的提问更是增进师生情感交流的手段之一。
笔者根据平时的观课、参加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发现, 心理课堂教学, 关于问题设置的有效性和艺术性存在不少问题, 需要引起注意并有效改进。
一、心理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误区实例
1、过于简单, 问题封闭
“这样做对吗?”“这样处理好不好?”“是不是”……这种封闭式的提问, 表面上会得到同学们积极整齐的回应, 看似热烈, 但根本没有任何思考价值。更有老师一节课十几个“是不是”, 其实并不需要学生回答, 只是老师的口头禅罢了, 未免引起学生的反感。
2、重复罗嗦, 问题繁琐
一个情境在同一环节, 提问的绝对数量多, 不但会给学生造成思维负荷过重, 还会影响学生对问题核心的把握和感知。
有《我宽容我快乐》一课, 老师首先展示了情境“善待他人”, 然后向学生抛出了一系列问题“如果你是小刚, 为什么听了小丽的话你觉得不快乐?小丽自己快乐吗?如果你是小刚, 为什么听了小圆的话你觉得快乐?小圆自己快乐吗?”先不说学生, 即便听课的老师也会感觉眼花缭乱, 质问问题的核心在哪?这样细碎的问题, 学生以一般的经验和知识便能解决, 并不需要太多的思考, 思维不能得到有效的激发和提升。
3、价值模糊, 问题歧义
心理活动课离不开心理知识的融合和渗透, 授课老师必须有过硬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在处理一些问题的价值判断上要科学, 不能让学生产生误解或者负面影响。
如《情绪红绿灯》一课, 其中“心理透视”环节, 老师设定了以下四个情境:1你被人冤枉时;2与人吵架时;3上台演讲时;4考试取得好成绩时。接着让学生根据情境画出情绪脸谱。然后提出问题“你认为那些情绪反应是合适的?那些情绪反应是不合适的?为合适的情绪反应开绿灯, 不合适的情绪反应开红灯。”由于问题本身的歧义, 学生为了配合老师, 纷纷把“愤怒、气恼、愤愤不平、慌乱、痛心”等情绪反应认为是不合适的, 而“开心、兴奋、激动”等情绪反应才是合适的。情绪本没有对与错, 只是情绪的管理需要适度。由于问题设计歧义, 课后有学生提出疑惑, “难道被人冤枉时感觉气愤不正常吗?难道与人吵架感觉愤懑不可以吗?”所以, 授课老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科学, 价值取向要正确。
4、脱离实际, 问题偏难
一般情况下, 心理课堂的提问要富有启发性, 而且必要时有一定的深度。但有时候问题过难, 或者让学生过于自我暴露, 会使学生感到厌烦或抑制心理, 课堂的“阻抗”现象就出现了。
有《学会放弃》一课, 老师列举了四个问题情境, 让学生思考选择。其中一情境是“父母离异, 选择跟爸爸经济无忧, 但妈妈更懂得关心你。”其余三个问题均有同学发言, 唯独这一问题学生拒绝回答。原因在哪?父母离异的情况大多数同学不会存在, 脱离了学生实际, 而有真实情况的学生也绝对不愿意回答此类问题。因此, 教师对问题要有预见性, 对有可能让学生产生心理冲突的问题, 要慎重处理。
二、心理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误区分析
1、问题设计的依据不足。
有一项调查发现, 很多老师都会在课前进行问题设计, 但设计问题的依据却各有不同。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的比例最高, 占85.7%, 远远超过了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 也超过了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无可厚非, 一节课要成功, 问题设计上要结合本课目标, 对重难点进行突破。但过度的照本宣科, 忽视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 就相当于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忽视了学情分析。因此, 在一些课上, 我们看到, 有些学生的回答超出了老师对问题本身的预期, 老师又不善运用现场知识的生成, 结果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因此, 教师要善于总结实际的教学经验, 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让问题问得有效, 答得生动。
2、问题设计的能力不足。
试想一下, 如果问题脱离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漫无边际;如果问题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如果问题提出不契合时机;如果问题不能帮助知识的展开……这节课的效果如何?因此, 老师务必加强问题设计的能力, 认真思考学生对课堂的期待是什么;什么样的问题值得提;用什么样的方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提出的问题能否达成教学目标等。从而避免盲目性, 使课堂有深度, 有启发。
3、问题设计的理念模糊。
以“积极心理学之积极情绪”为主题的初中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来说, 几乎绝大多数教师都运用了情绪ABC理论来建立“积极情绪”, 问题设计都围绕如何转换想法“B”, 结果课听起来都大同小异。究其原因, 在于老师对积极心理学的内涵没有研究清楚, 导致问题设计理念上有偏差。
三、心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设计策略
1、问题设计内容准, 学生有话可说
“准”是指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水平和认知特点来设计, 问题太多、思考时间太长、偏难、深涩等, 都会使得学生产生厌倦、懈怠等心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其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均有所差异, 因此设计问题时, 要体现年龄特点性。
(1) 小学课堂, 宜动不宜静。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 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 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好动、好奇心强、容易被新事物吸引, 问题设计时教师适合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直观的手段, 辅以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活动为主,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与积极性。
有一节小学心理课《聆听你我他》, 为了践行“积极倾听和热情有礼”, 教师让学生带着“怎样做到热情有礼和积极倾听?”的问题, 邀请在座的听课老师一同加入到自己小组的话题讨论中。学生们纷纷主动邀请老师, 饶有兴致地聆听老师的分享。讨论一结束, 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分享自己刚才如何做到热情有礼和认真聆听。因此, 对于小学生而言, 问题设计不宜“思考”太多,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去实验, 效果会超出预期。
(2) 初中课堂, 宜动静结合。
初中生较之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 他们善于思辩, 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 思维特点与小学五、六年级更有类似之处, 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因此, 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切忌机械、封闭, 应该形象、生动、逐步推进、层层深入, 激起学生回答的欲望和无限的兴趣, 而问题设计的递进性就好比如“跳一跳, 摘桃子”,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从而使问题圆满解决。
有《当怒火来到时》一课, 教师首先展示了一段关于“愤怒”的视频, 根据视频设计了以下五个问题, 然后把问题分配到不同的团体小组中进行讨论分享。
问题一:故事主要表现了哪种情绪, 从谁开始, 经过了哪些人, 最后又到了谁那里?这个故事, 让你想到了什么?
问题二:价值澄清———一个人有愤怒情绪正常吗?当愤怒来临时, 是压抑好, 还是及时处理好呢?
问题三:管理有术———小欣可以怎么想, 让自己没那么气愤呢?
问题四:管理有术——— (角色扮演) 你对小欣表达愤怒的方式有什么看法?你认为怎样的表达会更好?
问题五:管理有术——— (制作“情绪魔方”) 你对小涛以踹桌子、踢凳子的方式来宣泄愤怒有什么看法?像这些特别容易激动的同学, 他们可以做些什么, 把怒气消解掉呢?
以上五个问题贯穿于整节课, 对情境的问题挖掘做到了最大化。问题的设计严密周全, 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从不同的角度,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既有思辨的过程, 引导学生打开思维主动探索;也有形象思维的活动过程, 充分调动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的经验, 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 高中课堂, 以思辩为主。
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逻辑抽象思维更具优势, 处在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的急剧转化的时期。其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命题能力和推理能力走向成熟, 是思维发展的飞跃时期。因此, 问题设计应更倾向于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提问为主。通过启发式提问, 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探究性提问, 让学生不受思维定势的束缚, 产生独到的见解, 提出新颖的想法。
有《“秘密”引发友谊危机》一课, 教师出示了情境“好朋友静静和朗朗闹矛盾了, 因为朗朗把静静的秘密泄漏了。”接着让学生探讨“1、静静要和朗朗绝交, 是谁的错?错在哪里?2、所有的秘密都不能泄漏或分享吗?为什么?”看似简单的两个问题, 却包含了要学生判断、分析、探究的过程。学生需要探究秘密的级别 (轻度、重度、特殊秘密) , 判断哪些可以分享, 哪些需要保密;还要了解分享秘密的对象;最后还要学会正确分析情况, 为自己的秘密负责。“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此问题设计的精妙之处在于符合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 调动了学生的质辩思维, 从而明确是非,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设计启发巧, 学生主动去说
有些老师喜欢直截了当, 单刀直入, 这种开门见山式的直接提问, 实在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不妨采用启发性提问。如《当幸福来敲门》一课, 直接提问学生“什么是幸福”, 不如把问题稍作变换, “知足常乐是一种幸福;每天品尝到妈妈为自己准备的可口饭菜是一种幸福……对于你来说, 你的幸福都在哪里呢?”学生自然而然会受到启发, 写下最真实的幸福体验。
3、问题设计变化妙, 学生愿意去说
相信不少一线心理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验, 当话题比较敏感, 涉及到学生的隐私或需要学生自我暴露时, 学生往往不敢或者不愿意说。当然, 这可能会跟课堂的安全性和开放性氛围的营造有关。此时, 我们不直接提问, 可以采用迂回战术, 尝试着变一个角度提问, 打破僵局。如《当花季来到时》一课, 老师首先通过图片呈现了一些性意识觉醒的表现, 如做性梦、幻想、看与性有关的杂志……然后提问“除了这些, 你认为性意识的觉醒还有哪些?你是如何看待性意识活动的?”问题一出, 大部分同学羞于启齿, 或不好意思, 或担心被同学笑话, 课堂处于胶着状态。老师与其鼓励学生“没关系, 大胆说”, 还不如巧妙变化问题设计。我们暂且把情境的主角称为“小明”, 问题可变为“小明表现出哪些性意识觉醒的行为?你觉得可能还会有哪些?你如何看待小明的性意识觉醒?”问题从暴露自己变成了探讨他人, 心理防御会降低, 而且通过他人反思自己, 教学效果一样可以达成。
4、问题设计追问到位, 学生乐于去说
课堂上免不了老师的追问和对回答的评价。评价更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情感层面。老师追问合理, 评价到位, 可以很好给予学生激励和期待, 从而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积极性。当学生回答比较完美时, 老师不妨说:“你的回答很到位, 能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想到的吗?”;当学生回答有所欠缺时, 可引导:“这位同学提供了一点不错的建议, 还有其他同学需要补充完善吗?”当学生回答完全偏离时, 老师可引导“看得出你经过了一番思考, 可能否结合问题从另外一角度探讨呢?”当学生不愿意回答时, 老师可鼓励:“我们一起分享, 交换想法, 互吐心声, 这本身就是一件乐事, 不是吗?”积极的评价, 合理的追问, 相信学生会乐于与老师一起享受课堂, 深入课堂。
上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篇8
,
在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方面,我努力实践、认真总结,初步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作为一名普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具体的活动中,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尊重与理解学生,力求促进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
一、营造氛围,真诚沟通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的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轨迹。所以,在活动中,我极力创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真诚地和我沟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1教师要倾情投人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全面扎实的教育能力,要求教师掌握辅导的基本技巧,如倾听、共鸣等。当教师进入活动中时,就要卸掉自己的心理防护,坦诚地面对自我和学生。在活动中,我坚持这一原则,努力调节好自己的心情,面带笑容、倾情参与,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体会到我的真挚感情。通过活动,我深深地体会到: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形象思维丰富,感性认识充分,教师的思想、情绪的轻微变化都能给他们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教师倾情投入是整个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2积极引导学生倾诉真情
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 “我最喜欢的课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我们的心里话……”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给 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内心交流的良好场所,在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体会情感交流带来的满足感。
在第一次活动时,学生们对活动的目的、内容不明确,个个坐得笔直,发言也不够积极,不愿轻易敞开自己的心扉。虽说那节课辅导的是本应能充分让学生交流的“优点轰炸”,但活动的效果并不明显,不能让学生真正地认识自我和他人的优点。在以后的活动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只要你能说就是最棒的!”小学生天真活泼,乐于接受鼓励,他们渐渐地对辅导活动有了新的认识,能大胆地和教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还把心中的秘密告诉大家。
我在辅导“丑小鸭与白天鹅”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告诉大家: “我身上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我的舌头小时候被咬到了,比你们的都要短一些……”他不怕同学们笑话,正确地对待自身的不足,虽然由于年龄小,他还不能区分缺点和“生理缺陷”的不同,但他敢于向大家表露心迹,充分说明了活动中融洽的气氛能够让学生敢于和别人真诚沟通、乐于和别人真诚沟通。
二、贴近实际,形式多样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只有贴近学生实际,谈论和学生有密切关系的、学生最需要了解的话题,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从而使活动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
1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
辅导教师应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以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精心的活动设计。
当代的小学生,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家庭中处于特殊地位,长辈的呵护、父母的溺爱容易使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通过调查我发现,学生们普遍存在着心理适应问题,其中学习方面的问题最突出。针对这一实际,在活动课中,我认为有必要对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进行重点辅导,使学生爱学、乐学。
学习是学生熟悉的事情,只有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他们才能有话可说、产生共鸣,课堂才能气氛活跃,辅导效果才能水到渠成。
2活动形式多样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在活动中,我尽量融人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不会感到厌倦、枯燥。以我辅导的“保持一份好心情”为例,我让两位学生表演在生活中遇到烦恼的事情,让学生听音乐放松心情,随音乐跳舞,最后出示图文并茂的宇画寄语学生,赠“笑脸”给学生,形式较多样,学生的反响很大,结果让学生确确实实在活动中有所收获,保持了一份好心情。
三、重在感悟,实际运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要在总体把握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方向的前提下,以学生年龄特点为主线,突出心理知识、心理训练的系统性,要坚持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原则,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成单纯的心理知识传授课。在活动中,我力求让学生多活动、多训练、多感悟,从而使学生能够把活动课上所获取的心理体验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指导实践。
1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心灵感悟
小学生的心理世界是隐蔽的、复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恰好起到与他们的心理世界沟通的作用。活动中,我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进行体会、琢磨,产生共鸣。在辅导“保持一份好心情”中我向学生提出:“假如你的好友和你闹矛盾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假如你学习上取得了好成绩,你会怎么想?”等问题,让学生经历内心的思考、内心的体验,有感而发,反映出真实心态。活动中,学生有不同的心灵感悟,我尽量做到对学生的回答不妄加评判,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不同的想法。
2延伸课外,实际运用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并对学生进行辅导,目的并不仅仅是满足活动课上学生的心理要求,它应该贯穿学生生活的始终,让学生所感悟到的知识内涵应能延伸课外,指导行为。小学生形象记忆能力强,对活动中感兴趣的内容铭刻在心,并能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上反映出来。在辅导完“不做‘小拖拉’”这一内容后,有许多学生都笑着对我说: “老师,我现在做事情可及时了,再也不拖拉了。”可见,学生们能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感悟、体会来指导、鞭策自己的行为,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心理协会活动总结 篇9
为响应学校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号召,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在全院学生的广泛参与下,计算机学院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营造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产生积极的影响。
现将计算机学院3~5月份进行的心理活动总结如下:
一、学校活动
1、心理讲座
镇江市精神文明中心副主任医师张长春主任3月来我校进行了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讲座。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反响热烈。
2、精神卫生中心参观
3月31日学校组织心理委员去镇江市精神文明中心参观学习。心理委员踊跃报名参加,促进了心理健康知识在同学中更为广泛地宣传和普及。
3、心理委员素质拓展训练
5月9日到10日,江苏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体育学院合作,共同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心理委员素质拓展培训,来自全校不同院系的2014级班级心理委员参加培训。第一天的拓展训练以“打造卓越的团队”为主题,先后进行团队创建、心灵鸡汤——卓越的团队文化、群龙取水、盲人方阵等一系列团体项目,增强团队成员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帮助心理委员认识沟通并学会沟通。第二天的拓展训练以“团队决策与突发事件处理”为主题,先后开展“七巧板”、“极速60秒”以及“卓越圈”等系列拓展项目。项目以体验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让心理委员们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过程中,达到培养队员群策群力的能力、培养团队决策与统筹意识,达成共赢的合作意识以及加强团队处理突发事情能力的培训目的。活动过程中氛围热烈。一名心理委员参加培训后说:“作为一名心理委员,很高兴能接受到专业的培训,这无论是对个人心理素质的提高,还是对班级心理工作的开展,都是一件很有益的事。经过培训,我对自己的工作更加感兴趣了。”
二、学院层面开展活动
1、心理趣味运动会
5月16日下午两点,计算机学院心理协会的心理趣味运动会在西校区操场举行。本次趣味运动会秉持了“娱乐身心、激扬青春”的口号,组织了计算机学院学生进行趣味游戏活动,包括三人两足,夹弹珠,踢保龄球,晕头转向等活动,旨在增进同学友谊,展示学生风采。
下午两点,参加活动的同学们准时来到场地,积极热身,跃跃欲试地等待比赛的开始。开始比赛后,所有同学分成了7组,分别参加了4场比赛。虽然只是趣味游戏,但大家还是非常认真地参与,他们有的在商量游戏对策,有的在进行热身训练。活动虽然是以娱乐为主,但是也体现了大家团队合作的精神。
2、大学生问卷调查
心理问卷活动由江科大计算机学院心理协会组织。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式,面向学校各个年级的学生。对其进行心理问卷调查。通过使用SAS、SDS自我检测问卷,我们更好的了解了学校各个年级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分析问卷的测试结果,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大学生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的心理情况,能够间接的明白,各个年级学生的心理想法。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一些小问题,比如轻微抑郁等。
对于这次活动,心理协会成员在工作上做出了很多努力,使整个院心理协会的工作能更加团结的运行。从问卷调查反映的情况看,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即便有一小部分的同学心理健康可能存在一点小的差错,但我们心协会继续努力,帮助那些同学克服心理上的困难,调整好他们的心态,并且最终解决这些心理健康问题。
3、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利用海报的形式在大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
三、班级活动
【心理健康协会活动总结】推荐阅读:
活动总结心理健康01-12
院心理健康活动总结06-07
校园心理健康活动总结06-15
教师心理健康的活动总结07-26
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总结11-17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结11-26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总结12-2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总结11-26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结05-14
2020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结心得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