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综合题

2024-09-29

初一综合题(共12篇)

初一综合题 篇1

初一政治综合题

1、党和国家政府十分重视校园安全,对此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聊城市提出建设“平安校园”的口号和目标。

(1)聊城市为什么提出建设“平安校园”的口号和目标?

答:聊城市提出建设“平安校园”的口号和目标,是为了切实保障师生的生命健康权。因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A、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B、一个人的生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它无比珍贵。(2)青少年为实现建设“平安校园”目标能做哪些努力? 答:青少年要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

(1)我们要学习法律知识,明确法律赋予的权利,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2)我们必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避免意外和危险的发生。无论发生怎样的危机和挫折,都不能放弃生存的希望。(3)我们在珍惜、爱护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

2、小明做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计划,有长远计划,如考上大学为国家做贡献;有近期计划,如学习计划、体育锻炼计划、写作计划、生活计划„„小明严格执行这些计划,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结合初一上册知识,你认为做好哪些事情需要像小明一样有明确的目标或计划?为什么? 答:(1)实现人生价值,创造有意义的人生,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原因: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和指路明灯,是催人奋进的巨大力量。树立远大理想,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将使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使我们的青春焕发光彩。

(2)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需要确立新的目标。原因:目标是方向,也是动力。确立新的目标,是我们在新环境中成长的需要。

(3)走自强之路,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坚持不懈的为之奋斗。原因:正确的人生目标是人们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挫折。有了正确的目标,就会找到正确的方向,困难和挫折就无法阻挡他前进的脚步。

(4)磨砺坚强的意志,需要确立明确的目标。原因:人生因为有了目标,才变得充实而又意义。人生目标的实现过程,也是磨砺意志的过程。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能够专著、执著于自己的目标,坚持数年、数十年甚至一辈子,一步一个脚印的朝着既定目标前进,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3、人生道路上总会遇到一些困难、挫折,甚至失败,要想战胜困难、挫折、失败,需要具备一些优秀品质。

通过对初一上册思想品德的学习,你认为要想战胜困难、挫折、失败,需要具备哪些优秀品质?试加以说明。

答:(1)自信的人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强不息的力量。原因:自信的人在困难、挫折、失败面前能冷静、沉着地应对,并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地采取措施,努力扭转困难局面,从而转败为胜。(2)自强的人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而是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原因:一个自强的人会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不断地为自己设定新的目标,并激励自己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积极进取。哪怕是在前进的路上遇到了重重阻力和艰难险阻,他也能凭着坚强的意志去克服,不达目的不罢休。(3)意志坚强的人能够战胜困难获得成功。原因:坚强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具有坚强意志的人,能够在行动中自觉、果断、坚韧、自制,始终目标如一,不怕挫折,排除干扰,顽强奋斗,直至成功。

4、通过对初一上册思想品德的学习,书中有许多事业成功的人士你认为哪些优秀品质使他们走向成功?试加以说明。

答:(1)自尊的人积极向上。自尊是促使人奋发进取的心理因素,它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一个有强烈自尊心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会勤奋努力,不断的充实发展自己,积极进取,一步步走向成功。

(2)成功需要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成功离不开勇敢,勇敢需要自信。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在面对学习、工作、生活的挑战时,有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当即回来临时,会毫不犹豫地抓住它,从而成就事业,取得成功。

(3)勇于面对挫折的人能够成功。在挫折面前,挫而不折,勇敢的去战胜挫折。其结果是:在生活中将会不断的进取,在不断获得成功中创造出有价值的人生。(4)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①坚强意志是坚定人生目标的保障。

②坚强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5、材料见课本98页开普勒和初三学生的例子。(1)这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道理?

答:挫折是把双刃剑。挫折往往会给人带来痛苦、压力和打击,使人们的愿望难以实现,使人急躁、不安。挫折会消磨人的斗志,使人一蹶不振,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

对于强者来说,挫折则能磨练意志,是人变得更坚强;激发斗志,使人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吃一堑,长一智,”使人变得更加聪明。从这个意义上说,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2)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结果有什么不同?

①初三学生在挫折面前胆怯、懦弱,经不起考验,向挫折屈服。其结果只能是被挫折所压倒,在生活中将会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失去奋斗的激情。

②开普勒在挫折面前,挫而不折,勇敢的去战胜挫折。其结果是:在生活中将会不断的进取,在不断获得成功中创造出有价值的人生,成就事业。

初一综合题 篇2

在2006年高考全国卷中选择题第12题是这样一道题:函数的最值为 () .

可以说有一定的难度, 甚至说对于某些学生来说也无从下手, 可笔者认为它就是考查初一绝对值意义的一道题, 以下是笔者的一点见解:

函数f (x) =n=119|x-n|=|x-1|+|x-2|+|x-3|+…+|x-19|其意义就是表示数轴上的点x到1, 2, 3, …, 19这19个点的距离和的最小值.

(1) 当x<1时, f (x) 的值会越来越大, 无最小值, 如图1.

(2) 同理x>19时, f (x) 的值也会越来越大, 无最小值, 如图2.

(3) 显然在1≤x≤19之间有最小值, 如图3.

那么这点在哪呢?重复的距离较大, 不可能是最小值, 所以只能在1与19的中间, 2与18之间, 3与17之间, 依次下去, 就在点10处, f (x) min=|10-1|+|10-2|+|10-3|+…+|10-18|+|10-19|=90.

说明 此题是一道绝对值函数求最值的题, 绝对值函数求最值的解法大致有三种方法:如求函数y=|x+1|+|x-2|的最值.

解法1 利用图像法.

y={-2x+1 (x<-1) 3 (-1x2) , 2x-1 (x>2) .

如图4, 当-1≤x≤2时, ymin=3, 无最大值.

解法2 利用定理法.

当且仅当 (x+1) (2-x) ≤0时取等号, 即当-1≤x≤2时, ymin=3, 无最大值.

解法3 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x+1|+|x-2|表示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的动点x到两定点-1与2的距离之和.

显然图5、图6不能得到最小值, 由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知, 如图7, 当-1≤x≤2时, ymin=3, 无最大值.

推广 对于函数y=|x-x1|+|x-x2|+|x-x3|+…+|x-xn| (其中x1, x2, x3, …, xn为常数, 且x1<x2<x3<…<xn) , 则有

(1) 若n为奇数时, 当x=xn+12时, y最小.

(2) 若n为偶数时, 当xn2xxn+22时, y最小.

初一历史教学应如何巧设问题 篇3

关键词:上下衔接;横向比较;纵向联系

一、上下衔接巧设问

在学习“伐无道,诛暴秦”时,我们可以针对上一课“秦王扫六合”设计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他曾幻想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代永远传承下去,然而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一手缔造的这么强大的一个帝国,短短15年后便灰飞烟灭,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毁了这个帝国呢?这样设疑一定会吊足学生的胃口,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横向比较巧提问

在学习了“北京人、河姆渡人的生产和生活”之后,教师可以这样设问:山顶洞人、半坡人又是如何生产生活的,他们又有哪些进步呢?同样的道理,在学习了“百家争鸣”后我们不妨也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孟子、老子和韩非几乎都关注到了治国这一问题,但他们在如何治国这一理念上观点相同吗?他们各自提出了怎样的治国思想?通过这样的设计,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了学生同类问题比较找异同的能力。

三、纵向联系巧设疑

在学了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我们可以这样提问:

春秋时期哪国也有过类似的做法?结果如何?由此你会发现一个什么有趣的规律?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自然而然可以得出结论:改革是一个国家进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一个国家要想强大起来,必须革故鼎新,不断改革;改革能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注入巨大的活力……从而启发学生忆古思今,学生便可以理解我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除上述三点之外,我们还可以反向思维巧设疑,换位思考巧设问,紧扣内容巧设问等等,这些都可以确保教师创设问题的有效性。

初一正是学生求知欲望非常强烈的时期,也是进入初中阶段后最天真可爱、无知无畏的时期,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设计问题这个环节,精心备课,提高所设问题的质量,从而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真正从内心深处爱上历史这门学科。

初一几何题 篇4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2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棱柱的侧面可以是三角形

B

C、正方体的各条棱都相等 D、棱柱的各条棱都相等

2.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不可能是()A、梯形B、五边形C、六边形D、圆

3.下列立体图形中,有五个面的是()

A、四棱锥B、五棱锥C、四棱柱D、五棱柱

4.一个正方体,六个面上分别写着六个连续的整数的一个数字,且每个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之和相等,如图所示,你能看到的数为7、10、11,则六个整数的和为()

A、51B、52C、57D、58

5.如图中是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有()个

A、2个B、3个C、4个D、5个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③将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线段的中点

④用5倍放大镜看一个20º的角,看到的是100º的角

A、4B、3C、2D、17、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射线是直线的一半;B、若线段AB=BC,则B是线段AC的中点;

C、两点之间,只有线段最短; D、把角平分的直线是这角的平分线.8、已知BD为∠ABC的平分线,则∠ABD=

A、∠ACB,B、∠BCD,C、∠DBC,D、以上都不对

9、∠a的四等分线的条数为()

A、2条B、3条C、4条D、无数条

10、线段AB=9cm,C、D为AB的三等分点,则CD=()

A、6cm

2B、3cmC、92cm D、以上都不对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PAB,则P是AB的中点;B、若AB=2PB,则P是AB的中点;

2ABC、若AP=PB,则P是AB的中点;D、若APPB,则P是AB的中点;

12、如果在一条直线上得到10条不同的线段,那么在这条直线上至少要选用()个不同的点

A、20B、10C、7D、513.平面内两两相交的6条直线,其交点个数最少为m个,最多为n个,则m+n=()

A、12B、16C、20D、以上都不对

14.已知x,y都是钝角的度数,甲、乙、丙、丁计算(xy)的结果依次为500,260,720,900,其中只有6

1一个正确的结果,那么算得结果正确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5.如图,已知A、B、C、D、E五点 A D C E 在同一直线上,D点是线段AB的中点,点E是线段BC的中点,若线段AC=12,则线段DE等于()B

A、10B、8C、6D、416.如右图所示,C是线段AD上任意两点,M是AB的中点,N是CD中点,若MN=a,BC=b,则线段AD的长是()

D

A2(a-b)B2a-bCa+bDa-b

17.如图,115,AOC90,点B、O、D

在同一直线上,C

B

则2的度数为()

A. 75B.15C.105D.165 D2OA

18.在海上,灯塔位于一艘船的北偏东40度方向,那么这艘船位于这个灯塔的()

A 南偏西50度方向B南偏西40度方向

C 北偏东50度方向D北偏东40度方向

19、一个角的余角是它的补角的,则这个角为()

31(A)22.5°(B)45°(C)50°(D)135°

20、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50°,那么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是()

A30° B60°C90°D120°

21、已知∠1和∠2互补,且∠1>∠2,那么∠2与

012(∠1—∠2)的关系是()A、互余B、互补C、和为45D、差为22.5022、五位老朋友a、b、c、d、e在公园聚会,见面时候握手致意问候,已知a握了4次,b握了1次,c 握

了3次,d握了2次,到目前为止,e握了()次。

A、1B、2C、3D、423.将三角形绕直线I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左图所示立体图形的是()

llll

l

24.物体如图甲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俯视图应是()ABCD甲

25.一节课45分钟,分针所转过的角度为()

A.45°B.135°C.180°D.270°

26.已知∠AOB=3∠BOC,若∠BOC = 30°,则∠AOC =()

A.120°B.120°或60°C.30°90°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7分)

1、右图中以A为端点的线段共

2、若比较两角∠α与∠ß重合,其中一条边重合,不重合的∠α一边落在∠ß的外部则∠α∠ß(填 >、= 或 <)

3、右图中AB+BCAC(填 >、= 或 <)

依据为.4、某人从A点出发,每前进10米,就向右转18º,再前进10米又向右转18º,这样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点时一共走了米.5、如果∠A=35°18′,那么∠A的余角等于一个角的补角是36°43′,则这个角的度数是。ACD6、21.36′,9°21′18″。

7.点A、B、C在直线l上,AB=5cm,BC=3cm,那么AC=cm8、如右图,已知∠AOB=90,OM是∠AOC的平分线,ON是∠BOC的平分线,则∠MON=___________度。

9、如下图:已知线段AB=8cm,AB的中点是C,线段BC的中点是D,线段AD的中点是E,那么AE=___________cm。

OAMCNB

三、解答题(写出必要的步骤,1、2、3各4分,4题5分,5、6、7、8各6分)

1、已知互余两角的差为20,求这两个角的度数.AECDB2、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还多1,求这个角.9

23.已知一个角的余角与该角的补角的和是220°,试求这个角的余角与补角的度数。

4、已知线段AB=10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AC=3cm,求线段BC的长。

5.老师要求同学们画一个750的角,右图是小红画出的图形. 0(1)检验小红画出的角是否等于75;

(2)利用我们常用的画图工具,你有哪些检验方法?

(3)画这个此角的平分线;(4)解释图中几个角之间的相互关系.

6、按下列语句画图,在以O为端点的两条射线上分别取线段OA、OB使OA=OB,M、N分别为OA、OB的中点,连接A、B,连接M、N,通过度量线段MN与

AB的长度确定线段MN与AB之间的数量关系。

7、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OD平分∠BOC,∠COD=67°38′,求∠AOC的度数。

初一数学上册奥数题 篇5

姓名座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汽车的雨刷把玻璃上的雨水刷干净,是属于()的实际应用

A.面动成体B.线动成面C.点动成线D.以上答案都不对

2、b为有理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bB、|b|是非负数 C、|b|是正数D、-b为负有理数

3、当a=2时,代数式2a-3的值为()

A.3B.1C.-1D.54、化简-2a+(2a-1)的结果是()

A.-4a-1 B.4a-1C.1D.-1

5、与m2t是同类项的是()

A.tmB.m2stC.-3m2tD.(mt)2 2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6、平面内两直线相交有______个交点,两平面相交形成______条直线

7、-5的绝对值是______,相反数是______,倒数是______

8、|ab|=1,x与y互为相反数,则(x+y)+2ab=______

9、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若|m+3|+(n-2)2=0,则m+n=________.2πab210、代数式-3的系数是________.1a+2332b-111、如果y与-5xy是同类项,则a-b=_____________________ 512、2周角=____度=____平角=____直角13、0.5的相反数的倒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

14、定义a☆b=a-b,则(-3)☆5☆(-1)=______

15、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而小于4的所有负整数的和是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5分)22116、每小题5分

(1)(531251322--+)×72(2)-2-(-6)×(-÷(-)2484312

2(3)2a+(4a-5b)-3(a-2b)

17、先化简,再求值:(5分)9x+6x2-3(x-2x2),其中x=-

218、根据俯视图,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8分)

19、已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x的绝对值等于2,求x2-(a+b)+cd|x|+(a+b)2011+(-cd)2012的值。(10分)

20、如果2x+y=5,求代数式-3(2x+y)(2x+y-4)+4x+2y的值。(5分)

21、初一级学生在4名数学老师的带领下去剑英纪念园游玩,公园的门票为每人20元,现有两种优惠方案,甲方案:师生都按7.5折收费。乙方案:带队老师免费,学生按8折收费。(12分)

(3)如有a名学生,用代数式表示两种优惠方案各需多少元?

(4)当a=80时,采用哪种方案优惠。

初一生物上册判断题 篇6

班级姓名

()

1、能够运动的物体就一定是生物。

()

2、植物可以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

3、“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句话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4、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

5、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

6、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

7、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

()

8、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

9、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

10、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

11、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界干扰超出了一定的范围,生态系统就可能受到破坏。

()

12、对光完成的标志是要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

13、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p”,看到的物象是“b”。

()

14、观察时,用一只眼看着目镜,另一只眼睁开的目的是便于画

图。

()

15、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凹面来对光。

()

16、要想观察血液中的红细胞,可以将实验材料制成切片进行观察。

()

17、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越大越有利于观察到细胞。

()

18、绿色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

19、用钢笔画细胞结构简图时,要注意用粗线表示图中较暗的地方。

()20、细胞中的物质都是由细胞自己制造的。

()

21、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一定不能通过细胞膜。

()

22、所有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它们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

23、细胞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而持续生长。

()

24、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再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

25、多细胞生物体内有很多体细胞,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各不相同。

()

26、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是随机堆砌在一起的。()

27、胃腺细胞和胃壁肌肉细胞在同一器官内,却属于不同的组织。()

28、统一受精卵经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所产生的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是一样的。()

29、草履虫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这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构。

()30、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一定比单细胞生物大。()

31、松的球果不是果实。()

3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是种子种都有胚。()

33、裸子植物的种子比被子植物的种子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34、根生长是指细胞数量的增多,这是通过细胞分裂实现的。()

35、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只有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

36、伸长区细胞比分生区细胞的体积变大、变长,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37、植物的芽都能发育成枝条。()

38、在花的结构中,雄蕊没有雌蕊重要,因为它和果实的形成无关。()

39、雌蕊中的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40、茎中的导管是运输水分的管道,导管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41、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大量地散失掉了,这对植物

来说是一种浪费。()

42、气孔主要分布在植物叶片的上表皮,这有利于气体更好地进行交换。()

43、植物可以通过控制保卫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来控制气体和水分的进出。()

44、叶绿素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4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46、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

47、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

48、植物的每个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49、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有机物里的能

量全部释放出来。()50、合理密植可以保证植物的叶片都能充分地接受光照,又不互

数学综合题求解思维视角 篇7

数学综合题由于涉及到知识容量大、解题方法多而灵活、综合性强、突显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以及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特点.且能较好地考查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理性思维而成为考试重要题`型.综合题由于难度大、分值高, 解好综合题是考试成功的关键.目前的高考综合题已经由单纯的知识叠加型转化为知识、方法和能力综合型尤其是创新能力型试题.如何有效地寻得解题方法, 快速地找准解题切入点, 理清解题思路, 顺利地解决问题, 笔者认为以下思维视角是有效的.

1讨论

分类讨论是高考重点考查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 将求解问题根据需要分成不同情况, 每一种情况都有利于问题解决, 都容易寻求解题切入点, 因此分类讨论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例1 已知f (x) =|x2-1|+x2+kx.

(Ⅰ) 若k=2, 求方程f (x) =0的解;

(Ⅱ) 若关于x的方程f (x) =0在 (0, 2) 上有2个解x1, x2, 求k的取值范围, 并证明1x1+1x24.

分析 去掉绝对值是解题关键, 根据绝对值定义分情况求解, 分别表示出x1, x2利于问题解决.

简解 (Ⅰ) 当k=2时, 直接讨论去掉绝对值方程可化为

{x2-102x2+2x-1=0{x2-101-2x=0.

解之得x=-1+32x=12.

(Ⅱ) 原方程可化为

f (x) ={2x2+kx-1, |x|11-kx|x|1.

x∈ (0, 1]时, 方程为一次函数, f (x) =0在 (0, 1]上不可能有2个解;若x∈ (1, 2) , 又x1x2=-12所以f (x) =0在 (1, 2) 上也不可能有2个根.故方程f (x) =0在 (0, 1]和 (1, 2) 上各有1个根.

方程f (x) =0在 (0, 1]有解, 则k≤-1;方程f (x) =0在 (1, 2) 上有解, 则f (1) ·f (2) <0, 解之得-72k-1.所以k的取值范围是-72k-1.

x1∈ (0, 1], x2∈ (1, 2) , 则

1x1+1x2=-k+4k2+8-k=k2+8-k2=2x24.

2定向

定向是指解题前应分析条件与结论的差异, 根据头脑中现有模式结构, 已有解题经验, 确定大致的解题方向, 有了方向, 即有了目标, 再根据具体条件, 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不断整合中实现目标.

例2 数列{an} 中, a1=12an+1=nan (n+1) (nan+1) (nΝ*) , 其前n项和为Sn.

() bn=1nan, 求证{bn}是等差数列;

(Ⅱ) 求Sn的表达式;

(Ⅲ) 求证i=1n (1-SiSi+1) 1Si+12 (2-1) .

分析 (Ⅰ) 只要应用等差数列定义即可顺利求解;由 (Ⅰ) 即可得 (Ⅱ) ;而 (Ⅲ) 是数列与不等式结合, 求解方向常规思路是:放缩后裂项相消求和再放大, 或放缩后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再放大, 定下解题方向后再对通项进行放缩转化即可实现.

证明 (Ⅰ) 由bn=1nan, 得bn+1=1 (n+1) an+1.

bn+1-bn=1 (n+1) an+1-1nan=1 (n+1) nan (n+1) (nan+1) -1nan=nan+1nan-1nan=1.

即{bn}是首项为2, 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 () bn=2+ (n-1) 1=n+1an=1nbn=1n (n+1) =1n-1n+1Sn= (1-12) + (12-13) ++ (1n-1n+1) =1-1n+1=nn+1. () (1-SiSi+1) 1Si+1=1 (n+1) 2n+2n+11n2+2nn+2n+1=1nn+2n+11nn+1n+1=1n (n+1) =1n-1n+1

i=1n (1-SiSi+1) 1Si+168+ (12-13+13-14++1n-1n+1) =68+12-1n+12 (2-1) .

3转化

化归与转化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 数学问题的解决就是一个不断化归转化过程, 对已知条件向结论转化, 对所求结论向已知转化.

例3 已知函数f (x) =x3-x.

(Ⅰ) 求曲线y=f (x) 在点M[t, f (t) ]处的切线方程;

(Ⅱ) 设a>0, 如果过点 (a, b) 可作曲线y=f (x) 的3条切线, 证明-a<b<f (a) .

简解 (Ⅰ) 直接运用导数求解即可, 即

y= (3t2-1) x-2t3.

(Ⅱ) 设过点 (a, b) 作曲线y=f (x) 的3条切线的切点分别为[t1, f (t1) ], [t2, f (t2) ], [t3, f (t3) ], 则3条切线的方程是

y= (3ti2-1) x-2ti3 (i=1, 2, 3) .

又3条直线同过点 (a, b) , 所以

b= (3ti2-1) a-2ti3 (i=1, 2, 3) ,

即2t3- (3t2-1) a+b=0有3个不同的实根t1, t2, t3.

g (t) =2t3- (3t2-1) a+b, 则g (t) 必有2个极值点, 且

g′ (t) =6t2-6at=6t (t-a) .

g′ (t) =0, 则t=0, t=a.所以g (t) 先增后减再增, 故只需g (0) =a+b<0, g (t) =b-f (a) >0, 即-a<b<f (a) .

评析 上述对问题的求解由3条切线存在转化为三次方程有3个实根, 进而转化为考察函数最值, 导函数的极值, 再通过极值得方程的极小值小于0极大值大于0, 在方程、函数、零点、极值、最值转化中使问题顺畅解决.

4沟通

沟通是指在确定题方向后实施解题过程中若干量之间等或不等关系要选择合适的等式或不等式进行沟通, 减少变量以达到转化目的.

例4 已知函数f (x) =ax2-bx+c (a>0) , 对应方程f (x) =0在 (0, 1) 内有两相异实数根.

(Ⅰ) 求证b>2ca>c;

(Ⅱ) 求证f (0) f (1) a216.

简解 设方程f (x) =0在 (0, 1) 的两根为x1, x2 (x1≠x2) , 则

0x110x21. (1)

此时显然有x1x2=ca1, 而a>0, 故a>c.

由 (1) 得1x1>11x2>1,

1x1+1x2>2x1+x2>2x1x2,

ba>2cab>2c. () f (0) f (1) =c (a-b+c) =a21a2c (a-b+c) =a2ca (1-ba+ca) =a2x1x2 (1-x1x2+x1+x2) =a2x1x2 (1-x1) (1-x2) a2 (x1+1-x12) 2 (x2+1-x22) 2a216

因方程有两相异实根, 所以等号不能同时取到, 故

f (0) f (1) <a216.

评析 韦达定理联通已知范围的x1, x2与系数关系是重要一环, 另外若直接选择f (x) =ax2-bx+c=a (x-x1) (x-x2) 的表达式, 从而得b=a (x1+x2) , c=ax1x2, 也是沟通根与系数的好方法.

5借形

形的直观、形象是分析问题最直接的思维点、切入点、以形助数, 发挥形的辅助作用, 是解决好综合题的重要方法.

例5 已知a是实数, 函数f (x) =2ax2+2x-3-a.如果函数y= (x) 在区间[-1, 1]上有零点, 求a的取值范围.

简解 由于二次项系数含参数不能确定正负, 影响抛物线开口方向, 影响对称轴, 故对函数零点的情况有影响, 因此需对a的值分类讨论.

(ⅰ) 当a=0时, f (x) =2x-3, 此时f (x) 的零点是x=3232[-11];

(ⅱ) 当a>0时, 2a>0, 故抛物线开口向上, 而此时, f (0) =-3-a<0, 所以若要使y= (x) 在区间[-1, 1]上有零点, 则只需f (1) =2a+2-3-a≥0或f (-1) =2a-2-3-a≥0, 解得a≥1;

(ⅲ) 当a<0时, 2a<0, 抛物线开口向下, 而此时

{f (1) =a-1<0f (-1) =a-50

故若要y=f (x) 在区间[-1, 1]上有零点, 只需△≥0且-1-24a1, 即a-3-72.

所以a (--3-72][1+) .

评析 当a>0时, 抛物线开口向上, 此时f (0) <0, 说明抛物线与x轴必有2个交点, 数形结合, 此时只需f (1) ≥0或f (-1) ≥0即可 (此时可能有1个零点也可能有2个零点) , 避开了对对称轴情况的分类讨论, 简化了过程, 优化了思维, 而当a<0时, 有f (1) =a-1<0, f (-1) =a-5<0, 这两个特殊的端点值的符号, 这一特殊信息说明要想在区间[-1, 1]上有零点, 则只能有2个零点, 此时只有一种情况也无需讨论.抓住这3个特殊点的值, 使得解题过程优化, 不需开口方向与对称轴都加以讨论.

6分解

分解是指对问题层层分解, 步步转化, 逐步逼近, 最终破解目标, 分解过程是抓住问题主要矛盾的过程, 是有效转化过程, 在对问题分解转化过程中解决问题.

例6 已知a, b, c, d是不全为0的实数, 函数f (x) =bx2+cx+d, g (x) =ax3+bx2+cx+d, 方程f (x) =0有实根, 且f (x) =0的实数根都是g (f (x) ) =0的根, 反之, g (f (x) ) =0的实数根都是f (x) =0的根.

(Ⅰ) 求d的值;

(Ⅱ) 若a=0, 求c的取值范围;

(Ⅲ) 若a=1, f (1) =0, 求c的取值范围.

简解 (Ⅰ) 设x0是方程f (x) =0的实根, 即f (x0) =0, 所以g (f (x0) ) =0, 即g (0) =0, 故d=0.

(Ⅱ) 若a=0, 此时

f (x) =bx2+cx, g (x) =bx2+cx,

g (f (x) ) =b (bx2+cx) 2+c (bx2+cx)

= (bx2+cx) [b (bx2+cx) +c].

f (x) =0的实数根都是g (f (x) ) =0的根.若要g (f (x) ) =0的实数根都是f (x) =0的根, 则必须b (bx2+cx) +c=0无解, 或有与bx2+cx=0相同的解.

c=0, b≠0时, 方程b (bx2+cx) +c=0有解, 即x=0, 与bx2+cx=0解相同, 所以c=0符合;

c≠0, b=0, 方程b (bx2+cx) +c=0无解, 符合;

b≠0, c≠0时, 且 (bc) 2-4b2c<0, 即0 <c<4, 方程b (bx2+cx) +c=0无解.

综上得c∈[0, 4) .

(Ⅱ) 由a=1, f (1) =0, 得b=-c, 而

g (f (x) ) = (bx2+cx) 3+b (bx2+cx) 2+c (bx2+cx)

= (bx2+cx) [ (bx2+cx) 2+b (bx2+cx) +c],

很明显f (x) =0的实数根都是g (f (x) ) =0的根.要想使g (f (x) ) =0的实数根都是f (x) =0的根, 则必须

(bx2+cx) 2+b (bx2+cx) +c=0 (2)

无解, 或有与bx2+cx=0相同的解.

t=bx2+cx, 得t2+bt+c=0.

c=0时, 方程 (2) 与bx2+cx=0有相同的解, 故c=0符合;

b≠0, c≠0时, 若b2-4c<0, 即 (-c) 2-4c<0时, 方程 (2) 必无解, 得0<c<4;

b2-4c≥0, 方程t2+bt+c=0尽管有解, 但

t=c±c2-c2=-cx2+cx

却无解, 故有

(-c) 2-4cc+c2-c2<0

(-c) 2-4cc-c2-c2<0,

解之得 0<c<16/3.

综上, c∈[0, 16/3) .

评析 通过对问题分解, 发现此问题的本质是方程b (bx2+cx) +c=0要么有根, 但是前一方程的重根, 要么没有根, 在分解中分出解题思路, 分出解题方法.

轻松应对综合探究题 篇8

一、 把握综合探究题的命题脉络

以2007年江苏省高考政治综合探究题为例:

39. 某中学门口因小摊贩设摊,引起交通堵塞。在城管执法过程中,摊贩与城管时常发生冲突。针对这一现象,该校部分学生成立探究性学习小组,进行相关调查。

一些同学进行实地采访:

城管人员认为:小摊贩无证经营,到处乱摆摊,造成交通堵塞,严重影响市容。小贩大吐苦水:办证谁不想啊?可我们是小本经营,赚的钱刚够糊口,摊位租金又贵,只得在马路上跑(采访中,学生发现小摊贩大多是下岗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顾客认为:小摊贩设点灵活方便且价格便宜。

另一些同学通过资料查阅,收集到以下资料:

某城市有无证摊贩近5万,以前一味采取简单的取缔办法,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后认识到与其死堵不如疏导,改进了管理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韩国对路边小摊的管理总体上采取了区域管理的办法,分别设立“绝对禁止区域”、“相对禁止区域”和“诱导区域”。巴黎对跳蚤市场实行依法管理与服务,对各类摊贩的营业时间、营业地点和营业方式都有明确规定。

针对上述现象,请你与同学们一起探讨:

(1) 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小摊贩经营活动存在的原因。

(2) 运用哲学常识说明城管人员、小摊贩和顾客三者的观点为什么不一致?

(3)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别国经验谈谈如何化解城管人员与小摊贩之间的矛盾?

(4) 反思并概括本次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此题的认真研究不难发现综合探究题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将热点问题生活化。题目背景仍然围绕当前社会关注热点展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和战略决策,但题目情境的设置一改以往通过图表和材料来显示市场相关主体信息的惯用做法,而是将热点问题生活化。通过设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耳闻目睹的关于“小摊贩设摊”引发的一系列影响和谐社会建构的争议和问题,为同学们探究活动的展开提供丰富的生活经验支撑。第二,还原了“学以致用”这一教学原则的本真内涵。本题共设置了四问,第1、2两问依然是考查同学们的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情况;第3问则通过剖析别国经验来促进同学们发掘这其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关怀和民本思想,并以此促成同学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第4问关注的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社会实践的过程,过程的展开,反思的积累也是有效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体现了思想政治课课程性质的特点。思想政治课既是学科课程,也是德育课程。2007年的综合探究题从学生的成长特点出发,针对其思想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引导学生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清晰地勾勒出综合探究题的命题脉络:以热点问题为背景,从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出发,以启动、开展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为主导,通过案例考查、问题辨析、行为表现等环节的活动设计,来考查学生学习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达成状况,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综合探究题的应对策略

(一) 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真实价值追求

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即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的平台和载体,其价值追求主要表现在两个“三”。

第一个“三”是指三种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生存的常识与技能,以便独立地面对世界;学生合作学习——遵从生活的律则与规范,以便和谐地与人相处;学生探究学习——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便有尊严地立于天地之间。研究性学习正是为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而设置的新课程,同学们要真正懂得自主、合作、探究这三种学习方式的丰富内涵和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步骤,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研究性学习活动,在真实的研究情境中,通过具体的运用来加深对此的把握,在这其中重点要关注合作学习。

第二个“三”是指课程目标的三维。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统一,而这对于思想政治课而言尤为重要。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要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来统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要以过程的展开来承载知识与能力的获得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

(二) 掌握实践活动的核心工具

根据综合探究题的界定,可将这里的实践活动理解为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一般包括研究课题的选择与确定、制定研究性学习方案、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总结等四个基本过程。研究性学习的每一过程都有相关的程序要求,研究性学习又会以设计活动方案、列举观点评析等不同的面貌出现。因此这里强调的是其核心工具的掌握。下面这份表格列出了同学们在考试中经常要用到的核心工具。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比较法和文献查阅法等

活动步骤确定课题、制订计划、收集资料、确定方案、总结整理、交流评价和自我反思等

活动方案活动主题、活动形式和活动目的等要素(特别要掌握召开听证会的步骤)

成果展示论文、调查报告、建议(倡议)书、活动展板和成果报告会等

活动意义增强意识、提高能力(这主要运用于国家积极倡导的措施方面)

(三) 在自觉运用中提高应对能力

脉络分析与策略掌握还只是纸上谈兵,更为重要的是,同学们要自觉地对此加以运用。这里的运用不仅单指解题,还包括有意识地关注时政,特别是关注身边正在发生的事件,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命题,从而使自己站在更高的层面去加深对综合探究题的把握。例如,我们可以围绕2007年夏天频频发生的气候灾难事件,尝试着编制相关的综合探究题:

如:2007年的夏天,“一半是洪水,一半是火焰”——受厄尔尼诺现象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暴雨飓风、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频频出现。某校高三(8)班的部分同学围绕全球气候变化,组成合作探究小组,展开了研究性学习。

(1) 假如你是该探究小组成员,请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研究方法。

(2) 在研究中同学们发现人类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20世纪70年代,全球“变冷说”是主流,但随着科技发展,特别是气象气球探测及微波遥感技术的运用,“全球变暖说”逐渐成为主流,其一开始又分裂为两派,一派认为全球变暖乃人类活动所致,另一派认为与人类活动没有关联。最新科学研究表明:全球气温的快速升高与人类进入温室气体排放密集期正好吻合,人类活动就是全球变暖的主因。

请你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哲理?

(3) 随着探究的不断深入,同学们越发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尖锐性:一方面,要遏制气候变暖,必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地球对能量的转化率;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推进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不断增加,对自然资源需求势头强劲。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化解上述矛盾。

(4) 回顾合作探究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相互鼓励、共同成长;畅所欲言、探究真理,同学们切实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结合自身体验,谈谈参与合作探究对你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有何启示。

初一数学几何证明题 篇9

初一数学几何证明题

一般认为,要提升数学能力就是要多做,培养兴趣。事实上,兴趣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每次考试都要考得好,产生信心,才能生出兴趣来。所以数学不好,问题不在自信,而是要培养学好数学的能力 那么,我们应如何提升的数学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 提升视知觉功能。由于数学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与空间形式”,要想从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抽出这些“ 数与形”,首先必须具备很强的视知觉功能,去辨识,去记忆,去理解。2. 提升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数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它是一种“文字兼数字与符号的结构”。数学里的符号、公式、方程式、图形、图表以及文字都需要通过阅读才能了解。 3. 提升对数学材料的概括能力。对数学材料的抽象概括能力是数学学习能力的`灵魂。若一个看到一大堆东西,看了半天也不晓得它们背后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这将是数学学习上极为糟糕的事。因为数学的精髓就在于,它舍弃了具体的内容,而仅仅抽出“数与形”,并对这些“数与形”进行操作。 4. 提示孩子的运算能力。对“数或符号”的运算操作能力是数学学习所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时时刻刻也离不开运算。在运算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数学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弱点,进行强化与补救训练。

1.已知在三角形ABC中,BE,CF分别是角平分线,D是EF中点,若D到三角形三边BC,AB,AC的距离分别为x,y,z,求证:x=y+z

证明;过E点分别作AB,BC上的高交AB,BC于M,N点.

过F点分别作AC,BC上的高交于P,Q点.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2边距离相等可以知道FQ=FP,EM=EN.

过D点做BC上的高交BC于O点.

过D点作AB上的高交AB于H点,过D点作AB上的高交AC于J点.

则X=DO,Y=HY,Z=DJ.

因为D 是中点,角ANE=角AHD=90度.所以HD平行ME,ME=2HD

同理可证FP=2DJ。

又因为FQ=FP,EM=EN.

FQ=2DJ,EN=2HD。

又因为角FQC,DOC,ENC都是90度,所以四边形FQNE是直角梯形,而D是中点,所以2DO=FQ+EN

又因为

FQ=2DJ,EN=2HD。所以DO=HD+JD。

因为X=DO,Y=HY,Z=DJ.所以x=y+z。

2.在正五边形ABCDE中,M、N分别是DE、EA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若∠BON=108°,请问结论BM=CN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当∠BON=108°时。BM=CN还成立

证明;如图5连结BD、CE.

在△BCI)和△CDE中

∵BC=CD, ∠BCD=∠CDE=108°,CD=DE

∴ΔBCD≌ ΔCDE

∴BD=CE , ∠BDC=∠CED, ∠DBC=∠CEN

∵∠CDE=∠DEC=108°, ∴∠BDM=∠CEN

∵∠OBC+∠ECD=108°, ∠OCB+∠OCD=108°

∴∠MBC=∠NCD

又∵∠DBC=∠ECD=36°, ∴∠DBM=∠ECN。

初一政治辨析题五大题型 篇10

这种辨析题的特点是,题目所给的观点完全正确或完全错误。不管是正确还是错误,都必须分析说明其中的理由。一般来讲,此题型在辨别正误上难度不大。但考生在分析说明时,如果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就会因要点不全而失分。

解题对策

对策一:解答观点正确的辨析题。这类题表面上看似乎不难,既然命题正确,那么就把观点正确的理由定上去就行了。为了迷惑考生,辨析题常常列出几个表面上矛盾但实际上却是正确的观点。为此,学生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熟悉掌握书本上的观点、原理、概念以及时政方面的相关知识。解答这类辨析题,首先要指出观点是正确的,然后再说明理由和分析原因。

对策二:解答观点错误的辨析题。其特点是辨题对事实、现象进行错误的归纳和概括,最常出现的错误是“以偏概全”或“一点论”的观点。从表面上看,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作全面分析,辨题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解答这类辨析题,首先指出观点的不科学之处(作出判断),然后说明理由和原因(展开分析),最后提出正确的观点。

1、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农业税条例自1月1日起废止。

辨题:废止农业税条例、取消农业税后,我国农民将不再交税。

2、外部矛盾引起事物的量变,内部矛盾引起事物的质变。

题型二正误混杂型辨析题题型特点

正误混杂型,即命题既有正确的一面,也有错误的一面。具体说有以下五种情形:(1)题目内容总体上是正确的,但其中包含着错误的或不合理的因素;(2)题目内容总体上是错误的,但其中包含有正确的或合理的因素;(3)题目由一个正确的前提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或者由一个错误的前提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4)题目的内容正误并列存在;(5)题目包含多层意思,每层意思都正误混杂

解题对策

对策一:避免单向的思维。在分析辨题时,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既要善于用正确的原理、概念去分析命题的正确和错误,又要树立多层辨析的意识,逐一分析观点中包含的多层意思,全面理解各层意思间的关系。因此在解答正误混杂型辨析题时,不必在开头匆忙作出判断,其判断可体现在整个答案之中。

对策二:辨析题除了判断以外,重点是对所给命题进行具体分析、说明理由。在这类题中,既有合理的因素也有不合理的观点,这就要求考生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首先,针对每一个辨析点,分别指出其合理、正确的因素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是合理的、正确的(指出其合理、正确的依据);错误的因素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是错误的(指出其错误的依据)。其次,总结对各辨析点的分析,作出正确的结论,提出命题的正确倾向。

1、废止农业税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实际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加快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解决新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战略性举措。

辨题:废止农业税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关键。

2、人民政协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

3、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因此,要促进新事物的发展就必须否定旧事物。

题型三附加条件型辨析题题型特点

命题内容所列举的材料理论观点是孤立的、抽象的,不能予以直接肯定或否定,在一定条件下正确,在一定条件下错误,具有不确定性。只有在附加特定条件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也就是说,解答此类题时,不能笼统地表态,要根据不同条件作具体分析,应根据题中的具体观点进行具体的讨论,做到全方位、多角度、深入的分析。

解题对策

对策一:补充遗漏点。此类辨析题中的观点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成立,补充遗漏点就是对命题没有给出的条件进行针对性的补充。

对策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生在解答该类题时,不能直接作出判断,而应分清情况,分别指出在什么条件下该命题是成立的,在什么条件下该命题是不成立的,要避免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以偏概全。

1、关税收入越多,对国家经济建设越有好处。(变式:⑴一个国家的关税收入越多越好。⑵贸易顺差越大越好。)

2、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此次个人所得税法在两处进行了修改: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扩大了纳税人自行申报范围。

辨题:此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对公民个人有利,对国家不利。

题型四理由不全型辨析题题型特点

这类辨析题把结论成立的部分条件(理由),当作了全部条件,认为只要具备了题目所给的这些条件(理由),结论就能成立。在这类辨析题中,题目所给的条件(理由)本身没有错,但仅仅依靠这些条件(理由),题目观点还是不能成立,这类题目的缺陷就在于没有认识到结论成立还需要其他条件。

解题对策

解答这类辨析题可采用层层设问法,首先弄清楚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其次分析题目中的条件是否正确;再次分析题目中的条件是否足以推出结论,若不能,还需要哪些条件;最后补充所需条件,并得出结论。

1、只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就能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2、只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就能增加就业。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要提高科学技术,就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规律的认识也是永无止境的。”这一观点坚持了唯物辩证法,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题型五辨中套辨型辨析题题型特点

这种题型一般以复句的形式出现,题目中包含两层含义甚至两层以上含义。前一个观点本身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也可能正误混杂,前一观点又是后一观点的条件(前提),后一个观点可能正确,可能错误,也可能正误混杂

解题对策

解答这种题型,首先,必须认真审题,弄清题目到底有几层意思,逐层辨析;其次,对每层意思的观点先辨后析(或先析后得出结论)。“辨”即说明该层意思的观点正确还是错误,或什么条件下正确,什么条件下错误,“析”即运用政治、经济、哲学原理说明正确或错误的原因,即指出其理论依据;再次,明确坚持正确的观点的意义,揭露错误观点的实质及危害(这个步骤有的题目不作要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辨析:减免农业税,能够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辨题:理论不是全部来源于实践,但来源于实践的理论就能指导实践获得成功。

3、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就“一个中国”问题进行讨论,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和惟一方式。

导数高考综合题例析 篇11

一、全面考查相关概念和方法, 凸显导数的工具价值

高考对导数的考查定位是作为解决初等数学问题的工具,侧重于考查导数在函数与解析几何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运用导数的有关知识,研究函数最值问题.这一直是高考长考不衰的热点内容.②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研究曲线的切线斜率问题也是导数的一个重要作用,并且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③运用导数的有关知识,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是导数的又一重点应用,在高考中所占的地位是比较重要的.

【例1】 (2005福建高考)已知函数f(x)=x3+bx2+cx+d的图象过点P (0,2),且在点M (-1, f (-1))处的切线方程是6x-y+7=0; (1)求函数y=f (x)的解析式; (2)求函数y=f (x)的单调区间.

【分析】 此题通过切线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并且考查了用导数研究函数单调性的基本方法.

【解答】 略.

如何提升地理综合题解题能力 篇12

首先, 将审题放在第一位, 讲究“慢审题, 快答题”。审题包括审材料、审问题、审图。高考考纲要求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审题其实就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013年四川高考文综地理题:图1和图2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 (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选择图1和图2中的一幅图, 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 (6分)

(2) 据图1和图2, 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 并说明理由。 (10分)

(3) 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 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10分)

首先读材料, 提取关键信息:时间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 即冬春季节;地点为东北部分地区;地理事物为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继续审图:看图名、看图例、看地理事物分布规律。此图属于等值线图, 看清递变规律是解题关键。两幅图共同点是都绘有东北轮廓、经纬线 (暗含纬度高、冬春气温低) 、等高线 (可看出哪高哪低) , 不同点是一幅为气温距平图, 另一幅为降水距平百分率图, 递变规律不同。问题1关键词为“描述”、“或”、“差异”。看清“或”, 只答一种情况, 既符合题意, 又节约时间。问题2关键词为“指出地区”、“说明理由”。问题3关键词为“分析不利影响”。

审题已做到比较清晰, 第二步是如何应答。应答时既要用到刚才提取的地理信息, 又要调动大脑的知识储备, 完成知识的顺利迁移应用, 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成功“对接”, 符合考纲所说的“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

例题中第一问要求描述气温或降水差异情况。所谓描述, 就是用简洁的文字阐释地理特征、原理、规律。描述地理事物分布情况, 教师总结出答题模板, 指导学生如何应答。地理事物的描述角度要从位置、形状、面积大小、延伸方向、极值去描述。针对本题要说清位置、延伸趋势、极值。第二问涉及涝灾成因, 迅速调动知识储备, 分析出一是降水多, 二是地势低, 排水不畅, 结合刚才的读图信息, 就有了答题思路。要想回答得有条理, 答案沾边, 平时要注重知识积累, 必要的答题模板要清楚。

最后一步, 组织语言, 连贯成句。在高考中, 生活语言是不规范的, 评卷老师可以不给分或者少给分。因此, 在日常考试练习中教师要求学生答案要点化、规范化, 用地理术语答题, 做到准确到位。书面表达要求尽量做到“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同时要体现专业性、逻辑性、层次性。在实际解题过程中, 最好先在草稿纸上罗列答案要点, 认真推敲, 再整齐地抄在答案纸上。

综合题解题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高的, 通过教师不断地讲, 学生不断地练, 经过一段时间, 才会有所提高。

【答案】

(1) (6分) 图1:图示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 (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 (2分) ;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 (或由东向西) 增大 (2分) ;西部 (或西部平原) 偏低值最大, 达4℃以上 (2分) 。图2: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 (2分) ;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 (或由东向西) 增大 (2分) ;西南部 (或西部平原) 偏多量最大, 达1~2倍 (2分) 。

(2) (10分) 西部平原地区 (2分) ;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 (2分) ;降雪 (水) 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 (2分) ;积雪量大 (2分) ;地势平坦, 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 (2分) 。

上一篇:安全知识竞赛游戏规则下一篇:武汉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