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和心得

2024-09-29

武汉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和心得(精选8篇)

武汉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和心得 篇1

上周接到武大社会学系的录取通知。本来一直想在论坛上写写自己考研的经验的,但是毕业设计老师催得慌,所以耽搁了下来。最近很多学弟学妹加我人人或QQ问我考研的经验。我想我干脆写在论坛上,方便大家。

首先,要说的是,武大社会学系自09年之后,风格变化很大,但是近两年的考研经验网上很难找到,或是根本不全,很泛,没有复习细节!对我帮助不大(我是这样认为的,呵呵。我是2012年考生)。

先说一下我的成绩,我英语65,理论和方法都是110+,政治惨淡。刚过线。凄惨。大家可以去咨询一下,武大的专业课压分是非常厉害的,所以看着武大的录取分数线低,并不意味着它比一些学校360、370的录取线容易考。但是总的来说,武大社会学相较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难度小了不少。性价比非常高的一个选择。

那天浙江一个学妹问我考研社会学学校的选择时,我这样说的:首先,你要问自己,以后到底是要走学术这条路还是混个牌子?走学术这条路,那么有能力的应该去北大清华中山南大等,本科学校稍差的考虑内蒙古师范或河海大学等。而只是混个牌子的话,复旦、中南、北师大等是非常合适的选择。如果各位度量自身本科出身、学习成绩、勤奋程度还不错的话,我建议大家只看全国前十的大学。大学牌子远胜专业出身,尤其是文科。而武汉大学的话,牌子在国内除了清北,还真没那所学校说能完胜武大吧。虽说武大社会学没落了不少,但是依然有大师在,所以,武大无论是牌子,还是做学术都是一个很中肯的选择。

最后,补充一句。武大社会学好考也难考。大家刻苦努力、找对参考资料,北大也可以被三本逆袭。今年人人网里的研友以及和上一届师兄的交谈,得知笔试没过的有中南大学、东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的同学。而反观我们24个进来复试的,除了我们5个是211大学的,3个二级学院,其他都是三本学院、甚至是专升本考生。所以,一,报考武大社会学的队伍中,211以上大学的考生很少很少。二,刻苦努力、找对资料才是关键!

(一)时间安排问题

很多同学在问时间安排,我也明白,去年不知道时间安排时,我也是心里没谱。我是暑假中旬回学校图书馆开始准备考研的。也就是7月20号左右,时间来说应该是绰绰有余。大概到天冷的时候,也就是十一长假过后,每天的看书时间开始拉长,大概每天至少10小时的学习时间,状态好的时候,我达到过每天12小时的复习,呵呵。应该说十一长假之后这段时间非常重要,因为自习室里的人暴增,考研氛围来了,也是压力骤增的时候,不可以懈怠,凤凰涅槃就在此时!但是考前一个周,我已经只是略略看书,呵呵,或说不看书了,这个阶段我主要是调整精神状态,每天过完资料一遍就去湖边走走。当时上考场时,监考老师还找我聊天,他说觉得我有些不同,因为我比较放松的原因吧,我们瞎聊,甚至他还给我说他子女以前在武大社会学读研的事,现在又去法国了等等,其他考生都在听我们聊,呵呵。因为我相信,考试结果已经在一个月前决定了。

(二)各科目的复习安排

武大社会学考研科目:第一天上午政治,下午英语。第二天上午理论,下午方法(统计和研究方法结合在一起考)。

很多考生主要纠结的是英语和统计,甚至很多其他专业同学跨考社会学,就是因为社会学不考高数。

A.英语和统计

前面说到,我暑假就回学校了,大半个暑假我只做两件事:英语和统计。先说统计,虽说武大指定的是杨善华那本,但是他们本校上课都是用卢淑华那本,社会学考研统计学用书基本是这种情况:南卢北杨,即是南方的大学大多用卢淑华那本。所以我建议大家看卢淑

华那本,因为研究方法又指定的是袁方的《社会学方法教程》,而该本书后面全是统计内容,方法科目试卷上统计概念、简答,实际上在袁方书上都能找到,所以,没有杨善华那本书的同学不用着急,而已经有了的也可将就看。

关于英语。暑假回来就买了星火英语来做,因为自己英语功底还行,于是上来就做了一套真题,结果惨淡,错了一半。。但是,我把这张卷子上,所有的,只要是我不认识的单词,我全部摘抄下来,自己整理一个单词小抄,我要保证,我第二次看这张卷子时,我能99.9%的认完它全部的单词。当然,过程是很痛苦,也是很漫长的,但是渐入佳境,大概第4张或低5张真题时,我的正确率已经明显上涨了。到我考试前一个周,我看了下我的英语复习成果:我做完了或者背完了10套真题和5套质量很好的练笔体,也就是我15套的集训成果,而单词小抄我整理了3个笔记本,当然里面不全是单词,而是有我很多小作文、大作文的模版!这个很重要。当然成果也很欣慰,2012英语,我阅读知错了1个,新题型全对,额,但是我书写太糟糕(男生注意。),英语2卷得分太低,才只有65分。

我说到此,基本上都在谈积累词汇量的问题,还有些相关的,我会在后面关于报辅导班的章节说明。

B.理论

理论和方法,我没有写在一起,原因就是,武大的理论要求较高,而方法很简单。我本科在武汉就读,有几个老师都是武大博士生毕业,现在反过来看,真是很感谢他们,其中一个老师(该老师忒懒。。每年都不改题,就考一张试卷,不准我们把试卷带出考场,还骗我们每年试题不一样,结果09级的娃在考前问过我们考题后,居然考的全是原题….=_=)教我们西方社会学理论,他是那种上课就督促我们记笔记的那老师,就是把我们培养成“超人”,甚至要检查我们的笔记,当时想着觉得好BT,但是现在真是超感谢他,他给我们讲课的侧重点,正是武大社会学的侧重点,呵呵,我们大三时候的期中考试试卷都有今年武大考研试卷的真题,一道名词解释一道简答题,大搞就有26分了,呵呵。

加上大一时候,社会学概论的笔记(也是武大老师授课),以及认识的一个武大社会学博士他本科时的课堂笔记,呵呵,我们两所学校的笔记,纯手工哦,我理论还真是突飞猛进,本来之前是准备跨考另一所学校的经济学的,中途出家考武大社会学,所以专业课真是多亏了他和自己的笔记!(虽然我自己的笔记当时记得极不情愿,哈哈)

所以,我理论也就过了一遍,背了2遍。最重要的是,理论给我挤出了太多的时间,让我有足够时间来弄英语、统计、和方法。因为都知道,武大理论虽然难,但是你不懂还可以隐约写些东西出来,但是英语、统计、方法是没辙的!这就要求腾出足够时间来把这三科学扎实!

C.方法

额,那博士的笔记画了好多小人… 呵呵,我把武大近20年的理论和方法题,全部做完,然后标注!武大研究方法重复率非常高,论坛上说它近5年不重复,是扯淡(这也是我说论坛对我没帮助的原因之一)。武大的研究方法部分是从题库里随即抽取,部分是老师自己加,老师会看这个概念很多年没考了,今年要考考,就是这个情况。所以我把20年的真题全部对号入座,今年研究方法试题,前一晚我和一起在宾馆考研复习的同学,他当时叫我们互考自己押的题,我考他的是“抽样框”,结果第二天试卷第一道题就是“抽样框”,当然两道大题我也全部押对,因为早猜出来它要考这两题,所以拿到卷子就做完了,都没记住它考的什么,呵呵。方法我提前一个多小时就交卷,当然,还是有2道简答题我没有做出来,这两题我就还一直记着。

总的来说,虽然理论和方法没有过多占用我时间,但是我复习的效果真是效率超高。考试前,我们寝室4个哥们聚餐,我就说,我甚至可以自己给出两套题了,事实上,理论和

方法两科,我确实押到题了,而且很多,所以考专业课的时候,真是波澜不惊,即便有两三道自己没见过的,但是更多的是自己烂熟于心的题。

最后一句,不是在炫耀我当时的复习状态,轻喷,只是很真实地写出我当时的状态和心境,因为我说过之前的考研经验都没有细节!我只是把自己考研的一些真实过程展现出来了,我想这应该是非常有帮助的。以前问过考研的学姐学长,他们都说我应该去找找自己本校的考到那个学校的师兄师姐,他们可以告诉你很多,甚至明年要考的题。呵呵,现在想想,我还真成了这样的人^-^

D.政治

之所以最后讲政治,是因为这一科是失败的经验!当时复习的时候,认为自己是文科生,政治没什么难度,于是就报了一个辅导班,结果恶梦开始了。我报的是海天的政治,大家记清楚了!海天,也就是任汝芬那个辅导机构,是LJ。LJ!LJ中的战斗圾!容我慢慢道来,海天自己标榜是全国第一的辅导机构,确实,广告横幅满天飞,骗了一届又一届的应届考生,我想,我如果还不站出来揭露这LJ的丑恶作风,不知道又要祸害几届考生!这LJ在武汉市广告横幅满天飞,上课却租一个那种八九十年代的烂体育馆,几千人同时上课!LJ般的授课环境,大家想想八九十年代的那种体育馆,体育馆平时自身都没法给本校的学生开放,因为太烂!(我和我同学他们比较,各家机构!海天的环境是最差最差的!我当时报它就是一位它名气大,后来才知道,它压缩场地的成本老师的工资,全部拿来做宣传!也就是赚无知学生的快钱!反正没口碑,赚不走了就倒闭!)。老师也是挂名赚外快,半天在那念完或者吼完就走人!海天是怎么回事呢,它上课就是拿着那几本几米厚的课本念,或者讲一些低档次的笑话,每天上午下午熬时间,讲完完事儿,有个老师根本不是在讲课,好像叫阮晔,人大的博士,是在那里吼口号!搞得那些很多学习不好的学生在那里脑充血,我当时就感觉,这玩意儿就是一个传销组织!海天标榜自己老师是什么人大,中央党校的,确实,老师实力不差,但是没办法,海天给多少钱,他们也只能办多少事!于是老师也在那里摆烂!但是真是感觉,他们教北京的学生教多了,真是讽刺我们武汉的学生不识货!好骗!!而且海天找场地,专找租金便宜的,所以路途又远,劳民伤财!还不如老子自己在图书馆看半天书!当我们已经结束全部课程回来时,那个接送我们的师傅才给我们说:他已经接过好几届的考生,海天每年都租他们的车子,海天其实才成立几年,各家机构中,海天的环境是最差最差的!它压缩场地的成本老师的工资,全部拿来做宣传!漫天地搞宣传!赚学生的学费,至于学生的成绩根本不管!所以每届考生对它口碑都不好。而我们财大里另外有一个不知名的考研培训机构,台湾人办的,学费比海天少,而且环境那叫一个爽,10几个人一教室,老师同样是名牌大学来的,该机构根本不会像海天一样拉横幅做广告,而是凭口碑,上一届的传下一届,这车师傅都对台湾老板的经营观念感叹。我不能再此说出这机构的名字,因为怕被误会为做宣传。且,它自己每年都在宣传自己去年又命中了多少多少原题!我现在告诉大家!海天全是在骗人,首先,这蓄生每年押题押个几大十道!一个老师押10几道,一共八九个老师~他故意这样安排的,广撒网,即只有一个老师押中了题,那可以宣传他们海天老师又押对题了!!我C!这样还叫押题?!你们看海天那蓄生出的政治教材,加起来半米高!老子高中、大学政治课本,课本!加起来都没这蓄生高!!老子看你的重点还不如看教材?!!然后,我冷静点。然后,海天这蓄生在我们要结束课程了,要押题了,于是我们去记,几大页厚,而且全是给主题,根本不是一道具体的题目,不是我卷子上见到的具体题目,所以!它这个“押题”它是在给你玩文字游戏,它押的是“主题”,而不是“题目”!好贱!这就是骗人!

另外,选择题,海天这蓄生,我买了它的全程,书发给老子一大堆,没法看,我说,不要说我7月考试准备,老子提前到前一年7月来准备都看不完你这些书!我也做了它书中部分章节的题,然后把它押题的五套还是六套试卷做完了,而且全部是背的,大题我都背了!

我之所以记不清楚是五套还是六套,是因为我那个时候已经觉得这蓄生不靠谱,我买了很多其他机构的押题卷,比如徐之明、风中劲草、肖秀荣、还有个蒋什么玩意儿的,等等都做,都背,结果!结果!政治只有风中劲草压中了一道多选题!所以!所有机构的“押题”都是在骗我们的钱!!!我自己的教训就是,当时听信了海天这蓄生的宣传,害老子奔波受罪,信各家机构的押题!结果比不上踏踏实实过一遍政治教材!!我也就告诉大家两点:一,政治的“押题”是心理安慰。二,海天是个蓄生。完毕

(三)关于要不要报辅导班

第一,不想再批判海天这蓄生了,当时考完政治,我们两个就想回去在网上写点东西揭露海天。第二,还好我英语报的是另外一个机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里,呵呵,多亏我的风险意识。这个机构是在我们本校授课,它对我英语帮助很大,上文的经验是单词,其他部分还真多亏了这各机构,我最后5套模拟题就是它出的,没有押到原题,但是它家的模拟题水平很不错,很接近真题的难度和风格,这一点经过英语真题大量练习的人是能够体会出来的。呵呵,我还是不能说出这家机构的名字,不做宣传。

报辅导班,一,最好本校,能午休,午休太重要了,不详悉!二,视屏班比真人授课好!理由很多,我们过来人的经验,我还是不展开,篇幅的限制!信我的没错!

辅导班很多人说没必要报,确实,有很多充足的理由。但这里我还是列出几点好处:1,带动你进入复习状态和作息时间。2,心理安慰,别人报,你不报,看你心理素质。3,确实能学到东西。

(四)参考书

武大社会学系参考书:

社会学理论:

侯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美]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第1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社会学方法: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李沛良:《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之前是要求了郑杭生的《社会学概论》的,但是12年把它删了,确实是,我之所以开篇说09年武大社会学考研变化很多,这是其中一个原因,所以,虽然11年制定了它,但是看11年的试卷,压根没考《社会学概论》,而且,如果你有耐心像我一样把20年的真题做完,你会发现,郑杭生是一年比一年考得少,各种原因我不便在网上说明,我只是告诉你们这个现象。

(五)2012年理论真题,试解析。

因为方法比较简单,所以我只讲理论。

理论部分:

一、名词解释

信任 炫耀性消费 化性起伪 常人方法学(原题)社会角色

二、简答

1、简述孔德的社会秩序理论

2、简述涂尔干的社会思想

3、简述埃利亚斯的“革命分子的困境”理论

4、简述哈贝马斯的系统对生活世界殖民化的理论(我们的原题,哈哈,好运)

5、简述福柯的权力思想

三、论述

1、运用相关社会学理论分析不同社会如何处理冲突

2、论述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3、论述韩非子的社会控制思想的时代意义

试解析:名词——信任,很抽象吧,我是用吉登斯的定义,侯钧生那本书里没有的,(此书极烂,不解释..)但是我之前说的,我们武大的那个老师,我们的笔记里有,在吉登斯分析现代性的章节里,当然,看侯钧生那本书,整本书也就科尔曼那里提到过一个信任系统。但是我复试时问过师兄,当然是吉登斯提出来的概念。(每一个名词,你必须先写出是哪个思想家提出来的)

例如:

炫耀性消费

答:conspicuous consumption,是默顿在其《theory of leisure class》中提出来的………..然后阐述概念,这个例子是想给大家说,遵守规则是必须的,但是有表现的机会的时候!果断,这是很加分的,我后面一个大题20是不会做的,但是我估计我挣了这些小分,弥补了我的不足。

化性起伪是我荀子的,我押中了他的,呵呵,只是后面大题,韩非的法、术、势思想我看的很略,压根没想到居然今年是大题,失策。

字打得太多了,现在有点累,容许我偷点懒。反正一句话,试卷非常宽大,时间很充足,放心写,不要紧张。我师兄去年考,他给我说他一个名词就不知道:礼之三支四名。怎么办??你绝对不能空着!即便你只知道三民注意、三个代表!你也要往上面写!!一语中的!

(五)关于说武大黑的问题

我想告诉大家,一,武大毕竟是中国的名牌大学,树大招风,你们看见过谁整天说XXX学院很黑吗?没有,因为它们没有被说的价值,武大是中国高校的名片之一,当然居然更多的监督力量,说他黑,一方面说明他有很多不足,另一方面,不也正说明了社会对它的重视和认可吗?其二,请问哪所大学不黑?不要给我清华北大的答案,真心希望,不然无法沟通,清华北大一样有走后门、有不公平的地方!而且不少,我不详悉!太多了,自己去搜,或者问高考考到好学校的同学。就我们这届看来,武汉七校联盟,各家的社会学大哥不说二哥。如果真的要寻求绝对绝对的纯净度90%这样高水平的公平,那我建议:北大、人大、南开、南大、中山这五所的社会学!目前他们的社会学我还真是没听说过污点,不过社工,额,大家都是知道专硕是怎么回事,也就不评价了。

(六)调整自己专业课应试心态

一上考场,拿到试卷,千万不要以为自己150分要得完!切记!20年的真题,我得出的结果:理论的试卷难度结构应该是60%你是必须要会做的,20%是有难度,拉开一个梯度的,20%是较难的,拉开第二个梯度的,最后10%,是你应该不会做的!也就是好比老师在试卷中放一个孪生素数猜想,没指望本科学生能答出来。也就是说,理论即便你学得再好,武大理论的120分已经是非常好的分数了,你得学会恰当的分配自己的复习时间,不可偏废!注重效率!我始终坚持一句话:真是考试!不是学东西的时候!应试有应试的学习和复习方法和心态!

额,大概就写这么多吧,还有许多地方还是不详悉,不甚满意,本来之前很多要说的重点,但是在写了这么多后,感觉好像忘了…=_=

希望我这篇经验能稍稍弥补以往的不足。

最后我留个扣扣号给还有不明白的同学,有问必答。1,1,0,6,2,0,5,8,6,6 因为加我的同学有点多了,来不及备注,所以要先验证,希望理解。

谢谢,最后祝愿大家明年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

武汉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和心得 篇2

关键词: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石油,特色

1《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简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以下简称学报) 创建于1984年, 其前身为《华东石油学院 (社会科学版) 》, 据考证是最早创立的高校社科学报之一, 是第一个公开发行的石油行业领域的学术刊物[1]。学报成立之初至今, 始终获得主管单位、院校领导和地区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随着依托高校的发展, 分别于1988年由《华东石油学院 (社会科学版) 》更名为《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年由《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学报的主管单位也于2005年由之前的山东省教育厅更改为教育部。随着学报实力的不断发展壮大, 学报获得了不少荣誉, 其中1995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期刊”, 1999年被评为“全国首届百强社科学报”, 2010年和2014年连续两次获得“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2011年被评为“全国理工农医院校优秀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被评为“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目前, 学报设有“石油与能源”、“经济与管理”、“山东黄蓝战略”、“政治与法律”、“历史与哲学”、“语言与文学”和“高等教育”等栏目。其中, “石油与能源”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山东黄蓝战略”被评为“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

2 学报特色办刊经验

2.1 依靠主办单位

学报的主办单位是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 (以下简称学校) 创立于1953年, 其前身为应国家急需石油行业人才的需要而汇聚清华、北大等全国名校相关师资力量组建而成的北京石油学院。1960年, 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69年, 学校迁址东营 (胜利油田所在地) , 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1981年, 学校成立研究生部;1988年, 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1997年, 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 石油大学的主管单位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变更为教育部;2000年, 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研究生院;2003年, 教育部与四大石油公司达成共建石油大学的协议;2004年, 学校建立青岛校区;2005年, 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 同年, 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达成共建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协议。目前, 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工科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 并且向着“建设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而前进。现在, 学校设有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2个教学院部。学报正是由于紧紧依靠其主办单位学校而创立并发展起来的。学报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 学校是学报发展的基石, 学报为学校发展助力。学报离不开学校, 必须紧紧依靠学校, 学报是学校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2.2 依靠特色学科

学报依靠着中国石油大学的特色学科而吸取营养。中国石油大学现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化学工艺等五个国家重点学科和两个国家重点 (培育) 学科, 其中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在全国排名第一。特别值得说的是, 学校的经济管理学院拥有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学科, 并设有黄河三角洲区域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等13个教学科研机构;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设有政治学、哲学、高等教育学等学科硕士授予点;学校的文学院设有古代文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等17个学科, 设有法学系、汉语言文学系、能源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等12个教学科研单位。正是依靠着学校下属各教学院部所设置的学科特色, 学报才得以生存且充满活力和生机。可以说, 学报和学校是一体的, 都是“因油而生、因油而兴”。

2.3 依靠特色专业

学报因为依靠着主办单位学校的特色学科下面的特色专业而体现出其独具一格的特色性。中国石油大学的最具有特色的专业就是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 在全国学科专业排名中位列第一, 多年来连续被评为A++专业。学报在办刊过程中始终体现着学校的石油特色, 着力于石油经济文化的研究与传播, 吸引了大量来着石油科研院校的作者、读者和专家, 其中包括院士、石油石化行业的企业领导及科研工作者。而且, 学报在封面设计上也凸显石油特色, 从内容到封面都“油味十足”。

2.4 设置特色栏目

学报依据学校的优势学科和优势专业设置栏目。作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石油与能源”, 不仅时刻追踪石化能源行业学术热点和前沿, 还关注于能源安全、节能降耗、低碳经济、新替代能源等研究。依托学校的经济管理学院、文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置的“经济与管理”、“山东黄蓝战略”、“政治与法律”、“历史与哲学”、“语言与文学”和“高等教育”等栏目, 不仅根植于主办学校所具有的学科专业, 而且这些栏目所涵盖的专业本身也是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社科通用专业, 这吸引和凝聚了大量的校外作者、读者和专家。学报栏目的设置不仅需要体现主办单位的办学特色, 而且还要根据时代发展实时更新重组栏目, 始终突出特色专业办刊思想, 从而使得学报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2.5 获取上级领导的支持

学报的发展特别离不开上级领导的支持, 获取上级领导的支持是学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学报创刊初始, 正是得益于华东石油学院领导和山东省委宣传部领导的大力支持, 学报才能以创立。学报历经三十年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获得了学报主管单位、主办单位等上级领导的长期扶持和认可。学报是学校主办的一种非盈利性学术期刊, 它肩负着宣传高校和科研院所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特殊使命。这注定了它不能像盈利性刊物一样仅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策划内容, 它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上级主管、主办单位的政策支持和办刊经费、办刊条件等具体工作的支持。

2.6 依靠地区经济

学报的发展还要依靠所属地区的当地经济。学报的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山东黄蓝战略”正是本着服务地方经济的思想而设置的。山东黄蓝战略[2]是国家级的经济发展战略, 包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是倡导利用资源和地理优势, 建立区域生态、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学报注重刊发地区经济相关研究的论文, 依据地区经济发展需要, 实时调整栏目内容, 有力的促进了当地经济。

2.7 传播先进文化、服务高校、地区和社会

学报肩负着传播建设国家先进思想、经济文化和服务学校、科研院所及当地社会发展的使命和责任。传承和凝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进理论和文化是学报始终坚持的研究课题。服务学校的教学科研、山东半岛黄蓝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学报首当其冲的责任。学报存在的意义之一在于助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民。

2.8素质过硬的编辑队伍

学报拥有素质过硬的编辑队伍是学报得以欣欣向荣的原因之一。学报目前有4位经验丰富的社科编辑, 他们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尽心尽责、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在他们的努力下, 学报树立了良好的学术形象, 多次获得读者、作者和专家的好评, 多人多次获得省部级“优秀编辑”的荣誉称号, 集体获得“优秀编辑团队”的荣誉称号。学报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协助, 素质过硬的编辑队伍是学报未来更全面发展的保障。

2.9扩大发行范围和渠道、提升影响力

学报可以通过扩大发行范围、发行渠道而提升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学报的发展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目前, 学报拥有3000多订户机构、遍及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了实现发扬光大国家先进社科文化的光荣使命, 学报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不断保持原有的发行规模并开拓新的发行渠道, 把学报承载的先进思想和经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可。

3结语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自创刊开始就秉承石油特色专业学术社科期刊的定位, 积极获取上级领导的政策支持, 依靠所主办学校的优势学科和优势专业而设置对应的特色栏目, 无论从内容还是封面都凸显专业特色。同时, 学报不仅注重培养和建设素质过硬的编辑队伍, 而且以传播国家先进社科文化、服务地区经济为己任, 扩大发行规模, 提升学报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继洲.准确定位突出特色:《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创刊30周年发展历史考察[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0 (6) :1-5.

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的经验研究 篇3

关键词:社会组织;组织发展;经验总结;对策建议

1 社会组织先进经验总结

1.1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宁波市建立了区、街道 (乡镇)、社区 (村) 三级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体系, “实现了基层社会组织服务管理‘零距离,形成了党政领导、民政指导、部门协力、街居协同、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在社会组织建设方面,社区党总支领导的社区联合会将原有自发松散的各支队伍,通过整合,注册登记,将其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使社会组织功能更加强化。社区党总支在强化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的同时,在工作方式上力求做到“有进有退”,在方法上做到“有分有合”,在效果上做到“有声有色”。“进”即发挥社区党总支核心作用,整合社区资源,为居民做好服务;“退”即不大包大揽。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居民的作用,真正做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分”即把原有的党组织进一步细化。“合”即整合社区资源,搭建组织框架,发挥组织的堡垒作用;“声”即通过社区党总支把党的声音传到每家每户、每个居民。“色”即领导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多姿多彩。

1.2 充分发掘人才,量才录用 社会组织是群众的结合体,想要活跃社会组织,必须有各方面的人才。“人才”就在社区居民中,关键在于“发掘”。建立社区人才数据库,用社会组织这一平台吸引各类有专长的居民,让人才管理更规范,更好地利用这些人才资源。在人才库中有各类文体骨干,专业技术人员。人才数据库里有人才编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爱好特长或专业、政治面貌、地址、联系方式等一清二楚。在社区的人才库中,大部分是党员。他们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感染着越来越多的群众人才为社区的和谐发展联手助推。人才数据库的建立,让如何高效、科学地管理这支社会组织人才队伍这一问题迎刃而解。美國著名的政治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曾指出:在这里我们遇到的问题是 “一群相互依赖的委托人如何才能把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主治理,从而能够在左右人都面临搭便车,规避责任或其他机会主义行为形态的情况下,取得持久的共同的收益”。可见社会组织的管理工作相当重要。

1.3 抓好班子,夯实基础,运用奋勇前进的评估激励机制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各项工作推进的速度和成效。在干部使用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导向,落实干部工作责任制、监督制,实施“星级评估、动态管理”的制度。采用“分类定标、量化评星、分层指导、动态管理”的方式,社会组织工作业绩,按评星定级,最高为“五星级”。推出社会组织评估制度,通过评估定级促进各组织之间竞争,要求各负责人对工作倾注热情,对群众充满感情,对事业富有激情。

2 当前社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社会组织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还是碰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社会组织是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谐社会建设推进的过程中兴起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对社会组织的发展和作用发挥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规范和管理,把社会可以自我调节和管理的职能交给社会组织,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但由于各类原因,如有的政府部门认为仅仅是群众自娱自乐的组织,思想上重视不够,对社会组织缺乏应有的信任感;有的甚至还担心社会组织多了会带来不稳定因素。社会组织事实上承担了政府部分职能和公共服务,却没有获得其权益的保障。

2.2 总体结构仍属不良 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萨拉蒙教授的观点,社会组织大致区分为:文化与休闲、教育与研究、卫生、社会服务、环境、发展与住房、法律推进与政治、慈善中介与志愿行为鼓动、国际性活动、宗教活动组织、商会和专业协会及工会、其他等共 12 个大类 27 个小类。对照这个分类体系可见,由于我们国家是将从事教育与研究、卫生等的社会组织编作事业单位发展,所以这类社会组织数量较多且较为活跃。而其他方面,尤其是直接从事社会公益的社会组织数量很少。社会组织的不良结构现状,尚难以适应当代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

2.3 扶持力度依然薄弱 社会组织近10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管理力量和工作经费还停留在10年前的水平。民政局作为全区社会组织的监管部门,从事社会组织指导和管理的人员较少,街道、乡镇无专职工作人员,管理力量非常薄弱。除每年的年检外,还承担大量的走访、登记等琐碎事务,并没时间精力对社会组织工作进行更加深入的调研。有的政府部门给社会组织布置任务较多,但相应的“费随事转”的工作经费常常不予拨付,挫伤了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财政每年给民政局的社会组织工作经费也比较少,社会组织管理和指导的工作经费缺口较大。资源缺乏深深制约社会组织的发展。有的纯民间社会组织,由于缺乏资源和获取资源的能力,只能通过内部收费维持生存,不仅活动难以做好,内部成员关系又相当难以维系。同时,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尚未彻底完善,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合作不紧密、不频繁。有些部门对社会组织的服务与管理传统思维定式尚未改变,并没有形成与社会组织良好互动的工作方式与方法。

参考文献:

[1]吴东民主编.非营利组织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7).

[2]蓝云曦主编.社会工作介入福利的探讨[J].成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0).

[3]杨跃雄.创新社会组织培育管理机制[N].宁波:宁波日报,2011-1-11(12).

[4]周云红.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发展[J].宁波: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1(6):30-39.

武汉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和心得 篇4

│陈霖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现代大众传播学》陈龙编,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2年修订版。《中国新闻事业简史》方汉奇编,中国人民大学,1995年版。《20世纪传播│

│学经典文本》张国良主编,复旦大学,2003年版。

│ │050302传播学: 《新闻学概论》陈霖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现代大│

│众传播学》陈龙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20世纪传播学经│ │典文本》张国良主编,复旦大学,2003年2月版;《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主编,中国 │

│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因为偶考的是传播学,在此只浅谈一下传播学,以免过分误导(即使这样仍有误导可能,呵呵~~~)

传播指定的只有2本书------陈龙的,经典文本,偶列一下偶看的书------《传播学原理》(张国良,复旦版),《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人大版),《大众传播模式论》(麦奎尔,温德尔,黄皮的,很薄),《人类传播理论》(LITTLEJOHN,清华大学出版社,史安斌译),《大众传播社会学》(张咏华,上海外语出版社,粉皮),《网络时代的传媒》 《大众传播与国际关系》(北广的),新闻学方面:《新闻评论学》(杨新敏,苏州大学出版社),《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人大出版社),《报纸编辑学教程》(人大)《新闻事业简史》(方汉奇,04年的饿指定书目,有陆定一题词的那本)

闲暇时翻了《麦克卢汉精髓》,《空间感的消失》等不多的几本~~~随便一翻,仅此而已。下面偶来评价以下这些书: 首先,偶认为两本书必读《大众传播模式论》,《传播学教程》(郭庆光)~~~~~先说第一本,可以翻开所有我们中国人自己写的传播学书籍,找到书后面的参考书目-----有没有一本没有把麦奎尔和温德尔的书做为参考书的???就我所有的书而言,,没有一本~~~~~~~~~~几乎所有的传播学书中关于传播模式(ARISTOTLE模式,LASSWELL模式,申农-韦弗模式,格伯纳总模式,德弗勒修正的申-韦模式,赖利夫妇模式,奥斯古德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纽科姆ABX模式,风筝模式,等等~~~~)都是抄袭此书的原文,包括评价都几乎是一字不差,比如说陈龙老师的书,郭庆光老师的书(他只是又多加了几个在日本学习时日本人总结的模式),,还有关于休梅克总结的所有的把关(HIRSCH,,GIRBER,卢因,WHITE,WESTLEY,迈克莱恩,巴斯的双重守门,流动性守门,鲁奇和盖尔顿的选择性守门)也基本上是原版的麦,温二人总结的~~~~~~~以及传播学最最最重点的理论-----涵化理论,议题设置,沉默螺旋,使用满足,使用效果,知沟假说,二级传播,说服研究,创新扩散,等等~~~~《模式论》里都有非常非常好的概括,比如说提出的背景,讨论的问题,采用的方法,取得的成就,存在的不足及如何被后人修正~~~~~~

谈谈郭庆光的书,这本书被誉为中国传播入门第一书~~~~~~偶认为此书逻辑严密,章节排列,组织合理,还有为他赢得地位的日本的传播研究。网络上好多人在找郭老师的硬伤,呵呵~~~~不过偶认为这些对他的第一书的地位够不成威胁。唯一一点失望的是郭老师说“多媒体”一词是由美国歌手平克-弗洛伊德最早提出的,呵呵,,可能郭老师一心埋头学术,却不知平克-弗洛伊德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乐队之一,而不是歌手~~~~~~~~~~~~~~~另外的一点点不足,是郭老师的书中关于美国经典传播研究涉及的不足苏大要求的,全书只涉及了使用满足,二级传播,议题设置,沉默螺旋,涵化理论,知沟假说,说服研究等~~~而非主流或是被可以被囊括的诸如“心理图象”,文化行为,创新扩散,选择性接触等等陈龙老师书上的有所欠缺~~~~~~~~

『八』传播学陈龙笔记

1楼:[笔记]苏大传播学考研——《大众传播学》笔记

献给需要她的研友们~ 苏州大学传播学考研笔记 大众传播学 [绪 论] [第一章] 传播的一般原理概述 [第二章] 传播者 [第三章] 信 息 [第四章] 传播媒介 [第五章] 受 众 [第六章] 传播效果

[第七章] 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 [第八章] 传播的控制 [第九章] 国际传播

1、传播学研究是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基础理论,以社会信息交流尤其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

2、传播学研究发端?0_40年代的美国,至50 年代形成自己的体系,我国的研究始于80年代。

3、传播学界的五大先驱(1)拉斯韦尔:五W模式

(2)拉扎斯菲尔德:意见领袖、二级传播、固定样本法、有限效果论(3)卢因:守门人

(4)霍夫兰:个人差异论、军队(5)施拉姆:开山鼻祖、传播模式

4、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

(1)传播学注重理论研究,而新闻学则注重业务研究,传播学以原理为重点,而新闻学以“术”为重点。

(2)从研究对象上看,新闻学研究的范围相对窄些。

(3)从研究内容上看,有差别。

(4)从研究方法上看,单调(新闻学),全面系统(传播学)

5、传播学研究的方法

(1)内容分析法:材料易获取、费用较低(2)社会调查法:民意调查、民意测验(3)实验分析法(控制实验法):多用于传播对象对传播内容的反应。不一定可靠刺激因素的设计与现实不一致。

第一章 传播的一般原理概述 传播的定义:(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劝服说)突出强调传播是有目的的。

(反映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不同反应。(交流说)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信号与符号:

信号:表示某事、某物、某条件存在与否的信息。

符号:是人类传播的基本要素,不仅表示„„,它还使人能够引出指说对

象的概念。区别:(1)信号可以通过生物遗传的方法掌握,而符号只有在社会实践中

才能掌握和运用,信号活动一般只能在相当固定的时空场合,并结合特定的客观事物进行。而符号具有超越时空力量。人所创造的符号一经约定俗成便可在广阔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内发挥作用。(2)符号是人类独有的。

(3)符号可以表达信号所无法表达的抽象概念,可以用来表示事物表象掩盖下的性

质特征和范围。(指抽象能力)共同性:指说性

意义理论、语言一般特性、传播互动障碍、语言互动原则(教材缺,参见大纲)

传播的基本要素及方式

教材中九要求,与大纲八要素比(情境、传播者与受传者、信息与通道、制码与译码、噪音、传播效果、经验范围、反馈)增加能力和行动。传播的类型:

A.亚里斯多德模式 静态因素及其关系的描述,适合描述公众传播

B.拉斯韦尔模式 以“任何讯息总是有效果”为假室前提,忽略了反馈及动机的分析。C.香农一韦弗模式 “传播数学理论”,以电路原理的直线性单向过程比作人的传播过程,十分机械,忽视了内容,效果、情况,人的功能性,强调了噪音。

德福勒模式:开始注意反馈的存在,直线性循环性、奥古斯德施拉姆模式:与直线性模式决裂,适合人际传播的描述。

D.丹斯模式:强调动态过程,循环往复,不断上升,利于描述传播的连续性。

E.纽科姆ABX模式及其它平衡模式和互向模式,ABX局限性,把趋向一致视作传播的主要原因和效果。

“风筝”互向模式:不再认为信息纯粹由信源提供,而是多方面的综合。

F.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传播可以是有目的,也可以是无目的,反馈可以是有目的,也可以是无目的。

G.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模式:从社会心理学角度。H.赖利夫妇社会学模式

6.传播的种类:

A. 内在传播(个体传播、亲身传播):指信息作用下人的自身神经思维运动所作的各种反应。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能力制约着内在传播,其它还有想象力、记忆力。B. 人际传播(广义):内在传播以外的一切传播;(狭义)人对人,面对面的传播

这种传播,任何参与者均有充分的反馈机会,最具说服力,特点:直接性,获得的反馈机会多、规模小、范围易控制。影响人际传播的因素:情感因素、个体差别(客观差异性别、年龄,主观差异心理、气质、兴趣爱好)、时空因素。

C. 组织传播:一定组织内的成员与成员,组织与次组织,组织与环境之间进行的信息,情感的交流。(又叫群体内传播)组织形成的过程就是传播的过程,组织传播是组织活力的源泉,是组织关系的粘合剂,是组织功能的润滑油,是组织机体的防腐剂。特点:很强的组织性、联系着管理科学和公共关系。形式:会谈、会议、文件。

D. 公众传播:个体对群众的传播。基本上是单向的。演讲是最普遍的形式:

效果流程:吸引注意、保持兴趣、加强印象、建立信仰、指挥行动。受众类型:流动性、相对稳定、选择性、协同性、组织性。

E. 大众传播:利用传播媒介对大众进行的传播(社会大众的传播)特点:

1、有专门传播媒介(机构)

2、受众多无组织性

3、反馈不易获得

4、速度快、时效性强、规模大。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宣传功能。(政治角度)

7、传播的方式;口语传播、文字传播、非语言传播。

8、传播技巧:要求:

1、目的隐蔽

2、诚实可信

3、指向明确

4、内容真实

5、手法灵活 技巧:美化、丑化、印证、认同、详略

第二章 传播者

传播者:传播活动第一要素,最活跃要素,主要指人员或机构。

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决定权:

(1)决定传播的时间、内容和形式,对信息进行把关、过滤、筛选(2)对传播的信息进行搜集、编辑、制作和传递;(3)对整个传播进程进行控制和制约。传播者的地位和任务(卢因理论)

(1)搜集信息(2)加工制作(3)筛选、取舍(4)控制(5)收集、处理反馈 传播者的素质

(1)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2)专业知识(3)新闻敏感性(4)政治敏感性(5)勇于献身的精神

传播者的社会责任

(1)国家、民族利益致上(2)遵守新闻职业道德 报刊的四种理论四种传播制度理论。(教材无)

第三章 信 息 什么是信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小或降低不确定的任何事物”(香农语)

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是客观存在物。信息的特点和分类(见大纲)

信息的获取与传递

编码: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进行有机的组合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意思的工作叫编码。译码:把通道传来的信号变换成编码前的形式,这个过程叫译码。讯息与信息:形成与内容的关系,决定作用是内容而非形式译码使信息从一份讯息中“提炼”出来。

信息源与信息量

信息的元素—信码的集合称叫信息源

信息量:测量信息大小的量。和概率成反比。新闻与信息

(1)新闻是公开的(2)确定了的事实不是信息,但可是新闻

(3)传播途径不一样(4)信息专业性强

[ Last edited by allirra2000 on 2005-5-2 at 09:13 ] ※ 来源:考研论坛(存档)bbs07.kaoyan.com TOP allirra2000 注册时间 2004-12-20

TOP4楼大中小 发表于 2005-5-2 03:18 只看该作者 苏大传播完全手册(雕时刻光)『此贴一沉永不发贴』

第四章 传播媒介

发展历程:原始媒介、语言(口语)媒介、文字媒介、电子媒介

发展趋势:A、网络化、B、有线非大众化、C、高度商业化。蔡伦 东汉 造纸 毕升 宋 活版印刷

戈登堡 德国(15世纪中叶)印刷机

1956年前后意大利威尼斯《公报》最早现代意义的报纸。1827年美国第一架动力印刷厂,大量印刷。1846年呼式轮转印刷机。

银板法照相术—真正意义的报纸。

美国人本杰明、戴创办的《纽约太阳报》广告出现。电子媒介发展史:

无线电的有声传播,标志着无线电进入大众传播领域 爱迪生和托马斯·阿麦特研究的放映系统—维太放映机。底特律8MK电台有关该州初选的新闻,是最早的广播新闻。匹兹堡KDKA电台世界第一家正式电台。

广播、电影、电视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发射台。

印刷媒介特点(报纸、杂志、书籍)电子媒体(广播、电影、电视)称为旧媒介,有线电视、电脑报刊、网络电视、卫星电视,称为新媒介。印刷媒介特点:

(1)读者可自由控制阅读;(2)可重复阅读

(3)可充分提供某一问题的相关信息。

(4)能满足读者的特殊兴趣和需要。(5)能形成一定的权威。电影特点:

(1)视觉性和逼真性。广播特点:

(1)速度快、时效性强;(2)声情并茂;(3)群众基础。电视的特点:(1)视听兼备;(2)真实性和现场;(3)参与感节目主持人。电子媒介总的特点:速度快、时效性强;很强现场感,亲切感人。新媒介特点:(1)依赖高科技;(2)受众的主导性、自主性强;(3)网络化;(4)速度更快。媒介与大众文化关系

(1)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得以产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2)大众传媒媒介对大众文化的复制、传播不是被动、消极的;(3)大众文化影响着大众传媒的内容和形式。主要的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三论”讯息论、延伸论、冷热论。英尼斯偏向时间、偏向空间 梅罗维茨媒介情境论。

第五章 受 众

1、概念及特点:

受众是传播过程中讯息的接收者,是传播的对象或“目的地”是传播过程得以存在的前提,同时又是传播者积极主动的接近者和反馈者。特点:(1)人数众多;(2)广泛样、复杂性;(3)分散性、无组织性;(4)不固定、不确定;(5)隐匿 教材中,参予性、积极性

2、受众理论:

德福勒归纳为四种:(1)个人差异论:大纲中心理差异;(2)社会类别论:个人差异论的放大和扩展;(3)社会关系论:组织、宗教、团体; 文化规范论:与媒介即讯息论有关。

3、受众接受传播内容的动机(参见大纲)

4、反馈:受众对传播信息的一种反应,这一反应传回传播者以供参考。具有延迟性、间接性、零散性和累积性。

5、受众调查:

受众来函、来电进行简单调查获得反馈的最好方式;

综合调查;

专题调查:当面询问、电话、日记、机械;

民意测验:对人民群众的见解和态度进行调查。

第六章 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理论:

(1)枪弹论:又称皮下注射论、机械的刺激反应理论。(2)有限效果论:拉扎斯菲尔德意见领袖、两级传播。

(3)适度效果论:创新扩教论、使用满足论、议程设置论,文化规范论、创扩: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

(4)强大效果论:伊丽莎白、内尔《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大众传播的累积性、普遍性和一致性,对舆论产生强有力的效果。“沉默的螺旋” 影响传播效果的外部因素:

(1)先验观念:人们头脑里固有的对世界的印象和形成的主观观点;(2)团体规范、组织关系;(3)受众个人差异;(4)社会类型;

影响传播效果的内在因素:

(1)传播的信息来源;(2)传播的媒介;

(3)传播的态度、方式、技巧;(4)传播的内容。传播的社会影响:

正面: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宣传功能、娱乐功能。反面:社会问题、社会风尚、儿童问题、鉴赏力下降。

第七章 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 传播与现代化:

罗杰斯:现代化的定义; 勒纳:“倍加器”“加速器”; 施拉姆:推动者 ; 早期研究的得失:(教材回顾与审视)

媒介在国家发展中的功能:P33告知、决策、教育

第八章 传播的控制 四种大众传播理论:

1)集权主义传播理论; 2)自由主义传播理论:

3)社会责任理论:主张媒介对政府负责、受政府控制,强调国家对媒介垢干预。4)苏联共产主义传播理论:来源于集权主义传播理论,大众传播与政府合二为一。

来自政府的控制、受众对传播行为的监督、传播内容对传播行为的制约、行业团体、传播业职业道德自律。

国家政府对意识的管理和控制;

1)制定法律; 2)检查内容;

3)政治与经济软化、拉拢; 4)暴力干预

5)利用官方媒介进行舆论导向。受众对传播的控制;

传播业职业道德的自律;

控制的方法(大纲)

第九章 国际传播 国际传播的方式: 1)对外出版:《中国时报》、《北京周报》、美国《交流》; 2)对外传播:苏联最早; 3)对外电视;INTERNET 4)信息高速公路;

国际传播的不平等现象;

1)媒介分布不平等; 2)信息量不平等: 3)资源利用不平等 国家传播机构:

美联社、合众社、路透社、法新社、共同社、塔斯社、新华社、安莎社; 1)美联社:1848年最初由6家纽约市报纸组成; 2)合众社:1858年合众新闻社和国际新闻社组成; 3)塔斯社:1917年;

4)路透社:1851年,德国人路透创办; 5)法新社:1835年;

武汉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和心得 篇5

尘埃落定,昨天查到成绩,已经里拟录取了。我是2014年跨考四川大学社会学,本科是学的会计,大家都说跨的有点远啊。政治和英语一般,专业课中理论113,方法138,今年川大的理论相对于去年和前年难度有所上升,据说理论上110,方法上130的不上10个。今年的川大社会学的招生是保送2名公招12名。初试线325分,有27人上线,但川大进行了学校2次划线为360分(绝对超出了我的意外!)。意识就是要划掉一半的人,27个人最后以360分为线,16个进入复试。我只能说,不是川大题简单,是现在学生素质真心高啊!

首先,我想先解释下这个360分的二次划线,可能有的同学看到觉得:“川大你这是要逆天么?你好意思划360!你的节操去哪里了?”正如我上面所说,其实川大也不想的,毕竟招的人数在那。但是这次上线27人应该是川大这两年来过初试线最多的一次,所以还是归结为学生素质太好了(也可能是我自己yy的吧!)

其次,在说下川大的考试题,今年出的题相比去年难度绝对提升,个人觉得不是说你背了就一定OK(当然,你不背,肯定没戏)。这次的理论中,很多题我觉得有点考你的发散思维和知识面。往往一道题中其实他想让你答很多知识点的。所以不单单是你会背,需要你在会背的基础上能够融会贯通,记忆中有道题大概意思是用理论来解释当今社会的消费。其实这个就是要求你从多个角度,多个社会学学家提出的观点。比如你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答国外:1“炫耀性消费”2布迪厄的《区隔》3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国内:陆学艺以社会分层,户籍制度为方向来答。(我是跨考基础撇,其他大神看了8要笑话我),还有一个最后大题是问权利与空间的关系。这个你肯定第一个就晓得布迪厄的场域、关系、资本噻。接下来你就要发散思维了呀,立法者与阐释者是不是?科尔曼的理性行动、结构二重性、福柯的《规训与惩罚》这些是不是?其实答案不只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举例这两题,不是为了说答案,而是希望大家看到一个答题的思路。

简答说下我的复习吧

1专业课

川大的专业课规定了有5本书(我记不清了,因为我不止看了这5本),我第一本接触的就是侯俊生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其实这本书很好,好的意思不是说你能读的懂,而是它是一本标准的答案书,它的知识点非常清晰,归纳的很好。然后看了郑杭生的概论,杨善华的概论、刘少杰、贾春增、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波普诺、袁方、文军、卢淑华。还有些其他的电子书籍。内容都差不多,我刚开始看的的时候,真的很痛苦,但慢慢的你会

更多考研专业课资料访问研途宝考研网 研途宝考研 http://scu.yantubao.com/

有种他们其实就是在说一件事嘛。(另外,川大指定书中有两本是杨善华的,个人觉得很难,没必要死较劲,第一遍不懂很正常,我的方法就是先看能理解的书,然后再回头看杨善华的。)

当然,书你看的差不多的时候,就要提炼了呀。我运气好,命中遇到贵人,我的一个学姐,人超好,她考研的时候也看了很多书总结出了古典理论,后现代理论,以及方法的笔记,然后我在这些基础上在添加我的东西,这为我节省了多少时间啊!因为说实话虽然我7、8月开始复习。但真的是边玩边复习,效率很不好,很多东西只能说是抄了一遍或两遍。9月才开始进入状态看书,就是看上面那些书一直看到10月中旬了,然后还弄点笔记,11月开始背(你们不要觉得,11月才开始背都来得及!我是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也是有自己的计划的,但是对于其他人,任何时候开始背都不算早)。其实我读的上面说的书,是个基础。因为我是跨考,只有大量看社会学的书才能明白他到底在讲什么,然后我学姐的这些资料就帮助我开始提炼精华了。所以在面对题时才能有发散性思维,然后又要精确答到点子上。

另外,川大的统计没有南开,南京,中山的难。但是也不排除,川大转变出题方式的可能性。

2政治

提供个经验:你干嘛一定要等到2014年10月冲刺班的课呢,为什么不买淘宝只有十几块钱的2013年冲刺的课?(点到为止啦),我在这想说件事,有本书叫《风中劲草》,你们肯定知道,我当时也买了的,但是在后期听了人大徐志明老师的课,他在视频中指出这本书很多都是错的,几乎每一页都有问题。我当时也是出了一身冷汗,都11月末了,您突然这样说,我还能愉快的学习么?其实这本书究竟是不是错的,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只是说现在这给大家一个经验。

3英语

其实网上很多人都说了方法,总有一款适合你。但是始终是别人的,你还是要有自己的节奏和复习方法。我始终在说计划和节奏,这点我也是向我学姐学的,他在每一个阶段会自己做一个课程表,上午、下午、晚上看什么(现在她研一依然做课程表并有计划的看书)。你不要说什么:啊!没事,我自己知道要干啥,我心中有数。“写出的课程表和你心里想的肯定不一样。我说多了也无益,关键是你自己实践后就知道了。

复试

更多考研专业课资料访问研途宝考研网 研途宝考研 http://scu.yantubao.com/

川大社会学复试很公平,上午是一道论述:论社会学的未来。

下午就是面试了,同样竞争很激烈,不要以为是按初试的名次逐次录取,还是看表现的。名次发生很大的变化,一切都有可能。

后来公布了每个阶段你的分数,最后的总录取分数,很公平、公正、公开。

武汉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和心得 篇6

写在前面:我于2012年1月参加了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的是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初试的两天过的很快,英语做的比较顺手,因此也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专业课方面,老师出题与以往的风格有些变化,华理社会学的重心明显偏向了西方社会学理论这一块。两门专业课都以这一块为重点,所占分值很大。其次重要的是研究方法,推荐袁方那本,不必全背,看熟即可。郑杭生的《社会学新修概论》里的知识初试几乎没有涉及,没时间可以不背。推荐初试必须看熟乃至背熟的书: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华理老师改卷并不是很松,不过你都答上了也不会不给你90分以下。如果你想在两门专业课上夺取高分,其他基本参考书也得看看,但是不用背,例如刘少杰的《国外社会学理论》。

我的初试成绩:政治70、英语78、社会学理论与方法133、社会学史136.总分417,初试第一。

3月30日国家线公布,法学类分数线为42 42 80 80 315.当晚华理公布复试分数线,把社会学分数线划为55 55 100 100 350.相对全国其他院校的社会学来说比较高,但是前十五名中似乎并没有人因为单科没过线而被刷掉。

最后进入复试的19人,少数民族骨干计划2人(注: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生不占当年即2012年招生名额)。录取15人,实际上就是17人进入15人,淘汰两人。

复试日记

第一天:体检、学院报到:体检没什么好讲的,有三天时间让你完成体检,个人建议第一天就完成所有体检。到学院报到,手续要求的相当严格。问题普遍出在这几个方面:

(一)本科成绩单原件。研究生网站上没有注明是哪儿盖章。社会学院老师要求:教务处!(建议:学院和教务处都盖章)

(二)准考证。很多人没带准考证,因此多了些麻烦。

(三)本人纯属特例,我是因为本科学校在2010年更改校名,导致我学生证上的校名和我报考研究生时填写的校名不一致。解决办法:去本科所在学院开出更改校名的证明,并加盖公章。

第二天:上午专业课笔试:两个论述题。每题50分第一题题目大概为:以社会结构的角度,谈谈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作用等等。第二题大概为:2012年是中国城市元年,谈谈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以及“城市病”的表现等等。点评:题目比初试论述稍活,但也都是当年学术热点。经验:尽量多答,但不能乱答,一定要套用理论,比如第一题可以用社会分层、刚性社会结构来分析。第二题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社会学新修概论上有涉及,但是答那个远远不够。一般情况下两个论述答完至少要六页答题纸。高分学生一般会超过8页。考试时间2小时,比较紧。

下午英语听力和语文。听力今年是短对话、长对话和填空。短对话六级水平(5分),长对话和填空较难得分(共20分),用的是国外广播和新闻,可以拿VOA快速英语练练。满分25分,我只得了13.5分。语文总分100分,题目较简单,时间2小时,足够用,认真对待就行,不要因为语文而拉分。题型有逻辑、阅读、文言文、小作文。小作文是论文开题报告,阅读涉及到了诗歌默写。

第三天:休息一天

第四天:面试。面试是考研复试的关键,也是整个考研的关键。每年都有人过高估计初试的重要性,以为初试靠前就一定会被录取。2010年华理社会学复试刷掉了初试第一,2011年刷掉了初试第四,今年初试第四也被调剂了,血的教训!其实初试只是一个开始,进入复试,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复试才决定成败和奖学金分配。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华理的总分是这么计算的,复试满分100分,初试和复试各占最后总成绩的一半。最后得分的计算公式为:(初试总分)÷5×50%+(复试笔试×35%+英语×4×5%+语文×10%+面试)×50% 【初试总分500分,复试笔试100分,英语25分所以要乘以4,面试总分50分】

也就是说,初试你比别人高十分,最后总成绩你也只比他高一分。但是面试总分是50分,你比他低十分,最后总分你就比他低5分!面试的一分等于初试的五分!!另,复试100分如果没有超过60分,也必淘汰!(不过只要认真参加了复试,想不过60很难„„)

所以,每年华理社会学都有高分同学被刷,很多初试排名靠后的同学最后总成绩反而很考前。这里顺带提一下找导师的问题。很多学校都有提前联系导师的习惯,华理社会学不一样。初试成绩下来之后,你可以发邮件给喜欢的导师。但是注意,有风险,华理的校风很正,钱旭红校长专门抓这个问题,开大会说要斩断一切“非正式渠道”,不怕得罪关系户,有事他顶着。所以社会学院的导师都不会表态肯定会接受你,只会说复试之后再说,个别老师甚至很讨厌在复试之前联系他。我的建议是,不用联系,最好别联系。与其联系,不如多读导师写的书,面试可能会用到!

我面试的成绩也是第一,有些意外,但也算有些经验,写在这里,希望大家都认真看看。面试地点:在社会学院第一会议室,25平米左右,很敞亮。

面试人员:2012年华理社会学面试改革,九名导师面试。其中一名英语面试官,一名外籍教授。(放心,外籍教授是日本人,她用中文提问)。主审官是张广利教授,他是每年不变的,其他导师以后可能会有变动。还有一名学长负责全程摄像,记录面试过程。所以当你进入会议室时,会有九名导师和蔼的坐在你对面,你的正对面应该是张广利教授,一名学长开始摄像。

面试内容:第一步:张广利教授提问,让你做自我介绍。这个要认真准备,但张广利老师和汪华老师不太喜欢听你拉家常,所以最好一句带过家庭、家乡情况,也可以完全不提。自我介绍的重点有三个:第一,你的姓名。第二,你本科上过的课程。第三,你的学习计划。第二步:冷凤彩老师用英语提问。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非专业课问题。The key of study。第二个问题是比较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第三个问题是解释社会化。三个问题我基本上都简洁的回答了,冷老师似乎很满意。经验:英语面试今年和汉语放在了一起。老师先会问一个日常生活问题,比如家乡、学习方面的。后面的问题都是专业问题,多是比较概念、解释概念,比如科层制、对比个案研究和调查研究等等。英语在平时积累,发音一定要标准。只要敢于开口,就有分。

第三步:除张广利之外的老师开始随意提问。今年改革的重点在这里。老师们提问都很随意,没有固定套路,也没有必问的题目。下面是问我的题目,做个参考:

第一个老师问我读了那些社会学著作,用两分钟介绍。我说了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和吴文藻的《论社会学中国化》。老师很满意。这个问题相对而言重复率比较高,建议提前准备。两本就行,国内国外都行。但前提是你真的完整读过,而且是你真心喜欢,对这本书有系统了解。

我这么建议的原因是:第二个老师就《论社会学中国化》提问了,不是问本书的内容,而是让我举例社会学中国化的著名学者,要求早期和当代各举几人。我的回答老师也较为满意。试想一下,如果你例举的是涂尔干的著作,比如《自杀论》或《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你最好连法国年鉴学派的所有人都有所了解。

第三个老师(日本教授)问的是我的社会实践,这是从我生源地引出的问题。这个不难,但是要把老师的话听清,有礼貌就行。

第四个老师接着问实践。问题是:假如你亲临汶川地震,请做一个关于社会恢复的课题设计。我用的是个案研究,老师也比较满意。

第五个老师提问:你的课程中有老年社会工作,请你分析一下当下人口老龄化问题。经验:你可以在自我介绍时避开你不熟悉的课程,以免老师就这一课程的基本知识提问。第六个老师提问:冷凤彩老师用汉语提问,问的是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第七个老师提问:分析一下社会转型问题。

第八个老师是副系主任汪华老师,社科院的博士后,理论和方法很好。他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同学们事后普遍反映他是最难过的一关。他非常反感学生不懂装懂。他问我了三个问题:第一:民俗方法学的研究范式。我说民俗方法学即常人方法论,是由哈罗德.加芬克尔开创,研究范式属于社会解释范式。汪华老师反问我,你确定?我怕答错,就说了不确定。旁边的张广利教授笑出声了。第二个问题是:联合家庭。第三个问题是:老年社会。我答的是人口老龄化的定义,他说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我有礼貌的说谢谢老师指正,他便放过我了。第四步:最后一个,也是最最重要的,是张广利教授的提问。他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上有很深造诣,是国内这方面的专家学者。他的提问可能会非常专业。大致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方法。问的非常细,而且如果你答对了,他会继续深入问。研究方法的第一个问题是初步探索的内容和任务。我没记清,说不清楚。他第二个问的是因果假设。我答了因果假设,他接着问因果假设成立的前提条件。这个我又说不清楚。方法的第三个问题是:统计分析中的推论分析。我答了主要有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本以为他会到此为止,他接着问了假设检验的概率论理论基础。然后还问了做题的步骤。(注:张老师的方法问的比较难,偏向定量分析和社会统计学,不会就说不知道,他不会因此而给你低分。)然后是理论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比较贝克和卢曼的风险社会理论。(事后有些同学跟我说应该问的是比较贝克和吉登斯的风险社会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这么直接跟张老师说了,就掉进陷阱了,老师会不高兴。实际上卢曼的系统功能论也提出过风险社会,是由系统分化产生的。经验:永远不要质疑老师!)第二个问题是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我答了亚历山大采用后实证主义方法论,他接着问了后实证主义。(经验:不要乱提你不会的名词,保证你提及的每个专业术语你都十分清楚。)总之,张老师的提问很有水平,但是他其实非常仁慈,你不会一个问题,他会逐步降低难度,给你台阶下。只要你答对其中一个,他就让你过了,给的分也不会低。

总结:面试的半小时可能是整个考研过程最煎熬的半小时。华理社会学考研是个逐渐升华的过程。专业知识的考察难度也是指数上升的,在面试时到达顶峰。但是,只要你好好准备,并且管住自己的嘴巴(即不要随意提及你不熟悉的知识点,老师会抓住不放),面试的分数就不会太低。面试唯一的制胜法宝就是面带微笑和“谢谢老师的提问”。以这种方式结束30多分钟的面试,即便你回答的一塌糊涂,分数也不会太低。我最后综合排名侥幸还是第一。但是社会学最后的排名和初试的排名差别非常大,初试第四被调剂到人口学了,有些初试发挥不太理想的同学在面试中赢得了老师的肯定,最后排到了前面。

武汉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和心得 篇7

关键词:社会实践,共青团,实践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0 引言

社会实践作为学生与社会有机结合, 提高大学生素质与能力的良好载体, 日益受到各方重视, 并在高校中广泛开展。如何发挥好社会实践这一平台、不断提升其作用与影响力, 使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真正得以锻炼和提升, 正成为高校共青团组织重点研究的课题。作为基层团组织,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在指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方面积累了多年的经验, 并取得较好的成效。

1 分析存在的问题

近年, 各高校团组织培养了多项优秀的社会实践团队及项目, 将社会实践与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相结合, 培养学生知行统一、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能力, 收效明显、影响广泛, 得到了校内外各界广泛好评。但社会实践活动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认识程度不到位、组织活动流于形式、实践成果重数量轻质量等现象,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重视程度不足, 责任意识不强

当前教育体系下, 学生个人前途发展主要与学习成绩挂钩, 许多学生因此忽视了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投入。相当数量的学生认为, 只要学习成绩好, 就能够提高自身素质, 有利于未来的发展;而参与院内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对未来个人发展意义甚微, 因此大学生容易只是在完成学校规定, 应付了事。此外, 大学生忧患意识不强、缺乏对未来工作的规划的普遍情况也使这部分群体没有充分意识到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 并利用这一经历提升组织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实操能力、工作能力, 同时积累必要的社会经验。

其次, 个别高校教师只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及实验训练, 而忽视了对学生就业训练、综合能力、社会责任的培养, 使一些社会实践项目不能恰当地与本专业紧密联系, 其效果与意义大打折扣。此外, 部分家长只关注学生考试成绩, 忽视了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成长成才的积极作用;或由于过于溺爱子女, 担心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遇到挫折或困难, 不关心或不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的家长甚至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是浪费时间, 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主动“帮助”孩子托关系、走形式, 在社会实践报告的“用人单位意见处”盖章应付了事。

而在社会层面上, 各企事业机构也未对大学生实践活动引起足够的重视, 没有提供完善对接制度, 对在校大学生的认可度不高, 也是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一方面, 学生个人能力和心理准备不足, 尚未做好走向社会的准备, 不愿主动联系社会单位;另一方面, 一些社会单位认为接纳大学生实践活动需要消耗人力财力, 对其自身增益甚微, 不愿提供过多岗位, 不愿负担起培养大学生的责任[1,2]。

1.2 组织安排结构松散, 项目水平良莠不齐

由于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必修项目, 学生往往存在只重“有无”、不重“好坏”的思想, 即重视数量上是否全员参与而忽视个人参与效果和实践质量。再加上每年活动开展临近期末, 宣传和布置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未能引起学生足够重视和充分准备。

社会实践开展过程中, 由于处在放假期间, 学校或学院的监督工作难以到位, 因而把重点放在少数由社团、学生组织发起的历年传承的优势项目, 放松了对多数由基层学生自发组织, 个人参与的实践项目的跟踪审查、扶助和监管以及对新型“品牌项目”的开发培育。因而项目水平呈现“少数项目质量高、影响好;多数项目水分多、意义少”的现象[3]。

实践活动结束后, 学院虽有答辩、展示等反馈形式, 但往往集中在优秀项目上, 全员参与力度不够。同时学院对学生自我总结要求不高, 学生往往应付交差, 没有真正起到自我检查、反思提升的作用。

1.3 部分实践内容单一, 学生参与程度低

由于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准备不足, 大学生往往应付了事, 并没有认真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很多实践项目规模小、层次低、质量差, 开展时间过短、内容形式简单、社会价值甚微。有些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在前期做了一定的准备, 但在实施过程中会存在监管不严、经费不足、沟通不畅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社会实践活动最后变成流形式、走过场, 通过简单的发放问卷、拍照留念、查阅文献完成。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质量普遍不高, 并没有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培养锻炼作用, 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积极性, 降低了自我要求, 而且削弱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整体形象和效果[4]。

2 主要做法与成效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紧紧围绕“培养以森林生物学为特色的国际性、未来型创新人才”的中心目标, 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科学发展, 完善教学、实践、文化体系建设, 搭建师生、校友、校企、家校“四大平台”, 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院团委曾荣获“北京市五四红旗团委”“、首都保护母亲河———青春健康行动”先进集体、“校五四红旗团委”, 并连续多年荣获全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和“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等荣誉, 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和工作组织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①抓内涵, 重文化———“紧扣时代主旋, 传播红绿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当今社会大力弘扬和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团委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 结合本学院专业特色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进一步传播“红色思想, 绿色行动”理念。

近年, 学院团委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阐述和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 结合学校“践行核心价值观, 共筑美丽中国梦”的主题, 确立“逐梦中国, 携绿起航”的实践主题。以“我的中国梦”为中心, 从青春梦、生态梦、中国梦的角度, 结合该院生物和食品两大专业,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 关注民生、关爱社会等主题, 组织青年学生深入社会,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②抓机制, 搭平台——“联结政产学研, 扩大媒体宣传”。

学院团委将社会实践活动与政府、产业相结合, 与社会各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搭建平台, 使大学生能够深入基层, 积累社会经验。除此之外, 学院还鼓励学生将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内容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做到学以致用。学院团委还重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宣传相结合, 实践团队通过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等媒介宣传社会实践活动, 扩大社会实践活动影响力, 从而促进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关注度。在今年暑期, 校内外媒体共报道该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51 篇。此外, 学院注重创新宣传形式, 利用学院官方微博, 人人主页、微信平台及团队微博主页等新媒体发布消息数百条, 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关注度。

③抓传承, 树品牌———“强化优秀传承, 打造特色品牌”。

学院团委鼓励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结合专业特色, 发挥专业优势, 要求团队在开展实践活动前注重学习借鉴以往优秀的社会实践项目, 传承社会实践的精神和主旨, 树立社会实践特色品牌, 提高实践活动的传承性、连续性和专业性。

④抓创新, 促联动———“加强改革创新, 实现成长成才”。

在借鉴优秀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 大学生在开展新的社会实践活动时应当结合时代的主旋律, 创新实践活动方式方法, 创新实践活动内容, 增强实践活动可操作性, 提高实践活动质量。鼓励学生走出去, 深入社会, 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为未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团委与多家社区、乡镇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共建关系。例如, 院团委在2012 年与北京市西城区北新华社区达成共建关系的三年里, 指导本科生食品党支部社会实践团队每年都深入该社区, 开展养生系列讲堂、健康宣传等活动, 获得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2014 年该实践团队还创新性的开通了“居民阳光信箱”, 与社区居民进行实践需求互动, 在实践基地方面切实做到抓长效、重实效。

⑤抓实效, 求发展———“依托专业优势, 服务社会发展”。

生物学院团委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色, 发挥专业优势, 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产实践, 进而服务社会, 推动社会发展。通过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可以使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实际作用, 服务于社会发展。

院团委在组织社会实践过程中, 鼓励同学们将社会实践与科研创新项目有机耦合, 制作出 《中华地方美食地图》、《美食手册》、《手绘植物图鉴》、《生态导览图》等特色成果, 与当地旅游文化耦合支撑后, 实效显著, 不仅提升了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也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3 思考与建议

3.1 培育主体意识是前提

社会实践活动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它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 是课堂教育的必要延伸, 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每年高校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都有指导性意见和文件, 但培育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体意识却是基础。不能让学生把社会实践活动看成任务或负担, 要让他们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在宏观指导意见的范畴内充分尊重大学生关注的热点, 激发其参与社会观察和实践的热情, 在实践主题选择、实践过程监管、实践成果总结等环节充分体现大学生“我的实践我作主”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乐于实践、勇于实践、善于实践。

3.2 加强分类指导是重点

结合个人兴趣, 学生可选择社区走访、返乡调研、企业实习、科研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主题, 但作为高校基层团组织, 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社会实践选题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加强分类指导的力度, 强调“走访类实践要做足, 调研类实践要做深, 专业类实践要做活, 服务类实践要做实”[5], 引导青年大学生主动走入社会, 有重点、有目的、有方法地开展实践活动。此外, 发动专业课教师、离退休教师与学生工作队伍一起参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 进一步提升实践的质量和效果。社会实践可以与科研实践等其他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既有利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性, 又可以帮助科学研究内容应用于实际, 发挥更大的效用。

3.3 开展科学评价是关键

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成效需要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对参与实践学生的主题思想意识、主题选择与目标完成情况、成果总结、社会反响、安全预案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和考核, 也可以建立相应的奖励激励制度, 表彰优秀项目, 扩大影响度和辐射范围。按评价对象可分为:实践主体对自我的评价, 实践主体对实践客体评价, 实践客体对实践主体评价。评价指标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既可涵盖社会实践报告、实践单位评定反馈、实践心得体会等材料, 也可包括新闻报道、视频展示和实践成果转化等内容。

总的来说, 高校必须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认识, 并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 加大培训指导力度, 转变学生思想态度, 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强化社会合作, 拓展实践基地, 努力与社会共同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1]李群, 韩艳平, 赵晓杰.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14 (29) :183-184.

[2]张颖.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及对策的思考[J].学理论, 2013, 22:330-331.

[3]宋振航, 黑晓卉.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调查分析[J].西部教育, 2014, 24:23-25.

[4]常海亮.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4:16-18.

武汉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和心得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

据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60万人,比2010年的630万多30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大众化、毕业生年年剧增的时代,用人单位也在高呼人才难寻。因此,提升大学生就业的能力,满足社会的需求也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在20世纪90年代,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就已经作为欧美劳动力市场政策分析的重要研究工具,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大学生就业问题方面的研究。目前,我国对于就业能力这一概念所下的定义并不统一,国内学者郑晓明(2002)比较早地倡导就业能力理念。他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国内学者陈微静(2004)认为,就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工作所需具备的能力,包括特殊就业能力与基本就业能力。国内学者谢志远(2005)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与相关职业的综合能力,是能力群,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个性、心理承受力等。虽然对就业能力的含义没有统一说法,但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通过知识学习和自身素质提高的一种与职业相关联的综合能力。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高校扩招十余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剧增,不可避免的带来就业难问题,再加上去年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我国经济也受到严重挑战。虽然我国政府及时采取了刺激内需,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经济政策,但严峻的经济形势必然对高校就业工作增添新的压力。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并没有因为形势的严峻有质的突破。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基础能力培养欠缺。基础能力是指大学生获得工作、进入职场的最基本能力要素。主要包括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获取知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以及从事实际工作必需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当前大学生在就业中,许多还存在着人际交往障碍,缺乏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缺乏对岗位的热爱与理解,过分考虑自己的得失,很少从集体利益出发,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有待提高等现象。

2.专业能力掌握不足。大学生经过严格的专业学习后,应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它指导实践的能力。而当前大学生就业时所表现出来的专业能力不足,专业功底不扎实,知识积累不足,严重影响了其自身的顺利就业。专业能力不足,究其原因,从客观上讲,是高校专业设置的滞后与不合理性所带来的弊病。部分大学生在学期间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对待专业知识的学习敷衍了事,直接导致了这些大学生专业能力不足的后果,影响了就业能力。同时,原本热门行业经过几年的循环后逐渐变冷,专业不对口、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都是造成专业能力不足的因素。

3.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实践能力主要是指毕业生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正在发生多样性的变化。从总体上看,用人单位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应聘者是否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是众多企业考虑用人的因素,很多企业希望招聘来的大学生一毕业就能马上胜任工作。但是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的缺乏一直是阻碍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又一大因素。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一贯偏重理论教育,轻实际操作能力;一贯重视应试能力的培养,轻整体素质教育,造成了一部分大学生“会说不会做”,眼高手低,实践能力不强。

4.创新理念不够。创新能力是指各种智力因素和能力因素在新的层面上融为一体、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合力,它是在多种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已知信息,创造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的新理论、新思维、新产品的能力。近些年,用人单位越来越认识到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做法

从以上对就业能力现状探讨中,要想真正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及相关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家庭和大学生个人各种与就业相关的利益人共同负起责任来。按笔者工作的经验,认为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不断培养大学生表达能力,让大学生学习推销自我。通过调查近几年大学生的求职就业情况,发现一个普遍现象,有的学生在面试时由于无法准确地传达自己的信息而惨遭淘汰,还有的同学笔试过关后,在复试面试时,也因为和招聘面试者沟通交流不畅未能获得心仪的工作机会。现今的面试更侧重于考查应聘者的综合能力,而如何将自己的综合能力呈现给用人单位,则强烈地依赖于应聘者的表达能力。所以,当社会大众将大学生求职就业难的困境更多地归咎于就业岗位等客观环境时,应试着转换注意的焦点,从表达能力出发,找到制约其求职就业难的主观原因。

针对面试中的不足,可以在本科教育阶段的低年级针对大学生表达能力的基础能力进行培养。鼓励学生多说多练,开设演讲课程,进行学生间的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使普通话和肢体语言的训练在课堂上得以发挥和强化。并开设普通话语音形象提升和各种商务礼仪、社交礼仪等课程学习。在本科生高年级阶段,由于之前课程打下的相对牢固的基础,所以高年级的课程应相对更接近社会,内容也应更扩散,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全面发展。此阶段可以开设培养大学生表达能力的课程,如:推销与谈判,职业生涯导航,辩论与表达。

2.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就业的务实、创新和主动性。对大学生而言,他们面临着大到国际、国内、社会和家庭就业环境的压力,小到面临多种职业和人生的选择、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就业期望和价值观的调整、来自用人单位挑剔等多种信息,纷繁复杂的变化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心理失衡和心理问题。

挖掘大学生的独特性,激发自我存在价值感,增强参与人际竞争的内在动力。个体拥有健康的人格特征,挖掘自己内在的潜能,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影响他人和社会,这就是人作为社会人的存在价值。加强大学生智力和专业技能训练,强化智力因素在就业能力中的主导作用。智力是由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推理力、语言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多种能力组成,它主要作用在于保证正常人各种心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开展“头脑风暴法”、“强制联想法”等活动能训练大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智力在就业过程中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的情绪控制和管理、兴趣挖掘、价值观等教育,提高非智力因素在人际和就业时的竞争力。

3.积极开拓大学生实践基地,让大学生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有深远的影响,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继续,也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方式。

①有利于大学生增强其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专业素质等综合素质。顶岗实习让学生们提前走入社会,对健全心理素质有一定的帮助,让大学生在社会中成长,在逆境中成长。顶岗实习对大学生特别是那些远离家乡的学子们,是一种挑战,使他们在一个新的环境里要学会照顾自己,时刻体现出最好的精神风貌。同时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在实践中成长。

②有利于大学生增强岗位意识。作为一名毕业生,毕业后大多是从事一线工作。要增强岗位责任,就必须深入到生产一线脚踏实地地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磨练和增强学生的岗位责任感,这是现代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③有利于大学生增强社会经验。顶岗实习不仅仅是一种劳动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增强工作能力,增加工作中的沟通和适应能力,增强才干。有了适当的顶岗实习经历并顺利拿到一份实习合格证,对今后走向社会、应聘岗位都非常有益。

增强高校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必须引起政府、学校和学生的高度重视。政府要从宏观层面努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制定有利于学生充分就业的专项政策。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义不容辞地肩负着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和就业观念教育的重任,需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增强学生对经济和社会的服务和适应能力。学生也应从当前的客观现实中深刻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基于市场需求努力提高自己,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敏.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2006(1).

[2]刘淑霞.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析及对策[M].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3]蔡伟文.试析当前大学生“自我中心观”的心理症结与矫治[M].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6).

上一篇:初一综合题下一篇:教师的教育课题研究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