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肘倒立教案及说课稿

2024-06-18

肩肘倒立教案及说课稿(精选7篇)

肩肘倒立教案及说课稿 篇1

一、指导思想

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课堂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在练习中尽可能的让学生多练、多想、多观察、多欣赏,带着问题去练习,自主体验技术动作,相互交流、探讨,体验成功乐趣,使每个学生在知识上、情感上和态度上积极发展,最终达到掌握技术动作和锻炼身体的目的,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内容是小学水平三—5年级技巧《肩肘倒立》它是由直角坐开始,向后倒举腿、翻臀,当向后倒滚动至小腿超过头部时,向上伸腿、展髋、挺直身体,夹肘,同时两手撑腰背部,成颈、肩、上臂支撑的倒立姿势。本教材单元设计五个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五年级技巧教材是在水平二技巧前后滚动、侧手翻、跪跳起等内容的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延伸而来的。在本节课设计中,我采用了“看看我能行,迎接新挑战”的课堂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欣赏来不断挑战新任务,使学生在不断的挑战中尽情地学练,从而在玩中学、学中练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三、学情分析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主要特点是有一定的好胜心,兴趣广泛,乐于接受挑战,在体育课学习中乐于与同伴合作且能积极表现自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制定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技巧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肩肘倒立和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2、通过学练,学生学会压臂举腿提臀夹肘动作,初步尝试肩肘倒立并在保帮下顺利完成动作。

3、发展学生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培养学生相互协作,不怕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压臂举腿提臀夹肘

难点:控制身体平衡

六、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将采用语言诱导法、讲解示范法、尝试探究法、分组练习法和游戏比赛法来组织教学。

学法: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认真的听一听,仔细的看一看,动脑的想一想,大胆地试一试、练一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七、教学流程

(一)开始部分(3分)

通过语言导入,布置课堂学习目标,提出学练要求,和注意事项。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及努力方向。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的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

(二)准备部分(7分)

1、曲线跑2、垫上热身操

先全班学生成一路纵队绕垫子曲线跑,教师叫号结成伴如教师喊“3”那么三个学生在一起坐到一块垫子上,不成“3”数的组为失败,以2个俯卧撑为奖励。在此小游戏中导入热身活动。然后学生在节奏欢快的音乐中,和老师一起做垫上操,学生集体跟随模仿练习。

设计意图:使学生的身体由相对静止状态过渡到相对运动状态,让身体各个器官及机能起到预热作用,防止运动损伤。

(三)基本部分(20分)

采用谈话式导入本课主教材—肩肘倒立

第一环节我们做几个辅助性练习:

(1)后倒,双臂撑垫举腿练习(2)后倒,翻臀折体双臂压垫两脚尖触地(3)后倒翻臀插腰夹肘成屈腿倒立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的体验找到动作方法的身体感觉。在辅助性练习中,我利用沙包启发学生双腿直腿夹紧进行练习,此环节也是解决两腿并紧直腿起的有效手段,这样的安排渗透先分解后完整的教学思路,学生的动作质量也能达到不断提高的效果。

第二环节教师完整示范肩肘倒立

我采用示范法将动作完整的演示给学生,在这个环节里可以设置问题:同学们看老师做的肩肘倒立好不好,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这样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意识。

第三环节在帮助下完成动作

找位同学配合,老师讲解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接着两人一组练习,一个做动作一个进行保护与帮助,每个人练习3-4次后尝试独立完成动作。教师巡视指导并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学会与他人合作,主动学习,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四环节推优展示(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四人结组练习,互相观察评价,各组评出优秀者进行动作展示。通过观察、评价促进学生更好掌握动作要领,解决本课的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并不失时机地采用口号“看看我能行,迎接新挑战”,和对完成动作好的同学给予小小的奖品来鼓励学生不畏艰难,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第五环节体能练习:

我采用游戏——“仰卧起坐传接棒”的形式,在场地上画一条线做起跑线,在30米处分别放四个体操垫,学生分成四组分别站在起跑线后。游戏开始,每组排头拿一根接力棒跑到对面的体操垫前做5个仰卧起坐然后跑回来将接力棒传给第二位队员,第二位队员接到接力棒后迅速跑出,以此类推,以先完成的组获胜。(注意中途不能掉棒,仰卧起坐要做的充分。)

设计意图:选择此游戏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考虑的,结合本课学习内容,有针对性的搭配练习内容,使学生的腰腹力量得到锻炼,为下次的教学打好体能基础。同时,竞赛的出现更好的调动的学生的热情。转移疲惫的心理,使教学过程有序进行。

(三)结束部分(5分)

1、师生一起做放松操练习。

设计意图:借着优美、舒缓的音乐,让学生的身心尽快恢复到安静状态。

2、学生自评,教师用概括激励的语言综合评价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体现评价的教育与激励功能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在体育委员的指导下,送还器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善始善终的好习惯

八、场地器材:扩音机一台、大体操垫45个、沙包45个、接力棒4根。

九、本课预设:练习密度约为40%—45%运动生理负荷适中

长城教案及说课稿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出示第一幅图,(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3)小组讨论,并说说。

2、出示第二幅图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2)从图上 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五、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1)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2)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全班齐读。

7、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四、巩固练习。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长城 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可先确定如下教学目标:指导看图和学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大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要求,体现教材“渗透思想教育”的特点。其次,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这是根据长城气势雄伟的远景和高大坚固的近景来确定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作者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的赞叹,是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关键。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学习情况分析。(略)

三、教学程序

1.课前。分两头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梗概,形成初步表象认知和知识储备,并提出疑难问题,以备课中质疑;教师寻找有关长城的历史资料,准备电教教具、教学挂图及生字卡片,并准备课中解疑。“教”与“学”的课前准备为课中教学的有效实施打下基础。

2.课中。本课计划两课时,贯穿一条教学主线:观察、联想、赞美。观察的对象是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图,联想的对象是人民的血汗和智慧,赞美的对象是工程的雄伟和奇迹。这一脉络清晰的教学思路既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又合理地串联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知识的层次性看,由浅人深;从儿童心理看,符合认知规律。

四、教法选择

可采用“情景教学法”,三次运用投影,创设情景。第一次,课始,定格投影,静态展现长城的远景,整体感知长城全貌;第二次,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定格投影长城近景的各个部位,学生图文对照,说各部位的位置、样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三次,慢速移动式投影,有重点地依次出现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并配上相关的解说词和乐曲,深入体会作者的联想和发自肺腑的心声。多媒体创设的动、静态情景,既可以从宏观上展示长城的雄伟、壮观,又可以从微观上真切地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认识距离。

五、学法指导

倍数教案及说课稿1 篇3

教学内容:教材第49.50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倍数的概念。2.使学生能正确写出一个数的倍数。重点:倍数的概念。

难点:理解、掌握倍数的概念。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复习:

(1)、最小的自然数是()(2)、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

(3)、个位是1、3、5、7、9的数叫做()(4)、个位是0、2、4、6、8的数叫做()(5)、个位是0、2、4、6、8的数叫做()

2.师:天气变冷了,亮亮和红红去帽子商店买帽子。(出示帽子商店)里面的帽子真多啊!红红和亮亮分别看中了一顶帽子(出示皮帽和草帽),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指名学生解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0÷18=5,可以说90是18的5倍。也可以说90是18的倍数。2.出示练习题:(1)12÷3=

40÷8= 315÷15=

(2)11÷3=

43÷8=

637÷15=

指名学生回答结果,出示问题: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再分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第一组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第二组有余数,被除数就不是除数的倍数。(板书: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没有余数)

3.小组讨论: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4.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当被除数除以除数,得数没有余数时,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注: 倍数是相互的,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必须说谁是谁的倍数。

5.练习:判断下面各题,被除数是否是除数的倍数:

A、80÷16

()

B、156÷39

()

C、92÷27

()

D、351÷27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

6.练习: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把它圈出来。9、11、14、25、34、42、46、49、63、71、84、90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找的。

7.小游戏,找朋友:游戏规则:每人手里拿着一张数字卡片,站成一排,快速找出与自己是倍数关系的同学。

8.思考:怎样求一个数的所有倍数,并且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小组讨论,再集体汇报。根据学生汇报的结果,教师总结:可以用这个数分别与1、2、3„„相乘,所得的数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三、课堂练习:

师:本节课你知道什么是倍数吗?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你能根据你学的知识来解答课本第50页的第2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在集体订正。

四、作业:课本第50页的1.3题。

五、板书设计:

倍数

÷ 18 = 5 90 是18 的5倍 90 是18 的倍数 被除数 是 除数 的倍数(没有余数)

《倍数》说课稿

本课我讲的内容是《倍数》,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倍数的概念,使学生能正确写出一个数的倍数。本课的重点是掌握什么叫倍数,难点是求倍数的方法。本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在充分重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下,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不足之处:要真正把本班的学习小组建设起来。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的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大班体育“熊出没”教案及说课稿 篇4

活动来源

最近班上有很多宝宝都在讨论动画片《熊出没》,大家都在讨论故事中的两只熊是怎样勇敢地和伐木工“光头强”斗智斗勇、是怎样拼命地保护森林里的树木的。可见,这部动画片受到了几乎所有孩子们,不论男孩还是女孩的喜爱。孩子们热情而积极的讨论使我萌发了两只熊去“光头强”家中救回小树苗这一情境,而我们正好可以把这一情景融合于体育活动中,使幼儿在有趣的活动情景中感受运动的快乐,因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丰富有趣的游戏情境中体验体育游戏带来的愉悦感,在协作、竞赛中体验团队的力量和集体荣誉感;

2.进一步认识“梅花桩”,了解游戏“过河拆桥”及其玩法;

4.完成跑、跳、跨、平衡能力等练习,能够在要求速度的情况下独立完成“过河拆桥”的游戏。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梅花桩(由三个易拉罐瓶组成)数个、跳高障碍物、“小树苗”70颗、多媒体(放音乐“熊出没”用)、游戏胜利的奖章、软垫(铺在地上以防止幼儿受伤)。2.经验准备:幼儿对动画片《熊出没》有一定了解,对角色和主要情节也较为熟悉;幼儿在之前的体育活动中接触过梅花桩,对其有初步了解。

3.环境准备: 确定户外场地的安全,根据天气预报挑选适合户外活动的日子。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在丰富有趣的游戏情境中体验体育游戏带来的愉悦感,完成跑、跳、跨、平衡能力等练习。

活动难点:能够在要求速度的情况下独立完成“过河拆桥”的游戏。

活动过程

1.小律动导入活动:用“熊出没”的音乐,以律动的形式进行整个活动的热身运动。

(师:宝贝儿们,和老师一起跟着音乐跳起来)

2.智过梅花桩:幼儿自我探索通过梅花桩的方法,让幼儿了解多种通过梅花桩的方法,同时实现其跑、跳、跨、平衡等多个方面的练习。

10个梅花桩摆成“|”状,其中两两间间隔约40cm。

(1)让幼儿在自我探索中鱼贯式地通过梅花桩,老师在一旁观察幼儿的行为,确保幼儿的安全,必要时做提点,同时伴有鼓励,以增强其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幼儿体育锻炼的兴趣。

(师:宝贝儿们,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你们最喜欢的梅花桩,请开动你们的小脑筋,用自己的办法穿过梅花桩。)

(2)鼓励与大部分幼儿使用不同但合理的特殊方法的幼儿,向幼儿示范以踩、跳、跨的方式通过,让幼儿了解多种通过梅花桩的方法。

(师:宝贝儿们真棒,用了这么多种方法穿过梅花桩,我看见有宝贝儿是绕过去的,有跳过梅花桩的,有踩在梅花桩上面过去的,有这样锯齿状绕过梅花桩跳过去的...)

(3)幼儿再次穿过梅花桩,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以练习幼儿跑、跳、跨、平衡等多种能力。

3.“过河拆桥”:通过玩游戏“过河拆桥”,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1)老师示范讲解游戏规则及玩法;(2)幼儿鱼贯式的练习“过河拆桥”。

4.大冒险:通过一组连贯的障碍物的设置,让幼儿在丰富有趣的游戏情境中体验体育游戏带来的愉悦感,在协作、竞赛中体验团队的力量和集体荣誉感,同时进行跑、跳、跨、平衡能力的练习。

(1)将幼儿带入营救小树苗的情景,引起幼儿继续参与的兴趣。

(师:宝贝儿们,老师刚才收到一个消息,光头强要把种在森林里的小树苗运出去卖掉!熊大和熊二决定要再次保护森林,宝贝儿们,让我们跟着熊大和熊二一起去把小树苗给救回来吧!)

(2)结合情景讲解大冒险的规则,并说明安全注意事项。

(师:现在小朋友们自动分成两组——熊大组合熊二组。光头强的家在那头,熊的家在这头,宝贝儿们要从熊的家出发,越过前面所有的障碍到光头强家去营救小树苗,每个宝宝一次只能救一颗小树苗,救了之后赶快从旁边跑回来准备第二次营救。宝贝儿们一共只有2分钟的时间,因为2分钟之后啊,光头强就要把小树苗给运走了!宝贝儿们准备好了吗?我们看哪一组小朋友救出的小树苗最多!)

(3)幼儿开始大冒险,大冒险包括三个难关:第一,过河拆桥;第二:跳杆(两个跳杆,高矮不同);第三:穿过梅花桩,最后救回小树苗。幼儿采用鱼贯式的方法,在规定时间内(2分钟)进行救小树苗的大冒险。

(4)大冒险结束后,老师清点两组的小树苗数,多的一组获胜,奖励胜利者奖章,另外一组也获得优秀奖章。

5.放松活动:老师带领幼儿进行身体放松活动,请幼儿帮助收拾器械,回活动室。

活动延伸

平时在活动室播放音乐“熊出没”,吸引幼儿回忆起此次开心的游戏经历,并主动拿出梅花桩进行“过河拆桥”等游戏。大班体育活动《熊出没》说课稿

一、说活动来源

新《纲要》指出幼儿教学活动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的,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动画片《熊出没》是中班幼儿十分喜爱的动画片,这部动画片受到了几乎所有孩子们,不论男孩还是女孩的喜爱。对于故事中的两只熊是怎样勇敢地和伐木工“光头强”斗智斗勇、是怎样想办法保护森林里的树木的幼儿有浓厚的兴趣。孩子们热情而积极的讨论使我萌发了两只熊去“光头强”家中救回小树苗这一情境,而我们正好可以把这一情景融合于体育活动中,使幼儿在有趣的活动情景中感受运动的快乐。(3)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目标:

1、在丰富有趣的游戏情境中体验体育游戏带来的愉悦感,在协作、竞赛中体验团队的力量和集体荣誉感;

2、认识“梅花桩”,了解游戏“过河拆桥”及其玩法;

3、完成跑、跳、跨、平衡能力等练习,能独立完成“过河拆桥”的游戏。(4)说活动重难点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我将此次活动的重难点定为: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完成跑、跳、跨、平衡能力等练习。

活动难点:能够在要求速度的情况下独立完成“过河拆桥”的游戏。

四、说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梅花桩(由三个易拉罐瓶组成)数个、跳高障碍物、“小树苗”70颗、多媒体(放音乐“熊出没”用)、游戏胜利的奖章、软垫(铺在地上以防止幼儿受伤)。

2.经验准备:幼儿对动画片《熊出没》有一定了解,对角色和主要情节也较为熟悉;幼儿在之前的体育活动中接触过梅花桩,对其有初步了解。

3.环境准备: 确定户外场地的安全,根据天气预报挑选适合户外活动的日子。

五、说教法、学法

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启发式教法:启发式教法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讲解示范法:大班幼儿的思维是直观的,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体育活动中,教师教师通过准确的示范和讲解动作要点,,以及同伴的示范,有利于幼儿模仿和掌握使用筷子的基本动作技能,他们能够较快地领会动作的要求,在自主的活动中掌握动作的技巧。

3.游戏情景法:活动中,我用情景性语言,描述把幼儿带到游戏情景之中,让他们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激发他们表现的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

4.合作探究法:在探究过梅花桩的方法的时候,我采用了师幼合作探究的方法,这样一来可以适当地引导幼儿探索出多种通过梅花桩的方法,二来可以进行良好的师幼互动,使整个活动在和谐的氛围中开展。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采用的学法有:

1.自主操作探究法:此法以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创设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教师注重对幼儿的观察和指导,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高幼儿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2.行为练习法:大班幼儿对于跑、跳、跨、平衡能力掌握水平不是很高,而这些能力的掌握只有靠不断地联系达成。通过行为练习法,使幼儿反复地进行动作练习,可以帮幼儿提高跑、跳、跨、平衡能力水平。

3.竞赛法:竞赛中幼儿争取胜利的强烈愿望,有利于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六、说活动过程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更好地一步步达成教学目标,我采用了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律动导入活动—智过梅花桩—过河拆桥—大冒险—放松活动五个环节展开。下面我将对这五个环节进行一一讲解。

环节一,小律动导入活动:用“熊出没”的音乐,利用充满童趣的音乐吸引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以律动的形式进行整个活动的热身运动。此环节指向目标1.环节二,智过梅花桩:此环节通过师幼合作探索与幼儿自我探索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掌握多种不同的通过梅花桩的方法,同时实现其跑、跳、跨、平衡等多个方面的练习。本环节中,10个梅花桩会被摆成“|”状,其中两两间间隔约50cm。大班幼儿已经能轻松自如地绕过障碍进行曲线走和跑,能够连续跑约1.5分钟,步幅也增至约50cm,因此,梅花桩的数量和间隔距离是十分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此环节指向目标2.,强化目标1。本环节预计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1.让幼儿在自我探索中鱼贯式地通过梅花桩,老师在一旁观察幼儿的行为,确保幼儿的安全,必要时做提点,同时伴有鼓励,以增强其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幼儿体育锻炼的兴趣。

2.鼓励与大部分幼儿使用不同但合理的特殊方法的幼儿,向幼儿示范以踩、跳、跨的方式通过,让幼儿了解多种通过梅花桩的方法。这主要是为了让幼儿进行多角度的锻炼,而不仅限于某一两种。另外,与幼儿一起探索用多种方式通过梅花桩,可以增强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

3.幼儿再次穿过梅花桩,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以练习幼儿跑、跳、跨、平衡等多种能力。这里采用了行为练习法。

环节三,“过河拆桥”:本环节目标为通过玩游戏“过河拆桥”,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1)老师讲解示范法讲解游戏规则及玩法;

(2)幼儿鱼贯式的练习“过河拆桥”。

环节四,大冒险:此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高潮,也是解决重难点的环节。指向了目标2、3。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会通过一组连贯的障碍物的设置,让幼儿在丰富有趣的游戏情境中体验体育游戏带来的愉悦感,在协作、竞赛中体验团队的力量和集体荣誉感,同时进行跑、跳、跨、平衡能力的练习。

本环节的第一步:我们要将幼儿带入营救小树苗的情景,引起幼儿继续参与的兴趣。可以通过这样一段话来引入:“宝贝儿们,老师刚才收到一个消息,光头强要把种在森林里的小树苗运出去卖掉!熊大和熊二决定要再次保护森林,宝贝儿们,让我们跟着熊大和熊二一起去把小树苗给救回来吧!”当老师用神秘、充满正义感的语气说完这句话时,大班幼儿渴望挑战的心理被激起,游戏兴趣大大提高,也有利于下面教师对游戏规则的介绍。

本环节的第二步:结合情景讲解大冒险的规则,并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大班幼儿已经开始有了合作意识,规则意识也逐渐增强,因此有规则的竞争性游戏的存在有相当大的必要性,我们要让幼儿在规则中尽享运动的快乐。我会先通过这样一句话来告诉向幼儿表明游戏规则:“现在小朋友们自动分成两组——熊大组合熊二组。光头强的家在那头,熊的家在这头,宝贝儿们要从熊的家出发,越过前面所有的障碍到光头强家去营救小树苗,每个宝宝一次只能救一颗小树苗,救了之后赶快从旁边跑回来准备第二次营救。宝贝儿们一共只有2分钟的时间,因为2分钟之后啊,光头强就要把小树苗给运走了!宝贝儿们准备好了吗?我们看哪一组小朋友救出的小树苗最多!”用这样的语言描述,要求明确、内容有趣,能在告诉幼儿规则的同时激发幼儿强烈的游戏欲望和兴趣,便于游戏的顺利开展。

本环节的第三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幼儿进行游戏“大冒险”。“大冒险”一共包括四个难关:第一,过河拆桥;第二,跳杆;第三,穿过梅花桩;第四,勇过陷阱。幼儿只有在通过了这四关之后才能到达光头强家,救回小树苗。大班幼儿能够快跑25米左右,因此我们会将这一系列的障碍物的长度设置为25米,这样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幼儿的耐力。通过这样一种有竞争性的连贯性运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还可以同时锻炼幼儿跑、跳、平衡等多方面能力。这一步是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幼儿可以在这个这个过程中充分体验游戏的愉悦感。幼儿将采用鱼贯式的方法进行游戏,以保持游戏热情和兴趣。

本环节的最后一步:颁发奖章。大冒险结束后,老师清点两组的小树苗数,多的一组获胜,奖励胜利者奖章,另外一组也获得优秀奖章。大班幼儿已经有了团队意识,发奖章一方面可以保持幼儿对竞争性游戏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5.放松活动:游戏在幼儿感到满足但尚未产生疲倦的时候结束,老师带领幼儿进行身体放松活动,请幼儿帮助收拾器械,回活动室。

整个活动采用体力智力相结合、具有竞赛性的游戏形式,十分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都要时刻保持对幼儿安全的警惕性。并时刻关注幼儿的运动负荷,以便及时对整个活动的运动强度进行调整。

六、说活动延伸 新《纲要》要求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因此此活动可延伸到家庭、音乐游戏中。

1.音乐游戏:平时在活动室播放音乐“熊出没”,吸引幼儿回忆起此次开心的游戏经历,并主动拿出梅花桩进行“过河拆桥”等游戏。

蟋蟀的住宅教案及说课稿(大全) 篇5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重视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教材、学生及教学理论的思考,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作了如下安排:

1.学会本课生字词,会认“宅、蔽、弃、慎”等7个生字,会写“弃、毫、遇、择”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住宅、选择”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蟋蟀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感受蟋蟀“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品质。

3.体会文章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科学家探索大自然、热爱小生命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观察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设计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重点是第二点,教学难点是第三点。教具准备:

①课前搜集有关蟋蟀生活习性、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 ②放大的蟋蟀图片 ③每生准备一张白纸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①(师拿出准备好的蟋蟀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

师板书:蟋蟀(生书空)

②这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了,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吗?(好斗、唱歌、建住宅)。

师板书:住宅

③今天,我们就跟着文中的作者去参观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好吗?

范读课文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①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是不是也很想亲自去参观一下啊?请你自由地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边读边想: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②学生试读

③检查自学情况:

a、你看到了蟋蟀的住宅了吗?指名分读相对应的自然段。

b、教师相机出示几个难读的生字、新词,正音、巩固。慎、选择、穴、隧、掘、倾

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①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的哪几方面的内容?(选择住址、住宅的特点、怎样挖掘)

②生找出相对应的段落

③指名读蟋蟀选择住址的小节。(第2小节)

a、板书:随遇而安懂它的意思吗?

b、随遇而安,从字面看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c、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谁不喜欢随遇而安?请勾画出重点词语。

别的昆虫:临时隐蔽所

蟋蟀:慎重选择不肯随遇而安

d、读了这一段,你喜欢上蟋蟀了吗?是文中的哪些词让你喜欢它的?(不肯随遇而安、常常、一定要、一点一点......)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还在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

e、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这一节。

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又是怎样挖掘的?让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①指名读生字、新词。

②指导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指导:蔽、毫、抛

b、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②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蟋蟀选择住宅的时候,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现在让我们到蟋蟀的住宅去作客,去看看这住宅究竟是什么样的。

精读住宅特点,加深感悟

①自由读3-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住宅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②反馈交流,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向阳、倾斜、隐蔽、像隧道、弯曲、九寸深、一尺宽、有“门”、有“平台”、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③这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这么出名呢!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④现在,我们就来当蟋蟀的建筑师,为它画一张住宅剖面图吧!(把画好的图贴在黑板上。)

⑤你怎样评价蟋蟀的住宅?带着赞赏的语气读3-6段。

转换角色,练习说话

①现在,你们就是蟋蟀工程师本人,要去参加昆虫建筑经验交流大会,请你们马上做好准备,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建筑住宅,你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②学生自由准备后发言

③有感情地朗读5、6两个自然段。

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①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吗?(因为它的挖掘工具太简单了!)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指名分节读7-9小节。

画出蟋蟀挖掘动作的词。

②它用前足挖巢穴容易吗?巢穴挖好了还要干什么呢?(整修)

③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阅读资料,深入认识蟋蟀

①看资料(课前同学们搜集的有关图片及其他资料)谈体会。

②看了图片、资料,你又懂得了哪些不知道的知识。

总结全文

①齐读全文

②读了蟋蟀的住宅的介绍,你喜欢蟋蟀吗?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它吗?

③练写

④交流

四、作业设计

1.抄写文中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2.以《我的住宅》为题,用第一人称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

五、板书设计

蟋蟀的住宅

蟋蟀的出名:唱歌、住宅

慎重的选择

蟋蟀的特点

住宅的内外

初寒动工

建造的过程

长期整修

柔弱的工具 伟大的工程 不懈工作 辛勤劳动 《蟋蟀的住宅》说课稿

一、说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住宅是怎样建筑成的等知识,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语言精炼传神,字时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课文生动而富有儿童情趣,深受学生青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科学的奇妙,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的习作实践中去。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同时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情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

难点:让学生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小组讨论法、以读促悟法。

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如何转换学生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想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蟋蟀,介绍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我根据“抛锚式教学法”,安排了“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大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理解“随遇而安”,对比引出课文,用时5分钟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自己建构的过程。所以产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度。而教师帮助创设一定的情境是提高相关度的重要方法。所以在这第一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从“说自己的家或小房间”入手,创设一种“用心创造生活”的情境,进而引入昆虫世界,理解一般昆虫的“随遇而安”和蟋蟀的不“随遇而安”,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理解了对他们来说存在一定难度的“随遇而安”一词,为后面感受蟋蟀的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精神和其住宅的“伟大”打下了基础。[小精灵儿童网站] 第二环节:确定问题,学生二度读文,交流阅读感受,用时10分钟

在此环节主要完成两件事情,一是学习生字词,字词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环节注重将字词学习与课文语句、课文内涵结合起来进行,帮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初步感受其住宅的“伟大”,这就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共同关注,真正实现两者的统一,使学生取得扎实的学习成效。第二件事是确定一个大家共同学习的问题,我认为,语文教学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学生的阅读体验,所以用“作者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和“你获得的最深感受是什么”两个问题来启发,并最终确定本节课的研究问题:“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虽然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但是正如建构主义所认为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说是共通的,这就为确定相同的研究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能。

第三环节:自主学习,学生默读课文,深入体会“伟大”,用时5分钟

默读的好处是能够促进人的自主思考,使阅读实现个性化,同时实现新信息与学生背景知识的联系和建立。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带着确定的问题与文本进行独立对话,采用在相应语句旁作标记和批注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第二大环节的“概括”性阅读到本环节的“具体化”研读,符合阅读规律,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我提醒学生在默读中,关注课文中的“鱼泡泡”、插图、生字、思考题、资料袋等材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的概念。第四环节:协作学习,反馈交流感受,提升“伟大”原因,用时15分钟

这一环节是课堂之所以为课堂,区别于完全独立阅读的特点。建构主义认为,自主的阅读促使了学生情感的变化,而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与沟通,就能更好地实现意义建构和情感变化。所以此环节,我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或图片)等各种材料佐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学习伙伴、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因此构建了绿色和谐的课堂。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为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学生未能提升的时候给予提升、学生朗读不到位的时候给予指导。因此,本环节中,学生和教师通过对“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等具体语句的品析,感受蟋蟀住宅的科学、精致、舒服和浩大壮观,感受蟋蟀在建筑住宅时表现出的智慧和不辞辛苦。对于学生疑惑的“这么一个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的洞穴怎么谈得上伟大”这一问题,则采用对照方式,以相当于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工具的帮助下挖掘300米的隧道帮助学生感受,并抓住“工具的柔弱与简单”和“工程的浩大与壮观”的极大反差,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真切的感受。同时,在品析之后及时进行朗读指导,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第五环节:效果评价,自由表述思想,再激阅读热情,用时10分钟

语文学习成效的最好评价内涵是学生在三维目标上是否得到了提升,该环节通过“你看,它的住宅是多么科学、多么精致、多么舒服;你看,蟋蟀用它柔弱的、简单的工具建造了如此浩大壮观的工程。此时,你想对蟋蟀说点什么?请你把它写下来”的“我手写我心”形式,表达自己对蟋蟀热爱生活的敬佩之情,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对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最后用“文章的作者法布尔是怎样写出这篇文章的?他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方法来写?”的“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板书设计

蟋蟀的住宅

蟋蟀的出名:唱歌、住宅 慎重的选择

蟋蟀的特点 柔弱的工具 伟大的工程 住宅的内外 初寒动工

建造的过程 不懈工作 辛勤劳动 长期整修

幼儿小班语言课洗脸教案及说课稿 篇6

大寨小学 李建花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初步学会儿歌。

2.理解儿歌中“亲”的含义,学习词语“白净净”、“笑嘻嘻”。3.通过儿歌,引导幼儿感受洗脸的乐趣,培养幼儿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活动重难点:

1.通过儿歌,学习把脸上的部位都洗到的正确方法,把耳朵、脖子两个部位也洗到。

2.提高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活动准备:

小狗、小鸭玩具,水盆、毛巾等。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小狗小鸭玩具,看,谁来了?用好听的声音向小狗小鸭问好。

二、通过故事进行活动

1、讲故事

(一)(1)提问:怎样把脸洗干净?我们要做好什么准备工作?

(2)老师用儿歌中的语言边讲边示范洗脸,引导幼儿理解“亲”的意思。

(3)老师帮小狗洗脸,小朋友学。

2、讲故事

(二):

(1)提问:怎样把耳朵、脖子擦干净呢?(2)老师用儿歌中的语言边讲边示范,幼儿学习。

三、学念儿歌

现在小狗的脸洗干净了,耳朵、脖子也擦干净了,小鸭又和它一起玩了,它很高兴,送给小朋友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

老师念儿歌,边念边做动作,幼儿跟着学习儿歌,并理解词语“白净净”、“笑嘻嘻”。

四、幼儿实践,一组一组去练习

幼儿拿自己的毛巾,边念儿歌,边用正确的方法洗脸。

五、教师小结,引导幼儿爱干净,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幼儿小班语言课《洗脸》说课稿

大寨小学 李建花

一、说教材

《洗脸》是幼儿小班上册主题七中的一课,在这一主题活动中,要让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的手,让幼儿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的手,让幼儿发现自己的手是多么灵巧、多么独特、多么能干,使幼儿对自己的小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们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手,将对自己的手充满自信,愿意学习做任何有趣的事。《洗脸》一课,目的就是提高小班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孩子们通过边念儿歌,边动手操作,洗脸的方法基本上都能掌握了,并且让幼儿能通过自己的小手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说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初步学会儿歌。

2.理解儿歌中“亲”的含义,学习词语“白净净”、“笑嘻嘻”。3.通过儿歌,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洗脸方法,感受洗脸的乐趣,培养幼儿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根据活动目标,将活动重难点确定为:通过儿歌,学习把脸上的部位都洗到的正确方法,把耳朵、脖子两个部位也洗到;提高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

三、说活动准备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准备了小狗、小鸭玩具,水盆、毛巾等

四、说教法

本课采用了情境教学、示范、模仿等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

(二)通过故事进行活动

(三)学念儿歌

(四)幼儿实践

七年级下册华南虎教案及说课稿 篇7

鲁山县实验中学

杨永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诵读,联系背景,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主旨。

2、抓住关键,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研读赏析,形象探究,感受诗歌中浓厚的象征意义。

4、鼓励学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鄙弃世俗、勇于抗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它的形象已成为古今中外文人描绘抒写的对象。虎,以它的威猛和高贵一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华南虎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具体感受一只被囚老虎的震撼力吧。

二、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

作者: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期间。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表现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对自由的追求。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70年代特有的政治环境和作者特有的政治待遇——与华南虎的遭遇何其相似。

(以下选自《梦游人说诗》)1973年6月,我(牛汉)第一次去桂林时,写了一首《华南虎》,连我自己事先也没有料到竟然写了一首大煞桂林风景的老虎诗。老虎,按它的气质与形象,很难与桂林山水联系起来。但是,我却以愤激的情绪写了一只体态并不出众的虎。有生以来,我多次见到虎。那些虎,比桂林的这只华南虎,要威武得多。1951年,在齐齐哈尔见过一只囚放铁笼不久、狂吼不已的东北虎,在北京动物园见过不下三五只老虎。但都没有动过写虎的念头。前面说过,我的气质不是喜欢写壮美的事物吗?为什么没有写狂吼如雷的东北虎?一般说,我这个人对生活的感应还不算迟钝,但让我冷静地剖析我当时的感应,使之理论化,确没有这个本领。我只能尽量真实地写下当时形成诗的经过。

三、朗读课文并指导:

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

第一、二小节以叙述语气为主,第三、四小节要读出华南虎对人类的轻蔑,读出它内心的孤独和忧愤,更要读出它的抗争,最后一节是作者感情的高潮,要读出作者的羞愧和觉醒后的激愤。

四、整体感知:诗歌诵读后,你对华南虎有怎样的感受呢?

五、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1、形象探究:

①诗人笔下的华南虎处境如何?这只老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诗句加以说明。

这是一只有着美丽的容貌和强健的形体的华南虎,但被囚于人类的牢笼中,远离了山林。它具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

诗句如: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②对华南虎,“观众”和“我”持什么态度?你对“我”与众人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观众”对华南虎“砸”“呵斥”“劝诱”,态度冷漠、粗暴。

“我”良知未泯,从老虎的“悲愤”中,感到了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被触动,有所觉醒。

2、理解象征:

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那么

①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呢?

华南虎是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的象征。

“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②诗中的“观众”又代表着一个怎样的群体呢?

诗中的“观众”冷漠粗暴、庸俗无聊,是一个没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3、合作探究:

①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 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②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我”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③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六、主旨探讨:

诗歌结尾作者说“我终于明白……”“我”明白些什么?这里蕴涵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思索?学习本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高尚的人格,奋然前行。

作者写这首诗时,处境同样艰难,华南虎的不羁个性唤起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我们应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在种种诱惑面前不屈服、不迷失。

这首诗表现中国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七、诵读比较:

1、朗读英国诗人布莱克《老虎》一诗,概括诗人塑造的老虎形象。

2、诗歌比较,课文和《老虎》同样写老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明确:华南虎身陷铁笼但高傲不屈,向往着自由的山林,诗人主要是借老虎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不羁灵魂的颂扬;《老虎》写黑夜森林中老虎的神威和力量,表达作者由衷的赞叹。

两首诗歌让我们感到人在不同的生存状态下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精神境界,华南虎在困笼中表现出来的独立个性和追求,森林中老虎的威猛和力量,都深深地感染和启迪着我们。这种独立精神、个性追求也正是我们的追求。

两只老虎的形象还启示我们,同一写作对象,因为作者写作目的不同,会赋予这一形象不同的特征,表现出不同的情感。

八: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①假如你就是那只被囚在“铁笼”中的华南虎,当时你会怎样想呢?

②假如你是观众,当你看到“铁笼”中的华南虎时,你又会怎样想呢?

③再次诵读诗歌,体会诗中最能震慑人心、表现主题的诗句。

2、互动释疑:在预习、美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

九、拓展延伸:

①课外读一些抒写动物的现代小诗。

②以《华南虎的自白》为题,根据诗意展开想像,试着写一首短诗。

华南虎说课稿

鲁山县实验中学 杨永晖

各位教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华南虎》,这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诗歌。首先说说教材及教材目标。

新课标对诗歌有以下的教学目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有伤口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第六单是一个以动物为话题的一个单元,共有五篇文章,前两篇为精读篇目,后三篇为自读篇目,五篇文章都与动物有关,文章不只是简单地描写动物,更多的是写到人们对动物的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字里行间折射出的人类生活轨迹。这里有叙写人类与动物之间关系的《猫》,有叙写人类把动物逼上

绝境的《斑羚飞渡》,有叙写被人类囚禁的《华南虎》,有写被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动物《马》,还有“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狼》。这些文章,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与动物的关系,学习本单元可以培养我们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树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观念。

单元整体目标:

1、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

2、提高对不同体裁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4、懂得珍视生活,关爱动物,热爱生命,认识和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

《华南虎》安排在第三篇,是一篇自读课文。作者牛汉写作这首诗时是1973年6月,正是“十年**”期间,诗人在干校从事强制性劳动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淋的被囚禁的老虎,四趾破碎的虎爪愤怒地、绝望地把水泥墙壁刨出一道道深深浅浅的血迹,这与作者当时的境遇何其相似。当时,那老虎不驯的气魄引起诗人灵魂的强烈震撼,于是回到干校写了这首诗,表现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对自由的追求。本诗情感丰富,很有暴发力,非常适合朗读,所以在确定教学方法中,我将主要采用以读感悟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形象和主旨。

本单元的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认识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华南虎》中华南虎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冷酷现实的反抗,也曲折地反映了人类的理想和追求。这是本诗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确定中,不可少的部分,而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认识生命的平等,每一个人都应保护动物,珍视生命。

本诗文辞优美,含义深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及情感的体验,在知识和能力目标的确定下,我把背诵《华南虎》定为目标之一。

其次,说说具体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联系写作背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并背诵课文。

(2).了解诗中的众多形象,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

(3).品味诗歌,把握全诗主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理解力。

(4).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学会筛选信息,掌握以读感悟学习方法,自主探讨语言内涵和诗歌形象。

2、德育目标:

(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收集动物资料,激发学生善待动物、关爱生命。(2).理解诗人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3).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独立的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方法。

1、重点:华南虎形象的认识,象征手法——通过研讨词句,结合作者处境小组内完成。

2、难点:几个关键语句的分析,以及几种态度的对比——通过合作探究,老师点拨攻破。这样确定原因:这首诗作于一个特殊的年代,表现了特有的政治环境,中国有良知、正直的知识分子不也服于压制,追求光明、自由的思想感情,而这段历史,学生陌生,即使了解了整段历史,也难以理解“华南虎”形象及其象征意义,要突破口重点,就要讲清背景,学生反复阅读,因为阅读是走向文字内心的桥梁。本文情感炽热,诗中老虎的遭遇会引发他们的同情心,因而让学生小组内探究、交流,教师整理。第三,说说教法。

学情分析:学生思维活跃,自律性差,依赖性强,语言表达技巧欠缺,因此要督促学生做笔记,练习要限时,要让学生掌握分析要领,调控好课堂气氛,以免影响任务完成。

教师的任务重在点燃而不是自已燃烧,是使学生精彩,而不是自已精彩。与动物有关的文章和话题应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为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我设计了导入新课的说虎环节,课后搜集资料,查询其他动物的生存状况的展示活动。具体说来我将采用的教法及教学手段是这样的:

1.情景熏陶法:《新课标》中要求为学生营造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活动。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深入理解课文,熏陶法创设了情感基础;其次,本诗本就是一篇情感很丰富的文章,所以让配乐诵读触动学生,感情诵读激发学生,让他们的感情自然流露,领悟文字的能力自然就提升了。

2.阅(朗)读法。“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采取多种阅读相结合,一方面本文的情感丰富,画面鲜明,很适合于阅读,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阅读,领悟,教师再点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究,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

3.换位法。这是针对作者写作时的政治背景学生生活经历缺乏而选择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要让学生有独特的感受,理解,还得对他们进行思维的引导。让孩子置身于当时的情景中去体会文章的形象及象征意义。

4.这三种教与学方法的选择,都重在情字上下功夫,这是本文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口。

5.本文教学,我制作了课件,采用幻灯片展示。第四、说学法。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新课标的一个重要要求:自主—合作—

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教给学生读书方法。首先指导学生读书,勾出知识点,其次老师提问、归纳,板书知识要点,最后老师小结,检查。

(2)、教给学生诗歌的学习方法——以读感悟,其中粗读是感知形象;研读是把握重点,探究疑难;品读是探究主旨。

(3)、学会筛选信息。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对作者及北京的要点把握上。

教与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渗透,相互统一。在教学中遵循学生自主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德育渗透原则,全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提供足够空间和时间。根据学生实际,做到深入浅出,简单明了,提问、探究、练习,因人而异,分层教学,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落实好前面的德育渗透原则,把学文、作文、做人有机结合。第五、说说教学设想。

“虎落平阳被犬欺 兽王精神仍雄奇”,本该生活于大山与森林之中,腾渊跳崖,位居百兽之王的华南虎。如今却被囚禁在铁笼里,供人观看、呵斥、捉弄。《华南虎》既是对现实生活的描述,又是超现实的喻指。诗人把环境典型化,把虎人格化,以此来写一个不屈的生命,来展示一个执着的灵魂。

首先,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理解诗文写作渊源、作者牛汉,生活在“文革”期间。不平凡的经历让作者的诗意从悲愤的心灵里升起,写下了不少反映时代气息的诗作。《华

南虎》一诗写于1973 年6 月,展示的是“十年**”的特定时空。这是一个囚禁生命、戕害生灵的年代。诗人以一颗敏感的心,强烈的感受到这种悲怆和苦难,同时也感受到了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不屈的灵魂和挣脱禁锢、向往自由的顽强斗争精神。在诗作中诗人把这苦难和血性赋予了一个有生命的机体—被囚禁的华南虎。

其次,合作交流品读课文,欣赏华南虎的形象之美。华南虎有着“斑斓的面孔”“和火焰似的眼睛”,美丽的容貌和强健的形体,但它被囚于人类的牢笼中,远离了广袤的山林—它的自然家园。

人们将它囚禁于笼中,“活活地铰掉”它充满战斗力的“趾爪”,可以用“钢锯锯掉”它坚强的“牙齿”,但是法西斯般的残忍,终究禁锢不住“不羁的灵魂”。“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血淋淋的沟壑”,暗示着它为自已做过怎样勇士般无畏但却徒劳的反抗。抗争是活下去的全部寄托和现实意义,是它高贵灵魂的有力呈现。这抗争使得作为观众一员的“我”感到“耀眼刺目”,感到“羞愧”,感到灵魂的阵痛。于是,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着一个不屈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这既是“我”对华南虎不屈灵魂的膜拜,也是“我”屈辱灵魂的觉醒。精神的高尚终究会战胜世俗的卑劣——从那掠过的身影中我们似乎依稀可以看到人类的希望。

再次,师生共同探究主题,弘扬华南虎精神之美。

被囚在牢笼中的华南虎,代表着不屈的生命,执着的灵魂和自由的精神。它看似被拘押在铁笼中无可奈何,但他身上那些美好的东西却是那“你、两道铁栅栏”所无法禁锢的。那些豪放不羁的精神美在铁栅来的衬托下给了读者更加强烈的震撼。“观众”对华南虎“砸”“呵斥”“劝诱”,态度冷漠、粗暴。“我”良心未泯,从“老虎”的“悲愤”中,感到了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被触动,有所觉醒。而华南虎在困笼中表现出来的独立个性和追求,深深地感染启迪着“我”。事实上,这样一种独立精神和个性追求也正是我们青少年的追求。

面对被囚禁的华南虎我们不禁扪心自问:面对大自然中的朋友,我们究竟都做了些什么?难道你没有看到那“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 最后,在音乐中放松心情,思考人生,铭记善待。第六、说说教学过程

采取粗读——研读——品读,自主发现——探究疑难——合作交流,抓关键,抓重点,构建知识体系,由学到用,拓展延伸,体现一个“活”字,立足一个“读”字,突破一个“情”字。

(一)多媒体展示老虎图片,谈话导入:(学生说“虎”。)(二)资料助读。(学生筛选信息)

1、介绍作者:①七月诗成员”,55年受胡风事件牵连,囚禁两年。②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劳动改造。

2、《华南虎》写作时间及背景(略)(三)听读全文,把握情感。(多媒体播放课文配乐朗诵)

1、字音。

2、朗读情感指导。

(四)情读全文,感知形象。(指名学生感情朗读,男女学生分读)要求:

1、勾出佳词佳句,理解并提问。(学生解答)思考:

1、我从______看出,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的老虎(你可以描述这只老虎的外貌和处境,也可以揣摩它的个性和心灵).2、我从______看出,这是一群______________的观众。

(五)研读课文——探究疑难

1、问:文中的“观众”“铁笼”“我”各代表什么?(小组研讨)①师提示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②联系背景,找信息句;③理解;④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观众”——冷漠粗暴,庸俗无聊

“华南虎”——威严、高傲、向往自由,不屈生命,执着 “我”——在华南虎不羁个性呼唤下,诗人有着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

2、问:谁铰了华南虎,谁关了华南虎,谁在那里呵斥,谁在那里丢石头?是谁?(自由发言)

师:对,是人。作者在华南虎身上看到的是不也的灵魂,而我们是否也看到了类动物朋友的残害呢?(学生举例)(六)品读课文(最后部分)——把握主旨

1、揣摩问题:①明白什么?②为什么羞愧?③“我”到底看到了什么?(主旨句,想象写)

2、面对大自然中的朋友,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写段话或几句诗,班上展示)师总结:本节课,我们由:说“虎”——读“虎”——品“虎”,三个环节认识了诗人笔下华南虎的外在和内在,从中也得到不少启示: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现实,超越苦难,如何关爱动物?(课后写一篇体会)(七)、课堂小结。

1、学习内容。2,情感教育。

3、学习方法。

(八)迁移练习。欣赏歌曲,在音乐中放松心情,思考人生,铭记善待。

(九)、课外拓展。

搜集动物资料,下节课展示。

七、说板书设计

上一篇:金融学院第三学生党支部2011年度工作计划下一篇:王诺作文:新教学楼落成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