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梁学校学校体育工作总结

2024-09-27

东梁学校学校体育工作总结(共6篇)

东梁学校学校体育工作总结 篇1

以体育工作为龙头 促进教育工作全面发展

—阜蒙县东梁学校

东梁学校由东梁小学和东梁中学于2006年合并成九年制一贯制学校,占地面积 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8800平方米,现有76个教学班,学生总数 2040人,教职工243人,多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体育、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出色的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多次受到省、市、县和各级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学校认真贯彻和执行两个条例,以体育工作为龙头的办学特色,带动和促进了学校各方面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是省级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并多年被省、市、县授予《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现将我校的近年来的体育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学校把体育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由校长张立军亲自抓,下设具体负责的副校长,并层层负责,责任到人。做到学年初制定出周密、可行的教学和训练计划,以保证体育活动和业余训练的正常开展。并把其列入考核的重要项目,在学年末认真总结,并对本学期各班级班主任老师、体育老师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和奖励。学校每学期至少要召开两次以上体育工作专题会议,研究学校体育工作发展方向,做到发现实际问题,及时解决、处理,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蓬勃开展。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广大教师和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严格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配备、配齐体育教师,学校鼓励体育教师学习以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并为体育教师进修和学习创造条件,现在具有体育专科学历1名,中专学历1名,并按分工做好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工作。

三、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

由于上级财政方面存在的种种困难,致使对我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使学校各方面的发展受到制约。但学校党、政班子联席会议决定,必须按上级要求保证并超额完成对体育经费的投入,必须保证体育教学、训练、竟赛经费的供应和体育教师训练补助及劳保用品的发放和购买,使教师劳有所得按劳取酬,使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学校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业余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的现有条件已经不能够满足体育活动和业余训练的要求,尽管农村学校经济紧张,但我们还是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的筹措资金,投入三万元修建了两个篮球场地。学校体育器材的配备符合国家配备标准,基本达到了国家的“普九”标准并能够满足正常训练和教学要求。同时,广大教职工集思广意自制了很多的实用器材,使教学和训练得到了进一步满足。同时,也缓解了上级资金投入不足这一现状。今后我校还将加大投入力度。

四、具体措施

(一)切实抓好体育教学工作

1、学好新课标,加深课改认识。在教学中,体育教师积极实施课改要求,转变观念,用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来指导本职工作,用创新的思维,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好习惯。从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出发,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增强了科研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所制定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上好每节课。并做到经常性地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认识和掌握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新的规律。

在工作中以新课标为准绳,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改进学生评价系统,从学生的自身条件出发,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课堂评价,不断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切实实施课改,加强体育教研组建设,体育教师善于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备课、探讨教法、交流反思、总结成果。近年来,我校体育教师认真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通过说课、听课、评课、外出观摩等形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水平。

2、做好新调入教师的培训、考核工作。本学期根据师训计划,继续对新调入我校的罗晓明老师加强跟踪听课、交流,多方创造机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通过听课周、研讨课等载体,不断提高其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在2007年6月举行的市体育优质课评比中,罗晓明老师不负重望,表现出色,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二)加强 “两操一活动”有序开展学校

“两操一活动”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抓好“两操”也是学校管理工作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两操”更能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近年来,体育组继续严格规范广播操进出场的纪律及做操质量,做到出操静、齐、快,动作规范、美观。继续实施“领操周周换”制度,不断改进广播操动作质量,树立各班领操员榜样模范作用。召开了校体育委员会议,加强体育检查小组工作,定人定班定时间,督促两操一活动的正常开展,进一步落实体育检查结果每周点评制度。并于学期初及早做好广播操比赛规程的制定和通知工作,督促师生不断改进动作规范性,提高做操质量,积极准备校学生广播操比赛。每年的九月份都要举行全校学生参加的广播操比赛,通过比赛极大地提高了广播操做操的质量及组织纪律性。

(三)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登记工作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为顺利完成学体育《标准》测试工作,提高我校体育《标准》成绩,学期初即特制定学校《体质健康标准》达标计划,要求各达标班级认真开展《标准》训练和测试工作,在校长领导下,由体育组牵头,以一到六年级班主任为组织者,以任课体育教师为指导,体育教师、校医协同配合,多方努力,齐抓共管,共同组织实施,积极发动全体适龄健康儿童踊跃参加体育锻炼,高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活动。经过体育组统筹安排,班主任、体育课任课老师、校医通力合作,全校16个班级604名适龄儿童(另有6名学生因故免测)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9.7%,测试表格登记清楚合理、书写工整,较上一有较大进步。

(四)业余训练

业余训练是学校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每个班级有班队,年级组都组建了业余训练队,选拔组建了校队进行训练,学校对每名运动员建立档案,使学生能够有所比较,做到动态的观察运动员的发展变化,共同促进、提高。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学校田径队每天早、晚各训练1次(60分钟),节假日采取集中训练的方式,并且做到每名教练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目标到人,奖罚分明,保证训练和比赛成绩的不断提高。

学校的各项体育赛事的蓬勃开展可谓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的一张张笑脸就象迎接一个个盛大的节日。学校每月举行一次校级比赛,以活跃学生的生活和选拔优秀运动员。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田径运动大会,一次篮球比赛。进入冬季,三项赛(长跑、跳绳、踢毽)、等活动的开展,都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群体活动和田径传统项目水平的开展和提高。同时,为学校选拔优秀运动员参加市、县组织的各项体育项目比赛奠定了基础。

学校田径代表队比赛成绩始终在县运动会上,名列前茅,还曾经连续三年代表阜新县参加市级田径运动会均获好成绩。在2007年10月召开的市级比赛中,我校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学校的办学方针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学校对运动员严格要求,教育成为合格加特长的人才,使其全面发展。

五、体育工作取得的成绩

多年来,我校在上级部门的关怀帮助下,体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我校被命名为辽宁省田径传统项目学校,连续多年被辽宁省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业余训练先进单位、辽宁省健康教育先进校、连续获得市、县业余训练先进单位。教练员多次被评为省、市、县业余训练先进工作者。在阜蒙县中、小生运动会上曾连续10年获得第一名,我校在2005年参加市级苗子选拔赛中获得第4名,在2007年的市级比赛中获得第2名。我校教练员认真总结经验,撰写论文,罗晓明的论文获国家级论文。

只有辛勤劳作,才有成功和收获。我校愿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下,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东梁学校学校体育工作总结 篇2

一、我国课余训练的历史演变过程

第一阶段是解放初期, 当时百废待兴。由于长期缺乏有利于体育发展的外部环境, 体育基础十分薄弱。在继承和发扬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体育的基础上, 提出了“批判资产阶级体育观”, 不能搞“锦标主义”的观点, 这些从当年的《体育史》和《新体育》杂志上都有所佐证, 而且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52年。当时从事竞技体育运动的组织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在沿海城市成立的基督教青年会组织, 还有一些由教会建立的比较有名的学校组织, 主要是建立在大学和中学之中, 比如, 当年北京地区非常有名的中学——潞河书院, 但是现在报道中比较常见的一般都是基督教青年会组织, 基本忽略了当时的学校组织。如赫赫有名、打遍全北京的北京师范大学男篮“师大红”队, 还有清华大学的百年体育——马约翰先生当时在清华主张的体育教育观念完全同育人联系在了一起。

第二阶段应该是1952年在芬兰赫尔辛基举办的奥运会之后, 一直到1959年我国举办第一届全运会。1952年6月,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正式成立, 同年, 荣高棠带队去参加在芬兰举办的第十五届奥运会。在那届奥运会上, 前苏联在世界体坛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十月革命之后, 前苏联经历了思想的变化, 从拒绝和资本主义国家同台竞赛到1952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取得金牌总数第一, 令世界震惊。于是, 我们就开始向前苏联学习。当时的政务院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 (1954年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 , 负责领导、协调、监督全国的体育工作。教育部设置了体育处, 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也设立了相应的机构, 负责管理学校体育, 制订和颁布各种有关学校体育的规定。《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体质, 并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 使他们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到了1953年, 为了提高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和教学水平, 教育部又组织翻译了前苏联十年制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作为参考, 并通令各地体育教师学习。

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和校园体育运动的开展, 群众体育竞赛活动也开始活跃起来。1953年到1956年期间, 全国性竞赛活动达75次, 其中1955年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工人运动大会规模最大。当时注重于工人阶级的体育运动开展, 因此代表教育系统参赛的是由教师队伍组成的钟声体协代表队。1954年7月, 贺龙副总理亲自率领中国体育代表团访问前苏联, 除参观全苏体育节外, 还认真考察了前苏联体育的组织领导体制, 以及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于是, 1955年国家体委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试办3所青少年业余体校。1956年国家体委总结试办经验, 又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从当年起进行推广, 到1958年为止, 全国的青少年体校达到18000所。记得当年天津一中的门口就挂着一块“天津一中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的牌子, 由此可见, 在那个时候青少年业余体校是实实在在建设在学校里的。

第三阶段是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后, 一直到1966年期间。这一阶段是学校培养与专业队培养并重, 而且当时很少几个体育成绩比较突出的省份的专业队也都是建在体育学院里的, 并没有独立的专业队成立。第一届全运会上, 各省的参赛队员绝大多数也都是在校的大学生。但是, 1961年第二十六届乒乓球锦标赛是一个转折点, 再加上为了准备1965年的第二届全运会, 当时第一届全运会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运动员有相当一批人就没有再回到学校继续读书, 而是直接进入专业队参加训练。

从以上的演变过程, 可以体现出中国学校体育始终坚持了两个根本宗旨。第一, 中国学校体育的主流是以育人为主。第二, 在各个时期里, 尽管参赛队员都是学校的学生, 学校体育也体现出一定的优越性, 但是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 特别是我国政治环境的变化, 学校体育培养的人才与国家体委的专业训练队划分得越来越清晰。1952年之前选派参加国际比赛的代表队及有关体育方面的工作都由团中央负责, 而1954年成立国家体委后, 由贺龙担当主任的国家体委逐步接手工作。

当时的团中央书记冯文彬提出:体育放在团中央来搞不太合适。而中华体育总会主席马叙伦认为:“体育只有放在教育体系内才比较合适。”但是, 到了1972年“乒乓外交”之后, 学校体育跟群众竞技体育真正地、彻底地分开。当时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团长庄则栋和美国乒乓球运动员科恩联手演绎“乒乓外交”传奇故事, 以小球推动大球, 打破了中美关系的僵局。由此开始, 中国逐渐打破了在国际体育活动方面与世隔绝的局面, 开始恢复了国际交往, 重新登上了国际体坛。体育竞赛开始在外交、政治上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加上文化大革命当中, 学校体育又受到了严重地破坏, 此消彼长,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一些专业运动队在国家体委的大力扶持下, 开始重新组建和恢复, 体育场馆重新开放用于训练和比赛, 竞技体育不仅恢复且局部有所发展。

然而, 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 逐渐地发现专业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因此学校体育就又开始加以补充。1982年分别在北京、太原举办了首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第二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在这期间, 中国女排勇夺世界杯冠军, 并开始了“五连冠”的征程。在女排精神的鼓舞下, 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胸怀“振兴中华”的壮志,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由此“文化大革命”中沉寂多年的运动场又重新沸腾了, 各类校际体育比赛逐渐活跃。记得继由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发起的“英雄杯”篮球赛之后, “钢花杯”、“孔雀杯”篮球赛吸引了更多的学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学校组织的排球比赛, 参赛学校也越来越多,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呈现出极大的潜力。

1985年12月, 当时的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在山东掖县联合召开了“全国学校学生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座谈会”。由于当时青少年的人群大部分都在学校, 所以, 这次会议为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从理论上澄清了当时学校和社会上对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一些模糊认识, 使广大从事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同志深受鼓舞。而1988年汉城奥运会失败之后, 中央已经感觉到专业队的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只是由于一些客观环境的影响, 一时半会还摆脱不了专业性集中训练的体制, 即便体育人才培养又重新回归到学校, 也不可能达到从学校里走出来的人才就可以直接去参加世界大赛的要求。

从目前发展分析, 当年“掖县会议”后颁布的《关于开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 (1986-2000年) 要求定得高了些, 可以说如果按照1959年当时参加全运会的模式, 把学校体育的路子延续下去, 那50年后的今天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也许就是另一番景象。

二、对竞技体育发展方向的探索

当前竞技体育该往哪儿走?是延续国家体委专业队的体制, 还是重新回归教育, 回到以学校体育为主的发展轨道上呢?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非常感兴趣。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接触到的好多体委系统培养出来的运动员, 当他们的运动生涯结束之后, 面临的问题非常多, 尤其就业问题相当突出。如果把运动员放到学校来培养, 那这个问题就相对较容易把握和解决了。尽管前苏联曾实施这样的集中训练方式, 但现在也早已经改变, 而且也确实没有一个国家会召开我们这样的全国性综合运动会。在国际体育交往中我们发现, 我国的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与其他国家相比是不融合的, 属于“两张皮”。竞技体育运动一定要和学校体育结合起来, 这样才更加科学合理。

纵观历史亦是如此。竞技体育中体育水平比较高的一般都处于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 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的时候因为没有专业队, 所以当时的参赛者自然而然都是大学生选手。尽管1958年国家体委招了一批运动员, 但是当时他们的水平并没有大学生水平高, 所以也不能作为代表去参加全运会。然而第一届全运会结束之后, 国家体委就将一部分高水平运动员从学校带走了, 组织起来, 后来转成专业体制下的运动员了。但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 这一体制有着很大的弊病, 即耽误年轻人日后的职业取向, 因为真正有成绩的还是很少的一部分, 大多数专业运动员是没有出路的。

这项研究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而要在短时间内彻底扭转这个局面, 也是相当难的。目前这个阶段, 从国家层次而言, 也下不了决心, 因为毕竟体育竞赛水平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种依靠体育显示中国实力的东西肯定会逐渐淡化的。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出现大量竞技体育人才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为什么我国学校能涌现出那么多的竞技体育人才呢?第一, 我国在近百年来都是被动挨打, 教育和体育都处于很落后、不普及的状态, 而只有那些在学校上学的学生, 才能够接受到先进的西方思想文化的教育, 其中也包括体育方面的教育, 他们得到了体育训练的机会。而当时的普通老百姓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没能完全解决, 所以根本没有精力去从事体育运动。与国际相比, 我国高校中体育教育与训练的整体水平都不够高, 因为这些学生并没有接受过科学的、系统的训练。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当时各方面的综合实力都比较弱, 又有前苏联的成功模式, 因此我们就模仿他们, 以体育为突破口, 努力提高体育竞技水平, 以此来显示和验证国家的实力和能力。第二, 1954年国家体委成立之后, 有了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来培养专业体育人才, 由国家投资, 集中人力、物力做好体育工作, 就形成了体育界的“举国体制”。过去在学校里学生参加体育训练只是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 但是专业队却是“全天候”的训练模式, 而且还有了很多专业保障, 因此, 一时间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速度飞快。到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时候, 我国体育代表团不仅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还取得了金牌总数第四的优异成绩。这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 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成了万众注目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 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 而且《通知》指出:“必须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 采取有力措施, 使体育运动不断向新的广度和高度发展, 要积极发展城乡体育活动, 努力提高健康水平, 重点抓好学校体育, 从少年儿童抓起, 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 积极开展业余体育训练。”根据这个《通知》的精神, 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体制改革的热潮,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进入了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稳步发展的新阶段。

四、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理论依据

现在的“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有三个基本界限必须要划分清楚。第一, 职业和非职业的问题。如果不把这个划分清楚, 在教育这边探讨问题就是不科学的。因为作为正在学校接受培养和教育的学生, 肯定是非职业的。美国的NCAA拥有诸多运动项目, 光篮球每年就有300多支队伍参加, 每年四大区比赛、四强赛、决赛等都是纯学生的赛事, 绝对是非职业的。第二, 注重人才培养和注重体育运动成绩。教育内部永远把培养育人放在首位, 而在体育系统内部依然始终把拿冠军、出成绩放在第一位, 奋斗目标截然不同。第三, 体育是政治还是文化。美国的职业必须由非职业作为基础, 而我们培养运动人才却是完全从职业培养开始起步的, 这就导致退役运动员必须面临着艰难的职业选择。而在教育体系内成长起来的运动员, 他们的出路却是多方向的, 而且往往因为具备特殊的体育技能很受社会上用人单位的欢迎;而在现行的竞技体育体制下走出的运动员, 他们的运动成绩好坏就决定了他们日后是否有出路。

在我们研究“教体结合”未来的发展趋势之时, 应该首先确定好“教体结合”的理论基础——到底是培养人才, 还是为了追求竞技成绩?学校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重要阶段, 也是竞技体育与教育最好的“结合点”, 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学校是培养各行各业人才的基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明确指出, 关心每个学生, 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各级是指不同层次、各类是指不同行业, 那么竞技体育也是其中的一个行业, 而学校系统应义不容辞地承担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责任。

第二, 现代奥林匹克体育精神与竞技体育的教育属性是一致的。现在我们一谈到竞技体育就会联系到奥运会, 如果忽视了教育仅仅谈竞技成绩, 那就是生物学上的较量。而现代奥林匹克的奠基人顾拜旦先生认为: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从这一思想出发, 他提倡恢复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 是希望把竞技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手段。奥林匹克的宗旨是体育运动为人类和谐发展服务。因此, 只有以教育的观点看待奥林匹克运动, 我们才能够理解奥林匹克精神和奥林匹克主义;只有以奥林匹克的精神看待竞技体育, 我们才能够理解竞技体育的教育性。所以, 竞技体育既是全面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 同时竞技体育的发展也离不开全面的教育。学校是教育最集中、系统培养人的地方, 学校教育是人类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 学校是开展竞技体育和人才全面培养的最好结合点。所以, 在学校中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进行专才教育, 也是竞技体育与学校教育融合的基础。

第三, 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对学校建设的特殊功能。1.有利于推动群众体育运动的普及, 通过开展课余体育运动比赛对推动群众性体育运动的普及有指导意义;2.有利于促进校际之间的关系, 通过体育比赛能够增加各学校之间的交流;3.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以青年人为主体, 体育竞赛活动能够让学校充满活力、充满竞争、充满生气;4.有利于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如:太原理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等就是通过体育联赛扩大了影响;5.有利于满足部分有运动才能的学生提高运动水平的需求, 比如邹凯有体操才能, 那么, 他通过在北体大读书与训练, 可以提高运动水平;6.有利于开辟我国竞技体育培养渠道, 为国家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所以, 我们应该把学校对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纳入到现有的集中培养体制中, 特别是后备人才的培养, 今后就应该放在学校系统当中, 应该注重发挥体育专业院校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上的特殊作用。

体育回归教育是理念的回归, 业余体校回归到学校是渠道的回归, 过去由体委办体校确实短期内能够培养出高水平运动员, 但是金字塔式的培养模式却毁掉了一大批人。国家体育总局应该重点负责国家队, 而单项竞赛和后备人才培养应该回归到学校。比如华东理工大学臧玉英教练培养的乒乓球队等都可以培养出后备体育人才。目前, 北京、上海、天津、江西、江苏等省市高等院校和中学形成的集中“教体结合”的形式是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的一条重要经验, 并表现出了很强的生命力。

五、不同阶段培养目标和重心不同

学校义务教育阶段, 除去极个别的学校之外, 其他学校的管理一律放在教育系统。因为这个阶段是公民素质的奠基阶段, 在这个阶段如果没有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 那么这个人就很难介入到日后的社会生活之中。到一所体校去考察时, 看到一个教师正在给两个中学生补习初二化学, 当时那两个学生因为参加比赛而落下了几节课, 那位教师就在他们参赛回来之后耐心组织补习, 当时看了后非常感动, 因为能做到这个程度的体校真的不多。后来在学生们午睡醒了, 下午训练开始之前, 和一群学生聊天, 问他们:“你们这里有少先队、青年团吗?”他们说:“没有。”这就说明一些问题, 在义务教育阶段, 一些非智力因素在这样的体校内一点儿都没有体现。而在这种环境下, 学生们心理和品格的发育都是不健全的。另外, 平时由教育部组队参加的国际比赛, 很注重培养学生运动员在参与比赛的同时, 去接触当地的风情文化知识;但是那些专业队的运动员只为比赛而去, 他们不会更多地关注人文等其他知识。因此, 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让学生们收获“健康、快乐、自信、阳光”。

高中阶段, 体育总局目前拥有200多所体育运动学校, 这个阶段可以认真研究, 可以学空军招飞。空军每年招飞的时候大概招收1600~2000人, 但是整体素质都不行, 合格率还是太低;后来他们试着办飞行员预备班, 就是在初中升高中的阶段, 有意识地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 在高中阶段除了上普通的高中课程之外, 还增加了飞行员基本知识的普及, 一个班毕业顶替了以前从好几个省招上来的学生。所以, 体育运动学校应该越少越精, 这样才能精心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而且也有利于这些人才日后的择业。

大学阶段, 我们要有意识地增加项目经费去培养和锻炼学生队伍, 比如像北师大女子足球队。第一届全运会之前, 各省市也提出要集中训练。当时, 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提出:“集训可以, 但是清华要自己设一个集训基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集训之后, 还可以让学生们第一时间回到课堂, 继续学习。

所以, 参加运动训练可以, 但是我们一定要先为运动员想好出路, 不能等到退役了再为他们的出路发愁, 这也是与国家人才开发培养的目标一致的。第一, 从成才的角度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是必不可少的;第二, 体育教育要符合人才成长和教育发展的规律;第三, 教育内部要坚决贯彻德智体美相结合发展的规律。

六、课余体育训练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

经过20多年探讨与实践,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学生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仅以最近的10年为例, 2001年的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了54枚金牌, 获金牌总数第一的好成绩, 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之后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除第23届获得金牌总数第2名外, 第22届和第24届均保持金牌总数第一的好成绩。2009年在哈尔滨举行的第24届世界冬季大学生运动会上, 我国学生运动员又取得了18枚金牌、18枚银牌、12枚铜牌, 总排名第一的好成绩。今年在深圳举办的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 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75枚金牌、145枚奖牌的优异成绩, 居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

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的比赛规模不断扩大, 运动成绩逐年提高, 一批学生运动员的体育运动成绩达到了健将标准, 运动会各项纪录多次被刷新。

课余训练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体育对于促进学校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课余训练和各种比赛活动, 推动了学校体育教学和群众体育活动地开展, 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 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质量, 增强了凝聚力, 丰富了学校的社会形象, 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 加强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如CUBA提出的“大学生自己的篮球赛”、“打篮球是我的梦想, 上大学是我的梦想, CUBA是我圆梦的地方”的宣传口号都带有鲜明的校园文化气息, 使校园文化更有活力、有朝气、有个性。

体育竞赛拓宽国际教育交流渠道

20多年来, 教育部门多次组织参加了国际中学生体育比赛和国际大学生体育竞赛活动, 我国学生运动员均获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通过参加国际间学校的体育文化交流活动, 使我国的学生开阔了视野, 增进了同各国学生间的友谊, 提高了我国学校在国际学校体育界的地位和知名度, 为今后由教育系统组队参加世界水平的学生运动会及各单项体育比赛积累了经验。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奠基

教育部为了进一步搞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工作, 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 经过20多年的努力, 在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学籍、训练、竞赛管理及中学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与训练工作评估等方面, 先后下发了一批配套文件 (共29种) 。这些文件的制定和颁布, 从政策和制度上保证了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工作健康、稳步、有序的发展。

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我国开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从我国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不平衡这一国情出发, 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办法, 凡是具备了一定条件的学校, 就积极开展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的训练, 或开展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训练;而多数暂时尚不具备条件的学校, 就开展一般性的学校体育代表队的训练。

与此同时, 条件较好的学校在开展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中, 也注重一般课余体育训练地开展, 两者有机结合, 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作用, 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据统计, 自1986年以来, 先后被评为全国学校体育优秀单位的中学有315所, 大学有139所, 其中除“试点校”外, 也有普通学校。

今年, 我国先后在内蒙古包头市和广东省深圳市成功举办了全国中学生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学生运动员以优异战绩向世人表明,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尝试在高校开展高水平运动队, 走教体结合“一条龙”培养之路是完全能够培养出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经过20多年的实践, 我国目前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已经形成了多种模式:一是清华模式, 二是“三在”模式, 三是共建高水平运动队模式, 四是北体模式。这几种模式已成为组成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大学生运动员的主要来源, 并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现“教体结合”是一种大的趋势, 而且这方面的进程在北京奥运会之后明显加快了。在去年的广州亚运会期间, 新华社记者的一篇“一骑绝尘引发的思考”引得人们把对中国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学校体育。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 也有更多的媒体发出了体育回归教育的呼喊。

学校市民学校工作总结 篇3

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针对居民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有利地

配合了街道市民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得了好的成效。

一、紧紧围绕街道中心工作,突出宣教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活

2011年市民学校以形势需求、居民的需求、工作需求开展社区

教育工作,形成事事为主题,处处是活动。我社区领导高度重视每个

阶段的宣传教育工作,把搞好宣传发动当作开展工作的前提,在宣传

“八荣八耻”期间,制作了多个宣传牌子,并举行专题座谈会,使广

大居民深入理解“八荣八耻”的内涵,从而正确地引导他们更好地工

作。由于我社区领导树立大教育观,结合各种资源,以提高社区居民

素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所以社区教育工作的内涵和形式不断丰富,形成了专项教育工作与整体工作良性互动发展的局面。

二、积极培育市民学校教育队伍,逐步完善社区的工作体系,为

居民提供更多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

社区市民学校体系逐步健全,辖区多个企业单位与市民学校保持

密切的联系,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帮助市民学校解决实际困难。

市民学校根据自身情况成立了社区文艺队、舞蹈队,这些队伍是

社区开展文化活动的基础。2011年成立的由10名志愿者组成科普讲师团和11名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常年深入社区,为辖区居民开展科普知识讲座。社区市民学校与辖区中小学密切配合,开展 “结对子”活动,共创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居委会。

三、充分利用辖区教育资源,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2011年,我社区学校向居民开放场地,共同开展文体活动,开

展电影进社区文化广场的演出和小型运动会,参加观看人员达到百余

人次。并与辖区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开展各种活动,举办科普知识报告会、假期夏令营活动和庆“八·一”等活动。为了我辖区困难家庭和低保户家庭的孩子有机会学习,每年1月份街道发动热心人士筹集善款,深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2011年“三八”节期间,与×消防队开展消防安全知识的教育,组织居民群众和青少年观摩消防救火、逃生等表演,使大家增长了消防安全知识。

四、配合街道中心工作,多种形式开展青少年活动,突出系列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011年春节期间,社区市民学校组织辖区中、小学生近百余人

走访慰问了军烈属、特困和残疾家庭,为他们打扫卫生,做好家务等活动。

我社区市民学校积极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爱惜生命,远离 毒品,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治安防范、国防、科普等教育讲座和观看录相等,使同学们和社区越来越近,社区真正成为了同学们校外活动的大课堂。

五.以市民学校为龙头,以市民学校分校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

教育活动

2011年,全年开展各种科普讲座4次,428人次,举办各类培

训班2期185人次。科普讲座的知识面包括:各学科的健康保健、多种日用品使用常识、法律、人口与计生、旅游、环保、性知识讲座等。培训班的内容有:乒乓球、书法、电脑入门、等。一年来,我社区市民学校开展的社区教育活动与社区各项工作相 结合,各种资源在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每个社区成员人人、时时、处处、事事都能受到教育,基本上满足了居民群众的学习需求,最重要的标志是看群众参与的程度、深度和自觉性不断提高。近年来,我社区市民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特色是:人人是学者,处处是学校,不同人群有不同学校。不同的形式活动,有不同的效果。每一个活动都是根据需求而定。每一个活动都有它的系列性、知识性、娱乐性、针对性、成效性。形成了社区教育资源共享,使社区教育形成合力并可持续发展,共同促进我社区居民素质的提高。2012年市民学校工作思路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会议精神,推进学习型社区创建

工作进程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创建学习型社区为重要理论指导,大力开展全民素质教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社区教育活动,使我街道的居民在科学、文

化、教育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整合利用教育资源,沟通社区教育信息网络,创建学习型社区

整合市民学校职能和街道、单位、学校、幼儿园、市民学校分校

资源,逐步完善各种教育信息管理制度,发挥多层次的教育机构和网络作用。

(三)市民学校继续开展社区教育品牌活动,逐年提升水平创新

工作篇二:市民学校工作总结

建设社区2011年市民学校工作总结

市民学校工作是一项全新的教育活动。建设社区居委会能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以提高市民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重点,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工作中不断完善市民学校教育网络和运行机制,依托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在居民中广泛开展了公民道德、法律法规等知识。一年来开展各类教育培训27次,培训人数达2893人次。在创建“学习型社区”,优化社区环境,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将2011年社区市民学校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组织,加强管理,保证了市民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卓越的时代呼唤卓越的人才,本着“服务社会,弘扬爱心、传播文明”的良好精神风貌,建设社区市民学校成立了由书记徐凌燕、副书记古丽加玛丽、组员郁佳、霍春丹、梁影组成的社区市民学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社区领导十分重视市民学校工作。对具体工作作了明确的分工,协调、安排市民学校的各项活动。我们根据需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培训计划,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和督查,各项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很好地保证了市民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市民学校发挥积极的作用,集中有效地开展各种活动。

二、充分利用辖区教育资源,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1、利用市民学校的优势开办了党员干部培训班、家长学校、实用技术培训班、老年大学、人口学校、周末市民课堂等,聘请了有技术特长有实践经验。

2、请司法所领导来社区为党员干部上法律知识课,让党员干部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律为民办实事,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法律保障,确保了社区的稳定和谐。

4、请医院专家来社区传授健康保健知识,使更多的老年人了解并掌握各种健康知识,为防病、治病、身体保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5、人口学校方面:请计生专家来社区为广大育龄妇女讲解生殖道感染和避孕节育等知识,使广大的育龄妇女更好的使身体健康和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6、社区举办参加普通话宣传活动,现场答疑咨询,并带领学生向路人宣传普通话。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如:绘画、摄影、咨询等。

7、我社区领导高度重视每个阶段的宣传教育工作,把搞好宣传发动当做开展工作的前提,在宣传“绿色社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期间,制作了多个宣传牌子,并举行专题座谈会,使广大居民深入理解创建的内涵,从而正确地引导他们更好地工作。8、2011年,我社区市民学校向居民开放场地,共同开展文体活动,开展电影进社区文化广场的演出和小型运动会,参加观看人员达到百余人次。并与辖区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开展各种活动,举办科普知识报告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普法教育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

9、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里,我们要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利用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电子阅览室,开展网络学习。使青少年以更快捷、更高效的在网上获取各种学习资料。

10、为提高市民的基本素养,我社区把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月、公民道德建设日等作为市民学校的工作重点,牢牢抓住“宣传、教育、实践、知识培训”四个环节积极开展了助人为乐、优化环境、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三、积极培育市民学校教育师资队伍,逐步完善社区的工作体系,为居民提供更多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 社区市民学校体系逐步健全,辖区多个单位与市民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帮助市民学校解决实际问题。

市民学校根据自身情况成立了社区文艺队、宣传队,这些队伍是社区开展文化活动的基础。社区成立的由6名志愿者组成科普讲师团和11名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常年深入社区,为辖区居民开展科普知识讲座。社区市民学校与辖区单位密切合作,开展“结对子”活动,共创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居委会。

四、配合街道中心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活动,突出系列型、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社区市民学习积极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爱惜生命,崇尚科学,国防、科普等教育讲座和观看录像等,使同学们和社区越来越近,社区真正成为了同学们校外活动的大课堂。

一年来,我社区市民学校开展的社区教育活动与社区各项工作相结合,各种资源在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每个社区成员人人、时时、处处、事事都能受到教育,基本上满足了居民群众的学习需求,最重要的标志是群众参与的程度、深度和自觉性不断提高。我社区市民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特色是:人人是学者,处处是学校,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形式活动,有不同的效果。每一个活动都是根据需求而定。每一个

活动都有它的系列性、知识性、娱乐性、针对性、成效性。形成了社区教育资源共享,是社区教育形成合力并可持续发展,共同促进我社区居民素质的提高。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历程,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意识到,我们的工作还有待完善。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将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实现高起点、高标准要求,并朝着更高的标准、更新的目标努力,使我校团支部工作更上一层

建设街道建设社区

2011年11月篇三:2014年文明市民学校工作总结 2014年文明市民学校工作总结 xx年,在文明市民学校的建设中,我们坚持“四个原则”,建立和完善“六个机制”,立足建设,不断创新,努力打造市民学校特色的教育品牌,使文明市民学校真正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成为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综合素质、推进学习型单位和文明单位建设的有效载体,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施“市民文明素质工程”,广泛开展旨在不断提高市民整 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教育培训活动

(一)以公民道德建设、文明礼仪知识普及、文明行为养成为重点,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礼仪教育与实践活动

文明市民学校以“文明礼仪和道德养成”为重点,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

(二)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大力开展职工子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与实践活动。把青少年校外德育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制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方案”,并把这项工作列入了市民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计划之中:成立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领导小组”、大力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与实践活动。

(三)以实施“市民文明素质工程”为目标,广泛开展旨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各项教育活动。

二、大力加强机制建设,促进文明市民学校规范化管理 在文明市民学校的建设中,我们立足建设,坚持创新,努力打造市民学校特色的教育品牌,使文明市民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六个机制”,即:网络健全的组织机制;全体职工齐抓共管的协调机制;规范科学的管理机制;扎实有效的保障机制;长效持久的激励机制和顺畅有序的运行机制。

三、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搞好文明市民学校工作的根本保证。

2、健全完善组织,是搞好文明市民学校的前提。

3、加大投入,是办好文明市民学校的保障。

4、充分挖掘和发挥地区教育资源优势,是办好市民学校的基础。

5、创新教育模式、开展特色教育活动,是引导干部职工参与中葛根水库建管处文化建设的关键。

四、工作原则:

1、坚持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的原则;

2、坚持有组织、有计划地灌输与职工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教育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同时开展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积极引导职工在参与活动中自我教育、得到提高;

3、坚持把社会需要和群众的需要紧密结合的原则。要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及诸多方面的教育需求,积极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市民教育活动; 2013年湖北路办事处市民学校

工作总结

湖北路办事处市民学校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文明创建为主线,以提高市民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重点,依托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在居民中广泛开展了公民道德法律法规、健康科普、岗位技能等知识培训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一年来,市民学校,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数次,受教育人数达上500人次。为创建“学习型社区”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以文明创建为重点,努力提高市民素质。

湖北路办事处市民学校把文明创建工作作全年的工作重点,牢牢抓住“宣传、教育、实践、评价”四个环节,积极开展了助人为乐、优化环境、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从而营造了讲文明、懂礼貌、有修养的社会氛围。市民学校开展了“我为社区建设献一计”等活动,使居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共同来参与社区的各项建设,引导居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营造清洁卫生的工作、生活环境,革除危害健康、污染环境的陋习,进一步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二、以“四进社区”为中心,开办市民教育大课堂。

锦堰学校2011学校工作总结 篇4

一年来,我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以活动促养成,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师德师风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工作重点,突出一个主旋律(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创建两大特色(德育特色,校本教研特色),全校教职员工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优异成绩。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获奖情况

一年来,学校荣获了38项市级以上(含市级)荣誉,教职工获校级以上奖项100余人次。学校荣获的荣誉如下:

1、都江堰市文明单位复查合格;

2、都江堰市规范化党支部复查合格;

3、在2009-2010学成都市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中被评为先进单位二等奖;

4、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三级单位;

5、加油——在运动中成长示范基地;

6、荣获都江堰市2010教育学会工作先进团体;

7、锦堰学校美术组在都江堰市首届小学优秀教研组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教研组;

8、在都江堰市城关片区2011年教职工健身操比赛中荣获特等奖;

9、在“运动成都”“美丽花朵”都江堰市第十六届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获初中组团体总分第四名;

10、在“运动成都”“美丽的花朵”都江堰市第十六届中小学乒乓球比赛中获小学组团体总分第六名;

11、荣获2011年都江堰市教职工健身操比赛(决赛)一等奖;

12、在“运动成都”“美丽的花朵”都江堰市第十六届中小学乒乓球比赛中获组织奖;

13、成都市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暨艺术展示先进单位;

14、在“金达杯”、“美丽的花朵”——都江堰市2011年中小学生科技节,暨第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及技能大赛机器人项目比赛中表现突出,荣获团体特等奖;

15、“运动成都”2011年成都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定向越野比赛(中学组)一等奖;

16、都江堰市教育系统2011先进基层党组织;

17、在第十六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中,荣获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奖;

18、在“都江堰市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中小学生演讲比赛”中荣获组织奖;

19、在“运动成都”“美丽花朵”2011年都江堰市初中生男子篮球比赛中获第三名;

20、“ 美丽的花朵”2011年都江堰市学生艺术节文艺展演优秀节目二等奖; 21、2011年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先进学校;

22、都江堰市教育系统“感恩.奋进”大家唱歌咏比赛一等奖; 23、2010成都市航空航海车辆建筑模型、无线电测向、定向越野赛活动二等奖;

24、都江堰市第二十二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小学组第六名;

25、都江堰市第二十二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97-98组团体总分第四名; 26、2010上海--都江堰学生动漫画大赛优秀组织奖;

27、在2011年都江堰市中小学体育教学教研评优中荣获先进教研组;

28、“运动成都”2011年成都市第三十三届排球活动月三等奖; 29、2011年成都市第十六届乒乓球活动月学校三等奖;

30、“美丽的花朵”都江堰市中小学生第二届科技节暨首届“致公杯”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31、首届“致公杯”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组一等奖;

32、首届“致公杯”科技创新大赛初中组二等奖; 33、2011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34、在全市中小学“我的梦.中国梦”征文比赛中获优秀组织奖;

35、“美丽的花朵”—都江堰市第23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前八名;

36、“美丽的花朵”—都江堰市第23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入场式二等奖;

37、2010-2011学学校综合考核评估初中段一等奖小学段三等奖;

38、“美丽的花朵”——2011年都江堰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行动先进学校。

二、主要工作

(一)圆满完成了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初中教育工作突出,连续几年获都江堰市表彰,并于2011年12月1日,在都江堰市初中教学工作总结会上作了发言交流。

(二)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

(1)每月最后一周星期一行政会开展了谈心交心活动。真诚交流,真心待人,开心共事,形成合力,快乐工作。

(2)利用各种教育干部手段,树立“管理立校”思想,建立公平、公开、公正办事原则和平等、规范、和谐的管理模式,真诚为师生做好服务和引领。

(3)校级领导参加了校长管理培训和安全管理培训。

(三)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师德高尚、爱生敬业、乐于奉献、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依法执教、勇于创新的优秀教师队伍。

1、以教职工大会、教研组活动、分部(小学、初中、后勤)学习等形式,传达上级指示,抓好教职工的时事政治学习和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安全防护、身体保健、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每周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1小时,要求定学习时间、学习内容,有学习记录。并定期举行学习交流。

学习主要内容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省教育厅“规范办学行为”、省教育厅教师职业行为“八不准” 以及都教发(2011)

16、17号文关于加强全系统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文件、市教育局《关于开“树形象、铸师魂、推动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方案》和教育局有关师德师风的规定等相关理论、法规,提高了广大教师以德治教、育人为本的自觉性。

同时还举办了“教师发展讲座”(主讲: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全国优秀教师邓登杰)、“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主讲:成都市消防中心林教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主讲:成都大学心理学教授李红,题目:管理好你的情绪)等各类讲座。

2、积极组织教职工参加业务培训和技能大赛,鼓励广大教职工积极钻研业务,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被评为2011年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先进学校,教师们荣获了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成都市2010年教职工基本技能竞赛“课堂教学”一等奖、教职工基本技能竞赛“师德、师风、师魂论坛”竞赛二等奖、2010年教职工基本技能竞赛“三笔一画”、2010年教职工基本技能竞赛“班队活动”二等奖以及都江堰市城区(东片)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一等奖、2011年都江堰市第十八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水平——实践课》比赛一等奖、都江堰市小学英语赛课活动二 等奖、2011年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初中历史学科竞赛一等奖、市教育系统“师德演讲”比赛一等奖、2011年都江堰市班主任技能大赛小学组综合奖二等奖、2011年都江堰市美术教师粉印版画作品评比一等奖等众多荣誉。

3、在推送市级以上优秀的同时,还开展了优秀女工、文明家庭、优秀共产党员等校级评优活动,鼓励先进,激励全体。

4、为宣传学校,激发创先争优热情,设计制作了6个宣传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成绩的宣传展板(1个上墙,5个摆放在校门口),2个宣传优秀教师风采的展板(摆放在校门口)。

5、进一步开展好专题教研活动。

各教研组按照教研组活动计划表,积极自主地开展了组内教研活动。每两周进行一次,分管行政领导均参加了活动。

今年9月组织的新进校教师见面课和11月组织的校级献评课活动,还特别加入了市级课题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内容,要求每位上课教师,把课堂教学和课题实践结合起来,以课题新理念引领教学,以课堂为主阵地实践课题理念,实现教研、教学双丰收。

6、创新开展了中小学老师“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活动和分年级集体视导活动,加强了教学交流与总结提升,促进了九年一贯的教学研究。

7、继续开展了“锦堰讲坛”活动。活动中,教研员李朝龙老师特别就参研的科研课题进行了解说。

8、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4月1日,校长、党总支书记王安建一行15人,来到石羊小学,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创先争优”——“实现高效课题教学”交流活动,得到好评。

(三)素质教育成效突出,以车辆模型和定向越野为特色,着力打造精品九年制学校的支撑点。

从艺体方面着手,以科技(模型、无线电测向)、手工制作、羽毛球、乒乓球等艺体特长为主,鼓励艺体教师发挥特长,成立各种代表队或社团,开展正常训练,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一年来,同学们拚搏进取,荣获了都 江堰市灾后恢复重建感恩文明教育有奖征文活动优秀奖、首届“致公杯”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组特等奖小学组二等奖等众多荣誉。我校已在2011被评为成都市模型项目传统学校;2011年5月,代表都江堰市参加成都市青少年俱乐部定向越野比赛,荣获团体一等奖,自2009年起,我校的车辆模型竞赛活动、定向越野竞赛活动连续三年受到成都市教育局、体育局的表扬。

今年还特别将红色文化植入校园文化建设,以环境育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精神,营造了“唱红色歌曲,读红色书籍,铭记党恩情”的浓郁氛围。隆重举行了红色书籍展览,聘请了成都红军后代艺术团执行团长李宝川等9位同志为红色教育辅导员,在“感恩奋进、红色吟唱”的首届校园艺术节中,还邀请了成都红军后代艺术团到校表演了精彩的革命节目;2011年10月,举行了“红歌嘹亮、爱我中华”班级歌咏比赛。

(四)实施人文化管理,建和谐家园。

1、为全体教职工进行了体检,为女职工进行了妇科专检。

2、为全体职工购买职工互助保险和女职工特殊疾病保险。

3、为全体教职工送花(牛奶)祝福生日。

4、关注教职工的具体利益,积极为教职工办实事、做好事。今年,在办公室和教室安装了净化饮水机。

5、了解职工心声,排忧解难,坚持开展“六必访”、“六必谈”、“四互助”制度。关心教职工的疾苦,继续实施了“送温暖”活动。

6、开展了迎新趣味文体等节日活动活动,继续开展了教职工田径运动会,在活动中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培养团队精神,切实增强凝聚力、向心力。

7、按规范做好了校务公开工作,让全体教职工充分关注学校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到心中有数。进一步畅通教职工和学校的交流渠道,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五)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课堂有效性。

1、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

(1)进一步加强教学“六认真”的督促检查工作。要求每位教师按每堂课备详案,每课必有作业,教师必须全批全改。

(2)教导处每月至少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检查一次。针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并立即做出处理。处理结果与绩效挂钩。(3)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并严格按照“五度”教学原则组织教学。降低难度,减缓坡度,面向全体,狠抓课堂的听课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行政管理领导坚持巡课、听课制度。深入课堂督导教学,领导每周听课不少于二节,全期不少于30节(其中一半为毕业班的课),听完课后要检查教师上课准备,并就当堂课反馈听课意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要求教师间互相听课学习。教师教龄在十年以上的,每期听课不少于20节;教龄在十年以下的,每周听课不少于30节。考核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

(6)在六、九年级实行月检测、月分析。

(7)坚持教学质量管理公开、透明的原则,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向全校教师公示教师上期末教学质量情况,学生评教情况。并把教学质量、学生评教和常规考核作为对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因素。(8)对期末教学成绩优异的老师给予了表彰和奖励。

(9)提倡教师1分钟候课、下课后在教室2分钟的答疑、课后有眼保健操的上课教师协助班主任2分钟的眼保健操,以便师生有更多交流和沟通,科任教师和班主任更好地协调与合作。

2、加强学生常规管理工作,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来养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1)加强对学生出勤管理。政教管理人员每天上报每班学生到班情况。并查明缺席学生去向。(2)针对各部各年级特点采取相应的策略。各部低年级在最短时间内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在学习中让他们学会学习,有主观、独立思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中段年级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习,让他们主动学习,多在学习困难学生身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缩小两极分化,实现教学的全面性。高段年级注重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做好人生道路上第一个选择,做好教材教学的转换,以夯实基础为根本,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问题和竞争。

(3)积极开展车辆模型和定向越野等兴趣小组活动研究,深入挖潜育人资源,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特长。

(4)对参差不齐的学生特别是转学插班生,积极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防止分化。

3、加强年级质量责任目标的管理

(1)成立了年级质量管理工作小组,按年级实行分层管理,实行年级负责制,将年级的目标、责任、工作、管理任务落实到具体管理者身上。(2)建立了学生人头管理档案。根据年级责任目标和质量管理目标,各班建立了学生人头管理档案,对学生进行追踪管理。

4、进一步加强了毕业班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工作(1)每半月召开了一次教学管理工作会。

(2)开学后两周内分别召开了全年级的家长会和学生动员会。(3)初三教师做了至少五套2010届初三中考题(新入职青年教师做至少十套),使教学有的放矢;并且出了一套中考摸拟题,作为本年级月考试题。每位小学毕业班教师将都江市近五年毕业试题做了一遍,在此基础上,出了一套毕业摸拟题,作为本年级月考试题。

(4)半期考试后,部主任和年级分管领导,分班组织召开了学生座谈会。

(5)加强了“扶优补差”工作。

(6)每月召开了一次毕业班教师会、一次班主任会,对每次考试及时 进行了成绩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分班分层次召开了学生会、家长会。(7)加强了校本研修工作,学校课题在各教研组得到有效展开。

(六)创新德育育人模式,向养成要素质。

1、修订和完善学校了德育管理制度。组织班主任积极开展制度管理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工作。

2、进一步加强了德育研究工作,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师德教育。

3、狠抓落实了德育常规管理工作。

(1)进一步完善了《锦堰学校班级常规管理量化考核制度》,建立了完善细致的班级常规管理量化考核检查评比细则。

(2)规范了学生的仪容仪表及校园文明礼仪。凡由德育办查处的学生校园违纪,取消该生一切评优推先资格。

(3)加强了眼保健操、课间操的规范和检查评比,打造一流的课间操面貌。加强了午间就餐秩序、路队制的规范和管理。

(4)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和咨询老师,提倡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加强《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的心理辅导能力。积极关注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定期地开展针对毕业班学生的心理调查、辅导和讲座。在小学高段和初中起始年级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4、搞好共建活动,办好家长学校,充分调动各种有效的社会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覆盖面。

(1)建立完善了家长学校制度,结合我校制度管理创新的课题实验,切实发挥学校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的功能,进一步完善提高家长学校的教育作用。

(2)继续做好家长的培训工作,遇到问题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举办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等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教育管理水平,引导学生家长关注基础教育,关注素质教育——美丽的花朵行动计划。班主任家访率达到了90%以上。

5、加强了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及学生社团的建设,积极发挥这些学生组织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6、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德育活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以活动为载体,将育人、学知、健体融入到活动中。通过教育、渗透、检查、评比等多种方式开展礼仪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1)开展好习惯规范月、文明礼仪月、传统文化月、校园艺术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开展了“红旗少年”、“解放助学奖励基金”评选颁奖,都江堰市“新三好”、“十星”、校园文明之星等评优活动。隆重召开了一年一度的春季表彰大会,表彰大会共设置12个表彰项目,共表彰先进集体13个,表彰优秀先进学生671人,占学生总人数的45.6 %。

坚持开展了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锻炼活动,举办了一年一次的全校大型田径运动会。并积极组织参加市上举办的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取得佳绩。

开展了校园艺术节、班级排球比赛、“5·12”感恩纪念日、庆“六·一”文艺汇演、国学经典诵读、纪念“12·9”活动—新团员宣誓暨“十四岁守法生日典礼”,国防教育军事训练、新团员培训等艺体活动和传统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了城关片区《法制演讲》比赛,观看了成都市木偶剧团送戏下乡演出,参加了“走进大学校园”活动,参加都江堰市、成都市、上海市科技作品展评及文艺表演比赛等等。这些教育活动,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到了实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充分利用橱窗、广播、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德育教育基地的基础上,优化德育活动。

每周一早上,全校师生都要在操场举行升国旗仪式(国旗下的演讲),对学生举行爱国主义、文明礼仪教育。每期都举行了开学典礼散学典礼。(3)完善了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班级文化中的校训、班训,走廊文化等,指导各班完成了班级文化建设,积极建设美丽校园、书香校园、学习乐园。

(七)、创新后勤保障体制,努力提高学校的服务育人水平和质量。进一步转变教职工的服务育人意识,一切为师生服务。加大了对校园的整治投入,并向姐妹学校上海梅园中学争取了部分资金绿化美化校园。加强了学生档案、教师业务档案等民生档案的收集归档。

(八)加强了校园安全管理,建平安校园。

大力加强了校园内的安全管理,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切实抓好安全教育,层层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落实了定期检查制度。

此外,还加强了统战、防邪维稳等工作。

总之,一年来,全校上下一心,全力以赴,营建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凝聚了全校的人心、智慧和力量,促进了学校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

周旺中心学校家长学校工作总结 篇5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孩子成人成才的必要条件。其中,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孩子智力开发的摇篮、精神文明的窗口,更是学校教育、班级建设的基础。为此,学校重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积极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在抓家长学校常规管理方面,我们作到了一提高,二聘请,三落实,四活动,五保障。

“一提高”:自从创办家长学校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将此项工位列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任家长学校的校长,书记主抓,并由工会主席、班主任代表、家长代表组成了家长委员会,随着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我们又从教师中选拔出一名优秀教师任专职教师,专门负责家长学校工作,设有专门的办公室,在经济极其紧张的情况下,重新装修了学校的大会议室,并配备了电脑、大屏幕投影等,作为家长上课的教室。可见,家长学校工作已列为学校的日常工作之中了。

“二聘请”:聘请社会上有知名度的离、退休老领导为家长学校的名誉校长,我们先后聘请了退休校长杨华民、教研室白文东、退休教师田富连、学校的骨干教师组成了一支稳定的、家教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全校形成了指挥灵活、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使家长学校工作有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辅导”:即每学期三次集中辅导,开学初,学期中,学期末。开学初召开家长学校开学典礼,介绍学校的基本概况,公布家长学校的各项制度,教学计划。学期中以《家长读本》为辅导内容,联系实际开讲座,布置课后作业。期末知识测试,对本学期面授、刊授、自学的内容进行验收。每次答卷既有基本题,又有理论联系题,评出优秀试卷进行表奖。

“四活动”: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把学校办成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是我们家长学校的办学宗旨,家长的参与合作,有利于学校的自身建设和发展。每学期召开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的家长座谈会,征求家长在学校办学方向,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意见,展示学生作业及特长表演。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向家长开放的窗口,让家长充分了解子女在校表现的同时,参与对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评价,让家长充分认识到我校“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每学期抓住节目、纪念日的庆祝契机,教师与学生同台献艺,邀请优秀家长参加活动,使家长感受到教师与学生的新型关系—伙伴关系。每学期召开家长经验交流会一次,请优秀家长介绍从家长学校学到的教育子女的好方法,推荐给大家尝试,同时表彰本学的“优秀家长”。

“五保障”:一是学校设有家教办公室,家长上课的大教室,并配备电脑、多媒体等较先进的教学设备:二是有一支业务精湛、教子有方、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每位辅导教师授课时都能理论联系实际,多方位,多角度多视角地为学员们授课,师资力量保障;三是在教学中一直使用辽宁省教育厅审定的《家长读本》一书,学员人手一册,这套教

材编写有层次,案例分析典型,是一套深受家长欢迎的好教材:四是制度齐全,并制订了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有了制度保障;五是资金投入保障,有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布置教室、购置教学备品,外出学习,表彰优秀学员等。

高平中学家长学校工作总结

为了办好家长学校,我们采取了以定期专题培训、集体面授为主,特色系列活动为辅等比较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合理的教育手段,加大对学生家长的培训力度,不断普及家教知识,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水平。按照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学校每年要进行2-4次的面授,每学期培训时间不少于6小时,通过专题报告、系列讲座、家长开放日、家教咨询等形式,有计划地完成教学计划。具体做法可归纳为“五明确”、“四个结合”、“三个落实”、“二个保证”、“一个开放”。“五个明确”是: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每节课的课前调查内容,必须有针对性;明确普遍现象与个别现象的存在及原因:明确讲解内容与课后作业相结合:明确社会、学校、家长各自的职责。“四个结合”是:对家长的系统教育与结合学生、家长、学校实际而进行的专题讲座相结合:定期对家长的系统教育与向家长发有关问卷调查、宣传资料等函授教育结合:每学期对全校家长的集中培训与班级召开的家长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的分散指导相结合。“三个落实”是:家长学校的活动时间、地点和内容的落实。“二个保证”是:保证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率达到95%以上:保证家长学校的教学质量。“一个开放”是:家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每学期向家长开放一次。

学员参加学习后,又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他们从教育孩子毫无经验到对未来充满信心这一过程的转变。翻开家长心得,无论是长篇大论,还是寥寥数语,都能看出来自不同素质家长的肺腑之言,这些话

让我感动,也让我们的工作更有力量。

帮助家长解决热、难点问题是家长学校的职责之一,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及问卷调查,我们知道了家长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是怎样把孩子培养成栋梁之材,可见家长望子成龙之急切心情。难点问题集中反映有:1孩子对学习没兴趣怎么办?2家长凭主观愿望让子女学习专长,不听从怎么办?3孩子离不开陪读怎么办?等等。

针对热点问题,我们召开家长座谈会,各抒己见,现身说法,互相学习,互相切磋,为家长学校解决关键问题提供了一个好机会,开通“家教咨询热线”,家长通过电话咨询疑难问题,现已咨询数次:成立“知心姐姐信箱”,心理健康咨询小组适时地对学生提出问题予以解答,现已解答数百个,总之,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帮助家长解决热、难点问题。

高平中学家长学校工作总结

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大胆尝试,不断改进,在改进中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提高了家长的整体素质,创建了学习型家庭。

形式多样的培训、咨询、辅导,使广大家长懂得了科学教育子女的重要性及科学育人的方法,为创建家校的优育环境创造了条件,我们家长学校每学期上3次课,听课率每次都在95%以上,作业完成率100%,提高了家长的素质,改进了家教的方法,有些家长戒烟酒戒赌,以身教来加强对子女的家教:不少家长对子女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使子女能乐于接受:有些家长放弃晚上看电视的习惯,辅导孩子学习。通过指导学习型家庭建设,不少家长扩大了对子女的教育面,由原来的单纯知识学习教育,扩展了做人的教育,也即由片面教育走向了全面教育,如:敬老教育、礼仪教育、劳动教育、法制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家教质量的提高,家庭育人环境的明显改善,有利地配合了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使学生面貌大有改观;学生们遵纪守法、学习勤奋、热爱劳动、文明礼貌。家长们积极配合学校做工作,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现有A级达标家庭35%,部分家庭正在达标中。

2、教师的家教经验逐渐丰富

学校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德育经验和家校结合教育经验,自身的整体素质有显著提高,他们每个人都记载了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笔记1-2万字,教育观念比较更新,每人都设立了家

访活动记录簿、学生谈话记录簿、课题实验活动记录簿,每个班级都设立了学生心理档案、家庭教育情况登记表和家校联系册,教师们积极开展个案跟踪调查,并及时总结家教经验。

3、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家长学校的创办,使学校与家庭得到了及时的沟通,学生的优缺点得到了及时反馈,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网络。孩子们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健康地成长。学生的自理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仅从学校门口日渐减少的接送学生车辆数量,便足以说明:此外,从校园的整洁卫生,学生的文明举止,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无一不说明家长学校的开办给我们带来诸多益处。学习成绩普遍上升。

4、家长学校的创办,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提高

从创办家长学校至今,从未间断过,家长学校的创办,在不同阶段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它为学校整体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东梁学校学校体育工作总结 篇6

在实际上的教学过程中, 如何培养学生适应整个工作过程的能力呢?我们以化工专业学生做为化验员完成一例仪分实验进行说明。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如下:1) 试样分析:主要工作是分析试样各种要求, 找出定量分析的措施。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可以学习该样的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的特点识读 (试样成分、精度要求、与化学反应的环境及其他的要求) 了解该仪器的基础知识 (性能、操作方法、数据的处理方法等) 。2) 设备状况及试样分析:主要工作是了解设备、不同分析方法能达到的精度等级、典型分析方法等)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可以了解试样的化学基础知识、分析过程及实验基本操作。学会选用实验方法及基本实践技能。3) 国标的要求及实验精确度的要求:主要工作内容是确定该实验的可能性及检验性。仪器、药品选用及设计等。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可以学习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的全部过程, 每个步骤可能发生的预案、或其它选用等知识。学会使用最佳分析方法保证实验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做出判断, 解决一些常见的分析问题。4) 实验过程准备: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可以学习实验设计、仿真、调试等。了解误差的产生, 可以进行一些实验故障排除。5) 实验过程监控:主要工作是在实验过程中监控试样全部过程, 采取合理分析方法保证试样的准确分析。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可以学习各种实验参数的合理选用及各种分析方法的使用, 强化仪器的使用。

在上述的工作过程中, 以前完整的学科中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药理基础》、《化工制图》、《仪器分析》等课程不再按学科体系, 进行系统讲授, 而是按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需要, 针对每一个工作过程对相应的专业知识点的进行讲授, 让学生在做中学。在这里要求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以“够用”为度, 强调在工作过程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把着眼点放在教会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上, 而不再仅仅是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上。专业知识的载体是是项目任务, 它能体现工作过程的各项要素, 各专业知识环节贯穿整个工作过程, 并反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学生在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中, 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学习并掌握工作过程中问题的解决, 借此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和经验, 而不仅仅是操作技能。这让学生对未来的工作过程有更好的适应力, 使学生在面对与学校生活完全不同的社会生活时有更多的自信。

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是在小组中进行的, 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分工协作进行工作。在小组中学生还学习到了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工作的能力, 有助于学生在进入社会生活时, 能够更融洽地与人相处, 并能够用积极的方式处理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促进学生健康向上, 进步成长。

职业学校在教育学生的工作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意识, 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1) 忠诚———是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要求。忠诚是一个人品德的最起码表现, 要诚实守信、踏实肯干;忠诚就是要热爱企业、爱护企业、爱岗敬业。企业是员工生存活动的舞台, 任何时候员工都应该考虑到企业的利益, 以企业目标、利益这个大局为重, 以企业为家, 与企业共存亡。2) 责任心———强烈的责任心, 是做好工作的基础。责任是做好份内应做的事, 尽职尽责。责任心是自觉把份内的事情做好的心情。自己的责任, 不能推卸给别人。在工作中不但扎实认真, 而且要想办法克服困难, 积极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 对各自岗位的工作有一颗强烈的工作责任心, 就会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 从而使企业以及个人都能有所建树。3) 上进心———是做好工作的动力。上进就是向上、进步, 追求进步的心态和做事有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干劲。有了上进心, 人生就有了目标, 有了上进心, 就会超越自我, 力争上游。不断超越自我, 取得更好的成绩。4) 事业心———是做好工作的恒心和毅力。事业心是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 而对社会发展有一定影响的恒心和毅力。具有事业心的人能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 确立相当困难、然而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这样的员工不拒绝合乎法理的物质报酬和享受, 但事业成功的振奋和喜悦胜于他所获得的这种报酬和享受。5) 服务———是工作的具体体现。作为一个企业, 就必须要创建经济效益, 作为现代企业, 必须以优质的服务赢取效益, 所以企业员工都要有全员服务意识, 树立为生产、营销一线服务的思想, 一切工作以满足外部客户需求为标准。6) 合作共享———是工作的条件。合作共享包括诚实正直和主动合作, 有什么好经验、好的做法应及时与他人分享, 在别人遇到困难时, 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共同出主意, 能主动承担工作并积极推进;在工作中多沟通、互相协作, 不但工作要主动, 同时同事之间工作要密切配合, 紧密合作, 真正做到既分工明确、又互相合作, 共同完成各项工作。

上一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动管理办法下一篇:年第四季度安全生产例会工作会议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