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苏州一模作文

2024-10-16

2023届苏州一模作文(通用4篇)

2023届苏州一模作文 篇1

2016届苏州期末作文“信与思”评讲材料

一、题目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6届苏州一模卷)

人世纷繁复杂,当你以“信”的态度面对时,它就简单;以“思”的态度面对时,它就丰富„„ 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3.题目自拟;4.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二、写作导航:

命题意图为考察同学们的思辨能力,需要有较大的思维空间。

材料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关键词:信、思。

根据语境,“信”可理解为信仰、信任、相信、持守信念等。以“信”的态度,纷繁的社会、复杂的世界可以变得简单而纯净。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信”是对人类社会变得更好的信心,世界因此而变得单纯美好;当然,“信”也可能会使人的认识停留于事物表层,从而作出简单判断。

“思”可以理解为思考、思量、思辨、思虑、审思等,是一种理性的思维状态。“思”可以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思索,可以与生活保持审思的距离,可以与过往产生思念的空间„„世界因人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生活而变得丰富无穷。

“信”与“思”的关系复杂多样:可以并列共存,既“信”且“思”;可以相互转化,从“信”到“思”或从“思”到“信”;也可关涉两方而重点围绕一方进行立意和构思„„能围绕核心概念自圆其说即可。

材料中还有另外两个重要的词语:“简单”、“丰富”。这两个词语对“信”和“思”的内涵起一定的限制和暗示作用,是“信”和“思”的结果呈现。“信”、“思”、“简单”与“丰富”,这四个词语应联系起来理解:“信”则简,“思”则丰。

材料中的省略号提示我们,以“我”观世,除了“信”则简、“思”则丰以外,还有其他情形,如“疑”则乱、爱则暖„„外部镜像其实来自于人心的投射。当然,就内心与外物的关系来写,也应该以材料为起点或落点。

三、同学例文:

信与思

2016届高三(1)班 丛恒笑

因为相信,世界变得美好;因为思考,世界变得美妙。以我观世,信则简,思则丰。其实这些镜像都是来自人心的投射。信则有,不信则无,想要做到由信到思的转变,还得经受社会的磨砺。

都说傻人有傻福,其实不然。傻人的心思没有我们复杂,面对出现在他面前的东西,第一反应就是相信。因为相信所以简单。当机会来到我们面前时,常人的第一反应是“有陷阱!”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也许只是那一秒的犹豫,我们便与之错过。傻人却是一把抓住了机遇,而且紧紧不放。再者,即使你抓住了就会,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还有数不清的诱惑以及“捷径”。傻人相信努力就有回报的定律,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的老话,不偷奸耍滑,不偷懒说谎,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而我们却虚报业绩,打浑度日,一味迷信所谓的“捷径”,结果落得个“白了少年头”,轻者一事无成,重者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因为相信所以简单,因为相信所以美好,因为相信所以成功。

然而社会并不是动漫,你我也不是头顶着不死光环的主角。在社会中摸爬滚打,终于学会了思考。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圣人所说的并不是经历社会后不再相信,而是懂得在相信之前先观察思考。只有青春期的孩子才成天叫嚣放大着社会的阴暗,人性的丑恶,而一个成熟的人却更懂得思考与相信。当然,我们也无法否认社会的阴暗面。一个社会总有其两面性,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有光的地方总有影子,有光的地方便会有木叶的飞舞,阴影里是深埋于地下的根。傻人容易成功但傻人更容易失败,因为他们不懂得思考,注定会在陷阱里跌得头破血流。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工则存矣。”人之所以区别于万物,正是因为人懂得思考,思想使人深邃,思想使世界丰富。与有思想的人对视,你可以看见万丈星空。

人世纷繁复杂,信则简,思则丰。愿我们在社会中学会思考,更愿天下人都不彼此相信。(全文实有字数782)

因信而简 2016届高三(1)班 吴雅洁

“信”可以指诚信,可以指信誉,但我觉得更多的,它可以指一份信念。万事由信始,因为信,我们挥舞手中的镰戈,劈碎未知的铁门,于一番新世界中艰难探索。

是一份信念,铸就了无数浮生。水会营子中耿直近似顽固的民风只因一份坚守消防水桶的信念,简单而令人敬畏,回荡在水会营子上空的铜锣声久久不息,警醒着一代又一代的边地人民。那份尽职守责的佳话也因而经久停驻在后人心中。荣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屠呦呦,当初也只因一份“尽快研制出治疗疟疾药物”的坚定信念,让她简单心境,心无旁骛,遍阅古经,终于发现了能够百分之百抗击疟疾的青蒿素。还有无数为创造我们美好今天而浴血沙场的革命勇士,他们心中也只拥有一份“推翻反动派,建设新中国,解放全人类”的坚定信念,才甘愿抛头颅,洒热血。这些信念,简单却又使人无所畏惧地向目标奋进。在人世的纷繁复杂中,因为“信”,我们的世界才简单而澄澈。

但是,“信”并非是不假思索地相信事物的表象,如果真是这样,这也显得太“弱智”了。当代有许多“萌妹子”,她们喜欢睁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嘟着嘴巴,一副让人“爱怜”的模样,在微博上晒出自己的照片。粉嘟嘟的脸蛋,俏皮的服装,总会引来无数的夸奖。荧屏下面的她们总是乐得合不拢嘴。在她们看来,世界是那样的可爱和迷人。久而久之,她们变得懵懵懂懂,似乎不谙世故。因为她们相信这样简单地对待世界是那样的舒心,世界也会如她们一样简单而美好。可这世界真的是这样美好吗?并非如此啊!真正简单的世界并不存在于幻想中,而是在你真正地认识世界、思考世界后,才能在心中确立一份有意义的信念,并为之拼搏,为之奋斗,进而摒弃俗尘杂念,达到无我之境,像莫言老师一样,在世界如一粒尘埃,又如一颗珍珠。故作的懵懂相信,是无知无信的表现。只有当我们以智慧之心思考世界,才能坚持心中信念,才得信中之简。

信念,是沧海之舟的舵把,是茫茫夜空中的北斗星宿,是裂缝中透射的阳光。它或许只是一个词,一句话,但它的内涵却无穷无尽,它能代表我心。它既是人生方向的指引者,又是向前方迈进的驱动力。

在复杂的世界中,我们的心因信而简。(全文实有字数859)

2016届泰州期末作文“知与不知”评讲材料

一、题目回放:

根据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需要弄清了一切的生活奥秘,生活才有意义;也有人说,对于生活的真相,不知,不尽知,生活才有滋味。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立意:

关键是要厘清概念。材料意旨前后相对,从哲学角度讲,“知”是相对,“不知”是绝对。想要“全知”只能是完美主义者,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存在。“不知”或“不全知”才是常态。对这一组概念进行思辨,正是命题者意图。

切记:应试作文动笔前,一定要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周密的思考,文中也要把这一思维过程体现出来。

三、同学作文:

秘密

2016届高三(1)班

周胜路

小红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自从父亲因病逝世后,她就与母亲相依为命。懂事的她总是能体谅母亲的难处,从来不乱用妈妈给的零用钱,把钱都存了下来。

小红上高中时,年级里有个家境特别贫困的学生,跟小红的境况差不多。也许是出于同龄人的同感吧,小红决定帮助他。她把以前攒的零花钱全部捐给了那位贫困生。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身为学生会主席的她想动用年级的关系,一起帮助那位学生。于是小红在老师的帮助下召开了年级会,在会上,她以她爸爸是总经理的名义带头捐了一百元钱,其他同学深受感染,纷纷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小红把钱清点好,送到那位同学家中。家长不肯接受,小红说:“没事儿,我爸爸是总经理,每次都给我好多钱呢,您就收下吧。”那位家长觉得小红说得有理,就收下了。

小红送完钱,觉得心里很轻松,但一番心事又涌上心头。她该怎样问妈妈要零花钱呢?回到家,尽管心里有多纠结,小红依旧笑盈盈地与妈妈说话。饭后,小红小心翼翼地说:“妈妈,以后你可不可以多给我点钱,我不够用了!”妈妈想孩子长大了,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就点点头同意了。从这以后,小红每次都准时问妈妈要钱。这不免让妈妈产生了疑问。因为以前小红不是这样用钱很大方的啊。但是妈妈没有问小红,心里一直留着这个疑问。

后来学校要开家长会,可小红并没有告诉妈妈。妈妈还是听见隔壁家的家长说起才知道的。妈妈瞬间觉得好伤心啊,心中的疑问一个接一个。小红怎么变成这样了,她到底瞒着我干了些什么啊?妈妈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从主动提出要零用钱到不告诉我开家长会,这里面肯定有问题,我一定要弄清楚。妈妈带着疑问匆匆忙忙地来到学校,径直朝班主任办公室走去。班主任看见小红妈妈来了,笑着对小红妈妈说:“小红妈妈,你女儿真是个好孩子。”妈妈本来就满肚子疑问,听到老师这么说更是一头雾水了。“老师,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你得给我讲清楚啊。”“是这样的,小红妈妈,我们年级有个贫困生,小红想要帮助她,就谎称自己是总经理的女儿,人家才肯接受她的帮助。开家长这件事,小红来找过我,希望不要让你来参加,怕露了馅。这孩子真是用心良苦啊,您可千万别责怪她。我们做长辈的,就顺着她的意思做吧,不要挑破了那层窗户纸。”妈妈听得一愣一愣的,半天才缓过神来。心里真地感到骄傲。

从这以后,妈妈没有问小红那样做的原因,小红也没有给妈妈说自己做了什么。母女俩心中都有一个秘密,但是依旧相处得很好,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全文实有字数991)

于无知处听惊雷 2016届高三(1)班

吴雅洁 “人非生而知之者”,故我们跋涉于探寻生活奥秘的沙漠中,若我们弄清了一切生活奥秘,那就如手中多出一台导航仪,上面早已标明绿洲的方位,此时,我们便失去了与绿洲“蓦然回首”之欣喜。所以,对生活,不知、不尽知,方才活出滋味!

国粹大师有云:“演戏要带‘三分生’”何为其然也?演戏的过熟会使唱戏之人失却作品本身的一份思考与细琢,如熟透的柿子容易被捏烂一样,表演过熟的戏不仅使戏生出懈怠之意,台下观众也会因此而兴味索然。这里的“生”就是“不尽知”,演员对角色怀着“不尽知”之心,当然会对角色产生更多的好奇,因而入戏更深,所唱的戏当然就不落俗套了。(活学活用试卷文本,甚好!)

然而,当下之人总希望弄清楚生活中的一切奥秘。他们是遨游于科技与学术的海洋,崇尚理性的思考者。当诗人用包含挚意的目光凝望明月时,他们却在思索着月亮的物质能源;当作家品茗于竹林间寻找灵感时,他们却手持勘探仪发掘着土地中的“金矿”;当人们在沙滩嬉戏、海上荡桨时,他们却思索着如何开发海底隧道,开辟新的经济增长极„„诚然,因为他们的不懈探索,我们走进了如今神奇的信息社会,他们的人生或许因知识的填积而绽放光芒。不过,我认为,在这钢筋水泥森林的包围中,他们的生活似乎失却了一份自然的清新与诗意。他们无所不知,可他们的生活却近乎枯燥乏味,他们或许会以在科技生活中活得有滋有味来予以反驳,但我以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活得还是缺少了一种诗意朦胧的情趣。

不尽知,会带给生活以神秘感,让我们对明天饱含憧憬。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我们现代人或许还无法完全理会其中真意,但正因为这份不尽知,我们才能在诗意朦胧的意境中享受到古今温柔舒心的抚摸。

静谧的夜晚,躺在惬意的竹榻上,月色笼罩全身,微闭双眼,于无知中,我们静听竹枝拔节。惊雷一轰,我们寻出生活的滋味。(全文实有字数744)

知与不知,都很美 2016届高三(1)班 张俊霞

有一本书,叫《十万个为什么》,小时候我认为拥有了这本书,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当我长大后,我才发现不是知道的越多了,而是不知道的更多了。在我看来,知与不知,都很美,都让我的生活变得精彩。

正如一个恰当的比喻,人们所懂得的知识就如一个圆,你懂得的越多,这个圆也就越大,所接触的未知也就越多。对于科学家们而言,生活奥秘便是如此,只有弄清了,生活才有意义。屠呦呦,一位从医学研究的科学家,对于她而言,研制出抗疟疾药物便是她生活的全部意义;袁隆平,一位植物学家,对于他而言,研制出高产量杂交水稻便是他人生的追求;爱因斯坦,一位科学家,对于他而言,了解一切未知背后的真相,便是他人生辉煌的一刻„„科学家们的生活,也许没有浪漫的烛光晚餐,没有温馨的全家欢坐,没有随性的对酒当歌,也许只有枯燥无味的数据,只有反复的实验,只有无数种科研材料,但是他们却视之为一生的珍宝,这就是他们的追求,这便是他们生活的全部意义。

在美学界,有一种美叫“朦胧美”,不必去探索其中的真相,不知或不知,这便足以称为一种美。面对一片开得正旺的五彩缤纷的野花,画家看到了便会拿出画笔将这片美景描绘下来,一阵微风吹过,花儿摇曳着舞姿。画家便随心而动,一幅随风舞动,有些零乱美,模糊的画作便诞生了。画家不必了解鲜花为何开,何时又会落,风儿又因何而刮来等等类似的问题。对于画家而言,他发现了这片迷人的野花,并画出了得意之作,这便是他这一天的收获,这样的生活便是精彩的,有滋有味的。

而在我看来,解决一道难题,弄清其中的奥秘,这样的生活也是精彩的。傍晚时分,看到天边那轮落日,金灿灿的,染红了半边天。此时的我无需用物理化学知识去弄懂为何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只需用心去感受其中的美,这样的生活亦是有滋有味的。

何必执着于生活的真相,又何需尽不知,知或不知都是一种美,美得让人心醉。(全文实有字数758)

苏锡常镇2016届高三一模作文“心田、梦、种子、桃李春风”评讲材料

一、题目回放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每个人心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梦∕一颗种子∕在我心里的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李春风

二、审题和阅卷手记:

所供材料出自三毛作词的歌曲《梦田》:“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一颗呀一颗种子/是我心里的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一颗呀一颗种子/是我心里的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开尽梨花春又来/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开尽梨花春又来。”

材料为一则譬喻性材料,别有寄托,意蕴丰富。“田”比喻为心灵空间、心理世界。材料中指每个人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心灵空间,孕育着一颗“梦想的种子”。“种”体现为主体播种、培育等实践性努力。“桃李春风”可以理解为“春风桃李花开日”,“百般红紫斗芳菲”,是桃李芬芳、春风骀荡的美好景致,喻指希望、温暖、爱心等美好的东西。审题立意可以扣住关键词“心田”“梦”“种子”“桃李春风”展开。“梦”可理解为理想、愿景、志向、希望等。从“桃李春风”看,“梦”必须具有美好的特质,只要在心中确立(或“种下”)理想、愿景、志向、希望等一切美好的东西,就能收获美好的结果。佛法云:心存善念,终得善果。

另:同学们不仅要熟背并熟练运用古代名句名篇,也要适当熟背现代经典名言警句。本次作文有两位同学都引用了冰心的名句,但都引用不完整或错误。“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泰戈尔的哲理诗也很好。“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

三、它山之石:

心田(一类上)苏州一考生

春日阳光柔柔地抚过初生的柳梢嫰芽,吐露微香的异色芍药,笼上窗台,照进屋子。最后,定格在书本的纸页上。温暖沁入我的心田,在那里,一个梦想正欲破土而出,发芽开花„„

这颗梦想的种子是何时埋于心田的呢?这似乎已模糊而不可知。是课本上一首美丽的诗词,还是博尔赫斯让人怦然心动的一行诗句,抑或席慕容一则清新隽永的散文?无论如何,我心中的种子早已不知于何时深埋心田,我想成为与文字、书籍相依相存、不离不弃的人。

不知道多少次被文字震撼心灵。犹记得读《李尔王》时,看到不谙世事的李尔王被赶入雷雨交加的荒野,内心是何等苍凉悲苦。第三幕里,一个老人在风雨中呼唤正义的场面无疑使非常动人的。每每读及此处,我都不得不合上书页,几欲恸哭。

李尔王由于不谙世事而度过了十分曲折的后半生,而凡人如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文字让愚钝的我稍稍明白些事理,而我却也迫不及待地也想执起笔来,书写我自己的,有过懊丧,也有满足,回忆起甘醇如酒的悠悠岁月。

也不知多少次,被作者们构筑的精妙世界所深深吸引。王小波写小说,把语言锤炼得像诗一样凝练,读他的文字就像嘬一颗糖,吟哦品尝,芳甜盈齿。而他构筑的长安城、洛阳城,都如同空中的巴别塔,属于他语言的巴别塔,在空中熠熠生辉,永远给我们以智慧和趣味。还有卡夫卡,在深夜提着一盏灯引你在城堡内拾级而上,向你开出一扇光怪陆离却又真实异常的大门,于是,你又陷入了他的诡奇世界。

文字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如此不同。它点亮我的灵魂,让我心中的梦想茁壮成长。它让我想欢笑,想歌唱,又想落泪,想苦吟。并且想切实地用自己手中的笔,描摹出自身对于世界的真实想法,构建只属于我的天地。

这梦想或许是有些太过虚妄,然“少年心事当凌云”啊!没有人甘愿自己的青春在沉默中荒废。与书相伴,通过文字表情达意的这十几年中,我或许是从大人先生们那里枉得了一些狂气与执着,然而,这些我是不愿抛弃的啊!(在心田里种下了“桃李春风”)

日头更大了,春风裹着桃花李飞,柔柔地拂动我心田中的小苗。它将长成什么?嘘,且看罢。(全文字数830)

播种梦想 2016届高三(1)班 吴雅洁

一粒种子,一亩田地,一束阳光,一缕春风,一股清泉,梦的种子在心中萌芽,抽枝。每个人心中一亩田,在这里,我们播种梦想,收获绿阴与甘甜。

播种梦想,纵使青涩又何妨?播种了梦想的生命总是熠熠闪光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代伟人毛泽东“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少年即立志复兴中华,终于带领着华夏子弟,浴血沙场,浪遏飞舟。中国这一沉睡的雄狮亦听到他的呼唤而苏醒。同样的书生意气,12岁的西方女孩立志当总统,稚气满面的男孩意欲保护大海,他们的梦想在常人看来或许可笑,可事实证明,正是因为他们的勇气和自信才驱动着他们拼搏奋进,让他们的实力得到认可,梦想不再可笑,生命也因梦想而光彩照人。

播种梦想,需要勇气和对自身清醒的认识,我们不必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世,众 必非之”而困扰,梦想决定心灵的高度,决定于个人价值观的取向。观念不同每个人的追求亦不同,常人的不理解并不能使之成为心灵的阴霾,更不可使之遮蔽心灵的阳光。播种的梦想有大有小:有人心怀天下,意欲匤世救正;有人志在一方,意欲在某一个领域闯出一片天空;有人偏好安静,安心享受生活的诗意与幽谧;有人„„鸿鹄与燕雀之志本就无贵贱之分,任何人都可追求生命的高度,起决定作用的则是追求的深度。即如文学泰斗老舍,他心田里的梦想是北平,这一令他魂牵梦萦的蝴蝶乡。他沉醉其中,即使身处异乡,也时刻用软毫抒发他心中对北平这个温柔乡的挚爱。所以,播种梦想,不在乎种子的科属,而在乎这种子是否符合真我。唯有寻着真我,我们才可收获春风常萦,桃李满园的心田之景。(紧扣材料意旨,深谙应试作文的要诀)

播种梦想,我们需有为梦想坚持的毅力。古人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使梦想之种萌芽结果的道路是艰辛的,因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梦想之果的甘甜也须经过磨难的历练,面对前路的荆棘,我们要做的并非“退一步”,而是向前勇迈一大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贫困的悲哀时,我们需要用固执的手掌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播种梦想。”(颇具诗意的结尾)(全文实有字数823)

2023届苏州一模作文 篇2

找回失去的细节

北岛说,时代正在商业化的冲击中丧失细节。诗人是敏锐的,这是现代性无可避免的悲哀。

而细节的丧失,则起源于人到物的移情与工具理性的肆意蔓延。当本雅明走进十九世纪的巴黎,他便发现“世界的都城”弥漫着资本主义的贪婪与虚妄的自以为是。诗人在“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遮掩下,抛弃抒情与自我放逐的传统,丢弃对于世间细微情感的体察,他们不再关注生活丰满的细节,而轻身陶醉于霓虹灯盏之间。当诗与远方消逝,当怀旧的温情废失,巴黎便如阳光下的破布一般,显露出复杂但空洞肤浅的织纹。工具理性的简单粗暴,带来的仅是自然史上精神荒芜的废墟。

细节的丧失,同样意味着个的单调与趋同。每个鲜活的生命于世间的情感,他们的愤懑、绝望乃至挣扎都是生活的细节。而且碎片化与商业文明的时代,正将这些消弭于无形,取而代之以浅薄的笑声和生活压力缝隙中微漠的悲哀和无尽的迷茫。“人群的面容如幽灵般显现,他们游荡、茫然、彼此雷同,拥挤的容不下梦想的空间。”波德莱尔眼中的人群扁平的像机械时代流水线上的产品:现代社会无奈的螺丝钉。

时代的悲哀是相似的,北岛叹息细节的丧失,这是诗人本能的怀旧与对传统的乡愁。然而当下的中国商业与资本演绎的不过是一幕复仇的激情,为“革命”和“理想主义”压抑许久的激情。现代性的荒诞与流于表面的空虚,永远是终将到来了。或许我们可以感慨“娱乐至死”,但我们全部的危机,不在无力抵挡现代性对细节的吞噬,而在自我的逐渐冷漠与肤浅,丧失了对世界的感知与自我内心的体察关照。

生存状态可以沦为空洞与快节奏的都市生活,然而内在的情感不应该谋杀,这是我们卑微的个体全部的细节与勇敢的挣扎。

正如普鲁斯特一般,这个忧郁的随波逐流的阔少,怀着浓郁的对着历史的乡愁,清醒的感知到时代的真相,这个颓唐的世界,不过一场空洞而乏味的沙龙闲谈,然而这个世界仍有玛德琳小蛋糕,闪耀着他全部的忧郁着的温情。就如王小波一般,以幽默的态度戏谑般地解构娱乐化时代表面装腔作势的丑陋的严肃,然而在情书中却尽情展露纯真无邪的渴望爱的心,就像川端康成在凌晨4点发现未眠的海棠花,不经意间发现京都天空中蓬乱而破碎的十字形云影,并为之激动万分„„我们胸中最美好的情愫,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希望,我们对生活之美的感知,便是我们在世间全部的、未泯的细节。

生活,便是细节,我们选择的美、情感与生活,便是我们最后的细节。(评分:68分)

正与商业娱乐化对应的细节之美

云水栖树间,暮霞落清渊。

这样的景象,似是每天黄昏,而窗外瞥一眼便可映入心间,但手中电子产品的经验积分似乎更吸引眼球。

去年过节到外婆家去,吃过饭一家人黏上各种电子产品,或者拉家常评高论低,本着一年一次的聚会不能丢脸的原则,唱着,争着,脸红耳赤。

我向来不善言辞,就算是谈到我,笑笑不说话,对方便觉无趣,另找别人抨击去了。所以我独自捧了杯茶,到院子里去了。

初雪绽晴,院中的树还光着枝杈,枝上堆雪,树闲太静,抖落一身轻轻,倒还吓了我。古人说雪后寒,我捧紧了茶汲取些许温暖,看自己的呼吸在霁夜中凝成什么样,再消散开来。我竟醉了,醉了这杯茶,我竟在堂堂冬日里寻花,遥遥忘那空枝,至于一抹白无瑕,怎辨是,残雪亦或月华。再细想来,我为何要寻花呢„„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千秋。

突然身后的门不知被谁撞开,涌出大群人来,挤挤攘攘间,似乎是要放烟花。男人们张罗着烟花,女人们拉上自己玩手机不情愿呆在寒冷下的孩子。女人们都对手机对孩子的影响“深恶痛绝”,不知为何又开始谈论自家孩子的手机品牌和价格了。

男人们继续点烟花,大概是年画里扎羊角辫的孩子长大后的模样,还念念有词着介绍“我这烟花会开出什么式样„„”老人们对热闹的下一代很欣慰,对冷漠的下下代只能不知所措了。

二舅是最孝顺的,性子也最烈,一把夺了儿子的手机,搭上肩说起给奶奶拜年。我见那血色映衬下越显苍白的少年,似是要被他魁梧的父亲压倒似的,目光自愣地向外婆走去。彷徨和迷失是以往的代价。

手中的茶凉了,茶倒是极佳的饮品,凉了,热了,都别有一番风情。人群消,母亲唤我回屋,我细看了污血斑驳烟花如雪散落嵌入地下,难咽下刺喉凉茶,终是应了呼唤。现在流行一句话叫“不要在意细节”,不在意细节意味着情感的消磨,道德的沦丧,精神的麻木。品味细节,即使在风花雪月,也情谊绵绵;删除细节,即使面对活生生的亲人,也不知所云。

我想学古人,斜倚船舷,浪漫缱绻,望断平湖云。而翻山越岭而来的风吹痛我的脸颊。(评分:67分)

海棠花未眠

川端康成曾写过:“凌晨三点起来,发现海棠花未眠。”读罢,我被这细节的美深深折服,也赞叹于作者取芒焰于平淡,得绚烂于细微的观察力。

抬眼一看,路上却充斥着匆匆的行人,盯着手机,刷着微博微信,再美的晚霞也不够使他们驻足留恋。我想起北岛痛心的感叹,当商业与娱乐占据人类的心灵,那细节之美难道只会出现在诗人与作家的文学花园里吗?

当商业的车轮肆意的往前疾驰,人们耳边听到的全是“进取进取”、“向前向前”,身体和心灵都在追名逐利的路上奔跑,哪有时间在意身边的细节美呢?龙应台盯着一只毛毛虫感慨万分,伍尔夫望着墙上的斑点心绪悠游,在现代人看来,恐怕是蹉跎岁月,挥霍年华吧!对细节的敏感,归根于心灵的平静。身体可以奔跑,而内心却需要安顿。在娱乐界蓊蓊郁郁之时,人心轻浮躁动,偏爱那些纯粹的逗乐,倾向于歇斯底里的嬉笑怒骂,关注那些博人眼球的人间喜剧。再这样的环境下,要想有平静的内心,实属不易。

然而真的很难吗?陶渊明给出了他的做法:“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无论何时何地,外界是否一片喧嚣,保持内心的蕴藉,你就能拥有川端康成的内心,发觉细节之美。

同样,对细节的崇尚,并不单单依靠个人的内心调整,社会也应当放缓脚步,把人们被撕扯掉的精神文明重建起来,“小康”并不只是生活的富裕,也是生活的康健。慢一点,再慢一点,这不是消极的不思进取,而是更符合自然规律的生命谐和。当你在前进的路上跌倒了,不要咬着牙立即爬起,生怕被赶超,那样只会弄得遍体鳞伤;不如扭过你坚定镶嵌的头颅,看看你周围的世界。路边的野花向你微笑蝴蝶挥舞着翅膀在空中漫飞,抖落的露水在阳光下散发光芒,又有基层黄爷落下拥抱泥土,又有几圈大眼缓缓飞过。这些细节,闪耀着自然地光辉,是上天的馈赠,使我们跌倒时重振旗鼓的力量源泉。

木心老先生曾有首词怀念从前的生活:“从前的日子变的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读罢,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有所感念吧。其实,那海棠花从未消眠,它一直苏醒在人们心中。(评分:66分)

霓虹灯里开的花

霓虹灯太奸诈,用它虚空的媚俗的赤橙黄蓝色勾引所有的匆匆的路人,空洞这双眼往深不见底的黑洞里心甘情愿地钻,去抓那人民币的一角。

我不管他们。我要去找一处干净的纯粹。一周前。

当我欣喜的发现那朵白色的油菜花是——没错,白色的。那是个雾霾的早晨。龙园北路垃圾场旁的墙根中间。我看着抱着手机行色匆匆的路人,突然觉得心里很堵。父亲公事出差,母亲也忙于工作。我已经记不清上一次一家人一起吃饭是何时。我低头叹了口气,却看到了它。

在灰色的水泥森林里白得纯粹又孤独。是我没有见过的足以定格世间的美。让我想起很多年以前空气还没有被污染,那是下在田野里的雪,让我想要保护。成了我心里的一丝安慰。让我觉得这个世界还有细微的感动。我决定了,要每天都来守护它。

三天前。

我在墙根看了它四个清晨与黄昏,我回忆了童年卖红薯的老大爷、捏面人的老师傅,甚至那个每天出门会碰到,然后十年如一日对我微笑的老婆婆。它和他们都是这座水泥森林里,仅有的细微的温暖和感动。可多年过去,在这冷冰冰灰色的城市里,他们都渐渐消失在我的生活里。想到这里,我不禁看着它,心慌起来。我怕。

两天前。

我的预感没有骗我。两天前的中午在学校食堂的电视里,居然看到了它!“今天早上,市民张大爷在龙园北路发现了一株白色的油菜花,据专家证实,这是罕见的稀有品种,目前,这株油菜花已被挖出,将先送往博览中心展览,然后送至科研所,据悉,这种白色油菜花的菜籽是普通的三倍,科研所有望研究出黄白杂交油菜,使它们拥有更多的生产价值……

颤抖的心带动了我的全身肌肉,当电视镜头扫到它时,我再也按不住忧伤和愤怒,怒吼从心底叫出,不顾旁人的眼光,冲出了食堂,冲出了学校……

现在。

我在去往展览中心的路上。市中心的灯光亮得像白天,周围是苍蝇一样的嘈杂。我不明白是为什么,为什么这个世界都这么强大了,还不放过一朵花?为什么所有的路人都这么忙?为什么大银幕里的明星可以为了话题不顾感情,肆意炒作?我不明白的太多,泪水抑制不住。我想起小时候,那时候所有人都很穷,但却那么快乐。

霓虹灯吸引着一颗颗虚荣的心,吸走了一个微笑一朵花快乐的那种纯粹。霓虹灯的中央,一间玻璃罩子里,远远地住着它,却又已经不再是它。

我很喜欢柴静。此时我想起她去采访,领导问她主题,她说没有,“生活它自己会长出来。“她镜头下的一豆烛火,男人抽烟的侧影,或是民工子女在桥洞下纯真的游戏。简单的画面里是细微的温暖和感动。

我想逃去那里。(评分:66分)

把生活过成诗歌

请原谅我不愿意像诗人北岛一样把“商业化”和“娱乐化”这两个不痛不痒的词赋予这 3

个没有生活细节的时代。倘若一定要说,我只能说,在这个感官化与刺激化并重的时代,还有没有人能够沉默并诗意地活着,活出生活的细节?

北岛的痛心,亦是时代的痛心。当时代被永无止境的商业和娱乐湮没,当生活被诗意摒弃得毫无细节可言,一群乌合之众正麻木地延续着诗人北岛的痛彻心扉。

当代学者周濂曾在《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中写道:“所谓沉默的诗意或者诗意的沉默,并不是里面只有鸟语花香漫语轻歌,而恰恰是知其所来知其所终的安天知命。”知其所来,知其所终,如此简单诗意的生活不正是诗人北岛口中所谓的细节吗?这样的细节,在商业与娱乐的当下,我是看到过的。《爸爸去哪儿2》中有一期节目、美丽的妈妈们来到了现场偷偷为父亲和孩子们准备了一顿晚餐。其中曹格的妻子吴速玲令我印象深刻:从头至尾,她井井有条,完成料理后她甚至特意跑到窗外摘下几片树叶,洗净,用牙签一一串起卷好的叶片制成叶子筷托。不得不说,我被这个诗意女人精致的生活细节折服了。难怪她家庭幸福甜蜜,是生活细节起了调和剂的作用。在《爸爸去哪儿2》这个被扣以商业化娱乐化大帽子的节目中还能看到被娱乐删除的细节,真好;把生活过成诗歌,活出细节,真好。可是又有几个人能活出生活的精致呢?

北岛把这归罪于商业化、娱乐化的时代。可是“有时候我们认为是生活背叛了我们,很久以后才发现其实是自己背叛了自己:“这个时代,是我们的时代,追本溯源,是人类日益空虚萎靡的精神需求删除了生活的细节!

不问口腹,只求营养。有多少人正在抛弃自己的生活细节,一味地致力于追求感官的刺激?在连续数月开私家车上下班后的某天,你有没有想过尝试一次步行?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驱驰,你有没有想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楼下的海棠花开了无数次之后,你有没有一刻想驻足欣赏?这些简单而诗意的生活细节被多少人无情略过然后糜烂在角落?摒弃时代的商业化和娱乐化,把生活过成诗歌,有那么难吗?

即使是一杯白开水,如果你能喝出个风情万种,那么你就是生活的行家,在腐朽的商业和娱乐也不能把你诗意破坏,把生活过成诗歌,每个人都可以。(评分:65分)

传语风光共流转

我们已有多久未从炫目的灯光、喘息的人群中挣扎出来了?我们已有多久未曾关注那至微至美的细节了?

那杜甫笔下时隐时现的穿花蝴蝶,悠然飞舞的点水蜻蜓,多么美啊,那么纯真的美,在清澈的心中凝成的点滴记忆,还在伴你走过流动的光阴吗?

哦,细节滋润我们的生活,我们都疏于追求,不说自然,就连人与人的细小温情,也总被灯红酒绿淹没。说起来,大概是繁华和喧嚣钝化了感官,而我们也不愿静下,不愿找回那曾经有过的深沉情怀吧。

宏大的东西太多,总令我们遗失。说起“中国梦”、“仰望星空”那看似胸怀大志的人们总能侃侃而谈,而提到他们自己的追求,却往往说不出话了。哦,宏大的事物捉不着,何不捕捉微小的梦与幸福?梭罗曾说:“我有千百个艳阳天,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的,熟悉了暖灯与空调,午后窗台上一缕金黄的阳光,也许会让我们更丰富的体会,也无妨,只是感官需要被唤醒了——去掉那些浮华而用心感受细节。看啊,只是个普通的黎明,罗曼·罗兰望着喷薄而出的朝阳,激动得流下泪水,他仿佛是在拥抱那心中的英雄,约翰克里斯朵夫的一瞬已经足够,何须伟大梦想的渲染和浩瀚星空的映衬!

若能如此,那种细节的力量是光影和歌舞,财富和地位等看似符合潮流的东西所无法比拟的。

林徽因说过“真正的宁静,不是远离车马的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是的,我们 4

应有一种内心的宁静。不经意的美如露珠般,燥热和扰动使它滚落消失,唯有小儿,心境方可采撷。而这个时代似乎总充斥着骄傲而缺乏深度的心,因为人们热捧各类选修节目,和那略显做作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却少有人细细品读语言文字的意味了。哦,别这样。那飘落在空中的短暂的欢愉是没有根的,如狂风般掠过却不留什么,而只有细小的种子才常留心田,任你种桃种李种春风。相信你也有过困倦时,在床头亮一盏台灯,细细品味诗词歌赋的古典魅力。或许没有什么是不朽的,而那种细小的东西连结着穿越时空的最初的感动。用宁静的心去定格,或许就能永恒。

别怀疑细节的价值,它往往可以造就伟大的情思。如同那帕斯卡尔流连的湿地,柔弱却能触及灵魂,激发出无限哲思,还有那王安石诗中千金难买的绿,似乎一个字是微不足道的,却造就了千古流芳的佳句。

所以,别让细节淹没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中啊,让它伴随你的生活,给你灵感与想象,片刻宁静与慰藉。

珍藏起生活赐予的每一片微小的记忆,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评分:65分)

电子乐里,仍奏箜篌

古时生活宁静,虽无复杂的人工机械,山水之间,一觞一咏,亦足以尽情。偶然值林叟,便谈笑无还了。诗境悠悠,多少遐想。

诗人的心也是敏感的。当物质文明的进步干扰了轻盈的兴致,北岛突然提醒我们:生活的细节怎么逝去了?

商业的喧嚣,娱乐充斥,现代化文明是历史进步的必然。然而,人们的举手投足之间,却少了些从容。迅疾地辗转于音像光电中,应付着大小事件,久久在商业中盘桓,虽然稍有所得,却是否疏远了家人朋友太久?又是否冷落了人心太久?

再忙碌,也不需要在奔波间失去了平和镇定。五柳先生早已在千年前得悟“心远地自偏”。百事缠身时,努力安定内心,则不会有车马之喧。又或者,适当地从大尺度娱乐中转身,忆起蒙尘已久的书,还有音乐艺术。自不必局限在感官刺激,经典的温暖能照亮心房,激发出种种感受力,来体验每一寸美好。

林徽因一语温婉“真正的宁静,是在内心修篱种菊。”可见,不管与外物的距离如何,更重要的是别忘却返璞归真。

商业与娱乐的发展并无不妥,只是我们断断不可因此,钝化了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东坡先生在超然台上顿悟“苟有可观,皆由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善良的海伦▪凯勒,走到大自然间,让淙淙流水滑过指尖,在鸟啼清越间振奋于生命的美好。美不少见,生活的细节处处有可感之处,只是没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自然之美与心灵之美,怎能相得益彰?

放慢脚步吧。行色匆匆久矣。于今日,侧身望望路边的景色。行一程,若是细心收藏好沿途细微的感动,当是何其珍贵!

收藏着感动,即便在困苦时,依然有勇气望天明。小安妮在战火纷飞时,仍记下点点滴滴,感受着周遭人的善良。这份对生活的执着、对爱的珍视,让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不禁唏嘘。美的细节,让生命厚重。

泰戈尔说:“当记忆的花朵遗忘了凋落的花瓣,黄昏时分,它便结成了成熟的金色果实。”但在这电子器乐奏鸣的时代,依然让箜篌的纯粹回响心间,携带着点滴温暖的细节,用真情与艺术润泽灵魂,带到人生最美的修行。(评分:65分)

空白之心

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细节的缺失是心灵和情感的缺失。

我们不再用心与人交往了,当我们回想起一位朋友,也许印象中并不是她爱笑,会露出一颗小虎牙,腮边有两个浅浅的梨涡,而是她最近去了哪里吃饭,购买了某样奢侈品——那些都是他发布在社交网站上单内容。诚然,这不能完全怪我们,在现代化生活席卷的大潮下,清除细节似乎成为大众化的倾向。出去个人的特征,用软件修饰成统一标准的照片,似乎那才是“美”。

我们也不在用心感知这个世界了,“神曲”为什么大受欢迎?格调不高的文字为何粉丝众多?人们并非没有鉴别能力,只是乐意放任自己被“洗脑”,不用心的去享用一份娱乐快餐,在其中感受过一种虚幻的热情与愉悦之后,在匆匆随着人群去追寻下一场狂欢。“神曲”之所以无法持久且大同小异,是因为细节是需要用心去制作和感受的。显然,制作者与受众都不具备此条件。对他们而言,只养一种感观的刺激,与心灵无关。

再这样一种病态的商业化与娱乐化生活中,我们的心灵最终变得贫瘠且无力,我们的胸腔内那颗真金的种子,正在被繁华的都市逐渐磨损,也许终有一天,会造成一颗空白之心吧。

幸运的是,人类灿烂而悠久的文明始终熠熠生辉地陪伴着我们。从希腊众神鲜活的爱与恨,战争与玫瑰,到《项脊轩志》中“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今已亭亭如盖矣。”的深情,还有北岛为纪念遇罗克而写下的“于你,肩上是风,风上是灿烂的星群”诗篇,在文艺作品中有无数个丰满充盈的细节,由无数个鲜活跃动的生命,那真情流露的呐喊,和强有力的脉搏,正冲破历史的尘封而来,一次次的拯救我们于心灵的空白。

南京大屠杀的纪念墙上,刻下了每一位遇难同胞的名字,走进展馆,你会听到那些名字作为鲜活的生命的故事。循着他们的足迹,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在这个去细节化,往往只有抽象的暧昧不清的轮廓的时代,对每一个的关注,对每个细节的补充,才最能触动我们的心灵。

请还原心灵本来的面目,毕竟,用一个个鲜活的细节充盈完整起来的生命,才成为真正的人。(评分:65分)

细节源于思考

雅思贝尔思在《时代的精神状况》中说:“我们的时代特征就是虚伪和谎言代替了真实的存在,喧闹和永不停息的吵嚷代替了真正知识的传播,一句话——永无止境的重复效仿。”

我们的时代是娱乐的时代,但即便是娱乐也是如此的千篇一律,无止境的效仿我们毫不在意,只管沉醉,这样狂乱的时代状况不仅让人回想起那个恐怖的诅咒: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的原因,我想便是细节的丢失,而此处的细节,便是思考。

娱乐的诞生意义,我想是让人们欣赏美的愉快。但没有细节,没有思考的美,只是死板的为美而美,美的精神从来不会真正的滋润心灵。

斯特里马特说:“花园里有朵最后的玫瑰,我注视着它,以便将它保存下来。”玫瑰的芳香,他独自一人孤高绽放的燃烧的激情,斯特里马特看到了,他有几朵花瓣,他在最后的寒风中怎样的努力完成自己生命的姿态,斯特里马特也看到了。但也许在另一片花园里,迎接那最后一朵玫瑰的,只是一个摄像头,黑洞洞的毫无生机。玫瑰被保存下来,却没有寒风,没有孤高,也只是被夹在相册中。没有人再去翻动一下。

没得细节便如此早早消逝,因为没有带着思考的注视去承认它是多么美。细节来源于思考,它带来美的滋润,更是为了我们的心灵不至于荒芜。帕斯卡尔说:“宇宙囊括了我,犹如质点,而我因为思考,却囊括了宇宙。”

当我们的思想安于欢愉,那世界便轻而易举掌握了我们,犹如奴隶,当我们因不断地 6

思考从玩偶般的充满华而不实的欢乐中出走后,才终于看清了内心的荒芜。

想到狄金森,那个艾默斯特的修女,他的一生可以说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娱乐,但他的诗却处处显示出他内心的丰满与富足,因为他思考着关注着,他看太阳,看他内心的一只蜂。这些小小的生命,小小的细节的关注,使他内心的草原从来未荒芜反而生机如森林。

上帝死去之后,人们失去了信仰,让娱乐来填满荒芜的心灵,让效仿与假意的美来欢愉自己。

但有些人却因为对细节,对思考的不断求索,使自己成为神明。面对娱乐至死的诅咒,是他们自己救赎了自己。我们也许不必要像狄金森那样“与世隔绝”,闭门不出,只要像斯特里马特那样就够了——注视着那朵最后的玫瑰,以便将她保存下来,数一数他生命的花瓣,嗅一嗅他在寒风中的坚韧。

细节的思考便使我们的心灵丰润,使我们直面娱乐而死的诅咒,思考使我们不再依赖上帝或社会娱乐,使我们自我救赎。(评分:65分)

时代的荒原

难道我们真的要把自己娱乐至死? 北岛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文人的感觉果真是无比敏锐。时代的精神正逐渐步入一片荒原,而北岛口中的细节正是这片荒原所久缺的甘露。

王小波说:我们的生活正步入一种浑浊无趣的状态。世人们缺少一种“有趣”的精神,这种“有趣”的精神正是我们的荒原所渴求的甘露。细节,正是扎根于我们精神生活中的微小事件,使我们留恋于当下的感受力,使我们让时间慢点过去的目中之景。而这一份细节,让生活变得有趣的甘霖,正被快餐化的商业娱乐逐步侵蚀。其可怕之处正是人们对他的后知后觉。商业娱乐营造出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虚假景象:综艺节目、电视剧、缤纷的歌舞。人们高呼着“有趣”奔赴其中,用塑料鸡鸭喂食我们精神的猛虎,使它保持安静,而当“有趣”的迷雾散尽,便露出一个充满公式、套路、重复和金钱利益的荒原。电视网络、大众传媒的宣传更让荒原凸起。而直到这时我们才意识到:这不有趣,希望时间快点儿过去,好让我直接知晓这一部的结局。而脑中的猛虎又饥饿的让我们迫切寻找更多的塑料鸡鸭,直至我们把自己娱乐死。

而我们怎么让时代的荒原充满生机呢?北岛也给了我们答案:寻找生活中让我们感受当下、留恋当下的镜头。不仅是当下,更是对过去乃至未来的遐想。即使仰首眺望迫近地平线的夕阳,海明威也高兴的说:“这夕阳是古老的,让老人想起自己的童年,让孩童回忆起自己的前世。看,这一份对当下的留恋和对过去的遐想是一个多么壮美的细节!仿若一场绵雨浇熄整个荒原的闷热。我想这边是有趣的吧。”

对于现代人,贫瘠的荒原兴许很难再降下一场雨。但这并不阻碍我们种下一颗萌发的种子,呵护每一滴水。在生活中发现细节,正是在身边的小事中发现当下,感受当下,截取一幅让人感叹时间易逝的景物,将他作为一滴水,浇灌自己的荒原,无论他是一个微笑,一句话,或是一本书。

现代人在时代的荒原,在追求娱乐的自我陶醉中跋涉了太久,若再不抬起头来,把握细节,兴许娱乐就将是娱乐者的墓志铭。(评分:65分)

“远视眼”的世界

“我们一味地征伐却背叛着初衷。我们消灭了贫穷还消灭了什么?” 细节。

或者说,我们将晶状体挤压拉升将自己成功的变成了“远视眼”。

《鞋》中的格拉斯兄弟就是这样被远视眼们模糊再忽视——远视眼只看得清远方——要去远方只好走得快些,慢工细活的鞋子是最不需要的东西了……

现代人迫切的向前奔,生活中的快时尚快娱乐蜂拥而至,没有人想被时代的浪涛遗忘在身后的大海。在急躁与慌乱中细节成了最次要的——

细节未曾消失,只是我们看不见了。

于是想要寻回细节的人出现了,只是这一次,细节成为了奢侈与品质的代名词,不仅是商业化与娱乐化时代中注重细节的产品成为奢侈连它的出现本身也是难得了。他脱离了日常,人们便寻找一个特定的借口来获得它——体悟生活。你或许要笑:生活不就是我们经历的这一切呢?只是我想问你:现在你在体悟生活吗?你是否清楚地明白何为生活呢?

我们曾将生存区别于生活,应为生存只是为了延续生命,人们拼劲全力将时代的主题由生存转向生活——一种不必时时恐惧,有闲暇来探寻生命意义的生命状态。只是停下脚步,很多人会悲哀地发现他们引以为豪的“生活”依然是在维持原始需求——不断地追赶环境发展的步伐,“生活”被各式浮华装点后已不是生活本身。

无论是时代的大环境,还是个体的意识觉醒不足,都籍由绚烂的现代的“生活”自得其乐而蒙蔽的真实。本由细节构筑的生活,被装饰再被抽空成为脆弱不堪的空洞。这痛心的一切在“远视眼”的世界中只是光怪陆离的美丽。然而总有人不属于这个世界,一个鞋匠,一个守门人,或仅仅一位热爱阅读的人,他们用细节构建他人或自己的物质与精神世界,或是从未远视,或是带上远视镜,这并无妨。重要的是他们看见了细节,并在商业娱乐化的世界坚守它,从而构建了生活。

声称着“体悟生活”去刻意追求细节的人们可否知道——生活本不该是主观前往的目的地,而应融入我们的生命成为个体的生命状态。放慢脚步去生活吧,找回遗失的细节,脱离这个“远视眼”的世界——

化用《刺猬的优雅》中一段话:去生活吧,看一场耐心讲述的电影,读一本有持久生命力的书,看一颗白色的野蘑菇在几天时间内绽放又消亡……让悲哀的人生舞台镌刻上美丽细节的斑斑印记吧。(评分:65分)

电子乐里,仍奏箜篌

古时生活宁静,虽无复杂的人工机械,山水之间,一觞一咏,亦是以尽情,偶然值林叟便谈笑无还了。诗境悠悠,多少遐想。

诗人的心也是敏感的,当物质文明的长进干扰了轻盈的兴致,北岛突然提醒我们:生活的细节怎逝去了?

商业喧嚣,娱乐充斥,现代化文明是历史进步的必然。然而,人们的举手投足间,却少了些从容。迅疾地碾转于音像光电中,应付着大小事件,久久在商业中盘桓,虽然稍有所得,却是否,疏离了家人朋友太久?

又是否,冷落了内心太久?

再忙碌,也不要在奔波间,失去了平和镇定。五柳先生早已在千年前得悟,“心远地自偏”,百事缠身时,努力安定内心,则不会有车马之喧。又或者,适当的从大尺度娱乐中转身,忆起蒙尘已久的书,还有音乐艺术。自得不必局限在感官刺激,经典的温暖能照亮心房,激发出种种感受力,来体验每一寸美好。

林徽因一语温婉,“真正的宁静,是在内心修篱种菊。”可见,不管与外物的距离如何,8

更重要的,别忘却返璞归真。

商业与娱乐的发展并无不妥,只是我们断断不可因此,钝化了对美好事物的感受。东坡先生在超然台上顿悟,“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善良的海伦·凯勒,走到大自然间,让淙淙流水滑过指尖,在鸟啼淸越间振奋于生命的美好。美不少见,生活的细节处处有可感之处,只是,没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自然之美与心灵之美,怎能相得益彰?

放慢脚步吧。神色匆匆久矣,于今日,侧身望望路边的景色,行一程,若是细心收藏好沿途细微的感动,当是何其珍贵!

收藏着感动,即使在困苦时,依然有勇气盼望天明。小安妮在战火纷飞时,仍记下点点滴滴,感受着周遭人的善良。这份对生的执著、对爱的珍视,让身处和平时代的我们,不住唏嘘。美的细节,让生命厚实了。

泰戈尔说:“当记忆的花朵遗忘了凋落的花瓣,黄昏时分,它便结成了成熟的金色果实。”但在电子器乐鸣奏的时代,依然让箜篌纯粹回响心间,携带者点滴温暖的细节,用真情与艺术润泽灵魂,达到人生最美的修行。(评分:65分)

于细节处窥乾坤

多少次在梦中拂过凌晨四点未眠海棠上的白霜,喟叹静夜里的刹那芳华;多少次在梦中摸过独立悬崖,傲然挺立松柏上的疤,惊奇深山里的顽强生机;多少次在梦中触过苍苍蒹葭上的未已白露,叹息临水畔的美人一方。却在清晨闹钟中匆忙醒来,穿过拄着相似广告牌的巷陌,毫不停留地走向前方。

这个时代是怎么了我拦住你,你挥挥手,说没时间,我却分明从你眼中看到昨晚彻夜看娱乐节目而深深印出的血丝。我抬头看表,发现电视剧就要开播了,于是放开你,飞奔回家。我是怎么了?

你说,这是一个娱乐垂死的年代,人们好似正向《美丽新世界》中所描绘的新王国走去,任欲望横流,任娱乐四溢。没有人看到细节,因为所有人所有物皆由机器生产,没有人再去思考细节,因为一粒吗啡足以让人满心欢喜,在红舞鞋的束裹中犹自不觉,终于在无休止的重复旋转中走向人生的彼端······

是的,我亦堕入了这个深渊,我亦很久再没注意过墙边怒放的朵朵野花,可是我想要去寻找属于我的梦境!你可看到那窜跳于阴冷楼道中的老鼠?你不顾一眼,李斯却从厕鼠和廪中鼠身上看到了人生的追求,于大秦王朝上谱出一首属于自己的乱世之曲;你可看到那休息于池塘畔的小龟?你匆匆路过,庄周却自那曳尾于涂中的小龟身上看到了受祭祀神龟所不能得的自由,于浩瀚天地间御风而行;你可曾看到那倾泻于高山间的白泉?你埋首于手机疾步走过,孔丘却于川上注目于那不息之流水,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伟大喟叹;你可曾生在大巴车上途经某一块空旷的谷地?你沉沉睡去,帕斯卡尔却静坐于空旷原野间发出了对精神家园的追求的呼声:“我于寂静原野上看到思想之无穷。”造物者赋予了你美丽的眼睛,又予你纯洁的心灵,为何不将你的眼睛擦亮,将你的心灵捧离喧嚣,于细节处静窥这个世界呢?

顾城说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注定要用它来寻找光明。”那我也附和:“自然给了我能阅历万物的眼睛,而我注定要冲破世俗的梏锢,于细节处寻找遗落的初心。”(评分:65分)

那些细碎而美好的存在

曾有诗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们无数次感伤于“人不同”那物是人非的悲哀怅惘,殊没有想过,为何‘花相似’呢?

张晓风给了我们答案:“花其实也是不同的,只是我们不是花,不能体察花,不能感受它们的不同罢了。”诚然,我们总以为“幸福的家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却各有各的不幸。”却忘却了即使美好如“巧笑焉兮,美目盼兮”一般的古典女子,桃花每一瓣上的红晕,每一点花蕊在风中颤动的风度都蕴含着别人无法替代的讽刺,那些细碎而美好的存在,亦构成了每个人生中别样的景致。

张嘉佳亦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写道:“每次吃饭前,无论身处何方,总想起起父母的手艺,每次出发前,无论周身是车水马龙、繁华喧嚣,还是夜深人静,总听见父母的叮嘱,声音温暖,如在耳畔,听不真切却怆然若失。”正是这些细碎而美好的存在给予我们家的归宿感,成了大地异乡人的唯一凭证;正是这些细碎而美好的存在,成了绝望之人漆黑的心幕上的点点明星,用微博之光指着明生的方向;正是这些细碎而美好的存在在冥冥之中帮我们跨过了多少坎坷,给了我们多少希望。

昨夜心中烦闷难以入眠,掀开被子赤手赤脚站在落地窗前,脚下是一片繁华的近乎虚妄的灯红酒绿,仰望,却悲哀的发现连城市的天空都已被五彩斑斓的霓虹灯浸淫,如同染花了的布,失去了最原始而纯粹的黑,更不用寻找星星的身影了,只剩一轮浅浅的孤月。想起十年前与姐姐坐在老家的大阳台上数满天繁星,忽的一惊,我们何时变得粗枝大叶,如痴可悲而不自知?当昼夜被开关控制,当四季被空调左右,当山水被装入相框,当所有的自然被人造的假象取缔,我们看见的只是一个个被复制的人,一圈圈循环播放的命运,我们又去哪里取证记忆的细节,找回那些不慎遗失的美好呢?

我们不能一边享受着城市的优待一边指责城市的喧嚣,我只求守住初心,守住一丝一毫属于历史的气息,守住那些细碎二美好的存在,令桃花不会笑着调侃:“岁岁年年人相似。” 我只愿成为梭罗,徜徉在心灵的瓦尔登湖畔,“坐在溪水边垂钓天上的星星。”看寒来暑往,四季消长分明,古树支起苍穹。(评分:65分)

你不曾离开

“在我小的时候啊,家里用的还是煤油灯呢,哪里像这日光灯一样亮敞?” 老人望望天花板,眼神阵阵飘忽。

“巴掌大的亮光,一家人用,我看书,妈妈纳鞋底,我爸爸教小弟认字……”

老人沙沙的嗓音像是那盏我从没见过的煤油灯,粗糙却温暖,一时间,思想也都陷入到那个光晕柔和的梦里去了。那一簇巴掌大的澄黄的光里,好像有时间的味道。那个全家人围坐,其乐融融的境界,我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去想的。

入夜,蜿蜒的灯河点亮万家灯火。哦,还有无数的屏幕:电视、电脑、手机……我看见遥控器上的红灯闪闪烁烁,这有一张在花花绿绿地映衬下没有表情的脸,是姐姐;我看见上下翻飞的鼠标和噼啪作响的键盘,还有一双哭笑不知的唇,是爸爸;我看见漆黑的手机屏幕上一双空洞的眼睛,是我。

还有两点光,是老人眼底隐隐迢迢的煤油灯。

心里一阵苦笑,在惨白的日光灯下,我感到头昏眼花,四肢无力。也许,只有老人这样对现代文明若即若离的人才能真正看懂这个时代吧?也只有他们,才能在享受着现代文明种种便捷的情况下,却又无时不刻不生活在那并不古老,却又无迹可寻的温馨之中了。

这是现代人的悲哀吗?是商业化和娱乐化这两个我们自己放出的怪兽要把历史、文化、人情赋予我们的快乐与力量都要一一夺去吗?

我想,并不是这样。

我至今也还记得与好友在听筒的两端谈天说地,彻夜不眠的畅快;也还记得一家人懒散 10

地窝在沙发里,对着一档综艺节目相视而笑的开怀;也还记得心情不好时,微博上陌生人的鼓励是如何让我重拾奋起的决心。

一切的一切,都从我脑海中划过。没有灯红酒绿,流光溢彩,却是那一盏煤油灯的昏黄要点亮我整个灵魂了。

原来如此。

原来现代文明从来就没有夺去我们生活中最古老、最原本的人情味与快乐。原来是我们把自己所在了记忆的角落,总也回想不起来自己原本的样子。

一个文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灵魂是永远也不会凋零的,就像那一盏煤油灯,亮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温暖了岁月。却不曾离开。

老人望着我笑了。

我看见爸爸、姐姐走出房间,妈妈的钥匙在门锁里旋转。我也笑了。

眼前的日光灯不再苍白刺目,倒有几分煤油灯柔软的味道了。(评分:65分)

让阳光晒熟

赫尔曼·黑格在《提挈诺之歌》中写到:“我们讨厌的不是汽车与火车、金钱与理性,我们讨厌的是以往上帝、是心灵的浅薄。”

是的,金钱与理性、商业化和娱乐化本不是人们所厌恶的,人们只是不甘心被这样客观的食物所蒙蔽,失去对最美好的细节的把握。

行色匆匆的人们在地铁里拥挤甚至谩骂,哪里有“独立小桥风满袖”的闲情?人们踏着大步踩过的草地,怎会有欧阳修一般对“冻雷惊笋欲抽芽”的敏锐观察?人们正视前方,义无反顾,“朝前看、向厚赚”不再是玩笑而成为准则。谈什么细节,谈什么生活!人们宁愿仰着脖子看大街上的广告屏变幻无穷,也不愿低头拿起手边的书品读数页。这难道是抓住了细节?

波兹曼声讨电视文化,认为我们把自己娱乐死。确实如此。正如赫胥黎所说:“一旦文化成为滑稽戏所说:”一旦文化成为滑稽戏,文化就灭亡了。“我们对着电脑捧腹时,我们埋着头玩手机时,就已经错过了太多,我们是在把自己往深渊里推。登高赏景,却发现周围的人都在低头看手机,多么难过和无奈!去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中好些人竟正在看剧和玩游戏,多么可悲又可怜!难不成,只有当文化真正灭亡的一刻,我们才能回想起那一瞬间的感触与动容,那沉渡在文化海洋中的惊喜或喟叹?

我想,人们对细节的把握之所以丧失,无外乎两点,一是热情的匮乏,二是生活的千篇一律和单调。

刘再复说:“在资本主义架构的年代,人们很难再有英雄史诗般的热情,更难有对乌托邦社会的理想和为之牺牲的精神。”大概安定的生活、吃穿不尽、娱乐不尽的生活让人过分安逸,似乎不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也没什么可在意的,更何况去想象心中的完美世界呢?此其一,其二,人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自己满足了,管别人不是为余吗?我自不需要什么来打游戏,别人也不需要。这种想法便让人不再创造细节——生活就更加乏味了。然而罗素先生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没有参差多态,没有多姿多彩的经历,每天学校与家两点一线的生活,的确难以让人去体验那些本就难觅的细节。

诗人北岛认为是商业化和娱乐化从人们生活中删除细节。我们不由思考,到底什么是细节,如何才能抓住细节?仍是《提携诺之歌》,其中有另一句话:“我乐于让阳光晒熟。我学会了看,世界变美了。”

感受每一刻的阳光,这就是生活中普通而感人的细节。(评分:65分)

时代的荒原

难道我们真要把自己娱乐死? 北岛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文人的感觉果真是无比敏锐。时代的精神正逐渐步入一片荒原,而北岛口中的细节正是这片荒原所久缺的甘霖。

王小波说:“我们的生活正步入一种浑浊无序的状态,是人们缺少一种有趣的精神。这种有趣的精神正是我们荒原所渴求的甘霖。细节,正是扎根于我们精神生活中的微小事件,使我们留恋于当下的感受力,是我们祈祷让时间慢点儿过去的目中之泪。而这一份细节,让生活变成有趣的甘霖,正被快餐化的商业娱乐逐步蚕食。其可怕之处正是人们对他的后知后觉。商业娱乐营造出一个令人流连往返的虚假景象:综艺节目,电视剧缤纷的歌舞,人们高呼着有趣,奔赴其中。用塑料鸡鸭喂食我们精神的猛虎,使它保持安静。而当有趣的迷雾散尽。便露出一个充满公式、套路、重复和金钱利益的荒原。电视网络,大众传媒的宣传更让荒原凸起。而直到这时,我们才意识到:这不有趣,希望时间快点儿过去,好让我直接知晓这一部(集)的结局。而脑中的猛虎又饥饿的让我们迫切的寻找更多的塑料鸡鸭。只是我们把自己娱乐死。

而我们又怎样让时代的荒原充满生机呢?北岛也给了我们答案:寻找生活中让我们感受当下,留恋当下的镜头,不仅是当下,更是对过去乃至未来的遐想。即使是仰首眺望迫近地平线的夕阳。海明威也高兴地说:“这夕阳是古老的,让老人想起自己的童年,让孩童回忆起自己的前世。”看,这一份对当下的留恋和对过去的遐想,是一个多么壮美的细节,恍若一场绵绵细雨,浇熄整个荒原的燥热。我想,这便是有趣的罢。

对现代人,这贫瘠的荒原兴许很难再降下一场雨。但这并不阻碍我们种下一颗萌发的种子。呵护每一滴水,在生活中发现细节,正是在身边的小事中发现当下,感受当下。截取一幅让人感叹时间易逝的景物。将它作为一滴水,浇灌自己的荒原。无论他是一个微笑,一句话,或是一本书。

现代人在时代的荒原,在追求娱乐的自我陶醉中跋涉太久。若再不抬起头来把握细节,兴许娱乐就将是娱乐者的墓志铭。(评分:65分)

随着花开的节奏——关注细节

诗人北岛曾痛心地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正从人们的生活中删除细节。这无疑为现代社会的人们敲响警钟——时代需要细节,关注细节才是关注生活。

黛玉曾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看断有谁怜?”这正是她用一颗纤细敏感的心关注身边的细节才能吟出的一段佳句。而现在物欲流横的世界里,行人步履匆匆,恨不能多一双手做事,多一双脚走路,对身边风景随意的一瞥,走马观花,留下的美好的印象也只是浮光掠影。旅游归来被问起心得,总是“很好,挺美。”再无其他。至于美在何处好在哪里又一概不知。连风景区的美好细节都不去关注,更遑论路边飘飞的桃花瓣,便不必说怜惜那“红销看断”了。的确,商业化的娱乐化大刀阔斧地改变着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生活,掐灭了小草从地里冒出的一线生机。然而,在这座钢筋水泥巨兽林立的城市里,我们是否就无法关注细节,无法“诗意的栖居”?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毛泽东曾说过“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这正是在城市中仍能将美好的细节在脑内存档的绝佳办法。细节,是需我们去寻找,去仔细观察而来的。也许是路边绿化带上一簇在风中摇曳的小野花,也许是天边掠过的一排鸿雁,也许是游子衣袂上细细密密的针脚。唯有放眼,才能收获细节。

细节,像一个珍贵的镜头,作为摄像师的我们需要时时在意,刻刻留心。唯有处处留心 12

才能捕捉细节。从古至今,又有多少人因为不在意,而失去了、错过了美好的细节。那些“读书消的泼菜香”的日子,如同晨间开出的花,是多么动人而美好的细节,有些人不在意,“只道是寻常”,这便错过了,被接下来的工作、繁重的课业淹没,再无寻到的可能。因此,留心观察,珍惜每一寸时光才能收获细节。

有些人不看重细节,以为成大事者应不拘小节,就不知正是一幕幕细节组成了我们的生活,扫一屋方能扫天下,成功更需要步步为营。生活更是如此。泰戈尔说过“晨间之花的花瓣落下,到了黄昏便成为记忆的金果,启封细节的佳酿。

因此,关注细节吧,不要让城市的喧嚣扰乱花开的节奏。(评分:65分)

天蓝的预兆

诗人何以成为诗人?

我在星辰寥落的黯淡的冬夜里,听到迎面走来的男人对旁边的人说:“你看,远方的天像是有点蓝的样子。”

于是清晨的天色就得偿所愿地蓝了起来。他像普希金的某首诗的诗题一样,“渐渐稀薄起来了,飞跑的层云。”

诗人是这样成为诗人。

将自己的心幽闭在房间里的狄金森写下:“冬日的下午往往有一种/斜落下来的幽光/它压迫着我们,宛如/大教堂中的琴响”。

诗人因眼睛与心成为诗人。

现金的少年里有附庸风雅者,有小有才情者,但绝少有诗人。他们会写“三十二万分春色”,他们作骈赋文,吟念奴娇,诵诗经和楚辞,于是高喊着:“时暖曃其曭莽兮,召玄武而奔属!”

不是不好,只是太快。怨春色只有怨“流水落花春去也”,却极少有人抱怨花事不盛。洒脱倜傥者并非都不是诗人,但是我们要看到,辛弃疾“把栏杆拍遍”的背后,心中柔软仍旧低吟着“为赋新词强说愁”。

现今的我们拥有文采,拥有古籍,拥有雄心勃勃的志愿,却可悲地发现自己没有什么东西好写。世事在日复一日的加速旋转中囫囵成一个模糊的形状,色彩揽和在一起,灰色的让人难以下咽。

乐团在歌里唱:“我宁愿我有一颗透明的心灵/和会流眼泪的眼睛”。我们的生活里缺少细节,也缺少慢下来的脚步去寻找细节。我们的回忆都缺少各自的特点,因为没有时间去寻找细节为他们贴上标签。而《列宁格勒》里却说:“我回到我的城市。熟悉如眼泪/如静脉/如童年的腮腺炎。”

你会怎么想呢?如果你一直想成为一个诗人的话。你为这些诗歌落泪。因为它们和你的人生又是何其相似。它们引导你想起过去的很多事情,你却任意地将它们弃掷身后,虚伪地欺骗自己已经被时光磨平了棱角。

如果我们不记得,不发现,不寻找,不弯腰。如果我们看不见天空被水汽染出的浅玫瑰色,听不见檐角的打铃发出的碎响。如果昨天的照片已经被蒙上灰尘而这灰尘一直覆盖到你的坟墓。张爱玲笑它:“空留一地狼藉的瓜子壳。”

那么我们不会成为诗人。那么我们这么多人中甚至没有一个人去懂得生活。我们看不见天蓝的预兆,纵然它那么细微而坚定,像画纸上的永恒。可惜我也不是一个诗人。“天蓝”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期许,但是那一天,我听见了那个迎面走来的男人的一句诗,我选择了低下头继续走着,放弃了去看看那鲜明预兆的机会。

我也没有看见诗人的脸。(评分:66分)

为心灵装点一朵水仙花

每当因沉迷电视和网络而心怀不安时,我常常会不由向往起晚清文人笔下的生活:“雪后晴日,温冬酒一壶,卤肉,糟鱼为佐,临窗独酌,闲看顽童呵手堆雪人。”

闭上眼幻想出文人临窗品酒而笑的闲景,电视中夸张的娱乐节目,窗外闹市区的灯红酒绿,便不由得淡去了,消失了。

是啊,这样一个时代,极少有人再像北岛那样,在闲暇时候将头仰起,看庭前花开花落,窗外云卷云舒。取而代之,各式缺乏营养的肥皂剧将我们本就不多的空闲填满;各种充满铜臭的商业小说,电影将原本诗意的生活抹除,那些本该装点生活的细节,都到哪里去了?

曾经路过一家狭小的五金店,店门口的摇椅上坐着一个中年男子,微秃,微胖,手中捧着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细细品读,时而会心一笑。恍然间,那男子微秃微胖的形象再也不值一提,他的身上包含着诗意,仿佛他不再是五金店的小老板,而是个像北岛一样多情的诗人。我肃然起敬。

太多时候我们都怜悯自己在这快节奏的时代中忙碌,于是将投身于商业化、娱乐化作为一种理所当然的消遣,于是我们将身边细小的美丢出视线,丢得理所当然。于是,如同沈从文那样静坐小屋中潜心写作成了浪费生命;在艺术馆中欣赏画作成了附庸风雅;不看美剧韩剧就是过时;周末不到商场血拼就等于没有周末。生活在这样的逻辑中,整个世界仿佛变得扭曲。

记得《海上钢琴师》有言:“繁华的城市应有尽有,唯独没有尽头。”没有尽头?不,其实是有的。只是那个尽头在你心中,当一个人将外界诱惑无限放大时,他便忽视了内心的尽头。生活变得越来越单调夸张,将细节一点点碾碎。这样的人生正如同山珍海味,偶然尝之,甚佳;日日食之,令人厌恶。

西方哲人有言:“如果你有两美金,那么一美金买面包,一美金买水仙花。”买水仙花装点内心,装点生活。每个人的生活,都像一座房子,有的房子占地面积大,有的很小,但小房子同样值得以细节装饰,不是吗?毕竟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一次生活的机会,何必总站在房子的窗口张望外界繁华似锦,那终归不属于你。而你所要做的,是将属于你的房子装点上芬芳的水仙花,这是细节,陶冶你的心灵;这是美,装点你的生活。(评分:65分)

细节都去哪儿了

2014年的春晚,一首歌火了,《时间都去哪儿了》道出了现代人对时光飞逝的感慨,而诗人北岛曾指出,我们生活中没有细节,我不禁想问:生活中的细节去哪儿?

王开岭曾经描述过老一辈北京人与现代的年轻人对自己故乡——北京的看法,我认为这恰能反应当代人对细节的漠视。以前人们口中全聚德烤鸭,顺芳斋,胡同„„各色及城市某一角的情景,如今在年轻人眼中荡然无存,问起他们,也不过是北京城标志性建筑物,冷冰冰、没有一丝情感的物体,诚然,这代表北京给世人留下的总体印象,但缺少了大整体下的几个细节,几丝亮光。

是什么抹去了那些虽未小却不应被忽视的地方?是科技的飞速发展?还是商业化,娱乐化的时代冲击?抑或是人们自身对细节的不再重视?

窃以为,细节化的生活极为重要,随着历史大河的奔流不止,商业化,娱乐化的时代就快远去,而留给后世的,无非是生活中的细微之处。

去年的12月13日是第一个国家公祭日。历史上30万同胞的无辜受难,纪念馆内的遗址让我们铭记。但30万,这个数字未免太过庞大,也太过冰冷,缺少细节,而龙应台在担任文化部部长时,所创的“国民记忆库”则记录了一个个,也就是个体所发生的故事。没有数字化历史,而关注细节,填补了历史上的空白,将历史以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还原,亦不 14

失为一种好方法。

然而关注细节的人毕竟也只是少数,正如林清玄在《心的菩提》中所引的李煜的词: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林清玄与朋友曾去往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寺,几个月后便发现寺已拆除且有了商业性的价值。他在黄昏之时,望着天边夕阳西下,竟在朦朦胧胧的城市看到了一种悲剧似的橙色。

当代社会,许多活动以商业利益与娱乐效益为主,他们毫不迟疑的在搭建好粗线条的城市中消去细节,删除细节,仿佛是在修剪花木一般,随意剪去一些细节的轮廓,殊不知,正是因为那几个“多余”才使花木更美,更富生机。

细节都去哪儿了?

现代人,不要因时代的商业化、娱乐化而漠视细节,莫使最终“无花”而空折枝!(评分:68分)

细节给人思想和爱愿

删去生活中的细节相当于为生活的真实性蒙上了一层阴影,看似是便捷的简化,却不知道这种缺乏了理性的删除细节的行为正使人面临单一思想的困境。

王小波说:“世界上最简单的智力活动莫过于价值判断。”在这个时代,很少有人能不被商业化,娱乐化的文字影响,这些文字迎合了人们的娱乐心态却不能促使人思考。久而久之,人们的思维会被简化,思想会产生情性,从而人们对删去细节的标签做出下意识地回应。当思想脱离社会,社会将变得极其可怕,而细节的缺失,终会导致这一结果。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正是细节使我们见到了生活最本来的摸样,对其本真的思想从来没有对错之分,越是复杂的思想经撞击就越可能产生自由民主的社会。对于历史上的某一细节,众人有不同的见解,才能让今天翻开古书籍探寻真相的我们获得最接近的答案。细节的缺失不仅剥夺我们丰富的思想,更剥节了我们丰富的情节,如若不面对俄罗斯人民深沉的苦难,涅克拉索夫就不会成为“黑暗王国的歌者;如果不亲眼目睹工厂中工人们屈辱的背影,西蒙娜·薇依将不会生成那深沉的爱意;如果不是从农民的苦难中感受到了自己的罪恶和责任,托尔斯泰又怎会放下一切荣华,像娜拉一样坚定的走出去,去接近自己的农民兄弟?灵魂中不可缺失深沉的爱意,它给了无数人以心灵的救赎,也给人以沉重的责任感,化身为人道主义和人民心中永恒的道德律,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可这深沉的爱愿却不能生成于这个被简化了的世界。人们逐渐变得无病呻吟,一提到情感便只想起被庸俗化的韩剧爱情。那对这个世界,对生活,对自己的爱呢?已全被娱乐窒息了。只因为他们不给人轻松愉悦。但如果人不因思想,不因爱愿而烦恼而痛苦,那人将只成为生活在幸福假想中的牲畜。

不是什么都可以被简化的,至少思想不能,至少爱愿不能。我们需要生活在充满细节的花园之中,尽享人间芬芳。

我拒绝不理性的删减细节。(评分:65分)

细节即自我

诗人北岛曾痛心的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里。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从人们生活中删除细节。

北岛,这位浪迹天涯的诗人用他敏锐的洞察力向世人指出了我们正在失去的又一件东西——细节。

或许“细节”一词太过抽象,形象地说,我以为就是指在事物上留下自己独特的痕迹。“一花一世界”,一个小小的“细节”也能反映出整个人的“自我”。罗素在《希腊的陶器》中指出,那些历史悠久的陶器正是由于处处都留有工匠独特的手法与印记才变得如此珍贵。相比之下,商业化时代下的“大工厂”生产,每一个产品都没有差别,不也就没有了细节吗? 15

而古代陶器中留下的一点凹凸,一处凸痕,无不是“细节”,而这些细节所反映的匠师的“自我”才是最大的价值。中国书法不也是在那一点一撇中的“自我意识”中章显出其智慧与价值的吗?

可惜的是,正如北岛所言,我们的时代正在删除细节,同时删除自我。莫迪亚诺近日称:“我们这代人相比于上一代人专注度下降了。相比于普鲁斯特那批人,我们的生活是支离破碎的。”“专注度下降”与北岛的“失去细节”都指向了“自我”的迷失。在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中,我们能看到那代人对自我的专注与陶醉。

然而现在,我们已经很难这样了。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都在追求“点赞”数,在追求他人的了解,甚至会用某些哗众取宠的行为来博人眼球。这种“自我”的迷失,很大程度上与“人格自信”的消退有关。面对互联网上的种种“牛人”“大腕”,我们应当感到的是一种平等和自信,可是遗憾的是,很多人在他们面前感到了渺小。既然对“自我”失去了自信,有怎会去追求种种细节呢?

契诃夫曾说:“人们在智慧、美、上帝和大自然面前感到了渺小,在人群中感到尊严。”所以,重建自我,恢复细节的关键还是重建“人格”的自信。有了自信,自我意识也就水到渠成了。

再回望我们的社会,“自我意识”还未完全消亡。“左手马云,右手星云”这种现象恰恰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矛盾,在选择社会认可的成功学与自我心灵自由之间的矛盾。我们高中生同样面临这一矛盾。

此时,请记住这样一句诗,同样来自诗人北岛,“在没有英雄的时代里,我只愿作一个人”。(评分:65分)

细节源于思考

雅斯贝尔斯在《时代的精神状况》中说:“我们的时代特征就是虚伪和谎言代替了真实的存在,喧闹和永不停息的吵嚷代替了真正知识的传播,一句话——永无止境的重复效仿。”

我们的时代是娱乐的时代,但即便是娱乐也是如此的千篇一律,无止境的效仿我们毫不在意,只管沉醉,这样狂乱的时代状况不禁让人回想起那个恐怖的诅咒: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的原因,我想便是细节的丢失,而此处的细节,便是思考。

娱乐诞生的意义,我想是让人们欣赏美的愉快。但没有细节,没有思考的“美”,只是死板的为美而美,美的精神从来不会真正地滋润心灵。

斯特里马特说:“花园里有朵最后的玫瑰,我注视着她,以便将她保存下来。”玫瑰的芳香,她独有一人孤高绽放的燃烧的激情,斯特里马特看到了,她有几片花瓣,她在最后的寒风中怎样的努力完成自己生命的姿态,斯特里马特也看到了。但也许在另一座花园里,迎接那最后一朵玫瑰的,只是一个摄像头,黑洞洞的毫无生气,玫瑰被保存下来,却没有寒风,没有孤高,也只是被夹在相册中,没有人再去翻动一下。

美的细节便如此早早地消逝了,因为没有带着思考的注视去承认她是多么美丽。细节来源于思考,它带来美的滋润,更是为了我们的心灵不至于荒芜。帕斯卡尔说:“宇宙囊括了我,犹如质点,而我因为思考,却囊括了宇宙。”

当我们的思想安于欢愉,那世界便轻易掌握了我,犹如奴隶,当我因不断的思考从玩偶般的充满华而不美的欢乐世界中走出去后,才终于看清了内心的荒芜。

想到狄金森,那个艾默思特的修女,她的一生可以说没有任何现代的娱乐,但她的诗却处处显示出她内心的半满与富足,因为她思考着,关注着,她看太阳,看她内心的一支宿菌、一只蜂。这些小小的生命,对小小的细节的关注,使她内心的草原从未荒芜,反而生机蓬勃如森林。

上帝死去之后,人们失去了信仰,让娱乐来填满荒芜的心灵,让效仿与假意的美来欢愉 16

自己。

但有些人都因为对细节,对思考的不断求取,使自己成为神明。面对娱乐至死的诅咒,是他们自己救赎了自己。细节的思考使我们心灵丰润,使我们直面娱乐至死的诅咒,思考使我们不再依赖上帝或社会娱乐,使我们自我救赎。(评分:65分)

于细节初窥乾坤

多少次在梦中拂过凌晨四点未眠海塘上的白霜,暗叹静夜里的刹那芳华;多少次在梦中换过独立悬崖,傲然挺立松柏上的疤,惊起深山里的顽强生机;多少次在梦中触过苍苍蒹葭上的未已的白露,叹息临水畔的伊人一方,却在清晨闹铃中怱然醒来,穿过柱着相似广告牌的巷陌,毫不停留走向前方。

这个时代是怎么了?我拦住你,你挥挥手,说没时间,我却分明从你眼中看到昨晚彻夜未眠看娱乐节目而深深印出的血丝。我抬头看钟,发现电视剧就要开播,于是放开你,飞奔回家。我是怎么了?

你说,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人们好似正像《美丽新世界》中所描绘的新王国走去。任欲望横流,任娱乐肆意。没有人看到细节,因为所有人所有物皆由机器生产。没有人再去思考细节,因为一粒吗啡足以让人满心欢喜。在红舞鞋的束裹中犹自不觉。终于在无休止的重复旋转中走向人生的彼端……

是的,我亦很久没有再注意过墙边怒放的朵朵野花。可是我想要去寻找属于我的梦境!你可看到那窜跳在阴冷楼道里的老鼠?你不顾一眼,李斯却从厕鼠与廪中鼠身上看到人生的追求。于大秦王朝上请出一首属于自己的乱世之曲。你可看到那休息于池塘畔的小龟,你匆匆路过,庄周那却在那曳尾于途中的小龟身上看到了受祭祀神龟身上所不能得到的自由。于浩瀚天地间御风而行,你可曾看到那倾斜于高山间的白泉?你埋首于手机疾步走过,孔丘却于川上注目于那不息之流水。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伟大喟叹。你可曾坐在大巴车上途径某一块空旷的谷地?你沉沉睡去,帕斯卡尔却静坐于空旷原野间发出了对精神家园的追求的呼声:“我于寂静原野上看到思想之无穷,造物者赋予了你美丽的眼睛,又予你纯洁的心灵,为何不将你的眼睛擦亮,将你的心灵捧离喧嚣,于细节处窥这个世界呢?

2023届苏州一模作文 篇3

考试结束之后,就会进入的第二轮的复习,二轮复习是非常快的,基本就是挑重点的知识讲,而二模的考试时间其实也是非常快的。

在4月初就考试了,二模考试相对一模要难很多,所以同学们也要重视,而三模的考试时间就在5月初了,四模和三模的考试时间没有差多少,四模可以说是高考之前最后一次大型的考试,大概是在5月下旬左右,这些时间节点同学要注意,有规划的去复习,才能在每次模拟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模拟考试是对我们高中三年的一个检测,也是仿照高考题型进行出题的,一些老师和同学也是很看中模拟考试的成绩,因为这样能够大概预测一下你的高考分数线在哪。

2023届苏州一模作文 篇4

胸怀博大,毛发不扰

一根纤细的毛发,放在手掌上,并不会有什么感觉,而一旦落在眼睛里便令人难以忍受,痛苦万分。

其中的原因是显然的,手掌相比于眼睛,要更为宽厚、坚实,一丝毛发并不会对其造成影响,而眼睛则要脆弱得多,它们技巧一切形如毛发般微笑的干扰,这其中似乎蕴含着些许人生哲理。若是将这两者比作人而言,手掌便指向那些宽厚包容之人,眼睛则如同脆弱不堪之辈,在遭遇毛发——也就是外界事物德尔干扰时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因此,我认为,我们都应该尽力成为一个胸襟博大、包容万物之人,方可坦然应对人生途中的波澜曲折。

同一件事,落到不同人身上,使人们产生不同表现的原因,应当是其承受能力的不同,换言之,便是其修养与内心境界的不同。中国古代文人受挫折的案例不胜枚举,勇于面对挫折是胸襟博大之人的共同表现,苏轼在经历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惠州、儋州等地,但他在每个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始终是高大,因其豁达坦然、自适怡情的心态驱使他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苦难于他便如毛发之于“手掌”,更有韩愈“穷而后工”,杜甫“文章憎命达”等观念,让中国文人在应对苦难时有执著的坚守,不被挫折压垮。

我们不可能将一切痛苦都视为毛发,因为苦难总会对大多数人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而我们可以做的其中之一是看淡苦难,我们或许无法如苏轼般旷达,但我们可如李白般在遭遇不顺、不满后高歌而去,如陶渊明般看淡官场而重新寻回生活的乐趣,看淡苦难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计较太多,让一切随风罢了。

上一篇:福建的导游词精选怎么写下一篇:写人作文批改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