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工作法

2024-07-18

三线工作法(精选8篇)

三线工作法 篇1

“三线工作法”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近年来,大西江农场注重把党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在线”学习、“一线”指导、“热线”服务,有效地提升了组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为农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在线”学习,增强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素质。农场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和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务工作者举办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党建业务等知识讲座,使广大党员针对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现场向专家、党务工作者请教、实现了党员与授课人“面对面”互动交流,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线”指导,提高党建工作规范化水平。农场先后选派76名党建工作指导员,深入到管理区、居民组进行党建工作指导,帮助基层建立健全“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评先树优、党员联系职工群众等制度,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党员发展等工作。

“热线”服务,妥善解决党员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依托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在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党组织关系转接、参加组织生活等方面困难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主动向他们讲解档案转接、人事关系代理等工作流程,并联合劳动、人事等部门、积极为失业党员提供就业信息,帮助他们解决生主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三线工作法 篇2

1.1财务管理理念陈旧, 缺乏科学性, 财务人员思想松懈。

由于对会计基础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认为会计基础工作可抓可不抓, 思想出现松懈, 对一些基础性工作容易忽略, 认为会计基础工作就习惯成自然, 总是廷续以前的工作方式, 忽略了会计基础工作的不断更新完善。

1.2会计规范制度不健全, 档案管理缺失, 会计基础工作被弱化。

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 执行力不够强, 特别是财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整, 财务岗位职责不明确, 内部管理松驰, 工作图简单, 不断降低工作标准, 造成记帐随意, 手续不全, 会计资料散失, 财务信息安全存隐患。

1.3财务管理流程复杂, 监管不到位, 财务内控松散。

财务管理流程没有及时梳理, 手续复杂, 不便于操作管理。财务审核把关不严谨, 对凭证审核不严, 个别单位还有原始单据和记账凭证金额不符, 甚至出现虚报冒领现象, 明细科目记载不清,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1.4财务软件没有良好的通用性, 信息化水平不足, 财务工作效率低。

财务软件由多个子系统构成, 系统之间相对独立, 缺乏信息沟通。同时, 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不少单位和部门对会计人员的资格要求管理不严, 出现了不少财务人员不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 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操作不熟练, 导致财务工作效率低下。

2基于“三线三化”的会计规范化措施

在工作实践中, 烟草企业应该坚持以重点工作突破带动全盘工作发展, 要围绕会计基础规范化工作需求, 架设“保障线”、把握“控制线”、提升“支撑线”, 形成财务制度管理体系化、流程管理标准化、应用管理信息化的“三线三化”良好运行格局, 会计基础和财务管理水平才能得到较大的发展。

2.1架设保障线, 致力于推进制度管理体系化。

随着形势的发展, 原有的一些制度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已经不相适应。必须从工作实情出发, 加强制度管理体系化建设, 为会计基础规范化管理提供可靠的保障。

一是健全基本管理制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清理现有财务制度, 重点是货币资金管理、大额采购、基建项目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方面, 建立和完善与之配套的基础制度, 以规范管理, 提高效率。特别是会计档案规范管理上, 做到制度统一、流程统一、标准统一, 制订档案保管制度、立卷归档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移交制度, 规范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存、利用各项工作程序, 以明确责任, 防范风险。

二是完善岗责管理制度。根据财务岗位设置编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手册和岗位工作职责, 制定各项财务工作的标准化流程, 明确财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细化各岗位的分工和工作职责。就手册中岗位设置和标准化工作流程在全公司做好宣传, 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学习。

三是落实考核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涵盖会计原始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档案管理、内部会计管理、内部会计控制等涉及会计规范化八个大项的考核办法。在考核中坚持“三个到位”原则。坚持检查考核到位, 年中有检查, 年终有考核;坚持辅导到位, 创新考核检查方式, 做到“边检查、边辅导”, 召开考核点评会和业务交流会议, 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辅导, 剖析不足, 形成会计风险防范的共识。坚持典型总结推介到位。根据年度考核, 选定管理先进的单位为标杆单位, 以点带面, 典型引路。

2.2把握控制线, 致力于推进流程管理标准化。

在整个会计基础管理上, 流程管理是会计处理的核心。为此, 流程标准化作为提升会计基础规范化建设的主要抓手。在会计处理实践中, 主要抓好“三式管理法”。

一是无缝式关口管理。把好会计稽核、核算和复核关口, 实现管理无缝式覆盖, 标准化处理。把好“报账稽核关口”, 财务设置专职稽核岗位, 将稽核程序放在报帐流程的第一关, 财务稽核之后再交相关领导审核, 对不合法、不合规的票据坚决不予核报, 把各种不规范行为控制在源头。把好“会计核算关口”。认真填制原始凭证, 精确计算数据, 完整登记资产, 分环节、分部门的分类归集数据, 真实反映核算内容。把好“凭证复核关口”。把会计复核工作作为会计规范工作的重点, 由财务部门负责人或者会计师对本系统的所有会计凭证进行复核, 建立长期的会计凭证复核机制。

二是链条式流程再造。按照“简化程序、理清环节、分清责任、明确标准”的原则, 再造财务工作流程, 健全财务内控制度, 形成链条式、标准化管理机制。结合业务需求和实际, 修订报账流程, 全面统一各类经济业务资金支付的审批单, 设计个性化审批单据, 让所有费用的审批流程在审批单上一目了然, 既便于员工理解和操作, 又简化费用的审批流程。将行业“两项工作”监管平台与财务审批程序相结合, 完善控管流程。

三是交互式服务前移。优化服务流程作为推进会计基础规范化建设的着力点, 财务部门要始终注重加强与各部门、各单位的互动交流, 突出服务前移, 形成标准化服务机制。将工作方法由财务事后会计处理向事前的财务参谋指导前移, 及时将财税法规、行业规范要求通过不同途径、不同场合进行政策辅导, 让大家都能理解、支持和重视财务工作。形成一种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 有效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水平的提高。

2.3提升支撑线, 致力于推进应用管理信息化。

会计基础规范建设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为此, 烟草商业企业应不断提升和完善系统功能, 加大用友预算系统、用友核算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软件的应用力度, 积极提升三大系统的应用水平, 主要是做到“三个强化”。

一是强化软件应用。在预算管理系统方面, 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并将每一个预算指标在系统中对应到科目和环节, 使财务核算系统与预算系统有机结合起来, 确保由预算系统直接生成会计凭证, 实现预算、核算和决算“三算合一”, 资产卡片与用友卡片一一对应, 将资产管理系统和核算系统紧密连接起来使资产帐帐、帐实相符。

二是强化数据处理。按照及时、完整、真实和规范的原则, 制定严密有效的数据采集制度。规范数据的采集、录入、审核、维护、分析运行和管理工作, 提高数据质量。杜绝会计基础工作违规操作, 保证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利用信息化手段, 发挥财务管理的约束职能。

三是强化技能培训。针对财务人员操作水平不熟练, 必须组织系统操作培训活动, 特别是要加强对各部门预算管理员、报账员、资产管理员等人员培训, 以提高财务人员对管理系统的了解和把握, 会计处理才会更加准确, 才能提升会计基础管理的信息化和系统化水平, 优化资源配置能力, 提升企业经营成果和管理成效, 为财务管理工作发挥良好的支撑作用。

3结束语

我们深知会计基础规范化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多, 烟草商业企业会计规范工作在理论和实务工作上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只有立足规范, 创新管理, 夯实基础, 才能实现烟草商业的平稳发展, 为保障国家税收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周.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的创新和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 2013.10.

[2]最新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与操作指南[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8.

三线工作法 篇3

关键词:上海三线建设;搬迁动员;经验教训

从1964年到1978年,我国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开展了一场以备战为指导思想,以交通、国防科技和基础工业为主体的大规模的基本经济建设,史称“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一个规模空前的重大经济建设工程,其规模之大,动员之广,时间之长,在我国建设史上是空前的,对我国以后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微观视角来研究上海三线建设,以搬迁动员工作为突破口,试图对上海三线建设进行较为直观的描述,探讨当时条件下这些少数需要搬迁的工人的心理,并对这一动员工作的方法、特点、效果进行客观评价,这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于我国当今大规模的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三线建设的基本涵义

三线地区是指1964年至1978年,由中国大陆的国境线依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即受外敌侵袭的可能性)向内地收缩,划三道线而形成的地区。①其中,一线地区包括位于沿海和边疆的省区,如北京、上海、广东、福建、西藏、新疆、内蒙古等。二线地区是介于一、三线地区的中间地带,如江西省、安徽省。三线地区包括基本属于内地的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以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区靠内地的一部分。三线包括“大三线”和“小三线”,其中“大三线”是专指西南云、贵、川和西北陕、甘、宁、青地区,是国家的腹地、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其中西南又重于西北。②“小三线”是相对包括西南、西北地区的大三线而言,专指一、二线各省市自治区自己的后方腹地。③

二、上海三线建设中开展搬迁动员工作的必要性

首先,搬迁工作任务艰巨,需要开展有效动员工作。上海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支援内地经济建设是上海工人阶级的重要责任,但从客观上看,上海以搬迁工厂等形式参加大的三线建设,政治意义重大,内迁单位数量多,迁入地区远,一般又是迁到僻乡小镇或大城市的远郊,因此职工思想顾虑多,阻力大。再加上任务急,时间紧,工作面广而又复杂,因此,为了保证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上海三线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展搬迁动员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上海经济地位重要,为了保护经济发展成果,需要配合国家的整体搬迁部署,开展有效动员工作是实现这一战略部署的重要保障。建国后,经过十来年充满艰难曲折、不断克服困难、奋勇前进的摸索,上海取得了巨大成就,建设成为工农业生产水平比较高,科学技术比较先进,内外贸易比较发达,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城市。我国重要的企业大多分布在沿海这些一线地区,上海又是重中之重,上海工人阶级通过双手劳动创造的上海经济奇迹决不能拱手让给敌人。

最后,上海和内地经济差异大,为了让上海工人积极配合国家战略部署,需要开展有效的动员工作。建国后,上海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之内陆省份,经济差距大,要使大批上海建设人员从生活条件比较优裕的沿海大城市,搬迁去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生活艰苦、施工困难、物资匮乏的内地去工作与生活,工人难免有心理落差,产生各种各样的顾虑。

三、上海三线建设搬迁动员工作的经验

上海三线建设搬迁过程持续了数年之久,动员工作也一直穿插其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一)动员中坚持群众路线,用群众教育群众

历史雄辩地证明: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归根到底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实际出发,将这一原理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在长期的革命和斗争中逐步形成了党在一切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党始终把群众路线当作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建国后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可以直接的参与国家的建设,动员工作的开展也是直接的依靠群众。

上海三线建设在整个搬迁动员中,坚决贯彻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面发动群众。表现为:动员工作先从干部开始,后发展到群众,先党内后党外,层层动员。具体说:第一步就是做好领导干部和党员的思想工作,使动员工作步步深入,层层推开。因为在动员过程中,一般是群众看领导,非党员看党员。第二步是发扬先进,带动落后,在动员过程中在各层认真培养先进典型。先进典型反映了进步事业的努力方向,他们既超出了一般群众的水平,又来自群众,是群众中的一分子,对群众有着直接、现实、形象的说服力,在群众从不觉悟到觉悟的过渡时期,他们不仅起一种带头和桥梁作用,而且在对政治目标将信将疑的群众中起到了树立信心和鼓舞勇气的作用。

(二)动员中注重调查摸底,实事求是

上海三线建设搬迁动员过程中,较多地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弄清那些难以发动职工的思想情况和实际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对迁入内地的人员一般都要“三同意”,即本人同意,家属同意,双方单位同意,才准宣布名单,做到“三个落实”,即思想落实,家属安排落实,离沪手续落实,才准出发。对于一些年老体弱或者有严重疾病的,以及家中牵累加大,有特殊困难不能内迁的人:在一分为二的单位中,就不能列入审批名单;在全迁的单位中,经过群众讨论,领导应当主动照顾。④

(三)重视家属工作,动员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工作

上海三线建设搬迁动员工作,需要争取职工家属的支持,把职工家属充分发动起来,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这是保证职工能不能愉快地随厂内迁的重要一环。以洪昌机器厂的艺徒王××为例,其母亲知道儿子要去建设内地,就把王关在家里,口称:“宁愿养他一世,也不给他去内地。”⑤当时各单位听到这种情况,都联合起来做他家的工作。王的父、母所在单位,里弄组织等,都派了支部书记去做说服工作,他们花了三四个晚上同她谈心,既讲了革命道理,又关心她家困难,步步深入地启发她的觉悟,终于王的妈妈愉快地让儿子去内地建设。在各种社会力量包括单位、里弄组织、家属的团结协作下,搬迁动员工作效果显著,动员率高。

四、上海三线建设搬迁动员工作的教训

上海三线建设搬迁动员工作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但在动员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部分干部工作方法欠妥,影响了动员的效果

上海三线建设在搬迁动员工作中坚持政治挂帅,放手发动群众,但是也有少数单位的少数干部在工作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具体说来主要是:在动员内容上,从提高职工革命觉悟方面谈得少,从个人利害关系方面讲得多;在介绍内地情况时,讲好的多,讲困难少;在发动落后群众时,没有坚持说服教育,有些简单急躁,不是随便许愿,就是压服,致使有些职工虽然走了,但心情不舒畅,或者由于思想准备不足,到了内地,碰到一些困难,就产生不满情绪,甚至有的职工认为自己是“受了骗,上了当。”⑥

(二)动员工作更多地强调工人的无私奉献,对物质利益的关注相对较少

由于工厂内迁,给许多职工带来了不少实际问题,但上海三线建设搬迁工作开展过程中,强调更多的还是工人的无私奉献。在动员过程中侧重宣传毛泽东关于建设好战略后方的重要意义、工人阶级的光荣传统,大谈一心为公四海为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大讲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虽然也强调了政治鼓励与物质照顾相结合,但以政治鼓励工作为主。而且这种物质照顾的力度和对象是十分有限的,更多地还是激发广大群众的革命激情,去支援内地建设。从当时的历史背景看,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家可供分配的社会产品有限,因此,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正当的物质利益要求。可以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的动员工作都主要强调的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并利用舆论导向,使广大人民群众对个人的物质利益产生了自我抑制。所以,上海三线建设搬迁动员工作中更多地是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提倡为社会奉献的精神,对小部分确实有经济困难的个人和家庭提供有限的物质补助。

(三)动员过程中新闻媒介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新闻媒介是党和它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承担着舆论宣传和政治教育的双重任务,是最有效的动员武器之一,借助新闻媒介的功能,动员工作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国初期,中国政府就建立起了强大的报纸、刊物、广播等传播网络,但在上海三线建设搬迁动员工作中,这些传统的新闻媒介——报纸、刊物灯,基本没有得到利用,这无疑会降低动员的效率,增加动员的难度。原因是:当时,三线建设是关系到我国国防建设、经济建设的极为重要的战略部署,是国家的核心机密,是当时保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三线”字眼一律以“支援内地”代替,国家更是明文规定,有关搬迁的情况一律禁止在报纸、刊物上刊登,防止敌人获取情报,从而保证我国的政治、经济安全。

当然,上海三线建设搬迁动员工作中的不足,更多地是当时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所造成的,通过对其分析,将为我国现实的社会主义大规模建设提供借鉴作用,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注释:

①陈东林:《三线建设—备战时期的西部大开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②陈东林:《三线建设—备战时期的西部大开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第125页。

③陈东林:《三线建设—备战时期的西部大开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第125页。

④《上海市工厂企业搬迁工作的情况报告》,1966年4月27日,上档:B112-1-736/5。

⑤《关于五个月来本市工厂内迁情况报告》(初稿),1965年6月9日,上档:B127-1-865-16/139。

三线工作法 篇4

为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深化美好乡村建设,优化、美化我镇人居环境,根据省市县各级的统一安排与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三线三边”(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河道沿线,县际周边、集镇周边、村庄周边)的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努力做到“三线三边”基本清除垃圾污染,乱搭、乱堆、乱建、脏乱差状况得到彻底扭转,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镇村整体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奠定建设美好舒茶的坚实基础,展示舒茶舒城县“南大门”的良好形象。

二、工作重点

我镇“三线三边”环境集中整治的工作重点:G206沿线和S319沿线、舒茶集镇及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重点涉及军埠、梅心驿、沟二口、茶园、山埠、小河湾、三拐等7个行政村和舒茶街道。G206沿线和S319沿线各村要负责组织力量清除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白色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制止违章搭建、乱堆乱放等现象,保持道路沿线清洁、整洁。舒茶街道负责集镇范围内街巷、农贸市场、“九·一六”景区、集镇绿化带及商铺等环境卫生整治,规范商家经营行为,确保集镇整洁有序,实现净化、亮化、美化的目标。全镇各村均应对辖区内的主干道、河道两侧、村庄周边的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确保取得成效。

三、时间安排

自即日起至2013年12月14日止,具体安排如下:

1、排查摸底阶段:12月7日、8日

2、宣传发动阶段:12月9日、10日

3、集中整治阶段:12月11日、12日

4、督查验收阶段:12月13日、14日

四、整治措施

1、成立组织、强化保障

成立舒茶镇“三线三边”环境集中整治工作领导组。组长:褚进宏(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副组长:李云飞(镇党委副书记)

朱纯宝(副镇长)王 霞(宣统委员)

成员:孔德严 朱恒来 李拥军 韩太聪 李祥斌 谢中友 汪世坤 黄玉宝 方跃法 高 峰 魏 颖 各村(街道)书记、主任、镇包村干部 城管中队成员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何伯俊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2、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广泛宣传开展“三线三边”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出动宣传车,悬挂横幅,对沿线居民、企事业单位、商家铺面、废品收购点发放《一封信》等形式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以充分发挥“群众主体”的作用。

3、明确责任、落实任务

各村(街道)包村干部为第一责任人,村(街道)书记、主任为直接责任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责任单位要明确“三线三边”集中整治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排查摸底阶段,各责任单位要进行认真地实地勘察,明确工作重点;宣传发动阶段,各责任单位负责做好宣传和群众思想动员工作,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主动性;集中整治阶段,各责任单位负责组织力量清除道路两侧及河道沿线可视范围内的白色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制止违章搭建、乱堆乱放等现象,保持道路、河道沿线清洁;督查验收阶段,各责任单位负责组织力量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不留卫生死角,进一步巩固集中整治工作成果。城管中队要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此项集中整治工作。镇包村干部要亲自过问、认真负责,做到任务明确到位、监督落实到位、问题整改到位。

4、部门联动、整体推进

全镇各单位要积极行动起来,实行镇村联动,部门联动,积极开展此次“三线三边”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积极做好此项工作的宣传动员,协调垃圾回收设施的设置、维护、管理及垃圾清理等工作,使集中整治工作整体稳步推进。

5、加强督查、确保成效

集中整治工作期间,镇集中整治工作领导组将组织由各村负责人参加的现场检查,对沿线各村(街道)整治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开展评比。对达不到集中整治要求的单位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单位要

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并在全镇范围内进行通报,确保“三线三边”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取得成效。

6、建章立制、完善机制

三线工作法 篇5

各乡镇人民政府,有关企业:

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保障全区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线路的畅通,切实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按照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违章交越和搭挂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县的实际,特制定本年度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违章交越和搭挂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坚持“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依法规范、相互支持;严格整治、确保安全”的原则,围绕“一个坚持、三个落实”,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对全县“三线交越” 再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整治,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完成改造或保护,全县范围内杜绝因三线交越而引发的人身伤亡事故。

二、整治措施

(一)认真整改历史遗留隐患

对历史形成的三线违章交越问题,由所涉及的各产权方共同摸清情况。属未经杆线产权单位同意的违章搭挂、交越,由搭挂、交越方负责撤除,如撤除确有困难的,要经与产权方协商同意后,通过整改达到安全要求。对所有保留交越和搭挂的线路,后架设一方产权单位应与先架设一方产权单位补签安全协议书,明确双方安全责任,加强安全管理。签定协议的协调工作遇到困难时,由县三线交越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裁定解决。

(二)积极防止出现新的隐患

新建、改建的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线路,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不允许出现新的违章交越和搭挂;若由于路由资源的原因确需交越、搭挂的,后建方产权单位必须经过先建方产权单位同意并签订安全协议书,在落实了保护措施,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交越、搭挂;如发现擅自违规交越搭挂的,产权单位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有权要求交越搭挂单位立即撤除。

(三)全面开展“回头看”

各行业要加大整治力度,对县城中心地区和主要街道三线违章交越和搭挂尚未整治或整治不彻底的部位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提高整治水平,彻底清除弃用的废旧杆线。

(四)切实坚持与城市规划同步

镇府部门在进行乡镇规划、设计、建设时,要同时规划、设计电力、通信和广电线路等各种管线的布局。在新农村区开发建设中,要积极推进综合管沟建设,在设计预留地下管沟时,要综合考虑路由资源的共享。综合管沟的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建设,由管线运营单位租用,交纳租金。在老区改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线路管道的改造,并预留管线空间,切实做到同步计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一步到位。

三、整治的法律、法规、标准依据

(1)《安全生产法》;(2)《电力法》;(3)《规划法》;(4)《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5)《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国务院令291号);(6)《关于保护通信线路的规定》(国务院、中央军委[1982]28号);(7)《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国务院第239号令);(8)《广播电视设备保护条例》(国务院第295号令);(9)《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T499—2001);(10)《农村安全用电规程》(DL493—2001)。

四、整治的技术指标

1、低压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同杆架设时,电力线路应敷设在弱电线路的上方,且架空电力线路的最低导线与弱电线路的最高导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1.5米。

2、低压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时,电力线路应架设在弱电线路的上方;电力线路电杆应尽量靠近交叉点,其距离不应小于对弱电线路的倒杆距离。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的交叉角以及最小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与1级弱电线路的交叉角不小于45度;

(2)与弱电线路的距离(垂直、水平)不小于1米;在开阔地区,两平行线路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电杆高度。

3、禁止在高压电力杆路上出现新的弱电线路搭挂现象。

4、禁止在通信线路杆子上架设电力变压器、电表和广播喇叭等设施。

五、整治协调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三线交越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成立 “宜黄县三线交越安全专项整治协调小组”,负责三线交越安全专项整治的协调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具体负责整治的日常协调工作,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整治情况,布置阶段性工作。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开展整治工作所需费用由各管线运营单位分担,具体数额为每个管线运营单位每年分担支持2,000-5,000元。

六、几点要求

(一)抓重点、攻难点。三线交越安全专项整治已开展三年多,整治的重点要逐步从面上的整治向乡镇道路改造完成后,三线违章交越和搭挂尚未整治或整治不彻底的部位转移。要以本系统线路中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群众反映大、有碍观瞻的三线违章交越和搭挂为重点,尽块妥善整改好既存在安全隐患又影响马路中央电杆“蜘蛛网”问题。要集中人力、财力进行整治,务求取得明显效果。

(二)抓要害、求效率。管线下地是解决三线交越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乡镇部门应将管线改迁费用列入道路改造、拓宽预算,并由各管线运营单位共同出资建设。各管线运营单位要密切与乡镇部门的联系,结合乡镇改造和乡镇美化亮化工程进行管线整治,做到管线下地与道路开挖同步进行,尽可能少花钱,办好事,提高管线下地率。

(三)抓源头、讲实效。凡新建、改建线路工程,各管线运营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进行线路的设计和施工。严格验收标准,未达到要求的,不予验收。

(四)抓协调、成合力。乡镇建规划部门在审批线路规划时,应尽力避免强电与弱电同路同边,确实无法避免的,应征得先立杆架线单位的同意。线路施工和隐患整治牵涉多家管线运营单位,依靠单方面力量无法进行时,县安监部门和三线整治办要及时进行协调,管线运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协调意见。

二三线城市就业长短谈 篇6

一个有效的就业要满足几个条件:第一, 这个地方要有就业的需求, 要有一定数量的岗位的提供;第二, 有比较好的有关就业的政策、办法与环境;第三, 要有较顺畅的就业信息的流通;第四, 要有比较丰富的实习岗位和兼职岗位的提供。第五, 要有比较完备的就业培训体系。第六, 求职者的求职心态是成熟的、理性的。这样才能保证一个年轻人在这个地方顺利就业, 使他能够在就业的初始阶段, 比较顺利地度过职业生涯的早期。

那么想要满足以上这些条件, 当然在任何国家和地区一般都是大中城市更符合要求。但是就中国目前的就业现状来讲, 中国地域辽阔, 人口众多, 资源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强势需求。所以中国的就业人口基数本身就很庞大。例如我国去年大学毕业生达到699万, 今年更是达到了727万, 这么多的就业人口, 如果都集中在大城市求职和就业, 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一是数量有限的大城市容纳不了这么多的就业人口, 二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三线城市的就业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就业环境也会越来越完善。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会是致力于使大、中、小城市的布局越来越合理和越来越协调, 而不是只发展大城市。并且城镇化建设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所以要科学的理性的看待中国大学生就业布局的问题, 因此我们要提倡:到有空间的地方去生存。

年轻人的职业发展路径应该是先生存, 再发展, 最后实现梦想, 生存还是第一位的, 很多青年人很想就业一步到位, 这样固然好, 但是一次就业就成功的概率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所以很多的学生是来自于家乡, 也愿意投身于建设家乡, 家乡正好又是二三线城市, 现在正好又迎来了国家扶持二三线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很多就业优惠条件的政策的时机, 那何乐而不为呢?另一方面,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 很多家长也希望孩子学有所成, 然后回到家乡工作, 能够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这也是现实的情况。

综合以上观点来讲, 都说明了二三线城市容纳的就业人口会越来越多。这也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就业的平台, 一个吸纳青壮年就业人口的管道。

二三线城市就业的有利条件

与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相比, 二三线城市也有许多就业方面的有利因素, 这些有利因素, 为年轻人的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与支持。有利于年轻人更顺利的开始自己的早期职业生涯, 以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

1.就业机会多, 发展空间大

相比较大城市的劳动力资源饱和状态, 二三线城市消费者的需求升级和大量外来人口所聚集的新增需求, 不仅为二三线城市带来更多商机, 也为青年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沃尔玛2009年度新增门店中90%以上位于二三线城市, 屈臣氏正以每天一家新店的速度猛增内地门店。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很多名牌或大型企业已经逐渐把眼光转向了二三线城市, 他们带动二三线城市的经济发展。而这些二三线城市在迎来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更加需要来自高校优秀的毕业生, 更加渴求人才。这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2.就业政策比较宽松, 优惠条件多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 我们的党和政府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出台了很多政策来鼓励大学生就业。比如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都享受到多项鼓励政策;高校生活困难的毕业生也可以申请获得国家救助;鼓励大学生当村官等等。这些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就业的政策, 都给了去二三线就业的大学生很好的支持。而同时, 政府的四万亿投资大部分都投入了中西部地区, 使得很多二三线城市的就业机会增多。在这样优惠的政策条件下, 很多年轻人的自身能力有了更好的、更丰富的发挥平台, 对于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人生理想等都打下了很好的优势基础。

3.就业的竞争压力较小

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 二三线城市的优势还在于就业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相比一线大城市的人才趋近饱和的状态来讲, 二三线城市的人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没有一线城市的竞争力高, 这也就意味着大学生回到二三线城市, 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 竞争压力都会小一些。

同时很多二三线城市也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 需要大量的人才参与到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中, 这也给了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很多有能力的大学生在这种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的环境中, 也更容易受到安置和使用,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4.生存成本较低

毕业之后,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讲, 还是一个独立的象征。这意味着很多人不愿意再依靠父母, 想要独立起来, 自己养活自己。

从这一角度来讲, 二三线城市的另一优势就显现了出来, 就是生存成本相对较低。住房压力可以说是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一线大城市的房价越来越高的情况下, 在二三线城市, 住房方面的经济压力就会小很多。

除了住房成本低, 二三线城市的物价, 交通等生存成本都要比一线城市低一些。降低了生存成本,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 面临的生存压力也会小很多。

5.二三线城市宜居城市较多

宜居城市是指人居环境良好, 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 适宜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对中国289个城市进行的调查, 评选出了中国十佳宜居城市。这十佳宜居城市中, 除了排名在第十位的香港是一线大城市之外, 其余九个城市均是二三线城市, 如山东威海、浙江金华等。

“宜居”这一特点现在越来越多的成为了人们选择城市生存的重要考虑因素, 那么很多二三线城市在这一点上面的优势也就显现了出来。

二三线城市就业的不利条件

在了解到二三线城市就业的很多有利条件的情况下, 我们也要看到二三线城市就业的一些不利条件:

1.信息沟通不畅

二三线城市不如一线大城市发达, 信息沟通不畅。例如在就业信息市场中, 由于信息沟通不畅的原因, 很多身处大城市的大学生不了解或者不知道二三线城市的就业信息。这对于二三线城市吸引人才, 以及大学生去二三线城市发展, 都存在着不利的影响。

2.当地人观念滞后

很多二三线城市的人民, 接触新鲜事物、新鲜信息的机会比大城市少, 也就导致了观点相对滞后。当地人观念滞后也使消费观念、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等方面的相对滞后。很多大学生从大城市带来的新鲜的理念和项目等, 不是很容易让当地人马上接受, 这也成为了一个不利因素。

3.现代化的推进延迟

二三线城市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等方面的一些不利因素, 都阻碍了当地现代化的推进。比如二三线城市的商贸圈, 大型影院剧院的数量都远少于大城市;一些新兴的科学技术也更晚的推广到二三线城市。这也对二三线城市发展新兴的产业造成了一些阻碍。

我们谈了这些二三线城市的不利因素之后, 就要想到, 这些不利因素有没有解决方法呢?答案是有的, 那就是利用互联网。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 在2013年, 我国网民达6.4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45%, 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互联网不太受城市大小地域的限制, 因为互联网是一个公平开放的平台, 它可以使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资讯同步发展。利用网络, 我们可以使信息沟通日益顺畅;随着网民的增多, 二三线城市的居民也可以利用网络了解新的事物和观念;这些互联网带来的资源也为二三线城市的现代化提供了帮助。

北大才子陈生进入养猪行业, 不到两年的时间在广州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 营业额达到2个亿, 被人称为广州的“猪肉大王”。大学生村官李欣荣发挥了自己的能力, 带领广西忻城县马泗乡马泗村的村民种植大棚农作物, 使当地人走上致富之路, 还当选了人大代表。

象他们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在我国日益发展的环境下, 很多优秀的年轻人去二三线城市, 去基层发展, 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也给了很多年轻人新的选择和信心。

先生存, 再发展, 然后实现梦想。年轻人可以把二三线城市当做一个不错的生存发展平台, 然后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相比一线大城市, 去二三线城市发展, 有好的方面, 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这就需要大家结合自身的情况, 进行分析, 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

祝广大毕业生都能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二三线”楼市入冬? 篇7

7月14日。广州。恒大男足主场5比0战胜南昌衡源。这是2011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的第17轮比赛,在这17轮比赛里,广州恒大没有输掉其中的任何一场,40分的积分也让他们领先第二名9分,稳坐榜首。

这场比赛的一个焦点,是恒大刚刚以1000万美元这一创造中国足球转会费纪录的身价引进的阿根廷外援孔卡。

恒大的确有财大气粗的本钱。在宏观调控日渐趋紧、房地产开发商纷纷收缩战略下调预期的环境下,受惠于超前布局二三线城市,恒大地产今年前5个月的销售额近340亿,恒大地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6月25日公开表示,根据上半年的销售情况,不排除会在7月上调2011年全年700亿元的销售目标。

7月15日开始,中超联赛将迎来半个月的休赛期。利用这段时间,老板许家印需要好好思考他的恒大——不是男足球队,而是支撑恒大集团的主业——恒大地产的下一步发展。因为就在7月14日这一天,国务院发出了“对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的要求。

如果二三线城市真的开始限购,许家印的销售目标还会不会上调?

“挤出效应”致涨

目前,全国共有43个城市出台了限购令。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四个直辖市,26个省会城市(不含拉萨),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等5个计划单列市,和温州、金华、无锡、苏州、三亚、佛山等8个热点城市,基本以一线城市为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近日表示,到目前为止,已经执行限购令的城市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起码一些原本房价上涨过快的一线城市如今房价涨幅趋向稳定,很多城市房价涨幅不到1%。”

但一线城市的限购令,也使国内一些房地产集团将主要的经营项目调整到了二三线城市之中,众多中小开发商甚至被“逼退”三四线城市。以投资为目的的炒房者也纷纷被“挤”到了不受限购制约的二三线城市。

恒大是最早进入二三线城市发展的地产公司之一。当2004年大部分发展商还在一线城市布局的时候,恒大就已经开始在有潜力的二线城市布局,2010年又提前进入三线城市。

今年上半年恒大共销售88个项目,只有一个在一线城市,剩下的87个全部在二三线城市。而像恒大这样的房地产布局,在业内并不少见。

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前10位的房地产企业,大部分销售额均来自二三线市场。受到这一一线城市“挤出效应”的影响,二三线城市随即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的局面。一些二线城市原本5000元/平方米的房价很快升到了6000到7000元,而这些城市房地产价格的快速攀升模式,和当初一线城市别无二致。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1到6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达到及超过5%的城市分别有44个、45个、42个、38个、33个、39个,绝大多数为二三线城市。丹东、宜昌、韶关以及南昌、沈阳、呼和浩特等传统意义上的二三线城市,均在涨幅榜上领跑。

来自深圳世联地产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的数据也显示,在山东烟台,多数新盘的价格已经突破7000元/平方米;陕西榆林的房价,多数也超过了6000元/平方米;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呼和浩特、包头平均房价分别为每平方米6892元、5907元、5431元;河北唐山新开高档楼盘的价格更是达到10000元/平方米以上。

中国指数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今年7月4日到10日间中国主要城市的楼市成交量最新报告亦显示,受监测的35个城市中,24个城市楼市成交量同比上涨,其中10个城市成交量涨幅在50%以上。这些城市中,很多并未实施限购政策。

大城市“后院”成榜单热门

哪些城市会被列入此次限购名单?佛山的例子也许会给出一些启示。

2011年3月18日,佛山市出台了限购令。佛山是继广州、深圳之后,广东省第三个实行限购的城市,也是全国限购的第一个二线城市。2010年10月,广州市实行限购之后,紧邻广州的佛山房价涨幅迅猛,2010年佛山市商品房成交均价达到每平方米7448.16元,环比上涨27.2%,成交量也大幅上升。2011年1月26日,“新国八条”出台,根据要求,佛山市开始实施限购。

在佛山限购之后,与之毗邻的珠三角地区其他城市,清远、江门、中山、肇庆等,由于没有限购,渐渐成为房地产投资的新热点。处于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中的这些城市,相互之间交通发达,经济联系紧密。“一线城市由于限购政策而挤出的购房需求,对周边二三线城市房价的影响是很正常的。”深圳世聯地产顾问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黎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在国务院要求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须执行限购政策之后,有媒体称,住建部已经开始调查分析二三线城市和中小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原因,并据此草拟新一轮的限购城市的名单。在名单拟定过程中,除了房价上涨过快外,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过快,也将成为限购范围扩大的重要参考指标。

上海同策房产咨询有限公司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从全国房地产调控的角度看,全国房价涨幅就很难简单从当前一线城市房价上来控制住,因此,需要对房价上涨较快的二三线城市也出台限购政策。而像佛山这样处于珠三角、长三角、首都经济圈的大城市的“后院”们,最可能被加入此次限购的名单。

继续从严?

房价上涨过快外,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过快,是此次限购范围向二三线城市扩大的两项重要的参考指标。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达到32%,显示出业界对房地产的投资热情并未减弱。

这种热情在二三线城市表现得更为明显。以临近京津两大直辖市的河北省为例,2011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超过60%,远远高于其他省市。

资本的本性是逐利。一线城市限购,资本会转战二三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的房价被炒高,限购范围被扩大至这些城市,资本可能会再度去推高更小的城市、甚至县城的楼市。届时,是否会有更加严格的限购令出台?限购令的范围有没有可能扩大至全国?

经济学者叶檀认为,限购令不可能独立而行,“最明显的负作用是,一线城市因为限购而房价企稳之时,相邻的二三线城市却由于投资者蜂拥而入,房价节节上升。”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比如广州限购,就导致周边的清远等地房价上涨;北京限购,周边的河北小城凭借半小时、一小时经济圈概念,房价扶摇直上。”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此次的楼市新政重在强化落实新“国八条”。限购的城市既包括一线城市也有二三线城市,凡是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都应当进行限购,这些内容在此前的新“国八条”已经被提到。限购令向二三线城市推进是很早之前就应该开始的,应该是一、二、三线城市一起实施。如果只是在一部分城市开展的话,就会像常言说的,“按下葫芦浮起瓢”。

“新的二三线城市限购有可能不像一线城市那么严格,而是会保持一定的灵活度。同时,各地限购政策的出台,也应该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情况变化为后续政策留出空间”,上海同策房产咨询有限公司研究部总监张宏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汉中三线建设 篇8

一、‚三线‛建设缘起

60年代初,中国外部环境发生了不利于进行和平经济建设的转变,国际形势紧张,中苏两党矛盾进一步激化。1962年10月又发生了中印边境武装冲突,我国进行自卫反击。台湾国民党当局趁大陆出现暂时经济困难和中苏关系破裂,于1962年初频繁向大陆派遣武装特务进行颠覆活动。美国发动侵越战争。在这种特殊环境下,中国的国防战略从和平时期转入临战状态。当时,我国大部分工业集中在沿海,以及靠近苏联的东北地区,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提出报告称:若敌人突然袭击情况相当严重:①工业过分集中;②大城市人口多,大都在沿海地区,防空尚无有效措施;③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多在大城市附近;④所有大型水库的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一旦遭到破坏将酿成巨大灾害。1964年5月6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提出:‚注意国际形势的发展,准备打仗,在长远规划中首先要搞好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地区建设‛。首次提出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以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南部8省区为主的‚三线‛。

‚三线‛建设的提法是当时中共中央从战备需要出发,依据全国各地的战略位臵而做出的一种地域划分。全国划为一、二、三线,一线地区是指广东、福建、海南等沿海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省、市、自治区;二线地区是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安徽、江西等地区;三线地区是指长城以南,京广线以西的地区,包括云、贵、川、陕、甘、宁、青、新以及豫西、鄂西、湘西、粤西、桂西北、冀西北地区。

后来明确三线,主要指云、贵、川地区。国务院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决策,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1966年至1970年),开展以西南为重点的内地(三线)新工业基地的建设。当时内地建设资金占全国投资的比重,由第二个五年计划的53.7%,激增到66.8%。随着时间的推移,吸收多方面建议,三

线建设扩大划为京广线以西地区:即山西、豫西、湘西、鄂西、广西、以及陕西、甘肃的大山区。汉中作为中国内陆腹地、战略要地,被确定为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

1964年9月,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办公室成立了10个勘察选厂工作队,由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赵尔陆率领,历时两个半月时间,在全国9省47个地市区内,踏勘了1499个点,搜集了各地区的地形地貌、河流山脉走向、水文地质、气象、地震、农业,工业、文化教育、交通运输、动力、建筑材料等大量资源资料。后经综合筛选,选中了适合国家国防军工、国家重点骨干企业的682个点,初步确定了国家‚三线‛建设的战略布局。

毛泽东主席于1964年12月22日在一份文件上批示:‚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提出:‚一线要搬家,二、三线要加强,现在再不建设‘三线’,就同大革命时期不下乡一样,是革命不革命的问题‛。在‚准备打仗‛的思想指导下,从60年代起,国防建设采取了许多举措,备战整军,大规模进行‚三线‛建设,加强研制生产核武器,成立‚第二炮兵‛部队,组建民兵师和生产建设兵团等。

1965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兼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罗瑞卿向毛泽东主席、中共中央常委汇报了全国‚三线‛建设的战略布局意见,提出了《关于国防工业、国家重点骨干企业在二、三线地区新建项目布局方案的报告》,提出:‚汉中地处战略纵深地带,地形要冲,地理条件优越,山川交错,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水资源充足,是国家重要国防工业、国防科研,国家高、精、尖重点骨干企业建设的良好基地。‛‚汉中,秦岭屏障于北,巴山横亘于南,汉江横贯于中,地形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位于祖国腹地,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必定能够发挥其重要的独特作用‛。

1965年3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批准了《国防工业在二、三线地区新建项目布局方案的报告》。从此,全国的‚三线‛建设全面启动,汉中的‚三线‛建设正式开始。

二、‚三线‛建设的展开

1965年下半年,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总后勤部、第二炮兵部队、国防科委、中科学院、高等教育部、铁道部、交通部、水电部、冶金部、石油部、化工部、轻工部、一机部、二机部、三机部、四机部、七机部以及省商业厅、省林业厅、省冶金厅、省煤炭厅、省化工厅、省森工局等中省单位先后来汉中进行选址、布点建设,共有中省88个大中型项目。多分布于汉中市、南郑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略阳县、宁强县、留坝县境内。由于汉中的党政领导及广大干部群众当时对三线建设的重大意 义认识不足,缺乏思想准备,工作上显得被动。这时,选厂址单位不断上报国务院、国家建委,提出要求尽快解决交通运输问题、电力问题、三材(钢材、木材、水泥)问题等等。国家建委主任谷牧向周恩来总理汇报汉中‚三线‛建设布局和选点情况时,周总理指出:‚三个胖子(指铁路、二机部、三机部),挤一个门,进得去吗?总要一个一个进,铁路是先行,铁路修通了,工厂所需的三材才能进来,还是先上铁路吧!‛为了抢建汉中‚三线‛建设的进度,中共中央政治局于

1969

1月7日决定‚抢时间修建阳(平关)安(康)铁路‛。铁道部立即调驻兰州的第一设计院和驻新疆乌鲁木齐的铁一局来汉中全面承担修建任务。汉中党政军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全力以赴,亲临一线,地区和各县成立了抢修阳安铁路指挥部,各县组成了民兵团,任务分段划片包干,并动员百万民工齐上阵,抢晴天,战雨天,风隔无阻,日夜奋战;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和广大群众同劳动、同生活、同住工棚,有的带病参战,有的群众致伤致残、甚至献出生命。1971年10月阳安铁路全线通车。

为了解决汉中‚三线‛建设所需电力问题,水电部从甘肃省刘家峡水电站(1969年2月发电,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电站)在全国首次长途输送33万伏高压线路,又从白龙江水电站输送22万伏高压线路,从丹江水电站、石泉水电站输送11万伏高压线路,并筹建陕西秦岭22万伏火电厂和略阳11万伏火电厂,并入汉中电网,解决汉中‚三线‛建没用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把汉中的三线建设列为国家第四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中央军委及时从北京、南京、广州、济南、新疆、兰州六大军区调来217部队、5317部队、221部队,8670部队、141部队、5911部队、851部队、825部队共2.8万多人的人民解放军施工部队,调来六大军区空军500多名支左人员参与工厂建设;国家建委又从全国调来精锐专业施工队伍3万多人,有辽宁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四川省重庆市第十建筑工程公司,国家水电部第一工程局,冶金部第九建筑工程公司,核工业部第二十一建设公司,第二十三安装公司,国家建工部机械化总公司第一土石方建筑工程公司,西北电管局电力建设工程公司,陕西省建工局第三、八、九、十建筑工程公司,陕西省机械化工程公司,陕西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西安金属结构工程公司,省交通建设工程公司,省桥梁建筑工程公司;地方施工队伍有:河南、河北、四川、江苏、安康、汉中市、城固、南郑、勉县、西乡建筑工程队共1.4万人。众多的建设者云集汉中,是汉中现代史上的首次。

为了确保工程进度,国家建委又从全国各地调集大批物资支援汉中的‚三线‛建设工程。钢材来自上海、北京、天津、太原、唐山、重庆、武汉、辽宁、大连、湖南、包头、新疆等25个钢铁厂,进货8.7万多吨;木材来自全国15个林业局,9个林场,进货113万立方米;水泥来自唐山、邯郸、北京、兰州、永登、抚顺、锦州、大连、本溪、洛阳、耀县等13个水泥厂,进货400万吨。为了支持‚三线‛建设,汉中、城固、勉县、南郑等县区动员群众1.1万多人,突击生产砂、石5万立方米(不包括铁路、公路、水库所需砂石)。

1965年1至2月,中共中央正式批准成立了‚西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由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刘澜涛任主任,兰州军区成立了‚三线‛建设委员会,由张达志司令员任主任,陕西省委成立了‚三线‛建委员会,由省委书记李瑞山任主任,办公室设在省建委。汉中地委成立了‚三线‛建设领导小组,由地委书记张军任组长,地委副书记王希侠、副专员李明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对外称工业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张正范,又从地委、行署及军分区抽凋5人,具体办理内建厂矿事宜。‚文化大革命‛开始 后,随着地方党政机关的瘫痪,兰州军区遵照周恩来总理指示:‚凡有‘三线’建设任务的地区,各级军区都要把‘三线’建设工作抓起来‛。1967年3月,汉中军分区接兰州军区紧急指示,成立了‚汉中军分区内地建设领导小组‛,由军分区司令员王明春担任组长,副司令员薛毅斌担任副组长,设立了‚汉中军分区内建办公室‛,行文暂用军分区司令部公章,正式对外办公,办公地址设在专署,后迁至地委党校。

1968年9月,汉中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原军分区内建办公室更名为‚汉中地区革命委员会内建办公室‛,由地区革委会副主任张书云负责。1969年8月,在原内建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汉中地区革委会三线建设指挥部‛,下设工程组、政工组、建材组,仍由张书云分管。主要任务是:①负责接待来往选厂人员、施工部队人员(包括人民解放军施工部队)的食宿安排;②负责下发建厂定点通知书;③负责工厂所需地方建材的组织生产供应分配;④审批建厂所需土地;⑤协同地区公安处解决 厂矿职工家属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⑥深入厂矿了解基建进度,解决有关问题,每月向兰州军区‚三线‛建设办公室、省委、省军区、省建委、地委、军分区党委上报一次全区‚三线‛建设进度。10月,西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委员、建委负责人钟毅调来汉中,全面负责‚三线‛建设工作。有‚三线‛建设任务的汉中市、南郑县、城固县、勉县、洋县、西乡县、略阳县、留坝县均成立支援‚三线‛建设领导小组,由县革委会主要领导人任组长,指定专人办理有关事宜。

省建委抽调5名工作人员参加汉中‚三线‛建设指挥部工作,并支援汉中‚三线‛建设指挥部小汽车2辆。1973年12月,汉中地区‚三线‛建设指挥部改称汉中地区基本建设委员会,省建委支援的人和车调回西安。

三、建设布局

汉中‚三线‛建设的布局,是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

1965年3月21日批准的《国防工业在二、三线地区新建项目布局方案的报告》的要求精神安排部署的,该方案明确指出:‚汉中地区以航空工业为主,辅之国防重要项目和国家骨干工业项目‛。从1964年下半年开始,最早进入汉中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的×个项目,对外称791部队(师级单位),于城固县斗山、许家庙一带建20万平方米地面工程,称‚甲区‛。1965年10月‚甲区‛竣工投入使用。后又陆续在甲区附近的几条山沟进行‚乙区‛和‚丙区‛及洞体工程的建设,施工部队是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第51师(8318部队)。同期来汉的石油工业部在×××建的国家一级‚战备油库‛,修建有

公里的铁路专用线,1965年1月投入使用,由省军区派驻的警卫部队看守。1964年10月,航空工业部012办事处筹建人员来汉,安排在汉中市北大街148号(原汉中县罐头厂后为地区五金公司)开始各项筹建工作。在这期间来汉的还有‚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对外称653工地),建在褒河以西的连城山山下(现陕西工学院地址)。

1969年4月,中共中央和周总理委托兰州军区在兰州市召开 ‚西北三线建设座谈会‛,会期10天。主要贯彻中央关于‚抓紧三线建设,随时准备打仗‛的指示,讨论了西北四省区工业布局,‚三线‛建设的规划和组织领导问题,检查了‚靠山、分散、隐蔽‛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并重点安排了一大批大中型建设项目。汉中地区在兰州军区会议上是唯一的地区级参会单位,在会议上汉中成了讨论的热门和重点,中央各部委全面安排了在汉中的‚三线‛建设项目。三机部38个项目(不包括附属单位),从1965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汉中为‚歼击机‛生产基地;1969年9月中央军委最后决定汉中为‚大型运输机‛生产基地,这是全国唯一的生产大型运输机基地,其总装厂房是目前亚洲最大的。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个项目(对外称791部队)。总后勤部2个项目:一个是总后军马局在略阳县横现河镇建的磷肥厂,一个是拟在宁强县大安镇建军用战备物资库,已由工程兵进行了‚三通一平‛工程。人民解放军空军1个项目(空军与三机部共同投资修建的柳林机场),为空军的全国复杂地形教练机场,担负教练、航测、试飞等任务。国防科委2个项目(留坝县两河口乡、代号825部队)。中国科学院1个项目(略阳黑河坝)。一机部10个项目:汉江机床厂(上海迁来)、汉川机床厂(北京迁来)、汉江铸锻件厂(上海迁来)、汉江工具厂、海红轴承厂(两厂由哈尔滨迁来)、汉江油咀油泵厂(河南洛阳迁来)、汉江职工医院、陕西省机械工人技术学校;拟建2个项目:电缆厂、锅炉厂,拟建于汉中火车站以北至崔家沟(两厂职工约有15万人)。核工业机部2个项目:405厂,洋县上溢水(胜利机械厂)、813厂(向阳机械厂)。七机部×个项目:南郑中梁山及洋县雍家西沟,是国防科委第五研究院研制的一套反导弹反卫星系统。二炮×个项目,是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第54师施工的(8670部队)。四机部4个项目,拟在洋县、城固县建远程雷达、歼击机雷达、半导体、元件厂。铁道部2个项目:阳安铁路、安康铁路分局局址。石油部2个项目:已建成的×××战备油库、拟建炼油厂。水电部2个项目:略阳火电厂、拟在西乡白县龙塘与二机部合建原子能发电厂。冶金部4个项目:汉江钢铁厂(规模为年产350万吨,厂址选定在阜川镇)、燕子碥铜矿、拟建西北轮箍厂、冶金研究所。高教部4个项目: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北京机械学院、拟建北航汉中分校(勉县金泉)、西北大学汉中分校(城固古路坝)。化工部2个项目:汉江制药厂、拟在城固县建青霉素厂。建材部2个项目:大安石棉矿、拟在西乡县峡口驿镇建年产60万吨水泥厂。省属项目有:省商业厅2个项目,勉县青羊驿油库、城固肉联厂;省冶金厅1个项目,略阳钢厂;省林业厅1个项目,长青林业局。

在第三个五年计划(1965~1970)到第四个五年计划(1970~1975)期间,汉中的‚三线‛建设形成了高潮,全地区基本建设投资年达12亿元(不含铁路、公路、大中型水库),占当年全省的50%。汉中的‚三线‛建设在全国统一部署下,按照‚老基地带新基地,老厂矿带新厂矿,老工人带新工人‛的‚三老带三新‛建设方针,一大批重点骨干企业、设计施工人员、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人员到物资、设备都配套迁到汉中,成立专门机构,落实责任,一包到底,担负支援和包建任务。全地区在‚三线‛建设高峰时,党政军民工农商学各界投入‚三线‛建设,人数达到百万之多(不包括兴修大中型水库及农田基本建设)。

‚文化大革命‛期间,汉中‚三线‛建设遭到了严重干扰和破坏,给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1970年3月26日,周恩来总理对陕西经济工作和‚三线‛建设作了讲话,指示陕西在经济建设中,农业要帮陕北,工业要帮关中,‚三线‛建设要帮汉中,把陕西的经济搞好。10年间,先后来汉中视察‚三线‛建设的有国务院副总理王震、余秋里,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彭绍辉、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二炮副司令员符先辉,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刘伟,副部长李觉、牛书申,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赵尔禄,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高俊,国防科委二十二基地主任张翼翔,国防科委局长陈健民,中共中央西北局计委主任宋平、副主任李广仁,西北局军工局局长曼丘,中共中央西北局秘书长韩劲草,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韩先楚、政委萧华,副政委江波,副司令员李书茂,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杨涣民,副司令员方升普,2l军军长胡炜,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主任白介夫,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胡耀邦、李瑞山,副书记肖纯、吴桂贤,省军区司令员黄经耀,政委谷凤鸣,副司令员李学廉等。国务院副总理王震三次来汉视察,1972年7月,王震再次来汉视察,受周总理指示专门检查‚三线‛建设工程进度。他听取了地委领导罗铭、张书云、张方海及钟毅的汇报后,又询问了阳安铁路运输情况,012基地及813厂、405厂等建设情况。王震讲:‚三线‛建设是汉中的重头,一定要集中人力、物力把工作搞好,党中央、周总理时刻思念着‚三线‛建设,你们一定要明确这项工作的战略意义。会后,王震到陕西飞机制造公司、405厂、813厂、10号信箱等单位视察。

1979年以后,随着国际形势变化,中共中央对‚三线‛建设重新进行了调整,使一些原来规划决定在汉中建设的项目撤消,有的已建成投产多年也要迁走,有的企业缩减规模,有不少企业已投资几千万元,厂房盖成一大片,已建成投产10多年,如空对空导弹厂、北大汉中分校、中国科学院(主要研究低温、超导)、国防科委第14研究院先后陆续迁出。有的单位建厂规模明显缩小,如012基地原在汉中布点38个项目,后改为22个项目,将整个飞机的雷达、仪表、发动机、锻铸件项目让给西安430厂、关中红源锻件厂、成都、绵阳等军工厂矿协作;汉江钢铁厂,原由冶金部建设,年产钢350万吨,后改由省冶金厅建设,规模为年产钢35万吨。

这些企业、单位迁走的主要原因:一是党中央战略决策改变;二是有的企业在建厂过程中片面强调‚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使一些工厂进山沟太深,把一些不该进洞的项目也进洞,造成布局过于分散,工艺流程不协调,直接影响到生产协作,又给职工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三是当时汉中为国家‚三线‛建设重点地区,中、省厂矿、铁路、公路、水库、地方工业、商业等一拥而上,一时进的单位较多,再加上勘探、设计、施工人员云集汉中,使当地感到压力十分大,一些干部一时认识不足,工作被动,有的主要领导干部顾虑占地多,影响地方工作,配合不好,致使一些非常重要的对当地长远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项目被挤走了,历史给予汉中的发展机遇丧失了。

四、建设成就

1964至1975年,汉中先后建成了阳安铁路、周城公路,改建了西万公路,以及国防军工、科研、航空工业、核工业、机械工业、冶金工业、化工工业、建材工业、电力工业等比较齐全完整的工业体系。从1969年4月兰州军区召开‚三线‛建设工作座谈会议后全面启动,形成高潮。到1970年,全地区基本建设投资猛增到20亿,占陕西省基建总投资的50%,共建成中、省项目84个,其中大中型项目62个(不含地方工业项目),职工总人数25万人,科技人员5万人,完成总投资53.1亿元,主要项目有:

l、铁路建设

1969年10月成立了‚1101指挥部‛,全地区组织了民兵师,百万修路大军开始修建。该路西起宝成铁路的阳平关车站,自西而东经宁强、勉县、汉中市、城固、洋县、西乡至安康,与襄渝铁路相联,全长358公里,总投资11亿元,跨越嘉陵江,数次横跨汉江,共有27条江河,全线沟河纵横,地形复杂,隧道和桥梁的长度占全线铁路总长度的26%。工程由铁道部第一工程局承担。经过三年奋战,1971年10月建成通车,1973年9月阳安铁路电气化工程上马,1978年9月全线实现了电气化。此路电气化的实现,是继宝成铁路之后,全国兴建的贯通全线路又一条电气化铁路。阳安铁路的通车,对于加速汉中‚三线‛建设起了重大的作用,对于沟通汉中同外地的联系,加快汉中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公路建设

周(至)城(固)公路(108国道部分路段)北起周至县城,越秦岭,经佛坪、洋县至城固县城南与汉(中)白(河)公路相接,全长257公里,汉中境内长

160.4公里。1966年初周城公路被列入国防公路,代号为‚0702’工程,由省建委领导,省公路设计院重新按六级公路标准测设。1969年11月动工,周至、佛坪、洋县、城固组织7万多名民工,会同省公路局二、三工程处4个队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851部队修建,1971年6月基本竣工。全线共移动土石方1千万立方米,其中石方占72%,修建大桥9座,涵洞923道,防护砌石27万立方米,1974年起铺筑油路。西(安)万(源)公路(210国道部分路段)由省公路局负责,地县组织民工于1966年按三级路面改建,汉中境内由西乡县经镇巴县至四川省万源县,长36

116

5公里。在此期间,修建地方道路公里,厂矿专用公路340公里。

3、电力工业

1968年2月,水电部在略阳县筹建了‚略阳火电厂‛,1972年2月建成投产。总投资1.1亿元,生产规模为20万千瓦,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改变了汉中历史上电力不足的局面,保障了汉中‚三线‛建设和工农业生产、社会生活用电。

1969年5月,水电部决定,由西北电力工业管理局负责架设当时国内第一条33万伏超高压输变电线路工程。此工程西起甘肃省刘家峡水电站,全长534公里,沿途经2省50多个县到达汉中,输电能力为42万千瓦,是国内这一时期距离最长、电压最高、输电量最大的输变电工程。这一线路的建成,不仅把以水电为主的甘肃电网和汉中电网联接在一起,形成陕、甘、青、宁大电网,互调余缺,而且它标志着中国电力工业在发展超高压技术、制造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建设超高压输变电线路等方面有了重 大的进展。

4、航空工业

汉中航空工业基地,是国家航空工业部(原第三机械工业部)的第二套航空工业基地,又是国家唯一的生产大型运输机基地。该基地也是首批进入汉中选厂筹建的单位之一,是在汉中‚三线‛建设单位中最大的国有集团企业。1964年10月开始筹建,1965年10月,国防工办、航空工业部下文通知,汉中为‚歼击机‛生产基地。1969年11月,中央军委国防工办决定汉中为‚大型运输机‛生产基地,并列为国家第四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即时开展了‚大型运输机‛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本着 ‚边基建、边生产‛的方针,抢时间出产品,在边基建的同时,投入了部分生产。至1979年,形成了大型运输机生产能力,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在建设的过程中,大、中、小厂相结合,以中、小厂为主,按照飞机生产专业化建设新厂,将飞机生产厂和附件厂,分成飞机总装、部装、机械加工、起落架、锻铸冲压、精密工具、仪表、工艺设备、机械加工等厂,减少了一些重复设施。基地所属的22个厂和企事业单位,分布于汉中市、城固县、南郑县、勉县、洋县、西乡县、宁强县,有职工3.4万人,其中 工程技术人员1.1万人,形成技术力量雄厚,工艺先进,门类齐全的航空工业科研、生产基地。中央军委调来沈阳军区空军工程兵217部队,兰州军区调来1个团的工程兵部队,国家建委又调来辽宁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陕西省建工局调来4个建筑工程公司从事建筑施工。止1975年12月,该基地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经过10年奋战,1975年12月29日,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独立生产的大型运输机在汉中诞生。基地形成了以机械加工、光学、电子、仪表多种工艺综合生产能力和科技优势,拥有跨度最大飞 机装配厂房和精密产品、装配超净厂房,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各种机械加工设备和测试仪器,有达到国际水平‚运八‛飞机参数记录系统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

5、军事工业

总字791部队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1964年8月开始在汉中选点建设,安排3个项目,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8318部队负责施工。地址在城固县许家庙镇斗山、双溪等地。1965年10月‚甲区‛竣工投入使用。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不含部队施工费用),1971年10月地面工程的‚甲、乙、丙区‛全部竣工,洞体工程正在施工过程中,1972年8月城固县政府申报在鸡冠岩(洞体工程处)修建水库工程,后经总参决定队迁出,工程停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建设工程 1969年8月开始,建设项目3个,属国防重要战备项目,由总参工程兵8670部队在西乡县负责施工,1974年11月全部工程竣工、投入使用。

6、核工业

核工业部(即第二机械工业部),1969年5月部分人员来汉中筹建,内迁5个项目,即405厂、813厂及所属的地质勘探214队、21建设公司、23安装公司。405厂 1969年10月,与二机部组成选厂组来汉选厂(对外称胜利机械厂),是国家核工业部在‚三线‛地区建设的最大的企业,地址在洋县溢水镇。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不含洞体),总投资12亿元,职工8000人,金属切割设备1万台,修建有直通厂区的专用公路和专用铁路线一条(12公里

79l

部)。由兰州和新疆的老厂负责包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8664部施工,1974年建成投产。813厂 1969年10月来汉选厂定点(对外称向阳机械厂),地址在南郑县圣水镇。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不含洞体),总投资6亿元,职工3000人,金属切割设备5000台,修建有直通厂区的专用公路,在汉中褒河火车站修建有专用铁路货场。

7、国防科研

国防科委第十研究院,在略阳县黑河坝兴建项目1个,对外称809部队,1968年5月由陕西省建工局第四建筑公司施工,1972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主要从事‚低温、超导‛科研生产,基建总投资3500万元,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

国防科委第十五研究院,1968年1月来留坝县,在两河口乡兴建2个项目,总投资1.1亿元,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对外称825部队,建成由厂区至主干线公路

8、北京大学汉中分校

5公里、1万平方米的生活用房和施工电源,1977年离汉迁天津。

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对外称‚653工地‛),是高教部设在汉中的一个项目,196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大学副校长周培源教授首次带领工作组来汉中选址,在勉县褒城镇北连城山下。周培源兼任北大汉中分校校长。1966年5月筹建,1972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总投资2000万元,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教职员工3500人。学校设有无线电系、雷达系、物理系(包括核反应堆)、力学系。1977年5月迁回母校北大。

9、机械工业

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在汉中筹建8个项目,对外单称65号信箱。汉江机床厂 1965年4月来汉中选厂定点筹建,地址在汉中市北张寨村。由上海机床厂抽调1 100名骨干力量负责包建,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总投资4000万元,生产区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恒温车间面积5000平方米,职工2700人,其中科技人员300多名,设8个车间,32个科室,2个科研室,生产设备 1200台,其中金属切割机床600台,主要生产高精度、精密螺纹机床。

汉川机床厂 1965年10月由北京第二机床厂分出一部分,内迁汉中市北周寨村。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总投资3500万元,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恒温车间面积4000平方米,职工3500人,其中科技人员600名,工程技术人员300名,高级工程师34人,设备750台,精密、大型、稀有设备125台,设14个生产车间,1个科研所,主要生产精密座标镗磨纹机床。

汉江工具厂 1967年2月由哈尔滨迁汉中市北宗营镇,1968年初兴建,总投资3000万元,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职工3100人,金属切割设备800台,1971年竣工投产,属国家重点工具骨干企业,年产刃具61万件,各种刀具50万件。

汉江铸锻件厂 1966年4月由上海内迁汉中市北宗营镇,1970年3月由省建工五局第四建筑工程公司负责建设,1972年10月竣工,总投资2800万元,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各种金属切割设备450台,职工1500人,年生产铸件7000吨,锻件550吨,是专为机床厂配套生产企业。

海红轴承厂 1966年由哈尔滨迁勉县黄沙镇,由省建工五局第三、四建筑工程公司承建,1972年3月竣工,总投资6900万元,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各种金属切割设备2922台,职工5500人,年生产各种轴承500万套,属国家大型骨干企业。后总厂迁至长安,分厂设在汉中。

汉中配件厂 原属第八机械工业部,后属第一机械工业部,1966年5月由河南洛阳迁汉中市西关筹建,1971年8月竣工投产。总投资2800万元,金属切制设备1200台,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职工1800人。1974年企业下放省管(即汉中油泵油咀厂),年生产油泵油咀7万缸(其中大马力1.5万缸)。

汉江职工医院,在汉中市河东店镇,1971年8月筹建,投资1200万元,职工300人,病床200张,省属企业。

陕西省机械工人技术学校,在汉中市河东店镇。1972年10月由咸阳迁来一部分,省机械厅直管,师生1500人,属定向培养的中等专业技校。

10、冶金工业

汉江钢铁厂 1969年8月开始筹建,地址在勉县元墩、阜川镇(后迁勉县武侯墓镇)属国家冶金工业部直管项目,由鞍山钢铁黑色设计院设计,由鞍钢负责包建,经国家计委立项批准,总投资2.6亿元(不含铁路专用线和矿山部分的建设),职工9000人(不含矿山6000人),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用煤、焦37万吨/年,年产钢350万吨。矿石贮量2.5亿吨,品位32%。1975年移交省直管,规模相应缩小。

略阳钢铁厂 1969年10月在略阳县城东筹建,1972年10月竣工投产,省属企业,总投资7500万元,年产铁15万吨,钢10万吨,钢材8万吨,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职工6000人,有生产高炉3座,顶吹氧转炉2座,电炉1座,500轧机3组,年用煤60万吨。

陕西铜矿原系解放军总后勤部西安办事处的直属企业,又称八一铜矿,1967年4月在宁强燕子碥镇筹建,1970年lO月竣工投产,总投资2000万元,日产原矿石5000吨,年产粗铜矿粉2600吨,净铜矿粉2100吨,矿石品位2.6%,总贮净铜5万吨,职工1000人,采矿设备80台,通风机40台,选矿设备170 台。1978年移交省冶金厅直管。

此期间还建有:陕南石棉矿,1969年8月由国家建材部在宁强大安镇筹建,1977年底移交省管。石油部直管的宁强朱家垭油库、省直管的勉县青羊驿油库、长青林业局(洋县贯溪东)等项目。

ll、促进地方工业

汉中‚三线‛建设的开展,相应地促进了地方工农业、文化、教育、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建设,在其他行业也投入建设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中小型企业。全地区的工业实力大大增强,生产配套能力有较大提高。在‚三线‛期间建成的汉中地区铁钢厂、地区镇巴煤矿、地区磷肥厂、地区城固肉联厂、汉江制药厂、汉中血浆厂、新汉玛钢厂、城固烟厂、地区商校、汉中手表厂、汉中灯泡厂、汉中玻璃厂、汉中丝绸厂、汉中型砂厂、汉中水泥制品厂,汉中、城固、勉县、洋县、西乡均建起氮肥厂,全地区建有15个砖瓦厂、石灰厂等。

12、支援农业

在‚三线‛建设的过程中,各级尽量少占良田好地,要求建设单位在设计、施工、生产、生活的全过程中要贯彻爱护农田的思想。在施工过程中,工厂要把支农工作纳入其中,有条件的尽量为当地农民造地还田。在‚三线‛建设期间厂矿共为地方造田1.5万亩。21公司用推土机帮洋县建鱼塘2座,建米面加工厂1个。凡工厂所在地,都要就近帮助解决当地农民的水、电、路的问题。帮助解决农民的米面加工及多余劳力的就业安排。此期间,汉中修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得到了加强。建成石门水库、洋县谠水河水库、南郑县华山沟水库、城固县千山水库、勉县红卫水库等中小型水库320座。

五、建设中的得失

由于‚三线‛建设是在一种特定的历史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超常规的工程,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不可避免地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l、由于‚战备为纲‛指导思想,片面强调了建设速度,一时建设规模搞得过大,要求过急,过于集中,战线拉得过长,超过了汉中当时的承受能力。在一段时期,出现了粮食、副食、日用化工、商业服务网点、文化、教育设施、物资供应、交通运输等紧张局面。

2、由于‚三线‛建设片面强调了‚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使一些工业布点过于分散,少数工厂钻山太深,一些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军工和国防工业甚至躲进山岩溶洞,造成采光、防湿等问题无法解决。如202厂,建在距汉中30多公里的大山区,分布在3条大山深沟,又进了洞。一个厂在深山沟里就拉了10多公里战线,虽然也很艰难地出了几年产品,但战争威胁过后,这一些重要项目的生存和发展都受到了严重制约,不得不再次迁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至今大片厂房闲臵。

3、由于单纯强调战备,‚与帝国主义争时间,与霸权主义争时间‛,整个‚大三线‛形成了争时间,抢进度,工程上马过急,没有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的局面。有的项目先定点,后勘测,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如532厂的部分车间就建在褒河水库的支流东干渠的滑坡地带。暴雨一来,厂房进水,桥断路淹,多花了3000多万元处理该地段滑坡,但问题依然存在,给工厂埋下了许多隐患。

上一篇:小学自然科学常识试题下一篇:环境治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