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工作通知

2024-06-29

做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工作通知(通用13篇)

做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工作通知 篇1

街道办事处,各镇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做好粮食和当前农业生产工作,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全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目标的实现。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及2012年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抓好全市粮食和当前农业生产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春季田间管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迅速掀起春季田间管理的热潮,安排农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制定针对性的田间管理技术方案,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落实田管措施。针对小麦、油菜苗情,要及早组织群众清理“三沟”,及时中耕除草,看苗追肥,促进苗情升级转化,确保双夏作物丰产丰收。要突出抓好油菜菌核病和小麦锈病、蚜虫等病虫害防控,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预报,指导农民提前防范。要抓好柑桔冻后恢复和早春管理,适时进行整形修剪、除草施肥,严格清园消毒。要抓好越冬蔬菜返青期管理,及时中耕锄草,增温保墒,适时开展育苗定植,促进春季蔬菜生产。

二、统筹安排春耕备耕。要加大中央、省扶粮惠农政策宣传力度,全面落实各项补贴资金,充分调动农民抓好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农民种粮收入。要层层分解落实粮食种植面积,把粮食种植面积落实到村组、到农户、到田块。要挖掘耕地潜力,优化耕作模式,大力发展间作套种复种,提高复种指数,稳定粮食种植面积。要抓紧做好种子、种苗、鱼苗、化肥、农家肥、饲料、农膜、农药、兽药、鱼药等农资以及农机具的储备和调剂调运,以满足生产需要。要抓好生产资金调度,积极筹措资金投入粮食和当前农业生产,保证农民生产所需。要抓好蓄水保水,分类制定蓄水方案,千方百计增加库、塘、垱、堰、池蓄水。要严格水源管理,科学调度,适时启动东风渠引水,为春耕生产备足水源。

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加快东风渠灌区片节水改造、沮漳河泵站更新改造、问安片小农水项目、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区建设,加快问安凤台、七星台鲜家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步伐,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要抓紧实施渠道畅通工程,组织广大群众对主要灌排渠道进行清淤整治,恢复和提高渠道灌排功能。要认真抓好农业排灌渠道管理,结合《市农业排灌渠道管理办法》,不断完善农业排灌渠道管理奖补方式,积极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实现水利工程效益最大化。

四、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强化监测、果断处置”的防疫原则,扎实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羊痘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切实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要加大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力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提高预警能力。要严格执行产地检疫和畜禽标识制,加强定点屠宰管理,强化畜禽及其产品市场和流通环节监管,严防疫情传入我市。要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严格疫情报告制度,规范应急处置措施,确保区域内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五、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扎实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专项整治行动,对以种子、农药、渔药、兽药、肥料、饲料为重点的农资市场进行全面检查和治理。要发布主推农资品种公告,指导和引导农民选用优良农资。要严把农资经营资格和农资广告审查关,建立规范的农资经营台帐和档案,建立农资质量可追溯制度。要严肃查处农资违法案件,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生产、经营假劣农资和生产、销售、使用禁限用农业投入品等违法行为。要加强农资商品价格管理,定期发布农资价格信息,督促经营业主明码标价,依法查处恶意哄抬农资价格行为。

六、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关于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决策和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切实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农业、水利、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林业、畜牧兽医、水产、农机、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物价和金融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合力做好粮食和当前农业生产工作。市政府组建工作专班,定期对全市粮食和当前农业生产工作进行检查督办,随时掌握工作动态,及时研究解决粮食和当前农业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范文网

做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工作通知 篇2

注:1.2015年数据来源于商务部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统计和国家统计局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报表;2.黑龙江、海南、宁夏、新疆等地生产规模较小, 不进行产量预测。

做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工作通知 篇3

近期,2016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动物防疫补助资金即将下达地方。为确保政策落实和项目实施,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实施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

(一)做好畜禽良种繁育工作

畜禽良种是现代畜牧业生产的基础。2016年,继续支持生猪、奶牛、肉牛、羊、牦牛良种更新和奶牛胚胎引进,具体要求按照农办财〔2014〕60号和农办财〔2015〕8号文件执行,各省可综合考虑本地精液或种畜市场价格等因素,对补贴标准进行适当调整,并根据当地能繁母畜存栏等情况,合理安排分畜种补贴任务,2015年结转资金要尽快使用完毕。启动肉牛胚胎、优秀种猪、蜜蜂良种补贴试点。肉牛胚胎补贴,主要是对经农业部批准从国外引进优质胚胎的种公牛站给予补贴。优秀种猪补贴,选择河北、山东、湖南三省开展试点,补贴对象为从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购买优秀种猪的种猪场(含种公猪站),补贴品种为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夏三类,优秀种公猪、种母猪的综合选择指数应分别大于等于115、105,其中杜洛克猪的综合选择指数采用父系指数值,长白、大约克夏的综合选择指数采用母系指数值,核心育种场种猪综合选择指数由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统一公布,每头优秀种公猪补贴2000元、种母猪补贴1000元。蜜蜂良种补贴在山东省开展试点,对养蜂场户购买优秀蜂王给予适当补贴,提高养蜂业良种化水平。具体补贴对象、标准由山东省结合实际研究确定。

(二)深入推进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

各地要继续按照《2014年畜牧发展扶持资金实施指导意见》(农办财〔2014〕60号)的要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畜禽水产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扩建,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加强质量安全控制和面源污染防治,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方式。畜禽规模养殖场改扩建主要支持生猪、蛋鸡、肉鸡、肉牛、肉羊和奶牛。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重点扶持推进生态、循环、节能、减排的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南方水网地区要认真贯彻《农业部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农牧发〔2015〕11号)要求,加大生猪养殖场粪便处理利用设施改造升级,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促进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各地在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推进中,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创建标准。

2016年继续选择河北、辽宁、吉林、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重庆、贵州、甘肃、宁夏等13个省(区、市)开展财政促进金融支持畜牧业试点。试点省要采用信贷担保、贴息等方式引导和带动金融资本,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应,支持畜牧业发展。项目省畜牧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强化与金融机构的沟通配合,科学设计试点方案,注重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机结合,探索满足畜禽养殖企业在规模养殖场建设、设施设备改造及饲料采购等方面信贷需求的有效模式,充分激发畜禽养殖企业内生活力,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强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今年农业部、财政部采取竞争立项的方式,确定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贵州12个省(直辖市)作为2016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省。各试点省要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思路,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延伸农业产业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切入点,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重点支持带动或辐射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用于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农村电子商务、农业多功能性拓展、产业扶贫等工作。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可采取“先建后补”、贷款贴息、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应折股量化到普通农户或组织成员,使其参与全产业链价值链利益分配。严禁将补助资金用于农民不参与利润分配、未形成有效利益联结机制的项目。

二、关于实施好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项目

(一)启动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主要粮食作物为主,适当兼顾棉花、甘蔗、大豆、马铃薯、油菜、花生、杂粮等品种,选择生产基础好、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县,集成示范推广成熟技术模式,促进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打造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升级版,引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持续提升我国粮棉油糖综合生产能力。

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主要对运用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需要的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物化投入,对购买病虫绿色防控、耕种收一体化作业等社会化服务,以及对农业、科研等部门开展技术推广服务给予适当补助。

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以县为实施主体,采取自主自愿申报,由各省根据创建任务采取公开方式科学择优确定项目县(创建个数详见附件)。具体实施范围、补助内容、补助标准、考核验收等要求由各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二)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根据不同区域土壤类型和作物布局,选择有代表性的重点县(场、单位),以粮食、蔬菜和果树等作物为重点,做好土壤检测和肥效验证等基础性工作,及时修正和完善区域施肥配方,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应用。在此基础上,突出玉米、蔬菜、苹果三大类作物,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大力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要积极开展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活动,探索实施配方肥、有机肥到田补贴,优化肥料使用结构。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有效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科学施肥服务。

nlc202309081309

(三)继续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各地要继续按照《农业部财务司 财政部农业司关于做好畜禽标准化养殖等财政支农项目工作的通知》(农财金函〔2015〕37号)要求,大力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继续支持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开展北方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改善生产设施条件,实施全程质量安全管理,促进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采后处理标准化、销售品牌化、经营产业化,进一步缓解大中城市冬季蔬菜供给问题。

(四)开展耕地休耕试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探索实行耕地休耕制度试点,改善农业资源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016年,通过现有资金渠道,在河北地下水漏斗区季节性休耕100万亩,在湖南重金属污染区休耕10万亩,在贵州、云南石漠化区休耕各2万亩,在甘肃生态严重退化区休耕2万亩。各地要因地制宜开展试验示范,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可在划定重点区域内以乡、村为单元,集中连片,有序推进,积极探索经验和模式,实现生态环境改善、资源永续利用。

三、关于实施好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项目

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要求,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目标,着力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加大涉渔“三无”船舶治理力度,推进捕捞渔民减船转产,压减国内捕捞产能,加大对水生生物资源的养护和修复力度。增殖放流物种以重要的、洄游性的经济水生生物物种、珍稀濒危水生生物物种以及对水域生态修复具有重要作用的水生生物物种为主。其中,经济物种的增殖苗种应当是本地种的原种或子一代,符合《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生物经济物种增殖放流苗种管理的通知》(农办渔〔2014〕55号)要求。濒危物种的增殖苗种可以为本地种的子二代。要严格履行苗种集中采购程序,规范技术流程,加强公证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严禁放流外来种、杂交种和转基因种,原则上不支持物种跨水系放流,确保水域生态安全。海洋牧场示范区原则上要求项目实施海域已连续开展相关工作3年以上。

四、关于实施好动物防疫补助经费项目

为遏制疫情上升趋势,降低疫病传播风险,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一次性应急防控补助经费统筹用于布病、包虫病等主要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工作,按免疫计划分年度实施。补助经费用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含大连市)、吉林、黑龙江、山东(含青岛市)、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布病防治重点省(自治区、直辖市)购置布病疫苗和防护用品,对牛羊实施免疫或扑杀;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7个包虫病防治重点省(自治区)购置羊包虫病疫苗、犬驱虫药和防护用品等。布病、包虫病防治按照《2016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常见动物疫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和有关技术规范执行。布病、包虫病防治所需疫苗和驱虫药物按有关规定纳入政府招标采购范围,参照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招标采购方式进行。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养殖场自行采购疫苗直接补贴经费的试点。此外,中央财政用于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的相关资金已并入中央对地方一般转移支付,各地要强化工作指导,切实做好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工作。

各省农业、财政部门要根据本通知精神,组织编制本地区2016年相关项目实施方案,于今年7月31日前以联合文件形式报送农业部和财政部备案,并于2017年1月31日前报送项目实施总结报告。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政策宣传、项目监管和绩效考评,确保资金安全有效,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附件:2016年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测土配方施肥实施任务(略)

农业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2016年5月30日

做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工作通知 篇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畜牧兽医、渔业)厅(委、局、办)、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财务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农业部有关直属垦区: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和《工作报告》部署要求,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农业资源生态保护等工作。为确保政策落实和项目实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思路和任务目标

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创新财政支农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为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保障。

一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经营结构,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以耕地轮作休耕、粮改饲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绿色高效技术推广服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二是突出绿色生态导向。加快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强化耕地、草原、水生生物等生态系统补贴政策,加快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种植结构调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高效节约用水等有效支持政策,示范推广可复制的有效治理模式,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围绕重点任务统筹资金使用,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支出结构。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把准政策调控引导的力度、节奏、时机,在强化中央统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方的自主性;完善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制度,实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通过PPP、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等方式,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建设。

二、探索推进项目管理方式改革

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求,推进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环节源头整合改革,进一步创新和完善资金管理使用机制,从20开始,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的管理方式,按照“放管结合、效益为先”的原则,在推进项目资金整合的同时,下放资金使用管理权限,切实提高省级部门统筹使用资金的能力和空间,确保中央宏观调控与地方自主统筹平衡兼顾,切实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为扎实推动项目管理方式改革,财政部会同农业部采取因素法测算安排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按农业生产发展、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等大专项整体切块下达到省,并结合项目支持方向,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确定的年度农业农村经济重点工作,研究提出各省具体任务清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任务清单另行下达)。省级农业、财政部门要根据农业部、财政部下达的任务清单,积极对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行业规划,细化具体工作任务,科学测算分配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具体任务、支持重点、补助标准等要与往年政策执行相衔接。各省可在大专项任务清单范围内,结合本地实际,统筹安排指导性任务资金,重点解决制约农业现代化的.瓶颈问题,确保任务清单内各项任务全面保质保量完成;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补助资金,以及其他下达的约束性任务补助资金不得统筹使用。

在项目实施中,鼓励各地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强化政策衔接配合,探索将粮改豆、粮改饲等种植结构调整政策统筹实施,将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地膜回收利用、黑土地保护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资源循环利用政策统筹实施,将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支持合作社等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统筹实施,在一个区域相对集中、整体推进,形成政策集聚效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有关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今年是全面探索实施“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改革的第一年,省级农业、财政部门要承担项目执行和资金使用的主体责任,积极适应项目管理方式改革的新要求,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协作配合,完善配套制度,做好绩效评价和工作总结,指导督促市、县级部门共同抓好政策落实,努力探索成熟有效的资金统筹使用机制办法,确保中央财政支农政策有效落实。

(二)细化省级方案。省级农业、财政部门要按照本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尽快制定省级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条件、补助对象、补助标准、实施要求和监管措施,特别要因地制宜确定补助方式,鼓励各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机制。省级实施方案在下发实施前要与农业部、财政部充分沟通,并于8月31日前报送农业部、财政部备案。

(三)强化政策公开。省级农业、财政部门要及时将中央财政政策措施和省级实施方案向社会发布,按程序做好补助对象、补助资金等信息公开公示工作,强化社会监督。要通过多种渠道方式宣传解读政策,使广大农民群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干部准确理解掌握政策内容,积极营造有利于政策落实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绩效评估。财政部、农业部将制定出台资金绩效管理办法,依据下达各省的任务清单和绩效目标,适时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和第三方评估,加快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省级财政、农业部门也要科学制定本地区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方案,将政策目标实现情况、任务清单完成情况、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等纳入指标体系,严格奖惩措施,全面评估、考核政策落实情况。

(五)注重信息调度。省级农业、财政部门要建立项目执行定期调度督导机制,及时掌握项目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并分别于8月31日、10月31日和12月31日前向农业部、财政部报送项目阶段性执行情况。要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创新督导检查方式,及时妥善处理项目执行中的问题,重大事项要及时向农业部、财政部报告。要做好项目实施总结,全面总结分析项目执行情况、存在问题并提出有关建议,项目实施总结请于1月31日前报送农业部、财政部。

农业部 财政部

2017年5月15日

附件1

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实施方案

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主要支持开展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结构调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绿色高效技术推广服务等方面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支持耕地地力保护。继续按照《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通知》(财农〔〕26号)有关要求执行。及时将补贴资金兑现发放到位,严肃依法查处虚报冒领、骗取套取、挤占挪用等行为。鼓励各地创新方式方法,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将补贴资金发放与耕地地力提升挂钩,引导农民自觉提升耕地地力。2017年,在黑龙江省选择部分县,结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政策实施,探索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与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挂钩的机制。

二、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一是继续按照《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通知》(财农〔2016〕26号)有关要求执行,鼓励各地创新支持方式,采取贷款贴息、重大技术推广与服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不鼓励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予以现金直补。继续安排资金支持建立完善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二是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机械化烘干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化农业服务组织、服务型农民合作社等具有一定能力、可提供有效稳定服务的主体,针对粮食等主导产业和农民急需的关键环节,为从事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的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集中连片推广绿色生态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把小农户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鼓励各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或先服务后补助等方式,提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专业化、规模化水平。三是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引导规范流转土地、健全管理制度、应用先进技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标准化生产等,继续做好典型家庭农场发展监测工作。

三、支持开展农机购置补贴。继续按照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的《—201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农办财〔2015〕6号)和《关于做好部分财政支农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16〕22号)有关要求执行。深入贯彻“缩范围、控定额、促敞开”的工作思路,强化绿色生态导向,着力推行补贴范围内全部机具敞开补贴,对粮食烘干仓储、深松整地、免耕播种、高效植保、节水灌溉、高效施肥机具和秸秆还田离田、残膜回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支持绿色发展的机具率先全面敞开补贴。要把年度资金实际使用情况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测算因素,强化省域内资金余缺动态调剂,切实加快执行进度,避免出现资金大量结余。要建立省级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内部控制规程,加快补贴申报操作流程去经销商化,推进县级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专栏建设,实现年底前全部到位。要细化完善补贴机具核验流程办法,加强异常申请补贴情形的监管。要建立健全农机购置补贴产品违规经营行为处理制度,严处失信违规产销企业。继续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适当扩大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

四、支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按照中央支持、地方负责、市场主导的发展思路,农业部、财政部创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创建的产业园给予适当支持。具体要求按照《农业部 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农计发〔2017〕40号)执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及任务清单另行通知。

五、支持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以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具有区域优势、地方特色等条件的农业主导产业,聚焦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和薄弱环节,推进集约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带和重点生产区域,培育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和产品品牌,带动发展一批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引导效应。

六、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开展两项工作:一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继续按照《农业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16〕38号)有关要求,大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在江苏、安徽、山东、重庆等省市试点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加快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各地要精选培育对象,建立培育对象数据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遴选一批培育示范基地、实训基地和田间学校,分类型、分产业、分层次开展培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在线培训和服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培训服务方式,支持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二是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支持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带动力强的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适当兼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开展标准化生产,突出农产品初加工、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进一步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服务带动能力。以来已享受中央财政农民合作社补助资金的合作社原则上不纳入政策范围。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将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量化到合作社成员。

七、支持农业结构调整。主要开展两项工作:一是扩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继续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区)开展粮改豆(粮豆轮作)试点,实施面积1000万亩,支持以玉米与大豆轮作为主,兼顾与杂粮杂豆、马铃薯、油料、饲草等作物轮作,鼓励各地优先选择规模种植、相对集中连片的地区开展试点;继续在河北黑龙港地下水超采区、湖南长株潭重金属耕地污染区、西南石漠化区(贵州、云南)及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地区(甘肃)开展耕地休耕试点,实施面积200万亩。中央财政对承担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任务的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适当补助(河北、湖南省休耕试点补助资金分别从地下水超采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种植结构调整补助资金中统筹安排),具体要求按照农业部印发的《2017年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方案》(农农发〔2017〕1号)执行。二是扩大粮改饲试点。继续在“镰刀弯”地区和黄淮海玉米主产区开展试点,实施面积1000万亩以上。补助对象为规模化草食家畜养殖场户或专业青贮饲料收贮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选择玉米种植面积大、牛羊饲养基础好、种植结构调整意愿强的县整体推进,采取以养带种的方式推动种植结构调整。

八、支持绿色高效技术推广服务。主要开展六项工作:一是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突出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兼顾薯类大豆、杂粮杂豆、棉油糖、菜果茶等品种,选择一批生产基础好、优势突出、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县,开展整建制创建,通过物化投入、开展社会化服务和技术指导服务等措施,示范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二是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支持各地健全县乡村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方式,提升农技推广人员能力素质,建设长期稳定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大力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加强农业主推技术示范推广,加快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建设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技推广联盟,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绿色高效技术推广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乡土专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校毕业生等承担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任务。支持农技推广人员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支持江西、安徽、浙江等省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探索农技推广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获取合理报酬的新机制,加强绩效考评和队伍建设的新举措,有效集聚农技推广资源的新途径。三是重大农业技术推广。突出农业绿色生产发展,科学确定适用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主推技术,着力解决生产环节应用主推技术的制约因素,调动农民使用先进适用技术的积极性,切实将农业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主推技术要确保安全环保,并能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是开展农机深松整地。根据《全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实施规划(2016—)》,支持适宜地区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作业面积1.4亿亩以上,作业深度一般要求达到或超过25厘米,打破犁底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先作业后补助的方式实施,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充分利用信息化监测手段保证深松作业质量,提高监管工作效率。要科学确定补助标准,不宜过高。五是推广旱作农业和地膜清洁生产技术。根据《农业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3号)有关要求,支持西北、华北等旱作区,以棉花、玉米、马铃薯为重点作物,示范推广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等技术,以加厚地膜应用、机械化捡拾、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为主攻方向,推广地膜清洁生产技术模式,实施区地膜厚度不得低于0.01毫米。在内蒙古、甘肃和新疆选择部分地区开展整县推进试点,探索建立健全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体系,推动建立经营主体上交、专业化组织回收、以旧换新等多种方式的回收利用机制,并试点地膜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探索“谁生产、谁回收”机制,率先实现地膜基本资源化利用。六是启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选择果菜茶种植优势突出、有机肥资源有保障、有机肥施用技术模式成熟、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地方有积极性的重点县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支持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产生的有机肥,集中推广堆肥还田、商品有机肥施用、沼渣沼液还田、自然生草覆盖等技术模式。试点区域要集中连片,有条件的地方可实施整乡(镇)推进。试点工作以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承担主体,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有机肥统供统施等社会化服务,探索一批“果沼畜”“菜沼畜”“茶沼畜”等生产运营模式,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九、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全面推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根据《农业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15〕62号)、《农业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16〕40号)等有关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分别突出不同方向和重点,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多功能性,发展休闲农业、农业文化产业,支持农业产业化,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突出构建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整县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各地探索将财政补助资金以股份形式量化到农民合作社成员或农户,使其参与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利益分配。获得财政资金奖补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通过股份合作制、合作制、股份制、 “保底收益+按股分红”、订单农业等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原则上不得补助未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农民不能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经营主体。二是继续实施农产品初加工补助政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主要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重点支持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连片建设一批贮藏、烘干、净化、分等分级等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三是继续开展马铃薯主食开发试点。继续在北京、河北、内蒙古、江西、湖北、四川、贵州、甘肃、宁夏开展试点,将上海、黑龙江、浙江、广东、陕西纳入试点范围,支持研发马铃薯全粉(泥)不同配比的主食产品。四是实施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支持辽宁、江苏、江西、河南、四川5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益农信息社予以适当支持。示范省要在行政村高标准建设益农信息社,到2017年底益农信息社覆盖率要达到80%以上。要不断集聚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资源,将益农信息社打造成为农服务的一站式窗口。要进一步完善商业化的可持续运营机制,加快组建运营主体;要进一步研究明确公益服务职责、商业服务内容及标准、法律责任,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建设,有效防控技术风险、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

十、支持畜牧业转型升级。主要开展五项工作:一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按照中央支持、地方为主、市场运营的原则,选择部分生猪、奶牛、肉牛养殖重点县,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试点内容和任务清单另行通知。二是畜禽健康养殖。在部分地区选择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兼顾奶牛、肉牛规模养殖场,支持建设和升级改造畜禽粪污收集、贮存、处理设施。三是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在苜蓿优势产区和奶牛主产区实施,支持饲草生产合作社、饲草生产加工企业、奶牛养殖企业(场)和奶农合作社开展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示范基地原则上集中连片3000亩以上。四是发展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支持部分南方省份实施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保护草地生态环境,发展现代草地畜牧业。以农牧业合作社和相关涉牧企业为实施主体,重点建设一批草地规模较大、养殖基础较好、发展优势较明显、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牛羊肉生产基地。实施主体需与周边农户签订草产品、畜产品购销合同或劳动合同,建立完整的草地、牛羊及辐射带动农户的基础信息档案,草产品生产和牛羊养殖加工销售管理档案。五是支持牧区畜牧良种推广。在内蒙古、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8省(区)实施,对项目区内使用良种精x开展人工授精的肉牛养殖场(小区、户),以及存栏能繁母羊30只以上、牦牛能繁母牛25头以上的养殖户进行适当补助。

十一、支持开展地下水超采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以河北省黑龙港流域为重点,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种植结构调整,推广水肥一体化、设施棚面集雨、测墒灌溉、小麦春灌一水、抗旱节水品种等农艺节水措施,建立旱作雨养种植的半休耕制度。探索建立耕地休耕制度。

十二、支持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种植结构调整。以湖南省长株潭地区为重点,加强产地与产品重金属监测,推广VIP(品种替代、灌溉水源净化、PH值调节)等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模式,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模式。加强重污染耕地风险管控,开展食用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划定,推行种植结构调整,实施退耕休耕,种植花卉苗木、饲草和绿肥等非食用农产品,形成新的产业体系。

附件2

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项目实施方案

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耕地质量提升、渔业资源保护、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方面的支出。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支持耕地质量提升。主要开展三项工作。一是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种植制度,选择重点县建设一批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片,支持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耕地质量提升、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依托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土壤培肥改良和科学施肥服务;支持各地继续做好取土化验、田间肥效试验、肥料配方制定发布和指导服务等基础工作,统筹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成果开发应用等工作。二是黑土地保护利用。继续在东北地区重点县实施,集中连片、整县推进。各地要继续按照《农业部财务司 财政部农业司关于做好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农财金函〔2015〕38号)要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物化补助等方式,支持开展控制黑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水保肥、黑土养育、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等技术措施和工程措施。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实施任务。三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继续在农作物秸秆总体产量大的省份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实行整县推进,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坚持农用优先、多元利用。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予以适当支持,继续开展绩效评价,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实行补助资金“有增有减”。试点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建立“谁受益谁处理”“秸秆换有机肥”等机制,通过政府培育环境、政策引导,激发秸秆还田、离田、加工利用等各环节市场主体活力,探索建立可持续的秸秆综合利用机制和稳定运行机制。

二、支持渔业增殖放流。在流域性大江大湖、界江界河、资源退化严重海域等重点水域开展渔业增殖放流。各地要提高增殖放流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严防外来物种和杂交种入侵,提高供苗质量,规范增殖放流项目全程监管,加强项目绩效评估工作,同时继续清理绝户网、三无船舶,严格执行休禁渔制度,沿海各省要认真落实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地方要加大对渔业增殖放流资金投入。

关于做好粮食行业消防工作的通知 篇5

针对前期我国部分地区接连发生火灾事故的情况,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消防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0]35号),要求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聂振邦同志特别批示“要认真落实好通知的各项要求,特别是东北地区席?苫储粮较多,秋冬季节更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好防火工作”。2010年以来,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形势较上年明显好转,事故数量直线下降。我们要继续努力,巩固这一成绩。为落实国办通知精神,结合粮食行业消防工作特点,现就做好“两节”期间消防工作的要求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粮食行业冬季消防工作

消防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一直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粮食行业由于自身特殊性,一旦发生火灾,往往会带来重大损失,因此任何时候都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粮食企业一定要站在讲政治和保民生的高度,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做好消防工作的意识,清醒认识并且善于发现当前粮食行业消防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隐患,不断增强做好消防工作的责任心,丝毫不能松懈。当前正值寒冬,风干物燥,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增加,同时华北、黄淮地区较往年降水少,持续干旱。目前又正值粮食收购时节,粮库车辆、人员往来频繁,所需麻袋、编织袋、苫布、席荧等易燃物料增多。东北地区粮食收购量大、烘干作业量大、露天储粮多,使得消防工作面临的复杂性增加,防控难度增大,消防安全形势严峻。各地区、各单位务必提高警惕,针对本地区、本单位消防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领导,落实行动,制订各项防范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加强与公安、消防、安监、气象等部门的沟通联动,坚决防止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

二、立即组织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各地区、各单位要针对当前消防工作实际情况,立即组织开展一次火灾隐患的大清查、大整改,务求彻底、注重实效。要认真检查从部门到企业、从领导到员工的各级消防安全责任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建立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并且职责分工明确;消防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并能发挥实效,应急预案是否完善并经常开展演练以保证灭火实战能力;各类消防物资、装备以及火灾防范措施是否到位,随时能够发挥作用;粮食企业作业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规定,如库内用电、仓内照明、库区火源管理是否符合有关管理规定和技术规程。要对仓房、油罐、罩棚、露天囤垛、烘干设施、收购现场、药品库、办公楼、出租设施、在建工程等部位进行重点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或限时治理,并实行追踪销案制度,不留遗患。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严格督促粮食企业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开展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除了部门检查和企业自查,还可开展交叉互查。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也可联合公安、消防、安监等部门开展消防执法检查。

三、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安全生产要坚持以人为本,既要保证人的安全,又要重视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和素养。各地区、各单位要围绕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等“四个能力”,有重点地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知识水平。利用板报、广播、录像、张贴画、网络、宣传员等多种媒介和途径,积极创新消防宣传工作,坚持开展火灾警示宣传,教导火灾防范措施,普及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用油等防火常识和逃生自救知识。严格落实岗前培训制度,未经培训并切实掌握设施、设备使用性能和安全要求的人员,一律不得上岗作业。尤其要强化对临时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

四、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各地区、各单位务必落实好消防安全责任,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为主要责任人,并将任务层层分解到下属单位及个人。粮食企业负责人是本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具体岗位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切实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要加大对火灾事故的查处力度,并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实行责任倒查和逐级追查,严格做到“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不得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切实依法追究责任,使责任真正成为监督安全生产的保证和实现安全生产的动力。

做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工作通知 篇6

粮食局关于做好元旦春节期间粮食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

市粮食局关于做好元旦、春节期间粮食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

各县、区粮食局:

元旦、春节即将来临,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在春节期间吃上放心粮油,过上欢乐祥和的节日,根据《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做好元旦、春节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协调有关部门集中开展粮食食品安全检查工作,进一步加强粮油市场巡查力度,保障市场粮油质量安全。现将做好元旦、春节期间粮食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有关

事项通知如下:

一、积极协调、强化监管

节日期间,各县、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协调食药监、工商、质监、卫生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粮食市场监督检查,加强粮食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中粮食质量及原粮卫生的监管,严防陈化变质、不符合食用卫生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

二、突出重点,切实做好粮食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加强对国有及民营粮食企业出库粮食质量的监管,检查企业建立完善粮食经营台账、执行粮食质量检验制度等情况;加强对粮食经营者所销售粮食是否符合质量卫生要求,是否执行索证要票制度的检查;加强对粮食集中消费单位的检查,并指导其购买合格的粮食;加强对农村集贸市场粮油的监督检查,尤其要加强大宗粮食购销活动中粮食质量、卫生的监督检查,防止不符合质量、卫生要求的粮食进入农村市场;加强对

军粮供应站粮食质量的检查;严厉查处陈化变质、霉烂腐败、有毒有害等不合格粮食,防止在口粮市场上继续流通,严厉打击市场经营者掺杂使假、哄抬物价、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

三、工作要求

各县、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提高责任意识,主动协调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开展元旦、春节期间的市场检查,强化执法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行节日期间值班制度,对发生的粮食安全事故做到快速反应、妥善处置、及时上报,确保节日期间的粮食消费安全。请各县、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于2月3日前将工作总结以传真形式上报市粮食局政策法规监督检查科。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做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工作通知 篇7

2014年6月24日,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出关于做好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有关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落实工作的通知 (安委办﹝2014﹞16号)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 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的重要指示精神, 深刻吸取事故教训, 确保防范和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 就做好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有关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的落实工作提出要求: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要将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应当提出明确的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应当根据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由事故调查组组织提出, 不但要包括事故发生单位, 还要包括其他有关单位的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并且,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对事故发生单位及其相关单位 (包括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较大和一般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中有关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的落实工作, 可参照执行。

做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工作通知 篇8

为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合理调整种养业结构,适当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思路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绿色生态、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为主线,坚持农民自愿原则,以“镰刀弯”地区为主、黄淮海地区为辅,以“粮改饲”、“米改豆”为主要方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用地养地结合的耕作制度体系和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实施范围和任务目标

(一)继续实施“粮改饲”试点。选择玉米种植面积大、牛羊饲养基础好、种植结构调整意愿强的县为试点县,实行整县推进,采取以养带种的方式推动试点区域种植结构调整,通过流转土地种植或与农户协议收购方式,开展青贮玉米、燕麦、甜高粱和豆类等饲料作物种植,收获加工后以青贮饲草料产品形式由牛羊等草食家畜就地转化,引导试点区域牛羊饲养从玉米籽粒饲喂向全株青贮饲喂适度转变。

2016年,在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广西、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7个省(自治区)实施“粮改饲”试点600万亩。

(二)启动实施“米改豆”试点。以玉米改种大豆为主,兼顾改种马铃薯、饲草、杂粮杂豆、油料等作物,推广“一主四辅”种植模式。“一主”,是以玉米与大豆轮作为主,发挥大豆根瘤菌固氮养地作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大豆供给。“四辅”:一辅,玉米与马铃薯等薯类轮作。改变重迎茬,减轻土传病虫害(晚疫病),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和养分结构。二辅,玉米与饲草轮作。按照以养定种、以种促养的原则,实行籽粒玉米与青贮玉米、苜蓿、草木樨、黑麦草、饲用油菜等饲草作物轮作,满足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需要。三辅,玉米与杂粮杂豆轮作。实行玉米与谷子、高粱、燕麦等耗水量低的耐旱耐瘠薄作物轮作,减少灌溉用水,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四辅,玉米与油料作物轮作。实行玉米与花生、向日葵、油用牡丹等油料作物轮作。

2016年,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4个省(自治区)实施“米改豆”试点500万亩。

三、支持方式

中央财政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粮改饲”试点,支持对象以具有较大规模青贮饲草料收贮能力的规模化草食家畜养殖场(企业、合作社)为主,兼顾具有稳定青贮饲草料供销订单的专业收贮企业(合作社)。“米改豆”试点,补助标准要与不同作物的收益平衡点相衔接,互动调整,保证农民收益不降低,支持对象为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结合户等新型经营主体。

“粮改饲”、“米改豆”试点具体补助内容、对象、标准以及操作方式由各省结合本地实际自主确定。

四、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省(自治区)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农业结构调整试点内容,科学筛选确定试点县,及时制定省级试点方案,与农业部财务司和财政部农业司沟通后,于2016年7月31日前报送农业部、财政部备案。试点县要高度重视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作,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按照“政府主导、部门主推、统筹协调、合力推进”的原则,整合多方力量,强化政策和资金保障,结合本地实际、产业特征和市场需求,稳步开展试点工作,确保试点成效。试点工作总结请于2017年1月31日前报送农业部、财政部。

(二)强化宣传引导。各试点县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宣传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不搞强制性任务安排,不搞指定性行政推动,注意总结推广各地开展试点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通过以点带面,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

(三)强化指导服务。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农业结构调整要求,结合当地农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分区域、分作物的技术方案。及时开展关键环节技术指导,集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让农民在结构调整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确保农民“愿意改、能持续”。

(四)强化资金监管。省级农业、财政部门要加快建立对试点县的绩效评价机制,及时了解试点推进情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切实加强资金监管,对试点资金使用不符合要求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对工作不力、资金使用管理出现严重违规问题的试点县要坚决退出试点范围。

农业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2016年5月30日

做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工作通知 篇9

发布机构: 宁波市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

发布日期: 2012年2月23日

各建设、监理、施工等有关单位:

宁波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两会”即将召开,根据市安委办《关于做好市党代会和“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甬安委办【2012】11号)文件要求,为切实做好会议期间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有效控制和预防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确保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立即作出周密部署。确保市党代会和“两会”期间的安全稳定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会议期间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强化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切实加强对这一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作出针对性的安排部署。各单位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亲自安排部署;分管领导要抓落实,注重实效,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切实把会议期间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抓实抓好,严密防范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今年市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2、突出重点,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和治理。各单位要结合我站《关于做好市区建筑工程节后复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隐患整治。一是要重点做好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包括深基坑、建筑起重机械、脚手架搭设、高大模板支撑等)、高处坠落、临时用电、有毒有害气体及易燃易爆品控制、防火、卫生防疫、防汛等危险关键部位的监控监管,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要加大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力度,由企业安全负责人亲自带班,对所有在建工程开展一次全面细致的安全隐患排查,做到不丢一个项目,不漏一个重大危险源、不放过一个隐患;三是要严格执行施工、监理企业,项目部领导带班、管班制度。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在施工现场履职。

3、加强值班,切实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会议期间的值班工作,安排好值班人员,并确保通讯联络畅通。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明确救援队伍及应急救援职责,配备应急救援器材和物质,做好充分的思想动员和准备,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和异常情况,有关领导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抢险和处置,妥善进行事故处理和善后工作。

做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工作通知 篇10

受今年上半年干旱、阴雨等不利天气影响,部分小麦、油菜繁制种区种子产量和质量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为确保秋冬种农业生产用种需要,切实做好秋冬种小麦、油菜种子供应工作,现就加强秋冬种供种管理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强化种子质量控制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明确责任,分片包干,督促引导辖区内种子生产企业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质量控制,定期按批次开展种子水分和发芽率检测,保证种子质量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小麦、油菜主产省种子管理机构要对重点区域内主推品种进行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对抽查发现的假劣种子,要严格依法处理,确保供种质量安全。

二、加强种子供需调度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报送种子供需信息的通知》(农办农【2009】151号)要求,分品种开展种子供求数量及价格信息的调度,准确掌握辖区内小麦、油菜种子供求情况,及时发布行情信息,根据需求情况积极协调种子企业供种到位,指导种子调运调剂。此外,要密切跟踪种子市场价格走势,加强市场价格监测,联合工商、物价等部门依法强化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哄抬价格等行为,稳定种子市场价格。

三、按时报送种子市场信息

做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工作通知 篇11

1.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工作

各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高度重视兽药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全面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监管职责, 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工作机制, 严格兽药生产和经营环节的监管, 保障兽药质量安全。要按照食品安全地方负总责的原则, 在地方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 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 明确监管责任, 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罚代管现象, 切实把各项监管制度和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2. 进一步强化对兽药生产环节的监管

各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要强化源头治理, 完善工作机制和监管措施, 全面加强日常监管工作。建立健全日常巡查、监督检查、飞行检查等制度, 多层次、多形式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确保兽药GMP制度得到切实执行。要加大不按兽药国家标准违规生产行为的监管力度, 特别是对擅自改变组方、违规添加禁用兽药或人用药品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落实兽药生产企业是兽药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规定。建立兽药生产企业诚信档案或诚信信息平台, 及时向社会公布不诚信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生产假劣兽药企业和地下“黑窝点”的排查力度, 对线索明显、事实清楚的重大案件, 要及时商请司法部门提前介入, 确保捣毁制假黑窝点。对跨省作案的, 要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涉案省份, 确保案件有效查处。

3. 进一步强化对兽药经营环节的监管

各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大监管力度, 采取有效措施, 建立守法、诚信、规范的兽药经营秩序。全面实施兽药GSP制度, 规范兽药GSP经营企业经营活动, 严格执行兽药GSP规定。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坚决清理未达到兽药GSP要求的兽药经营门店, 严厉查处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进货渠道混乱、购销渠道记录不完整以及销售假劣兽药等违规经营行为。对非法产品一律实施清缴销毁, 追根溯源, 立案查处, 对涉及面广、性质严重、影响较大的制售假劣兽药案件, 要依法从严处理。

4. 进一步强化兽药质量监督抽检

各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要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和监管重点, 科学制定抽检计划, 加大经费投入, 进一步提高抽检频率和覆盖面。将回函不予确认批次较多的企业、日常监管中发现违规添加其他药物的企业列为重点监管对象, 实施动态跟踪, 提高监测工作的针对性。健全完善抽检程序和通报制度, 强化抽检结果的利用, 深入实施“检打”联动, 做到一地查处, 系统通报, 全国清缴。

5. 进一步强化兽药安全使用的指导

做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工作通知 篇12

2月19日,国家粮食局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抗击冰雪灾害,做好粮食企业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工作的指示精神,尽快恢复粮食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确保库存粮食安全,为2008年的夏粮收购做好准备,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发出通知指出:

一、加强领导,科学调度,努力夺取抗灾救灾的全面胜利。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加强对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指导,主要领导要靠前指挥,调动各方力量,发扬连续战斗的精神,力争夺取抗灾救灾的全面胜利。各地粮食部门要充分发挥全国粮食“一盘棋”的精神,统一协调,团结协作,加快事故处理和灾后重建工作。要抓紧核实灾情,科学分析灾情,明确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目标,并制订周密的工作方案。要充分发挥专家在抗灾救灾以及灾后重建工作中的作用,切实把灾后重建和行业发展有效结合起来,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为今年夏粮收购工作做好准备。

二、抓住重点,全力以赴,认真做好粮食企业的“两清一查”工作。当前,粮食企业要抓紧做好库区厂区和仓房屋顶的积雪清理工作,防止出现新的灾情。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要加快仓房、厂房、罩棚等设施倒塌事故现场的清理工作,及时修复受损的生产设备,尽量减小事故损失。本次灾害还对粮食企业的各类设施造成了一些隐性损害,有关企业要做好设施的危害评估工作,全面排查并消除事故隐患,防止衍生事故的发生。

做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工作通知 篇13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农机局,各地、州、市农机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的规定及农业部关于印发《2012-2014年国家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申报指南的通知(农办机〔2011〕42号)要求,为组织做好《2012-2014年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以下简称《国家目录》)和《2012-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以下简称《自治区目录》)申报及审核推荐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国家目录》的申报

根据《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的规定,农业部办公厅印发了《2012-2014年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申报指南,按照要求,我局将组织开展《国家目录》的申报受理及省级审核推荐工作,请各农机生产企业按照《国家目录》申报指南(见附件1)要求,认真做好自愿申报工作。

其中,通过我区申报《国家目录》的产品,可自愿按照《自治区目录》的申报要求同时申报《自治区目录》,《国家目录》采纳的产品不再重复列入《自治区目录》,《国家目录》未采纳的产品,如符合《自治区目录》的要求,可列入《自治区目录》。

二、《自治区目录》的申报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规定,申报《自治区目录》的产品,应遵循以下要求:

(一)基本要求

1、企业资质

(1)申报企业应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生产企业。

(2)区内企业的注册资金应在100万元以上,员工人数应在20人以上,年销售产值500万元以上。其中: ①生产自走式作业机械的申报企业,原则上要求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员工人数应在40人以上,年销售产值1000万元以上。

②主要生产耕整机械、种植机械、田间管理常规机械、排灌机械的申报企业,原则上要求注册资金200万元以上,员工人数应在30人以上,年销售产值500万元以上。

③生产其他一般产品,要求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年销售产值200万元以上,员工人数应在20人以上。(3)区外企业申报《自治区目录》,其资质应达到《国家目录》规定的企业资质要求。

2、产品资质

(1)申报的产品应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的产品。国家实施生产许可和强制性认证等管理的产品应获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并且在有效期内。安全防护和安全警示标志应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

(2)在本年度内发布的国家、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中,未列入质量较差的产品名单。

(3)在省级以上消费者协会或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机构的报告中,不存在没有及时有效处理的质量投诉案件。(4)列入《自治区目录》的产品应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机推广许可证书,有效截止日期应在2012年3月31日(含)之后。

(5)尚不具备实行推广鉴定条件的新产品申报时须按照《国家目录》要求,提供如下材料:

①选型鉴定报告。农业机械选型鉴定报告应由省级以上农机试验鉴定机构按照已批准的选型鉴定大纲出具,鉴定内容至少包括主要性能指标检验、适用性评价、安全性检查等内容。②用户使用意见。内容包括使用者姓名、地址、联系电话;产品购买时间、累计作业时间和作业量、故障发生情况;对产品及售后服务评价等。以上用户意见材料要求大型农业机械需提供5份以上,中小型农业机械需提供10份以上。

③先进性、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说明材料。内容包括结构、原理、性能、材料等方面与同类产品相比所具有的优势等。

由自治区农机试验鉴定站按产品分类对资料进行审查,自治区农机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技术评价后形成鉴定意见。

(二)申报范围

参照《国家目录》要求,结合我区实际,主要包括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排灌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动力机械、设施农业设备等类别。

(三)部分农业机械产品性能和推广范围要求 按照《国家目录》要求执行。

(四)申报方式及申报材料要求

1、申报方式

为提高工作效率,《自治区目录》采用网上填报与书面申报同时进行。生产企业应通过新疆农机网的“自治区农机推广许可和支持推广目录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申报书相关内容的填报。

2、申报材料

(1)申报材料要真实、齐全、有效。申报企业按产品型号分别将申报材料装订成册,每种型号产品装订一册,不得另有附件,不得将多个产品的材料合订成册。所有的复印件材料用A4纸,字迹清晰、容易辨认。

(2)申报书、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自治区农机推广许可证书中企业名称要一致,推广鉴定报告和检验报告中的企业名称应能确认为同一企业。

(3)申报书、自治区农机推广许可证书、农业机械推广鉴定报告以及检验报告中的产品名称和型号要一致。(4)企业地址应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上的注册地址一致。

(5)企业产品标准证明材料应符合《企业产品标准管理规定》(国质检标联〔2009〕84号)。

每个产品提交的一套申报材料包括以下内容:(1)申报书(详见附件2);

(2)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企业印章);

(3)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加盖企业印章);

(4)产品彩色照片三张(6寸,前方向、后方向、侧方向各1张,统一粘贴在A4纸上);

(5)注册商标证明材料复印件(加盖企业印章);

(6)自治区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书复印件(含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加盖企业印章);

(7)农业机械推广鉴定报告及检验报告复印件(加盖企业印章);

(8)国家实施强制管理的证书及其附件复印件(如有附件,加盖企业印章);

(9)企业产品标准复印件(加盖企业印章,如执行国家或行业标准应出具采标的企业正式文件);(10)使用说明书(原则上须有维汉两种文字);

(11)省级以上农机鉴定机构出具的工厂条件审查报告(场地、厂房、设备、人员等)复印件或年销售产值(税务发票或审计报告)复印件。

三、注意事项

(一)网上申报。《国家目录》和《自治区目录》必须分别通过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的“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申报系统”(网址http://)和新疆农机网的“自治区农机推广许可和支持推广目录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申报书相关内容的填报,并经申报系统打印纸质报送材料。只经过网上申报而未报送纸质材料的、非经由申报系统打印的、纸质申报书内容与网上申报材料不一致的申报为无效申报,自治区农机局将不予受理,因此造成的后果由企业自负。

《国家目录》的网上申报通道2011年9月30日(18:00点)关闭,《自治区目录》的网上申报通道2011年10月30日关闭。申报通道关闭后,企业将不能在网上提交申请。

(二)推广许可和推广鉴定证书信息填写。各生产企业填写《国家目录》申报书中“获得推广鉴定证书情况”栏时,新疆区域内推广鉴定产品,应填写自治区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书编号及相关信息,并提供自治区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书复印件;外省在新疆办理认可登记并取得自治区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书的产品,应填写外省推广鉴定证书编号及相关信息,并提供自治区农机推广许可证书和外省推广鉴定证复印件。

(三)材料报送。

自治区农机局委托区农机试验鉴定站为《国家目录》与《自治区目录》纸质申报材料接收单位。《国家目录》纸质申报材料须一式两份,送达时间截止10月8日,《自治区目录》纸质申报材料一式一份,送达时间截止11月8日,邮寄材料时间以签收日为准,逾期概不受理。联系人:高燕、楚继红 电 话:(0991)4315454 地 址:乌鲁木齐市新医路193号,邮编:830054。

本通知及相关附件,同时在新疆农机网上公布。相关政策可咨询自治区农机局科教处。联 系 人:毕惠英、刘宏涛

联系电话:(0991)4313700 4338386

附件:《2012-2014年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申报指南

二0一一年八月十一日

上一篇:刘立超的顶岗实习报告下一篇:卫生监督工作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