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技术员的工作职责

2024-08-04

生产技术员的工作职责(通用12篇)

生产技术员的工作职责 篇1

1、了解本岗位安全生产、质量标准、生产效率等指标要求;

2、负责从提升机、输送带、缓存道到机器人的日常操作,需要根据生产计划合理安排各提升机出箱数,同时合理排道。生产过程中随时与前段保持沟通,根据生产进度及时调整,以使自动码垛系统达到最大效率;

3、对自动码垛区域人员操作安全进行管理,尤其是在出现临时故障导致大量排箱时,要及时与线长沟通,安排前段人员进行人工码垛,在此期间需确保临时码垛人员安全操作,且保证不出现混码状况;

4、与仓库做好沟通,保证每班入库数量的准确性;

5、负责本岗位设备自主维护保养及现场工具、备件的管理;

6、负责对设备的简单故障进行紧急维修,同时按工程师要求完成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工作。(详见附件)

7、负责本岗位所辖设备和区域的GMP工作;

8、配合线长开展工作,及时完成数据收集,总结汇报等工作;

9、协助区域主管完成改善项目。

生产技术员的工作职责 篇2

工作流引擎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它为工作流实例提供运行环境,包括流程图的解释、资源的分配、逻辑的控制等。工作流引擎是一个状态转换机。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一个以过程为中心的系统,所有的运行都是数据驱动的。对于一个流程来说,每个逻辑单元都代表着一个流程的实际业务的逻辑功能。在流程实例的生存期内,状态是重要的控制数据,它通过改变当前的流程实例的状态,控制应用的工作状态。在工作流逻辑中,状态的转换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工作流引擎的任务就是按照定义的规则控制实例的状态转换。

工作流引擎是流程的路由控制器,一个流程对应着一条实际流转的业务,流程的流转路线受当前实例数据的控制,流程定义时就是指定了流程的流程规则。工作流引擎是工作流执行服务的核心,是执行企业经营过程的“业务操作系统”的内核。从提供的功能上看,它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l)对过程定义进行解释;

2)控制过程实例的创建、启动、挂起、终止等;

3)控制活动实例间的转换,包括串行或并行的操作、工作流相关数据的解释等;

4)提供支持用户操作的接口;

5)维护工作流控制数据和工作流相关数据,在应用或用户间传递工作流相关数据;

6)提供用于启动外部应用程序和访问工作流相关数据的接口;

7)提供控制、管理和监督工作流过程实例执行情况的功能。

2 车间生产过程的实例化

通过过程模型,己经确立了制造过程中各个活动间的时序关系、逻辑关系、资源属性等。建模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对制造过程的执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制造过程的执行状况,从而对其进行管理,并进一步优化。图2就反映了过程实例状态的转换。

过程实例包括以下六种运行状态:

l)准备(initiated):一个过程实例已经生成,但该过程实例目前还没有满足开始执行的条件,即计划员还没有对此生产过程进行派工;

2)就绪(~ing):该过程实例己经可以执行,但是还不满足开始执行第一个活动并生成一个任务项的条件,即计划员己经对此生产过程进行派工,但由于种种原因(如:资源未到位,工装未领取等等)工人还未接受此派工,活动还未开始;

3)运行(active):一个或多个活动已经开始执行(也就是已经生成一个或者多个任务项并分配给了合适的活动实例),即工人己经开始进行加工;

4)完成(completed):该过程实例执行已经完成,并且满足了结束该实例的条件,即此生产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已顺利完工,在制品状态也更改为成品或半成品;

5)挂起(suspended):该过程实例正在运行,但处于静止状态,除非有一个“重启”的命令或者外部实践促使该过程实例回到准备或运行状态,否则所有的活动都不会执行,即当生产过程出现异常(如:制造超差,设备故障等)时,当前工序无法按正常情况完成,因此过程必须被挂起,当异常情况解决以后,调度员可以更改此状态变为准备或者运行,使得实例继续运行;

6)终止(terminated):该过程实例在正常结束前被迫终止,即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出现一些错误或异常(如:该生产批次的零件都报废,或者生产决策者觉得此生产批次没有完成的必要),调度员可以终止该过程。

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种实例状态的转换比较复杂的,因此过程执行必须采用动态过程执行机制,处理过程中工序状态和工序的流转:

1)工序的开始条件/结束条件

条件是工序状态改变的判断标准。通过开始条件来约束工序什么情况下可正常启动,进入运行状态;通过结束条件来判断工序是否可正常结束。

2)工序的时间限制

它规定了工序的开始时间,准结工时及单件工时。一方面作为时间约束,另一方面表示了工序之间的执行先后关系,形成了一定的串行关系。

3)工序状态的变更

根据工序的执行状况,显示工序的不同状态,有六种状态(准备、就绪、运行、完成、挂起、终止),能使管理者方便的了解制造过程的进展状况。

3 车间生产过程控制

3.1 生产过程的流转

生产过程实例化以后就进入到执行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工作流引擎根据过程定义和工作流相关数据为过程实例的流转进行导航,如根据过程的进入和退出的条件启动和终止一个过程实例根据工序之间的关联和工序的执行条件,决定并行或串行执行后续活动;给用户提供需要操作的生产任务项信息。图3反映了整个生产过程流程。

l)工人查看任务列表。车间工人当天上班后使用给定的账户登陆系统,系统根据账号判断工人的权限,并以任务列表的方式显示调度员派给工人的任务,虽然工人可以查看近几天的任务,但也只能对当天的任务进行操作,近几天的任务只供其参考做到心里有数,因为调度员还有可能随时调换;

2)工人接受派工并开始加工。工人在自己的任务列表上可以看到四种任务状态,以四种颜色来表示:(1)绿色:表示该任务处于就绪状态,可以开始进行加工;(2)黄色:表示该任务处于运行状态;(3)灰色:表示该任务已经完工;4)红色:表示该任务处于准备状态,还不可运行,如果该任务的开始条件都满足后会自动条状为绿色。当该任务显示为绿色时,工人接受派工,根据系统提供的工艺规程卡片去工具室领取工装,然后开始加工,这时任务颜色改变为黄色,并且在工人加工过程中不可以在接受另一个任务的派工,即使还有其他可执行的任务,也都不可操作。另外,根据现场的调研,因为工人有时要做互检等工作,他要求可以查看本工序的前工序及后工序,因此,我们提供了该工人查看前后工序的工艺规程的权限,但也仅限于次,这样就避免了工人去翻阅和查看大量的工艺规程文件,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3)工人完工提交。当工人加工完成后,填写质量信息,即正常件完工数量以及超差件完工数量,对于有超差件的零件则填写相应的质量控制卡。工人提交完工后,系统自动将任务信息传递给后续工序,并将后工序的任务状态改变为可执行。

3.2 车间生产过程的监控

工人在加工过程中将本工序的加工时间,加工设备,异常问题等与生产相关的一系列问题都提交给系统,系统整理后存入相应的数据库,车间管理者可以通过读取数据库来对车间发生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系统将生产进度以进度条的形式直观的显示给车间管理者,并对每个加工工序的加工人员、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加工设备等进行统计,以柱状图的形式显示给车间管理者,并提供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异常的查询,使车间管理者做到在办公室就能详细获取车间发生的一切事情。

结合用户终端和Agent的通讯机制,构建了动员生产执行过程导航引擎,支持动态制造任务分配和实时的任务执行信息回馈,实现了动态生产过程中在制品进度、状态、质量等综合信息及各类事件的实时监控,其有以下优点:

1)利用生产追踪所获取的实时数据实现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的在线监控,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促进生产管理由被动指挥型向以预防为主、在线控制的主动实时指挥型管理体系发展。

2)利用生产追踪所获取的实时质量数据实现对在制品质量的在线监控,建立对质量参数变化的预防报警机制,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通过加快检测结果的回馈速度,把质量问题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3)利用生产追踪所获取的设备状态及相关数据,使对设备的应急维修逐步过渡到有针对性的预防维修,建立设备故障报警机制,提高技术人员对设备故障的反应速度,提高维修工作效率,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对质量的保证能力。

4 结论

当今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己经成为了世界的主要特征,通过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给传统制造企业的管理和运作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时,制造企业基于工作流技术实现对车间生产过程的管理,降低了车间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

本文分析了车间工作流,对于如何进行全程监控,提高生产效率作出了探索与尝试。

参考文献

[1]范玉顺.工作流管理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安鹏.基于工作流的企业业务过程自动化关键技术研究[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8.

[3]韦文斌,杨建军,曾波,等.基于多代理的分布式车间控制系统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09,(l):28-33.

[4]于海滨,朱云龙.可集成的制造执行系统[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9,6.

生产技术员的工作职责 篇3

一、技术工作和安全工作是紧蜜相连的

项目经理通常是安全生产小组组长、具体工作由安全员完成,安全员则根据项目规模,配备数量不等。“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尽职尽责、千方百计消除事故隐患,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这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目标,其中的一个“长”字和一个“常”字,说明了安全工作的经常性,不间断性,也就是说安全工作贯穿于整个项目生产的全过程。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就是几秒钟几分钟的事情,而安全生产工作却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全员参与,牢固树立安全观念,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同时,安全工作的整个过程都必须有强有力的技术工作支持,事实上工程技术工作的全过程中都包含有安全工作,從本质上讲,技术工作和安全工作是紧密相连的,特别是大的工程项目,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也不可能对施工现场每个专业的施工、每道施工工序都完全纳入监督,一般采用层层分包分管的办法,这无疑又涉及到另一个管理问题;从工作范围来看,技术管理工作同安全管理工作业务有完全的融合性。因此,施工员和安全生产有着同样不可推卸的联系和责任。

二、如何做好安全生产中的技术工作

(一)编制真正能指导施工的施工计划和施工技术方案。项目工程技术人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条件、材料机具、劳动力的供应情况等,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制定出最经济、最安全的施工技术方案,编制便于指导施工的作业指导书和合理的进度计划。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对工人要进行三级教育,施工中应经常深入现场,了解和掌握现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施工方案和施工的安全性。对于比较特殊的施工部位,如外架搭设方案、模板支撑加固、吊装施工、深基坑支护以及采用新的施工工法等,必须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计算、分析和论证,制定出详细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加强检查和验收力度,确保技术上可行、安全上有保障。

(二)正确运用施工方案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来指导施工。作为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指导,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时完善和调整有关安全技术措施。在各道工序进行质量验收时,首先要保障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很多技术人员在检查验收时,往往会偏重于有关技术质量指标的检查,这无可厚非,业主和监理最关心的也是这些。而作为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更需要注重的恰恰是验收标准中的牢固性、稳定性等安全要求部分。在工序交接时,应明确各个工序的工作职责,要在检查确认的基础上进行对口交接,在中间交接表上也可考虑增加安全施工交接项,必要时工序交接应邀请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如果我们对每道工序在安全方面也这样严格实施的话,安全事故必定会大大降低。

(三)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各种常规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实上,安全生产工作,几天时间是无法突击准备的,必须靠平时良好的管理和长期的坚持。安全检查更是一种手段,通过检查来发现问题,寻找对策,解决问题。在检查过程中,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种设备、特殊场所和特殊施工工序,除安全管理部门的综合性检查外,应组织有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专业性安全检查。检查前应明确检查重点、检查手段和检查方法。如对电气焊机、起重设备、易燃易爆场所、高空作业场所、深基坑施工场所、临边洞口防护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等,必须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工作。

三、牢记权利和义务,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

安全是一种尊严,尊严是生命的价值所在,失去尊严,人活着便无意义。遵纪守法,遵章守纪,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尊,“三不伤害”就是尊严的体现。一个不按科学规程作为的人,就是不自尊,没有尊严。无知的冒险,无谋的英勇,无常识的松懈、倦怠、大大咧咧,都是对生命的不珍惜,将导致悲剧的发生。

生产技术员工作职责职能内容 篇4

1.提供工艺设备的操作及维修支持工作;

2.收集、纪录、分析每日设备运行状况;

3.根据产品种类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加工操作;

4.完成上级交代的其它工作;

___本公司生产技工非流水线工作,每个岗位均会安排师傅手把手带___至___个月方可独立操作,技术含量高。

生产技术员工作职责2

负责机械产品零部件的设计、分析、制图;

对机械产品的设计图纸进行解释及提供技术指导;

负责对机械产品的工艺图纸进行审核,并协助完善机械产品工艺图;

按照现有的技术规范完成机械产品的图纸标准化工作。

生产技术员工作职责3

根据各工作工位的作业流程和规范以及工作指令单,使用相关设备,负责工艺参数设定。

在生产过程中,根据产品产出情况,对设备参数进行调整。

监视生产设备仪表上的数据,发现异情立即向生产主管汇报。

根据生产的需求,使用液压车或者提升机,在生产区域内移动原料,半成品和成品。

清理和保持工作区域的场地清洁,物品堆放整洁。

执行质量体系的相关程序,在生产操作中贯彻执行。

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使用的设备。

配合维修工程师维修和保养设备。

完成生产主管分配的任务。

按照要求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遵守本工种的环境、健康、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积极参与公司安全检查、安全培训以及安全会议等。

生产技术员工作职责41、按岗位操作规程熟练生产和设备操作,规范填写记录;

2、按照GMP要求实施日常生产,发酵、离心、灭菌、灌装、清洁等各生产操作和记录填写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按上级领导要求实施工艺优化放大;

4、厂房设施设备清洁维护;

5、按菌种管理制度实施菌种制备、领用、登记和销毁;

6、进行本岗位工艺操作和设备使用SOP等文件和记录的起草、修订;

7、偏差和异常情况的发现与报告,并按照偏差处理小组的意见进行偏差处理;

8、计量器具的日常校准工作;

9、按要求进行物料领、存放和台帐记录;

生产技术员工作职责5

1.生产过程中的仪器调试与检验。

2.电路板焊接、简单电路板故障排查与维修。

3.仪器故障的基本排查与售后维修。

4.领导安排其他临时工作。

生产技术员工作职责61、负责公司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

2、掌握相关设备设施操作、日常清洁维护。

3、根据工艺规程及时填写文件记录。

4、此岗位接受优秀应届毕业生和实习生。

生产技术员工作职责71、完成日常试剂配制任务,清洗配液用具,并填写相应的生产记录;

2、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规程和设备SOP进行操作,修订、升级相关文件;

3、负责工作区域内的设备及环境的清洁;

4、协助研发进行小试、中试;

生产技术员的工作职责 篇5

随着我国的社会现代化的水平逐步提高, 电力系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已经进入到了高科技水平的行业之列, 这就要求有一定的成熟可靠的高新科技技术作为技术支持, 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固发展。原有的一些应用技术已经落后, 对应的就会影响信息的传递速度, 影响了正常的作业运行进度等等。这就要求必须提高电力系统的技术水平, 采用更加先进的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开发式的信息系统, 从而根本的增强电力系统的现代化管理的整体技术水平。

工作流就是将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应用于业务的流程中。工作流是基于计算机网络, 对软硬件及人力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 利用自动化的技术完全代替企业中的一般工作流程。这样在今后的工作中, 只要利用工作流软件, 就可以实现在网络中进行各种文件的传输, 并且以机器代替人工的很多操作, 例如:如果在企业中的工作人员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审核确认时, 只需要在计算机上填写好一些表单, 然后计算机就会自动将其传输到下一级部门, 下一级的工作人员收到了资料, 就可以对其进行各种实际操作, 像是修改、查询、统计、管理等等, 这样通过对自动化的流程软件的使用, 就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了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企业也能够进行系统的管理, 实现的现代化技术管理, 从而也将大大增强企业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二、工作流技术的介绍

工作流一词的概念最初源于企业的自动化系统, 发展至今, 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 尤其在工业和制造业等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工作流的产生之初的作用是能够把一份工作, 通过对其进行任务、角色、规则过程等方面的划分, 进而实现了增强工作效率和提高生产水平。工作流技术也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起到了先进的技术带头作用。它的整体工作流程是在企业的系统上建立一个平台, 它不会对各种层次和职能进行挑剔, 并且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地理位置的企业。工作流技术通过对企业的各种应用管理系统的结合, 将自身的逻辑控制功能进行应用, 对各个业务的整体运行流程有着一定的监控作用。相较于以前比较传统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 工作流技术有着更多更强的优势所在, 同时, 在一定的条件下, 也可以对整个业务流程实施优化。

对于工作流的概念定义, 国际工作流管理联盟组织明确的指出:工作流就是指在整个或部门经营的过程当中, 处于计算机支持的完全自动化或者是半自动化。而在实际企业的应用过程中, 则是将所有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对企业工作流程进行控制和执行的整个过程叫做工作流。

对于工作流的管理有着一定的标准, 主要包括其中的一些专业术语, 还有接口和系统的实施等等, 其目的就是使工作流技术变得更加标准化, 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工作流管理联盟组织已经制定出了关于工作流的相关参考模型, 主要分为以下五种接口:一是工作流执行服务于建模工具间的接口;二是工作流的执行服务于客户应用间的接口;三是工作流执行服务与直接调用的应用间的接口;四是工作流中的各个管理系统间的接口;五是工作流在执行服务和其管理系统的接口。

这五个接口就是工作流与其它工具或是应用系统等结合的方式。

关于工作流技术的核心技术就是工作流管理系统, 或者是叫做业务操作系统 (BOS) 。其中的管理系统就是属于一种工作的软件平台, 为工作流提供相关的实例运行环境;它的作用还包括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的分析、优化和监督等工作, 其根本作用或者是手段就是把软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充分地有效地结合起来。

三、工作流技术在电力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一直以来, 电力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越来越多的供电设备被企业所应用, 包括针对各种设备的检查维修的工作和电力生产的调度工作等等, 这就使得电力生产管理部门中的工作更加复杂, 在当今时代的新要求下, 要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高效的进行, 以往的电力生产管理手段已经不能被接受了。

(一) 工作流技术在设备缺陷管理系统中的实现

在电力管理部门中, 对于变电设备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就针对工作流技术在变电设备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具体介绍:

1.管理系统的需求

设备管理系统对工作流的要求就是上报所记录的缺陷, 可以一起向工作流系统中多条提交, 也可以一条条的进行提交。在流程的运作过程中, 可以依设备缺陷的不同性质而采取不同的运转流程。缺陷在工作流的运转过程中, 首先是被变电管理进行审核, 然后在记录没有错误的情况下提交给检修部门进行审核, 如果是一般的设备缺陷, 则检修部门直接可以进行消缺处理;对于那些紧急、严重的的缺陷则要上报给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 再报给检修部门, 最后将消缺的登记结果通知给相关部门。同时, 工作流运转完成后要把对应的信息记录在缺陷登记表中。

2工作流在缺陷管理中的实现过程

缺陷管理系统的具体实现中, 我们以工作流产品中的SUNFLOW为例, 它的工作过程就是将工作流引擎与图形化流程的定义工具采取了二次开发, 利用相关的接口从而使自己的组织管理器的功能实现, 调用工作流中的一些接口函数实现对客户端的开发。自定义组织管理器就是通过组织不同的角色和其中的不同人员的组织结构, 工作流通过它可以进行用户的分辨, 角色和组织的分析工作等。SUNFLOW的接口函数是在J2EE平台上建立自己的客户端的。登录用户的名称和密码进行校验后, 工作流筛查出新任务, 并查询已经办理过的任务和未办任务, 当这些流程都处理完成后再跳到下一个环节。

(二) 工作流在文档管理系统中的实现

文档管理过程中包括5个要素, 分别是执行者、文档、动作、状态和状态的变化。执行者具备一定的决策能力, 可以是拟稿人、审稿主任或是其他相关领导等;文档就是管理工作中的各种任务, 最终存储在数据库中;文档管理的一般流程是拟稿人拟稿后等待审核, 审核通过后进行会签, 然后再进行签发, 最后进行归档, 如有退回也是要一步步进行。其中若有一个过程有所变化, 则整个流程的状态都会改变。

在实际的状况中, 文档管理的整个过程都是有所变化的, 所以能够提供多种选择的动态工作流更适合完整文档管理系统。在电力生产管理部门中, 各项管理任务都是有规律的, 像是生产计划拟定、财务报表、人员和物资的管理计划等等, 一般都是标准和单向等工作流共同结合的动态过程, 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完成管理任务, 更好的协调资源, 实现最大化的作用。

四.应用系统的技术实现

(一) 系统的功能介绍

在电力系统的, 工作流技术应用系统能够实现的基本功能包括:对停电故障的检修、对生产过程的管理、负责在各个生产计划中的审批管理, 以及对生产、施工等各个方面进行管理等等。

(二) 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及过程建模

对于业务流程的建模, 存在着很多的方式方法, 像是面向功能的建模方法, 还有面向过程的建模方法等。根据电力生产管理部门的实际请款, 利用工作流技术的过程建模方式, 对电力生产管理中的业务流程有针对性的进行建模。其中的流程模块就是对应着企业内不同人员的工作内容。

(三) 工作流模型的软件实现

对于已建立好的工作流模块, 要将其通过一定的软件编制过程从而实现其功能, 开发系统的主要脚本语言地Lotus。除此之外, 还要结合VBA工具, 是系统实现对信息的管理工作, 从而提高了系统的一致性和安全性等等。

(四) 系统的物理实现

对于已经开发好的系统软件进行物理的实现过程是, 建立在电力生产管理部门中的原有网络系统上, 再把工作流运行的服务器设置为二级服务器, 从而充分地利用了原有的硬件和网络资源, 节约了很大一部分成本。同时, 由于原来的系统中的权限机制, 是满足于一起管理两个系统的, 这样就保证了两个系统能够共同运行, 而且即便是工作流系统出现了一些故障, 原来的系统也会正常的工作。

结语

近几年, 在现代化科技不断进步的同时, 工作流技术也在飞速的发展中, 原来越受到人们和各个企业的重视。尤其是了解了工作流技术在电力生产管理部门中应用后, 更显示出它的优势所在。使用工作流技术在电力系统中, 体现出了很多的优点, 例如:它拥有良好的界面交互平台, 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不高, 同时具备了很好的扩展性。工作流技术的应用, 不仅仅对电力生产管理的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优化作用, 而且具备资源共享的功能, 减少了对作中的对工作人员交流的更多要求, 提高了各种信息的传递速度, 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提高了电力部门现代化的管理水平。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脚步的大幅度前进, 无论是在社会的生产管理中, 还是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 都非常地依赖电力的供应。因此, 电力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是十分重要的, 其中各种技术的应用, 则是其保障正常运行的基础, 工作流技术就是一项特别常用, 重要的技术之一。本文主要对工作流技术进行了介绍, 同时也对其在电力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工作流技术,电力系统,生产管理

参考文献

[1]徐丽杰.采用群件技术的电力检修生产综合管理系统[J].中国电力, 2001, 34 (4) .

[2]汪涛.工作流管理的发展历程和趋势[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01, 23 (1) .

[3]范玉顺.工作流管理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4]基于Notes的OA系统的通用设计方案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3 (16) :

[5]武坤等.中文LOTUSDomino/Notes R5应用开发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生产技术员的工作职责 篇6

关键词:综采;工作面;安全生产;虚拟现实系统;关键技术

引言

严格意义上来讲,虚拟现实技术属于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以及船舶等多方领域之中。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多媒体信息的特点,也能够通过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来为矿井生产提供应急救援提供新的途径。其主要原理在于能够利用计算机营造出一种人为的虚拟环境,这种环境的具有较高的仿真性,能够使用户完全沉浸入这种虚拟环境之中,对于煤炭行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综采工作面安全生产虚拟现实系统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煤炭行业中科学技术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煤炭工业的面貌发生了极大地改变,不仅工人们的劳动强度得到了较大的降低,煤炭生产的产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社会经济建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是煤炭生产事故的发生率却一直都居高不下,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广大煤矿工作人员的心理负担。导致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原因除了自然条件因素之外,更多的是来自于安全管理模式的欠缺。而综采工作面安全生产虚拟现实系统则能够使人通过个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形体和手势参与进信息处理的环境之中,进而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体验。过去传统的综采工作面仿真主要偏重于数字仿真,也就是编制程序采用随机方式仿真生产过程,并由此得出工作面产量以及其他的结果的研究。但是当前虚拟现实技术在综采工作面生产过程中的运用则相对具有更高的性能性,将其应用于矿工培训中不仅能够减少投资、安全可靠,还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可重复操作的优越性能,对于煤炭行业来说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在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的前提下去提升煤炭生产效率。

二.虚拟现实系统的主要构成

对于总裁工作面安全生产虚拟现实系统来说,无论外部条件发生怎样的变化,其主要的构成是不变的。通常情况下,虚拟现实系统都是由虚拟环境、传感器件、作用器件、人以及虚拟环境发生器等几部分组成。其中虚拟环境主要是由虚拟环境发生器所产生,进而使人能够借助于传感器件以及作用器件等媒介进行交往,使人们造成一种身入其境的感觉体验。传感器件主要是将虚拟环境中的形象、动作以及声音等各项因素进行转换,使人们将这种感觉理解成正常情况下的经历。而作用器件则是用来将人的一些约定动作变成作用信息,使人们对虚拟环境有所察觉。人是整个虚拟现实环境系统中的重要主体,去感受到虚拟环境的存在并且通过对虚拟环境的体验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些构件都是组成虚拟现实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于从事煤矿的安全生产来说,虚拟现实系统的很大一部分作用都来自于此方面的影响。

三.综采工作面安全生产虚拟现实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一)实物虚化与虚物实化

一般来说,实物虚化主要就是指现实世界空间向多维信息化空间的一种映射,其中包含了基本模型构建、空间跟踪以及声音定位和视觉跟踪等多项关键技术。在这些相关技术的共同作用下促成了虚拟世界的形成。在这些技术之中,基本模型构建技术是形成虚拟世界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它能够将现实世界中的对象物体在相应的3D虚拟世界中进行重新构造,依照系统的相关需要进行部分物理属性的保存。就像车辆在不同的道路上行驶,其行车效果也不尽相同。而空间跟踪技术则是指通过头盔显示器以及数据手套等相关交互工具上的传感器来确定用户各身体部位在虚拟环境中的位置和方向。声音跟踪技术则是根据对不同生源声音的利用来进行到达某一地点的时间差、相位差以及声压差等進行虚拟环境的声音跟踪。视觉跟踪则是通过对摄像机到X-Y平面阵列以及跟踪光在图像摄影平面不同时刻和不同位置上的投影来进行被跟踪对象位置和方向的计算。

相对于实物虚化来讲,虚物实化则是指确保用户能够从虚拟环境中获得到与现实世界中一样的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方面体验的关键技术。通常情况下,能否使参与者形成沉浸感的主要原因除了使其具备相应的知觉体验外,还在于其是否能够感受到虚拟物体的反作用力。

(二)高性能计算机处理技术

最后,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高新技术虚拟现实系统要想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不能缺少高性能的计算机处理技术。高性能计算机处理技术主要包含了数据转换以及数据预处理技术、能够生成并显示出逼真图像的技术、各类声音合成以及声音空间化技术、多维信息数据融合以及相关的命令识别和语音识别等各类技术。对于虚拟现实系统来说,计算机技术是能够使其作用得以发挥的重要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结束语:对于煤炭行业未来的发展来说,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发展的趋势。然而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说,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应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对其进行深入探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抓住虚拟现实系统的重点部位,通过对其核心技术的发展来为综采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提供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赵国梁. 综采工作面安全生产虚拟现实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

[2]李建忠. 综采工作面场景及覆岩垮落的动态虚拟[D].太原理工大学,2010.

[3]韩可琦,苌道方. 虚拟现实技术在综采工作面仿真中的应用[J]. 计算机仿真,2006,06:229-232.

生产技术员的工作职责 篇7

1、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公司各矿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采煤、掘进、生产准备等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2、为基建项目提供有关技术资料,参与重大基建项目的技术论证和竣工验收,并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通风设计;负责各矿井年度瓦斯等级鉴定工作的组织、实施、数据收集整理等技术工作。

4、指导矿技术科编制采掘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严格审批程序,组织有关单位会审,并监督执行。

5、负责公司生产报表和各项技术资料的统计工作,及时准确上报有关报表。

6、负责指导矿井日常技术生产工作,协调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组织相关专业做好质量标准化的检查验收工作。

7、协调矿井生产技术管理,根据采区设计和地质资料,对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收作、过空区、地质变化等重大问题,组织有关单位到现场进行会审,提出有效方案措施,并监督执行。

8、经常深入现场经常深入现场,了解生产情况,收集地质资料,掌握地质构造变化规律,提出合理开采建议。

9、负责收集、积累开采岩移资料,分析整理开采后的岩移规律,准确确定地面塌陷影响范围。

10、负责组织矿图及生产图的勘测、填绘与更新工作。

生产技术部安全生产责任制

1、生产技术部是采煤、掘进、地测专业技术管理的业务部室。

2、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三大规程,严格执行公司的相关技术决策和指令。测量准确,掌握正常的采掘关系、开采程序,对矿井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技术、工程质量负技术责任。

3、参与矿井采掘接续、计划、工程设计的制定与实施。

4、负责按作业规程对现场检查,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

5、负责提供矿井井田范围内的地质、水文情况、储量情况,保证矿井合理有序、安全开采。

6、负责对各类报表、图纸的审查和上报。

7、督促检查巷道预透和水害预报通知单的预报和发放工作。

8、负责组织编制审定矿井采掘计划,灾害预防处理计划,应急预案和煤矿的各项制度、安全技术措施,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并检查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的贯彻执行情况。

9、参加公司每旬一次的安全质量大检查,把好生产技术和“一通三防”关。

10、在矿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召开生产技术例会,研究讨论生产技术管理的有关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付诸实施。

试析井下采矿生产的技术 篇8

[关键词]井下采矿;技术及方法;发展

[中图分类号]TD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240-01

目前国内外井下采矿生产的技术与方法发展,主要表现为衡量各种采矿方法的比重、发展高效率、高回采率的机械化发展方向,有效提高了井下采矿的工作效率。

1.井下采矿生产的技术与方法

1.1充填采矿法

在我国,先后采用了干式填充、分级尾砂胶结、全尾砂胶结、碎石水泥浆胶结等技术。最近我国已试验成功一批具备先进技术水平的充填采矿技术,其中最具代表的为:高浓度全尾砂自流输送及泵压输送充填新工艺、膏体泵送充填工艺与技术粗粒级水砂充填新工艺、高水全尾砂速凝固化胶结充填新工艺等。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就已经出现了高水固结重填技术,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该项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在材料的稳定性与价格方面仍存在较大争议,限制了该技术更好更陕的发展。近年来,填充技术已转向高尾砂高浓度的发展方向,主要为了减少胶结材料的用量,可降f氐井下采矿的生产成本,改善井下环境,避免对矿山生产及环境造成破坏与污染。充填采矿法的发展趋势为机械化与大型设备化,主要应用在支护、落矿、出矿等几方面。胶结填充技术由最初的分级尾砂胶结充填,过渡到全尾砂高浓度胶结充填、不脱水且不浓缩的全尾砂胶结充填。在回采技术上,从提高分层高度到大孔落矿,改进了采场的结构参数,实现机械化开采方法。另外充填系统也实现了计算机控制的半自动化与全自动化。

1.2深部开采

近年来,我国已经有一批井下采矿技术开始深部开采,也就是说垂直开采深度达到了1000米以上。但是由于我国当前深部开采的技术水平仍比较低,经验落后。因此我国已将此项技术列入科技攻关的研究项目中,分别在几座井下采矿实际生产中,开展多项目联合攻关。

深井采矿技术尚无明确或统一的概念。一般在矿床埋藏较深的位置,可能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一般采矿中不会遇到的生产问题与技术难题,也就是深井采矿技术与方法。目前我国开采深度超过1000米的矿山即为深井采矿。应该注意的是,深井开采的矿震、井爆及冲击地压等灾害都是深部开采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另外,地质构造、采矿方法、采场布置、采场支护、降温及通风、钢绳提升、无绳提升、超深竖井采掘、安全技术等都是深井采矿的关键问题。另外,有关深井开采的矿震、岩爆、冲击地压、预报和防治技术、采掘技术、深部井下通风、降温技术等都会对正逐步深入矿山开采的技术理论与实践等获得迅速发展。随着深山开采的发展,井下采矿技术中的挖掘及机械设备性能有所提高,开采深矿床的矿山也会越来越多,成为今后井下采矿的发展方向。

1.3支护与起爆系统

在井下开采中,应实行从上至下、由远至近的有计划开采,这也能有效保障井下采矿生产的安全作业。过去我国井下支护大多选用木支架,时常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当前锚杆桁架成为了全新顶板支护新工艺。它主要选用高强度的钢杆及两个涨壳式锚杆与拧紧配制。这种支护技术已经在井下底车场、采场及各种硐室中得以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而在煤矿及金属矿的宽巷道、斜坡道的顶板支护中,国外已经大量应用,我国也正在研究投入使用。另外,井下采矿生产还可利用电子管的起爆系统,也应考虑到电子管的自身安全性,主要考虑发火延时电路。根据点燃管中引火头的安全技术性来说,传统的延期雷管单凭简单的电阻丝通电来点燃引火头,而这种方式也主要依赖电容、电阻、晶体管及传统元件,关键还有控制这些元件的可编程电子芯片。根据电子管起爆系统中的“本质安全”原则,如果传统电阻丝的点火安全度为1,那么电子点火芯片的安全度则为105,这种方式已被井下采矿生产技术与方法中得以广泛应用。可见,全新的支护材料与起爆系统的应用,能有效避免井下采矿生产的安全事故发生,进而提高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

2.井下采矿生产的未来发展趋势

2.1采矿设备自动化、大型化

自动化、大型化、高效化是当前井下采矿生产设备的发展方向,研究出高效率的大孔穿爆设备、井巷钻进机械、中深孔全液压凿岩机具,再加上铲运机主体的装备、振动出矿、连续采矿及相应的辅助器械等设备。要求设备尽量满足高效化、无轨化、半自动化及自动化要求。采矿激光测位设备可实现计算机控制的凿岩台车,并自动清洁车厢中的粘结物,实现连续化装载与自卸式运输车等,并实现微机控制的铲运机发展方向。大型井下采矿应采用全盘高效率、机械化的大型设备,并实现自动化与遥控化。

2.2采矿的可持续发展化

在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对可持续发展环境战略十分重视,尤其对矿山的开采环境等实行综合治理方式,对井下排出的废气、废水、废渣、噪音、粉尘等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一些低品位的矿山中,由于环保的治理费用支出较高,且不能建设或投产,尤其治理固体废料,对废弃的石场、尾矿坝等都是选用覆盖的方法,再在上方栽种植物,实行复垦、绿化。当前国外还注重无废料矿山与洁净矿山的建立,如我国苏州吴县铜矿、南京栖霞山锌相矿业等都遵循无废料矿山的原则。同时选用尾砂充填工艺实行矿床回采或者空区处理等,实现废物利用,并达到治理环境的目标,这就是井下采矿实现控制环境污染问题的总体趋势。

2.3采矿的现代化与智能化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已进入“智能化”、“数字化”的技术发展方向,有关矿井信息、井下定位与通讯、自动化技术等也得以广泛应用与发展。目前,无人作业、遥控采矿等技术已经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等发达国家开始应用。且美国已成功研发出在一定范围内的采矿调度系统,主要应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调度优化技术、无线数据通讯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实现计算机实时控制及管理的露天矿生产系统,核心为应用全球卫星定位(GPS)系统,目前已经在工业中得以广泛饮用,井下采矿也基本可实现无人采矿。如加拿大国际镍公司,已通过利用地下定位及导航、地下通讯、快速处理信息与监控系统等,已经实现井下铲运机、汽车、凿岩台车无人驾驶等技术,而作业工人仅需在地面遥控即可,能保障井下采矿作业的顺利进行,最终实现地下开采设备及整个井下开采的遥控操作。

参考文献

[1]秦豫辉、田朝晖.我国地下矿山开采技术综述及展望[J1.采矿技术.2008(2)

生产技术员的工作职责 篇9

一、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定位

通过对精细化工企业、高校精细化工专业招生数、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充分调研, 依据精细化工生产操作、产品开发、技术与生产管理的典型工作岗位及相对应的工作过程,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掌握精细化工生产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以及具有参与产品开发、车间工艺设计、生产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操作规程编制的能力, 面向精细化工领域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要满足学生在以上岗位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职业素质要求。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要面向地方, 服务地方经济, 只有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 深入分析社会实际需求、行业实际需求及学生实际需求的相关信息, 才能构建出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与毕业生从事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因此, 基于工作过程的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遵循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原则、工学结合与岗证结合的原则、体现产学结合的原则。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1122”课程体系模式的构建

(一) 专业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

依托行业工作过程, 校企合作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我院在构建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时, 对精细化工行业、长三角地区的近四十家精细化工企业进行了实地的调研, 通过分析、归纳毕业生职业成长过程, 并召开企业、行业协会专家研讨会, 确定了本专业4个典型工作岗位, 9个典型工作任务。依据对典型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过程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的分解, 经过企业实践专家、教育专家的头脑风暴, 将典型工作领域转换为工艺图纸的识读与绘制、化工物料输送、传热操作与控制、精细化工产品分离与精制、化工仪表与集散控制、精细化工反应设备选择与操作、化工产品分析与检测、精细化工产品合成与开发、精细化工生产工艺组织等9个学习领域课程。

(二) 构建“1122”模式的课程体系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的难易程度对学习领域课程进行序化设计, 在企业专家、教育专家、专业教师共同努力下, 构建了突出实践、注重“工学交替”的“1122”模式的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突出“1”条主线将能力培养按照参加职业行动领域的难易贯穿于专业课程体系的始终, 按照基本技能训练、应用技术训练、拓展技术训练的主线进行构建, 能力的培养体现从简单到复杂, 从基本技能到应用技术, 再到拓展技术的训练过程符合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

强调“1”个基础即强调精细化工生产基本操作技能训练, 基本操作技能是学生胜任初岗工作的基础, 也是职业成长的起点。通过对精细化工生产操作、化工生产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工艺图纸的识读与绘制、流体输送操作、传热操作与控制、化工仪表与集散控制等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 让学生掌握从事精细化工生产操作的基本技能, 深刻领悟精细化工生产特点和“安全、健康、环境、质量” (SHEQ) 的企业管理要求、理解“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5S) 管理理念, 进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 认真规范的工作态度。

深化“2”个应用即深化精细化工产品开发与工艺组织的能力, 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职业成长的需要。通过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与开发、精细化工生产工艺组织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 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自我学习、创新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2”个拓展即注重化工生产组织与管理和精细化工生产车间工艺设计两个专业拓展能力的培养, 技术拓展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通过安排工作计划、进行成本核算、物料和能量衡算、进行车间工艺设计, 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素养和工程观点, 为学生今后的自我发展奠定基础。

(三) 主干课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安排

在学习领域课程的安排上, 第一学年学生在校内学习基础理论;第二、三学年, 学生以工学交替形式学习专业课程;最后通过顶岗实习, 在真实的生产企业环境中进一步提升岗位操作技能, 并通过“岗证结合”, 在岗位上考取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岗位的完全统一。

在学习领域的课程中还精心设计了若干个综合项目来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第一学期安排项目1:精细化工生产职场体验, 使学生初步了解将来从事的专业技术领域, 从而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第二、三学期安排项目2:典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分析, 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五学期进行项目3: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与车间工艺设计, 通过新产品的开发与车间设计,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1个基础、2个技术应用模块和2个技术拓展领域的学习、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以及要求逐步递进的三个工作项目的完成, 从而确保学生学习内容与企业需求的一致。

总之, 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 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锻炼了教师队伍, 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 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探索、创新, 期待取得更大的成效。

摘要:本文结合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办学特色, 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构建过程。

关键词:工作过程,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2]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J].职教论坛, 2004 (2) .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4) .

生产技术部工作职责 篇10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规定和指示。

2、参与编制公司生产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3、根据公司的总体安排,负责本部年、月度生产计划的编制。

4、负责生产体系工艺运行管理,组织协调解决生产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5、对生产工艺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对工艺考核情况分析总结上报。

6、对生产工艺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落实整改。

7、与销售部门协作收集相关产品质量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提高产品质量,满足用户需求。

8、负责制定生产停车检修方案,审核技术改造项目,并对停车检修工作实施情况、技术改造进展情况进行检查、总结。

9、负责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工艺技术管理档案,参与公司内部技术交流。

10、根据公司的安排,编制技术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11、负责对外技术交流,收集有关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技术信息供领导参考决策。

生产技术部工作职责 篇11

2、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和安全生产目标值,安全生产目标值包括千人重伤率、千人死亡率、尘毒合格率、噪声合格率等。

3、了解现场安全情景,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不安全问题,有权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4、督促有关部门制定和贯彻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检查各级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对安全技术规程的熟悉情景。

5、参与审查和汇总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监督检查安全技术措施经费的使用和安全措施项目完成情景。

6、参加审查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设计、工程验收和试运转工作,发现不贴合安全规定的问题有权要求解决,有权提请安全监察机构和主管部门制止其施工和生产。

7、组织安全生产竞赛,总结、推广安全生产经验,树立安全生产典型。

8、组织三级安全教育和职工安全教育,配合安全监察机构进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工作。

9、制定年、季、月安全工作计划,并负责贯彻实施。

10、负责伤亡事故统计、分析,参加事故调查,对造成伤亡事故的职责者提来源理意见。

11、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女职工的劳动保护工作,对防护用品的质量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12、组织开展科学研究,总结、推广安全生产科研成果和先进经验。

生产技术员的工作职责 篇12

关键词:不均衡生产,综放工作面,注氮防火

1 自然发火原因分析

华亭煤业集团净石沟煤矿21423工作面回采4-2煤层,该煤层属大倾角易燃特厚煤层,其倾角为25°~30°,厚度10 m,煤质属低灰、低硫、高挥发分长焰煤,挥发分高达36.24%,煤尘具有强爆炸性,采用综采放顶煤开采。工作面斜长90 m,走向长780 m,采用U型通风,风量500 m3/min。净石沟煤矿生产能力过剩,为了严格按国家核定的生产能力生产,工作面采取不均衡生产,每个月完成生产任务后放假5~7 d,节假日期间放假7~15 d。工作面不均衡生产使采空区极易自然发火,其原因有:

1)开采煤层为长焰煤,是全国最易自然发火的煤层,其最短自然发火期仅20 d左右。

2)采空区浮煤呈立体赋存,位置较高,不论是洒阻化剂,还是灌黄泥浆,均顺底板流走,不易包裹浮煤。

3)工作面不均衡间歇生产,当工作面停产时,采空区内浮煤及支架上方的煤层松动圈易达到其最短自然发火期而出现氧化自燃。

4)工作面进回风巷沿特厚煤层底板掘进,使巷道顶部的煤层厚度达到7 m,巷道顶部的松动圈或冒顶区极易漏风氧化自燃。

5)工作面撤架时采空区氧化带、冷却带上部和支架上部煤层均易自然发火[1]。

2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指标

2.1 预测预报指标的确定

不均衡生产时工作面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指标与均衡生产时的预测预报指标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均衡生产时,采空区浮煤氧化后,由于工作面在不断地向前推进,一方面,采空区岩石垮落使浮煤的聚热环境有所改变,另一方面,随着工作面推进,采空区正在氧化的浮煤不断地运移到采空区窒息带,使采空区浮煤的氧化终止。而如果工作面不推进,则采空区浮煤的氧化聚热条件相对稳定,随着浮煤氧化聚热量的增多,浮煤的温度不断增高,易使其达到最短自然发火期而氧化自燃。因此,当工作面不推进或推进速度极慢时,采空区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φ(CO)应低于正常推进的φ(CO)指标。根据对21423工作面不均衡生产工作面自然发火指标的考察,制订出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早期预测预报指标。

1)工作面正常推进时

当工作面上隅角或支架上部出现CO,其体积分数φ(CO)向上递增,达到6.0×10-5时;φ(CO)波动和变化,达到8.0×10-5时;工作面采空区内出现C2H4时。

2)工作面不推进或推进速度小于30 m/月时

当工作面上隅角或支架上部出现CO,其体积分数φ(CO)向上递增,达到3.0×10-5时;φ(CO)波动和变化,达到4.0×10-5时;工作面采空区内出现C2H4时。

工作面不推进或推进速度小于30 m/月时,其自然发火的CO气体预测预报指标比正常推进时要低50%。

2.2 预测预报实例

1)2011年3月1日至4月1日,21423综放工作面仅推进23 m,上隅角φ(CO)为5.0×10-5,未达到制订的自然发火早期预测预报指标6.0×10-5,因此未采取加强的防火措施。但是,随后CO气体逐渐增多,φ(CO)最高达到了1.5×10-4(见图1),说明以前制订正常推进时的自然发火早期预测预报指标不适应不均衡生产时的指标。如果工作面在上隅角φ(CO)为3.0×10-5时就采取加强的防火措施,φ(CO)就不会升高到1.5×10-4,采空区浮煤就不会剧烈氧化。

2)2012年3月6日,工作面上隅角出现CO气体,φ(CO)为3.0×10-5,当时工作面推进度较慢,达到了矿井制订的工作面慢推进度自然发火预报指标,当即对工作面采空区埋管加强了注氮,连续注氮48 h,使上隅角φ(CO)降到了0.5×10-5(见图2)。

3 不均衡生产工作面防火技术

为了适应工作面不均衡生产的防火要求,矿井采取了如下的防火措施:放假时间少于7 d时,工作面不封闭,采取采空区强化注氮措施为主的综合防火方法;当放假时间超过7 d后,采取临时封闭工作面注氮防火措施。

3.1停产期间采空区开放注氮为主的综合防火技术

工作面第1次停产6 d,采用了采空区开放式注氮为主的综合防火技术。

3.1.1 开放式注氮方法

1)减风。

停产时工作面风量由500 m3/min 减为300 m3/min,以工作面有害气体不超限的最小风量为放假时工作面的风量。生产后,再恢复到原来的风量。

2)采空区上下端头堵漏。

在工作面上、下隅角用丝袋装上碎煤,垒丝袋密闭墙,减少采空区的漏风。如果停产时,上隅角φ(CO)超过了8.0×10-5,在垒好的丝袋密闭墙上再喷罗克休材料,进一步减少采空区的漏风。

3)加强气体和温度的监测。

工作面每隔3架支架用电煤钻在架间打1个小钻孔,钻孔直径13 mm,钻孔终孔高度高于煤层底板3~5 m,钻孔中插入束管单管。瓦斯检查员每班除坚持以前的常规气体和温度的监测外,还必须用红外测温仪和CO便携仪检测支架架间的温度和束管中CO气体浓度。对回风巷的高冒区和松动圈必须每天注水1次,如发现有高温,必须采取注凝胶或白泥的措施降温[2]。

4)采空区埋管注氮气。

在采空区进风侧下隅角以里埋管连续注氮气,注氮流量为800 m3/min,氮气纯度98%以上,放假期间连续注氮气。

5)加强对采空区气体的监测。

在上隅角以里30 m处埋入钢管,钢管内穿入束管,通过束管测试采空区内气体。

3.1.2 开放式注氮效果

对工作面停产后采取的开放式注氮综合防治方法的防火效果进行了考察,其结果如下:

1)大幅缩小采空区氧化带范围。

根据对试验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三带的考察,采空区在50 m以里进入窒息带,煤层的最短发火期为25 d,工作面的月推进度为60 m,注氮后能将采空区30 m以里变为窒息带。工作面停产时,采空区20~30 m处的浮煤在采空区内已经氧化15 d,受工作面支承压力的影响,这些浮煤在进入采空区前已经氧化了10 d左右(特别是进、回风巷顶部浮煤),因此在放假期间,工作面不推进,采空区20~30 m处的浮煤很可能达到其25 d的最短自然发火期。为此,在放假期间强化了采空区注氮,将注氮流量由600 m3/h增加到800 m3/h,进一步缩小采空区氧化带的范围,确保了放假期间采空区浮煤不自然发火。放假期间采空区氧浓度变化见图3,可以看出,停产期间通过注氮使采空区21 m处就进入了窒息带。正是由于放假期间的采空区强化注氮,将采空区氧化带范围大幅缩小,才保证了工作面间歇生产防火的成功。

2)工作面CO浓度在可控范围。

通过实施以上防火措施,工作面上隅角φ(CO)最高为1.0×10-4,仅比正常回采时增加了4.0×10-5,有效地防止了工作面在放假停产期间的自然发火。2011年8月26日至31日放假期间工作面上隅角CO浓度变化情况见图4,可以看出,上隅角φ(CO)最高为1.0×10-4,表明采空区浮煤虽然有所氧化发热,但还是在可控制的范围内,9月1号工作面开始推进后,上隅角φ(CO)立即呈下降的趋势,表明工作面放假时间在7 d之内时,采取工作面开放式注氮为主的综合防火技术是有效的[3]。

3.2 停产期间临时封闭注氮

工作面停产期间采用开放式注氮,虽然有效地防止了工作面的自然发火,但为了防火,整个通风队没有放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工作面φ(CO)还有所上升,为此,当工作面停产时间超过7 d时,矿井采用了临时封闭注氮防火措施。

3.2.1 临时封闭注氮方法

在工作面进回风巷分别掏槽构筑2道板闭,并对板闭进行沫面和喷浆处理,在板闭上设置水柱计和取气管,通过采空区进风侧埋管连续向密闭内注氮降氧防火。以800 m3/min注氮流量连续注氮 2 d,密闭内的φ(O2)降低到7%以下,整个封闭区间已经被隋化,工作面不会自然发火。然后,将注氮流量减少一半,以维持量进行注氮,始终将封闭区内的φ(O2)控制在5%以下。

3.2.2 临时封闭注氮防火效果

1)迅速降低封闭区内氧浓度。

工作面临时封闭后,仅用2 d多时间,就将采空区内φ(O2)降至7%以下,采空区浮煤再也不会氧化自然发火。

2)将封闭区内φ(CO)降为0。

工作面在封闭前,上隅角φ(CO)为2.5×10-5,封闭后φ(CO)降为0,工作面打开密闭恢复生产后,上隅角φ(CO)始终保持在3.0×10-5以下,比放假期间开放式注氮防火低了一半左右(见图5)。

3)工作面恢复快。

工作面放假结束后,仅用3 h时间,就将工作面有害气体排完,使工作面恢复了生产。

4)节省劳动力。

在临时封闭注氮期间,整个通风队全部放假,只留几人进行值班、观察和取样,做到了轻松防火。

4 结语

1)针对工作面不均衡生产的自然发火特点,提出了工作面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指标:工作面不推进或推进速度小于30 m/月时,其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φ(CO)指标要比正常推进时低50%。

2)工作面不均衡生产时,放假7 d以下工作面采用开放式注氮为主,以减风、工作面上下隅角堵漏和支架上方打小钻孔测气体温度为辅的综合防火技术;放假7 d以上,采用临时封闭注氮防火技术。

参考文献

[1]韩云龙.厚煤层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防灭火技术的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2,29(4):33-34.

[2]文虎,陈安明,邱春亮.济二矿4301综放面沿空顺槽自然火灾治理[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4,31(6):57-58.

上一篇:乡下人家磨课案例下一篇:乡镇行政管理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