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2024-07-21

生产技术管理工作(通用12篇)

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篇1

1 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

1.1 技术管理贯穿整个煤矿安全生产过程

就煤矿生产技术管理而言, 其技术管理贯穿整个煤矿安全生产过程, 我们通过运用各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来实现整个煤矿的安全生产。由于煤矿的生产技术是支持整个煤矿生产工程的基础, 技术管理保证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安全, 保证生产正常、有序开展, 故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技术管理贯穿整个煤矿安全生产的过程, 那么技术管理在矿井开拓和开采设计这方面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就矿井的开拓和开采设计而言, 主要是对巷道布置、采区划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选择等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安排实施, 而设计又与煤矿地质勘测密不可分, 地质勘测的精确、全面与否, 直接关系到煤矿生产的安全与否, 所以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2 技术管理是消除隐患的有效途径

煤矿企业如何做到安全生产, 科学合理的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 其有效的技术管理也是消除煤矿生产中事故隐患的有力措施。在整个煤矿生产的过程中, 由于水害、火灾、瓦斯爆炸、煤尘事故、顶板事故等事故灾害一直威胁着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 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管理, 或者技术管理不够到位、管理力度不够大, 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 对事故隐患的排除不够及时, 那么很可能由一些危害性质小的隐患发展成重大危害事故, 从而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和工作人员的伤亡。因此, 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 是安全生产的前提, 也是消除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2 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2.1 加强地质勘测管理

要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那么生产之前的地质勘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地质测量是指利用地质勘测设备, 对目标区域进行详细勘测, 通过勘测的方法完成目标区域地质数据的统计, 绘制出相关数据反映的平面图。地质测量不仅是地质学的系统分支, 也是煤矿施工进行前的必要步骤, 更是是矿床勘探的基本技术之一, 其目的是运用勘测设备对矿区的规律进行测量分析, 其规律主要表现在位置、矿产量及矿产前景, 是节省人力、物力的重要技术之一。而从煤矿工作的角度看, 煤矿工作是一项具有高危险性的工作, 因此这个行业对于相关安全的要求也很高, 要保证煤矿工作的安全, 应进行严密的地质测量工作。

因此, 要加强地质勘测的管理, 我们可以利用GIS系统来对煤矿事故进行遥感预测, 运用这个系统是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 也是事故发生时人员避难的良好措施。运用GIS系统可以实现多种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一是GIS具有图形处理的功能, 在其功能中, 会将所施工区域的立体地图如实反映出来, 给工作者展示出一个视觉可见的矿井结构, 系统会通过图中物质的属性和空间系数有效分析, 为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决策数据。二是系统的数据库, 强大的数据库包含有:地质灾害的预测、处理方法的数据库、法律数据库、事故案例数据库、各自救援数据库等等。这些颇为全面而又强大的数据库的建立, 能为预测以及救援措施提供有效的帮助。三是拥有远程预测功能, 它可避免数据库中数据僵化, 对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分析, 通过远程功能, 我们也可以咨询相关的地质专家, 通过他们的分析而使预测信息共享, 对进一步完善GIS系统有所裨益。四是系统的动态预测功能, 动态预测是指模拟矿井动态过程所产生的后果预测, 例如危险源动态预测、瓦斯灾害预测、热害预测等动态数据的分析, 在地质活动的动态基础上, 通过模拟出相关的技术环节, 实行动态模拟计算, 从分析数据上有效得出预防地质灾害的措施。五是系统的数据连接功能, 通过Visual Basic6.0调用Super Map Objects5.0开发平台提供的组件, 运用Super Mapobjects对象和其他VB对象的方法和属性完成将GIS与井下重大危险源及应急救援数据库连接;实现了井下重大危险源分布在地图上的显示功能, 并能动态模拟各区域相应灾害的避灾路线、影响范围及灾害处理措施, 引导人员及时逃生, 同时指导救援人员及时展开救援工作, 这为减少和预防煤矿灾害事故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并能进行有效的救援。

2.2 实现“一通三防”技术管理

一通三防技术管理是指, 构建完善的通风系统, 防治瓦斯、防治煤尘以及防灭火工作, 要做好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 首先就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管理体系不仅要健全, 相关的管理制度也应该尽可能地完善, 在安全生产技术的管理过程中, 要重点抓好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批关和隐患处理关。在通风技术的管理中, 通风系统的建立应该由专家评定, 要将通风设施进行合理利用, 做到合理供风、配风, 并且要对生产加强相关方面教育, 从基层人员做好通风系统的爱护和维护, 保证矿井的整个通风系统稳定可靠。在防治瓦斯爆炸的技术管理中, 不仅在地质勘测时要多运用信息技术来检测可能出现瓦斯爆炸的区域, 同时也要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进行定期的检测, 从最大力度上保证人员的安全。对于防灭火的技术管理, 应该加强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 安全意识的培训可以引用相关火灾案例、可以培训火灾事故相关的法律制度、运用事实和法律的结合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同时也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警惕性, 让火灾的发生机率得到有效扼制。再者应对火灾应急演练进行培训, 培训的内容要涉及火灾发生时人员逃生路径的选择、逃生中应对各种突发性的因素、以及逃生唯一出口被封时如何快速进入避难室等。

在通风技术管理中, 要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优化, 优化是为了提高井内工作人员的空气呼吸质量, 也是为了预防矿井内事故发生扩大的重要性措施, 其优化的原则应遵从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具体在每个矿井的操作中, 应对每个矿井的通风系统建立独立、健全的系统配置, 在通风系统的进风井口位置的选择上, 应选择在粉尘、毒害或高温气体分布较小的位置, 在进风和回风井和诸多联络巷中要砌立起永久性挡风墙, 并且针对各个采区的不同, 要在各个采区建立起回风道, 回风道应在每个采区都有单独、完整的设立。在矿井的通风机运用上要合理, 在原有的抽出式通风中可以运用多种手段来对其进行优化, 也可以通过购置最新的通风机产品来达到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作用。

加强防灭火工作就是要加强火灾的应急预防性措施, 首先应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 应急预案的制定可以通过系统软件分析和人为分析结合的方式来执行, 运用GIS系统对地质情况危险源动态预测、瓦斯灾害预测、热害预测等动态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这些比较全面的测量分析, 可以及时发现导致火灾发生的各种因素, 并且能够针对于此制定出有效、合理的应急预案。再者, 应加强应急演练的工作, 如对人员的灭火器的操作进行培训, 培训灭火器的使用要领, 对于不同灭火器的性能和适应火种的情况加以强化培训等。另外, 应对火灾发生进行模拟演练, 演练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相关工作人员的协调、指挥能力, 使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有组织地在现场迅速撤离, 而对于各种突发性情况模拟要考虑充分, 通过演示详细全面的突发情况, 加强人员的应变能力, 使得最大程度上在火灾发生时保护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3 融入新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新的、有效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虽然仍处于研发阶段, 但是, 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在原有的煤矿生产技术中做调整, 比如改进采煤工艺、运用新的设备、新的材料, 通过这些方面的考虑来努力改善井下工作环境。在部分企业中, 由于采煤技术和设备都较为落后, 因此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也无从谈起, 其事故的发生率很高, 在20世纪末, 我国就对这些技术和设备落后的煤矿企业做出了大力整顿, 但是, 目前仍有这些企业的存在。所以, 要融入新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 就应该通过政府干预, 加大对技术和设备落后的煤矿企业的整顿, 通过采取强制性措施让企业运用更新、更合理安全的采煤设备和技术, 保证整个煤矿生产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瞿芳彬.浅谈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23:250.

[2]刘光智.浅议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J].科技与企业, 2012, 24:63.

[3]黄平, 李晋杰, 杨珊.中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A].North-eastern University (东北大学) , 2012:6.

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篇2

一、精细整地

一是深松耕翻。土壤深耕或深松使土质变松软,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是抗旱保墒的重要技术措施。耕翻可掩埋有机肥料、作物秸秆、杂草和病虫有机体,疏松耕层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和养分释放;提高土壤渗水蓄水和保肥供肥能力。连续多年旋耕的麦田,在15厘米以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影响根系下扎、降水和灌溉水的下渗,对小麦生长不利,应按照旋耕3年,耕翻或深松1年的循环方式耕作,破除犁底层。

二是耙耱镇压。耙耱可破碎土垡,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塌实耕层,上松下实,减少蒸发,抗旱保墒;在机耕或旋耕后都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耙地。近年来,种麦时旋耕面积较大,旋耕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如果不耙耱镇压以后再播种,会发生播种过深的现象,形成深播弱苗,严重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造成穗数不足;还会造成播种后很快失墒,影响次生根的喷发和下扎,冬季出现黄苗死苗情况。镇压有压实土壤、压碎土块、平整地面的作用,当耕层土壤过于疏松时,镇压可使耕层紧密,提高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根系及时喷发与伸长,下扎到深层土壤中,一般深层土壤水分含量较高较稳定,即使上层土壤干旱,根系也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到水分,提高麦苗的抗旱能力,麦苗整齐健壮。

二、选用良种

应根据气候条件、土壤肥力、产量水平和病虫害情况等,选用最适宜的良种,同时加强种子筛选和处理,提高种子质量。所选种子应具备以下特性。

一是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丰产性好,抗寒能力强的半冬性品种。以免出现冬前和春季发育过快,在冬季或早春遭受冻害的现象。

二是选用在高肥水条件下,丰产潜力大的耐肥水、抗倒伏、成熟期适中的大穗或多穗型半冬性小麦品种。

三是选用抗早衰、抗干热风等抗逆性强的品种,以躲避或减轻干热风的危害。

四是选用抗(耐)病性好的品种和种子休眠期长耐穗发芽的品种。

五是选用经过试验、示范,适应本县生产条件的品种;更换新品种,要防止选用不经过试验、示范的品种。

三、种子与土壤处理

一是种子处理。针对我县小麦纹枯病、地下害虫、全蚀病的发生情况,应采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各计各量进行混合拌种或种子包衣。药剂拌种配方:(1)防治全蚀病。用12.5%全蚀净悬浮剂20毫升+55%甲拌磷(或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25毫升,兑水1斤(500毫升),拌种子20-25斤,堆闷2-3小时,晾干后播种。(2)防治纹枯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用2.5%适乐时悬浮剂20毫升+3%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毫升+55%甲拌磷(或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25毫升,兑水1斤(500毫升),拌种子20-25斤,搅拌均匀,堆闷2-3小时后,晾干播种。

二是土壤处理。针对我县目前根腐病、全蚀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蔓延趋势,必需认真做好播前土壤处理。(1)对全蚀病点片发生地块。在播种前每亩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6斤,加细土40-60斤,充分掺匀,于整地前均匀撒入田间进行土壤处理;(2)对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50-300毫升,兑水2-3斤,拌细土20-30斤制成毒土,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翻入土中。

四、适期适量 足墒播种

一是适期播种。实践证明,小麦播种适期与气温关系密切,一般半冬性品种为14-16℃,弱春性品种为12-14℃。一般要求培育冬前壮苗,半冬性品种要保证从播种到越冬0℃以上的有效积温达550-650℃为宜。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我县小麦适宜播期:半冬性品种为10月8日一15日,弱春性品种为10月15日-23日。在适播期范围内,注意先播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后播生育期短的品种;先播发苗慢的瘦地,后播发苗快的高肥水麦田;先播土壤粘重的麦田,后播砂壤土质麦田。

二是适量播种。确定合理的播量可以获得适宜的基本苗数,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处理好群体与个体的矛盾,是协调小麦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关系的重要环节。一般适时播种的麦田亩基本苗控制在18万-22万。播种时,日均温低于16℃以后,每推迟一天播种,基本苗增加1万左右,但最多不宜超过35万。

三是足墒播种。足墒下种是实现苗全、苗匀、苗壮的基础。足墒可促种子发芽快、发芽齐;分蘖早、分蘖多;发根早、发根多,根系发达。在适宜墒情的条件下播种,能保证一次全苗,使种子根和次生根及时长出,并下扎到深层土壤中,提高抗旱能力。秋作物成熟后,及早收获腾茬,耙耱保墒;适宜出苗的土壤含水量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绝对含水量砂土18~20%,壤土20~22%,粘土22~24%。若播种前遇旱,土壤墒情不足时,应浇底墒水(提前造墒),并注意保好口墒,确保适期足墒播种。在适播期内,应掌握“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则。

五、科学浇水

一是适时浇好冬水。对秸秆还田、旋耕播种以及播后没有镇压、土壤暄松的麦田必须进行冬灌,以踏实土壤,促进小麦盘根和大蘖发育。冬灌一般在日平均气温为3℃左右时进行,我县应在12月20日前后,封冻前完成,浇后及时划锄松土。对于晚播弱苗和群体大、长势旺的麦田,一般不进行冬灌。

二是浇好孕穗水,预防晚霜冻害。二月底三月初,若遇田间土壤干旱,要及时浇好孕穗水,既可以促进小麦穗分化,多粒多穗,成大穗;又可以增加土壤热容量,预防减轻冻害发生。尤其是对于冬前、早春未镇压土壤暄松和墒情较差的麦田,一定要及早浇好孕穗水。春季晚霜冻害多发生在3月底至4月上中旬,茎叶部分无异常表现,受害部位多为穗部器官,形成“哑巴穗”,或出现白穗,抽出的穗只有穗轴,小穗全部发白枯死;出现半截穗,抽出的穗仅有部分结实,穗粒数大大减少。一旦发生冻害,应及时采取浇水施肥等补救措施,促其尽快恢复生长。

三是适时浇好灌浆水。在小麦抽穗期或灌浆初期遇旱及时浇水,之后一般不再浇水,尤其不能浇麦黄水。

六、病虫草害防治

龙眼生产管理技术 篇3

1.春季管理技术

1.1加强水分管理

提前做好果园雨季防积水的工作。花期如遇连续高温干旱,在早上10时前喷清水降温,以防“焗花”;如遇低温阴雨,则摇树防止“沤花”。

1.2喷施叶面肥

在花穗发育期和开花前后,喷施2~3次叶面肥,补充钙、钾、锌、硼、镁、磷、氮等营养元素。浓度勿超过0.5%,以免灼伤花穗。

1.3果园放蜂,提高坐果率

有条件的果园开花期尽可能放蜜蜂,每667平方米3群。放蜂期间禁止喷施杀虫药。

1.4保果

①根外追肥:根外追肥吸收快、效果好。应在谢花后喷施0.3%磷酸二氢钾加0.3%尿素,连喷2次,每隔5-7天喷1次。②龙眼药物保果:第二次生理落果期,喷2.4-D,浓度百万分之五,即50千克水加72%的2.4-D3毫升;在小果开始形成果肉时,可喷2.4-D加赤霉素,用量为50千克水加2.4-D25亳升、赤霉素1克。也可选用其他保果素,注意使用浓度,不可重复使用多种保果剂。③环割保果:壮旺的龙眼幼龄树,谢花后或第1次生理落果后环割保果。环割在2-3级主枝进行,不宜在主枝上环割。④施壯果肥:在谢花后至第1次生理落果期(幼果绿豆大)施用,施肥时根据树龄、树势、挂果量而定,弱树、挂果量多的树早施,挂果少的树迟施或少施,挂果50千克的树施复合肥1.5千克~2千克、氯化肥0.5千克,或施、用优质有机肥(麸肥、粪类肥)。

2.夏季管理技术

2.1疏果

龙眼的疏果在5月下旬至6月初果实有黄豆大小时开始,直至7月上旬。疏果方法:先剪去挂果稀疏的果穗和病虫穗,果穗过多的(80%~100%壮旺结果母枝都挂果时)按“去上留下,去外留内,去大留小”的原则,疏去10%~30%果穗。在1/4以上的末级新梢无挂果的树就不要除果穗。疏果穗后,对留下的果穗疏果,疏除果穗上的小穗,双连果,小果和畸形果。中等果穗每穗保留正常果40%~50%粒。

2.2病虫害防治

严密监测蝽蟓、蒂蛀虫、尺蠖等,及时防治。注意花期小果期霜疫霉病、炭疽病暴发。

3.秋季管理技术

3.1留秋梢

实践证明,采果后的第二次梢理想的结果母枝。龙眼品种秋梢要求在10月上、中旬抽出。

3.2施肥

3.2.1采果前后肥

龙眼在采果前10~15天施果前肥。初产树、青年树结果树株施尿素、复合肥各0.15千克~0.3千克,结果大树按100千克鲜果计(下同)施尿素、复合肥各1千克,液肥沟施或雨天撒施。

3.2.2秋梢肥

①催梢肥:龙眼于10月上旬施。结果大树株施尿素、复合肥各1千克。②壮梢肥:在秋梢叶片转色期,结果树株施复合肥、钾肥各1千克,液肥沟施或雨天撒施。③根外追肥:采果后第一、二次新梢叶片转色期用0.3%~0.4%悄素加0.2%~0.3%磷酸二氢钾喷施2~3次。

3.3修剪(采果后立即进行)

剪除短截结果枝、落花落果枝、枯枝、病虫枝、纤弱枝及过密衰退枝。

3.4及时防治病虫害

龙眼秋季病虫害较多,要根据气候和病虫害发生规律,适时合理用药,每隔7~10天喷1次,每梢喷药2~4次。药剂可选取用52.25%农地乐1000~15000倍液、485乐斯本1000倍液、敌杀死2000~3000倍液等。

4.冬季管理技术要点

4.1幼年树管理

4.1.1树盘覆盖

结合清园除草,用杂草或稻草覆盖树盘,覆盖厚度10~15厘米,宽度以大于树盘为宜。最后用少量泥土压住覆盖物。

4.1.2追施水肥

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淋2~3次水肥。水肥以腐熟粪水或沤熟的水加少量尿素为好,以促进冬梢抽生。12月中、下旬冬梢抽出后,淋1次复合肥水,每株用复合肥100~150克,冲适量腐熟粪淋施。

4.1.3深翻改土施肥

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上旬,在树冠外缘挖2个长100~150厘米、宽40厘米、深60厘米的对称环状沟。每株施鸡粪10千克~15千克或猪粪20千克~25千克或沤制腐熟垃圾肥50千克~100千克,混合钙镁磷肥1千克~2千克。施肥前先在沟底压施杂草,再撒施1千克~1.5千克石灰,然后回土混施肥料。

4.2结果树管理

4.2.1定梢促梢

结果母枝末次秋梢,龙眼应于10月上旬抽出,12月底前老熟。末次秋梢抽出后及时喷施叶面肥促使其枝梢老熟。展叶后每7天喷施1次1%复合肥水或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液。

4.2.2追施促花肥

于11月中旬施,早熟品种宜在10月台票下旬施下。施用量为每株钾肥0.8千克(以株产50千克果计),灌水淋施。对于树势较弱的树可配施少量氮服。

4.2.3控制冬梢

①松土断根。末次秒梢老熟后,在树盘每株撒施石灰1千克并全园松土,深度20厘米,以减少对水肥的吸收,达到控梢目的。②环割、环扎。对于壮旺的幼龄挂果树在末次梢老熟后用14号铁丝环扎1圈(1月份拆除)。对壮旺的龙眼结果树(石硖品种除外)用环割刀环割主枝。一般采用螺旋环割主枝1圈,深达木质部而不伤木质部。③药物控制冬梢。冬梢将萌动时,龙眼用40%乙烯利40-45毫升+15%多效唑250克对水100千克喷雾叶片,以叶片湿而不滴水为宜。

4.2.4深翻改土施重肥

秋梢老熟后,在树冠滴水线下对称两边挖肥坎(规格同上幼树)每株施腐熟猪粪25千克-30千克或鸡粪10千克-15千克或麸饼肥3千克-5千克,配用钙镁磷肥1千克-1.5千克,混合沤制好后,加入钾肥0.5千克-1千克施下,与表土混匀后盖土。

4.2.5适时灌水促花

对龙眼结果树应在1月中、下旬天旱无雨时树盘灌水保湿。

4.3冬季清园

(1)修剪:剪除枯枝、弱枝、病虫枝、荫蔽枝、交叉枝、过度下垂枝。

(2)清园:清园杂草并把杂草深埋。对落叶、枯枝、病虫枝清理烧毁。

(3)树干涂白:用1:5石灰水涂白树干,检查是否有天牛为害。对天牛虫洞可注入敌敌畏50倍药液毒杀。

木材生产技术管理探析 篇4

1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是推动我国森林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是推动我国林业管理规范化、法治化的重要基础, 是合理利用、发展、保护、恢复森林资源的基本保证, 是促进木材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的动力[1]。

我国林业实施森林限额采伐制度, 通过降低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控制森林资源的过度采伐, 正在逐步实现依法治林, 对于保护我国森林资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可以不断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 扩大森林面积, 积极发挥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不断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是保障我国森林资源科学发展的基础, 是我国森林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保护工程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 遏制森林资源的恶化, 保护森林资源多样性, 通过调整木材生产经营方向, 以发展、培育和保护林业资源为重要措施, 不断改善和维护生态环境。因此,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是森林保护工程的基础, 如果没有森林限额采伐制度, 我国的森林保护工程不能很好地顺利实施。

2 木材生产技术设计

2.1 增加原木生产比重

对森林资源的木材生产技术, 要根据伐区内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生产方式, 不断增加原木生产比重。原木生产技术具有工程量较少、生产成本低、技术操作方便等优势, 另外原木生产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持水土, 减轻对保留木的损坏, 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2.2 综合利用木材生产方式

伐区木材的集材要充分利用畜、机、人等综合方法, 采伐过程综合利用木材生产方式, 这样可以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方便生产, 提高木材生产效率, 提升木材生产技术管理水平, 在高效完成木材采伐生产的基础上, 又可以合理地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

2.3 合理选择采伐方式

科学合理的采伐方式对于我国森林资源的采伐、生产和管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的森林伐区要全面调查森林资源状况, 根据林木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选择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采伐方式, 根据林地条件和木材分布, 合理规划林木低强度大面积的采伐生产设计, 在扩大择伐森林面积的基础上, 不断降低采伐难度, 不断提高木材生产技术, 降低采伐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做好木材采伐生产的充分准备, 降低木材采伐生产事故, 提高木材生产技术管理能力。

3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对木材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影响

3.1 提高科学采伐意识

在我国林业实施森林限额采伐制度, 可以提高科学采伐意识, 杜绝滥砍乱伐的现象。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明确规定森林采伐许可证只有当年有效, 严谨超过使用年限和跨年度发放森林采伐许可证, 森林采伐许可证按照我国林业统一的样式印制。通过实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规范了木材生产技术管理, 杜绝了乱采、越界采伐、无证采伐等现象。

3.2 规范木材生产时间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明确规定了我国的木材生产时间, 规范了森林采伐时间, 按照我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统一规定, 使木材生产计划的执行期, 森林采伐总量、森林限额采伐指标和森林采伐的年度计划相一致[2]。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强制的将森林资源的季节性采伐生产管理均匀地分摊到各个月, 严谨不同年度之间的森林采伐量串用, 推动我国木材生产技术管理的规范化。

3.3 提高木材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实施, 推动了我国林业配置了相关的公安机构、林政机构监督机构, 我国森林管理的专业队伍不断扩大, 推动木材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林区的采伐管理逐渐规范化, 木材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森林资源监控工作不断科学化, 推动我国林业大力发展。

4 贯彻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规范木材生产技术管理

4.1 加强森林采伐生产安全教育

近年来, 我国的森林资源严重枯竭, 森林产业和生态环境体系形势严峻, 林业质量降低, 人们对于森林资源采伐生产的正确认识关系着我国现代化林业的发展, 因此要不断加强森林采伐生产安全教育, 不断提高人们的森林采伐生产思想认识, 号召人们积极地参与到林业发展建设中, 科学利用和合理经营森林资源, 认真贯彻森林限额采伐制度, 提高森林资源采伐生产技术, 降低森林资源的消耗, 提高资源利用率, 逐渐改善林业结构, 提高木材生产管理水平。

4.2 确保林业工作人员持证上岗

结合森林采伐限额制度, 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培训班等方式, 鼓励木材生产检验人员、支杆工、集材工、油锯工、采运人员、现场员、工队长等伐区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职业培训[3], 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并且通过举办国家林业专业管理培训班, 推动更多的林业工作人员获得国家林业资格证, 不断提高木材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做到技术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 推动我国林业规范化、安全化、科学化发展。

4.3 充分做好木材生产调查工作

根据我国森林资源伐区的实际情况, 积极做好木材生产调查工作, 积极规划设计森林伐区场地, 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实地研究, 反复探查采伐现场, 确定木材采伐生产方案后上报主管部门。每年秋冬季的木材采伐生产管理计划要尽量在当年的7月份之前完成, 在保障顺利完成春、夏采伐生产工作的基础上, 充分做好秋、东季节的木材采伐生产工作准备, 确保秋冬季节的林业工作顺利进行。

4.4 控制森林采伐生产力度

在我国的森林资源采伐生产工作中, 要严格遵循均匀生产, 严谨局部林区超强度采伐生产, 有效控制森林采伐生产力度。在采伐森林资源之前, 要全面掌握森林伐区的实际情况, 做好伐区的检查工作, 组织相关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采伐方案, 控制森林采伐生产力度, 严格均匀采伐, 纵向采伐到底, 横向采伐到边, 规划好采伐区的集材道路, 禁止在采伐生产条件好和木材质量好的地方过度采伐, 要严格执行森林采伐生产计划。

5结束语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对于我国的林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贯彻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 推动木材生产技术管理规范化、安全化、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云林.我国伐区木材生产技术与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01) .

[2]王芳.低碳木材生产物流优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11 (04) .

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篇5

所谓“安全生产”,就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下YJBYS小编为大家收集了2篇2016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6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总结一

为了更好的落实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集团公司《关于认真开展“安全基础年”活动的通知》,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体现“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宗旨, 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工

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各项条款并大力宣传《决定》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按照《决定》和《关于认真开展“安全基础年”活动的通知》要求进行了全年工作安排。

(一)、明确安全目标 落实安全责任

我公司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工作摆到各项工作的首位。每年,我公司把安委会安排为第一个会议,最先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我公司按照集团公司提出的:“四个杜绝、三个不超、一个确保”的要求,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明确了我公司全年死亡事故为零;全年重伤不超过2起以上事故为零;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为零;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事故为零;交通特大事故为零和特大、重大污染事故为零,“六个

为零”的安全工作奋斗目标。随后,对内我公司召开了安全生产责任书签字大会,与公司内各分公司、车间、队、项目部、机关科室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与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干部签订了安全风险抵押合同书,制定了《公司各单位、项目部副科以上领导实施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的管理规定》,使每位管理者和员工的经济利益与本单位和个人的安全责任直接挂钩。对外我公司同乌石化总厂、股份公司签订的甲乙双方工程施工及安全生产服务合同以来,我们体会到,签订合同很有必要,这是约束我们甲乙双方的一份法律文书,也是对甲乙双方负责任的一份契约。通过这几年的运转,我们甲乙双方都在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合同强化了风险管理的责任和利益,规范了甲乙双方的行为,细化了QOHSE体系标准,为我们在炼化企业施工安全提供了保证。同时全年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委会,对本季度的安全生产情况和对下一季度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安

排,及时发现安全工作的薄弱点,采取措施完善工作,确保目标和责任制的落实实现。

(二)、做好基础工作 夯实管理基础

一是构建管理平台,实现安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我公司在xx年通过QOHSE体系认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体系运行工作的管理、检查、考核和持续改进。在认证办公室的指导下认真开展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识别及体系文件的完善工作,并按计划开展内部审核。对内审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整改,严格按期限完成,公司组织跟踪验证。在健康、安全、环境隐患评估时,采取了自下而上的方式,通过基层分公司、车间、队、项目部、公司二级评审组审核,形成了我公司重大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评价报告。

二是健全管理制度,使各项安全生产活动有章可循。我公司全面修订完善了各级、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建立健全

了各项管理方案及作业指导书。此外,还健全了公司领导与基层分公司、车间、队、项目部定点联系制度,要求公司领导干部定期参加基层班组安全活动,通过这一方式推动基层班组安全活动的深化。公司通过安全例会,现场抽查等方式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指导,并每月进行奖评考核,1~10月对各类违章和违反规定的行为考核了13320元,对安全管理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单位和个人奖励1600元。

春季奶牛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篇6

1.保温。入春后气温还比较寒冷,应将奶牛赶入圈舍内过夜,以防冻伤乳头或使奶牛的体能消耗过多。牛舍的温度应保持在8~20℃。对怀孕母牛、泌乳高产牛居住的牛舍要适当加温,新生犊牛居住的牛舍温度要保持在35~38℃。

2.防湿。奶牛全部进入圈舍后,要注意保持牛舍内通风良好,牛舍湿度不要过大,其相对湿度不宜超过60%。湿度过大,会对奶牛产生强烈的刺激,既会影响奶牛生产,又会使奶牛患一些由真菌引起的病症。在控制好牛舍内温度与湿度的同时,还要注意牛舍周围环境的卫生情况。在奶牛的睡床上要经常铺一些干草,使其夜晚睡得舒适。

3.保证饲料多样化。入春以后,应立即调整饲料的配比,保持饲料多样化。在日粮供给方面:蛋白质饲料不变,要适当减少能量饲料的比重。在粗饲料方面:要保证青贮、块根和酒糟等饲料的供给。

4.适量补饲。春季,奶牛的饲料成分比较单一,因此需要在日粮中按配方加入适量的钙和磷。给奶牛补充盐时,尽量不要将盐加入饲料中,可以购置盐砖或设置盐槽让奶牛自由舔食,以防奶牛由于吃盐过多而引发其他不良病症。在日粮中加喂15%的胡萝卜,可使泌乳牛多产奶25%。

5.饲喂温水。冷冻饲料和冷水容易刺激奶牛的肠胃,引发浑身透凉,打冷战,甚至导致感冒发烧、消化不良,妊娠的母牛还容易引发流产,同时还会使其乳腺收缩抑制泌乳,影响产奶量。此外,饲喂冷冻料和冷水要消耗奶牛的许多热能,也浪费饲料。应让奶牛饮用温水和用温水给其调配精料,并及时清除槽内剩余的水和料。挤奶时也应用温水擦洗乳房和乳头。

6.增加人工光照的时间。由于春季牛舍见光少,采取人工补照非常必要,因为光照可以促进奶牛血液循环,增加产奶量。

7.坚持刷拭牛体。刷拭牛体可以保持牛体清洁卫生,促进皮肤血液循环,调节体温,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增加产奶量;促进人畜亲和,便于管理。要每天早晚两次刷拭,每次3~5分钟,要周密刷拭全身部位。

8.驱虫。春季奶牛体易受疥螨和牛虱等寄生虫的侵害,同时奶牛吃了一夏秋的青饲料,也容易滋生各类肠道寄生虫。因此,应及时驱除寄生虫。

9.免疫。入春后,要为牛群接种口蹄疫疫苗及其他预防奶牛传染病的疫苗,要求免疫率达到100%。

10.消毒。每天早晚打扫完牛舍卫生后,必须用石灰水喷洒牛舍及过道,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同时每周还要用石灰水对牛场全面消毒一次,同时用10%~20%的漂白粉液对牛栏、饲槽及用具刷洗消毒一次。

论林业生产技术及管理措施 篇7

1.1 播种技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造林最难的地方是选择种子和播种, 为了确保种子播种发芽之后都能长势良好, 需要掌握先进的选择种子、处理种子和保存种子技术以及播种技术。

1.2 种子的保存

选种人员通过丰富的选种知识和经验采集好种子之后, 将种子分别进行脱粒、净化、精选并进行储藏, 如果是购买的种子则可以直接将其储藏。

1.3 种子的播种

随着时代的发展, 育苗技术也不断更新发展。我们可以应用无性繁殖育苗技术, 方法是将树木上的一些营养器官的一部分和花芽、花药等材料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离体繁殖。还可以用林木种子精量播种技术, 这种技术适用于苗圃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等树种的育苗播种作业。但这种技术目前在我国还没有被大规模使用。

2 幼苗抚育技术及管理

2.1 发芽期管理

通常情况下, 我们要经常去观察种子发芽的状态, 当种子的发芽率超过70%以上时, 我们就要逐渐地将苗床上覆盖的草慢慢揭掉, 一直等到种子全部发芽, 草才全部被揭除。

2.2 苗期管理

种子发芽结束之后, 就会进入苗期, 苗期的苗木就像“婴儿”一样, 其抗逆性较差, 我们要经常在早晚对苗期的苗木进行浇水, 当进入夏天之后, 要为苗木准备遮阳网盖在苗床上, 防止强烈的阳光直射到幼苗, 对其造成一定的伤害。以油茶幼林为例:刚出土的油茶苗最怕伏旱, 容易干燥枯死, 因此, 我们要对油茶苗进行遮荫, 一般时间为5月下旬到9月初。

同时还要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不断进行间苗、补苗, 让其生长整齐。在幼苗入秋之后, 我们不能对其进行灌水、施氮肥, 只能施磷肥, 促进苗木根部的生长。进入冬季之后, 我们还要做好苗木防寒, 因为进入冬天以后, 天气比较寒冷、且干燥多风、气温变化无常, 这样的天气对苗木的危害特别大, 尤其是抗寒能力较弱的幼苗。因此必须进行防寒措施。

3 造林技术与管理

3.1 造林所用地的管理

首先要选好造林地, 将造林地进行清理。其次, 要按照造林的要求进行挖符合要求的树穴、找好株行距。等到造林季节的来临, 要先将完整的苗木起苗, 并分出苗木的等级, 选择1~2级的苗木进行造林, 因为这样的苗木抗性好, 生长状态好。选好的苗木要及时送到造林地进行造林, 保障其有比较高的成活率。最后, 在栽树的时候要保证苗木根系的舒展性, 裸根苗木要进行打浆, 还要浇足够的定根水, 将穴土踩紧培成馒头型。

3.2 幼林期的抚育技术与管理

3.2.1 幼树抚育技术及管理。

5月中旬左右, 我们要对幼树进行松土、除草, 并将土培成馒头形状, 将造林地中的杂草杂灌清除干净, 使幼树能够得到充足的阳光和水分, 这样利于幼树的生长。同时在7月份和9月份分别再进行1次相同的抚育, 这样的抚育工作要进行3年, 第2年只要2次即可, 分别在6月和8月分别进行1次, 第3年进行1次即可, 在7月份对幼树进行抚育。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杂灌杂草的清除工作要长期进行, 一直到林分郁闭。

3.2.2 幼树防寒管理。

新造林的幼树抗逆性较差, 冬季天气又特别寒冷, 温差较大, 因此对其一定要做好防寒工作, 防止幼树受到伤害。其防寒技术与育苗期防寒技术是一样的, 也是应用根茎培土、幼苗覆土、架设风障、用石灰加硫合剂对树枝涂白、覆盖塑料薄膜等技术进行防寒以及养护管理等。

3.2.3 造林地环境的保护。

造林之后, 要专门设置护林人员, 禁止有人到幼林地进行放牧, 防止牲畜进入幼林地把幼树踩踏、啃食等, 给新造林地造成林分苗木的不必要损失。同时, 还要加强防火管理。尤其是进入冬季之后, 林区中的植物干枯, 遇到明火时特别容易燃烧。

3.3 成熟林的经营技术与管理

成熟林的林木已经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可以适当地进行间伐, 间伐过程中也同样要注意什么样的林木需要砍伐, 什么地方的林木需要砍伐。对成熟林木进行砍伐既可以促进林木的生长状况, 又能为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当林木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之后, 就有可能成为被砍伐的对象, 因此, 这时, 我们就更应该加强对成熟林木的保护。首先, 我们要防止成熟林失火, 成熟林的林木枝叶繁茂, 到了天气干燥的时候, 很容易发生火灾, 带来一定的损失。其次, 要加强人员的瞭望和巡逻, 防止有人进行乱砍乱伐。

4 结语

总而言之,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林业人员重视育苗和造林的每一个过程, 尤其是要不断地利用新的育苗技术, 推行林木种子精量播种技术和无性繁殖育苗技术等, 避免繁杂的育苗过程, 提高育苗产量减少成本, 还要加强造林地的选择和对幼林、近成熟林的保护以及林区环境的保护。同时国家可以建立林业信息网站, 定期发布种苗技术信息和造林管理信息, 提高林业生产技术和加强林区管理, 为森林资源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季汉新.依靠科技振兴林业一“七五”期间我区林业科研获奖成果评述[J].内蒙古林业.2009 (6)

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篇8

关键词:采煤工作面,生产,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与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对采煤工作面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可使采煤工作面保持良好的安全工作环境。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它直接反映企业管理水平。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企业的生产效率就可得到有效提高, 经济效益增长。不重视工作面安全管理工作, 就能造成各种事故的发生, 使职工安全和经济财产受到严重损失。煤矿的生产和效益受到影响。随着煤矿开采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一、加强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管理

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管理主要任务是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避免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 保障采煤生产过程正常进行, 提高工作面的生产能力和效益。统计资料表明, 煤矿的重大事故70%以上出现在采掘工作面。改善煤矿的不安全状况关键是加强采掘工作面的安全管理工作, 其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 健全安全管理体制机制

采煤工作面必须建立由采煤 (区) 队长负责制的安全管理体制。各工作班要配备安全管理员, 负责本班安全管理工作与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各工作小组要有安全监督员对工作地点、工作设备、工作过程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在采煤工作面形成一个系统完善, 保障齐全的安全管理体系, 确保采煤工作面在安全环境条件下进行生产。

(二) 加强采煤工作面工程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管理是工作面的支护质量管理工作, 保证支护设备的有效支撑能力, 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进行支护是基础工作。要认真进行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监测工作, 发现损坏、失效的支护设备要及时进行维修处理, 确保工作面支护设备的可靠性, 使采煤工作面保持良好安全的工作环境。要确保机械、电气设备的完好性, 要按规定对机械、电气设备进行维护检修, 保证各类设备完好性达到规定要求。如果发现设备有问题必须及时进行处理, 不能出现带病运转的设备, 确保采煤工作面生产安全顺利进行。工程质量还包括回采巷道的支护安全状况。采煤工作面两个出口的管理对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非常重要, 必须保证两出口的有效断面和高度达到质量标准规定要求;按规定及时进行两巷的超前支护工作, 安排专人对回采巷道支护状况进行巡查和维护, 保证回采巷道支护完好和畅通, 是保证采煤工作面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

(三) 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编制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 一定要结合工作面的具体条件和煤矿安全管理的各项规定, 制定完善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是工作面安全管理的基础, 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管理的关键。规范各工种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不违章作业, 就可以防范事故发生。

(四) 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设备

科学技术发展, 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安全管理设备的不断推出, 对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无链牵引采煤机的应用, 使工作面的安全生产进入了新的阶段。采煤工作面压力监测系统, 可把握支护设备的工作状态与顶板活动的规律, 有效进行顶板控制。安全监测系统应用, 能防治工作面瓦斯、火灾事故发生, 减少瓦斯与煤炭自燃。采用先进的降尘设备与系统, 可以降低采煤工作面煤尘和对人体产生的危害。要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安全管理设施, 提高工作面安全管理的水平, 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水平。

二、完善采掘工作面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开采是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从事采掘工作。煤矿的自然灾害时刻威胁煤矿员工的安全, 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行为也会造成事故, 制定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是防范煤矿灾害事故的基础。工作面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煤矿自然灾害事故的防治措施, 工作面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机械电器设备安全操作规定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 灾害事故防治措施

1) 瓦斯防治措施:工作面防治瓦斯积聚, 上隅角瓦斯处理方法, 工作面瓦斯监测与检查, 工作面杜绝火源的措施, 机械电器设备安全防爆管理, 工作面煤层突出的预测预报、措施, 局部防突措施、防突效果检验方法和防护措施等。

2) 煤尘防治措施:工作面煤体注水的方法与规定, 减尘和降尘措施, 洒水与喷雾设施安设与使用要求, 工作面风速控制及浮尘清扫规定, 煤尘个体防护措施。

3) 火灾防治措施:外因火灾防治主要措施有工作面易燃可燃物管理, 电器设备、供电线路防火安全管理, 消防器材配置数量与存放地点;内因火灾预防措施主要有煤炭自燃预测预报管理, 防止采空区漏风, 预防煤炭自燃的措施与自然火灾的处置方法。

4) 水灾防治措施:掌握工作面水患的主要危险性, 水源分布特点, 预测工作面涌水量, 排水的方法与排水设备配备及管理措施, 工作面发生突水事故的主要应急措施。

5) 顶板事故防治措施:工作面顶板管理的基本规定, 顶板事故的特点, 冒顶事故处理方法, 工作面过断层构造带的技术管理措施。

(二) 矿井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措施

1) 工作面初采安全技术措施:开切眼支护的方式与要求, 工作面支架、运输机、采煤机的安装与运输的安全措施, 综采工作面安装铜室的规格与支护要求, 初次放顶、初次来压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 加强支护的方法与要求。

2) 工作面周期来压防治措施:工作面矿压监测管理要求, 工作面矿压的预测预报, 来压期间工作面顶板支护管理的措施。

3) 工作面支架移设的安全措施:移架前的安全检查和注意事项, 移架操作的基本要求, 支架推移质量要求, 顶板破碎时的控制管理措施, 采煤工作面支架的维护与检修管理制度。

4) 采煤机割煤时的安全措施:采煤机运行前的安全检查规定, 割煤操作基本要求, 遇到特殊条件时的安全事项。结束割煤时采煤机应保持的状态, 遇到设备故障时的处理方法。

5) 特殊条件开采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结合工作面的具体条件, 通过断层、中间巷和其他地质构造破碎带的顶板控制与安全管理措施。

(三) 采掘机械电器设备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1) 液压泵站启动前的安全检查要求, 乳化液配比及检测规定, 启动操作安全注意事项, 泵站故障处理方法, 泵站移动的安全措施。

2) 工作面绞车使用移设安全管理措施:绞车安全设施的配备要求, 绞车的固定方法, 绞车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 绞车及牵引钢丝绳检修及管理规定, 绞车移动的方法与安全措施。

3) 运输矿车与轨道的质量要求, 装载材料与设备固定的方法, 通讯信号配备, 矿车运行时的安全措施, 矿车掉道处理方法, 对提运绞车、钢丝绳的检查与维护管理措施。

玉米生产田间管理技术 篇9

一、苗期管理

玉米苗期是指从出苗到拔节开始。此期主要是生根、长叶、分化茎节的营养生长阶段,保证一播全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状的要求,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是该期田间管理的中心工作。

1. 查田补苗

查苗,即玉米出苗后及时检查出苗情况,是否全苗是否缺苗断垄,补苗即发现缺苗断垄时,及时补种或补栽,三叶前用浸种催芽种,三叶后有移栽法补栽问苗即长到3~4叶时,按计划株距,密度留苗,余苗全部拔除。

2. 蹲苗促壮

在地力肥底墒足,较密植的情况下,控制苗期浇水,采取多次中耕,促进地下部分,控制地上部分。蹲苗一般从出苗开始到拨切前如束,弱苗田不可蹲苗。

3. 治虫

苗期地下害虫危害严重,尤其是蝼蛄、金针虫、和地老虎,应及时撒毒土或毒谷,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保证全苗。

4. 中耕除草

它包括铲地和趟地,铲地一般进行3~4次,大约10~15天一遍地,第一遍地幼苗4~5片叶进行,最后一遍在封垄前结束,趟地在铲地这后进行,一般也是3~4遍。

5. 适量追肥

根据苗情,有针对性地补肥追肥。底肥不足的应及时追肥以满足玉米苗期生长的需要,为后期高产打下基础。如果苗期出现“花白苗”,可用0.2%的硫酸锌叶面喷洒。也可在根部追施硫酸锌,每株用0.5克,每公顷施15~22.5千克。如果苗期叶片发黄,生长缓慢,矮瘦,淡黄绿色,是缺氮的症状,可用0.2%~0.3%尿素进行叶面喷施。

6. 酌情灌水

苗期一般不灌或少灌,土壤水分保持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为宜,以利于蹲苗。但对麦田套种玉米,由于苗弱,若遇旱必须及时灌水。

二、穗期管理

玉米穗期是指从拔节到开花期间,穗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是玉米一生中生育最快,生长量最大,需肥水最多的时期,促叶壮秆,穗多,穗大是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

1. 酌施穗肥

穗期迫肥通常1~2次,即攻秆肥和攻穗肥,攻秆肥在拔节前后施用,攻穗肥在大喇叭口期施肥。基肥不足长势较弱及示追提苗肥的田块,采用“前重后经”方式,即拨切后将总追肥量的70%做攻杆肥,30%~40%做攻穗肥,否则采用“前轻后重”方式,丰产田应注意补充磷、钾肥。

2. 早灌与涝排

穗期玉米是耗水需水最多的时期,尤其是大喇叭口期,前后处于玉米需水临界期,此期浇水可兼顾保壮和促长两方面。

3. 中耕培土

穗期中耕不仅可灭草、保墒、散墒还可以松土、促根、壮秆,控制地上旺长,提高植株的抗倒能力,一般进行2~3次,分别在拔节初,小喇叭口期进行,要逐次加深,此外,结合第一二次中耕,及早除去分蘖。

4. 防治病虫

穗期玉米田易发黑粉病,大小斑病及玉米螟、粘虫等病虫害,应加强预测预报,抓住有利时机及时防治。

三、花粒期管理

花粒期是指从开花到成熟,此期营养生长基本停止,主要是以开花、受精籽发育的生殖生长为主,保证正常的开花,授粉受精,最大限度地保持叶面积,争取粒多,粒大,粒饱是该阶段田间管理地中心任务。

1. 根据虚要浇水

玉米花粒期植株需水量较大,缺水则受精不良,叶片早衰,光合作用和养分运输能力下降,败育粒增加,粒重下降,尤以开花后20天内影响最大。故玉米在花粒期遇旱,应在开花后10天左右及时浇水,使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乳熟至蜡熟期保持在70%~75%

2. 及时撂涝

玉米生育期间如果雨水过大,会造成田间积水,土壤水分过多,氧气不足,根系作用受到抑制,植株易倒,影响光合作用和籽粒灌浆,因此玉米生长后期也应注意排涝,以免根系窒息,植株涝死。

3. 巧施粒肥

一般在开花后10日左右,结合浇水,追施硝铵30~50公斤/公顷,不可多施,以防贪青晚熟,如果生长正常也可不追粒肥,另外可在开花前后喷施800~1000倍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4. 去雄

在刚抽出雄未散粉时,隔行或隔株去雄可促进籽粒发育成熟,在掌握边行不去,山地小导体地不去,阴雨、大风天不去,去弱、去劣不带顶叶。

5. 人工辅助授粉

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 篇10

关键词:林业种苗,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1 林业种苗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中存在的问题

在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分别是人才问题、调研问题和资金问题。

1.1 人才问题

林业种苗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大量技术型人才的支持, 但是在现实情形中, 人才缺乏的问题却十分严重。技术人员不够, 就意味着员工每天的工作量都及其繁杂, 无法保证工作质量, 大大降低了生产技术水平, 为林业种苗工作带来极大的损失, 造成严重的后果。

1.2 调研问题

在开展林业种苗过程中, 应当做好调研工作, 这样有利于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到全面的了解, 在选育种苗时也能够做出科学的选择。但在实际情况中, 却由于林业部门综合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各部门之间信息没有及时共享, 导致了调研信息严重不足, 影响在生产技术中的选苗育种。另外, 在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 没有及时合理地安排工作人员进行调研, 整个林业部门对于市场环境、市场需求都没有很好的了解, 就无法保证种出来的种苗是否真的符合实际的市场需求, 这会给林业种苗工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也消耗了生产技术人员的精力, 严重的还会对林业市场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 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1.3 资金问题

林业种苗的生产过程及其管理周期都较为漫长, 在短期之内很难获取较大的经济收益, 对于投资者来说存在着较大的投资风险, 容易导致林业种苗工作开展中严重缺乏资金。资金不足就意味着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工资待遇不高, 容易造成人才流失, 在招揽工作人员时也不易招收更多的优秀人才, 这样给林业种苗管理也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另有很多投资者对于有关林业种苗的投资在认知上存在一定的误区,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投资金额的利用率, 影响了种苗的管理措施, 进而影响林业种苗连锁产业的发展。

2 应对措施

针对林业种苗的生产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林业部门要及时采取应对的措施, 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 解决人才问题;加强林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建设, 解决调研问题;加大资金与技术支持, 解决资金问题。

2.1 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

专业技术型人才是提高林业种苗生产技术、完善林业种苗管理措施的重要因素, 所以林业部门必须重视对于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要拿出资金, 对林业种苗工作者进行专业的培训, 提高其对于种苗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具体育种操作的熟悉程度, 这样就能够为林业种苗生产技术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的同时, 也要注重招揽更多的优秀人才, 才能保证林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2 加强林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建设

林业部门之间应当加强信息建设, 做到资源共享, 才能保证对于实际的市场需求有详细的了解, 时刻掌握市场动态。各林业部门之间可以构建专门的网络平台, 用于信息共享, 这样就能够将市场动态时刻掌握在手中, 进行选苗育种时也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保证林业种苗工作的顺利开展, 推动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3 加大资金与技术支持

为了保证林业种苗工作顺利进行, 林业部门加大资金的投放, 用于林业种苗发展。另外, 国家在政策上也可以提供一定的优惠, 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还可以与相关单位合作, 进行资金筹集, 发动社会公众的力量, 不仅能够筹集足够的资金, 还能够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解决林业种苗的资金问题。

3 结语

林业种苗在保护、发展林业资源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 也能够提高造林绿化的质量, 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所以各地林业部门都应当重视林业种苗, 克服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才能保证林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也保证了林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淞涛.浅谈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 2013 (21)

[2]刘宇.新时期林业种苗产业的发展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 2014 (23)

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篇11

摘 要 当前钢铁企业面临多品种、少批量、准时交货、优质廉价等生产要求,促使生产计划与调度朝着自动化、智能化、优化等方向发展。本文结全实际,对准时化生产管理模式(JIT)进行阐述。

关键词 准时化 生产管理 模式

准时生产方式(just-in-time简称JIT)是日本企业创造的一种库存管理和生产控制方式。其目标是实现零库存。它的特点是企业不储存原材料库存,需要原材料时,立即向供应商提出,由供应商保质保量按时送到。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减少库存,降低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提高效益。

一、推行JIT生产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一)JIT作业方式的主要特点

JIT作业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将生产作业计划仅下达给最终环节,利用看板及反工艺方向各环节下达生产指令,实现“拉动式”生产作业计划,这种管理模式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较优越的功能:一是实现了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直接制约的效果。在“推动式”计划方式下,各生产环节直接接受生产计划部门的生产指令,与前后环节无直接的制约关系。而JIT的“拉动式”计划方式,各环节的生产指令直接由后序下达,后序直接督促前序执行生产指令。如出现生产延迟,各自均应负延误生产的责任,这样就形成了环环相扣,环环拉动的链,有效地保证了生产进度。

二是实现了生产作业计划与现场控制的功能合并。在传统做法中,计划提前编制,实施中的变化情况需通过现场统计反馈到调度部门,再采取措施调整处理,造成计划与实施结果的偏离和控制措施的滞后。而“拉动式”方法中,生产指令由后序直接向前序下达,与生产实施的时间差距很小。每一环节在向前序下达生产指令时,可根据本序当前的在制品及进度情况进行调整,相当于将计划与控制功能合二为一。在制品与进度的最佳控制保证了资金占用最小、交货最准时、企业信誉最佳,是“拉动式”计划机制的最大优越性之一。

三是实现了各生产环节的双重控制。由于JIT方式中,生产计划部门将粗略生产计划下达至各生产环节,具体生产指令又靠各環节反向下达。这样,每个生产环节一方面直接受后序督促,一方面又受生产计划管理部门的督促。生产计划管理部门与后序生产环节的双重控制使生产运行更加顺畅。

(二)推行JIT生产模式的主要特点

1.在制品的控制相对滞后。在生产作业计划下达后,在制品的进度、质量信息是靠生产调度人员现场跟踪、收集的,缺乏拉动的控制机制。计划与控制存在收集信息、反馈信息过程的时间差,控制滞后。

2.任务承制单位的生产作业计划由于要具体落实到人员和设备,人员和设备的安排灵活性较大时,单纯靠分厂调度人员安排,信息处理难度大。分厂作业计划完全依据总厂的生产作业计划,不能及时考虑分厂现场的实时生产状态的变化,不能及时反映总装线的需求,容易造成生产与计划的不协调。

3.在推动式管理模式下,计划的精细、规范,往往在实际应用时表现出不灵活性。对管理工作的苛刻要求,使总厂生产计划管理部门和计划实施单位的工作矛盾时有发生。

JIT是一种有效利用资源、降低成本的生产准则。其目标是在企业各个环节、各个部门通过不断地改善,彻底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来实现企业的优化。本质上讲,JIT是一种哲理,是改变企业运行机制的新的组织方法。JIT在生产计划与控制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为:通过生产同步化、均衡化以及看板工具,达到“适时、适量、在适当地点生产出需要的、质量完善的产品”的目的。

二、JIT生产方式实施条件

JIT生产方式具有很丰富的内涵:在品种配置上,保证品种有效性,拒绝不需要的品种;在数量配置上,保证数量有效性,拒绝多余的数量;在时间配置上,保证所需时间,拒绝不按时的供应;在质量配置上,保证产品质量,拒绝次品和废品。

1.完善的市场体系是有效实施。JIT生产方式的宏观环境。JIT生产方式需要比较发达的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信息市场等环境。特别是JIT生产方式的“少人化”需要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作保证。中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战略”的实施,将逐步消除经济增长中的不平衡、不协调现象,切实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保持经济的长期稳健快速增长,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逐步得到完善。

2.完善的物料品质保证体系是企业实施JIT生产方式的硬性配套条件。JIT生产方式要求供应商在需要的时间供应高质量的原材料。品质保证不仅能够让企业内部高效、高质、快速生产出产品,响应客户需要,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监管、督促配套厂家的物料品质水准,保证其生产的产品符合生产要求,保证产品质量的“零缺陷”,减少因为材料质量不合格导致的生产经营风险。

3.支持JIT生产方式的现代信息技术。JIT生产方式不仅要求组织之间、组织与顾客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流效率更高,而且还要求组织内部的几种信息系统之间互相支持和协作。只有凭借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畅通无阻,才能对顾客做出快速的反应,才能有效实施JIT生产方式。

4.员工的素质不断提升既是推行JIT生产方式的突破口,又是JIT生产方式自始至终的工作内容。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是21世纪竞争格局中优势的主要来源。在信息时代实物是辅助的,知识才是中心。企业不是从实物里获取价值,而是从人们所固有的知识、技术诀窍、知识产权和竞争能力中获取。实践证明,在实施JIT生产方式非常成功的企业中,构成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好、生产柔性大、整体效益好的主要基础是以优秀的“多面手”为代表的员工的存在。因此,企业要想有效实施JIT生产方式,首先应该对员工进行培训,应在整个组织内部树立JIT的理念,使员工成为训练有素具有多种技艺的“多面手”;同时要研究国内外实施过JIT生产方式企业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按照JIT生产方式的要求大力推行生产的同步化和均衡化。

三、炼钢厂生产JIT生产管理模式分析

1.瓶颈分析。炼钢-连铸生产工艺要求在一个连续生产周期内,钢水成分和温度满足一定的工艺限制条件,因此必须协调间歇式(冶炼、精炼和连铸作业)工序的生产节奏,使工序间物流传递满足正确成分、温度和时刻的要求,保证生产的连续性。炼钢生产在“炉机对应”、“能耗最小”和“拉速决定流量”等系统运行原则实现的基础上,要求尽可能减少连铸工序的非生产时间、提高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实现系统准连续/连续化运行,即实现“连浇连铸”。连浇具有两层含义:要求多台连铸机在尽可能连浇前提下实现均衡生产;对某台连铸机而言,实现按最大连浇炉数进行生产。连浇连铸工艺约束,致使连浇连铸工序成为炼钢厂作业瓶颈。

2.优化方式。以连浇连铸为中心,通过分析转炉冶炼周期与连铸机浇注周期的关系,基于JIT拉式生产管理方法,建立连浇连铸前端工序——炼钢连铸作业生产调度数学模型。即从连铸机开始浇铸的时间出发,按照连铸机生产周期调整各工序节拍,协调作业,从而实现整个生产线生产节奏化和均衡化,实现多炉连浇。

3.作业排程。导入当前生产条件,运行生产调度的数学模型,得到炼钢-连铸生产调度的作业计划。

4.落实经济责任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在JIT下,钢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每个环节相互连接,如果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整个声控制系统。因此,除了要实行严密科学的管理之外,还应有相应奖惩措施与之配套。通过这些奖惩存食来进一步调动大家做好工作的积极性,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结论

综上所述,JIT生产方式提高了质量,消除了浪费,成为企业成功的秘诀。但是它也是一种持续改进,不断追求完美的管理理念。工业企业在实施JIT生产的过程中,要从理性的角度去认识JIT生产方式。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企业特点的JIT应用之路。

参考文献:

[1]王静静.JIT采购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管理观察.2009.11.

[2]赵斌.供应链管理中的JIT采购.法治与社会.2009.8.

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篇12

人是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基础, 是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基本元素。在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 人的安全意识、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文化素质占主导地位, 人的思维行为贯穿于施工作业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 在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过程中, 企业以人为本, 逐步实现现代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科学发展, 广泛开展以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文化素养、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文化的适时培训, 推广和发展安全工作。

1加强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提高员工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 也是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通过适时的全员培训, 向员工讲解各项相关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规章制度, 尤其针对检维修现场施工的实际和特点, 向员工重点讲解《工业用火作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高处作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临时用电作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装置开停工与检维修施工作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要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等4个环节, 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 把员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员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 与激励机制相结合, 使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通过认真开展施工作业前安全分析与加强和工艺沟通的安全分析, 针对每个作业活动辨识、评估出关键施工作业环节, 全面辨识可能存在的风险, 做好施工作业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评估;对评估出的风险, 按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 设置风险控制点, 明确风险控制措施, 落实相应的风险管理责任人, 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的转变。

2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信息沟通

发挥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关怀一刻”的作用, 建立与员工直接参与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信息沟通, 及时掌握员工的安全思想动态, 让员工切实体验以往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与现代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人文管理理念之间存在的不足。传统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主要放在系统运行阶段, 一般是事故发生了, 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 这种以往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模式称为“事后处理”模式。由于存在许多弊端, 致使事故不断发生。现代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出发点是预先对危险因素及危险源识别、从而逐一进行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预防, 削减措施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为主, 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以控制事故为中心, 从而实现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文化的科学发展。例如:在班前我们采取望、闻等方法, 观察员工的精神状态, 必要时适时进行交流、沟通。对精神状态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的员工我们依靠班长、班组安全员、直至主管领导通过交谈、沟通, 了解员工的上述情况的根源, 能消除的及时予以消除, 对不能消除的我们采取当日不安排施工任务, 上班休息的方法, 将员工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消除, 以确保安全受控。同时, 利用班组班前的“关怀一刻”班长、班组员工要直接参与当日施工任务的安全工作进行讨论, 辨识施工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及应采取的相应风险削减措施, 实现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事先控制”的目的, 逐步向先进的以人为基础而形成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3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科学发展

通过对员工的进行的安全素养和适时培训教育, 使员工对待冲突不是采取简单的停工, 而是每一位员工积极参与安全施工方案的讨论, 对施工安全的全过程进行论证, 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进行施工作业。譬如:在化工装置抢修中, 部分物料管线无法蒸煮、置换, 但根据施工要求必须在原管线上加切断阀或加甩头等的危险施工作业。在动火分析不合格的情况下, 我们的施工作业员工不是采取简单的停工和拒绝施工的方法, 而是共同讨论、参与施工作业全过程安全施工方案的制定, 采取用手工锯且手工锯条涂抹防止产生火花的二硫化钼切断管线, 用湿破布加黄泥封堵管口进行动火分析, 分析合格确保施工安全后进行动火施工作业。

在现实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中, 人的心理和思维是隐而不显的, 言不由衷、言行不一的现象经常发生, 特别是对违章指挥和违章行为严格管理不让步, 严查违章人员。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实行走动式管理, 时时刻刻把员工工作的积极热情转换为科学检修的安全行为, 把安全意识不断传递到员工心里, 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三违”行为给检修带来的风险, 深入施工管理的全过程, 注重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细节管理与员工打成一片, 透过现象看本质, 真实的体察民情, 尽最大努力、最大限度的避免风险、消减风险才能使安全工作有的放矢。尊重员工, 激发员工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创造性, 使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文化得到科学发展。

4应用科学管理,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管理是一门科学, 科学的安全管理, 需要安全理论作为基础, 为实现安全生产, 必须研究安全的科学理论, 揭示安全的科学规律, 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安全管理虽然是极其艰巨的一项工作, 但是, 只要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指导, 不断研究探讨和把握安全管理的规律, 就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科学是安全之母, 愚昧无知往往是安全之祸, 事故之源。许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们缺乏必要的教育训练和科学知识造成的。科学管理是安全之母, 如触电、煤气中毒等事故, 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对电、煤气性能的了解, 盲目蛮干造成的。“科盲”是事故的“隐患”, 许多事故往往是由于缺乏普通的科学常识所致。面对着不断更新的技术装备, 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科学知识, 别说驾驭它, 使用它, 就是完好的装备, 也可能损坏。人要是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 就会聪明起来, 减少盲目性, 再复杂的武器装备也能掌握。有的员工在多年从事危险的工作当中始终都安全无恙,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掌握了科学的方法。“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是安全管理的巨大力量, 知识可以增加安全系数, 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运用科学管理方式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我们企业中只有提高安全管理, 企业才能安全生产。这就要求干部和员工必须树立正确安全观, 及树立科学的安全战略思想。在头脑中时刻牢记安全口号,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这样才能使企业健康、平稳地发展, 时刻保持最佳状态。

5结论

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人文管理理念, 就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只要我们运用安全文化正确引导, 晓之以理, 以理服人, 以文化人;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限制人性弱点;发挥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文化的作用, 努力去实践, 就能在企业中创造一个安全、政通、人和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局面, 从而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文化和人文理念健康持续地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学秋.安全科学基本理论规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8, (2) .

上一篇:汽车变速器下一篇:视频目标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