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控制技术

2024-12-07

生产控制技术(通用12篇)

生产控制技术 篇1

先进的工艺技术、精准的检测手段是在船体各个生产环节中采用比较广泛的精度控制技术, 以建造船只的高标准来对船舶建造实施一系列的技术管理措施, 对于各工序也实行非常严格的精度控制。本文从生产设计出发, 对船体的精度控制技术进行探讨和分析。

1 船体生产设计精度控制技术工程的意义

造船精度管理隶属于管理技术的一类, 但是又区别于笼统的管理技术。造船精度管理通过科学、合理地建立起来的精度标准, 运用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同时对工艺和设计进行改良, 对船舶制造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细致化的精度管理、修正、分析和掌控, 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 将船舶制造所需要的各个部位的零部件制作出来, 并且保证这些零部件的精准度能够达到制造所要求的标准。这对研究船体精度管理体系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

首先, 造船精度管理实质上是转换造船模式, 它是实现壳、舾、涂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其次, 世界上造船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都采用这种技术, 要想提高我国船舶制造业的竞争力, 就要遵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方针, 加强我国在高精度制造技术上的投入, 提高造船质量和造船水平, 同时降低造船成本, 因为船体精度管理的最重要理念就是以精度控制为基本出发点, 运用先进的管理体系和精密的工艺技术对船舶建造进行细致全面的尺寸和技术分析、控制, 这样就能保证在建造初始环节就能得到良好的监督, 可以在极大程度上避免后期返工, 提高了工作效益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建造成本。最后, 加强造船精度控制管理体系的建立还可以开拓我国的船舶市场。

2 船体生产设计中精度控制技术研究的内容

2.1 积极运用补偿量系统

船体生产设计中精度控制技术重要项目是用补偿量来代替余量。补偿量系统的几大要点有:1) 精确测量并如实记录船舶制造过程中的各零部件以及各种设施设备的尺寸, 建立起精密的零部件数据库;2) 根据数据库的记录开始对船体零部件进行细致的量化分析, 以建立起相应的切割补偿量、焊接补偿量、曲面成型补偿量预测以及合拢装配补偿量预测的数学模型等。

2.2 应用高精度曲面展开技术

此项技术包括几项较为复杂的项目, 有单元板的拼接精度技术、有限单元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等等。要圆满完成这项技术的运用, 还要求有两个前提, 一是精准高标地完成曲面外板的加工成型, 二是完成补偿量建模工作。

2.3 确定要运用加工方法

确定应用何种加工方法是精度控制技术得以准确投入使用的前提。不同的加工方法所要求的加工数据各不相同, 会对船舶的整体建造造成较大影响。

3 船体建造的胎架结构

目前, 活络胎架在造船过程中的运用十分广泛, 纵、横都需要加强连接是每两个活络胎之间的特点, 这能阻止在安装配备过程中出现的分段偏差、变形现象的出现。同时, 安装要注意胎架要与板紧密结合, 使得线型平整、光顺。要注意的是, 胎架是精度控制技术总的基础, 同时也是各个工作队分工安装的总依据。胎架若出现了误差, 就会造成各工作队的误差以及总工程的偏差, 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 胎架的设计要求模板制造尺寸十分的精确、也要总体尺寸的精确等, 还要有足够的连接刚性和整体四角水平。

4 船体建造过程中加放补偿量的问题

构件是船舶制造的基本单元, 这需要设置系统的补偿量。补偿量指的是在加工、安装、配备的过程中加放的一定的补偿值。它分为冷加工余量补偿, 热加工余量补偿等。

4.1 热加工余量加放原则

第一, 船体板材的热加工余量。样箱加工的方法是用在单板进行双曲面热加工的时候, 需要加放100mm余量在应角上面;第二, 船体型钢的热加工余量。两端各需要加放型钢高度的1.5倍的方法是型钢在进行热加工时必须要注意的。

4.2 冷加工余量加放原则

第一, 船体板材在进行冷加工时候的余量——单曲面冷加工时不需要加放余量;第二, 船体型钢的冷加工余量——在进行船体型钢冷加工的时候, 两端分别加放400mm。

4.3 其他余量加放原则

第一, 切割零件、放样的时候需要加放割缝补偿量;第二, 大型弯板机预弯边缘需要根据设备的要求来决定加放一定的工艺余量。主要提到的是压头余量头船体的原则。1) 船坞基准定位分段的艏、艉环形接缝处的端点需要正足;2) 由船坞搭载的、其他分段的艏、艉端以基准定位分段为基准;3) 艏艉端机舱半立体分段要求傍板下口和前后接缝的一端都要加放一定的补偿量;4) 货舱区舷侧分段处, 要根据要求和实际情况加放补偿量;5) 散货船的货舱区舷侧一定的位置的补偿量加放5mm;6) 上顶边水舱分段中的外板下口需要加放补偿量;7) 下边水舱分段中, 内口需要加放;8) 货舱区的甲板分段、左右舷端头等加放5毫米补偿量。

4.4 设置对合线

传统的造船方法基本上是在各个装配阶段保留余量, 在装配过程中, 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船体的零部件, 切除工艺余量后再行组装, 在此过程中要对船体进行重新的测量、然后划线、接着切割以及装配等耗费工时和材料的程序。据了解, 船体制造的工作量多数情况下与分段建造的精度密切相关, 在船舶建造时, 在拼接板材合适的位置上设置对合线, 对作业者调整设计的方正度是十分有利的, 用此方法, 既能够减少建造工程的返工率, 又能保证安装配备的良好质量。在分段施工中, 通过设置线型模式以及在装配的时候进行尺寸对合, 便可准确的分析出分段界面的扭曲度, 进而加以修正, 保证工程精度。

总的来说, 板材的长度、宽度、厚度、板材结构的质量以及船舶的建造方法对补偿量的加放发挥着作用。

5 结论

船体在施工中必须遵守与造船相关的工艺方面的规程, 得出最精准的监测标准和范围, 与此同时还需要发展检测方面的技术水平, 积累精确的实测数据。为后续的造船工程提供合理的精度控制的资料。

参考文献

[1]马强, 陈杨.船体分段装配的工艺研究[J].科技资讯, 2010 (24) .

[2]曾毅, 严刚, 胡学明.船舶建造过程中尺寸精度的控制[J].中国水运, 2009 (8) .

[3]周秀琴, 马晓平.船体建造精度控制方法研究[J].造船技术, 2011 (1) .

生产控制技术 篇2

工艺流程 选豆→去皮→泡豆→磨浆→甩浆→煮浆→滤浆→提取腐竹→烘干→包装

制作方法 1.选豆去皮。选择颗粒饱满的黄豆为宜,筛去灰尘杂质。将选好的黄豆,用脱皮机粉碎去皮,外皮吹净。去皮是为了保证色泽黄白,提高蛋白利用率和出品率。

2.泡豆。将去皮的黄豆用清水浸泡,根据季节,气温决定泡豆时间:春秋泡4~5小时,冬季7~8小时为宜。水和豆的比例为1∶2.5,手捏泡豆鼓涨发硬,不松软为合适。

3.磨浆甩浆。用石磨或钢磨磨浆均可,从磨浆到过滤用水为1∶10(1公斤豆子,10公斤水),磨成的浆汁。采用甩干机过滤3次,以手捏豆渣松散,无浆水为标准。

4.煮浆滤浆。浆甩干后,由管道流入容器内,用蒸汽吹浆,加热到100~110℃即可。浆汁煮熟后由管道流入筛床,再进行1次熟浆过滤,除去杂质,提高质量。

5.提取腐竹。熟浆过滤后流入腐竹锅内,加热到60~70℃左右,约10~15分钟就可起一层油质薄膜(油皮),利用特制小刀将薄膜从中间轻轻划开,分成两片,分别提取。提取时用手旋转成柱形,挂在竹竿上即成腐竹。

6.烘干包装。把挂在竹竿上的腐竹送到烘干房,顺序排列起来。烘干房温度达50~60℃,经过4~7小时,待腐竹表面呈黄白色、明亮透光即成。

运用HACCP原理 强化腐竹安全管理

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韩小松 摘要:

腐竹是我国传统食品,本文以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原理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为背景,倡议充分利用HACCP原理,分析腐竹安全卫生现状并开展HACCP体系应用研究,判断其危害程度,寻找关键控制点,提出适当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危害的发生,建立和实施以危害分析和预防控制措施为核心的腐竹安全卫生控制体系,保障腐竹生产的质量安全,为我国食品经济的健康发展服务。

关键词:腐竹;HACCP;食品安全

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即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指对于特定食品生产工序或操作有关的风险的鉴定、评估,以及对其中的生物、化学、物理及放射性等危害进行控制的系统性方法。HACCP是代替传统的管理方法的食品卫生安全预防系统,与一般传统的监督方法相比较,它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HACCP在国际上被认可控制由食品引起疾病的最有经济效益的方法,并就此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认同。近年来,以危害分析和预防控制措施为核心的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已被世界各国食品生产企业广泛应用,确保食品安全卫生,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成为现代食品行业所追求的核心管理目标,也是各国政府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行政监督管理力度的重要方向。联合国食品标准委员会将HACCP 制度列为食品的世界性指导纲要,我国也正在逐渐推行HACCP 体系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特别是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公布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管理规定》(第142号令)第五条中明确要求“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和实施以危害分析和预防控制措施为核心的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并保证体系有效运行,确保出口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过程持续符合我国有关法定要求和相关进口国(地区)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卫生要求。”的条款,是我国首次在国家法规层面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运用HACCP原理提出了制度规定。因此,充分利用WTO的相关规则,采取相应的对策,打破WTO其它成员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我国的食品出口,保护大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这是食品行业发展的必然之举。

腐竹又名豆腐皮、豆腐衣、腐筋、豆笋,是中国传统特色食品之一,生产加工工艺独特,成品具有浓郁的豆香味,同时还有着其他豆制品所不具备的独特口感。从营养角度来说,腐竹也有别的豆制品无法取代的特殊优点。和一般的豆制品相比,腐竹能量配比均衡,它的营养素密度更高,每100克腐竹含有14.0克脂肪、25.2克蛋白质、48.5克糖类及其他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腐竹中三种能量物质的比例非常均衡,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的能量摄入比值较为接近,是一种营养丰富又可为人体提供均衡能量的优质豆制品。随着现代营养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腐竹作为高蛋白、无胆固醇、低饱和脂肪酸的高价值特色大豆食品, 日益受到大众的青睐,需求量不断扩大,并在国际食品界享有一定的声誉。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 腐竹生产企业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为力求生存与发展,许多企业在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但是,目前我国腐竹这一传统产业正处在由小作坊向现代化、工业化、自动化生产方向发展阶段,许多地方仍然是传统手工加工工艺,生产规模小,企业大多经济困难,资金紧张,很难大规模地进行技术改造,生产过程中卫生条件得不到有效控制,加之腐竹蛋白质含量高、水分含量不易控制等因素,导致腐竹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造成腐竹保质期短、安全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一些腐竹生产者唯利是图,不注重建立以危害分析和预防控制措施为核心的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忽视卫生质量安全检查,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存在假冒腐竹掺杂淀粉等现象,甚至发现非法添加“吊白块”等禁用添加剂的违法案例,造成消费者信心不足,国内腐竹市场出现严重滑坡的不良局面。具体来说,腐竹行业面临国际、国内的主要问题如下:

1、有关腐竹的技术法规、标准很少,常年不予修订,没有及时跟进国外法规要求。例如,《非发酵性豆制品及面筋卫生标准》(GB 2711—2003)从2004年5月1日实施以来,针对标准中食品添加剂质量、品种和使用量的控制条款细化问题(如硼酸、硼砂、二氧化钛等)以及适用范围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一直没有修订完善。

2、有关腐竹的技术标准、法规要求不高,很难达到发达国家(如欧盟、美国及日本等)相关要求。腐竹中“硼酸超标”就是典型例证。硼酸、硼砂是我国禁用的添加剂,但由于其防腐和增加韧性、改善口感等方面的特殊作用,仍有不法商贩在违规使用。硼元素是一种天然存在于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及其制品中的非金属元素。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12省市的食品硼本底含量调查显示,不同类别的食品含硼量差异很大,大豆的本底含量是39.46mg/kg,水果和猪肉在4~7mg/kg之间,大米和小麦含量较低,不超过4mg/kg。目前,国标的检测方法难以明确界定超标的部分是来源于产品本底自然存在的硼元素,还是人为添加的硼酸、硼砂,因此给检验监管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另外,腐竹生产中使用何种消泡剂等多项检验指标,日本检验标准也比中国要求严格。

3、腐竹生产企业不善于利用有关包装、标签等的要求。目前很多国家都制定了包装、标签方面的法律法规。如美国有《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合理包装和标签法》以及《营养标签和教育法》,欧盟有《关于食品营养标签指令》(90/496/EEC),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两国政府联合颁布的《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法典》等。如果不能掌握包装、标签等法规,即使产品内在质量合格,我国也将有大量批次腐竹被美国等海关扣留。

4、严格的产品安全法,巨额的损害赔偿阻碍腐竹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发达国家通过严格的产品安全法,对达不到入市要求的腐竹和对消费者造成损害的腐竹要追究进口商和制造商的责任,并采取禁止进口、召回、“黑名单”等手段,事实上构筑了一道坚固的技术壁垒。

5、腐竹行业对制定、采用国际标准活动的积极参与和控制能力明显不够。发达国家通过采用有利于自己的国际标准,而且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各项协定中,《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协定》又要求成员以国家标准为基础制定技术法规等,事实上方便了发达国家产品的出口行销,而对我国等发展中国家产品(如腐竹)的出口造成了技术障碍。

6、在政府方面,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模式,依靠宏观管理部门和专业行政执法机构相结合的对腐竹市场经济运行秩序的间接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加强质量技术监督执法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保护合法经营,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达到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公开、公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秩序。针对在腐竹生产中实施HACCP的研究及经验仍然比较缺乏的现状,以及腐竹生产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生产企业分布省份不平衡、不同程度地存在工艺流程布局不合理、生产原料来源不明、标签不合格、企业检验条件欠缺、检验制度不落实以及腐竹生产相关法规标准存在卫生规范不配套、缺乏一系列限量指标等诸多问题,政府监管部门应积极组织生产企业、科研、检测及商务等相关方开展研究,建立适用于腐竹生产企业的HACCP体系应用模式,特别是确定危害关键控制点并且制订对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标准和关键限量,为HACCP原理在腐竹生产企业中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南,旨在建立从生产、流通、储存、销售等全程产业链多元化的稳固HACCP体系,从根本上做好搞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生产控制技术 篇3

关键词:PLC控制技术 煤矿生产 应用 现状

中图分类号:M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c)-0040-01

PLC即可编程控制器,其是一种主要应用于工业环境中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采用了可用来编写程序的储存器来对其中储存设备的逻辑运算、定时、控制顺序、数字运算等进行指示和控制,同时还通过对数字的模拟输入和输出的方式来对各种机械设备以及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1 PLC控制技术的特点

PLC控制技术在应用及操作中有着可靠性较高、抗干扰能力较强、通用性较强、操作方便快捷、编程过程较为简单、且操作地点要求较低等特点,因此,该技术也常常被应用于煤矿生产去。在我国的各类技术都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现状下,煤矿行业中的生产形势也逐渐向现代化和高端化发展,其矿井机电设备也开始趋于对电压较高、功率较大、控制系统较先进等方面的要求,这种情况下,PLC控制技术所透露出的接线较为简易、性能极为可靠、安全性较高、编程简单、控制方式多样化等特点都成为了煤矿生产工作人员采取其进行生产中的应用中主要因素,因此,PLC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 PLC控制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

对于PLC控制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来说,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方面,即PLC在煤矿井下的胶带运输中的应用、PLC在矿井提升机中的应用、PLC在煤矿井下辅助运输中的应用。

于PLC在煤矿井下的胶带运输中的应用来说,其主要包括多条转载胶带机、输送胶带机、刮板机、拣矸胶带机等,对于煤矿生产来说,井下胶带机主要应用于对煤炭的运输功能,而且在现今我国大部分煤矿生产中已经基本都实现了PLC控制技术的应用。与此同时,井下PLC的胶带运输机的集中监控系统已经完成了对多个设备运行的控制连锁性以及单击性等多种模式,使得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方式较为便捷、而且易于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维护,最重要的是在某些系统出现故障或者问题时PLC控制技术还能够保证皮带设备的正常操作。除此之外,PLC控制技术在井下胶带运输的应用中还能够有效的防止打滑、拉绳以及堆煤等问题的发生,及时井下胶带运输机在运行时出现了问题,PLC控制系统也会以最快的速度辨别故障的发生,已维护系统在生产中的正常运营。

于PLC在矿井提升机中的应用来说,其在煤矿的生产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是决定矿井下与地面之间的联系,而矿用提升机在煤矿生产中的主要运用于对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煤矿等其间矿石以及煤炭的提升,同时还包括对其下放材料、升降人员以及操作工具和设备的管理,矿用提升机与通风设备、排水设备、压气设备联合组成了我国现代矿井的四大固定设备。我国大多数矿井中所采用的提升机都为电力控制的设备,因此,其主要需要依赖继电器的控制来完成操作,传统的继电器系统不但使得矿井下提升机在操作过程中存在效率较低、可靠性较差、所需要的维护工作量较大等问题,而且在运行中极易有各类故障出现使提升机的运作不稳定,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矿下生产的工作效率。但现今我国在矿下提升机中利用PLC控制技术的情况下就大大减少了传统机电控制的缺点存在,PLC在提升机系统中主要是代替了原本的接触器、连线、继电器以及显示设备,该类控制首先就减少了所配备系统的体积,而且在操作过程中也能够大大提高其可靠性,为矿井下生产工作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在采取PLC控制技术对矿井提升机进行控制的情况下也轻松快速的解决了测速以及保护等问题,使提升机的综合生产效率以及操作性能都大有提高,可以说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低投入高生产的发展目标。除此之外,其设备系统采取的是Windows操作系统,就是通过计算机来将提升机在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材料以及数据譬如提升机对矿物提升的速度、提升时间、提升高度等实时呈现在提升机控制人员的面前,使控制人员能够对其进行实时监控,有利于对其间出现的问题快速发现并解决,大大减少了失误操作发生的概率,而且为控制人员的工作提供了方便,真正实现了地面对矿井下的实施操控。

于PLC在煤矿井下辅助运输中的应用来说,现今我国大部分现代化矿井中用于对矸石、矿物、操作设备、矿下材料、人员等运送的方式均为电机车,这种情况下电机车的运行安全就是相关工作人员所需要关注的重要事项,想要保证电机车安全高效的运行,就要对其进行实时传送矿井下的信号灯开关情况、道路岔口所在位置、信号发送器等的信息,然后使电机车能够根据实际现场道路状况来实现其相互间的闭锁以及解锁操作。我国大多数煤矿下对信号、闭塞、集中等的控制多是通过较为安全的继电器联锁控制来完成的,虽然这种方式操作的安全性较高,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往往需要制作大量的接线图以及电气工作原理图,这样一来就导致其运行时所需要的操作量过大,而且在操作中一旦出现故障,工作人员就很难对其进行修改和更正,可见继电器联锁控制在操作过程中也不能很好的保证质量和效率。但是在近些年我国各类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PLC控制技术已经以网络形式完成了对矿井下的路线的控制和监测。其功能包括对电机车的运行路线进行自动指挥、对电机车闯红灯等不规则行为进行自动警报、以模拟键盘的形式对相关功能进行检测等,这样一来就大大提高了机车的运行效率,而且在出现问题或故障时也利于检测和修复,使得对于矿井下的运输系统的监控更加简易方便,而且提高了矿下电机车的运行效率,为电机车的自身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3 PLC控制技术的发展展望

虽然以上介绍了PLC控制技术在我国煤矿生产中的几种应用,但是该技术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譬如在抽风系统、压风系统等的应用也是极为普遍的。而且在我国的经济以及社会地位都迅猛发展的现状下,我国对于煤矿生产的重视度也会愈加增加,对于煤矿生产的运作要求也会愈加提高,因此,矿井下的各种发展还并未达到更高标准如生产系统、提升系统以及电机车运输系统等都会逐渐实现通过不同设备以及系统的远程操控的操作模式,以减少劳动力的分配和运作。而PLC技术在我国现代化煤矿生产的应用中不仅仅起到了降低操作难度、减少操作过程等作用,而且还在很多方面都能够实现远程操作控制,使得矿井下操作能够达到高效率、低投入高获取、生产安全性高的发展目标。因此,在今后的煤矿生产中,我国一定会尽可能的将PLC技术应用到其运作中去,以为其安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毕可仁,孙郭春,邢金成.PLC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J].煤矿机械,2006(7).

控制番茄病虫害生产技术 篇4

一、栽培管理

1.用选用抗寒、抗病虫强的品种。如铁甲一号、佳粉十五、百利等品种, 可以减轻番茄晚疫病的发生。

2. 严格育苗技术, 打好丰产基础

(1) 做好育苗前的准备, 搞好营养土的配制、种子处理工作及育苗棚的消毒防病、防虫工作。

营养土配制。日本绿之庄生态有机肥, 以肥土1:20~30的比例配制营养土育苗。

种子处理及催芽。把种子放入55℃热水, 维持水温均匀浸泡15分钟。主要防治叶霉病、溃疡病、早疫病。消毒后的种子浸泡6~8小时后捞出洗净, 置于25℃保温催芽。种子露白即可进行播种。

育苗棚进行消毒灭虫。每亩用2.5千克硫磺, 和等量锯末, 加入80%敌敌畏0.25千克, 进行消毒灭虫。

(2) 播种方法。当催芽种子70%以上破嘴 (露白) 即可播种。夏秋育苗直接用消毒后种子播种。播种前苗床浇足底水, 湿润至床土深10厘米。水渗下后用营养土薄撒一层, 找平床面, 均匀撒播。播后覆营养土0.8~1.0厘米。冬春播种育苗床面上覆盖地膜, 夏秋播种育苗床面覆盖遮阳网或稻草, 70%幼苗顶土时撤除床面覆盖物。

(3) 播种后管理。温度管理。

光照。冬春育苗采用反光幕等增光措施;夏秋育苗适当遮光降温。

水分。分苗水要浇足。以后视育苗季节和墒情适当浇水。

分苗。幼苗2叶1心时, 分苗于育苗容器中, 摆入苗床。

分苗后肥水。苗期以控水控肥为主。在秧苗3~4叶时, 可结合苗情追提苗肥。

炼苗。早春育苗白天15~20℃, 夜间10~5℃。夏秋育苗逐渐撤去遮阳网, 适当控制水分。

壮苗指标。4叶1心, 株高15厘米左右, 茎粗0.4厘米左右, 长季节栽培根据栽培季节选择适宜的秧苗。

3. 定植

(1) 整地施基肥

基肥的施入量:结合整地亩施日本绿之庄或山东济南佐田氏生态有机肥每亩15千克作底肥, 还应根据生育期长短和土壤肥力状况调整施肥量。基肥以撒施为主, 深翻25~30厘米。按照当地种植习惯做畦。

(2) 定植。采用大小行栽培, 覆盖地膜。大行距1.5米, 小行距.05米, 进行高垄栽培, 采用膜下暗灌, 亩栽1800~2000株。

4. 定植后的管理

(1) 温度

缓苗期。白天25℃~28℃, 晚上不低于15℃。

开花坐果期。白天20℃~25℃, 晚上不低于10℃。

结果期。8~17时, 22~26℃, 17~22时15~13℃, 22时~次日8时13~18℃。

(2) 光照

采用透光性好的耐候功能膜, 冬春季节保持膜面清洁, 白天揭开保温覆盖物, 日光温室后部张挂反光幕, 尽量增加光照强度和时间。

(3) 空气湿度

根据番茄不同生育阶段对湿度的要求和控制病害的需要, 最佳空气相对湿度的调控指标是缓苗期80%~90%、开花坐果期60%~70%、结果期50%~60%。生产上要通过地面覆盖、滴灌或暗灌、通风排湿、温度调控等措施, 尽可能把棚室内的空气湿度控制在最佳指标范围。

(4) 肥水管理

定植后及时浇水, 3~5天后浇缓苗水。在追肥上严格控制氮肥使用量, 实行配方施肥, 进入初瓜期后结合浇水, 隔10天水追一次肥, 每次追施海亿丰、万惠宝或京农生态水冲肥等生态有机肥10千克。

二、农业防治

1.培育适龄壮苗, 提高抗逆性;控制好温度和空气湿度, 适宜的肥水, 充足的光照和二氧化碳, 通过放风和辅助加温, 调节不同生育时期的适宜温度, 避免低温和高温障害;深沟高畦, 严防积水, 清洁田园, 做到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 避免侵染性病害发生。

2.设施防护

大型设施的放风口用防虫网封闭, 夏季覆盖塑料薄膜、防虫网和遮阳网, 进行避雨、遮阳、防虫栽培, 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三、物理防治

大型设施内运用黄板诱杀蚜虫。田间悬挂黄色粘虫板或黄色板条 (25厘米×40厘米) , 其上涂上一层机油, 每亩30~40块。中、小棚覆盖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

四、生物防治

天敌。积极保护利用天敌, 防治病虫害。

生产控制技术 篇5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酶联免疫诊断试剂是指在酶标板上包被相关的抗原(或抗体)后,利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与待测样品中的相关抗体(或抗原)反应,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再与相应的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进一步反应,经过酶催化底物发生显色反应,由形成的颜色的强弱来判断样本中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的存在。

为了规范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制定本技术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应用酶联免疫法的第三类诊断试剂(病原微生物)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其他类酶联免疫诊断试剂参考本指导原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依据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适时组织修订。

一、基本原则

(一)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生产用的各种原料、辅料应当制定其相应的质量指标,并应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

(二)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的生产企业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仪器设备以及适宜的生产环境,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同时,生产企业应按照《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和记录,加以实施并保持有效运行;生产企业还应该通过《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评定标准(试行)》的考核。

(三)酶联免疫诊断试剂在研制时,应当遵循科学、规范的原则,各反应条件的选择和确定应符合基本的科学原理。

(四)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各种材料及工艺,应充分考虑可能涉及的安全性方面的事宜。

(五)生产和质量控制的总体目标:保证试剂使用安全、质量稳定、工艺可控、检测有效。

二、原材料质量控制

(一)主要生物原料

与诊断试剂的质量最密切相关的生物原料主要包括各种生物活性抗原、重组抗原、单克隆杭体、多克隆抗体以及多肽类、激素类等生物原科。这类原料可用于包被酶标反应板、标记相关酶(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等)、中和反应用抗原或抗体、制备校准品(标准品)等。一般应按照工艺要求对这类生物原料进行质量检验,以保证其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主要生物原料若为企业自己生产,其工艺必须相对稳定;若购买,其供应商要求相对固定,不能随意变更供应商,如果主要原料(包括工艺)或其供应商有变更,必须进行原料验证,并进行补充申报。

主要生物原料的常规检验项目一般包括:

1、外观

肉眼观察,大部分生物原料为澄清透明的液体,不含异物、浑浊或摇不散的沉淀;或者为白色粉末,不含有其他颜色的杂质;特殊生物原料应具备相应外观标准。

2、纯度和分子量

主要经SDS-PAGE 电泳后,利用电泳扫描仪进行分析,也可用其他适宜的方法,如高效液相法等。根据所检测生物原料的分子量选择适宜丙烯酸胺凝胶浓度进行电泳。一般情况下,每个电泳道加样量为5μg,同时用已知分子量标准作参照,采用合适的电泳电流和电泳时间;电泳后的凝胶可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或银染法染色。染色后的凝胶用电泳扫描仪分析原料的纯度和分子量。作为诊断试剂用生物原材料,用银染法染色后,纯度一般都要大于90%;用考马斯亮蓝染色后,纯度一般都要大于95%。

3、蛋白浓度

蛋白浓度可通过Lowry法、280nm 光吸收法、双缩脲方法等进行检测;

4、效价

效价的测定一般根据蛋白含量测定结果,通过倍比稀释法进行。效价应达到规定的要求。

5、功能性实验

功能性实验是指生物原料用于试剂盒实际生产中的情况,一般考查使用该原料的试剂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等,并比较其与上批次原料的相关性。

(二)生物辅料

生物辅料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作为蛋白保护剂用途的一类生物原料,主要包括小牛血清、山羊血清、牛血清白蛋白和酪蛋白等。这些生物原料均应按照《中国生物制品主要原辅材料质控标准(2000年版)》所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进行检验,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后方应用于生产。

生物辅料的供应商同样要求相对固定,不得随意变更供应商。

对于小牛血清或山羊血清、牛血清白蛋白以及酪蛋白等,还应进行功能性实验,即以其为原料配制10%浓度的稀释液作为样品,进行酶联免疫测定,均不得出现非特异性反应。

对于标记用酶,应在产品的质量标准中明示所使用的标记用酶的名称(如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等),同时应根据不同生产厂家的检定方法和质量标准进行检验,酶的纯度RZ值(OD403nm/OD280nm)应大于3.0。

(三)化学原材料

参照《中国生物制品主要原辅材料质控标准(2000年版)》分析纯级别进行检验。主要的检测指标包括:溶液外观、一般盐类检测、溶液pH值检测、溶解情况检测、干燥失重的检测、炽灼残渣等。

主要化学原材料的供应商要求相对固定,不得随意发生变更。化学原材料在购入时,原材料的生产商必须提供该批次化学原材料的质量质量保证材料和质量检验报告,其质量标准应达到生产所需的质量标准。

(四)其他物料

1、酶标板(1)外观

明亮处用肉眼观察板条的外观质量。如有欠注、飞边、肮脏、表面光洁度差,底部有波纹及划伤等应剔除。

(2)吸附能力和精密性

用一定浓度的正常人IgG包被板条,再用一定浓度的抗人IgG酶结合物吸附,通过显色反应,双波长酶标仪(主波长450nm,参考波长630nm)读数。计算CV值,批内CV≤5%,批间CV≤10%。

2、液体试剂装量瓶

包括阴阳性对照、样品稀释液、洗涤液、酶结合物或酶稀释液、底物或底物缓冲液等液体组分,均应有相应的装量瓶,并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如不同的液体试剂所用的装量瓶规格、装量瓶的颜色、瓶盖的颜色等。

3、其他材料

包括试剂瓶标签、粘胶纸、铝箔袋、衬垫、可密封塑料袋、说明书、干燥剂和包装外盒等,均应符合相应质量控制标准,如数量、规格等。

(五)企业质控品 企业质控品包括阴阳性参考品的符合率、灵敏度(最低检出量)、灵敏度、精密性(均一性)等质控样品,对于定量检测试剂,还包括线性质控品样品。如该产品具有国家标准品或参考品,应使用国家标准品(参考品)进行标化;若该诊断试剂没有国家标准品(参考品),则企业参考品的质量标准不能低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经批复的第一家试剂的质量标准。

企业质控品的基质应与诊断试剂的待测样品的基质基本一致,如待测样品为血清/血浆,质控品基质也应为血清/血浆。

三、试剂盒各组分的生产

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主要组分的生产包括酶标记物的制备及滴配过程(酶工作液浓度确定)、各种工作溶液的配制、包被酶标反应板、分装及包装等步骤;并通过产品的半成品检定和成品检定两个质控过程来完成。

(一)各种工作液的配制

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研制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工作液一般包括:包被液、封闭液、阴性阳性对照、样品稀释液、洗涤液、酶结合物或酶稀释液、底物或底物缓冲液、终止液等,对定量检测试剂,还包括标准品(或校准品)溶液。若阴性阳性对照或其他液体组分涉及生物安全性问题,制备时应在相应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完成。

各种工作液在配制过程中应严格按质量标准中的配方进行配制,充分混匀确保液体中的各种成分均匀,同时进行相应的质量检验并达到质量标准后,方可使用或者分装。对于定量检测试剂,其标准品(或校准品)溶液应该在量值上具有溯源性。

应对配制过程及配制的液体进行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酶结合物的功能性实验及稳定性;各种溶液的外观、pH值及电导率的测定等;酶作用的底物应测定在无相应酶的情况下自身显色的情况,并制定合理的限定指标;终止液应对其终止酶促反应的能力进行测定。

(二)包被酶标反应板

包被前应对酶标反应板进行质量检验,如尺寸、外观、包装、吸附性能、精密性等,并记录酶标反应板的批号、数目、标识。酶标反应板经检验合格后方能用于包被。不同批号的板条不能混用。

选择经检定合格的包被原料(如抗原、抗体等),经一定的方法确定最佳包被浓度和酶结合物工作浓度,按照诊断试剂的生产规程,配制包被缓冲液、封闭液,经检验合格后,包被酶标反应板,经干燥后,已包被的酶标反应板用铝箔纸封闭(内置干燥剂),抽真空后,保存于28℃。

应对包被过程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如包被用原料(抗原或者抗体等生物活性原料)的质量检验、包被液和封闭液的质控(如配方、外观、pH)、包被过程的监控(包括包被和封闭的体积、温度、湿度、时间等)、包被均一性检验、干燥过程的监控等。

(三)分装和包装 样品稀释液、洗涤液、酶结合物或酶稀释液、底物或底物缓冲液等溶液应严格按照质量标准中的量进行无菌处理后再分装,分装量的误差应小于<5%。

分装及包装均应按照相应的SOP的要求进行。包装前,应严格检查试剂盒的品名、批号等,核对各试剂盒各组分的数量,并在关盒前进行复核。

四、质量控制

(一)半成品质量控制

1、半成品抽样

检验人员按试剂的批号,根据抽样申请单抽取规定数量的半成品各组分,作号标记、待检。

2、半成品检验

利用上一批检定合格的试剂盒的相应组分,对本批生产出的各种试剂盒组分分别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达到产品的质量标准。

半成品检验,一般使用国家标准品(参考品)或经国家标准品(参考品)标化后的质控品。若某类试剂没有国家标准品(参考品),则使用企业参考品,但该企业参考品的质量标准不能低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经批复的第一家试剂的质量标准。

检测所抽样的半成品的试剂盒性能,包括阴阳性参考品的符合率、灵敏度(最低检出量)、精密性等,均应达到相应质量标准的要求,对精密性,一般情况下CV不得高于15%(采用竞争抑制法的诊断试剂CV不得高于20%)。对定量检测试剂,同时应分析其线性相关系数和校准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企业应该具有对每一批试剂的半成品进行稳定性研究。

(二)成品质量控制

产品包装完成后,质检人员根据试剂的批号、实际包装量、抽样申请单的要求进行抽样,同时填写抽样数量和抽样日期,并且由抽样人签名。抽样数量应包括检定用数量和留样数量。质检人员同时应检查相关原始记录。

每一批酶联免疫诊断试剂报批批量最低要求:达到1万人份/批。

1、检验(1)成品检验

一般使用国家标准品(参考品)对成品进行检验,并达到质控品的质量要求。若该诊断试剂没有国家标准品(参考品),则使用企业参考品,但其质量标准不能低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经批复的第一家试剂的质量标准。

(2)稳定性试验

生产控制技术 篇6

关键词:工业生产现场;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TP27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1

Computer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Site

Zhang Yaoqi

Abstract:In recent years,China's computer automa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fast development,a number of large companies and factories have been widely introduced production equipment,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expanded automation capabilitie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production and field data acquisition and automated control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growing material and cultural needs,which requires management to the computer for different needs,the introduction of a different,new business development for automation technology.

Keywords:Industrial production site;Computer;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一、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工作原理

(一)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概念。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可编程序控制器是过程控制的专用微型机系统,它是面向生产过程控制的自动化装置,不同PLC的指令系统虽各不相同,但都能方便地实现常规控制和运算比较功能,现代的PLC还提供了文字编辑、SFC编辑和宏指令功能,它可以取代传统的继电器完成开关量控制,如输入、输出以及定时、计数等。输入信号可以是按钮、行程开关、无触点开关或其它敏感元件,输出可用来驱动电磁阀、步进电机等各种执行机构。(二)可编程序控制器工作流程。PLC一般安装在热机试验台或是测试网附近,主要的功能是监督热机工作。如果对多台不同型号的发动机进行试验的时候,这几台计算机可以和中心计算机连结在一起,在发动机的性能的支持下,可以对数据资料进行收集。试验控制器是由一台或是几台微型计算机构成的,信号的收集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印制板电路进行的,并和一台或是几台试验台相连。计算机进行每一项试验都需要在计算机编号程序下进行。计算机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手动校正数据。主要是计算机屏幕上按照上面的的指令进行操作,指令通过后,在屏幕上会显示出调整中的数值。计算机监控试验控制器在整个发动机试验系统中属于控制部件。为了节省试验时间,提高试验效率,应该对每一台发动机试验系统配置好辅助接头和发动机试验台,并自动将传动轴和测功器准确的连结在一起;测量发动机测量的准确程度,可以对控制器进行自动的校正。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及发动机的性能,可以把试验控制器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进行使用,其效果较佳;调整指令是计算机在使用前设计的,操作时可以有效的提高操作者效率,增加试验的准确度。计算机的监控控制器系统的主要的功能就是检验发电机能否达到标准的时间。(三)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的优越性。发动及的稳定性及优越的性能条件下,用计算机进行检查是比较有效的。计算机可以在标准时间内确定一台发电机的质量,同时也可以将发电机的性能数据保存并打印出来,作为将来维修或是报废的有效依据。以计算机试验台为基础的控制台,种自动化网络控制系统在企业生产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试验控制器可用于现有试验台的现代化,或成为整个新的试验系统的一部分。控制器是按标准设计的,并且有多个印制板电路对其进行控制,来满足不同用户的现实需求。由于每一个试验台都是有独立的计算机控制的,当控制器中任何一部分出现问题都不会影响其他的控制器工作。这就使得到几台试验台和计算机可以使计算机自动控制网络系统同时在工作。

二、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一)在宜賓核燃料厂车间里应用过HRL微机控制称重系统,是一套比较完整的自动控制检测系统,它主要的功能是用计算机进行自动监测和控制。这种集称重、实时控制和采集数据、文件处理、打印报表为一体的系统,可以对核燃料进行称重和装管,并将信息传回计算机中心进行处理。HRL微机控制称重系统是由两层网络结构构成的,上层是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工控机和操作员页面链接在一起的控制层,其作用是为信息和管理进行服务,其下层主要是通过现场总线把设备控制、信息数据采集和工控远程连结在一起。(二)这一系统能够显示称重状况和称重数据,也能对日常出现的状况做出预警,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在生产过程中,有3个工作台,每一个工作台上装上核燃料装管、贴上条码,并对其进行称重。通过微机系统完成核燃料装管,读条码任务,并对空管和毛管进行称重,将相应的数据传输给信息中心进行处理。整套数据的装管控制和数据收集流程是操作人员将上位机打开,并运行此软件,当屏幕出现欢迎界面时,就可以按照相应的顺序依次将放行单号输入,同时将序号、操作员和组长输入其中,屏幕主菜单消失后,就会出现称重的工程图,这时起,就应该实时注意称重流程。首先将空心管依次上第一个工作台,系统在读取空码的同时,也会称出重量,如果操作无法进行,就会出现系统反复做这种工作现象,不仅看不到下台信号,空管也无法下台。遇到这种状况,工作人员应该及时修理,保证系统运作正常,并发出下台信号;当空心管上第二个管台时,控制开关打开后,上台装管会读出条码,通常18支是一批,并构成成批的芯管,当芯管运行结束后,计算机中就会出现关闭“允许装管开关”字样,工作人员就应该输入装管批号,然后重新打开这一开关,继续操作,第三个空心管管台的工作流程与第一、二管台操作方法类似。(三)计算机上位机不仅有完成重量控制的功能,还有处理数据、报表输出和数据备份功能。要想判断控制系统的运行结果,就要随时关注工况图状况,并详细的描述壮观称重状况。就会详细的描述出“序号、批号、棒号、空管重量、棒重量、芯块重量”数据,表示系统稳定、可靠程度较高。

三、结束语

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变化着,其可以为企业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完整的数据和可靠、便捷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使其能够更好的为工业自动化生产创造条件,促进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宝臣.计算机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07,5

[2]赵西顺.新一代工业控制计算机的产业化及应用前景[J].青海科技,2007,3

[3]房伟.计算机技术在工业自动控制中的运用与发展[J].民营科技,2008,12

[4]周萍.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现场的应用[J].中国市场,2007,35

有机蔬菜生产关键技术控制措施 篇7

关键词:有机蔬菜,生产技术,可持续发展

要协调种植平衡, 稳定农业生态系统持续发展。利用国家有关部门鉴定认证, 颁发相应的证书。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 无污染的有机蔬菜对于消费者有着不可或缺的需求, 有机蔬菜渐渐出现在餐桌上, 成为了不可代替的食品。所以, 有机蔬菜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能产生良好的综合效益。

1 有机蔬菜的定义及特征

1.1 有机蔬菜的定义

有机蔬菜是指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成分的化肥、农药和基因生物及其衍生物, 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生产流程, 要使蔬菜顺其自然以遵守其生态原理和自然规律, 运用农业生产技术生产出富营养、高质量、无污染的安全产品;同时, 需要有机食品认证机构来确认食品是否合格并颁发供人使用的蔬菜产品证书[1]。

1.2 有机蔬菜的特征

有机蔬菜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无公害产品, 在生产中没有经过农药的喷洒, 靠蔬菜的自然规律来完成的, 这样的蔬菜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才有保障[2]。

2 有机蔬菜品种的选择

在种植蔬菜时, 如何选择有机蔬菜的种苗和种子很重要, 主要有以下要求:种子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种子是否用过禁用药物处理过;种子是否有很强的抗虫性。

总之, 选择有机蔬菜的种子时, 必须选择国家认可的有证书的有机蔬菜种子和种苗, 如没有此类的种子就优先选用没有用禁用药物处理过的常见的种子。此外, 还应选择抗虫性很强、抗逆性很强的种子。而且要根据当地土壤和季节特点适宜的选择蔬菜种类和优良的品种, 比如大蒜、大豆、萝卜、芹菜、洋葱、菠菜等[3]。

3 生产基地所具备的条件

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的选择要求的条件很严格, 要具备完整的土地, 在生产基地中间不能有其他作物和常规生产的土地。然而, 可以出现有机转换地块, 利用明显标记来分开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和常规地块, 如设置人为的隔离带、山丘、河流等。一般说来, 常规生产转换成有机生产需要2 a的时间, 生产出来的蔬菜才能称为有机蔬菜, 生产者必须严格按照有机生产的要求来实施。

4 有机蔬菜栽培技术的管理

栽培的技术管理要求配套技术来实施清洁田园和配套栽培技术, 利用充分的自然条件中的气、热、光等结合一些相关的技术在蔬菜成熟收割后, 对基地彻底的清洁, 为有机蔬菜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来实现有机蔬菜高产的目标[4]。

5 肥料在有机蔬菜中的使用

有机肥料是有机蔬菜生产中所用的肥料, 包括饼肥、沼肥、草木灰、绿肥、植物沤制肥、动物的粪便等;此外, 还包括有机专用肥和微生物肥料。

5.1 有机肥的处理

施肥时, 需将有机肥进行无害化处理, 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肥料用水伴湿后堆积起来, 用塑料薄膜将其遮盖, 利用高温使其彻底腐熟发酵, 不但有利于蔬菜的吸收, 而且可以灭杀病虫害和草害;二是发挥沼气池作用, 沼气和沼液可用作肥料使用, 沼气可以代替天然气用来做饭, 取暖等[5]。

5.2 肥料的使用

5.2.1 施肥量

应根据有机蔬菜种植的土地肥沃程度来确定用肥量, 应做到种菜与培肥地力同步进行, 有机肥的配比比率以植物肥料和动物肥料1:1为宜。结合整地施腐熟有机肥或生物堆肥3~5 t/667 m2, 条件允许的话最好用复合肥, 使用量为100 kg/667 m2

5.2.2 施足基肥

基肥的量一般占施肥总量的80%左右, 将肥料施入耕作层5~10 cm, 以便于根系吸收。施肥方法是在播种或移栽前, 将肥料均匀撒在地面, 然后再翻地, 翻地深度以10 cm为宜。

5.2.3 追肥

要结合浇水和培土来进行土壤追肥, 主要是使用生物肥, 有机肥。对于种植密度大、根系浅小的蔬菜采用追肥的方式:地面铺肥和叶面喷肥。其中, 地面铺肥和喷灌结合效果比较好。叶面喷肥的效果见效比较快。对于种植行较大根系比较旺盛的蔬菜, 可开沟条施肥, 开沟时尽量减少对根系的伤害, 施完肥及时用土盖好并浇水。施肥应根据肥料特点土壤性质、蔬菜种类和不同生长期合理灵活搭配, 科学施用, 才能有效培肥土壤, 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6 有机蔬菜在生产过程中的防治

有机蔬菜是严禁使用有机化学合成的农药, 以及基因工程技术。因此, 要遵循“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原则来防治有机蔬菜的病虫草害, 在选用品种时, 选取抗病性强的品种, 要采用轮作、高温消毒、保护天敌、合理肥水管理、多样化间作套种、物理操作等综合防治在成产过程中出现的病虫草害。

6.1 有机蔬菜的病害防治措施

蔬菜的多种病害可以采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 可以有节制的使用植物制剂、含铜的肥料、醋、软皂等, 防止在有机蔬菜中出现的真菌性病害。

6.2 有机蔬菜的虫害防治措施

有机蔬菜在预防虫害中不能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农药, 因此, 在生产过程中释放瓢虫、扑食螨、赤眼蜂等捕食性天敌和利用诱性剂来扑杀害虫, 运用物理性灯光吸引害虫设置防虫网来扑捉害虫, 利用微生物乳化植物油、硅藻土等杀虫。

6.3 有机蔬菜的杂草控制措施

杂草控制主要通过限制杂草生长的技术, 包括休耕、轮作、种绿肥以及采用机械除草, 麦秆覆盖, 严格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和抗虫性基因产品。

7 结语

总之, 有机蔬菜的生产为人类的健康成长提供安全、营养、优质的产品, 是一项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要之路, 在农业发展中有着广泛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袁克双, 杨成刚, 薛恩玉.有机蔬菜生产技术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3) .

[2]汪李平, 周国林, 刘义满.有机蔬菜——茄果类生产技术规程[J].长江蔬菜, 2013 (13) .

[3]徐创吉, 马玺, 王桂珍, 等.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 (1) .

[4]张德纯, 刘中笑, 靳松.关于有机蔬菜认证和质量管理的思考[J].中国蔬菜, 2007 (6) .

生产控制技术 篇8

关键词:PVC型材,生产质量,控制技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要求企业在产品质量生产上严格把关。这不仅能降低企业生产的资源浪费, 还能提高整个生产流程的生产效率。PVC型材主要是PVC树脂添加不同功能助剂后, 在高温状态下挤压制造的PVC产品。PVC型材在现代社会中运用甚广, 如:建筑装修产品、电力管材等。因而, 根据PVC型材的质量标准严格控制质量, 这是每个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创建体系, 质量管理

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引导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能指导生产者在制造PVC型材时按照国家标准控制。在管理体系中, 管理人员、生产人员、检验人员可以互相交流技术, 对PVC型材生产方案的改进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可对产品质量的控制要素全面总结, 如:技术工艺文件的编制、原料的采购、挤出生产、包装、贮存、销售及运输等, 每个环节的操作质量都要具体把握, 以形成一道科学的生产流水线, 如图一。

企业生产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必须要协调好每个生产步骤的配合, 掌握好每个产品指标才是保证质量的根本, 例:对挤出工艺参数、型材的各项性能实施监控, 对生产加工运用到的设备维护修理等, 这些都是维持产品质量的因素。作为PVC型材的生产人员, 应遵守企业制定的生产质量准则, 控制好产品的工艺流程与参数指标, 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生产水平。

二、生产过程, 控制质量

生产过程是把握产品质量的最佳时机, 在生产加工期间结合先进的就技术、工艺、操作可全面控制产品质量。PVC型材是一种先进的化合物产品, 其内部结构成分复杂多样, 若某个环节生产控制不当则会引起诸多质量问题。因而, 无论是生产管理者或者操作者, 都必须要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严格把关。生产加工PVC型材时对于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需积极防范, 如图二, 管理人员指导生产时要将这些指标介绍给生产操作者。

若详细划分生产过程, 则具体需要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

1、采购。在引进生产原料时必须严格考核原材料的质量, 采购人员应检查原料厂家、商家的质量合格证书, 确保所购买材料的质量满足生产需要, 不得因降低采购价格而购买不合要求的原料。

2、生产。生产过程中要把握好各项工艺阐述, 科学地配合产

品材料结构, 如:编制工艺文件时需考虑配方配比、混料工艺、挤出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遇到不同的型材端面、模具、挤出机时, 需选择合适的生产工艺。

三、检测质量, 发现不足

质量检测是工业材料生产必不可少的环节, 对PVC型材制定匹配的质量检测有助于生产质量的提升, 及时发现产品存在的不足, 以更新产品的工艺流程。因而, 企业检验人员要根据生产工艺、质量指标、客户要求等几个方面全面检测产品质量, 保证PVC型材在使用性能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具体的检测方法包括:

1、加工前。PVC型材产品开发人员要对设计的方案综合检查, 从经济效益、加工难度、设备运用等方面研究, 选择最佳方案投入实际生产。同时, 对即将使用的原材料也要重点检查, 例:PVC的K值、粘度值, CPE、ACR中挥发成份CaCO3的活化度, CPE中的氯含量等性能指标进行检测。

2、加工中。在实际生产加工时要对挤出生产的指标严格控制, 提前采取质量防范措施以免出现质量问题。例:冷冲技术要求不过关, 需深入分析原料质量混料质量以及挤出加工工艺, 查找出影响质量因素后加以处理。

四、生产人员, 增强意识

在思想意识上提高企业生产人员的质量意识, 可以指导他们正常的生产活动, 使其积极控制好PVC型材的质量标准。企业生产负责人应对生产人员思想教育, 使其认识到“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准则”,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生产技术, 规范产品的加工秩序。另外, 对于尚未运用到的生产材料, 企业也要向加工人员提出如何保管, 例:型材储存时则要求保存在避光、通风、避雨的环境下;型材码放高度在1m内, 距热源在1m以上。材料搬运阶段, 应做好产品外在质量的控制, 防止出现扭曲变形等质量问题。考虑到PVC型材生产多数为挤压工艺, 生产模具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就要求生产人员对模具严格保管, 以免因模具问题而影响到产品质量。

PVC型材加工生产是一个复杂的工艺流程, 管理者要严格按照客户的质量标准指导生产, 而加工人员也要积极从生产工艺、加工参数、产品质量等方面全面保障生产按质按量完成, 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崔学文.PVC配混微机控制系统软件开发设计[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04) .

[2]陈鑫.浅谈PVC型材自动配混技术[J].石河子科技, 2010, (06) .

[3]彭季谐, 涂君浰, 陈安国, 陈振婉, 张正元, 顾立敏.L-谷氨酸的综合利用Ⅰ报:从L-谷氨酸制取L-谷氨酰胺[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1990, (03) .

自动化技术在生产控制领域的应用 篇9

由于自动化技术具有减少人员的手动操作, 为公司减少人员成本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因此自动化技术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 并被广泛应用在很多行业。作为生产控制领域, 只要设置好相关参数, 设备将会自动按程序进行生产过程自动化操作, 并对生产过程的人员进行自动化管理。本文主要是阐述自动化技术在生产控制领域的应用, 通过现阶段的应用范围和水平, 可以看出自动化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发展前景。

二、自动化技术在生产控制领域的特点和作用

(一) 自动化技术在生产控制领域的特点。

1. 自动化技术具有智能化的特点。

自动化设备的运行主要是对采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的每个工序进行控制, 机器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 可以大大减少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损耗。自动化设备还具备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以及当设备出现问题能自动进行保护的功能。自动化技术对生产工序的控制以及具有自动运行和检测等方面的功能, 都是自动化技术智能化特点的表现。

2. 自动化技术具有操作性简单和可调性高的特点。

自动化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工序过程来对设备进行不同的设定, 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对象, 只需要对自动化设备进行数据的修改, 并且修改方式有多种, 不会对设备的内部结构造成影响。因此, 如果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不同的操作程序, 也只需要对自动化设备输入不同的指令即可, 可调性比较高。另外, 自动化设备一般都是运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控制和操作, 减少了对设备的操作过程, 因此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比较简单, 可操作性强。

3. 自动化技术具有使用范围广的特点。

正如前文所述, , 由于自动化技术的操作简单且可调性高, 加上自动化技术是一种复合型的技术, 因此很多行业都广泛采用自动化技术, , 例如电气行业、机械行业、化学行业等, 并着重运用在行业的生产领域中。

(二) 自动化技术在生产控制领域的作用。

1. 自动化技术提高了生产能力, 保证了工作效益。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依据计算机的相关功能, 对生产过程中的信息进行处理, 并通过设定相关参数后, 使自动化技术能确保生产过程按照事先计划好的流程完成, 而且相比较人工监管而言, 由于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使得生产过程能更加精准地按计划进行, 控制范围也有一定的扩大。此外, 自动化设备降低了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的机率, 因此生产力得到了提高。例如, 人不能全天候地进行工作, 但是机器设备就不一样, 它可以夜以继日地不停地工作, 并且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采用数控机床进行生产和加工, 其工作效率比普通的机器高出5到6倍, 而且设备和操作人员的数量也大大减少, 只需要以往需求量的一半, , 这也说明采用自动化技术可以有效地缩短生产周期, 减少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成本。

2. 自动化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自动化技术除了能自动操作生产过程, 还具备其他功能, 比如能检测到设备或是哪个生产环节是否存在问题, 一旦出现问题, 将会进行自动报警;当出现断电、短路、满负荷时, 会对设备采用自我保护功能, 减少发生安全事故以及损害设备的现象发生。由此在生产过程控制中使用自动化技术, 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另外自动化设备的内部结构一般都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耐磨损性, 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3. 自动化技术有效地节省了生产能源。

自动化设备的内部零件和结构一般都是采用低能源消耗进行运作, 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 设备会自动根据操作的对象以及参数的变化选择最优化的程序进行, 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另外, 用自动化设备替代以往的机器和设备, 同样也大大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三) 自动化技术在生产控制领域的应用。

自动化技术有着其他技术没有的特点和重要作用, 因此在很多行业的生产控制领域都采纳了自动化技术, 主要体现在信息流自动化、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测以及产品质量管理方面。

1. 信息流的自动化。

自动化技术可以通过信息的收集将所有的信息传送到计算机终端。在生产过程中, 安排产品的制作工序到指定的工位, 工作人员在流水线上取下半成品或是成品, 再进入下一道生产程序。由于每个产品在制造的过程中都有产品的信息, 这些信息都将传送到生产的控制系统中, 因此操作自动化设备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传送的信息, 了解和掌握现阶段生产流水线的工作情况以及产品的制作情况。另外, 自动化设备可以自动安排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料以及确定所需原料的地点, 方便生产作用, 而且自动化设备可以采用单机自动化、自动化等设备来进行传送, 这些都是自动化技术在生产控制领域中应用的表现。

2. 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测。

在生产控制领域中应用自动化技术, 可以了解到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超时运作以及压货的情况, 并通过这种检测来考察生产流水线的工作效率是不是处于良好的状态。比如利用自动化技术对流水线上的每个工位进行时间的限定, 这个时间是每个由一个工位到另一个工位的最大时间, 并且每个工位之间的时间间隔都是相等的, 一旦在生产过程中, 产品在某个工位上停留的时间超过了预先设定的最大时间, 自动化设备将会进行报警, 由此, 通过时间的设定来判断流水线上的工作是否流畅。考察流水线上是否存在压货现象的原理是一样的, 同样通过时间进行设定。比如设定每个工位上产品最多可以堆积的量, 并且每个工位上的堆积量都是等同的, 一旦在生产过程中, 产品在某个工序上堆积数量超过了预先设定的, 也会进行自动报警。因此, 利用自动化技术, 设定堆积量的多少来判断流水线的工作是否存在异常。

3. 对产品进行质量管理。

通过自动化技术可以检测到流水线上的产品是否按照合格的要求进行生产。每个产品完成的工序是不同的, 针对每个产品的生产要求设定工序过程, 并在自动化设备中按照工序的顺序进行设定, 并将产品的完成状态也设定一个值或是计算机代码, 未完成的设定其他值或是代码进行区分。当在生产线上进行产品制造时, 设备会根据所设定的数据显示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状态和产品的全部工序, 对产品制造进行监控的工作人员也就可以通过数据的显示来考察产品是否已经完成, 以及产品现阶段所处的工序。另外, 通过对产品的零部件进行信息的设定和标注, 了解该零件是构成某种产品的一部分后, 将零件与生产流水线进行结合, 并确定在零件与零件进行组合后, 继续进行下一步的工序。这样的话可以对多条生产流水线进行控制, 并能进行零件与零件之间的组装, 通过设置组装指令, 指导生产运动和确保生产的正常运行。

三、结语

自动化技术具有智能化、可操作性和可调性高、运用范围广的特点, 并有助于提高生产能力, 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以及有效地节省生产能源, 因此自动化技术大多被应用在生产控制领域, 具体体现在信息流的自动化、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测以及产品质量管理方面。由此看出, 自动化技术不仅应用范围广, 而且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周洋.浅谈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企业导报, 2011

[2] .鲁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析[J].中国化工贸易, 2013

精密玻璃生产线配料控制技术探讨 篇10

一、精密玻璃生产线配料控制技术的重要性

所谓的配料控制技术, 就是在工农业的生产过程当中, 某些产品的原料会按照规定的比例混合而成, 最后再通过深加工成为完整的商品就叫做配料生产技术。在生产线的配料控制技术当中是否产品的原料是否按照规定的比列混合, 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我们今天所要说到的精密玻璃是一种化学组成既定而又均质化的材料, 在精密玻璃的生产过程中, 配料系统是否准确、均匀、稳定的混合在一起对于精密玻璃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在配料生产的过程中出现一丁点的差错, 其损失是难以估计的。因此, 我们一定要保证精密玻璃生产线配料控制的优质以及稳定, 所以, 精密玻璃生产线配料控制技术趋于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工业生产的必然趋势。

二、精密玻璃生产线配料控制的现状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精密玻璃的生产在工业生产中已经占有了很重要的地位, 精密玻璃生产线的配料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目前的情况之下, 稳定提高产品的质量, 竞争力成为精密玻璃配料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但是我国的精密玻璃生产线配料的技术还存在着很大的漏洞, , 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上, 目前我国精密玻璃生产线配料的技术的资源、能源消耗高;综合利用水平偏低;整体技术, 管理水平还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同时产品的结构优化不够合理;精密玻璃生产线配料的企业虽然很多但是都是小企业, 经验不足, 实力不够, 无法形成很好的竞争力等等的问题都成为了制约我国精密玻璃生产线配料技术发展的因素。除去以上的一些问题我们在精密玻璃生产线配料技术上还存在着工艺极其落后、产品非常单一、生产设备落后, 分配不合理等等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现在我们需要立刻去解决的。

三、精密玻璃生产线配料控制的具体技术

1、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我们要说到的直接数字控制系统是一种闭环控制系统。它是直接利用计算机的分时处理功能直接对多个控制回路实现多样形式控制的多功能数字控制系统。实时控制、分时方式控制和灵活性、多功能性是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的三个基本特征。同时直接数字控制系统具有结构紧凑、轻便灵活、便于维护, 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和控制精确操作方便等特点。

2、监督控制系统。

监督控制系统又被称作设定值控制系统, 它是在操作指导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监督控制系统具有闭环形式的结构, 监督控制系统可以根据生产过程的状态、环境、条件等因素, 按照事先规定的控制模型计算出生产过程的最优给定值, 也可以进行顺序控制、最优控制以及适应控制计算, 使得生产过程始终处在最优工作状态。

3、集散型控制系统。

集散型控制系统又被称作分散型综合控制系统。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控、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

4、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很多的工业生产技术中都出现过,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是工业设备自动化控制的一种计算机局域网络,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由于采用了智能现场设备, 能够把原先的DCS系统中处于控制室的控制模板、各输入输出模板置于生产现场。

四、精密玻璃生产线配料控制技术的技术要求

我们根据上述的精密玻璃生产线配料控制的具体技术, 对玻璃生产设备的实际情况和精密玻璃配料控制提出了一下几点具有建设性意见的要求:1.精密玻璃生产线配料控制应该具有全自动, 自动, 以及手动的功能。2.精密玻璃生产线配料控制系统应该准确的称量各种需要配料的原材料。3.精密玻璃生产线配料控制系统一定要可以显示、存储、打印当前配方和生产报单。4.精密玻璃生产线配料控制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功能。

五、结语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精密玻璃的生产在工业生产中已经占有了很重要的地位, 本文就以工业生产中精密玻璃生产线的配料控制为主线, 向大家介绍了我国目前配料控制技术的现状、具体技术、具体要求、以及精密玻璃生产线的配料控制的重要性。希望能够从以上的几个方面使大家了解到我国的精密玻璃生产线的配料控制技术。

参考文献

[1]张定华, 桂卫华, 王卫安, 刘连根.大型电弧炉无功补偿与谐波抑制的综合补偿系统[J].电网技术.2008 (12)

生产控制技术 篇11

【摘要】医药企业是我国所有企业中的特殊生产项目,其生产的产品能够食用治病,一旦其出现质量问题,引发的后果不堪设想,医药企业担负的社会责任也相当重大。加强医药生产企业内部生产质量控制,是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稳定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医药企业;质量控制;医药生产;信息建设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176-02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经营活动有效持续开展,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保值、增值,确保会计信息等企业信息披露的及时、完整、真实、客观及可靠性而制定的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的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目前,中国市场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企业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因素日益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影响了企业运行效率并增强企业竞争压力,从而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更高要求。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是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范控制风险的基础,但目前中国医药生产企业内部控制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内部控制建设跟不上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制约了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即使把握医药生产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健全其内部控制建设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生产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对内部控制认识片面,无法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部分医药生产企业片面地认为内部控制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部分管理人员甚至错误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限制企业经营活动,削弱日常经营管理的灵活性,为了低概率地经营风险支付相对较高的管理成本,从而基于趋利避害的原则淡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也存在部分企业简单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规章制度的体现,片面地以为只要设立职责、权限相关的规章制度便可以有效地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忽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法律风险、技术风险及管理风险等。因此部分医药生产企业常常面临药物产品质量不过关,存在危害消费者健康的潜在风险;或生产技术水平有限,药物产品功能性较弱,容易导致消费者过度消费;又或者存货管理不当,导致存货管理成本上升等具体问题。医药生产企业的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全面,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基础薄弱或内部控制体系空洞无执行力、形同虚设,加上企业管理人员对风险识别及防范能力有限,从而严重阻碍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为医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开展带来负面影响。

2.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

随着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重要的技术手段,是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全方位多角度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第一生产力。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也离不开信息化建设,有针对性的信息化系统有利于企业贯彻实行内部控制体制。但目前,中国部分医药生产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化建设仍然比较落后。首先,由于企业管理人员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建设或信息化建设,或者因为企业资金实力尚未能够完全支付信息化建设的一切费用,很多企业尚未掌握发展比较成熟的信息技术。这往往导致企业在药物生产、规模控制、存货管理、营销方案、应收账款管理、现金管理等具体环节不能实施有效的控制手段,当企业面临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其他风险因素时,企业便不能及时反馈并解决问题,从而加大经营管理风险。信息技术运用的不全面,使得内部控制实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另外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管理时缺乏流畅、高效的信息系统。信息是企业决策的依据,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反映,如果缺乏健全的信息系统,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将无法通畅地在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流通,从而影响决策的客观性。中国部分医药生产企业正是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统,信息得不到有效的监督,从而导致信息严重失真,信息不流畅。信息沟通的缺失,无法让员工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员工只能被动地服从企业的安排,损害了员工工资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

中国部分医药生产企业确实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及体系,但是由于缺乏独立的监督机制,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往往形同虚设,只是为了应付外部监管机构的不定期抽查,难以发挥内部控制的职能,不利于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发展。内部监督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医药生产企业设立的内部监管部门职能范围有限,并不能全面监督内部控制在经营活动、管理活动、财务活动等的落实情况。在现实操作中,企业的内部监管部门通常只由内部审计部门组成,简单地对财务原始凭证、财务数据、不同账目之间的审查,对于其他非财务活动便无能为力。并且只有规模较大、经济实力相对雄厚的企业才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其次,医药生产企业设立的内部监管部门缺乏一定的独立性。虽然部分医药生产企业设立内审部门实现企业的自我监督,但是大部分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受财务部门上下级权利的制约及相关领导的制约,内审部门实际上很难完全发挥审计功能,只是在形式上代表企业的内部监管部门。因此内部监督机制的缺失很难从根本上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行。

二、医药生产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

医药生产企业既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承担着提高社会公众医药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医药生产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其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但是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无法与经营规模的发展保持一致,导致企业管理活动与经营活动需求相脱节。自我调整,自我监督,自我制约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制是企业自我调节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前提。医药生产企业的经济战略管理目标随着现代化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与深化,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实现医药生产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稳定发展的根本渠道。

三、如何保证生产质量的有效控制

1.加强宣传,提升人们对生产质量控制的认识程度

医药生产企业药品安全的健康保证一定要以人的良好意识为基础,加强人们对内控管理的认识度,才能保证安全生产。对此,相关企业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全体人员都意识到内部生产质量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至上而下进行宣传,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颁布规范性规章,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工作,从而保证医药生产的质量安全。

2.设置科学的企业机构,做到各部门的协调配合

医药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不仅对生产技术、生产工艺、资金分配、人员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且需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企业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只有各部门良好配合,才能提升药品的安全性。为了达到这一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各部门在做好自身工作,优化职能的基础上,还要加强沟通,在资金、技术、管理、控制等方面下功夫,实现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为药品的安全生产作铺垫。

3.完善内部的信息建设,形成统一的网络系统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的使用相当普及,在医药生产企业内部实施信息化管理,建设信息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各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数量,引进先进设施,将生产工作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打造信息网络。帮助企业领导人员明确了解内部生产现状,规范日常工作流程,完善审批制度,并打造相对稳定的生产环境,保证药品的安全生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逐步提升的大背景下,广大人民群众对医药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重视。各企业为了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就一定要加强完善内部的安全质量控制工作,逐步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到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完善监管环节,从而做好内部质量控制工作,为我国医药生产行业的飞速发展作铺垫。

参考文献:

[1]陈勤.加强医药生产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4,05:32+40.

[2]王仲怡.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5(24)

[3]杨玉财.关于药品生产质量控制的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4,5(4):291-291

[4]张长军.关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控制的分析[J]科技信息,2013(35):283-283

生产控制技术 篇12

关键词:电厂,节能,控制技术,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 这也促使我国电厂发电能力的提高。电厂作为一个耗能巨大的单位, 其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对于电厂实行高效的节能控制技术是当下电力企业的首要任务。我国现阶段在电厂生产过程中常用的节能控制技术主要有高压变频调速控制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本文就自动化控制技术和高压变频调速控制技术及其在电厂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希望给后续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帮助。

1 自动化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1.1 自动化控制技术

目前, 我国面临着一系列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 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如何在为社会提供足够电力的前提下提高电厂的发电效率, 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耗, 实现电厂生产的节能成为了当下电厂生产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引入则很好地解决了上述电厂生产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下面就电厂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自动化控制技术实际上就是将网络通信、机电一体化和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的各项功能综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控制技术。该技术可以通过控制若干个控制单元来实现对于整个绿色电厂系统的远程诊断、控制和监视等功能的控制。此外, 自动化技术还具有以下优点:1) 可以自动对于电厂中的各类节能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地调节;2) 可以实现各类数据信息的实时共享, 从而提升发电的效率和质量;3) 提高了各类参数的转化速率, 从而提高数据处理的实际能力;4) 可以提高电厂电力控制系统地稳定性和实用性等。这些均可以使电厂获取更为精确地控制数据, 提高了发电的效率, 从而使电厂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1.2 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

为了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厂中的应用, 下面就该技术在电厂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1) 系统构建。通常而言, 电厂中的自动化控制技术要想实现远程控制和数据遥信的功能, 就必须要依靠控制系统中的通信模块和中央控制系统的功能。且中央控制系统所包含的控机组是由2套CRT站构成, 这2套CRT站分别负责人机交互和信息浏览, 以及对于电厂设备的信息采集和实时监控的实现。此外, 上位机则是以WIN为操作平台的软件系统, 其集合了饱经检测、数据统计、参数调整、动态图片和现场控制等多种功能, 而下位机则是借助工控机和PLC芯片来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执行指令等操作, 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单一CPU发生故障所引发的系统瘫痪问题, 同时也确保了各类数据的完整性。在这些基础上, 就形成了电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且这个系统也具备了分布、闭锁、联动、成组和单独操控等功能。此外, 为了提高设备采取数据的效率和质量, 自动化控制系统需要在每一个车间配备特定的仪表控制装置, 还需要多媒体计算机和通信总线技术的支持和帮助。2) 功能集成。为了满足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实时和动态监控功能, 电厂对于该系统的运行需要以WIN为工作平台, 以SIMATICManager Step软件为系统的编程软件, 而已组态王软件为相应系统的控制工具。而自动化控制系统各项功能的集成也是基于上述软硬件的设计, 例如, 该系统可以动态的呈现电厂的数据变化和现场的实际工况;可以对各类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督;可以通过有关的按键控制设备来实现对于操作画面的控制, 并能够借此来实现对于现场的监控;可以将其所反映的各类动态数据进行实时的显示, 也可以通过打印机将有关的数据打印出来;还可以实现对于现场中有关技术参数、开关情况、环境测试和阀门状态等信息的参数进行输入和修改。此外, 系统往往会对输入和输出的有关参数进行暂时性的储存, 从而方便后续的操作或系统调整时候的使用。

2 高压变频调速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2.1 高压变频调速控制技术的节能原理

异步电动机的电机极对数p、转差率s、电源频率f和转速n这几个参数具有如下的关系:。实际上, 高压变频调速控制技术就是通过调节电源频率f这个参数的数值来实现对于电机转速n的调节和控制。从上述的公式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 电源频率f和电动机转速n之间是线性的关系, 故电机的转速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同样也不会由于出现风机节流作用或励磁滑差作用的影响而造成电机功率的亏损, 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机节能效果。而在传统的流量调节过程中, 如果通过采用挡板或改变阀门的方式来实现调节, 则会使电机一直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 而机组的负荷是根据实际的运行情况来进行调节的, 故这种调节方式不能够实现节能, 并还会造成较多的节流损耗。此外, 电磁转差也是一种传统的节能调节方法, 其是通过液力偶合器和电磁转差离合器的变速来达到节能的目的。但是由于其在调速的过程中会由于造成较大的调速损失和耦合损失, 反而会增加能耗, 故节能效果较差, 且运行安全性也较差, 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基于此, 高压变频调速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电力节能技术, 并且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故应在实际的电厂中加以推广和使用。

2.2 应用高压变频调速控制技术的注意事项

高压变频调速控制技术是一种高效的节能技术, 但是其在实际的应用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高压变频调速控制设备对于电压的波动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通常要满足在特定的电压波动范围 (一般为-20%~+15%) 可以实现满载输出的要求。但是电厂所用的电源输出电压的稳定性不高, 尤其是在保护分和、切换厂用电源或大型电机启动的时候电压值会低于正常值。因此, 避免由于电压波动所造成设备开关的频繁分和操作, 变频设备要可以承受一定的电压波动。2) 高压变频调速设备的调速必须要通过实际的计算来确定。通常而言, 在风机和水泵在达到60%额定流量值时的节能效果最好, 而不是流量越小, 节能效果就越好。3) 为了避免电厂由于输出电流谐波过大所造成的系统损害以及对计量控制性能与精度的不良影响, 高压变频设备输出电流的谐波不可以超过限定范围。

3 总结

总之, 在当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能源日益匮乏的情况下, 电厂实行节能控制技术的策略势在必行, 这既是电力企业发展的需要, 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自动化控制技术和高压变频调速控制技术是两种有效的节能技术, 应加大其在电厂中的应用与推广力度, 从而实现电厂的节能减排。

参考文献

[1]陈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J].四川冶金, 2013.

[2]秦凤龙.高压变频调速控制节能原理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上一篇:分布控制下一篇: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