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生产管理

2024-09-11

技术生产管理(通用12篇)

技术生产管理 篇1

河南是全国产粮大省, 粮食生产以小麦为主, 小麦丰收关系到群众生活水平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的稳定。小麦是嵩县主要粮食作物, 面积和总产占全县粮食生产的40%以上。为保护粮食生产安全, 搞好嵩县小麦生产, 促进小麦产量再上新台阶, 现提出嵩县小麦生产技术措施。

1 选用良种, 合理布局

嵩县在品种利用上, 应以半冬性中早熟品种为主, 弱春性品种为辅, 根据播种期早晚, 合理布局搭配, 因地制宜选择品种, 做到良种良法相结合, 最大程度地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中等肥力以上的早茬麦田以豫麦49—198、豫麦41、矮抗58、周麦16、周麦18为主, 搭配豫麦25、洛麦21、中原98—68。中晚茬麦田以豫麦18—99、偃展4110、濮麦9号、平安6号为主, 搭配新麦208。丘陵旱地以洛旱6号、洛旱2号、洛旱3号、济麦2号为主, 搭配豫麦25、豫麦41、豫麦18—99、偃展4110。优质强筋麦田:早茬以新麦19、西农979为主;晚茬以郑麦9023为主。每个村根据情况选择2~3个当家品种, 合理布局, 实行种植区域化, 防止品种多、乱、杂。

2 腾茬整地, 精耕细作

对已经成熟的秋作物要及时腾茬整地, 以便与晚熟秋作物错开农时, 整好地后待播。晚熟秋作物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 更要抓紧时间腾茬整地, 做到熟一块、收一块、整一块、种一块, 保证大面积适时下种。整地要求做到深耕细耙, 拾净根茬, 地面平坦, 上虚下实, 消灭明暗坷垃, 保住底墒和口墒。大力推广机耕机耙, 加深耕层, 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1,2]。水浇地还要做好平整打畦, 以利于灌溉。特别强调要尽量压缩连年用旋耕机整地面积, 因旋耕机整地耕层太浅, 肥料施入也浅, 不利于小麦根系下扎, 易造成减产。要旋耕和深耕交替使用, 至少要保证2年深耕1次。

3 平衡配方, 施足底肥

增施有机肥是提高土壤肥力、保证小麦稳产高效优质的基础。麦播施肥提倡以农家肥为主, 氮、磷、钾化肥配合, 科学平衡配方施足底肥。要广开肥源, 组织群众积造有机肥, 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并利用沼渣、沼液,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及抗灾防病能力。大力推广配方施肥, 根据不同类型区及不同产量水平, 6 000 kg/hm2以上的高产区, 小麦底肥施用做到控氮、增磷、增钾, 施粗肥60m3/hm2以上、碳铵900 kg/hm2、钙镁磷肥900 kg/hm2、氯化钾150~225 kg/hm2, 或施用含纯N 150~165 kg/hm2、P2O5105~120 kg/hm2、K2O 75.0~112.5 kg/hm2的其他肥料;中产区要稳氮, 增磷、补钾, 施粗肥45 m3/hm2以上, 碳铵、磷肥各750~900 kg/hm2, 氯化钾150 kg/hm2, 或施用含纯N 135~150 kg/hm2、P2O590~105 kg/hm2、K2O 60~75 kg/hm2的其他肥料。丘陵旱地要氮磷并重, 补施钾肥, 施有机肥45 m3/hm2, 碳铵、磷肥各600~750 kg/hm2, 氯化钾90~120 kg/hm2, 或施用含纯N 105~120 kg/hm2、P2O575~90 kg/hm2、K2O 45~60 kg/hm2的其他肥料。施用复合肥的麦田, 要保证氮、磷、钾成分达到要求用量。某种元素达不到用量, 要加施单元素肥料补足。在施肥方法上, 旱地要“三肥”掩底, 一次施足;水地磷、钾肥作底肥一次施足, 氮肥底肥占总施肥量的60%~70%, 追肥占30%~40%。

4 适时播种, 精量匀播

适时播种是实现小麦壮苗越冬的前提。播种过早容易造成小麦冬前旺长, 提前拔节, 抗寒能力下降;播种太晚导致出苗率低, 冬前头数少, 根系不发达, 抗逆性差, 成穗率低, 减产严重。因此, 只有适时播种才能保证壮苗, 掌握小麦丰产的主动权。根据嵩县气候特点, 嵩北冬性、半冬性品种要在10月5—15日播种 (旱地抢墒播种可提前至10月1日) , 春性、弱春性品种在10月13—20日播种。嵩南高寒山区要提前3~5 d播种。全县力争在10月20日前播种结束。在适期播种范围内, 水地小麦冬性、半冬性品种播量应控制在90~105 kg/hm2, 弱春性品种播量105~120 kg/hm2;旱地小麦冬性、半冬性品种播量105~120 kg/hm2, 春性、弱春性品种播量120~135 kg/hm2。晚播小麦 (10月20日后) 除选用春性品种外, 可适当增加播量 (一般每晚播1 d增加播量7.5 kg/hm2) , 但最多不能超过195 kg/hm2。要推广机播, 提高播种质量, 播种深度以4~5 cm为宜。

5 病虫草害, 综防综治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重点是地下害虫、吸浆虫、纹枯病、秆黑粉病及腥黑穗病, 其次是白粉病、病毒病、苗蚜等。近年来, 随着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 气候条件变化, 小麦病虫危害程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因此, 必须加强防治。首先是强化植物检疫, 防止疫情扩散[3]。在种子销售季节, 把好调运检疫关, 重点是小麦腥黑穗病、毒麦和小麦全蚀病。麦播期病虫防治的主要措施是推广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等技术, 灵活掌握防治。地下虫、吸浆虫一般发生区用40%甲基异硫磷10 m L对水1 kg, 拌种10 kg, 晾干播种。严重发生区用3%甲基异硫磷颗粒剂15.0~22.5 kg/hm2, 犁前撒施。防治腥黑穗病用12.5%和禾乐利3~4 g, 或15%粉锈宁15 g, 或3%敌萎丹1袋, 加清水1 kg均匀拌种10 kg, 晾干播种。同时, 注意选用抗病品种, 在腥黑穗病疫区坚决淘汰偃麦18等感病品种, 更换种子并采取药剂拌种。杜绝用疫区的自留种子, 以切断传染途径, 控制病害传播, 减轻发病率[4]。多种病虫害和地下虫混合发生区, 要大力推广种子包衣或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拌种技术, 提高防治效果。

6 搞好管理, 确保丰收

冬前管理要围绕促根、增蘖、培育壮苗展开,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 分蘖后视不同苗情分类指导, 做到稳壮苗, 促弱苗, 控旺苗。水肥地在日平均气温3℃时 (一般在12月上旬) 适时冬灌, 缺肥地和弱苗麦田要及早补施追肥。旱地要中耕镇压, 提墒保墒。中耕一般在1月进行, 要浅中耕, 以防伤根压苗。缺肥麦田雨雪后趁墒及时追肥。要管好牲畜, 杜绝啃青, 力争小麦壮苗越冬。

春季管理要以多成穗、成大穗、壮秆不倒为目的, 搞好拔节期肥水管理, 根据苗情合理促控, 使小麦群体适宜, 个体健壮, 搭好丰产架子。对壮苗要普遍中耕, 拔节期追肥浇水, 抑制小蘖滋生, 促大蘖壮长。对弱苗要早追肥、早浇水, 促弱转壮。对旺苗以控为主, 返青至起身期深中耕镇压, 控制旺长, 推迟到拔节后再施肥浇水。春季还要预防晚霜冻害, 及时防治麦蜘蛛、白粉病、纹枯病等, 力争多成穗, 成大穗。

后期管理要以养根、护叶、防早衰、增加粒重为目标, 在切实搞好锈病、粘虫、吸浆虫、穗蚜等小麦病虫害防治的基础上, 大力推广叶面喷肥, 搞好“一喷三防”综合性防治工作, 延长叶片功能期。同时, 要在小麦开花后5~7 d浇好灌浆水, 防止青枯和干热风的危害。小麦蜡熟后期及时收获, 做到颗粒归仓, 丰产丰收。

摘要:介绍嵩县小麦生产管理技术, 包括选种、精耕细作、平衡施肥、播种、病虫草害防治、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 以指导小麦栽培, 提高小麦生产效益。

关键词:小麦,生产管理技术,河南嵩县

参考文献

[1]赵慧芳, 潘一展.优质专用小麦配套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2 (8) :49.

[2]李向东, 王绍中, 田云峰, 等.河南省小麦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 2008 (12) :42-45.

[3]金瑞燕.太和县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0) :100.

[4]刘淑君, 牛秋萍, 马正树, 等.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及应变管理措施[J].河南农业科学, 2005 (11) :115.

技术生产管理 篇2

一、技术开发

广义的技术开发是指将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狭义的技术开发是指生产技术的改造、创新、运用的一系列活动。生产技术改造是在不改变原生产技术原理和结构的前提下,按先进技术标准,对生产技术的局部性革新或改进;生产技术创新是按新科学技术原理创造的新技术;生产技术运用是对先进生产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以实现技术开发的成果。

1、技术开发对象与开发目的

技术开发对象主要包括:能源与原材料、设备与工具、生产工艺、工作环境与生态环境四个方面。能源与原材料开发以达到节约成本、降低消耗、代替紧缺能源与材料为主要目的;设备与工具和生产工艺开发以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安全系数及降低能源、材料耗费,节约生产成本为主要目的;工作环境与生态环境的技术开发以消除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安全保障及防止职业病为主要目的。

2、技术开发途径

技术开发途径主要包括:自行开发、成果引进、联合开发三种。自行开发是根据生产发展需要,由企业投资经费,组织研发人才开展的研发活动;成果引进是通过移植、嫁接、插条形式引进技术成果来达到提高企业生产技术目的活动。移植是指引进全套的成熟技术。嫁接是指外部新技术同企业技术的混合运用。插条是指在外部技术基础上的继续升级;联合开发是企业同外部单位就共同利益,以协作或插条形式进行的新技术开发活动。

3、技术开发方式

技术开发方式主要包括:延伸开发、综合开发。延伸开发是针对单项技术的功能、效率、密度等先进性进行的升级开发;综合开发是通过联合多项技术实现的技术开发,分为组合开发、兼容开发。组合开发是通过各项技术有机搭配,构成新组合式技术体系而加以运用的开发方式;兼容开发是多种技术综合创造新技术成果的开发方式。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技术需要来选择技术开发途径和方式,即要考虑开发成本(研制成本、运用成本等),又要考虑开发价值(经济效益、长远性、实用性等)。

二、新产品研发

新产品研发是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性能、品质、款式、功能、色调、包装、材质或口味等方面进行的改进和创新。进行新产品开发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优势,获得较大的利润空间,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1、新产品研发方式

同技术开发一样,新产品研发方式主要包括:自行研发、成果引进、联合研发三种。自行研发是由企业组建研发队伍,配备研发设备,进行的产品改进和创新。自行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归企业所有,在研发过程中需要采取保密措施,独创性的产品研发成果还应向国家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成果引进是指购买科研单位或外单位的新产品成果。引进的成果应严格审核国家相关机构出具的检测、评审报告,通常应邀请行业专家评估引进成果的商业价值。同时还有必要对成果单位的资格进行审查,并签订好成果转让手续,明确好双方的转让或合作关系;联合研发是利用互补资源,企业同外单位共同进行的新产品研制。联合研发应注意划分双方责权,界定好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尤其要善于协调研发过程中的合作关系。

2、新产品研发类型

新产品研发类型主要包括:创新型研发、改进型研发。创新型研发是全新产品的研发。要求企业拥有专业性强的研发人才,且具备较强的成果推广实力;改进型研发是针对企业产品进行的局部改造,涉及产品:功能、颜色、形状、材料、规格、品质等方方面面。可以通过模仿进行产品改进,但要强调的是模仿是相对的,其目的是为了借鉴和学习,而不是照办照套,并要避免产生知识产权纠纷。

3、新产品研发程序

新产品研发程序主要包括:研发设想、研发立项、研发筹备、产品研制、产品试验与鉴定五个阶段。

研发设想是根据市场技术环境进行的产品创意和构思。研发设想的依据是市场研究。市场研究是针对公司涉入的行业,通过收集市场信息,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及市场未来发展趋势,为研发设想寻找灵感的过程。收集市场信息的方法包括:问卷、问答、资料查询、实地考察等,最有效的方法是实地考察,通过多看、多摸、多问、多想、多比较来加深对市场的认识,具体方式包括:拜访经销商、巡视专业卖场、询问消费者,还可以到专业卖场观察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组织人员到发达地区或发达国家去考察,以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并可直接购买一些具有时代感或独特风格的产品作为样品,通过研究其特点、构造和功能等,为研发设想提供指导和思路。

研发立项是根据研发设想制定研发方案,并对研发方案进行论证、申报、审批的过程。研发方案论证的侧重点包括:市场需求、公司战略、公司资源、赢利空间、产品技术特点、生命周期、国家产业政策等。针对市场需求主要分析消费者的需求特点、标准及市场将形成的竞争状况;针对公司战略主要评价研发项目是否符合公司战略要求,不符合公司战略的产品,公司要嘛放弃,要嘛重新调整战略;针对公司资源主要是评价公司资金、人才、设备、技术等基础条件。企业研发或推广能力外的产品,再有市场,也不能立项,否则就会失去控制,增加投资风险;针对赢利空间主要是预算研发成本,并评估研发项目的经济价值;针对产品技术特点主要评价公司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是否能满足研发产品的技术要求;针对产品周期主要是评价产品的生命力,预测产品的市场前景;针对国家产业政策主要是了解国家的相关文件规定,避免研发的项目同国家的政策产生冲突,尤其是要强调产品的环保性能与对人体健康保障的安全系数,凡是同国家政策有冲突的研发项目必须放弃。通过初步论证,符合公司研发条件的项目,就可由研发部门拟定“产品研发立项报告”,呈总经理或董事会审批。产品研发立项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市场分析、研发构思、研发项目选择、研发产品技术参数和技术特点、研发预算、市场需求分析、经济效益评估、投资风险预测等。

研发筹备是指研发前期的工作准备。主要内容包括:成立研发小组、招聘研发人才、职责分工、筹集研发资金、规划研发场地、购置研发仪器和设备、拟定研发计划等。

产品研制是指根据技术要求,按研发计划组织开展的整个研发活动。大致包括:基础阶段研发、核心技术研发、研发组合三个阶段。基础阶段研发主要指针对配件、外壳、架构等产品基础部件进行的研制过程;核心技术研发主要指针对产品核心技术部位进行的研制过程。这个环节是研发的重点,技术原理复杂且参数标准要求较高的产品,应聘请专家参与、指导或者委托科研单位替代研发;研发组合是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参数,将研制的产品部件进行组装,实现产品综合功能的过程。在研发过程中,研发人员、研发单位之间应加强沟通、交流及研讨论证,并应作好研发记录,建立好研发档案。

产品试验与鉴定是对新产品性能、质量等技术参数和经济指标进行的测试和评价。国家有特殊规定的研发项目,还需要报相关检测单位进行技术检测和鉴定,并需申领成果鉴定书。通常,新产品研制成功,企业应小批量的生产,通过局部市场的推广来论证产品的功能及经济效益,以利于及时弥补新产品的不足,同时为产品的全面推广提供参考数据。为了鼓励科技创新,国家科委专门设立了科技创新基金,符合科技创新条件的科研项目,企业可以按规定程序申请资金支持。

三、日常技术管理

日常技术管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的应用和维护,主要通过:技术标准化管理、技术档案管理、环境管理三个方面来实现。

技术标准是产品设计、研制、应用环节所遵守的统一指标和要求,是在生产和科研过程中总结形成,经主管机关批准,并以特定形式加以公布的各类标准。技术标准化管理是指制定、发布和贯彻实施技术标准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分为:工业标准化、企业标准化。工业标准化是指为统一产品规格、质量、性能,由国家主管单位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规范;企业标准化包括企业作业标准化和产品技术标准化。作业标准化是生产操作的相关规范性要求和标准。产品技术标准化是对企业产品性能、规格及检验方法作出的相关规定。推行技术标准化可以使社会实现协作化生产,增强社会组织间生产的互换性、通用性,促进社会组织生产的专业化,降低耗费,同时有利于对技术实现统一的监督和管理。企业标准化管理要求:设立专门的技术管理组织;按国家标准建立企业技术标准和制度;加强员工技术标准培训;定期技术指导、检查、考评;实现科研、运用环节的技术标准管理两结合。

技术档案包括产品设计资料、工艺规程及原始记录等技术文件,是企业开展技术活动的依据和历史资料。技术档案管理要求:设立专门的档案室或柜,委派责任人分类建档;技术档案的借阅、销毁应界定权限,并作好记录;定期对技术资料进行整理和核查;遗失的技术资料应及时弥补等。

孟连县茶叶生产管理技术 篇3

关键词:孟连县;茶叶生产;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19.0058

1 新茶园建设

1.1 园地选择

选择具有交通、能源(电源)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等基本条件的灌木林地、荒地开垦茶园。坡地坡度不能大于20度,海拔在800~1600米之间,土层深1米以上,土壤显酸性,pH值在4.5~5.5之间。园地周围要求无污染源,特别是园地周围的水源,水库水质无污染源。茶园应远离城镇、工厂,自然环境优美。

1.2 茶园规划设计要求

根据茶树对自然条件的要求和农业生产整体布局要求,选好土地后,进行园地整体规划。厂址一般选择在园地的中心地带,便于生产加工。选好厂址后,根据开垦规模,相应对生活区进行统一规划,做到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同时,为了茶园管理、运输方便,应根据需要设置不同规格的道路。

1.3 茶园蓄、排水系统

1.3.1 修建蓄水池 于茶园内较高的低凹处建蓄水池供旱季生产使用。蓄水池的配建可以根据茶园的分布、大小来配建,一般100~200亩可以建1~2蓄水池,用于补充生产用水的不足。

1.3.2排水沟 排水系统可以起到流水敞通、保护茶园梯面受断流洪水冲坏的作用。可以结合茶园内的干道和支道的养护,于干支道内侧开挖排水沟;保留地势较低的自然山水沟,排出茶园内多余的水分。

1.4 生态茶园的规划设计

茶园规划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茶园的生态环境,把水头林、山顶戴帽林、风景林规划出来,并作出标记便于保留;植树造林,建设生态茶园在干道、支道两旁种植与茶树无相同病虫害的林木、果木。隔15米留下一带茶梯用于种植水东瓜树、香樟树、果木等林木。

1.5 茶园梯田的开垦

清园工作要把地上树木、杂草清理干净,大石块理顺,然后挖除树桩,整平土坎、土坑;开挖种植沟用水准仪测量后定桩,沿水平线开垦种植沟,种植沟深不低于50厘米,口宽不低于80厘米,底宽不低于60厘米,从山脚向上开垦,第一沟挖出后,把上一沟的表土12厘米连同枯枝落叶回入一沟,依次向上开垦;整理梯田通过开沟、回表土、填新土、整平,形成种植梯面。梯面要求宽1.7~2米,里低外高,倾斜度为5度。

1.6 选用良种

茶树良种对于增加茶叶产量,提高茶叶品质,增强茶树的抗逆性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建立丰产优质茶园的基础。孟连县近年来发展的良种主要是云抗10号、矮丰、长叶白毫、雪芽100号等。

2 生产茶园规范管理技术

2.1 茶园施肥技术

按“生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进行肥料的选用,禁止使用工业垃圾、城市垃圾、硝态氮肥。根部施肥为追肥和基肥、追肥一年可分两次使用,春茶结束施一次,可用尿素10公斤或磷酸铵10公斤配合微生物肥30公斤,于夏茶收获前30天施下。夏茶结束再按上述肥料种类和施用量再施一次,作为全年的追肥。基肥以农家肥、绿肥、油枯为主,可适当加入固氮菌肥料等,全年的基肥可以分两次进行,8月底施一次,油枯100公斤、绿肥300公斤、堆沤肥100公斤;11月底施一次,腐熟人粪尿300公斤、堆沤肥200公斤、绿肥100公斤。施有机氮及无机氮的比例为1∶1最适宜,大约厩肥1000公斤加尿素20公斤,严格按比例准则进行。

2.2 茶园耕锄技术

孟连县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茶园内杂草生长旺盛,耕锄工作要结合施肥工作进行。每年进行2~3次浅耕除草,一次中耕除草。将杂草作为绿肥压埋处理,保持茶园土壤疏松,无杂草危害,促进土壤熟化。

2.3 茶叶采摘技术

根据所制茶类对鲜叶的要求进行采摘。茶叶鲜叶采取要及时,制作名优茶的鲜叶须提前采摘,否则易放老在树上造成浪费。鲜叶采下后,勿用塑料袋或口袋盛装,不得紧压,以防止发热变质。

2.4 茶树修剪技术

茶树修剪的目的是复壮树冠,提高芽叶品质,扩大有效采摘面,适当控制茶树高度。修剪的轻重要看茶园生长状况而定,正常进行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茶园每年进行一次轻修剪,茶树高度掌握在70厘米以下。生长势较弱,丛面出现枯枝,结节枝的茶树,可以进行深修剪。修剪的形状:幼年茶园或一般的茶园,可按平面式、倒弧形修剪。茶园管理操作困难的茶园要向立体化修剪发展。“厂”字形修剪能有效扩大采摘面积。

2.5 冬季茶园管理技术作业

茶叶冬管作业是关系一年茶叶生产成败的工作,包括:中耕除草、施基肥、修剪、打一次杀虫剂,打一次杀菌剂。中耕深度25厘米以上,沿茶树滴水线开沟25厘米深施基肥,施肥里外轮换,杂草压埋进施肥沟里面。中耕土壤要求打碎,直径不超过10厘米。打杀虫剂及杀菌剂要求周到、彻底。

2.6 茶树病虫害防治

要体现“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应用各种必要的防治措施,经济有效地把病虫害控制在一定的防治标准之下。

化学防治茶树病虫害应抓住几个重要环节:一是结合冬管工作,用生产绿色食品农药准则规定的刹虫剂、杀菌剂消灭园内的病源、虫源降低越冬虫菌基数,避免病虫害大量发生;二是做好病虫害发生情况监测、调查工作、提供病虫害防治最佳时机;三是于春茶结束后狠治小绿叶蝉及其它病虫害;四是生产季节用其它方法无法控制的病情、虫情,可采用化学防治方法。

温室草莓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篇4

一、适期覆膜

覆膜适期为草莓第1腋花芽已分化至休眠前, 时间大约是10月中旬, 过早或过晚覆膜都对生产不利。对于休眠浅的品种 (如丰香、春香等) , 可适当晚覆膜;对于休眠较深的品种, 可适当提早覆膜。

二、室内温度、湿度管理

在覆膜后的7~10天内, 白天应保持30℃以上的较高温度, 以阻止植株进入休眠, 也可使将进入休眠的植株觉醒发生新叶。与此同时, 要增加棚内湿度, 以免高温灼伤植株。叶片温度超过35℃时, 应及时放风。夜间温度应保持在12~15℃, 最低不低于8℃。植株显蕾后, 应使室内温度逐步降到25℃。在开始揭膜降温的3天内, 应在植株叶片上喷水, 以免湿度突然降低而使叶片干枯。在蕾期, 室内白天温度最高不宜超过28℃, 晚间应控制在10~13℃;开花期, 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3~25℃, 夜间为8~10℃, 否则会影响授粉, 增加畸果率;在果实膨大期, 白天温度应保持在20~25℃, 夜间保持在5~7℃。

在温室草莓生产中, 对湿度的控制也非常重要, 长期湿度过高易诱发灰霉病最终导致大量烂果。在覆膜初期, 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宜控制在80%~90%, 花期应降至60%左右, 其他时期应控制在70%~80%。

三、人工补光与赤霉素处理

人工补光与赤霉素处理均有抑制休眠、促进生长、增大果个、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作用。

人工补光时, 可在温室内每隔4米安装一个100瓦的白炽灯, 灯距植株1.5米, 每天日落时开灯到22:00左右关灯, 大约照明5小时, 也可在凌晨3:00开灯至揭帘时关灯, 这样可使草莓一天的日照时间为16小时左右。

赤霉素处理一般在覆膜后3~5天内进行, 将5毫克/千克的赤霉素溶液喷在植株株心上, 每株喷10毫升, 共喷2次, 每次间隔10天。

四、植株管理

随着植株的生长, 草莓茎蔓上会生成许多侧芽, 要注意及早将其摘除。除主芽外, 一般保留2~3个侧芽即可, 要随时摘除病虫叶、老叶。花期要注意及时疏去高级次小花和弱花;结果后要及时将畸形果、病果、小果疏掉, 最终第1花序留12个果, 第2花序约留7个果。

五、肥水管理

一般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5 000千克、过磷酸钙40千克或氮钾复合肥30千克作基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 当定植苗长到4片真叶时, 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7.5千克或磷酸二铵20千克, 追肥后及时浇水、中耕。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结合浇水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钾10千克。从顶花吐蕾开始, 每20天追一次肥, 每次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和过磷酸钙各15千克或复合肥15千克。在第1次采收高峰过后, 每30天追一次肥。

浇水最好采用膜下滴灌的方式, 以降低室内空气湿度。开花期要注意控制浇水;果实稳住后到成熟前要及时浇水, 以保持土壤湿润;采收前要控制浇水。

六、辅助授粉

与自花授粉相比, 草莓异花授粉不仅增产效果显著, 而且畸形果明显减少。因此, 生产中一般选2~3个主栽品种栽培, 从而便于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人工辅助授粉时, 用软毛笔在开放的花中心轻轻涂抹即可, 但最好是在室内养蜂。

七、常见病害及防治

孵化场的生产管理技术 篇5

一、加强蛋库管理,提高入孵种蛋质量,首先要求对外来蛋种进行严格的3倍量甲醛、高锰酸钾熏蒸后才放入蛋库,库内要保持75%相对湿度,及16℃室温,基本上能保证各周龄种蛋较理想的储存环境。为减少细菌传播机会,操作人员选蛋前先用消毒药水洗手,选择过程中轻拿轻放,避免造成破损,选择后的种蛋根据周龄等项目分类码放。种蛋入孵本着先老蛋后新蛋的原则,入孵前,仔细检查,保证入的每枚蛋都合格。如果入孵的种蛋中夹杂着破蛋、脏蛋,不但造成化成本的提高,更容易造成化器的污染,影响锥鸡质量。

二、孵化温、湿度的管理胚胎发育需要21天时间,由于四季环境条件变化大,不同季节、周龄的胚胎发育程度也不相同。同一时间入的种蛋,不同的季节出锥时间有早有晚,夏季出锥时间要早于冬季,因夏季要推退入孵时间,冬季将入孵时间提前。新开产种鸡生产的种蛋、将淘汰的种鸡生产的老蛋、存储期超过7天的种蛋孵化期要长,要考虑将入孵时间提前。种蛋入孵前要将其放在26℃28℃环境中预温1小时,如果不经预温将种蛋马上从蛋库转入孵化器,致使孵化器升温而影响其它胚胎的孵化过程,在所有相关的孵化条件中,温、湿度控制最关键。对于巷道式孵化器来讲,设计上依循用早孵种蛋胚胎产热供给后孵种蛋蚩进行孵化。孵化温度为98.5~99.8,温度设定是根据入孵种蛋的不同气候条件、种蛋周龄、授精率情况灵活掌握,也可以将温度设定为标准值9.8,而通过更改入孵时间的做法,达到预定时间出雏。实践证明,确定标准度,调整入孵时间,可以获得较理想的毛蛋率和

淘汰率,取得较好的孵化效果。种蛋受精情况对巷道式化器来讲,影响也较大。由于受精率较低,胚胎产热少,种蛋在期化器中往往得不到足够的热量,而造成出雏时间晚,毛蛋率、雏鸡淘汰率升高,可以通过提高化温度或提前入时间来解决。巷道式化器湿度一般设定为86(湿球华氏温度),出锥器的温度要求低于孵化温度2~3?,湿度可稍高于孵化湿度,也可以根据出雏季节进行调整。对于开产初期种鸡所产种蛋来讲,由于蛋皮较薄,胚胎所占蛋体比例小,需设定较低的温度,以利于蛋体过多液体成分的蒸发并能提供胚胎以足够的氧气,可极大地减少出雏过程中的死胎数量。箱体式化器温度为99.5?~100.25?,湿度为85~86(湿球华氏温度)。这种温湿度设定也仅为标准化的设定范,实际生产中也可以根据种纸存储日期、环境条件进行调整。至于箱体式出维器的温、湿度设计要结合每批种蛋的情况、入孵时间做出分别的调整。总的原则是温度要稍低于孵化器温度,湿度稍高于孵化器的湿度设计。

三、环境条件的控制种蛋孵化除需要较严格的温、湿度控制外,孵化器、出雏器所需要的外界环境条件也十分严格。一个理想的、稳定的环境温、湿度变化,通风换气等条件会使孵化器、出雏器的内部温、湿度变化处于一种较理想的状态,外界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会提供给在孵种蛋以足够氧气,促进胚胎的正常发育;相反,如果种蛋舞化长期处于不良的外界环境中,会影响孵化成绩,造成生产效益下降。较好的孵化外部条件包括良好的通风系统、温湿度自动平衡系统,由于这一系统各组成部分大多以管道式连接,所以有的地方称之为

“管道通风系统”,它可以将环境条件通过热水管理、水帘运行的控制,将温度变化设定于23.2℃~28.8℃,湿度通过加湿装置自动设定于55%~70%或其它需要的范围内。在管理中要随时观察温度、湿度、通风风压的变化,以防止异常情况的发生。

四、加强卫生管理孵化场对卫生条件的要求十分严格,如果卫生不好,很容易造成孵化器的污染。由于孵化生产过程有其特殊的连续性,因此,污染一旦造成,极难从根本上得到清除。因此,在生产管理中要加强对卫生条件的监控。从种蛋接收开始,要严格熏蒸消毒规程,蛋库要经常用消毒液对墙壁、地面定期进行清洗,防止细菌滋生。种蛋入孵后,对孵化器每周搞1次熏蒸消毒,瓣化器要求一周2次进行卫生清理。出雏后,要严格清理出雏器,不留下任何死角。每次出雏后,要对场地进行认真彻底的冲洗、消毒,以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在管理中,生产区域的各组成部分,如蛋库、粤化厅、冲洗区、出策区等各部分要完全隔离操作,要定时对蛋库、孵化器、出雏器、冲洗区、出雏区进行微生物监测,发现污染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

有机茶生产管理与加工技术 篇6

关键词:有机茶生产管理加工

一、茶园环境的选择

1选择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水源洁净、土壤未受污染、周围无污染的地方作有机茶生产、加工的基地。

2茶园周边环境优良、自然植被丰富,远离交通干线、工厂和城镇、附近及上风口(或河流的上游)没有污染源。

3茶叶生产、加工、贮藏与销售场所及周围场地禁止使用人工化学物品,防止污染。

4有机茶种植区与非有机农业区之间应有100米以上宽度的隔离带。

5有机茶园土壤要求土层深厚,有效土层达60厘米左右,排水性和透气性能良好,生物活性较强,营养丰富,耕层有机质含量大于1.5%,PH值4.5—6.0之间。

二、有机茶园的建设要求

1园地开垦:对于15°以下的缓坡地,首先清除地面杂物,然后耕垦两次,第一次深度40厘米以上,第二次30厘米左右,清除根茎平整地面。

2坡度在15°~25°的丘陵山地,应种植等高水平的梯级菜园,加强水土保持。

3在茶园附近建积肥坑,便于有机肥的采积和施用。

4集中连片的茶园应设置干道和支道,茶园干道和支道应保留植被和植树,以保持水土。

5种植茶树的品种应选择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无病虫害的种子苗木。

6尽可能选用来自有机生产系统的或未经禁用物质处理的种子苗木,禁止使用基因工程、辐射技术生产的种子苗木。

7新种植茶园尽量选用无性繁殖的茶苗,产量高、见效快。

8茶树种植前应施足底肥,每亩1000~1500kg有机农家肥或200~400kg有机专用复合肥。

9种植规格按单株双行开沟种植:1.6米开厢,大行距1.5米,小行距30厘米,株距30厘米。种植沟宽40厘米,沟深40厘米。亩株数3500~4000株。

10种植时间及方法:当年10月至次年3月栽种,栽种时要用黄泥浆沾根部并培紧,栽好后要盖土10厘米以保水,并剪去上面多余的枝叶,保持水分平衡。

11茶园定型修剪:当茶苗高度达到30厘米时要及时打芽定型,以后每高15厘米打一次芽,最后茶蓬高度定型在70~80厘米范围,每年分别在末进行一次修剪。

三、有机茶园的肥力管理

1幼龄茶园和改造茶园茶树行间应种植豆科(夏季或冬季)绿肥作物,在开花结果初期,结合茶园深耕翻埋入土,培肥土壤。

2低产茶园的改造,通过不同程度的修剪更新树冠(包括深修剪和重修剪,台剂等),修剪时间在5月中旬左右为宜,修剪出的病枝必须清除茶园。

3有机茶园必须每年施基肥和追肥,保持足够的有机肥返回土壤,保证生产的可持续性。基肥:每亩施农家肥(畜拦、粪、厩肥)1.5~2吨,或商品有机肥200公斤,并配合部份微生物肥料施用。追肥:用腐熟后的农家有机肥或商品有机肥作追肥。喷施叶面肥后需20天后才能采茶。

4商品化的有机肥、叶面肥、生物肥等必须通过国家有机颁证机构颁证后才能使用。

5禁止在有机茶园使用土壤化学改良剂和有害的城市垃圾污泥与污水等。

四、有机茶园的病虫害防治和杂草防治

1农业防治措施:选育种植对病虫害抗性强的茶树品种,加强茶园科学管理,提高茶树对病虫病的抗性。

2生物防治措施: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包括动物源、植物源和微生物源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

3物理防治: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光、热等),人工或器械防治病虫害,如人工捕杀,灯光诱杀等。

4可以使用天然化合物(包括矿物)防治病虫,主要包括昆虫提取液,植物提取液,海洋动、植物残体和天然皂类物质等。

5烟碱(尼古丁)毒性大,禁止使用;鱼藤酮、除虫菊、鱼尼丁、硅藻土等应有限制使用。

6使用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不得在采茶季节使用,只能用于秋后封园。

7禁止使用和混配化学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增效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8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产品防治病虫害。

9杂草控制尽量利用人工除草和机械除草;也可利用生物措施控制杂草生长,如用真菌除草剂(如棕榈疫霉等)或放养大型食草动物(如羊、鹅等)。

(十)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或用基因工程生产的除草剂。

五、有机茶叶的采摘及加工

(一)茶叶的采摘分手工采茶和机械采茶,用机械采茶必须采用无铅汽油和机油。

2盛装鲜叶的器具,应采用清洁、通风性好的竹编、网眼茶篮或篓筐,不得使用塑料材料的容器。

3进入加工厂的原料,必须是来自经颁证的有机茶园,按质量分等级摊放。

4有机茶叶加工厂同有机茶叶生产园地一样,厂区与环境要求无污染、水源洁净、交通方便。

5加工厂的车间、墙壁、地面应保持干净、光洁,厂内应设更衣室,应有通风、除尘设施。

6加工厂环境和加工厂机具的卫生消毒必须使用IFOAM认可的无污染的天然物品。

7有机茶加工中只允许使用机械、物理和自然发酵等方法,禁止使用和添加任何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色素、维生素等化学物质。

8有机茶加工中使用的茶卉、香料等拼料,必须来自有机颁证的园地,也可使用天然的无农药残留的天然色素,香料等辅助原料。

六、有机茶叶的包装、运输、贮藏及销售

1各类有机茶的理化指标,卫生指标等,必须分别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或企业标准。

2有机茶叶的包装必须符合《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GB11680-1989,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7718-1994的规定。

3使用的包装材料必须是食品级包装材料,如:木板、胶合板、纸板、聚工烯、铅箔复合膜、马口铁茶听、内衬纸等,必须不受杀菌剂、防腐剂、薰蒸剂、殺出剂等化学物品的污染。

4有机茶包装上的印刷油墨或标签,封签中使用的粘着剂、印油、墨水等均应无毒。

5有机茶叶的贮藏应设专用仓库,室内建筑材料不得含毒素和有异味的物质。严禁犬、猫、鼠等进入,禁止吸烟和随地吐痰。

6建立严格的仓库管理档案,实行专人保管,提倡对有机茶进行低温、无氮或真空保存。

7直接盛装有机茶叶的容器必须严格消毒,并保持干燥、整洁。消毒采用干热和紫外光等物理机械的方法,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洗涤剂和杀虫剂作为消毒剂。

8有机茶叶的销售应设立专柜,远离厕所、污水塘、垃圾和生产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场所。

七、有机茶生产的质量保证

1有机茶生产者应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茶园培肥计划,茶树病虫草防治计划和茶场生态环境保护计划等。

2有机茶生产者应做好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记录,包括有机茶园与从业人员购买使用茶场内外的所有物质的来源和数量,茶树种植管理、收获、加工和销售等记录。

3有机茶生产者与管理人员必须经有机农业基本知识和有关技术培训,并每年体检合格,持有健康上岗证。

4有机茶生产车间、仓库不准吸烟、不得随地吐痰、不允许患有传染病的人员参加与有机生产和管理。

八、有机茶的储运技术要求

按有机食品生产要求加工出来的有机茶,必须经过有机食品颁证组织的认证,在获得有效的有机证书后才能成为真正的有机茶而进入市场,并注意做好贮藏、包装、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质量追踪。

有机茶的贮藏,应采用低温冷藏法冷藏,出库后即时销售,以保证茶叶品质的稳定。有机茶的包装材料,必须安全卫生。内包装符合食品级包装要求。在包装外观上,必须印有与有机茶相配套的文字说明、产品条形码和批号和有机食品标志。运输和销售环节,应在保持茶叶品质稳定的同时,注重卫生,防止有机茶被污染。

九、有机茶的出口和进口程序

桃树3月份生产管理技术 篇7

关键词:桃树,管理技术,3月份

3月份天气开始变暖, 桃树开始进入萌芽、开花坐果期, 此期的主要工作以促花保花、优化书体结构、合理载果为目的, 主要工作包括复剪、疏花、清理沟系和病虫害防治等。

1 新建桃园的定植与管理

以3月上旬至下旬发芽前栽植为最适栽植期。栽植时, 先在回填好的穴内挖一小穴, 让根系均匀分布在土中, 然后填土, 接近填满坑时, 将苗木轻轻向上提一下, 切忌栽植过深, 以苗木在原来苗圃地里的土印与地表齐平为准, 踏实后, 浇足水, 待水全部渗下后, 整平树盘[1]。苗木定植后, 要立即定干, 在30~50 cm高处剪截, 保留5~10个饱满充实的叶芽。苗木栽植定干后, 由于春季干旱少雨多风, 水分蒸发散失快, 应立即覆盖1 m×1 m的地膜。

2 花前复剪

花前复剪是在冬季修剪的基础上, 在开花前进行的以弥补冬剪不足的一种修剪方法。桃树花前复剪在3月初进行, 物候期为萌芽后至叶芽期进行, 一般要求在花蕾膨大期前完成。复剪过晚, 对树体贮藏营养消耗较大, 易削弱树势, 影响生长;复剪过早, 因分不清叶芽和花芽, 较难下剪。桃树花前复剪的顺序一般为:先剪花多弱树, 后剪旺树;先剪萌芽早的品种, 后剪萌芽晚的品种;先剪成龄树, 后剪幼龄树。对幼龄树修剪宜轻, 结果枝采用长放修剪, 侧枝角度小的要进行拉枝, 并根据留枝量、预留产量适当疏除冬季修剪留下的过密枝以及病枯枝、盲枝, 剥除大伤口旁边的徒长芽及延长枝背上芽[2]。

3 彻底清园

彻底清园应在修剪后立即进行, 先用钢丝刷或小刀刮去树干上的翘皮, 再将园内的残枝、落叶以及修剪下的枝条带出园外集中烧毁, 并对树干、大枝上的刮口用武灵士+威敌408涂抹保护。

4 追施萌芽肥

萌芽肥宜早不宜迟, 桃树根系春季开始活动时期早, 一般在萌芽前2周左右就开始进行。施肥方法可采用沟施或穴施, 即在树冠外围挖环状沟或数个施肥穴, 深10~15 cm, 施后覆土。肥料以速效氮肥为主, 一般追施尿素0.4~0.6 kg/株 (或硫酸铵0.8~1.2 kg/株) 、按1∶5的比例与马粪搅好的过磷酸钙1 kg/株。花期喷施浓度0.1~0.2%的硼肥1~2次, 出现低温时花期前后喷施预防低温的药剂, 如碧护、PBO等, 以提高坐果率[3]。

5 沟渠整理

桃树根系惧怕积水, 抓紧在萌芽前 (3月初) 对桃园的沟渠进行清理、维修。保证雨季果园内的沟渠排水顺畅, 达到雨停园内无积水的要求。

6 适时疏花

桃成花容易, 坐果率高, 尤其是成年树, 坐果往往超过负载量, 使树体衰弱, 果实变小, 影响桃的产量和品质。调整负载量, 科学地疏花疏果, 是达到优质、丰产、稳产的有效措施。肥水条件好的桃园可适当多留少疏[4]。疏花时期, 原则上越早越好, 疏花要根据天气情况进行, 天气好、授粉充分可早疏;花开不整齐可晚疏, 另外成年树可早疏, 幼树晚疏。具体疏花方法为:先上后下, 从里到外, 从大枝到小枝, 以免漏枝和碰伤不该疏除的花。在长果枝上, 留中部花蕾;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 留前部花蕾;双花芽节位, 一般只留1个侧花蕾。留花蕾标准:长果枝留5~6个单花蕾, 中果枝留3~4个, 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留2~3个健壮花蕾, 预备枝上不留。

7 除草松土与整畦

春季气温逐渐上升, 果园杂草也开始旺长起来, 及时对桃树树盘周围进行除草松土 (树盘以外的行间草可以不除, 进行自然生草) , 既可减少杂草与树体争夺养分, 又可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松土除草后可将畦面做成两边低、中间高的龟背形, 有利于畦面排水、降低地面湿度和增加地温, 促进根系生长。

8 病虫害防治

适时喷洒石硫合剂, 3月中下旬 (萌芽前) 全园喷洒4~5°Bé的石硫合剂1次, 或者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 喷药要仔细均匀[5]。

在生产实践中, 石硫合剂的配制以生石灰1份、硫磺2份、水10份的重量比例准备原料, 并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熬制而成的原液效果较好。熬制时, 第一步, 根据锅的大小决定可加水量, 再根据水的量将生石灰、硫磺粉按比例称好备用。第二步, 将称好的生石灰块放入大铁锅内, 加入适量的水使之溶解, 调成糊状再用少量水配成石灰乳, 去除锅内杂质后加入足量的水, 开始加热。第三步, 待烧沸腾时, 用适量水将硫磺粉调成糊状, 并沿锅边徐徐倒入锅内, 记下水位线, 同时不断搅动锅内溶液并加大火力, 使锅中药液保持沸腾。至沸腾后45~60 min, 待药液呈深枣红色、渣子变黄绿色时停火, 冷却后用纱窗布滤出渣子, 即为具有刺激性臭味的赤褐色石硫合剂原液。熬制质量高的石硫合剂, 除选择优良的生石灰和硫磺外, 还必须注意, 熬煮时火力要强, 不停地搅拌, 但后期不宜剧烈搅拌, 从倒入硫磺后熬制时间一般不超过1 h, 否则, 得不到高浓度的石硫合剂。

上年度病害发生较严重的桃园, 可在开花前加喷1次1∶2∶120倍波尔多液, 但与此前石硫合剂的喷洒时间要间隔12 d以上[9]。

根据配制波尔多液所用硫酸铜、石灰和水的比例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类型。以硫酸铜用量为1, 石灰用量的多少而分为半量式 (1.0∶0.5) 、倍量式 (1∶2) 、多量式 (1∶3~5) 和等量式 (1∶1) 。波尔多液的倍数表示硫酸铜和水的比例, 另外也有用百分比表示的, 如0.5%半量式波尔多液的配合比例是硫酸铜∶石灰∶水=0.50∶0.25∶100.00。

目前最科学的配制方法是稀铜浓石灰法。用少量水将石灰配成浓石灰乳, 用剩余的水溶解硫酸铜, 然后将硫酸铜液缓慢注入石灰乳中, 边倒边搅拌。

参考文献

[1]焦瑞莲.桃树无公害栽培技术[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09 (11) :9-10.

[2]卫长秋, 范素琴, 石存兵, 等.桃树高密、早果、高效栽培技术[J].山西果树, 2008 (1) :50.

[3]薛兆希, 刘晓颖, 任静, 等.平原地区桃树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J].北方果树, 2010 (6) :21-23.

[4]秦万军.丘区桃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 2010 (10) :30-31.

春季蔬菜生产管理技术意见 篇8

1 抓好日光温室蔬菜田间管理

日光温室蔬菜主要品种有黄瓜、西葫芦、番茄等, 生长正处于生长盛期, 容易发生脱肥、病虫害加重等情况, 管理上应加强温度、光照、水肥等调控, 及时防治病虫害, 延长果实采收期, 增加产量。

1.1 加强温度管理

温度管理以通风控温为主。特别是在晴天, 随着外界气温的回升, 室内气温上升快。要在早上尽量早揭草苫、防寒被等覆盖物, 当室温上升到30℃左右时, 通通风, 放风量通过放风口的大小来调节, 一般保持在22℃~28℃左右。由于春季气候不稳定, 时常有大风、低温等灾害性天气, 要及时收看天气预报, 防止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影响。

1.2 加强肥水管理

随着气温的回升, 已进入结果期的黄瓜、番茄、西葫芦, 需大量的肥水。应采取膜下暗灌或滴灌的方式, 降低室内湿度, 切忌浇水大水漫灌, 造成病害发生严重。追肥量要适度加大, 但要根据作物及长势来定。黄瓜每采收一次追肥一次, 每次每亩追施复合肥10~15 kg;番茄在每穗果膨大时, 都要结合浇水追肥, 每次每亩施尿素10 kg、加硫酸钾10 kg;西葫芦每隔10 d左右追一次肥, 每次每亩追施复合肥15 kg。追肥应本着少吃多餐的原则施用, 也可以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

1.3 病虫害防治

随着外界气温的回升, 室内湿度增加, 室内温湿度变幅大, 病害更易发生。应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浇水施肥, 及时清除田间老叶、病叶。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

2 加快大棚蔬菜的定植

大棚蔬菜由于受不正常气候的影响, 一定要抓住大棚蔬菜定植的最佳时期, 一定要抓住有利的天气条件, 加快大棚蔬菜的定植。定植后5~7 d内, 要注意提高温湿度, 促进缓苗。缓苗期不再浇水, 缓苗后开始通风, 调节棚内温湿度。

3 加强露地蔬菜秧苗的管理

冬春季阴雪天气较多, 气温偏低, 露地蔬菜育苗受到很大影响, 尤其是茄子、辣椒等长苗龄的蔬菜秧苗, 长势普遍较弱。为保证壮苗下地, 要加强露地蔬菜秧苗管理, 提高育苗质量。

3.1 防冻防烤

春季天气变化较大, 育苗温室内的温度波动较大。因此, 在温度管理上要使室内最低温度保持在8℃以上, 防止因温度过低而冻苗。同时也应控制好室内的最高温度, 使其保持在30℃以下, 防止烤苗。

3.2 通风换气

通风换气可预防有害气体危害、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通风应从小到大, 并根据秧苗的素质和天气确定通风时间的长短。秧苗生长过慢、气温不稳定白天通风换气时间应短些, 若生长过快和细弱、气温稳定需适当延长通风换气时间。

3.3 防治病虫害

如果春季低温多湿, 秧苗虚弱, 抗病力大大降低, 极易导致病害发生。可用烟熏剂烟熏;天晴可采用喷雾的方法防治病害。蔬菜苗期易发生蚜虫, 发现以后应及时防治。

摘要:春季蔬菜生产管理应注重抓好日光温室蔬菜田间管理、加快大棚蔬菜的定植、加强露地蔬菜秧苗的管理。

桃树1-2月份生产管理技术 篇9

1 新建桃园的栽植

1.1 挖穴回填

挖80 cm×80 cm的栽植穴, 把表土与底土分开堆放。回填时不能打乱土层, 更不能上下颠倒土层。回填时, 底层加些秸秆、杂草, 用原中层土回填;中层则用穴外表层土与有机肥混匀, 每个树穴施优质圈肥30~40 kg;上层用原表层土回填, 不施细肥, 待苗木成活后再追肥。填平后浇透水沉实, 最好在栽前1个月完成。

1.2 选苗栽植

栽植前要选苗分级, 好苗与次苗分开栽植。要将损伤根及过密根剪去, 用20倍石灰水溶液蘸根, 消毒后用清水洗净即可栽植。对山地水浇条件差的地块, 栽前先用清水将苗木浸泡1~2 d然后消毒栽植[1]。

栽植时, 先在回填好的穴内挖一小穴, 让苗木根系均匀分布在土中, 然后填土, 接近填满坑时, 将苗木轻轻向上提一下, 栽植时切忌过深, 以苗木在原来苗圃地里的土印与地表齐平为准, 踏实后, 浇足水, 待水全部渗下后, 整平树盘。

1.3 定干与覆盖地膜

苗木定植后, 要立即定干, 在30~50 cm高处剪截, 保留5~10个饱满充实的腋芽。苗木栽植定干后, 由于春季干旱少雨多风, 水分蒸发散失快, 应立即覆盖1 m×1 m的地膜。

2 休眠期整形修剪

2.1 确定合理的树形

桃树的树形种类多, 但生产中应用较多有杯状形、改良杯状形、两主枝自然开心形、三主枝自然开心形、变则主干形、延迟开心形、“Y”形等。

2.1.1 杯状形。

干高60~70 cm, 主枝3个, 邻接, 长势均衡, 基角为70~80°, 在主枝上各分生2个大枝, 在大枝上, 各分生2个分枝。这样便形成了3个主枝、6个大枝、12个分枝的杯状形。留枝时, 只留外生枝, 不留内向枝。

2.1.2 改良杯状形。

干高60~70 cm, 主枝3个, 邻接, 主枝开张角度45~50°。3个主枝及其侧枝, 均为二叉式分枝。全树共3个主枝、6个侧枝、12个分枝, 在这些枝条上培养大、中或小型结果枝组。

2.1.3 两主枝自然开心形。

干高40~50 cm, 两主枝基本对生, 夹角80~90°, 向两侧延伸, 垂直行向或稍倾斜。每主枝留2~3个侧枝或枝组, 侧枝间距60~70 cm。不培养背上大型枝组, 可利用中等枝培养中小型枝组。

2.1.4 三主枝自然开心形。

干高60~75 cm, 3个主枝, 主枝间距为25~30 cm, 呈三角形, 其分枝角度由下而上逐渐缩小。第1主枝的角度为60~70°, 第2主枝为50°, 第3主枝为30°;三主枝的梢角, 也是由下而上逐渐缩小的, 每主枝留3个侧枝。

2.1.5 变则主干形。

主枝5~7个, 分2~3层。第1层主枝3个, 按10~15 cm的间距错落排列, 每主枝有侧枝2~3个;第2层有主枝2~3个;第3层只有1个主枝;层间距离分别为100~120 cm和40~60 cm。

2.1.6 延迟开心形。

主干上保留一段中干, 全树分为2层, 共有主枝5个, 呈双层开心形。

2.1.7“Y”形。

干高30~50 cm, 2个主枝, 主枝间夹角45~60°。每主枝上配置5~7个大、中型结果枝组。一般树高为2.5~3.0 m。

2.2 科学修剪

按照不同树形标准, 及时疏除徒长枝、交叉枝、重叠枝、无花枝等, 合理选留果枝。休眠期修剪工作必须在2月中旬前结束。具体修剪方法见《11—12月桃树生产管理技术》[2,3]。

3 喷洒石硫合剂

取硫黄2 kg、生石灰1 kg、水10 kg, 可制石硫合剂逾10 kg。先将2 kg硫黄粉用热水调成糊状, 然后和10 kg水一起倒入锅内, 边搅拌边加热, 至锅中浆液开始沸腾, 再把生石灰分次倒入并不停搅拌, 生成多硫化钙, 药液也逐渐变成红褐色。再用中火熬10 min, 边熬边搅拌边加水。待药液表面有1层薄冰似的红褐色透明晶体析出, 即表明药液已熬制好。使用方法, 在下旬至月底桃树花芽开始膨大时, 喷3~5°Bé石硫合剂[4,5]。

4 树干涂白

涂白剂用生石灰10 kg、石硫合剂1 kg、盐1 kg、水20 kg配制。方法是, 先将生石灰调成糊状, 倒入再溶化食盐水、石硫合剂后, 再加剩余的水调成糊状, 程度是不结团块易于涂刷即可[6]。

5 追施萌芽肥

萌芽肥宜早不宜迟, 一般在萌芽前2周左右 (2月下旬) 开始进行[7]。肥料以速效氮肥为主, 一般每株追施尿素0.4~0.6 kg (或硫酸铵0.8~1.2 kg) , 按1∶5的比例与马粪搅好的过磷酸钙1 kg。施肥方法可采用沟施或穴施, 即在树冠外围挖环状沟或数个施肥穴, 深10~15 cm, 施后覆土[8]。有条件的在施肥后及时浇水, 效果更好。

6 防治桑白蚧

桑白蚧于越冬成虫2月下旬开始取食为害, 虫体迅速膨大并产卵, 1代若虫于3月下旬始见, 1~2 d后固定在枝干上为害。做好冬季清园[9], 刮除枝干上的越冬雌成虫, 结合修剪, 剪除受害枝条, 并喷1次3°Bé石硫合剂或0.5%果圣水剂500~750倍液。抓住第1代若蚧发生盛期, 趁虫体未分泌蜡质时, 用硬毛刷或细钢丝刷刷掉枝干上若虫。

摘要:从新建桃园的栽植、休眠期整形修剪、喷洒石硫合剂、树干涂白、追施萌芽肥、防治桑白蚧等方面介绍了桃树1-2月份生产管理技术, 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桃树,管理技术,1—2月份

参考文献

[1]邓可业.庭院桃树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2 (5) :30.

[2]郑立谋, 高九思, 王婕, 等.11—12月桃树生产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24) :124-125.

[3]刘建枢.如何进行桃树的冬季整形修剪[J].河南农业科学, 1990 (12) :19-21.

[4]李俊伟, 催玖丽.桃树冻害的防治措施[J].种业导刊, 2010 (10) :36-37.

[5]陈延惠, 李洪涛.桃树快速成形早期丰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1 (1) :34-35.

[6]胡彦彪.桃树优质丰产栽培周年管理简明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11 (7) :212-214.

[7]秦万军.丘区桃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 2010 (10) :30-31.

[8]王洪玲.桃树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河北果树, 2010 (3) :44.

玉米生产田间管理技术 篇10

一、苗期的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从播种到拔节所经历的时期称为苗期。这一时期属营养生长阶段, 主要是生根、长叶、分化茎节, 但以根系生长为中心。此期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促进根系良好发育, 实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1. 查苗补苗

在玉米播种后, 常因播种质量差、土壤干旱、病虫危害、机械损伤等原因, 造成缺苗。所以, 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查苗, 发现缺苗应立即补苗。

2. 间苗定苗

为了避免幼苗拥挤和相互遮光, 节省土壤养分和水分, 培育壮苗, 玉米出苗后应及时间苗, 适时定苗。特别是点播玉米, 种子集中、苗距小, 间苗早迟与幼苗壮弱有很大关系。

3. 中耕除草与化学除草

玉米是中耕农作物, 需要勤中耕。苗期中耕可以控制地上部生长, 促进地下部生长, 达到壮苗目的。机械中耕时, 特别需要防止压苗。化学除草已在玉米上广泛应用, 除草剂种类很多, 从施用时间上可分为出苗前和出苗后两类。

4. 加强病虫害防治

苗期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和蚜虫、粘虫等地上害虫。可以用毒饵诱杀、喷雾防治、人工捕杀等方法。

二、穗期的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从拔节到抽雄所经历的时期称为穗期。穗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 植株经历了小喇叭口、大喇叭口、抽雄等生育时期, 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促叶、壮秆, 争取穗多、穗大。

1. 去除分蘖

玉米拔节前, 茎秆基部有时会长出分蘖, 分蘖通常不结穗或结穗很小, 且分蘖与主茎争夺养分, 对产量影响很大, 应将分蘖及时拔除。去蘖宜早不宜迟, 去除分蘖时要防止松动根系或将主茎拔起。

2. 中耕培土

玉米穗期要求有充足的养分、水分、光照和氧气。拔节后及时中耕, 能蓄水保墒和消除杂草, 促进根的层数和数量。培土就是把行间的土壤培在玉米根部形成土垄, 能增加表土受光面积及防止倒伏。

3. 施肥

玉米穗期科学施肥, 可保花保粒, 防止叶片早衰, 以满足玉米在生育后期对养分的需求。追肥方法一般在玉米行一侧开沟施肥或穴施, 以速效氮肥为主。

4. 灌溉

穗期气温高, 生长快, 需水量大, 要及时进行灌溉。大喇叭期是玉米的需水临界期, 缺水会造成雌穗小花退化和雄穗花粉败育;严重干旱, 则会造成“卡脖旱”, 抽不出雄穗, 严重影响结实, 甚至绝收。因此, 此期干旱一定要浇水。

5. 防治病虫害

穗期主要防治病害有玉米大、小斑病和瘤黑粉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粘虫等。主要以药物防治为主, 生物防治为辅。

三、花粒期的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从抽雄到成熟所经历的时期称花粒期。这一时期植株营养生长基本停止, 进入以开花、授粉、籽粒发育、成熟为主的生殖生长阶段, 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保护叶片不受损伤、不早衰, 争取粒多、粒重, 夺取高产。

1. 灌溉与排涝

玉米抽雄后30天内仍处于需水高峰, 因此, 在开花灌浆期间应及时浇水防旱。抽雄后遇涝会使根系早衰, 故应及时排涝。

2. 人工辅助授粉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作物, 且雌雄开花时间常间隔3~5天。在开花授粉期间, 常因高温、干旱无风、密度过大等原因使授粉不良, 造成缺粒秃尖。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是减少缺粒秃尖、增粒增产的有效措施。

3. 加强病虫害防治

玉米花粒期主要害虫是玉米螟, 必须加强防治, 主要是药物防治。

4. 适时收获

玉米生产中后期管理技术 篇11

一、穗期管理

从拔节期到抽雄期,春玉米需经历25~35天。

1. 该期生育特点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茎叶旺盛生长,雄穗、雌穗先后开始分化,需水、需肥量日渐增加。大喇叭口期是水分临界期,如条件适宜,水、养分充足,就能增加穗数,形成大穗和增加穗粒数,为丰产打下基础。此期存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个体生长发育所需与环境供应不足之矛盾。

2. 主攻目标

通过水肥等调节,主攻壮秆、穗多、穗大目标。

3. 具体措施

追肥、灌水、中耕培土。

①追肥。穗期是玉米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肥水供应充足对夺取丰收至关重要,因此要因地制宜科学运筹肥水。对于一般地块,进入拔节期即5片展叶时,应将全部的磷、钾肥(也可做种肥提前施入)和氮肥总量的60%在此期追施,进入大喇叭口期即12 ~ 13片展叶时,再追施余下的40%氮肥;对于高肥力的地块,可将氮肥总量的60%移到大喇叭口期,40%在拔节期追入。

②灌水。浇好关键水,即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开花期和灌浆期遇旱一定要及时浇水,满足玉米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

③中耕培土。中耕可疏松表土、去除杂草、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地温、促进好气微生物活动和养分有效化、促使根系伸展、调节土壤水分状况。培土对于气生根不太发达的玉米品种尤为重要,一是通过培土,根系入土相对较深,使玉米根系更加发达,支撑能力增加,大大提高了防风抗倒伏的能力;二是通过培土,增加活土层面积,促进玉米根系发育,扩大水分和营养的吸收面积。

二、花粒期管理

从抽雄期到成熟期,春玉米一般需要45~50天。

1. 该期生育特点

花粒期始,营养生长停止,进入纯粹生殖生长,是开花、籽粒形成和增重的关键期,也就是决定籽粒数和粒重的时期。籽粒产量的80%~90%是在此期产生的,最后实际产量决定于结实籽粒数和灌浆对籽粒的充实程度。

2. 主攻目标

提高总结实粒数和千粒重,栽培中心环节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增加群体光合量,促进有机物质向籽粒运输。

3. 具体措施

①追攻粒肥。为保持叶片的功能始终旺盛,防止早衰,应及时补追氮素化肥,如尿素、碳铵和硫铵等,这些肥料见效快,有利于玉米淀粉的积累。也可采用磷酸二氢钾或尿素进行叶面追肥,维持和延长中下部和穗位以上叶片的功能时间,以制造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促进籽粒形成,并使籽粒饱满,千粒重增加。攻粒肥宜早不宜晚,一般在玉米抽雄前后15天,最迟不超过玉米吐丝期,过晚易造成贪青晚熟;攻粒肥用量不宜过多,过多也容易造成玉米贪青晚熟,具体追施数量一般应根据玉米品种类型而定。

②浇灌浆水。玉米进入灌浆期,叶片、茎秆、叶鞘积累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大量运往籽粒,籽粒内含物不断增加。如果此期水分不足,不仅叶片光合作用减弱,有机物质合成减少,且积累的营养物质运往籽粒的速度减慢,影响灌浆速度,并且还会造成籽粒容积收缩,储蓄能力降低。严重缺水时,还会引起籽粒养分和水分的逆转和倒流,造成果穗短小、籽粒瘦秕,导致玉米严重减产,减产率达20%~30%。 因此玉米抽穗到乳熟期需水较多,此时灌水,不仅可以提高结实率,而且能促进养分的运转,保证籽粒饱满,提高产量。

三、防治玉米螟

玉米螟俗称箭杆虫、玉米钻心虫等,是玉米生产上最主要的害虫,玉米螟主要发生在心叶末期即大喇叭口期。

1. 为害特点

玉米螟以幼虫为害,可造成玉米花叶、折雄、折秆、雌穗发育不良、籽粒霉烂而导致减产。初孵幼虫为害玉米嫩叶取食叶片表皮及叶肉后即潜入心叶内蛀食心叶,使被害叶呈半透明薄膜状或成排的小圆孔,称为花叶;玉米打包时幼虫集中在苞叶或雄穗包内咬食雄穗;雄穗抽出后,又蛀入茎秆,风吹易造成折雄;雌穗长出后,幼虫虫龄已大,大量幼虫到雌穗上为害籽粒或蛀入雌穗及其附近各节,食害髓部破坏组织,影响养分运输使雌穗发育不良,千粒重降低,在虫蛀处易被风吹折断,形成早枯和秕粒。

2. 防治方法

①大力推广赤眼蜂、白僵菌等生物防治技术。采用白僵菌喷粉、喷雾封垛技术,控制玉米螟幼虫,要掌握好封垛时间、使用剂量和封垛方法,并注意封垛时秸秆垛必须喷透,不漏垛,蚕区切勿使用;大田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要掌握好释放时间、释放蜂量、释放点数和释放方法等技术环节。西南地区还可使用“生物導弹”防治技术,控制玉米螟为害。

②理化诱控技术。杀虫灯物理诱杀技术要掌握好杀虫灯安装高度、杀虫灯设置和开灯时间,并注意阴天或雨天不要开灯,以防人畜触电。利用玉米螟趋光、趋化性,在玉米螟成虫产卵前进行诱杀,可有效降低落卵量,减轻玉米螟为害程度。性诱剂诱杀技术要掌握好诱捕器和诱芯选择、诱捕器放置场所选择、诱捕器安装、诱捕器田间设置和诱捕器安放时间等技术环节。

③化学防治技术。采用撒施化学药剂制成的颗粒剂,杀灭心叶期玉米螟幼虫,在玉米心叶期,一、二代初孵幼虫在春、夏玉米心叶内取食为害时,采用化学防治,以颗粒剂防治效果较好。可每亩用1%辛硫磷颗粒剂或3%广灭丹颗粒剂1~2千克,使用时加5倍细土或细河沙混匀撒入喇叭口内;或用0.1%或0.15%氟氯氰菊酯颗粒剂,拌10~15倍煤渣颗粒,每株用量1.5克;或每亩用3%甲拌磷颗粒剂2~3千克或3%辛硫磷颗粒剂1.5~2千克,加细沙5~6千克;或用3%克百威拌入细土中制成毒土;或用50%辛硫磷乳油拌成0.1%药量的毒土后撒入心叶内。除施用颗粒剂防治外,开花吐丝后,当虫株率达20%时,还可采取剪花丝涂药泥进行防治。

四、防治空秆和秃尖

玉米空秆是指玉米无穗或有穗无粒的现象,秃尖是指果穗上部不结实。空秆和秃尖在玉米生产中较为常见,特别是灾害年份尤为严重,甚至成为减产的主要因素。

1. 发生原因

造成玉米空秆的原因,除种植密度过大、肥水管理跟不上、病虫危害外,主要是抽雄前遇高温干旱造成雌雄花期不遇、顶部花丝不能授粉或全部不能授粉,授粉后期阴雨天气造成顶部花丝无法授粉而秃尖,严重的会出现空秆。

2. 防治措施

①抽雄前要加强肥水管理,避免“卡脖旱”。玉米从拔节到果穗吐丝受精为孕穗阶段,是玉米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此期是决定穗胎大小和籽粒行数、每行粒数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抽穗前5~7天重施攻穗肥,是实现穗大粒饱、减少空秆和秃尖的重要措施之一。玉米抽雄前15天对水敏感,此时若土壤干旱,及时浇水可促进果穗发育,缩短雌雄穗花的间隔,利于正常授粉受精,降低空秆和秃尖率。

②采取人工辅助授粉措施,可以弥补因天气等原因造成的授粉不良,有效地防止秃尖和空秆的发生。为保证有效授粉,必须在人工辅助授粉前剪去过长花丝,留至2~3厘米即可。人工辅助授粉的花粉应即采即用(将其他玉米品种的雄穗花粉放于取粉器具内轻抖,花粉即被采取,当露水干后即可开始授粉,每天的8:30~11:30为最佳时间)。对每一雌穗,在吐丝初期、吐丝盛期、吐丝末期各进行一次人工辅助授粉。必须使每穗有3次授粉机会,才能保证受精和结实。

③田间部分去雄。去雄的方法是,当雄穗露尖时,隔行或隔株将雄穗拔出,忌带掉功能叶。去雄后,全田只剩下一半雄穗。授粉结束后将剩余一半雄穗再去掉,以减少养分消耗,同时增强光照,可提高粒重。部分去雄能有效削弱顶端优势,减少雄穗对雌穗的抑制。因此,通过合理调整养分的分配,可以防止顶端优势,有效地降低空秆率。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临汾市农业委员会 邮编:041000)

木材生产技术管理探析 篇12

1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是推动我国森林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是推动我国林业管理规范化、法治化的重要基础, 是合理利用、发展、保护、恢复森林资源的基本保证, 是促进木材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的动力[1]。

我国林业实施森林限额采伐制度, 通过降低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控制森林资源的过度采伐, 正在逐步实现依法治林, 对于保护我国森林资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可以不断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 扩大森林面积, 积极发挥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不断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是保障我国森林资源科学发展的基础, 是我国森林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保护工程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 遏制森林资源的恶化, 保护森林资源多样性, 通过调整木材生产经营方向, 以发展、培育和保护林业资源为重要措施, 不断改善和维护生态环境。因此,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是森林保护工程的基础, 如果没有森林限额采伐制度, 我国的森林保护工程不能很好地顺利实施。

2 木材生产技术设计

2.1 增加原木生产比重

对森林资源的木材生产技术, 要根据伐区内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生产方式, 不断增加原木生产比重。原木生产技术具有工程量较少、生产成本低、技术操作方便等优势, 另外原木生产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持水土, 减轻对保留木的损坏, 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2.2 综合利用木材生产方式

伐区木材的集材要充分利用畜、机、人等综合方法, 采伐过程综合利用木材生产方式, 这样可以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方便生产, 提高木材生产效率, 提升木材生产技术管理水平, 在高效完成木材采伐生产的基础上, 又可以合理地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

2.3 合理选择采伐方式

科学合理的采伐方式对于我国森林资源的采伐、生产和管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的森林伐区要全面调查森林资源状况, 根据林木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选择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采伐方式, 根据林地条件和木材分布, 合理规划林木低强度大面积的采伐生产设计, 在扩大择伐森林面积的基础上, 不断降低采伐难度, 不断提高木材生产技术, 降低采伐资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做好木材采伐生产的充分准备, 降低木材采伐生产事故, 提高木材生产技术管理能力。

3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对木材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影响

3.1 提高科学采伐意识

在我国林业实施森林限额采伐制度, 可以提高科学采伐意识, 杜绝滥砍乱伐的现象。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明确规定森林采伐许可证只有当年有效, 严谨超过使用年限和跨年度发放森林采伐许可证, 森林采伐许可证按照我国林业统一的样式印制。通过实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规范了木材生产技术管理, 杜绝了乱采、越界采伐、无证采伐等现象。

3.2 规范木材生产时间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明确规定了我国的木材生产时间, 规范了森林采伐时间, 按照我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统一规定, 使木材生产计划的执行期, 森林采伐总量、森林限额采伐指标和森林采伐的年度计划相一致[2]。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强制的将森林资源的季节性采伐生产管理均匀地分摊到各个月, 严谨不同年度之间的森林采伐量串用, 推动我国木材生产技术管理的规范化。

3.3 提高木材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实施, 推动了我国林业配置了相关的公安机构、林政机构监督机构, 我国森林管理的专业队伍不断扩大, 推动木材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林区的采伐管理逐渐规范化, 木材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森林资源监控工作不断科学化, 推动我国林业大力发展。

4 贯彻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规范木材生产技术管理

4.1 加强森林采伐生产安全教育

近年来, 我国的森林资源严重枯竭, 森林产业和生态环境体系形势严峻, 林业质量降低, 人们对于森林资源采伐生产的正确认识关系着我国现代化林业的发展, 因此要不断加强森林采伐生产安全教育, 不断提高人们的森林采伐生产思想认识, 号召人们积极地参与到林业发展建设中, 科学利用和合理经营森林资源, 认真贯彻森林限额采伐制度, 提高森林资源采伐生产技术, 降低森林资源的消耗, 提高资源利用率, 逐渐改善林业结构, 提高木材生产管理水平。

4.2 确保林业工作人员持证上岗

结合森林采伐限额制度, 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培训班等方式, 鼓励木材生产检验人员、支杆工、集材工、油锯工、采运人员、现场员、工队长等伐区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职业培训[3], 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并且通过举办国家林业专业管理培训班, 推动更多的林业工作人员获得国家林业资格证, 不断提高木材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做到技术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 推动我国林业规范化、安全化、科学化发展。

4.3 充分做好木材生产调查工作

根据我国森林资源伐区的实际情况, 积极做好木材生产调查工作, 积极规划设计森林伐区场地, 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实地研究, 反复探查采伐现场, 确定木材采伐生产方案后上报主管部门。每年秋冬季的木材采伐生产管理计划要尽量在当年的7月份之前完成, 在保障顺利完成春、夏采伐生产工作的基础上, 充分做好秋、东季节的木材采伐生产工作准备, 确保秋冬季节的林业工作顺利进行。

4.4 控制森林采伐生产力度

在我国的森林资源采伐生产工作中, 要严格遵循均匀生产, 严谨局部林区超强度采伐生产, 有效控制森林采伐生产力度。在采伐森林资源之前, 要全面掌握森林伐区的实际情况, 做好伐区的检查工作, 组织相关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采伐方案, 控制森林采伐生产力度, 严格均匀采伐, 纵向采伐到底, 横向采伐到边, 规划好采伐区的集材道路, 禁止在采伐生产条件好和木材质量好的地方过度采伐, 要严格执行森林采伐生产计划。

5结束语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对于我国的林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贯彻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 推动木材生产技术管理规范化、安全化、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云林.我国伐区木材生产技术与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01) .

[2]王芳.低碳木材生产物流优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11 (04) .

上一篇:光感测器下一篇:浓缩超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