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末考试优秀选登

2024-09-10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优秀选登(精选9篇)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优秀选登 篇1

《书卷情怀》

想有一间书房,飘着几缕墨香;想泡一杯清茶,细品人生百味;想见一些伟人,汲取思想精华。这是我的书卷情怀。

打开书卷,一股尘封的历史之气扑面而来。展现在眼前的是那金戈铁马,硝烟战火。“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那保家卫国的豪情,爱憎分明的壮志,给我以无尽的震撼。不说岳飞刺字抗金,单说夏完淳尚未及冠便已从军,就足以让人热血沸腾。在书中,是这些将士,用生命奏出了最嘹亮的战歌。

翻动书页,我看到了比干掏心的悲壮;看到了那天寒地冻中,粮食断绝时,门客割肉献主的义气;看到了文天祥抗元的英姿;看到了陆游忧国忧民的情思。在书中,是这些忠臣,诠释了什么叫心系天下,舍小身而取大义。那是足以流传千古的情怀浩大。

再往后看,出现的是“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沈园。在这里,我知道原来陆游如此深情。再一转身,我似乎瞧见唐伯虎在点秋香;我目睹了崔莺莺与张生的凄美爱情;感受到了杜丽娘的幽怨。在书中,是这些才子,家人,创造出了一段段缠绵悱恻,动人凄婉的故事与名作。

换一本书,扑鼻的是鲜花的芳香,青草的甘甜,自然之气带来了一幅幅美景。

普罗旺斯浪漫的薰衣草田,摇曳着形成一片紫色的海;江南的冬景,在郁达夫笔下有了灵性;九寨沟的秀丽风景令人神往不已。在书中,不必出门远行,不必花钱旅行,便已将世界名胜尽收眼底。

通过书,我与伟人对话。我了解了大全才王阳明,了解了一个脱去“圣人”光环的孔子,那么真性情,那么睿智;了解了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的闲适自然;了解了塔莎奶奶对生活的热爱。真是应了一句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读书,不仅仅开拓眼界,也丰富了我的知识。

在现代科技愈加发达的今天,人们更喜欢一种简、快的阅读方式,网络、手机的出现,把纸质的书排挤到了书柜,闲置着任凭尘封。而我认为,应该有个时间,轻轻翻开书页,细细品读,慢慢思考,与书为友,与书为伴。

想点一盏明灯,伴着荧荧星光,感悟人生。看那勇猛将士杀敌英姿,看那千古忠臣舍生取义,看那才子佳人的比翼双飞,或嗔或怨,让我在悲喜交加中恍然。

这就是我的书卷情怀。

且听君吟

远远地,远远地,越过人群与机械的嚣叫,有什么声音缥缈地飞进我的耳朵。闭上眼睛,仔细去听,我的心仿佛被芳香的利刃切开,既痛苦,又温暖。过了好久,我才明白,这声音是一首来自过去的歌,名字叫《且听君吟》。

听哪,是谁敲响了大殿里威严的编钟,原始而优雅的音符响彻天际。在这美好的前奏中,伯夷和叔齐摇晃着苍老的.背影,坚定地踏出了周的王城。 首阳山上,薇菜飘飘,寒峰洞里,他们吟唱“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饥饿与死亡撼动不了他们内心的坚毅,编钟变得壮烈而凄凉,牵动并刺痛着我的心。

这是一首来自过去的歌,用生命奏响的仁义之歌。

听哪,是谁弹奏这朴实无华的素琴,简单却美妙的曲子传遍千里。这声音的源头是一间素雅的陋室,台痕上有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庄重地坐在琴前,双目紧闭,沉浸在属于他的旋律里。风吹草动,音随弦生,他开口吟诵道:“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孔子曰,何陋只有?”清贫与简陋动摇不了他高洁的心,琴声越传越远,牵动并刺痛着我的心。

这是一首来自过去的歌,那是灵魂奏响的高尚之歌。

听哪,是谁的草鞋踏过一地的断枝,发出清脆的旋律,混合着穿林打叶声,洒落着千古的英名。枝丫交错的树林里,走来了披蓑戴笠的苏东坡。雨淋湿了他的衣服,打湿了他的须发,他却仍旧一脸欢笑,自在地大步前进。雨后天晴,吟啸徐行,风吹酒醒,他悠然地前进,开口吟唱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贬谪与困境打倒不了他内心的平静,脚步声与雨声交织着,牵动并温暖着我的心。

这是一首来自过去的歌,一首用精神奏响的豁达之歌。

还有,还有。无数形形色色的人物随着变化无常的旋律,从我眼前、耳边不断闪现,我恍惚着仔细聆听,回过神来,早已是泪流满面。闭上眼睛,灵魂与内心已是充满了闪光的结晶。

那是这首歌,这些千古流芳的人们,留给我的最好的礼物。

假如那一天,有什么声音缥缈地飞进你的耳朵,不用担心,仔细去听,然后你全明白,这是一首来自过去的歌,一首由生命、灵魂、血液、泪水谱成的歌,名字就叫,《且听君吟》。

高一期末考试语文作文 篇2

不知道从何时起,不再是羁旅的行者,精神散落他乡。不再是奋力向上的青年,斗志遗落在路上。流言已使我耳不忍闻。钱钟书先生说:“流言这东西,比流感的传播漫延速度更快,比流产更叫人痛彻心扉。”的确如此,很多时候,无心的讨论与批判,抑或有意的辱骂与讥讽,刻在心头,挥之不去。

夏天的午后,阳光总叫人惬意,“吹面不含杨柳风”般的轻风微微吹抚着细嫩的肌肤,忍不住微眯双眼,轻磕眼皮,昏昏欲睡。撑着头,拖着肋,晕样的日子还不错,我悄悄地想。“你说说啊,她理科一般,文科还行,怎样能得到老师的优待与另眼相看?”紧接着就是一阵意味不明的嬉笑声。意有所指的巧设心计的话。我愣了半晌,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是在说我吗?回来时她们交换一个挑牺的眼神,大摇大摆地走回自己的座位。纵然心中有万般怒火中烧,纵然有万般委屈在心口打转;却只能呆立在座位,手足无措,默然不应,破口大骂么?她们说的确是真实的,安之若索么?心中仍是意难平。鲁迅先生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沉默呵!沉默呵!多可悲,多可笑。《论语》中指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光明磊落,又有何羞愧呢?我应羞愧的,是老师的另眼相待,只有足够强大,足够坚定,足够勇敢,才能不负韶华。然,初三的那段日子,的确是熬过来的,没有聪慧聪锐之才,我用笑声书写若华;没有坚实牢固基础,我用刷题充实题库;没有高效高量效率,我用成倍时间,付出更多耕耘,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无数个废寝忘食的半夜,无数个寒凉刺骨的冬日,我想过放弃,为什么我的努力如杯沙沙车薪,为什么我的成功还遥遥无期?“夏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人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痛过,忍受过,才甘之如饴。无数的自我斗争中,别人的冷嘲热讽此时也有了意义,它渐渐成了一种激励,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引领着我不断前行。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篇3

何家勇

从实际阅卷的情况和老师学生反馈的基本信息来看,与命题预期的目标基本一致,对该届高一年级今后语文教和学都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下面就试卷各部分的典型试题作简要分析。①基础知识及运用

这一块包括试卷第一部分的第1—6题和第三部分,分别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和对近义词、成语的理解应用及语病的辨析、语言衔接、课内阅读等,这部分总分为30分。从考查结果看,得分率较高,约在0.60左右,这反映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尚欠缺。这部分失分较多的为第1和第3题。学生失分多的原因主要是对近义词和语病辨析方面知识的积累和训练还不够。②现代文阅读

这一部分只有一篇阅读文章,每篇设计4个小题,共为22分,占全卷22%。从整体看,考题灵活性较强,既有考查学生对语篇意义的整体把握,也有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和揣摩,还有考查评价鉴赏的题目,从抽样调查的情况看,本题得分率在0.65—0.70之间,说明整体难度不大。③古诗文默写

这一部分共计5分,有5个小题。本题实际得分为2.6左右,课内的3个小题得分较好,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很好作答,丢分严重,暴露了学生在古诗文背诵方面的积累储备不够,是一个薄弱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亟待加强。

④文言文阅读

第一,这样考查完全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古诗文的考查,一考积累,二考理解,理解的考查又重在能力。选取课外浅显的文言文,能较好地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大意的能力。

第二,这样考查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花费很大的气力去教学文言文,目的就是以教材为例子,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积累文言文知识,形成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好基础,材料选自课外更有利于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第三,这样考查可以更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过去多年的考题一直囿于课本之内,这就使我们文言文阅读的平常教学和复习局限在了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学生文言文底蕴难以厚实,一个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就八篇,你考哪一篇都在学习训练之中。选择课外文言文来考查,无疑打开了文言文阅读之窗,丰富多彩的文言文内容必将打开学生的视野。

第四,这样考查可以更好地为高中教学奠基。众所周知,高考文言文阅读篇目全部选自课本之外,而初高中文言文阅读又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文言文阅读测试中一味地限定范围降低难度,那我们怎么面对高考文言文的阅读考查?

本次文言文阅读考查主客观题型都有,涉及文言实词、古今词义、虚词、文意理解和翻译。从本题得分的情况来看,大约在0.5以下,得分情况不理想。这固然与试题本身的难度有关,但也确实暴露了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积淀不够,反映了我们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不足,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⑤写作

本次作文为材料作文,可以构思的角度极宽,不易离题。本次我校学生作文有以下特点:一是有一定的创新表现、有时代感;二是写作内容广泛、涉及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的方方面面;三是语言有一定的文采,显示了遣词造句的功夫;四是在写作形式上不拘一格,既有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也有书信等应用文体。但作文中也有一些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如不会准确地审题,内容缺乏真情实感,语言表达不够规范,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创新等等。这说明在今后教学中仍须注意加强审题、立意和表达方面的指导。

高一学期语文期末考试作文 篇4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说的是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他的生活贫穷,却没有因为这个原因而放弃自己的努力拼搏。他凭借着自己的志气,在孔子学院下勤奋学习,成为国家栋梁。有人说,顺境埋没人才,逆境成就人才。我认为这句话说的没有错,如果颜回是一个当官家的孩子,从小就衣食无忧,或许还成就不了现在的他。

现在许多大学里,其它的学生基本上每天花天酒地,不重视学习。可是从乡村或者一些小城市里的学生,会天天踏踏实实的学习,并不会因为考上了大学就不学习了。每到考试之际,那些花天酒地的学生会熬夜看书,可是那些平常踏踏实实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计划来。成绩也可想而知。一些穷学生也会抱怨说,为什么他们有钱出去玩?为什么我没有钱?而每天都在这样的想法下,不去努力。其实穷可以是你的优势,你会知道只有自己努力才会过上幸福的生活;会去珍惜通过自己而获得的东西;也会比其他人更加的勤奋。上帝是公平的,我们不要因为穷而丧失了志气,我们要拾起信心,加油向前冲。

吴王夫差为了替父报仇攻打越国,越国战败。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忍辱负重三年后,终于返回越国,他重用贤人,每天都不忘提醒自己三年之辱,经过十年之后两次大败吴国,夫差自杀身亡。勾践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许多历史事件说明了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一定是有远大志向的人,也一定是朝着自己目标在奋斗的人。菜辛望闻问切过:“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的徘徊的人走的快。”我们只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就算这一路上充满坎坷,就算速度是多么的慢,只要不丢失目标,总比那些漫无目的的人强。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作文 篇5

——题记

漫不经心的轻视,微不足道的轻浮,视而不见的轻率。或轻视、或轻浮、或轻率,无疑都将铸成大错。所以说:轻之过也。

公仆毁于轻

现实社会中,贪官也都是从小事中“炼就”出来的。清朝巨贪和绅,其贪婪成性就是从几根上等楠木开始的。原某市书记的堕落,最初也是从吃一点、喝一点、拿一点开始,直发展到见利必争,将人民给的手中权力变成了交易工具,中饱私囊,堕落成了人民痛恨的大贪官,小节能坏干部,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住了自己,维护了自身的好形象,但在小节上,漫不经心,疏于防范。许多所谓的人民公仆,往往都是小节不保,导致大节丧失,毁了自己一生。

因此,作为人民公仆,不应漫不经心,而应该坚守心灵防线,安于清贫,时刻严一律己,防微杜渐,坚决拒绝各种诱惑。

艺人毁于轻

还记得高晓松醉酒驾驶的案件,在晚上喝完酒后无视他人安全,毅然酒后驾驶,造成四车追尾,获刑入狱,最终影响了他的音乐事业,在社会上造成不好影响。追究到底还是他的安全意识淡薄,心中抱有“小小蚁穴,微不足道”的侥幸心理,最终酿成大错,给自己与他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许多时候,轻浮正如生命长堤上的蚁穴,最终都会把生命之堤侵蚀,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坚守生命之堤,消除蚁穴,尢为重要。

生命毁于轻

江西河流决堤200米后,有关部门回应说:“根据天气学原理,不可能出现如此强烈降水。”这样轻率的一句话,却断送了几万人的生命,造成了多少资金的流失。而这已无法挽回,留给我们的只有沉痛的教训。设想,如果当初有关部门不要轻率地下定论,而是未雨绸缪,采取措施防范,这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切记每一次的结论都不要轻率的下定论,切记凡事三思而后行。不要让由于轻率而生的事故一再重现。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优秀选登 篇6

仔细看看试卷发现竟然错了很多不该错的地方。我的基础题考的惨不忍睹,老师说36分以上才算及格,我才的了33分连及格的分数都没有到达,看来我的水平还不是很高,我下一次考试要把基础题的成绩提高到40分以上。我的基础知识部分主要是字词掌握不好,说明我的阅读量不够,我的阅读速度慢影响了做后面的题,思考的时间少了。

分析原因,主要是课前没有做好预习,课堂上没有用心的举手发言,课后不认真复习,把写作业当成一种完成任务。于是,在期末考的时候,我得到了我应有的“报应”。经过我的仔细反思,有这样的结果是我在做作业时,囫囵吞枣,没有仔细审题,认真做题,这让我失去了一次个性好的自我提高的机会。我就应把写作业当成一个新的开始,而不是上一段学习的结束,每一次的作业都要当做一次小的考试。我要增加一些仿写和阅读的练习。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在课堂上要用心回答问题做好笔记,多记一些老师拓展的知识点,每一天回家要复习一遍老师讲的资料,每一天读书半小时,我会每一天认真完成一篇阅读,我有上进心想去学更多的语文

知识,今后要自己努力,才有可能超越自己。

安徽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作文 篇7

或许你不知道那叱咤风云的姜子牙,年轻时便有经世济国的壮志;或许你不知道那胸怀斗志的姜子牙,为了维持生计,曾到朝歌宰牛,在孟津卖面,穷困潦倒;或许你不知道那人穷志不矩的姜子牙,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满头白发,仍在寻机施展才能与抱负。

但是你一定知道,把文王折服的姜子牙,一旦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于是他殚精竭虑,运筹帷幄,灭商兴周,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伟业,被尊为“百家宗师”。我想,他的人生,不但有落叶缤纷,而且有锋芒般锐利,但他通过努力,选择了落叶缤纷这道美的风景,选择了属于他的生活。

或许你曾听说那豪气冲天的项羽,不爱学文习武,只一心要学对付千军万马的本领,把秦始皇取而代之;或许你曾听说那绝境逢生的项羽,破釜沉舟,浴血奋战,大败秦军,可谓“置之死地而后生”;或许你曾听说那英勇善战的项羽,虽气概豪迈,但他性情暴戾,狂妄自大,坑杀降兵,尽失民心,他优柔寡断,沽名钓誉,不杀刘邦,放虎归山,他不善用人,刚愎自用,怀疑范增,使其病逝。

但你一定了解,四面楚歌中慷慨悲歌的项羽,一曲《垓下歌》,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身亡。我想,他的人生,同姜子牙一样,有落叶缤纷,也有锐利锋芒。但他却选择了在锐利锋芒中成仁,虽赢得“生当作人类,死亦为鬼雄”的千古美名,但也徒留“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历史遗憾。

两不同的人生态度,两种相反的结集,姜子牙和项羽,他们同样胸怀大志,不同的是,一位禁受住了锐利锋芒,终究能够欣赏到落叶缤纷,而另一位却只原沉迷于美景,最终被生活中的锐利锋芒打败。

是啊,人生百态。但总结起来也很简单。正如开头所说,琐碎流逝的日子是生活,落叶缤纷的美好是生活,给人无限想象的是生活,锋芒般锐利的也是生活。但它们中的一个,也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把它们串联起业,就成了真正的生活。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优秀选登 篇8

语文试卷

注意:l.考试时间l2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

2.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糟粕(pò)湖泊(pō)如法炮制(páo)鳞次栉(zhì比 ....

B.颈(jìng)椎悄(qiāo)然面面相觑(qù))断壁残坦(yuán)....

C.两栖(xī)赝品(yàn)买椟(dú)还珠咎由自取(jiǖ ....

D.饿殍(fú)长篙(gāo)有的放矢(shǐ)引吭高歌(kàng)....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自诩揣磨迫不及待一脉相成B.经典奇葩穿流不息英雄气慨

C.筵席炫耀嘎然而止插科打浑

D.赌博牢骚连篇累牍良辰美景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奇怪的是,他们打了一天的鱼,却听不到他们说一句话。他们的脸上既看不出高兴,也

看不出失望、忧愁,总是那样平平淡淡的,平淡得近于。

②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写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局豆花。”他

很喜欢这副对子。这点的风雅,和一十不求闻达的寒士是非常配称的。

③她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她只喜爱这些,她觉得自

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

A.木讷 淡薄 然而 唯独B.木然 淡泊 然而 偏偏

C.木然 淡薄 因为 偏偏D.木讷 淡泊 因为 唯独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近来滥发乱贴小广告现象依然严重,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不足,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这对残疾人夫妇靠着自己几年来的惨淡经营,把手工制作工艺品的生意搞得红红火火。....

C.iPhone4S上市以来.受到热烈追捧,但苹果手机的始作俑者乔布斯却未能等到这一天。....

D.科学家认为,人类若不采取必要的措施,第六次物种火灭绝就会到来,这并非杞人忧天。....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家工厂虽然不大,但曾三次被授予省优秀企业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B.心脏猝死的诱因,是由用脑过度、精神紧张、情绪激动、酗酒饱餐及气候异常等诱发的。

C.台风袭击这座海滨城市时,呼啸的狂风夹杂着密集的雨点,瞬息之间就哗哗地下了起来。

D.为了抑制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政府采取了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保证化肥供应等等。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汪曾祺,当代著名文学家,他的《故乡人》描绘了打鱼人、瓦匠头、钓鱼的医生等普通

人的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人质朴、勤劳、诚实等美好品格的赞美。

B.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屈原自的《离骚》,它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

C.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再别康桥》体现了现代诗歌的三美——“音

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

D.著名戏剧家关汉卿创作的《牡丹亭》讲述了青年女子杜丽娘为爱而死、为爱而生的动

人故事,其中《游园》一出,语言精美,人物内心画细腻,令人陶醉。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l2分。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知:管理 .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阻断 .

C.茂林修竹修:高 .

D.木直中绳中:合乎 .

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水之归下也 .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

B.此者将进之 .

会稽山阴之兰亭 .

C.绝江河 .

闻者彰 .

D.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

敢有不尽力者乎 .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词类活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②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

③齐彭殇为妄作④又郊败之 ..

A.④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10.下列对课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又有什么晚的呢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生下来(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C.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把水引来作为漂流酒杯的弯曲水道,(大家)排列坐在水边

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何况寿命的长短,完全听凭造化安排,最终归结于消亡

三、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问。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

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

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赢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

遗。与房琯为布衣更,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

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太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与李白齐名。昔谓杜之典重,李之飘逸,神圣之际,二公造焉。观于海者难为水,游李、杜之门者难为诗,斯言信哉!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邕奇其材奇:奇怪 .

B.擢河西尉擢:提拔 .

C.亡走凤翔亡:逃亡 .

D.罪细,不宜免大臣细:轻微 .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贼所得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B.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 .

輮以为轮 .

C.因许甫自往省视 .

我欲因之梦吴越 .

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

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

1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会禄山乱,天子人蜀,甫避走三川

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难

B.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如果判杜甫有罪,就会闭塞言路

C.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

杜甫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身体衰弱得几乎饿死

D.昔谓杜之典重,李之飘逸,神圣之际,二公造焉

以前的人说杜甫的诗典雅庄重,李白的诗洒脱自然,(这样)神圣的时代,就是他们所造

就的啊

1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杜甫才华横溢,唐玄宗祭祖时杜甫做赋三篇,皇帝很赞赏,便让他到集贤院待命。

B.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想投奔到肃宗所在之地,却落叛贼罗网,被迫担任左拾遗。

C.杜甫流落剑南,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建草堂。严武因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很友善。

D.桂甫客居耒阳时突发大水,十来天吃不上饭。县令派船相助,并为杜甫准备酒肉。

四.本大题共l2分

15.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旬。(12分)

①桑之落矣。(《诗经•氓》)

②蟹六跪而二螫,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③,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陶渊明《归国田居》)

④仰观宇宙之大。(王羲之《兰亭集序》)

⑤熊咆龙吟殷岩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⑥,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⑦,此时无声胜有声。,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⑧,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⑨满地黄花堆积,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10,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五、本大题共l0分。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浣溪沙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耶①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

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①沈郎:南朝诗人沈约,暮年时,身体消瘦。

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前两句描绘初春景色:风儿吹拂,薄云贴水而飞,雨过天睛,池边燕子衔泥筑巢。

B.第三句用沈约典故,说自己瘦弱多病,流露出与充满生机的春天不太协调的伤感。

C.“沙上不闻鸿雁信”,是说鸿雁不给自己传来书信,含蓄地表达出对亲友的思念。

D.“竹间时听鹧鸪啼”,只有竹林间鹧鸪的一声声欢快的啼叫,还能给词人一点安慰。②请联系全词,用两个词语(每个词语不能超过6个字)概括本词最后一句中的“此情”

是怎样的“情”。(3分)’

③请简要分析本词最后一句中“惟有落花知”的含意。(4分)

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l7—20题

母心似天空

记得读过一首题名《雨》的诗:

我嚷着要妈妈给糖吃,从八点吵闹到十二点。

妈妈一声不响地走到窗前,转过脸来对我说:

天空伤心,所以下雨了。

我看见妈妈的眼泪如雨般落下来,妈妈,您是天空吗?

我一遍遍地读,想起幼年时,常常仰望最空,看母亲落泪。当时并无意伤母亲的心,如今身为人母,才知道天空中的雨水,原来无有止时。

天空有时晴明万里,有时阴霾密布。可是天空原无一个具体的“我”,只是无边无际地孕育着万物,万物承受雨露滋润,发育成长而不自知。

有一位母亲叹息似地说:“我但愿自己能活一百岁、两百岁,不是贫恋人生,而是想能够一直牵着儿孙的手,带领他们平平安安走完人生的道路。”这就是所谓的“痴心父母古来多”啊!

时至今日,由于西方文明的冲击,“代沟”与“反抗期”等新理论成了做父母的必修课

程。成长中的子女,对于父母的“责望”远过于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之心。当年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如今是天下无车是的子女。可曾有哪一位游学西方的权威学者,提醒做子女的勿忘父母罔极之恩呢?

我旅行到爱荷华农庄,探望一位美国老友时,正逢她女儿生日,母亲兴冲冲忙着为女儿做蛋糕,女儿却是笑吟吟地为母亲献上一束芬芳的康乃馨,一张自制的丝质贺卡上写着:“亲爱的爸爸妈妈,每到我生日,我更感谢你们,想念你们,尤其在我自己做了妈妈以后。因为你们给了我这么完美的生命,这么丰富的智慧,这么幸福的人生。爸爸、妈妈,我爱你们,永远永远。”

母亲读着卡片,欣慰得泪如雨下,我在一边也禁不住泪水盈眶。她抹去眼泪对我说:“记得我曾在信中对你说过吗?‘儿女幼年时,踩在你脚尖上,长大了却踩在你心尖上。’可是到了儿子成人,女儿出嫁以后,我愈来愈感到不是这样。我们父母子女永远是心连心,互爱互赖。”

听了她的话,我好感动,也好感慨。我不忍心告诉她我们台湾青少年今日的心态。我只给她讲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我五岁时坐在母亲怀中,母亲在和姑妈聊天,没有像平时似的搂得我那么紧,我忽然心生妒意,用手帕把自己的小小食指紧紧缠绕起来,缠得指尖发紫,然后放声大哭。我的目的只是要母亲注意我,全心全意对我。母亲急忙把手帕解开时,小食指尖已紫得跟樱桃似的,母亲连忙把它放在口中吸吮,软软的舌头包卷住指尖,好暖好暖,我仰头望母亲,母亲的泪水一颗颗掉下来,可是脸上却带着笑,因为她看我已经不哭了。

我当时虽只是五岁的孩子,却已经不止踩在母亲的脚尖上,而是踩在她的心尖上了。和朋友叙述这个幼年故事时,又忽然想起那位诗人的句子:“天空伤心,所以落下雨了。妈妈,您是天空吗?”

我曾请教一位少年辅导所的负责人,他是一位黑人。我说:“两代之间,真有代沟的存在吗?”他咧开大嘴坦诚地笑笑说:“代沟如同一级一级的楼梯,父母亲向下走,子女们向上走。彼此伸手相扶,那是一种和谐的幸福而不是问题。”他又耸耸肩幽默地说:“我们美国的学者专家们把所谓的代沟看得太重了,难道你们中国也这么严重吗?我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我只记得父母亲有多爱我,我有多爱我的子女,所以我更爱我的父母亲,我的子女们也更爱我。”

我又想起《雨》那首诗:

天空伤心,所以落雨了。

我看见妈妈的眼泪如雨般落下来,妈妈,您是天空吗?

(取材于台湾作家琦君的散文《母心似天空》,有删节)

17.下面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主要回忆作者年幼时的成长经历,借童年视角写出了母亲的坚韧。

B.作者认为学校应该把西方的“代沟”“反抗期”等新理论作为必修课程。

C.作者不满今日台湾少年的心态,认为应该提醒他们别忘记父母的恩情。

D.手帕缠指的细节描写,生动写出了儿童渴望母亲全心关爱自己的心理。

E.本文语言华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了对普天下父母的美好祝愿。

18.解释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8分)

①如今身为人母,才知道天空中的雨水,原来无有止时。

②儿女幼年时,踩在你脚尖上,长大了却踩在你心尖上。

19.文章开头结尾都引用小诗《雨》,有什么作用?(6分)

20.文中说:“代沟如同一级一级的楼梯,父母亲向下走。子女们向上走。”请简要概括这

句话的含意。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实际或者读过的其他作品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8分)

七、本大题共l小题.共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并按要求作文。

鲁迅先生说:“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其实,世上绝大多数人做的都是这一木一石。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优秀选登 篇9

高一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纯粹”觅得“好声音”

张颐武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困局。一是打造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越来越难。这既是近年来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问题所致,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接近,观众的印象模糊,难以脱颖而出,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二是观众的新奇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又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造成了选秀节目的瓶颈。倒是《中国达人秀》才艺无门槛,感人的故事是其最独特之处,通过故事和才艺表演的充分结合,提供感动观众的情感空间,成为一个有益的突破。

而《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域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练,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节目具有魅力的地方。

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议,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也要求电视节目应该有更严格的自律,使得出现在屏幕上的选手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因为大家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因为只有真实的人的努力和梦想才有价值,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8月7日)

1.下列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好声音》的出现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公众的这些争 议值得反思,引起争议之处需要改进。

B.《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是因为它邀请了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 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参与到节目中来。

C.《中国好声音》让年轻人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的梦想能够转换为实实在在的 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因而赢得了公众。

D.选秀节目对“80后”、“90后”青年一代的焦虑未加具体的指点,《中国好声音》展现了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与众不同,它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不靠庞 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

B.《中国好声音》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 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

C.《中国好声音》里的选手们一旦凭借舞台上优异的综合表现成为刘欢、那英的学生,就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因此《中国好声音》中几位选手 的经历描述因不够真实就引发了一些争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好声音》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的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歌唱家。

B.今天的青年一代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 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这是他们焦虑的原因。

C.标题中的“纯粹”一词在这篇文章中有两个意义指向:一是《中国好声音》寻求音乐的本质;二是选手们的真实、诚信。

D.选手们的经历更加真实,他们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只有这样,《中国好声音》这 个优秀的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灾情发生后 侯发山

消防车像脱缰的野马“呜呜”叫着在马路上横冲直闯。听着这熟悉而又刺耳的鸣叫,李正的心紧紧揪成了一团,恨不得肋生双翅飞到现场。他不断地催促道:“快!快!”驾驶员不乐意了:“再快也不能把脚伸进油箱里啊?踩到底了!”

车上的几位战友也感到李正今天有些不正常,其中一个忍不住说道:“今天是周日,那栋办公楼不会有人。”

“放屁!”李正大声嚷道。说罢,他才想起拨打110。他凭直觉判断,这场大火不会无缘无故发生,警方还是早介入的好。

土地局有两栋办公楼,一栋新的,十八层高,去年刚刚竣工的;一栋老的,上世纪六七年代的建筑,上下两层,不知道为什么还没有拆掉。失火的是老办公楼,火是从一楼燃起的,一条条火舌和一股股烟雾交织着包围了整栋小楼。

李正他们这辆消防车是第一个到达现场的,没等车停稳,李正撞开车门,掂起一具灭火器冲向浓烟滚滚、火焰冲天的现场,等战友们反应过来,李正的身影已经消失在烟雾和火焰之中。

李正跌跌撞撞来到二楼,摸索着闯开那间办公室的门。幸好,屋内并没起火。不过,火雾随着他扑进屋里。李正打开灭火器,一阵白色的泡沫吐出,火焰下去不少。他看到老人用自己的身躯紧紧护着一个木箱子。李正甩掉灭火器,上前去抱老人。老人喘着粗气:“别管我,先搬这个箱子!”声音苍老,果敢,不容商量。李正仅仅是停顿了半秒钟,抱起那个木箱子奔向门外,一跃而起,从楼上跳下,随即,房子也“轰隆”一声坍塌了。

李正傻了!几乎同时,一条条水龙冲向火海,一个个身影随着水龙扑了过来。

李正把箱子交给及时赶到的警察,箭一般返回现场,和战友一起救人。李正的眼泪哗哗地流着,自责不已:“我该死!我该死!”直到把老人救出来,李正的手套已经磨烂,两手血肉模糊,不断地淌着血。

救护车把所有的伤员都送到了医院。

消防队员都是皮外伤,并无大碍;房子倒塌时,幸亏两根横梁成犄角之势架在了老人的头顶,老人虽然伤势轻微,但被检查出是癌症晚期。

私下里,指导员批评李正:“幸亏那个老同志没出意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吃不了兜着走。”指导员有他的道理,听到这话,李正眼里的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心说老人当时要真有个好歹,他还不后悔终生?

指导员以为李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缓了口气:“‘救人第一’是我们的消防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李正分辨道:“别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那个箱子比他的性命还重要!”

“有什么能比性命还重要?”指导员以为李正的脑子被大火烧糊涂了。

李正张了张嘴,没有说话。

真相终于大白:老人是土地局的纪检书记,这天到单位整理材料,有人趁机放火,打算烧死他。老人发现后脱身不得,这才打了报警电话。那个箱子装的是本单位和主管部门个别领导违法乱纪的证据。根据这些证据,国有资产免遭重大损失,个别领导干部锒铛入狱。

得知这个消息后,指导员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觉得该到医院看一看老人。指导员还是迟了一步。他到医院的时候,老人刚刚咽气。指导员发现李正也在医院,此刻,他伏在老人的尸体上嚎啕大哭。

指导员这才知道,老人是李正的父亲。(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消防车奔赴火灾现场的情形,细致具体地表现了李正内心的焦急,烘托出灾情发生后的紧张气氛。

B.不断催促、拨打

110、拖开车门以及径直到二楼那间办公室救人等细节描写,表明李正知道父亲在发生火灾的那栋楼里。

C.小说第四段写老办公楼建筑年代久远,为下文房屋在火灾中坍塌做铺垫,客观上也表明了消防救援工作的危险性。

D.指导员在得知真相后为自己之前错误批评李正而感到内疚,所以“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决定去医院看望老人。

5.“箱子”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6.小说在结尾点到了李正和老人的父子关系?这样处理有怎样的妙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朱显谟生长在上海农村,早早体验稼穑之苦,看到古老耕作方法的艰苦和收获甚微的悲凉,萌发了长大后改变农业落后状况的念头,立志当一名科学农民。于是他在大学选择了土壤肥料专业。

1940年大学毕业后,朱显谟考入重庆北碚中央地质调查所,随指导老师侯光炯开展土壤调查工作。侯先生提醒,做土壤调查工作必须做到“四到一问”,即:走到、摸到、看到、访问到和最后问一个“为什么”。

朱显谟凡事都要探个究竟。前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提出的成土过程与风化过程同时同地进行的理论,曾是指导中国学者进行土壤发生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但朱显谟对它不迷信,而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该理论仅适于块状岩体上进行的与陆生生物进化相一致的原始成土阶段。

1959年,为了国家建设大西北的需要,朱显谟毅然告别工作条件优越的南京,举家来到地处西北农村的中科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在黄土高原工作的50多年中,朱显谟实地考察了黄土高原的沟沟坎坎20多遍,三次跨越昆仑,两度入疆。他积40余年黄土高原土壤科学研究成果和结合群众的实践经验,于80年代初提出“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其内容是: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米粮下川上塬、林果下沟上岔、草灌上坡下坬。

“目前,经过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等工程,黄土高原基本变绿,黄河流失土壤泥沙由13亿吨减少为3亿多吨。”朱显谟的学生吴普特说。

(摘编自《102岁朱显谟院士逝世:为“黄河清”奉献半个多世纪》,2017年10月凤凰网)材料二

据黄河志卷一“黄河大事记”所载,把黄河泛滥、决堤的情况统计为: 时期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北宋时期 金元时期 明朝 清朝 民国时期 年数 泛滥、决堤次数 泛滥、决堤均次 361 379 161 241 276 267 25 8 8 7 30 84 44

每180年一次 每47.3年一次 约20年一次 每34年一次 约9年一次 约3年一次 每年1.8次

(摘编自朱显谟《再论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材料三

为落实中央“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目标,时任国务院总理亲自视察陕北,提出退耕还林的措施。朱先生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给总理上书表达激动之情,也进一步从科研角度为国家宏观决策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摘编自张晴《朱显谟院士和“28字方略”》)材料四

为构建大生态格局,河南省民权县提出建设“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当地政府构筑起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良土壤的林带生态屏障,呵护着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农田免受风沙的侵袭。还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平原绿化等生态工程建设。

(摘编自《黄河故道起绿洲》,2018年5月2日《光明日报》)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显谟跟随侯光炯研究和调查土壤情况,这让他领悟到了实地研究精神。B.朱显谟敢于否定威廉斯的学术观点,源于自己的质疑精神和实践研究。C.朱显谟的学生吴普特说的一番话,印证了朱显谟的研究成果已见成效。D.在治理黄河方面,朱显谟的研究成果某种程度上给国家决策提供了帮助。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显谟提出的“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不仅是他治理黄河的核心理念,也是国家解决黄土高原问题的指导思想。

B.根据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黄河泛滥、决堤的频率最小,此后各时期黄河泛滥、决堤的频率越来越快,次数越来越多。

C.根据材料,要治理黄河,需要研究者的理论指导,更需要地方政府的治理举措,足见地方政府该是治理黄河的最大贡献者。

D.要走出一条绿色生态的发展之路,地方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建立生态屏障,为百姓生产生活提供免受风沙侵扰的良好环境。

9.朱显谟毕生致力于治理黄河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为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B.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C.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D.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B.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上书推荐弟弟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C.韦贯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D.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韦贯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0分)

(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5分)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中 王 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注]本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1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

B.“况属”二字,起着承接、递进的作用,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再展开一个更为阔大的画面。

C.三四两句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含有草木摇落的悲秋之境。D.全诗语言清新明快,结构严谨,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15.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请分析本诗最后一句以景结情的艺术效果。(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达作者叹息流涕、忧国忧民的句子是 ,。(2)《归园田居(其一)》中作者用 ,。两句比喻自己久“囚”官场、终得解脱、恢复为自由人状态。(3)《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不过仍旧回到“风景”罢:在这里,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再者,______。

A.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是不值得怀念的啊!B.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难道是不值得怀念吗? C.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又有什么值得怀念? D.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根本就不值得怀念!1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诸葛亮运筹于帷幄,他对曹魏的图谋__________。因此,当吴蜀两国发生摩擦的时候,他所采取的完全是内部调和的策略。

②这档节目的参与者大多由相关网站推选,本期的男嘉宾可谓是__________,其中要数一位科学家和一位电子竞技职业玩家最惹眼。

③军地联手依法查处一起以网络谣言诋毁海军的恶劣事件,青岛网民祝某因在网上__________,发布虚假信息,已被公安机关依法惩处。

A.洞若观火 百里挑一 信口雌黄 B.隔岸观火 百里挑一 信口开河 C.隔岸观火 凤毛麟角 信口开河 D.洞若观火 凤毛麟角 信口雌黄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3分)

A.新高考和新中考改革,将倒逼学校重视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促使学生学会选择,但是,能否真正重视这一教育,还在于教育回归关注学生成长这一本质。

B.20日晚19时41分,海南文昌发射场,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顺利发射升空,作为太空快递的大力士,它将与天宫二号对接并送去6吨重的补给。

C.自共享单车出现以来,既能保障人们自由、便捷、灵活地出行,又能满足市民健身休闲的需求,但乱停乱放、人为损坏等各种问题也不断涌现。

D.周梅森创作的长篇小说《人民的名义》一经问世便获得好评如潮,这部潜心八年六易其稿的作品,被誉为“一部揭示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社会生态的现实主义力作”。20.下面是某校踏浪文学社写给著名作家熊召政的邀请函的正文部分,其中有多处表达不恰当,请按要求修改。(6分)

近日,您被聘为我社高级顾问,消息传来,群情激奋,我们深信,踏浪文学社在您的慷慨支持下,定会更上层楼。本社拟定于2017年6月15日上午8时在学校报告厅举行年会,请您务必准时到会,并能为文学社全体成员抛砖引玉。(1)必须删除的一个词语是(2)需要改动的两个词语是:① 将(4分)

21.文学鉴赏的过程,就是在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基础上再创造的过程。越是内涵丰富的作品,越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解读。请仿照示例,在以下三篇文章中任选一篇,从两个不同角度解读。(5分)

【备选】《林黛玉进贾府》《老人与海》《琵琶行》

【示例】在《祝福》中,我们既看到了以鲁四老爷为统治者的宗法制度对祥林嫂的迫害,也

。(2分)

改为 ;②将 改为。

读出了社会底层普通劳苦大众的冷漠与不觉醒。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旅程就是这样,用大把时间迷茫,在几个瞬间成长。

——瑞卡斯

在你的生命中有哪些使你成长的瞬间?请以“成长的瞬间”为题目,不要套做,不要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1.B(“引发轰动效应”是因为节目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2.C(“凭借舞台上优异的表现”错。应是“凭借好声音”)

3.A(“最终成为歌唱家”错。应该是“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4.D(指导员“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除了有自己错怪李正的内疚,更有对老人恪尽职守、舍命保护证据行为的震撼与钦佩。)

5.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老人在大火中舍身救木箱,让读者想一探箱子里的“秘密”。②推动情节发展。李正遵从老人的要求,先抢救箱子,才有了后来指导员批评李正的情节;李正把箱子交给警察,才有了后来的真相大白。③突显人物形象。小说通过老人舍身护箱的情节,塑造了老人恪尽职守、舍身为公的形象。④深化小说主题。这只箱子装着老人举报腐败干部违法乱纪的证据,并且正是这只箱子导致了真相大白、腐败分子伏法,深化了小说维护正义、坚决与违法乱纪斗争到底的主题。(共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

6.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或“欧·亨利式”结尾)。结尾处交代两人的父子关系,出人意料;结尾点明父子关系,与前文李正不断催促、拨打

110、撞开车门以及径直到二楼那间办公室救人等细节描写相照应,又在情理之中。②使情节发展更趋合理。有了结尾处父子关系的交代,才使得李正在救火之前、救火的过程中以及救火后受批评时的言行举止更加真实、合理。③丰富人物形象。结尾处点明两人的父子关系,突出了李正当时面临救箱子还是救人这种抉择的艰难性,突显了他维护正义的个人品质。④揭示小说的主题。李正父子一起战胜违法乱纪者,彰显了正义的精神和力量。

(共6分;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若答“照应上文,使结构更加圆合”,亦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答 案7-9

10.D(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两个,韦贯之对自己所持意见更加坚定。他不久又上疏陈述金忠义不应当玷污朝廷官吏的名册,词理恳切,金忠义的官职终于被免去。)

11.A(为避唐宪宗李纯之讳,任何人包括韦贯之自己都不能用名纯来称呼)12.B(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错,两次上奏一次是针对补阙,一次是针对左拾遗;且一降再降为秘书丞错,原文第二段是改为秘书丞)

13.(1)(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骤、诣各1分,大意通3分)

(2)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大道理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或,不各1分,大意通3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名讳,以字行于世。年轻时就考中进士科。德宗末年,人有把韦贯之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举起笏板给人看他所记下来的名字,说:这是他的姓名,和我是同乡,一向就听说他很贤能,希望认识他,然后引荐给皇上。推荐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韦贯之维诺而已,但几年中始终不肯前往,这件事之后他的官位也没有升迁。

永贞年间,韦贯之才被授任为监察御史。他上书举荐小弟韦纁代替自己任监察御史,当时议论这不是徇私枉法。于是转任右补阙,而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的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坚持说不可以,不久降职为左拾遗。他再次上奏说:拾遗、补阙虽然品级不同,但都是谏官。父亲任宰相,儿子任谏官,如果政事有失,做儿子的不可能去议论父亲。于是杜从郁改任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因为投机取巧进用,官做到少府监,他的儿子以门荫当上了两馆的生徒。韦贯之扣住他的册籍不下发,并说:工商之家出身的子弟,不应当做官。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两个,而韦贯之更是坚持己见。他不久又上疏陈述金忠义不应当玷污朝廷官吏的名册,词理恳切,金忠义的官职终于被免去。

当时讨伐吴元济,韦贯之请求先放下镇州,集中力量对付淮西,并且说:陛下难道不知道建中年间的事情吗?开始是蔡州急呼,而魏州响应,齐、赵一同起来,德宗征发天下兵马讨伐他们,财物用完而人力费尽,所以朱泚乘机作乱。这不是别的原因,是要迅速扑灭叛乱。如今陛下难道不能稍稍忍一下,等蔡州平定之后再讨伐镇州吗?当时皇帝已经讨伐镇州了,没有听从韦贯之的建议。最终的结果是,蔡州平定之后,镇州才屈服。开始,讨伐蔡州,让宣武韩弘做都统,皇帝又下诏叫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并兵力而进军。韦贯之以为诸将从四面讨伐叛贼,各自会迅速进攻,如今设置都统督战,又令二个节帅连营,那么他们会慎重行事,保存各自威力,攻克的日期就难以估计了。皇帝还是没有听从。后来用了四年时间才攻克蔡州。一切都如韦贯之所预料的。

有个叫张宿的人,很有口才,受到宪宗的宠幸,被提升为左补阙。张宿将要出使淄青,宰相裴度要替他请求章服。韦贯之说:此人已备受皇帝宠幸,为何还要再给他优厚的宠幸呢?于是这件事就停了下来。张宿因此对他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张宿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不到十天,又外任为湖南观察使。后来又罢为太子詹事,在东都分司任职。穆宗即位,随即下令授拜他为河南尹,召入朝廷任工部尚书,还未赴任,去世,终年六十二岁,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贞。14.(3分)D(“语言清新明快”不准确)

15.(6分)结句以景结情,诗人用眼前漫山的黄叶飘飞这一深秋萧瑟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自己飘零旅况、久客思归的悲寂心情,确实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内容2分,情感2分,语言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7【解析】文段所提供的前一个句式是假设语气的反问句,后面还有一个提示性词语“再者”。由此可以推断,衔接句应是类似的句式,根据句式对应的原则就可以排除非反问句式项A、D。B、C两项比较,从句子结构和语气两方面考虑,B项与前一个句子缺少相似性,而C项则极其相似,所以选C项。这类题的特点是:文段中包含有某种句式,要求衔接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解这类题,要注意句子与句子间的对应关系,由已知推未知,选取符合文意的衔接句。18.A(洞若观火:清楚得就像看火一样,形容看得清楚明白。隔岸观火:站在对岸看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加帮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百里挑一:形容十分出众。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信口雌黄: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

19.B(A项,两面对一面,最后一句改为“还在于教育能否回归关注学生成长这一本质”。C项,“自共享单车出现以来”语序不当导致前一分句主语残缺,应改为“共享单车自出现以来”。D项,“《人民的名义》一经问世便获得好评如潮”句式杂糅,应删去“获得”或“如潮”。)

20.(1)务必。(“务必”语气生硬,不得体。)

(2)①将“慷慨”改为“鼎力”;②将“抛砖引玉”改为“指点迷津”或“授业解惑”。(“慷慨”突出的是大方,不合此处语境;“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是自谦之词,用在此处不当。)

21.【答案示例】①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我们既看到了宝黛初会时的心心相印和一见钟情,也读出了封建豪门穷奢极侈的生活和封建贵族家庭森严的等级观念。

②在《老人与海》中,我们既看到了圣地亚哥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的不屈精神,也读出了人类理应敬畏自然、呵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实意义。

③在《琵琶行》中,我们既看到了琵琶女娴熟精湛的音乐演奏技巧和不幸遭遇,也读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诗人怀才不遇时的凄凉境况和郁闷心情。

上一篇:医院中药房个人年终总结下一篇:抓质量、促安全,确保锅炉设备可靠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