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青春

2024-09-18

怀念青春(精选9篇)

怀念青春 篇1

夏日的阳光赶走那朵遮挡它的白云,穿过深绿色的树叶,在水泥地上留下斑驳的影子。地上有几片枯黄的树叶,几只小蚂蚁从树叶的阴影下走过,它们排着整齐的队。偶尔有一阵微风吹来,风儿摩挲着树叶沙沙作响。

这里不正是我们上体育课经常来休息的地方嘛!明晃晃的阳光照射在我的眼睛里,出现一阵眩晕。等我再睁开眼睛时,那排整齐的树下出现了我们当年瘦小的身影。几个年轻的少年坐在树底下的长凳上窃窃私语,似乎在谈论着隔壁班的那个漂亮女孩,昨天又经过了我教室的窗前。夏日的蝉鸣,永远无法影响到少年之间的聊天,他们的话题永远都不会枯竭。

还记得初三那段时光,每次上体育课,都要训练跑步。五人一组,体育老师的红旗一放下,拼尽全力地奔跑在四百米的跑道上。那终点似乎很远,跑到一半就感觉力不从心了,咬着牙继续跑下去,永远不服输的精神在支持着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又似乎很近,跑到了终点,我们就毕业了,从此各奔东西,再也没有联系。跑到终点以后,整个人都感觉虚脱了,就这样倒在了那草坪上。望着天上的白云和蓝天,感觉离长大还那么的远,还有这么多的青春可以挥霍!

体育中考那天,我的准考证不知道掉哪里去了。我去找我初三的数学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政教处主任,她帮我开了一张丢失证明。到后来才知道,那张白纸黑字的准考证在体育委员手上。为了考试,走遍县城的每一家服装店,挑了一条打折的黑色运动短裤,仅需十五元。穿着这条运动短裤,在朋友的加油声中,我跑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次四百米冲刺!是最后一次拼尽全力跑的四百米,以后就再也没有了!跑完以后,腿都是酸的。我在朋友的搀扶下,离开了这人声鼎沸的操场。我们坐在小卖部的凳子上,喝着运动饮料,谈论着初中毕业以后,要去哪所高中就读!手上的诺基亚键盘机,还播放着夏天的那首《不再联系》和筷子兄弟的《老男孩》。我们哼唱着这歌曲的旋律,初中那几年的时光又在脑海里放电影般播放过去。七八年过去了,那条中考穿的运动短裤,还放在我房间的衣架上,回家的时候还会再穿上!

我们初中毕业后,各奔东西。成绩差的人选择出去打拼,成绩好的人就继续在学校读书。曾经口口声声说的兄弟,在毕业几年后,就再也没联系过了。曾经加的QQ,也没有亮过了。可能是重新换了一个,怕加回来又没话题聊,干脆就不加了,就这样交给岁月,有缘会再相见!

愿那些和我曾经一起并肩走过青春岁月的人们,等我们再次在人海中相遇时,可以说出那句:“好久不见!”愿远在天涯的你们,各自安好!

本文作者:北城没有海

青春里没有怀念 篇2

我是卑微的,如青草之乡里一株失去名字的青草,但我又是蓬勃的,不想辜负了这新鲜涌动的春。

会有很多错过,但我总是告诉自己:别错过春,别错过青春。想想吧,一株青草如果错过了春,它的悲伤和颓废该是多么漫长。而一个人一旦错过了青春,只是曾在青春里梦游,当他醒来,只会踏在残酷的边沿,然后走向衰落的不归路,那该是怎样苍白无力的逼仄存在?

从冬天里挣脱出来的春,起初走得非常缓慢,像婴儿在呼吸,但渐渐地,它一跃成了长跑健将,跑得很快,在夜里还能听到奔跑声。青春也是这样,没有闲暇,即便在闲暇里,也要奏响狂想曲。

春天美在它属于所有的人,但同时也很残酷,你一旦错过,便没有第二春,那些越过你的人早已怀抱着希望和尊严走进另一个疯长的季节,收获触手可及,幸福指日可待,而你竟没有找到自己的土地,更没有一粒一粒安下种子,你怎么跟周围的世界心领神会,你怎么能在贵如油的雨水里欢天喜地?错过了青春,谁能依然拥有蓬勃的活力?谁能在青春不再的季节里,让自然单独为他献上一个人的“立春”“雨水”“惊蛰”和“春分”?谁还能在原地等你,给你黄金岁月里的天时地利与人和?站在自己的悲容里颤抖,没有探望,只有遗忘,将青春过成悲秋,自己“祭奠”自己,这是我最不能忍受的“独角戏”。

青草的怀念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的青春的怀念何尝不也是这样?

相信春天,相信青春,相信雨水,相信梦想,那么对于缺少荫蔽的小草来说,一个“生”字,就够了!即便在贫瘠艰苦之地,我也要让青春像青草一样不可遏制地生长,不屈不挠地生长,它不能如大树触摸天空的黛眉,却能够如绿色的火炬点亮脚下肩上的时空,用最沉默的激情拥抱泥土的苍凉,献给它最初的青,献给它花或果的红,献给它野火中最后的灰——献给它一段饱含汗水和泪水的青春“进行曲”!

在春天里我念诵着所有美好的事物却不怀念,在青春里我憧憬着所有饱满的幸福而不怀念,在成长中我经受着所有难言的痛楚却不怀念。我啊,卑微而沉默,却没有错过,没有虚掷,没有活得像一个梦游者,那么我就可以在暮色苍茫的时候来怀念我青草般的青春,这种怀念动人又极美,美得让人落泪,却不曾夹杂着一声空虚的叹息。

■编辑 杨逸

怀念青春作文 篇3

那年,常常逃掉老师的课,与几个伙伴,跑到学校旁边的果园中去,偷偷采摘已经成熟芳香的柠檬。常常看守园林的是一位略瘦带黑的中年男人,他在一端追赶着几个做托儿的小伙伴,我却在另一端将一个又一个酸甜的柠檬,贪婪地塞入鼓鼓的书包里,然后示意做托儿的伙伴行动完成。在看林人发觉上了当的叫骂声中,嘻嘻哈哈地笑着,远远地丢给他一个得意的鬼脸,然后去跟小伙伴们会合。

我怀念的是冬天衣服互穿的我们;我怀念的是把闹钟调到最大声放在耳边,却把舍友吵醒的我;我怀念的是无话不说的我们;我怀念的是一起做梦的我们;我怀念的是那两个怀着美少女的心,冒着大雨只为了买那件心仪的裙子;我怀念的是与男生们吵吵闹闹的场景;我怀念的是与男生们晚上放学后到校园旁的树林捉知了;我怀念的是那个一开口就能逗得全班大笑的女孩;我怀念的是那个总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的闺蜜;我怀念的是……

那三年,记录着肆意妄为的我。我们懵懂着,真实着。我们一路成长,一路怀念着那些给我们带来感动的事,怀念着那些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人。怀念那年与你们不顾形象地闹。谢谢那些曾经真诚陪伴我走过最天真的三年的那些二货们,谢谢你们一直不离不弃。

怀念青春的散文 篇4

时间到了现在,发现有些人真的就在我们生命中消失了,再也不见了。有时不经意的说了声再见就真的再也不见了。有时候听一首老哥,或睡一觉醒来,忽然感觉,面对岁月有一种无力感,一切的一切,还没有好好开始,就突然结束了。

一开始我们都认为见或不见,联系或不联系,情一直会在那里,不增不减。看见整天电话不停的同学,觉得可笑,但现在,拨通了电话却不知道在该如何聊下去,只剩下无奈。最后说:“没什么聊的,就挂了吧。”

我相信情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可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以前一样海阔天空了?

有人说:“毕竟我们不再年轻了”

有人说:“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

有时候文字很无力,无法用来怀念曾经。

有时候感觉心里很累很累,总喜欢一个人下午躺在镜湖的长椅上晒太阳,然后慢慢睡着。

喜欢看孩子们玩耍,听老人们聊天,喜欢一个人听首古典音乐,总感觉自己一个人走的太远太远了。

面对繁华的红灯绿酒,有一种眩晕感,以为自己接不上时代的轨迹。大家越来越喜欢汪峰的歌,可以让压抑的情感放肆的宣泄。现实生活中都是无奈,彷徨,愤怒。

我们每个人都在互相安慰,互相鼓励,努力吧,奋斗吧,

于是生活中总有一种力量,追赶着你往前走,不能停留,否则你就是一个失败者。把别人的条条框框拿过来框住自己,不管合适不合适。

看到一句特温暖的话,“如果将来你没有成为想象中的自己,那也无妨,就让我们一起去流浪吧”。

无数次的问自己时间都去哪了?

时间都去哪了,我想没有人知道确切的答案。

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群人,登高望远,面对大山呼喊自己的理想,并且在心里一直坚信,我们几个以后一辈子都会在一起。还记得那些年我们高考宣誓,埋首苦读,以为理想触手可及。还记得那些年我们背起行囊,远走异乡,身后都是父母不舍的眼光。

还记得,还记得……

时间都去哪了,为何度过的时候是如此的惘然。

好久不联系,终于在犹豫中打通了电话,说找个时间大家都聚聚。

老大说:“毕业了,不管多苦,他要去北京。”

瑶瑶说:“她男朋友呆在西安,她不能走。让我去看她吧。”

伟哥说:“他快要结婚了,在攒房子。不能回去。”

小七说:“大学好无聊,咱们找个时间去看海吧。”

我对每个人都说,没时间就算了吧,反正以后有机会,都要保重啊。然后挂断了电话。

开始时,我们都说要过自己的生活,寻找属于自己的精彩。

回首间,才发现我们都在过着大多数人过着的生活。于是,我们总是在悲伤时想起现在的生活,然后不由得喝点小酒,去ktv大声呼喊自己的理想,宣泄自己的情感。第二天醒了,继续过昨天的生活。

暑假时,小七给我打电话说,她要去云南流浪然后到天涯海角去。

我问她为什么要走。她说:“有些事,如果你现在不去做,那么以后一辈子都不会去做了。”

多么美的理由,生活好美好美,有时候一些想法就像泡沫,一直飞在空中,有些人犹豫不决,任其破碎。有些人奋不顾身的冲了上去,却不知如何拥有。待岁月不再,容颜凋落,才发现真正刻骨铭心的只有当初那个勇敢的背影。

时间都去哪了,或许他不知何时悄悄溜进了我们的心里。在某天某地某个偶然瞬间,忽然发现他的踪迹,

暑假有一天收到小七给我寄来一张明信片,是从丽江寄来的。

青春是用来怀念的 篇5

青春,是用来怀念的 一段时光,剪不断,忘不了,它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的心里,我的记忆里,我的人生里。---题记

那段时光,那么单纯,本来能够过的更好,都只怪我不会珍惜,当时懂的太少,不懂的,错过是什么意思?不懂的,自己有一天会如此放不下;不懂的,原来时光会倒回到我身上!

也许,日久真的能生情!于你,可能不知道之后我喜爱上了你。就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何时开始喜爱你的,我的心动,我都不知道,我只知,我已经喜爱上你了。开始的厌恶,并没有延续好久,我到期望能够延续下去,那样,我就不会有之后不舍的情感了。也不至于,久后,仍时常想起往昔。可,厌恶并没有持续太久,日久生情,也许在我们之间应验了!

人有时候,就是真贱,握在手中的时候,不懂的把握,流失了,却拼命的想要找回来,现实就是,不是你的了,就真不是你的了,再发奋,也不会改变!这就是真正的现实。

时光已变,你还好吗?好长一段时刻了,我不知道你过得好不好?但我知道你有喜爱的人了,也许,守了这么多年的梦,我是该放下了,等你发现我,已经成了不可能。你还好吗?我在跟你说话。初恋情怀

如若,我们都还是我们!我对时刻开了一次玩笑,时刻却对我很认真。你喜爱我的时候,我不懂;我喜爱上你的时候,我们已经换了场景!在不定的时刻里、我自作主张的对你动了心,我也不想,可我无法控制内心流露出的情感,它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完美,它告诉我,喜爱你!自此,你便成了我青春的情劫!我再也无法安然自若,再也不是一个安静的女子,再也不是只知自己的自私小女生,再也无法不受外界干扰,我开始关注你的点点滴滴,受你影响,你成了我心底的牵挂!只要你好,我便了无挂念!

那时,我多么期望,你等的起我,多么期望你有勇气从红尘中,牵起手我的手,对我说,时光不老,你我情依然,对你的感觉依然如初!。那是怎样一种幸福,多么期望在刚好的时刻里能结成刚好的缘!

再转身,已是各自天涯。可当时,我们都缺乏勇气,都处于懵懂状态,花季一样的年龄,我们都太任性,不懂的珍惜,不懂的遇到是多么的不容易,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了今生的一次擦肩,我们相处那么久,又是多少次回眸来算的,可终究我们还是没有把握住,只能让缘分悄然而走,等我们都懂得的时候,已是换了四季,换了场景,再也没有当初那样的时光静好,我们都还是我们吗?还是依然如初吗?我们有形无形的都发生变化了,都经历了时光的打磨,再次相见我们只会互相寒暄,客套问好,只因我们都已有了各自的生活。对于当初彼此的那份心事,只当能当是风中一粒尘埃,落在了心的一角,不提起;如果落在了眼里,就会流出泪来。再转身那段青春,那段故事,只能当回忆来言说,念、自在心里!

青春,如此高姿态!那段我们共同经历过的时光叫青春;那段允许任性的时光叫青春;那段悸动而又纯真的年代叫青春。青春是完美的;青春是不可追悔的;青春也是有味道的。每个青春都会经历酸甜苦辣,都不可避免的会有遗憾,无悔的青春、只存在于完美的不可言说童话中!

青春,是我们人生仅有的一次,大好年华、莫把韶华负,珍惜这人生仅有的一次,不好待到黄花之日,这才悔当初,那也只能是秋风中孤燕的一声哀鸣罢了!

青春,是用来珍惜的;青春,是用来假设的;青春,是用来念想的;青春,更是用来怀念的,只有经历过了,才知道青春的味道!

精选阅读(2):

青春是用来怀念的 他第一次见到她,就对她说,做我的女朋友吧。那时,她从外地转学来,谁都不认识,他却对她那么好。他为了她和同学打架,偷偷地递糖给她吃。在初三毕业的元旦晚会上,他弹着吉他,给她唱《同桌的你》。高中时,理科很好的他转成了学文,只为了能和她在同一个班。高考时,两人又进了同一所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去了美国,她留在了国内。

十年相爱,然后,十年别离。再相见时,眼底如昔日,依然有深意。然而,她已是别人的新娘。

举杯共饮,酒水交织着泪水,诉说着别后的相思和惦记,以前牵手的片段一一叠加,不断重现。他和她四目相对,再也没有相爱和拥抱的理由。

这是电影《同桌的你》里面的剧情。这样戏剧化的情节,虽是编导的有意安排,却带给我们种种青春的怀想。坚信那些曾走过青春并爱过一场的人,看过此片后,都能在林一和小栀的身上找到自己。

青春终将逝去,但那些有关青春的记忆是永远不死的。青春是用来怀念的,而深爱是用来思念的。当我们辛苦打拼,实现自己的理想,赢得想要的物质时,却发现爱已经远离。于是,我们怀念过去,回到爱的原点,寻觅最美年华里那些遗失的完美。

小栀曾对林一说:我想在教堂办一个独一无二的婚礼,跟谁的都不一样。他随口而出:行啊,我答应你。她还要他带她去一个只有他们两个人的地方。但是,誓言如风,早已没有了踪影。

林一和小栀最终输给了现实,因此,谁也不欠谁的。原来,再深的感情也经不住现实的拨弄,禁不住时刻的拖拉,它们会摧垮一颗坚如磐石的心,引领你走上一条你想走却背离的道路。

十年,林一在美国辛苦打拼,赢得了自己的梦想,又在实现梦想的路途中,丢失了珍重的感情。而留在国内的小栀也在思念的折磨中,感受到了爱淡茶凉的清苦,失去了等待的信心。他们在青春年华里演绎了一场倾世绝恋,原以为能够携手终老,做一对烟火夫妻,不曾想,他们终究逃但是爱恨别离、彼此散场的结局。

青春,是人生最美的华章,是一个绚烂昂贵的梦。当你怀揣着她时,它一文不值,而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头看,一切才有了好处爱过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存在的好处。

《初恋这件小事》中,男女主人公修成了正果,这是贴合大众心理需求的花好月圆似的结局,而《那些年,我们一齐追的女孩》中的柯景腾和沈佳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陈孝正和郑微,《同桌的你》中的林一和周小栀,终在现实的扭折下,各奔东西。然而,无论是得到,还是失去,青春都是有好处的,至少,我们以前爱过,经历过。

青春不是过场,是爱与激情的绽放,是个性的无羁张扬。只要用力地爱过、活过,没有留下空白,就是无悔无憾的。

现实与回忆的交叉,爱的纯美与错落,青春里的那些糗事,都给这部电影增加了不少看点。它是我比较喜爱的一部影片。

精选阅读(3):

青春是用来怀念的 一段时光,剪不断,忘不了,它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的心里,我的记忆里,我的人生里。---题记

青春,是没有彩排的现场直播!如果能够回到过去某个时刻点,那么我想回到初三补习那会儿。

那段时光,那么单纯,本来能够过的更好,都只怪我不会珍惜,当时懂的太少,不懂的,错过是什么意思?不懂的,自己有一天会如此放不下;不懂的,原来时光会倒回到我身上!

如果,当时懂的多了,我就会乖乖的珍惜眼前人,与你和谐相处,不会有之后的忘记,忘记不得。也不会有,想重新一次的念头。在心里,我知道回不去了。自那以后,我们开始了各自的生活,彼此好久好久没有打扰。我知道了,于我,不论时光老去与否,我都时不时的记起你,想起你的点点滴滴,想起发生过得事,就像放影片似的,在脑海里过无数遍。于你,我想,我仅仅只是一段你已放下的以前了吧!仅仅是在你的人生里以前出现过我这么一个人,这就是所谓的女子耽兮,不可说也,女子耽兮,尤可说也。这些,我都懂,但我还是无法自控的陷了进去!这就是我,明明懂得,却还是抵不住青春的诱惑!谁能抵挡万千情丝在心中不去碰的劫!

也许,日久真的能生情!于你,可能不知道之后我喜爱上了你。就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何时开始喜爱你的,我的心动,我都不知道,我只知,我已经喜爱上你了。开始的厌恶,并没有延续好久,我到期望能够延续下去,那样,我就不会有之后不舍的情感了。也不至于,久后,仍时常想起往昔。可,厌恶并没有持续太久,日久生情,也许在我们之间应验了!

人有时候,就是真贱,握在手中的时候,不懂的把握,流失了,却拼命的想要找回来,现实就是,不是你的了,就真不是你的了,再发奋,也不会改变!这就是真正的现实。

时光已变,你还好吗?好长一段时刻了,我不知道你过得好不好?但我知道你有喜爱的人了,也许,守了这么多年的梦,我是该放下了,等你发现我,已经成了不可能。你还好吗?我在跟你说话。

如若,我们都还是我们!我对时刻开了一次玩笑,时刻却对我很认真。你喜爱我的时候,我不懂;我喜爱上你的时候,我们已经换了场景!在不定的时刻里、我自作主张的对你动了心,我也不想,可我无法控制内心流露出的情感,它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完美,它告诉我,喜爱你!自此,你便成了我青春的情劫!我再也无法安然自若,再也不是一个安静的女子,再也不是只知自己的自私小女生,再也无法不受外界干扰,我开始关注你的点点滴滴,受你影响,你成了我心底的牵挂!只要你好,我便了无挂念!

那时,我多么期望,你等的起我,多么期望你有勇气从红尘中,牵起手我的手,对我说,时光不老,你我情依然,对你的感觉依然如初!。那是怎样一种幸福,多么期望在刚好的时刻里能结成刚好的缘!

再转身,已是各自天涯。可当时,我们都缺乏勇气,都处于懵懂状态,花季一样的年龄,我们都太任性,不懂的珍惜,不懂的遇到是多么的不容易,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了今生的一次擦肩,我们相处那么久,又是多少次回眸来算的,可终究我们还是没有把握住,只能让缘分悄然而走,等我们都懂得的时候,已是换了四季,换了场景,再也没有当初那样的时光静好,我们都还是我们吗?还是依然如初吗?我们有形无形的都发生变化了,都经历了时光的打磨,再次相见我们只会互相寒暄,客套问好,只因我们都已有了各自的生活。对于当初彼此的那份心事,只当能当是风中一粒尘埃,落在了心的一角,不提起;如果落在了眼里,就会流出泪来。再转身那段青春,那段故事,只能当回忆来言说,念、自在心里!

我怀念你,就像怀念一个老战友 篇6

我九岁那年就认识杨恪了。我还记得那天,我在小区的花园里捕鸟,大胖急匆匆地跑来和我说,“张滔,不好了,我们的兄弟叛变了!”什么?我带领的张家军横霸整个小区,底下竟然有人敢叛变?

“归顺到谁的麾下了?”我怒问。

“对方是个叫杨恪的小子,很能打,弟兄们都打不过,就归顺了。现在他们在篮球场开会,你要不要过去看下?”大胖说。

我把捕鸟的工具一扔,撒开腿就往篮球场跑,我心想我倒是要会会那个叫杨恪的小子,看他究竟是何方神圣?

几分钟后,我见到了杨恪。长得挺壮实的一小子,皮肤黝黑,目光炯炯,看起来蛮精神的。此时他正站在篮球场的看台上,对着几个弟兄们训话。我怒视着他,他也打量着我,他哼了一声,“你就是他们的老大张滔?怎么这么白啊,跟个小姑娘似的。”

“你说谁跟小姑娘似的?”我从小到大最讨厌别人说我像女孩。我长得秀气,皮肤还偏白,可我认为抛开外表,我可是有着铮铮铁骨的真汉子。

我决定不再多费口舌,抡开拳头就往杨恪的脸上砸去,他也不示弱,马上一脚还了回来。我深知这是一场王者之间的较量,不敢懈怠,几乎用尽全身解数,一拳一脚,你来我往,可结果还是我输了。按照规矩,我以后得叫他一声大哥,可是我怎么抹得下这个面子?

正在我恼羞成怒的时候,大胖给我扔了根不粗不细的树枝,我立马接住,反手就向杨恪甩去。我原本只是想在这场比拼中赢回点面子,可是我没想到,树枝像箭一样擦过杨恪的眉,他眼睛旁的皮肤立即汨出鲜血。

我虽自称老大很多年,但都是闹着玩而已,何时真正见过血?当下就慌了,“杨恪,你没事吧?”

杨恪看了我一眼,也没说什么,捂着伤口就往家跑了。

我一个下午都惴惴不安,直到杨恪的父母敲开我家的门,他们怒气冲冲地和我爸说,“你家张滔实在太可恶了,把我儿子给毁容了,差点就伤到了眼睛,他要是瞎了,我要你们张滔养他一辈子。”

知道事情缘由之后的我爸把我从房间里揪了出来,让我向杨恪爸妈赔礼道歉。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和人说“对不起”,却没得到他们的原谅,杨恪妈妈一直对我骂骂咧咧,而他爸爸更是扬言要揍我一顿。

最后是脸上缠着纱布的杨恪赶了过来,看到我低头认错的怂样,又看到他爸妈不饶人的架势,大手一挥,“不就是破了相而已嘛?疤痕是英雄的勋章,我一点不介意,这事就翻篇儿了!”

chapter 2

也许是出于那道伤的愧疚,也许是因为杨恪那一挥手的豪迈,我和杨恪成了好哥们儿。我们带领着一帮小弟,在附近一片小区横冲直撞,称王称霸。

杨恪身上有着痞子的流氓气息,却又兼具行走江湖之人的一股侠气。我们上初中的时候常常翘课出去玩,不敢明目张胆地在街上逛,怕碰到爸妈也怕碰到老师,于是我们喜欢往郊外跑。郊外有一大片田地,一年四季种满了不同的水果,有香蕉有甘蔗有芒果,我和杨恪最喜欢的就是西瓜。我们练就了一身偷瓜的好本事,俩人蹲田边分一只大西瓜,直到把肚子吃得圆滚滚才慢悠悠地骑车回学校。不是没有被抓到过的时候,但是看瓜的老伯见我们也不贪心,每次都只拿一个瓜,他便也不计较。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杨恪照例往西瓜地跑,刚走近就看到几个高年级的男生在地里对着西瓜乱踩,看瓜的老伯气得大骂,但对方人数多,他一时也只能干着急。

杨恪十分生气,“这帮孙子,这么糟蹋东西。”

我拦住他,“算了,我认识他们,大都是初三的,而且他们人数多,我们打不过。”

“那也不能让他们就这样把老伯的瓜给糟蹋了。”杨恪甩开我的手,冲了上去,我觉得我也不能孬,于是也跟了上去。那是我人生中打得最酣畅淋漓的一次架,我们在西瓜地里一次次被打倒,又一次次相扶着站起来,西瓜汁染红我们的白校服,我们相视一笑。

那一刻,我觉得我们就是英雄。

比港剧里那些古惑仔还要厉害很多的大英雄。

也许是我们不怕死的架势吓走了那几个学长,老伯为了表示对我们的感激,请我们吃了很多个西瓜。我和杨恪坐在田垄上,晃悠着双腿,杨恪忽然笑着对我说,“张滔,要不咱以后当警察吧?”

“当警察有什么好的?我二叔就是警察,天天不着家,钱也没挣着几个。”我说。

“你小子懂什么?”杨恪横我一眼,“我们今天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身上虽然有伤,可心里舒畅着呢。我觉得吧,一份职业一定要有职业自豪感和幸福感,我觉得当警察就能给我带来自豪和幸福。”

那一天,在杨恪的怂恿下,我把我的梦想从售票员改成了警察。

但是想着以后能和杨恪一起当警察,心里还蛮期待的。杨恪那小子穿上警服是什么样子呢?我忍不住想象。

chapter 3

没有人能阻止时间的飞快流逝。

我和杨恪上了同一所高中,我一边在运动场上强身健体,一边把头埋在书本里为高考备战,丝毫不敢忘记和杨恪的约定。

杨恪也在课堂念书,也在运动场上强身健体,但他还顺便勾搭了个妹子,谈起了恋爱。

晚自修结束,我去找杨恪一起回家,杨恪怀里搂着一个女孩,炫耀似的和我说,“张滔,这是苏茜,我女朋友。”

我对那个叫苏茜的女孩并没有多大好感,大眼睛长头发,美女该有的样子她都有。本来及膝的校裙被她裁得很短,露出白白的大长腿。她朝我嘿嘿笑了两声,转而俯在杨恪耳边用不大不小的声量说道:“我不要跟这书呆子三人行。”

从此之后,上下学我都是一个人,而杨恪和苏茜形影相随,感情日益增长。

高二那年,杨恪家出了事。他的爸爸因为赌博欠债,逃离了我们的城市,不知去向。他的妈妈为了早日偿还债务,去了外地打工,家里只剩下杨恪和他年迈的奶奶。杨恪的生活也一下子鸡飞狗跳,他再也不是以前无忧无虑的少年郎。

杨恪很久没有再联系过我,高二暑假的一天,他给我打来电话,约我去了西瓜地。

我们如同以前一样,坐在田垄上,晃悠着双腿。

杨恪叼着烟,“张滔,你说人要是永远不长大该多好?”

“我觉得还是长大好吧,长大就可以当警察了。”我嘴里吃着西瓜含糊地回应。

“张滔,”杨恪突然很忧伤地望着我,“借我点钱吧。”

“要多少?”我问。

“五千,我奶奶病了,我妈没什么钱,苏茜还想在暑假去趟杭州旅游,要钱。”

“你还是个学生,你怎么负担得起那么多钱……”

杨恪打断我的话,“我爱她。”

我无话可说。我家境算好,这么多年光是压岁钱我也存了好几千,很快地,我就把五千块钱借给了杨恪。

我们升上了高三。我学业紧张,重心只放在高考上,慢慢的,我竟忘了去关心杨恪。

只在某些同学的话里了解过他的近况。

我听说,他和苏茜在杭州旅游回来后就分手了。原因是苏茜喜欢上了另外一个男生,那个男生能带她去泰国,去香港,去很多好玩的地方,给她买很多她喜欢的东西。而杨恪呢,带她去趟杭州,俩人住的还是青年旅馆,据苏茜描述,杨恪连瓶贵点的饮料都舍不得给她买,一路上喝的都是矿泉水,吃的都是路边小吃。

在苏茜添油加醋的描述后,杨恪在很多同学的心中树立了一个“校园版葛朗台”的形象。

只有我知道,杨恪真的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对苏茜好,他能给她的,真的都给了。

但他挽留不住苏茜。

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苏茜辍学,跟那个有钱的男生去北漂了。

一个星期后,杨恪来找我。我们站在高三教学楼的楼顶上,吹着风,两人很久都没有说话。

最后还是杨恪开了口,“张滔,这次模拟考你考得不错。”

“杨恪,其实你努力点,你也可以的。”

话一出口,我就觉得自己虚伪。那时杨恪的成绩,已经在全级倒数。

但我比任何人都希望他能回头是岸。

杨恪苦笑了一下,说,“张滔,你去当警察吧,实现你的梦想。至于我,我不打算继续念书了。”

“是因为学费还是因为苏茜?”

“都有吧,”杨恪叹了口气,“我家里的情况你不是不清楚,我妈一个人扛得很累,我也不忍心看她这么辛苦。奶奶身体也不好,我就算能考上个大学,我也不会去读,读了我心里也不会舒坦。至于苏茜,我承认我还放不下。”

“她都已经走了。”

“我可以去追,”杨恪像当年立志当警察时那样,眼里闪着动人的光,“我也想去北京闯闯,一是为了赚钱,二是为了追回苏茜。”

我知道他心意已决,也只点了点头,道了声,“你要保重。”

杨恪拍着我的肩,“一年后我去你的学校看你,我这辈子是不能穿上警服了,但我好兄弟能穿上,也挺好的。”

“那五千块钱,我一定还你。”他说。

chapter 4

高三后半年,去了北京后的杨恪还给我打过几次电话,我知道他在北京过得并不如意,工作辛苦,好不容易稍稍稳定些,苏茜又离开北京去了深圳,于是他又追随她的脚步,毅然去了深圳。可即便他这么困难,他还是每个月给他奶奶汇一千块生活费,并且好几次给我发短信,等他有钱了,一定会还我那五千块钱,并且要回来看我,让我一定要带着他在我的大学里逛一圈。

我以为,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

我真的考上了警校,可我再也没有见到过杨恪。杨恪的奶奶和我说,杨恪在深圳发展得不错,以前每月给她一千块生活费,现在每月都给两千了。他处了个女朋友,模样长得很是俊俏。

我问他奶奶,那女孩的名字是叫苏茜吗?

他奶奶笑着说,“对的呀,就是叫苏茜。”

想不到,杨恪还是个痴情种,但我也为他高兴,总算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本想着,我也上了大学,学业并不繁忙,等寒暑假有空时就可以去深圳找杨恪玩,毕竟我和他,都是彼此最好的兄弟。可还没等到我去找他,我就接到了苏茜的电话。

“张滔,你能帮我联系杨恪家人吗,我找不到他们……杨恪快死了……”

我连夜赶到了深圳,但却没能见到杨恪最后一面。我听说,他是被人打死的。他偷了一辆车,被车主追上了,车主叫来很多人,活活把他打死。

杨恪的妈妈后来赶到,她抱着杨恪,一直只重复一句,“我就知道,你给我的那些钱,来路不正……我该阻止你的……”

苏茜站在远处,没有说话,没有流泪,甚至没有表情。

“杨恪为什么会去偷车?”我问她。

“我怎么知道?又不是我叫他去偷的。”苏茜仰着头,很是倔强。

“你是没有叫他去偷,可你这身上的好衣服,你背的包,是他的工资能负担得起的吗?你这是逼他去死。”

“他乐意,”苏茜从包里拿出一叠钱,“这是两万块,还你五千,还有一万五给他奶奶吧。我和他,不相欠什么。”

她那个潇洒的转身,让我觉得杨恪死得真的很不值。

chapter 5

杨恪走后的很长时间里,我都不怎么愿意回家,那个小区的每棵树、每条路,都能让我想起杨恪。

我常常能想起和他经历的每一件事,总感觉他依然在我身边,某一天就会在我面前出现,对我说:“张滔,好久不见啦,咱一起去吃个西瓜吧。”

杨恪的奶奶苍老了许多,放假的时候我常常回去陪她聊天。她喜欢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翻看那本很旧的相册,给我讲杨恪的故事。

有时候她会恍惚间说道:“如果杨恪还活着,该多好。”

我一个人去了我们以前常去的那片西瓜地。看瓜的老伯已经不在了,我一个人坐在田垄边,身边已经没有了那个陪我说话的人。

那个眼边有一道伤疤的杨恪。

那个和我一起逃课、一起偷瓜的杨恪。

那个和我一起打架的杨恪。

那个说长大了要当警察的杨恪。

我们并肩走过很长的路,我们在青春的领地插旗为王,我们携手打过几场战役。

我还能清晰描绘出他的脸,他却真的从我身边离开了。

小区里的人偶尔会谈起他。

“那个杨恪,真的挺可惜的,才十九岁的小伙子……”

“可惜什么啊?我早就知道他会是这样的下场,以前在小区里横行霸道,当孩子王,出了社会后没赚钱的本事,只能去偷去抢,才会落得这样的结局嘛……”

杨恪,那些人谈起你,像谈起树林里的风,天上飘过的白云。

怀念青春的情感语录 篇7

2、多希望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场梦,当我再一次醒来,是坐在高三的教室里,同桌提醒我窗外的班主任,窗外的篮球场上传来激昂的声音,明媚的阳光照射在我的脸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都充满着希望。

3、还是学生时代好,即使一个人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也不会觉得孤独。现如今长大了,难免会觉得孤单。

4、明明是很有理想的一个人,为什么现在每天都很丧,做什么事情都乏力心也很累,我是怎么了。

5、如果可以,我也宁愿更早遇见你,狠狠被打击,才不会有那几年的虚度光阴。

6、我已经慢慢老了,现在的电影说年轻时候的话题,越来越接近我的青春了,以前看青春剧是憧憬,如今慢慢变成怀念了,举杯敬,我淡淡的青春,那淡淡的心动和懦弱的我。

7、你是我年少心事,藏着掖着,不愿说出来的那个闪亮如六点黄昏晚霞灯下的那个少年,现在百次擦肩,我愿在未来见你,如果不行,来生你定要是我的唯一。

8、是我多么羡慕的时光,未来有些迷茫更是有这无限的可能,最好的朋友天天见,最爱的人就在身边,好好把握吧,加油,少年!

9、年幼的我想的很多,现在我想的只有你,但是已经晚了,那道题我会写了,那个你,我会忘了吗?

怀念校园青春的句子 篇8

2、大学生活很让人怀念,怀念到一起上课,一起逛街,一起疯玩。曾经在一起没有回来,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生活,在不同的城市旅行,聚在一起的机会真的很少,因为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所以更想念他们所有人,想念每个人不同的面孔,更想念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3、九、回忆那么近,却又那么模糊,六年的时间,想我恨,但又不放弃,去高中教学楼上厕所,还有比我们初中不知多少次的同学,坐在四节课上,想你。

4、为了纪念学生时代,课外广播一直是学生时代的精神食粮。伴我同桌,伙伴在林间小路上,或在操场草坪上小憩,听流水如散文,咀嚼我们淡淡的忧伤;那让我们动起来,那适合我们脸面的音乐,让我们为那绿色的初恋而快乐。

5、大学时代已经离我们很远了,时间的流逝,几十年的时间不仅毁坏了我们的容颜,也毁坏了我们的记忆。在学生面前有一点老,但身体仍然是笔直的。我们互相寒暄,询问对方的情况,交换学生们这些年来的近况。他还和大学里的许多同学保持联系,真令人吃惊。太好了。我们留下了联系电话,然后分手了。

6、想到我们在半夜学猫叫狗叫,兴奋的楼上男生宿舍的兄弟们和我们一起弹唱民歌,一曲比一曲高,我们应该和他们在一起,他们学的是狼和狮子的喉咙。

7、真遗憾,我还年轻,还不够成熟。我的学校生活不仅是一个和谐的,但也有很多不愉快和不团结的音符。在这里,我想对自己过去的岁月中曾经在不经意间伤害和感动过的同学和朋友们表示最真诚的歉意!

8、我想念大学时候,那里的每一草每一树,校园的笑声,每一个笑脸让我小姐毕业十年后,十年,仍然清楚地记得那一年,遇见了她,一个小粉红色行李箱,婴儿肥的笑脸,睡眠倚着栏杆的触摸,她不知道总是有人悄悄地看着她在床底下。

9、每次我拿出小学毕业照片,曾经熟悉的面孔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一个接一个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去学校在教室里,属于我们的小操场,学校现在发生的一切让我记住,想念小学的生活!

10、上学的日子里,我们藏在我们心中最纯真的那部分最温暖的地带。想念学校的日子,总是能给我疲惫的身心以新鲜的鼓励,总是能给我受伤的心灵以温暖的安慰,尤其是在这动荡的时期。

11、有一个填空题叫做“一点也不”,有一个多项选择题叫做“看起来不错”,有一个计算题叫做“边做边流泪”,有一个单词题叫做“崩溃”。

12、学校的日子是最好的,你可以谈恋爱,可以做你想做的事,可以和朋友喝酒;学生生活也是最糟糕的,你会更接受孤独,为未来的迷茫。但是我经历了这么多学校,我仍然羡慕我的大学生活。不要念大学,不要念高中,要工作,不要念大学。在同样的地方,同样的时间,做同样的事情,如果你注定要留下遗憾,那就去住一个更有趣的酒吧吧。

13、我热爱我的大学生活,无论遇到波折还是胜利,我都会用一颗平常心去坦然面对。因为我知道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能懂得生活的真谛,微笑着生活,生活也会微笑着回报你。

14、在那一天,我的心情和想法总是无害的和无害的笑话的纠缠和参与,因此,也有很多痛苦的孤独的日子后,暗恋复杂,这种复杂,是一个同伴多年,就是感觉心里很酸,涩涩,就像一个苦涩的滋味,更复杂的比厚,必须在一些休闲的时刻也不会被分开,无限的蝴蝶。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今天我要提到过去的青春的过去,脑海里充满了甜蜜的幻想,仍然是那种幸福和向往。

15、当我早上醒来,我仍然沉浸在我的梦想。我一直没有读足够的书。让我们一起怀念它吧!

16、现在想想,大学真的是最舒适和愉快的时光。小学不知道的滋味是忧伤的,玩伴能跳橡皮筋,跳得满头大汗,很满足;初中是无知的,高考的压力,让我没有时间去品味生活的意义;高中是比较郁闷的,还是我只是个木偶,被输入来读指令,两耳不听窗外的事,只为了高考。当我进入大学的那一刻,我觉得我被解放了。

17、我想念我的大学时光。你好吗?现在的我很好,谢谢你给了我只属于我的人生经历,让我在我的业余时间里复习心态,让我继续向前奔跑,向前追求我的梦想,我的道路。

18、我是一个怀旧的人,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触发我的心灵一些非常敏感的工具。就在这一刻,许多被遗忘的枝叶开始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浮现,曾经带我重温昨天温暖的阳光。很多次,我想伸手抓住的成长道路影子一闪,摊开手,我只有薄的清凉的空气,和光线仍然蓬勃向前运行,这些年轻的东西成长的路上逐渐遥远,最终我们谁也无法保留。

19、前天一个舞会,让我想起了我的大学生活,我不知道是什么滋味,突然有点怀念起来。今晚,我独自坐在电脑前,想起了很多大学的回忆。

20、学校的地址选在一个两层楼的大庭院里作为教学楼。刚进入校门的第一眼,怎么也不像一个学校的学生,没有学生的样子。年龄参差不齐,衣着繁杂,学生是本市的,多来自各企业事业单位,有的同学在单位还肩负着很重要的领导地位。每个人都是带着求知欲走到一起的,而且他们大多数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沟通更方便,相处很融洽。

21、平时不努力,考试伤心;试卷没收不知道改,打错号码后悔迟到;老师睡着了,老师不能问问题。

22、友谊生几度,不忍别离,只为相见希望。高考也没了,各奔东西难连。思念,常常凝视着合影。抚弄着今天,想着未来,感觉无限。

23、一年,我们更紧张意识到大学生活的快速通道,大多数学生心中有未来的计划,考研学生每天去自习室呆一整天,考各种各样的证书同学会艰难的考试前熬夜晚上卧室没有语音聊天,就像那些黄色的灯光和浓咖啡陪着我们为未来奋斗。

24、作业,我们真的不适合对方。你看,班主任又想和我交朋友了。他要我现在就跟他回家!我无能为力。

25、不是所有的结局都是不完整的,悲伤不会像河流一样流淌,而是会被语句中温暖美好的东西覆盖。

26、时间没有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我左手过目不忘的萤火虫,右手是十年一个漫长的打坐。

27、学生时代,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却感觉自己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总觉得上学难,时间安插了死人,不自由。此刻,不要再为剩下的时间而烦恼孤独,不是因为工作时间不够而不加班。

28、不想上学,不想见到他,就会害怕控制不了自己的思想。不想开始上学,就会害怕毕业后再也见不到。

29、想到曾经帮助雪发送一封情书她暗恋,匆忙给他这封信,脸红,显然不知道自己写情书仍然可以很难控制神经细胞,通过信最初认为好的单词都忘了,只留给逃跑。

30、学校表扬了我们优秀的学生,并发给我们记者证。站长还特意安排我和张小兰去安阳市红娘厂实习和面试。这是我一生中唯一一次以记者的身份接受采访。媒婆工厂的老板派了一辆车来接我们。刚上车的时候我很少坐晕车,到厂里一晕就不知道东南西北了。我坚持要完成采访,但具体内容我记不清了。我只记得在我交了手稿之后,我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并在校刊上发表了。

31、学习人生履历太多,也学到了很多人做过的事,或喜或悲或苦,都是我们成长的一个过程。老的美丽,瞬间的青春。灵感已经过去,彼此苦涩的微笑告诉我,我们的大学生活已经成为一个老东西。

32、大多数时候,我们过着无聊的生活。为作业发愁,为问题不懂而绞尽脑汁,为一日三餐反复而无奈。但是这些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仍然昂首阔步地走进校园,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梦想。

33、我很想念那四年,在我心中最重要的四年,这四年,我遇到了最好的室友,上帝让我遇到了最喜欢的女孩,用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时间,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晚上我们将处理在一个绿树成荫的道路,聚集在一起,过去的我说,时间就像一个停止在那一刻,我看着她,她看着我,好像在今生都不独立,实际上,我知道在我的心里,迟早有一天,但我不知道时间过得如此之快,不要给我一个缓冲的机会,我仍然留在大学校园美丽的日落。

34、我也是一个很怀旧的人,直到现在我还是怀念那些喜欢的女孩!他们现在都是女人了,也许是母亲,我写了几句爱的话语和一封五页长的拒绝信。

35、当我看到这段文字,那些我以前的同学和朋友,也会像我一样,努力寻找我们曾经共同拥有的美好回忆吗?在离开学校的日子里,你是否像我一样,总能在思念的梦里,带回那些充满欢笑与泪水、欢乐与悲伤的青春回忆?别离的日子太长了,真的觉得自己好想念那些以前的同学老朋友!你知道我在想你吗,我以前的同学?

怀念吴英恺 篇9

他是从北京安贞医院新建的外科大楼中安静地走的。从两年前打下第一根桩子的时候开始,老人就盼着它起来。多少次,人们看到,一个耄耋老人的身影拄着拐杖,站在满是沙石水泥的工地上。

终于,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这座他心目中对得起中国心脏外科事业的大楼落成了。吴老如愿了,他像是躺在自己孩子的怀里。这当是人生最欣慰的谢幕。

60岁搞流行病学

那是一张薄薄的、发黄的便笺。上面留着吴老工整而清晰的字迹:“文革中,上山下乡,治病防病,把我锻炼得更结实……”几乎没有人知道,“更结实”这3个字,竟是吴老事业生命的又一次开始。

1966年,吴老被迫放下了心爱的手术刀。但是,当命运再次把他从是非颠倒的路上拉回来,并让他重新回到自己亲手创建的北京阜外医院,继续院长职务的时候,他变了。此时,他更多的焦虑,更重的心绪,已经不再是惟一的手术台。

再能干的外科医生又能挽救多少心脏病人的生命?而数百万计的危险人群一任发展下去,那该怎么办?

70年代初,吴老参加了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心血管病预防会议。就像干涩的喉咙忽然吮吸到清凉的琼浆,对于一位忠实于科学的老专家,他觉得透心的敞亮。这位创造了一连串“中国第一”的外科医生,此时铁定了心:我们再也耽搁不起了,必须尽快开展心血管流行病学研究。

于是,几张那个年代最常见的,带着红色油墨印记的公文纸,记录了由吴老亲手撰写的,中国心血管流行病学与世界合作以及建立相关的研究生制度的报告。这便是今天一个轰轰烈烈的学科最早的考证资料。

其实他非常清楚,当时国家的经济已经走向崩溃的边缘。人们正在大张旗鼓的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中;他更明白百姓们对于疾病的态度。那时,社会上流行的是:连死都不怕,还怕高血压吗?

他的声音在巨大的冷漠面前,是可以想见的微弱。

但是真正让他痛心的是,那些同道中的不以为然者竟也是为数众多。当时,医学界的普遍心态是要把损失的时间夺回来。这是几乎无法扭转的大势。而这时候,作为心血管专科医院的院长,在临床医学的领地里,忽然要大谈预防医学。结果,绝对是引发众人不解。

60岁人的肩膀究竟还能扛起多大的分量?

或许只有吴老自己知道,“我和年轻的时候没有什么两样”。他自慰老天爷给了自己得天独厚的“傻劲”。这股劲儿一辈子帮了他不少忙。

23岁,他初到北京协和医院,一时被这家美国医院流利的英语震慑住了。精通语言,还能有什么诀窍?只有疯狂地背。后来据他言谈中流露,甚至大大挖掘了厕所的作用。可见他把时间利用到拧不出一滴水。当时,就凭了这股“傻劲”,他躲过了语言的“一劫”。以至日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他的一代代学生,每提及英语,个个默许无人能与他相比。

此时的吴老似乎再次犯起“傻劲”。他像一名渴求知识的小学生。他的桌上放着流行病学、统计学等等崭新的课本。他说,“我知道长瘤子得开刀,开多大的刀,我也不怕。但是,对于心血管病的预防知识,我知之甚少。”

正是在这段日子里,中国科学院召开奖励自学成材的大会。会上,他与坐在身边的华罗庚说起自己也在重开学业。二老居然所见略同:“老科学家又何尝不需要自学?”

流行病学研究,是群防群治。而这个“群”本身就意味着苦。大庆,鞍钢,石景山,吴老把流行病学的监测重点,放到人口密集的工厂、农村。

大医院的大夫,是病人上门求你。做“流调”,是你追在别人后面说好话。

吴老脱掉了相依相随的白大褂。冬天,他喜欢穿一件黑色的小棉袄,脚上的翻毛皮鞋经常是土蒙蒙的。跟着流调组的年轻人一起走村串户,不知道的人常常把他当成老农民。

那时京郊群众的生活相当艰苦。当地农民对于瘫痪失禁的病人,干脆撤了被褥,往炕上铺一层沙子,然后让病人直接睡在沙土上。如果赶上暑天,沙土又换得不勤,异味熏天,活人身上落满了蚊蝇。家里亲人也是惟恐避之不及。

而每每让吴老碰上,他不会有丝毫迟疑,直冲着病人就去。屁股坐在沙土上就和坐在床单上一样的自然。常年的卧床,病人没有自主配合的能力。于是,吴老俯下身子去和他们交谈,就和着为他们量血压。往往,为了听到那些支支吾吾的声音,他会把耳朵贴得很近。多少绝望的人,正是因为看到有这样一张慈爱的脸庞,已经干瘪的眼眶里,终又滚出大滴的泪珠。

病人,在真正医生的眼里永远是无助的孩子。

一次,在石景山区石槽乡访视高血压病人。途中遇到一场暴雨。瞬间积水没过了腿肚子。漂着草屑和树叶的雨水,白花花的一片,足以让人头晕目眩,心生畏惧。年轻人站在水里都觉得身体打晃。因为看不见路,每一次下脚,都可能是一个溜滑的泥潭或者是一块锋利的石头。

那是村子里最宁静的时候,连狗都本能地蜷缩在高台上。但是,似乎在这片安详的背后,只有吴老嗅到了什么。否则,他不会连片刻的歇息都舍不得拿出来。与往常不同的是,60多岁的老人拾起一根树枝。接着,用这根粗陋的拐杖点着看不见的路面,吃力地抬步。那个略微弯曲的背影,默默地从一家出来,接着又走进另一家。整个村子,只留下了这一行人拨动积水的声音。

没有任何说教,随行的年轻赤脚医生李星星仿佛一下子长大了。原来,挨家挨户地量血压,送降压药,做病情登记,是那么重要的大事。

其实,吴老平时常说,中国这么大,基层的卫生员特别重要。

一年又一年,他走进了怀柔县村民们围拢的场院;他穿过了辽阳油田颠簸的原始路面;他来到安贞医院附近千千万万普通居民中间。他向村民们耐心地解释食物不能太咸,要适可而止;他对工人兄弟说,别抽烟了,烟草有3000多种有害物质……

2003年,一项历时10年、波及16个省市500万人的“中国心血管病人群监测研究”终于完成。这项被称为中国“莫尼卡”的项目,被世界卫生组织排在28个参加国的最前面。终于,日内瓦向全世界宣称:这是迄今为止最宏伟的流行病学研究成果。

自此,在世界“莫尼卡”(全球心血管病流行趋势研究的简称)这本大书中有了中国的一章。如同载人宇宙飞船是中国牌的。2000年世界权威的心血管杂志《美国循环杂志》刊登了由吴老以及他的学生吴兆苏和姚崇华署名的中国“莫尼卡”论文。

70岁创建安贞医院

70年代末,吴老萌生了成立心胸血管病研究所的想法。

1981年初,在阜外医院他的院长办公室里,那是他第一次公开自己的想法:

中国心脏外科必须尽快地实现现代化;必须有一所年开展心脏手术2000例的医院。

“2000例”,一言落定,仿佛在8平方米的办公室投下一枚炸弹。由于震惊,坐在杂志堆上的手术室护士长,一下子滑落到水泥地上。杂志散了一地。

这该不是“疯话”!

那时,最具实力的阜外医院,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也不过每周8~10例。

那是国门刚刚打开的年代,还没有多少人真正理解“现代化”的含义。吴老的想法无疑又是一次整个民族医学事业极具挑战性的较量。由于这一次的跨越是观念,速度方法、规则全方位的触动,艰巨是可想而知的。

不同的是,吴老的血管里奔腾着属于皇太极子孙特有的桀骜性情。他的视野总是站在辽阔的层面。他的民族气节又来的格外的强烈。

如同前面说到的“莫尼卡”项目,之所以最终做到世界第一,不能排除与吴老的性情有关。在他的骨子里,似乎比一般人更多地刻下了深深的不甘———为什么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就总干不过别人?

此前可以说,在世界卫生领地,亚洲的第一几乎被日本垄断了。当时的情况是入围“莫尼卡”项目的亚洲国家只有我们和日本。而这一次,让对手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狭路相逢的中国方组织者恰恰是当年唱着“九一八”,被迫离开家乡的吴英恺。更让对手始料不及的是,就在中国获得最高荣誉的同时,宣布日本的方案被淘汰出局。

多么痛快酣畅的结果。就是这样,有些与生俱来的东西决定了吴老在成就事业中,具有把握大势,举重若轻的“王者风范”。

睿智者也有无奈的时候。在他热血沸腾的同时,他到了退休的年龄。“您年纪大啦”,有人对他说。

此时的吴老已是古稀之年。其实在社会学的辞海中,对于“生理年龄”历来就有不同的注释。何谓大?何谓小?在同一个年龄时段中,大,可以大到排山倒海,变换时空;小,可以小到无所事事,走肉行尸。

老师真的老了么?学生们的眼中,他的思维依然是那么明晰轻快。步履依然带着呼呼的风声。常常,飞机下来,交给秘书的就是一份成熟的设想或者是完整的报告。他可以把一个大胆的方案或者是突发的灵感,顺手记录在扯下来的日历页片上。于是,跟在他的后面打字、抄写几乎要马不停蹄,就是年轻人也时时感觉力不从心。

就在这一年8月,吴老终止了阜外医院院长的职务。

他的美好的想法会不会连同他已经不复存在的职位一同了结?

学生们不会忘记,恰恰相反,吴老的心志在磨砺中越发出色。

一份由他精心创意的未来中国心胸血管研究所的计划书,犹如勾画中的东方医学“清明上河图”。条条款款,写得密密麻麻。生动细腻,呼之欲出。连各个科室的出国进修方案都排列得一清二楚。

吴老小心地把这份呕心沥血的未来发展蓝图,用图钉钉在自己办公室的门上。他闲下来的时候,会眯缝着眼睛,憧憬着中国最大的心胸血管治疗中心落成的雏形。这时候,童稚的浪漫撒满褶皱的面容,那是一幅生命画卷中最珍贵的图画。

之后,那份沉甸甸的计划书,被一次次地取下来,又被一次次地重新钉上去。理由是“工作不好安排”……

苦口婆心,却无人应答。吴老把自己的境地描绘成一个新的工种———“待业教授”。一块价值连城的璞玉,就这样被轻率地放到了一旁。

那是一段最沉闷的日子。更有不以为然的人甚至带着挖苦和嘲笑:吴英恺要凭着“十几个人,七八条枪”,搞中国最大的心血管病基地。

就像他的学生们说的,老师是一本人生百科书。事实上,连在他的身边工作的人也未必都能读懂他。最困难的时候,跟随他20多年、一路过来的得意门生陈宝田教授,也因为一时看不到前景,心里空落落的。信心最低落的时候,才40岁的人竟混混沌沌,骑着自行车上班,居然走过了东单路口,忘记了拐弯。

峰回路转。中间不过两年时间。1983年,北京市委伸出支持的手。

当时的副市长白介夫同志,深深地被老科学家“为民健康请命”的倔强打动了。当时的情况是,由于医疗手段条件的落后,很多原本可以通过手术康复的心脏病人,却没有等到再生的机会。作为主管市长,他知道这其中的分量。

同时,这是一位自信的市长。他从不怀疑自己会看走眼。他相信曾经亲手创建起北京阜外医院的老院长,不仅是一位梦想家,更是一位精力过人的实干家。

当然,老市长更明白,这位在世界医学领域备受尊敬的中国医生,他的骨头有多硬。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很快的,这个原本属于国家级的项目变成了北京市的重要工程。

1984年,吴老74岁的时候,今天的北京安贞医院落成。当年心脏手术就达288例;接着是528例;602例。到90年代,便突破千例。2002年实际手术2700例。当初的“2000例”不再是天方夜谭。

老人的心愿又一次了却。

吴老就是这样,似乎一生都在导演着平地惊雷,白手起家的神话。

安贞医院始建初期,条件极其艰苦。吴老却已经备感满足,备感温暖。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一所不大的结核病院旧址),而且有了市政府专款购买的上百万元的超声诊断设备。吴老再一次把他的宝贝搬出来。那是一套抗战时期跟随他漂洋过海的心脏手术器械。因为心爱,已经被他把摸的光滑锃亮。

陈宝田教授回忆,那时开展心脏手术,连滑线、插管这样的小东西都觉得非常昂贵,买不起。每次出国,吴老叮嘱学生们,人家有些手术台上打开没用的,能带就带回来。于是,这些晚辈格外留意。经常,回国时箱子里满满的全部是管子。需要时,干脆把自己的行李都扔掉了。

天遂人愿。汪增炜,蔡用之,郑宗锷以及美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collins教授等,纷纷带着手术组,无偿地进行技术支持;翁心植、王诗恒等前辈们更是多年来一如既往。国外的友人们送来了医疗器械,并长期帮着邮寄紧缺的器材和药品。美国医生杰拉尔德对《文汇报》驻华盛顿记者说,我在中国的安贞医院三四天,看到那里的医护人员用那么简陋的设备,用听诊器,白天黑夜守护在病人床前,他们是圣徒……

应该说,安贞医院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带着向国内国外开放的风格,并同时得到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其实,如果上天真会有恩赐,定会眷顾那些筋骨和心志备受磨砺的人。

1982年,在美国凤凰城,国际胸部外科会议上,吴老的“中国食管外科40年”的论文几乎折服了会场的每一个角落。世界级的专家们全体起立,为这位中国医生40年的勤勉报以崇敬的掌声。吴老的上千例食管癌手术;他的三下林县“为病家谋利益”的虔诚,使沸腾的场面足足持续了有5分多钟。

1940年4月26日,吴老在北京协和医院实施了中国第一例食管癌手术。

之后从1948年到1958年,千例的手术足以让世人景仰。但是,吴老不同于一般的医生,他不仅仅属于某一个学科。他在与食管癌的交道中,发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病人比较集中地来自河南林县,山西阳泉,河北石家庄。

在河南林县,他亲眼看到食管癌的肆虐疯狂,往往一家父子兄弟同时患病,多数在一年内死亡。医家束手,病家无望。一个54万人口的县,每年新增食管癌病人500多例,死亡400多例,平均每18小时就有一个人死于食管癌。当时,县里的领导眼巴巴地望着他:北京来的专家想想办法吧。林县没人敢来啊。

“作为一个人民的医生和来自医学学府的专家,我不能无动于衷……”他动容了,动情了,更动作了。紧接着,“四省一市食管癌防治研究工作”正式启动。历时5年,一份有关食管癌发生及发展分期的数据,又一次令世界医坛折服。

于是,人们对于学术的崇拜升华成对于人性的感动。

80岁做科普宣传

吴老也有无奈。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在大众健康的领地刮起了一股“补药”的旋风。对于不知不觉者,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先知先觉者,吴老有一种责无旁贷的焦虑。他清楚,尤其在国民尚没有自我保护意识之前,其危害会更加严重。

科学与伪科学的较量,一旦放到经济利益的天平上,因为标准的丧失会导致人格价值的混乱。于是,在当今偌大的市场上,又是我们的吴老站出来,要与强大的利益驱动打一场持久战。

社会上玩弄百姓健康的各种传闻,不时的会让他听到。什么用“洗脚水”做“鳖精”,还能卖出大价钱等等。这些让他实在痛心。他痛恨不法商人,但同时也对人们的愚昧无知、轻易上当感到不解和气愤。两“恨”交加,他气不打一处来:“那是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纯粹是气话。他不甘心败在伪科学的手下。他要用一位医学家的心,一位老人的手,为人们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耄耋之年,吴老开始了新的创业———写科普文章。他试图用最浅显,最质朴的文字让更多的人明白健康的道理,保健的知识。他要用小小的宣传册与强大的广告抗争。于是,在全世界只有他的印刷品是惟一欢迎“盗版”的。吴老的宣传册结尾处都有一行小字:非卖品,无版权,欢迎复印、散发。

为此,吴老倾其所有,自己掏腰包,甚至10万元的最高医学奖金也全部拿出来,统统投入到科普文章的印刷上。他几乎竭尽所能。

尽管他的“爱心护心”工程,他的“健康大课堂”已经成为“安贞”的品牌以及北京市民的保健财富。但是,吴老的心里很清楚,一个人的力量能有多大?

吴老的晚年,很多去看望他的人都有同感。每次,他总是支撑着拐杖,把客人送到大门口的台阶上,及至在视线中消失。可以想见,苍劲中的那种淡淡的孤独和无奈。

吴老学医,行医,传医70年。从容坦荡,无怨无悔。但是到老,行业风气中的尘埃碎屑竟让他不能释怀。在《情系“安贞”》的文章中他写道:“令人担忧的是近年各种因素的干扰,医疗服务质量下降,少数人学风、医风不正,以医谋私,社会影响不好。”

1996年,86岁的老人与“安贞”现任院长张兆光和当时的书记刘泽涌交换意见,决意把“公勤严廉”四个字作为医院的院训。显然,担忧之间已经情急迫切。

其实,社会上关于医院的一些极端事例,好心人都瞒着吴老,尽可能地不去刺激他。要知道吴老这一辈子心劲儿有多强。

早年,吴老在“协和”做主任。所有他的学生,都把这一段医学经历视为临床的经典时期。吴老的查房,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病床必是洁白而平展的。小桌布必是重新换过。外科病人皮肤上不能有胶布的痕迹。住院总医师对于自己管理的几十个病人,从年龄到红血球、白血球等等,必须是对答如流。那时候,每月一次业务总结,甚至要查对放射科片子的大小和手术切下来肿块的大小是否一致。不管你是多大的主任也不行,这是不可松动的威严。

从某种意义讲,如此这般似乎是对职业的苛求。但是,这恰恰是对病人的责任!

吴老的学生都知道,几十年前,外科界有“吴英恺结”的说法。那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手法。打结的同时用手拉线,动作轻巧又漂亮。省时间且出血少。他要求他的学生,切皮是一条完整的直线,缝合的每一针必须均匀流畅。否则,他会恼怒地用英语训斥:“那不是我的学生!”

桃李无言,一脉相承。多少年后,白发的学生们重新站在老师面前,吴老笑笑:你们都是教授了吧。

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生命变得不值钱了。多么精心培育起来的临床制度被偷偷地省略,变通,甚至歪曲。这怎么能不让吴老心痛!他笑不出来。因为治医治学严谨,那是人民健康的脊梁。

这就是吴英恺

吴老哭了。大滴大滴的泪水顺着刻满年轮的眼角涌出。那样子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文革”中扫厕所,他没有掉泪;“五七”干校劳作他没有怨言;坐“冷板凳”时挤103路公共汽车,他怡然自在……是什么竟能让老人这样伤心?

他听到了“协和”医院要合并的消息。

“协和”?!他居然是为一所离开了40多年的,与他已经相当遥远的医院而痛楚。这所医院的命运究竟与他有多大的关系?

在他的心里,“协和”是中国医学的国粹,是国人心目中一块最值钱的牌子。它的价值不在于规模,而在于它的品质。如果稀释了“协和”的精华,那是愧对子孙的事。吴老觉得至少自己还没有闭眼,这就绝不能让“协和”毁在我们这代人手里。

当然,他悲怆。我们这些人真的没用了。他感到了衰老,感到了位卑,感到了言微。

事实上,在国家和民族的大事面前,吴老的情感历来最是脆弱得不能自持。

那是1943年八九月间,在由费城起航回国的轮船上,一个美国人很不礼貌地指着年轻的吴英恺和一些中国学生大放厥词:“没有我们美国,你们中国就快被日本灭亡了。”惯于趾高气扬的美国人没想到,这群中国人中有一条血性汉子。

将近50天的漂泊,吴老早已对身边一些缺乏自重的美国人感到厌烦。中国人不是那么可以随便让人戏弄的。他蔑视这种盛气凌人的无知,当即面对众多的美国人,铮铮地说:“你们还是把珍珠港保护好吧!中国人不要别人的恩赐!”说话间,年轻人屈辱与愤慨交集,泪水禁不住地往外涌。

相反,吴老对自己的境况则是一贯乐观、豁达。

当年搞“流调”的时候,他每月从自己的收入中拿出30元,作为基层人员的伙食补贴。那时,一个教授的工资不过百十元。改革开放初期,为了使更多的年轻人有出国进修的机会,他自己掏钱支付学生们出国的费用。即使到了入不敷出的时候,借钱,也没有迟疑、停止过。他对学生们说,你们出去就完成一个任务:看看什么是现代化。

在送别吴老的那天,护士长刘淑媛哽咽地说不出话来。她想到了当初到瑞士进修时,身上穿的是吴老女儿的连衣裙,脚上的袜子是师母送的。不让中国的学生太寒碜,吴老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谁想,一番倾诉竟引起在场那么多人同样的回忆:我出国时穿的皮衣是吴老的;我的箱子是吴老为我准备的……事隔几十年,多少师生情话,直到临别时才一一袒露。

目前,中华医学会管理的学术杂志中,规模居前的《心血管杂志》是吴老70年代一手创建起来的。与一般总编辑不同的是,当初,所有被挑出来的“废稿”,他要一一过目。理由是“不能漏掉了珍珠”。对于学科中无论是什么人,特别是一些无名小卒们的东西,哪怕有一点点闪光之处,他都要小心地挑拣出来。

吴老已经离去一段日子了,护工小刘一说到老人,依然泣不成声。她是在吴老最后的日子里承担护理工作。这位湖南的大专生,在北京专职此业已经5年多了,护理过数不清的卧床病人。她说,“只有吴老,他能想到我们。他为我们租不到房子担心……他鼓励我们继续读书……”要知道,那是一位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连说话和睁眼都非常吃力的老人。小刘抽泣得说不出话来,“他和别人不一样。”

感染力,当数做人的最高成就。吴老在弥留的短短半年时间里,让小刘这样的外来打工妹第一次体味到人格的自尊和生活的自信。能够让普普通通的人发自内心地爱戴你。这应该是多少人在刻意追求的所谓人格魅力。而又有多少人能够悟出其中最简单的道理。

吴老走过了93个春秋。他拯救了无数生命,又唤醒了无数觉悟。曾经一颗多么有力量的心脏,终于慢慢地停了下来。但是,如同它跳跃的时候一样,它从来没有属于过自己。现在,这颗世纪老人的心脏奉献给了中国的医疗事业。它被安放在北京安贞医院展览室里。

1943年,吴老离开美国。他非常清楚,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沿途是太平洋的战火,等着他的是国土的沦丧,民众的危亡。当时,他抱定一个信念:国家正需要我们!

和所有归国的人不同的是,他口袋里没有钱。沿途除了在开普敦花了1角5分美金买了一张明信片之外,全部的家当是由美国援华会赞助的一套手术器械和一些器材、物品。属于自己的是一些为了减轻分量,而裁剪掉白边的论文资料。

之后,便凭着这些家当,他辗转南北,从重庆到天津,从天津到北京。之后所做的一切,就是一个目的:为了中国人的健康。

吴老从1927年学医开始,无论他的角色怎样转换:外科医生,主任,院长,流行病学教授,医学科普作家……其中,惟一不变的是信念。

在吴老的身后留下的是辉煌的足迹———他开创了中国的心胸外科事业;他创建了若干所医院和科室;他促成了中国流行病学与世界的接轨;他加快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现代化进程;他留下了一批出色的学生。他对得起中国千千万万的百姓。

人的一生是在用爱为圆心铺展生命。他的外延可以是普天下的情怀;可以是民族的气节;可以是同事同道的关爱;还可以是亲朋好友的体贴。而无论爱的外延怎样无边无垠,它的圆心绝对是真实的,可以触摸到的。吴老在他的遗嘱中,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

上一篇:大班会飞的音乐盒教案下一篇:煤矿swot分析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