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

2024-05-17

论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精选10篇)

论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 篇1

论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

党的十九大的最大亮点,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着丰富的执政党建设思想,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的理论创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鲜明地提出了“党领导一切”的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了关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丰富内容。他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和保证党的领导。总书记的报告还深刻提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从而将坚持党的领导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二、深入贯彻了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

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坚持的一条根本方针,就是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2013年6月,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真正把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落到了实处:一是党中央真正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问题摆上日程、凸显出来,而且赋予其“全面从严”的鲜明时代特色;二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要害在“治”,认真落实“两个责任、一岗双责”的重要要求;三是从全面从严治党的实际效果看,成效卓著,赢得了党心民心。以数字说话:截止2017年5月底,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7.04万起,处理23.11万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2.27万人,其中包含省部级干部20人。共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43人,中央纪委委员9人。

作为根本方针,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务必得到切实贯彻落实,这是现实所需、形势所迫。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不容易,管好一个有8900多万党员的大党不能有丝毫松懈。如果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就难免不被历史所淘汰。

三、突出强调党的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

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一方面,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另一方面,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

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必须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此,全党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最重要、最关键的是,有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我们围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强调三点:其一,坚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其二,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其三,保证基本路线贯彻必须加强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进行必要的舆论斗争,确保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还必须要尊崇党章,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四、确定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以“一条主线、六个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一方面,提出了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总书记要求全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为此,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始终保持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的鲜明品格,始终保持先进和纯洁的政治本色。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四种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保持正视问题的自觉,保持刀刃向内的勇气,不断提高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另一方面,提出了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六位一体”党建布局,提出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除前所述及的政治建设、纪律建设以外,还要大力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一是要筑牢坚定理想信念宗旨根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二是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把“抓好关键少数”作为重点来抓,从严治吏;同时,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突出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三是以“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锲而不舍正风肃纪,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四是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五是大力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特别是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

五、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目标

总书记还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要达到的总目标: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目标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纲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政治定力、使命担当。要明确我们党信“马”、姓“共”,而不能反马、反共;要真正具有战略思维、前瞻思维,站在时代前列,引领时代潮流;要通过真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扎实的执政绩效、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来赢得群众爱戴与拥护;要勇于自我革命,通过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断纯洁党的肌体,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要经得起风浪考验和朝气蓬勃,时刻保持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绝不犯颠覆性错误,同时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吸纳新的养分,保持生机活力。

论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 篇2

关键词:习近平,青年教育,研究综述

一、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话语的逻辑起点研究

周如东认为习近平在“五四讲话”中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大德”的内涵做了新的阐述, 对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作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时代解读。[1]苗国厚, 石加友认为习近平青年成才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之上的。[2]因此, 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主要围绕以下两个起点展开研究。

首先, 关于“成人”即道德教育方面。刘春田, 马运军认为我国教育现阶段在教育目的的认识方面出现了一些误区。一些人的精神世界出现了迷茫, 在这些人身上, 国家认同, 民族认同, 文化认同都呈现出弱化趋势。[3]柳礼泉和陈方芳也认为新媒体时代西方一些所谓的“普世价值观”, 政治制度思潮等逐步渗透进校园, 极大冲击着青年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的培育。[4]方年根认为, 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中的修德观的形成不是偶然的, 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的, 具有其自身理论渊源, 时代背景, 实践基础, 现实依据, 国际环境和主观条件。[5]其次, 关于“成才”即社会建设方面。张克荣, 郭锐认为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逻辑起点是青年的价值要求, 中国共产党与青年的关系以及青年承载的历史使命。[6]倪邦文从共产党执政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出发体现出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他认为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青年肩负着共同的责任担当, 是推进全球治理的可持续力量。[7]

二、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研究

张克荣, 郭锐以独特的问题方式提炼出了三个方面。首先, 习近平对青年培养教育的主要目标和要求是什么, 他希望中国青年成为什么样的人?其次习近平认为培养教育青年的主导力量是什么, 谁来实施对青年的培养教育?最后如何展开培养教育?此学者还认为, 如何开展培养教育是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重要关注点。[6]戴兆国从“四可”大学生入手认为习近平的青年教育观可以精炼为“四论”:青年命运论;青年责任论;青年价值论;青年能力论。[8]展亚冰从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细致内容里跳了出来, 以整体眼光进行了考虑, 从教育架构着手, 认为习近平青年教育观主要体现在两种教育架构之上。[9]

三、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的现实价值与当代启示的研究

展亚冰认为今天的中国已初具国际竞争力, 已经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在一个全球竞争时代, 竞争的核心归根结底在于各国青年的教育。所以, 新时期形势下青年教育对中国的未来与发展极具现实意义。在这样一个竞争与压力凸显的时代, 青年在个人发展的实际内容上必须要有一套教育观上的建构行体系, 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提高自身的价值。[9]李丽娟认为今后的青年教育教育工作应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 加强团组织的建设凝练青年, 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熏陶青年,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服务青年, 投身中国梦的伟大实践锤炼青年。营造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激励青年。[10]

四、总结

首先, 在新的时期下, 要结合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搞清楚教育和阶级, 和生产劳动的本质关系, 以此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最根本的原则。其次, 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的对象,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及教育目的等等, 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最后, 对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的价值层面以及人本意识、问题意识等也是今后的研究中需要继续开拓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周如东.习近平“五四”讲话: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J].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 2014 (4) .

[2]苗国厚, 石加友.习近平青年成才观的“三维”解析[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4) .

[3]刘春田, 马运军.习近平教育思想探析[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社会学与文化研究) , 2015 (5) .

[4]柳礼泉, 陈方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论析[J].学习论坛, 2016 (7) .

[5]方年根.论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的重要来源[J].思想教育研究 (理论探讨) , 2015 (10) .

[6]张克荣, 郭锐.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初探[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5 (2) .

[7]倪邦文.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N].光明日报, 2016-05-04.

[8]戴兆国.贯彻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培养“四可”大学生[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6 (2) .

[9]展亚冰.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及现实意义[J].山东工会论坛, 2016 (1) .

论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篇3

关键词:网络 大学生 思想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A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070-02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Network-based Environment.

WANG Yong-feng

(Managing Department,The Armed Police Academy,Langfang,Hebei Province065000,China)

Abstract: Internet has stepped into the college students life and has brought them unprecedented convenience and rich life.However,simultaneously the adverse elements hidden in the internet have an impact on their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and gives a thorough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way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network-based environment.

Keywords: internet;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人类的工作、生活、学习方式都得到了极大改善。当代大学生是最早接受互联网的群体之一,他们受互联网的影响也比较大。在大学生们尽情地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也给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种种不良影响。怎样在网络时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成为我们当前必须要正确面对的一个问题。

1 网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

网络凭借其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自主性强等特点深受青年学生的欢迎。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给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先进手段和前所未有的机遇。

(1)网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开辟了新的空间。互联网将社会、家庭与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连为一体,通过网络,党和国家的声音、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家长的希望可以共同作用于学生主体,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使得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为全社会育人创造良好的网络系统环境和育人模式。

(2)网络有利于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吸引力。以前学生普遍认为思想道德教育枯燥乏味,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运用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政治性、思想性和娱乐性紧密结合,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其更容易吸收相关的思想。这样,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就大大增强了。

(3)网络能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互动性。网络交互式传播的特点,使人们在网络中接受思想教育宣传的同时,彻底改变传统的“你讲我听”的单向强制性方式,而是随时可与宣传网站开展思想交流,高校学生工作者可以在网上经常和学生们沟通、交流,及时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思想困惑。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学生更乐意用这种方式与老师进行交流,这样更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真实的思想状态并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

2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1)网上垃圾信息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网络信息纷繁复杂,不仅有学术信息,政治信息,经济信息,还有各种各样的色情暴力信息,以及反华、反社会主义的信息。一些自控能力较弱的青年出于新鲜好奇或冲动心理去搜寻色情、暴力游戏。此外,西方反华势力将互联网作为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争夺下一代的重要手段,利用其对大学生进行舆论渗透和文化入侵。各种敌对势力把互联网作为渗透。煽动和破坏的重要工具,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论,攻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利用热点和敏感问题,蓄意制造谣言,煽动社会不满情绪,破坏正常社会秩序。可见,网络上大量的垃圾信息会导致一些大学生陷入信息选择的困惑、失去理性思维、迷失方向,导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日趋西化。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度,信任度,认同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使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认同感淡化。

(2)网络造成了大学生现实道德评价标准的缺失。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时空上无限制,道德上无约束的环境。这容易使一些学生在网络提供的虚拟世界中陷入非理性的状态。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做出道德选择的时候,往往夸大了意志自由度,容易失去正确的价值取向。对网络的各种善恶信息和自身的行为不能做出正确评判,造成道德人格的缺失。此外,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容易消解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道德责任感,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自律,如果长期沉迷于网络,失去了外在舆论和传统习惯的制约,互联网必将钝化大学生的道德自我评价能力,造成他们在现实社会中道德取向的迷失。

(3)网络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长期迷恋网络的人,有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形成网络孤独症。网络是一个比现实更自由,更容易放任自己的虚拟世界,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及匿名性,人们可以不必考虑自己的言行所带来的后果,也不必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所以,在这里,人们的行为要比在现实中更大胆,更放纵,一些在现实中不善言辞或感到失落的人,往往会在网络中寻找快乐和安慰。加之青年学生涉世不深,心理脆弱,缺乏对网络的深入了解,特别是对网络的负面效应认识不深,容易被虚拟的、无聊的谈话和游戏所迷惑,逐渐沉浸在网络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对现实的逃避,不愿意参与社会人际交往。

3 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路径选择

(1)树立阵地意识,积极开辟红色网站。网络的思想阵地,健康向上的思想不去占领,消极腐朽的思想就会去占领。通过积极开辟红色网站,可以组织具有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信息上网,如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成就、经验和成果,以及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科学研究等等方面的重大进展就是极其宝贵的信息资源。开发这些信息资源,主动传播到全世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反动、色情暴力等信息垃圾的入侵,消除其不良影响。

(2)加强网络思想道德建设的队伍建设,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学校要努力建立一支既有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又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既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又具有一定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分布在学校的方方面面,既有院系的党政负责同志,也有教学第一线的专家教授,还有机关的管理干部,他们情况熟悉,反应敏捷,责任感强,应该成为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中坚力量。

(3)利用网络丰富多采的形式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平台,交换和传输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动画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激励、引导和调控。通过网络传播,可使先进模范的讲话、有关专家的辅导、电视教育讲座直接进入网络课堂。同时,还可将其他大众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图书、录音录像和户外宣传信息移植到网络上,从而实现思想道德教育与其他大众传媒的结合与互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对大学生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教育引导作用。同时,在网络上还可以让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实现双向交流,及时获得咨询信息和反馈意见,提高高校思想道德教工作的效率。

(4)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监控和管理。由于网络系统具有开放性,这为某些不道德者带来了许多可乘之机,他们可能肆意在网传播反动的和黄色的信息,制造网上信息污染;或是发布虚假信息,随意侮辱诽谤他人,而高科技网络在道德问题面前显得很脆弱。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尽快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网络上载把关工作,把那些不健康和有害的信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同时,学校应增强校园网络的服务功能,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进行规划部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要取得成效,关键在于网络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让正面的网络资源占据学生的网络生活。

(5)加强对大学生网民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咨询。网络时代,大学生中出现了各种症状的“网络心理障碍”,有的大学生无节制地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漫游、聊天、游戏,耽误学习,损害身体,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心理异常,其表现为上网成瘾、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思维迟缓、社交活动减少等。针对这些问题,各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工作,让大学生及时了解“网络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怎样预防诸如上网成瘾、信息焦虑和人际孤僻等,做到防范于未然,对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网络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做好咨询、调适和治疗工作,使网络时代的大学生能健康地成长,使他们重新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

作者简介

论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 篇4

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心得体会

4月16日-20日,根据*****安排,本人参加了****的学习,感受颇多。现将心得体会整理如下:

一、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方位和现实意义的认识

十九大报告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是由于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新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思想指导。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时代问题的基本战略思想,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势,科学判断时代条件的发展变化,直面我国对外开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体现时代潮流、引领时代前进的新思想新战略,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重大理论创新。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时代的新变化和实践的新发展,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抓住重大核心问题,进行艰难探索,坚持创新引领,在砥砺前行中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形成了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主体内容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党的十九大对这一理论创新成果作出了新概括,凝练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这一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

这一重要理论的凝练,具有极其重大现实意义,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坚持和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以全新宽广的视野深入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具有根本性、长远性的理论指导作用。

二、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认识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把现在的纪律建设、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固化下来变成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为、共同规矩。在单位,领导干部公职人员,要依规办事、为民服务,既要干净又要干事。在新的政治新生态、干部的新状态中,如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不断努力的方向,不断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创造最积极的条件、最阳光的环境,就是提高长期执政能力的过程。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向人民做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立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军令状。从轻车简从访贫问苦,到切实改进文风会风;从大力消减迎来送往,到精简取消宴请接待;从“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决策,到各级深入基层的创新举措;从清理不合格党员,到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自我净化的一条政治生命线,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性工作,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全面从严治党,只有新常态,没有休止符,全面从严治党治什么、为了谁,这两个问题必须结合起来,即统一目标和手段。实际上,正风反腐、肃纪惩恶,本质就是要不断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异化的特权、贪腐、作风问题对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损害,降到最低限度。

三、关于领导干部素质养成的认识。

人类进入21世纪,面对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日新月异的国内形势,每个领导干部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在新世纪新时期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完成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任务,我认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在领导实践中的体现,重点表现为“四观”,即权力观、价值观、政绩观、发展观。

2、知识素质。一是综合性知识。二是领导学知识。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知识。三是专业知识。

3、道德素质。要做“官”,先做“人”。所谓道德,是指成文和不成文的非法律公共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标准在个人内心形成的约束机制和个人信守的行为准则。一是正直诚实。二是严于律己。三是廉洁奉公。四是谦虚谨慎。五是豁达大度。

4、身体素质。毛泽东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领导干部往往要承担沉重的工作负担,若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那是难以胜任的。“出师未捷身先死”是要不得的,也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

5、心理素质。领导干部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它包括:一是情绪稳定。二是性格宜人。三是乐观自信。四是意志坚定。五是心胸开阔。

四、对国家机构改革和新宪法的认识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纲,纵观新中国宪法发展史,每一次修订无不是党和国家处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无不是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改革提供宪法保障,从而实现国家安全、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全面依法治国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五、对国际局势和外交的认识。

从我国当前情况来看,仍处于转型期。虽然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为韬晦策略的正确指引,我国的现境已转为较为主动突围阶段。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整体来看还处于较为被动局面,因此在解决很多国际问题上都需要进行多次斟酌、采取合理的措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亮点频闪,面临的各种挑战也仍然严峻。中央领导集体更加具有国际视野,更加重视外交工作,更加注重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互动中谋划各项工作。

我相信,中国外交的未来会更有看头。现在的中国,已进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新时期。中国的综合实力在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中国的国家利益在不断延伸,中国在逐步走上世界的中心舞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频繁的互动中日益紧密。中国外交的新布局会更加完善,中国外交的新思路会更加明确,中国外交的新风格会更加清晰,中国外交的新看点也会更多。

论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 篇5

范文大全

(可编辑)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征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新时代合格公民

山 课 件 5 k J.om 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征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新时代合格公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不断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的、合理的、符合我国历史国情的重要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的高度凝练与概括,通过不断完善、不断修正,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为我们完成新的历史使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南。做新时代合格公民,要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工作实践,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并通过学以致用,确保精神入脑入心。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一、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核心是领会精神实质把握精准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明确了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等基本内容,进一步明晰了我国新时期发展方向。

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质,就要真正将精神学深学透,弄懂弄透。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学习领会两会精神,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及时观看党政理论专题宣传片、历史文献纪录片,增强对党组织、国家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重点是准确理解基本内涵加深基本认识

在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更要深刻理解精神的基本内涵,加深对精神的基本认识,通过系列学习活动,学习先进典型,传承榜样力量,从榜样身上领会精神,通过学习学出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觉悟、学出使命,学出担当。

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可以从榜样身上学习他们立场坚定、锐意进取的精神品质,汲取他们砥砺前行的奋斗力量。从一心为民“当家人”陕西省黄陵县索洛湾村党支部书记、基层干部柯小海身上学习振兴乡村建设的奉献精神,从复旦大学教授钟杨身上学习为党的革命事业奋斗终身、埋头一线的敬业精神;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身上学习不畏艰苦,投身火药实验,治学态度严谨,求是创新的为国精神。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有利于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内涵,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要通过深入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使命担当。坚定理想信念,坚定责任使命,以榜样力量引领自身发展,以精神实质引领工作发展,踏实工作,坚定理想信念,做新时代合格公民。

三、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关键是积极实践强化落实

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需要学以致用,积极实践,与工作、学习相结合,加强理论武装头脑,加强思想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领会思想,在学习中强化工作落实。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头脑、进思想、进心灵。

积极参加学习实践活动。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积极学习《习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图书内容、领会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内容,并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具体行动,强化学习效果,提高自身政治素养。

积极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学习专题研究,将思想弄通弄透,自觉查摆不足,全面把握内涵,通过谈认识、谈体会,集中讨论学习,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科学认识,如在十九大召开期间撰写十九大精神学习交流材料,将学习十九大心得体会及时上报;在两会召开期间进行集中学习,进行专题研究,交流学习经验,增强学习实效。

积极参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活动。对单位、社区开展的思想培训活动、专家学者讲座报告等内容认真聆听,及时记录,加强学习,领会内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公德等内容的培训,对单位开展学习的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选择及时献言献策,确保活动开展既新颖又具吸引力。

多渠道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习、领会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在群众中采取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法开展宣传活动;在社区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社区、进基层,形成人人了解、人人学习的浓厚舆论氛围。

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我们要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让承载着13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亿多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中华巨轮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胜利驶向充满希望的明天。对于新时代公民来说,更应以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与时代的发展同步伐,坚定信心,奋发有为,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祖国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迎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春天的到来。

论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 篇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适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作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战略部署,其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紧密联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要坚持领导干部带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深入领会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全面掌握这一思想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新时代要有新的理念举措。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另一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发展的内涵和重点、理念和方式、环境和条件、水平和要求与过去有很大不同,这就必须更好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全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按照新时代要求在以新的理念举措不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及实践意义 篇7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还一个美丽中国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课题。习近平一贯高度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并且这一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也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也为今后的实践指明了方向。

1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提出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暴露无遗。当下,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正在步步紧逼,资源需求日渐趋紧,环境污染愈演愈烈,生态系统也逐渐的退化,中国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得不到有效控制,这些问题和矛盾已成为社会经济是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制约因素。

此时,我们必须认清当前形势,人类对大自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造,在生产力大力发展的同时,自然生态系统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如出现森林锐减、湿地退化、水土干涸、洪涝灾害等等自然报复人类发现象频发,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提上日程,时不我待。

2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核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他强调重视生态的政府才是清醒的政府,重视生态的领导才是称职的领导,重视生态的企业才是有希望的企业,重视生态的公民才算是具备现代文明意识的公民。他强调:环境污染问题决不能一拖再拖,不然问题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等到那个时候再着手为时已晚。你若能善待环境,环境自然与你友好;你若对环境污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环境总有一天会毫不留情地报复你。这是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于环境污染及早得到治理,要不惜用真金白银来还债。

他还强调: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一味的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GDP的增长,而忽略甚至肆意践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企业是得到发展了,但最终遭殃的还是老百姓,喝不上干净的水,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地里种不出庄稼等,这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是不会长久的”。地球很美,但也很脆弱。如果得不到人类的保护,假以时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 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人民

2013年4月25日,习近平同志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提到,“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它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建党九十余年始终对民生政策不断探索和完善、丰富和发展;在面对生态环境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出现严重冲突的现阶段,习近平将生态环境作为民生的重要内容来强调,突出指出了生态环境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价值与功能。老百姓过去是“盼温饱”现在是“盼环保”,以前是“求生存”当下是“求生态”;邓小平曾说过:“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要把人民的愿望落到实处。2015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他明确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基础,符合全体中国人民的核心利益,正如习近平提出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4 生态文明建设也是生产力

习近平强调要辩证的看待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二者并不是对立的、孤立存在的。习近平在2013年5月24日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保护了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了生产力,改善了生态环境就是改善了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和生产力之间息息相关。

5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

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发表过许多重要论述,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思考和实践为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做了基础和准备工作。

在河北正定工作时,习近平曾主持修建《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时指出:保护自然环境,消除环境污染,治理开发,合理利用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人民生产、生活的迫切要求。要积极组织植树造林,扩大城区绿化面积,禁止乱砍乱伐;他还强调,宁肯一分钱不要,也不要再污染,严格杜绝污染搬家、污染下乡,摈弃谁污染谁治理的旧观念。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指出,资源要合理开发、合理利用,不是单纯的只讲经济效益,而是要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三者效益的和谐共生。并在实际工作中,习近平五次下到福建长汀,鼎力支持长汀水土流失的治理。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长汀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情况得到大幅度缓解,成功实现了由荒山到绿洲再到生态家园的历史性转变。长汀生态治理取得成功虽然是个例,但是它反映出习近平在思考如何实现人类生产与自然系统和谐共生方面成功投出了一个“试金石”。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多方面重要论述,并提出创建生态省。习近平将如何解决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创新发展理念置于重要地位,强调要有科学的发展理念、合理的发展方式。经济增长不能和经济发展混为一谈,社会效益得到了提高,但是社会环境却遭到重创,简直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顾此失彼,得不偿失。发展,说到底是为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将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优化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既要GDP,又要绿色GDP”。

6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直面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显示了对党和国家事业高度的责任感,显示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其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和人的全面自由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核心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自然生态本身就蕴含物质力量,提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从征服自然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重大转变,更强调了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一面,承认尊重自然规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认识前提,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对中国发展方式的明确校正。

其二,丰富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治国理政战略的空前高度,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方法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来。2013年4月25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发表讲话中指出:“如果仍是粗放发展,即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那污染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届时资源环境恐怕完全承载不了。经济上去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强烈的不满情绪上来了,那是什么形势?所以,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由此可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他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他的子民,老百姓的生活必将受到严重的影响。不能实现政治和谐发展,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不能实现社会稳定有序,不能实现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他四大建设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自然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24).

[2]唐小芹.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意义[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

论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 篇8

关键词:网络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272-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媒体的普及,网络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应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已经发生变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构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势在必行。

一、网络媒体的特点

1.网络媒体承载的信息数据巨大

与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相比,网络媒体不受篇幅、时间的约束。能将影像、声音、文字、图片信息有机的结合起来;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生活的大大小小各个方面。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利用网络查找到大量所需信息,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储备量,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有效传播;同时,教育信息的图文并茂、声像交融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

2.网络媒体交互性强

交互性强是网络媒体的最大优势,它不同于传统媒体单向的传播方式,而是信息互动传播。类似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递方式,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多的也只是单向信息传递,利用网络媒体的交互性,及其不受地域、空间限制的特征,可以一改传统教学中一味地灌输和说教以及课堂时空的限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给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提供随时随地的互动和交流平台,吸引更多大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它切实提高了大学生的平等意识,又大大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尽情展现真我,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1]。网络媒体的交互性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一定变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3.网络媒体的虚实两重性。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从教育环境的角度,它是虚拟的;而网络媒体承载的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是现实的、真实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而当前的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承担着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黑龙江大学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崔建华教授说,目前中国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与整个社会大背景下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风气不断影响着原本清纯的大学校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十分集中和突出。借助网络的虚实两重性,大学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在虚拟的教育空间中,帮助学生排解内心的压力,重新树立其自信心,及时避免和减少消极甚至是极端思想与行为的出现。在这种教育模式中,学生心理更加放松,非常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网络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网络的扩大,形成了超越国界、多元文化共存的全球化信息网,网络对学生的政治观、道德观,以及思维心理和行为方式都带来深刻的影响[2]。浏览互联网上的各种新闻、论坛等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学生除了上课时间几乎每天数小时泡在网上,而正规书籍、报纸的阅读时间却屈指可数。聊天、游戏、看电影成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选择。由此带来的诸如色情、暴力、网瘾以及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自由化思潮的泛滥问题逐渐出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只需传授,而今面临了因网络不良影响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迫在眉睫。

另外,大学时代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极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各种信息混杂,包罗万象:新奇、叛逆、而又有趣味性,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极易使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倾斜,模糊不清。以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灌输正面思想,对一些不良分子散布的反动言论或反面宣传往往避而不谈,但在网络上,学生可以轻易找到这些反面观点,在无形中极易受到种种不良思潮的冲击,而大学生生活阅历的有限和成熟度的欠缺不足以使他们做出正确的辨别,这些都给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困难。

2.网络媒体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平等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中摆脱现实伦理道德、甚至法律的束缚,渐渐忘记时间、责任和大学生应该肩负的使命,放纵自己的言行。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基本由90后组成,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等接触网络非常方便,面对愉悦身心的网络世界,他们可能沉迷其中,过度使用网络而造成心理异常,表现为“孤独、紧张、恐惧、冷漠和非社会化”,一些学生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中,对身边的师长、同学、学校、社会等外界事物的感受越来越冷漠,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使人的性格脱离现实社会而产生异化。同时,长时间面对电脑产生的辐射会损害各种人体机能,加之缺乏运动,最终导致身体素质下降。网络媒体使学生不再是单向、被动的信息接收者,他们不再对老师灌输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一味盲从,可以轻而易举的从网络获得各种不同思考角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受到冲击。

3.大学生对网络媒体的高使用率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及时开辟新的教育领域,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的熟悉和利用程度决定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新媒体所能发挥的力量的大小。大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使大学生当之无愧地成为网络媒体最早的体验者和推广者,然而思想政治工作者却可能处于网络媒体使用的劣势[3]。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一部分老师基本不利用网络作为教育途径,仍然依靠课堂时间、老师的权威和传统的说教来向学生传达教育内容。但在网络时代,传统方法显得力不从心,大学生习惯了平等交流的网络环境后,对教师利用权威进行的空洞说教毫不在意抑或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网络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网络媒体素养、以及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三、利用网络媒体优势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网络媒体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把双刃剑,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利用其优势,扬长避短,借助网络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载体。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现实和心理需求出发,从而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网络技术生动展现教育内容、打破教育时空限制、提供平等交流平台等优势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严峻挑战,仅仅由思想政治教师或思想政治辅导员已无法全方位的覆盖和独立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形势下,高校更需要的是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形成全员育人的格局,做到齐抓共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发挥核心作用的同时,做到高校全体教师和管理者都来关心和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增强内部交流与合作、提高队伍整体综合素质。

2.重视网络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微博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兴起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机遇。高校应整合校园各部门的资源,提供涵盖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就业、娱乐等各方面的校园多融合的微博平台。并对微博平台的运营和管理队伍进行技术和素养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对微博平台的建设和管理能力。借助传播学中著名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表现在网络论坛中就是意见趋同的多数网民的意见,会对网络舆论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4]。因此,多挖掘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在学生中有影响力的学生,培养他们成为发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章和言论的“意见领袖”,让他们发出主流正能量声音,以此来感染和引导学生。而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站到幕后,能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坚持正确的网络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导向。首先,从制度建设入手,规范网络运行规则,严肃网络行为规范,使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制规则,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加强学生网络动态关注和监管。当大学生在网络中反映出思想波动,尤其是不良动态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以关注,及时通过灵活手段积极引导,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新闻事件、参与社会热点问题讨论,实现对舆论的正确导向。可通过与学生微博互粉,既依托微博推进主流文化思想,引导大学生营建健康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又能及时关注学生动态并及时引导。

参考文献:

[1]平莉,冯家强,徐锦纲.网络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探究[J].中国报业,2013(3):135-136.

[2]吕寒冰.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9):88-90.

[3]施欢欢.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4]黄永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论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 篇9

作为学生干部,我常常思考我们的作用是什么?是指挥同学的工作?是享受特权接受荣誉?我想这些都不是,作为学生干部,我认为我们的作用包括这几个方面:带头作用、助手作用、桥梁作用、凝聚作用。

1、带头作用:

作为学生干部,带头做好老师下达的任务,完成学校要求的事情是我们的职责,带头学好成绩,带头做一个品学兼修的人,鼓舞同学们的士气,整好同学们的风气,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事情。

2、助手作用:

学生干部是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学校的许多工作,班级的事务,都需要学生干部配合去做。学生干部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增强责任感,敢管事,热心集体事务。

3、桥梁作用:

一个学生干部,就是一面旗帜,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核心。应该有感召力、影响力,向心力。要主动团结同学,帮助后进,养成良好的品格,言行一致,举止端正,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影响、感染周围的同学,使同学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热爱班集体,营建良好的班风。这样,才能发挥凝聚作用。

4、服务作用:

身为学生干部就有为同学服务,为大家服务的责任,就要增强服务意识,树立以服务为荣的思想,有吃苦耐劳精神,急同学之所急,帮同学之所需。时时为大家着想,力所能及地为同学排忧解难,满腔热情地为班集体服务。

假若学生干部能起到上述作用,就能优化学生群体,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同时,也能促使自身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既然我们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做到这些呢?我想有一下几点:自身的表率性、工作的主动性、性格的开放性、处事的可信性。这几个方面无一不是品学兼修的内容,无一不是作为学生干部要起的带头作用。因此,要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与我们个人的品行修养脱不了干系。

论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 篇10

党课讲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十二个方面,包括历史方位、鲜明主题、奋斗目标、发展方式、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发展动力、发展保障、安全保障、外部环境、政治保证、治国理政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等方面,具有严密而又开放的内在逻辑,构成其理论的“四梁八柱”及科学体系。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理论形态。其理由是在这些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包含着一系列新范畴、新观点,并蕴含着严密的理论新逻辑。在党的十九大,对这些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又增添了新的思想内容,并把其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十九大贡献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十九大精神的核心内容。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就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的轮廓。“八个明确”是在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是在行动纲领层面的表述。这一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对新时代坚持

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做出了创造性的回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框架及科学体系,就是围绕对这一时代课题的创新性回答进行构建的。本文主要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框架及科学体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看,有助于深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内在逻辑及科学体系;从实践上看,有助于增强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一、历史方位: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时代”一般是指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状态为依据而划分的一定时期。例如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等等。十九大报告所讲的“新时代”不是指人类社会历史意义上的划分,而是有明确定语的,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状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需要主要从三个方面去把握。其一,关于新时代的依据:主要是“四个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我国取得一系列新成就极不平凡的五年,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华民族的面貌等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等。其二,关于新时代的含义:十九大报告从“五个是”做了阐述,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其三,关于新时代的意义:十九大报告强调了“三个意味”,即对中华民族而言,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对科学社会主义而言,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对人类社会而言,意味着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关于“新时代”的论述,其重要性在于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历史方位,有助于开启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二、鲜明主题:阐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鲜明主题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自从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正

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主题词。从政治学视角看,这句话之所以极端重要,是因为其涉及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涉及对中国的国家性质、国体及政体的选择问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要继续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新发展理念、人民当家做主、全面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十四个方面,尽管这其中一些内容过去已有所提及,但在十九大报告中进行集中论述,这在理论上是第一次,为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行动纲领。

三、奋斗目标:阐明了“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

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思想,是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是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强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为世界造福。中国梦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两个一

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遵循是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必须走和平、发展、合作和共赢之路。十九大报告对“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做了新的战略安排,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关于中国梦的这些重要论述,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奋斗目标,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四、发展理念:阐明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与新发展理念

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自党的八大以来,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通常被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个矛盾的两个方面现在都发生了变化:从需要方面讲,人民不仅在物质、文化方面有更高层次的需要,还有对民主法治、人权保障、生态保护等更多方面的需要;从社会生产来讲,也从基本落后转化为逐步进入世界前列状态。所以,十九大报告做出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论断。应该看到,矛盾是事物

发展的一般动力,人的需要与匮乏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初动力。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必须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回答了新形势下中国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五、发展布局: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是总体部署,“四个全面”是主要抓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关系,需要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六、发展动力: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十九大

报告指出:“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度重视国家制度体系及其制度执行力现代化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及政治学的创新。要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关键。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要坚决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在这个过程中,要把制度建设作为关键环节,这不仅是因为一些不合理的利益已经固化并制度化了,要破除藩篱就必须改革不合时宜的旧制度,更重要的是,构建公平正义的利益分配方式等也需要新的科学制度予以保障。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体现在制度建设上,就是要通过各项改革措施构建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统筹推进党政军群机构改革,这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七、发展保障: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营

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和社会生活就不能良性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所以,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等。要不断提升全民族的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辅相成。

八、安全保障:阐明了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与方略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新时代的强军方略是要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要全面深化军队和国防建设,坚决维护中国国家核心利益与维护世界和平。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在国际上“树大招风”效应日益显现,国家安全环境既出现了有利的方面,也出现了复杂化的情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例如在南海、东海及朝鲜半岛等方面所出现的风险和挑战。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但崛起与遏制并存。面对新时代,实现中国梦要有强军梦做支撑。

九、外部环境:阐明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理念

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对外关系方面,提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强调中国要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等,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在国际关系方面,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要进一步为促进人类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崇高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十、政治保证: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并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一总要求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总要求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主线、统领、根基、着力点、领域和质量等,强调了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要全面持续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和长效机制,对腐败零容忍等等,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目前,在推进党的建设的现实实践中,强调树立“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十一、治国理政世界观方法论:阐明了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成果作为治国理政的世界观方法论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就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加强社会调查研究,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及阶段性特点,保持战略定力。强调妥善处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全局与局部、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改革发展稳定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八个方面的执政本领,即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和驾驭风险等方面的本领。

十二、治国理政价值观:阐明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 治国理政为了谁,依靠谁和成果由谁享有,这是治国理政的核心问题。十九大报告的主题词之一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其含义就是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要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丰富含义,坚持治国理政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治国理政的成果和红利由人民

群众共享。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幸福梦。

综上所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框架,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历史方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鲜明主题,以“新目标”即“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奋斗目标,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社会主要“新矛盾”,以五大发展为“新发展理念”,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发展布局,以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安全保障,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外交理念,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世界观方法论,以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为政治保证,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治理指向,以“人民为中心”为主体力量和理论灵魂。可以看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形成了既严密又开放的理论框架及科学体系。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框架及科学体系,有助于把握其主要内容及精神实质,提高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有助于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

上一篇:语文教研组小结下一篇:美国留学女生应该注意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