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真善美的初三作文

2024-10-29

追求真善美的初三作文(精选12篇)

追求真善美的初三作文 篇1

关于追求真善美的作文

追求真善美

————读《复活》有感

《复活》这本书是伟大的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在十九世纪末所作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其内容不但揭露了官僚机构的横暴,而且撕下了官办教会的“慈善”面纱,暴露了神甫麻醉人民的骗局,也因为这样的世态,才会出现下面这段真实而又动人的故事。

书中的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一开始是一个热爱生活,喜欢纯朴,满怀希望的青年人,而后的他为什么变得堕落,充满兽性且对自己心存怀疑呢?相信看完《复活》一书,你便会明白。

涅赫柳多夫之所以变成这样,是因为周围的一切全然扑灭了他别有所求的呼声,他屈服了,他宁可相信别人也不相信自己。尽管他对以前做过的事会羞愧,会忏悔,也会弥补,但是孤立的他还是相信了众人。

他引诱了他姑母家的婢女玛丝洛娃,也就是本书的女主人公,在被引诱之后,他抛弃了她,而玛丝洛娃也因此被赶出了家门,从此过上了放荡不羁的生活,也因而沦落到了被人诬赖成杀人犯的地步。当涅赫柳多夫看到玛丝洛娃是因为自己才变成这样的时后,原本压在心底那别有所求的呼声被再一次勾起,他知道玛丝洛娃是冤枉的,因而他决定帮助她恢复清白。为了帮助玛丝洛娃,涅赫柳多夫四处奔走,到处伸冤,但最终上诉还是失败了,玛丝洛娃被判去西伯利亚流放,涅赫柳多夫就陪着她一起,涅赫柳多夫的行为感动了玛丝洛娃,使得她再一次爱上了他,但善良的玛丝洛娃因为不想损坏涅赫柳多夫的地位和名誉,她忍着痛拒绝和涅赫柳多夫结婚而同一位“革命者”结合。故事的结局是凄美的,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和女主人公玛丝洛娃并没有在一起,但是他们都达到了精神和道德上的“复活”。

看完此书,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憾了。我开始明白:人不仅仅要活着,而且还要追求真善美。

寻找真善美

独自漫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思索着:真善美是什么?绞尽脑汁后,依旧没有答案,于是我插上寻找的翅膀,去寻找真善美。

挥舞着翅膀我充满疑惑和期待来到了空军某场站上空想找到人间的真善美。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二十二年得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十六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在十六秒得时间里,他放弃跳伞,放弃生的机会,换来了航线下方村庄和百姓的安全。在十六秒的时间里,他用生命谱写了人民军队爱人们的有没赞歌。

十六秒虽然只是一瞬间,但这十六秒却会永恒地定格在人们得心中。看到这里,我不禁流下了眼泪。李剑英,当代英雄。在这,我找到了人性的真善美。

擦干眼泪,将刚刚寻找到得这份真善美装入心中。我又飞到了一片稻田的上方。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时,已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是,却任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从田野重重稻浪中走来的袁隆平,是一代科学大师,也是一座精神富矿。他以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专业素养与道德操守、事业追求与社会责任,祖国情结与世界胸怀完美结合的风范,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

带着对袁教授的敬意,我留下了感动的泪水。功成名就,却从不追求利益的回报,只为自己最初的梦想和对世界人民的无疆大爱。

当我看到这一切后,我不禁舒了口气,放下了自己悬着的心。在商品经济如此发达的社会,当人们都在互相谴责各自的道德素养在不断下降,并且对中国的未来充满担心时,我看到了诸如李剑英、袁隆平这样的大爱之人,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生活中其实真的并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没的眼前。当我寻找到了身边的真善美后,我想以后要是我碰到摔倒的老人时,我将一定会把他扶起来……

追求真善美的初三作文 篇2

一、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整体教育目标的细化

任何过程只有目标正确, 行动才有正确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是整体教学目标的一部分, 是教育终极目标的具体化。“首先, 这个目标是自觉指向教育的最高目标的, 即教育所要培养的人———完整的人;其次, 这个目标是高于学生已有的水平而又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肖川) 课堂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无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还是教学的具体目标, 都是为我们“追求真善美人生, 追求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理想服务的。学生学习知识是追求真理、追求真知的过程。而对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承, 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 提高了学生需求的层次, 使高尚的东西占据人的心灵, 低级的东西就无处安身。对真善美的追求是教育工作者最虔诚的信仰, 是一切行动的出发点。整洁明亮的教室, 教师端庄、优雅的仪态, 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 学生灵动的目光, 构成了最具吸引力的美丽画面, 在不知不觉之间实现着我们真善美的教育目标, 为我们期待的学生未来的人生做积极的铺垫。

二、真善美的追求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核心体现

现在的普遍观点认为, 课堂教学是在师生共同创设的情境中进行的。课堂的氛围可以是严肃的, 充满求知的氛围与勤奋的耕耘。教师精确地讲授、细心地引导, 学生用心钻研和有所收获后地会心的微笑, 都是美妙的感觉。我在上学的时候很喜欢考试, 喜欢那种严肃而有挑战性的感觉, 以至于觉得每张考卷都是闪光的。课堂的气氛也可以是轻松愉快的, 教师幽默鲜活的语言, 学生们兄弟般的情谊, 以及偶然发生的小插曲, 都增加了课堂的欢乐因素。寓教于乐本身就是情境教学模式下的极其有效的教学方式, 但是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 既能放得开, 又能收得回来。课堂教学是有层次的, 一般的课堂教学, 教师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原封不动的讲给学生, 只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 所有学生获得相同的教学体验, 而好的课堂教学, 教师因材施教, 对所授课程的内涵、外延有很深的了解, 并且给学生带来前瞻性的启发。在课堂上学生的个性被尊重、感受被重视, 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 产生了追求进步、追求发展的巨大动力。教师将真理、关爱、理想带入课堂, 带给学生真善美的完美体验。

三、课堂教学的成果

课堂教学的效果很难用统一的标准评判, 然而“完美的教学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人性之美、人伦之美、人道之美;感受到理性之美、科学之美、智慧之美;感受到人类心灵的博大与深邃;感受到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的灿烂与辉煌;能够唤起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唤起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热烈憧憬和乐观、光明、正直的期待;能够以新的眼光审视生活, 洞察人性物理。”这是学者肖川在教育随笔《我的教育主张》中, “教学要达到怎样的目标”一文中的结束语, 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我们的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教室, 将课堂延伸到校园之外, 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从而有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发展空间被打开, 为他实现完美人生打好了基础, 也为我们整个社会和谐、有序地向前发展打下基础。

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首先, 学校的大环境包括整体文化氛围、自然环境、硬件及基础设施, 环境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学校主流的价值观, 教育理念, 教学风气, 对师生的影响是系统的、无言的、渗透性的, 它将影响师生的行为。优美的教学环境, 学生舒适的生活状态, 实践教学基地的发展水平, 这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然而一切的物质必须与人的行动结合起来, 才能体现出价值来, 人是一切活动的主导。完美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创造的, 是教师辛勤劳动的成果,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人格、学识、历练的完整展示, 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相关。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 也需要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首先, 教师必须对教育的本质有正确的理解。“做了多年的教育之后, 才体会出‘教育是求知、求善、求美’的真正含义” (刘可钦) 只有对教育本质的深刻领悟, 才能有正确的行动。其次, 教师本人的经历、阅历, 本身的人格魅力, 在现代的教育活动中的影响力变得越来越重要。言教不如身教。教师就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在实际生活中, 我们往往发现一个班的学生与他的班主任老师言谈举止极为相似。所以, 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各方面的修养, 一个真诚、谨守教育底线、格调高雅、有学识、有追求的好教师才能带出好学生来。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的方式包括学历教育, 参加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 参加教育科研实验、研讨, 以及各种自我提升的方法。

朴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篇3

曹伯高,江苏省兴化市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省兴化中学校长。2007年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优秀教师,2008年被评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2009年4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1年7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泰州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泰州市高中语文学科基地主持人。

曹伯高老师在教学第一线工作25年,多年来致力于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摸索出“定大方向阅读—— 集小疑问交流——作总结性引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近年来,作为兴化中学“高中作文特色教学”的首要策划人与一线指导者,为打造“兴化中学作文教学特色品牌”作出了突出贡献。主持省“十五”规划课题“引导学生研究本地文化,丰富校本课程资源”,对促进本地区校本课程建设具有首创性、开拓性意义。

在《中学语文教学》等核心期刊发表教研文章四十余篇,获奖论文4篇,其中两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独立撰写的作文教学专著《高考作文有效升级训练16讲》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朴实”,这是曹伯高语文教育的主张。朴者,本色也;实者,本真也。朴实者,不浮华、不虚饰之谓。朴实也是他的教学风格,“风格就是人”,曹伯高给人们的印象就是质朴而厚重,真诚而实在。

曹伯高的“朴实语文”有三个维度:服务“人的发展”,遵循“美的规律”,体现“审美理念”。朴实语文以美的追求为线索,串起三个问题:语文是什么?语文教育为什么?语文教学应抓住什么?

扬州高寺有一对联:“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问君何处安身?”语文教育也长期不知安身何处,唯问今夕是何年。回顾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历程,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语文教育的“政治化”色彩很浓,语文课重在诠释政治观念;当市场经济成为普遍共识时,语文教育的“工具化”得以凸显,语文课致力于应试的知识技能训练;十年的课程改革,几乎到处都是建构主义的信徒,倘问建构为何物,则又茫茫然。殊不知此次课改正标志着语文教育从工具形态转向人学形态,教育的重心由社会转向人,教育目的由培养获得语文知识的工具人转向培养能自如应用语言的社会主体人,教育内容由社会形态转向人的生活形态。

曹伯高深有体会地说:“语文课程是一门有鲜明的人文特征的课程,除了‘知’这一所有课程都具有的共性之外,其‘情’‘意’方面的个性尤为显著。”语言文字本身包含有丰富的情意,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心灵与文本互动共振的过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情”“意”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强大动力。语文绝不是语言文字的精心堆积,语文教学绝不是语文知识的简单授受。语文教育必须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为重要目标,这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本质区别。曹伯高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对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对其完美人格的塑造,理应承担起其他课程无可替代的责任。

教育有其悠久的历史,语文学科是一门古老的课程,现代学校制度和课程制度的建立打破了母语教学文史哲一体的格局,但“文以载道”的传统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被长期诠释为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直接服务于阶级斗争这一主题。语文失去独立的地位,语文课变形为政治课,语文教育演变为政治思想的教育。

从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叶圣陶、张志公等有识之士强调语文学科的独立地位,主张语文是一种工具,强调语文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语言工具,这无疑有现实的针对性,对语文教育的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上世纪末语文教育改革中,一个代表性的口号是“语文姓语”,强调语文知识的客观性和效用性,强调语文教学中语言知识的累积和语文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却忽视了语言工具的特殊性,一定程度上遮蔽了语文的应然性和精神性。当语文评价采用标准化考试作为唯一手段时,这种偏颇被推向极端,造成主体的失落、精神的消退、人文性的淡化,工具理性完全取代了价值理性。

随着人文教育成为教育的主流呼唤,语文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使命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迫切,作为长期扎根在学校管理和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和校长,曹伯高痛切地感到语文教育中人的不在场。他说:“许多的所谓教改也还是围绕着考试的指挥棒在转,是属‘应考’的改革,并非‘树人’的改革。”“我们的语文教育围绕的是‘文’而非‘人’,这就颠倒了本末。”这话说得很尖锐,但的确切中时弊。他主张,“属人的教育就要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人的发展来进行”,对此,没有人能够提出反对的意见。当前“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曹伯高的回答是:习得个体生存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与能力,而且还要形成一定的审美意识、价值观点与思想品德。他尤其强调,语文教育要“致力于满足学生审美体验,精神发展,人格构建和人生信仰的培植”。

曹伯高提出语文教育要遵循“美的规律”,这是一个富有思辨色彩和理论深度的命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的唯一直接涉及美的本质问题的专著。马克思在本书中直接谈到美的有两段:一段是在“异化劳动”部分谈到“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再一段就是“共产主义”部分谈到人的感受的丰富性。对这两段的诠释长期以来见仁见智,争论甚多。曹伯高认为“教育遵循美的规律”,就是要在教育活动中把社会目的性(善)与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性(真)高度统一起来,能够自由地掌握和驾驭规律,顺利地到达现实的彼岸。语文教育改革既要革新理念,更要将理念和目标融化为具体的教学策略,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以“美的规律”观照当下的语文教学改革,使曹伯高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他的认识也就更有穿透力。人之区别于动物在其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的一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理念的感性呈现,美体现了感觉的丰富性。“美”消融了主客观的对立,使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知情意达到和谐与融合。曹伯高以哲学的思考和美学的趣味将老生常谈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了个性化的诠释。他没有满足于形而上的思辨,而是由“美”切入语文教育,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他指出:“语文教育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越来越忽视了作为人文学科的文化内涵,价值意蕴,审美品位,变成了琐碎的技术之学、推理之学。丰富的文体被僵化为权威的注释,多元的解读被溶解为唯一所指,人物奥秘无穷的魅力被肢解为片面单调的阶级意识。个性消失了,个性教育也丧失殆尽。”我们从这一段激烈批评的话语中能体会到他对充满活力和文化意蕴的语文沦为如此丑陋和死气沉沉而痛心疾首。曹伯高认为语文教育一定要紧扣文本语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美启智,以美育人。

曹伯高提出“朴实语文”的口号,倡导语文的返璞归真。朴实语文的重要标志是教学的真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实即是体现语文课堂的原生态,教学过程体现为真实的认识过程,既有成功,也有失误,学习过程本来就应该是试错的过程,教学过程本来就应该是预设与生成矛盾交织的过程,认识的深化即意味着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必然地伴有豁然开朗的顿悟,也会有百思不解的困惑;教师的相机引导并非一定心想事成,学生的自读自悟绝非心有灵犀一点即通。教学过程中倘若一味地追求热闹,追求精彩,事实上常常意味着弄虚作假,或哗众取宠。教师不是神仙难免出错,学生并非天才难免启而不发,授课并非演戏难能满堂生辉。鲁迅先生说得好,“有真意,去粉饰,少卖弄”,这或许正是曹伯高朴实语文实质之所在。

朴实语文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扎实”,即通过扎实的语言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形成语文能力,掌握语言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文教学是言语教学,言语教学是关于语言运用的教学。毛泽东同志说,语言这东西不下工夫是学不好的,他提倡读点语法修辞和逻辑。他又说读书的目的全在运用。中小学语文教学侧重点不在语言知识体系的把握,而在于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曹伯高引叶圣陶先生的话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语文教学就理解方面说,是习得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形成一种技能。两种必须联成一贯,知识是必要的,但关键要会运用。”

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人的发展”,语文教育的侧重点在于“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二者的融合即体现为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一致,语文教育的过程于是成为遵循“美的规律”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唯物的——实事求是,真实而扎实;又是辩证的——在预设和生成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的深化,帮助精神生命不断生长与提高,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自然达到一致。谈教育不离语言训练这一根基,谈语文不离人的发展这一目的,曹伯高的语文教育思想充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辨性和实践性。

曹伯高是中学语文教师,但他有很好的美学理论修养,他对蒋孔阳美学思想尤有研究。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两次出现美学研究的热潮,大师迭出,流派众多,各有建树,蔚为壮观。何为美?蔡仪持客观说,高尔泰持主观说,朱光潜持主客观统一说,李泽厚持精神社会实践说。蒋孔阳历时14年写就《美学新论》,比较各家,自成新意,提出“审美关系论”。他说:“美学当中的一切问题都应当放在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中来加以考察。”同样,语文教育中的一切问题,也要放在人、人性、人的精神、人的价值这些现实的生活意义中来理解。罗尔斯说:“如果正义泯灭了,人类是否还值得在地球上生活。”没有思想的内涵,没有情感的色彩,没有价值的倾向,没有人性的主张,没有心灵的律动,试问语文还剩下什么呢?世界上有这种空壳的语文吗?

“贲象穷白,贵乎反本”是儒家之美,“大音希声”“抱朴守真”是道家之美,“担水劈柴无非妙道,翠竹黄花皆为菩提”是禅宗之美。儒释道三家均以朴实本真为美,可见“美”,并非意味花哨,“美的规律”恰恰导向于“朴实语文课堂”。“朴实课堂”以“求真”为教学的本色,真诚地面对学生,面对问题,面对差异。“朴实课堂”既尊重教材,又不迷信教材,关键在于教材处理的生本化、结构化,利教,利学,利考。这是很务实的、很清醒的认识。“朴实课堂”着眼于学习过程中的生成,让学生有学习体验、学习快乐,收获学习的成功。“朴实课堂”通过教学评价导向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非教师通过现代技术展示自己。“朴实课堂”以量化和质性两个维度管理课堂,让课堂体现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态智慧。

世界需要真善美的作文 篇4

有些事可能努力也很难做好,但是努力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愿意支持和帮助你的人,他会带领你穿过成长期的雾霾,让你获得坚定向上的力量。

而带领我们走过成长期的雾霾的,有时是过来人对我们的劝诫;有时是遇事后的恍然大悟……而往往对我们感触最多的,领悟最多的,是拥有真善美品格的人带给我们的感动。

真善美在我的概念中,不是有钱、有权人特意去做给别人看的事情,而是在我们身边生活的普通人,用心、用爱去为他人不求回报而做的.事情。

平日只能依靠每天在路边推着小车大声吆喝“羊肉串,新疆羊肉串”养家糊口的人,生活是很艰辛的。可是,他离开自己的家乡,孤身一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城市,每天晚上出没在大街小巷,辛辛苦苦用了五年多时间赚了上万元,却毫不犹豫地一分不剩的全部捐助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让他们不会因为没钱而放弃学业。这位普通的少数民族的爱心人士,虽然出身平凡,却干出了一件让所有人为之钦佩,为之感动的事。这就是真善美。

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张丽莉。她在一次车祸中失去双腿,并且永远无法再次站立。一次下午放学,她班里的同学在过马路时,一辆大车在同学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飞驰而来。在这危机时刻,张丽莉看见后毫不犹豫地大步向前推开同学们。同学们逃过了危机,而老师却倒在血泊里。张丽莉再次说起此事时,并没有半点后悔,而是为此觉得值得、高兴。一位平凡的老师,为了救自己的学生,宁愿失掉双腿却从不后悔。这就是真善美。

一个普通的女儿,朱晓晖。只因为他的爸爸给予了她生命,她就愿意用十三年的时间去相守病重的老父亲。朱晓晖的父亲因得重病,瘫痪在床。刚开始家里为了治病花光所有积蓄,却仍未将病治好。家里人都放弃了老父亲,而朱晓晖没有这么做。她租了一间小车库,辞掉工作全身心地照顾父亲。尽管生活中的种种厄运接踵而至,可朱晓晖却从未在脑海里出现“放弃”两个字。十三年里,老父亲的身上从未有过湿疹,这都是因为女儿每天的擦洗和翻身。一位平凡的女儿,愿用自己十三年的时间照顾父亲,只为老父亲能平安健康。这就是真善美。

正是因为真善美的存在,这个世界才会变得绚丽多彩;正是因为真善美的存在,才会使更多的人们感受到世界的温暖。

真善美的作文300字 篇5

据说,这所魔法小学的女老师可多了,大的小的都有。布丁老师说:“我们今天要开始学习魔法了,首先,先做一个移动魔法的示范。”

布丁老师说着,就拿出一个小栗子,手掌张开,但是没有触摸到栗子,而是和栗子有着两厘米的距离左右,然后喊道:“姆拉达斯,移动吧!”说着,栗子就开始移动了,接着,老师继续说,“左!右!前!后!”真是神了,老师说到哪个位置,栗子就移动到那里去。

“好啦,大家尝试吧!”布丁老师笑着用另外的魔法把栗子发给大家。

“姆拉达斯,移动吧!左!右!”桃桃在很努力地做着,可是怎么都不成功。其实大家也都是一样的,没有一个像布丁老师那样子操纵自如的。

“再看一遍吧!姆拉达斯,移动吧……”布丁老师继续重复道。

追求真善美作文 篇6

在这个人人谈贫富论成败、忙忙碌碌的时代,如何让心灵透过纷扰嘈杂,在荒芜中找到秩序,在纷乱中感受宁静?爱因斯坦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的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真”如春风,可以拂去心灵的微尘;“善”犹春雨,可以浇灌出生命的花朵;“美”似朝阳,可以增添身边的韵色。

阿里木依靠每串羊肉串仅赚得的三毛钱,做起草根慈善家,迄今共捐出了十五万元多,他给晴天很少的贵州带来了照亮内心世界的爱的阳光。当初为人母的吴菊萍看到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时,她张开爱的怀抱接住女童,托住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成为“最美妈妈”。还有最美教师张丽丽,最美司机吴斌……他们书写了人间的大爱。

曾经全国都在讨论一个拒绝冷漠唤醒良知的问题,两岁的小悦悦用她幼小的生命撞击着国民的良知,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她本应该在妈妈的怀中撒娇,可是被那些没有良知的人夺取了生命,她两次遭车碾压、可十八个路人视若无睹。事件爆料后,全国人民都愤愤不满,可是经此一事人们的良知又是否真正被唤醒了呢?不,没有!就在小悦悦事件发生的几天后湖南六十二岁的卖水果小贩李某连收四张假钞,因怒气攻心而倒地猝死,七百多斤的水果遭路人抢劫一空。四百元对于一些人来说是不足挂齿的,但对于一个小贩来说是连续几天几夜的劳累辛苦挣得的救命钱啊,而人们贪图小利的行为更是可耻的!

马年春晚上由郝健等人演绎的小品《扶不扶》再一次震动了我的心,因为帮人而被坑、被陷害的事例使得人们即使想帮也不敢了,真真假假已经吓到了人们的心!

“恶往往是昙花一现的,都要和作恶者一同灭亡;善,则永世长存。”

作文 自然・追求绿的真善美 篇7

短行・梦

我走在林荫小道,

这是通向神秘园之路。

我悠闲哉道:“满眼绿入我眼,此乃人生幸事。”

仿佛身心得到这绿赐予的`神秘力量,

轻快而美好。

这深邃的小道旁,

玫瑰含苞如痴如醉,

等待我去触碰。

叶上的露滴还未干,

等待我去拂拭。

灵鸟鸣叫在枝头好似在暗示着什么,

声音婉转而悠长。

我踏着一颗颗闪着绿光的石头路继续前行,

直到眼前朦胧如初醒般,

睁开眼,

泪已在流淌,

这只是一场短暂的梦,

说不出的满足感,但又有遗憾。

弘扬真善美的名言 篇8

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 ——法国哲学家 狄德罗

如果一个人获得了幸福、健康、才能、财富、快乐、权势等一切,但放弃了对真、善、美的追求,那么他就会堕落成为动物。——日本美学家 今道友信

我深信,真和善只有在美中间才能水乳交融……一个人如果没有美感,做什么都是没精打采的,甚至谈论历史也无法谈得有声有色。——德国哲学家 黑格尔

凡是真的、善的和美的事物,不管它们外表如何,都是简单的,并且还是相似的。——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歌德

知识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间理想。 ——日本学者 黑田鹏信

我对于事业的抱负和理想,是以“真”为开始,“善”为历程,“美”为最终目标的。——古罗马政治家 西塞罗

我宁愿用一小杯真善美来组织一个美满的家庭,也不愿用几大船家具组织一个索然无味的家庭。——德国诗人 海涅

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永远是美好的东西,那便是真理。(托尔斯泰《五月的塞瓦斯托波尔》)

真善美的小世界 篇9

第四课时 欣赏

教学内容:

1、 复习《真善美的小世界》。

2、 欣赏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 起立 13 13 | 5―||

2、 问好

3、 坐下53 53 | 1―||

二、 发音练习

1、 G大调音阶练习

声音和谐优美、轻声演唱

2、《欢乐颂》

1=C―E 微笑轻声演唱、声音位置要高。

三、 复习歌曲

四、 欣赏

1、 复习以前学过的西洋乐器。

2、 这些乐器会讲故事,今天他们要给大家讲一个美丽的童话《彼得与狼》。

3、 [初听]听一听这些乐器象是谁在讲话:

长笛吹奏快速流动的曲调――小鸟叫声

双簧管吹奏妆饰音――鸭子走路形态

单簧管吹奏断音――猫上窜下跳

大管吹奏慢速音调――爷爷形象

三支圆号吹不和谐音――大灰狼

小提琴优美旋律――彼得

4、 跟唱彼得的主题片段。

5、 完整听全曲。

6、 由学生来复述乐曲的内容

7、 分组:

一组学生做小鸟

二组学生做鸭子

三组学生做小猫

四组学生做爷爷

五组学生做大灰狼

六组学生做彼得

8、[复听]我们听音乐时,听到谁的声音,那组同学做吹奏乐器动作。

9、通过这课学到了什么?

10、做课后题

五、 总结

今天我们听了《彼得与狼》,它告诉我们团结起来机智勇敢的去斗争,就会战胜凶恶的敌人!

板书:

彼得与狼

小鸟 爷爷

鸭子 大灰狼 猎人

猫 彼得

描写真善美的散文 篇10

渐渐地,时光把我们带到了青春岁月,这是个矛盾的时刻,我们此时欢笑,悲伤,彷徨,迷茫。一切的一切仿佛都来的那么的突然,一夜之间都压在了我们还没有缓过来神的弱小的肩膀上。不过还好,我们似乎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能,明明感觉快要撑不下去了,可还是在莫名的坚持着,虽然希望似乎那么的渺茫。这就是青春吧,那么的纠结却又是那么的令人不舍的人生回忆。

在这个尴尬的年龄,你发现周围的同龄人似乎都是那么的无助,都是那么的需要一些心理上的慰藉,来让自己有走下去的勇气,不管这样的慰藉是怎么样的,只要能达到安心的目的似乎都是可以令人接受的,虽然并不一定是对的,可是那微弱的信仰是不能动摇的,这就是青春的信仰,简单有用。

以前的真善美我们怀疑了,假丑恶对我们展示了其合理性。这是说青春让人迷惑了,让人不在有单一的想法了,这么多元的想法是好的,可是确实容易让人感到不知所措。你放佛感觉这也是对的,那个也是对的,到底自己该怎么办才好啊。可是又没有人给你一个信服的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对这段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不知道该信哪一个,又不知道该怎么去走好这一段迷惑的时刻。

今天,海伟心血来潮的给我讲了一大通的个人道理,虽然态度有点专横和咄咄逼人,可是他说的我有真的.可以辩驳吗?我不知道,可能有一个我也是他那样的想法吧。我感觉他变了,可我就没有变吗?这是好的吧,我们都毕竟要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生存下来,不这样自己就会被残酷的事实所淘汰,有很多的东西大家似乎都是心照不宣的,明明知道那是不合理的,可是还是要给那些所谓的不人道优胜者唱着早已准备好的赞歌。

越长大越孤单吗?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我不知道答案,也没有人愿意回答这个无关紧要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要紧的事情做,不这样,就可能被莫名的因素淘汰自己,好可怕的社会。我们都带着戒备的心活着,那些有先天练习的当然会得来应手,而那些曾经活在童话里的就要经历一次凤凰涅槃般的苦痛,这是一种成长,没有人会同情你,即使同情也只是惯例似得,好告诉别人自己是多么的富有怜悯之心,这样自己就可以更好的混下去,而那些不懂得或者不这样做的,只能被不人道,不知道同情别人。

真善美,我对你们是那样的崇敬,可是你们却犹如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那么的遥不可及。假丑恶,我对你们是那样的唾弃,可是你们却犹如死亡深渊里魔灵,对我不离不舍。

王国维跳湖了,他是在逃避这一切的吗?他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在书中说了人生的三种境界,而我似乎在所谓的第二境界吗?王大神啊,我看什么都是那么的不笃信了,没有了信仰,我的灵魂就死一般的沉寂,没有波涛,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该信仰什么了,好无助,但是你这个逃避鬼或许这点还不如我,我还在尘世间寻找自己的答案,我们到底是怎么了,只能这样吗?

真善美,我对你呼喊,你不应,你说人类抛弃了你,你不愿再回到万恶的人类的身边。

假丑恶,我对你呐喊,你得意,你说你已经占领了这一切,没人可以把你再次推向深渊。

关于真善美的励志名言 篇11

1、我一向认为,只有把善付诸行动才称得上是美的。

2、貌虽美但如果没有纯洁的灵魂,就好比是晶亮的玻璃眼睛,不辨世事。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4、一个人一旦密切注意起任何事物,即使只是一片草叶,也会变成一种神秘的、无比的辽阔和壮丽,令人敬畏。

5、大量的善和大量的恶,总是混合在一起,交互错综着的。

6、崇高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而不是存在于自然界的狂风暴雨之中。

7、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

8、庄严和高贵的气质,只有蕴藏着豁达和崇高胸襟的人的灵魂才能表达出来。

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认为美就是善,这完全是一种错觉。

11、啊,美呀,在爱中找你自己吧,不要到你镜子的谄谀中支找寻。

1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4、人们是为着美而生活在真理和自由之中,谁能更虚怀若谷地拥抱世界,谁更深切地热爱世界,谁说是最优秀的;谁是最自由的,谁也就是最优秀的,在他们身上,才会有最大的美。

15、保护一个受侮辱的女人是每一个男人的天职。

16、美,是永恒不朽的瞬间一现,可是我们竟然会想追求它一生;美的欲求,驱使人绝望,令人难以忍受。

17、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9、只有那些无法把自己充分沉浸在美中的人们,才会鄙视美,把它看作一个感官的对象。

20、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

2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2、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23、美是奇异的。它是艺术家从世界的喧嚣和他自身灵魂的磨难中铸造出来的东西。

24、一切美好的品质,都是从太阳的光线和母亲的奶汁中生长出来的。

25、美是理性与感性的协调一致,正是这种协调一致才是它的魅力之所在。

26、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27、不能说凡是合理的都是美的,但凡是美的确实都是合理的。

28、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

29、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30、社会生活的消极的道德本质常常导致人们美的退化。

31、以天生的感情喜爱纯粹艺术和科学,所感受到的神秘,是我们能够拥有的最美的经验。

32、如果漂亮的脸蛋是份推荐书的话,那么圣洁的心就是份信用卡。

33、十全十美虽无法达到,但却值得追求。

34、失去了真,同时也就失去了美。

35、应该学会在无价值的事物中寻找美好的东西。

36、漂亮的词句可以导致品德端正,但是品行不端正的人只能用漂亮的词句来说谎。

关于美的名言警句大全

1、心灵美就是精神的美与道德的美。

2、失去了真,同时也就失去了美。

3、有文化教养的人能在美好的事物中发现美好的含义。这是因为这些美好的事物里蕴藏着希望。

4、美貌是一封无声的推荐信。

5、心中所爱的人,总是美貌的。

6、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7、漂亮不等于美,不该漂亮的漂亮是丑。

8、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9、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

10、改变人的心灵,比征服许多一国更高贵。

11、貌虽美但如果没有纯洁的灵魂,就好比是晶亮的玻璃眼睛,不辨世事。

12、不爱,孔雀不惹眼;爱上,山鸡也动人。

13、美就是真,真就是美。

14、如果人们不仅能够执着地追求美,而且能够敏锐地发现美、自觉地创造美,那么,不仅他们自身会变得更加完美,而且整个社会、我们周围的一切,也都会变得更加完美。

15、美是恋人的赠品。

16、仁慈是心灵美,而不是行为美的体现。

17、人的外表的优美和纯洁,应当是他内心的优美和纯洁的表现。

18、谁也不会因为别人长得丑就责怪他。

19、你缺少的不是美丽,而是善于发现美丽的眼睛。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

20、在活生生的现实里有很多美的事物,或者更确切地说,一切美的事物只能包括在活生生的现实里。

21、善较之美价值更高。

22、应该学会在无价值的事物中寻找美好的东西。

23、美,什么是美?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大量的美。然而,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

24、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

25、玫瑰是美的,不过我们认为,使它更美的是它包含的香味。

26、外表美的缺陷可以用内心美来弥补,而心灵的卑劣却不是外表美可以抵消的。

27、美是不凭借概念而普遍让人愉快的。

28、美丽是一种天赋,自信却像树苗一样,可以播种可以培植可以蔚然成林可以直到天荒地老。

29、扬帆的航船,全副武装的男人和腹部隆起的孕妇,是世上最美的三种景象。

30、美有三个要素:第一是一种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东西就是丑的;其次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鲜明,所以鲜明的颜色是公认为美的。

31、没有比漂亮的外表更有说服力的推荐信了。

32、美会在凝视者的眼睛里。

33、美本身必须是真的。

34、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

35、我们从那些由于劳动而变得粗美的脸上看到了全部人类的美。

36、美在已经涉足和尚未涉足的领域中创造着。

37、凡是心中所喜欢的,看来总是最美的。

38、假如认为美就是善,那是多么离奇的幻想啊!

39、美是德的象征,德是美的本质;美与德是两个概念,又是一个实体。

40、应该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可贵。

41、除真挚的心灵外,别无高贵的仪容。

42、美貌之女人犹如才智于男子,是至关重要的。

43、美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完备的东西,它包括了自然的不可企及的神秘目标。

44、一个人的美,其五官的位置只占其中的百分之十。

45、女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46、只有美的交流,才能使社会团结,因为它关系到一切人都共同的东西。

47、不是因为漂亮才喜欢,而是因为喜欢才漂亮。

48、美!这是用心灵的眼睛才能看到的东西。

关于真善美的国旗下讲话 篇12

大家好!

我们都不是伟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

当有小孩一个人过马路时,你是否会牵着她的手送她过去?当有老人跌倒在地时,你是否会时将她扶起?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是平凡的,但却是最触动心灵的。

何为真?真是真心,真是真诚,真是真情,真是真挚。其实这几个词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含义都是差不多的。不撒谎骗人,便是真;不虚伪做作,便是真。当然,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善意的谎言,而虚伪做作也只是相对于某些人而言。在我看来,“真”不仅仅是对自己最真挚的朋友用最真诚的语言说最真情的话,做最真心的事,还要从内心的认可这个人,这件事。这,便是真了。

何为善?善是善心,善是善良,善是善行,善是善意。有的人总觉得做善事就是要做大的善事,才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才足以让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多么地“善良”。却不知,当他没有足够大的能力与本事时,他根本做了了什么大的善事,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才是根本。“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这句话早已熟烂于口、于心了,可有些人其实根本就不懂这句话的意见与真正含义,就只是一味地“不懂装懂”而已。其实只要抱着善心和善意去做你认为善良的善行,小事也可以变为大事。

何为美?美是美名,美是美德,美是美誉。美不是你每天拿着镜子看自己的五官有多精致,自己的皮肤有多光滑。那只是表面上的美,更重要的,是心灵的美,如果你能够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你的援助之手,那就是美的。只要你用美意去做那些使心灵美丽的事,那便是美德,你留下的将是你的美名与美誉,把你的美传播给更多的人,让这个社会有更多的正能量,何乐而不为?

上一篇:《桂花雨》语文教学反思下一篇:痛苦与快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