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准化工作计划(共8篇)
作业标准化工作计划 篇1
20__年海南电网公司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南网方略为统揽,按“管理到位、执行到位”的要求,加速实施公司“三精一优”发展战略,加快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现就20__年工作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管理标准建设情况
20__年6月5日海南电网公司发布了基于流程的企业管理标准体系,并于20__年7月1日正式实施。海南电网公司管理标准体系由20个子系统、149个管理流程和133项管理标准构成,是我公司基础管理年的重要成果之一。该标准体系率先在全国同类省级电网企业中引进流程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创新采用标准化手段,建立了一个适应省级电网企业管理实际、基于流程、覆盖全面、纵横协同、保障有力的现代企业管理标准体系,在133项管理标准中,除《企业标准体系表管理标准》及《管理标准编制规则》之外,其余131项管理标准都有相应的管理流程作为其规范性附录,表明该项管理标准编制的主线和依据。随着该管理标准体系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公司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充分体现“管理出实力”的要求。
二、工作标准建设情况
20__年在管理标准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省公司继续开展工作标准体系建设工作,20__年底完成了公司本部各类岗位工作标准初稿,因公司本部机构改革工作即将开展,公司暂行了工作标准的审定、发布工作,我们将根据机构及岗位的变化情况继续完善工作标准,争取年底发布。
三、技术标准建设情况
南方电网公司技术标准化工作网于20__年3月成立,海南电网公司Q/HD200.00-20__《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及Q/HD200.01-20__《企业标准化体系表管理标准》于20__年7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海南电网公司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标准化建设工作,海南电力试验研究所积极配合省公司标准化建设工作,20__年提交了《海南电网公司技术标准化建设方案》,在省公司生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海南电网标准化信息系统》(大修计划),该体系可以查询3万7千多条各类标准。
20__年7月海南电力试验研究所继续对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有关问题进行了调研,20__年10月份省公司正式批复海南电网公司技术标准体系立项建设,在项目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省公司企管部、生技部等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__年9月25日通过了省公司对技术标准体系表的初步审查。__年10月~12月建立标准体系题录,通过项目组成员的努力,多方面收集标准,共收集国际、国家、行业、南网公司及省公司各类标准4662条,并将其合理分类,于12月15日完成技术标准题录。
__年12月22~23日省公司组织有关专家对标准题录(初稿)进行评审,并邀请广东电力科学研究院、广西电力试验研究所的专家参加本次评审会,专家们对体系表结构、题录分类、排序等问题进行认真讨论。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次审查,发现本次收录的标准中,作废标准有828条,有替代标准的有530条,完全作废的有298条,需新增标准有1431条。目前题录修改工作完成了80%,计划6月底前全面修改完成。
四、存在的问题
1、标准化工作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由于相应的专业人员不足,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技术标准的管理更为突出,海南电力试验研究所作为将来的技术标准管理维护单位,专业人员仅有一人,承担着图书管理、档案管理、书店管理等多项工作,很大程度地制约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2、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受机构变化和管理模式的影响较大,需较频繁地进行修订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需建立高效的标准化工作网络,积极推行标准化管理工作。
五、下一步工作
1、认真贯彻执行各项管理标准,继续完善管理标准体系,以保证和持续提高执行管理标准的水平。
2、继续修改完善工作标准,争取年底前完成技术标准体系的审定、发布工作。
3、作为技术标准项目组将根据题录评审会讨论意见对体系表、题录分类、排序等进一步优化。继续收集标准,查缺补漏,废旧增新,6月底完成题录的修改完善工作。购买标准管理软件,对标准进行动态、实时跟踪管理。录入标准文本文件供专业人员查询使用。建立标准文本库房。
4、举办两期标准化培训班,使公司基层单位管理人员了解企业标准化的概念及其在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作用,掌握基于流程的管理标准体系的特点、结构和内容。
5、建立海南电网公司标准化工作网络。
标准化作业年度工作计划
作业标准化工作计划 篇2
关键词:工作流,标准化,带电作业系统
1.引言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保障供电可靠性成为电力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电力系统本身来说, 不停电或者少停电就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持续供电的时间, 减少检修故障停运次数, 开展带电作业, 无疑越来越受到电力系统的青睐。所谓带电作业, 就是指在带电设备上进行不停电的检测和检修工作。它对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 减少停电时间, 提高检修效率, 增加经济效益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 大部分供电单位在带电作业上还处于人工干预、手工处理的滞后环节, 降低了工作效率, 也不便于工作的追踪和管理, 尤其在面对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保障可持续供电方面有所欠缺。标准化作业工作是电力企业吸取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思想, 而构建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其目的是通过规范现场作业的程序和作业人员的行为, 防止现场作业的任意性和盲目性实现对现场作业做到可控。
2.系统相关技术
2.1工作流技术
工作流是工作流程的计算模型, 即将工作流程中的工作如何前后组织在一起的逻辑和规则, 在计算机中以恰当的模型表示并对其实施计算。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一个工作群组中, 为达到某一共同目的而需要多人协作, 以循序渐进或平行工作形式共同完成任务。
工作流的目的是通过将工作分解成定义良好的任务或角色, 按照一定规则和过程执行这些任务并对其进行监控, 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控制过程、增强对客户服务、有效管理业务流程等目的。它能够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定义, 执行和管理工作流, 协调工作流执行过程中工作之间和群体成员之间的信息交互。工作流需要依靠工作流管理系统实现。工作流管理联盟定义了一个工作流管理系统组织结构的参考模型, 该模型有五个相关应用程序接口:过程定义模型接口;客户端APIS接口;应用程序调用接口;不同工作流管理系统之间相互作用接口;工作流管理和监控工具接口。
3.标准化带电作业系统的设计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标准化带电作业系统的设计, 主要包括建立标准化带电作业系统的模型、系统技术架构的设计、数据库的设计和网络设计四方面的内容。
3.1建立基于工作流的系统模型
建立基于工作流的带电作业系统的标准化模型, 主要包括组织模型、信息模型与过程模型三部分的建立。下面以带电作业流程为例进行论述。
3.1.1组织模型
组织模型是用来记录电力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 不仅登记了每个员工的信息, 还包括了雇员所处的职位信息、不同职位所承担的业务, 以及雇员和组织单元和岗位间的所属关系。
应用角色模型 (基于结构组织) 对组织模型进行建模, 组织模型可定义为两个部分:集合定义, 描述在组织模型里不同对象的集合;映射定义, 描述模型里的任务分配和角色等。
3.1.1.1集合定义
U, R, OU, T分别指系统里的角色、用户、单元和任务集合。当中, U={Ui|i=1, 2, …n}是组织中全部用户集合;R={Ri|i=1, 2, …n}是组织中全部角色的子集合 , 这里的各个角色是指企业里的某组织单元;OU={OUi|i=1, 2, …n}是指组织单元集合;而T={Ti|i=1, 2, …n}是指企业中每一项业务的集合。
3.1.1.2映射定义
RO, URO, TRO三者分别是角色对应组织单元, 用户对应角色, 任务对应角色的映射关系。其中, RO表示的是角色集与组织单元之间的相对映射关系。URO则说明用户集合与组织单元里角色集之间的分配关系, TRO表示业务集合到组织单元中的角色集合的分配关系。
带电作业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该过程大致分为下达任务、现场勘查、带电作业版、带电作业、验收总结、资料汇总六个任务。 按照组织模型的定义, 可将带电作业的组织模型建模为:
U={P1, P2, P3, P4, P5, P6}, R={检查督导员, 资料统计员, 带电作业员}, OU={电力公司, 生产技术部, 检修分公司生产技术部, 检修分部, 带电作业班}, T={下达任务, 现场勘查, 带电作业班, 带电作业, 验收总结, 资料汇总}, RO={ (检查督导员, 生产技术部) , (资料统计员, 检修分公司生产技术部) , (带电作业人员, 检修分部) },
URO={ (P1, P2 (检查督导员, 生产技术部) ) , (P3, P4 (资料统计员, 检修分公司生产技术部) ) , (P5, P6 ( 带电作业 人员 , 检修分部 ) ) }, TRO={ (下达任务, (带电作业班, 检修分部) ) , (现场勘查, (带电作业班, 检修分部) ) , (带电作业班, (带电作业人员, 带电作业班) ) , (带电作业, (带电作业人员, 带电作业班) ) , (验收总结, (带电作业班, 检修分部) ) , (资料汇总, (资料汇总人员, 生产技术部) ) }。
3.1.2过程模型
过程建模的关键功能是完成了企业的业务流程相关计算机化的业务流程, 它可以使用有向图表示。有向图中每条边都是有方向的, 其概念是: 有向图G是一个二元组<V, E>, 其中V是顶点集, 它的元素称为结点, V≠覬;E是边集 (弧集) , 是笛卡尔V×V的子集, 它的元素又称为有向边, 简称边, 可用有向图节点表示业务流程中的任务, 用边表示业务流程中的处理逻辑。
标准化带电作业系统可以用下面的有向图表示:
E={ (下达任务, 现场勘查) , (现场勘查, 带电作业班) , (带电作业班, 带电作业) , (带电作业, 验收总结) , (验收总结, 资料汇总) }。
V={下达任务 , 现场勘查 , 执行带电作业 , 验收总结 , 资料汇总}。
3.1.3信息模型
信息模型定义并维护一个工作流实例运行过程中所需的全部数据, 管理这些数据的使用范围和表示方式。信息模型本身与具体业务流程无关, 其内容只和具体流程相关。不同业务流程具有相同信息模型, 只是信息模型内容不同。基于工作流的电力企业标准化系统, 涉及的表有人员要求表、工器具表、作业内容及标准表、验收总结表等。
3.2架构设计
结合带电作业系统的功能需求, 在设计方案中, 考虑以Web三层架构进行系统方案设计, 结合地理空间数据服务 , 应用MVC的富客户端技术进行人机界面展示。带电作业系统的技术架构总体包括应用支撑平台、设施层、展示层、持久化层、业务逻辑层和对外接口六方面的内容。
3.3数据设计
针对带电作业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方面, 考虑其企业系统集成的通用性, 在底层采用了企业级应用支撑平台, 对系统中权限、工作流、报表进行组件式调用, 从而与监管系统直接相关的数据部分实现松耦合。本部分包括作业项目管理、作业评估管理、基础信息管理中用到的数据表, 以及用于统计分析、系统管理等功能的参考数据。
数据库设计工作主要是将系统中需要持久化存储的类转化成关系型数据表, 并对表的属性进行详细的定义。核心数据库包括带电作业项、作业方案信息、作业审批记录、作业工器具列表、工作票信息、作业指导书信息、电子文件信息、作业验 收结果、作业结果记录、方案评估报告、方案评估统计、线路信息、杆塔信息、设备信息、库房信息、工器具信息、操作日志、设备终端信息等内容。
3.4网络设计
网路设计包括系统应用层、系统数据层、负载均衡设备或软件等。系统应用层承担所有用户的WEB服务和整个系统的逻辑运算。系统数据层通过关系型数据库提供数据服务, 对于小规模用户, 可以将数据层和应用层部署在一起, 也可以分开部署, 单独设置一台文件服务器, 保存通过FTP服务上传电子文件, 确保数据访问性能的提高。并且, 为了合理分配用户访问, 充分利用系统资源, 可采用专用的负载均衡设备, 采用多种静态和动态负载平衡方法, 可跟踪一组服务器的动态性能级别, 从而确保可始终选择最佳资源以改进性能。
3.5带电作业系统的实现
由于带电作业系统主要是按照工作流程驱动的, 因此在系统实现部分, 要以工作流程开发为主, 配合工作流平台, 系统中针对前面叙述功能中的带电作业项目予以设计开发。系统中有10多个流程功能, 通过流程定义组件, 可以事先定义流程工作环节, 并将开发的功能界面绑定到对应的环节处理中, 从而通过工作流调度组件, 自动进行系统作业流程传递, 判定使用者后打开相应的业务数据处理, 流程环节主要有七种类型:开始环节、结束环节、人工环节、判断环节、分支环节、合并环节和自动环节。
4.结语
本文根据我国电力企业带电作业发展的现状, 在借鉴国内外关于带电作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电力企业实际工作需要, 通过对一些信息化技术的详细研究, 提出一种基于工作流程标准化的带电作业系统。通过对系统进行运行测试, 统计与分析实际运行数据, 比较与评估系统运行指标, 系统运行良好。分析其经济效益, 此系统可有效节省人力、物力, 有效减少停电作业时间, 给电力企业极大减少运行成本。
参考文献
[1]邓亚亮, 田建设, 周庆捷.电力标准化作业系统的开发研究[J].电力信息化, 2010, 08:54-57.
[2]孟宪伟.基于工作流技术的供电系统检修管理流程建模研究及应用[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5, 2:8-12.
[3]李卫东, 王中军, 孙继伟.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典型经验[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24) :16-18.
作业标准化工作计划 篇3
关键词:标准化作业 管理与创新运用
石泉县供电分公司,是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在石泉县的供电运营分支机构。法定营业区为石泉县人民政府管辖的县域全境,辖11个乡镇、193个行政村,18个社区居委会;供电营业区面积1525平方公里,供电服务人口18.20万人,用电客户总数5.4992万户。公司拥有总资产1.78亿元。年售电量1.23亿kwh,销售收入0.7848亿元,上缴税收360余万元;截止目前石泉县地方电网运行的35kV变电站6座、主变11台、总容量69.80MVA,其中:国网变2座、主变两台/40MVA,有110kv电源作坚强的支撑;35kV线路7条/119.39公里;10kV线路33条/1261.50公里;0.4(0.22)kV线路总长为4397.30KM,配变台数1231台/102080kVA,并网的小水电站13座,总装机容量3.0105万千瓦;县境域内有两座中型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40.5万kw,330kV线路横贯全境,电力资源十分充足。
1 管理创新实施背景
近几年来,石泉供电分公司担负着电网维护、电能销售、客户服务等工作,并向宁陕县、汉阴县旋涡、汉中佛坪县、西汉高速等地区提供可靠电能;负责辖区内11个乡镇、193个行政村,18个社区居委会的供电任务;行政村和社区居委会产权归属县级供电分公司;担负主网和配电线路的建设与改造任务。随着省集团公司每年逐步加大对石泉电力基础设施的各项投资,新建、扩建工程不断增多,同时随着政府各项引资项目的注入以及城市框架的不断加大;石泉县供电分公司平常的电力建设工程也在逐年不断攀升,进而对网改、大修、新建的电力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对于参与现场作业的员工,极易出现各种不可预测的安全事故。隐患时有突现;因此,急需用一种实用、简便、容易操作的标准化作业手段去规范和管理电力工程实施人员的现场作业行为。
1.1 标准化作业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
标准化作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是规范现场作业人员行为、保证现场作业质量、确保生产安全;
②是对现场作业过程的危险点、关键环节及流程的有效控制,确保现场安全生产的可控、能控、在控;
③是有利于电力生产工作的现场执行质量与监督;
④是实用、高效便于现场操作执行和考核。
所谓标准化作业就是通过细化、量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对电力生产现场的作业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是保证生产现场处于“可控、在控”状态,在施工过程中,纠正偏差和错误,进而获得良好的施工效果。
1.2 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标准作业
石泉县供电分公司目前,大部分参加现场电力生产工作的员工都是基层站所的青工和很早聘用的农电工,他们学历参差不齐,人员的整体素质、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操作水平相对较差,一些习惯性违章表现的十分突出,要想真正从根本上抓好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要启用标准化作业,进行逐级、逐步、逐项去规范、纠正实际工作中的违章习惯,这样才能从根源上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2 实施的主要内容
2.1 标准化作业的管理
①对于县公司来说,标准化作业归口管理工作由生产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同时负责制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培训内容,以及考核标准等,管理现场标准化作业的全过程,并对标准作业卡进行审查。
②标准化作业监督管理工作由县公司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同时负责监督现场标准化作业执行情况,并与生产技术部门协作,共同对标准作业卡进行审查。同时监督本单位生产一线人员现场标准化作业的培训和执行质量。
③县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办公室)对各级生产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通过分期、分批,分专业进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培训组织实施工作,指导员工学习培训,并检查落实。
2.2 标准化作业的落实
①针对每项具体工作,按照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中的各个作业阶段,分解和细化组织、技术、安全等方面的措施。
②控制生产现场作业的全过程,同时管理作业人员的全过程,对危险点进行明确,并对措施进行分析与控制,确保现场监护的针对性。
③将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充分的体现。
④围绕安全和质量,实现综合控制安全与质量,对作业方案进行优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⑤按照标准卡的相关要求,在作业过程的各个阶段细化危险点和控制措施,同时对各级作业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
⑥体现标准化作业的针对性和唯一性。对于同类设备来说,要结合安装位置和检修重点的实际情况,使用合理的标准卡,在施工现场确保作业标准卡的唯一性。
⑦将安全措施与标准卡的内容进行相互结合,确保安全措施的正确性、完整性。
⑧准备的材料需要与标准卡任务相吻合,确保所需材料的齐全性,同时避免出现浪费。endprint
⑨根据施工现场的位置情况,方式工器具,同时对现场工器具进行定置管理。
⑩作业人员与标准化工作相结合,在技术素质和工作状态方面,确保作业人员胜任工作。
■使用标准卡的过程中,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审核、批准和执行都需要进行签字。
■按照作业对象,根据作业内容,使用适宜的现场作业标准卡。
■标准卡必须履行审批手续,全面贯彻落实责任考核制度,对于35kV及以上大修项目的标准卡由市公司生产技术部牵头,同时安全监察部门参加审查,市公司安全生产副总经理批准。
2.3 标准化作业的程序
①施工作业批准工作手续需要在计划工作日期前7天办理。
②工作负责人接受任务后,对于认为有必要现场勘察的检修作业,在计划工作日期前五天,由生产技术部、用电营销部、安全监察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勘察,确认施工环境、把交叉跨越、危险点详细记录,然后对标准卡的内容进行确定。
③工作负责人接受已签发的工作后,向该级调度所办理停电申请应在计划工作日期前两天办理。
④根据办理的停电手续,对于停电辖区内的重要客户要及时通知,由用电营销部客户服务中心,96789坐席人员在停电前三天至七天内通知重要客户,并录音记录;停电通知书由营销部送达给重要客户,对重要客户进行停电,需要将停电通知书报送同级电力管理部门;96789坐席人员在停电前30分钟,将停电时间再一次通知客户,在通知规定时间方可实施停电。对于普通客户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发出公告;书面通知同时报政府两办。
⑤对于工作负责人办票提供的现场作业标准卡,需要生产技术部、用电营销部、安全监察部进行共同审查。
⑥在计划工作日期前一天工作负责人应填写好工作票,同时交到工作票签发人进行审核,根据工作任务审核工作票签发人填写签发工作票。
⑦工作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召开班前会。
例如:
a本次工作作业条件十分困难、石泉变电站、古堰变电站两处电源、工作场地狭窄,悬挂10kv电缆、更换丝具。通道拥挤;工作负责人必须现场唱票;讲清所有保留带电的部分;落实工作人员的作业内容,危险部位必须落实专人监护。
b拉开古堰变电站124县城馈路2#真空带隔离开关、确定在分的位置、在拉环手柄上悬挂“线路有人工作、禁止合闸”警示牌一块;在县城馈路环东线8号杆小号侧、10号杆大号侧:用合格验电器进行验电、验明却无电压后然后分别在8号杆小号侧、10号杆大号侧悬挂001、002号接地线一组。
c T接点危险点交叉跨越应设专人监护。
d所有的安全措施采取完善后,经工作许可人许可后方可进行线路施工。
⑧依据检修,施工任务及现场情况,在计划工作日期前两天工作负责人编制完成材料计划表,在计划工作日期前一天由材料员准备好材料工器具和备品物资。
⑨对于准备工作情况,在开始施工出发前进行检查。
⑩工作负责人在进入施工、检修工作现场前,需要与工作许可人履行许可工作手续。由工作负责人与调度值班员办理工作票许可手续,在《值班记录》中填写工作任务,计划工作时间,许可人等。在工作现场履行所办理的低压工作票许可工作手续,做好所有安全措施后,工作许可人立即向工作负责人逐项交待所完成的安全措施,在工作票上核对完毕后工作许可人和工作负责人分别进行签名,工作开始日期,时间等都要写明。
■工作经工作许可人许可后,由工作负责人再次召开班前会,同时将工作票内容向工作班成员进行宣读,将工作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等交待清楚,同时交待标准化作业程序和执行标准。在《班前会记录》中填写会议内容。
■宣读完工作票和现场安全措施后,工作负责人下达开工命令,工作班成员进入现场。按照分工工作班成员布置工作现场,工作负责人履行监护职责,按照分工及“标准卡”的工作程序工作班成员实施工作任务,进行现场标准化作业。
■待全部工作任务完毕后,工作人员清扫,整理现场。工作负责人应检查检修地段的状况,确认在检修地段没有遗留工具、材料等,查明工作人员撤下后,工作负责人命令拆除工作地段所挂接地线。接地线拆除后,所有工作人员撤离工作地点。工作负责人将变动的设备等填写在《线路设备变更记录》中,由站所负责人或安全员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
■结束10kv线路设备上工作后,向县级调度值班员报告工作终结,工作负责人办理工作终结手续。工作负责人在低压线路设备上工作结束后,当面报告现场工作许可人,接到工作结束的报告后,工作许可人会同工作负责人到现场检查验收任务完成情况,确无缺陷和遗留的物件后,将工作终结时间填写在工作票上,并履行终结签字手续。
■工作任务完成后,工作负责人立即组织召开班后会,对当天的工作和现场安全情况进行总结讲评,在《班后会记录》中填写忽视安全违章作业等不良现象。
例如:
a现场进行了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b按工作票所列内容及标准作业卡的要求现场进行了验电;所有的安全措施按安规规定逐项进行了实施,施工场地安全措施实行了闭环管理;安全措施采取后,经工作许可人许可后才进行了线路施工;
c今天停电面积较大;大家工作中十分认真细心、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在今后的工作中值得借鉴,望大家继续保持。工作全部完成后,工作负责人将工作票和标准卡等资料整理归档。
2.4 标准化作业流程的组织和实施
报主管领导办理批准工作手续
■
进行现场勘察
■
办理停电申请
■
通知客户(96789客户中心)
■
生产技术部、用电营销部、安全监察部审查现场作业标准卡endprint
■
根据工作任务单填写签发工作票
■
召开班前会
■
准备材料工器具
■
出发前检查
■
停电操作与许可工作
■
宣读工作票(现场)
■
现场标准化作业
■
检查验收
■
工作终结与恢复送电
■
召开班后会
■
资料归档
2.5 标准化作业卡作业风险控制
2.5.1 作业风险控制
提高作业风险管理控制水平,做到各类作业月计划、周安排、日控制,杜绝无计划作业,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卡”,落实现场安全预控措施,加强现场安全监督,确保每项作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到实处,防止各类事故;同时按照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指令要求,县公司全力落实生产管理人员、安监人员到位规定,使用安全标准化作业卡。基本要求如下:
①0.4kV线路、配变台区施工作业,供电所所长、供电所技安员必须到位,供电所长或技安员现场持卡实施安全监督卡。
②10kV单一支线工作,供电所所长、县公司配网专责、技安人员必须到位,供电所长或技安员现场持卡监督。
③10kV馈路检修施工,现场工作人员超过15人的工作,县公司生技部门负责人或配网专责、安监部门负责人或专责、辖区供电所所长、技安人员必须到位,技安员持卡监督。
④35kV线路、变电站检修、多班组联合作业,现场工作人员超过30人的特殊施工,县公司主管生产领导、生技部门负责人、安监部门负责人、主网(变电)专责必须到位,县公司安监部负责人持卡监督。
⑤10kV以上重大检修、施工、事故处理,主管生产领导、生技部门负责人、安监部门负责人、配网(变电)专责、辖区供电所所长、必须到位,县公司安监部人员持卡监督。35kV重大检修、施工、事故处理,分公司主管生产领导、生技部门负责人、安监部门负责人或专责、配网(变电)专责应到位。
2.5.2 作业风险考核
①各类施工生产任务、各类作业未按本规定执行月计划或擅自更改月计划的,扣单位主管领导1000元,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各负责人500元,由督查考核办、办公室、纪检室定期抽查。
②生产运行检修部门不按规定报送周安排计划,擅自变更安排计划,以及不按要求报送施工方案、三措、标准化作业卡的,每次扣站、所长200元。由安全监察部定期抽查并实施到位。
③临时检修作业、临时业扩施工作业未经审批的,每次扣罚相关责任人200元;审批人不认真履行审批责任,审批的安全技术方案有漏洞,每次扣罚200元,造成事故的承担连带责任,由安全监察部负责考核且全公司通报批评。
④不组织召开班前、班后会,全面落实安全风险防控措施的,每次扣施工检修部门负责人、站所长、工作负责人100元;大型作业、复杂、危险性程度高的作业,不组织召开作业安全风险预控专题分析会,扣生产技术部负责人200元;由安全监察部负责考核。
⑤按大、中、小型作业到位监督规定,应到位人员未按安排到位的,每次扣相关人员100元;由安全监察部负责考核。
⑥不按本规定公告日作业的,每次扣生产技术部负责人200元,安监部负责人100元;日作业公告流于形式、作业内容与公告内容不符,每次扣生产技术部、安监部负责人各100元。由纪检室、督查考核办公室负责考核。
2.6 标准化作业的创新与应用
标准化作业就是对在作业系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现场作业程序和方法逐项进行分解,以科学技术、规章制度、实践经验为依据,以安全、高效为目标,对作业过程进行改善,从而形成一种优化作业程序,逐步达到安全、准确、高效、省力的作业效果。
虽然如此,标准化作业必须不断创新,创新是促进企业管理水平能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的法宝,应用则是改善企业管理水平的实践活动,创新从应用中提炼而来,应用在创新上得到升华,二者相辅相成。
近年来,石泉县供电分公司在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的过程中,注重对工作内容细化、量化和固化,从中创新了不少内容。诸如标准化作业中常常应用相关影像、图片和分析数据等,都是在标准化作业的基础上提炼而来的。
例如,线路停电更换导线标准化作业时,首先是现场勘查,查阅图纸和相关基础资料,现场勘查时对可能存在的危险点拍摄成图片供班前会讨论分析,并对班前会召开、工器具的准备、材料的准备、安全措施到位、作业分工到人、作业内容及标准明确、工作结束清理等每个步骤的完成时间都进行量化,从而达到按时完成任务的精确性。另外,对于大型、较为复杂的作业现场,都会通过全程录像的方式记录作业全过程,便于班后会查找存在的不足,促使再次作业时进一步优化作业程序。
总体看来,标准化作业的应用必须突出“细”,细化到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中;对作业现场的管控必须全面“屏蔽”,即安全措施全覆盖;总结提高要“实”,针对未涉及到的新问题寻求新方法。标准化作业的创新应从创新形式、创新思路、创新载体上下功夫,确保创新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3 实施的效果
3.1 增强了现场作业安全管理
①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相应的标准,作业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施工操作。通过对各项工作操作的正确方法进行熟悉和掌握,依据标准作业卡,对于施工现场出现的异常或危险等,现场作业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同时自我检查。在施工现场正确使用各种防护用品,熟悉掌握各种避险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做到不违章、不盲目,并且服从指挥,进一步确保人身安全。
②对于设备故障的检修手续需要进行严格把关。在制定、安排设备故障检修计划的过程中,对于主网、高低压配网停电检修过程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以及用电大客户之间停电的有序配合等通常情况下都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相关操作要符合现场作业标准的要求。对于工作票的审批手续,现场工作负责人要严格办理,对于工作票、卡的审查和现场监督工作等,需要生产、用电、安监部门做好,确保施工过程有序进行。endprint
③明显改善现场施工作业环境。作业人员安全思想意识通过现场作业的标准化得到提高,改正了习惯性违章动机,消除了自行作业和随意施工现象,对于现场工作人员来说,需要清楚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安全的,同时彻底消除施工现场的“三违”现象。在电力作业过程中,采取安全措施对人身和设备的防范技能大大增强。
通过实施标准化作业,石泉县供电分公司对基层站所工作人员的违章和施工随意性进行了有效控制,同时避免了各类电力生产事故。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在标准化作业方面,经过长时间的逐年规范、监督和要求,都已严格执行标准化、程序化作业,经过不断反复的现场演练和实施,跟踪指导和督查,公司目前严格按照省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认真严格执行着。
3.2 促进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几年来通过执行标准化、程序化作业,目前电网、设备和人员现场作业的人身、设备、电网事故,直接得到了有效控制,员工现场作业的人身意外伤害风险明显降低,同时增强了事前安全评估、预先控制风险能力,公司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4 实施的效益
4.1 经济效益
多年来,石泉县供电分公司通过标准化作业的管理和创新运用,未发生一起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重大及以上设备、电网事故、五类恶性事故和我方负主要责任的重大交通、火灾事故,减少了企业财产损失。
4.2 社会效益
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营造了安全生产环境,保证了社会和谐稳定,提升了公司系统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水平,为社会提供了安全优质可靠的电能供应秩序,构筑了公司安全生产常态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5 结束语
通过标准化作业在实际工作中的管理与创新运用,增强了现场作业安全管理,促进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大大提高了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防控能力。
几年来通过执行标准化、程序化作业,目前电网、设备和人员现场作业的人身、设备、电网事故,直接得到了有效控制,员工现场作业的人身意外伤害风险明显降低,同时增强了事前安全评估、预先控制风险能力,公司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供电营业规则.
[2]安康供电分公司作业风险控制管理办法(暂行).
[3]朱文学.标准化作业在实际工作中的管理与创新运用[J].科技创业家,2012(12).endprint
③明显改善现场施工作业环境。作业人员安全思想意识通过现场作业的标准化得到提高,改正了习惯性违章动机,消除了自行作业和随意施工现象,对于现场工作人员来说,需要清楚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安全的,同时彻底消除施工现场的“三违”现象。在电力作业过程中,采取安全措施对人身和设备的防范技能大大增强。
通过实施标准化作业,石泉县供电分公司对基层站所工作人员的违章和施工随意性进行了有效控制,同时避免了各类电力生产事故。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在标准化作业方面,经过长时间的逐年规范、监督和要求,都已严格执行标准化、程序化作业,经过不断反复的现场演练和实施,跟踪指导和督查,公司目前严格按照省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认真严格执行着。
3.2 促进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几年来通过执行标准化、程序化作业,目前电网、设备和人员现场作业的人身、设备、电网事故,直接得到了有效控制,员工现场作业的人身意外伤害风险明显降低,同时增强了事前安全评估、预先控制风险能力,公司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4 实施的效益
4.1 经济效益
多年来,石泉县供电分公司通过标准化作业的管理和创新运用,未发生一起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重大及以上设备、电网事故、五类恶性事故和我方负主要责任的重大交通、火灾事故,减少了企业财产损失。
4.2 社会效益
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营造了安全生产环境,保证了社会和谐稳定,提升了公司系统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水平,为社会提供了安全优质可靠的电能供应秩序,构筑了公司安全生产常态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5 结束语
通过标准化作业在实际工作中的管理与创新运用,增强了现场作业安全管理,促进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大大提高了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防控能力。
几年来通过执行标准化、程序化作业,目前电网、设备和人员现场作业的人身、设备、电网事故,直接得到了有效控制,员工现场作业的人身意外伤害风险明显降低,同时增强了事前安全评估、预先控制风险能力,公司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供电营业规则.
[2]安康供电分公司作业风险控制管理办法(暂行).
[3]朱文学.标准化作业在实际工作中的管理与创新运用[J].科技创业家,2012(12).endprint
③明显改善现场施工作业环境。作业人员安全思想意识通过现场作业的标准化得到提高,改正了习惯性违章动机,消除了自行作业和随意施工现象,对于现场工作人员来说,需要清楚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安全的,同时彻底消除施工现场的“三违”现象。在电力作业过程中,采取安全措施对人身和设备的防范技能大大增强。
通过实施标准化作业,石泉县供电分公司对基层站所工作人员的违章和施工随意性进行了有效控制,同时避免了各类电力生产事故。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在标准化作业方面,经过长时间的逐年规范、监督和要求,都已严格执行标准化、程序化作业,经过不断反复的现场演练和实施,跟踪指导和督查,公司目前严格按照省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认真严格执行着。
3.2 促进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几年来通过执行标准化、程序化作业,目前电网、设备和人员现场作业的人身、设备、电网事故,直接得到了有效控制,员工现场作业的人身意外伤害风险明显降低,同时增强了事前安全评估、预先控制风险能力,公司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4 实施的效益
4.1 经济效益
多年来,石泉县供电分公司通过标准化作业的管理和创新运用,未发生一起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重大及以上设备、电网事故、五类恶性事故和我方负主要责任的重大交通、火灾事故,减少了企业财产损失。
4.2 社会效益
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营造了安全生产环境,保证了社会和谐稳定,提升了公司系统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水平,为社会提供了安全优质可靠的电能供应秩序,构筑了公司安全生产常态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5 结束语
通过标准化作业在实际工作中的管理与创新运用,增强了现场作业安全管理,促进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大大提高了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防控能力。
几年来通过执行标准化、程序化作业,目前电网、设备和人员现场作业的人身、设备、电网事故,直接得到了有效控制,员工现场作业的人身意外伤害风险明显降低,同时增强了事前安全评估、预先控制风险能力,公司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供电营业规则.
[2]安康供电分公司作业风险控制管理办法(暂行).
作业标准化工作计划 篇4
《小学班主任工作》
满分100分
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心理咨询法
答:心理咨询法,是指班主任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通过倾听、询问、解答、劝告等方式,对学生提出或咨询的心理问题给予解答、辅导、帮助和教育一种方法。
2、班主任工作原则
答: 班主任工作的原则包括:(1)共产主义方向性和社会主义现实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3)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原则(4)以身作则原则(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6)坚持正面教育,启发疏导原则(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3、《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
答:1988年8月,国家教委颁发的,对小学班主任的地位、作用、任务、职务、条件、待遇和奖励,以及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方法、领导管理等都作了明确扼要的阐述和规定,并规定自1988年9月1日开始施行。
4、家长学校
答: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培养教育年轻父母的新形式,也是学校开展家长工作的新发展。它是以学生家长为对象,以传授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家教质量为目的的业余学校,是学校与家庭密切联系的重要形式,对于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如何根据小学生感知发展的特点实施教育?
答:小学生感知的发展具有:从笼统感知到精确感知,从无意感知到有意感知,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发展较快等特点。具体要注意以下方法:
(1)从笼统感知到精确感知。在小学生中,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中,常常出现把“太”写成“大”,把“末”写成“未”,把“9”与成“6”等类似的情况。这是由于小学生多是粗略笼统地感知事物,而不能对感知对象进行精细分析的缘故。他们看不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或主要特征以及事物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把一个字或物体作为一个完整的图形感知时,容易忽略细节。小学生写作文,一般比较笼统、简单、不生动、不具体,其主要原因之一也在于他们感知的笼统性和不精确性。在教学训练和教师指导下,小学生逐步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学会较精细地感知事物。到中高年级,就不再满足于把一个字或一个物体仅仅作为一个完整的图形感知,而是把它分成若干个组成部分,一个一个地感知,然后再综合起来。这样,小学生的感知逐渐趋于精确。
(2)从无意感知到有意感知。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感知中仍带有学前儿童的特点,无意性、情绪性比较明显。他们不会自觉地给自己提出观察的任务,往往是东张西望,不会有目的地观察,往往是随随便便地听,不会有目的地听;观察也很容易受不相干事物或自己情绪、兴趣的影响而离开观察目标。在教育和教学的影响下,小学生观察的有意性、目的性逐渐发展。一是表现在观察选择性的增强。到中高年级,小学生一般能按老师的要求去认真观察自己并不感兴趣但又必须观察的事物;二是表现在观察持续性的发展,中高年级学生已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所需感知的对象。
(3)小学生的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也发展较快。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般能辨认各种事物的形状,能够比较长短、高矮、粗细、大小等,并能辨认各种东西的空间方位,如上下、前后、远近等。但对左右方位的掌握比较迟缓,常常需要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才能辨别。在教学的影响下,中高年级小学生凭自己的感性经验已能在图中表示各种东西的位置,懂得近大远小。能初步学会识看地图。对与他们生活学习有关的时间比较容易掌握。
2、小学班主任应具有哪些方面的职业素质?
答: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1.小学班主任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指他们的政治思想、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信仰的综合表现。(1)要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2)要具有爱国主义精神(3)要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4)要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5)要掌握基本的法律法规。
2.小学班主任的道德素质,是指他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等方面进行的自觉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主要表现在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动态方面是指小学班主任必须依照其道德原则规范所进行的学习、体验、对照、检查、反省等心理活动和客观实践活动;静态方面是指他们经过长期的努力之后所形成的品质、情操和境界。(1)要爱岗敬业(2)要热爱学生(3)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4)要具有奉献精神。
3.小学班主任的文化素质包括:(1)精深的专业知识(2)广博的文化知识(3)扎实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4)丰富的审美素养(5)终身学习的观念
4.小学班主任的能力素质,是指具备一定知识素质的小学班主任在一定教育方针、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经过较长时期的实践训练所形成的能够达到班级就教育目标的主观条件;是一种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心智德能的中间环节和行动系统;是小学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有机结合;是小学班主任做好工作开拓教育新领域的必要条件;也是受教育者进行创建性劳动的前提。包括:(1)教学方面的能力(2)思想品德教育能力(3)表达能力(4)完善自我修养的能力(5)组织管理的能力(6)社会交往的能力(7)教育科研的能力(8)善于疏导的能力。
5.小学班主任应具备的身体素质(1)体魄健壮,耐受力强。(2)精力充沛,反应敏捷。6.小学班主任应具备的心理素质(1)敏锐的观察力。(2)严密的思维力。(3)较强的记忆力。(4)丰富的想象力。(5)高尚的动机。(6)广泛的兴趣。(7)丰富的情感。(8)坚强的意志。(9)良好的性格。
3、简述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
答:课外活动的内容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社会实践活动;体育活动;文艺活动;科技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差生形成的学校原因有哪些?
答:学校原因:办学思想存在偏差;教育者本身尚有不少薄弱环节;教育内容和方法存在不适应;在教学方面存在不少矛盾;超编的班级集体与众多亟需个别辅导的学生个体的矛盾等。
5、班级文化是由哪些方面内容构成的?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联系实际谈小学班主任应如何建设班集体?
答:明确小学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意义与原则;确立班级的集体目标;建立小学班级 组织机构;形成小学班集体制度规范;建设小学班集体舆论;形成小学班集体班风;重视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等.班主任将班集体各方面的目标集中起来,加以分析和综合,平衡调整,使之形成完整协调的班集体目标系统。良好的班集体目标系统应具有如下特征:统一性。即使每个具体目标都成为整体目标的组成部分,并服从整体目标。具体性。即班集体目标应尽量数量化,明确具体,便于检查和验证。激励性。即目标的要求程度与班集体成员的能力水平大体相符或略高,使之既能比较先进,又要留有余地,有利于激发班级学生的积极性。
2、试述班主任谈话艺术的重要性。
饮料标准化作业 篇5
1 目的本标准为饮料工厂在制造、包装及储运等过程中,有关人员、建筑、设施、设备之设置以及卫生、制程及品质等管理均符合良好条件之专业指引,并藉适当运用危害分析重点管制〔HACCP〕系统之原那么,以防范在不卫生条件、可能引起污染或品质劣化之环境下作业,并减少作业错误发生及建立健全的品保体系,以确保饮料之平安卫生及稳定产品品质。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从事产制供人类消费,经适当包装之饮料制造工厂。
3 专门用词定义
3.1食品:指供人饮食或咀嚼之物品及其原料。
3.2饮料:指以各种新鲜水果、蔬菜或其浓缩汁复原制成之果蔬类饮料、碳酸饮料、矿泉水、包装饮用水及其它酒精含量0.5%以下之饮料产品,以罐、瓶、纸盒或其它容器封装以供饮用者。
3.3原材料:指原料及包装材料
3.3.1原料:指成品可食局部之构成材料,包括主原料、配料及食品添加物。
3.3.1.1主原料:指构成成品之主要材料。
3.3.1.2配料:指主原料和食品添加物以外构成成品的次要材料。
3.3.1.3食品添加物:指食品在制造、加工、调配、包装、运送、贮存等过程中,用以着色、调味、防腐、漂白、乳化、增加香味、安定品质、促进发酵、增加稠度〔甚至凝固〕、增加营养、防止氧化或其它用途而添加或接触于食品之物质。
3.3.2包装材料:包括内包装及外包装材料。
3.3.2.1内包装材料:指与食品直接接触之食品容器如瓶、罐、盒、袋等,及直接包裹或覆盖食品之包装材料,如箔、膜、纸、蜡纸等,其材质应符合卫生法令规定。
3.3.2.2外包装材料:指未与食品直接接触之包装材料,包括卷标、纸箱、捆包材料等。
3.4产品:指包括半成品、最终半成品及成品。
3.4.1半成品:指任何成品制造过程中所得之产品,此产品经随后之制造过程,可制成成品者。
3.4.2最终半成品:指经过完整的制造过程但未包装标示完成之产品。
3.4.3成品:指经过完整的制造过程并包装标示完成之产品。
3.4.4易腐败即食性成品:指以常温或冷藏流通、保存期间短,且不须再经任何方式之处理或仅经简单加热,即可直接供人食用之成品。
3.5厂房:指用于饮料之制造、包装、贮存等或与其作业有关之全部或局部建筑或设施。
3.5.1制造作业场所:包括原料处理、加工调理及包装等场所。
3.5.1.1验收场:指原材料之验收场所。
3.5.1.2原料处理场:指从事原料之整理、准备、解冻、选别、清洗、修整、分切、剥皮、杀菁等过程之场所。
3.5.1.3萃取室:指制备食品萃取物之场所。所谓萃取,系指以溶剂将原料中可溶性成分溶出之处理,通常以酒精、油或水等为溶剂,如茶饮料以水萃取茶叶。
3.5.1.4原水处理场:指进行原料水前处理作业〔如沉淀、过滤、气曝及吸附等〕之场所。
3.5.1.5水处理室:指经原水处理之水再经过滤除菌〔如精密过滤、超过滤、逆渗透等〕或杀菌〔如加热、臭氧、紫外线照射等〕之场所。
3.5.1.6加工调理场:指从事切割、磨碎、混合、调配、整形、成型、烹调及成分萃取、改良食品特性或保存性〔如提油、淀粉别离、豆沙制造、乳化、凝固或发酵、杀菌、冷冻或枯燥等〕等处理作业之场所。
3.5.1.7包装室:指从事成品包装之场所,包括内包装室及外包装室。
3.5.1.7.1内包装室:指从事与产品内容物直接接触之内包装作业场所。
3.5.1.7.2外包装室:指从事未与产品内容物直接接触之外包装作业场所。
3.5.1.8包装后杀菌处理场:指从事产品包装后之加热杀菌处理之场所。
3.5.1.9内包装材料之准备室:指不必经任何清洗与消毒程序即可直接使用之内包装材料,进行撤除外包装或成型等之作业场所。
3.5.1.10缓冲室:指原材料或半成品未经过正常制造流程而直接进入管制作业区时,为防止管制作业区直接与外界相通,于入口处所设置之缓冲场所。
3.5.2管制作业区:指清洁度要求较高,对人员与原材料之进出及防止有害动物侵入等,须有严密管制之作业区域,包括清洁作业区及准清洁作业区。
3.5.2.1清洁作业区:指内包装室等清洁度要求最高之作业区域。
3.5.2.2准清洁作业区:指加工调理场等清洁度要求次于清洁作业区之作业区域。
3.5.3一般作业区:指原材料仓库等清洁度要求次于管制作业区之作业区域。
3.5.4非食品处理区:指品管〔检验〕室、办公室、更衣及洗手消毒室、厕所等,非直接处理食品之区域。
3.6清洗:指去除尘土、残屑、污物或其它可能污染食品之不良物质之处理作业。
3.7消毒:指以符合食品卫生之化学药剂和〔或〕物理方法,有效杀灭有害微生物,但不影响食品品质或其平安之适当处理作业。
3.8食品级清洁剂:指直接使用于清洁食品设备、器具、容器及包装材料,且不得危害食品之平安及卫生之物质。
3.9外来杂物:指在制程中除原料之外,混入或附着于原料、半成品、成品或内包装材料之污物或令人厌恶,甚至致使食品失去其卫生及平安性之物质。
3.10有害动物:指会直接或间接污染食品或传染疾病之小动物或昆虫,如老鼠、蟑螂、蚊、蝇、臭虫、蚤、虱等。
3.11有害微生物:指造成食品腐败、品质劣化或危害公共卫生之微生物。
3.12食品器具:指直接接触食品或食品添加物之器械、工具或器皿。
3.13食品接触面:指直接或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外表,包括器具及与食品接触之设备外表。间接的食品接触面,系指在正常作业情形下,由其流出之液体会与食品或食品直接接触之外表。
3.14适当的:指在符合良好卫生作业下,为完成预定目的或效果所必须的〔措施等〕。
3.15平安水分基准:指在预定之制造、贮存及运销条件下,足以防止有害微生物生存之水分基准。一种食品之最高水分基准系以水活性〔aw〕为依据。假设有足够数据证明在某一水活性下,不会助长微生物之生长,那么此水活性可认为对该食品是平安的。
3.16水活性:系食品中自由水之表示法﹐为该食品之水蒸汽压除以在同温度下纯水蒸汽压所得之商水饱和。
3.17高水活性成品:指成品水活性在0.85以上者。
3.18低水活性成品:指成品水活性低于0.85者。
3.19批号:指表示「批」之特定文字、数字或符号等,可据以追溯每批之经历资料者,而「批」那么以批号所表示在某一特定时段或某一特定场所,所生产之特定数量之产品。
3.20标示:指标示于食品、食品添加物或食品级清洁剂之容器、包装或说明书上用以记载品名或说明之文字、图画或记号。
3.21隔离:场所与场所之间以有形之手段予以隔开者。
3.22区隔:较隔离广义,包括有形及无形之区隔手段。作业场所之区隔可以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之方式予以达成者,如场所区隔、时间区隔、控制空气流向、采用密闭系统或其它有效方法。
4 厂区环境
4.1工厂不得设置于易遭受污染之区域,否那么应有严格之食品污染防治措施。
4.2厂区四周环境应容易随时保持清洁,地面不得有严重积水、泥泞、污秽等有造成食品污染之虞者,以防止成为污染源。厂区之空地应铺设混凝土、柏油或绿化等,以防尘土飞扬并美化环境。
4.3邻近及厂内道路,应铺设柏油等,以防灰尘造成污染。
4.4厂区内不得有足以发生不良气味、有害〔毒〕气体、煤烟或其它有碍卫生之设施。
4.5厂区内禁止饲养禽、畜及其它宠物,惟警戒用犬除外,但应适当管理以防止污染食品。
4.6厂区应有适当的排水系统,排水道应有适当斜度,且不得有严重积水、渗漏、淤泥、污秽、破损或孳长有害动物而造成食品污染之虞者。
4.7厂区周界应有适当防范外来污染源侵入之设计与构筑。假设有设置围墙,其距离地面至少30公分以下局部应采用密闭性材料构筑。
4.8厂区如有员工宿舍及附设之餐厅,应与制造、调配、加工、贮存食品或食品添加物之场所完全隔离。
4.9回收空瓶再使用者,应设置回收空瓶存放区,以便妥善堆置并保持整洁,以防止蚊、蝇或其它有害动物孳生及污染环境。
5 厂房及设施
5.1厂房配置与空间
5.1.1厂房应依作业流程需要及卫生要求,有序而整齐的配置,以防止交叉污染。
5.1.2厂房应具有足够空间,以利设备安置、卫生设施、物料贮存及人员作息等,以确保食品之平安与卫生。食品器具等应有清洁卫生之贮放场所。
5.1.3制造作业场所内设备与设备间或设备与墙壁之间,应有适当之信道或工作空间,其宽度应足以容许工作人员完成工作〔包括清洗和消毒〕,且不致因衣服或身体之接触而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或内包装材料。
5.1.3检验室应有足够空间,以安置试验台、仪器设备等,并进行物理、化学、官能及〔或〕微生物等试验工作。微生物检验场所应与其它场所适当区隔,如未设置无菌操作箱者须有效隔离,惟易腐败即食性成品工厂之微生物检验室应有效隔离。如有设置病原菌操作场所应严格有效隔离。
5.2厂房区隔
5.2.1凡使用性质不同之场所〔如原料仓库、材料仓库、原料处理场等〕应个别设置或加以有效区隔。
5.2.2凡清洁度区分不同〔如清洁、准清洁及一般作业区〕之场所,应加以有效隔离〔如表1〕。
表1
饮料工厂各作业场所之清洁度区分
厂房设施〔原那么上依制程顺序排列〕
清洁度区分
•验收场
•冷〔冻〕藏库
•原料仓库
•材料仓库
•容器堆置场
•原料处理场
•空瓶〔罐〕整列场
•内包装容器洗涤场〔注1〕
•盛装须冷藏饮料之可回收使用、储运之箱〔篮〕洗涤场
•原水处理场
•水处理室〔注2〕
•萃取室〔注2〕
•杀菌处理场〔注2〕
一般作业区
•水处理室〔注3〕
•萃取室〔注3〕
•加工调理场〔包括浓缩果汁复原处理〕
•杀菌处理场〔注3〕
•内包装材料之准备室
•缓冲室
•非易腐败即食性成品之内包装室
准清洁作业区管制作业区
•易腐败即食性成品之最终半成品之冷却及贮存场所
•易腐败即食性成品之内包装室
清洁作业区
•包装后保温处理场〔如玻璃或塑料瓶装热充填饮料〕
•外包装室
•成品仓库
一般作业区
•品管〔检验〕室
•办公室〔注4〕
•更衣及洗手消毒室
•厕所
•回收空瓶存放区
•其它
非食品处理区
注:1.内包装容器洗涤场之出口处应设置于管制作业区内。
2.采密闭设备及管路输送者。
3.采开放式设备者。
4.办公室不得设置于管制作业区内〔但生产管理与品管场所不在此限,惟须有适当之管制措施〕。
5.3厂房结构
厂房之各项建筑物应巩固耐用、易于维修、维持干净,并应为能防止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内包装材料遭受污染〔如有害动物之侵入、栖息、繁殖等〕之结构。
5.4平安设施
5.4.1厂房内配电必须能防水。
5.4.2电源必须有接地线与漏电断电系统。
5.4.3高湿度作业场所之插座及电源开关宜采用具防水功能者。
5.4.4不同电压之插座必须明显标示。
5.4.5厂房应依消防法令规定安装火警警报系统。
5.4.6在适当且明显之地点应设有急救器材和设备,惟必须加以严格管制,以防污染食品。
5.5地面与排水
5.5.1地面应使用非吸收性、不透水、易清洗消毒、不藏污纳垢之材料铺设,且须平坦不滑、不得有侵蚀、裂缝及积水。
5.5.2制造作业场所于作业中有液体流至地面、作业环境经常潮湿或以水洗方式清洗作业之区域,其地面应有适当之排水斜度〔应在1/100以上〕及排水系统。
5.5.3废水应排至适当之废水处理系统或经由其它适当方式予以处理。
5.5.4作业场所之排水系统应有适当的过滤或废弃物排除之装置。
5.5.5排水沟应保持顺畅,且沟内不得设置其它管路。排水沟之侧面和底面接合处应有适当之弧度
〔曲率半径应在3公分以上〕。
5.5.6排水出口应有防止有害动物侵入之装置。
5.5.7屋内排水沟之流向不得由低清洁区流向高清洁区,且应有防止逆流之设计。
5.6屋顶及天花板
5.6.1制造、包装、贮存等场所之室内屋顶应易于清扫,以防止灰尘蓄积,防止结露、长霉或成片剥落等情形发生。管制作业区及其它食品暴露场所〔原料处理场除外〕屋顶假设为力霸等易藏污纳垢之结构者,应加设平滑易清扫之天花板。假设为钢筋混凝土构筑者,其室内屋顶应平坦无缝隙,而梁与梁及梁与屋顶接合处宜有适当弧度。
5.6.2平顶式屋顶或天花板应使用白色或浅色防水材料构筑,假设喷涂油漆应使用可防霉、不易剥落且易清洗者。
5.6.3蒸汽、水、电等配管不得设于食品暴露之直接上空,否那么应有能防止尘埃及凝结水等掉落之装置或措施。空调风管等宜设于天花板之上方。
5.6.4楼梯或横越生产线的跨道之设计构筑,应防止引起附近食品及食品接触面遭受污染,并应有平安设施。
5.7墙壁与门窗
5.7.1管制作业区之壁面应采用非吸收性、平滑、易清洗、不透水之浅色材料构筑〔但密闭式发酵桶等,实际上可在室外工作之场所不在此限〕。且其墙脚及柱脚〔必要时墙壁与墙壁间、或墙壁与天花板间〕应具有适当之弧度〔曲率半径应在3公分以上,如图1〕以利清洗及防止藏污纳垢。
5.7.2作业中需要翻开之窗户应装设易拆卸清洗且具有防护食品污染功能之不生锈纱网,但清洁作业区内在作业中不得翻开窗户。管制作业区之室内窗台,台面深度如有2公分以上者,其台面与水平面之夹角应达45〔以上〔如图2〕,未满2公分者应以不透水材料填补内面死角。
5.7.3管制作业区之入口处应装设能自动关闭之纱门〔或空气帘〕,及〔或〕清洗消毒鞋底之设备〔需保持枯燥之作业场所得设置换鞋设施〕。门扉应以平滑、易清洗、不透水之巩固材料制作,并经常保持关闭。
5.8照明设施
5.8.1厂内各处应装设适当的采光及〔或〕照明设施,照明设备以不安装在食品加工线上有食品暴露之直接上空为原那么,否那么应有防止照明设备破裂或掉落而污染食品之措施。
5.8.2一般作业区域之作业面应保持110米烛光以上,管制作业区之作业面应保持220米烛光以上,检查作业台面那么应保持540米烛光以上之光度,而所使用之光源应不致于改变食品之颜色。
5.9通风设施
5.9.1制造、包装及贮存等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必要时应装设有效之换气设施,以防止室内温度过高、蒸汽凝结或异味等发生,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易腐败即食性成品或低温运销成品之清洁作业区应装设空气调节设备。
5.9.2在有臭味及气体〔包括蒸汽及有毒气体〕或粉尘产生而有可能污染食品之处,应有适当之排除、收集或控制装置。
5.9.3管制作业区之排气口应装设防止有害动物侵入之装置,而进气口应有空气过滤设备。两者并应易于拆卸清洗或换新。
5.9.4厂房内之空气调节、进排气或使用风扇时,其空气流向不得由低清洁区流向高清洁区,以防止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内包装材料可能遭受污染。
5.10供水设施
5.10.1应能提供工厂各部所需之充足水量、适当压力及水质之水。必要时,应有储水设备及提供适当温度之热水。
5.10.2储水槽〔塔、池〕应以无毒,不致污染水质之材料构筑,并应有防污染之措施。
5.10.3食品制造用水应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非使用自来水者,应设置净水或消毒设备。
5.10.4凡与食品直接接触及用来调配饮料之用水,应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不再经杀菌处理如碳酸饮料用水,应有加氯消毒后再予脱氯或滤菌之处理设备﹐以减少其细菌数。
5.10.5不与食品接触之非饮用水〔如冷却水、污水或废水等〕之管路系统与食品制造用水之管路系统,应以颜色明显区分,并以完全别离之管路输送,不得有逆流或相互交接现象。
5.10.6地下水源应与污染源〔化粪池、废弃物堆置场等〕保持15公尺以上之距离,以防污染。
5.11洗手设施
5.11.1应在适当且方便之地点〔如在管制作业区入口处、厕所及加工调理场等〕,设置足够数目之洗手及干手设备。必要时应提供适当温度之温水或热水及冷水并装设可调节冷热水之水龙头。
5.11.2在洗手设备附近应备有液体清洁剂。必要时〔如手部不经消毒有污染食品之虞者〕应设置手部消毒设备。
5.11.3洗手台应以不锈钢或磁材等不透水材料构筑,其设计和构造应不易藏污纳垢且易于清洗消毒。
5.11.4干手设备应采用烘手器或擦手纸巾。如使用纸巾者,使用后之纸巾应丢入易保持清洁的垃圾桶内〔最好使用脚踏开盖式垃圾桶〕。假设采用烘手器,应定期清洗、消毒内部,防止污染。
5.11.5水龙头应采用脚踏式、肘动式或电眼式等开关方式,以防止已清洗或消毒之手部再度遭受污染。
5.11.6洗手设施之排水,应具有防止逆流、有害动物侵入及臭味产生之装置。
5.11.7应有简明易懂的洗手方法标示,且应张贴或悬挂在洗手设施邻近明显之位置。
5.12洗手消毒室
5.12.1管制作业区之入口处宜设置独立隔间之洗手消毒室,惟包装水工厂之洗手消毒室应独立隔间。
5.12.2室内除应具备5.11规定之设施外﹐并应有泡鞋池或同等功能之鞋底洁净设备,惟需保持枯燥之作业场所得设置换鞋设施。设置泡鞋池时假设使用氯化合物消毒剂,其有效游离余氯浓度应经常保持在200ppm以上。
5.13更衣室
5.13.1应设于管制作业区附近适当而方便之地点,并独立隔间,男女更衣室应分开。室内应有适当的照明,且通风应良好。易腐败即食性成品工厂之更衣室应与洗手消毒室相近。
5.13.2应有足够大小之空间,以便员工更衣之用﹐并应备有可照全身之更衣镜、洁尘设备及数量足够之个人用衣物柜及鞋柜等。
5.14仓库
5.14.1应依原料、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等性质之不同,区分贮存场所,必要时应设有冷〔冻〕藏库以贮藏生鲜蔬果、浓缩果汁或其它原料及须冷〔冻〕藏之成品等。
5.14.2原材料仓库及成品仓库应隔离或分别设置,同一仓库贮存性质不同物品时,亦应适当区隔。
5.14.3仓库之构造应能使贮存保管中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品质劣化减低至最小程度,并有防止污染之构造,且应以巩固的材料构筑,其大小应足供作业之顺畅进行并易于维持整洁,并应有防止有害动物侵入之装置。
5.14.4仓库应设置数量足够之栈板,并使贮藏物品距离墙壁、地面均在5公分以上,以利空气流通及物品之搬运。
5.14.5贮存易腐败即食性成品之冷〔冻〕藏库,应装设可正确指示库内温度之指示温度计、温度测定器或温度自动记录仪,并应装设自动控制器或可警示温度异常变动之自动警报器。
5.14.6冷〔冻〕藏库内应装设可与监控部门连系之警报器开关,以备作业人员因库门故障或误锁时,得向外界连络并取得协助。
5.14.7仓库应有温度纪录,必要时应记录湿度。
5.15厕所
5.15.1应设于适当而方便之地点,其数量应足供员工使用。
5.15.2应采用冲水式,并采不透水、易清洗、不积垢且其外表可供消毒之材料构筑,以便经常保持清洁。
5.15.3厕所内之洗手设施,应符合本标准5.11之规定且宜设在出口处邻近。
5.15.4厕所之门应能自动关闭,且不得正面开向制造作业场所,但如有隔离设施及有效控制空气流向以防止污染者不在此限。
5.15.5厕所应排气良好并有适当之照明,门窗应设置不生锈之纱门及纱窗。
6 机器设备
6.1设计
6.1.1用于饮料制造、调配、加工、包装、贮存等之机器设备的设计和构造应能防止危害食品卫生,易于清洗消毒〔尽可能易于拆卸〕,并容易检查。应有使用时可防止润滑油、金属碎屑、污水或其它可能引起污染之物质混入食品之构造。其大小、位置亦应易于操作及保养。
6.1.2食品接触面应平滑、无凹陷或裂缝,以减少食品碎屑、污垢及有机物之聚积,使微生物之生长减至最低程度。
6.1.3蒸煮锅、调配桶、贮存槽〔桶〕等类似之器具、容器设备应有如下防止产生死角、不易清洗或易受外物污染等之设计。
6.1.3.1上部应加设易拆卸之盖子,且盖缘应突出槽〔桶〕边,分开两半的盖子应装有可方便向外开启的环扣或铰链,中央接缝处应有朝上凸缘,以防水或灰尘等异物掉入。
6.1.3.2其边缘或底部应具平滑的圆角或弯角,防止尖角。
6.1.3.3其排水口应设于底部最低点。
6.1.4输送帮浦应设计能迅速拆卸清洗,且其内外外表应光滑,无凹穴、裂痕,以防止微生物聚积。
6.1.5马达、轴承等驱动装置不应安装在产品暴露之上方,假设无法防止应在其下方设有适当之滴盘,以盛接油滴或防护设施,防止掉落至食品上。
6.1.6设计应简单,且为易排水、易于保持枯燥之构造。
6.1.7贮存、运送及制造系统〔包括重力、气动、密闭及自动系统〕之设计与制造,应使其能维持适当之卫生状况。
6.1.8在食品制造或处理区,不与食品接触之设备与用具,其构造亦应能易于保持清洁状态。
6.2材质
6.2.1所有用于食品处理区及可能接触食品之食品设备与器具,应由不会产生毒素、无臭味或异味、非吸收性、耐腐蚀且可承受重复清洗和消毒之材料制造,同时应防止使用会发生接触腐蚀的不当材料。
6.2.2食品接触面原那么上不可使用木质材料,除非其可证明不会成为污染源者方可使用。
6.3生产设备
6.3.1排列应有秩序,且有足够空间,使生产作业顺畅进行,并防止引起交叉污染,而各个设备之产能务须互相配合。
6.3.2用于测定、控制或记录之测量器或记录仪,应能适当发挥其功能且须准确,并定期校正。
6.3.3以机器导入食品或用于清洁食品接触面或设备之压缩空气或其它气体,应予适当处理,以防间接污染食品。
6.3.4饮料工厂应共同具备以下之生产设备:
6.3.4.1不锈钢贮存桶
6.3.4.2不锈钢调配桶
6.3.4.3充填设备
6.3.4.4密封设备
6.3.4.5管路清洗设备
6.3.4.6容器洗涤消毒设备
6.3.5果蔬汁饮料工厂视实际需要应具备如下所列之生产设备:
6.3.5.1原料清洗及〔或〕消毒设备
6.3.5.2杀菁及〔或〕蒸煮设备
6.3.5.3破碎及〔或〕榨汁设备
6.3.5.4精滤设备、离心设备或均质设备
6.3.5.5瞬间灭菌机或杀菌设备
6.3.5.6冷却槽
6.3.5.7瓶装饮料检查设备﹑浸水槽及灯光透视检查台等
6.3.5.8瓶装饮料自动充填机及封盖机
6.3.6清凉饮料工厂应具备以下之生产设备:
6.3.6.1碳酸气混合设备〔碳酸饮料工厂必备〕
6.3.6.2杀菌或细菌过滤设备
6.3.6.3冷冻机〔碳酸饮料工厂必备〕
6.3.7零售包装水工厂应具备以下之生产设备:
6.3.7.1杀菌或细菌过滤设备:包装水〔含已包装矿泉水及包装饮用水〕之杀菌设备或方法应符合中国国家标准CNS12700〔已包装矿泉水〕及CNS12852〔包装饮用水〕之规定。
6.4品管设备
6.4.1工厂应具备足够之检验设备,供例行之品管检验及判定原料、半成品及成品之卫生品质。必要时,可委托具公信力之研究或检验机构代为检验厂内无法检测之工程。
6.4.2品管〔检验〕室应依原物料、产品及制程之需要,配置足够之仪器设备,并保持良好状态。对于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应制定检验仪器设备操作、保养及校正准那么。
6.4.3厂方应依原物料、半成品及成品之管制工程与规格,视需要设置适当之检验设备或仪器,包括:
6.4.3.1分析天秤〔感度在0.1毫克以下〕
6.4.3.2
pH值测定计
6.4.3.3糖度计〔包装水工厂除外〕
6.4.3.4保温箱
6.4.3.5显微镜〔倍率应为1500倍以上〕
6.4.3.6微生物检验设备
6.4.3.7余氯测定器
6.4.3.8灰化炉〔果蔬汁饮料工厂必备〕
6.4.3.9离心机〔果蔬汁饮料工厂必备〕
6.4.3.10真空测定器〔金属罐装果蔬汁饮料工厂必备〕
6.4.3.11压力或气体容积测定器〔碳酸饮料工厂必备〕
6.4.3.12甲醛或氨基态氮测定装置〔果蔬汁饮料工厂必备〕
6.4.3.13浊度及色度测定设备〔包装水工厂必备〕
7 组织与人事
7.1组织与职掌
7.1.1生产制造、品质管制、卫生管理、劳工平安管理及其它各部门均应设置负责人员,以督导或执行所负之任务。
7.1.2生产制造负责人专门掌管原料处理、加工制造及成品包装工作。品质管制负责人专门掌管原材料、加工中及成品品质规格标准之制定与抽样、检验及品质之追踪管理等工作。卫生管理专责人员〔如属食品卫生管理法第22条规定之食品制造工厂,应设置卫生管理人员〕掌管厂内外环境及厂房设施卫生、人员卫生、制造及清洗等作业卫生及员工卫生教育训练等事项。劳工平安管理负责人那么掌管工厂平安与防护等工作。
7.1.3品质管制部门应独立设置,并应有充分权限以执行品质管制任务,其负责人员应有停止生产或出货之权限。
7.1.4品质管制部门应设置食品检验人员,负责食品一般品质与卫生品质之检验分析工作。
7.1.5应成立卫生管理组织,由卫生管理专责人员及各部门负责人等组成,负责规划、审议、督导、考核全厂卫生事宜。
7.1.6生产制造负责人与品质管制负责人不得相互兼任,其它各部门人员均得视实际需要兼任。
7.2人员与资格
7.2.1生产制造、品质管制、卫生管理及平安管理之负责人,应雇用大专相关科系毕业或高中〔职〕以上毕业具备食品制造经验四年以上之人员。
7.2.2食品检验人员以雇用大专相关科系毕业为宜或经政府证照制度检定合格之食品检验技术士者,如为高中〔职〕或大专非相关科系毕业人员应经政府认可之专业训练〔食品检验训练班〕合格并持有结业证明者。
7.2.3各部门负责人员及技术助理,应于到厂后三年内参加政府单位或研究机构、企业管理训练单位等接受专业职前或在职训练并持有结业证明。
7.2.4食品卫生管理法第22条规定之食品制造工厂,应设置卫生管理人员,其资格及办理事项应符合行政院卫生署「食品制造工厂卫生管理人员设置方法」有关规定。
7.2.5专业工厂之各类专门技术人员,应符合经济部「食品工厂建筑及设备之设置标准」及其它相关法令之规定。
7.2.6假设从事金属罐装饮料之制造,其有关罐头卷封及杀菌操作之管理人员应依以下规定设置:
7.2.6.1容器封口技术人员:必须国中以上毕业或国小毕业具备三年以上封口经验,并经认可之容器封口技术训练班训练合格者,负责封口机之调整、维护、保养与记录等工作。
7.2.6.2杀菌设备操作人员:必须为国中以上毕业或相当国中程度,并经认可之杀菌设备操作班训练合格者,负责杀菌设备之操作、记录与保养等工作。
7.2.6.3杀菌技术管理人员:必须为大专毕业或相当大专毕业程度〔高中、高工、高农、高商毕业具有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并经认可之杀菌技术管理班训练合格者,负责饮料杀菌系统之生产管理工作。
7.3教育与训练
7.3.1工厂应订定训练计画,据以确实执行并作成纪录。训练计画应包括厂内及厂外训练课程,且其规划应考量有效提升员工对食品GMP之管理与执行能力。
7.3.2对从事食品制造及相关作业之员工应定期举办〔可在厂内〕食品卫生及危害分析重点管制〔HACCP〕系统之有关训练。
7.3.3各部门管理人员应忠于职责、以身作那么,并随时随地督导及教育所属员工确实遵照既定之作业程序或规定执行作业。
7.3.4容器封口技术、杀菌设备操作及杀菌技术管理人员应预作储藏计画,派遣未受训之人员参加。
8 卫生管理
8.1卫生管理标准书之制定与执行
8.1.1工厂应制定卫生管理标准书,以作为卫生管理及评核之依据,其内容应包括本章各节之规定,修订时亦同。
8.1.2应制定卫生检查计画,规定检查时间及工程,确实执行并作成纪录。
8.2环境卫生管理
8.2.1邻近道路及厂内道路、庭院,应随时保持清洁。厂区内地面应保持良好维修、无破损、不积水、不起尘埃。
8.2.2厂区内草木要定期修剪,不必要之器材、物品禁止堆积,以防止有害动物孳生。
8.2.3厂房、厂房之固定物及其它设施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并作适当之维护,以保护食品免受污染。
8.2.4排水沟应随时保持通畅,不得有淤泥蓄积,废弃物应作妥善处理。
8.2.5应防止有害〔毒〕气体、废水、废弃物、噪音等产生,以致形成公害问题。
8.2.6废弃物之处理应依其特性酌予分类集存,易腐败废弃物至少应每天去除一次,去除后之容器应清洗消毒。
8.2.7各种废弃物及回收空瓶、空箱应按照指定场所堆置,并作定时之整理、清理,以维护环境卫生。
8.2.8废弃物放置场所不得有不良气味或有害〔毒〕气体溢出,应防有害动物之孳生及防止食品、食品接触面、水源及地面遭受污染。
8.3厂房设施卫生管理
8.3.1工厂应依本标准5.2规定之清洁程度区分,及以下各项规定,订定厂房设施卫生管理标准及方法,并确实施行。
8.3.2厂房内各项设施应随时保持清洁及良好维修,厂房屋顶、天花板及墙壁有破损时,应立即加以修补,且地面及排水设施不得有破损或积水。
8.3.3原料处理场、加工调理场、厕所等,开工时应每天清洗〔包括地面、水沟、墙壁等〕,必要时予以消毒。
8.3.4作业中产生之蒸汽,不得让其长时滞留厂内,应以有效设施导至厂外。
8.3.5灯具、配管等外表应保持清洁,,并应定期清扫或清洗。
8.3.6冷〔冻〕藏库内应经常整理、整顿、保持清洁,并防止地面积水、壁面长霉等影响贮存食品卫生之情况发生。
8.3.7制造作业场所及仓储设施,应采取有效措施〔如纱窗、纱网、空气帘、栅栏或捕虫灯等〕防止或排除有害动物。
8.3.8厂房内假设发现有害动物存在时,应追查并杜绝其来源,但其扑灭方法以不致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内包装材料为原那么〔尽量防止使用杀虫剂等〕。
8.3.9原料处理、加工调理、包装、贮存食品等场所内,应在适当地点设有集存废弃物之不透水、易清洗消毒〔用毕即废弃者不在此限〕、可密盖〔封〕之容器,并定时〔至少每天一次〕搬离厂房。反复使用的容器在丢弃内容物后,应立即清洗消毒。假设有大量废弃物产生时,应以输送设施随时迅速送至厂房外集存处理,并尽速搬离厂外,以防有害动物孳生及水源、地面等遭受污染。处理废弃物之机器设备应于停止运转时立即清洗消毒。
8.3.10管制作业区不得堆置非即将使用的原料、内包装材料或其它不必要物品。
8.3.11清扫、清洗和消毒用机具应有专用场所妥善保管。
8.3.12制造作业场所内不得放置或贮存有毒物质。
8.3.13假设有储水槽〔塔、池〕,应定期清洗并每天〔开工时〕检查加氯消毒情形。使用非自来水者,每年至少应送请政府认可之检验机构检验一次,以确保其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锅炉用水,冷冻、蒸发机等冷却用水,或洗地、浇花、消防等用水除外〕。
8.4机器设备卫生管理
8.4.1用于制造、包装、储运之设备及器具,应定期清洗、消毒。
8.4.2用具及设备之清洗与消毒作业,应注意防止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内包装材料。
8.4.3所有食品接触面,包括用具及设备与食品接触之外表,应尽可能时常予以消毒,消毒后要彻底清洗,以保护食品免遭消毒剂之污染。
8.4.4收工后,使用过之设备和用具,皆应清洗干净,假设经消毒过,在开始工作前应再予清洗〔和枯燥食品接触者除外〕。
8.4.5每日制造结束后,糖液桶、糖液过滤机、卫生帮浦、橡皮管、塑料管及各式量具、容器均应撤除〔CIP除外〕清洗干净。
8.4.6榨汁机、精滤机、离心机,于使用完后应撤除清洗。
8.4.7充填机应彻底清洗糖水之污渍,清洗后充填口应用氯水等消毒剂消毒。
8.4.8封盖机于制造结束后应彻底清洗轧头、卷轮、托罐盘等易受饮料污染之零件与其死角。
8.4.9容器之清洗设备,如洗瓶机、洗罐机等机械均应定期清洗并维护保养。
8.4.10无菌充填系统于使用前应作消毒杀菌工作,其输送管路于制造完成后应作原位清洗法〔CIP〕之清洗消毒工作,并定期拆解检查洗净程度。
8.4.11已清洗与消毒过之可移动设备和用具,应放在能防止其食品接触面再受污染之适当场所,并保持适用状态。
8.4.12食品接触之设备及用具之清洗用水,应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
8.4.13用于制造食品之机器设备或场所不得供做其它与食品制造无关之用途。
8.5人员卫生管理
8.5.1手部应保持清洁,工作前应用清洁剂洗净。凡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不得蓄留指甲、涂指甲油及配戴饰物等。
8.5.2假设以双手直接处理不再经加热即行食用之食品时,应穿戴清洁并经消毒之不透水手套,或将手部彻底洗净及消毒。戴手套前,双手仍应清洗干净。
8.5.3作业人员必须穿戴整洁之工作衣帽及发网,以防头发、头屑及外来杂物落入食品、食品接触面或内包装材料中,必要时需戴口罩。
8.5.4工作中不得有抽烟、嚼槟榔或口香糖、饮食及其它可能污染食品之行为。不得使汗水、唾液或涂抹于肌肤上之化装品或药物等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或内包装材料。
8.5.5员工如患有出疹、脓疮、外伤〔染毒创伤〕、结核病等可能造成食品污染之疾病者,不得从事与食品接触之工作。新进人员应先经卫生医疗机构健康检查合格后,始得雇用,雇用后每年至少应接受一次身体检查,其检查工程应符合「食品业者制造、调配、加工、贩卖、贮存食品或食品添加物之场所及设施卫生标准」之相关规定。
8.5.6应依标示所示步骤,正确的洗手或〔及〕消毒。
8.5.7个人衣物应贮存于更衣室,不得带入食品处理或设备、用具洗涤之地区。
8.5.8工作前〔包括调换工作时〕、如厕后〔厕所应张贴「如厕后应洗手」之警语标示〕,或手部受污染时,应清洗手部,必要时并予以消毒。
8.5.9访客之出入应适当管理。假设要进入管制作业区时,应符合现场工作人员之卫生要求。
8.6清洁和消毒用品之管理
8.6.1用于清洗及消毒之药剂,应证实在使用状态下平安而适用。
8.6.2食品工厂内,除维护卫生及试验室检验上所必须使用之有毒药剂外,不得存放之。
8.6.3清洁剂、消毒剂及危险药剂应予明确标明并表示其毒性和使用方法,存放于固定场所且上锁,以免污染食品,其存放与使用应由专人负责。
8.6.4杀虫剂及消毒剂之使用应采取严格预防措施及限制,以防止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或内包装材料。且应由明了其对人体可能造成危害〔包括万一有残留于食品时〕的卫生管理人使用或其监督下进行。
9 制程管理
9.1制造作业标准书之制定与执行
9.1.1工厂应制订制造作业标准书,由生产部门主办,同时须征得品管及相关部门认可,修订时亦同。
9.1.2制造作业应排除有污染之虞的操作,制造作业标准书应详述配方、标准制造作业程序、制程管制标准〔至少应含制造流程、管制对象、管制工程、管制标准值及考前须知等〕及机器设备操作与维护标准。
9.1.3应教育、训练员工依制造作业标准书执行作业,使能符合生产、卫生及品质管理之要求。
9.2原料处理
9.2.1不可使用在正常处理过程中未能将其微生物、有毒成分〔例如树薯中之氰成分〕等去除至可接受水准之主原料或配料。来自厂内外之半成品或成品,当做原料使用时,其原料、制造环境、制造过程及品质管制等,仍应符合有关良好作业标准所要求之卫生条件。
9.2.2生鲜果蔬农产品等易变质腐败之原料应依据生产需要做有方案之采购,自原产地或供给处尽速进厂,迅速加工处理,未处理或未及处理之原料应冷藏或放置于原料场贮存场所妥善管理,防止污染或品质劣化。
9.2.3原料进货时,应逐批抽取具代表性之样品作检验,检验不合格之原料,须明确标示「检验不合格」及作隔离管制。原料使用前应加以目视检查,必要时加以选别,去除具缺点者及外来杂物等。
9.2.4生鲜原料,必要时应予清洗,其用水应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用水假设再循环使用时,应经适当消毒,必要时加以过滤,以免造成原料之二次污染。
9.2.5所使用之食品添加物应为经行政院卫生署查验登记合格且标示完整之产品。
9.2.6原料及食品添加物等应于明显、易辨识处标示中文名称,且依原料之种类及批号,分别贮存于适当通风及温湿度条件下,并按时作仓储之温湿度记录。
9.2.7原料及添加物等之使用应依先进先出之原那么,并作仓储之存量与领用管理记录。
9.2.8原物料等之贮存场所应实施有效之病媒防治,及其它防止原料与食品添加物之外包装遭污损之措施。
9.2.9冷冻果蔬原汁或浓缩汁贮存时应保持在-18℃以下。假设使用前必须解冻时,应在能防止劣化之条件下进行。
9.2.10生产结束而未使用完毕之原料、食品添加物等务必密封,依其保存之需要,存放于适当之保存场所,防止污染,并于品质正常期限内尽速优先使用。
9.3制造作业
9.3.1所有制造作业〔包括包装与贮存〕,应符合平安卫生原那么,并应快速而尽可能减卑微生物之可能生长及食品污染之情况和管制下进行。
9.3.2食品制造作业应严密控制物理条件〔如时间、温度、水活性、pH、压力、流速等〕及制造过程〔如冷冻、冷藏、脱水、热处理及酸化等〕,以确保不致因机械故障、时间延滞、温度变化及其它因素使食品腐败或遭受污染。
9.3.3易孳生有害微生物〔特别是食品中毒原因菌或食品中毒原因微生物〕之食品,应在足以防止其劣化情况下存放。本项要求可由以下有效方法达成之:
9.3.3.1冷藏食品之中心温度应保持在7℃以下、冻结点以上。
9.3.3.2须冷冻之原料应保持适当的冻结状态,其中心温度应保持在-18℃以下。
9.3.3.3酸性或酸化食品假设在密闭容器中作室温保存时,应适当的加热以消灭中温细菌。
9.3.4用于消灭或防止有害微生物〔特别是食品中毒原因菌或食品中毒原因微生物〕之方法,如杀菌、照射、低温消毒、冷冻、冷藏、控制pH或水活性等,应适当且足以防止食品在制造处理及储运情况中劣化。
9.3.5果蔬原汁、生鲜果蔬或易腐败之原料应快速处理,假设因机械故障而致延滞生产,对已调理或调配完成之半成品,应及时作有效之应变措施以防止其劣化、变质,假设因此而延误,于恢复生产时,须对该时段之半成品、成品作检验、品评,已劣变者应即废弃不得再加工处理。
9.3.6食品添加物之秤量与投料应建立重复检制度,确实执行并作成纪录。
9.3.7应采取有效方法,以防止加工中或贮存中食品被原料或废料等污染。
9.3.8用于输送、装载或贮存原料、半成品、成品之设备、容器及用具,其操作、使用与维护,应使制造或贮存中之食品不致受污染。与原料或污染物接触过的设备、容器及用具,除非经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否那么不可用于处理食品成品。盛装加工中食品之容器不可直接放在地上,以防溅水污染或由器底外面污染所引起之间接污染。如由一般作业区进入管制作业区应有适当之清洗与消毒措施,以防止食品遭受污染。
9.3.9加工中与食品直接接触之冰块,其用水应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并在卫生条件下制成者。
9.3.10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金属或其它外来杂物混入食品中。本项要求可以:筛网、捕集器、磁铁、电子金属检查器或其它有效方法达成之。
9.3.11调配完成之半成品,置于贮存桶时应防患外来杂物之污染及贮存时间勿过久,假设须冷藏时,应控制贮存品温于7℃以下。
9.3.12管路输送半成品、成品之路径应严格控制,防止不同产品或其它酸、碱溶液、糖液或清洗水等混入而影响品质。
9.3.13无菌充填作业之场所应适当隔离,并依清洁作业区环境卫生管理标准之标准执行,且其杀菌、充填作业必须按操作标准严格执行,以防二次污染。
9.3.14充填使用之空罐、空瓶或空盒等容器,务必事先清洗,必要时应再消毒灭菌,尤其回收空瓶更应彻底清洗消毒、再洗净检查。包装水〔含矿泉水〕充填时因作业不当致空瓶掉落地面时,该瓶应予丢弃或再经有效之清洗作业始可再行充填。
9.3.15充填后须再行后杀菌处理时,不可延滞过久致品温下降,影响杀菌平安。
9.3.16制程中,应定时检查封口之平安性并作成纪录。
9.3.17超高温瞬间杀菌机,应定期拆解检查是否渗漏。
9.3.18应对制程中之异常采取适当之处置措施及检讨防止再发并作记录。
9.3.19不经加热杀菌处理者,其用水应经其它灭菌或除菌等处理,以期其成品能符合卫生主管机关所设之卫生标准。
9.3.20需作杀菁处理者,应严格控制杀菁温度〔尤其是进出口部位之温度〕和时间并快速冷却,迅速移至下一工程,同时定期清洗该设施,防止耐热性细菌之生长与污染,使其污染降至最低限度。已杀菁食品在装填前假设需冷却,其冷却水应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
9.3.21依赖控制pH来防止有害微生物生长之食品,如酸性或酸化食品等,应调节并维持在pH4.6以下。本项要求得以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有效方法达成之:
9.3.21.1调整原料、半成品及成品之pH。
9.3.21.2控制参加低酸性食品中酸性或酸化食品之量。
9.3.22内包装材料应选用在正常储运、销售过程中可适当保护食品,不致使有害物质移入食品并符合卫生标准者。使用过者不得再用,但玻璃瓶及不锈钢容器等不在此限,惟再使用前应彻底清洗消毒、再洗净和检查。
9.3.23包装水工厂除应符合饮料工厂之相关规定外,仍须符合「食品GMP包装水〔含矿泉水〕工厂认证基准」〔如附录〕之相关规定。包装水业者申请之水源如作为矿泉水水源,应先通过食品GMP矿泉水水源环境及取水方式勘查。
10 品质管制
10.1品质管制标准书之制定与执行
10.1.1工厂应制定品质管制标准书,由品管部门主办,经生产部门认可后确实遵循,以确保生产之食品适合食用。其内容应包括本标准10.2至10.6之规定,修订时亦同。
10.1.2检查所用之方法如系采用经修改正之简便方法时,应定期与标准法核对。
10.1.3制程上重要生产设备之计量器〔如温度计、压力计、秤量器等〕应订定校正计画,并依计画校正与记录。标准计量器以及与食品平安卫生有密切关系之加热杀菌设备所装置之温度计与压力计,每年至少应委托具公信力之机构校正一次,确实执行并作成纪录。
10.1.4品质管制纪录应以适当的统计方法处理。
10.1.5工厂应备有各项相关之现行法归或标准等资料。
10.2合约管理
工厂应建立并维持合约审查及其业务协调之各项书面程序。
10.2.1合约审查
在接受每一份订单时,应对要求条件加以审查,以确保要求事项已适切的明文规定,并有能力满足所要求之事项。
10.2.2合约修订
在履行合约或订单中,遇有修订时,应将修订后之纪录正确的传送到有关部门,并按照修订后之内容执行作业。
10.3原材料之品质管制
10.3.1原材料之品质管制,应建立其原材料供货商之评鉴及追踪管理制度,并详订原料及包装材料之品质规格、检验工程、验收标准、抽样计画〔样品容器应予适当标识〕及检验方法等,并确实实行。
10.3.2每批原料需经品管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厂使用。
10.3.3原料可能含有农药、重金属或黄曲毒素等时,应确认其含量符合相关法令之规定前方可使用。
10.3.4内包装材料应定期由供货商提供平安卫生之检验报告,惟有改变供货商或规格时,应重新由供货商提供检验报告。
10.3.5原材料经检验合于其书面规格者,应予准用,不合格者应予拒用。包装水成品的容器〔含空瓶及瓶盖〕应经有效的品检,必要时应经清洗消毒前方可使用,包装作业中散落地上的空瓶或瓶盖应经彻底清洗消毒前方可再使用。
10.3.6经准用之原材料,应以先进先用为原那么,如经长期贮存或暴露于空气、高温或其它不利条件下时,应重行检验有无可能引致变质之成分。
10.3.7经拒用之原材料,应予标示「禁用」或「可经适当处理后使用」,并
分别贮放。
10.3.8食品添加物应设专柜贮放,由专人负责管理,注意领料正确及有效期限等,并以专册登录使用之种类、卫生单位合格字号、进货量及使用量等。其使用应符合卫生署「食品添加物使用范围及用量标准」之规定。
10.3.9对于委托加工者所提供之原材料,其贮存及维护应加以管制,如有遗失、损坏或不适用时,均应作成记录,并通报委托加工者做适当之处理。
10.3.10包装水〔含矿泉水及包装饮用水〕工厂,其原料水之水源水质应符合行政院环境保护署之水源水质检验规定。
10.3.11包装水工厂之原料水水质除应符合中央主管机关之定期查验规定外,应定期检查原料水中之总生菌数、大肠杆菌群、粪便性链球菌及绿脓杆菌,必要时加验其它可能发生之病原菌。
10.4加工中之品质管制
10.4.1应找出加工中之重要平安、卫生管制点,并订定检验工程、检验标准、抽样及检验方法等,确实执行并作成纪录。
10.4.2原料洗涤用水之游离余氯应定时检查是否足够并作记录。
10.4.3杀菁或蒸煮之温度、时间应定时检核并作记录。
10.4.4应检查调配、混合加工之器具、设备使用前是否保持清洁、适用之状态。
10.4.5糖度计、比重计、秤量计等量具,使用前应予校验确认正常前方可使用。
10.4.6调配使用之原汁、糖液、水质及其它配料、食品添加物等应确认其外观性状、风味无异常且无夹杂物前方可使用,其用量应依配方正确使用并作记录。
10.4.7调配后应对半成品之外观、风味、糖度、酸度及夹杂物等作检验,以确认有无异常。
10.4.8加工中与食品直接接触之冰块,其用水应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并在卫生条件下制成者。
10.4.9假设用水之水质,在调配加工使用前须脱氯时,于脱氯过后应即检验其游离余氯是否去除完全。
10.4.10假设有加热后再充填之作业,应检查其充填温度是否符合管制条件。
10.4.11密封作业应对开机后首先产制之制品加强检查其封合或卷封是否完好,假设有异常应及时调整。于继续生产后亦应定时作此项检查以确保密封之完整与平安,并确实记录。
10.4.12杀菌作业应有温度、时间之记录图或表,并应定时检查是否符合设定条件。
10.4.13加工之品质管制结果发现异常现象时,应迅速追查原因并加以矫正。
10.5成品之品质管制
10.5.1成品之品质管制,应详订成品之品质规格﹑检验工程、检验标准、抽样及检验方法。
10.5.2成品应依工厂制定之品质管制标准书,抽取代表性样品,实施成品检验。
10.5.2.1果蔬汁饮料、碳酸饮料成品应检验以下工程:
10.5.2.1.1内容量
10.5.2.1.2糖度
10.5.2.1.3酸度
10.5.2.1.4
pH值
10.5.2.1.5甲醛或氨基态氮〔限于果蔬汁饮料〕
10.5.2.1.6灰分
10.5.2.1.7风味
10.5.2.1.8色泽
10.5.2.1.9外来杂物
10.5.2.1.10保温试验〔金属罐、铝箔包装产品适用〕
10.5.2.1.11冷藏产品及碳酸饮料应作微生物检验
10.5.2.2包装水成品应检验以下工程:
10.5.2.2.1内容量
10.5.2.2.2
pH值
10.5.2.2.3风味
10.5.2.2.4外来杂物
10.5.2.2.5微生物检验:应检测总生菌数、大肠杆菌群、粪便性链球菌及绿脓杆菌,必要时加验可能发生之病原菌。
10.5.3应订定成品留样保存计画,每批成品应留样保存,惟易腐败即食性成品,应保存至有效期限后一至二天。必要时,应做成品之保存性试验,以检测其保存性。
10.5.4每批成品须经成品品质检验,不合格者,应加以适当处理。
10.5.5成品不得含有毒或有害人体健康之物质或外来杂物,并应符合现行法定产品卫生标准。
10.6检验状况
原材料、半成品、最终半成品及成品等之检验状况,应予以适当标示及处理。
11 仓储与运输管制
11.1储运作业与卫生管制
11.1.1储运方式及环境应防止日光直射、雨淋、剧烈的温度或湿度变动与撞击等,以防止食品之成分、含量、品质及纯度受到不良之影响,而能将食品品质劣化程度保持在最低限之情况下。
11.1.2仓库应经常予以整理、整顿,贮存物品不得直接放置地面。如需低温储运者,应有低温储运设备。
11.1.3成品仓库应按制造日期、品名、包装型态及批号分别堆置,加以适当标识及防护,并作管制纪录。
11.1.4为确保物品之品质应在适当之温、湿度等条件下贮存。需冷藏之瓶装或纸盒装饮料应保存于7℃以下。
11.1.5仓储中之物品应定期查看,如有异状应及早处理,并应有温度〔必要时湿度〕纪录。包装破坏或经长时间贮存致品质有劣化之虞者,应重新检查,确保食品未受污染及品质未劣化至不可接受之水准。
11.1.6仓库出货顺序,宜遵行先进先出之原那么。
11.1.7每批成品应经严格之检验,确实符合产品之卫生品质标准前方可出货。
11.1.8应订定防止物品之品质受到不良环境因素影响之运输方式:
11.1.8.1须冷藏之瓶装或纸盒装饮料应以具冷藏设备之运输车运输。
11.1.8.2装运卡车假设非厢型,应用帆布、塑料布等防止日晒雨淋之遮盖物防护。
11.1.8.3易受损之瓶装、纸盒装或铝箔包装成品应有适当之防护措施,防运输之碰撞、挤压而致影响品质平安。
11.1.8.4有造成污染原料、半成品或成品之虞的物品禁止与原料、半成品或成品一起储运。
11.1.9进货用之容器、车辆应检查,以免造成原料或厂区之污染。
11.2仓储及运输纪录
物品之仓储应有存量纪录,成品出厂应作成出货纪录,内容应包括批号、出货时间、地点、对象、数量等,以便发现问题时可迅速回收。
12 标示
12.1标示之工程及内容应符合「食品卫生管理法」;该法未规定者,适用其它中央主管机关相关之法令规章之规定。
12.2零售成品应以中文及通用符号显著标示以下事项并加框集中标示:〔包括标示顺序〕
12.2.1品名:应使用国家标准所定之名称,无国家标准名称者,得自定其名称。自定其名称者,其名称应与主要原料有关。
12.2.2内容物名称及重量、容量或数量。
12.2.3食品添加物名称。
12.2.4原汁含有率〔果蔬汁饮料必须标示〕。
12.2.5制造厂商名称、地址及消费者效劳专线或制造工厂
号码。
12.2.6有效日期,或制造日期及有效日期,或保存期间及有效日期;惟标示有效日期者,其品质管制标准书须载明该产品之保存期间。经中央主管机关公告指定须标示制造日期、保存期限或保存条件者,应一并标示之。本项方法应采用印刷方式,不得以卷标贴示。
12.2.7批号:以明码或暗码表示生产批号,据此可追溯该批产品之原始生产资料。
12.2.8食用说明及调理方法:视需要标示。
12.2.9其它经中央主管机关公告指定之标示事项:应符合中国国家标准CNS3192〔包装食品标示〕、CNS2377〔水果及蔬菜汁饮料〕、CNS976〔食品罐头检验法总那么〕。惟包装水成品尚须依照CNS12700〔已包装矿泉水〕及CNS12852〔包装饮用水〕之规定。
12.3成品宜标示商品条形码〔Bar
code〕。
12.4外包装容器标示有关批号,以利仓储管理及成品回收作业。
13 客诉处理与成品回收
13.1应建立客诉处理制度,对顾客提出之书面或口头抱怨与建议,品质管制负责人〔必要时,应协调其它有关部门〕应即追查原因,妥予改善,同时由公司派人向提出抱怨或建议之顾客说明原因〔或抱歉〕与致意。
13.2应建立成品回收制度,以迅速回收出厂成品。
13.3顾客提出之书面或口头抱怨与建议及回收成品均应作成纪录,并注明产品名称、批号、数量、理由、处理日期及最终处置方式。该纪录宜定期统计检讨分送有关部门参考改良。
14 纪录处理
14.1纪录
14.1.1卫生管理专责人员除记录定期检查结果外,应填报卫生管理日志,内容包括当日执行的清洗消毒工作及人员之卫生状况,并详细记录异常矫正及再发防止措施。
14.1.2品管部门对原料、加工与成品品管及客诉处理与成品回收之结果应确实记录、检讨,并详细记录异常矫正及再发防止措施。
14.1.3生产部门应填报制造纪录及制程管制纪录,并详细记录异常矫正及再发防止措施。
14.1.4申请认证工厂之各种管制纪录,应以中文为原那么。
14.1.5不可使用易于擦除之文具填写记录,每项纪录均应由执行人员及有关督导复核人员签章,签章以采用签名方式为原那么,如采用盖章方式应有适当的管理方法。纪录内容如有修改,不得将原文完全涂销以致无法辨识原文,且修改后应由修改人在修改文字附近签章。
14.2纪录核对
所有制造和品管纪录应分别由制造和品管部门审核,以确定所有作业均符合规定,如发现异常现象时,应立刻处理。
14.3纪录保存
工厂对本标准所规定有关之纪录〔包括出货纪录〕至少应保存至该批成品之有效期限后一个月。
15 管理制度之建立与稽核
15.1工厂应建立整体有效之食品GMP管理制度,对组织及推动制度之设计及管理应具有整体性与协调性。
15.2管理制度之稽核
15.2.1工厂应建立有效之内部稽核制度,以定期或不定期之方式,藉由各级管理阶层实施查核,以开掘工厂潜在之问题并加以合理之解决、矫正与追踪。
15.2.2担任内部稽核之人员,须经适当之训练,并作成纪录。
15.2.3工厂应建立有效之内部稽核计画,并详订稽核频率〔以三个月一次为原那么〕,确实执行,并作成纪录。
15.3管理制度之订定、修正及废止
工厂应建立食品GMP相关管理制度之订定、修正及废止之作业程序,以确保执行品质作业人员持有有效版本之作业文件,确实据以执行,并作成纪录。
16 附那么
16.1本标准之内容与现行相关法令规定抵触时,应依法令规定办理。
16.2本标准自核定日起实施,修正时亦同。
?附录?
食品GMP包装水〔含矿泉水〕工厂认证基准
流程及工程
食 品 GMP 认 证 基 准
备 注
水源
检附水权登记、水井开凿或改建核准证明文件。
以自来水为水源者,得免附左列证明文件。
水源环
境及取
水方式
包装水业者申请之水源如作为矿泉水水源,除应取得主管机关之水源水质检验证明外,其水源环境应符合以下各项规定。
1.水源地不得位于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或其它足以造成污染之农、林、牧等地区。
2.水源取水口周围一公里范围内不得有污染水质之虞的工厂、养殖场、畜牧场及垃圾处理场等污染源。
3.水源取水口周围一公里范围内应有明显标示以维护水源水质。
除须符合上述1.2.3.项之规定外,取水方式尚须符合以下规定之任何一项。
1.采地下抽取者,其深水抽取泵及其管件应使用不锈钢或不致污染水质之材质构成。
2.采自然涌出口取水者,应以有效之设施与外界隔离,防止污染。
3.以其它方式取水者,其取水之管件应使用不锈钢或不致污染水质之材质构成。
1.矿泉水工厂申请认证前应先排定行程赴现场会勘,其水源环境及取水方式须经认可或可经由辅导改善者,方予受理申请认证。
2.申请矿泉水水源环境及取水方式认证者,应提供水源与其邻近地区之关系位置资料,如地籍图与航照图(应以涵盖水源取水口周围十公里范围内之最新版1/5,000-1/10,000台湾地区相片根本图或送审前二年之实测1/5,000-1/10,000地形图标示)。
水源水质
1.至少应提出最近连续二次之主管机关水源水质检验证明〔每季检验一次〕。
2.前项检验得自行或委托其它机构进行检验,惟该检验机构及其检验工程须为行政院环境保护署环境检验所认可之代检验机构及认可之工程。
取水点或涌出口集水槽
集水槽应以不致污染水质之材质构成,并以有效之设施与外界隔离。
水管导
入工厂
导水管宜使用不锈钢或不致产生毒素、臭味、异味等污染原料水之材质构成,且应有适当之保护措施。
厂内贮存槽
应以不致污染水质之材质构成。
除菌
应符合CNS12700〔已包装矿泉水〕或CNS12852〔包装饮用水〕之规定。
(平衡桶)
内包材
(容器材
质标准)
1.内包装容器材质之使用种类及标准,应符合卫生署「食品卫生标准」之「食品器具、容器、包装卫生标准」相关规定。
2.内包装容器应检附具公信力之检验报告及制造该容器之塑料原料〔含安定剂〕符合食品级之来源证明。
原那么上,每种包材或供货商,应至少每年检附一次包装容器之平安检验证明文件。如有变更包材或供货商者。应个别检附上述证明文件。
清洗
除菌
清洗除菌方法应防止导致容器变形或污染物质溶出。
充填
(充填环境)
封盖(材质标准)与容器材质标准(1)同。
清洗
除菌
密封
除菌方法应防止造成密封胶变性。
密封检验
70公分落地试验:以装有成品之塑料容器离地〔水泥地〕70公分自然落地后容器不破,且经倒置容器亦不漏水。
成品检验
依据食品卫生标准之「包装饮用水卫生标准」及
CNS12700或CNS12852之规定办理。
微生物检测工程:大肠杆菌群〔阴性〕
绿脓杆菌〔阴性〕
粪便性链球菌〔阴性〕
除左列三项外,厂方宜有总生菌数及霉菌、酵母菌之自主检验工程。
化学性检测工程:
1.pH值
2.重金属:砷、铅、锌、铜、汞、镉
3.其它:钠〔营养标示用〕
食品卫生标准与CNS217000或CNS12852所列标准如有不同时,依较严标准办理。
密封检验:70公分落地试验。
留样保存试验:每批成品应留样保存至该成品保存期限之后,以追踪及确认该批产品之品质。
成品标示
1.应符合食品卫生管理法及CNS12700或CNS12852之规定。
2.应符合食品GMP饮料专那么之规定。
3.应标示水权核准字号、厂址及水源出处。
4.应标示包装容器之使用材质种类,其大小以清晰明确、容易辨识为原那么。
设备清洗
及维护
(CIP系统)
饮料工厂GMP现场评核表
说明:1.三项「次要缺点」相当于一项「主要缺点」;三项主要缺点相当于一项「严重缺点」;轻微缺失不计入缺点评分。
2.本评核表系供作为饮料工厂GMP现场评核时判定缺点条文之参考依据。
3.本评核表亦供作为本认证体系对食品GMP认证工厂执行追踪查验时判定缺点条文之参考依据。
严
重
缺
点
主
要
缺
点
次
要
缺
点
轻
微
缺
失
评 核 项 目
备 注
1 厂区环境
□
□
□
□
1.1工厂不得设置于易遭受污染之区域,邻近道路应铺设柏油等防尘土飞扬,否那么应有有效的食品污染防止措施。(4.1),(4.3)
□
□
□
1.2四周环境应保持清洁,空地应铺设混凝土、柏油或绿化等,并保持良好维修,定期修剪草木。地面不得有严重积水、泥泞、污秽等,以防止成为污染源。(4.2),(8.2.1),(8.2.2)
□
□
□
1.3厂区内不得有不良气味〔如废弃物放置场所等〕、有害〔毒〕气体、煤烟或废水、噪音等足以形成公害或有碍卫生之设施。(4.4),(8.2.5),(8.2.7)
□
□
□
1.4禁止饲养禽、畜及其它宠物,惟警戒用犬除外,但应适当管理。厂区周界应有适当防范外来污染源侵入之设计与构筑。(4.5),(4.7)
□
□
□
1.5厂区之排水道等排水系统不得有严重积水、渗漏、淤泥、污秽、破损或孳长有害动物而造成食品污染之虞者。(4.6),(8.2.4)
□
□
□
1.6回收空瓶应有指定区域,妥善堆置、定时整理、清理以防有害生物孳生及污染环境。(4.8),(8.2.7)
□
□
□
□
1.7工厂不得设置于易遭受污染之区域,否那么应有严格之食品污染防治措施。包装水工厂应设置于之水源地或可由水源地以管路接引原料水之地点;且水源水质应符合中央主管机关之规定,并定期作自主微生物检验。(4.1),(10.3.10),(10.3.11)
□
□
□
□
1.8厂区如有员工宿舍及附设之餐厅,应与加工场所完全隔离。(4.8)
□
□
1.9不得有其它有关厂区环境违反GMP目的者。
2 厂房及设施
□
□
□
□
2.1厂房应依作业流程有序而整齐的配置,以防止交叉污染。(5.1.1)
□
□
□
2.2应有足够空间,以利设备安置、卫生设施、食品贮存、物料贮存及人员作息等。(5.1.2),(5.1.3)
□
□
□
2.3微生物检验场所应与其它场所适当区隔,如未设置无菌操作箱者须有效隔离。如有设置病原菌操作场所应严格有效隔离。(5.1.4)
□
□
□
□
2.4清洁度要求不同处应予适当隔离。(5.2.1),(5.2.2)
□
□
□
2.5建筑物应巩固、耐用、易于维修、维持干净〔屋顶、墙壁、地面及排水设施等有破损应即修补〕。(5.3),(8.3.2)
□
□
2.6厂房应依规定安装火警警报系统及急救器材并加以严格管制。(5.4.5),(5.4.6)
□
□
2.7高湿度作业场所之插座及电源开关宜采用具防水功能者。(5.4.3)
□
□
□
2.8地面应使用非吸收性、不透水、易清洗消毒、不藏污纳垢之材料铺设,且须平坦不滑、不得有侵蚀、裂缝及积水。(5.5.1)
□
□
□
2.9制造作业场所于作业中有液体流至地面作业环境经常潮湿或以水洗方式清洗作业之区域,其地面应有适当之排水斜度〔应在1/100以上〕。(5.5.2)
□
□
□
2.10作业场所之排水系统应有适当的过滤或废弃物排除之装置。必要时废水应予适当处理。(5.5.3),(5.5.4)
□
□
□
2.11排水沟应保持顺畅,且沟内不得设置其它管路。排水沟之侧面和底面接合处应有适当之弧度〔曲率半径应在3公分以上〕。且排水出口应有防止有害动物侵入之装置。(5.5.5),(5.5.6)
□
□
□
2.12屋内排水沟之流向不得由低清洁区流向高清洁区,且应有防止逆流之设计。(5.5.7)
□
□
□
□
2.13管制作业区及其它食品暴露场所之屋顶应易清扫、可防灰尘蓄积,减少结露、长霉或成片剥落等情形发生,必要时加设平滑易洗之天花板。应使用白色或浅色防水材料构筑。(5.6.1),(5.6.2)
□
□
□
2.14蒸汽、水、电、空调风管及照明设备等,不得设于食品暴露之上空〔空调风管宜设在天花板之上方〕否那么应有适当的防范装置或措施,灯具、配管等外表应定期清扫或清洗。(5.6.3),(5.8.1),(8.3.5)
□
□
□
□
2.15楼梯或横越生产线之跨道应防止为污染源之一,并有平安设施。(5.6.4)
□
□
□
2.16管制作业区之壁面应采用非吸收性、平滑、易清洗、不透水之浅色材料构筑,必要时,墙脚及柱脚应具有适当之弧度〔曲率半径应在3公分以上〕,惟枯燥作业场所除外。(5.7.1)
□
□
□
2.17作业中需要翻开之窗户应装设易拆卸清洗且具有防护食品污染功能之不生锈纱网,但清洁作业区内在作业中不得翻开窗户。管制作业区之室内窗台应有适当斜度〔≧45°〕。(5.7.2)
□
□
□
2.18管制作业区对外出入门户应以巩固材料制作,保持关闭,应装设能自动关闭之纱门〔或空气帘〕及清洗消毒鞋底设备〔或换鞋设施〕。(5.7.3)
□
□
□
2.19一般作业区照明110米烛光以上,管制作业区作业面220米烛光以上,而检查作业台面540米烛光以上,使用之光源应不致于改变食品之颜色。(5.8.2)
□
□
□
2.20制造、包装、贮存等场所应通风良好,防室温过高、蒸汽凝结或异味等发生,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易腐败实时性成品或低温运销成品之清洁作业区应装设空气调节设备。(5.9.1)
□
□
□
2.21在有臭味及气体〔包括蒸汽及有毒气体〕或粉尘产生而可能污染食品时,应有适当排除、收集或控制装置。(5.9.2),(8.3.4)
□
□
□
2.22管制作业区之排〔进〕气口应装设防止有害动物侵入装置,易于拆卸清洗或换新,进排气或风扇风向不得由低清洁区流向高清洁区。(5.9.3),(5.9.4)
□
□
□
2.23应有充足水量,适当水压、水质。必要时应有贮水设备,其材质应无毒、不污染水质,并应有保护措施。(5.10.1),(5.10.2)
□
□
□
□
2.24食品制造用水应符合饮用水标准,非使用自来水者应设置净水或消毒设备。其水质每年至少一次应向政府公告认可之检验机构申请检验。水源应距污染源15公尺以上。(5.10.3),(5.10.6),(8.3.13)
□
□
□
□
2.25凡与食品直接接触及用来调配饮料之用水,应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不再经杀菌处理如碳酸饮料用水,应须加氯消毒后再予脱氯或经滤菌处理。(5.10.4)
□
□
□
2.26非饮用水之管路〔如冷却水等〕与制造用水管路应以颜色区分,不得有逆流或相互交接现象。(5.10.5)
□
□
□
2.27应在适当且方便地点〔如在管制作业区入口处、厕所及加工调理场等〕设置足够数目之洗手及干手设备。并应有简明易懂之洗手方法标示。(5.11.1),(5.11.7)
□
□
□
2.28洗手台应以不锈钢或磁材等构筑,经常保持清洁,其排水应具有防止逆流、有害动物侵入、臭味产生之装置。水龙头开关应采用能防止已清洗或消毒之手部再受污染之方式。(5.11.3),(5.11.5),(5.11.6)
□
□
□
2.29洗手台附近应备有液体清洁剂〔必要时应设置手不消毒设备〕及干手设备〔烘手器或擦手纸巾及易保持清洁之废纸桶,假设采用烘手器,应定期清洗、消毒内部,防止污染〕。(5.11.2),(5.11.4)
□
□
□
□
2.30宜设置独立隔间之洗手消毒室﹐室内宜有泡鞋池或鞋底洁净设备﹐惟包装水工厂应独立设置洗手消毒室〔需保持枯燥之作业场所得设置换鞋设施〕。(5.12.1),(5.12.2)
□
□
□
2.31应于管制作业区附近适当而方便之地点设更衣室,男女分开、大小适当,有更衣镜、洁尘设备、贮物柜等,适当照明、通风良好、清洁。(5.13.1),(5.13.2)
□
□
□
2.32厕所应设于适当且方便地点,足供员工使用,排气良好、适当照明。经常保持清洁并应有「如厕后应洗手」警语标示。(5.15.1),(5.15.5),(8.5.8)
□
□
□
2.33厕所应采用冲水式,易清洗、消毒之材料构筑,并应符合2.28至2.29之洗手设备要求。(5.15.2),(5.15.3)
□
□
□
□
2.34厕所门应能自动关闭,且不得正面开向制造作业场所〔但如有缓冲设施及有效控制空气流向以防止污染者不在此限〕。(5.15.4)
□
□
□
2.35仓库构造应能适当保管食品或材料,巩固,大小足供作业顺畅,维持整洁并应有防止有害动物侵入之装置。(5.14.3)
□
□
□
2.36原料仓库及成品仓库以适当隔离为原那么,同一仓库贮存性质不同物品时亦应适当区隔,有造成污染之虞者禁止一起储运。(5.14.2),(11.1.5)
□
□
□
2.37仓库应依贮存性质不同,分别按批整齐的堆置适当标识。食品不可直接存放于地面上,应有足够栈板。使贮藏物品距离墙壁、地面均在5公分以上,以利空气流通及物品搬运。(5.14.4),(11.1.2)
□
□
□
2.38冷〔冻〕藏库应装设库内温度指示计,并作温度记录,且应有自动控制器或异常温度变动自动警报器。库内并应经常整理、整顿,保持清洁、防止积水。(5.14.5),(8.3.6)
□
□
2.39冷〔冻〕藏库,应装设可与监控部门连系之警报器开关,以备作业人员因库门故障或误锁时,得向外界连络并取得协助。(5.14.6)
□
□
□
2.40仓库应有温度纪录,必要时应记录湿度。(5.14.7)
□
□
□
2.41食品接触面原那么上不可使用木质材料,除非其可证明不会成为污染源者方可使用。(6.2.2)
□
□
□
2.42管制作业区不得堆置非即将使用之原材料或其它不必要物品。(8.3.10)
□
□
□
□
2.43清扫、清洗和消毒等用具应有专用场所,妥善保管,食品处理区内不得放置、贮存有毒物质〔但维护卫生及检验所需者除外〕。(8.3.11),(8.3.12),(8.6.3)
□
□
□
□
2.44清洁剂、消毒剂应证实在使用状态下平安而适用,有固定场所、上锁、专人管理。其使用应严格限制并应有预防措施,在卫生管理负责人员监督下进行。(8.6.1),(8.6.3),(8.6.4)
□
□
□
□
2.45食品添加物应设专柜,专人管理、专册登录使用情形,使用应符合卫生标准。(10.3.8)
□
□
□
□
2.46制造作业场所及仓储设施,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排除有害动物。(8.3.7)
□
□
□
2.47厂房内假设发现有害动物时,应追查并杜绝其来源〔扑灭方法以不致污染食品等为原那么〕。(8.3.8)
□
□
□
2.48废弃物容器应定时〔至少每天一次〕搬离厂房。大量时应以输送设施随时迅速送至厂房外处理。(8.3.9)
□
□
□
2.49包装水工厂之微生物检验场所应独立隔间。(5.1.4)
□
□
2.50不得有其它有关厂房设施违反GMP目的者。
3 机器设备
□
□
□
□
3.1加工用机器设备应能防止危害食品卫生〔并应易于清洗、消毒、检查〕,防止润滑油等污染物混入,并应定期清洗〔或消毒〕,但要注意防止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内包装材料。(6.1.1),(8.4.1),(8.4.2)
□
□
□
3.2食品接触面应平滑、无凹陷或裂缝,设计应简单、易排水、易保持枯燥,并尽可能时常予清洗、消毒,注意无消毒剂之污染。(6.1.2),(6.1.3),(8.4.3)
□
□
□
3.3贮存、运送及制造系统应能维持适当卫生状况,其它不与食品接触之设备与用具亦应保持清洁状态。(6.1.4),(6.1.5)
□
□
□
□
3.4所有用于制造作业场所及可能接触食品之食品器具,其材质应由不会产生毒素、无臭味或异味、非吸收性、耐腐蚀,可承受重复清洗和消毒等。(6.2.1)
□
□
□
□
3.5生产设备应有序排列,且有足够空间〔防止交叉污染〕,产能务须互相配合。(6.3.1)
□
□
□
3.6制程上重要之计量器,应能适当发挥其功能,且须准确,并定期校正。标准计量器、温度计与压力计,每年至少应委托具公信力之机构校正一次,确实执行并作成纪录。(6.3.2),(10.1.3)
□
□
□
3.7压缩空气或其它气体〔导入食品或用于清洁食品接触面等〕应经适当处理。(6.3.3)
□
□
□
3.8工厂应具有足够之检验设备,必要时,可委托具公信力之研究或检验机构代为检验厂内无法检测之工程。(6.4.1)
□
□
3.9不得有其它有关机器设备违反GMP目的者。
4 组织与人事
□
□
□
4.1品管部门应独立于生产部门,并应有充分权限。负责人应有适当学识和经验。(7.1.3),(7.2.1)
□
□
□
4.2应有食品卫生管理〔专责〕人员,其资格应符合有关规定。(7.1.2),(7.2.1)
□
□
□
4.3假设从事金属罐装饮料之制造﹐应设置罐头卷封﹑杀菌技术及杀菌管理人员,并经政府认定机构训练合格。(7.2.6)
□
□
□
4.4饮料工厂之各类专门技术人员应符合经济部「食品工厂建筑及设备之设置标准」及其它之相关法令规定。(7.2.4)
□
□
□
4.5应订定教育训练计画〔厂内及厂外〕,据以执行,并作成纪录。(7.3.1),(7.3.2),(7.3.3)
□
□
4.6不得有其它有关组织人事违反GMP目的者。
5 卫生管理制度及人员卫生管理
□
□
□
□
5.1应制定卫生检查计画,规定检查时间、工程,确实执行,并作成纪录。(8.1.2)
□
□
□
5.2厂房及其固定物等外侧保持卫生、良好维护。(8.2.3)
□
□
□
5.3不必要器材等不可长期堆置于厂房空地〔包括道路〕,并不可以有其它足以让有害动物孳生之场所。(8.2.2)
□
□
□
5.4废弃物应妥善处理,宜分类集存,每天去除一次,清理后容器应清洗、消毒。(8.2.4),(8.2.6)
□
□
□
5.5原料处理场、加工调理场等开工时应每天清洗,必要时予以消毒。(8.3.2)
□
□
□
5.6工作人员工作前应洗净双手,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不得蓄留指甲、涂指甲油及配戴饰物等。假设以双手直接处理不再经加热即行食用之食品时,应穿戴手套或彻底洗净、消毒手部。如厕后应洗手。(8.5.1),(8.5.2),(8.5.6),(8.5.8)
□
□
□
5.7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整洁工作衣帽及发网,必要时戴口罩。(8.5.3)
□
□
□
5.8工作中不得有可能污染食品之行为〔如抽烟、饮食等〕,个人衣物不得带入食品处理或设备、用具洗涤区域。(8.5.4),(8.5.7)
□
□
□
□
5.9患有可能污染食品之疾病者不得从事与食品接触之工作。新进员工应先经卫生医疗机构健康检查合格后使得雇用,雇用后每年至少一次接受身体健康检查,其检查工程应符合食品卫生相关法规之规定。(8.5.5)
□
□
□
5.10收工后,使用过设备和用具应清洗干净。假设经消毒过,开始工作前应再予清洗。清洗、消毒过后应放在不受污染之适当场所,保持适用状态,清洗用水应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8.4.4-8.4.12)
□
□
□
5.11用于制造食品之机器、设备或场所不得供做其它与食品制造无关之用途。(8.4.7)
□
□
□
5.12管制作业区访客出入应适当管理〔符合现场工作人员卫生要求〕。(8.5.9)
□
□
5.13不得有其它有关卫生管理事项违反GMP目的者。
6 制程管理
□
□
□
6.1应教育、训练员工依照制造作业标准书执行作业,使能符合生产、卫生及品质管理之要求。(9.1.3)
□
□
□
□
6.2所有原材料需经检查合格前方可进厂使用,而经正常处理仍未能到达可接受卫生标准之原料不可使用。不合格者应分别贮放,明确标识。(9.2.1),(9.2.5)
□
□
□
6.3进货用之容器、车辆应检查。(11.1.9)
□
□
□
□
6.4原料使用前应加以检查,必要时加以选别去除具缺点者及外来杂物。生鲜原料必要时应予清洗,其水质应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9.2.2),(9.2.4)
□
□
□
6.5成品不再经加热处理即可食用者,应严防微生物再污染。(9.2.4)
□
□
□
6.6原料之保管应能使其免遭污染、损坏,并减低品质劣化于最低程度。冷冻者-18℃以下;冷藏者7℃以下、冻结点以上〔但生鲜蔬果等不在此限〕。(9.2.6)
□
□
□
6.7冷冻蔬果原汁或浓缩汁贮存时应保持在-18℃以下。假设使用前必须解冻时,应在能防止品质劣化之条件下进行,原料使用应依先进先出之原那么。(9.2.7),(9.2.9)
□
□
□
6.8食品处理应快速而尽可能减卑微生物之可能生长及污染情况。(9.3.1)
□
□
□
□
6.9食品制造作业应严密控制物理条件及制造过程,杀菌、照射、低温消毒、冷冻、冷藏、控制pH、或水活性等消灭有害微生物的方法应适当且足够。易孳生有害微生物食品应在足以防止劣化之条件下存放。以防止食品腐败或遭受污染。(9.3.2),(9.3.3),(9.3.4)
□
□
□
6.10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加工或贮藏中之食品被原料或废料等污染。(9.3.7)
□
□
□
6.11用于输送、装载或贮存食品之设备、容器及用具,如由一般作业区进入管制作业区,应有适当之清洗与消毒措施,以防止食品遭受污染。(9.3.8)
□
□
□
□
6.12加工中与食品接触之冰块,其用水应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9.3.9)
□
□
□
6.13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金属或其它外来夹杂物混入食品中。(9.3.10)
□
□
□
6.14需作杀菁处理者应严格控制其温度及时间,并注意卫生。(9.3.20)
□
□
□
6.15依赖控制pH来防止有害微生物生长者,应调节并维持pH在4.6以下。(9.3.2)
□
□
□
6.16食品添加物之秤量与投料应建立重复检核制度,确实执行并作成纪录。(9.3.6)
□
□
□
6.17调配完成之半成品,置于贮存桶时应注意异物之污染或贮存时间勿过久,假设需冷藏时,应控制贮存品温在7℃以下。(9.3.11)
□
□
□
6.18无菌充填作业之场所,应适当隔离,并依清洁作业区环境卫生管理标准之标准执行﹐且其杀菌、充填作业条件必须按操作标准严格执行﹐以防二次污染。(9.3.13)
□
□
□
6.19充填后须再行后杀菌处理时,不可延滞过久,致品温下降。空罐等容器务必要先清洗,回收空瓶应彻底清洗、消毒。(9.3.14),(9.3.15)
□
□
□
6.20密封作业应对开机后首先产制之制品加强检查,于制程中亦应定时检查封口之平安性,并作成纪录。(9.3.16),(10.4.11)
□
□
□
6.21管路应严格控制,防止不同产品或其它产品或清洗剂等混入。(9.3.12)
□
□
6.22不得有其它有关制程管理事项违反GMP目的者。
7 品质管制
□
□
□
7.1工厂应建立并维持合约审查及其业务协调之各项书面程序。(10.2)
□
□
□
7.2在接受每一份订单时,应对要求条件加以审查,以确保要求事项已适切的明文规定。且有能力满足所要求之事项。(10.2.1)
□
□
□
7.3在履行合约或订单中,遇有修订时,应将修订后之纪录正确的传送到有关部门,并按照修订后之内容执行作业。(10.2.2)
□
□
□
□
7.4每批原料须经品管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厂使用,原料可能含有农药、重金属或黄曲毒素等时,应确认其含量符合相关法令之规定前方可使用。(10.3.2),(10.3.3)
□
□
□
7.5检查所使用之方法如系采用经修改正之简便方法时,应定期与标准法核对。(10.1.2)
□
□
□
□
7.6食品添加物应设专柜贮放,由专人负责管理,注意领料正确及有效期限等,并以专册登录使用之种类卫生单位合格字号、进货量及使用量等。其使用应符合卫生署颁订之「食品添加物使用范围及用量标准」之规定。(10.3.8)
□
□
□
□
7.7内包装材料应定期由供货商提供平安卫生之检验报告,惟有改变供货商或规格时,应重新由供货商提供检验报告。(10.3.4)
□
□
□
7.8应找出加工中之重要平安、卫生管制点,并订定检验工程、标准、抽样及检验方法等,确实执行并作成纪录。(10.3.1)
□
□
□
7.9加工中之检验结果发现异常现象时,应迅速追查原因加以矫正。(10.4.3)
□
□
□
7.10应对制程上重要生产设备之计量器订定校正计画,并依计画校正且作成纪录。(10.1.3)
□
□
□
7.11工厂应备有各项相关之现行法规或标准等资料。(10.1.5)
□
□
□
7.12对于委托加工者所提供之原材料,其贮存及维护应加以管制,如有遗失、损坏、或不适用时,均应加以记录,并通报委托加工者做适当之处理。(10.3.9)
□
□
□
7.13应订定成品留样保存计画,每批成品应留样保存。(10.5.2)
□
□
□
□
7.14每批成品须经成品品质检验,不合格者应加以适当处理。(10.5.3)
□
□
□
7.15品管纪录应以适当的统计方法处理。(10.1.4)
□
□
□
7.16原材料、半成品、最终半成品及成品等之检验状况,应予以适当标示及处理。(10.6)
□
□
□
□
7.17包装水成品应作微生物检验〔总生菌数、大肠杆菌群、粪便性链球菌及绿脓杆菌〕,必要时加验其它可能存在之病原菌。(10.5.2.2.5)
□
□
7.18不得有其它有关品质管制事项违反GMP目的者。
8 其它
□
□
□
8.1储运应防止日光直射、雨淋、剧烈温度变动和撞击等。(11.1.1)
□
□
□
8.2应定期查看,包装破坏或长时间贮存时应重新检查,成品应经严格之检验,确实符合产品品质卫生标准后始可出货。(11.1.3),(11.1.7)
□
□
□
8.3仓库出货宜遵守先进先出之原那么,并有存量及存货纪录〔包括批号、出货时间、地点、对象、数量等〕。(11.1.6),(11.2)
□
□
□
□
8.4标示应符合「食品卫生管理法」之规定,并应有批号。外包装容器应标示有关批号,以利仓储管理及成品回收作业。(12.1),(12.4)
□
□
□
8.5口头或书面的客诉,品管负责人应即追查原因予以改善作成纪录,并宜定期统计检讨,送有关部门参考改良。(13.1),(13.3)
□
□
□
8.6应建立迅速回收出厂成品之成品回收制度。(13.2)
□
□
□
8.7卫生管理人应填报定期检查纪录及卫生管理日志,并详细记录异常矫正及再发防止措施。(14.1.1),(14.1.5)
□
□
□
8.8品管部门对原料、加工与成品品管及客诉处理与成品回收之结果应确实记录、检讨,并详细记录异常矫正及再发防止措施,并签名〔章〕负责。(14.1.2),(14.1.5)
□
□
□
8.9生产部门应填报制造纪录及制程管制纪录,并详细记录异常矫正及再发防止措施。(14.1.3),(14.1.5)
□
□
□
8.10工厂之各种管制纪录应以中文为原那么。(14.1.4)
□
□
□
8.11制造与品管纪录应分送制造和品管等相关部门审核,如发现异常应立刻处理。(14.2)
□
□
□
8.12所有纪录应保存至有效期限后一个月。(14.3)
□
□
□
8.13纪录不得使用易于擦除之文具填写,内容如有修改,不得将原文完全涂销,且修改人应在修改文字附近签章。如采用盖章方式应有适当的管理方法。(14.1.5)
□
□
□
8.14零售成品应标示消费者效劳专线或制造工厂名称、地址及
号码以效劳消费者。(12.2.5)
□
□
□
8.15工厂应建立整体有效之食品GMP管理制度,对组织及推动制度之设计管理应具有整体性与协调性。(15.1)
□
□
□
8.16应建立有效之内部稽核制度与计画,确实执行并作成完整之纪录。(15.2.1),(15.2.2),(15.2.3)
□
□
□
8.17工厂应建立食品GMP相关管理制度之修正作业程序,并确实执行。(15.3)
□
□
□
□
8.18包装水成品标示除须符合CNS
3192之规定外,尚须符合CNS12700〔已包装矿泉水〕及CNS12852〔包装饮用水〕之规定。(12.2.9)
□
□
8.19不得有其它事项违反GMP目的者。
食品GMP认证矿泉水水源环境及取水方式勘查查核表
工厂名称:
厂方负责人或其代表:
工厂地址:
勘查日期:
项 目
勘
查
现
况
委
员
意
见
1.水权登记
•有
水权登记字号:
•无
(1)水源出处
•自然涌出泉水
•山涧水
•地下水
•其它
(2)水权登记之水权所有人是否为公司或所属工厂所有
•是
•否
水权所有人﹕
(3)
水权登记之水权所有人是否已授权予申请公司或所属工厂使用,其有效期间应合理,并经法院公证。
(本项适用于授权使用水权)
•是
•否
授权使用年限自民国 年 月 日起至民国 年 月 日止,计
年 月 日
(4)取水口位置
取水口地点:
航照图图号:第 版
号
坐标:,2.水井开凿或改建核准证明文件
•有
核准日期:民国 年 月 日
核准字号:
•无
(1)取水方式、取水马力、取水管径是否与实际相符。
•是
•否
登记之取水方式:
•地下抽取
•自然涌出
•其它
马力: 马力
管径:∮ 英吋
管数:
取水量:
吨/小时
实际之取水方式:
•地下抽取
•自然涌出
•其它
马力: 马力
管径:∮ 英吋
管数:
取水量:
吨/小时
3.水源环境
(1)水源地是否位于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或其它足以造成污染之农、林、牧等地区。
•是
•否
水源地位于
•住宅区
•工业区
•商业区
•其它足以造成污染之农、林、牧等地区。
(2)水源取水口周围一公里范围内是否有可能污染水源水质之工厂、养殖场、垃圾处理场等污染源。
•是
•否
水源一公里范围内之可能污染源
•工厂
•养殖场
•垃圾处理场
•其它
(3)水源取水口周围一公里范围内是否有明显标示以保护水源水质。
•有
•无
标示方法:
保护方式:
4.水源水质
(1)有无提出最近连续二次之主管机关水源水质检验合格证明(每三个月一次)
•有
•无
证明日期:1.****年**月**日
2.****年**月**日
3.****年**月**日
(2)前项检验机构及其检验工程是否为行政院环境保护署环境检验所认可之代检机构及认可之工程
•是
•否
5.取水点或涌出口集水槽
(1)取水点是否具有效之保护设施
•是
•否
(2)集水槽是否以不致污染水质之材质构成•是
•否
集水槽材质:
(3)集水槽是否具有效之设施与外界隔离
•是
•否
集水槽隔离方式:
6.水管导入工厂
(1)导水管是否使用不锈钢或不致产生毒素、臭味、异味等污染原料水之材质构成。
•是
•否
导水管材质:
(2)导水管有无保护措施
•有
•无
保护方式:
食品GMP认证矿泉水水源环境及取水方式勘查总评表
单 位
签 名
标准化检修作业程序(道岔) 篇6
一、检修前准备:
1、人员准备:检修前确认防护人员及检修人员精神状态良好。室内防护人员:
(1)责任心强、口齿伶俐、咬字吐字清晰。有一定的故障处理能力。(2)熟悉室内外设备的分布状况,室内各类保险的容量。(3)明白当日检修及配合内容、影响范围。
(4)登、消记程序内容按照电务段要求严格执行。工作中严格执行联系登记要点制度,坚持复诵制度,联系用语简明规范,不讲与工作无关的话。做好排路、接近、邻线来车“三预告”。联系登记:(1)、室内电务检修人员于天窗点前30分钟到车站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内办理登记要点手续。
天窗集中修联系登记模式:
X月X日X时X分:根据施工计划,X月X日X时X分至X时X分,检修(下)上行XX设备(道岔、轨道、信号机),影响上(下)行线设备使用,停止上(下)行线接发列车及调车作业。
实际给点时间X时X分至X时X分
调度命令号XX号
电务:XX 车站:XX 消记模式:
X月X日X时X分:上(下)行线XX设备检修完毕,试验良好,交付使用。调度命令号XX号
电务:XX 车站:XX
2、室外作业人员:
(1)检修人员应实行双人双岗作业并指定现场防护员,严禁单人上道作业。
(2)检修人员上道作业前应再次确认检修内容、影响范围并相互检查各类防护用品穿戴是否整齐、规范。
(3)检查通信工具是否良好、并与室内防护人员、其他小组相互呼叫保证室内外检修人员呼叫畅通。
(4)严把安全关,检修者应清楚有关人身安全注意事项和检修设备的关键及作业程序。
二、工器具材料准备: 1.工器具准备:
笔、笔记本、对讲机、万用表、手摇把、250#、300#、450#扳手、30/32#(27/30)梅花扳手、复式交分道岔专用扳手、2把毛刷(一把涂油另一把卫生清扫并做好绝缘防护)、手锤、钢丝刷、大钳子、大尖嘴钳子、150#、300#改锥(--、+)、2/4MM板、5米盒尺、道岔钥匙、五角钥匙、转辙机专用工具、4#、6#、8#管拧子、2.材料准备:
测试记录卡、五角锁头、棉纱、破布、机油、1.0铁丝、3T、5T、9T挤切削、各类开口销、螺母、垫片、环形绝缘、筒型绝缘、绝缘垫、绝缘板
要求:(1)工具与材料分开管理(使用俩个工具包)(2)将工具包与材料包统一放置到电缆盒基础处
三、检修程序及内容
1、登记
室内防护人员按规定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薄》内登记,所检修设备的名称、要点时间、影响范围要登记清楚。
2、现场检修联系(1)现场作业人员与室内值台人员联系,讲清作业地点、道岔号码及工作内容。(2)往返板动道岔,现场核对道岔号码正确无误。联系用语要简单明了,相互复诵(3)影响使用时,必须要点,经车站值班员同意并签字后方可执行。3.外观检修内容
(1)转辙机外观部分(负责人:A)
a.设备名称及定位标志清晰正确。加锁装置良好。
b.转辙机外壳、底座无裂纹,安装牢固,各部螺丝紧固并满帽, 袖套不松动,清扫并注油(2)电缆盒外观部分(负责人:A)
a.箱盒无破损无裂纹,油饰良好,蛇管安装良好不破损,不断裂。b.基础完整不倾斜,箱盒底部距地面不少于150mm。c.各部螺栓油润、紧固、满帽。
d.平台整洁无杂物,无杂草排水良好。防护负责人:A(3)安装装置检查(负责人:B)
a.安装装置的紧固件、开口销、连接销、表示杆和动作杆螺母,齐全、不松动,放松措施良好(绑线缠绕三圈),开口销角度不小于60度,两臂劈开角度应基本一致。
b.转换设备中的各种传动拉杆、表示连接杆及导管等的螺纹部分的内、外调整余量应不小于10mm;表示杆的销孔旷量应不大于0.5mm;其余部位的销孔旷量应不大于1mm。
c.动作杆、表示杆及安装装置的各连接销、摩擦面应油润。d.密贴调整杆的空动距离应在5mm以上。
e.穿越轨底的各种杆件,距轨底的距离应大于10mm,距离石渣不少于20mm。f.测试安装装置绝缘、连接杆绝缘作用良好。g.各部螺栓紧固、满帽。
h.尖轨,方钢丁铁及动作杆,表示杆伸出连接部分的油污清扫。
i.检查尖端杆,第一、二、三方钢处开口销是否与轨底相碰,第一方钢丁铁是否与尖端杆L铁相碰。
(4)道岔状况检查(负责人:B)
a.基础角安装牢固,机械强度符合标准,并与下部石渣有>20mm的间隙。b.L铁与基本轨吻合,无过大间隙。c.在静止状态时尖轨与基本轨应密贴,尖轨竖切部分也应符合密贴标准,搬动时基本轨不横移。d.尖轨应无肥边、不反弹,不变形或严重吊板,俏头卡阻现象,滑床板清洁油润。爬行窜动不大于20mm。
e.各种连接杆无异状、无裂纹,锻接杆件焊口牢固无裂纹(复交),必须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f.密贴调整杆、方钢、表示杆、尖端杆平行不磨不卡,并与基本轨垂直线偏差不大于20mm。4.转辙机内部检修内容:(负责人:A)(1)联系登记要点
(2)机件安装牢固、完整,无裂纹、无异状,机内防水、防尘良好,无锈蚀。(3)内部螺丝紧固,配线良好、整洁、无破皮及混线可能。
(4)安全接点接触良好,在插入手摇把或钥匙时可靠断开2 mm以上,接触深度≥4mm,接点磨耗不超过其厚度的1/2,用手板检查安全接点应灵活,非经人工恢复不得接通电路。
(5)炭刷于刷握盒盖紧固无裂纹,换向器表面光滑、干净,炭刷与换向器呈同心弧面接触,接触面积不少于炭刷面的3/4,工作时无过大火花,炭刷长度不小于碳刷全长的4/5。炭刷伸出处无过多碳粉.(6)摩擦带与内齿轮伸出部分保持清洁,不锈蚀、不沾油。
(7)摩擦连接器弹簧在规定摩擦电流条件下必须符合《信号维护规则》,摩擦电流ZD6-D、F、H、G单机使用时摩擦电流为2.3-2.9A(夏季4月至10月2.6-2.8、冬季2.3-2.5)、ZD6-E、J双机使用时摩擦电流为2.0-2.5A(夏季4月至10月2.3-2.5、冬季2.1-2.3)。正反向的摩擦电流相差不大于0.3A.相邻弹簧圈最小间隙≥1.5mm,弹簧不得与夹板接触、ZD9-A.C:1.9-2.3、B.D-2.2-2.6(8)自动开闭器接点组绝缘安装良好,底座无裂纹,动、静接点无松动,防松标记良好,静接点安装平直,接点片长短一致,不弯曲,不扭斜,辅助片作用良好。动接点在静接点片内的接触深度≥4mm,用手扳动动接点,其摆动量≤3.5mm,动接点距静接点点座间隙≥3mm,动接点环不得低于静接点片,静接点片不得被动接点座圆柱凸出台撑开,定反位接触深度均匀。接点磨耗不超过厚度的1/2接点无氧化、无烧损。
(9)速动爪与速动片的间隙在解锁时不小于0.2 mm,锁闭时为1--3 mm;速动爪的滚轮落下后不得与启动片缺口底部相碰,应有0.5 mm以上间隙。(10)表示杆定、反位缺口要求符合《信号维护规则》: ZD6-D、E、F、G型为1 mm--2mm;ZD6-J型不大于7mm。ZD9-缺口:B.D.E:8mm、其他:4mm。(11)挤切销使用应符合《信号维护规则》。ZD6-D、H、J主副销为3T。ZD6-F、G主副销为3T、5T。ZD6—E主副销为5T、9T。当主销折断时,移位接触器接点应可靠断开,切断道岔表示。取出主挤切销手摇道岔时,移位接触器接点应可靠断开,非经人工恢复不得接通电路,其所加外力不得引起接点簧片变形。主挤切销、连接销无伤痕、无变形、无裂纹,标记清楚正确,与孔间的旷动量不大于0.3 mm。
(12)齿条内各部件和连接部分须油润,各孔内不得有铁屑及杂物,挤切销固定在齿条块圆孔内,不得顶住或压住动作杆,齿轮装置的各齿轮间啮合良好,转动时无磨卡,无过大噪音。
(13)减速器动作灵活,无过大噪音。
(14)自动开闭器拉簧的弹力适当,作用良好,保证动接点迅速转接。
(15)对销尖齿、齿条块、锁闭圆弧、主轴衬套、自动开闭器拐轴等重点部位注油。液压道岔:
(1)电机、油泵间联轴器配合良好,转动时无卡阻、别劲、无过大噪声,油缸、动作杆动作平稳无颤抖。各接头部分无泄漏,活塞杆俩端油膜不成滴。
(2)道岔在正常转换时保证液压系统有足够的压力道岔尖轨因故不能转换到位时,溢流阀应溢流
(3)溢流阀调整灵活,溢流压力应调整为10-12MPa不大于12.5MPa(4)胶管总成外漏部分与槽钢进出口处防护措施齐全,转弯半径应不小150mm进出口处应留有足够余量列车震动受力,防护管槽固定牢固,胶管总成外层橡胶无过大龟裂(5)电液转辙机应使用YH-10号航空液压油,油箱油位应保持在游标尺上、下标记间(6)限位铁调整间隙不大于3mm(7)锁闭框下部两侧的限位螺钉应有效插入锁闭杆两侧导向槽内、不得松动(8)锁钩与锁闭杆的摩擦面及运动范围内无沙石、异物等(9)交流电机转动时无卡阻无过大噪音
(10)各部机件动作灵活、稳定无异状、无损坏、无锈蚀、各部注油并保证油润良好(11)表示杆缺口指示标对中左右偏差小于0.5mm(标记线左右一格)(12)安装装置绝缘良好、无破损
(13)转辙机外部油路及油管接头处连接良好无漏油、渗漏现象。油管无破损,固定防护良好
(14)各连接杆件无磨卡、无裂伤、无过大弯曲保证各部动作灵活 5电缆盒内部检修(负责人:B)(1)、箱盒内部清洁,油饰良好,防尘、防潮设施良好,名牌齐全、正确,字迹清晰。(2)、箱盒内部螺丝紧固,引线孔封堵良好,配线良好、整洁、无老化、无破皮、长线脖、压线皮混线可能,螺母、垫片齐全紧固,线头不松动,电缆线环无反上,配线不压套管。
(3)、表示二极管焊头良好,安装紧固元件无烧损、发热现象。(4)、配线图纸,清晰、完整,图实相符无涂改。(5)各部清扫,箱盒活动部位注油。防护负责人:B 6 扳动试验及电气特性测试 扳动试验及调整(负责人:B)
(1)在第一连接杆方纲处尖轨与基本轨之间插入木块将摩擦电流调整至范围内(2)在第一连接杆方纲处尖轨与基本轨之间,插入4mm板(副机6 mm),转辙机不锁闭。(3)在第一连接杆方纲处尖轨与基本轨之间,插入2mm板转辙机应锁闭。(4)调整顺序为:先伸出后拉入
(5)调整完密贴后在调整表示缺口,密贴直接影响表示缺口的大小。调整顺序为:先主口后副口,副口随着主口的变化而变化。电器特性测试:(负责人:B)记录负责人:(A)(1)启动电压、摩擦电压在电机端子测试。
定位测试电机1#、4#端子、反位测试电机2#、4#端子
(2)启动电流、摩擦电流将安全接点断开后在05#、06#端子处测试 防护负责人:A 7 销点销记
(1)再次扳动道岔核对位置、检查缺口变化。
(2)检查机内,机盖处、尖轨与基本轨处及工作场地有无遗漏的工器具,材料。将关键部位及在工作中进行调整的部位重点复查(开口销、绑线、螺丝紧固)。(3)清点工器具、材料防止遗失丢失,向配合人员报告去向。(4)加锁
(5)销点、销记 四 检修注意事项
(1)工作中尽量站到远离线路的一侧,随时注意来往车辆,提前下道避车。工具、材料严禁侵限。转辙机盖处严禁至放任何工器具材料。
(2)配合人员随时注意列车或车列的动态,及时通知现场有关人员提前下道避车。正确使用工具,紧固端子螺丝必须使用管拧子(做好绝缘防护)。
(3)禁止用手指探销子孔。禁止将手脚或工具材料放置在尖轨与基本轨间。防松绑线的尾部不应倒向螺母上。尖轨与基本轨因工务原因影响密贴时,要求工务整治,不可随意拆卸增加或减少调整片。镀锌螺栓及杆件丝扣部分严禁注油。
(4)检修转辙机内部需摇动道岔断开表示时必须先与室内联系,再断开遮断器。检修工作中作到不抢点、不蛮干。室外检修人员与室内信号防护人员应保持联络畅通,检修作业时,严禁封连设备电气接点造成道岔假表示。
(5)严格执行三不动,三不离安全规章制度。
农机标准化作业动因及其发展建议 篇7
一、实施农机标准化作业的动因
农机标准化不仅是农业生产增加产量、改善质量、提高效益的重要措施, 而且对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加强农机标准化, 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农机标准化将先进技术和组织管理等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 促进了农机与农艺的紧密结合, 加快了农机化技术成果的转化, 有利于农业生产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有序进行。实施农机标准化, 将有力推动作物种植规模化、管理规范化, 加快农业机械化、精准化、集约化进程, 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二) 加强农机标准化, 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
农机标准化作业, 特别是高性能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将农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 有利于加快农机技术的推广, 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促进农业的节本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 加强农机标准化, 是保护环境、实现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农业机械在农田作业中广泛使用, 其性能、质量和使用方法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高标准、高性能作业机械的规范使用, 将有效地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残留量。同时, 秸秆还田机械的推广应用, 有利于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农田污染、环境污染、大气污染, 改善生态环境。
(四) 加强农机标准化, 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 我国大宗农产品在成本、质量和价格等方面丧失了优势, 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行农机标准化作业, 可以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国际市场上打开一片领域。
二、发展建议
(一) 加快农机装备结构调整步伐。
在保证农机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 重视农机具更新标准的制订工作, 以实施标准化来促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和升级。建立从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到加工等全程机械化技术标准体系, 加快不符合环保标准要求的植保机械更新换代步伐, 积极配套完善畜牧、园林、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 以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二) 搞好土地流转的组织化工作。
因地制宜搞好耕作制度改革, 在推广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础上, 大力推动土地流转, 推广统种、统管、统收等生产形式, 推行连片种植、连片作业, 以提高机械作业效率, 增加经济效益。同时, 拓宽农机作业领域, 支持鼓励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跨村、跨乡、跨县乃至跨省作业。
(三) 抓好示范推广和宣传培训。
通过建设示范基地, 培育示范样板, 让农民看得见, 摸得着, 调动他们应用农机化新技术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机化新技术宣传活动:利用农村集市, 组织农机大棚车下乡搞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多种媒体传播普及农机化新技术知识和信息;结合农机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 举办灵活多样的培训班。
(四) 加强农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方式, 对标准化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培训, 稳定和充实农机标准化人员队伍。建立激励机制, 对取得较好社会经济效益的农机标准化作业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以全面推进农机标准化。
(五) 培育、扶持新型农机合作组织。
石油井下作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探讨 篇8
关键词:石油;井下作业;安全标准化
石油开采是一项技术含量高、投资风险大、灾难频发的生产行业,常见的生产事故包括火灾、爆炸、塌陷等。石油开采往往工作量十分巨大,石油开采设备也是需要长时间持续工作,这种人和设备的疲劳运转更是增加了生产事故的发生率,因此,安全状态下作业不仅关系着作业进度、作业质量、完井投产等各个方面,对作业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建立覆盖整个开采流程的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对井下作业进行安全量化管理,降低井下作业风险,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一、规范员工专业素质
虽然大型的石油企业生产线,拥有最先进的自动生产的技术,但是还是离不开人工的操作。人在企业生产的环节中同样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人一方面是安全要素,另一方面同时也是事故因素。石油企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员工素质:第一,素质较高的班组实行自律的参与制,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将他律自动转变成自律,还能带动将他责变自责,最终实现整体提高所有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综合素质;第二,重点培养管理型的人才,队长、班长等这样的基层管理人员,其实在维持作业队正常运作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深他们对安全生产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至于带动全班人员更好的高效的完成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第三,多多鼓励名誉员工的评选制度,加强这些工作人员对安全责任生产管理的意识,加强管理人员与职工的交流了解,使基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第四,大力推行基地实习的训练方案,将实践与理论快速的结合起来,有利于与员工们自身基木素养和实践技能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二、作业生产环境标准化
井下环境直接关系到员工的正常开采作业和心理、生理的负担。对井下环境进行标准化制定能显著提高员工的生产安全,对降低员工作业风险和职业病发生也有重要作用。首先,生产条件标准化,根据油田地理位置,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制定出相关安全表格,内容包括有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生产活动会有什么风险,不能进行哪类生产操作,什么条件下才能进行相应生产作业等方面,降低由于自然环境因素引起的安全事故;其次,人工环境标准化,在井下进行作业时,应对员工的每个操作流程进行标准化制定,使员工形成安全良好的工作习惯,严格按照作业环境的安全条件进行开采作业,提高规范要求标准的执行力度,规范员工行为;最后健康管理标准化,加大投入力度,减少员工因井下环境的污染产生的各种疾病,积极防范员工职业病的发生,对于员工突发疾病有能力进行及时有效的医学就救治,最大程度上保证员工生命安全。
三、设备设施管理标准化
设备与设施是生产过程的物质基础,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作为事故第二大要素,已在安全系统论原理中得到揭示。为了有效预防、控制设备设施导致的事故,必须强化设备的安全运行,改变设备设施的异常状态,使之达到安全运行的要求。设备实施管理标准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设备采购规范化方案,解决因为采购环节中造成的设备出现故障无法维修,售后服务无法保证,导致设备性能较差,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等情况;2、设备更新现代化方案;目的是解决企业目前设备超期服役和性能不优问题,为实现生产技术先进化,“科技井下”提供硬件保证;3、设备检测专业化方案,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仪器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测、监控,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及时掌握设备的性能和安全状态;4、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化方案;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及时解决设备问题,“防微杜渐”,防止突发设备事故的发生。
四、生产安全管理标准化
石油企业要引进国外先进现代管理理念,把落后的经验式管理转变为科学的规范式管理,从事后救助型转变为事前预防型模式,应用动态实时风险防范系统,建立生产风险预警机制,实施标准化管理方法,有效提高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一方面,優化安全生产管理机制,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加强对员工的日常检查力度,遵循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在贯彻落实企业安全管理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实施分级、分段的管理办法,充分激励员工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系统实时掌控每个生产流程的工作状态,对日常生产情况进行信息整理,运用数据运算分析以往事故发生原因和背景,总结出客观规律,针对相关薄弱环节研究出相应对策。此外还要完善体系整合方案,优化企业现场作业协调机制,强化井下事故处理能力,不断加强企业质量、环境意识。
五、结语
石油行业是火灾、爆炸等事故高发的行业,井下作业施工现场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安全工作对其正常生产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安全生产是石油石化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永恒主题。石油企业要积极从多个方面加强井下作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促进石油行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小舟.石油井下作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探讨[J].科技信息,2013,08:398.
[2]董霞.石油井下作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方案设计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04:213.
[3]苏洪军.石油井下作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方案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5:232.
【作业标准化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引入标准化作业流程促进工作精细化管理09-30
作业质量标准化07-18
涂装标准化作业06-13
农机作业标准化建设07-31
作业现场标准化管理06-08
铁路现场作业的标准化07-13
标准化作业读后感08-23
操作标准化作业流程11-07
作业标准05-14
供电所现场标准化作业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