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环境卫生调查报告参考(共8篇)
关于村环境卫生调查报告参考 篇1
摘要:
①目的:了解目前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②方法:采用环境卫生调查表对磨山市陈家屯村环境卫生建设现状进行现场调查。
③结果:该村在规划卫生,住宅卫生,给排水卫生,粪便及垃圾处理,公共设施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④结论:加强环境卫生建设,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楷施。
关键词:农村;环境卫生建设;调查
目前,国内对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研究大多是针对某个侧面,缺乏对整体状况的调查。本文在深入现场调查,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唐山市陈家屯村的环境卫生建设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为今后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的研究和改善提供基础资料。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唐山市陈家屯村
1.2资料来源:调查员深入现场调查,访问,并在村委会的协助下,完成自行设计的村级卫生组织情况调查及环境卫生调查表。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规划卫生,住宅卫生,给排水卫生,粪便及垃圾处理,公共设施卫生等。
2结果与分析
2.1基本情况
陈家屯村位于唐山市西北部,距市中心约4km。全村总面积约为117640m2,可耕地面积约为720亩。地势平坦,没有河流,池塘分布。村中总户数为448户,总人数为1191人,其中男502人(42.10%),女689人(57.9%)。全村S农业生产总值分别为376.8万元/年和33万元/年。除少数在外工作或个体经营外,全村绝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来源以蔬菜及果木种植为主,也有少数以养猪为主,其它禽畜饲养较少,人均收入约为2200元/年。该村交通便利,有一条柏油路直接通往唐山市,与邻村也有道路直接相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方便了村民的生活
2.2规划卫生
2.2.1功能分区居住区位于村中央,四周由农田包绕。工业区位于村西南角。有一家正常运转的轧钢厂,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废气从烟囱,窗户直接向外排出,对本村及邻村造成严重的污染:工厂的废渣也没有妥善处理,随意堆放于工厂周围,对农田造成污染。皮革制品厂,服装厂及木材加工厂已经倒闭,仅剩下空置的厂房及院落。在村东侧有1饲养区,以养猪为主,村内也有两家养猪专业户。该饲养区,尤其村内两户,将粪便堆于院外,臭气熏人,夏季更为明显。每当雨水过后,污水四溢,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
2.2.2街道除西侧位于村外的一条柏油马路外,村内主要有3条东西走向(分别称为南街,中街,北街)和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均为水泥路面,路面宽度约为4-除这几条主要街道外,其它街道均为泥土路面,在有风时尘土飞扬;雨天道路泥泞,行走不便。有的街道两侧堆放垃圾,粪便,造成街面肮脏,杂乱。另外,主要街道无排水沟,不利于雨水排放。
2.2.3绿化除村北侧的路旁有一些沿路的杨树外,村内几乎没有其它绿化。
2.3住宅卫生村内住宅均朝南,95%以上为砖瓦平房,多为三间结构,其它为二层楼房。住宅采光良好,南北侧均有窗户以利于通风。居住面积多在10m2/人以上,仅有少数小些,但也能达到8m州人。多数家庭燃料为液化气,冬季辅以烧煤取暖以土炕和暖气为主。住宅前均有庭院,部分家庭院内种植蔬菜及果木,少有种植花草者;院内多有存放农业用具及杂物的仓库。该村住宅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厨房与卧室直接相通又没有抽烟设备,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2.4给排水卫生
2.4.1给水
该村以地下水为水源,采取集中式供水,供水量能满足全村住户生活的需要。送水过程为水源→泵→塔→网→户。没有专门技术人员管理,水塔周围有垃圾堆放。对水源造成污染;水源水在送到用户前,没经过任何处理,水塔亦无定期清洗和消毒,难免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超标川另外,没有卫生防疫人员的定期水质监测。有的用户将水龙头放于户外,各户均有自备的储水用具,但都没有定期清洗、消毒。
2.4.2排水
农户室内无排水管道,生活污水直接泼到庭院中或街道上,造成土壤污染,影响街道卫生。
2.5粪便及垃圾处理
2.5.1粪便处理
该村均为普通坑式户厕,除少数农户采用自家堆肥外,粪便大多不经任何处理便直接施于蔬菜及果木。由于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会造成土壤,蔬菜,果实污染及人群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的上升。
2.5.2垃圾处理
垃圾污染是该村居民反应最强烈的卫生问题垃圾主要来源于其它单位私自倾倒及本村的生活垃圾由于缺乏管理,垃圾随便堆放,村庄周围的道路两旁已经堆满,有的地方还侵占农田,造成农田渣化,肥力下降;风吹雨淋使纸尘,塑料袋漫天飞舞,污水四溢,严重污染周围环境;夏天蛆,蚊,蝇滋生,臭气熏人,危害居民健康:垃圾长期堆放,本身腐化产生渗沥水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另外,垃圾堆于街道两侧,脏乱不堪,严重影响该村容观。
2.1公共卫生设施
该村公共设施较少,有两家个体小商店及一家理发店;没有村卫生院,仅有两家个体诊所。由于缺乏定期的监督,监测,又无正规的管理,其卫生状况难以符合公共场所的卫生要求。该村没有学校小学生均到距村约1km左右的果园乡小学上学。
3对策与措施
农村环境卫生建设是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身心健康,必须引起各级有关部门的重视,保证对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必要投资在农村的规划和建设中,要实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对现有设施要建立经常性卫生监督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注意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利工作的开展。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识使大家都积极主动地关心,参与环境卫生建设建议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3.1在村建设中寻求有关部门的帮助,使村内功能分区更趋向合理化,尽量避免工厂,饲养区等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加强街道建设,改造泥土路面,增加道路两旁绿化,并注意排水设施的建设在绿化上充分利用庭院内及院外的空地,种植树木花草,美化环境。
3.2由专业技术人员对住宅建设进行指导,改变目前不合理的建筑结构,尤其应避免厨房对卧房的空气污染
3.3饮水卫生是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强水源防护;培训专门技术人员对饮用水进行管理,并制定合理的水塔清洗,消毒,水质卫生监测制度。饮用水的消毒可结合本地的经济实力,采用液氯或次氯酸钠发生器,也可采用漂白粉或漂白精进行消毒各户的储水用具也要定期清洗,消毒;排水上,应统一规划修建下水道,减少生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34粪便处理可结合农户特点,改造户厕结构,采用三格式化粪池厕所川或小体积高温堆肥,使粪便达到无害化再用于农田;垃圾处理,可效仿邻村设立专门的垃圾清运小组,负责垃圾的清运外来垃圾应协同有关部门加强除督和管理,阻止其随处倾倒,或建立垃圾中转站,实行有偿服务。
3.5该村公共设施较少应通过各种渠道集资(如村委会投资,村民集资等),根据本村情况修建浴池等必要的公共议施,方便村民生活对现有公共设施应加强卫生管理,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使其符合公共场所的卫生要求。
关于村环境卫生调查报告参考 篇2
1 对象
麦积区花牛镇34个村卫生室以及在岗的55名村医。
2 方法
根据卫生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相关要求,设计花牛镇村卫生服务现状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村卫生室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卫生服务需求、预防保健服务等。根据调查表内容对村卫生室进行调查,定量收集数据,与村医进行定性访谈。将所得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村卫生室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花牛镇村卫生室34个,村医55人,服务人口33 813人,每千农业人口有村卫技人员1.63人,其中大专及以上与中专学历分别占调查人数的14.54%和50.91%,初中及以下学历占21.82%,高中学历占12.73%;执业(助理)医师占7.27%,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的村医较多,占调查人数的78.18%;年龄分布为:20~29岁占21.82%,30~39岁占40.00%,40~49岁占7.27%,50~59岁占16.36%,60岁及以上占14.55%。
3.2 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情况
3.2.1 业务用房
所调查的村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最大120m2,最小10m2,平均业务用房面积37.67m2,有61.76%的村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小于40m2,仅有5.88%的村卫生室有独立的治疗室、诊断室与药房。
3.2.2 设备配置
现有设备数量最多的是体温计、镊子、剪刀、听诊器、血压计、冷藏包,每个村卫生室都有;最少的是紫外线消毒灯、体重身高计、电脑、治疗台、资料柜、电冰箱、视力表、宣传栏,配置了这些设备的村卫生室不足1/4。可见村卫生室设备配置严重不足(见表1)。
3.3 村卫生室业务开展情况
所调查的村卫生室均有能力开展常见病诊断、输液、打针等基本医疗服务以及传染病监测、儿童预防接种等公共卫生服务。但受生活所迫,村卫生室更重视诊疗工作,村卫生室的药品收入占全年业务收入的85%以上。开展比较少的工作主要是公共卫生服务,如健康教育,婴幼儿发育监测,饮食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监测等。
4 讨论
村卫生室是农民利用医疗卫生服务的第一接触点[1],村卫生室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预防保健体系的正常运转。调查显示,花牛镇平均每千农业人口有村卫技人员1.63人,高于《2006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公布的全国每千农业人口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11人的平均水平,人员数量已能使村卫生室基本医疗服务顺利开展,但缺乏满足工作需要的村医。被调查的55名村医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仅占调查人数的14.54%,而没有参加系统医学专科学习的高中及以下学历者占调查人数的34.55%。要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首先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应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农村卫生人才缺乏的现状。
村卫生室的业务用房以及基本医疗设备配置严重不足。调查发现,平均每个行政村的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为37.67m2,远低于1998年全国第二次卫生服务调查的平均水平,也低于部分地区的平均水平[2]。有61.76%的村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小于40m2,个别村卫生室仅10m2,完全不具备开展医疗服务的条件,更谈不上规范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另外,村卫生室基本医疗设备匮乏,如紫外线消毒灯、体重身高计、电脑、治疗台、资料柜、电冰箱、视力表、宣传栏等设备严重不足。受设备限制,大多数村卫生室的综合服务能力较低,影响了村卫生室的发展。有关调查显示,61.4%的农村居民选择村卫生室作为第一就诊地点[3]。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对村卫生室的资金投入,改建或扩建陈旧卫生室,增加基本医疗设备的配置,全方位提高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以保证村卫生室完成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最基层单位,承担着传染病疫情报告,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和转诊服务等工作,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前沿,因此要加强村卫生室的监督管理,使村级卫生服务质量的评估、管理与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定期进行督导检查,重点对村卫生室的操作规程、合理用药和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器械消毒进行监督检查,规范村卫生室的服务行为,保证农民就医安全;同时将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反复的督导检查促进村卫生室提高综合卫生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梁万年,饶克勤,常文虎.卫生事业管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于长谋,高博,刘丹萍,等.四川省贫困地区村卫生室(站)卫生服务能力现况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8):1399~1402.
关于村环境卫生调查报告参考 篇3
关键词:村卫生室;财政支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村卫生室是统筹城乡卫生一体化的关键支撑和重要前沿。在村卫生室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利于提高农村基本药物的可及性,减轻人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进而转变村卫生室“以药养医”的旧机制。莱芜市立足市情,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积极改革创新,加大对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支持力度,促进了农村医疗水平的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同时,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
一、基本情况和做法
近年来,莱芜市按照中央、省统一部署,将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纳入统筹城乡卫生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全市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通知》等文件,作出了部署安排,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莱芜市有1070个行政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949个,村医2262人,其中省统一规划的村卫生室456个,村医1293人。2012年6月,我市949家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对此,我们在三个方面对这项工作的开展给予财政支持。
在政策补助方面,主要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本医疗服务收入(一般诊疗费)和绩效补助3个渠道对村卫生室给予资金补偿:一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合理划分镇村卫生机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基本卫生服务经费中的40%,用来安排村卫生室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由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村卫生室年底百分制考核结果,予以核拨,得分90分以上的予以全额拨付;二是基本医疗服务收入。实行一般诊疗费制度,村卫生室可以收取一般诊疗费,一般诊疗费6元/人次,其中个人承担1元,新农合支付5元。三是绩效补助。按照每服务1000人补助6000元的标准对村医进行补助,其中省及以上财政补助40%,市、区分别补助剩余部分的30%和70%,实行绩效考核和以奖代补。
在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方面,2007年开始,莱芜市对省统一规划的456处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在对每处村卫生室省补助1.5万元的基础上,市、区两级财政各配套补助5000元,实现了村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具备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网络等基本条件,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中医针灸理疗室“五室分开”,农村群众的就医条件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在村医业务培训方面,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要求,我市村卫生室由所在镇卫生院领办,在不改变村医身份和村卫生室法人财产关系的前提下,拿出部分财政资金,由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镇卫生院采取集中培训、临床进修、对口帮扶、学历教育等多方式,对村医进行强化培训600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村医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通过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一是村卫生室次均门诊费用下降明显。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村卫生室次均门诊费用由2011年的28.47元下降到25.95元,下降了8.85%。二是基本药物价格下降明显。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全市村卫生室药品加成率在100%左右,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76.9%,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药品平均加成率下降到20%左右,药品收入占比下降到50%以下。例如一个成人打清开灵、头孢等相同药物,实施零差率前,新农合报销后个人承担28元左右,而实施后,个人只负担10多元,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医药负担。三是群众健康权益得到更好保障。通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一方面抑制了大病小病医生滥用抗生素的势头,用药结构得到调整和改善,另一方面村卫生室利用中医药未纳入基本药物目录的政策机遇,将中医药作为自身增收的重要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医药事业发展,更好地保障了群众的健康权益。
二、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一是遴选的基本药物与群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国家制定基本药物目录后,山东省在此基础上增补了多种药物,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村医反映增补的药品种类未考虑农村地区疾病谱状况及不同疾病病种需求的多样性,特别是缺乏慢性病、儿童疾病用药等特色用药,部分药品不容易保存不适合在村卫生室配备。同时,一些大型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疗效确切的药品中标率比较低,许多百姓常用药物不在基本药物范围之内。在基本药物目录的影响下,村民用药品种减少,用药选择权弱化,促使其向上级医院分流。二是个别基本药物网上采购价格相比其他渠道偏高。很多群众和村医反映,从省采购平台上采购的个别药品价格,与原渠道招标采购价相比偏高。三是药品到位不及时。由于村卫生室分布较为分散、位置相对偏远、交通不便、药品用量相对有限、基本药物价格较低等多方面的原因,运送成本相对偏高。药品企业只将药品配送至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一般利用到镇里办事的时机,捎带回需要的药品,导致农村卫生室时常出现基本药物缺货、断货现象。从调查的村卫生室来看,2日到货率仅为60%-70%,有时需要7-8天。四是村医利益未得到充分保障。一方面,由于村卫生室取消药品加成,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后,村医收入下降明显。据调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村医人均年均收入在2.5万元左右,而实施后,只有1.5万元左右,导致相当部分村医外出兼职打工,扩展收入渠道。另一方面,村医养老保险制度未建立,目前全市村医中只有1/4参加了职工养老保险,且大多数由个人缴纳,1/4参加新农保。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村医迫切希望参加适合自身情况的养老保险,解除后顾之忧。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乡村医生的补偿机制。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是村卫生室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关键。为保证乡村医生获得稳定的收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推动基本药物制度在村卫生室的顺利实施,在明确各级政府补偿责任的基础上,继续完善补偿政策。一是由中央或省级财政给予村医保底收入补助,保证村医收入不低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倍左右;二是对村卫生室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如水费、电费、办公费、机动车耗油费等),划片分类定级,进行综合测算,视财力给予适当补助。
(二)建立乡村医生的保障机制。为解决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各地要结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以多种形式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新农保,如政府出钱为村医购买养老保险,或对纳入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为被聘用的村医统一办理养老保险。
(三)建立乡村医生的激励机制。探索实行星级村卫生室和优秀村医评选制度,从建设标准、管理科学、医技精湛、服务优良、环境温馨等5个方面,将全市村卫生室分为山区和平原两大类别,分组评选星级村卫生室,同时实行星级累积制度,只有取得较低星级并满足一定条件后,才能评定更高一级星级卫生室。优秀村医也全部从星级卫生室中评选。对于星级卫生室和优秀村医,给予适当提高补助标准、政治待遇等扶持政策,促使村卫生室服务水平提高。同时,建立先进帮后进、后进学先进的机制,整体提升村卫生室服务水平。
关于村环境卫生调查报告参考 篇4
一、xx屯的基本情况
闫家沟屯位
于红升村西侧,现有居民300多户,1200多人,本村居民112户,582人,外来务工人员相对较多,以在周边5双矿井打工为主。全屯耕地面积541亩,人均承包田达到4亩(土地承包时,本屯居民人口140多人),为全区人均耕地最多的村屯。农业生产比较落后,以大田种植玉米、大豆为主,畜牧业刚刚起步,只有一户养殖专业户,棚室生产完全空白,但耕地相对较多,绝大多数村民生活压力不大,可以实现基本生活保障。村民土地流转意识不强,给土地流转工作带来较大难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不能满足村民正常生产、生活的需要。闫家屯历史遗留的问题较多,原有两对矿井,由于市场原因和经营不善,在上世纪90年代末,相继交易给别人经营,同时,村集体的人工林、办公用房等,也出售给个人。现在有农村信用社50多万贷款的债务,集体资产仅有8亩左右人工林,没有村办企业和机动地,村集体积累几乎没有,村域经济比较落后。由于本屯土地较多,农民对于整屯并入xx村的想法,普遍没有积极性甚至于有抵触情绪。农民这种想法可以理解,因为70%居民的经济来源以在本屯周边矿井打工和农业生产为主,并入红光村给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二、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多年来,村域经济一直徘徊不前,与其它各村的快速发展行成鲜明对比。有历史遗留问题等客观因素,但主要是人的原因,两委班子抓发展的能力不强、思路不新、干劲不足。同时村集体缺少好的项目做支撑,又没有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至今仍租用学校的教室办公,开展工作压力较大。在筹资建设新型居住小区的过程中,其它村可以通过村集体给村民补贴一部分,从而减轻村民的负担,而在xx屯实现不了,这其中主要原因是集体经济实力薄弱。
二是农业经济落后,现代农业发展缓慢。xx屯一直以来,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以大田为主,灌溉、排涝等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仍然停留在靠天吃饭的阶段,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弱。同时,体现现代农业的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种植、棚室蔬菜生产、畜牧业养殖几乎是空白,仅有一户养牛专业户。村民在从事简单的大田生产的空隙时间,到周边煤矿打工,对农业生产没有长远打算。这一方面说明工业经济的发展,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增加经济收入;同时也说明我们在教育引导方面做的不到位,农民没有认识到,自然资源枯竭的时候,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将给整个村屯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危胁。
三是村民思想意识落后。“等、靠、要”思想严重,环境意识、责任意识不强。对于国家、省、市及区级的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及农村泥草房改造等相关政策不了解,只想住入新型的居民小区,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各种陈规陋习亟待改变。村民主观上保护环境的意识十分淡薄,随意处理生活垃圾的现象十分普遍。柴草朵、煤泥堆、搭建的板房和占在排水渠位置的围墙,在路边随处可见,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的改观,也增加了政府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村民对于村屯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缺乏责任意识。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屯内唯一白色路面的道路是08年修的通村公路,排水渠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基本不能发挥作用,09年春季山雪融化,流经屯内,导致多户村民被淹。休闲广场、路灯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全没有,现有供水系统主要是由屯边的银杏煤矿提拱资金、设备支持,受企业发展的约束较大。灌溉、排涝等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时,绿化工作明显没有跟上全区农村绿化工作的步伐,进展不快。
五是基层组织缺乏战斗力。近几届两委班子在村民中威信和地位不高,带头想事、干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基层党组织缺乏影响力和战斗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不充分。党员干部没有真正的从群众切身利益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村民对两委班子意见较大,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时有上访。
三、下步工作措施(思路)
一是制定xx屯整体发展规划。做好村屯整体发展规划是村屯环境整治的前提。从许多成功经验来看,越是能因地制宜地、根据原有村屯的风貌进行特色建设,就越是能取得成效。做规划时,既要因地制宜,做出本地特色;同时又应坚持少投入、见效果的原则。根据集体经济、财力状况,量力而行。整治前在做整体规划时,必须对经济投入和整治效果进行广泛的讨论,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广大村民的意愿和建议。目前的初步想法是新型小区整治
应先强后弱。新农村建设中的居住环境整治,要做到点面结合,才能形成系统。经过调研,我们建议屯内第一批示范新居要以经济好、主干道两侧的家庭为主,尽快做出样板,建设成为示范新居,以便让其他村民有样板可循;第二批改造的重点要放在经济基础最差村民家庭进行;最后再对中等经济村民家庭进行建设。这样做可以在两方面取得兼顾成效,一是可以分散难度,加
快村屯环境整治的速度。按照经济强弱,安排整治顺序,按常理应该是从弱到强,但是现实中这样做会使整治工作变得越来越难,如果第一批是整治工作最容易的,基础好,建设速度也快的村民,它们就能给全屯各家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经济稍强的村民一般会效仿,自行进行一些基础性工作,这样政府和建设部门就可以把精力放在经济薄弱的村民家庭上,集中力量来整治。因为闫家沟屯经济薄弱没有多少财力,必须本着少花钱,干实事的原则来进行整治,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制定更加经济实用的方案,以达到整治的效果和目标。
二是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净化xx屯环境。
在村屯整治中,要把村容村貌整治作为一个重点问题来解决,这直接关系到乡村的环境美观、村庄形象、清洁卫生乃至村民们的身体健康。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净化闫家沟屯环境,主要采取两种做法:一是加强综合治理。柴草垛要在农户自家院内整齐堆放,不得在沿街摆放;边沟整齐畅通无污物;清除违规建筑,打通道路;要设施完善,要建有足够的垃圾箱、化粪池等设施;要制度完善,要制定刚性要求的管理制度与乡规民约;要身体力行,人人自觉遵守,大家主动行动;要培育素质,村民们要转变观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通过建树每一个村民的良好形象进而塑造村屯的整体美好形象。二是加大绿化力度,改善人居环境。主要是做好荒山绿化和村屯绿化。2009年闫家沟屯荒山绿化20亩,植树6000株,在此基础上,闫家沟屯应该继续加大荒山绿化工作力度,抓住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关于全民动员、大干三年、大打一场植树造林的人民战争的要求的契机,采取多种措施,确保荒山绿化造林成果不断扩大。同时,要同步做好村屯整体发展和绿化规划,使新居建设与村屯绿化相结合,一步到位。
三是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村集体经济。盘活集体资产,加快土地流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多方面培育新的村集体经济增长点是增加村集体实力,实现环境整治目标的重要依托。一是进行土地流转。闫家沟屯大部分村民以周边矿井打工为主要生活来源,这给土地流转提供了有力条件。外出打工或从事工商业的农民不愿种的土地,由集体反租倒包,成片承包给种养大户,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和特效养殖,集体从中获取租金差价。二是依托“兄弟村”经济发展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导部分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利用红胜村蔬菜小区、红卫村养殖大户等先进管理经验和规模效应,逐渐做强做大闫家沟屯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并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带动整屯产业结构调整。依托临近红光村的地理优势,与红光村合作开发旅游业,作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三是打造绿色银行。依托地理区位优势,采取村集体栽植和以荒山换股份等形式,在林权明晰、经营机制灵活、利益分配合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林业经营模式,推动社会办林,打造绿色银行,增加村集体经济实力。
四是多方筹集资金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的重点离不开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不足是制约闫家沟屯村容整洁的瓶颈。多方筹集资金,一是利用国家对农村的优惠政策加大对上争取力度。认真研究国家、省、市对农村的各项优惠政策,立足自身优势,加大对上协调力度,保证符合国家政策一定争取到,挨上国家政策尽量争取到。如利用国家对农村改造泥草房和残疾人建房等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扶持,加快新居建设步伐。二是积极吸纳民间投资。转变观念,采取切实有效方式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闲散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有序、规范做好引进民间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主要可通过提供对应的特许经营,市场保障等优惠措施调动民间资本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合作建设的方式吸纳社会投资,如效仿红光村,以荒山做为资本,以股份的形式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到荒山造林中,村集体和民间资本各占相应的股份。三是村民自筹。一般村屯的整治经费由市、区、镇、村等各方承担,我们认为由村民农户集聚一点整治、保养经费还是可取的,不让村民出一分钱的做法,并不是一个好方法,“只有自己付出了,才会倍加珍惜。”如果整治了自己的家园,但村民没有出资,那么“村屯环境整治是村民的切身利益”这种意识就很难形成,村民在环境保护方面就会缺少自觉性,没有村民参与的长效管理是走不远的。
五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提高村两委班子的整体素质,增强村干部的公信力、执行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提高抓发展的能力。村干部要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农民最不满意的地方做起,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营造出一个人人心情舒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和谐氛围。积极拓宽党员发挥作用的渠道,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更要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要深入研究,有效解决环境整治、日常管理及村集体经济发展等一大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大力宣传城乡环境治理的目的意义,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城乡环境治理,努力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人人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关于村环境卫生调查报告参考 篇5
2007-11-02 10:39:34| 分类: 煤炭工业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2006-12-20 09:43:44
来源: 神华宁煤集团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依据国家批准的《宁夏鸳鸯湖矿区总体规划》以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规划拟建设石槽村煤矿。矿井和洗煤厂设计规模均为6.0Mt/a,服务年限70.2a。为进一步倾听各界人士对项目建设的意见,现特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予以公布,希望各界人士见到公告后,采取来电、来函、点击网站等方式提出宝贵意见,以利于指导我公司的项目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一、项目概况
石槽村井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煤田河东规划区的鸳鸯湖矿区中部,西北距银川市约70km,西距灵武市约43km,行政区划属灵武市宁东镇管辖。井田南北长约7km,东西宽约0~7km,面积31.4km。井田工业储量906.73Mt,设计可采储量589.39Mt。矿井设计规模6.0Mt/a,服务年限70.2a。石槽村煤矿是国家规划的十三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的宁东煤炭基地鸳鸯湖矿区规划开发建设的大型现代化矿井之一。井田可采煤层共12层,煤层平均总厚度28.18m。可采煤层为低水分、特低灰~低灰、特低硫~中硫分、高热值、高稳定性煤层,是理想的动力用煤和良好的化工用煤。本矿井属低瓦斯矿井,生产的煤炭主要供给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煤化工项目及周边电厂。矿井采用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立井开拓方案,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分别采用走向长壁一次采全高和大采高等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分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项目投产时共布置三个井筒(主斜井、副斜井、回风立井),工业场地配套建设地面洗选加工系统(能力6.0Mt/a)、矿井水、生活污废水处理站、锅炉房、空压站、机修车间以及行政福利设施等。矿井地面生产工艺为块煤重介浅槽分选,入洗200~13mm块煤,-13mm筛末煤直接作为产品。产品煤装火车外运至用户。石槽村煤矿工业场地位于井田西部S307孔北220m,占地面积38.27hm2;排矸场位于工业场地东北侧 2.5km左右的低凹地,占地41hm2。占地类型为荒地、灌草地。矿井生产用水来自处理后的矿井水和生活污水,工业场地采暖热源来自工业场地锅炉房,供电来自永利110/35/10Kv变电站。
矿井定员756人,原煤生产效率24.04t/工·日;矿井建设总投资164006.98万元。建设工期37.5个月(准备期6个月)。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质量现状和环境保护目标
本井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毛乌素沙地与银川黄河冲积平原接壤地带,地貌类型为丘陵地貌,以覆沙丘陵为主。气候特征属半干旱沙漠大陆性季风气候。评价区是一个以沙地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为主体的生态系统。评价区内生物物种较贫乏,植物和动物群落结构均较简单;土壤侵蚀以风蚀为主。土地资源丰富,但土地利用率低,综合表现为生态脆弱,适应性差。经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除TSP在风沙季节超标外,环境质量较好;声环境质量良好;地下水因水文地质条件的缘故硬度和矿化度较高,其他监测项目符合标准要求。环境保护对象主要为受地表沉陷影响的植被、土地和居民点等。
三、项目建设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一)项目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因占用土地、扰动地表及井筒和基础设施建设产生弃土弃渣和生态环境影响,设备、材料运输等产生扬尘和噪声影响,井筒建设、建筑施工等产生环境噪声影响,清洗砂石等产生施工废水。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有:① 采取优化施工方案,尽可能缩短工期,合理调配土方,尽可能少占临时用地,限定施工范围,及时恢复植被等措施保护生态环境;② 采取合理安排施工时段、时序,洒水降尘等措施防治施工期扬尘污染;③ 采取强化施工期环保制度,加强施工监理,控制作业时间等措施防治施工期噪声污染;④ 采取集水沟、沉淀池等对施工污废水进行收集处理后回用,防治施工中的水污染。采取上述措施后,可有效控制项目施工中的环境影响,防止或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二)项目生产期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治理措施
1、地表沉陷影响及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煤炭开采将造成一定程度的地表变形和沉陷,对井田内的地形、地貌、景观、建构筑物以及地表水系、地下水产生一定影响,这种影响主要集中在沉陷边缘地段。采取的防治主要有:对采区内工业场地、公路、重要建构筑物留设保护煤柱;对井田内各供电线路和乡镇公路采取“采后恢复”措施;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合理布置工作面和开采顺序,以减小或减缓地表移动或变形,利于分期分批维修地表沉陷造成的破坏。按照矿井开采计划,边开采、边复垦、边利用。对沉陷区进行综合整治、充填堵塞裂缝、平整土地,以恢复土地使用功能、防止土壤侵蚀、阻止雨水渗漏、减少水土流失等。
2、地下水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煤炭开采后将导通煤系含水层和煤系上覆基岩含水层,使受影响的裂隙水成为矿井充水来源而被排出井外,但矿井开发对第四系植被涵养水层基本无影响。拟采取的保护措施:建立地表岩移观测站,加强地下水监测,对上覆基岩薄弱地带采取合理的采煤方法减少导水裂隙带高度;强化地表污废水治理,防止渗漏地下。
3、地表水环境影响和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污废水产生的环节主要有:矿井井下排水10099.2m3/d,生活污水233.3m3/d和选煤厂煤泥水。根据宁夏矿区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本矿污废水实现资源化不外排:① 建井下水处理站,采取常规混凝沉淀、反渗透除碱脱盐、消毒等分质处理工艺,按用水单元不同要求处理矿井水达到回用标准后回用于一般生产生活用水、绿化用水、地面洗煤厂补充用水和井下消防用水,经处理后多余的井下水经配水站后送矿区供水工程统一调配或送宁东(石槽村)矸石电厂使用。② 生活污废水采用生化处理并消毒后全部用做洗煤厂防尘用水。③ 煤泥水闭路循环不外排。
4、声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措施
工业场地强噪声源主要有:地面生产系统(筛破车间和主厂房)、锅炉房、坑木加工房、主井驱动机房等。当采取降噪措施后,矿井工业场地关心点和厂界噪声符合标准。拟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有:对选煤厂的筛破车间和主厂房结合防尘进行降噪综合防治;对风井场地通风机加设消声塔或拆流式进风消声风道并辅以吸声、隔声;对主井驱动机房在驱动机头上安装隔声箱;锅炉房鼓引风机设减振基础、进出风口加设消声器。同时,设计上优化场地平面布局,利用绿化降噪效果予以辅助治理。
5、环境空气影响和环境保护措施
大气污染源主要有原煤筛破产生的粉尘、锅炉房产生的SO2和烟尘及物料运输产生的扬尘。其中主要污染物SO2、烟尘、煤尘经治理后排放量分别为97.16t/a、16.06t/a、50.4t/a。采取的治理措施主要为:锅炉燃用以本矿原煤为原料制作的型煤,锅炉烟气经除尘效率为90%以上的陶瓷多管除尘器除尘,系统总体除尘效率 93%、脱硫效率65%,除尘后烟尘、SO2排放达标;产品采用封闭式筒仓;对地面生产系统结合降噪进行喷雾洒水,集尘罩集尘,袋式除尘器(或冲击式水浴)除尘等综合防尘措施;排矸场扬尘采用定时洒水和覆土绿化措施。
6、固体废物
生产期主要固体废物有井下掘进矸石(6.6万t/a)、选煤矸石(37.98万t/a)、锅炉灰渣(0.19t/a)、生活垃圾(0.036万t/a)。
生产期井下掘进矸石填充废弃巷道不出井或用于充填开采矿区沉陷区复垦,选煤矸石全部用做矿区煤矸石发电厂发电,锅炉灰渣用于道路修建等,生活垃圾定期排至矿区或当地垃圾场统一处置。
7、环境风险
石槽村矿井矸石场溃坝和炸药库爆炸的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几率和强度均较小,但为了防患于未然,建设单位应给予高度重视,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防止、减缓、避免环境风险的发生及其危害。
四、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1、项目建设与相关规划及政策的协调性
石槽村矿井是宁东煤炭基地鸳鸯湖矿区规划的矿井之一,其规模、工艺、工效、回采率、选址等符合矿区规划、全国煤炭工业规划、灵武市总体规划要求;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符合煤炭工业环境保护规划和环保技术政策要求。项目建设用地和生产期不占用基本农田,符合国家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要求。
2、清洁生产水平
本项目装备国内外先进设备,采取国内先进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其原材料指标、产品指标、单位污染物产生指标、能耗和资源消耗指标等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清洁生产水平达到了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3、总量控制
石槽村矿井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SO2 102t/a、烟尘 17t/a、煤尘 50.4t/a。
4、公众参与
根据前期环评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对本项目的建设无持反对意见者,公众支持率高。公众对项目建设提出的建议与要求主要有:尽快实施本项工程,尽可能照顾附近群众利益(利用当地劳动力);对造成的环境影响及损失进行合理经济补偿;加强对周围生态植被保护等。针对以上要求与建议,建设单位承诺积极落实。综上所述,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石槽村煤矿及选煤厂新建工程选址、布局、规模、工艺合理可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划要求;公众支持率高;污染物排放总量落实;无居民搬迁;环境风险发生的机率较小;在严格执行可研和本环评报告所提的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可将不利影响控制在当地环境可接受的范围内。从环境保护角度讲,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五、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
如需对本项目环境影响情况进行更多的了解,请通过互联网查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查阅日期为2006年12月15日至12月24日,为期10天。
六、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地址:银川市新华东街217号神华宁夏煤业集团项目部
联系人:曹先生 杨先生
电话:0951-6970146 传真:0951-6970145 E-mail:ysh1976@126.com
本公告及环评报告简本网址: 环评单位:煤炭工业西安设计研究院
联系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北段64号
联系人:丁先生 韩先生
电话:029-87853461 传真:029-87853457
关于村环境卫生调查报告参考 篇6
根据上级关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为更好的制定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对我院辖区内的11处卫生室及57名乡村医生进行了摸底调查,现将摸底调查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组织成立调查组:调查组成员以副院长===任组长,一体化人员及相关科室人员任组员,充分了解调查的内容及一般知识。调查过程中对村卫生室的性质、房屋设备、医疗环境,执业人员的个人信息、执业类别、收入及补助情况以及业务能力等各项内容进行了认真、真实的调查,并逐项填写有关内容。
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一、乡医水平参差不齐,职业素质偏低;医疗设施、设备落后;无菌观念太差;消毒效果不好。大多数乡村医生的知识技能较为单一,仅通过短期培训、考试、注册登记,服务水平较为薄弱,虽有长期从事实际工作的经验,但缺乏正规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在卫生服务中,诊疗不规范、功能不齐全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乡村医生待遇低。乡村医生普遍工资较低,乡村医生很少有养老保险,因此,正规医学院毕业生极少到村卫生室工作,而不少乡村医生一旦取得相关学历或执业资格就会立即选择离开基层。
三、乡村医师积极性不高。乡村医生普遍存在收入低,风险大的问题,因此,乡村医生缺乏职业吸引力。农村公共卫生经费少,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不高。
鉴于发现的以上问题调查组大致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加强乡村医生系业务以及职业道德培训,不断提高思想觉悟以及业务能力,目前我院乡村医生在岗培训正在进行中。
二、通过定点帮扶,使乡村医生掌握丰丰富全面的技术,配备高压灭菌器材,大力推广使用杀毒效果好的消毒剂。
三、完善制约激励机制,制定政策合理解决乡村医生报酬,充分调动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卫生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做好定期检测工作,打击非法野医野药,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
锦州北镇市河洼村环境质量调查 篇7
根据“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2012年辽宁省环境监测方案》的要求, 锦州市确定北镇市河洼村为旅游农业村镇环境质量监测试点单位。
2 河洼村环境质量概况
河洼村位于医巫闾山脚下, 辖区总面积987hm2, 其中大田82.7hm2, 菜园13.3hm2, 葡萄园10.7hm2, 有荒山、荒地266.7hm2, 农业用水主要以深井水、水库及方塘水为主。河洼村地处两个国家级景区, 没有工业项目, 污染源主要是村民生活水和生活垃圾。
3 监测及评价
2012年对北镇市河洼村的水环境、大气质量和土壤状况进行了全面的监测。监测点位见图1。
3.1 环境空气监测
北镇市河洼村环境空气的三项监测结果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二类标准要求, 说明北镇市河洼村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3.2 地表水环境监测
2012年4月和7月进行了监测, 监测项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表1、表2中的基本项目29项。评价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Ⅲ类标准评价。
北镇市河洼村的地表水监测中, 有生化需氧量等7项超标, 生化需氧量超标2.42倍、化学需氧量超标1.82倍、总氮超标1.41倍。
3.3 地下水环境监测
2012年4月和7月分两次对北镇市河洼村进行了地下水监测, 监测项目为《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1993) 中23项, 评价采用三类标准。
北镇市河洼村的地下水井深均为5~8m, 监测的23项结果均值中, 氨氮和硝酸盐氮超标, 超标最重的是硝酸盐氮49.3mg/L、超标1.46倍, 说明硝酸盐氮是北镇市河洼村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 (表3) 。
3.4 土壤环境监测
北镇市河洼村的土壤利用情况为家用菜园和基本农田, 全部为旱田耕作, 周围无工业污染源和大型养殖场, 因此选择了菜地和基本农田做为土壤监测重点。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的二类标准评价, 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以外的项目参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评价, 两次的土壤监测结果表明, 北镇市河洼村的土壤存在超标因子, 监测的9个点位中有4个 (1号、3号、4号、5号) 出现超标现象, 而且这4个点位分布在不同方位, 说明北镇市河洼村的土壤已经出现局部污染, 主要是镉超标 (表4) 。
4 结论与分析
4.1 环境空气质量
北镇市河洼村环境空气的可吸入颗粒物 (PM10) 、二氧化硫 (SO2) 、二氧化氮 (NO2) 三项监测结果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二类标准要求, 说明北镇市河洼村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4.2 水环境质量
北镇市河洼村的地表水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总氮为最大超标因子。由于玉泉湖周围无工业污染源, 而且玉泉湖离河洼村仅300m, 因此, 水质质量受村庄生活废水影响很大。地下水的氨氮和硝酸盐氮超标, 也印证了水环境的最大污染源为生活废水和垃圾。
4.3 土壤环境质量
土壤监测结果表明, 北镇市河洼村的土壤已经出现局部污染, 主要是镉等重金属超标, 这与锦州市土壤的大环境是一致的。
摘要:通过2012年对河洼村的空气、水和土壤监测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 研究了锦州市以旅游农业为主的农村地区的环境现状。
关键词:锦州市,河洼村,环境质量,调查
参考文献
[1]李绍英.环境污染与监测[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关于村环境卫生调查报告参考 篇8
关 键 词:圭叶村 可持续发展 调查 思考
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是我的出生地,虽然我们一家人早在1992年就迁到县城居住,但我们每年还是少不了要去圭叶村走访的,比如,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今年寒假,学校安排作社会实践活动,我首选的课题就是利用假期对圭叶村进行详尽的调查了解。在此基础上,写出了这个调查报告,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我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特别是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不当之处,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圭叶村座落于锦屏县和平秋镇的西北部,距县城33公里、镇政府11公里,是个典型的侗族山寨。全村现有6个村民小组、142 户、554 人,总面积2991亩(其中:稻田208亩、旱地81亩、林地1811亩)。2008年1月,孟伯未并入圭叶村之前,圭叶有90户、 340人,总面积1304亩(其中稻田120亩、旱地45亩、林地849亩)。
1、缺少耕地,生产、生活条件恶劣。
圭叶村坐落在深山峡谷中,人均田面积仅0.38亩,且密聚溪边,易受水灾袭击。1965年洪水,冲走民舍数间和数株千年古树,溪边稻田大多被毁。特别是最近10多年来,由于溪中洪水泛滥且又没有防洪设施,1970年代在村边开垦的30多亩“大寨田”已被冲毁所剩无几;1969年遭龙卷风袭击,多数屋顶被掀,百余株古风景树被吹翻或拦腰折断;1971年发生火灾,全村房屋仅存1栋。
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还表现在,村边仅有可供作培育秧苗用的20多亩“秧田”,其余稻田都是在距村子有4公里远的高高山顶上,一处名叫“老桃”,另一处名叫“别六”,还有部分零星稻田分布在离村子至少有3公里远的其它山旮旯,耕作特别是春种和秋收大忙时节极其费时、费力,所种所得极其艰难。如,村民不论是在“老桃”,还是在“别六”所种植的水稻,仅秋收稻谷一项,一个大劳动力一天也仅能打来两挑稻谷约100公斤,价值也不过是当天的劳动所得。如再加上购买种子、化肥、农药和春耕的投入,就“得不偿失”。农村有谚语说:“远田不富人”,我看象这老桃、别六不通公路,全靠人工搬运就更不但不富人,而且是累人了!
2、森林禁伐,作为村民第二支柱产业的林业经济支柱枯竭,家庭收入锐减。
圭叶村经济历来以农业为主、林业为次,最近几年主要靠外出打工取得收入。我父亲是在圭叶村长大并曾在镇政府工作多年的县直某机关干部,对圭叶村的历史了如指掌。据他介绍,圭叶村的先民是在清代康熙年间开始由天柱县渡马乡几经迁徙至乾隆初年到这里定居的。他们之所以相中圭叶,就是看中村前这条常年不竭的圭叶溪,这在没有公路、汽车,全靠肩挑背驮的清代,处于边远地区深山老林,有条小溪就等于傍上了“公路”、“铁路”甚至是“高速路”。因此,圭叶村的祖祖辈辈,直到与他同龄(46岁)以上年纪的男子,都是一流的伐木工、放排手。1980年代及其以前,圭叶溪里一年四季漂满木材。男子多以砍木、放排为生,木材沿溪下放至八卦河,扎成挂子排,经小江放至锦屏县城甚至湖南省洪江县,也有个别从事贩木。圭叶老辈人,大多谙熟圭叶溪至小江到锦屏县城水路上的急流险滩。
2000年,锦屏县开始全面实施森林禁伐后,圭叶村群众靠出售木材、承接周围村寨伐木、放木下河(溪)的收入来源中断了,村民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须知,仅此即是村中青壮年男子每年夏、冬两季农闲时的主要产业。加上正常耕种,1个男子即可养活5口之家。因此,至今还流传有“篙子下水,家人夸嘴;篙子上岸,家人饿饭”的歌谣。我爷爷及大伯、二伯们每每谈及圭叶村以前的林业特别是砍木、放排时,总是流露出激动和自豪的神情,甚至拿出至今还保存的我曾祖父做木商时用的“谭讫”斧印以及他们曾专用于砍木、运木的斧子、牛钉、牛绳、木杠。
3、经济基础薄弱,脱贫路径少,抗风险能力差,每每有点创业路径也难成气候。
圭叶村如上述农业“得不偿失”和林业“经济枯竭”后,现在主要靠外出打工取得经济收入。可是,这对于上了40岁以上年纪的中、老年人来说,那也不切实际,因为这样年纪的人外出打工没人要,只有呆在家里受穷。2008年猪肉价格猛涨时,村中有谭元乡等5个人贷款合伙办起了养猪场,可当开始有生猪批量出栏的时候,猪肉价格下滑,加上经营管理跟不上,后来养猪场不得不散伙低价转让,至今他们每人还为此背上了3万多元的贷款。
再如,村中上了年纪的谭洪镇、谭俊壁等中、老年人,他们认为适合自己的创收门路是养牛,经过10多年的打拼,养牛也算是小有规模,他们也从中获得了些许收入贴补家用。可是,他们所放养的牛群却发生“疑似口蹄疫”,于2009年9月24日遭捕杀,每对母子牛仅得到4000元补偿款,他们开始萌生的那点靠粗放式养牛“发财”的肥皂泡也被早早地吹灭了。
4、缺乏劳动力,而且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
全村共有劳动力286人,户均劳动力约2人,劳动力占全村总人口的51.6%,其中外出务工263人。目前,村中仅存“妇幼、老弱、病残部队”留守,缺乏劳动力,是致使该村群众贫困的又一因素。调查中发现,虽然该村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初中毕业甚至未毕业的青年大部分已外出务工,而在家务工的均为年纪较大的且文化素质较低的劳动力,他们对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经营能力,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即使是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也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外出务工的收入也较低,仅能维持自身的生活,对家庭收入的增加没有多大的贡献。
5、缺乏领路创业、发展经济的“达人”, 群众主观脱贫意识差,没有危机感、紧迫感。
调查中发现,全村很少有从事运输业、建筑业和加工业等领路创业、发展经济的“达人”。由于村中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消极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如贫困户谭洪发,每年就只会给家门口的那半亩稻田灌水养鱼,可就从没有看到他从田中取得鱼来食用或出售。有部分贫困户还有严重的依赖思想,等、靠、要国家的扶贫救济思想严重。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啊!
二、几点建议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据此,对圭叶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如下几点建议:
(一)实施以交通和防洪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善圭叶村人民生产生活条件
1、兴修圭叶过老桃至黄门的林区公路。
圭叶乃至周围的高坝、皮所等村寨虽距本县彦洞乡黄门村直线距离仅三、四公里,可是要想乘车到黄门,需绕道平秋、石引等村寨到达黄门共有22公里的路程,其间至少多走10多公里。“老桃”位于圭叶村的南面山顶上、黄门村的北面,若兴修圭叶过老桃至黄门的公路,据县交通局技术人员介绍,仅有8公里远的路程。值得特别一提的是,“老桃”是一个拥有上百亩稻田之多的大田坝,这里不仅集中了圭叶村1/3的稻田,也有黄门村的大量稻田。因此,兴建这条公路,不仅可解决圭叶、黄门两村群众耕种“老桃”稻田靠肩挑背驮之苦,而且也解决了周围村寨特别是黄门、彦洞各村过圭叶到剑河县磻溪乡乃至剑河县城的交通之便,还可为公路所经之处山林建立一道天然防火线。
2、兴修圭叶过别六至皮所的林区公路。
“别六”位于圭叶村的东北面山腰上,皮所村的东南面,也是圭叶村较为集中的另一处田坝,集中了圭叶村约1/3的稻田。别六田坝若加上皮所村的稻田也有近百亩。兴修圭叶过别六至皮所的公路,筑路里程约7公里远,同样还具有兼作林区防火线之功能。2009年2月12日,圭叶一村民在“凸美熊”(地名)不慎失火,烧毁近千亩森林,所幸圭叶至别六的人行山路还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也便于群众通过这条山路前往救火,才不至于使这场大火引发更大范围的山林火灾。
3、兴建圭叶溪防洪堤坝,整治泛滥溪水。
由于没有建立防洪设施,圭叶溪曾几度肆虐、泛滥,给圭叶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灾难性影响。特别是在1980年代,谭俊荣(已故)为保其自家私自开垦出的小田,盲目炸掉数千年自然形成的“塘固斗蝙蝠形挡水岩”后,溪水在短短的20多年中冲毁了溪边的数十亩良田好土,致使如今圭叶溪河床滩涂沟壑遍地。因此,兴建圭叶溪防洪堤坝,整治泛滥溪水已刻不容缓。
4、完善圭叶村自来水管网设施建设,彻底改变“住在溪边无水喝”的窘境。
圭叶村虽紧靠溪边,但由于周边水源小,仅靠一、两处水源通过自来水管网自流式进入各家各户则很难办到。彻底解决圭叶村民饮用水和消防用水问题,需要多管齐下:一是再从“毫高轮”、“银窖”等处建蓄水池蓄水,二是在溪边建抽水站以备干旱时节从溪中抽水到蓄水池后进入自来水管网供水。
5、恢复圭叶村小学教学点。
圭叶村作为一个上100户的行政村,原先是办有小学的。早在1950年代,圭叶即办有1~3年级小学;1992~2002年,还办有完全小学。2004年,完小撤销,保留1~2年级;2008年,连1~2年级小学教学点也被撤销,村中小孩读书要爬上4公里远的坡路到高坝或皮所小学就读。孟伯原作为一个小行政村,在1970年代,也曾办有1~2年级教学点,1980年代后并入圭叶小学。
根据2010年中央1号文件“农村学校布局要符合实际,方便学生上学,保证学生安全”的精神,应恢复圭叶村小学教学点,即办小学1~2年级。据调查,圭叶村现有1~2年级学龄儿童23人,其中父母无力顾及又没有方便入学之地亲戚投靠现仍无处就读的儿童有7个。如谭二宝的母亲是河南人,几年前与其父到圭叶结婚生下他后,因为贫困,不到3年时间就抛夫弃子走了,其父现因转成“光棍”又没有稳定的收入而无力顾及他,他只有在圭叶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一天,他从外边玩耍回家却找不到一个大人,就问家中小猫:“喵,喵,我奶去哪里你知道不?”邻居听到他的这句问话后,也为他留下了伤心的眼泪。村中象谭二宝这样被母亲抛弃后,由爷爷奶奶照料的儿童就有3个!
(二)开发和培育旅游资源,开辟圭叶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1、构筑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绿色清新的森林氧吧。
圭叶村虽然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但其自然风光旖旎、人文资源也有独到之处,具有开发和培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条件。圭叶村地处我国南侗和北侗风情过渡地带,具有浓郁的北侗风情。距圭叶村西北面10公里远的平岑村,现正由剑河县磻溪乡开发“八仙洞”和“平鸠万亩草场”景区。圭叶溪自西向东奔流而来,在村中与圭坤溪汇合后向东缓缓而去;村寨两边苍山迭翠,寨内溪水潺潺。青山绿水,村道桥梁,田园农舍,古井炊烟,风景极其秀丽。
目前,村东头仍有连片的猴栗、红豆杉近百株。其中两株猴栗,四人难抱;村西头郁郁葱葱的风景林点缀在螺丝山上,而螺丝山脚大路两旁鸡枣树和皂夹树,更增添圭叶村的神秘色彩。这两株古树犹如一对“冤家”:左边的皂夹树若是结夹,右边的鸡枣树则一“丝”不挂;相反,若鸡枣结果,皂夹则一无所有。前几年,有村民在皂夹树旁边起屋,并砍了其几条枝桠,该树“愤”而自残,不到一年,便枝枯叶落,几乎干死。后房屋搬走,一年左右,其所有枝条又全部复活,且较前益发茂盛。
圭叶对面的圭坤溪,有五瀑五塘奇景,从最高处的“飞天瀑”,到最底下的“坛子瀑”,落差达200余米,形成瀑下有塘、塘下有瀑的壮观图景。层层叠叠的瀑布,古藤盘爬的峡谷,正等待慧眼识珠者前来开发。
2、加强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保护,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家园。
圭叶村周围莽莽群山和潺潺溪流中,曾生存有大量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珍稀动、植物。我爷爷介绍说,他们在1940~1950年代,还遭遇过华南虎的出现,猎捕过穿山甲、刺猬、娃娃鱼、团鱼等,可是最近20年,这些珍稀动物在圭叶已难见踪影,有的可能绝迹了;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杏、红豆杉等。
圭叶村自1993年对村四周山坡实行封山育林,2000年对圭叶溪水产进行严格管理,严禁电鱼、毒鱼、炸鱼后,水产日益丰富;溪两边树林至今一片郁郁葱葱,又有猴子、野山羊、野猪出现。但最近几年,仁丰、万丰、皮所等周围村寨的猎手一年四季都聚集到圭叶打猎,即使是圭叶村民都已备受其扰,那些被列为猎捕对象的猎物根本难于安身。建议有关部门切实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赋予的职责加强管理,取缔这种非法狩猎行为。
3、建“史上最牛公章”公路门楼和文摘碑林,为圭叶村增添一处耀眼的人文景观。
2007年,是圭叶村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开始走上荣耀的一年,圭叶村以村民发明刻制“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这枚“五合章”又称“五瓣公章”而轰动全国,被誉为“史上最牛公章”。
这一年,黔东南日报、贵州政协报、贵州日报、香港《文汇报》、中国青年报、广州日报、上海东方卫视、中央电视台、贵州卫视等新闻媒体记者,先后莅临圭叶村采访;上述媒体和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香港《明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国内外200多家媒体和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了报道、介绍和评论;12月24~27日,该村“两委”负责人和“史上最牛公章”的5位掌管人,被邀作客中央电视台,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白岩松亲自采访,并制成新闻节目,于2008年1月1日晚21时30分在新闻频道“印象2007CCTV年度新闻记忆”栏目,并列为“2008十大展望”内容之一正式播放;上海东方卫视也以《“五瓣”公章》为题,在1/7节目“电视新闻周刊”中播出,等等。至此,“圭叶村”与“五合章”受世人关注达到极顶。
中国青年报包丽敏记者在她的长篇通讯中称:中国约70万个行政村里,极少有像圭叶村那样一夜成名的。在谷歌搜索的结果令人惊异,这个位于贵州省大山深处仅有86户人家的侗族小寨,虽然至今远离网络,但在不到一个月内,与它相关的网页,已经突破300万个!《人民日报》评论称,“‘五瓣公章’是枚质朴的民主之印”;《工人日报》、《新京报》等重要媒体也评论说,“‘最牛公章’告诉我们什么是民主”、“史上最牛公章”体现权力的分立与制约,等等。
这些,既是圭叶村的荣耀,也是锦屏县、贵州省的荣耀,应通过建“史上最牛公章”公路门楼和利用锦屏县特有的优质青石石材,将上述重要文章摘录刊刻成石碑建立碑林作永久纪念,以彰显其独特的民主政治文化,为圭叶村增添一处耀眼的人文景观。
4、重建圭叶村鼓楼、圭叶溪孟伯人行风雨桥和原始水磨坊。
据我爷爷介绍,圭叶村原先也是有侗寨所特有的“鼓楼”的。不过,圭叶村的那栋“鼓楼”,倒象座“广播塔”,因而在“文化大革命”中村里人就把它改成了“广播塔”,并由此形成了当时“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向人民群众传达“最高指示”和革命群众进行“早请示”、“晚汇报”的重要场所。可惜,这“鼓楼”在1971年的那场寨火中被烧毁了,此后也没有再建。开发和培育圭叶村旅游资源,就应重建圭叶村鼓楼、圭叶溪孟伯人行风雨桥和原始水磨坊,以显示圭叶村作为一个典型的北侗少数民族文化村寨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5、发展钩藤和节骨茶等中药材和土特产品种植,推进项目产业扶贫,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钩藤和节骨茶的市场价格历来都比较高,且非常适合在圭叶村山谷、溪边疏林下的地理环境中生长,因而也是圭叶村的特产。在圭叶村人均土地面积狭小、又没有什么产业优势可利用的情况下,发展钩藤和节骨茶产业,不失为在圭叶村推进项目产业扶贫、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一条好路径。如果圭叶村户均拥有2亩以上的钩藤和节骨茶,那圭叶村民的经济收入将又是另一番景象。目前,当首先扶持发展钩藤产业,应以户均上2亩规模为目标。
6、积极扶持发展养猪、养牛、养羊等养殖业。
在圭叶村,应首先以巩固好现有养猪场为重点,采取积极扶持和技术指导等措施,帮助发展养猪、养牛、养羊等养殖业。对2009年9月因防疫需要所养之牛被捕杀的农户,给予一定资金的扶持,使他们不因大多数人特别是国家的利益而损伤脱贫致富的“元气”;对有发展养殖业条件和积极性的农户,给予提供资金、技术援助,使他们通过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尽快脱贫致富。
(三)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有保障
1、建立健全面向智障、老弱等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民养老保险金制度。
圭叶村现有绝对贫困人口中,有一部份是智障即智力低下人口和无劳动能力的人口,这些人即使通过扶贫开发也很难脱贫,只有纳入社会救助范围。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势在必行。同时,要尽快建立农民养老保险金制度,使外出务工的农民能在为当地和家庭创造财富的同时,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从一定程度上遏制贫困人口的增加。
2、提高和扩大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标准和保障范围。
目前,应首先加大农民到县级及县级以上医院住院报销的比例,改变门诊不报医疗(医药)费的状况,增加农村公共卫生投入,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防止农民因病返贫和因贫失医。
3、建立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辍学救助机制。
在认真落实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着力解决10岁以下儿童入学寄宿和贫困适龄儿童辍学等问题,积极筹集扶贫发展基金资助辍学的贫困生复学,保障贫困户子女受教育权利,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杜绝少年新文盲的产生。
4、实施农村“零外出务工家庭”救助工程和农村特困人口危房改造工程。
圭叶村现有“零外出务工家庭”和特困人口危房家庭也还占有相当的比例。对谭洪相、谭洪发、刘光禄等这些“零外出务工家庭”,要给予一定的帮助促其家庭增收;对谭俊鑫、谭俊川、谭元金、龙世木等特困人口危房,要通过实施“危房改造工程”,解决他们的住房难问题。
(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增强村级组织缺乏凝聚力、号召力
1、加大对圭叶村的帮扶力度,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自1994年以来,锦屏县每年都安排县直机关定村帮扶,既帮助各村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更帮助各村制定脱贫致富规划和实施项目扶贫、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良好效果。今后,县、镇两级要继续加大对圭叶村的帮扶力度,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增强村级组织缺乏凝聚力、号召力,使圭叶村能借助外力和村级组织的带头带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及早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2、提升“五合章”掌管人的地位作用,着力构建“中国民主自治第一村”。
提升“五合章”掌管人的地位作用,使其具有不但“理”财,而且“监”政的职能,进一步完善符合圭叶村情的民主自治机制,规范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程序,使村“民主理财小组”转换成“民主监督小组”,成为具有既能“理”财,又能“监”政的双重职能组织,着力构建“中国民主自治第一村”,引领村级组织民主自治机制创新新潮流。
【关于村环境卫生调查报告参考】推荐阅读:
关于环境污染调查报告07-05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07-07
关于农村环境状况的调查报告08-08
关于惠民县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10-20
关于我市卫生环境状况的调研报告08-14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与保护的调查报告09-25
关于水环境污染及防治情况的调查06-29
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的调查报告07-01
关于调研全县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