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听课心得(精选11篇)
《三顾茅庐》听课心得 篇1
《三顾茅庐》听课心得
星期五课听了蒋丹芳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下册第8课《三顾茅庐》的第二课时,下面简要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
首先,我觉得这堂课的容量大,节奏快,效率高。蒋老师在40分钟时间内,不仅引导学生解读了课文内容,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而且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迁移――模仿课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的方式写一处景色。语文教学的内容多,而实际上课的课时少,加上各学科(尤其是术科)需要均衡发展,使我们语文教师不免感到有些紧张。如何充分利用好课程计划安排的教学时间,提高第一范文教学的效率,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蒋老师执教的这一堂阅读教学课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1、这堂课从“刘备到底凭什么打动了诸葛亮?”这个问题入手,紧扣“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地方?”“刘备为什么要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这两大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领悟到刘备的诚心和求贤若渴的心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以及彼此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抓住要隘,设计好教路,打破逐节逐段分析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加强语言训练,确立教学主体的关键所在。
2、教师在学生思维卡壳时候,总能敏锐地觉察并迅速地作出反应,使得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流畅,节奏明快,教学内容环环相扣。
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习作例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往往是中年级老师比较容易忽略的问题。蒋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感悟本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
1、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反映人物的心理特点。上路前刘备“生气”地斥责张飞“你一点儿也不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见面前“下马步行”、“轻轻敲门”、“恭敬等候”……无不反映出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心理。
2、在对比中衬托人物的特点。第三次去邀请诸葛亮,张飞和刘备的态度截然不同,张飞“嚷道”要“把他捆来”,刘备则“生气”地责备张飞。蒋老师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读中感悟,体会张飞和刘备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为人处事的方式。
蒋老师还能注意语言的积累。
1、在理解中内化。本文多次运用打比方的手法,蒋老师不仅让学生了解这一语言样式,而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其思想内涵,在理解中内化语言积累。“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可见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可以用――“拨云见天”四个字来概括。“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可见刘备和诸葛先生亲密无间的关系,正是――“如鱼得水”啊!同学们不仅认识了打比方这一语言样式,理解了这样写的意义,而且积累了一些语言材料。
2、在运用中深化。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课文第三自然段开头描写了隆中秀丽宜人的景色,抓住山冈蜿蜒起伏,松林疏疏朗朗,溪流清澈见底,竹林青翠欲滴的特点来写。蒋老师引导学生采用“来到……只见……”的句式仿照写一处景色,使得这种形式在运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这堂课有许多地方值得借鉴,当然也有些值得商榷,在这就不一一细说。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三顾茅庐》的教学心得 篇2
在《三顾茅庐》课文教学之前,我做了大量的资料准备,首先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三国演义》的熟悉程度。结果发现很多孩子看过电视连续剧以及少儿版《三国演义》,有些男生还搜集了一些三国人物卡。有段时间班级里正好都在玩《三国杀》的游戏牌。
我就利用课前时间,像讲评书那样将一些人物故事和大家分享,听得大家欲罢不能时,我戛然停住,让学生们从课文中找到线索和脉络,了解三国故事的开端。学生对三国故事其实并不陌生,但若从经典的意义来解读,他们脉络上并不能清晰地获得认识和感悟。为此,我选择通过适当的多媒体引入,让学生建立概念。
在课堂之初,我播放《三国演义》当中的一段歌曲视频,出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画面,进行引入。三国故事的开启必须要提到三个人物,那就是刘备、关羽和张飞。在那个天下大乱的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刘备求贤若渴,想要寻找大才辅佐自己统一天下。可是他想要找的人物是谁呢?到底如何才能求到大才呢?
我拿出诸葛亮、张飞、关羽、曹操、孙权、刘备人物卡,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即兴做简单介绍,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对人物鲜明的性格有所了解,并能够加以区分。而后让学生朗读课文,质疑文本课题,并进行自我解读:三顾茅庐这个词语,让你想到什么?学生通过朗读之后,发现这是刘备渴望获得人才的一种性格展示,也有学生认为这是诸葛亮有才的性格展示。
二、多读善思为载体,探秘经典人物的性格
在人物性格的解读中,我让学生抓住文本的主要特点,就是语言描写的刻画手法,体验刘备、张飞的性格。学生对人物性格的体验,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为此我使用朗读的载体,一边读一边将人物性格融化在读悟之中。
师:张飞叫嚷起来,请问他是怎么叫的,你能读出来其中的感觉吗?刘备听了很生气,他怎么说的?你能读出他的感觉吗?(师生合作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既能感受到其中的人物性格,又能越来越有兴趣参与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范读的时候,我一开始就抓住了三国故事当中的夸张情绪,让学生听出人物性格的鲜明特性,让学生易于模仿,自然而然就能够使其找到一种人物感觉,体会张飞的豪爽、鲁莽,也体会到刘备的稳重,尊重人才。
而在人物性格的解读方面,我不单单从语言入手,而是通过看、议、读、悟四个环节,让学生从人物动作加深对人物丰满性格的了解。
1.看一看:刘备对诸葛亮是怎么样的呢?请大家看视频。(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人物动作场景,和文本相同)
2.议一议:你看到了刘备的哪个动作最代表其性格?以小组为单位议一议然后全班汇报。大家热烈讨论。有人说刘备是在耍心眼,有的说这是刘备礼贤下士的天性。
3.读一读:请看完电视剧片断,再来读一遍课文,脑子里放一遍,让情节活起来。有学生读起来就仿佛是在评讲,有声有色,人物角色也被带入进去,效果非常好。
4.悟一悟:刘备的动作说明什么?他为什么对诸葛亮如此敬重?(学生在前面几个环节中获得突破,很快就找到答案:说明刘备待人真诚,求贤若渴,任人唯才。)
三、拓展延伸打开视野,渗透经典人文情操
课堂结束之后,我针对文本中刘备、张飞、关羽等人物的性格,以及文本传达的精神,进行拓展延伸,进行经典文学作品的人文情感渗透。比如,让学生评述一下刘备,谈谈自己的体会,或者是针对张飞的性格特征,勾画一下张飞的内心活动。同时,我也让学生课外继续搜集三国的故事,举办故事会。当然,在讲故事的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演绎和评说。
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安排,不是为了取悦于学生,更不只是让其单纯地了解某一个人物性格,而我在课堂外的引导,旨在通过再拓展和再延伸,让学生体会到人物精神,内化成为自己的人文情怀,并以此获得心灵共鸣,更获得成长,这才是经典文化教学的本质所在。
听课心得 篇3
今日,我有幸听了周立新老师一节毕业班的复习课,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感触颇深,下面谈谈自己听了这节课后的收获和体会。
一、导入设计新颖多样。
好的开头能起到先声夺人的功效。巧妙的导入,可以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创意的开讲,可以点燃学生 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很快投入对问题的思考。周立新老师以建党九十周年契机,导入自然。在整节课的设计中,更以“党的重要会议”、“党的农村政策”、“国共合作”为线,化零为整,层层展开,浑然一体。
二、自主学习成为主导。
现在的历史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满堂灌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间合作交流下进行教学的。在这次优质课比赛活动中,我看到了每一位教师都体现到了这一点。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而是学生在课堂中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比赛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生命化课堂的展示。马晓燕老师以学案导学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知识点,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提出并解决问题。在学生学习、合作的过程中,老师也在巡回点拨、提示、交流。当问题提出后,先把权力交给学生,由学生回答,学生解决不了的,由老师通过讲解或补充资料,来帮助解决。
三、课外延伸、拓展思维、学以致用。
周立新老师非常注意通过课外延伸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有效的回扣了课本主题,而且还适时拓展,学以致用。史实结合让学生动脑,为祖国的未来出谋划策等。
这次听课,可谓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但限于时间和篇幅不能一一道来,愿今日之所学为我将来之所用。
听课心得 在上个月,我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听评课活动。每一堂课都是具备学习意思,但都各有特点。对正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探索前进的我来说,这次观摩学习使我发生很大的思维震撼,当然收成也很多。我谨将自己的所得所获所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注重领导学生诵读,适当点评学生的发言。
还给学生大批的读书时光,在语文课堂中应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入境界,并且还要生发联想,才能更有感情的朗诵,也能力更深刻地舆解辞意。要到达这一步,学生应建破在充分浏览的基础上,而不是树立在老师讲授分析的基本上,学生靠阅读读懂、品析文章,能够造成自己的能力,假如靠老师讲解分析那永远是接收现成的剖析成品,不能构成自己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在这次语文课堂上,都将阅读贯串始终,对学生的读书通常做了如下部署:
1、观其大意,谓之粗读,只请求将课文读通,懂得其粗心,2、参照有关解释和有关材料,细嚼慢咽,谓之细读,可提出疑难,恳求解决。
3、在未然掌握文章感情的基础上,有情感的默读,品析美句美词,4、细赏其文理构思,享受美文,谓之美读(或范读),通过这四步既施展了学生的客观自动性,又在学生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才能。
二、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注重学习习惯培养。良多老师会在课件上给学生出示“学习方式”,名字多样“温馨提醒”,如王晓林老师在执教《五柳先生》品读课文环节是这样设计的:联合课文内容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么的人?括号中是这样提示的:(提示:如性情、喜好、生涯状态、人生寻求„„)。让学生播种一种学习的办法,当他当前碰到相似的问题时才干够用本人的力气解决。个别老师很重视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育,始终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有利于造就学生集中精神的好习惯。
三、设置简单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做作和谐的课堂氛围。托尔斯泰说过:“胜利的教学所须要的不是强迫,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致是学习的推能源,是辅助学生获取常识的捷径。因而,许多老师在新课的导入中会有意地设疑,激疑或精心设计,或课前播放歌曲,或课前进行语言互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牢牢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新课意境。我对张士诚老师印象深入,在他的课堂上,我发明他无比善于并注重语言的运用,极其风趣。学生异常爱好这种活跃的授课方式,全部课堂欢喜愉悦,让咱们听课老师也深深沉醉其中、乐在其中,很轻松。
四、浮华已随风飘去去,课堂本质显朴素。
这次听课最大的感触就是,老师执教的观摩课都比拟朴实,注重学生的学习效力,从而淡化了课件等的帮助作用。但有用的很有分寸。富丽惹眼的课件被多少张简略的幻灯片或要言不烦的问题、扎实的读书训练所取代,真正还原了课堂本色。
五、进行了恰到好处的课堂评价,进行适时勉励和评价。
课堂评价,是师生交换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是某个环节的终结,更主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参加学习的踊跃性,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愿望。而课堂及时评价是老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立场、方法、进程、后果等方面,进行适时激励跟评估。这次运动中,老师简直运用了及时评价,并且在课堂上,充足应用自己的体态语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抚摩、一个微笑等对学生的表示给予评价。如陈万泰老师在读完《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歌时,有一名学生读的十分好,陈老师用语言鼓励,更重要的是,当他用手掌抚摸在孩子的肩膀上时,那股气力应是无比的莫大,我想,这个孩子毕生会记住的!
六、存在扎实的教学根本功,调控课堂熟能生巧。
教学基本功是所有教师都必需控制的。它既不是某些教师的特权,也不是个别老师的禀赋,他是教师成其为先生的基本资历。可以说,这次语文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每一位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都比较的深沉,例如王晓林老师,她拥有必定的人文底蕴,课堂上通过讲解五柳先生,做到分析文本,又将先生的品德、爱好誉为一棵大树的形象,首尾响应,直观活泼。通过加入这次活动,让我觉得受益匪浅,对此我也细心的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养,意识到自己的专业基础功还应需增强,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方法应须改良,尽可能的应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供给一个天然协调的学习气氛。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有效进步教学品质。
英语听课心得 篇4
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两个老师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谈一谈感受:
一、多媒体的使用
现代化英语教学中,黑板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板了。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的加入,使得黑板的内涵更加丰富。此次活动,老师们都运用了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以鲜艳的色彩、活动的图像和有声的对话,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尤其是许芳老师的课,多媒体配合得特别好。通过课件播放学生熟悉的描述四季的歌曲,让学生在听一听、猜一猜、说一说的过程中,有效地复习单词spring/summer/fall/winter, 同时操练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summer/fall/winter? 和what can you do in spring/summer/fall/winter?这两个句型。这样的形式比较新颖,优美的歌曲、美丽的图片,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气氛很活跃。
二、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在听课中我发现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孩子对课程的理解,才能保真孩子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
2、善于利用多媒体,演唱,画画等各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多媒体英语教学有助于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扩展课堂信息的交流容量,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集声、光、色于一体的课件,图文并茂,为学生创建了形象、生动、有趣、地道的英语语言环境。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的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4、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像干吴芬老师上的一课,内容不多,就是一个重点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但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很多变,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整堂课给人的感觉很充实。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都比较注重行为学习,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突出了一个“活”;语言真实自然,还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歌曲、chant等活动,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言发展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习得语言。学生知识面广,接受能力强,虽活泼好动但教师能很快就控制课堂纪律。
同时,在这次听课活动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两位授课的老师,还有实验小学的学生,他们的英语素质都特别棒,整体水平很好,听、说、读、写的能力很强,我想这与老师平时的教学是密不可分的,从中也可以看出,老师一定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十分扎实,给学生打下了良好的英语基础。
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开阔了眼界,也明白了努力方向。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孩子更喜欢上英语课?怎样培养孩子的能力?相信通过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
数学听课心得 篇5
龙南镇中心小学 杨伊
2016年5月16日至2016年5月18日期间,由赣州市教研室组织的全市小学数学教师核心素养下的有效课堂优质课竞赛在赣州市西津路小学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我看到参赛的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如石城县第三小学魏美连老师讲《平均数》用课件出示石城风景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提问题并解答。这些都是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在这些优质课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比如:全南第二小学蓝晓梅老师讲《找规律》时,教师凭借个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独有的人格魅力驾驭着课堂,引导学生在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涂一涂、摆一摆等数学活动中“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再如,上犹县第二小学胡原峰老师讲《找次品》,让学生自己探究,猜想,验证等方法得出找次品的方法,另外,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
3、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参赛的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小游戏等活动导入新课。有的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其中两个教师的课堂导入我认为比较好。会昌县第三小学邹美珍老师讲《数学广角——推理》用游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恰如其分引入用推理法解决问题。信丰县嘉定中心小学袁超君老师要求学生动脑筋,以破译密码来打开因数与倍数的大门导入新课:《因数与倍数的复习》,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自己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5、注重“板书”的设计与书写。多年来,由于多媒体课件的闪亮登场,教师的板书也好象置于被人遗忘的角落,悄然隐退了。殊不知,课件是不能完全代替板书的,课件的呈现具有瞬时性,况且课件的作用是“辅助”教学,怎么能替代一目了然、提纲携领的板书设计呢?板书也是教师基本功的一个侧面反映。这次优质课,每一位老师都在板书的设计上下了工夫,有的老师书写工整,排列有序;并且老师们出手一笔清秀的字跃然而上,为课堂增色添彩等。总之,“板书”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发挥了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每位老师的板书列出了本节知识点,并且将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线画出,使本节知识清楚明了。
7、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每一节课都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更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总之在这次优质课评比中,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听课心得体会 篇6
-----记五指山市秋季教研联谊活动有感
2015年11月24----27日,在五指山市第一小学举行秋季教研联谊暨小学骨干教师赴天津跟班学习成果展示活动。郑冬梅工作室成员为我们献课、做讲座、开展“开放式大阅读”研讨活动;我市的省级骨干教师也是精心做好准备,和深圳来的老师们一起为我们听课老师奉献了精彩课堂大餐。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同课异构、微课探讨、绘本和童书教学、指导阅读讲座、乡土课程开放、互动式点评等。整整四天的语文教研活动,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更让我惊讶地是深圳的老师还给我们带来了绘本课堂,这是我期待已久的绘本课堂,没想到能在自己的家门口亲临绘本课堂。这真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
深圳市福田区众孚小学的胡琴茹老师和五指山市一小的王雪萍老师上的都是《浅水洼里的小鱼》,但各有千秋,胡老师在没有接触学生,不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上课的。让我佩服的是当学生打开课本看到教材不一样时胡老师镇定、从容,应对自如,展现了一个语文老师的超人智慧;而王雪萍老师则以一封求救信导入:这些小鱼离开了大海,离开了温暖的家,它们命运将会怎样呢?用这个问题贯穿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读慢慢地理解课文,可见王雪萍老师语文课堂教学的耐心。
同样是同课异构,而深圳福田区詹雪莲老师20分钟的微课《生命 生命》激情渲染,动情的朗读,不仅打动学生,也打动了听课的老师们。很巧合的是,詹雪莲老师课堂结束语恰恰是韩冰老师导入语,同样的内容却是不一样的课堂,都能恰到好处的处理教材,同样精彩。郑冬梅老师对她们这四节课用了三个词概括:
一、心态;
二、姿态;
三、风格。教学的心态非常重要,她们优雅、从容、智慧、清纯,从懂一点点,到懂得更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接下来的绘本课堂是:《你看起来很好吃》、《搬过来
搬过去》、《大脚丫跳芭蕾》和童书分享《夏洛的网》。三节绘本课,都各不同:胡琴茹老师在分享绘本《大脚丫跳芭蕾》时从封面、作者到内容全面的解读和分享,让学生带着思考阅读,并且让思考参与整个绘本的阅读过程;詹雪莲老师的绘本《你看起来很好吃》,仅设计了“与绘本对话”和“在书中相遇”两个环节,就能揭示的深刻寓意;而郑冬梅老师的绘本课堂《搬过来
搬过去》就更有意思了,她充分利用在场的教育资源,把小朋友(学生)和大朋友(老师)都调动起来,一起参与到鳄鱼和长颈鹿的真爱旅程中,一起去感受“爱需要沟通,需要勇气、包容”的含义。郑老师的绘本课堂不仅分享绘本,还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展现了她的课堂教学智慧和应对能力。
而在讲座方面,王红霞老师的《看津教育
精品教学》,郑冬梅老师的《开放式大阅读》,蓝剑老师的《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他们的解读课题,方法、经验,都得到老师们的肯定。同时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周积昀副院长在做互动式点评时,强调三点:第一,绘本阅读要适时向纯文字阅读过度,要把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当成重点来抓。第二,教育科研要用实践数据说话,来不得半点虚空。郑冬梅老师工作室的《开放式大阅读》做得扎实,收集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和数据,也有了一定的理论提升,值得我们海南的老师学习和借鉴。第三,成立教育研究共同体。希望深圳的郑冬梅工作室能与海南结成教研共同体,有好的经验和书籍能跟海南的老师一起分享。
初中语文听课心得 篇7
临沂沭河学校 刘艳萍
10月18日,临沂市初中优质课在郯城和兰山成功举办,我校语文组全体教师前往郯城听课学习。聆听了几位老师的语文课,收获良多。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听课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想要上好一堂课应该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必须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我区骨干教师31中朱清华老师执教的《在沙漠中心》非常成功。朱老师深情的语言,学生默契的配合,阅读声,抢答声,声声体现了其高超的教学技能及课堂掌控力。教师的工作对象不同于一般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对象是一些有思想有生命的学生,课堂上学生们某些问题往往会让你大吃一惊。
二、必须要有对教材的充分理解。马强老师的《喂---出来》深度挖掘课文内涵,以出来为突破口,呼唤人性出来,呼唤原始出来,呼唤新的生命出来、、、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怎么上,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曾听一位老教师说:“课本编的有他一定的道理,讲课前首先要吃透课本„„”当然这不是说讲课就围着书本转来回的读,而是不管怎么变都是不会脱离这个根本的。
三、必须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备学生、备教材。作好充分、足够的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在
这次的公开课交流中,我看到有的老师讲起课来可以旁征博引,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也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精彩纷呈。也有的由于准备不够充分,需要用到什么事例讲解的也是拿来就说,所举事例考虑不周全,有时缺乏逻辑性严密性。
四、必须要对所教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我们说教师教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学生,那么人自然要有感情,我们在教书中就应该投入自己的感情。从听课中我也发现我们的青年教师都能跟学生培养出一定的感情,有了感情的教学会擦出教学的火花,使教学变得更精彩。我们的学生都是很敏感,很聪明的,当你对他们给予了全部的爱心,饱含着热情的上每一节课的时候,他们会回报给你百倍的情意。于科长说过一个真实的例子,曾经有个学生因为受到学校的表彰,他当时要求拥抱一下我们的院长,在他的过去的学习生涯中都是差生的代表,只得到过老师的批评,第一次受到这样的奖励,让他十分的感动。是啊我们的学生也许是最调皮最不好管理的,但是他们更是内心中情感最充沛的群体,而我们的教师就是要好好的引导他们。优秀的教师就是以他们人格魅力和品德来打动人的,而并不仅仅是学识。
总得来说,通过听课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也使我认识到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培训听课心得 篇8
凉亭小学李慧
今天很荣幸能参加麻城市教研组织的送教下乡听课活动,我们在铁门岗中心小学观摩了直播视频,本次活动共有三位教师的示范课和各类专家的点评,在这次听课中,我收获了很多,很是受益匪浅。我也在这次学习中浅谈一下自己的感想和反思。
第一节课是汪老师《青蛙写诗》,她的识字课用一个词语来定位,我想“扎实”再合适不过。活泼可爱的小青蛙创作出一首妙趣横生的小诗,小蝌蚪、圆泡泡、小水珠来给青蛙做标点符号。本课汪老师确定了明确的识字目标,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生字,逐一落实目标,采取的手段扎实可行。1.拓展识字恰到好处
认识“蝌蚪”时采取归类识字的策略,拓展识字:蝴蝶、蜻蜓、蚂蚁。对学生说“形声字”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利用这样的规律可以认识更多的汉字。2.教给学生识字方法
学生采取自主的形式识字,教师重点强调是用什么办法记的?通过这一细节可见教师平日对学生训练有素,勇于放手让学生教汉字,鼓励学生做小老师,还课堂于学生。
3.语言贴近地面,学生容易接受 整堂课教师没有大段的独白,没有华美的过渡,有的只是四两拨千斤的只言片语。如在启发学生理解“为什么蝌蚪要给青蛙做逗号”这一个问题时,教师巧妙的利用板书化难为易。一边是写着蝌蚪二字的蝌蚪图,另一边对应的是汉字“逗号”和标点逗号。赵老师说:“小蝌蚪为什么这么自信要给青蛙当小逗号呢?”学生看到黑板上直观的板书,说:“因为蝌蚪像个小逗号。” 第二节课是《盘古开天地》一课,课堂中不少精彩片段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值得我学习和借鉴。教师在教学时就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神奇?”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1、在朗读中体会、升华
为了引导学生领略神话故事的神奇,老师在教学激发学生去想象天地之间发生的变化,运用了引读的方式:100天过去了,天升高了----,地下沉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盘古的身体也随着----,在创设的情境活动中,感受到了想象的魅力,神话故事的神奇色彩。
2、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及时巩固的训练
教学时,老师扣住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如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描写很具体,她让学生学习后问:“一百年,一万年,一百万年,盘古始终头顶着天,用脚蹬着地,天地分开了,盘古怎么样了?”学生各自读第四自然段,根据自己想象说说盘古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有的说;“盘古的脖子变成了高山。”有的说:“盘古的手指变成了五指山。”还有的说:“盘古的头发变成了茂盛的草地,从高处往下流的瀑布。这一设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及时积累了句子。第三节课是肖芳兰老师《钓鱼的启示》,这是一篇哲理性很强的文章,如果单凭学生通过文本学习是很难理解这么抽象的人生道理的。而肖老师却通过感情的朗读和生活中区体会的恰到好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师听课心得 篇9
今天,我听了冯婉霞老师的两节语文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和她的《利用小组学习,打造高效课堂》讲座,进一步了解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以下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体现出对于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自主性,其自主意识大大提高。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与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在与文本,与其他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中,面对很多信息。
二、小组合作要给学生平等民主的氛围。在实践中,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提高了,能力增强了。学生为了完成一个有趣的语文活动,常常需要在一起进行研究与实践,他们在与同伴分工合作的过程中,逐步懂得了合作的重要,并由此主动去学习、掌握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对其他同学的意见并不是一味地盲从,在讨论中敢于对教师发问,对教材发问。从文本到文人,从知识到能力,学生的发问多起来,有些问题的探究直接促进了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和学生一道去寻找真理,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实现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这里所说的组织者,好比谈话节目的主持人,而不能像维持纪律、不断施加压力的监工。作为主持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解除学生大部分的学习困难来自他们过重的学习压力。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
听课心得体会 篇10
东河九年制学校
吴建平
早就听说过王水红老师的大名,那日听她一节美术课觉得受益匪浅,收获不少。下面我将听完她的美术课后的心得体会简单陈述一下:
第一,教材的价值不在于“控制”教学,而是为教学提供基础性文本;教材只是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制的“教学材料”,不具有作为教学权威及裁决教学的意义,美术教学的根本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达此标准所用的材料可以多样化,教师不必绝对服从教材,可以依据自己的研究对教材作自主改造,以怀疑的精神和研究的态度对待教材。
第二,“教材”仅仅是一个主题、一点启示、一种资源或一些范例,是为师生提供可选择可开发、可创造的契机。从这层意义上说,教材是可开拓、可探索、可研究的平台。我们应树立动态的美术教材观,以发展和变化的眼光认识和理解教材,开发和灵活运用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特点,与学生一起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美术教学资源,并以此设计及实施富有特色的、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美术教学活动,尽大可能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福州听课学习心得 篇11
参加第四届全国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黄勇
以智慧为内容,以互动为形式,以成长为目标的第四届全国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于11月13日、14日在福州市钱塘小学举行。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很高兴能够参加此次活动,也特别珍惜这样的机会,两天的学习共观摩了七堂现场教学,聆听了三场讲座,参与两场互动研讨。在这里我不能把学习的具体内容一一重现与大家分享。但是,每一堂课,每一次讲座,每一场互动,我都用心地聆听,认真地思考。我知道,我代表的不只是自己,听课时也在思考着“该带些什么信息回来才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包括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知识的教学。数学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显性的知识系统,而蕴涵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则是隐性的知识系统。数学知识固然重要,但它并不是影响学生唯一的决定因素,真正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长期起作用,并使其终生受益的是数学思想方法。所以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来自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主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吴正宪老师也在讲座中指出,即将进行的教材修改将把“双基”改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注重“双能”改为注重“四能”即: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发现问题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在现场教学活动中,名师们的课堂也时刻关注着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再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来自厦门的特级教师王珍老师执教人教版第十册《找次品》一课,当王老师和同学共同探究“从729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至少要称量多少次?”这一问题时,王老师并不直奔主题,而是先让学生猜测,并先探索从3个零件找一个次品,再到5个、9个、27个、81个、243个、729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王老师运用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把复杂转化为简单,化难为易,逐步推进。以具体数学内容为载体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安海中心小学伍斐婉老师和来自北京的陈千举老师同课异构的《认识方程》一课都不谋而合地渗透了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分类,使学生在观察中更加关注概念间的联系和特点,使方程的概念建立更加充分。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我们要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考虑,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吴正宪老师现场执教的三年级上册《重叠问题》一课就用大量的笔墨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同学排队问题为载体,吴老师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一画,根据题意圈一圈,利用黑板上的教具摆一摆,用两张大小不同的图片移一移,甚至闭上眼睛想一想,不管是画一画、圈一圈、还是摆一摆、移一移,闭上眼睛想一想,吴老师的目的都在培养孩子的直观意识,将直观的数学模型植入孩子心中,让同学做到手中无图心中有图。
在全球信息化,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符号思想在世界得到广泛的交流和重视,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世界。新《课程标准》也把符号感作为其核心概念。可见,符号思想在我们的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来自莆田的蔡凤梅老师执教的《数字编码》在第一次执教时将重点放在解读身份证编码、了解各编码代表的含义上。在吴老师的指导之下,蔡凤梅老师又进行了二次执教,这次她没有先介绍身份证而是先让学生尝试自己编学号,在编码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用简单的数学符号就能表达大量的信息,体会数学符号的神奇。
二、为儿童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
为儿童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是吴正宪团队的核心理念。“有营养”的数学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科学的探究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好吃”的数学就是把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学生口味的数学。
走进吴老师的数学课堂,我真切地感受到课堂是和谐、真实、有效而愉快的对话。吴老师作为全国的有名的特级教师显得非常的谦卑。学生一走进课堂她就真诚地向孩子道歉:“星期天的早晨,这么早让同学们到学校来,影响了大家的休息时间,真是对不起啊!”一位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回答“没关系”简单而轻松地沟通,让孩子们消除了隔阂,带着轻松的心情,愉快地进入了学习。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老师,我们的开场白经常是对昨天作业的一顿数落“张三,你的作业怎么这么糊涂,李四,你的计算是怎么做的,怎么错了这么多。”我明白了,如果经常让学生带着负担、背着斥责开始学习。那样学生不可能快乐,更不可能轻松地学习。
吴老师认为,要让学生喜欢数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听懂数学,学会数学,只有听懂了、学会了,学生才可能喜欢上数学。因此,吴老师提倡学“简单一点”的数学,在课堂上吴老师可爱得像个大孩子,她总是尽量进入学生的话语系统,站在学生的角度说学生能听懂的话,学生听懂了,自然就喜欢了,喜欢了自然就接纳了。
其次,要学“数形结合”的数学,“数无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有经验的数学老师经常把数和形紧密结合起来,由数思形,以形思数。使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简单化,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学生把握住数学本质。
再则吴老师提倡学“动手做”的数学,据说美国华盛顿图书馆里贴着一句格言: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在学习方程一课,我们一般会想到用课件的天平来展示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这样既简单又直观,但来自北京的陈千举老师就做了个模型天平,并且根据数量之间的平衡或不平衡关系让学生动一动,在动手操作中深刻了印象,应用了天平模型建构了学生心中的平衡关系。
最后学“不太严格”的数学,讲座上吴老师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两个学生,一个学生一字不漏地背出了概念,另一个孩子则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概念,究竟是哪个孩子真正的学会了呢?显然,如果一个孩子会解释和应用,特别是能够举例子时,哪怕他不会背也说明他已经掌握了。所以,吴老师认为,严格的不理解不如不严格的理解,在课堂上,我们要允许并鼓励学生更多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概念,并尊重学生运用自身经验内化概念的过程,耐心等待孩子经验的对接,概念的内化。
三、自己的一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