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做老师读后感

2024-08-24

我这样做老师读后感(精选8篇)

我这样做老师读后感 篇1

读魏书生《我这样做老师》有感

——御窑小学 朱慧

暑假之前,学校发了魏书生老师的《我这样做老师》趁着假期认真阅读,确实受益匪浅。书的内容分为三个篇章:教师修炼篇,教学方法篇,班级管理篇,阐述了影响几代教师课堂教学的高效实用教学技法,从思想到技能全方位的细致描述,都对我作为普通教师做了全面的引领和教诲,教书这门活技术含量很高。

教师修炼篇:魏书生老师分了两章“做一名快乐的老师”和“教书与育人并重”。尝试着改变自己,少埋怨生活,积极的面对生活,培养自信等都在思想上给我很深的触动。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们做着不大的事情,从小事做起,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多享受,少批判。教师是培养真诚、善良、美好的职业,有着朴素的情感。魏书生老师放弃许多机会、经过多次申请,终于成为一名教师、一名终身教师,以至在担任众多的行政及兼职工作时都不曾离开三尺讲台。成就了他作为一代教育家独有的魅力和风范,以一颗平常心快乐地生活、工作、学习着。是啊,我们如果不是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生活,去对待工作,那么生活和工作给我们的便是无尽的烦恼。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提高,心里所期盼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作为教师如果太功利性,就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又怎么能胜任好教育工作呢?

教学方法篇:解决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训练学生高效学习,最后还荟萃了读书法、听课法、复习记忆法等,着重记录了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读魏老师的文章,如同与一位智者的心灵交谈,举手投足、字里行间无不感受到他质朴的人格魅力与务实的工作作风。没有那么多高深的大道理,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语,只是浅浅的谈论这一些身边的与生活、工作、学习,看似微小,但幽默有趣的表达,却有一番见地,一下子就拉近了一线教师与教育名家之间的距离。在实践教学中一定不能守着自己所谓的老经验,教学方法上要有创新的精神,常学常新,不断变换花样和方式紧跟最新的教学导向,促使学生高效学习,真正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四遍八步读书法”、“一分钟竞赛”、“高效学习日”……

班级管理篇:我接手做班主任也就两三年的事情,作为副课老师带班,其中的辛苦只有自己最清楚。众多的学生,众多的事务,都感到十分头疼力不从心。学校一分配班主任的活儿,大多数老师都避而远之非常不情愿。读了魏老师的篇章后,释然了许多,当老师或是当班主任也可以当得轻松、自在。在魏老师的班里,班级仍然井井有条,一切事务甚至学生的学习也不用他操心,让我羡慕不已,学生实行自动化管理,班里的一切都责任到人,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管理,不用事事教师亲临。重视学生的养成习惯的培养,因为教育归根到底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好的行为养成习惯,好的习惯形成品质,好品质决定命运。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只有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也增长了学生做事的能力,教师对于班级的管理,也可以感到分外轻松。

教育正如魏老师所说的一样,“我们的目的就是一个:一切都是为了学生。什么叫不简单?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千百遍都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不容易?就是把大家都认为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去做好它,就是不容易。”本身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着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我们要以人为鉴,取长补短,魏老师的教育理念和伟大精神就像我教育生涯中的一盏明灯,让我收获了对教育的热爱,主动、积极得去应对生活和教育中的各种挑战,保持平和的心态,从容享受身为教师的乐趣。

我这样做老师读后感 篇2

我们是在《小学语文教学》杂志的QQ群上认识的, 因为我在那里常说些语文教育教学方面较极端的话, 常常因某句话与网友们争辩, 有些好斗的形象, 肯定有人讨厌, 也会有人喜欢, 而我也因这种方式收获了很多朋友, 收获了极力反对者奉献出来的智慧。看来李老师没有讨厌我, 否则她不会安排我去商丘, 去给我上这样的人生大课。就这样, 我走进商丘, 来到了商丘师范学院国培项目的骨干教师培训班里, 就阅读教学等问题与老师们有了两次交流。

两次前往, 让我认识了商丘这座古城。因为去得早, 第二天才上课, 李老师怕我寂寞, 就带着我看“钱”去了, 因为人大多见钱容易眼开啊。那么多的“钱”养眼呀!活在使用人民币时代的我, 哪见到过这么多的“钱”?看着看着, 真心感觉到“钱”是个好东西, 因为每个朝代不同的钱里面都有着科学, 都有着独特的智慧, 都在催促着人们好好努力。在“钱的世界”里走了一趟, 这一走让我变“富”了, 走进课堂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因为这里的文化根源深着呢, 一不小心, 就会坠入一种潜文化的泥坑中。还好, 完成了两次交流, 从李老师安慰的话语中, 我收获了一些喜悦。这就是商丘文化的独特给予我语文培训课堂的神奇力量。

我是小学语文教师, 思考本职工作之余, 还常常会乱思考一些不是我工作方面的事。2008年, 《人民教育》发表了一系列“聚焦:今天如何做教研员”的文章。我读完几篇文章后, 便从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视角写了一篇《做真爱学科教育教学的教研员》, 这篇小文发表后很快就被多方转载。小文说一名真正的教研员应该是“教学案例巨星”, 应该有个“相约星期二”, 应该用一生爱着自己的学科教研事业。这些观点的产生是有着很多真实的、很多教研员还没有做到的背景的, 一是从哈佛大学商学院每年产生的影响世界的六七百个案例中得来的, 二是从美国教授托马斯·米奇记录的其导师莫里·施瓦茨教授的《相约星期二》中看到的, 三是从我认识的几位一生爱着教研事业的教研员那里得来的。我个人觉得整篇文章是用真话、实话堆积而成的, 要不然《人民教育》不会发表。我知道这些话语会激怒一些教研员, 说我是那只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 说我一个小学普通老师管的事太多。虽然与李老师只见过两次面, 但从我们的交流中, 从她带出来的精兵强将中, 从她的博客空间里, 我断定李老师就是真爱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教研员。

这两年, 我多次为省培、国培班学员上课。因为参加者多是当地选出来的骨干, 所以挺优秀的。但是由于培训方式没有大变, 我从中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某杂志约我写一篇国培班讲课后的反思, 我说“国培还是骨干教师的盛宴”, 没有那种超级大脑SPA感觉 (SPA的定义是修养、思考、新生的时间和空间的意思, 其感觉应该是满足畅快的享受、健康幸福的收获等) , 我因此呼吁骨干教师培训应该有新的方式。在李老师的博客空间里, 我读到了她参加国培班的情景。从照片中, 我看到了她的认真;从笔记中, 我看到了她的执着;从反思中, 我看到了她的创造……李老师参加的国培班与我授课的国培班学员不一样, 他们是由全国各地选出来的教研员组成的国培班。在中国, 各市县的学科教研员都是当地教育教学上的精英, 他们都是长期培训教师的。以不正常的心理思考这种培训, 觉得这是一种特别的“福利”———走过场而已, 让整天劳累的教研员休息休息。但李老师用她的全身心投入告诉我, 我的判断失误了。她的确在享受着培训, 在那特别的空间里思考着一切, 有一种新生的感觉, 也许这就是李老师在培训中创造的SPA。

我喜欢课题研究, 从教至今也有着多个让自己得意的课题。而我对真做课题有真成果的专家教师一直是敬仰的。李老师因为爱自己的教育事业, 所以她的课题研究成果丰厚, 她给国培班学员讲《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时, 学员们喜欢得不得了。李老师用她的理论功底、实践智慧告诉我们, 参与课题研究有很多好处: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做“科研型教师”能让一个优秀教师发挥自己的专业影响力, 成为“名师”。在小课题的研究上, 李老师明确指出:小课题研究要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个人为主体, 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研究。她非常耐心细致地指导骨干教师, 在小学语文学科的小课题选题上, 她提出“要立足于语文教学工作、立足于平时积累、立足于教师个人特点 (特长) , 要从小处着手, 注意对日常教育现象进行反思……”

让我崇拜的教研员有很多, 有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张庆、高万同、高林生、李亮、孙景华等。今天, 李斩棘又成为我崇拜的新成员。

我知道, 一生爱着学科教育教学事业的教研员, 一定是个幸福者, 一定会用一生来创造幸福。我知道, 一个好的教研员是当地教师的福、当地学生的福、当地民众的福, 因为她会带给当地课堂的变化, 让改革真正走进课堂。教研员都是智者, 对自己的幸福都有着明确的答案;教研员都是为当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幸福而献出智慧的专家, 他们都是众多一线教师成长中的贵人。

做这样的老师 篇3

【关 键 词】 老师;温情;善良;不过期

近日在《教师博览》中看到一篇文章,名为《老师的样子》,面对这篇趣文,不禁哑然失笑。字里行间,虽说表现出老师对学生殷殷关切之情,但却也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教师关注得更多的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在学生的眼中,老师永远是教学者,而非朋友。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是老师一贯夫子式的教导使自己在孩子们的心目定格了,“师生平等”早已被这种夫子式的教导淡化掉了。朋友相见,学生会举着手中的漫画书:“可有趣了,你想看吗?”而师生相见,回答却只能是诚惶诚恐的“我的作业做完了”。其实,老师的样子不只一面,做老师就要做这样子的。

一、做一个温情的教师

温情是一种武器,一种通常比“凶”更锐利的武器;温情是一种责任心,爱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理解他们却不纵容;温情是一种期望,对学生永远有期许,永远给他们机会;温情是一种境界,平和地看待和解决问题,不会庸人自扰;温情是一种氛围,感染了教师,也感染了学生,于无声处滋润心田。

我始终觉得学生是弱小的,他们永远是弱势群体。在学校里,他们是被动的,他们等着被你安排座位,等着你宣读学校的规章制度,他们准备好接受你上课的方式,接受你布置的各项任务,他们极看中你的评价,他们害怕被批评,渴望受表扬,这一切都掌握在你的手里。他们有太多的被束缚的无奈,却因为你给他们的一点点自主的权利而快乐满足。

学生是善良的,他们从不记仇,他们单纯而重感情。在我一次盛怒批评学生之后,我在走廊里又遇到了他,我说:你跟我到办公室来一下。他站在那里,眼神凄楚而幽怨,我永远忘不了那样的目光,那一瞬间,我被打动了,像夜晚的月亮一样,温情从心底深处升起来,融化了我。我轻轻拍拍他的肩膀说,刚才老师太生气了,说的话太重了,不过你真的要努力了,不要再让老师失望,好吗?他点点头,很恭敬地走了。看着他的背影,我的目光,早已经变得柔和。

二、做一个善良的老师

一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書,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他们的心理脆弱,情绪易激动。所以,更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温暖的鼓励,以培植起对生活对学习的自信。充满爱意的关切,会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反之,哪怕是一次不当的批评,也可能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因此,我们班主任要保持良好的心境,用一个词语、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去善待每一位学生。

我们班有一位借读生小丰,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捣乱,让邻座的孩子听不好课,下课和别班的同学打架,学校违纪扣分记录本上总少不了他。放学后,常常不及时回家,在学校附近的小店里玩游戏、打台球……一个学期来,我对他软硬兼施,却无济于事。周围的一切都是他的敌对力量,他的一切行为都带有敌对性质。他会用刀子在桌子上刻划,拿笔尖对着同学的眼睛,用毛笔蘸上墨汁在教室里乱摔,弄得同学们桌子上、衣服上到处都是……我多次找他谈话,希望他能改正,但几次提醒,效果仍都不大,每次他都当面应承得很好,可出了办公室的门,照样如此。

我意识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丰的这种种问题必定有它由来的根源。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没有同龄孩子的天真、率直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访了他家。通过家访,才使我了解到,小丰在原来的学校里也是个问题学生,经常犯错,班主任对他无可奈何,家长对他更是恨铁不成钢,但却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尤其是他的父亲,每次小丰犯错,轻则骂,重则打。

家访以后,我知道我该做的首先是要以我的尊重、信任去换取小丰的信任,并帮助他树立自信。于是,一方面,我努力做好家长的工作,要求他们配合我的工作;另一方面,我主动找小丰谈心,多次肯定他进班级以来的努力和进步,并及时地把他的进步反馈给家长。在班级中,也经常有意识地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并适时地给予表扬。渐渐的,他对学习有了些兴趣,做错事也敢于承认了。看着他一点点的进步,看着他一天一天地学会去面对现实,我心里真为他高兴。

三、做一个“不过期”的老师

我们常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今天的教师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是一桶死水呢?那么对今天的老师来讲,教师在教给学生一杯水的同时你必须要有一眼泉,而且是一眼活的泉水。要用你的知识,浇灌学生的心田。

我们常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缸水”。为了具备“一桶水”,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勤奋学习,不断钻研业务。不光需要对教材内容深刻和透彻的理解,而且还须系统地阅读与本学科有关的专业和科普著作,以及教学法参考资料,捕捉新的科学教育信息。对此我常常在进行反思:自己有没有这“一桶水”?几年前的“一桶水”,经过这么长时间不断地倒给学生加之“跑冒滴漏”,到底还剩多少?科学、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仅有“一桶水”够不够?这“一桶水”水质如何?是优质矿泉水还是普通自来水?是活水还是死水?“一桶水”是否能倒满学生的“一杯水”?学生的那“一杯水”是让学生学会“取水”还是教学生等着“倒水”?既然选择了老师,就有责任去当好,就有责任不断反省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发自内心的有一个一生的追求和目标:当好一名老师,当一名好老师!

让我们用心、用情、用意“耕耘”在教育事业中吧,做好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让生命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参考文献】

[1] 卞东华. 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M]. 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2] 荆志强. 幸福地做老师 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

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 篇4

王华

2013年10月20日上午,我们聆听了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书院院长赵国忠院长的《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的报告会,他以丰富生动甚为感动震撼的案例为我们诠释今天可以怎样做教师。我会尝试从名师们昨天怎样做老师的经历中提取一些名师的特质,并以此自勉。

一、学习

爱读书,读有字之书,读无字之书;读有字之书,提高自己的理念,读无字之书用心领会运用别人的长处。要学习别人的长处,结合自己的优势,组合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艺术。河北的李金池老师能把一个民办的学校办成十大名校之一,就是运用了“高效课堂6+1模式”这种模式全部借用别人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四步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引导测试、探究高效等方法);魏书生老师则提出学习的时候不能丢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一点一滴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我想:正是他们运用了学习,借用别人的优势,结合自己的长处,才能做得这样优秀,我应该借鉴和学习他们。

二、创新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但是创新其中包含了一个整合的过程。王崧舟老师90年至95年之间观摩优秀课例200多节,听一般教师的课300多节,研究小学语文的历史、研究小学语文的诗意,进行了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取得了自己的成就。我想:自己不正是缺少创新的整合吗?

三、教学

报告中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孙维刚老师注重了思维的训练;余映潮老师注重了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李成良把教科书全部背完,能得心应手。我想:自己应该在当中学点什么,受到点启发,要学会提升自己,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

四、教育

俞玉萍老师的开学前一天、第一天、最后一天做的事情和别的班主任做的事情截然不同;丁榕老师被称为“母亲教师”;桂贤娣老师的“三问”充分体现了名师们的“爱”的教育,他们在用心做教育。我想:在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爱”的教育还远远做得不够,有时

还会对学生发脾气,甚至还埋怨自己所教的班级总是那么差呢。今后我应该多学习优秀教师,用心做好教育。

五、成长

自己总在设想什么时候自己的班级是一个优秀的班级?自己什么时候能成为一个好教师?今天听了报告,感悟颇深:“一个教师到底能走多远,关键不在学校,不在社会,不在外部的环境,关键在于自己。”我想:自己应该定一个目标,养成良好的习惯,为自己做好老师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样做语文老师演讲稿 篇5

大家好!

在交流之前,我想先和大家聊个题外话,就是这次读书活动戒了我“迟到的网瘾”。为什么说是“迟到的呢?”因为在我们家有一个约定:为了儿子,不要电视、不装无线,不玩手机,不玩电脑,我们简直成了这个时代的“网络白痴”。所以,下班后,我们大量的时间是外出散步或读书。可是自从年前换了手机,装了无线,家里变了,完全变了,哪知白天与黑夜,哪管下雪还是下雨,我与老公一人一部手机,一头扎了进去,网络中的内容真是花样翻新,我们俩也忙得不亦乐乎。非要熬到实在是睁不开眼,关机时总要狠狠地扔下句话:再不玩了。可是第二天睁开眼的第一个动作是开机、刷屏,忙忙忙。

有点小庆幸的是,虽然我们已身陷其中,无法自拔,但对儿子的污染不是太彻底,可是他原本安分的心却变得心不在焉了,他在跟我们攀比,你想想,一对痴迷手机的父母对儿子喊一声:“赶快学习去。”这句话还有多少力度?他总是回一句:“你们玩,让我学?”那天,我看到了放在床头柜上,学校发的读书笔记,我打开书,坐在儿子的书桌旁,翻书,摘抄,没想到,儿子静了下来,安心学习了,于是我们家又重新回到了读书、散步的日子。

看来,书是有魔力的,它不仅能改变我们自己,还能影响孩子,影响一个家庭的氛围,影响我们的个人素养,影响到我们的教育教学,最终影响到我们所教出的所有孩子,真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吧!

寒假中,在我痛改前非后又读了不少书,有一本对我的影响比较大,是夏昆老师的《中国最美的语文》。

夏昆是一名语文教师,又不仅是一名语文教师,他将美好的艺术融入生命并影响学生。他执着前行,用实践告诉我们,可以这样做语文教师。

印象中的夏老师是这样的:一脸胡子、一根辫子、手持一把吉他的一个大叔,像是一个流浪的音乐诗人。但他的的确确是一个真正的语文教师,他给中国教育这片自由美丽的语文教学田野带来了缕缕清风。这清风,让中国的语文界,也感受到了这风的温度和力量。

经常会在网络中看到他的文字。文如其人,他的思想与他的外形一样,特立独行,充满了冲击力,寒假读到了他的《中国最美的语文》。我拿到书,一看封面,中国红便吸引了眼球,甲骨文体的“中国最美的语文”和楷体的“中国最美的语文”相映成趣。封面上“以文学之美充盈生命、以音乐之美滋养心灵、以电影之美教化人情”三句话,体现了夏老师语文教学的三大内容、三种方式以及三个目的,最终“培养出一群博学、宽容、幽默、有品位、有责任感的男人”、“培养出美丽、温柔、善良、知性的女人”。我想,如果我们都能如此,我们的教育必将处处充满了温情。

夏老师的教室里,有林木的叹息,早晨的颜色。

17年前,当他第一次把吉他带进教室,教学生们唱英语歌的时候,他并没有想到这件事对他和他的学生们的影响会如此深远。他并不是英语老师,而是语文老师。那时候,他刚担任高一的班主任,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差,作为班主任,他帮助任科老师开展教学。他教学生唱英语歌,他带上吉他,在每周的班会课上,讲完有关事务之后就教学生唱英语歌。从《雪绒花》到《昨日重现》,从《无心快语》到《此情可待》,十几首歌教下来,学生的英语水平还真有了些提高。而这时候更有学生表现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他干脆就开设了一门鉴赏课:从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中感受与命运的抗争,从柴可夫斯基《天鹅湖》中感受最美好纯洁的爱情,从维瓦尔第《四季》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当这届学生毕业后,他明显看到了他们与其他学生的不同:他们拥有对美的感悟,更拥有对美的珍惜。尽管他们后来都没有从事与音乐有关的职业,但是很多人告诉他,音乐一直陪伴着他们,他们为高中这段音乐之旅感到幸运。

他曾经在《唐诗的江山》后记里这样写道:20年前,我上高二。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郑重地拿出了一个崭新的作业本,用直尺从中间把本子分成两半,右边抄宋词,左边抄唐诗,抄的第一首诗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很多人都有过这样一个本子,用来写下或抄录自己觉得最美好的东西。有的人抄流行歌曲,有的人抄琼瑶小说的片断,有些人抄美文,那个本子是那时候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其实,学生时代的我们也同夏老师一样有过这样一个珍贵的小本子)但当他成为老师时,他的学生面对诗词只剩下一句话:“老师,这个要不要背?”这使他感到一种无奈和凄凉。他决意和学生一起找回诗词的本来面目,找回本属于它的美丽。在开设音乐鉴赏课的同时,他开设了第二门课:学生主讲诗词鉴赏课。他利用每节课开始的5到10分钟,让学生事先选择诗词进行阅读分析,然后抄写到黑板上讲给大家,之后他进行点评,并对学生抄写、分析诗词时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到了高二,人教版语文教材通常会有一个戏剧单元,他会给学生放映《雷雨》、《茶馆》等电影。每到这时,往往就是学生的节日。他开设了电影鉴赏课。他精选了十余部中外优秀电影,利用班会、晚自习时间给学生放映,并在观影后以讨论会或周记的方式对电影进行探讨。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情景:晚自习,整幢教学楼的孩子都跋涉在书山题海中,他们的教室却关着灯,老师和学生一起沉浸在光与影的世界里。而他觉得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在每部电影观看之后学生们写的数十篇影评。苏珊·桑塔格说:“电影既是艺术,也是生活……电影的诞生是个奇迹,奇在现实竟能如此奇妙地瞬间再现。电影的全部就是在努力使这种神奇感永存和再生。”

讲王勃时,他找来电影《王勃之死》的片段,让大家了解《滕王阁序》创作背后的故事;讲王维时,他请来古琴爱好者为大家现场弹奏《阳关三叠》;讲贺知章和张旭时,他请来本地书法家为大家讲解中国书法之精妙;讲李白时,则会由他现场弹唱由李白诗篇改编的歌曲;讲边塞诗时,他提炼出唐代边塞诗的反战元素,并且与《现代启示录》、《我们曾是战士》等国外反战影片进行对照。

因为美无尽,追寻美的脚步便不止息。

《中国最美的语文》与其他关于语文教学的书籍不太一样,没有整篇的教学设计,没有各种磨课过程,更没有公开课实录。(课件)书中或讲述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故事,或讲述孩子们的趣事儿,或发表对于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些观点看法。语言并不犀利,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语文教师对生命的爱与尊重。也许正是如此,才能坚定地行走在最真实的语文教育之路上,不忘初心,坚守最美的语文教育!

书中说,“语文在书本中,更在生活中;在现实中,更在历史中”。所以,不仅是诗歌鉴赏,就连音乐鉴赏和电影欣赏,甚至动漫、吉他、骑游均可以进入语文课堂。夏老师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在尊重自己生命的同时又尊重了孩子们的生命,丰富着那一群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学生们的心灵逐渐丰盈饱满。世界的美好,生命的美好,不断地展现在他们面前,给他们的生命底色又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记得初为人师之时,我曾经敢于对初中的孩子们说:你们是想要自己,还是想要分数?那时,孩子们的回答是:我要自己!声音坚定而响亮!十几年后的今天,我已没有了当年的勇气,但夏老师还保持着从前的激情。一个体制内的语文教师,他要冲破的不仅仅是体制的束缚,更多的是要冲破心灵的束缚。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读懂夏老师,一位率性、纯真、温柔、广博的男子。夏老师的教学形式与内容、风格是无法复制的,但是他所带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就是周校长在昨天的总结动员大会中反复强调的核心素养: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我们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培养提高孩子们的核心素养。

夏老师的学生和孩子们是幸运的,我也是幸运的。有幸读过夏老师的文字,更深刻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但愿以后在三尺讲台上,我也能成为像夏老师一样的语文人。

我应该这样做 篇6

我以往和班长小伟坐同桌,他特爱管“闲事”:我上课坐姿不正,作业字迹潦草……他样样都管,真是“狗拿耗子”,所以我总是故意找茬为难他。

一天,他收订报钱,我故意说忘带了。没办法,钱不齐,他无法上交。我看着他整天带着一大兜子钱,既好笑又解气。可是纸里包不住火,这事还是被他明白了。

转天,一个同学说班主任找我,不知谁说了一句:“八成是班长给你打的小报告……”小气鬼,原先是为了昨日的事啊!顿时,我火冒三丈冲到他面前。“你是不是向班主任告状了?”我理直气壮地质问到,“没有啊,我不明白教师找你干什么。”他一脸无辜地看着我。真虚伪,我愤怒到了极点,把他桌上的东西全掀到地上,文具、书本——哗啦啦撒了一地。他最终忍不住哭了,而此时的我,最期望同他“格斗”“比武”,但他没有,只是蹲下身,一样样捡起他的东西。我没办法,冲出教室,去找教师。

来到办公室,出乎意料的是教师说我学习有提高,对昨日的事只字未提。我心理顿时涌起一股内疚的痛苦,是我错怪了小伟。

在回教室的路上,我的心就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要不要向小伟道歉?此时,脑海中出现了两个“我”,一个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反正事情已经发生了,以后注意就是了,当面认错多没面子。”另一个“我”却坚定地说:“做了错事,就应该有勇气去承认,争取同学的原谅。”

哦,我应该这样做。我鼓足勇气来到小伟面前,紧紧地握住他的手,羞愧地说:“小伟,对不起,请你原谅我。”……

我这样做老师读后感 篇7

“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差别在哪里?书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并以开学第一天为例, 给我们展现优秀教师的匠心别具:俞玉萍老师给学生下发胸卡, 卡片后面有她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度身定制的寄语;阿莫什维利老师可以叫出每一位学生的名字, 一个不落, 就像老朋友一样亲切自然;常丽华老师让家长画下孩子的手印, 记录孩子的身高, 完成一次历史的记录和一个开学的仪式。最让我触动的是这一天美国老师给孩子的“见面礼”。

第一件:牙签, 提醒你挑出别人的长处。

第二件:橡皮筋, 提醒你保持弹性, 每件事情都能完成。

第三件:创可贴, 用来修复别人及自己受伤的感情。

第四件:铅笔, 写下你每天的愿望。

第五件:橡皮擦, 提醒你每个人都会犯错误, 没关系的;只要改正就好。

第六件:口香糖, 提醒你坚持下去就能完成工作, 而且当你尝试时, 你会得到乐趣。

第七件:棉花糖, 提醒你这间教室充满着和善的语言与温暖的感情。

第八件:巧克力, 当你沮丧时, 会让你舒服些。

第九件:面纸, 提醒你帮别人擦干眼泪。

第十件:金线, 记得用友情把我们的心绑在一起。

第十一件:铜板, 提醒你, 你是有价值而且特殊的。

第十二件:救生圈 (救生圈形糖果) , 当你需要谈一谈时, 你可以来找我。

这12件礼物包含着浓浓的人文气息与温暖情怀, 它提醒孩子追求宽容、坚持、分享、友善等美好的品质。这上学第一天的收获, 肯定令孩子们终身难忘。

上学第一天, 对我们大多数教师来说, 只是教学时间中普通的一天、常规的一天;我们忙忙碌碌地强调纪律、训练行为规范、教授新课, 平平淡淡地度过一天又一天。我们看重的是手头的工作, 而不是学生本身;我们习惯了遵循常规按照经验办事, 而不愿打破限制大胆创新。正因为如此, 我们的孩子对于开学第一天感觉不到一点新鲜, 没有任何期待。常丽华老师说:“我有一个朴素的理想———让每一个生命都在教室开花。让每一个孩子能在清晨醒来时, 对即将开始的一天充满期待和向往。让每一个孩子结束一天的学习回家时, 能对教室充满留恋与不舍。”有着这样梦想的常丽华, 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教室的美好生活, 读写绘课程、拼音国的旅行、阅读课程、生日故事、旅行课程……一个个精彩的课程, 让她的孩子们对教室充满了热爱, 对学习充满向往。

感受着名师的细腻与智慧, 我明白, 其实很多时候, 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差别在于彰显智慧, 做好细节。还记得带第一届学生的时候, 常常思考的便是如何在他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中, 时时闪现惊喜的光芒。于是, “头脑体操”便成为我重要的功课。为他们设立“争星角”, 一周下来, 评选出“礼仪之星”、“健美之星”、“环保之星”……然后配上照片与简短的个人介绍, 张贴于争星角中。为他们设计“星星榜”, 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挂许多丝线, 每人用一朵小红花来爬格子, 先到达顶峰的, 开始第二朵花的“旅行”。那些举动, 是深得人心的。随着时间的流逝, 我开始疲于应付、因循守旧, 属于自己的思考愈来愈少, 属于自己的创意渐行渐止。“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虽不能往, 然心向往之”。20位中外名师的优秀体现在不同的方面, 有的是高超的教育能力, 有的是高效的教学水平, 有的是满腔热忱, 有的是不懈坚持, 他们的高度是需要我仰望的。然而我相信, 只要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加进更多的思考, 渗入更多的智慧, 我们也能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做得多一些, 再多一些。

我喜爱的老师是这样的 篇8

我最喜爱的老师是他(她)

李老师是我六年级的老师,她对学生要求很严格,我们要是做题马虎或是犯了错误她总会严肃地批评。有时候订正作业,我们若听不明白,她会急得连饭都顾不上吃,重复讲解,直到我们弄懂。她虽然看起来严厉,其实内心还是很关心我们的。有一次我发烧,下午回校上课时,老师还专门来看我,令我非常感动。还有一次,我们班级有个同学家里很贫困,没钱复印复习资料,后来是李老师帮她付的钱。总之她是个既威严又很慈祥的老师。——七年级,男,季某

现在教我们语文的郑老师蛮漂亮的,穿衣服也好看。她不管什么时候跟我们说话都讲普通话,而且喜欢说“请”“谢谢”“对不起啊”之类的礼貌用语。班级里好多同学都喜欢她,特别爱看她朗诵课文时声情并茂的样子,那简直是一种享受,连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都提高了。所以,我觉得老师的形象蛮重要的,我们学生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假如一个老师整天脏兮兮的,就算再有水平,谁愿意和他多亲近呢?——七年级,女,沈某

有的老师,按成绩来排位置,靠前靠中间的位置都是留给那些好学生的,而近视、个子矮的学生被老师安排在后面也不稀奇。他们对差生的态度很冷淡,上课从来不提问,有劳动任务却总是叫他们去做,而好学生就算是犯了错,老师也总是找理由在班上帮他们解释,要是差生,可就没这么幸运了,我觉得这很不公平。而我去年的班主任老师,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无论是谁,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特别是对差生,他从来没有一丝瞧不起的态度,还经常找我们谈心,鼓励我们。——八年级,男,汤某

我挺崇拜我们数学老师的,他好像是我们学校的数学组长吧。挺有才的,什么难题到了他那儿几乎都可以迎刃而解。关键是他对每个同学提出来的问题都能认真地解答,即使是再简单的题目,都不会表现出不耐烦,正是他给了我学好数学的信心。他还有一个绝活,就是徒手作图。有次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个圆,令我们好多同学都吃了一惊:哇,简直跟圆规作出来的一模一样!——高二年级,男,成某

我喜欢她是因为她性格活泼,没有老师的架子,也很了解我们学生的想法,譬如:从来不拖堂,作业也不会布置太多。她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每次家长会,她从不在家长面前告我们的状,而是给我们充分的肯定。比如,某同学在某方面比上学期有进步,某同学的很有潜力等等。她把我们当作朋友,当作和她一样的大人对待,所以有的女老师特别喜欢说风凉话、讽刺人,她却从来不会这样,批评人也是就事论事,而且一般不在公开场合批评,会保护我们的自尊心。——八年级,女,李某

教我政治的李老师特别搞笑,我估计没人会不喜欢幽默的老师吧。他讲课不是照着书读,而是旁征博引,有些复杂的道理经过他风趣生动地讲解便会很容易理解。上他的课我们的心总随着他转动,气氛很活跃,一点也不压抑!在这样的课堂里几乎没人会睡觉,效率也会变得很高,所以我还是很欣赏有幽默感的老师的。——高一年级,男,丁某

以前的我在学校就是个“小混子”,经常打架、旷课,是我的班主任薛老师扶我走回正道。他对我从来没有不闻不问,而是一次又一次地跟我聊天,谈为人处世、谈理想前途,在我最迷茫的时候给了我很多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可以说是他帮我选择了目前学美术的这样一个方向。不管以后我的人生会怎样,我都会感谢他,因为他值得我喜爱和尊重。——高三年级,男,刘某

对学生所喜爱的教师特征的分析

从学生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所喜爱的教师特征有:公正、耐心、责任感、有学识、良好的仪表、幽默感、友善的态度、扎实的教学功底、理解、宽容、信任等等。结合其它相关研究我们不妨将这一系列的特征归纳为职业道德、师生关系、学识水平、教学能力、积极个性五个维度来具体考察。

这五个维度对学生来说最看重的是哪些呢?笔者以“你最喜爱的教师特征”为题,对244名中学生展开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在各项目中按照其所认为的重要程度依次打分,1为“不重要”,2为“不太重要”,3为“一般”,4为“重要”,5为“很重要”。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在所喜爱的教师特征方面,最看重的是师生关系和职业道德(均分值分别为4.13和4.01),接下来才是教学能力、学识水平与积极个性(均分值依次为3.71、3.52、3.20)。此排序在不同性别、年级的学生中均保持一致。这反映出当代中学生较为注重师生交往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以及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如“把我们当作朋友,当作和她一样的大人对待”“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尊重、信任学生”等。其次,中学生仍然将传统观念中教师的职业道德看作是评判心目中的好教师的一个重要因素,反映出他们对“不偏心,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不滥用权力获取私利”等教师优良品质的心理期望。相比之下,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识水平这些专业素质显得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重要,而诸如“创造力”“良好的仪表”等积极个性总体看来显然被学生放在了最次要的位置。

通过检验进一步研究发现,学生所喜爱的教师特征在职业道德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不随便批评人”和“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两项目上,女生的分值均高于男生。这可能与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感受性方面的差异有关。相对男生而言,女生对人际关系较为敏感,因此更看重自己的公众形象,也更容易受到教师情感态度的影响。在面对教师的公开批评以及冷漠态度时,女生的挫折感与受伤程度往往要比男生来得更为强烈。

此外,在学识水平和积极个性两个维度上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一方面高中生比初中生更关注教师“渊博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初中生比高中生又更看重教师的“幽默感”和“良好的仪表”。这几个项目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学习特征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他们对他人的评价也开始趋向理性,逐渐考虑到行为的动机和原则性,而不再以外部的行为或效果作为唯一的标准。尤其是高中生,随着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大,他们会越来越关心自己的前途与命运,而教师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知识的分配和学生未来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因此他们会比初中生对教师的知识层面相对关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不同类型的中学生所喜爱的教师特征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反映出学生心理的共性特点和个性差异。

写给教师的话

作为一名当代的教师,如何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呢?笔者了解到,许多教师心里或多或少也存在着一些困惑,尤其表现在师生关系方面。有教师坦言:“课堂上我可以跟学生滔滔不绝,可一旦下了课便不知道该如何与学生沟通,总觉得无话可说。学生也对我敬而远之,谈不上喜欢”;“刚工作时也尝试跟学生交朋友,尊重、理解他们,但后来发现学生是‘给点阳光就灿烂’,根本就不听我的话,导致自己的教学管理工作都很难开展下去。”还有教师说道:“我知道中学生往往喜欢那些跟他们打成一片的教师,但客观上现在教师面临各方面的考核压力这么大,有时候教师居高临下地指指点点,只要不侵犯学生人格,学生也能接受,既省事又有效何乐而不为?”这些教师的想法有着一定的道理和代表性,却与本研究中学生对教师素养的要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事实上,师生间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要受制于社会文化大背景和相关的教育体制,这种关系的建立有待于教育领域和社会的深层次变革,而在目前的状态下,教师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强师生间的对话意识,尊重学生的表达权,宽容学生的错误行为,控制教师自身的情绪,创设开放式讨论的教学情境等等,从而增强自己的亲和力与影响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仅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学习,更关键的是要为人师表,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人格修养,关注学生性别、年级、个性等方面的差异,进而不断地积累教育智慧。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受到学生的真心爱戴,成就己身生动、丰富、深刻的人生体验。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上一篇:2017中考语文古诗文理解性背诵默写训练题下一篇:表示方位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