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三(共8篇)
公务员考试三 篇1
考试经验交流:公务员考试复习实战三招
“在公务员考试的浪潮里,你是在行动还是在头疼呢?”诸多公务员考生不再满足于理论性的指导;根据本人在提供公务员考试咨询服务的时候总结提出了公务员考试复习实战三招供考生参考。
第一招:看教材,重点是选择正确的教材和确定看教材的目的。
在接触为期一年的公务员培训的日子里,很多考生通过电话、网络、即时聊天工具咨询过:“公务员考试知识面那么广,看什么书最合适呢?”很多人迷茫,不知道看什么书,更别说买什么书了。所以考生首先要设定一个目标:我应该去看书,但前提是选择一本好教材;前面一段时间去西单图书大厦,发现购买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用书的人特别多,但书架上摆放的基本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教材和其他资料,出版社也是五花八门,选择起来真的很头疼;这里总结了选择教材的几点注意事项:一看主编单位有无公务员考试研究的真实背景;二看印刷的版次和图书的质量;三看作者权威性;最后看是否与自己参加的考试相符合。
看教材的主要目的我归纳为三点:1.了解考试的结构和考试的主要内容;2.制定适合自己应对考试的复习策略,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树立自己的得分目标,注意分数的量化,比如:130分,那细分为行政63分,申论67分。
第二招:分块练习,摸清自己的强弱项;演练历年真题,寻找规律和测试自己的速度。
从高考到大学考试,敢说在大大小小的考试中基本没有人不这样复习:先看书的每一章,然后找相应的题练习,每做几个就对答案,然后找出错误的地方。公务员考试也不例外:行政职业能力五大块,我们也可按照我们习惯的复习方法,看完教材就找相关的题目练习,再把错误的题目累计起来,注意在块的练习中发现自己的强弱项和答题心理感觉,为分配时间提供原始依据。模拟真题这是所有考生都会去做的事情,但很多考生疑惑:“历年真题是不会再考的,模拟的意义大吗?”我们可回想下自己的考试经验,哪次不是找真题来找感觉和发现规律的。重要的是在模拟真题的时候我们要明确几点:1.模拟时间按照考试的标准时间进行,特别是第一次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注意测试自己的答题时间和答题速度;2.目的:寻找历年考试的规律,公务员考试实质上是一套完善的人才测评系统,既然是个系统,那就可以寻找其内在的规律。
第三招:模拟练习,查漏补缺,善于借外力解决疑问和掌握答题技巧。
应对公务员考试应该和考研一样:注意细节;考研成功的关键应该有一点:注重模拟练习、查缺补漏、总结错误,公务员考试也不例外。模拟练习应该注意其试卷本身的科学性,网络上流传的很多模拟题都是东拼西凑的,所以最好选择有品牌的机构提供的模拟题。
复习过程中未免遇到疑问,“术业有专攻”善于借助外力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是明智的选择;目前公务员考试培训行业有很多研究的专家,也有一定的成果,不管是否打算参加培训,他们的网站都是提供专家答疑的,问题是可得到及时解答的;培训机构也不外有佼佼者,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借外力解决疑问和提高答题技巧的策略。
公务员考试三 篇2
一、公务员录用考试所面临的挑战
竞争激烈的能力考试保证了公务员的基本素质, 就整体而言, 公务员已经是今天素质最高的一个社会群体。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已经在提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素质方面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从“战略”层面上讲, 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在国内率先引入能力考试、申论考试, 取消以考查记忆力为主的公共知识考试, 逐渐打破地域界限、身份界限, 向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报考者倾斜……一项项具有战略眼光的改革措施, 使公务员录用制度改革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件实事, 成为人事管理改革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种种改革举措不仅对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素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也对考试观念的转变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教育考试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示范作用。教育领域在这个示范作用下也开始引入一些能力考试, 如国务院学位办主持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 (GCT) ”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持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 (ZHC) ”。
但是, 在“战术”层面, 公务员录用考试远不如其在“战略”层面那样成功。如今的考试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考试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就考试的命题、施测、评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而言, 不用说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较, 即使与国内的许多考试相比, 我国的公务员录用考试也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受原国家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的委托, 笔者曾经对2001年至2008年的中央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笔试试卷进行过非常全面的统计分析和心理测量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 试题质量尚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由于部分试题没有经过考前预测, 试卷中存在着一些太难或太容易、区分度不高甚至个别负区分度的试题。可以推测, 在地方的公务员录用考试中, 也很可能存在同样的试题质量问题。
(二) “错拒人才”的可能性在增大
1994年《国家公务员条例》正式生效以后, 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录用考试才正式被称为公务员考试。从1994年到1999年的6年中, 报考中央机关的考生累计不过4万余人, 报考人数与职位的比例大约是10∶1。今天, 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报考比例已经增加到几十比一甚至几百比一。2009年招考职位1.35万个, 通过资格审查并经过现场确认的报考者77.5万人, 报考比例达到57∶1。“残联”的一个职位, 报考人数竟达到4584人。人才选拔中可能犯的错误有两种:一种是“误用庸才”, 一种是“错拒人才”。在如此高的报考比例之下, “误用庸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但“错拒人才”的可能性却大大增加。事实上,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AAT) 的命题已经陷入困境:为了提高测验在高分段的区分度, 命题者只好尽量加大试卷难度。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是, 由于试卷过难, 不少考生已经不是凭自己的能力水平, 而是凭运气入选。这种局面将不利于选拔最优秀的人才。如何给优秀人才提供更多展现才能的机会、如何降低“错拒人才”的可能性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 兼职的命题队伍面对专职的辅导队伍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考试的设计思想, 都是力图考查那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稳定心理素质特征, 从而选拔出称职的政府工作人员。针对考试进行的辅导是导致测量产生误差的因素, 会降低选拔的信度和效度。今天的局面是, 命题的队伍主要由兼职人员组成, 几乎所有的命题人员都同时承担着繁重的本职工作;辅导队伍却主要由专职人员组成, 他们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考试辅导中, 专心致志。
在命题队伍和审题队伍的组织中, 考试主持部门面临着两难困境:时间充裕、可以保证精力投入的人, 考试部门不感兴趣;考试部门请来参与命题和审题的人, 又往往是一些本职工作任务繁重、时间和精力非常紧张的人。结果, 由于精力投入不足, 虽然命题队伍往往由一些非常优秀、德才兼备的人员组成, 但他们对公务员考试试题的研究水平, 却常常不及辅导队伍。
(四) 高科技、集团化的作弊行为
今天, 围绕考试作弊手段已经发展起一些具有相当技术含量的产业。目前, 借助互联网实现的针对考试的“考中” (不是考前泄题) 集团作弊非常猖獗。例如, 在2009年中央机关的公务员考试中, 就发现多起向考场内发送答案的作弊事件。考中作弊的基本流程是:考生带微型摄像机进入考场——将试卷以无线发射方式传出考场外——事先招聘的一组“解题高手”分别做出答案——答案通过互联网发送给全国各地的场外“作弊助手”——“作弊助手”以无线方式将答案发送给考场内的考生。在互联网上, 可以买到用于考试作弊的一系列设备, 包括笔形扫描器、眼镜形扫描器、传输覆盖范围1000米的10W发射器、传输覆盖范围3000米的35W发射器、手表形短信接收器、橡皮形短信接收器、米粒形隐形耳机等。高科技、集团化的作弊行为已经威胁到公务员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二、面对挑战的相应对策
20年政府工作人员录用考试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公务员考试不仅要建立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制基础之上, 还需要建立在有效、可靠的科学基础之上。面对挑战, 考试主持部门必须对提高考试科学性的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相关部门需要加强下列几个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一) 实行分类分等考试
在政府中不同部门从事不同工作的人员在能力方面有不同的需要;不同层次的公务员在能力方面的需要也不相同。只有在对国家公务员进行合理分类、分等的基础上组织考试, 才能达到“考以致用”的目的, 才能真正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虽然我国是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发源地, 但近代以来, 在公务员录用和公务员管理的科学性方面, 我们需要向其他国家学习的地方很多。就像我国虽然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源地, 如今也常常需要引进一些发达国家的造纸和印刷成套设备一样。在提高公务员管理的科学性、可行性和经济性方面, 各国都走过了一段探索的路程, 都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借鉴别人的失败教训可以使我们自己的路走得更稳、更快。
(二) 合理设置报考资格
在分类、分等的基础之上, 考试主持部门需要合理地设置不同类别和不同等级的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报考资格。报考资格的合理设置对提高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录用考试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笔试在整个录用过程中的作用过大, 通过笔试淘汰的人数过多。因此, 我们在录用过程中还需要探索笔试之外的其他评价方式和手段。设置合理的报考资格是在录用过程中降低笔试比重的方式之一。
(三) 科目设置和分数组合研究
在分类、分等和合理设置报考资格的基础之上, 不同类别和不同等级的公务员录用考试科目也需要合理地设置。考试科目的设置不仅关系到考试的选拔效率, 而且关系到考试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当存在多种考试科目的时候, 不同的分数组合方式会产生差别很大的选拔结果。目前经常被采用的原始分直接相加的总分计算方法并不合理, 相关部门还需要研究更合理的分数组合方式。
(四) 从特定选拔考试向一般任用资格考试过渡的研究
目前, 一些大学毕业生成为“公考一族”, 奔波于参加中央、省、地区的各级公务员考试之中, 交通食宿负担很重。由于一些地区关于考试科学化的研究不足, 导致考试质量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如果公务员录用考试能从特定选拔考试逐渐过渡到一般任用资格考试, 考生就会减少许多负担。但是, 资格考试面临“等值”和“及格线设定”两个难题, 开发难度远高于选拔考试。相关部门需要通过对得失利弊的分析来研究这种过渡的可行性。
(五)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题库建设研究
1. 试卷结构改进和新题型开发。面对强大的考试辅导力量, 为了提高考试的效度和信度, 命题部门需要对试卷结构进行调整, 淘汰掉某些已经缺乏命题挖掘潜力的题型 (如数列题、部分图形题) 。在考前辅导的影响下, 这些题型已经走入绝境。近年来, 为了提高区分度, 命题部门大幅度提高了试题难度, 使试题向偏题、怪题方向发展, 背离了此种题型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的初衷, 令许多优秀的考生在此类题目中不再具有优势。“常识判断”题型也需要进行改造。目前“常识判断”的命题已经陷入悖论:如果考查内容真正是常识, 题目便会缺乏区分度, 通过率高达90%以上;如果为了提高区分度而增加题目难度, 所考查的内容就不再是“常识”, 而成为“专识”, 即特定的生物、医学、工程、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综上, 命题部门需要开发新的题型, 使试卷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弹性, 使考试可以更好地向那些确实具有潜力、适合从事政府工作的人才倾斜。
2. 预测设计。预测是保证试卷质量的重要环节。全国各省市、各地区每年进行大量的公务员录用考试, 具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和开发空间。如果设计合理, 相关部门完全可以将预测与正式考试相结合, 将题库建设与服务基层相结合, 构造一个行政职业能力试题预测网络, 利用各地的录用考试组织预测和实现题目等值, 完成行政职业能力题库建设的任务。
3. 题库的参数体系。合理地设计题库参数体系是建设科学化题库的前提。参数中不仅要包括统计测量参数, 如难度、区分度、猜测度等, 还需要包括内容方面的参数, 如所考查的内容、能力等。内容参数需要由命题人员和审题人员进行标注。
4. 题库的等值模型。如果逐步将行政职业能力考试过渡到资格考试, 就需要解决好题库的等值模型问题。
5. 试卷的自动 (半自动) 生成系统。题库应具有试卷自动 (半自动) 生成功能。在合理设计参数体系的基础上, 合理的选题模型不仅要满足试卷的难度、区分度等统计指标的要求, 还需要满足试题在内容覆盖、能力覆盖方面的要求。
6. 题库试题的曝光度 (重复使用) 控制。
7. 关于逐步实现行政职业能力机考和适应性考试的可行性研究。计算机化和网络化是考试发展的方向, 相关部门应对此展开可行性研究。
(六) 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考试的主持部门还应对与考试有关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 例如, 年龄限制的合法性问题、试卷保密的合法性问题、有关残疾人考试的法律问题、有关传染性患者考试的法律问题、与少数民族考生有关的法律问题、有关试卷雷同统计判定的法律问题等。
民国时期的公务员考试 篇3
据统计,这次考试共有1872人参加,考生以江苏(20%)、湖南(12.5%)为最多。最后计算总成绩的方式是:一试占40%,二试占40%,三试(面试)占20%。
由于教育水平落后、考试内容偏难偏繁等原因,这次公务员考试通过笔试的人数少得可怜,笔试淘汰率高达94.8%,实际及格人数仅为30余人,最后戴季陶院长亲自向国民政府申请,给考生普遍加10分,才勉强录取足额100人。
面试虽然只占总成绩的20%,而且淘汰率仅为1.1%,但面试的表现很重要,有时甚至可以扭转乾坤。如外交官领事官科目应考人冯至海说得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口试后,成绩由倒数第二名被提为第三名,并内定为某国大使馆的重要职务。而原笔试成绩第一名的李铁铮,面试后却只任用为英国大使馆的三等秘书。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考生一试、二试及格,面试不及格,次年可以免除已经合格的一试、二试,直接参加面试(但只有一次机会,而且仅适用于同地举行的同类考试)。
曾经有一名湖北考生周世万报考教育行政人员,就是在次年的面试中合格而被录用的。不难想象,南京国民政府此项规定主要是考虑到当时社会人才严重不足,同时也是为了节约考试成本。当然也为考生再次提供了良好的从政机会。
(据《北京青年报》)
公务员考试三 篇4
每年新大纲大约10月中旬才能出台,新教材要到10月下旬甚至11月份才能到考生手里,如果等到那时才开始复习会感到时间非常紧张。然而,在内容上新教材与上一年的教材一般没有太大变化,但并不排除08年新教材会有比较大的变化,所以一定要早做准备。
二、轻重缓急要科学
在复习时平均分配时
间是不合理的,比较合理的时间分配比例应该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面试》=2:1.5:0.5。原因是《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内容即多又杂且难点很多,有些内容、题型需反复练习——研究——再练习才能弄懂,而《申论》的内容条理性和逻辑性均很强,很容易读懂;而《面试》并不属于公共笔试科目,只有通过笔试才能进入面试,且《面试》题目比较灵活,理解和应用程度要求高,所以不用过早复习。
三、先后顺序巧安排
比较合理的复习顺序应该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这是由各自的特点决定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需要掌握的内容最多,《申论》的理解性则稍强。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指的复习顺序只是相对而言,并不是说全面复习完一门后再摸另一门,而是说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有所侧重,但肯定是要同时进行的。
四、有主有次抓重点
在复习时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应该做到重点内容重点对待。通过对近年的试题进行分析可知,比如《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重点内容包括数量关系当中包含数字推理、数学运算;判断推理当中包括图形推理、逻辑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其中逻辑推理是重点;常识部分则要考查政治、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技等内容,其中法律是重点等等。《申论》每年题型相对比较稳定,但是第二道题一般来说要通过各种形式来考查提出“对策”的能力,其中“对策有效性分析”题型最为关键;第三道题会考查各种应用性文体,比如说“意见”、“讲话”、“报告”、“总结”等,景山公务员发现,近些年最常见、最容易考的还是“议论文”这一文体,所以请各位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
五、新增考点须留神
阅读新大纲、新教材之前,首先与上一年的内容在章节名称上做一下对比,对于发现的新增加或修改的内容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景山公务员经验表明,新增加或修改的内容是必考的。对于08年的考生来讲,大纲及教材内容有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建议参加一些辅导班课程,帮助理考,试大网站收集解新准则。例如,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就把常识部分定义为“主要测查报考者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这与原来大纲中全面考查应考者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等知识的要求区别很大。
六、教材例题多重视
很多历年考试的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都是由教材中的例题演化而成的,也就是说如果您想顺利通过考试,必须熟练掌握教材中的每一道例题。
七、选购资料擦亮眼
有些复习资料的编写质量非常低劣,严格地说根本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拼凑成的,编写者对新教材的内容一无所知,答案错误百出。因此,建议大家在选购复习资料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一本好的复习资料应具备以下最起码的条件:
1、在封面显要位置上标有编者姓名,没有编者姓名的复习资料类似于没有商标的商品;
2、印刷数量在3-5万册以上,全国每年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人数在50万以上,因此,如果某复习资料的印刷数量在3万册以下则足以说明它的发行能力和影响力;
3、有良好的口碑。
八、教材讲义搭配用
教材与辅导班上用的讲义是相辅相成的。教材是比较系统全面的,但是缺乏重点。内部资料的重点比较突出,例题比较经典,但是同教材相比,容量略显不够。不可能包括考试要求的所有内容。为此,在复习时应先仔细阅读一遍教材,然后再看内部资料,如果时间允许,考前最好再阅读一遍教材。
九、做题不要只图量
正确的做题原则应该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增加数量,也就是说在没有把一道题彻底弄懂之前不要去做下一道题,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
十、想找捷径报个班
参加辅导班会给您节省大量宝贵的时间,但由于现在社会上辅导班较多,有些辅导班的辅考试,大网站收集导质量较差,所以,建议大家在选择辅导班时一定要注意三点即师资、教学和服务。
十一、切莫乱做模拟卷
市面上的模拟试卷版本很多,选择时也要注意,难度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考生复习。最好是采用辅导班老师推荐的试题,另外千万不要忽视辅导班内部的模拟题,去年一些模拟题就有不少与试卷原题完全一致。
十二、加强锻炼补营养
拥有健康的身体
一、复习不用等大纲
每年新大纲大约10月中旬才能出台,新教材要到10月下旬甚至11月份才能到考生手里,如果等到那时才开始复习会感到时间非常紧张。然而,在内容上新教材与上一年的教材一般没有太大变化,但并不排除08年新教材会有比较大的变化,所以一定要早做准备。
二、轻重缓急要科学
在复习时平均分配时间是不合理的,比较合理的时间分配比例应该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面试》=2:1.5:0.5。原因是《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内容即多又杂且难点很多,有些内容、题型需反复练习——研究——再练习才能弄懂,而《申论》的内容条理性和逻辑性均很强,很容易读懂;而《面试》并不属于公共笔试科目,只有通过笔试才能进入面试,且《面试》题目比较灵活,理解和应用程度要求高,所以不用过早复习。
三、先后顺序巧安排
比较合理的复习顺序应该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这是由各自的特点决定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需要掌握的内容最多,《申论》的理解性则稍强。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指的复习顺序只是相对而言,并不是说全面复习完一门后再摸另一门,而是说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有所侧重,但肯定是要同时进行的。
四、有主有次抓重点
在复习时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应该做到重点内容重点对待。通过对近年的试题进行分析可知,比如《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重点内容包括数量关系当中包含数字推理、数学运算;判断推理当中包括图形推理、逻辑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其中逻辑推理是重点;常识部分则要考查政治、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技等内容,其中法律是重点等等。《申论》每年题型相对比较稳定,但是第二道题一般来说要通过各种形式来考查提出“对策”的能力,其中“对策有效性分析”题型最为关键;第三道题会考查各种应用性文体,比如说“意见”、“讲话”、“报告”、“总结”等,景山公务员发现,近些年最常见、最容易考的还是“议论文”这一文体,所以请各位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
五、新增考点须留神
阅读新大纲、新教材之前,首先与上一年的内容在章节名称上做一下对比,对于发现的新增加或修改的内容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景山公务员经验表明,新增加或修改的内容是必考的。对于08年的考生来讲,大纲及教材内容有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建议参加一些辅导班课程,帮助理考,试大网站收集解新准则。例如,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就把常识部分定义为“主要测查报考者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这与原来大纲中全面考查应考者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等知识的要求区别很大。
六、教材例题多重视
很多历年考试的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都是由教材中的例题演化而成的,也就是说如果您想顺利通过考试,必须熟练掌握教材中的每一道例题。
七、选购资料擦亮眼
有些复习资料的编写质量非常低劣,严格地说根本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拼凑成的,编写者对新教材的内容一无所知,答案错误百出。因此,建议大家在选购复习资料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一本好的复习资料应具备以下最起码的条件:
1、在封面显要位置上标有编者姓名,没有编者姓名的复习资料类似于没有商标的商品;
2、印刷数量在3-5万册以上,全国每年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人数在50万以上,因此,如果某复习资料的印刷数量在3万册以下则足以说明它的发行能力和影响力;
3、有良好的口碑。
八、教材讲义搭配用
教材与辅导班上用的讲义是相辅相成的。教材是比较系统全面的,但是缺乏重点。内部资料的重点比较突出,例题比较经典,但是同教材相比,容量略显不够。不可能包括考试要求的所有内容。为此,在复习时应先仔细阅读一遍教材,然后再看内部资料,如果时间允许,考前最好再阅读一遍教材。
九、做题不要只图量
正确的做题原则应该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增加数量,也就是说在没有把一道题彻底弄懂之前不要去做下一道题,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
十、想找捷径报个班
参加辅导班会给您节省大量宝贵的时间,但由于现在社会上辅导班较多,有些辅导班的辅考试,大网站收集导质量较差,所以,建议大家在选择辅导班时一定要注意三点即师资、教学和服务。
十一、切莫乱做模拟卷
市面上的模拟试卷版本很多,选择时也要注意,难度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考生复习。最好是采用辅导班老师推荐的试题,另外千万不要忽视辅导班内部的模拟题,去年一些模拟题就有不少与试卷原题完全一致。
十二、加强锻炼补营养
拥有健康的身体[page_break]才能有充沛的精力,才能有高的学习效率。另外,不是多吃大鱼大肉就一定营养高、身体好,要注意营养搭配,备考期间牛奶不可缺少。
十三、考前放松发挥好
公务员考试三 篇5
2015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模拟试卷
(三)满分:100分 时限:120分钟
2015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http:///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材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2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材料参考时限为3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90分钟。满分100分。
2.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1.2009年4~5月,《小康》杂志联合新浪网,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我国“生态小康”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和大量的社会信息,得出2008~2009中国生态小康指数为60.1,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至比,我们连续5年发布的中国生态小康指数首次超越60分的及格线。
这一年,人们对周围环境问题的严峻性认知不断提升,满意度上升,悲观预期和程度已有降低。源于经济发展和环保之间的内在矛盾,地方政府和企业依然被认为是引发环境问题的“罪人”。相对2005年,中国人在环保意识、环保行为和环境满意度等方面都有所上升,但在专业性环保行为和捍卫自身环境权利方面依然薄弱,中国的环保事业任重而道远。人们的环境维权不断觉醒,媒体是最重要的求助对象。但中国公众在环保方面的知行并不统一,在生存危机的压力下,环保的认知遭遇“缩水”。中国环保知行不一。
在5456人参与的网络调查显示,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垃圾处理依然是人们认为当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尤以水污染为最,以89.3%的得票高居首位。这一调查结果与之数年前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其余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还包括“土地沙漠化和沙灾问题”(39.4%)、“噪音问题”(38.6%)、“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34.9%)、“水土流失问题”(34%)、“气候变暖问题”(31.8%)。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8年全国监测的519个城市中,有39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76.9%,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七大水系的409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占55.0%,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劣
中国公考高端品牌
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占20.8%,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829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6.1%,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5.3%,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1.6%,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从统计数据看,水、大气以及垃圾污染的治理情况在好转。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的愿望更加强烈。网民群体所反映的调查比较好地展现了中国城市居民的基本诉求,而实际上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也已经非常严重,水污染、土壤污染、自然生态的破坏等成为影响中国农村发展的严峻问题。专家提醒,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的农业污染、工业污染、垃圾污染全方位向农村渗透,蓝天绿水成为可望不可及的田园绝响,而农村生态系统的破坏反过来又将对城市生态引发更大的危害,引发环境问题的恶性循环。
2.追究环境污染的原因,人们认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应该承担最主要的责任,民调显示,84.5%的人认为引发国内环境问题的原因在于“政府追求经济GDP的同时忽视环境保护”,“环保部门的权力边缘和监管不到位”(76.7%)紧随其次,其他方面的原因还包括,“企业缺乏社会责任”(63.8%)、“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59.2%)、“公民环保意识淡漠”(51.8%)等。人们认为,在环保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依次是“中央政府”(50%)、“跨国企业”(28.4%)、“媒体”(27.6%)和 “个人”(20.5%),最差的是“地方政府”(3.4%)和“私营企业”(1.5%)。
网友评论认为,“地方政府和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这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最大原因。只有各地方政府领导、企业管理者和公众的素质提高了,才有可能根本改变环境问题。”
民意将环保问题更多地归咎于政府和企业,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没有兼顾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同时,相对中央政府的作为,地方政府更遭受民意的“诘责”。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环境社会学博士卢春天认为,导致公众对中央和地方认同差异的症结在于中国过去的干部考核体系,在一种唯GDP导向的体制下,地方政府和企业极易形成基于“增长”的“利益同盟关系”。
在遇到环境问题时,超过五成的人选择求助“媒体”(36.3%)或“12369环境举报热线”(18.9%),高达42.1%的人选择无所谓。各类传媒成为人们关注环保问题并获得求助的首要也是最重要的对象。媒体作为监督力量在民间的影响远远超过政府相关机构、绿色组织和司法救济。
中国公考高端品牌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教授王灿发教授认为除求助媒体或热线,法律诉讼是解决问题的正规渠道,但中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比较粗,人们的法律意识也相对薄弱,另外诉讼的成本较高、案件判决的不公正都影响了人们环境维权的“无所作为”,但“有作为”的数字应该比五年前有很大的进步。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我国环保系统1999年接收群众来信来访31.9万件(次),2004年这一数字已高达52万件(次),呈不断攀升之势。有关专家分析,由于各地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和落后生产生活方式的强大惯性,中国政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但公众的环保权利已逐渐觉醒,伴随着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以及更多环境问题的曝光,将有更多的人选择环保维权之路。
来自环保部的一位官员表示,西方整个社会范围内的环保意识和行动群体都远远高于中国,普通公众对公共品属性的环保事业的参与度更高、更持久,也更专业。
这位官员的观点在调查结果中得到了印证。一项对人们环保行为的调查显示,人们最经常的环保行为是 “节约用水/煤/家用天然气”、“公共场所中节水/电/不乱丢垃圾”、“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车对空气的污染”。其他如“生活垃圾分类”、“用清洁或可再生能源代替不可再生或有害能源”、“参加公益环保活动”等方面仍然较弱。从调查结果看,人们更容易进行一些技术含量低、成本低、门槛低的行动,在参与需要更多精力、财力或专业知识的行为方面还比较薄弱。根据有关专家分析,提高人们环保行动的软硬件条件还没有完全跟上,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或消费习惯非短期所为,需要政府和社会更持久的宣传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
另一方面,中国公众的环保行为和环保理念有相当的差距。93.9%的网友认为自己周围的环境问题“严重”或“比较严重”。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接近二成的人赞成“环保要暂时为经济增长让路”。这显示了中国公众环保观念上具有实用主义的取向。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除大超市和商场执行较好外,去年6月1日开始执行的“限塑令”几乎成为一纸空文。
3.尽管如此,但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对过去一年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建设及具体的实施效果上,人们的满意度在提高:2008年的调查汇总显示,85%的人认为过去一年中政府在环保方面的努力没有效果,而本的调查显示,无论是对生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还是对政府的环境投入和效果,不满意的比例已经降到了50%左右。相对往年,政府在法律建设以及环保实践效果方面获得更多的认同。
2008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措施,涵盖法律、法规、经济等各领域,包括《淮
中国公考高端品牌
河、海河、辽河、巢湖、滇池、黄河中上游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与此同时,环保也获得了更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在国务院出台10项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措施中,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成为重点投资领域之一。2008年,环境保护投资大幅增长,中央投资达到340亿元,比上年增长百亿元。
尽管仍然有超过50%的人认为中国生态环境“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继续恶化”,但2008年这一数字超过了60%,2007年则高达78.3%。这表明,公众对中国环境问题的悲观预期正逐渐降低。
4.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它主要是通过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生产——消费——再循环”的模式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将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来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
循环经济促进法着力强调减量化,并且专门用了一个章节来规定。减量化、就是在生产、流通、消费等过程中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尽量减少废物的产生。
月饼等“过度包装”“豪华包装”,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污染环境,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循环经济促进法对此也做了相应在限制性规定。“设计产品包装物应当执行产品包装标准,防止过度包装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5.在国家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安排的4万亿元投资中,尽管直接投向生态环境建设的为3500亿元,但其整体产生的环保效应却是无法计算的。
在4万亿元投资中,保障性安居工程占2800亿元,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占3700亿元,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建设占18000亿元,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占400亿元,生态环境投资占3500亿元,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占1600亿元,灾后恢复重建占1万亿元。
从这一投资结构中不难看出,国家对这笔投资的导向非常明确,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的投资,更没有“两高一资”的投资。据了解,“两高一资”是指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在产业经济,商品贸易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将具有这3种特点的行为业称为“两高一资”行业,生产过程中具有这3种特点的产品称为“两高一资”产品。
中国公考高端品牌
不仅如此,对于增加的1000亿元中央投资,国家也设定了明确的准入门槛,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准入标准,必须符合土地、环评、节能等各项条件,严格防止新增中央投资用于“两高”行业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
从具体的投向来看,对环保产生影响的,绝非仅仅是投向生态环境的3500亿元。在农村的投入中,投资将为新农村建设增加活力,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推动建设环境优美乡镇等,无疑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在灾后恢复重建的投入中,执照国务院发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投资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遵循优化城乡布局、人口分布、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促进入与自然和谐的基本原则,也必将对强化灾区环境保护产生巨大作用;而用于自主创新结构调整的投资,更将直接通过科技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加快转型,对环境保护产生深远影响。
国家的投资导向和规定,再一次向人们发出了明确的信号:环境与经济已高度融合。在当前的形势下,无论是出于保护环境的需要还是出于未来发展的保障,都必须将环境作为基础性生产要素对待,使环境保护的投资与经济建设投资相互融合,既要使环保投资有利于优化经济发展,又要使经济建设投资有利于促进保护环境,从而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6.在4万亿投资政策实施3个季度后,环保部于今年6月11日对外发出通讯,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建设项目、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环保部的说法。此举是为了警示各地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中,“两高一资”项目借机上马,或出现大量环境违规建设项目。
“担心地方在执行中央政策时可能出现偏差。”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陆新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评价,国家通过4万亿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举措,对各地克服当前金融危机有着重大的积极作用,对拉动经济增长非常明显,但地方出现偏差的可能性也客观存在。
“上述项目主要是严重违反了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准入条件。”当天,环保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这样解释。
环保部这样描述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建设的总投资177.9亿元的鲁地拉水电站和华能龙开口水电有限公司建设的总投资达118.7亿元的龙开口水电站:两项目均是未经环评审批已于2009年1月截流,对金沙江中游生态影响较大。
当地一位知情人士向媒体分析:“如果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进行技术改造,一则投资
中国公考高端品牌
成本高,二则审批时间月余以上,面对急速增长的利润,企业有动力上车不买票,相关职能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得原本是提升技术水平的项目变了味。”
环保部表示,在上述两家企业问题得到整改前,将暂停审批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以使山东“调整钢铁行业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遇制无序建设,转变发展模式,加大建设项目环境违法行为整治力度”。
环保部负责人,在11日则表示,在拉动内需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低水平重复建设,“两高一资”项目可能会借机卷土重来。
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陆新元分析说,如地方政府为拉动经济增长,可能会头脑发热,上项目时可能会对污染的项目有“麻痹”,或者是在应该上的项目中,弱化了对环保设施的投入。
其次,企业违法排污可能性加大,一些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放松内部环境管理,减少污染治理投入,甚至偷排偷放,转嫁污染治理成本。环境监管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7.实质上,投资所带动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博弈已显现,据环保部通告显示,从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底,环境保护部共审议批复365个项目,总投资达14428亿元,其中交通、水利、输变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5个,总投资4521亿元。
与此同时,为防止“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上马,环保部对总投资达1467亿元的29个化工石化、钢铁、火电项目采取暂缓审批或不予批复等措施。实质上,地方投资热潮背后存在着环境隐忧。如根据此轮云南投资设置规划,有高达“三万亿”规模,包括水电开发、矿产开发、土地转让等。
分析人士认为,环保部在关键时刻叫停相关项目,显示了坚决不把环保当作地方投资牺牲品的决心。
“两高一资”是条高压线,我们宁可做现在的恶人,也绝不能将来做历史的罪人——和今年年初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的表态一样,环保部再次申明,严格把好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环保准入关,决不能让“两高一资”项目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重新抬头。
三、申论要求
1、在认真阅读背景材料的基础上,概括该背景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30分)要求:1.条目清晰、内容全面;
中国公考高端品牌
2.要点概括准确、简明; 3.字数不超过300字。
2、针对背景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就如何加强环境保护,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30分)
要求:1.对策建议条目清晰、有条理;
2.对策建议具体,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 3.方面整洁,字数在600字以内。
3、针对背景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40分)要求:1.参考给定背景材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字数在800-1000字。
2015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模拟试卷
(三)参考答案及解析
1、在认真阅读背景材料的基础上,概括该背景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30分)要求:1.条目清晰、内容全面;
2.要点概括准确、简明; 3.字数不超过300字。
目前,我国公众在环保意识、环保行为和环境满意度等方面都有所提升,(2分)但在专业性环保行为和捍卫自身环境权利方面依然薄弱,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2分)究其原因,一是地方政府和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无视环境恶化的严峻性。(2分)二是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公众的法律意识相对薄弱。(2分)三是社会环保行动宣传、相关制度和硬件的建设不足,公众的环保行为和环保理念落后。(2分)由此引发我国环境问题的恶性循环,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分)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要转变落后政绩观,(2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2分)提高
中国公考高端品牌
公众环保意识,(2分)严格控制企业准入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分)结构分:10分。问题+原因+影响+对策
2、针对背景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就如何加强环境保护,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30分)
要求:1.对策建议条目清晰、有条理;
2.对策建议具体,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 3.方面整洁,字数在600字以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目前,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行为和满意度都有所提高,但是在专业性环保行为和维护自身环境权利方面还比较薄弱,(3分)城市污染开始向农村渗透,环境污染情况依然严峻。(2分)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没有兼顾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3分)第二,我国关于环保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公众的法律意识薄弱,诉讼成本高造成了公众环境维权的无所作为。(3分)第三,目前社会环保行动相关配套制度和硬件的建设不足,我国公众的环境保护行为和环保理念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相当的差距。(3分)
为了改善我国环境污染现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首先,各级政府改变旧的政绩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经济,以宏观经济手段引导企业投资导向;严格控制行业准入制度,暂停“两高一资”项目审批,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相统一。(4分)其次,完善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和个人予以严惩;努力提高公众法律意识,增强公众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环境的权利。(4分)再次,加强社会环保行动的设施、宣传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等软硬件建设,鼓励和增强公众的环保行为、环保理念,将环保行为和理念向全社会推广,增强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4分)最后,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鼓励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4分)
3、针对背景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40分)要求:1.参考给定背景材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字数在800-1000字。
中国公考高端品牌
知行合一 加强环保
进入21世纪,环保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城更美”,成为人们的共同心声。我国公众在环保意识、环保行为和环境满意度等方面都有所上升,但是,我国环境污染仍然不容乐观,环保事业依然任重而道远。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环保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但是,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地方政府追求GDP的同时没有兼顾经环境的保护,环保部门监管不到位,公民环保意识的淡漠,各地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和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强大惯性,使得中国的环保行为和环保理念有着相当的差距。因此,要在政府的引导下,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首先,加大政府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力度,要把环境保护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面对重大挑战的国际金融危机,并不意味着环保危机。要明确投资导向,主动转型,通过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加快转型,将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推进。同时要进行能源消耗的审核和环境影响的评价,暂停“两高一资”项目的审批,坚决淘汰落后生产力,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
其次,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和监管力度。长期以来,各种传媒的监督力量取代了法律,这说明人们的法律意识相对薄弱,中国的法制法规还比较粗糙,这都影响了人们对环境的维权。环境保护工作要在法律的配合和强制约束下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再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主要目标的更新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有利于节能环保的新型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
最后,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加入到环保队伍中来,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要加大宣传力度,调整和改造不利于环保观念和价值标准,培育友好的环境理念,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另外,应该加大媒体的监督和曝光力度,对排放不达标、污染严重的企业予以曝光。
“天地人和,物我为一。”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加快建设
中国公考高端品牌
公务员考试三 篇6
(三)试题:
1.现在我们看到很多网络问政的现象,民意得到了反映,但是也看到很多贪官因为网络监督落马,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2.一群豪猪挤在一起过冬,过紧会刺到对方,太松不会保暖,你怎么看?
3.你初来乍到,科室中原本水火不相容的同事甲和乙都对你十分热情,有笼络的态度,你怎么办?
4.小龙虾洗虾粉事件,导致多人健康受到威胁,针对此类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5.如果被我们录取了,但你发现这个工作存在让你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你怎么办?
说明:
1、不许在此题签上作任何记号;
2、面试结束后请把此题签放在桌面上
参考答案:
1.现在我们看到很多网络问政的现象,民意得到了反映,但是也看到很多贪官因为网络监督落马,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参考答案】
网络问政是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以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良好形式,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网络问政无疑是我们政府依法行政的一大进步。针对网络问政民意得到充分反映来说,这也正是网络问政带给人民充分利用话语权的一个机会。而网络问政也成为民意的“绿色通道”,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民具有公开表达的权利和自由。那些来自民间的真实声音,显现出最原始的社情民意,因此民意得到了很好的反映。
针对很多贪官因为网络监督落马一现象来看,这正体现了网络问政对公职人员
监督作用,它不仅起到了对政务及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作用,而且也是推进政
府民主决策的重要力量。但网络问政也有不完善的地方,我们也不能把遏制不正之风完全寄托于网络。
我们在重视网络的同时也要看到,网络民意也需要成熟表达、科学汲取。网民也需要深思熟虑,融激情于理性,努力提出更有价值更有效率的建议;而在制度方面,则需继续探索网民参政议政的途径,逐步形成多渠道、成规模、有系统的网民意见收集机制。对代表委员来说,在重视网络民意的同时,依然要重视传统的问政方式,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了解民生民情。
重视、善待、善用网络,不仅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更是新时期群众路线不可或缺的手段。“网上问题、网下解决”、“上网交心、下网服务”,这既是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更是政府决策科学化、施政民主化的必然选择。
网络问政是执政手段的一种创新,是阳光政府的一种体现,充分的发挥了网民的监督作用,是个好事情。但是要加强网络问政在制度上的完善和实际的对于民意的落实是最重要的。
2.一群豪猪挤在一起过冬,过紧会刺到对方,太松不会保暖,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豪猪的这种过冬现象说明人与人的交往有时需要留一道缝隙,给彼此一点自由的空间,才不会感到压抑,情谊会更长久。
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求人们正确把握度,掌握适度,才能恰到好处。否则将一事无成。真理超越一步,便成为谬误。量变与质变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就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要把度和关节点、临界点区分开来。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掌握适度的原则,要学会把握分寸、火候,防止过犹不及"。比如,谦虚是美德,但是太过谦虚就不好,就会给人没有自信的感觉,而且不利于表现工作能力。又比如,作为党员干部,在工作需要时能加班加点是好事,是优点,但如果完全没有时间观念,做任何事情不讲究效率,那就不再是优点了。再如,党的领导干部对队伍严格管理是好事,但如果一个领导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婆婆妈妈,分不清工作重点,胡子眉毛一把抓,甚至因小放大,那就走向了另一面。因此,我们对任何事情都要把握一个度。
作为公务员,我们在做自己工作的时候,也要有个度,把握好这个度,该自己做的事情及时去做,不要拖拖拉拉,影响一个团队的工作,也不要越俎代庖,干涉到同事或领导的权限范围中去。所以,我们凡事都要有个度,踏踏实实工作,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3.你初来乍到,科室中原本水火不相容的同事甲和乙都对你十分热情,有笼络的态度,你怎么办?
【参考答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科室中良好的人际氛围是至关重要的,碰到这样的情况,我要本着以工作为重的原则,做科室人际关系的调节剂、润滑剂,妥善处理好与两位同事以及其他同事之间的关系,共同营造和谐团结的工作氛围。
第一,作为一名刚进入到科室的新人,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尽快融入到团队当中去,并得到领导与同事的接受和信任,得到同事的接受和信任,才能很好的协调他们的关系,在调解两位同事时,我会避免参与到两位同事的误会中去,保持中立的态度,不发表评论性语言,一方面两位同事对我很热情,这说明他们对我很关心,也当我是好朋友,我非常感谢他们,但另一方面他们之间有着这样的情况,我感到很痛心,所以,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积极与同事沟通交流,以单位的团结和谐为出发点,为工作顺利的进行提供基础。
第二,我要深入了解他们之间矛盾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化解。如果是由于曾经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意见分歧而产生矛盾,我要为他们寻找一个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可以直接的让彼此了解对方的想法,从而消除误会。如果是由于他们性格的原因无法较好的相处,我要分别与他们沟通交流,说明工作是最重要的,试着理解宽容对方,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为第一要务。
第三,我相信两位同事,能够以大局为重,以工作为重,也相信两位同事的胸襟比较广阔,阅历比较丰富,觉悟性比较高,最终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做到和好如初,在工作中是很好的工作伙伴。解决好两位同事矛盾的同时,要注意团结其他同事,相信我们在和谐的工作氛围中共事,能够最大化发挥我们团队的凝聚力,提升我们工作效率,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
第四,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与自己意见或性格不和的同事,我要谦虚的看到他人意见的长处,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对他人抱有宽容之心。当同事之间存在矛盾时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消除误会,促进单位的团结和谐。
4.小龙虾洗虾粉事件,导致多人健康受到威胁,针对此类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归结起来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安全管理不规范所致。毒奶粉、毒筷子、毒餐盒、洗虾粉等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最终所有的原因都指向了公共监管体系的缺失。实际上,公共监管体系一直存在,只是在各层级、各部门的监管力度上打了折扣,如果按照相关法律条例及职责赋予加以日常监管,各尽其责,而非等待其事态大规模扩散并爆发后才匆忙行动,将会有效遏制危害人民健康的事件发生。
第二,利益驱动所致及庞大的市场诱导所致。不法商人往往为了一已经济私利,不惜昧着良心去伤害广大食客的身体,因为即使这样,只要不是客观原因导致的“东窗事发”,商人们就不愁巨大的获利空间。而中国的人口众多,食品市场空间大,盲从心理重,任一食品只要包装、宣传、处理得当,一定会有巨大的市场存在。
第三,部分商人缺乏公德心所致。“无商不奸”在中国已经有了上千年的传承,而且在当今市场经济和社会形态下,大有进一步发扬光大的趋,总有部分商人群体严重缺乏公德心。针对中国食品市场的现状和国情,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用重典、下猛药整治方可,否则各类“食品安全”事件难以堵截。第一,落实企业和政府责任。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经营者负有保证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的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坚持统一协调与分工负责相结合,认真履行职责,搞好监督指导。
第二,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责任制度与问责制度,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顺利进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必须敬业尽责,以对百姓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对食品市场加大检查频率,拓宽覆盖范围,最好做到常规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保证食品安全市场的“零死角”。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打击食品安全领域各种违法生产经营的行为,严肃查处并追究监管不力的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第三,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整合食品卫生监督、质检、工商为主的政府职能部门资源,使各有关部门的监管工作有机衔接起来,让市场监管到位。同时以食品行业协会为主导,带领企业坚定不移的执行与参与政府发布的各种类型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及活动。
第四,还需努力提升社会的道德良心水准。不为自身获利而去害人,这是最底线的道德标准,然而在利益至上的喧嚣时代,道德底线总是被轻易地放弃。在市场经济的建设中,我们显然更多强调市场的逐利性,而忽略了其道德性,很
多时候,道德性的呼吁甚至被认为与市场的经济性格格不入,这不能不说是个认识上的偏差。
总之,食品安全问题要得到有效遏制,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真正调动起广大老百姓监督食品市场安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5.如果被我们录取了,但你发现这个工作存在让你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你怎么办?
【参考答案】
首先,我要摆正心态,无论什么样的工作也许都会存在不如意的地方。我不能因此消沉,更不能因此而耽误工作。
冷观他国的公务员考试 篇7
印度:世界上最难的考试
印度公务员考试分为初试、主试和面试三个阶段, 历时一年。每年录取的名额在300至600名之间 (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 报考的人数常有几十万, 竞争非常激烈。初试是一个海选的过程, 绝大多数考生将在这个阶段被淘汰。有资格参加主试的考生人数大概是录取人数的十一二倍。能闯入面试阶段的考生人数与最终录取人数的比例保持在2∶1左右。初试在每年3月份举行, 分为专业科目 (300分) 和一般知识 (150分) 两部分。由于考题难度在本科水平以内, 所以靠专业科目很难拉开距离, 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一般知识部分。一般知识分为科学、国内和国际时事、历史、地理、印度政治和经济、心理学六个部分, 每个部分又有几个分支, 比如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动植物等等。一般知识包罗万象, 使准备工作变得无边无际。
主试在每年10月份举行, 共有9场, 每场考试3个小时, 全部是问答题。考试内容包括英语、一门自选的印度语言、写作、两个自选专业科目和一般知识。面试在第二年的3月份举行, 共有300分。面试分数加上主试分数就是最终的排名分数。
印度公务员考试之所以久盛不衰, 根本原因在于公务员一职对大众具有巨大诱惑力。印度公务员专指在印度政府中具有一定决策权的中高级官员, 即高级的文官、警官和外交官。另外, 印度公务员享受优厚的福利待遇, 能进入公务员的行列就等于跨入上流社会。尼赫鲁大学一位痴迷于公务员考试的学生说, 若能在考试中位居前列, 他的命运将彻底改变。他将拥有巨大的官邸, 带蓝色警灯的汽车, 还有厨师、保姆等服务人员。
日本:考试内容很奇怪
日本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分三种, 第三种是面向高中毕业生, 第二种面向专科毕业生, 面向本科毕业生的是第一种。通过了第一种考试就意味着成为高级公务员, 高级公务员不仅有着与一般公务员同样的无过即有功、不受解雇等安定的工作条件, 还有就是他们注定要担任高级公职。一般来说。他们升为课长 (相当于中国的局长) 是有保证的, 以后再想往上晋升就要看能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了。
面向本科毕业生的高级公务员考试分为各职种共通的“教养考试”和按职种不同的“专门考试”, “教养考试”的范围有: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日本历史、世界历史、地理和文艺的人文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的自然科学;逻辑推理、资料分析、空间把握的数据处理;现代日语、英语、古代日语和汉文的文章理解和时事问题。比如给出一张曲线图, 要求说出这是哪个国家近十年的零售物价指数的曲线, 这条曲线说明了什么问题, 最后还要说出这条曲线类似于什么数学曲线, 并写出数学方程式。这种考试题出得确实挺怪。
美国:公务员以前没人待见
2008年年末奥巴马历史性地成为美国首位黑人总统后, 全美掀起史无前例的公务员热, 当时约有30万名申请者争3300个新政府职位。大概100人争一个职位。到了奥巴马2009年1月份的宣誓就职日, 申请人数还翻了一番。其实美国以前并没有什么公务员热, 美国人对给政府工作的热情并不是很高。原因是政府是清水衙门, 除了死工资和福利待遇, 没有其他的收入。许多有能力的美国人宁愿在企业、金融机构等处谋职, 那里有更高工资收入和更多分红。可是一场看不到底的金融危机把这一切都改变了, 很多人都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 进行新的职业选择, 为了一份稳定的收入而去走独木桥大争以前不怎么招人待见的公务员职位。
美国高级公务员招聘集中在政府换届之前, 而基层公务员招聘每年都有。在考试科目设置上, 以语言能力、数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行政裁量能力为主, 同时还考历史等科目。考试方式有4种:笔试 (应届生) 、口试 (有工作经验者) 、工作能力测试和资历评价 (模拟实际工作环境的测试) 。高层公务员的年薪在10万至20万美元之间, 尽管要扣除个人收入税、社会安全和医疗保险费 (共约为年薪的30%) , 其个人收入仍然是相当可观的。■
公务员考试知识要点与训练 篇8
选词填空题(三)(承上期)
作答之道
之二:辨析词义。词语填空的四个备选项大部分都是近义词,这就需要对这些备选的近义词进行辨析,弄懂它们各自的含义、通常的搭配、习惯用法、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等等,特别是要找到它们的细微差别。然后再根据这些细微差别,判断出应该选用哪一个词。比如:
对一篇规范的论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实在是_____的不智之举。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削足适履 B.扬汤止沸
C.矫枉过正 D.舍本逐末
【解析】对于选项中的四个近义词,削足适履是指为了把鞋穿上而把脚削小,比喻为了适应一个外在的东西而不顾实际和具体条件把内在的东西损害。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矫枉过正是指把弯的东西扳正却又歪到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界限。舍本逐末是指舍弃事物的根本、主要部分而追求细枝末节,形容本末倒置。语段的意思是因版面限制这些客观、外在的因素,就去砍综述、删注释这些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典型的削足适履。所以本题选A。
之三:关键词法。关键词法是指要善于发现和捕捉语段中对作答有关键作用的词,通过这个关键词来推断画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在一些语段里,句子与句子之间往往要有顺承连接,要有前铺后垫,要有逻辑顺序,要有前因后果,这些都会通过一些词来体现出来。我们就可以利用体现上述关系的这些关键词所带的信息来推断出应填入的词语。重点是要能发现这个关键词,并且能从关键词中看出有用的信息来。这就要求平时要多读多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比如:
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就发展低碳经济达成共识:以经济发展模式由“高碳”向“低碳”转型为______,通过市场机制下的经济手段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减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破坏并逐步达到一种互相______的良性发展状态。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目标 协调 B.手段 促进
C.标志 制约 D.契机 适应
【解析】此题中第二个画横线处前的“互相”就是一个关键词。互相一定是指两个什么事物,一个是不会称之互相的。通过上下文我们可分析出这“两个”是指高碳经济和低碳经济,判断出这一点,就可以知道两种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应该是协调发展。这样此题就迎刃而解了,答案为A。
例题精讲
既然编全集,希望完整地________某一文人学者的形象,正反两方面的资料便都应该保留下来。可说实话,古往今来,经得起这么折腾的人物不是很多,你很认真地为其辑佚、整理,不放过任何________,好不容易弄出全集来,不只没加分,还减分。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描绘 蛛丝马迹
B.还原 一鳞半爪
C.展现 闲言细语
D.呈现 只言片语
【作答讲解】把一个文人学者的稿件、言论汇集在一起编全集,是对一个文人学者形象的呈现,是希望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对资料进行认真辑佚、整理,不放过的应该是“只言片语”。因此本题选D。不选A,是因为“描绘”一词带有描写和画的意思,“蛛丝马迹”指的是不明显的线索,这两个词都不符合语段的意思。不选B,是因为“还原”是指呈现本身的面目,填入此词曲解了语段的意思。不选C,是因为“展现”没有“呈现”更恰当,再者“闲言碎语”有贬义色彩。
考题练习
1.今年以来,气候变化、二氧化碳排放、碳足迹、节能等环保词汇频频出现于英国。在社会上,这是最 _______的语言;在新闻中,这是最_______的报道;在政客身上,这是最具_______的政治;在商人眼里,这是最有_______的商机。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时髦 频繁 影响 潜力
B.流行 持续 号召 价值
C.时尚 丰富 前途 前景
D.倡导 深入 前瞻 优势
2.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就是让大学生把视线从厚厚的专业书上,以年轻而真诚的心灵去________社会、________民生、________发展,在用所学知识贡献社会的同时,悟出“书本之外”的“真知”。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关注 感受 体察
B.体察 感受 关注
C.感受 关注 体察
D.关注 体察 感受
3. 1896年,茅盾出生在浙江桐乡乌镇一个中医兼小商人的家庭。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时代,先后经历了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创建、五卅、北伐,抗战等社会变革。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波澜不惊 风起云涌
B.波澜壮阔 风云激荡
C.波涛骇浪 风卷残云
D.浊浪冲天 风声鹤唳
【答案】1.A。2.D。3.B
公务员申论讲解与训练
(一)申论讲堂
2014年4月12日部分省市区
公务员联考申论真题
【题目要求】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对“文化输出”的理解。要求:全面、准确、有概括力,不超过250字。
【思路点拨】“给定资料2”就是讲文化输出的,有许多内容可以参考,关键是要答出对文化输出的理解。应该答四部分内容:什么是文化输出、文化输出有什么意义、应该怎样看待文化输出、文化输出什么。这四部分内容,都可以在“给定资料2”中找到,全部找到后进行总结、提炼,答出即可。
nlc202309082137
【高分作答】
文化输出,就是将中国文化推广到国外,走向世界。它是对外开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可以扭转中外文化交流的逆差,拓展中国文化发展空间,增强后劲。文化输出,一要与引进相结合,拿来和输出并举;二要创造性输出,以原创作品为主;三要符合世贸协定;四要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文化输出的是中国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要保证质量,伪劣的要杜绝出口;要有自己的文化精神,能代表国家、人民和民族文化形象;要输出包含中国价值观,中西会通又从现实需要出发,体现时代特点的原创性文化观念、文化思想和文化产品。
【简要点评】这份作答把文化输出理解得很透彻,也很全面。所有内容是“给定资料2”里的内容。作答分四个层次,先是答什么是文化输出,文化输出是一个概念,从整个给定资料看文化输出也是发展文化的一个举措,理解一个词首先从概念理解,必须把文化输出的意思先答上。接着答了文化输出的意义,一项措施有什么意义至关重要,分析理解类试题答意义也是很必要的。然后,又答了对文化输出的认识,也就是应该怎样看待文化输出,作答的四个方面都是在“给定资料2”归纳概括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最后,答的是文化输出要输出什么,将文化输出应该输出什么样的文化观念、文化思想和文化产品都答了出来。
(二)对话申论
“sycrool” 15:31:29
申论考试的试题,一般都有若干项要求。题目要求很重要吗?
“高守国公考公选” 15:33:47
当然了,题目要求非常重要。每一项要求,都对应着一定的分数,只有达到这个要求才能给分。作答前一定要把题目要求每一项都弄懂,甚至每一个字都要吃透。弄懂之后再去考虑作答的事。一定要严格按照题目要求作答,要求让怎么答就怎么答,老老实实作答,力争使作答最切合题目要求。
“sycrool” 15:35:57
什么是最切合题目要求呢?
“高守国公考公选” 15:38:39
就是要使你的作答内容,一眼看上去就让人感觉到你是按题目要求答的,所有题目要求你都达到了。千万不要让评卷者对此产生哪怕一点的怀疑。
“sycrool” 15: 45:21
哦,记住了。现在,申论大题有的要求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怎样理解这一要求呢?
“高守国公考公选” 15:52:59
这就要求对给定资料要在“度”上进行把握,既不要过分局限于给定资料的框定,要突破给定资料给你的思维限制,又不能过度脱离给定资料而随心所欲、天马行空。要这样做:首先你的论述引题、观点、所感所想所议都要源于给定资料,由给定资料所引发,也就是文章的“根”要在给定资料上。其次,申论是选拔性考试,要把真正有思想有观点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因此你的论述又不要受给定资料的局限,要超越给定资料,要看得更远更深,理解得更全更透,要有自己独到的务实合理的见解和韬略。这就是这一要求的本质,也是我们作答应该着重把握的。
【公务员考试三】推荐阅读:
2017安徽公务员丨选调生考试备考:习近平语录精选三十三08-17
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考试05-21
科举考试与公务员考试之比较07-14
公务员录用考试07-16
公务员考试相关11-27
2024年山西公务员考试考试内容12-13
公务员遴选案例考试07-05
江苏录用公务员考试08-28
当代公务员考试制度12-16
公务员考试备考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