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与环境作文

2024-07-24

关于人与环境作文(共12篇)

关于人与环境作文 篇1

人,是环境的产物。这点,在我看完南非记者凯文·卡特拍的《饥饿的小女孩》后,更加确信无疑。这是一张完全击碎你神经,挑战你承受极限的照片。一个赤身裸体,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小女孩,艰难地爬向食物发放处,一只食死人肉的秃鹫紧跟其后,虎视眈眈。时间在僵持,烧烤的土地,喷发的热浪,小女孩眼看爬不动了,秃鹫随时会扑上来。一切都是残忍的,像动物世界。拍完这张照片后,凯文倒在一棵大树下失声恸哭,两个月之后自杀身亡,遗书中写道“真的,真的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出了欢乐的程度。”

这就是环境,环境决定你怎么活着,甚至怎么死亡。抛开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论说。人就是上帝手中遗落的一粒沙子,随风吹送,也许是非洲,也许是亚洲,甚至南极和北极。除了那点可怜的遗传基因外,没多大区别,都是后天的产物。

你的思维,你的审美,你的认知,你的教养,甚至你的高贵都是环境给予的。在“衣食住行”这四方面,“食”是应该排第一位的。因为饥饿是最可怕的东西,只有温饱解决了,才有后续,才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否则那些烹茶煮雪,品茗听筝的生活都是白扯。民以食为天,不是空泛的.大道理而是大哲理。

环境分自然环境、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三方面。自然环境决定你生活的难易程度,你栖息的土地是葱茏还是干涸,是温暖还是寒冷。物质环境关系到你的生存状态,窄门小户也好,豪门广庭也罢,总得有个生存保障。精神环境决定你的高度和质量,你所接触的人是不是高尚有道德修养的人,是不是能给你带来安全感和快乐的人,这些直接影响到你的精神品质。

在这三重环境里,自然环境是最基础的,决定着你的物质环境。物质环境又影响着你的精神环境,层层递进又相互渗透,甚至倒流。这里,不拿个案说事

在自然环境恶劣落后的地方,人们出售泥巴做的饼子充饥。当人们知道牛粪营养更高时,就用嘴直接对准牛屁股;没水洗头,用牛尿冲。满身苍蝇的孩子,匍匐着在地上寻找食物,蚊虫叮咬的痛苦远远弱于饥饿。当饥饿都解决不了时,人就是动物,甚至连动物都不如。牛都可以比人活得体面,至少可以用尾巴驱蝇。

物质环境不能简单的理解为金钱的多寡。那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从容,一种无忧,甚至是一种底气,就像一座老宅或一棵古树,到啥时都荣辱不惊。这世界,闹饥荒的人不光是穷人,昨天看病,还有医生给我开大处方和重复雷同的化验单。我理解这些,就像我理解那些伪劣产品,那些境外抢购一样,我管这叫做紧张饥渴症,经济冲刷下的紧张。只是我在等待,就像我坐在医院的长椅上,等待这样的阵痛过后,一切纳入正轨。也知道只这是一个过程,只是希望短一些再短一些。

很多出国的人,诧异别人的街道干净整洁到一粒面包屑都没有;诧异别人的文明程度高到你问路,八十岁的老奶奶即便拄着拐棍,都会引你弯过几条街,直到找到门牌为止。所以有人痛苦地喊出:“这为什么不是我的祖国。”这为什么不是我的祖国,那我来告诉你,还是因为我们穷,整体的物质环境没上去,贫富不均,导致精神觉悟的停滞,甚至是价值观的扭曲。不是你有钱就不落后了,也不是你带块名表就是贵族了,而是你用钱买到了什么,又繁荣了谁的经济。为什么瑞典的监狱比你的办公室还好,为什么犯人可以优雅地阅读,躺在海边自由地晒太阳,像度假一般,是因为他们比我们富裕,这种富裕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更是整体上的。

一个外国人,专门收集中国八九十年一些老旧的底片,然后整理冲洗。有浓妆艳抹的美女和彩电冰箱的合影;有背着军用挎包站在自行车旁,脉脉环腰的情侣照;有圆门洞处,小伙子牵着一身红裙的女朋友回家时的抢拍,笑容极其甜美。这些带有划痕的老照片,是数码时代的绝版,在西方国家一经展出,立马引起轰动。有些人惊诧中国人还会笑,还懂爱情。有的不明白,那些美女为何要跟彩电、冰箱甚至摩托车合影。就是我们现在看来,也觉得老土和肤浅。但那是一个时代。80年初,家电刚刚涌进中国市场,人们以和这些冰冷的东西照相为荣,并且妆画得跟唱戏般。但60年代外国人也如此,只是时间上的早晚问题,人性是相通的。

所以我不惊诧外国的天是多么的蓝。我知道,他们也阵痛过,乌烟瘴气过,只是危害没这么大。所以我们要尽量减少这种破坏,避免一些无谓的损失牺牲,和重建修复的痛苦。自然环境是我们的起点,是大地和上天的恩宠。我们不能为暂时的物质环境,回去破坏它,再治理它,做一些无用功。

由于过去西方媒体对中国报道的片面、失真和黑暗性,导致国人一直处在他们的想象之中。像《二马》里的温都太太,觉得中国人多可怕呀,杀人放火带吸毒,啥坏事都干。咋会喜欢花,喜欢狗呢!然而几十年过去了,他们还是这样想我们。岂不知在几千年前,中国就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样的诗句,就有《诗经》,就有爱情,就有文化,就有礼仪,就有《项链》里马蒂尔德幻想的满屋子的东方丝绸。只是有些人用耳不用眼,才导致了另外一种愚昧和无知;只是我们在工业革命到来时,闭关锁国,停滞落后了很多年。

在这里,我只是想说,我们要明白自己的距离。不要开快车,坐直升飞机,幻想着拥有别人的一切,并且着眼点只落在物质上。要知道可比性只会来自自己的努力。

我们每个人的环境都不是雷同的,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你出生的地方,你出生的家庭,你接触到的人。即便是双胞胎,有着同样的父母,同样的长相,同样的穿着,都会有不同的性格和人生。因为环境是多因素的,无处不在的。也许改变你的仅仅只是一本书,一件事或一个人。

要知道,我们自己本身就是一个精神环境,是自己的,更是别人的。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构成别人精神环境的细胞。所以很简单,每个人只要做好自己,就会引发一个时代的文明。这绝不是谎言。

关于人与环境作文 篇2

如何在公共艺术的设计中使创作者与公众能够达成这种意义的生成共识, 是值得当代公共艺术设计应该着力反思和探索的问题, 这关系到公共艺术生命力的展现及其存在的价值。应该说, 公共艺术不仅仅追求艺术形式和视觉效果的问题, 它还关于意识、艺术家的文化底蕴、对公众的理解和挖掘, 以及公众的参与和文化的选择等。

公共环境艺术最根本特征是公共性。城市是公共艺术的载体, 公共艺术属于城市, 它随城市而生, 为城市而存。公共艺术从产生时期就与城市结缘, 成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艺术具有开放性、民主性和参与性三个特征

现代意义的公共艺术诞生在二战之后, 伴随着美国对城市的重新规划与治理, 一些艺术家开始把艺术创作的场地从美术馆挪到了城市的公共空间中, 以雕塑为主要代表的室外艺术大量出现, 公共艺术一词也应运而生。20世纪60年代由政府倡议、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实行的“公共艺术计划”直接赞助公共艺术则把这种艺术活动推向了高潮。

二、从发展的角度讲, 城市是变化的, 公众对城市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

城市的片面发展必然引发对文化的诉求, 唤醒人们对艺术化回归的渴望。进入21世纪的城市, 经济已不再是衡量一个城市发达与否的唯一标准, 文化逐渐成为城市的核心要素, 以文化内涵为核心的城市文化氛围已成为表现城市魅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有专家指出, 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将向有文化积累的城市转移, 艺术开始走向更广大的人群, 走向生活本身, 而公共艺术则代表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城市、艺术与大众的一种新的取向与融合。

三、从功能的角度讲, 公共环境艺术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城市文化和现代城市生活理想的一种体现

相对于纯艺术和架上艺术, 公共艺术的公共性特质必然使得公共艺术的文化表现性要强烈得多, 它承载着更多的社会的、文化的乃至政治上的功能, 带有更多的群体而非个体、社会而非个人、共享而非占有的非功利色彩。现代公共艺术就是还城市以美感, 让人体会生活于其间的真正乐趣, 让城市成为人诗意栖居的理想场所。

四、从文化本身来讲,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内涵, 是一个城市的品格和象征

在我国, 公共环境艺术是一个新概念。公共艺术在城市中的大量出现是在上世纪90年代, 城市公共领域的不断增多和市民社会的逐步形成密切关联。可以说, 公共艺术理念在我国城市的不断深入和其文化价值的突显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政治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的必然结果。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 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也随之迅速加大。公共艺术的发展也呈现出多个与以往不同的发展态势, 一方面, 与商业社会的特征相吻合, 出现了一批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艺术, 以充斥于各公共空间的各种广告为标志;另一方面, 伴随着公众文化意识的觉醒和消费观念的更新, 以消费为特征的艺术———波普艺术悄然兴起, 它强调公众的参与和兴趣, 提倡具有平民趣味的文化消费, 公共艺术呈现出大众参与的态势。在艺术设计上, 由于城市设计思想纳入城市规划当中, 随着大量欧式建筑在中国大城市的出现, 追求艺术风格的个性异彩的公共艺术和个性建筑相呼应, 市民广场、沿街立面、草坪美化、滨水景观、商业街公共艺术等的大量出现成为90年代以来的城市文化景观, 公共环境艺术的多元化存在成为构筑城市文化的风景。

所以说, 公共环境艺术可以说是一个城市文化的代表, 是城市内在的文化, 是城市底蕴的标志。所以要在公共艺术、公共环境艺术上正视问题, 认真解决, 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才是惟一正确的选择。

一个成功的公共艺术家应该懂得与人们对话的技巧, 通过对话, 把公共艺术做成市民的作品、小区的作品、城市本身的作品。参与艺术的过程也是艺术领悟的过程。城市在发展, 我国的公共环境艺术事业前景可观, 在公共艺术的发展中, 需要获得一种精神, 一种把握了解城市历史、文化根源的精神, 这种精神的需要每一名设计学习者, 艺术设计工作者、公众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摘要:公共艺术的作用就是通过艺术与文化在规划设计、环境建筑、园林景观中所起的作用, 提高整体环境尤其是城市环境的层次, 营造出历史与艺术的和谐氛围。而公共艺术总体设计的作用就是制定公共艺术围绕公共环境艺术设计, 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 城市公共艺术, 大学生公共艺术, 公共管理等艺术成为一个整体, 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表现出更好的人文气息。这也是值得艺术设计学习者很好的研究和学习的主题。

人与自然环境 篇3

然而,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崛起与扩张、欲求的增加使人类离文明的本质越来越远。当 一种文明的价值取向是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主人 和拥有者,人的使命就是征服和占有自然,这时,自然的报复就极为正常了,环境污染、生 态危机的出现就是必不可免的。

环境问题古已有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个阶段的环境问题有所不同。产业革命以后 ,生产力极大的发展,特别是上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从自然界提取的资 源越来越多,排放的废弃物也与日俱增,全球平均每年排入环境的工业废渣达30亿吨,各种 污水5000亿吨,各种气溶胶10亿吨等等。这些污染物的排放,最终以公害形式或各类环境问 题给类的生存带来严重的危害。这危害主要表现在危害人类健康;耗竭不可再生资源存量及 环境对废物的消纳容量;破坏自然景观;危及后代的生命与发展。在我国,虽然各级政府保 护环境的力度不断加大,但生态恶化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的遏制,环境污染程度仍处于 相当高的水平。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生存的环境吸收人类排放废物的能力也是有限 的,自然环境自净能力更是有限的。当人类为自然环境敲响丧钟之时,也为人类自己敲响了 丧钟。因此,人类必须选择一种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生存与生活方式,不断促进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不断调整和建设人类与自然关系,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保护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两个一而二、二而一的任务。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 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无论是从全球 范围,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保护生态环境, 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要实现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从环境伦理的角度看,我 们需要同时调整好三对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 的关系。

人与环境的作文 篇4

在遥远的青藏高原上,生活着一群可爱的藏羚羊。可是到了现在,它们就要濒临灭绝了,全都是因为狩猎者的贪婪无知。狩猎者为了得到金钱,竟残忍的捕杀着人类的朋友。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事情是这样的:经验十足的狩猎者常常去一个叫做“太阳湖”的地方去打猎。太阳湖是藏羚羊生育小羚羊的地方,所以给猎人门提供了有利的地点来捕杀藏羚羊。这时,领头的藏羚羊发现了猎人,它发出一种叫声,别的藏羚羊都纷纷逃跑。一只母藏羚羊就要生了,这只母藏羚羊的眼角渗出了泪水,它嗷叫着,似乎乞求着猎人能放过它,可是猎人却毫不留情

地杀了它。肚子里的小羚羊也被残忍的杀害。猎人知道了自己的罪过良心发现,

从此,再也没有出现了。这件事告诉我们:保护生态平衡对环境太重要了,我们要保护珍稀动物,让环境不受到破坏。

不止是动物,水资源也同样需要爱护。一些工厂把废水排进了清澈的河流,

导致名贵的鱼儿灭绝,人们的饮水成为了困难,周边的土壤受到污染使植物枯萎

死去。难道大家就不心疼?这种脏臭的废水污染了地球妈妈的血液,使他患上了重病让病魔去折磨她。我看到这些事情真想化做一只和平天使,让捕杀动物的狩猎者受到法律的制裁,让地球母亲恢复健康,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人们的欢声笑语。不能乱砍滥伐,让遥远的绿叶都为之颤抖。珍惜现在美好的家园,不要在共同的家园里撕杀。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随手捡起果皮纸屑,将它们仍进垃圾桶;少用塑料袋去买菜,因为这些白色垃圾是不可能回收的;在植树节的时候,多去植些树苗儿,为祖国增添一份绿色。

环境好了,人类居住在这个充满蓝色和绿色的星球上,在这个大花园安居乐业。不要把没有经过处理的废水排进河流。不要为了那么一点金钱利益就去撕杀那些可爱的动物。要知道,就算你拥有了金钱那又能怎样呢?环境受到破坏人类就永无宁日,无法在继续安稳的生存下去,即使拥有了金钱,又如何与宝贵的生

中考优秀英语作文:人与环境 篇5

纵观历史,人类为了改善生活方式而改变了自己的物质环境。借助于技术工具,他改变了地球的.许多物理特征。他将林地和草原改造成农田和河流湖泊和水库,用于灌溉和水力发电。人类还通过排水沼泽和切割山脉来修建土地和铁路来改变地球的面貌。

然而,人类对物质环境的改变并不总是有益的。今天,空气和水的污染对地球的健康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每天机动车排放出成千上万吨的气体。工厂的烟雾污染了工业区和周边地区的空气。水的污染同样有害。整个海洋生态平衡正在发生变化,工业废水已经使许多河流失去活力。

现在环境保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我们知道,大规模的环境破坏带来了负面影响,甚至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巨大威胁。对这些问题漠不关心意味着自杀。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法律来保护环境。否则,人类肯定会因缺乏对生活环境的关怀而造成的严重后果。

关于人与动物的作文500字 篇6

这就是我的小黑狗——奇奇。

更多热门文章:

1.关于人与动物的作文400字(5篇)

2.人与动物的作文600字

3.

4.人与动物的作文大全

关于人与路为话题的初中满分作文 篇7

人要走多长的路才可称之为人?这是个棘手的问题,哪个哲人能够回答?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这话听得厌了;“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这话说得怪了。我说,人的路,没有起点,没有终点,没有曲线或直线,我们脚下踩的是土壤是水泥是柏油是地板,或是一具具被同伴们掩埋的同伴的尸体。

有人说:人活着干嘛,找出路?活在这个世界上,去吃去喝,去学习去工作,去出人头地,去生去死,去演绎生命,去……

有人说:活着,不代表存在;感情,同虚幻的梦一样;真理,是谎言的叛徒;世界,一个供人们游戏的场所;人,一种会思考和说话的生物;路,看不见,摸不着……

谁说得对?我眼前只想到高考,高考,我放弃,因为它荒.唐,我用我的哲学结束这人与路的作文:

题,好烂好烂

大学,好远好远

我的心,好乱好乱

我的世界,好烦好烦

今天走的路,好难好难

往后我的生活,好办好办

完成最后的考试,好惨好惨

人与环境 篇8

北京空气污染令世界吃惊,每个人都生活在“毒气”中

在最近一周,北京出现了一年来最严重的雾霾天气,空气质量为“极重污染”或“危险”级别。有毒空气遮蔽了阳光,将能见度降至200米,并让北京2000万居民透不过气来。有的居民在呼吸后紧锁眉头;有的说空气中弥漫着烧轮胎、工业清洁剂和汽车尾气的味道;有的则抱怨空气中的污染物刺痛了眼睛。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北京城郊结合部的一家医院,整个周末,呼吸科都人满为患,即便这家医院去年将呼吸科的规模扩大了一倍。根据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数据显示,自1月12日以来,北京西直门北、南三环、奥体中心等监测点PM2.5实时浓度突破900微克/立方米,西直门北交通污染监测点最高达993微克/立方米。[详细] 研究证实“空气污染致死”,中国每年或“早死”35万至40万人

呼吸本身不能杀死人,但污染严重的空气有时可以。根据财新《新世纪》周刊报道,早在2007年,世界银行和当时的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共同进行了一项研究,形成的结论之一是:以PM10为指标衡量的空气污染,每年在中国导致35万至40万人“早死”。

2012年12月18日,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共同发布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如果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四城市空气质量相对于2010年没有改善,因PM2.5污染造成的“早死”人数将达8572人,因“早死”而致的经济损失达68亿元人民币。

由于工业化迅速、依赖煤电、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以及漠视环保法律,空气污染成为中国的一个严重问题。

自身排放的有害物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根本原因

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大城市,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冬季取暖烧煤等排放的有害物质难以扩散,导致空气质量显著下降。这几天,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PM2.5是首要污染物。

机动车为北京和京津冀主要城市的最主要污染源,其中私家小汽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次为工业源,主要为冶金、窑炉、化工、制造和电子工业等;其三为热力发电场;其四为居民源,包括餐饮、建筑装修,等等。上述污染源的存在和排放,正是京津冀这次严重灰霾污染发生发展主观原因(内因),如果区域人为排放污染源不是如此强烈,天气过程再怎么变化也不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大气污染。

要从根源治理,哪怕是牵扯到经济发展、很痛的根源

事实上,在治理污染的历史上,东京也曾经大力提倡植树种草,甚至规定“每买一辆车就要种一棵树”。不过,在所有的治理方案中,这只是一条“比较次要”的规定。

日本政府的主要治理方法,是发展公共交通和地铁。王跃思注意到,在日本,人们上下班大多坚持地铁出行,只有在周末休闲的时候才会开车,这就大大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量。而在中国,汽车不仅使用率很高,尾气污染也比其他国家更加严重。其中有燃油品质、发动机和尾气处理技术问题,也有加油站、汽车检测场和维修装饰等与机动车相关产业的管理问题。目前,中国市场上出售的燃油含硫量标准是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几十倍,不饱和烃的含量也比其他国家高,这样的燃油在燃烧过程中容易产生更多的超细粒子(纳米级粒子),粒径小于400纳米的超细粒子人的肉眼看不见,但当这些超细粒子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后,颗粒物中的硫酸盐和硝酸盐等就会吸收水分、膨胀开来,形成散射阳光、危害人们健康的大气灰霾,其本质就是悬浮在大气中的PM2.5细粒子。

在王跃思看来,这才是中国城市中PM2.5问题的“最根本的问题”。而在现有的控制策略中,雄心勃勃的地方政府并没有将此列为治理方案的重点。

“我们的政府部门不要总是头痛医头、脚痛治脚,要考虑从根源上进行治理。”王跃思说,“也许这样的根源会让你很痛,会牵扯到经济发展,但也要坚持去做。”

中国并不是第一个遭遇污染问题的国家,历史上,英国、日本等很多发达国家,都曾经遭遇过严重的环境问题。不过,王跃思认为,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面临的局面要更加复杂。

当今中国的主要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甚至木柴和秸秆,这些复杂的原料带来了更为复杂的污染物,给治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中国庞大的人口和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也给污染治理带来了更多困难。“中国和其他国家治理PM2.5最大的差距,其实是经济发展历史的差距。”王跃思说。

更重要的是,王跃思觉得,在治理污染的过程中,面对“民众质疑”,政府部门应该要采取一种“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让本就不简单的环境治理工作变得可持续。

当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PM2.5的治理无法单凭一个地方政府的努力来完成,每个公民也都要出力。“区域联防联控不能仅是一句口号,政府部门也要为公众的积极行动提供良好的平台。”王跃思说,“不能把经济发展看得太重,也不能把公众水平估计得太低。” 地方政府间联防联控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比如,公众尽量减少开车出行,并要按时检验,当车辆尾气排放不合格时要主动维修,直到通过国家规定的标准,等等。

人与环境关系的综述 篇9

刘腾

(生命科学学院

11级生科3班

20113164)

摘要:本文概述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对协调他们的关系和环境保护治理提出来了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环境 人类 关系 协调

所谓“环境”,是指环绕于我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外界条件。那么,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究竟是怎样呢? 环境是人类的“仆人”、“主人”、还是“朋友”呢?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即人类周围事物的境况。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环绕于我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外界条件。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到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如,人们符合自己的要求来创建乡镇、城市、工矿区、风景游览区等。因此,社会环境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1、社会环境总是离不开自然环境,对自然环境具有依附性;

2、社会环境总是按照人们的需要创建的,因而它具有显著的主观愿望性。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来看,有以下几点: 1.环境对人类有反馈作用。

随着社会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的物质能量的增加,同时通过消费活动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环境又把它所受到的影响返过来又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称之为反馈作用。2.人类同环境息息相关。

人类为了生存和活动,需要从环境中吸取营养物质,必须占有含有媒质(空气、水)的一定空间;同时,人类新陈代谢和活动的产物,也要排放到环境中去;环境还要具有容纳并消除和改变这种代谢产物的能力。所以,人类生活离开了这个特定的环境,就无法生存和发展。3.人类与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所谓对立,即人类的主观需求和有目的活动同环境的客观属性和发展规律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人类必须认识环境,必须遵循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从事生产和活动,不然,就必然会遭到环境的报复和惩罚,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就会随之发生。

所谓统一,即人类以环境为载体,总是在一定的环境空间存在,人类的活动总是同其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环境的塑造者,人类的活动不可能无止境地向环境索取,也不可能永远不加限制地在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当人类的行为遭到环境的报复而影响到人类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时,人类就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所能允许的范围。

从古人类的被动适应,到现代人的有意识地改造环境,使之能适应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无不体现出人与环境的统一关系。人类从树栖到穴居,从穴居到屋居,从采集自然食物到发展农耕、畜牧等,这些都是人类适应环境的过程,应该说,这也是人与环境的统一过程。人类依靠自身的智慧和能力,不断地改造着环境,创造出更能适应人类生存发展、又与环境协调的空间,以达到统一关系的最高境界。例如:英国的“雾都改观”、美国的“死河复活”、日本的“花园工厂”、中国的“三北”防护林带和700多处自然保护区等等,都说明了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的统一和改善。要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既能满足人类不断地提高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又能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地向着更高阶段发展,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强化人们的环境意识,加强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2、普及有关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加强环境科学研究,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推广应用现代新技术保护和治理环境。

3、控制人中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4、治理环境应根据污染源,重点是治理“三废”,将它资源化,化害为利。

5、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绿化环境,净化环境,美化环境,使人们在清洁美好的环境中生活。

不言而喻,人类惟有尊重自然规律,爱惜自然财富,维护和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环境保持和谐优美的关系,明天的太阳才会更红,明天的海水才会更蓝„„环境也将会是我们的朋友。

参考文献:

第三单元人与环境 篇10

班级 姓名

一、问答题

1、你知道哪些仿生产品?p42 答:有锯、船、雷达、飞机等。

2、怎样理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含义?p41 答:住在山区的人们利用矿产、林业等生活,住在江海边的人们利用渔业、运输业等生活,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3、为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人们做了哪些努力?p46 答:使用无铅汽油;进行城市绿化;建立污水处理厂,减少向大自然排放污水;建立自然保护区

4、人类哪些活动使环境受到破坏?p43 答:人们对森林过量采伐,在草原上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等活动都造成对植物的严重破坏,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有机农药也造成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

5、如何适应社会环境?p42 答: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能从多角度分层面去分析问题;形成并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终身学习,不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二、设计。

1、设计一条保护环境的广告词。P44

关于人与环境作文 篇11

当沙尘暴遮天蔽日,当激素、抗生素充斥食品,当热岛效应步步逼近人类时,人们才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污染感到严重忧虑和惶惶不安。稍加观察,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盲目功利的行为、贪多求全极尽享乐的活动对自身生存环境的污染、恶化和破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尼罗河上的灾难

“向荒山要粮,向大海要地”是人类长期以来的一种豪迈的自信,因为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能解决众多人口的吃饭和穿衣问题,而且还能让人们生活得更好更舒服更现代更文明。

源自南纬2度的维多利亚湖西的丛林间的卡盖拉河构成了尼罗河的源头,在流经埃及时形成了一个三角洲,埃及的富庶与美丽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尼罗河三角洲。但是,尼罗河的另一面——桀骜不训似乎又让人难以满意和满足。尼罗河除了年年复年年供给人们果腹的鱼米、休闲的胜地、巨大而天然的空气净化器之外,它难免还要发点小脾气——洪水泛滥。于是,尼罗河旁边的人们决心要整治它,一个庞大的决策计划形成了,并经历30年才得以完成,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坝——阿斯旺水坝的建成。

阿斯旺水坝始建于1901年,后来又于1912年和1913年两次扩建。为建造这个世界第一的大水坝,有35000多人背井离乡,16个神庙被迁走,1000多人死于水坝的修建。竣工后的阿斯旺水坝终于把桀骜不训的青龙——尼罗河降伏了。被拦腰截断的尼罗河上游成了一个平静而深邃的人工湖,长500公里,宽30公里,水深120米。

湖边依次建造了12座发电厂,不仅供给全埃及人的生活和生产用电,而且还可以外销他国。此外,阿斯旺水坝建成将全埃及的可耕地面积增加了三分之一。即使身处沙漠腹地的埃及人也可以吃上香喷喷的大米,穿上自己棉地里收获的棉花织成的“霓裳羽衣”。

然而,时间和实践是检验一切的标准。仅仅过了20年,埃及人不得不为这个世界第一的大坝付出巨大的代价,这就是环境和生态链的破坏。代价之一是,由于阿斯旺水坝截断了尼罗河,河流上下游的生态链也被切断。两岸的动植物开始减少,而且在这条河中必须上下游回溯产卵的鱼也中断了它们的生息途径,河里的鱼也变的逐渐减少。代价之二是,由于河水被拦腰切断,下游河水水位向南倒灌(尼罗河由南向北入海),反而造成了河水的泛滥和洪灾。两岸大批稻田棉田被淹没,比未修建大坝时的粮棉损失还要巨大。第三,同样是由于河水被切断,河流上游的泥沙无法被清除,每年泥沙沉积达75厘米。结果导致泥涨水高,每年河水上涨3米。致命的是水坝无法清除这些沉沙,将来的某一天将是水位全面超过大坝。这一可以预见的结果正像悬在埃及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或一颗迟早要爆炸的核弹头。此外,阿斯旺水坝建成后,河水流量降低,坝的上方淤泥愈积愈多,三角洲的面积逐渐缩小,肥力减退,河口水域的养分逐渐减少,近海区的鱼量也自然减少。专家论证,阿斯旺水坝使得地中海沙丁鱼捕捞量大大下降以及尼罗河三角洲肥力减弱。麻烦不仅仅出在阿斯旺水坝。在赞比亚卡里巴高坝下游,通加族人一向是利用赞比西河的水位变化而定期耕种的。这种水位的变化有季节性,而且相当可靠,当地的整个耕作循环与水位的涨落周期相配合。大坝建成后,放水只根据发电的需要,没有一定的周期性,没有大小流量的交替,因此,丰收变成颗粒无收。

面对已经到来的灾难和迟早要来的大灾难,埃及人在不断反思和诘问,当初修建这个世界第一的大坝时是否通过了科学调查和论证,修建大坝的决策是否科学?对于种种诘难,也有人辩解说,要求某一项决策能顾及到10年后的情况已经是很不错了,哪能要求预料到20甚至50年的遥远时间。即使出现灾难,如果与让两代人(50年)享受到幸福相比,也是值得的,但是面对阿斯旺水坝带来的或将要带来的灾难,更多的人把它视为决策的短期行为。因为它给后代留下的将是长期的生态灾难。

文化观念对环境的影响

行为是心理、思维和决策的注释。

下面两个事例最能说明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不同,便使得环境或受到破坏,或得到保护。

第一个故事来自南美洲。研究人员对居住在危地马拉雨林的三个部族进行调查,发现了人们对环境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三个部族分别是:伊扎依土著玛亚人部落、奥艾克奇玛亚人部落(他们是大约20年前移居到这一地区的)和说西班牙语的拉丁诺斯部族(他们也是于20年前移居到这一地区的)。

土著玛亚人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表现了极大的敏感性。例如,伊扎依土著玛亚人比其他两个部落每年开垦较少的土地,培育更多的植物种群。而且伊扎依土著玛亚人认为在同一雨林中的不同植物和动物之间是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这与流行的当公共资源短缺时自我利益优先的观点和做法是恰好相反的,而这种观点和做法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许多地方是相当流行的,比如砍光树木换钱,挖光草皮致富,结果是整体的水土流失和沙尘暴气候,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存。

相反,移民的奥艾克奇人开垦了大量土地,并砍伐了大量的雨林,以满足他们的生存需求,虽然这种生存需求与现代西方人,如美国人,极尽资源和能源的消费不可同日而语。第三个部落——拉丁诺斯部族表现出与土著玛亚人相似的适应环境的做法,当然尚不知道他们是从什么地方获得这样的知识的。调查发现,伊扎依土著玛亚人认为特殊的植物和动物并不是资源,而是作为一种与人是朋友或敌人的关系出现的生物,它们都是人的伙伴。他们认为,人与这些生物是伙伴而不是竞争者的关系,因此伊扎依土著玛亚人形成了怎样利用雨林和资源的独特思维和相关的知识。不过另一方面,他们的宗教和对自然的朴素意识也决定了他们对环境采取保护的政策。因为他们坚信雨林中有“神灵”存在,比如,伊扎依土著玛亚人认为雨林中有些树受到“神灵”的精心保护,它们是一种特别的种属,它们与当地的植物和动物有着非常重要的生态联系。因此伊扎依土著玛亚人比其他两个部落更少去砍伐那些受“神灵”保护的树。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纳西族。生活在丽江的纳西人无论怎样看待也是一个小民族,他们只有28万人,而且其居住地和生态环境是夹杂在两个强盛的民族——藏族和白族之间。但是他们生存得很好也很从容。这就得从他们的文化尤其是关于人与环境的文化中去找原因。纳西族有自己在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象形文字,用这种文字他们记录了自己的文化并反映在他们的“圣经”——《东巴经》中。在这部圣经中就记载了那西人关于人与环境的关系的理论。

那西人朴素的想法是,人之所以能像飞鸟走兽一样在大自然中生存下去是因为有一位叫做“术”的神灵向人们提供一切消费物质。人们消费得越多,也就向“术”索取得越多,因而“术”就会受到伤害。因此人必须向“术”还债。在这种观念和文化的支配下,那西人养成了保护环境,懂得节约,阻止过度砍伐和竭泽而渔的行为和习惯。这样的行为形成了与大自然协调一致的关系。因此尽管那西人的地盘小、资源少,又处在两个大民族之间,但是他们却能世世代代生息繁衍,不被淘汰。

显然,文化也决定着环境是否能得以保护抑或受到破坏。科学和工业化造成的环境灾难

虽然工业化给人们带来了现代物质文明和舒适的生活,但是伴随物质文明和舒适生活的另一面是环境恶化和污染,人们的生活质量并没有提高。换句话说,人类现代物质文明和舒适生活是以环境恶化的巨大代价换取的。

北极和全球的变暖是与全球污染紧密相连的。而全球受到污染又与人类的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正如北京等大都市今天遭遇沙尘暴一样,遥远的北极同样遭受尘暴,只不过这种尘暴是人们的工业化进程造成的。北极烟雾是北极一种特殊的大气污染,它由悬浮在空中密度很大的颗粒物质组成。其中主要成分是硫化物和重金属。北极烟雾对环境造成的重要影响是,它能散射太阳辐射,把能见度从200公里缩短到30公里。这种环境破坏的效果正如今天城市地区遭受的沙尘暴。

北极烟雾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刚开始科学家认为它是由北半球国家进行工业化生产 导致的后果。主要怀疑目标之一是前苏联的诺里尔斯克铜镍联合冶炼企业。但是后来的研究表明,诺里尔斯克铜镍联合冶炼企业的污染物只是偶尔停留在阿拉斯加州巴罗城,而北极的大多数污染物是来自靠南的俄罗斯西部和欧洲。研究人员从格陵兰取冰块分析,从1952年到1977年,欧洲的二氧化硫排放成倍增加时,北极污染增加了75%。正是欧洲工业化产生污染物对北极烟雾形成起了重大作用。而且也正是这些大气污染造成了北极的温室效应。

人类以科学、文明、索取能源为名义所进行的活动而造成的灾难没有比切尔诺贝利核灾难更为惨重的了。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机组发生强烈爆炸,核泄露、核辐射、火灾和爆炸同时发生。事后的调查确认,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后果相当于500颗美国在二战时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的原子弹的当量,前苏联受到核污染的地区(主要在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达15万平方公里,受害人口为695万。迄今因遭受辐射而死亡的人数已达30多万。

无疑,前苏联的这15万平方公里土地等于是苏联人在追求科学和工业化甚至军备竞赛的过程中自己为自己掘下的一个巨大的坟墓。在这里杳无人烟,一切都定格在事故发生后人群被疏散的那一刻,连新婚夫妇的衣服、结婚宴席也原封不动地摆在那里,大概要摆到一百年后。在这个巨大的坟墓里,人烟绝迹,家畜、飞鸟走兽都死尽绝灭。更为辛酸和悲惨的是,谁也不能走进这个活生生的大坟墓。被疏散到核辐射边沿区的人,由于粮食不够吃,到林中采摘蘑菇,然而只吃了几次,有的人就死在了采蘑菇的路上。核辐射太严重了。

环境保护从人自身做起

人与环境的关系并非是不可调和的。建立一种与自然共存亡的观点和思维是环境得以保护的关键。因为,如果环境恶化或破坏了,那么人自身也无法生存了。比如,纳西族和南美的伊扎依土著玛亚人在保护生态方面所具有的文化背景,他们的文化和思维决定了他们的资源管理战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细水长流,阴止竭泽而渔,与环境共存亡。

随之而来的要求是决策的科学化和前瞻性,遏止人类无尽的欲望和贪婪也是人类与环境和平相处的必要保证。正如同核能,在利用它之前,就应该设计好在发生事故时如何制服它。如果没有这样的准备和技术,就不应当使用它。否则,这就是在自己为自己挖掘坟墓。也许德国人在这方面更为聪明,他们已经立法全面禁止使用核能。

关于人与环境作文 篇12

-----<<大自然可不那么简单>>观后感

环境学院 0711180011 王秀娟

众所周知,地球孕育了人类,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自然环境,而且大自然形形色色的物种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然而纵观人类整个发展史,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却把自己看作是大自然的主宰者,而不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经常陶醉于自己在同大自然斗争中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之中,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人定胜天的自豪感。从冰天雪地的北极,到高耸入云的世界之巅, 迄今为止,整个地球几乎没有一处不留下人类的足迹。然而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我们所居住的自然环境在日益恶化,特别是 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在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今天,我们却面对着比以往更加严重的自然灾害, 土地沙漠化,植被面积的减少,全球气候变暖,各种恶劣自然现象出现,各动生物因为人类的破坏而灭绝的速度加快。所有这些都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再不能正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不能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那最后的结果就是人类与自然一起走向灭忙!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深刻的告诫我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的确,在千百万年的发展过程中,大自然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发展规律。今天我们所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就是因为我们没有重视这一规律,甚至人为的破坏这一规律所造成的。庆幸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自然对人的惩罚,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开始着手改善对环境的破坏。党的十六大指出,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所谓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指人类要珍惜、节约资源,善待和保护环境,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而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认为首先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 要树立节俭之风,倍加珍惜、节约一切资源,建立节约型社会。在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上开展技术革新,实施节电、节水、节煤、节油、节地等一系列节能工程,珍惜、节约一切资源、能源。

二, 是唤醒全民的环境意识,人人关心、保护生态环境。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因为环境破坏、污染容易建设难。所以,保护、关心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生存的根基。为此,除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外,应突出做好唤醒、增强全民环境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让人人了解环境、认识环境,自觉关心、爱护环境。与此同时,动员全党、全民,植树造林,绿化荒滩、荒山、荒沟、荒岭;家前屋后、田边地头、河渠堤岸、道路两旁,凡一切空闲地方,都要植树栽花种草。这样,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呵护,让我们祖国天空变蓝、高山变绿、河水变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我们后辈子孙留下适宜生存、持续发展的家园。

上一篇:我的童话高中作文下一篇:信任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