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评课会议记录

2024-10-11

小学语文评课会议记录(精选8篇)

小学语文评课会议记录 篇1

1、有效应用教具:小黑板。提前写好需检测词语,并背向学生。在适当时间给学生展示,让学生朗读。应用小黑板,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小组合作学生有充分准备。每组发放学习记录单,有利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听写词语。对大多词语进行听写,部分词语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拼音,让学生写词语。让学生动手书写,可检测学生是否到达会写的程度,对学生识字写字的本事起到了检测和巩固的作用。

教学提议:

1、学生朗读本事需要加强,教师应注重学生朗读指导。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确第三学段朗读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的教师,应把这一教学目标贯穿语文教学始终。对于正确、流利朗读要求,只要解决了学生的识字问题,只要要求学生多读几遍,就很容易到达这两个目标。朗读指导的重点应放在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块,提议:根据自我体会的感情来朗读课文,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不断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感情,两者相互促进;教师经过示范朗读,并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相信感情是读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2、识字和写字教学应加强。

一流教师注重学生识字本事的培养,指导、帮忙、鼓励学生独立识字,同时注重学生识字和写字的兴趣、习惯和书写姿势。二流教师注重学生学会生字,到达会认、会写的目标,并完成识字量。三流教师缺乏识字和写字教学方法,不懂识字和写字教学目标,识字和写字教学本事差,效果差。

我们把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本事,最为目前识字教学的重要资料。不但使学生学会用字典查字法,并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识字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联系上下文推想词语的意思。这一教学环节,不宜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应鼓励学生独立识字,提高独立识字本事,养成独立识字习惯。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识字教学的深度。如:咀嚼的嚼,是多音字。教师李娇娇讲到两种读音,并结合每种读音进行组词。我之后查询,嚼字应为三种读音,教师授课时的讲解与我查询的结果不相符。如果只让学生了解两种读音,是教学的需要,或者是教师对教学资料的处理,也应给学生说明,我们只了解或认识嚼字的两个读音。另外,关于嚼字在哪种情景下读哪种音,教师没有具体说明。如果能将这个问题给学生将清楚,学生必须能将知识转化为本事,对此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对今后的应用也很有帮忙。

3、板书设计,力求书写规范,布局美观,框架简明,条理清楚。板书的所有资料,都要书写正确、规范。这都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加强练习,提高板书设计的效果。

4、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图文结合,帮忙学生更好的进行阅读。五年级语文《冬阳·童年·骆驼》教材资料,是图文结合的设计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并结合插图进行读课文。

5、六年级语文新课导入可修改。

可设计问题:你喜欢过年吗?你们过年都做什么?你们过年都有哪些习俗?什么时候就是过年?经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结合自我的生活经验,回顾并表达出来。然后导入北京的春节,使学生在相互比较中进行语文学习。

春节使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经过传统节日教育,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6、小组合作注意事项。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学校上学期申报的校本研修·大创立项目。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有明确的合作学习任务,明确需要解决那些问题;二是需要合作学习解决的问题,必须具有合作交流的必要性,不是任何问题都适合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一般来说,对于设计资料广泛、搜集信息量较大的,需要合作交流;对于难度较大,一个人难以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合作交流;对于有争议,需要统一思想认识的问题,需要合作交流;对于个人对文本的理解或感受,能够进行合作交流。但对于识字和写字、阅读(朗读)、体会、揣摩、推想等学习环节,则适合独立完成。

7、关于钻研教材,研读《课程标准》。

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课标,最基本要求: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学习与研究,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教师自身本事、促进自我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熟悉课标目标要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捷径,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应用教材,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熟悉、掌握课标和教材,才能做好用教材教,否则只能是教教材。

小学语文评课会议记录 篇2

一、封面设计的童趣性

小学生天真、活泼, 思维直观、形象,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用一双懵懂好奇的双眼, 探寻着身边的世界, 敢说敢做, 敢想敢试。在设计成长袋封面时, 笔者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规律, 着重突出“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的特点。

第一版块:赋予成长袋人性化的主题名字“雏鹰起飞”, 寓意着小学生像小鸟一样自由、快乐、健康地在学校、家庭、社会中茁壮成长。字体是镂空的, 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涂实, 表现他们生活的多彩斑斓。

第二版块:个人简历。介绍自己的姓名、生日、家庭住址、联系电话。

第三版块:创作园。这是一片一百平方厘米左右的自由空间。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 发挥他们特有的想象, (家长可以参与) 运用双手去创造性的布置。

第四版块:心灵独白。学生写自己的理想。此版块的设立, 主要是探索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对周围世界认识的深入发展, 他们人生观的变化和价值观的取向。

第五版块:老师寄语。激励性的语言可能伴随着学生的终身发展, 给予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激发他们奋勇争先的意志。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 笔者设计出不同的寄语:“聪明可爱的××, 你真棒!”“小胖子, 你的字真漂亮!”……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善于激励, 呼唤, 鼓舞。”充满童真童趣、富有浓厚个性色彩的封面设计, 深深地吸引着学生, 激活他们的创造意识。

二、作品选择的价值性

成长记录袋主要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质性作品, 用以展示他们的成就和进步, 所选择的作品应该能够反映他们发展的情感经历, 即学生认为最满意、有较高价值、对他人有启迪意义的作品。在实践过程中, 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指导学生选择作品:

1. 学科内容的作品。

根据学科课程标准, 学生在完成一个阶段学习, 笔者就有针对性地预设一些作品范围。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经过一个月学习, 完成了汉语拼音教学, 笔者设计“我能用拼音写几句话!”“这个拼音字母我写得真棒!”结合识字设计“我认识的字真多!”根据阅读设计“我看了______课外书。”这样不仅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重要的是提供了学生选择作品的素材。

2. 一般性发展作品。

小学教育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既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更要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对自己、他人、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一般性发展作品能够很好的予以体现。在这方面, 笔者主要以主题的方式呈现。如“同学之间”、“学会自理”、“巧手创造”等, 通过“××还要努力”、“我做到了______”等,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促进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 个性发展的作品。

加维纳教授的“多元智能说”中提出人的八种智能, 而且每个人的智能强项是不一样的。为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智能强项, 也为使能够客观、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 笔者在成长袋中特别注重筛选学生个性发展的作品。如“我最得意的______”、“我喜欢______”等。为了配合学生选择作品, 笔者把教室的黑板报布置成“美术作品”、“书法作品”、“日记”、“音乐欣赏”、“古诗文擂台”、“朗诵稿”六个展区, 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创作的空间, 为他们智能强项的发展增添“助推力”。

三、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成长记录袋收集作品不是目的, 及时进行评价, 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是它根本。实践过程中, 笔者应用各种评价方法与学生一起回顾、反思, 发现他们的优势领域, 指导他们不断改进不足之处。

1. 学生自我评价, 提高创作兴趣。

学生是成长记录袋的主人, 他们在作品的收集过程中, 融入了自己的个性情感。笔者在批阅的时候, 通常让学生对作品进行阐述, 如“为什么选择该项作品, 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 激励学生在自我反省中追求进步和树立信心。学生在笔者的赞赏以及对作品的精益求精中, 体验到了作品的无穷乐趣, 激发了创作的欲望。这种双向的、互动的、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评价, 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和对学习负责的精神。

2. 学生相互评价, 增强合作意识。

同一班的学生年龄相仿, 生理发育的差异不大, 他们能够站在同一个起点审视其他同学的作品, 评价符合他们的认知能力, 具有说服力。学生作品评价过程中, 笔者很关注学生之间的评价, 通常会有意识地选择某项作品展出, 让作者与其他同学自由发表意见, 在相互评价中交流, 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 增强同学之间合作意识。学生的多向互动也使笔者进一步了解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 及时调整教育教学, 引导学生发展。

3. 教师主动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是学生成长记录袋建设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成长记录袋建设成功与否, 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主动中肯的评价对学生有指引、激励、教育的功能。

对学生作品的评价, 就是对他们劳动成果的肯定或否定, 评价不当会影响学生对这项工作的信心。所以, 每次评价笔者都带着欣赏的心情, 慎重揣磨学生作品收集的意图。对学生的每项作品, 均贴卡通图片或小红花予以肯定的褒奖, 错误的或无价值的作品也是委婉的指出。如“这道题错了, 动动小脑袋, 老师相信你能做正确。”“这项作品, 老师认为可以让它从雏鹰起飞里走出来。”……欣赏着学生成功与进步, 呵护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能够促进他们的发展。

4. 家长参与评价, 关爱学生成长。

小学生年龄较小, 他们成长记录袋的建设, 父母的参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发挥家长的作用, 笔者专门设计了“孩子成长卡”, 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对他们收集作品的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家长, 定期邀请家长围绕学生在家学习情况, 收集、创作成长记录袋作品时动人故事, 或者对笔者在这项活动中的要求和希望进行交流研讨。家长的主动参与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拓宽了笔者的教育教学领域。在参与过程中, 家长学会了教育子女的方式与途径, 能够客观全面地看待自己孩子的学习, 更加关爱孩子的成长。

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评课的思考 篇3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相关文件,在总体目标中对学生识字写字方面提出了要求:学会通俗汉语。认识并理解常用汉字并无误地书写汉字,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完成不同的学习目标,并且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字量,让学生轻松进行大量的阅读,一直是小學语文教学关注的热点。时代在发展,课程教学也紧跟时代步伐在不断地改革。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以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需求,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让语文课程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为博采众长加强交流,听课、评课等活动越来越多,随之出现的过分强调选拔、评奖有使评课形式主义的趋势。本文把评课的重点放在识字写字的教学课堂上,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评课教师提供一些新思路。

一、简明扼要,注重汉字教学质量

提倡简明,避免过分繁琐是语文课程教学的特点。

1.教学目标简明

很多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学生在熟读句子、段落、课文的基础上会认读要求的生字并且能够写出汉字。教学目标简洁明了,教师能够用20%的时间完成80%的教学任务,学生能集中精力完成目标,让学生在兴趣中提升语文素养。

2.教学结构简约

语文学习注重听说读写相互联系,先读课文,对文章有个大概的了解。认准文中的生字,再多读几遍,让学生在熟读的过程中理解字义。为避免遗忘,识字必须加强练习和巩固复习,温故而

知新。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着重识字

汉字是一个整体,结合了一个动作或是一个名词的音、形、义。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向学生介绍学习汉字这三个因素的方法,为的就是让学生可以认识字的结构,再进一步了解汉字以及汉字正确的用法。

在教授字音时可以丰富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投入更多的兴趣,获得更高的效率,例如:通过拼音学习、通过多音字区分词义等。

在教授字义时,方法应该更加多样及有趣,因为识字的核心是使学生知晓字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解词能力,进而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基础,使学生既能够有意思又能够有意识地去学习生词生字,增强识记,而不是死记硬背。具体方法有联系法、词组搭配法、同义替换法等。

在教授字形时需要注重字形的形态及变化,通过象形记忆及特点帮助学生想象,如:直观形象联系法。

融合音、形、义的特点,让学生对字的写法、用法更加了解,使其掌握更加深刻,保证一定的学习效果。

三、整合工具性及人文性

在语文中整合工具性及人文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当一个人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技能时,在过程中就必须用一定的方法,采取一定的情感态度及观念待之,此为工具性及人文性的整合。单单就语文课堂而言,老师需要先育人后教书,端正学生的品行是第一位,教授学生知识、为学生解惑是第二位。教导学生爱祖国、爱家人、爱老师、爱同学,用一颗爱心去爱世界,世界是由五湖四海的人组成的,我们用语言进行交流,用文字传递力量,所以我们需要学习文字,需要爱我们的文字,爱上文字所组成的词、句、文,爱上文字所蕴含的意义、爱上文字所传递的情感等。这样一来便能将一些人文精神融入其中,使得学生受其熏陶,受其感染,才不至于浮躁,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适当辅助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达,教育技术的开发,教学课堂早已不局限于黑板和粉笔,读书声和朗诵声。很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多媒体教室,可以通过使用电脑,用课件、动画、视频、音频等来传递所学的生硬、死板的内容,使得课堂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得到更好的解决,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

五、增强识字记忆及应用

学生语文的基础便是能够书写汉字,其要求是书写要端正、整齐。而对我国公民的基本要求是有着良好的书写习惯,拥有较好的书写技能且具有一定的书法欣赏技能。时代逐渐进步,使用电脑等书写工具的人越来越多,书写的速度越来越快,然而能写得一手好字的人却越来越少,同样写得丑的人日益增多。这种不良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相关人士的高度重视。而解决这种现象的方法就是从娃娃抓起,从现在抓起。

语文教育离不开汉字教学,而这在小学阶段中意义重大。其他教育教学也离不开识字写字,因为以此为基石,才能更好地开展阅读及写作教学。学生必须掌握的综合能力中包括识字写字,因此想要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改善,必须加强语文素养的教育强度,通过多次反复的识字写字练习,不断提高其能力。

注:本文系甘肃省“陇原名师”专项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基于小学语文不同课型评课准则的行动研究”。

小学语文作文评课记录 篇4

一、杨华老师就写事作文的看法

1、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2、课堂中老师实效性的指导,让学生打开了话闸子。

3、两节作文课中,老师都突破了重难点。

4、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习作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5、课堂中都做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二、向雪梅老师就两节写事作文的评议

1、目标明确,导入有趣。

2、优化指导,激活思路。

3、方法得当,突破难点。

建议:1、教学中还要注意重视写作过程的指导。

2、教师要重视习作点评的指导。

三、邹校长谈写作教学

1、老师要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欲望上下功夫。

2、注重写作过程中的指导和写作后的点评。

3、做到课内外相结合,与阅读相结合。

四、唐开菊主任谈作文教学

1、把握不同阶段进行递进的习作教学。

2、教学中如何层层递进地把握作文教学内容。

3、引导学生审题时准确把握习作要求的内涵与外延。

4、让学生亲身体验,说真话、表真情。

五、陈佳宁组长谈作文教学

1、作文教学要注意积累。

语文1评课记录 篇5

卢龙贵

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认知基础,组织生用论的方式比较原来学习的应用题和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哪些地方不同,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新知识“新”在由一个未知数发展到两个未知数。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要求学生将掌握的方法用于解题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的同时提高学生解题方法的水平。课堂气氛活跃。老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题、习题的搭配合理,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怎样算比较简便?”使算法得到了更优化,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探究口算算理时深入浅出,使学生也很容易地掌握了口算方法。这可从学生的反馈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本节课的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老师的课堂中,教者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老师不是传授的现在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估验成功的喜悦。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并充分给足了学生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充分渗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老师语言优美,仪表大方,课堂中能充分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情景。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为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和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课堂激情高,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把一节枯燥的计算课上的很精彩。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对新知的探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和自学能力起起到了一定的帮助。老师的课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方法灵活多样。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小学语文评课会议记录 篇6

时间:2013.8.2

地点:文登市实验中学会议室 参加人员:团队全体成员 记录人:宋晓燕 会议过程: 管红丽:

大家好!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打磨,我们的课终于完成了。但这不是终点,今天我们一起结合课前制定的观察量表对王老师的这节课进行分析评议,希望能够继续发现问题,加以改进,不断完善备课,形成“三备”。先请观课一组谈谈你们的观课情况。王伟波:

我们小组观察的维度是学生学习·互动,选择的观察点是“互动能否推动学生深入品味语言”。

本节课,生生互动解决问题9次,师生互动12次,可以说互动贯穿了整节课;有98人次参与到互动中来,人均参与互动3.2次,学生参与互动的比例极高。教师对互动进程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教师分别通过口头引导(26次)、屏幕呈现(4次)、评价激励(2次)对互动过程进行推进,互动效果非常理想。在“举例子品语言”和“指定句子品语言”环节,教师多次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语言,帮助学生习得品味语言的方法,为学生“自由品语言”环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自由品语言环节,教师和学生互动频繁,在互动中,学生对语言的品味越来越深入,精彩频频出现,很好的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陈晓英:

我来谈谈对今天这节课的整体感受:在今天的观课中,我注意到王老师在课堂各个环节都采用了互动的形式来完成教学目标,并通过互动来深入品味文中言平意远的语言。通过班级、小组讨论实现师生、生生等各种形式的互动,教师变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课堂上不仅仅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也有机会向老师和同学提问。通过互动,学生深入品味语言,主体性的得到很好的体现,生生互动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宋晓燕:

确实是这样,像在“质疑标题”这个小环节中,三位学生互相补充,针对课题提出了“开出了一朵怎样的百合花”、“百合花是怎样开放的”、“为什么是开在心田上”三个问题。王老师敏锐的发现了这三个问题的价值,顺水推舟,将这三个问题作为本节课的主问题。生生互动完成本节课的主问题设置,体现了这一互动的高效度。王伟波: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教师引导学生用想象手法对野草蜂蝶到百合谷地的描写,第一位同学交流说“对野草感到无奈”,第二个学生不同意他的观点,说是“野草理解了百合”,第三个同学完全被百合感动了,“因为百合谷地的美触动了人们最纯净温柔的一角,蜂蝶野草也被这种正能量感化”。3位同学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学生通过生生互动更加透彻地理解衬托的作用,也更深刻地感悟百合的形象。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全体同学选择观点,学生一致同意第三种观点,一股正能量在学生心中升起,将生生互动推向高潮,学习目标在生与生的碰撞交流、师对生的引导提升中得到很好的达成。陈晓英:

生与生的互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像“整体感知”环节中,学生依靠小组合作找出来百合花的形象特点。他们抓住关键词“努力地”、“深深地”、“美丽”、“不是,而是”去品味,还抓住了“排比”的修辞去品味,生与生的碰撞,让他们对百合形象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避免了老师的无效指导。王伟波:

纵观王老师的课堂,互动情况很好,但美中不足的是有两次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长时间的沉默,互动情况不是很好,最后在教师的口头引导下,几名学生才陆续举起手来,我觉得这样的互动状况应该算作低效的互动。宋晓燕:

我不这么认为。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的互动状况有延迟现象,或许是教师提问的方式、难易度与学生的接受程度不相符,也可能是教师匠心独具,在互动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频频举手,百家争鸣的互动状况并不一定是高效的;静静等待,延迟回答,这样的互动也不一定是低效的。王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暂时的消极互动是为了后续积极互动做铺垫,我认为这样延后的互动也是高效的。陈晓英:

我也感觉这份精彩确实体现了教师的匠心独具。我们要想真正将课堂的精彩交给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就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也要有勇气允许学生出问题。耐心等待,笑看生成,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的智慧是我们课堂宝贵的财富。宋晓燕:

我注意到今天课堂上有一处影响互动的小细节。

在“出示例子品味语言”时,一位男生采用换词法,将“断崖”和”悬崖”进行比较,品味出百合处境的艰难,品味的非常深刻。但在感受环境描写对塑造百合形象的作用时候,一位学生再次品到了“断崖”这个词语,王老师引导他“什么叫断?”时,这位男生回答道“断崖”就是“悬崖”。此处的互动效度就受到影响。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我认为是学生课堂上的倾听不到位。而这一点,正是影响课堂互动效果的一个关键点。王伟波:

确实,师生倾听的质量是有效互动的重要保证。课堂互动需要了解他人的观点,关注他人的观点。教师不仅要自己学会倾听,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否则课堂上就不能呈现高效的互动。陈晓英:

高效的互动离不开师生的有效倾听,更离不开教师高效的激励。我想给王老师提一点建议,本节课中主动发表个人观点,补充他人看法的学生很少,生生互动的主动性较差,学生都是在教师的口头引导下参与互动的。如果教师能够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推进互动,相信生生互动的效果会更好!王淑芹:

非常感谢三位观课老师的点评,我一定会认真思考,积极改进。管红丽: 上面三位老师从学生学习·互动的维度,结合结合观察量表对本节课的互动等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客观中肯,并提出改进建议,相信对授课老师和在座的各位能有所启发。

下面,请观课二组老师谈谈你们小组的观察情况。孙忠莲:

我选择了“教师教学”维度中的“教师机智”这一视角进行观课。我和王老师是同校同事,经常随机性观察王老师的讲课,素来对王老师在常态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追问”艺术深感敬佩,而这又正是我的弱项,所以我选择了“教师如何设置追问链推动学生思考”作为本节课的观察点。

依据课前会议王老师的课前说课,我判断王老师最精彩的追问会出现在“品味语言魅力”环节中,因此我便把观察的重点聚焦在这一环节。在观课时,我捕捉、记录了四次追问,分别出自教师预设中对“灵性”的品味、对“直立地挺着胸膛”的品味、对“一朵一朵地开放着”的品味、对“几十年、千里迢迢”的品味;这四个预设问题,学生在教师追问前的回答与预期目标的吻合度均呈现为明显偏离;学生因素中的不吻合原因,思考不深刻占1次,思考不全面占2次,既不全面又不深刻占1次;经过教师追问之后所达成的追问效度,四次均为A,既高度吻合。张英红: 我的观课感受是王老师的有效追问,大部分出现在“品味语言魅力”环节。如在品味“灵性”时,王老师先让学生自己轻声的朗读一遍原句和改句,体会“灵性”的妙处,读完后同桌交流,在此基础上再全班交流。这种建立在自主思考基础上的交流才是有效的。当学生把灵性理解成智慧时,王老师先表扬学生能结合语境来理解,而后提醒还需要补充。此时学生没有思考的方向,一时教室里安静无比。几分钟之后,王老师微笑地说:“我们平日会说,这个孩子有灵性,这里饱含着对这个孩子怎样的情感?”学生茅塞顿开,立即喊出喜欢。此时,揣摩作者的情感,进一步理解灵性的内涵,学生就找到了切入点。王老师为学生搭建了一座桥梁,让学生在已知与未知之间,轻松完成了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孙忠莲:

这一点咱们是不谋而合。我认为王老师最精彩的追问,也的确出自“品味语言魅力”环节。当学生品味“千里迢迢、几十年”这一句子时,王老师以追问将学生的深度思维推向高潮,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推进,对百合形象的理解,也达到了层层深入的目的——

“千里迢迢”和前文中哪个词呼应?(以此引出和前文“遥远”、“偏僻”、“断崖”的对比性分析);

什么叫“断”?百合的道路,真的断了吗?她是怎样开辟出道路的? 当她在断崖上“开出第一个花苞”,开出“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的时候,百合有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当她不满足“第一朵”而开出“一朵一朵”从而遍布山野的时候,百合有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当她不满足“一朵一朵”从而形成“百合谷地”的时候,已经是课文的结尾,作者没有继续往下写,但请同学们大胆的想象,百合会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

在这里,王老师极尽追问,用两个“有没有”带出一个“会不会”,来调动学生进入深度的思考,从而深度领悟百合的“执著”精神。

难能可贵的是王老师的追问,并没有就此停止,她接着“断崖”“偏僻”等词语进一步发难“这些环境描写对塑造百合形象有什么作用”引出学生对衬托手法的习得;又以“作者的衬托手法,还表现在哪里”引出蜂蝶的作用;更以“想象法在第六段处描写蜂蝶”来纵深推进对文本的理解。一环扣一环,一环比一环更加有层次感和梯度性,极具追问的实效性和艺术性。张英红:

这一连串的追问对学生的启发是巨大的。我还观察到在教师出示例句,品味“灵性” 和“断崖”时,王老师最后一次追问分别是 “刚才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来赏析句子的?”“同学们,刚才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赏析‘断崖’和‘悬崖’的?”这样的追问,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追问中注重方法的引领和总结,学生就会品尝到自主探究的喜悦。张春晓: 就像你们所说,教师在本节课中引导学生读课文,不只停留在读表面的文字,而是通过追问调动学生的思考,真正深入文本。有效追问引导学生透视了平实文字的灵魂,将此铺展开来,品味出文字的灵性与力量。如此一来,学生就明白原来文字是需要细细咀嚼的,只要留心,便会发现,直白中也可以蕴含智慧和能量。无论是在个性化解读文本方面,还是在借鉴学习写作表达方面,学生都将受益。不过,大家有没有关注到在“品味语言魅力”之前的初识作者魅力、感知标题魅力环节,王老师基本上没有设置追问? 张英红:

对于这一点,我是这样理解的。追问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当“追”则“追”。学生交流“百合是怎样开花的”这一问题时,第一位学生回答的不完整,王老师并没有直接进行方法的指导,而是放手给学生:“谁能补充?”第二位学生补充了时间和地点,把百合的经历表述的非常完整。王老师的评价注重了方法的引领,让学生明白如何完整地表述问题。在此基础上,王老师继续抛出问题:“心头是不是有一株别样的百合在开放?”自然地引出对第二个问题的思考:“开在心田上的百合花,有着怎样的特点?”由此可见,王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总结,去超越。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这种“不作为”恰恰是最好的“作为”。孙忠莲: 纵观整节课,王老师在学生能够自己习得时,真是“惜字如金”不设置一个追问;而在需要问时,又真是“泼墨如水”,一问再问。这种收放自如的追问机智,真让观课者受益匪浅。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缺陷。比如通过对“秀挺”的品味,学生习得了“增词品味法”,而在课文中却没有进一步的运用。如果抓住“谨记”一词,通过“增词法”进行品味,那么既巩固了学生对品味方法的理解,又丰富了百合的形象内涵。王淑芹:

各位老师的分析与建议,给我很大的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学习课标,领会其精神实质,做好第三次备课的修改。并继续深入扎实钻研文本,历练自己的课堂教学本领。管红丽:

走出语文课的评课误区 篇7

我国当前语文课的评课误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一味听课却不参与评课活动

在对语文课进行评课过程中,一味听课却不参与评课活动,对评课效果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不对课程进行评价,听课也就丧失了其自身的意义。

(二)不切实际的赞美

目前,存在着很大一部分老师,在听课之后,不对实际的课堂情况进行分析,一味的加以赞美。这样往往无法真正为对方提供帮助,无法使对方认识到课堂问题所在,使得评课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听课者水平欠佳。由于听课者水平欠缺,无法准确认识到其他老师课堂上的优点与问题,导致无法对课堂做出准确的评价。另一方面,听课者考虑上课老师利益,在评课过程中包庇上课老师的课堂缺点,不对其进行客观评价。教师应该学会通过评课活动,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用真实、客观的评价使上课老师认识到自身问题所在,才能真正获得进步,实现评课的意义。

(三)评课用于模糊

有一些老师在听课后,常常用模糊的语言对课堂进行评价,语文课堂虽然讲究语言艺术,但过于诗化的语言却不适合用于语文课的评课活动中,这样模糊的评价极易导致上课老师无法准确认识到课堂问题所在。评课语言应做到清楚有力、简单明了。

(四)过分强调主观心理因素

有部分老师在听课结束后,由于受主观因素对其影响,听课老师与上课老师之间关系好,就对其评课妄加赞美,如关系不好便一味的强调其缺点,这种不客观的评课方法对评课质量有着极大的不利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不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评课过程中,都应该秉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态度,才能对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引,起到榜样作用。

(五)折中主义

有部分老师在评课过程中,往往要在其他老师评课完成后,再在其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导致其评价缺乏思想,不能代表自身的主观看法,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往往会对语文课的评课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不利于语文课课堂的优化和改善。

二、语文课评课的基本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

语文课的评课活动应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态度。在评课过程中,教师应具备较高的责任感,对课堂教学进行准确评价,如实指出执教者的优缺点,为执教者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和正确的改善方向,不得存在敷衍了事的态度。

(二)针对性原则

在评课过程中,也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但必须要有针对性。评课教师应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集中明确问题所在,对特色和优点进行充分肯定,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方法。

(三)激励原则

评课教师必须明确评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授课者受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而不是为了查找问题。评课教师的评课内容应该让执教者获得更大的勇气和信心。

(四)差异性原则

在评课过程中,评课教师应做到因人而异,根据授课老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评定。

(五)就事论事原则

在评课过程中,评课教师应做到就事论事,做好评课工作,不能因为授课老师一堂课的质量而对其工作能力妄加断定。

三、如何走出语文课的评课误区

(一) 对教学目的进行全面分析

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能否明确教学目的,并最终达成教学目的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想对教学质量进行正确评定,首先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全面分析。教学目的必须满足适宜、具体、全面等方面的要求。教学目的必须能体现出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教学手段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设计,将实现教学目标作为设计原则。

(二)对教材处理进行全面分析

对授课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进行评定,还需要对教材的处理和组织情况进行分析。在评课过程中,不仅要看教师教授的知识是否准确、合理,同时还需要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的处理方式进行分析,看其是否能够准确抓住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

(三)对教学思路进行全面分析

评课教师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分析,一方面,要对教学思路的设计是否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还必须要求教学思路新颖、独特,具有独创性。此外,还必须对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是否具有层次性进行分析。同时,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具有可行性,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是评价教学质量好坏的一大关键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效率低、教学效果差,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教学思路不清晰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造成的。因此,在语文课的评课过程中,评课教师必须要对教学思路进行全面分析。

(四)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分析

分析教学方法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教学方法必须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符;2.教学方法必须满足多样性的要求;3.教学方法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四、结束语

语文课的评课质量对语文课的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语文课进行评价,评课教师首先必须端正评课态度,对评课活动树立正确的认识。其次,评课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还必须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对语文课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

摘要:对语文课进行正确评价, 能够有效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只有充分认识到语文课评课的误区, 才能对语文课进行正确的评课。本文从对语文课评课的误区的分析, 对如何正确进行语文课的评课活动做了进一步浅析。

关键词:语文课,评课,误区

参考文献

[1]王建恩.从“评教”转向“评学”——从听课评课标准的制定谈课改理念的转变[J].教育科研论坛, 2013 (1) .

小学语文评课会议记录 篇8

但令人遗憾的是,受语文教学“无理”状态的影响,我国目前尚无比较客观和相对一致的体现语文课程个性特点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这给语文教学至少带来如下严重后果:1.导致语文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严重脱节,不利于语文课程改革新理念的全面推广。新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个性特点,是几十年来广大语文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为我们21世纪的语文教学构建了理想的蓝图,应该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指南。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实际的评课工作中,我们常见的方式是用跨学科、跨年级的划一的量化指标体系来“勾画”教师在知识、能力、态度、方法等方面达到的数量水平。这样,最终剁掉的基本上是最宝贵的东西——师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力。2.不利于开展个性化语文教学。教育的起点是个性。21世纪的教学理念是个性化教学。纵观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便可发现,当今世界各国都把培养个性和独创性作为本国母语教学的主要目的。而我个人认为:“个性化语文教学” 中的“个性”,其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含义应该是语文课程的个性特点。然而,传统的语文评课标准永远都无法满足这一最基本的要求。语文教育,本来应该是最具个性的教育。但是,现在的语文课程恰恰成了最公式化的学科。3.不利于语文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公开课”是基层学校或教学研究部门组织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的常规形式。公开课的第一属性应该是教学研究性。失去了教学研究性的公开课,也就失去了其对众多教师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然而,如今的语文公开课“行云流水”,也有“作秀”之嫌。谁为公开课的“花架子”提供市场?除了评委、领导及执教者本身的因素以外,评课标准恐怕也难逃其咎。新课程评价强调评价结果的“共同建构”,强调“对话”与“反思”。但是,没有体现语文课程的个性特点的、比较客观且相对一致的评价标准,这一切将无法进行。

研制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已有经验告诉我们:1.一堂好课的标准本身有“先天不足”。2.在评价实践中单纯地评教或评学甚至将二者中和的做法都是与事实相违背的,也是行不通的。3.周全、完备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实用性深受人们的质疑。4.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制应该同时运用自下而上的实证归纳法和自上而下的理论演绎法。5.用一个标准统规不了所有的课堂。

综合前车之鉴,我们所确定的构建体现语文课程个性特点的语文评课标准的基本策略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体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基础,以语文课程标准所归纳的语文课程个性特点为平台,以语文课程标准五大块教学内容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为抓手,以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学段特点为参照,以教育部最近下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指针,结合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采用经验法和专家评定法,从系统整体的观点出发,从课堂教学的本质属性入手,分别构建了教育学层面的评课标准、语文课层面的评课标准、语文课型层面的评课标准和语文学段层面的评课标准。

教育学层面的语文评课标准

1.坚持常态教学。2.师生有效互动。3.课堂教学生活化。4.教学策略对象化。5.师生共同发展。

语文课层面的评课标准

1.突出语言目标。2.强化情感和积累。3.知识教学有用、精要、好懂。4.注重交际训练。5.养成听说读写习惯。

语文课型层面的评课标准

口语交际课的评价标准

1.师生用语文明规范。2.创设有效交际情境。3.多给交际实践机会。4.交际双方双向互动。

汉语拼音教学评价标准

1.以训练认读、拼读能力为重点。2.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3.教学方式以活动和游戏为主。4.注意示范和区别比较。5.教给发音的方法和部位。6.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注重个性的发展,培养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

实用文为主, 紧密联系生活

文学作品为主,涉及广大领域

教学方法

直观形象, 灵活多变

理性思辨, 手段偏单一

这样制订的语文评课标准不但充分借鉴研制评课标准的已有经验,回避了不必要的矛盾,而且还有如下好处:1.有利于彰显语文课程的个性特点。2. 有利于实现个别与一般、个性与共性的辨证统一。3.有利于及时吐故纳新。4.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科研成果。5.有利于改革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稳步前进。

方法为目的服务,我们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如下几个目标:1.梳理并彰显语文课程的个性特点,并通过构建体现语文课程个性特点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让一线的语文教师包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教研中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尽快走出理论的“迷魂阵”。2.抛砖引玉,让体现语文课程个性特点的语文评课标准研究引起更多的关注与参与。3.增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实用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实现课改与评价的直接对接。

上一篇:春季初中体育工作计划下一篇:建设项目报建办事指南